财务预算编制十篇

时间:2023-04-04 23:51:18

财务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编制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25-01

传统的高校预算是采用增量预算法,该法主要是根据以前年度支出为基数加本年增长因素来确定本年度支出的规模,容易导致预算的随意追加,无法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使预算的约束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高校的财务预算应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新方法。

1 零基预算

1.1 所谓零基预算,即以零为基数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

对于任何的预算支出,都是以零为起点,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是否合理,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数额的多少,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费用的编制。零基预算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创新思维的方法,它能反映预算管理的前瞻性,从而能充分发挥其控制实际支出的作用,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幅度提高。

1.2 零基预算的方法与步骤

(1)对上年度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分析对比上年度的收支的实际情况,找出其规律;通过分析预算年度的各项发展计划,在预算安排时有所侧重和兼顾,为预算年度的编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预算编制的基本数据进行确认。预算编制时,应该摸清各部门的师生数、当年招生数、基建等有关编制工作的经常性经费数据,重新确认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从而准确地预算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用,优先考虑安排基本项目、重点项目等必保性项目的资金,其次安排专项项目资金。对于尚未完成的项目,职能部门应提交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对于新增的项目,职能部门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经费报告。

(3)汇总计算,编制预算方案。根据预算编制的情况,根据定额和有关规定,综合计算收支数据,调查分析各项目的性质、目的、轻重缓急程度、使用效果等,从而进行综合平衡,编制高校预算方案。

2 滚动预算

所谓滚动预算就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自动延伸,使预算期始终保持在一个年度。这种动态的预算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修正预算,使预算更加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预算执行1个月(季度)后,应根据前1个月(季度)的运行情况信息,对余下11个月(3个季度)进行修订,并使预算自动延续1个月(季度),重新编制新12个月(4个季度)的预算,使总预算仍保持12个月(4个季度)的预算期。滚动预算法的要点是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它始终保持12个月(4个季度)的预算期,即每过1个月(1个季度)就在原预算基础上增补下1个月(1个季度)的预算,从而逐期向后滚动,持续地以12个月(4个季度)的预算规划未来经济活动。

3 预算编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诸生产要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对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起保证作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可能由财务部门关起门来决策,需要全校上下的协作与配合。由于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预算管理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亦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讨论,共同参与预算的编制。在具体预算编制中,由各职能部门先初步预算职能部门的预算后报财务部门初审,财务部门初审后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再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修正后汇总到财务部门,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由财务部门将最终认可的职能部门预算汇总整理成高校的财务预算。

由预算执行者直接参与本部门的预算,加强各部门的主人翁责任感,能够营造民主、信任的氛围,提高了凝聚力;由于预算执行者更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让预算执行者直接参与预算,提高了预算指标的可靠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这种联合决策推动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了高校总体目标与部门目标的融合,为促进了高校总体目标与部门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 结语

财务预算编制篇2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涵义

企业财务预算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以供给制为计量方式,科学、合理的对企业未来经营成果进行规划、预算及测算的总称,它表示企业财务方面的经营计划,是企业预算期内的现金收入与支出状况的预算,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企业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等内容,它还表现为预算期内企业经营全过程中资金综合管理、变动情况预算,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及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预算,这些是预算的有机整体,以财务报告形式将数据加以反映整个工人流程的总称。

二、施工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一)财务预算的编制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每一个环节,鉴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如:资金流动性大,企业成本费用的制度比较困难、企业项目工期长等,这些都决定着施工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筹资、项目价格的形成、以及项目尾款的结算、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与其他行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工程招标、项目材料的采购、项目竣工结算等多个环节的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战略目标。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指标将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与控制,使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执行过程伴随着预算的执行一同进行,它们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作用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二)财务预算的实行为考核监督提供依据

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全过程都是通过企业的量化数据,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实施的监督与管理的过程。施工企业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早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并予以纠正,努力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财务预算的实行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为各部门之间绩效考核提供主要参考材料。

(三)财务预算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其项目垫资、成本控制与管理、经营周期长,资金分散难于控制等因素,使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预算,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进一步实现企业现金收入与支出、结余与资金分配,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有效、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资金使用、收回方面、资金安排、资金筹划等方面,企业运用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

三、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控制与评价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

企业财务预算是企业会计人员编制财务预算时,按一定的步骤编制,在预测的基础上由预算委员会制定企业总体预算,包括企业的经营方针、企业的项目政策、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及各分目标(销售目标、利润目标以及成本目标),下发到时各部门,组织业务部门按具体目标编制预算草案,由预算委员会调整各部门预算方案,进行预算汇总及分析,通过审议将预算上报到董事会,通过综合预算及各部门预算后下达到各部门予以执行。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控制与评价

施工企业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认识,在企业内部树立以战略的目标为基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预算的理念,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全方位实行预算管理的控制与评价,主要以两个方面进行认识:明确企业财务预算所要涉及的施工计划、物资管理等内容,充分考虑施工企业的设计、监理及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需要自上而下共同参与,明确负责人的相关责任,消除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片面思想,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在执行的基础上及早发现预算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在企业内部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与控制,由于成本费用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其状况会出现日益攀升的局面,行业内成本费用占总支出成本的较大比重,施工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大力开展费用成本的开源节流,增加企业的合理收入,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对每项费用进行限制,压缩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在企业项目进行过程中,采取集中采购、定额管理,保证成本费用在预算内执行,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加强我国预算控制,推动环境会计的进程。

作为财务预算的控制与评价环节,努力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水平,加强财务预算的控制与评价,使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运行,积极将财务预算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实现两者的有效糯合,在各部门编制工作计划后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使每一项工作都能与企业预算紧密结合,预算工作可以更加精细与准确。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引入全面预算理念,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全面实行,增强企业的预算编制能力,提高企业预算效果。

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实现编制与执行并重,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后组织各部门执行好预算,强调责任意识、预算执行意识,认真组织实施项目预算实施,将预算分层进行指标分解,形成预算到岗,具体执行企业责任体系,根据企业相关要求,将审计、监督、预算控制、评价落实到每个岗位,根据相关要求将审计贯穿到预算执行全过程,实现企业预算审计监督规范化,对企业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情况更加严格的监督,保障企业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符合企业目标。

财务预算编制篇3

关键词:财务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也称作总预算,它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预算期的资金取得与投放、各项收入与支出、经营成果与分配等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所作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内容。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年,并与企业的会计年度保持一致,以便于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

一、编制财务预算的准备

(一)确定财务预算的目标

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企业经营目标包括:利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目标,如,销售收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等。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财务预算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

(二)资料的搜集

在编制财务预算以前,搜集编制财务预算有关的资料。要充分搜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历史资料,掌握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并对资料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对各项资产运作的程度及运转效率,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及数据的增减变动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

(三)汇总企业业务方面的预算

企业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等,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将汇总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加以整理、分析,经相互勾稽确认后,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四)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财务预算,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最终通过预算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财务预算表的编制

(一)利润预算

预算利润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利润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销售毛利额高低,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毛利。预算利润表的结构、数据来源及平衡关系如下:

1.项目数据来源

A销售收入销售预算及预测

B经营成本成本预算及预测

C毛利等于A-B

D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预算及预测

E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预算及预测

F财务费用预算及预测

G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的财务预算或者通过对被投资企业历年经济效益及投资回报的资料分析

H利润等于C-D-E-F+G

I所得税等于H×税率

J净利润等于H-I

(二)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也称作现金收支预算,是对预算期内企业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及现金余额筹措等现金收付活动的具体安排。是企业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预算期内的现金流转情况及结果。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的业务,保证企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编制方法具体如下:

1.按照现金最佳持有量和实际情况确定预算期初、期末现金余额;

2.对各部门编制的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中的现金收支项目进行审查,确保各预算提出的现金收支项目及其数额都符合公司的现金政策;

3.汇总各项预算的现金收支数额,按照现金预算的结构公式计算出需要融资的数额,即预算期现金收支差额;

(期初现金余额+预算期现金收入)-(预算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融资金额

4.根据预算期需要融资的现金收支差额制定融资计划。(即归还借款或是增加借款)

5.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长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汇总填制现金流量预算表。

(三)资产负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预算期初、期末各种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预算。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所反映的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企业预算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进行排列而成。

1.预计预算期初数据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初数据是根据编制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实际期末数,加上到年末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减去到年末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经过分析计算后得出的。

2.分析、计算预算期末数据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末数据是已预算期初数据为基础,加上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现金预算、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中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减去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现金预算、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中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经过分析和平衡计算后得出的。

3.确定资产负债表草案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末数据填列后,应通过计算分析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有关财务比率,论证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财务比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果认为不理想,则应通过修订经营预算及其他预算的办法,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尽量达到理想状态。

财务预算编制是建立在一系列预算的假设及管理者的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虽然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作了尽可能周详的考虑,但是,很难做出全面正确的估计,财务预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推行预算过程中如果出现非人为原因的较大差异时,应对财务预算作适当修正,以提高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客观性和正确性,发挥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预算编制篇4

关键词:预算编制;销售观起点论模式;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运用的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应通过利润观(或每股收益)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1)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润目标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

(二)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转,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或外包,公司产能转移),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三)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经营的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将所有者利益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四)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的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到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4号公告盈利企业分部报告[M].197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1号公告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M].1997.

[3]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余绪缨等。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财务预算编制篇5

一、编制财务预算的准备

1.确定财务预算的目标。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企业经营目标包括 :利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目标 ,如销售收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等。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财务预算指标 ,要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

2.资料的搜集。在编制财务预算以前 ,搜集编制财务预算有关的资料。要充分搜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历史资料 ,掌握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 ,并对资料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及比率分析的方法 ,研究分析企业对各项资产运作的程度及运转效率 ,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及数据的增减变动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 ,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

3.汇总企业业务方面的预算。企业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 ,如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 ,成本费用预算 ,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等 ,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财务预算前 ,应将汇总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 ,加以整理、分析 ,经相互勾稽确认后 ,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4.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财务预算 ,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 ,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 ,最终通过预算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 ,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财务预算表的编制

(一)预算损益表预算损益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 ,因此 ,预算损益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 ,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 ,销售毛利额高低 ,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 ,利润的实现 ,都依赖于毛利。预算损益表的结构、数据来源及平衡关系如下 :

项目数据来源

A销售收入销售预算及预测

B经营成本成本预算及预测

C毛利等于A -B

D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预算及预测

E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预算及预测

F财务费用预算现金流量表中“发生筹资费用及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G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的财务预算或者通过对被投资企业历年经济效益及投资回报的资料分析

H利润等于C -D -E -F +G

I所得税等于H×税率

J净利润等于H -I

(二)预算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预算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及流出量 ,反映企业预算期间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以现金流入、流出的净值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的业务 ,保证企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以企业期初现金的结存额为基点 ,充分考虑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 ,预计期末的理想现金结存额 ,确定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相互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

期初现金结存额 +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 -预算

期末理想的现金结存余额=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

1.期初现金结存数据 ,来源于预算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期初数。

2.现金收入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 ,租金收入 ,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它等于销售收入及其他经营收入 ,加、减应收、预收帐款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主要来源于对外资收到的回报 ,收回投资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对外投资收到的现金 ,等于预算损益表的投资收益 ,加、减 :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根据董事会收回投资的决议 ,预计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减少数 ,加、减 :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 ,等于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加、减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等于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入的现金 ,等于增资配股金额 ,加、减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借款收到的现金 ,等于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与现金收入(不含借款收到的现金净加数)及期末与期初货币资金的差额。

3.现金支出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

(1)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 ,包括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金 ,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税金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在确定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时 ,以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为基础 ,要分清现购和赊购 ,分析赊购的付款时间及金额。购买商品及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等于采购商品物资及接受劳务金额 ,加、减应付、预付帐款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可在分析往年实际支付直接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其他间接人员工资、奖金及其他各种补助 ,往年实际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付福利费等支出金额的基础上 ,调整有关的数据 ,计算出本期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它等于预算期间应付职工工资及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现金支出 ,加、减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及其他应付款期末与期初的差额。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等于合同或协议确定的应付租金的金额 ,加、减应付款(租金)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支付税金的现金 ,等于预算期间应付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其他税金及附加 ,加、减应付税金及应付税金附加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2)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 ,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企业权益性投资及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 ,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支出。它等于投资预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投资额 ,加、减涉及投资活动的应付及预付帐项变动数。

(3)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 ,包括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利息及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出 ,等于贷款的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数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乘以利率(或单位筹资成本)。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等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确定的应分配利润金额 ,加、减应付股利(利润)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我们将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项目和金额 ,参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填列 ,即编制成预算现金流量表。

(三)预算资产负债表

预算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预算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及财务状况。

编制预算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为基点 ,充分考虑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数的影响 ,采用平衡法加以增减后计得。其公式可表示如下 :

资产及负债的期末数=期初余额 +预算期增加数 -预算期减少数

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期初余额 +预算期增资数

(包括预算期实现的净利润) -预算期分红数

财务预算编制篇6

一、财务预算编制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基层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是在制定第二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计划和分配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即财务预算收支编制工作,编制财务预算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但目前其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在这一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使编制的财务预算质量大打折扣,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相关人员未能充分理解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意义

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开始时未能引起上述人员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编制财务预算必须根据单位自身工作职能确定第二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来安排财务预算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为了完成编制任务搞形式上的“走过场”。总体来说在对财务预算编制的认识上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不上心,财务预算编制出来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估计的数字,主要是填填相关表格,完成E才软件的平衡就行。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草率性。“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流于形式。

(二)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性

目前基层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编制主要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这种编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单位各项职能调整和工作业务量的大小,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随便的采用在往年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额的财务预算方法,同时因为财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所以造成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有差异。比如有的专项工作需要的经费较多,但财务预算安排的又较少,所以只有挤占其他方面的费用。这样必然会影响各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水平滞留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难以提高。

(三)财政主管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缺乏联系

对各单位实际经费需求了解不够,财务预算批复的准确性不足。财政主管部门在核定财务预算数额时,缺乏客观依据,没有对各单位财务预算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掌握。或者是直接根据当年财政状况在上年该单位财务预算基数的基础上,增长一定的比例或者削减一定比例。更有的是根据单位的人数,就打包确定单位的一年经费。

这样必然会影响各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水平滞留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难以提高。

二、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水平措施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法、科学的理财。结合在工作岗位上的思考,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走出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的误区

一个单位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或者说能否做的出色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所以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基本知识的宣传,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知识应该成为公务员日常干部在线教育的一项内容。从而在公务员队伍中转变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就是填填报表数字就可以了,只是财务人员工作而已的认识误区。

(二)财务预算编制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表现在以下方面

1、要摸清“家底”,确定单位的编制人数、机构级别等具体情况;2、要确定标准,确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一系列标准;

3、要确定工作的重点和范围进而确定开支的项目以此来测算各项工作所需的费用,同时召开相关人员的会议,对第二年的开支范围和数额征求各方面的建议,以此来不断的修改财务预算,为财务预算的最终编制打下基础。

财务预算编制篇7

摘 要 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主线,贯穿于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是财务活动的核心。做好预算编制及控制,对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预算编制 财务管理 医院

医院预算是指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反映了医院的业务活动方向和范围及医院的经费安排,是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

医院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因此,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由于医院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医院必须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好医院预算,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收支统管原则。

(2)以收定支原则。

(3)收支平衡原则。

(4)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

医院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以货币形色综合反映医院资金运动和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的计划,指导医院业务活动,控制财务收支,进行财务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动员医院广大员工积极挖掘潜力,增收节支,在保证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以价值形色衔接医院各项计划,促进医院资金运动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实现收支平衡。医院预算是各级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预算的执行情况如何,影响着单位预算的平衡;医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精打细算,合理、有效、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利于医院的收支平衡。

二、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医院预算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严格的医院预算管理对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全面反映医院各项财务收支状况,为医院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第二,可以使医院财务管理按照预算规定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第三,通过对医院核定收支预算,可以促使医院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多年的实践,在编制预算时我们需注意如下问题:1.预算编制的内容,不仅要覆盖全院、科室的收入、支出预算,专项预算。还应对设备购置、物资消耗建立专项预算,使管理细化。2.编制收入预算时,要与科室的业务量挂钩,测算出科室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床日和床位周转率等指标及其对应的费用指标,计算出预算收入水平。3.建议对变动成本的预算采取弹性预算,更能反映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在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上更具有说服力。4.建议在预算编制时,根据不同的项目,采用多种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弹性预算、定额预算等方法。5.建议在预算控制上,在采购环节和使用环节加强对物资材料、固定资产等项目的专控管理。6.建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警机制,当预算执行到一定比例或执行到一定额度、计划执行到一定数量时,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提醒的方式提示用户预算的执行进度状况,使管理者与预算的执行者做到先知先决。

我院预算工作的成效。多年来,我院坚持以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编制预算,分析预测年度内国家政策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调整对收入的影响,增加工资津补贴对支出的影响。分析事业发展计划对医院收支的要求,如新增病床、新进大型医疗设备和计划进行大型修缮等对资金需求和对收入的影响,合理安排医院的收支,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发展原则,不断挖掘新的医疗业务增长点,如通过预算投入资金,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特别是通过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建设,开展新的医疗技术项目,解决疑难病例,在满足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使门诊、住院业务量大大增加,促进业务收入的增长;通过合理调整医院各学科的布局,扶持学科发展,促进医疗收入的增长;同时年初通过预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对促进医疗收入增长的影响来找出新的收入的增长点。另外,对新一年大型设备的投入也进行了充分的成本效益论证,确保医疗诊治的水平,保证重点优先,兼顾一般的原则;再次,就是做好成本费用的预算支出及控制,物料仓库对各科每月的领用及耗用情况进行院内网公示,加强监督管理,对能耗等可控成本每季进行一次预算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控制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医院的支出能在预算下有计划地进行。并通过预算制定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作为年终考核指标,控制大处方,滥开药现象,使病人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从2009年业务收入的13.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57亿元,每年以8%以上的幅度增长,使医院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通过预算,合理组织医院的收入,强化预算约束,更好地控制成本,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预算编制篇8

关键词 制糖企业 生产经营计划 财务预算

一、前言

在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考虑到生产特点和财务管理状况,编制详细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管理预算,不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和有序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制糖企业不但要对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的编制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还要在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把握准确性原则,并提高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的针对性,同时保证生产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符合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实际,提高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的实效性。

二、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

从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来看,制糖企业的生产工序复杂,影响生产经营的因素较多,其中财务管理是制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分析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对编制详细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制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糖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经营过程中难度较大。由于制糖企业的生产工序较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想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需要制糖企业具有完善的生产管理手段。除此之外,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频繁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中原材料价格主要可以参考以下数据:12/13年榨季甘蔗收购价为475元/吨价对应6580糖价;13/14年榨季甘蔗收购价为440元/吨价对应6000糖价;14/15榨季甘蔗收购价400元对应5160元糖价。在这一前提下,做好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和财务预算的编制对满足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资金量有特殊要求。由于制糖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较高,为了达到质量要求,通常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作为保障。而这一需求直接推高了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对资金量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同时,制糖企业一年的生产时间只有榨季4个月左右,收购原材料的时间不但集中并且总体资金量较大。因此,制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作为补充,如果不能满足资金要求,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难以维持下去,企业的发展也就无法保障。

(3)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作为支撑。考虑到制糖企业对资金的现实需要,以及流动资金量较大的特点,制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发挥资金效益,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制糖企业需要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只有积极利用并发挥财务预算制度优势,才能保证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取得实效。

(4)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预算密不可分。在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计算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并正确分析企业资金缺口,通过必要的融资手段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财务预算也可以规范企业的资金使用,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提高资金管理质量。因此,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预算相互依据不可分割。

三、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应把握准确性原则

考虑到制糖企业的特殊性,在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想提高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满足企业需要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准确性上下功夫,重点保证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满足准确性要求。为此,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确保编制方法准确。对于制糖企业而言,生产经营计划对生产过程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财务预算的编制,也是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二者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只有保证编制方法准确,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能够满足准确性要求,才能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在编制过程中应先充分调研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并对历年的财务预算进行分析,采取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因此,确保编制方法准确,对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财务预算编制篇9

财务预算管理是以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对企业预算年度内各类经济资源进行预计、测算、控制和监督的一项管理。然而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财务预算管理尚未得到全面的实施,在诸多环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施工企业针对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而只将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主要部门,而没有调动起其他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没有明确各部门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财务部门只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而不重视财务预算的执行、分析与控制,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以致弱化了财务监督的作用。

2.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对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之财务预算编制多是以上一年度的指标为基础,从而导致了编制出来的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同时,财务预算编制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因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到位,致使一些重要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取,造成编制出来的部门预算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符,这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

由于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中,项目部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从而使得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对它的管控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环境变化等影响,致使预算指标会出现盲目性。这样一来,便无法以指标为依据,对项目进行调整,因此所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之间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成为项目部对财务预算不予执行的理由和依据,以致严重影响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有的施工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上,是以费用为管理重点,虽然他们对费用支出预算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但却忽视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而引起控制范围以外的成本增加,使企业的利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财务预算考核缺失

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没有明确责任部门的财务预算控制目标,并且财务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使得预算考核经常掺杂个人主观因素,以致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同时,施工企业对预算考核结果的运用程度不够,没有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人员的薪酬挂钩,缺少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导致预算执行力度偏差,全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

二、施工企业实施财务预算全面管理的对策

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施工企业应当设置财务预算领导小组,借此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小组成立后,要为其配备相关的人员,明确职责,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奠定基础。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预算的编制、报告、执行及监控等。首先,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合理可行的预算目标及预算管理措施,并做好预算的编审、汇总、报送等工作,及时向其他部门下达财务预算结果,并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当发现执行与预算存在差异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各部门能够完成预算目标。其次,各职能部门,如经营部、物资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应当提供本部门的预算资料,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总体预算的平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应对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此外,项目部应当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对现金流量、成本费用、经营成果等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负责,并接受检查与考核。最后,为确保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并使财务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各部门之间除了应当加强联系与沟通外,还要保证本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相一致。

2.提高财务预算编制质量

施工企业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应当本着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使编制出来的预算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财务部门则应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做到统筹安排。首先,应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未来发展规划为核心编制预算,并在正式编制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同时,预算还应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相结合,以此保证预算指标的制定更为科学、全面。其次,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并对市场前景进行准确预判,从而使编制出来的预算能够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再次,在制定预算指标时,要确保计算方法的统一,并按照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及执行部门的不同权限,编制与其相适应的预算。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可采取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并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可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对预算方法进行合理选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其中零基预算由于不会受到现有项目的限制,故此可将其作为项目部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这有助于提升预算的有效性。

3.加强财务预算执行控制

为确保施工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到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的控制。首先,当企业的财务预算正式下达之后,则应将财务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各部门必须对此进行认真地贯彻执行。其次,财务部门应根据预算的审批签字权限在事前进行把关,但凡与财务管理制度或预算审批程序不符的款项支出,均应拒绝支付。再次,在执行财务预算时,要全面了解其他部门对于预算的意见,并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对预算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此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最后,项目部应针对施工中的合同变更、索赔等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对财务预算造成的影响,同时,项目部还应当对预算执行情况与财务预算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偏差的原因,以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保证财务预算的有效执行。

4.落实财务预算考核机制

施工企业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奖惩机制,能够调动起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企业可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挂钩,并将其纳入到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当中,对于预算执行到位的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部门,则应给予一定的处罚。由于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所以企业可将项目的节支增效作为预算考核的重点,而对于专项工程的预算考核,则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考核的有效性。在开展预算考核工作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针对考核中的不足之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财务预算编制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保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47-02

引言

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公益单位之一,事业单位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事业单位需要承担中国的重要的公共事业的服务、监督以及管理的职能,在中国经济和政治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预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工作内容,财务预算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以及工作任务的计划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科学的财务预算可以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的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此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弱点也慢慢地显示出来了。所以,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关系到事业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支柱,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因此,中国经济市场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也不断的改变。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改变,使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角色之一的预算管理的弊端慢慢地显示出来。分析探讨中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问题,提高中国预算管理的初步工作。

(一)中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缺乏明确的指导

中国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容易忽视事业单位的长期的战略预算的指标。这样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的长期预算和单位日常的预算指标不相符合,导致事业单位的编制的长期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营结果容易与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不符。再者,中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方式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缺乏预算该有的灵活性,这样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缺乏对事业单位未来的遇到的未知状况的应变能力。并且,有事业单位预算的固定指标并不是依靠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而是为事业单位统一制定的预算指标。因此,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无法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情况以及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来进行制定,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一系列的财务预算上的弊端,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明确特定时间内的财务目标,更无法明确各个部门在该预算时间段内每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从而导致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不够明确

现阶段,中国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少的事业单位的支出的项目划分得不够明确,不够细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科目的填报都不够准确。但是财务预算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性。不少的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认真地研究项目的需求,对项目的人员、工作量以及工作设备的需求都不明确,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具体,导致事业单位项目最终结果和编制的预算不符。另外,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的,他们对财务不够了解,他们往往比较重视事业项目的方案设计,而忽视对项目支出、以及预算的科目设置,这样造成事业单位很多时候,财务人员为了工作的便利,填报项目预算的时候,科目模糊不准,金额定位草率,编制方式粗糙,项目预算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导致了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项目执行过于随意,导致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其最终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是否能够有效的执行,需要有严格的监督控制机制。不少的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也知道严格执行预算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但是,这些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预算执行的监督的重要性。在一般意义上来说,缺乏严谨的监督管理意识,就没办法完整地完成财务预算的工作。因为,在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未知的因素,这样就很难免发生一些问题。虽然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比较简单,但是还是需要严格的监督控制的制度,才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按照预算来执行。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没有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就容易面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按照预算来使用资金,而是擅自挪用资金,还有,不少事业单位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严重项目超支等等问题。

(四)不少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预算人员

人力是第一生产力。财务预算是一个关系到事业单位整个运作的指导标准。财务预算的编制自然也需要整个事业单位自上而下联合进行编制和管理。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由于预算管理涉及到了财务、管理学、计算机、业务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预算编制工作内容繁多、环节复杂。另外,财务预算的项目,项目经费由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使用,但是,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控制是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的,两个部门需要有效的沟通,这也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够有良好的沟通以及大局的掌控能力。但是,现阶段,中国事业单位缺乏能够胜任科学准确的编制财务预算的财务人员。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保障预算执行的一些建议

虽然事业单位并没有普通企业的竞争那么激烈,但是,事业单位还是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未来财务情况的预测,更重要的是它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对财务预算的结果进行财务分析,使得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准确,更能帮助事业单位抵抗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财务预算的管理,更是一项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的指导。

(一)事业单位应该建立适合单位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保障制度

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则必须有明确的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有效的制度作为编制预算的支撑下,才能确保预算编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因此,为了可以全面地落实预算管理,并且使得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基本职能,事业单位必须建立适合事业单位本身的预算管理制度。该预算管理制度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单位的业务情况,以及中国财政部门的基本规定来制定。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日常的工作,将预算编制落实到每个部门,将预算编制工作落实到事业单位每个岗位的每个工作细节,并且落实预算工作实施的负责人,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要求,明确责任,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可以有效地执行。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保障制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逐步的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保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应该做到全面,确保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地考虑单位年度内各个项目的收支情况,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反映事业单位一年的经济运作情况,统筹考虑不同的项目的不同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来排列项目的经费支出秩序,每一个项目的支出都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研究项目规模、项目重要性等,并以此为依据设置预算的定额。严格管理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专项专用、专款专用。另外,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责任,这样才能确保预算方案可以有效的执行。预算方案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因此,在实际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先深入了解业务情况,然后在联系财务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流动现金的情况,并由上级领导以两者结合的情况,来安排项目的资金预算情况。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向每个预算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

(三)事业单位应该设置预算监督保障机构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应该要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调动整个单位内部所有员工参与,确保预算能够更好地执行。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财务预算发挥职能的重要步骤,但是对预算的监督才是确保预算发挥执行的重要环节。因此,事业单位可以设置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可以不局限于一个独立的科室这种形式,可以以预算管理办公室以及各个基层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由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专业的财务人员以及预算编制认为进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对各部门回馈的预算报告进项审查批复等主要监督工作。然后由各个部门的基层人员进行日常的执行监督,将预算执行的责任追究到个人,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做出适当的奖惩。

(四)事业单位还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财务预算的核心部门,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是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科学准确,预算支出能够合理的重要保障。预算管理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注重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水准。以网络再教育、集中教育以及其他的培训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在职的财务人员,并且提高对入职的财务人员的选择标准,确保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水平以及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的能力。努力培养适合进行预算管理的,具有业务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

结论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但是并不代表有了财务预算就可以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稳定的经营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执行和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使得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有最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