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研究十篇

时间:2023-03-24 19:21:45

财务风险研究

财务风险研究篇1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保护投资人利益,强化上市公司监管等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财务丑闻频发,其中不乏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美国安然公司、英国霍林格集团、德国基尔希影视传媒集团、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印度软件巨头萨蒂扬公司及中国银广夏公司等。公司报告舞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引起了投资者、监管层、学术界等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改进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基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研究企业财务报告风险及其控制,是一种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人们根据供应链的定义结合财务报告的特点,将财务报告产生的过程形象地称为财务报告供应链。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专门设立了财务报告供应链项目,该项目组认为,财务报告供应链包含财务报告编制、审批、审计、分析及使用各阶段涉及到的人员。Samuel A. Di Piazza(2002)也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即公司报告供应链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生产、编制、沟通和使用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集团。方红星(2006)提出了“参与者+功能定位”型的财务报告供应链,涵盖了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的全过程、过程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所经过的环节及其承启关系等。Norman Lyle(2008)指出财务报告供应链是关于参与财务报告的准备、编制、批准、审计、分析和使用的人员和一系列过程。James et al.(2004)研究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目标、编制程序和主要风险及其控制。COSO委员会(2004)提出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杨小舟(2007)认为财务报告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报告未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不能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可能性,并通过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阐述了财务报告风险及其控制手段。P. W. Buys.(2008)认为利用电子化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 能够提高财务报告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能够有效地控制财务报告风险。曾月明等(2009)借鉴戴明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研究了财务报告质量和认为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和PDCA循环不仅在程序设计上是一致的,在理念上也是吻合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风险管理及财务报告供应链等有较多的研究,但大多基于单一因素研究财务报告风险,缺少将两者结合进来系统研究财务报告全过程风险控制的文献。本文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财务报告供应链结合起来,系统研究财务报告供应链全过程的风险及其控制,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及其风险控制目标

基于供应链视角,企业财务报告生成过程可分为编制、审核、审计、和使用分析五个环节,如图1所示。

财务报告编制环节涉及制定编制方案、确定重大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清产核资、核实债权债务、对账与结账、编制个别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等。编制环节是财务报告生成的基础,编制环节存在的风险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这一环节的风险控制目标是确保企业有明确的财务报告编制程序,清晰的权责分工和合理人员配备,遵循会计准则和内部制度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审核环节是指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财会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负责人需通过审核程序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真实、完整以及合法合规。这一环节的风险控制目标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按规范的流程得到审核,以保证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财务报告审计环节是企业在财务报告对外前,聘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政府和市场的监管下,按照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审计财务报告。该环节的控制目标是保证被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可信赖性,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依据被审计的财务报告做出正确有用的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环节是指企业将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一同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报送,对其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已达到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目的。本环节的风险控制目标是让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更加快捷、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源。

财务报告使用分析环节是指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财务报告使用分析的总体目标是: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分析企业的预算是否合理完成,评估管理层的经营情况并就改善经营成果提出财务建议;对企业的未来风险报酬做出预测,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四、财务报告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分析

本文仅以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基础环节——编制环节为例,研究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财务报告编制流程通常涉及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确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清产核资、核实债权债务、对账和结账、编制个别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等。

(一)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的主要风险与管控措施 企业应在编制财务报告前拟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财务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和程序、职责分工和编报时间安排等相关内容。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1所示。

(二)确定重大事项会计处理中的主要风险与管控措施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关注对当期报告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及其会计处理,这些重大事项可能有债务重组、兼收并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等。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2所示。

(三)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措施 在编制财务报告前,企业应组织财会及有关部门进行资产清查和债权债务的核实工作。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3所示。

(四)对账与结账的主要风险与管控措施 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企业应在日常信息核对无误的基础上完成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然后实施关账操作。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4所示。

(五)编制个别财务报告主要风险与管控措施 企业应按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和内容,根据真实、完整、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无误,不得漏报或随意进行取舍。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5所示。

(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应及时取得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各分公司、子公司和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报表,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审核,若发现问题应退回原单位重编。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相应的控制活动描述如表6所示。

五、结论

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企业的重要责任,报告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公司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财务报告风险控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专题研究了财务报告风险控制,并以财务报告编制环节为例,详细分析了财务报告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等。笔者认为,在财务报告风险控制活动中,应高度关注相关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和关键人员的道德素质,明确权责配置和人员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明确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审计、审批、和利用的制度和流程,系统梳理财务报告供应链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设置关键控制点,明确并细化控制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基于风险导向,系统分析财务报告供应链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活动,能够显著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高财务报告对经济活动的预测作用和决策有用性,使经济活动更加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财政部会计司2010年。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3]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4]方红星:《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5]曾明月、蒋叶:《财务报告供应链和PDCA循环的研究》,《财会研究》2009年第9期。

[6]朱丽华:《财务报告编制环节内部控制》,《经济视角》2011年第7期。

[7]高妍:《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关系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企业与投资者关系为例》,东华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财务风险研究篇2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防范

研究背景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利,然而,与收益相伴的就是风险。资本对利润无止境的追求决定了资本拥有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中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从狭义上来说,财务风险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了负债,负债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大,没有负债,则没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债务风险,除了财务风险之外企业还存在生产经营的风险。我们可以使用复合杠杆或总杠杆来度量企业总风险,用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用财务杠杆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存在着不可避免性。既然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并不断地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企业财务或资金活动的行为,也是一项综合管理活动,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复杂的建模,还需要公司的组织机构、激励机制和运营理念的配合,其目的在于使企业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其既定目标,并保持其发展能力。总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所说:“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的运作方式和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如果说财务风险是企业理财环境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层层迷雾,那么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企业穿过层层迷雾的工具。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风险管理呢?威廉姆斯和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种种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该定义体现了如下要点:一是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二是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几个环节组成;三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从上述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直接导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它是指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出在期望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价值。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衡量、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如果不能准确地发现财务风险,并且进行确认,就无法分析及预测企业面对的危险和机会,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大小进行度量,以确定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在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就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环境条件,做出进一步的管理决策,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风险控制决策,这是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一环。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帮助公司避免风险,降低损失。当风险无法避免时,尽量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应当根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差异,做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保和风险自担等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通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预测、衡量,最后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巨大的。通过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使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地管理风险;能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来源;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风险无处不在,绝对的风险回避一般不可能。即使有可能,企业所需支付的成本往往也是企业无法接受的。对企业个体而言,其可承受的风险是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就在于将财务风险降低和化解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应用系统的观点,全方位来防范,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清晰、准确的财务信息网络

财务信息源于财务提供的各种报表资料。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求财务所供的报表、资料准确全面,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所谓“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财务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偏离客观实际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设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信息处理方法等。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和控制。财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庞杂的网络,不能求助于精确方法来计算,因此在计量方法上可以来闻常规数学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此外,为了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网络,还应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由于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与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对财务管理各过程进行质量考核,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缜密的财务信息网络。

增强财务信息的充分比与可靠性要求,公司领导应端正态度,明确财务信息对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性,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重视财务、会计、统计分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应让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决策,发挥他们在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树立预测观念、决策观念、控制观念和风险观念,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二)客观分析财务信息并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对公司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全面估计,认清公司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对公司生产经营不利的因素及其对公司财务风险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财务风险与财务活动紧密相关,并伴随资金筹集、运用、回收、分配循环和周转的始终,防范财务风险就是要剖析影响公司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因素,提高公司风险预测能力,增强公司风险承受力,如通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确定筹资风险;通过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通过分析影响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产品生长周期和资金流量等因素,弄清投资和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国际经济环境及外汇市场的研究,防范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规避外汇风险等。

(三)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之后,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财务风险控制,就是研究如何控制风险,将之降低至最低限度,以达到预期财务目标。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前馈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反馈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前馈控制。财务风险前馈控制是在财务计划实施之内的为防止风险的产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风险和收益并存,公司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应用现代高科技工具,如高速运转计算机结合当代管理科学的成就,如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等,制定富有弹性的、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增强公司的风险应变能力。如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设置“风险基金”、“风险抵押金”和“商品降价基金”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增强风险抵抗力;通过保险、合同、提货单等途径将风险转嫁给他人;通过公司联营,合并等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分散财务风险;对那些风险性大,超过公司承受能力,而且很难把握的风险,可采用回避的策略;实现多元化经营就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如改变经营方式,产品多层次销售,提高盈利产品比重并使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弥补,均衡产销,也可减少风险。

2.财务运营风险控制。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风险的大小,可通过下述风险指标来确定:

其中:R―风险; P―权数;s―风险指标;n―指标数目。

为了估计某一方面的财务风险,先确定与之相关的一些风险指标(风险指标用百分率表示),然后分析这些指标分别对风险的影响,用权数表示,最后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风险。对不同的风险指标,可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确定一个相应的临界点,当R超过这个临界点时,就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补救,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损失,以保障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3.财务风险反馈控制。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评价、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管理的行为,确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决定财务风险难以完全控制,控制只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风险而已。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因风险而获得的效益,可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提取风险基金、一部分投入再生产。对于发生的风险损失,要通过事先防护性的安排,如备抵坏账、备抵风险基金等,及时进行经济补救,以最少损失和最佳途径排除风险,保证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

结论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虽然财务风险的度量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实际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其需要的种种前提,因此,培养管理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对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是很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公司管理决策层永不停息的探索课题。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使公司管理更加有序、有效,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石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8)

财务风险研究篇3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灰色关联度; 灰色系统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知的、不可控因素引起的不确定的财务状况而导致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这里指单风险)。财务风险是商业风险的货币化表现,根据其形成过程可分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

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将企业短期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相结合,从而使企业短期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数相结合,达到互补的效果。但是,研究表明: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预警指标,应该集中于两种类型的指标——现金盈利能力和现金增值。这对定量分析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财务风险是复杂的、动态的,基本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开发能力、现金流动能力,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事务。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无法生存;企业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将宣告破产;资产运用的低效率将会影响企业利润;没有利润的增长,企业将不能继续生存。此外,企业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相关定性指标,如专业级别和财务人员的流动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等。因为这些因素不仅反映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风险状况,也会影响企业融资活动和企业决策。

由于存在大量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因此只能选择少数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并且,有些被选择的评价指标数据是已知的,有些却是未知的。1982年,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为此,评估和监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灰色”的信息特点,存在一个灰色系统。

二、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最初提出(《灰色系统理论教程》1982)。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功应用于财务、物理控制、工程、经济学等领域。灰色预测模型的优点包括:(1)可用于小样本:低至四个观测值就能估计出一个未知系统的结果;(2)它可用一个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因此,只用少数离散数据就足以描述一个未知的系统。从这点可以看出,灰色预测系统适合在决策者只有有限的历史数据的竞争环境条件下进行预测。灰色系统理论是基于如下假设:系统是不确定的,并且用已知的系统信息无法进行相关分析或建立描述系统的模型。灰色系统把每一个随机变量作为一个灰色数,放入一个给定的值域中。在此值域中,不依赖于统计方法处理这些灰色数,而是直接处理原始数据,找到内在数据规律。灰色系统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灰色生成;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灰色决策;灰色控制。下面介绍灰色关联分析与灰色预测的基本思想,这两种方法直接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灰色关联分析是用来在灰色系统中确定两组随机序列关系的分析方法。该分析可能具有与模型识别系统相似的特点。一序列的数据被称为“参考序列”或“比较序列”,其他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系将是要被鉴别的。

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子,在不同时间或对象变化的相关测度被称为关联度。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如果两个因子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有高度的同步变化,就可以看作这两个因素有高度的相关性;反之则为低相关。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因子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差异程度来衡量因子之间相关度的方法,也就是“灰色关联度”。

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序列

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被称为参考序列,影响系统行为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被称为比较序列。

其中,k指第k个评价指标的序列号;i指第i个评价单元的序列号;vik指第i个评价单元中第k个评价指标的内容。用每个指标的最优值v0k作为参考序列x0的集合。将一个具有m个评估单元,n个评估指标的的系统记为矩阵A(0)。

(二)对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进行无纲量化处理

由于各种因素在系统中有不同的意义,数据不一定有相同的量纲,这使得它不方便比较或者难以在比较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一般采用无量纲化处理数据,即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

(三)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灰色关联系数ik的计算

所谓的关联程度实际上指的是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差异程度。因此,曲线之间大小的差异可以用来作为相关度的测度。参考序列Xi和比较序列X0的相关系数是:

(四)关联度ri的计算

因为相关系数代表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在不同时刻的相关程度,因此它存在不止一个数值,并且由于信息过于分散,很难整体比较,所以,必须使不同时刻的相关系数中心化,即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定量表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程度。计算关联度ri的公式是:

(五)对关联度进行排序

因素之间的相关度主要是由关联顺序来描述,而不是关联度的大小。依照关联度ri的大小进行排序,关联度的排序反映了在管理企业时参考序列的优先级。

三、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可以解决关联度概念中存在的计算问题。本文以5个医疗行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V1—V5)为例阐述关联模型的应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 表1。该系统包含三个层次的指标,即第一层:目标层,财务风险(A);第二层:元素层,包括利润率(B1)、偿债能力(B2)、经营能力(B3)、成长能力(B4)、现金流动性(B5)和非财务因素(B6);第三层:指标层,包括18个指标(C1—C18)。参考序列为:

四、结论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将它应用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表明灰色系统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由灰色关联分析为主要模型,并由DEA模型辅助进行不同指标权重的计算,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更优的相关性计算,更客观评价各种指标次序的优先级。

【参考文献】

[1] Deng J. L. The gray system theory tutorial[M].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0:5-8.

[2] Deng J. L.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 Theory[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1989,1(1):1-24 .

[3] Deng J. L.Properties of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GM (1, N)[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1989,1(1):125-141.

[4] Deng J. L.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J].System and Control Letters,1989,1(1):288-294.

[5] Shih, N. Z., and Liou, D. K.An Evaluation Study of Future Indexes Hedging Strategies in Grey System Applied on Volume Weighted Index and Future Index[C].1997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aiwan),1997:16-33.

[6] Chen, J. Y., and Lin, Y. H.Design of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ith Grey Predictor[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1996,8(2):147-164 .

[7] Chiao, J. H.,Wang,W. Y., and Lu,M. J.A Study for Applying Grey Forecasting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J]. 1997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aiwan),1997:202-206.

[8] Homg, C.M., Chiang, C. T., and Lin, S. C.Design ofGrey Predic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Fuzzy Reasoning[C].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aiwan):n of Four Kinds of Prediction Methods: ARIMA, Fuzzy Time Series, Fuzzy Regression Time Series and Grey Forecasting—An Example of the Production Value Forecast of Machinery Industry in Taiwan, 1997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aiwan),1997:53-68 .

[9] Huang, Y. P., Huang, C. C., and Hung, C. H.Determination of the Preferred Fuzzy Variables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Prediction Control by the Grey Modeling[C].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aiwan),1994:406-409 .

[10] Deng, J. L.Grey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6.

[11] Wu, H. S., Deng, J. L., and Wen, K. L.Introduction of Grey Analysis[M].Gau-Li Publication Inc., Taiwan,1996:12-52.

财务风险研究篇4

【关键词】 创业板; 财务柔性;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6-0077-06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企业将重点放在刚性财务管理上,各项财务指标的制定和完成都要遵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今,市场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和变幻莫测,导致影响创新活动丰富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资本运作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这些企业面临着比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传统企业更大的财务风险,仅仅运用传统的刚性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企业迫切需要增强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化,而这种不确定性和变化却是财务柔性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柔性理论引入到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状况的研究中,探讨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柔性与其财务风险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特征、财务柔性构成及度量

(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特征

1.规模较小

创业板市场主要为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活动场所,这些企业因为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所需资金只能来源于股东的初始投资和银行贷款。创业板市场下调了主板市场对规模的限制条件,使得小规模的企业能够顺利上市,这也造成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

2.科技含量高

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分布在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行业。从截至2013年5月3日创业板上市企业股票行业分布统计数据来看,制造业上市企业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等业务。据此可以分析出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点。

3.市盈率较高

2009年9月首批上市企业平均市盈率为55.25倍,2009年12月市盈率达到81.24倍,2010年年末市盈率更是高达90倍左右,2011年9月平均市盈率降至48.93倍,2012年6月1日创业板市盈率为32倍。2013年5月3日355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平均市盈率为38.86倍,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9.72倍,中小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8.89倍,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市盈率普遍偏高,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股价被高估,投资风险较大,投资回收期长。

4.股权结构集中

创业板是以高科技民营企业为主要上市企业的证券市场。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初始创立的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发起人,这就使得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持有大量股权的情形破坏了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使得大股东能够完全控制企业,进而使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由于其他股东持有较少的股权,对企业的各项决策缺少影响力,导致这些股东对企业的政策缺乏应有的关注。股权高度集中造成企业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大股东权益最大化,而非全体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当前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由此产生。

创业板上市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的困难是,要么无法取得足够资金供企业投资发展使用,容易出现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要么在取得较高成本的资金后无法投资于能产生相应回报的项目,使企业平白承担了较高的资金使用成本。

2.投资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投资的重点多集中在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研发上,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变化与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都会使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

首先,投入巨额资金的研发能否成功;其次,企业刚进行某项创新活动时,该项技术、产品具有领先性,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研发过程之后,该项技术是否仍具有先进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次,新产品能否成功地商品化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后,当技术、产品实现商品化后,企业依然面临着由于技术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产品提前被淘汰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

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很多企业会提供较宽松的信用条件,形成大量的应收款项,造成了资金回收慢甚至无法回收的问题。

2010年,18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有50家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占比26%;2011年,294家企业有114家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占比39%;2012年,355家企业有105家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占比30%。企业单纯追求销售的增长,而资金无法正常、及时地回流,这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现金紧缺会给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收益分配风险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利政策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都有较高的股利支付率。2009―2011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三年累计分配现金股利占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比例为59.50%。其中,岳普医疗占比132.56%,安科生物占比130.12%,华谊兄弟占比94.14%。高现金股利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影响企业再投资的能力,容易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柔性构成

本文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容,将财务柔性分为融资柔性、投资柔性、经营柔性和利益分配柔性。利益分配活动是指企业分配其累计可分配利润的活动。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要保留一部分留存收益为下一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证,因此可以将利润分配看作是企业的一种再融资行为,即利润分配可以归为企业的融资行为。故本文仅从融资柔性、投资柔性和经营柔性三个方面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柔性进行分析。

1.融资柔性

融资柔性是指企业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融资活动的能力。融资柔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强有力的融资能力是融资柔性的基本保证。依据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将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因此,本文将融资柔性分为内部融资柔性和外部融资柔性。

(1)内部融资柔性。创业板上市企业规模小,处于不稳定的创业期和成长期等特点使得企业较难从外部获取资金,因此充足的资金储备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内部融资柔性是企业通过内部提供资金的方式来满足环境变化引起的资金需求的能力。企业自身具备的资源越多、实力越强,这种缓冲能力就越强。

(2)外部融资柔性。融资柔性除了体现在企业通过内部积累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能力外,还表现为在外部融资渠道上具有的灵活性,即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要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环境的变化会带来企业资金需求的变化,此时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状况与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选取适合企业的筹资方式,来满足新增加的资金需求,这体现了企业的适应能力。通过对筹资渠道灵活、恰当的选取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资金需求变化的能力,就是企业的外部融资柔性。

2.投资柔性

所谓投资柔性是指企业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投资项目种类等的能力。本文将创业板上市企业投资柔性分为投资项目选择柔性和投资创新柔性。

(1)投资项目选择柔性。传统行业的投资活动多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其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技术创新项目,该投资领域具有不稳定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创新型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各项技术飞快更新,企业投资的研发项目很可能因为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变得不再适合市场需求甚至被淘汰,而投资项目选择柔性则是企业投资阶段柔性的一个方面。程仲鸣等(2003)将投资项目选择柔性定义为一种选择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在其所拥有的投资项目中调整资源分配,将资源投向预期报酬较高的项目。

(2)投资创新柔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创新型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企业要想有较好的成长性并长期立足于市场,就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所以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财务柔性的最高层级就是创新柔性。王瑞旭(1995)认为,创新柔性是这样一种能力:迅速更改产品主体设计、以新产品代替已有产品。

3.经营柔性

相对于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来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营业务单一,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容易受到市场需求、政策等变化的影响。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需要在经营策略上保持较高的灵活性。经营柔性是一种适应能力,是企业随时对运营过程进行必要调整以恰当应对市场变化的保证。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与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起点是融资风险,资金短缺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企业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不同形式的风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影响企业的资金来引发财务风险。与主板上市企业相比,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较小,又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相对不稳定的创业期和成长期,发展不够成熟,该类型企业的风险要比主板上市的企业高,因此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融资。较高的内部融资柔性意味着较低的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地有所下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内部融资柔性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内部融资柔性越大,财务风险越低。

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很难满足环境变化引发的资金需求的变化,单一融资渠道所能提供的资金额度是有限的,资金的不足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限制,使企业不得不放弃一些投资项目,这不仅会使其丧失盈利的机会,同时还有可能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当某一融资渠道成本随市场变化而提高,但企业又没有办法从其他渠道取得较低成本的资金时,企业就要承受高额资金成本以及到期无法还款的压力。因此,充裕的外部融资渠道能使创业板上市企业灵活地选择低成本、合理的融资组合以应对环境变化产生的资金需求,缓解资金压力,达到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外部融资柔性越大,财务风险越低。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创新就意味着企业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研发成功与否、市场对新产品接受程度、成本收回前是否会被新技术淘汰等。这些不确定性最后都体现在财务风险上:投资失败,无法取得足够的经济收益弥补巨额投入成本。对于研发创新项目少的企业,这种失败无疑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备有足够多的项目供企业选择,以便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灵活应对各种问题。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在技术领域站稳脚跟,就要具有投资项目选择柔性。企业在投资项目上的选择权越多,就越能够轻松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越能成功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投资项目选择柔性越大,财务风险越低。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创新型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企业要想有较好的成长性,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所以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要进行创新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如果研发不成功或是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企业将承受巨大的损失。由此可知,创新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投资创新柔性是企业在变化环境下创新获取成功的能力,投资创新柔性越大,创新成功的可能越高。许多研究都证明,成功的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因此投资创新柔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投资创新柔性越大,财务风险越低。

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不确定、变化多端,特别是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由于创业板的上市企业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对飞速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不断的创新有很高的依赖性,再加上企业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使其比在主板上市的企业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带来了各种风险,其中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财务风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要想存活,不被市场淘汰,就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运营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就是前文所述的经营柔性。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5:经营活动柔性越大,财务风险越低。

(二)变量定义

1.自变量定义

(1)内部融资充裕度(FCR)。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与摊销。年初留存收益和累计折旧与摊销是企业以前年度积累下来可供当期使用的资本,总资产对年初留存收益和累计折旧与摊销进行标准化后的金额可以表示企业内部提供资本的能力。因此,笔者用年初留存收益和年初累计折旧与摊销之和同年末总资产的比值来表示内部融资充裕度,该值越大,内部融资柔性越大。

(2)外部融资柔性(FCN)。外部融资渠道数量用截至当期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已使用过的从外部获取资金的融资渠道总数额表示。本文对融资渠道主要分为以下7种: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政府资金、商业借款、融资租赁。该值越大,外部融资渠道柔性越高。

(3)研发投资项目数量(N)。想要取得企业研发项目的确切数据不具有可行性,但是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了报告期内企业的研发项目。虽然企业不可能披露全部的研发项目,但是在报表中披露的项目是企业主要的、对经营发展有影响的研发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研发投资项目数量用年报中披露的报告期内企业研发项目的数量表示,该值越大,投资项目选择柔性越大。

(4)研发强度(RDI)。本文参考前人的经验,以研发投入比作为衡量研发强度的指标。研发投入比越大,投资创新柔性越大。

(5)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度(CF)。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裕度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比年末总资产来表示,该比值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该值越大,经营柔性越强。

2.因变量定义

财务风险(risk)用Z-score模型计量,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期末盈余公积+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期末总资产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为了方便取得数据,X4中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用期末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总额替代。

3.控制变量定义

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出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柔性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除了考虑前文所定义的自变量之外,本文还引入了其他可能影响财务风险的变量,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具体因素如下所示:

(1)企业规模(Size):对企业总资产取自然对数,以此值代表企业的规模;

(2)资产负债比(LEV):为总负债/总资产;

(3)流动比率(LRV):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4)净利润率(NPR):是企业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1.数据来源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创业板于2009年成立,初期上市企业共28家,随后数量逐步增加,截至2013年5月3日,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355家。考虑到研究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故本文拟选取2010―2012年持续三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进行研究。

本文模型的构建要获取企业与研发有关的信息,因此本文在选择数据时剔除了未在年报中披露研发信息或披露不完全的企业。最终选取134家企业三年共402组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各上市企业披露的年报以及国泰安数据库,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模型构建

risk=?茁0+?茁1FCRi,t+?茁2FCNi,t+?茁3RDIi,t+?茁4Ni,t+?茁5CFi,t+

?茁6Sizei,t+?茁7LEVi,t+?茁8LRVi,t+?茁9NPRi,t+?着

式中,?着表示残差,i表示第i家企业,t为第t年,?茁0为常数项。根据假设1至5,?茁1~?茁5为正;根据控制变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茁6、?茁8、?茁9为正,?茁7符号为负。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Z值的标准差为21.74,说明各企业间财务风险的差异较大;企业研发强度的整体平均水平在7.47%,标准差9.65%,说明企业研发强度参差不齐,但整体上研发在企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企业报告期内研发项目数量最大值为68,最小值仅为1,研发项目数量的均值为11.21,研发项目数量同时受到研发投入多少和项目大小的影响,研发投入不足,相应的研发项目就会少,但是如果研发的项目较大,即使投入较多的资金,企业开发的项目数量也会较少,因此各企业间存在差异属于正常情况;内部融资充裕度的均值为11.23%;企业外部融资渠道数量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6,均值为2,说明大多数企业从外部获取资金的渠道较少,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依靠政府补助获取相应投资项目的资金。

在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均值为20.79,企业平均总资产在10.4亿元左右,符合前文所描述的企业规模较小的特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18%左右。资产负债率比较低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发展历史较短,难以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因此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只得借助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的民间借贷,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和盈利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尽量减少借款,转而向政府寻求政府补助来缓解资金压力;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后,其股权资本大幅上升,Wind数据统计显示,355家已上市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超募资金高达1 276.17亿元。除了华谊兄弟、莱美药业、神州泰岳、乐普医疗等少数企业的部分超募资金具有较为明确的投资流向外,大多数企业用超募资金偿还贷款或替代本应从其他来源筹集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率偏低。企业流动比率的均值为8.80,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整体资产流动性较好;企业净利率最小值为-99.23%,最大值为104.49%,标准差21.18%,可见企业盈利能力差距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表2)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一情况可能使模型中的自变量与控制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在此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通过容忍度、VIF以及条件指数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见表3与表4。

如表3及表4所示,变量的容忍度都比较接近1,VIF在1~2之间,小于10,条件指数也均小于10,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但是共线性水平比较低,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可以判断本文中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不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模型拟合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R2为0.768,调整R2为0.761,比较接近1,因此本文采用的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可以对大部分的因变量进行解释。

表5显示F统计量的值为110.828,P值趋近于0,F值较大,P在a=0.01时,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显著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模型在拟合度和显著性上的效果是可以被接受的。

(四)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进入方式对多元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

(1)内部融资充裕度与risk值在a=0.01时显著正相关,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设1。

(2)外部融资渠道数量与risk值在a=0.05时显著正相关,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设2。

(3)报告期研发项目数量与risk在a=0.05时显著正相关,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设3。

(4)研发强度与risk不存在显著性关系,不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设4。

(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裕度与risk值在a=0.01时显著正相关,支持文章提出的假设5。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文的推理和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提高融资柔性可以降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资金循环开始于融资,充裕的资金能够保证企业后续投资与环境的变化保持协调。融资柔性使企业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当地修整筹资活动,避免出现资金断裂的现象或是承受过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提高投资柔性可以降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一大特点为较高的科技含量、较大的创新性。创新性使得企业将长期投资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而不再是传统企业的固定资产上。但技术创新投资项目面临着很大的技术风险及市场变化,投资柔性可以使创业板上市企业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投资项目的种类等,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投资研发的成功概率,降低企业无法收回巨额投资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第三,提高经营柔性可以降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对于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来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营业务单一,因此,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容易受到市场需求、政策等变化的影响。经营柔性使创业板上市企业在经营策略上保持较高的灵活性,随时对运营过程进行必要调整以恰当应对市场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相关建议

1.企业应进行财务柔性管理

随着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单纯的传统刚性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企业,实证结论证明了财务柔性在降低财务风险上的作用,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应该增强企业的财务柔性,采取柔性管理。

2.企业财务柔性要适度

增强企业的财务柔性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财务柔性越大越好。建立并维持柔性是需要成本的,柔性越大,需要的成本就越高。当这种成本达到一定程度时,财务柔性的耗费会超过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这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负担。所以企业在提高财务柔性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将财务柔性管理和其他降低财务风险的手段结合使用

提高财务柔性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财务柔性并不是万能的。首先,财务柔性不是对财务风险的每个方面都有效;其次,财务柔性对于降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滞后性;最后,相比于降低财务风险的其他手段,有时财务柔性并不是成本效益比最好的。

所以,企业不能过分依赖财务柔性来降低财务风险,不能忽视其他手段。恰当的作法是,企业要将财务柔性管理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将财务风险降到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柔性的本原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0(6).

[2] 周凝,梁莱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4).

[3]赵湘莲,韩玉启.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柔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8).

[4] 程仲鸣,王海兵.投资项目柔性的测度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141-142.

[5] 邓明然,王永华.企业理财系统柔性测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6):20-22.

财务风险研究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风险即事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依据起源和影响划分,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其中公司特有风险又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生产经营不佳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则是因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

1.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别

1.1 筹资风险

企业筹集资金,是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保障,但资金供需市场及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又给企业筹集资金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就企业自身而言,筹资资本结构,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等,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就宏观经济环境来讲,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均对企业筹资行为带来间接影响,如政府对某些行业实施扶持优惠政策时,企业筹资成本将大大降低。

1.2 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投资风险即企业投资后因内外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导致投入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换言之,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以及不能收回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并对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对投资收益期望越高,其遇到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则越大。

1.3 现金流量风险

在收益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企业因销售实现原则存在差异而出现财务困难,即现金流量风险。比如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较高的收益无法代表企业收回货款,而且企业负债比例过高时,资产流动性变差,企业便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债务,并将遭遇财务困境。

1.4 连带财务风险

连带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凭借自身财产为其他企业经济合同的履行提供担保,并在其他企业无法履行合同时负有连带偿还责任,最终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

1.5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企业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数量、信用政策等方面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出现的财务损失可能性。从其产生原因开,资金回收风险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流动资产密切相关。

2.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活动有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以及资金收益的回收和分配,所有财务活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使资金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和运动中。财务活动的存在引发了企业财务风险,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2.1 资本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企业财务结构来看,多数企业内部面临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偏多的难题。再从企业负债结构来讲,企业短期负债较多,长期负债较少,则对银行依赖性强。

2.2 投资策略不科学

在对外投资时,多数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投资是造成企业投资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问题上,多数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少周密系统的研究分析,即使收集了相关经济信息,也因信息不够全面、真实而导致决策者做出偏差或错误的决策。

2.3 收益分配不规范

与国际上普遍采取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广泛采用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此种收益分配政策间接助长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并对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毫无益处。加上我国企业股利政策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也不断改变,使得投资者无所适从。

2.4 资金回收不恰当

在信用销售过程中,不乏企业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甚少,盲目赊销,导致企业陷入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的困境。同时,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例常常较大,且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如此一来,企业资产长期为债务人和存货占用,则流动资金较难做到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最终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及流动性。

3.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缺失,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且资产流动性较差等。概括而言,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应表现为:

3.1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资金使用效益稳定,且高于借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便具备偿还本息的能力,对自有资金的所有者也能够支付股息和红利。但一些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在投资前未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投资的盲目性导致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产生效益,反而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显然,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在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投资效益具有较大风险性。此种状况使得企业能否按约偿债、能否向股东支付期望的报酬等成为未知数,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

3.2 企业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

企业通过资金调度,实现对其资金流入、流出及周转在时间、金额、形式上的具体规划和事先安排。资金调度越合理,企业越有能力降低或不增加资金占用量,从而保证企业资金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基础上,实现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补充,以及资金使用潜力的充分发挥。否则,企业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势必带来财务风险,并具体外化为资金回收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等,比如资金占用量上升,挤占了储备资金,或结算资金过大,致使资金使用在时间上、形式上相互冲突。合理调度资金,一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做出正确的主观判断,二则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其他财务环节的工作效率正常运转。此外,企业资金回收状况和利润分配规划情况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资金回收状况良好、利润分配形式和额度安排妥当,便对财务风险起到抑制作用。

3.3 资金结构的不科学性

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能大致反映与资金结构相关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小,财务风险则较低,否则较高,即企业资金结构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影响的同时,还改变着每股收益或自有资金收益率的变动程度。比如企业在其资金结构中增加固定成本融资比例时,固定现金流出量增加,其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息税前利润低于固定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将丧失偿付利息的能力。理论上分析,企业适度负债则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即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变化所带来的每股利润的变化,这意味着在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确定时,企业负担的利息水平将保持固定不变,企业即可利用负债规模进行盈利水平的扩大。这就是说,财务杠杆同时给企业带来正负两面影响,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时,举债将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反之则为企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乃至债务危机,那么资金结构中负债过高,必然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影响即期债务的偿付,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4.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提升盈利水平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应致力于积极预防风险危机的发生,以切实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比如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深度了解,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再如努力降低各类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堵住各种漏洞;还有增加销售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企业收入赋以重要砝码。

4.2 保持适度负债

按照新《企业财务通则》相关规定,“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应当明确筹资目的,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并签订书面合同。”据此,企业应适度负债,即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比重合理,并保持资本最佳结构。其具体做法可采取,事先提出多个资本结构方案,对各个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一一计算出来,然后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一套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将其定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方案。

4.3 调配资产结构

新《企业财务通则》中,“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为降低投资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收益,企业须在掌握资产客观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对长短期资产的结构做出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比如企业销售和利润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时,企业可适当提高短期资产比重,来增加资产流动性并减轻投资风险损失。反之,则适当降低短期资产比重,获取更多的风险收益。

4.4 实施风险管理

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市场经济实体,企业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在日常核算中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成本,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新《企业财务通则》提及,“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其中应做到,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杨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 甘肃科技,2008第24卷(10).

2. 付艳丽.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时代经贸,2008(1).

财务风险研究篇6

摘 要: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运动,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核心内容理应受到财务会计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薄弱环节,在借鉴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经验以及风险管理等其他学科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在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新课题,以期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推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有的学者[1]分析,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备受企业和各国政府重视,因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以一定的成本,通过科学优化组合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现实财务损失和损失的影响度最小化,很多国家(地区)成立各种形式的学会或协会,以推动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和风险管理运动的发展。作为风险管理核心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已经伴随着风险管理全球性运动的兴起而备受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积极拓展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领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亦是拉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表现为:一是与风险管理其他领域相比,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偏少。近年来,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2]比较分散和零星,分散于财务理论之中,被肢解在理财的筹资、投资、耗资、收回和分配各个环节,缺乏深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做支持,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总体性研究;二是研究领域较窄。近年来,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集中于程序和方法研究上,没有将财务风险管理置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之下、针对实施环节、文化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入探讨,不仅缺乏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应用层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

鉴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研究。

一、 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研究

我国财务风险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从现在国内所编财务管理学或理财学教材看,特别是权威院校学者所编教材看,财务风险概念基本与国外(主要是美国)统一,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使用了负债而给普通股股东所增加的风险。换言之,财务风险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负债,使用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不使用负债,则没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即是债务风险,除了债务风险之外企业存在其它风险是经营风险。由于概念界定清楚,可以方便地使用数学模型来测度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即使用复合杠杆或总杠杆度量企业总风险,以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以财务杠杆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是从学术界看,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

所以,今后我国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比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的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大厦,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称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国外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大厦。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方法科学,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

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明哲.2003.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姜绪荣.2001.高层管理者弱性与企业能动风险控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汪平.财务理论.2003.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詹姆斯.T .格里森.2001.财务风险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5.张俊瑞、刘东霖.2005.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10

The Think On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has gained its worldwide popularity nowadays. Being a central part of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hould be given enough emphasis by the financial theory cir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tudies abroad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ome disciplines including risk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eakness in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ssues for future consideration, hoping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 in China.

Keywor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theoretical construction;education;culture;organization;mode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风险研究篇7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现金流 财务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包含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及现金流风险等。现金作为企业新鲜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与企业财务问题息息相关。现金流不仅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充分识别企业隐形的财务风险,因此将现金流管理作为核心并细化资金预算安排,进而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如何评价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如何判断公司面临的财务危机程度,如何确保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上市公司相关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北京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金流风险及其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者制定决策具有指导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就现金流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度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前人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孟祥军(2012)通过阐述现金流管理研究了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王肇丹(2013)从企业三大活动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应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提高资金获利能力,提高自身能力来规避财务风险。王丽(2015)主要关注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发挥的作用,侧重研究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研究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所表达的财务情况。

另一部分研究通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从现金流的角度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警进行研究。袁康来(2008)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基于财务风险测控视角,从现金流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陈蕊(2011)探讨了如何从现金流角度识别财务风险,并以云南铜业为例,认为以现金流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应考虑外部环境。曹金臣(2013)选取沪深两市26家ST公司及配对公司,分析认为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可靠标准,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更充分识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庞明,吴红梅(2015)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现金流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研究设计:一是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二是将行业与整体进行对比,区别现金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三是将公司规模纳入考量范围。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由于2008年实行税制改革,因此文章选定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4年。本文的样本选择剔除了ST和ST*公司、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和主营业务收入为负的公司,共得到64家北京市上市公司。

(二)变量及模型设计

变量设计:第一,被解释变量。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集中体现,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收入分配风险。因此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必须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权益净利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充分考虑了筹资方式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企业经营能力、资本结构和财务决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该指标通过杜邦分解可以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可以高度概括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庞明(2015)等人的研究中该指标也被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因此文章选取权益净利率作为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第二,解释变量。根据已有文献及文章所做改进,文章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第三,控制变量。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将导致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误导性影响,因此文章为了减小误差,设置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文章涉及的各个变量详细如表1。

由于文章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文章就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容差检验,检验结果显示:X1、X2、X3、X4、X5、X7VIF值大于10,说明这几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因此将该这些变量删除。剩余的解释变量再检验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将其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

(三)提出假设

1.营运能力。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反映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状况,同时也可以衡量企业对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能力越强,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越强,进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运能力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2.发展能力。文章借鉴陈蕊(2011),王肇丹(2013),庞明,吴红梅(2015)等人的研究,从现金流量表角度构造发展能力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正常运营及投融资的基础。上市公司是发展相对稳定的公司,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阶段则主要集中在投资融资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鉴于上述原因,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假设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3.现金流量结构。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结构,为了各个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文章从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来衡量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讲,现金流入量相对流出量越大,则企业具有充裕的资金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6:经营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7:投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8:筹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4.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衡量了企业资产的大小,企业资产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鉴于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9:企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

1.全部行业实证分析。文章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得检验结果为×2=18.052,伴随概率=0.0346,所以文章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资产周转率X6对于地产和公用事业具有负向影响,且该指标对地产行业的影响最大,资产周转率每提升一个单位,权益净利率将减少1.375个单位。现金流量比率X8就每个行业来讲对权益净利率具有正向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则具有负向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9对工业、综合事业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10,X11只对地产行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该影响较大,符合地产行业特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比X12对权益净利率影响较小。投融资现金流入结构比X13,X14对工业、商业、地产、综合事业具有相反作用。企业资产规模按行业分类对综合事业的影响最小,可忽略不计,说明企业规模对大部分行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四、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章得出现金流对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且该作用应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因此文章针对前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此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是加强资金周转能力,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上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周转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负向影响,且资产周转率对商业,工业负向影响较大。这两个产业对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资产购买及使用计划,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避免资产闲置与过度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合理扩大投资筹资活动规模。表2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增长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九个解释变量中,现金流量比率对每个行业的权益净利率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应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适当增加投融资规模。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首先,在遵循企业财务成本最小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时间,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减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其次,基于现金流视角提高公司经营管理,鼓励现金销售进而提高现金流入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投融资规模。首先,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在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寻找风险收益均衡的投资项目,增加投资收益;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素养,时刻关注国家优惠政策,低成本融资,提高融资流入量,减少流出量。

三是管理部门制定财务决策时应遵循行业特性。前文的实证结果得出,针对不同的行业,现金流的各个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不同。因此相关部门制定财务决策不应盲目跟风,应结合行业特征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例如,对于地产行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对企业权益净利率影响较大,则企业制定决策时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合理高效的投资活动,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保谦,黄晓芬. Z-score模型下白酒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实证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5(12):248.

[2] 庞明,吴红梅.基于现金流的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经济问题,2015(06):126-127.

[3] 王丽.基于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15(29):114.

财务风险研究篇8

关键词: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文图书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2003 年6 月25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13年十宣示了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化林业改革”。这一系列有关林业发展的中央文件陆续出台,可见我国林业生机勃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林业生产具有投资期长、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等特点,林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与其他企业相比普遍堪忧。截止2016年2月5日A股2813家上市企业每股收益(EPS)最高的是贵州茅台9.09元/股,而林业上市企业中EPS最高的顺鑫农业每股收益(EPS)仅为0.5047元/股,在所有A股上市企业中排名第422位。在本文定义的33家林业企业中,EPS为负值的就有11家之多。截至2016年2月,A股上市企业EPS均值0.2361、流动比率2.7939、总资产周转率0.445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78.8864;林业上市企业EPS均值0.0402、流动比率1.9569、总资产周转率0.3899、净利润同比增长率-214.5551。由此可见与A股其他上市企业相比,林业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都显著低于A股企业均值。

林业上市企业是林业企业中的“领头羊”和生力军,以其为研究对象,探究林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评价系统,可以帮助林业企业发掘潜在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及早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或化解财务危机,为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企业争力、促进林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充分认识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财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实际经营绩效偏离预期财务收益的可能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表现为企业因无法如期偿付债务而导致破产的可能性高低。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目标而导致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广义角度研究林业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迹可循,在财务困境中的企业通常表现出相似的财务特征,如:净资产为负值、现金流量为负值等,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评价和预测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价是利用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结合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通过各种财务比率的比较分析、建立统计模型或其他模型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以提早发现其中潜在的财务风险,提醒企业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规避这些风险。

目前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方法:1.单变量分析法。Beaver(1966)首次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通过对79个样本企业破产前1至5年的30个(6组)财务比率进行检验,认为最能有效判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是债务保障率和资产收益率 [1]。2.多变量分析法。Altman(1968)首次运用了多变量分析法。他选取了33家破产企业与33家同行业的非破产企业做对比研究,从流动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本结构等五个方面选用了多个变量构建了Z-Score模型,以加权产生的Z值评价企业财务危机的大小,Z值越低财务风险越大[2]。该方法至今仍被普遍用于评价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因子分析法也是多变量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朱峰峻、张国胜(1995)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与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4]。黄生权、黄亚(2015)选取沪深两市2012年ST和*ST企业共52家作为研究样本,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状况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即时掌握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财务状况,并为公司投资人提供投资风险信号,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5]。3.Logistic模型。Ohlson(1980)首次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预测企业破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变现能力、资本结构和经营业绩是显著影响企业破产概率的重要变量[6]。4.神经网络模型。Odom &Sharda(1990)通过样本企业的检验证明传递神经网络模型的财务预警效果比传统模型更优,其超强的自我适应能力使其既能分析定量指标、又能处理定性指标[7]。

本文以A股33家林业上市企业为样本,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五大方面提取关键性财务指标,选用多变量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法研究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林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推导林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各林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单因子评分和综合评分,并对林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和评价机制提出建议。

三、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设计

(一)林业上市企业范围的界定

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但当前证监会行业分类(CSCR行业分类)并未把林木产品加工、林业生态旅游等企业纳入林业企业范畴。笔者认为,由于林木资产的长周期与高风险性会为企业带来了特殊的财务风险,因此以是否拥有林木资产为衡量标准,但凡拥有林木类生物资产的上市企业均可以定义为“林业上市企业”。

根据此定义,本研究选取样本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选取CSCR林业企业4个。第二步,选取CSCR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企业10个;CSCR“家具制造业加工”公司8个;CSCR“造纸和纸制品”企业27个。第三步:选取Wind咨讯金融终端行业分类中“纸与林木产品”企业33个。剔除重复的11家公司后再通过人工阅读年报,在剩余的样本公司中确认符合本研究定义的林业企业33个。最后为了减少样本的错漏,笔者再次比较现有文献中被归类为“林业上市企业”的企业,最终确定目标样本公司33个。

(二)研究方法及其原因说明

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多变量分析法的一种,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提取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指标以达到降维和分类效果的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综合变量即为公共因子。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情况的好坏,基本可以从其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几方面来判断,而具体反应这些能力的是各个具体的财务指标。因此本研究选用因子分析法,对若干具体的财务指标进行分类以反映企业的上述各大能力,进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指标及设计变量选取

财务指标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借助财务指标分析,将繁复的财务数据转换为简单明了并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信息。中国《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反映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指标为: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成长能力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等。由于现金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少企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导致破产,现金流量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本研究加入了反映企业现金能力的2个财务指标。此外,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因此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加入了每股收益(EPS)指标,以反映上市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盈利能力。

C上所述,本研究共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表2),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共5个方面反映林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本研究将指标值越大代表公司经营状况越好或风险越小的指标定义为“正向指标”;反之则定义为“逆向指标”。

3.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从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选取33家样本公司2014年财务数据,利用SPSS.17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在所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中,有11个为正向指标,1个为逆向指标(即X7资产负债比率),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对该指标采取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

四、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首先采用KMO和Bartlett度量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判定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法。KMO值是显示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比较结果的指标,KMO值介于0.5和1之间代表数据适合因子分析,若小于0.5则表明不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KMO值为0.73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观测值(近似卡方)434.423,df值66,Sig.为0.000,相应的概率p接近于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

采用主成分因子法进行因子提取。如表3所示,前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92.197%,能较好地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因子分析效果理想。旋转后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没有变化、特征值和贡献率发生变化,即没有影响原始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易于解释。

(三)因子命名与解释

设F1、F2、F3、F4、F5分别为提取的5个公共因子,为了更好的解释因子变量,基于方差最大的原则,用主成分法提取,用具有Kaiser标准化正交旋转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因子F1中,X1(每股收益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总资产报酬率)、X4(营业利润率)的载荷量分别为0.956、0.942、0.964、0.581,远大于其他指标的载荷量,因此F1主要由X1、X2、X3、X4来反映,称为“盈利能力因子”;因子F2中X9(存货周转率)、X10(流动资产周转率)、X11(总资产周转率)的载荷量分别为0.955、0.979和0.895,即F2主要由X9、X10、X11反映,因此F2称为“营运能力因子”;因子F3主要由X7(资产负债率)、X8(流动比率)反映,对应载荷量分别为0.929和0.882,因此F3称为“偿债能力因子”;因子F4中X5(经营现金流与流动负债之比)、X6(经营现金流与总负债之比)的载荷量分别为0.918和0.966,远高于其他指标,因此F4被称为“现金能力因子”。因子F5在X1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上有最大的正载荷0.788,因此F5可称为“发展能力因子”。

(四)因子得分及建立因子模型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函数。并利用因子评分模型计算各样本公司在5个公因子上的得分(表4)。然后根据各因子所对应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各样本公司因子综合得分F。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大小排序

根据上述因子综合得分对各样本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价。公司得分越高,证明财务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将各变量代入因子评分模型,得出33家林业上市企业在5个公共因子上的综合得分F及其排序(表5)。

(二)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等级的聚类分析

根据因子综合评分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上述样本公司分为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及高风险三类。结果显示: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8家、财务状况一般的企业22家、财务状况为高风险的有3家。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从因子得分结果可以看出33家样本企业中综合因子得分为负值的企业有16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财务状况良好的林业企业仅为8家占林业上市企业24%;有3家ST企业为财务高风险。由此可见林业类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一般、风险较大。

综合得分最高的登海种业除营运能力因子得分较低位于第29位外,其余四种能力排名均靠前列,尤其在盈利能力和现金能力上,分别位于林业上市企业的第1位和第2位,其成长能力因子中的净利润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172.89%。但是,当笔者深入剖析登海种业2014年报时发现,这172.89%的增长主要来源于2013年的巨额亏损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2014年亏损额的大幅减少。由此可见,即使是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最低的林业企业,其高速的利润增长要么源于巨额亏损的缩减、要么来源于非经营性收益。这意味着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令人堪忧。

通过因子分析的实证结果,以及查阅样本企业年报,笔者发现林业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与本文实证结果基本一致,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营业利润逐年下跌,净利润偏低,亏损企业较多。在本研究所选取的33家样本企业中,有20家2014年净利润与2013年相比下降,其中天音控股(000829.SZ)同比下降12倍、香梨股份(600506.SH)同比下降4.19倍、ST景谷(600265.SH)同比下降4.18倍、永安林业(000663.SZ)同比下降2.3倍、ST美利(000815.SZ)同比下降1.7倍、莫高股份(600543.SH)同比下降1.2倍、海南橡胶(601118.SH)同比下降82%、新农开发(600359.SH)同比下降69%。笔者通过查阅了这些公司2009-2014年的财务报表,发现样本企业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源于营业利润的减少。2014年净利润下跌幅度最大的天音控股,其巨额的利润下滑是源自于2014年营业成本的巨幅提高,2013年营业利润为7.11%而2014年营业利润仅为3.1%。香梨股份自2010年起开始出现营业利润巨幅下降,2012年起营业利润步入亏损状态;2015年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当年营业利润亏损额为2392.78万元。如此巨幅的净利润下降速度,不禁令人对林业企业的前景忧心忡忡。

第二,资本规模小。与A股其他企业相比,林业企业资本规模偏小。在33家样本企业中,吉林森工总股本为3. 1050亿股、福建金森为1. 3868 亿股、丰林集团为4. 6891 亿股。并且林业上市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在股权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股权形式较为单一。

第三,资产负债率偏高。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视为正常。但在样本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共19家,占样本企业的58%;其中ST美利、ST景谷、ST宜纸、永安林业、天音控股、晨鸣纸业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ST美利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11.23%,面临被摘牌甚至清算的风险;S T宜纸和ST景谷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9%;这意味着过半的林业上市企业面临严资不抵债的财务风险。

第四,林木资产价值被低估。笔者通过人工查阅年报发现,目前林业企业普遍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林木资产价值,33家样本企业中仅有晨鸣纸业1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消耗性林木资产。然而林木生长是自然力和人工培育的共同结果,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林木资产的价值不到被砍伐出售的那刻都不能得以真正体现,因此导致了林木资产价值的低估、企业偿债能力的低估、企业融资约束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五,资产流动性偏弱。由于林木生长的长周期性,与一般企业相比,林业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偏弱;也正因为林木生长的长周期性、高风险性和较弱的变现能力,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接受以林木资产作为抵押物,为林业企业提供贷款,一旦没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以偿债,企业将面临财务危机。

六、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建议

第一,加快林业产业升级。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林木产品附加值,开展林I多元化经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降低林木加工企业的市场风险,保证林业产业链健康、有效运行。

第二,改变林木资产的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核算林木资产价值更能体现林木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更客观地反应林业企业的资产规模。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普及仍有待于我国各级林木交易市场和林权交易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第三,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林业企业应调整资本结构,适当降低债务性资本比重,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尤其关注不同筹资方式之间转换的可能性;认真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第四,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树立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William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4(1):71-111

[2] Altman. Edward.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1968,(9):598-609.

[3] 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4] 朱峰峻,国胜.工业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C].中国会议,1995,8

[5] 黄生权,黄亚. 基于因子分析的ST、*ST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5,(3):109-121

[6] J Ohlson. Financial Ratio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 J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

[7] MD Odom,R Sharda.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 1990, 2:163-168 vol.2

[8] 刘洪,何光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警研究.[J]. 会计研究,2004,(2):42-46

[9]周平. 灰色系统理论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 财会通讯,2010,(4):143-144

[10]宋彩平,何佳祺.基于因子分析的林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2):71-72

[11] 李建中,武铁梅. 基于因子logistic 模型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5):89-93

[12]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详细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6

[13] 刘燕娜,林伟明,戴永务.林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 林业经济,2010,(11):87-89.

[14] 邢慧,马海青.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财会通讯,2011,( 8):23-28.

[15] 杨淑娥,王乐平.基于BP 神经网络和面板数据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 :62-65.

[16] 张友棠; 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41~47

[17] 朱乃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博士(论文).2009

[18] 李素红,陈立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101-106

[19] 吴世农,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 经济研究,2001,(6):46-55

财务风险研究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上市公司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正常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因此,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措施对企业正常发展非常关键。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评估财务风险也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众多理论与实际管理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要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风险因子,离不开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工具。现代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受Fitzpatrick利用统计方法预测研究财务危机的启发,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 提出了单变量预测模型。他对1954~1964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对应(同行业,等规模)的79家成功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五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将公司在财务失败前数年的财务比率作为判别指标进行一元判定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判定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误判率最低。陈静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四个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由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六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前的三年能较好地预测ST。

(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又称Z-Score模型,由Altman提出并研究的。他选取了1946~1965年的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统计方法从22个财务比率中选取了五个变量,通过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以产生的分值作为依据进行判断。该模型对于破产前一年和前两年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95%和82%。之后,Altman、Haldeman和Narayannan将Z-SCORE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ZETA模型。研究表明,ZETA模型提前五年就能有效地划分将要破产的公司,通过研究同样的样本表明ZETA模型明显优于Z-SCORE模型。张玲采用Z计分判定法,使用了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估计了二类线性判别分析,采用另外60家公司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分析财务风险与识别风险因子。周守华、杨济华拓展了多元判别分析方法,他们在Altman的研究基础上,将模型加以改进,增加了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能力的指标,构建了F分数模型。陈晓对37家ST公司和37家非ST公司进行配对,发现有四个比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有着显著的预测效应。张鸣等运用现金存量模型,结合前人研究的财务预测模型建立综合预测模型,然后引入审计意见变量进行修正。

(三)逻辑回归模型

Logit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处理分类变量的统计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Ohlson将其首次用于财务风险管理,他以1970~1976年的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非配对样本,以经营业绩和资产流动性等财务指标变量建立Logit模型,该模型被称为O-SCORE模型。吴世农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问题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研究,他们以1988~2000年深沪两市上市的14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Lojit回归模型,并且得到的判别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判别92.75%的ST公司和94.29%的非ST公司,总体的正确率达到了93.53%。孙铮选取42家ST公司作为样本,在分析13个变量的基础上,运用logit回归给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模型。刘(2004)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被ST进行了预警。

(四)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思路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假设前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Logit采用取对数方法,而Probit采用积分的方法。Zmijewski首次将该模型用于财务风险分析。陈晓和陈怡鸿运用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对我国上市公司型进行了财务预警研究,识别了财务风险因子。

在财务风险研究中,前述四种分析方法是基本的方法,其他的诸如决策树法、神经网络、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可以看成是这些方法的拓展。这些方法都是参数模型,需要较强的参数假设,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单变量模型主要围绕统一的财务指标数据展开,缺乏全局系统的观念;决策树法结果易于解释与使用,但预测能力不高、通用性差;神经网络结果难于解释;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要求样本数据多,较少的时序数据预测精度低;判别分析、逻辑回归虽然是使用广泛的两个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考虑公司特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不能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与演进过程。生存分析模型考虑了风险与时间、影响因素的演进关系,为财务预警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的研究方法。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生存分析方法

财务风险研究篇10

【关键词】 高校发展; 财务风险; ERM方法; 盟动整合

一、当前高校发展与财务风险现状概述

近30年来,我国高校利用负债筹资进行基本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据统计,全国大学从10年前的1 000所左右发展到2010年的2 723所,在校人数从1998年扩招前的108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3 105万人,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10年的24.2% 。与此同时,“负债经营”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业内人士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从2007年的2 00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 500亿元以上。一些高校举债达30多亿元,个别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0%~70%,甚至有的高校已资不抵债。迅猛发展和豪华校园以及“贷款办学”背后隐藏着高校巨额债务,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如融资、投资、信贷、信用、现金流、内控等诸多风险,一些高校财务风险已转化为财务危机。据一些专家分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如果高校的投融资渠道不能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贷款仍将是我国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这意味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既迫切又艰巨,迫使我们从创新和纵深高度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多维思考与实践探索,明确新思路,寻求新路径,研究新举措。

二、ERM及其国内外应用概述

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泛指一个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适用于战略制订和整个组织范围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管理风险使之处于其偏好范围之内,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ERM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财务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ER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由美国5个职业会计团体经过4年多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

ERM在美国被广泛运用,在世界许多国家被视为风险管理标杆,加拿大控制标准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英国Cadbury报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SAC控制框架、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等都以ERM作为参照模板。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控制(2003)等与ERM融会贯通。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渤海银行等也前后启动了ERM项目。此外,ERM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集团)。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政策,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客观上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发展之需,基建项目大干快上,项目投资越来越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贷款额度越来越高,债务包袱越来越重,财务风险越来越高,从而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高层管理者及财务人员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实际问题。据研究分析,高校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的成果较少。

三、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路径

企业界和学术界对ERM的作用与界定一直存在分歧,对ERM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之间的认识也分歧很大。但笔者跟踪研究分析认为,ERM在扬弃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但对企业而且对高校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是一次重大突破与转型,将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丰富和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企图有效应用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另辟蹊径,有异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

(一)科学构建ERM的基本框架

在COSO目标、层次和要素的基础上,高校采用ERM方法,科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ERM的基本框架。

1.明确目标

一是合规目标,即满足利益相关者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报告目标,即及时向高校管理顶层或利益相关者披露风险报告,以供高校领导班子决策参考,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要求;三是运行(企业称营运)目标,即运用ERM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运用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率和财务安全度;四是战略目标,即ERM方法目标与高校发展战略融会贯通,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与财力保障。

2.整合要素

基于COSO框架下的ERM构成要素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八要素紧密联系,处于互动循环中。要发挥COSO框架下ERM的先进技术效应,就必须整合各要素的功能,保证ERM系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3.层次推进

在高校内部机构、所附属二层机构、业务单位和部门,通过签订和执行风险管理目标责任制,层层推进,促进高校整体正常有序运行,实现对预期风险的全面有效监控,对潜在风险的及时掌控与化解。

(二)树立创新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根据高校办学规模、财务状况、风险管理人员尤其是顶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政策及环境影响,创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不仅仅是被动地降低显性风险与损失,而且要从高校整体视角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隐性风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关系,以实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最优化和财务管理绩效化。

(三)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优化风险管理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风险管理理念、偏好、道德观和营运环境,是塑造组织ERM的重要因素,也受ERM运行实施的影响。高校风险管理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支撑,而良好的内部环境则源于完善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党务领导、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互动协调、各司其职“教授治校”和“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创立大学理事会,改造董事会,强化监理会,在高校内部构筑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价彼此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对决策者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充分发挥理事会、董事会和监理会制定有关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审核批准经费预算和投资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对学校运行情况监督,减少或杜绝高校盲目发展和巨额融资,从而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完善的高校治理结构有利于高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最终有利于实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四)创新风险管理手段

ERM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不应偏重于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及简单的限额管理手段,而是通过开发风险管理组合,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和P-S(多指标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现代先进方法与技术,借助规划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投融资管理以及预算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工具,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模式,以改善和强化高校自身风险管理。比如,通过项目预算管理,以绩效预算为目标,加强项目融资控制,严格按照项目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标准、范围、额度以及时间组织项目资金,以维护项目预算的约束性、严肃性和有效性,杜绝高校盲目发展和巨额债务的现象发生。

(五)实施盟动整合风险管理

高等教育扩招既给高校带来迅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投融资、规划战略、管理等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顶层决策者站在全局的角度高瞻远瞩,对高校内部各个层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业务部门和业务环节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通盘分析研究与全过程风险管理监控,创建风险管理集中化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系统,设立风险管理动态跟踪监控系统,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动态联盟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实现风险管理最优化目的。

(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文化其实是一种约束,约束人们不要做不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明,而文明就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企业(高校)文化不但使企业(高校)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而且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与企业(高校)整体目标融合,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企业(高校)成功至关重要。同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高校风险管理成功不可或缺。正如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CEO兼总裁迷内汉姆所说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创造的公司(风险)文化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积极创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且让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风险管理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一个中心部分,让他们以各种各样方式的参与到ERM项目过程中,才能建立真正高效的ERM。

四、结语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ERM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具有质的差异,它是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扬弃,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型。目前,ERM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ERM在改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并最终化解财务风险、实现优化财务战略决策方面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面对高等教育投资日益多元化和高校巨额债务背后隐藏着巨大财务风险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对高校监管要求和对高校债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的要求尤其是要求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迫使高校必须强化和改善财务风险管理。运用ERM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