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十篇

时间:2023-03-19 10:25:04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1

2、有一种变化叫成长;有一种力量叫坚韧;有一种责任叫付出;有一种幸福叫安康;有一种胸怀叫忍让,有一种快乐叫工作,有一种关心叫鞭策,有一种收获叫舍弃。

3、间歇性的情绪低落是人之常情,别害怕,你并不特殊。

4、实际中最便宜的两种东西:一事无成的溫柔,一贫如洗的真心实意。

5、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6、该扔的就扔,该放弃的就放弃,从今天起,余生做个俗人,以自己最好的姿态生活。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2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連串的画面,所以你要刘看剧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即時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別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時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3

关键词:谈话语体;句式;多样性;结构简单;省略句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83-01

人类社会活动的范围极其广泛,在各种范围内都需要进行交际。这种交际活动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科学领域、文化艺术领域、行政事务领域以及更为寻常的日常生活领域。交际领域、目的的差异,必然在交际方式、语言手段等等方面表现出特点。语体正是这种特点的综合,它为了适应这种差异而形成,作为社会交际需要的结果而存在。语体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并非先验的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人们在言语实践中逐渐感觉到,认识到的。语体的形成和存在首先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结果。

不同的语体对语言材料的使用各有不同。

在词汇方面,不同的语体就根据本身的使命选择最适合的词和熟语。在句法方面,每一种语体选择适合本身特点的句子类型。在词法方面也存在一些语体特征。例如某一类型的构词法可能适合于某种语体而不适合与另一种语体。

各种不同的语体在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上,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特有的风格。尽管各种语体都使用全民共有的语言材料,但是表达方式可以不同。这就使得各种不同的语体有了分界。

语体是由于言语环境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体系,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的分类问题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各种语言学派对各种的语体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作为划分语体的标准,进而阐明各种语体的功能和语言材料的语体划分化。根据这一标准,划分出两大类性质不同的语体,那就是:日常谈话语体(简称谈话语体)和公众书卷语体(简称书卷语体)。

在两大类语体中,谈话语体使用于日常生活的领域,书卷语体适用于社会集体活动的领域。谈话语体产生在先,书卷语体是在谈话语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句式与语体

句式与语体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句式,需要联系语体;研究语体,更得考察各种句式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形,从而认识每类语体的言语特点。

本文所说的“句式”是广义的,包括句子的语法分类和修辞分类。句子的语法分类,在语法学界,在“句类”“句型”“句模”“句式”以及各下属类型的称呼上有意见分歧,而且用以划分的标准和确立的类型也不尽一致。本文不讨论这些分歧。

根据郑远汉先生的研究,句式在不同的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中“+”表示在该语体里是开放的,使用广泛、频率比较高,“―”是封闭或基本封闭的,“■”是开放的,使用得也较多,但有一定限制;“■”用得较少,或有很大限制。

由此可看出,句式与语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谈话语体的语言、句式具有多样性

谈话语体由于紧密的依赖于言语环境,因此,它在句式的选择、语言的变化方面也较多样化。一方面表现在句法结构、句式等方面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跳跃性及话题的不断转移上。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妻子的一段对话,就是属于随意谈话语体。

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中,运用了省略句,而且话题的跳跃性很大。因为说话直接结合语境,所以对话双方的意思彼此都能明白。如果用完整句式,反而显得不够简练,从而失去了口头语言的神采。

三、谈话语体话语有省略现象

在谈话语体中,由于谈话参加者的言语互相影响,互相衔接,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每一个言语片断之间、言语片断与语境之间都有相当程度的互补性、依存性。

正是在这种具体的语境中,有谈话的生动情景,如手势、表情、特定场合和谈话双方的互相了解程度等等的补充,所以在谈话中有很多省略现象。词、句的省略成为谈话语体的又一特征。

谈话语体体现了语言的简略性,使语言交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在一定的语境中不需要把话说完整,双方都能领会话语的意思,所以在表达形式上省略的成分和数量都比较多。

对话的结构可以十分简单,省略句式特别多,有时可以省略到在意义上无法搭配的地步,甚至会违反逻辑规律,但这些不影响交际。例如:

一位买花的问卖花者:“这种花容易活吗?”

卖花的说:“好活。你要是死了找我。”

句中的“你”如果单看字面意思很明显不合逻辑,但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买花人就知道卖花者所说的是“你的花”的意思。

四、谈话语体使用的句子结构较简单

谈话语体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这是适合于面对面地交换简单思想的语言形式。即使有时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念组合,也竭力不用长结构,而改用几个短句子。语句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很少用介词、连词之类的语法成分来关联,而常用语调、重音来强调。如:

孩子:妈!

妈妈:干嘛?

孩子:您瞧我这衣裳!

妈妈:哟,又短了!

孩子:您瞧这袖子都挂起来了。

妈妈:你这孩子长得太快了,春天刚做的衣服就穿不下了。

这段对话基本上是简单句,语句之间的联系没有使用介词,连词之类的语法成分,而是使用了语调的升降、重音的移动来加强语句的表述性。

谈话语体由于较多的采用简单句,尽可能避免使用关联词语,因此,借助重音、语调等语音手段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突出。

五、谈话语体存在不规范的语言成分

由于谈话语体是随环境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就可能存在一些偶然的、含糊的、与全民语言不相符合的成分。而这种情况在谈话语体的书面形式中又往往是为了渲染、感情、烘托气氛而采用的。如:

大卫的脸刷的红了,亚玲的脸也红了,文明却背弃我的铺盖卷,大喊一声:“我们开路开路的!”

他说着,便走到前头,又转身对我们说:“路子不好走,咱们四个干脆一个拉着一个……”

在这段话中,文明说“开路开路的”,这句话不符合汉语的规范,作者在这里故意使用了这个句子是为了特殊的目的。大卫和亚玲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朋友,“我”是一个农村来的高中生。文明是个调皮鬼,他曾经把“我”和亚玲扯到一起,闹出不少误会。小说结尾时几个青年人消除了误会,携手共进。文明为了掩饰自己愧疚的心情,特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不符合全民语言习惯的句子,使读者能够意会文明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

谈话语体主要的内容源于日常生活谈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谈话语体内部的各种类型。谈话语体的主要特征是生动活泼、亲切朴素,它是文学语言的的源泉,是书卷语体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文学语言和书卷语体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谈话语体是书卷语体的基础,书卷语体反过来又推动谈话语体的发展,使之更加丰富。但书卷语体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谈话语体这一生动、丰富的源泉,两者互相作用,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4

我们不喊痛,不一定没感觉。不要求,不一定没期待。不落泪,不一定没伤痕。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沉默,不代表自己没话说。离开,不代表自己很潇洒。快乐,不代表自己没伤心。幸福,不代表自己没痛过。

如果有一天,我离你而去,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我的灵魂会穿越那场壮丽的霞光俯视着人间的你。

我从来不敢把自己想象的太过重要。这样,即使受伤了,我也还是可以,无所谓的扯着嘴角笑。

世界上哪一条法律规定过你爱着一个人,而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所以我说:“他没有错,只是不爱我。”

说好就此放手,说好不为彼此停留,可回忆说走又不走。

我。越是笑,就越是疼。越是疼,就是越是没心没肺的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十八岁的生命,到处浸透着希望。即便曾经真的流过酸痛的眼泪,这是些于你光彩四溢的年轻而言都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伤痛是难免的,那些伤口上盛开的花朵,点缀着我们记忆的风景。每一次受伤,都让我们思索,探寻着生命中的意义;都让我们成熟,总要放弃某些东西,才能告别原来的自己;都让我们坚强,愈合的伤痕能够让我们承受更多;都让我们珍惜,平易的得到谁都不会在意,唯有痛楚后才明白,曾经失去的是多么珍贵。

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悲伤唯美的句子 唯美简短语句

我对你的爱是不愿意去说出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

你说羡慕我,不管什么时候转身,都有那个人在等我,而你转身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苦苦守候的回忆,有你才是最美。无悔无伤的幸福,期待终成泡影。催人泪下的爱情,最终只是虚幻。莫名其妙的悲伤,因你的毫不在乎。唯美,只剩伤感。为你,只剩迷茫。

距离不是难题,心的距离才是利器;时间不是苦药,爱的时间才是真谛。若你拥有一份异地恋,不必焦虑,也不要心急,只需相信:真爱经得起考验,也需要考验。若你失去一份异地恋,不必难过,也不要伤心,只需明白:你失去的叫爱情,并不叫真爱。真正的爱情求之不来,挥之不去。

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我是一现的昙花,不能长久的亲吻天赐的露珠儿;我是匆匆路过的列车,短暂的停留不能去眷恋车站的温暖;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过客,不能让你一直拥抱而不放手,请原谅我心底的善良。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我用三生把你思念,独饮那一碗梦婆汤,把自己葬于山骨间,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

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有时候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悲伤唯美的句子 唯美简短语句

有一种感情叫错过,错过爱,错过可以相守的人,错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有一种寂寞叫想念,想念一个人,一段往事,一场相遇。寂静的夜里,深深切切的想念,于是深深切切地寂寞…

遇到你之前,不曾懂得爱,遇到你之后,不再懂幸福。你,是我不得善终的命,千回百转的桃花劫。我们相爱过的吗?直到今天我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爱与不爱,只是一个瞬间而已。幸与不幸,也不会有太远的距离。谁转身爱上了别人,谁把痛丢在风里?

在不知不觉中,我突然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不是不爱,是不能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哭着,想着,恋着,笑着,讲述着,你总是看着,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有你,所以渴望。但我从那些片言只语中听到了失望,于是说服自己习惯独处,习惯一个人默默行走。不是不想爱,是不能爱。因为怕伤人,也怕被伤。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心香一缕飘无际,风轻夜寂静思情何物吹落君心相思雨,雪融春去缘归处情,唯美,唯真。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感失金石怨,缘尽鬼神悲。天下谁知我爱,世间有幸识君。

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我站在彼岸,却再也触不到真实的温度,岁月慢慢冰封,渐渐消融,最后不留痕迹,沿着对你刻骨铭心的思念,穿行在人潮汹涌的黄昏。默默地低下头,慢慢地行走。人群中浮现的那些面容,谁让我驻足停留?

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5

关键词:“X就X吧”;构式义;语义研究

一、“X就X吧”的构式义

(一)构式相关理论概说

构式语法是一种新的语法理论,20世纪90年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新兴起的一种语法理论也相应产生,并引起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

构式语法的提出者Hdele E.Goldberg(1995)对构式下了这样的定义: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且其形式或意义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任一组成部分或其它先前已有的构式中推知。简单来说,构式语法的基本语言观是“整体大于部分”,构式其实是一个心理上的完型,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意义和功能。构式的产生和理解基于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是一个认知过程。

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不能完全从各部分中推知出来,都可以称为构式。此外,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从形式上看,一个构式可以是语素,可以是句子等语言各级单位,可以是完全抽象的,如重动句(V+O+V+C),也可以是部分抽象部分固定的,比如“把”字句。

自90年代以来,构式语法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内汉语学界的关注。在理论和应用方面,虽然构式语法理论自身仍存在着问题和局限,陆剑明等人也作过相关阐释,但公认的,构式语法与汉语实际的结合,还是为汉语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尝试着从构式理论出发解释某些特殊句式,如沈家煊(1999,2000),张伯江(1999,2000),陆剑明(2004),袁毓林(2004),王黎(2004),刘丹青(2005)等人成果都颇为丰硕,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构式义试析

受到语言的经济性以及使用者生理、心理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语言只能用数量有限的结构形式去应对语言在认知表达和人际交互上无限扩张、无穷变化的功能要求。

邵敬敏(2008)不仅正式提出了“框式结构”这一术语,而且对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典型的框式结构,指前后有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个(主要是后面一个),该结构便会散架:使用起来,只要往空缺处填装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这比起临时组合的短语结构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

“X就X吧”格式由四个构件组成,表达上较灵活,格式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省略,形成相关的结构变式,有“X就X吧”、“X就X”、“XX吧”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XX吧”的用例往往出现在日常对话中。格式中其中“就”、“吧”是固定构件,并组成一个较为凝固的框架“……就……吧”,“X”自我拷贝后进入该框架,占据框架中的空位,形成“X就X吧”格式。关于这一结构的拷贝说法,刘丹青1998年在《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一文中曾提到过,但并未就此展开深入研究,只是作为拷贝话题结构加以例举。作为构式,“X就X吧”本身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有整体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这种意义和功能不能由各组成构件中推知,这里的意义不仅仅是语义信息,也包括语用信息。

我们认为,“X就X吧”格式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强调“X”所指称的事件,说话人的“无所谓”态度,在语用上表示此事件不符合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预期或期待。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格式可以表达期待正值,也可以表达期待负值,但我们更倾向于期待负值的用法,表达只能对此事件做出让步接受。具体例释如下:

(1)心中很痛快,生平第一次买洋炉子,一辈子不准买上两回。贵点儿就贵点儿吧。(老舍 《离婚》)

(2)“当然是那个想和我结婚的姑娘。这没什么了不起,谈一阵儿又吹了。”“是没什么了不起,吹就吹吧。”(王朔 《顽主》)

(3)戈玲解劝于德利:“拿了就拿了吧,想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多伤和气。”(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谁比谁傻多少》)

我们知道,构式义由构式本身表达,并不需要借助语篇中的其他语句,比如单独列出“去就去吧”,我们也能明白这是对一个不符合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预期或期待而无奈让步接受的态度,这就是“X就X吧”构式意义的体现。

(三)构式义的产生

我们设想了“X就X吧”构式的产生过程。说话人想要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生并已经完成,没有挽回的余地,说话人只能勉强接受这个事实,是说话人没有余地的让步表态。

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出发,要求人们用简短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在语言实践中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简略句法形式,“X就X吧”格式中同一个成分,在一个短小的结构里前后出现两次,乍一看,似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信息表达上也显得有些赘余。但通过具体语境的考察,此格式中的“X”的重复使用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符合人们交际的经济性原则。如果我们把例句中的“X就X吧”格式还原为能完整表达该格式义的句子,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4)“这样吧,等孩子大一点儿,你要走就走吧。”

(5)“走就走吧,谁稀罕她!”

例(4)、(5)可以完整地表述为 “如果孩子大一点儿,也就无所谓了,你要走就走吧”、“走了也没人稀罕,所以无所谓。”四字短语或者五字短语,以及更为复杂的成分能够进入这一短小格式的,语料中就极为少见了,为了表意的明确性,要把表达的语义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实词上,无疑比“X就X吧”更为冗长更为繁琐。而这个格式则能更简短精炼地表达出复杂的构式义。因此,“X就X吧”的产生和存在是符合并顺应语言的经济原则的,从动因上,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原则的驱动。

二、“X就X吧”在更大组合中的语义研究

“X就X吧”的格式意义是无奈地认可、同意的表态。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可的态度不同,与其后面成分也存在多种语义关系。

(一)“X就X吧”的后续小句

要研究一个构式的话语功能,必然要把构式放回语句中。考察该构式对整个语句有着怎样的影响。“X就X吧”在句子中一般作为独立的句子,也可以充当谓语或者其它句法成分。除了在对话中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出现,“X就X吧”格式一般不单独成句,往往在前后还有其他小句,格式的存在需要依赖于其他小句的出现,表义上也往往不能自足。而且,“X就X吧”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如:

(6)医生不耐烦了,说,给你讲死了就死了,死都死了,还抢什么救。(马学文 《木偶》)

(7)我心想你们少跟我来这一套,叫警察就叫警察,但我有我的难处,我不能被这件事拖住,我没法这么说。(程波 《左肾》)

(8)工兵傻了眼儿,心想备战备荒为人民,学员们将来也是为最可爱的人服务,破费就破费吧。(毕淑敏 《最后一支西地兰》)

根据具体语料,我们总结出“X就X吧”位于句末大多是出于语用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临时上的后置。为了理解的方便,一般可以把“X就X吧”向前提放。如:

(9a)穷山僻壤的,忘了也就忘了吧。(梁晓声 《表弟》)

(9b)忘了也就忘了吧,穷乡僻壤的。

(10a)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少一张就少一张吧。”(张晋生;宋杰 《孪生中校》)

(10b)少一张就少一张吧,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

(二)“X就X吧”与后续小句的逻辑关系

从人们的认知共性上来看,人们在心理上,对某几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是预先有个符合情理的安排,我们可以称之为事件的心理顺序。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类似于“书元答应了,说:‘你要走就走吧,俺在你身上花的钱也不要了,算俺倒霉。’(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这样的句子中,“俺在你身上花的钱也不要了,算俺倒霉。”我们称之为后续小句。那么整个句子就可以表述为“‘X就X吧’,Y。”单个的“X就X吧”结构本身一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呈现出表意上的不能自足,往往要通过前文信息和后续小句来推断复杂的语义,否则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一个完整的“X就X吧”,Y。”表述中,X可以先于Y发生,Y也可以先于X发生。也就是说,“X就X吧”在更大组合中,既可以表示已然事件或者未然事件,也可以表示将然事件。这两种情况一般都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X就X吧”与后续小句逻辑上可以是条件、假设、因果、转折等关系。鉴于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语境中,我们要优先考虑用那些相应关联词来标示出“X就X吧”与后续小句的逻辑关系。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的不同,“X就X吧”格式与后续小句在逻辑上有以下几种关系:

1.条件关系

首先是条件关系,例如:

(11)跑一个就跑一个吧。只要有了供状,他就是搬来天王老子,我们也不用怕了!”(电视电影\乔家大院)

(12)众人听了齐说:“只要人能放回来,维持就维持吧!”(马峰 《吕梁英雄传》)

(13)要杀就杀我吧!要烧就烧我吧,放了老太太。(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

(14)春儿说:“挖就挖了吧,只要打败了日本,叫我拿出什么去也行。” (孙犁 《风云初记》)

以上例释中,“X就X吧”与Y之间有明确的关联词出现,即“跑一个就跑一个吧。”作为发端句,与后续小句之间有明显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应该是条件关系。“要杀就杀我吧!要烧就烧我吧与后续小句“放了老太太。”明显能用关联词“只要”连接,也应该是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

由于“X就X吧”多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件或某种状态的认可态度,说话然在表达自己看法时,往往会解释其中的原委,或者对事件做背景分析。基于此,在表示事理上的顺承关系时,往往与后续小句或者前文信息形成因果的逻辑关系。比如:

(15)说:“人死就死了吧,革命总是有牺牲的嘛。”这样才得以维持原状。(尹平 《“花开花落”万馥香》作家文摘)

(16)车站领导讲:“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少一张就少一张吧。”(张晋生;宋杰 《孪生中校》作家文摘)

(17)王强想到厂长书记总到外边大吃二喝,就有气,工人偷点就偷点吧。就把那工人放了。(谈歌《城市警察(2)》作家文摘.)

(18)据林枫的弟弟林福祥透露,吴韩曾经说过“你要告就去告吧,告我重婚顶多判3年,那样我倒彻底解脱了。”(陈芳;陈强 《父亲面对双重审判》作家文摘)

(19)“我不就是您的奴隶,您的狗吗?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把我拿去吧,我是属于您的。”(翻译作品 《茶花女》)

从大量语料中,我们发现,“X就X吧”更倾向于表现为因果关系。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革命总是要有牺牲的,所以死了就死了吧;”也可以是推理因果关系,比如:“既然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那么少一张就少一张吧。”“既然书记总到外面大吃大喝,那么工人偷点儿就偷点儿吧;既然你要告就去告吧,告我顶多判个重婚罪,那样我就彻底解脱了。”

3.假设关系

(20)地上的舞者已经跃起,凄声而呼:“你要死,你就去死吧。”(古龙 《英雄无泪》)

(21)你为什么放我走?我是大专毕业,难道不是人才?”领导说:“想留就留下吧。展览馆少你一个也富不起来。”(方方 《白雾》)

(22)他们的旧观念难以转变,结婚就结婚吧,今后要有不幸,再想办法解决。他终于向父母屈服了。(汪幸福 《堂兄林育南的曲折婚恋》作家文摘)

“你要死”与“你就去死吧。”明显可以用表假设关系的“如果”连接,呈现出假设关系。“如果想留就留下吧,展览馆少你一个也富不起来。”“结婚就结婚吧,假如今后要有不幸,再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是其他逻辑关系,比如转折关系,如:

(23)“平常还好,光腚就光腚吧。可一到刮西北风下暴烟雪的十冬腊月天,就是过关啦。”(周立波 《暴风骤雨》)

也可以是让步关系,如:

(24)“纵然是错打了他,错就错了吧;谁叫他不去当军阀而作校长呢!军阀作错了事也是对。”(老舍《赵子曰》)

也有表示递进关系的用例,如:

(25)童进他自己要检举就检举吧,他还煽风点火,鼓动别人也要检举。(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三、结语

从“X就X吧”的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可以表达期待正值,也可以表达期待负值,但我们更倾向于期待负值的用法,表达只能对此事件做出让步接受,从而表达某种特定语用效果。此外,“X(就)X(吧)”格式在语言运用中对不同语境的选择性,表现出相应的主观意义,使其在叙述事实的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对叙述对象的某种情绪或态度,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衍生出相应的语用含义。

【参考文献】

[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2]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03).

[3]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2013,(02).

[4]邵敬敏.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构式义的固化[J].汉语学报,2012,(03).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6

(1)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与小写字母读音相同的大写字母:

t q r n m l h d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线字应读什么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玻璃纤维(qi1n xi1n) 粘稠(ni2n zh1n) 蜷缩(qu2n ju3n) 系鞋带(j@ x@)

二、汉字。(9分)

(1)按要求填空。

“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还可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 “幽”字是____结构,共有____画。

(2)辨别下面句子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潮 嘲 朝)笑,(屹 意 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堪 勘)测线路。

(3)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把正确的写在( )里。

必需如蜜峰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淌若钉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 )

三、词语。(12)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滥( )充数 无( )无尽 ( )经风霜 不计( )数 刻舟求( ) 斗志( )扬

南辕北( ) 盛气( )人 守株待( ) ( )千上万

用故事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数量、范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电影对观众正如书报对( )。农民对土地正如( )对机器。开幕对闭幕正如开始对( )。

轮船对大海正如( )对铁路。

(3)解释带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①时间快到了,我们简单吃一点东西就走吧。 ( )

②这道数学题很简单,我一会就做出来了。 ( )

③这件事你要认真去做,不要简单从事。 ( )

(4)从下列词中,选择与句中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填入( )里。

听凭 随便 很 偏 假使 争论 比较 平定 收复

①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②鲁迅先生在仙台也颇( )受了这样的优待。

③我现在不同你计较( ),等你气消了再说。

④尽管花草会自己奋斗,我若( )置之不理,任( )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四、句子。(16分)

(1)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有三种解释,在正确的后面打“√”。

①“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小草骄傲自满,看不起盆花。( )

b. 小草的生命力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而盆花却比不上它。()

c. 小草值得尊敬,盆花不屑一顾。( )

②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 )

b.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 )

c.桑娜担心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会有丧命的危险。( )

(2)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陈述句,然后再分别把它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海 风 东倒西歪 梧桐树 刮 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一段话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依次写在括号里。

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宛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腾着,一层赶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写作顺序,重新安排,在括号里标出数码。

( )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 ) 列作文提纲。

(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 )初稿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 )努力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5)认真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并改正在横线上。

①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24分)

(1)在下列课题中,标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例:《金色的鱼钩》

《林海》 《种子的力》 《养花》

《粜米》 《一夜的工作》 《鲁班学艺》

(2)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概括出下列人物的主要特点。

邱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闰 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 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爱绿叶

1 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诗人赞美过它的艳丽,有多少画家描绘过它的丰姿。

2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花朵没有绿叶衬托,能有这样美丽吗?又有哪一朵美丽的花朵能离开绿叶呢?

3 大自然的色彩是多么丰富:洁白的雪花,碧绿的湖水,金黄的麦浪。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平凡的绿叶。绿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保持空气的清新。绿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4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在四化建设中,有无数无名英雄,他们虽然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是一直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四化建设中,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一切,所以我爱绿叶,更爱绿叶似的四化建设中的无名英雄。

①在短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

反义词:( )—( ) ( )—( )

②用“”线把短文分成三段(在原文上画出)。

③文章的第____自然段是过渡段。

④用“____”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⑤“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是表示________关系的,并用它写一句话: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具有绿叶精神的人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7

每次婚礼,我们都能听到像“白头偕老”、“百年好合”这样的祝福,这是大家的心愿,是一对新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告诫人们做到这一点,是要共同付出艰辛和努力的。

有人这样诠释娶妻嫁汉:从丈夫的角度讲,你娶的妻子不是妻子的单个人,而是引进了她的家族文化,家族基因;从妻子的角度讲,你嫁的不是丈夫一个人,而是加入了一个团队,一个与你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社会和文化氛围。小孙和小蔡一个山西一个湖北,我很钦佩他们的勇气和胆略。但经营好一个家庭不仅要有勇气和胆略,也要有耐心和智慧。因为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真正伴随我们走完一生的将是平凡的琐碎和简单的重复,而文化和基因的差异就是在这拿不到桌面上的平凡和简单中表现的。

因而,我送两位年轻的朋友四句话:

第一句:要记住对方的好处;

第二句:要欣赏对方的长处;

第三句:要包容对方的短处;

第四句:要理解对方的难处。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8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达得简洁明快,常常要用到一些词语(以代词、名词为主)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在文本阅读中,对指代内容的考查即“内容指代”题也很常见。此类题目常见的设题语言如下:①“这(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②第×段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③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段中的“××”是指什么?④第×段中的“它”具体指什么?……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语境,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题点拨

(一)代词指代的内容

1. 答题格式及要求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与这个词语相呼应的前文的某个短语或句子。答题格式有两种:①直接用文中原词或原句回答,只要截取原文中的短语、片段或整句即可。②对原文中的句子稍加改造,或提取关键词,或去头斩尾,或选一个分句,或择要概述等。

2. 举例

(1)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2013年甘肃兰州中考题)

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分析:“这样”指代的内容一般是指前文句子中的内容,回答时一定要读懂前文表述的意思,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这样”前面有两句话,一般情况下,它所指代的内容遵循临近原则,即指代“这样”前面的一句。但这里第一句是讲一种读书方法,即阅读中的“出”,第二句引用叔本华的主张对第一句作进一步阐释,实际上与第一句意思一样。所以,此题回答用一、二句均可,但如用第二句回答的话,要将“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等字删去。

答案: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2)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一数字”,具体指什么?(2013年内蒙古包头中考题)

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53个,而今天则超过2900个。

分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这一数字”一定是照应上文表述数字的句子。此段首句写“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下文“从53个到超过2900个”,就是“迅速增加”的具体体现。回答时不能将“所找到的”遗漏,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因为“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还有未找到的。

答案:具体指科学家“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

(3)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013年云南曲靖中考题)

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分析:此题要求读懂前文的叙事。小姑娘指着广告画上的自己向我邀宠;南怀瑾在列车上看见一位年轻人痴迷地阅读一本南怀瑾写的书,但南怀瑾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读懂了前面的叙事,此段的议论就容易理解了。

答案:(1)“这一刻”是指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2)“这一刻”是指南怀瑾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

3. 应答提示

回答此类题目,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关系,最终根据语境确定代词指代的内容。文中代词所指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

代词指代的内容,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少数在代词的后面;有些在代词附近,有的则离得较远;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回答。当指代的内容是整段话时,有时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概括表述。当代词后面出现冒号的时候,代词指代的内容往往在代词后面。

找到指代内容后,多数可用代入还原法进行检验,就是用所确定的代词指代的内容去替换代词,读一读,看看语意是否合理,表达是否通畅,以此断定指代内容是否恰切。

(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

1. 答题格式及要求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包含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是这个词语(短语)与前文或后文的某一句子或短语相呼应,或所说的意思一致,答题时只要把这个名词(或短语)所指的内容找出来即可;二是在具体有形的事物背后,隐含着抽象无形的深层次的意思,答题时要注意说出该词语(短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2. 举例

(1)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题)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分析:所谓“灵感”,就是指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或想法。这里显然是指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联系下文内容,不难发现,这里的“灵感”就是本段中秦老师想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答题时,要将“你给我”“怎么样”等词语删去,因为这些词语只能出现在两个人的对话中。

答案:在总成绩上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时一还十。

(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013年四川雅安中考题)

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分析:在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除了表层的意思外,还应该有深层次的挖掘。表层的意思一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物,文章中交代得比较直接;而深层次的意思往往与作品的主旨有关,建立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时要选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答案: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

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

3. 应答提示

解答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在语境中去分析,先通读原文,充分理解把握文意,然后在名词(或短语)附近寻找所指代的内容。如果找不到,就在较远的地方找。找到后用代入还原法进行检验。

一般情况下,答案也应该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此外,有些词语在语境中有双重或三重含义,一重含义往往比较简单,就是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可直接从文本中寻找;二重或三重含义则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一般与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主旨有关。还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本义和比喻义之分,在阅读中也要加以关注。

(三)类似表述

1. 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2013年浙江台州中考题)

分析:可以采用下定义的方式,对原文内容作必要的概括,提炼出最本质的属性。可结合《“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的第一段相关句子(第一、二句)的内容来给“电脑视疲劳综合征”下定义。

答案:电脑视疲劳综合征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引发的(视力及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013年河北中考题)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9

关键词:安陆方言 祈使句 句尾“他” “~” “莫”

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65-03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居民日常所用的安陆方言中有其独特性,很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祈使句,H具代表性的是“把……他(句尾)”、语气词“~”等,它们使安陆方言更具特色。

我们通过收集安陆当地人口语料,并分类整理进行研究。在查阅众多资料中,有关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相关文献如下:《武汉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2006)、《安陆方言语法研究》(2010)等。

以上文献对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的研究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仅仅只是简单地介绍某一个方面。本文拟运用普-方对照的方法,深入分析安陆方言中几种有标记的祈使句的形式与意义,以期对安陆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有必要对安陆方言中几种有标记的祈使句进行详细描述。

一、“把……他(句尾)”标记的祈使句

王力先生在 《中国现代语法》 (1985)等著作中指出“把”字句的“处置义”。他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所谓“处置”就是指把人怎样安排,怎样支持,怎样对付;或把事物怎样处理,或把事物怎样进行。而安陆方言中的“把”字祈使句是表示有一定的请求或命令的意思。具体分为两类,它与普通话中的祈使句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这两类又存在不同的语用意义和结构形式,各有其表达意义和适用语境。

(一)“把……他(句尾)”祈使句

“把……他(句尾)”祈使句的基本结构是“把+对象+V+了+他”,而这里的“对象”是指“把”所处置的对象,可以是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这里的“他”是重复指代前面“把”的处置对象,是一个已经被虚化的后置语成分。 例如:

(1)你把菜洗了他。

(2)去把地扫了他。

这类格式的祈使句是表示说话人很明确地向受使人提出请求,让受使人做某事。在安陆方言里,虽然此类“把”字祈使句表达的大多数是未完成的事,但从格式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了”和“他”字,这不是矛盾,而是必须存在的。否则,整个句子就会很别扭。

(3)把鸡杀了他。

(4)把鸡杀了。

(5)把鸡杀了他~。

例(3)表示的安陆方言意思是鸡还没有被杀,但例(4)表示的安陆方言意思是鸡已经被杀了,所以可以看出,如果句子中没有“他”字,一般情况下该句子是陈述句,向人们陈述的是一个事实。而如果我们把例(4)改成:“去,把鸡杀了!”(此时鸡还未杀)则这个句子很巧妙地就转换成了祈使句,这时候就是表示一种命令,并且语气十分坚定,这类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例如:

(6)把你的东西带回去!

(7)把门关紧。

(8)请把菜全部撤下去。

显然,以上这些例句中,都是带有强硬的语气,在命令某人做某事。而这里的“把”字祈使句都表示了“处置义”,即“把”的对象受到影响或发生变化如例(8)。普通话中的祈使句多是采用“把+对象+V”的格式。而安陆方言中带有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很少用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对于安陆方言来说“把……他(句尾)”祈使句里的“他”在安陆方言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如李崇兴、胡颖(2006)所说的,“他”在句中只是起句法作用,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表示将然的语法标志。对于这类祈使句不是只摆动词就可行,而是要在动词的前后摆放一定的成分才能使句子完整。从韵律来看,在“把” 字句中的动词前后摆放相应的语法成分,可以避免韵律不和谐的问题,用安陆方言说起来也朗朗上口。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动词后面加助词。冯胜利(1996)认为,安陆方言的“把”字祈使句可以在句末加语气助词“~”,因为它既有请求的语气,又有催促的语气,如例(5)。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话的情景中,对话双方都有很明确的处置对象时,安陆人通常会省略“把+对象”,构成“V+了+他”的格式。而此时,“他”仍是重复指代前面“把”的处置对象。例如:

(9)饭盛在诺儿得,吃了他。(饭盛在那儿在,把它吃了吧。)

(10)菜买了的,择了他。(菜买好了,把它择一下。)

安陆方言里,“把+对象+V+了+他”祈使句比“V+了+他”要常见,因为后者是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如例(9),如果省略前面的解释部分,光说“吃了他”,那可想而知,受使人是很难知道吃的对象是什么。所以相比来说,“把+对象+V+了+他”更简洁明了。但并不是只有安陆方言中存在这种格式,武汉话中也存在,二者有相似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李崇兴、胡颖(2006)指出,武汉话中,“把+对象+V+了+他”“V+他”和“V+了+他”是基本上相同的。例如:

(11)你把身上的毛衣脱他!

(12)甲:晚上的菜又没有吃完。么办(怎么办)啊?

乙:泼他,不泼会馊的。

(13)甲:饭好多呀,我吃不完了。

乙:不行!吃了他!

根据以上例句可以很明显发现武汉话与安陆方言里的“把+对象+V+了+他”“V+了+他”祈使句中必须存在的“了”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是否一定需要出现在句中。但二者所含的“他”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是相同的。除此之外,通过发现总结,这类格式中的动词后还可以带补语,而安陆方言中通常会用动词或形容词来作补语成分,例如:“光、完、死...”,构成“把+对象+V+补语+了+他”祈使句。例如:

(14)把汤喝完了他。

(15)把鸡杀死了他。

(16)把头发剃光了他。

(17)把他灌醉了他。

(二)“把......下 ”祈使句

这里的“把......下”祈使句基本结构是“把+对象+V+下”。“对象”是指“把”所处置的对象,可以是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动词后的“下”则表示短时间的。例如:

(18)把狗子喂下。

(19)把吖抱下。(把孩子抱一下。)

(20)把礼物收下。

(21)把风景拍。

这类格式里的“下”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一下”,在句中作补语,而它也是这类祈使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它,此类句子也是不完整的,如例(21),说上去会怪怪的,会让受使人不明白意思。同时,这里的“下”在句中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是一种委婉地表示请求的方法,使受使人去做某事,就相当于“请某人做某事”。

二、语气词“~”或“吧”标记的祈使句

上文在“把”字祈使句中也提到了“~”,它是作为助词,表达请求的语气和催促的语气存在。而这里也单独谈谈它存在的意义和格式。“~”字祈使句的相应格式主要是指句子中带有语气词“~”或“吧”等字所构成的祈使句,并不是所有的都相同,它们在表达的意义上却有一定的区别。为了更好地凸显安陆方言中这两类祈使句,也与其他方言作了简单比较。

(一)“~”字祈使句

1.在句中往往表示请求、责备、催促、劝告等语气,并且含有说话人一定的不满、烦躁、讨厌等情绪在里面

例如:

(22)你快说~,有母事唉?(你快说,有什么事啊?)

(23)快走~!车要来了。

(24)莫打他~! 有么事不能好生儿说啊!(不要打他,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吗?)

(25)我说你,你奏听倒~!(我说你,你就好好听着!)

(26)球打完了再走~! 慌么事G(打完球再走啊,慌什么啊!)

(27)你要就拿去~。

如例(22〖BF〗)(23)两句表示的是催促的语气;例(24)句子表示的是责备的语气;例(25)句子表示是说话人又劝告受使人如何做某事。例(26)句子表示的却是说话人请求受使人做某事。例(27) 在安陆方言中表示说话人不是很情愿受使人做某事。而正是这一点,与武汉话又有很大的区别。例(27)这句在武汉话中暗含“当然”的情态,表达了说话人不拘小节、大度、慷慨、直爽的性格特征。所以即使是同类型,但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地区,说话人的语气和所表达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各地本身的方言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说话人的态度。

(28)麻利(快点)些,过来吃饭~!(兰州)

(29)快马点过来吃~!(安陆)

“~”在安陆和兰州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二者有所不同。兰州方言中的表示催促语气的“~”用于祈使句句末,起缓和语气的作用。根据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同样的句意,但所表现出来的语气截然不同:安陆方言有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兰州方言相比要温和许多。这就是二者存在的明显差异。

2.“~”字祈使句还能表示警告、威胁的语气

例如:

(30)你再瞎买试下~!

(31)你再犟嘴交下~! (你再还嘴试一试!)

(32)你再赖床试下~!

如例(30)(31)(32)这些祈使句都是表达警告或者威胁受使人不让他们再做某事,换句话说就是“你如果还敢 ,我就对你不客气”,所以,说话人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受使人不再做某件事。这样的安陆方言的祈使句基本都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受使人继续做某件事,说话人就不会再忍,忍耐是有限度的,并且会采取一种更加严厉的手段来制止。

(二)“吧”字祈使句

主要是表示建议或劝告的语气。例如:

(33)我们一路儿吧。(我们一起吧。)

(34)九点了,快走吧。

(35)到你喏儿去吧。(到你那儿去吧。)

(36)我们哈走吧,她的吖在睡瞌睡。(我们都走吧,她的孩子在睡觉。)

以上举例的祈使句都是带有建议或劝告等语气的。而“吧”作为语气词,它所表达的语气意义是一种不确定的意思。这种“不确定”主要表现的是说话人的心理对这件事存在双面性,不能很肯定地表_,因为说话人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左右别人的行为,所以当需要表达看法时会带有语气“吧”,从而使别人来认同自己的想法。因而用语气词“吧” 表明不确定的态度,但又侧面体现出劝说别人或者说是另一种尊重别人的想法的表达方式。这种语气能使受使人很好地接受,从而达到最初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字祈使句和“吧”字祈使句都是含语气词所构成的,因为语气词对祈使句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语意,祈使句也是一样的。例如:

(37)坐倒!

(38)坐倒~!

(39)坐倒吧!

如例(37)该句子是不带任何语气词的祈使句,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命令语气。例(38)句是带有语气词“~”的,可以看出这句话相对于例(37)来说语气要缓和很多,是一种请求的语气但还含有不满的情绪在里面。同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说话人请求受使人坐下,而不是站着或躺着。例(39)则带语气词“吧”,相比前两句来说这是语气最平和的一句。表现出说话人用极好的态度建议受使人坐下。这三句很好地显示了没有语气词和有语气词的祈使句的不同,同时也呈现出有语气词的祈使句但语气词不同所表达的不同祈使意义。

三、否定词“莫”或“不”标记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主要表示的是一种禁止或劝阻语气,即禁止或警告受使人不要做某事或停止某种活动,结束某种状态。

(一)“莫”字祈使句

“莫”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别”,用于阻止某行为或结束某状态,禁止或警告受使人做某事。

1.“莫+V”

这类格式中的“V”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例如:

(40)莫吃烟! ( 别抽烟!)

(41)莫说话!

(42)哈莫说他,尽他自嘎想哈。(都别说他,让他自己想下)

(43)莫把饭蒸糊了!

2.“莫+adj”

这类格式里的“adj”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其中“adj”可以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例如“粗心”“自私”等,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ABAC式。在“莫”后面加这类形容词,是否定它们,表示警告的意思。例如:

(44)考试莫粗心哈

(45)都是玩的好的,出去玩莫自私。(都是好朋友,出去玩别自私。)

(46)莫慌里慌张的,放稳重点。

(47)莫里嗦的,跟个婆婆样。

“莫”字也不是安陆方言有的,而是和很多地区一样使用很频繁。渐渐地,就成为了当地民众所常用的形式。例如安徽省安c人的口语交流中“莫”字甚至比“不”字使用得更加频繁。但是各个地区的表达方式和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例如:

(48)莫别理。(安庆)

(49)莫客气。(安陆)

上述例句都表示的是不客气之意,但是可以发现二者的表达方式不同,这是当地的方言等其他因素决定的。所以每个地区的语言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意义。

(二)“不”字祈使句

“不”字祈使句是带否定词“不”的祈使句,表示禁止受使人做某事或劝说受使人不做某事。但是这类祈使句在什么情况下表示禁止,什么情况下表示劝告,主要是跟祈使句的主语有关。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祈使句表示劝告,即劝告受使人不做某事,但实际上是委婉地阻止。如果主语是第二人称,则祈使句表示告诫、禁止。例如:

(50)你不准跟别个说屋滴的事。

(51)我们哈不哧他,看他怎么搞。(我们都不理他,看他怎么办。)

(52)我们不喊他,尽他去睡。

例(50)的主语是第二人称,这是警告受使人不要做某事,语气比较强硬,有种不能反对的意思。例(51)(52)的主语是第一人称复数,这包含了说话人自己的否定,也包含了说话人在委婉地劝告别人不要进行某个行为。

本文紧扣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研究这一主题,对以句尾“他”、语气词“~”、否定词“莫”等为标记的几类常用的祈使句进行有层次的叙述。通过整合它们每个常用格式和意义,尝试性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探讨其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探究安陆方言的祈使句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李崇兴,胡颖.武汉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3]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结构及其对句法构造的制约[J].语言研究,1996(1).

[4]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5]张小峰.关联理论视角下语气词“吧”在祈使句中的话语功能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10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认知语言学就是要分析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减少听话人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西班牙语中的连接词语提供了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线索,缩小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具有认知语用上的制约作用。

连接词语是指在语篇中能够连接完整的句子、段落或语篇的词或短语,它们一般位于句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句子、段落和情节连贯起来。我们知道,西班牙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特别多,不仅包括传统的连接词(conjunción),还包括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形容词、代词以及各种短语。现在常把这些词或短语统称为连接词语。在语法上,连接词通常分为并列连词(conjuciones coordinantes)和从属连词(conjunciones subordinantes),这表明语句中逻辑意义的主次。这类词语不仅包括y,o,pero, si等简单连词,还包括各种短语,如mientras tanto,tanto como。这些连接词语提供了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线索,缩小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标示说话人或作者思路的来龙去脉,具有认知语用上的制约作用,因此一些认知语言学家将它们称为“话语标记语”。从它们的作用来看,认识和掌握它们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对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以及写作与表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其地位上来说,缺少这些词则会文句不通,成为错句。再从使用频率来说,我曾做过粗略的统计,连接词语的覆盖率一般在语篇中占到百分之十左右。由此可见,连接词语是值得深讨和研究的。现根据它们所表示的认知功能简单分析如下:

1.并列和列举

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连接词语处于后一个事件或最后一个事件之前,事件的分量相当或前重后轻:y,no solo...sino también等。例如:

Era un hombre enamorado solamente de las artes,las letras y las curiosidades científicas.

2.内涵与排除

内涵指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添加或发展。表示“内涵”的连接词语有y,además de,tanto...como等。表示内涵的连接词语前后的内容都应加以注意。如以下例句:

Tanto Raúl como Arturo alzan los brazos.(Raúl和Arturo都举起了胳膊。)

Ni a su hijo ni al mío les gustan las películas de terror.(他儿子和我儿子都不喜欢看恐怖电影。)

表示“排除”常用的连接词语有salvo,excepto等。这类连接词语通常用在一个普遍的或一致的发展路标中的例外。例如:

No hay nada que hacer excepto esperar.(除了等待,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Fue todo el mundo, menos Julio.(除了Julio, 大家都去了)

3.时间与顺序

表示时间与顺序的连接词语是交际者思维道路上留下的非常重要的痕迹,它们如同语篇信息发展的路标,清晰地将话语信息排列出来。它们通常表示所连接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情景。表示“先于”的有primero,antes等;表示同时的有mientras tanto,en cuanto等;表示“后于”的有luego,después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语可以标志为同一时间发生的动作,之前或之后的动作,重复动作,动作的开始或动作的限制。例如:

La comida occidental es más bien individual.Se pide cada uno un primero,un segundo y después el postre.

Aquí en China se suele pedir unos platos fríos de entrada y luego se sirven los platos calientes.Al final se sirve la sopa.

这两个句子在分别介绍中西方上菜方式的不同的时候,就是靠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互相衔接,清楚地描述了上菜顺序。

4.原因与结果

这类连接词语表明上下文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表示原因的连接词语有como, porque等;表示结果的连接词语有así que,de modo que等。在信息的理解上,我们应该将重点落在这些连接词语之后的,尤其是“结果”这一部分上。例如:

Te llamé porque quería hablarte.

通常情况下,表示原因或结果的连接词语只能连接两部分内容来表示一种从属关系或复合关系;而在表示并列连接的时候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段,例如:

Oye música,atiende el teléfono y dibuja.

在西班牙语中,连接词语同时还能起到标志谓语动词的时态的功能。原因从句连词如果是肯定的,那么从句动词使用陈述式;如果连词前面加否定词,则后面从句动词需要使用虚拟式。例如:

Lo hago porque quiero,no porque me obliguen.

5.比较与转折

比?^连接词是用来连接性质或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在程度上的差异。常见的比较连接词语有que, como 等,比如在短句中más gente que antes,tantos ciertos como errores;转折连接词表示所连接的事件与实际或预期结果不协调,或表示上文所说的话太过分或不全面,需要修正或承认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才比较符合事情的真实情况。表示转折的常用连接词语有aunque,ya que,pero等,例如:

Camina diariamente hasta su trabajo aunque vive lejos.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表示“比较”关系,则应明确前后两个相比较的东西;如果表示“转折”或“让步”关系,则应侧重转折后的内容。因此,后一个例句应把重点放在获取camina diariamente hasta su trabajo的信息上。

6.例证与解释

例证的意思即是所述部分对前面所述内容的举例说明;解释即是把前面抽象或较为难懂的描述用简单或具体的描述连接起来,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同义或同指。表示例证或解释的连接词语后面的所述部分乃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听话者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查阅或快速阅读中如果已理解主要内容,则这部分内容尽可不看或快看。常见的连接词语有por ejemplo,es decir等。如例句:

Pueden tomar una cerveza sin alcohol,o bebidas blandas, como por ejemplo agua mineral,Coca-cola,Fanta o Kas.

7.概括与总结

所谓概括与总结,就是把前面已说过的话加以归纳,用简单的一句或几句话把要点概括出来。常用的词语有en fin,en resumen等。这些词后所叙述的内容是对前文的概括和总结,是语篇或话语的中心所在。也可认为是说话者思路结束的标志,从而使听话者有个整体印象。例如:

En resumen,la ciudad de Hangzhou es realmente encantadora.

根据以上所列述的西班牙语连接词语的作用来看,此类词语标示说话人表达语义的轻重所在。学习者应倍加注意这些词语前后的主题观点,抓住主要信息。若能从认知角度把握连接词语所传递的重要语用信息,听话者就会在心中进行一定预测,这样在信息处理时就会清晰地沿着理解的线索,从而更加自然流畅,继而达到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取较大的认知效果。

西班牙语中的连接词语就像作者或说话人思维上的路标一样,标明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行进的,信息是如何按照先后顺序组织起来的,命题线索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它们发挥着交际中的“语用信号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交际的认知角度来加以分析,从话语中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在翻译中,译者和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会进入最佳状态。

那么,连接词语的认知功能对于我们的翻译教学有什么启发呢?

一、听辨句子逻辑关系的训练

首先无论是叙述、论证、介绍,演说还是对话的话语类型,它们都有着各自特点的思维线路。例如在叙述文体或言语体中,其思维路线通常会沿事物发生时间线索叙述。因此,教师在翻译技能训练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脉络思维。这里的脉络指思维的表达层次,也是思维发展的形式,一般表现为句子与句子或主句与分句的组合关系,正确听辨句内和句间的逻辑关系,是翻译人员理解句子以及话语的重要一步。西班牙语的句式比较紧凑,句子内部和句与句之间有大量的逻辑衔接结构(conección logical),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保证语言结构的完整性,也传达了重要的语义信息。因此,在基础阶段训练中,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单个信息上,而忽视其中帮助“合成”整体信息的逻辑线索。在例句中:

(1)La economía está luchando,sin embargo,la Reserva Federal ha dejado los tipos de interés sin cambios.

(2)La economía está luchando,en consecuencia,la Reserva Federal ha dejado los tipos de interés sin cambios.

即使在句中的关键词都听懂了的情况下,学生如果漏听或者误听了逻辑线索词sin embargo,en consecuencia,仍然无法正确理解整句的意思。所以熟练掌握西语中的逻辑衔接结构是提高听辨西班牙语信息准确度的重要步骤。其具体方法有复述语篇内容和概括语篇内容等。在学生对其复述的过程中,需要抓住重要的表示逻辑顺序的连接词来重现文章内容,因为逻辑思维最表层的结构就是以连接词语来架构的。同时,在弄清脉络的时候还应对原语重心进行探究,句子的重心有时候也是有连接词语体现的。在复述或概括语篇内容后,学生实际上已经对原语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而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动态地勾画说话者的路线图,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做法。

其次大学本科翻译技能训练应围绕基本技能训练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应以具有明显顺序思维的叙述文体的原始材料为主,由易到难地让学生进行训练。

二、逻辑分层组块记忆训练

流畅准确的翻译离不开对原文信息的准确记忆。尤其在口译中,对译者短时记忆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口译时记忆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逻辑记忆和形象记忆。其中逻辑记忆主要通过对语言信息进行纵向的逻辑分层和横向的细节组块,从而帮助记忆信息。那么,逻辑分层组块记忆法就是以原文的逻辑结构为纲,将散乱的信息点组合成较大的信息块儿,并利用关键词来加强记忆,这样对一整段话的记忆就变成了对几个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提纲式的记忆。例如关键词一,二,三;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简化逻辑关系和信息归类后,译员就能顺藤摸瓜地回忆起整段话的内容。逻辑联系词是连接关键信息的纽带,假如把关键词比作“珍珠”, 完整的信息是一条珍珠项链,那么逻辑连接词就是将零散信息串联起来的线条。

三、数字归纳法训练

所谓数字归纳法,就是对原文信息进行提炼和浓缩,归纳成有限的几个信息单元,并以数字+主题的形式命名和分组,以提高记忆效率。数字归纳法尤其适用于列举类或排序类信息。如说话人介绍城市的特色和招商引资的政策时,讲到该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众多,环境优美,同时政府吸引投资,在税收,土地,研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记忆这段信息的时候,可以把它归纳为“城市的三个优点+政府的四项支持”。在稍后的信息整合中按照这两大部分逐一复述或翻译。

四、笔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