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30 17:20:00

雷锋事迹材料

雷锋事迹材料篇1

【雷锋事迹范文一】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着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中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锋事迹范文二】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雷锋事迹范文三】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事迹范文四】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雷锋事迹范文五】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还没等到专家的到来,22岁的雷锋,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事迹材料篇2

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材料

您并不富有,但却把济弱助困的担子放在了自己的肩头。从17岁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您就坚持省吃俭用接济困难工友甚至陌生人。您无怨无悔资助贫困孩子走进课堂,在江苏、在山东、在云南,许多孩子记着您的名字。35年了,您拥有一个富足和希望的世界。“他是一名有着28党龄、对党无限忠诚、用自身行动诠释自己执著信念的老党员,曾被授予全国和某省新长征突击手、某市劳动模范;他在自己先后工作过的11个岗位上留下了11个闪光的足迹;他用35年的爱心执著走出了一条风雨无阻的“雷锋路”,他就是某矿生活服务总公司工会主席某某某。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某某某的可贵之处恰在这里。1971年,当时17岁的某某某是某某某矿一名运搬工区的普通工人,班上老工人石启留家住邳州的妻子因常年卧病在床,生活颇为拮据。由于石师傅不识字,每次家里来信,都让某某某念给他听。某某某记下了信封上的通讯地址,并瞒着这名老工人悄悄地寄去了5元钱,就这样一直持续寄了四年,这名老工人才发觉。5元钱,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正是这最初的5元钱使某某某从此走上了永不停歇的雷锋之路。33年来,他主动捐助生活困难职工、伤残病人,就连他本人也记不清自己究竟资助了多少次、多少人,捐了多少钱、多少衣?总之,凡是力所能及的,他总是义无反顾。早在1975年,他即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开始实施义务助学,捐赠的第一所学校是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潘安小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算起来,他在这条义务助学的“雷锋路”上已经走了30年。目前,经他资助的学校已有徐州市大吴镇王台小学、某某某矿校、山东崂山小学等10所。一如既往,风雨春秋。一路走来,某某某无怨无悔。20__年4月份,某某某随某某某矿组织的劳模代表团前往云南大理观光旅游。路上,通过导游的介绍得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自治县宋科乡的黄明小学条件十分艰苦。回矿后,他便用自己的工资买了近600元的学习用品,又花了86元钱给这所学校邮寄过去。今年“六一”前夕,他一如既往,自己出钱买了800支圆珠笔、200把削铅笔刀,送给某某某矿校小学年级的孩子们作节日礼物。

“不为名,不图利,我只是在做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这是某某某常说的一句话。为挤出更多的钱办更多的好事,他戒掉了原先吸烟的习惯,也很少喝酒,更不去赶时髦,他穿的衣服一直是人们经常见到最朴素的那几件。为了让孩子们的心灵播下奉献和爱的种子,某某某还经常接受他所捐赠学校的邀请为学生们做“学雷锋树新风”报告,鼓励学生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树立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思想,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20__年以来,公司先后有8名女工患病动手术,他给她们一一送去了关怀的话语和慰问礼品。公司一名男职工身患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常年不愈,某某某先后10多次登门走访,并发动职工为其捐助1900元。据了解,近7年来,某某某单是看望慰问的职工就有190人次。

雷锋事迹材料篇3

学习雷锋精神――优秀记者事迹材料

__,女,27岁,__电视台新闻部记者。自20__年从事记者工作以来,她立足本职,坚持关注区内民生百态,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用民生新闻的形式反映民众诉求,传播爱的温暖,引导了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

记者的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加班工作,节假日休息不固定,要坚持下来,靠的是自己的信念和热情。做记者虽然辛苦,但是__并不后悔选择了这一职业。虽然每天出门采访到处跑,回来都觉得很累,但是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就觉得心里却无比的充实。现在在她办公室墙上还挂着一位观众送来的锦旗。当时那位大姐不小心丢了身份证和办理养老保险的相关档案文件,导致自己的养老保险无法办理。当她焦急的来到电视台反映情况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由于过于着急,大姐说话都语无伦次。看到大姐焦急的表情和几乎绝望的眼神,__一面耐心宽慰她,一边拿起摄像机与大姐一起前往丢失现场,把当时事情的认真记录拍摄了下来。等所有镜头拍摄完成后,又迅速赶回电视台进行制作,保证了节目在当天晚上立即播发。节目的播出引起了社会上好多热心观众更的关注,第二天栏目就接到了许多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有的提供线索,有的给予安慰......经过节目组的努力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线索渐渐清晰起来,对于大姐来说,相当于她生命全部的档案也全部找了回来,她顺利办好了养老保险事宜。为了表示感谢,大姐执意给节目组送来了一面锦旗,上写着“为民办事 尽心尽力”。三年的工作下来,她努力完成了各色民生新闻报道:藏獒爪下救人的鹿传友事迹的跟踪报道;白血病女孩宋园的救助申请;脆弱瓷娃娃的坚强和爱;乡村教师的艰辛和快乐等等,一例例弱势群体在她采访报道下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一次次美好的大爱无疆的故事在人群中悄然泛起感动和学习的热潮,在社会上营造了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因为心里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我愿意为这份工作付出我的努力,去帮助老百姓去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__对记者的工作是这样理解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美好社会风气的弘扬现在已经成为了她的工作习惯,同时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以影映心,传递温暖,让爱心的阳光洒满我们城市的角角落落,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爱的温暖。

雷锋事迹材料篇4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凭借执着、顽强的精神,将一个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卫生院发展为全区实力最强的卫生院;他没有豪言壮语,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一颗情系患者的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解除痛苦。他就是__镇中心卫生院院长__。

20__年,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精神,__获得了“__英才”荣誉称号。三年来,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中,而是将成绩和荣誉化作动力的__,实践着“扎根山区,兴医为民”的诺言。他始终把服务山区百姓,做百姓健康卫士为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疾病的折磨。

__作为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三年来,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之战略,全力打造集“预防、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卫生院。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投资500余万元引进美国GE螺旋CT、CR、彩超、数字电子胃镜、肢体康复系统设备等70余台医疗设备。投资近百万元用于科室建设,创建了外科、手术室、脑中风康复科、理疗科、特检科,发展壮大了内科、妇产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科室,业务科室也由最初的1个综合科室发展成为14个科室。

__注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临床、医技各科室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加强年轻人培养,职工队伍常抓不懈,班子成员5人中,年龄在30-60之间,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队伍。激发员工活力,对员工提出了“所有人员在物质上、政治上、技术职称上平等对待,没有正式、临时之分,只要在工作上有水平,业务上有能力,同样可以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晋升职称、发展党员”。全院18名中层干部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非在编人员,多数已晋升为中级职称、加入了党组织。为李效勤、张金水等一批老乡医,晋升了职称,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__注重发挥名医效应。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始终坚持长期坐诊、业务查房、主刀手术,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实现两万例手术无事故,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在发挥自身名医优势的同时,全力打造脑中风康复专科,以李效勤为首的脑中风康复科成为“山东省特色专科”。

__注重实施惠农政策,尽量给病人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为住院病人免费供应早餐、热水,免费车接车送,无偿提供陪护折叠床等。坚持走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建设养老公寓,已有30位老人入住。

雷锋事迹材料篇5

树立责任意识,甘当业主"管家"

方xx同志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深爱着这个岗位。在他看来,业主利益就是他的生命,正是这种责任意识,使他在xx花园物业办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而且心无旁骛,兢兢业业,乐在其中。业主亲情地称他为"方管家".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方xx同志深知要做好一项工作,除了有工作热情外,更要有干好这项工作的技能。为此,他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把工作和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为业主服务上。为掌握小区每一位业主的个人特点和家庭特征,他不厌其烦地跑遍每一栋楼、每一个单元、每一户家庭对每一位业主深入进行了解。只要看到一位业主,他便能准确地说出他(她)住哪一栋哪一单元哪一室,练就了一双过硬的"火眼金睛".为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他主动参加物业管理培训,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和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使基础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强化小区管理,视业主为家人

方xx同志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小区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小区实行实名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追根溯源,把住了进入小区的第一道安全关;作为北园社区的一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定期上户看望空巢和孤寡老人,帮助办理日常事务并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照顾。重视防火防盗工作,在日常巡逻中,多次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其中在2013年5月7日松风居一号楼105室当时只有一位老人在家,上午她独自在厨房炖食物,自己在房间里休息,忘记厨房还在炖东西,致使食物炖焦,引发煤气灶起火,厨房里浓烟滚滚,方xx一手拿灭火器一手使劲捶打业主大门,在无应答的情况下,迅速报警,并破窗进入该户,寻找有无人员,发现老人房门紧闭独自在房间里,他迅速架起老人,交给前来支援的保安,冒着窒息的危险进入厨房,迅速关闭煤气阀门,用灭火器对准煤气灶进行灭火,经过几分钟的抢救,火势终于被控制,并逐渐熄灭,为业主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雷锋事迹材料篇6

一、教师塑造师德,服务学生建功业。

1、班子成员带头,形成德育亮点。

学校班子成员有八名,班子成员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全体老师以班子成员为榜样,强化自身素质,净化自身灵魂,为人师表,用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广大教师用实际行动塑师魂,树形象,真情奉献学生,竭诚服务学生,热情鼓励学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特别是xx年2月以退休教师名字命名的张伏珍工作室成立以来,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积极加入张伏珍工作室,成为工作室志愿者,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全体教师人人争当青年志愿者,每天上班时间或业余时间通过当面谈心或网上qq聊天等,对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为该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认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新的德育亮点。张伏珍老师也在xx年被评为宜昌市学雷锋标兵。

2、张伏珍老师以身示范,发挥余热。

陆城一中张伏珍工作室由张伏珍老师领衔为学生进行把脉问诊,同时吸纳了本校刘晓莉、杨菊、袁军伟等优秀教师和社会人士共20多名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张伏珍工作室工作内容主要有德育指导、作文辅导、助贫帮困、心理咨询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雷锋事迹材料篇7

我入伍的第二年,正是我团开展学雷锋活动红火的一年。年初,团党委作出了“学雷锋树新风,争当八十年代四有军人”的决定,接着召开了学雷锋表彰大会,学雷锋活动很快在全团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我从书店里买来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读,自觉地用雷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与此同时,军事训练也掀起了热潮。我想,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原创:热爱本职,精通业务,做一名又红又专的革命战士。于是,我暗暗地下了决心,练就过硬的军事技术,当一名军中“武状元”,为军队建设作贡献,为党和人民争光彩。从此,我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苦练过硬的本领上,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日子里,我瞄着老兵的第一流成绩拼命练,给自己下达成每天“五个一百”的硬指标,即:端枪瞄准一百次,投弹挥臂一百次、蹲下起立一百次、收肌练腹一百次,不过星期天,不睡囫囵觉,为了加大训练力度,别人跑障碍用木枪,我使用59式教练爆破筒代替木枪,头被爆筒瞌破了,包扎一下又上了练兵场,别人练投弹挥臂用背包带和绳子,我使用铁丝代替背包绳,胳膊累得连吃饭都端不起碗,别人负重训练穿20斤重的沙衣,绑2斤重的沙袋,我则把沙衣打湿,绑4斤重的沙袋练长跑,练战术基础动作,有时练得两肘两胯磨破的血同衣服沾在一起,不得不用剪刀帮忙才能脱下衣服。白天太累了,晚上连爬高低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夜里睡不着觉,跪着睡过的,趴着睡过的,倚在墙上睡过的。我想雷锋练投弹,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胳膊练肿了还坚持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也要像雷锋那样,当不上尖子,决不罢休。新兵训练结束考核,我军事技术项项超过对手,戴上了全能第一的红花。当兵仅四个月,就被选送到师教导队当上了班长。入伍的第一年就考上了投弹能手、特等射手、游泳能手和战术标兵。第二年,在×军战术技术比武中夺取了轻武器射击和百米障碍的冠军,投弹、武装泅渡和个人战术三项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誉为新兵“武状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武状元”的来历,我心里最清楚,那是酷暑里烤出来的,冰冻出来的。

1982年原×军组成军事项5项运动员集训队,挑选了30名预备队员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6名干部和6名战士,在几个月的训练期里,我没有过一个星期天,没逛一次街,由于高强度训练,我得了腰肌劳损和膝关节积水病,训练中腰钻心地疼,站久了很不得在地上打滚,我咬紧了牙关暗暗地鼓励自己,“不吃苦中苦,哪有蜜糖甜呢”。为了坚持训练,我每天请军医用拔火罐拔腰,一有空就按摩膝关节并辅之用药,同时坚持每晚锻炼来放松肌肉和骨骼,战胜了伤病和极度疲劳。有一次,训练时我的一颗牙齿在木枪时对刺时被对方刺断了,咬了团棉花又扑了上去。夏日,酷暑难熬,训练场上的沙地更是灼热烫人,我全然不顾,仍不停地摸爬滚打练战术,手、肘、胯磨出了血,沙粒泥土又纷纷趁“破”而入,嵌进皮肉,我把它看作是磨肉练志,部队发的服装和加发的四套训练服都练破磨烂了,节假日都不好意思上街。这一年我的训练成绩又上了一层楼,囊括了军区步兵项目全能第一,当我手捧奖状即将凯旋时,一位军首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成功了,但要像雷锋那样,在荣誉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永不满足,不断进步”。这一年,我被团树为“训练尖子”、“学雷锋标兵”,5次获得团颁发的“学雷锋争当‘四有’军人”纪念证书。我始终牢记首长的教诲,用雷锋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鞭策自己,不断向高处攀登军事比武夺魁后,我想,人的运动年龄是有限的,自己能不能在不当运动员之后还能执教动队,写出我的《执教之道》。于是,我开始进击军事理论领域。除了涉猎古今中外的“兵书”、战书等军事理论外,还认真研究起“郭兴福教学法”。冬天,室内同室外的气温差不多,我就用破棉被的袖子改成一双特制的袜子坚持读书;没有电灯,就从微薄的津贴中省下钱来买蜡烛和燃油,记下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全部笔记,从电视录像、资料中反复论证我的训练方法和现代条件下作战的可行性,大胆提出训练改革设想,优化组合,摸索出一套适合现在部队战术训练的教学方法。不仅发展了郭兴福的教学理论,而且丰富了教学实践。部队反映,我推出的教学法简便易行,适用性能很强,这一改革成果很快得到上级的推广。这样,我又成了优秀“四会”教练员,比武时比别人多出一招,既比技战术,又比教学法,因此总保持领先地位。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了我搞的战术训练教学法,在部队推广后,不少单位的同行慕名来信求教,每遇这种情况,我都亲自把教案认真抄写后寄给他们,并欢迎他们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几年来,我有15项训练改革方案得到上级认可,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连队点燃了钻研军事的火焰。

雷锋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所在的五连担负迎外军事表演任务,技术,战术的表演理整体性的,要求每一个参加表演的战士都要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因此,我除了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还要帮助别的战士提高军事素质,做到共同前进。战士张德稳,身体条件比较差,一个时期一些训练课目特别是游泳训练始终上下去,就在课后专门给他开“小灶”,每天同他一起进行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一次感冒发烧,浑身发软,还是坚持同小张泡在水里游泳,最后晕倒在河堤上。小张非常感动,发誓练成铁汉。如今,小张成了迎外战术表演班班长,全师赫赫有名的训练尖子,在他的聚宝箱里,珍藏了外军领导人授予的6枚勋章。

我常想:成绩的取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业不仅要求不怕苦,还要像雷锋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原创:一次,我带一个战术班给美国陆军参谋长一行进行实战表演,因为局部风向逆转,烟幕太大,重机枪射手看不清出发位置,始终不停地进行道路封锁射击,我被压制在一个洼地里,如果过不去就要影响整个表演效果,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我军在美国人眼里的形象。为了我军的荣誉,为了表演的成功,我运用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就在更换弹链的一瞬间,一个鱼跃冲出封锁地,出色完成了表演任务。美国陆军参谋长和随从人员从望远镜中目睹了这一场景,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一再表扬中国士兵的演练高难、逼真、精彩。表演结束后,参谋长将一枚金灿灿的勋章挂到了我的胸前。

雷锋事迹材料篇8

现今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缺乏了一种互助意识与奉献精神。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疑问,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学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又或者,学生们只知道老师教育他们要学雷锋,但是为什么要去学雷锋,却很少有人答出来。

通过“学雷锋”的主题班会课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于奉献,而奉献正是美的真谛,从而在切实感受身边好人好事(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奉献(创造美)的情感,学会关心与帮助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教育要点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学习,了解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在同学之间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通过举例,让同学们明白到,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很多好人好事,都是一种学雷锋精神的表现。学雷锋,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要善于发现、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三、准备资料

1、组织学生利用报刊、网络、联系生活等方式查找、收集雷锋事迹的资料。

2、组织学生搜集雷锋的事例与名言。

3、布置学生进行“学雷锋”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发言,谈谈他们各自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了解有多少,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雷锋?阅读雷锋的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一)

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题词“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

(事迹材料二)

在《雷锋日记》中雷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事迹材料三)

发扬雷锋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发扬个人的优秀品质,而是发扬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而且更要发扬雷锋精神。积极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之中,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他的钉子精神;对同学和同事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对待生活学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

。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2、通过前一阶段的学生发言讨论,使学生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认识后,围绕主题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正方: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奉献,是互助互爱,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反方:今时今日学习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雷锋精神这种陈旧的东西拿出来学吗?

3、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讨论哪些属于学雷锋的行为。

在同学们的身边存在许多活雷锋,如平时做的一些小事,一些好人好事,都是乐于助人的榜样,都是一种学雷锋的表现。要善于寻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雷锋事迹材料篇9

陈广生:第一个写雷锋的人

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是雷锋生前的战友。他从1955年到1963年,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工作了8年,开始是理论教员、宣传干事,后又担任俱乐部主任。从1960年至今的43年间,他写出了诸如《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有关雷锋的书籍多达13本,使全国人民通过他的作品更多地了解雷锋和雷锋精神。

1960年1月8日,他与入伍第一天的雷锋交上了朋友。当时团里在操场召开欢迎新兵入伍大会,身为俱乐部主任的陈广生,主持了会议。那天风特别大,漫天飘雪花。作为新兵代表的雷锋上台刚说一句话,一阵风就把他手中的讲稿吹乱了,怎么展也展不平,陈广生担心他讲砸了,想上去帮一把。可没等他伸出手,那个小战士就把发言稿揉成一团,塞进衣袋,来了个即兴发言,而且一点没“卡壳”儿。那天,陈广生便记住了这个个头不高但嗓音洪亮的小战士―――雷锋。

新兵下连时,团里要成立战士业余文艺队,陈广生第一个选上了雷锋,让他参加群口快板节目表演。“雷锋湖南口音比较重,我就常抽空一句一句地帮助他纠正发音。”陈广生这样回忆说。

1960年7月,雷锋所在团准备授予雷锋“节约标兵”称号。陈广生采访雷锋本人,写出了《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材料。后按雷锋本人的意见将材料标题改为“解放后我才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很快,这个材料经团领导审查,以团政治处的名义加按语,下发到团属各连队。从此,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首先在雷锋所在的团展开了。也就是从那时起,雷锋一直活在陈广生的心中,活在他的笔下。

那时,陈广生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为把稿子写得有深度且真实感人,他两度深入到雷锋入伍前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铁矿采访。经过数十个日夜苦战,他完成了4万多字的《向阳坡上长劲苗》的初稿。

1962年8月15日,正当陈广生修改、补充他的作品时,突然得到雷锋因公牺牲的消息,陈广生有如五雷轰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乘火车就往抚顺赶。

送葬的路上,陈广生看到,抚顺市数以万计的群众涌上街头。陈广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雷锋事迹写好,让全国甚至普天下的人都知道雷锋,学习雷锋。几经修改,陈广生终于完成了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并很快在《抚顺日报》上连载,又陆续发表在《报》和《中国青年报》上。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这时,陈广生深深意识到,他还应为弘扬雷锋精神做些什么。为此,陈广生从1964年秋到1996年春,先后11次赴湖南,并多次到鞍山、营口、抚顺等地搞调查,最长的一次达半年之久,细致地采访了雷锋的老师、同学、亲戚、邻居30多人,掌握了有关雷锋生平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充实完善雷锋的事迹,展示雷锋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他写出了《雷锋的故事》、《雷锋轶事》两本书。并分别受到总政治部、、、文艺出版社的表彰和奖励。

转眼到了2002年,年逾古稀的陈广生毅然决定,再把雷锋的事迹编写成电视连续剧。从雷锋16岁写起,一直写到雷锋22岁。经过历时一年的艰苦笔耕,《雷锋》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本和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诞生了,成为献给纪念学雷锋40周年的一份厚礼。

张峻: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

在与雷锋共同度过的两年多的军旅生涯里,雷锋的战友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2张照片,其中黑白的198张、加彩的24张,成为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人。在张峻的家里,客厅的一角有一个四层的小柜,每一层都是满满的关于雷锋的相册和底片。雷锋牺牲后,张峻一直坚持宣传雷锋精神。他先后参加了军委总政治部、、抚顺市的雷锋事迹展和雷锋纪念馆筹建工作,参加编撰的《雷锋》画册、挂图、展览图片、明信片等,发行到国内外。

张峻手头收集、收藏和亲自拍摄的有关雷锋生前活动与生活照片共有384张,包括雷锋在故乡拍的13张,内有集体合影4张;在武汉、北京、鞍山、抚顺、沈阳、长春、大连等地照相馆拍的29张,内有集体合影7张,双人照4张。到目前为止,他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照片是最全的。“雷锋生前的照片大概也就这些,不会再有更多的发现。”张峻说。

当时,张峻在任宣传报道助理员,因而有了为雷锋拍照的机会。当时,雷锋已被评为“节约标兵”。张峻听到雷锋的先进事迹后,就下到连队采访。那天午休时间,一支送感谢信的职工队伍敲锣打鼓,喊着“感谢人民”的口号来到营房院内。原来是雷锋到卫生队看病,路过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工地时,被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场面所感动,他顾不得肚子痛,推起一辆小推车,就加入了运砖行列。就是在这一天,张峻抓拍了雷锋背着钢枪的那张照片。

随后,张峻多次陪同雷锋到部队和外地做忆苦思甜报告,跟踪采访。随着雷锋事迹的不断丰富,荣誉不断增多,张峻给雷锋摄影的次数便频繁起来。这期间,张峻先后7次和雷锋生活在一起,随他到过营区、训练场、会场、学校、工地、车站、马路、城镇、山区、村庄……有人说,张峻成了雷锋的影子,雷锋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雷锋的好事做到哪里,他就把照相机背到哪里。张峻最早在《画报》上刊出的是《苦孩子―――好战士》、《五好战士和红领巾》两组雷锋专题照片,就是这时跟踪拍摄出来的……

40年来,很多参观雷锋事迹展览或看到《雷锋》画报、画册的人们,过后都对雷锋生前留下那么多照片提出质疑:雷锋同志做好事不是不留名吗?怎么每做一件事都有人为他拍照?原来给雷锋拍的照片虽然大部分是跟踪“抓”拍的,但也有一些是根据雷锋的日记和事迹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的部分实物。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发表《的好战士》的文章后,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并于1962年2月初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了筹办展览的班子。当时决定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绘画来表现,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会上特别传达了工程兵首长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要求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

领导指定由张峻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具体内容的提纲。根据补拍提纲所列内容,这次总共补拍照片20多张。观众常见的许多照片都是为展览特意补拍的。例如雷锋从储蓄所取出200元钱,送给的照片就是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的部分实物,如有画像的笔记本和雷锋补过的袜子,使用过的牙刷、针线包等照片。雷锋牺牲以后,张峻参加了雷锋牺牲事故的调查,拍摄了调查所需要的各种照片。当时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成宿睡不着觉,雷锋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总是在眼前浮现。在雷锋遗体入棺时,他拍下了雷锋的最后一幅照片,留下了雷锋的遗容。

为了留住雷锋,张峻于1990年3月5日,自费4万多元,扩印了雷锋照片15万张,全部无偿赠送各地学习雷锋做好事的人。他撰写并摄影的《永恒的雷锋》一书于2000年3月5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2000年12月16日,由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首次发行的《永恒的雷锋》2002年贺年明信片共计5000套。

在与雷锋的朝夕相处中,张峻看到了雷锋金子般的心灵。雷锋的精神感染了张峻,使张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是促使他一辈子拍摄雷锋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光斗:第一个“说”雷锋的人

一生说雷锋、唱雷锋的著名曲艺家朱光斗,是位1946年参军的老兵。从1960年他与雷锋一起参加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相识开始,几十年如一日说雷锋、唱雷锋。为传播雷锋精神,他几乎跑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许多守岛部队中、边防哨所里都留下了老艺术家的足迹。

1960年11月,朱光斗第一次听雷锋作报告,那字字血、声声泪的家史,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朴素无华的精神境界,使朱光斗深深地感到“雷锋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希望所在”。为此,他当即创作了快板《雷锋苦难的童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媒体发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雷锋的题词后,朱光斗把“数来宝”《学雷锋》“搬”上了文艺舞台。结果,全国各大报刊、电台迅速刊载、播放。这就是后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那个段子。

“快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这是人们对朱光斗一生的评价。40年来,朱光斗虽然在运用曲艺这种形式塑造雷锋形象、传播雷锋精神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朱光斗一直没有动摇过宣传雷锋的信念。他把有关学雷锋的段子变成演唱词,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演不了大场演小场,进不了礼堂进饭堂,即使是一两个哨兵、三五个人的线路维护小组他也要给唱上一段。

40年里,他“说”着雷锋的段子,演出2000余场。《学雷锋》这个段子始终是他表演的“传统节目”,至今,依然在部队中流传。一位将军说:“朱光斗唱着《学雷锋》,迎来一茬又一茬战士,又唱着《像雷锋那样》把他们一个又一个送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就是这样听着他唱的雷锋,走上将军之路的。”

对此有人不理解,说他有福不会享,有钱不会挣,“越老越犯傻”。他不乏幽默地说:“职务有没有,都是朱光斗,快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东北部队任我走,到哪儿都有我的知音朋友。”享受军职待遇、政府特殊津贴,又是中国曲协副主席,按说朱老称得上是不小的“腕儿”了,可他一点都没有“款”起来,因为他演出从来不要出场费。这些年来,每年的几大节日都有一些单位请他去演出,每年大约演50多场,演的节目大都是宣传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由于他为宣传雷锋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授予他学雷锋金质奖章。

在初创表演《学雷锋》时,朱光斗年龄不到30岁,如今已是71岁的古稀老人了,可他仍执著地宣传雷锋。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后为他颁发了“功臣奖”、“突出贡献奖”。2000年,为纪念雷锋诞辰60周年,古稀之年的朱光斗,把干休所几十年来学雷锋的事迹整理出来,搬上舞台,在全国文艺调演中捧回了金奖。

张玉敏:第一个“演”雷锋的人

1948年,18岁的张玉敏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就被军工部招上了,分到兵工厂造枪造炮。由于张玉敏在学校是文艺骨干,部队负责文艺的首长看他是块搞文艺的料,便把他调到当时军工部的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他没有想到能演话剧《雷锋》,更没想到的是因为演雷锋,使“雷锋”的形象得到升华,从而与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2年,全军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报告会。当时在沈阳八一俱乐部由雷锋做报告。雷锋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张玉敏。作为一名演员,他当时就有采访雷锋的冲动,想把雷锋的形象搬上舞台。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采访雷锋。到了8月,雷锋牺牲的噩耗传来,张玉敏非常难过,也感到非常遗憾。

雷锋牺牲不久,原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到北京开会,当时总理找到贾六,指示他:“雷锋是的好典型,你们一定要把雷锋故事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贾六团长不敢怠慢,当夜就赶回沈阳。贾六下了火车没回家直接来到剧团的排练场地,并迅速在后台召开临时党委会,会议决定立即成立《雷锋》话剧的创作组。由王德英负责写剧本,雷锋由张玉敏扮演。

张玉敏身高1.64米,由于身高所限在舞台上经常演一些小孩、警卫员之类的角色,很少演主角。而雷锋身高1.54米,若要把雷锋的形象搬到舞台上,张玉敏自然要比雷锋“高大丰满”了许多,但更重要的还是从演技出发。能演雷锋,张玉敏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任务紧急,剧本没过几天就出来了。张玉敏一边背台词一边排练,由于思想上没有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张玉敏刚一上台就被导演哄下舞台。“没有感情,重排”。如此反复,不知过了多少遍才使戏基本成形。到了1963年2月,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首长提出看话剧《雷锋》。在演出那天,陈锡联司令员等首长们都前来观看,同时还请来了雷锋生前所在班的战友及指导员。

戏演完了,当时陈司令还算满意,只是雷锋的指导员说了一句话:“你演得很活泼可爱,但是他不是雷锋,雷锋精神的实质你还没掌握。”指导员是一手把雷锋培养起来的人,也是最了解雷锋的人。

有了指导员的这席话,张玉敏又悟出了很多道理。于是在团里的安排下,张玉敏率戏里的假“雷锋班”与真雷锋班结合在一起,他们要亲自体验雷锋班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有一次,当时雷锋班的全体战士在沈阳开会,那天一大早,假雷锋班成员背着书包精神抖擞地从团里一路走到东北电影院会场,可没有看见一个人。人都上哪去了?假雷锋班的6个战友正在纳闷,只见剧场里真雷锋班的战士们有扫厕所的、有刷痰盂的、有扫地的,他们都在为剧场做好事呢。此情此景触动了假雷锋班的战士们,于是他们赶紧一同参与劳动。回来后,饭前还有一段时间,只见雷锋班的战士们每人又从书包里拿出著作开始学了起来。假雷锋班的战士们傻了眼,他们没带的书呀!

那段时间,话剧团也经常下部队演出。每次出去演出,在火车上张玉敏也学着雷锋的样子为旅客服务,端茶倒水……他们走了一路也感动了一路,从此张玉敏也真的把自己当做雷锋了。

雷锋事迹材料篇10

新兵代表

1960年1月8日,雷锋同入伍新兵战友们来到辽宁营口车站,敲锣打鼓、彩旗飘扬的欢迎队伍早已齐列。车厢门开启,老兵们拥上来问好、握手、扛背包,在一片问候声、歌声、鼓乐声中,新兵们整理队列。带兵首长向新兵们交代参加欢迎大会的注意事项,要求检点行李、检查军容。此时,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想起,按惯例欢迎大会上应有新兵代表讲话,于是他来到接兵的营长荆悟先身旁,问道:“开会时要有新兵代表讲话,物色落实人选了吗?”荆悟先回答:“落实了。”而后举手向新兵队列指了指,“就是他。”陈广生顺着荆悟先指的方位发现了新兵排尾那个个头只有1.5米多点儿、手里拎着个红皮箱的战士。

陈广生走到排尾,在“红皮箱”前停下,边伸手边说:“雷锋同志,欢迎你!”有点儿诧异的雷锋礼貌地与陈广生握手,未待开口,陈广生又说:“你的基本情况,荆营长已告诉我了。你是在大会上代表新兵讲话的吧?”雷锋回答:“是。”“写有讲话稿?”“有。”陈广生见这位新兵个头儿虽矮,但精明灵活,做事有头有脑的。雷锋见陈广生望着那个挺扎眼的红皮箱发愣,略显尴尬,腼腆地解释:“是湖南家乡的朋友们送给我的纪念品。它是我唯一的家当,陪着我从家乡北上进鞍钢、入军营……”

带兵首长发出了口令,新兵队列在欢迎队伍的引领下步出车站,向欢迎大会会场走去。

会场设在部队操场上,临时搭设的主席台台口正对着辽河。主持欢迎大会的陈广生在按照议程,请团首长致欢迎词和老兵代表讲话之后朗声宣布:“请新兵代表雷锋同志讲话!”陈广生根据荆悟先对雷锋的介绍说,“雷锋同志是湖南人,务过农,入伍前是鞍钢先进工人……”雷锋在掌声中登上主席台,站在话筒前掏出稿纸准备讲话了。陈广生突然发现话筒比雷锋高,他急步上前摆弄摆弄话筒。这时,一阵风把雷锋手中的讲稿吹得乱七八糟。不习惯戴手套的雷锋,僵直的手指捏不稳稿纸,上下牙也磕磕碰碰的。陈广生见雷锋窘态难收,心想:这孩子要砸锅!可能念不了两句就念不下去了。他走到雷锋身旁,本意是为雷锋撑住稿纸,让他念下去。可是,雷锋却把稿纸收起塞进口袋,索性来一番即兴讲话:“我们这些新战士,能在60年代刚刚开始的日子穿上军装,扛起枪,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中有工人,有社员,也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可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学好本领,保卫祖国,当个像样的兵。刚才,团首长讲人人争当‘五好战士’。依我说,有在座的领导,有老同志的帮助,莫说五好,有个十好八好的,也保证当上……”台下发出一片笑声,雷锋有点儿慌乱,抓住话筒特别认真地补充一句:“大家笑什么呀!我讲的全是实话。”

雷锋转身给团首长敬礼,台上台下以及操场上未参加会的人都一齐鼓掌。雷锋与他所在团的首长和战友们的第一次见面在欢快的掌声中结束了,战友们认识了雷锋。

全团标兵

雷锋在欢迎新兵大会上幽默得体的讲话,在团领导和战友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雷锋按照“讲的全是实话”的诺言,在第一年里做出许多好事、实事,当上了“五好战士”。

辽阳地区发生水灾,雷锋向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所在连队驻地和平成立,雷锋送去100元。辽阳市委、和平公社党委向部队发来表扬信和感谢信。部队党委感到一个月仅6元钱津贴的新兵雷锋,能拿出200元救灾和祝贺公社成立,真是难能可贵!

经过了解,大家才知道入伍前的雷锋有几年的工作经历,他是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是把全部积蓄都奉献了。领导和战友们还注意到:新兵参加修钢厂都发新军装,雷锋所在的特别营每人发两套,可是雷锋只领一套,他说一套够了,旧的补补还可以穿。雷锋常在灯下补旧衣、缝破袜……拉水泥时,他总是把撒落的水泥沙子扫起来另包,随车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