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走十篇

时间:2023-04-03 17:17:44

独自行走

独自行走篇1

读了《独自行走》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华青瑜这在一个可怕的冬天失去他最最亲爱的妈妈(车祸从坡上摔死了),而在强手如云的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性格孤僻的男生,而他爸爸却每天混来混去,不去作生意,每次去朋友家就是为了借钱,后来爸爸得到来妈妈死亡的保险金的第二天就不知去向了。而主人公却想到挣钱的方法那就是编中国结,后来主人公作业很多了没法去卖中国结了,就让程阿姨去卖了。后来他爸爸出现过几次都是为了借钱,开学后主人公的爸爸又拿了主人公的一万四百五十元,第二天又一次无踪查如黄鹤。

主人公是多么想让爸爸永远留在他身边,可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有爸爸妈妈的,可主人公的爸爸不关心他,妈妈又去世了。我们天天吃这山珍海味,而主人公天天吃黄豆。我们每人都有新衣服,可主人公天天穿着又旧又破的衣服。我们的爸爸天天出去赚钱,而主人公的爸爸却天天到处借钱,被别人打,骂,让人讨厌。我们的爸爸妈妈天天给我们钱花,可主人公的爸爸却拿走他的生活费。我们有家人的呵护,可主人公的爸爸对他不闻不问,一走了之。我们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主人公却每天打扫自己的整个家学习成绩还那么好。

我以后一定要学习他身上的优点,比如自己打扫,管理好房间,自己的事自己做,认真完成作业,把成绩拉上去。

中山路小学5年级 刘铭轩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独自行走篇2

那时,若要走路恐怕得5;30起床,可我不知怎的,想早早的离开慢慢悠悠的在无人的街市游荡。

出了家门,总会感觉空气十分清新,空气中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白雾,路两边的树总是喜欢让一个讨厌的家伙寄住,它就是蜘蛛。碰到一根根蜘蛛网丝的时候总能把我的心一惊,不由自主的跳起来。现在,想起来我那张皇失措的样子还蛮可爱呢!

邻家的狗总是要在这时候乱叫,讨厌它追着我跑,自从奶奶告诉我,看见狗不动,它便不会追你,我便不怎么动弹。只是用一种近乎厌恶的眼神望着它(希望它能明白)。不过,看着它那狰狞的牙齿还是有些害怕。

总是喜欢边走路边踢石子,这是路边的池塘里的鱼貌似被惊醒,当起了淡淡的涟漪。也有不少人家陆陆续续亮起了微弱的灯。

待到晚些,雾渐渐散去,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将那片天空映红,这是才发现头发上弥漫着一层小水珠。

由于是早晨的缘故,一切都那么安详,静静的听着鸟叫声,虽然这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竟也变得那么难以忘却。

现在独自一人行走的我,看着这喧闹、繁华的街市,再怎么晚,也总会有几盏灯不灭,路上终究是人来人往,我始终还是一个过客,一直明白,这美丽不是为我而美丽,这繁华不是为我而繁华。

尾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独自行走篇3

在正常的培养和训练下,宝宝一般在11~13个月能够独自行走。但是许多宝宝在学会了独自站立和在成人搀扶着开步走路后,久久不能独立行走。那些不敢独立行走的宝宝,除了腿部力量训练和发展稍差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宝宝在学习站立和走路时,免不了磕磕碰碰,由此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和对成人保护的依赖。他们最喜欢外出时左手拉着爸的手,右手握着妈的手,轻松安全开心之感油然而生。

为帮助宝宝早日实现独立行走,父母可以多管齐下,应用多种手段训练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淡化宝宝的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由易到难,引导宝宝在快乐活动中学会独立行走。 以器械替代搀扶

以器械替代搀扶是训练宝宝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身体的平衡,在成人的帮助和保护下发展下肢运动,练习开步走路。 方法1.兜着浴巾走

父母准备一条长120~140厘米,宽60~70厘米的浴巾,将浴巾从宽度处折叠成三层,把浴巾的中间部分围在宝宝胸前,父母在宝宝的背后紧紧拉住浴巾的两头,鼓励宝宝向前开步。以浴巾替代学步带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取材方便。由于浴巾厚实,可以较大面积地帮助宝宝维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跌倒,也方便父母帮助宝宝控制身体的平衡,让宝宝较为轻松地摆脱成人的搀扶,跨出独自行走的第一步。 方法2.拉着玩具走

父母可以挑选一对宝宝喜欢的环形玩具,和宝宝面对面站立,一起双手紧握玩具,父母边喊口令边捏着玩具慢慢倒退着走,带领宝宝握紧玩具向前行。此时宝宝会双手前平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跟着父母一二一二向前进。父母在陪练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尽量避免或减少跌倒碰撞,消除宝宝的紧张心理。 方法3.扶着呼啦圈前进

父母准备一个50~60厘米的呼啦圈,让宝宝站在呼啦圈中,双手扶着呼啦圈,父母可以在宝宝前面或后面把握呼啦圈,帮助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带动宝宝练习走路。当宝宝走路不稳时,父母及时调整呼啦圈的方位,帮助宝宝站稳以后继续练习。此时宝宝的手臂已经比较有力量,会紧紧握住呼啦圈,用自己的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经常练习的话宝宝的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为独立行走打下基础。 方法4.捏着细小的物件前进

独自行走篇4

在我们中国,关于“靠”的“金玉良言”可真是多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背靠大树好乘凉。人们竞争时担心的不是对方的能力、水平比自己高,而是怕对方的靠山比自己硬。于是,年轻时靠父母,工作后找“靠山”,真是“无时不靠,无处不靠”。

这对大写的“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而一个依赖“靠”字的民族又究竟能站立多久、行走多远呢?当商品经济的大潮席卷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各个领域时,能否也让这股大潮冲击一下我们身上的那个“靠”字?能否变依靠为独立,不再以对别人的依靠为支撑,从别人的搀扶中走出来,让自己去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汉语中还有一个字叫“试”,因为有了依靠,许多人不愿冒险去“试”。每当囊中羞涩时,便伸手向父母要钱.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完全依靠父母呢?

也许是我们“很少挫折”的成长背景,造就了我们依附的风格。也许是生活条件日渐宽裕,使我们有了依靠的资本。于是,无须为衣食担忧的我们开始寻找更奢侈的乐趣。吃,肯德基,必胜客;穿,阿迪达斯,耐克。我们追星,我们玩乐,我们和父辈有根本的不同,那就是,我们从不懂得珍惜节约,也从来没有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从根本上来讲,竞无一物是属于自己的。

美国女诗人海伦凯勒说得好:“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爬行的。”我们要翱翔,不要再爬行;我们要独立,不再依靠别人,我们要靠自己去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我们无需去炒股票,也不必毅然“下海”,只要我们肯摆脱依靠与依附心理,我们一样可以自立起来!且看清华大学图书馆前、教学楼前、食堂前,那每日一摞的China Daily不见卖主,同学们随便拿起一张报纸,又顺手留下五角钱。多么聪明、大胆的自立者!北大物理系几位学子在别人摔扑克的时间里勤于钻研,一项小发明问世,向国家申请专利权后,他们各获利800元。可能大家会觉得不过区区800元,但是现在你能从口袋中掏出完全靠自己赚来的八元钱吗?我是不行的。

独自行走篇5

宁静的幽兰是一道风景。它从峭壁的石缝里萌发出来,把单薄的形体和清淡的香气献给了空寂的山谷,它是花中的隐逸者,它在远离了尘嚣的世界里独自生长,独自开放,独自思索着生命的奥秘,独自沉淀着自己飘荡的种种思绪。它被人们奉为“君子”,是因为它耐得住寂寞,也因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勇气——不论有没有注视的目光,都开放出最柔美的花朵,释放出最清馨的气味。

正午的太阳是一道风景。你看它,奋力地发着光、放着热,看不出丝毫疲惫。没有霞光的映衬,没有云彩的荫蔽,它独自悬在中天之上,把压抑在胸中的无限能量播散到大地的任何一隅。我们不敢直视正午的太阳,我们敬畏它,是因为它拥有独自冲破全世界黑暗的豪气。

我崇敬高山的伟岸,感叹长河的不息,仰慕幽兰的气节,敬佩太阳的豪气,纵然我不能摇身变作彼样的风景,我依旧拥有它们追求独立的心,我依旧以自己的节拍,迈开了走向独立的步伐。我想,在走向独立的路上,我该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了。

我想追求高山所追求的天空,达到长河所到达的海洋,拥有幽兰所拥有的气节,获取太阳所获取的豪气。于是我振臂高呼:“我要独立!”走向独立,我是不系之舟!走向独立,我是不羁之马!走向独立,我是不群的鹰隼!

独自行走篇6

有些妈妈总想尽早让宝宝学会走路,当宝宝出生7~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一般来讲,过早地让宝宝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应该按宝宝发育生长的规律,适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

正常情况下,9~10个月的宝宝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有的宝宝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学步过程:宝宝的时间表

学习走路,对宝宝来说,是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似乎有个天然的时间表在安排一切。从迈开第一步开始,到走得稳稳当当,中间还会有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的经历。

妈妈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并提供合适的适于练习行走的环境,给予适当的帮助,要勤加练习,在家中准备好宝宝学步的环境和辅助用具,一定要注意避免宝宝出现意外伤害。

第1阶段:跌跌撞撞

宝宝开始想要迈开第一步时,可能还没掌握好平衡的技巧,甚至还没有站稳就尝试着想往前冲,结果很容易就跌倒。这时候,宝宝最容易摔伤、碰伤。如果跌倒的次数多了,宝宝就可能开始害怕,甚至不敢独自走路了,要人扶着了。

此时,妈妈千万不要强迫宝宝自己走路,这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更难自己走路;以下小设计可帮助宝宝在学步之初培养起足够的兴趣和自信。

爬行训练:有的家长仍不重视爬的过程,其实早点开始练习爬行,对宝宝的行走及运动平衡能力很有好处。不会爬的宝宝大多行走较晚。大多数宝宝都是最先掌握腹爬,这为学习手膝爬奠定了基础。在宝宝学习腹爬阶段,妈妈最好将宝宝放在地面的垫子上,练习的平面尽量铺设地光滑一些,这样宝宝稍一用力就能前进,可以提升宝宝自信心,增强宝宝学习爬行的兴趣。必要时可以交替一只脚一只脚的抵住宝宝前脚掌,扶助宝宝爬行。手膝爬是指宝宝双手和双膝着地,交替爬行。宝宝通常在8~10个月左右掌握手膝爬的技巧。训练宝宝手膝爬时,妈妈最好经常给宝宝做示范,并试着让宝宝爬越枕头、靠垫等障碍,以便促进宝宝学会抬身,进而逐渐掌握手膝爬的技巧。只要学会了手膝爬,说明宝宝就已经掌握爬行的技能了。

姿势转换训练:当宝宝腿部支撑力较强以后,妈妈就可以着手给宝宝进行拉站训练。让宝宝握住妈妈的大拇指,妈妈握住宝宝的两只手腕,将宝宝从坐姿拉起,直到站姿,再学会从站姿缓慢坐下。另外从坐位到俯卧,从俯卧再到坐位的姿势转换练熟后,宝宝可以试着练习自己拉栏杆站起,扶栏杆蹲下。会独站后,可以练习不用扶物的坐、跪、立位姿势转换。以上姿势转换是对宝宝的腿部、髋关节肌肉控制的练习,增强了宝宝的平衡能力,有助于宝宝站和走的训练。

扶站,扶走训练:刚开始妈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注意不能牵拉或提起宝宝的前臂让他行走,以防造成宝宝脱臼。

之后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扶着沙发、矮茶几等家具,练习自己站立。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沙发侧位移步。妈妈可以让宝宝站在沙发的一端,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摆放在沙发的另一端,吸引宝宝扶着沙发过去取玩具。也可把沙发茶几靠近留二小通道让宝宝两边都有扶手的地方从中间走过。

独站、独走训练: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妈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尽量不要使用学步车、学步带或者妈妈牵着宝宝的手学习走路,最好是能够让宝宝自己逐渐学会行走。可以让宝宝借助周围的矮家具或是扶着能够推动的高椅子自己练习行走。逐渐要鼓励不扶东西的独走。开始可以在一些稍硬的垫子上独走,以防孩子怕摔疼而不敢走,熟练后要撤了垫子。

前方等待:当宝宝扶着会走后,妈妈可以蹲在宝宝的前方,展开双臂或者用玩具,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等宝宝敢走后,妈妈可以分别站在两头,让宝宝在中间来回走。

精神鼓励: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第2阶段:摇摇晃晃

当宝宝能独自迈步了,他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甚至敢摇摇晃晃走到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地方,这时候的宝宝对环境探索充满了兴趣。此时,妈妈要做的就是给宝宝一个安全、自由且足够大的空间。

环境安全最重要宝宝学走路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阳台,阳台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大于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爬上去,这些都是容易导致宝宝跌落受伤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排除。楼梯也同样需要注意,栏杆间距不能大于10厘米。不要让宝宝独自在楼梯、危险的阳台、开着的窗台过低的窗户旁玩耍。

其次是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妈妈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如热水瓶、玻璃杯、塑料袋、容易咽下的小东西等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要留意有棱角的家具,尽量包上防撞条或防撞角,以防宝宝不小心碰撞。

还有就是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妈妈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尽量避免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以防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

走路姿势细观察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偏外八字的姿势最为常见。有些宝宝也可能由于脚踝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踝部的肌肉、筋膜支撑力量不足或走路较早造成的。

无论宝宝在开始学走时,是内八字,还是外八字,或者用脚尖走路,妈妈都不需要过于担心,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

蹲在宝宝的前方当宝宝扶着会走后,爸妈可以蹲在宝宝的前方,展开双臂或者用玩具,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等宝宝敢走后,爸妈可以分别站在两头,让宝宝在中间来回走。

尽量不用学步车学步车会使宝宝有很大的依赖性,不但不能促进宝宝的运动发育,反而使宝宝多方面的运动发育迟缓。使用过学步车的宝宝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

另外,就学步车的安全性而言,在全世界各国,都有伤害及死亡案例的报告,因为借助学步车宝宝还能够到平时够不着的有毒物品或发烫的东西,非常不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学步的小推车是宝宝学步不错的工具。它对于帮助宝宝建立行走乐趣并找到平衡能起到作用。

第3阶段:稳稳当当

宝宝走得越好,探索世界的愿望就越强烈,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各个房间的探索,走到户外去发现更大的世界已变得迫不及待。

这时候,妈妈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受到伤害而依然把宝宝困在足够安全的家里,为宝宝选择一双合适的学步鞋,带宝宝走出室外才是正确的选择。

赤足学步有必要宝宝在家的时候,从开始站立时,就不妨让宝宝赤足练习。因为鞋子会妨碍脚自如地弯曲,让宝宝更难找到平衡和协调的感觉,而且这也会妨碍他们学会用脚趾抓地。而光着脚学习走路,则可以让宝宝的小脚直接接触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养宝宝平衡力。

因此,重在培养平衡和协调感的前两个阶段,赤足练习更能帮助宝宝独立走好自己的路。

选双合适的学步鞋宝宝在学步时,妈妈挑选学步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事先量好宝宝的脚长和脚宽。

2 童鞋的前面必须留有空间,以脚尖和鞋头有一指的距离为宜。

3 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鞋底厚度为5~10毫米,鞋跟高度在6~15毫米之间。鞋底可以弯曲,但弯折的部位应在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

4 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能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脚背处的鞋面宜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5 夏天,宝宝不宜穿塑料凉鞋。这种凉鞋容易变形传热,影响脚的健康。最好买后跟有带子的皮革或棉布制的凉鞋,宝宝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才会跟脚。

独自行走篇7

《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

也许因为属相大马,注定一生要马不停蹄。两个月不远行蹄子就痒痒,但是不喜欢结伴而行,大多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在山西太原晋祠老得不知岁月为何物的千年古柏树下,我形单影只在树下冥思打座,整整陪伴树中老寿星三个多时晨。

在云南澜沦江功果桥头东山坡上,在名不见经传的“远征军中花木兰”女儿坟前,我背靠刻有“爱女林凤娇在此安息”九个大字的青石碑前座到寒鸦归林、红日西沉。

在贵州江口竼净山极顶“万卷书”山崖下,我一直座到膝头溶雪结冰、差一点站不起身来。

在去云南马关途中邂逅一位去中越边界探望儿子的重庆女知青,我醉倒在长满青苔的、刻有“大中华民国——大法国越南”界碑旁的曼家寨。

在哀牢山腹地,为了体验趕马人的野性生活,我跟随驮运锅盐的马帮步行两天一夜。

在老滇缅路上天子庙,我蜷缩于神像之侧,夜半惊遇恶雷炸顶,亲眼目睹神殿壁画天女显灵。

在赤水青峰口茶马古道上,我蹲在青石板上马蹄窝旁,象三岁顽童拨弄蹄窝中游动的蝌蚪。

......

独来独往的远行,不完全都是悠然自得、兴味盎然的游山玩水,其中亦有早年因受政治迫害被逼逃亡流浪(博文《竼净山》),有寻人觅踪(博文《川江月》、《一片树叶的人生》、《军笛》),有仗义行善(博文《青果》、《可可》),有商务旅行(博文《滇西月》),有去浙江温州帮助农民工打官司讨要赔偿金当义务律师(博文《打工妹》、《泪洒白婚纱》),有去“天涯海角”广西北海市地角镇帮一位老年妓女实现生前遗愿、将其葬于海边礁石守望异国情人(博文《红帆船》),有途遇暴风雪、夜宿劳教农场与“老右”醉酒一场(博文《风雪马干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独行的好处在于独来独往,行动自由。想玩就玩,想走就走,无牵无挂。碰上味道独特的路边饭馆就多住一两天,吃夠喝夠把肚儿魁圆再走。记得湖南贵州交界处一家江边野魚火锅店,几个大木盆里游动着七八种叫不上名的小野魚让我挪不动脚步了,江水煮野魚的特鲜味即便是钓鱼台国宾馆大厨也做不出来。为一饱口福,我在这个“头枕清江水,夜听碾坊声。”的江边野店连醉三日。

独行的好处在于能有充裕的时间独思冥想而不受干扰。一座碑林,一壁岩画,一处古驿站,一段茶马古道,多有几个人在身旁叽叽喳喳闹闹哄哄,如何静得下心来寻古探幽?途中若邂逅个心仪的女驴友多谈几句也用不着担心传出緋闻。路途中与饱经风霜的老者一道品茗饮酒也不会有人催趕上路。一缕出山的青岚,一湾峡谷中的白雾;一片芦荡中的飞雪,一群夜飞的候鸟,都会尽收眼底,尽情把玩。

独行的好处还在于在人生路途能结识三教九流、结交各类“飞禽走兽”而不会被人说三道四。四海为家的趕马人,腰缠万贯的淘金汉,流落异乡的远征军老兵,有家难归的妓女,携情人逃债的煤老板,负案在逃的流亡者,以命挣钱的潜海漁工......每个人都是一首无字歌,每个人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每个人都有一肚皮辛酸泪。我同他们饮过酒,我帮过他们忙。他们尊我为“老板”、“大哥”、“大伯”、“老叔”,甚至有青皮崽叫我“干爹”。

今生注定要独行。夕阳下佇立的石牌坊,随碧空远逝的航船,月夜国界上默默守望的界碑,安定坡上一十三名大学生测绘兵的孤坟,老右孤女溺亡的斗姥阁荷塘,马干山牧垦场吼秦腔的楚山西,中元节在江边卵石滩上为战亡儿子烧纸的九旬老母,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公路边头顶破脸盆卖樱桃的小女孩,北海银滩自尽的传销女......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所见所闻永远在脑海中定格,睡梦中被野鬼孤魂的哭诉一次次夜半惊醒,战场上没有流过一滴泪的我却一次次止不住老泪纵横。

今生注定要独行。云南漾濞县铁树窝坡盘山险道上,一路走,一路想。想童年为做一把二胡弓子去扯马尾差点命赴黄泉,想大学从军送行宴上清水煮瓜尖的苦涩,想八年战火硝烟的光荣灰飞烟灭,想从监狱无罪釋放后在党委书记办公室的咆哮,想监狱中头肿得象西瓜的政治犯,想长途客车上两天一夜不吃不喝的四川夫妻......

当然,独行不等于离群索居,不等于性格孤僻。不是顾影自怜,更不是病患抑郁。人类是群居动物,与众不同的孤独守望也是一种生活美。人生中独思独行的“内省”有益无害。一段轰轰烈烈,一段冲锋陷阵,静下来,冷却下来,盘点一下之前的所作所为,聆听内心的声音,豈不有利于走好下一步人生路?黄昏孤独,内心不要孤独。暮色苍茫,内心不要晦暗。面对黄昏暮云,思索着走过的风风雨雨,捡讨对错,总结谬误。在山野无人处,把内心深处的霉斑拿出来晾晾晒晒,大声呵斥曾经的劣顽,曾经的、峽谷绝壁中“你混蛋——”的呼喊久久迴响,那一声弱似一声的空谷回音至今仍在耳根萦绕。

独行,是生命在岁月中穿梭。失去荣耀,却获得自由。付出艰辛,却收获风景。浪迹江湖,却构建友谊。

独行,披风携雨,餐风饮露,收获一脚板老蚕,却卸下一肩疲惫。

独行,莫道前路无知已,莫问路在何方,莫愁找不到归途,冥冥之中自有轨迹可寻。独行,只有两个方向,要么出门,要么回家,任何地方都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落枕之处即为家,脚踏之处是故乡。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地方,神差鬼使,歪打正着,芝麻门开了,一头撞进万花筒,镜花水月,海市蜃楼,目不暇接。

独行,是一首苍凉凄美的诗,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在老气横秋的古驿道客棧,手举马灯仔细辨读前人在乌黑板壁上留下的诗句,引发心底淡淡的感伤,止不住两眼发涩,悲从中来。竼净山镇国寺的暮鼓晨钟,声声敲打游子心灵,一个声音在万壑千峰中震天骇地:“天道苍苍,骄奢者覆,敬慎者全,莫非此理!”

独自行走篇8

这是两个孤独行走的思想者。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孤独行走的灵魂,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这种寒冷。而这两位作家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带我们走进了两类不同的孤独灵魂。

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有对世界独一无二的感受

对于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感受,每一个人都不能完全相同,也许你有类似的感受,但一经语言表达,又大相径庭。思想本身还是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你不可能在世上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完全知音,而当人失去趋同感、认同感时,就像一个没有归宿的孩子,怎能不感到孤独?

有没有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试试看吧。

然后再来比照看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第三段,“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也许在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美好、渴望,但是你能用你的经历来解释“时而明朗时而阴晦”和“残忍”吗?这是一个双腿残疾、情感细腻的汉子在春天看着别的活蹦乱跳的生命时的真实感受啊!

再看看夏天吧,“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从前面这些文字中,我们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感觉以及夏天的冗长、热烈、煎熬。

每个人只能孤独地行走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

就像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所说,“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每个人都会寻找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以及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条有着自己印记的痕迹,绝不会轻易与他人雷同。

所以,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第四段中叙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人与人之间虽然偶尔似乎有交集,但又注定各奔东西。

那对中年夫妇,女人个子矮,也不算漂亮,攀在丈夫胳膊上像个娇弱的孩子;他们穿着考究却只穿白色、黑色、米色三种颜色的衣服,这三种颜色又代表了他们的生活的色彩,质朴、平淡而有韵味。这是一类人的生活,但是,作者也只能对他们的状态做一些“无端地”猜测,因为作者知道自己走不进他们生活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说过话,我们互相都没有想要接近的表示”。

那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也是每天都到这园中来,来唱歌,唱了好多年”“我们经常在祭坛东侧的小路上相遇”,虽然“日子久了,我感到我们都有结识的愿望,但似乎都不知如何开口”。我们每天都在地坛中相遇,但是我们都走不进对方的时间,只能自己来承担生命之重,为寻找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各奔他乡。后来他不见了。

那个单等一种过去很多而现在非常罕见的鸟、一等就等了好多年的捕鸟汉子,他经历了什么,非要执著地等这一种鸟,“其他的鸟撞在网上他就把它们摘下来放掉”?这种鸟是他今生今世多么重要的证据?

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个被埋没的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他因为遭遇了种种生活的不幸,“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因为一个人苦闷到极点,无人能助、无人能解时,也只能孤独行走!他试图在孤独行走中拯救自己的灵魂,获得生存的理由,但是生活一次一次地捉弄着他,这使他更加苦闷和无助,只得劝慰自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别人,不可能相信他的不幸经历,永远不能理解他当时内心深处不幸经历的苦楚!

每个孤独行走的灵魂本身都是一堵墙

就像顾城的《远和近》所说,“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是很远”,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这是因为其实每个人本都是一堵墙,互相都走不进。

在《我与地坛》第五段中,有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她为了捡树上掉落的“小灯笼”而被几个家伙戏耍,作者说,“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是的,她跟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之间都有一堵深厚的墙,所有智障之外的人都筑起了一道高墙,他们以高智商的姿态俯视、嘲笑智障者用单纯幼稚筑起的低墙,却从来不能踏进智障者的心灵世界半步――这本来就是心灵的两个世界。

其实,这句话倒让我参透了“每个孤独行走的灵魂本身都是一堵墙”。因为人与人之间天生有各方面的差异,而上帝从来不予解释,人因此无从诉说,只能接受各种不公与优待,那么,隔阂、冷漠甚至仇视就产生了。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那么,请问后者都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吗?前者都能有仰视后者甘做陪衬的心态吗?即使有,那么后者能站在高处且深入到每一个愤愤不平的个体心灵吗?

其实,不仅是有巨大差异的灵魂中间隔着一堵墙,普通人甚至亲人之间也会如此。

《寒风吹彻》中,“我”碰到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上了年纪的路人,把他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但第二天下午,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冻死了。

是的,老人那堵心灵的坚冰太厚了,哀莫大于心死吧。不要以为别人偶尔的帮助能改变一个人的贫穷,救得了这次,救不了下次。而每个“别人”都得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才有可能帮助别人。

退一步说,即使在大家的帮助下,解决了老人的贫穷问题,但是,谁又能走进老人寒冷的心呢?这里想必会有许多心酸的故事吧。

在《寒风吹彻》里,刘亮程说:“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刘亮程有过这种岁月筑起的高墙。那晚,“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但是,他更深的疼痛在这里――“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父亲没有一句关心儿子的话,反而是责备;而儿子呢,面对父亲的冷漠,没有一句申诉,甚至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了都不愿向家人诉说。这不是父与子之间筑起的隔阂、冷漠之墙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这堵墙如阵阵寒风吹来,让人痛彻心扉,那么吹向姑妈的寒风则使人颤栗。

“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

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内心是怎样的孤独呢,他得随时接受死亡,眼前一片黑暗,他是多么渴望自己的亲人常来看看啊!

这么想来,姑妈的孤独,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一堵围墙。每个人都得先整理好圈内的事,才有可能顾及圈外,比如母亲,她首先得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乃至每一个孩子,将来也有一个自己的圈子,里面首先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丈夫),而父母也可能暂在其外。

的确,有很多事情,你都必须独自去面对,不能指望别人的帮助,也不必抱怨这个世界的冷漠。就像刘亮程对他母亲逐渐走向衰老的感受:“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思想者注定只能孤独并痛苦地行走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世间就有这样的一些相对于“沉默的大多数”的清醒的“绝少数”,因为清醒,看透了人世,所以更加孤独和痛苦。

诚如史铁生。

诚如刘亮程。

诚如鲁迅。他永远站在思想的前沿阵地,这注定他永远是个政治边缘的人,所以他永远不会被当政者垂青,他的眼睛永远看向前方更理想的世界,所以他永远苦楚。

诚如海子,他心中有一个理想国,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尘世的污浊入不了他的眼,现实人生与理想人生是那样遥不可及,于是,他选择为陌生人、有情人祝福,自己却把肉体抛却在铁轨之上,用灵魂独自行走于另一个世界。

诚如王小波,他清醒地认识到事情背后的真相,并敢于臧否,但是,他被封杀、驱逐,所以,他只能行走在灵魂之巅。

独自行走篇9

浸泡着城市

城市,泛着微弱的光

在风中呻吟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街边的小草

在暗处低头哭泣

一幢高楼正在拔地而起

炫耀着城市膨胀的速度

它的地基,昨日

是一片绿地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路边摇曳的树枝

向我诉说着初冬的寒冷

酒楼里,一缕酒香

向我飘来,绕过

流浪汉蜷缩的石级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街旁林立的店铺

向我张扬着富华

一辆小牌号的轿车

从我身边飞驰而过

掀飞了,拾荒者

刚刚翻捡过的垃圾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花店老板

正在丢弃,一支

枯萎的玫瑰

街头闪烁的霓虹

发出声声浪笑

向我兜售发霉的浪漫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满街的广告牌

趁着夜色得意地笑

匆匆的行人

目光里淌着疑惑和冷漠

独自赶着自己的路

相互没有一句问候

我独自走在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夜,在城市里蔓延

独自行走篇10

【关键字】生命哲学 冬天 孤独 春天

作为西部的散文作家,刘亮程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揭开遮蔽生命存在的文明面纱,逼近西部生命乃至所有生命的本真状态。在返身自然、复归生命本体的精神追求中,表现出了直面生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仁慈态度和莫大的悲悯情怀。在《寒风吹彻》中,本着对其创作特色的坚持,我们亦可以看见浓浓的生命哲学意识。

一、无法规避的冬天

《寒风吹彻》中的文字是寒冷的,它的每一个字好像都曾被寒风抚摸过、被大雪包裹过。然而真正吹彻人心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作者在其背后所注入的生命感悟。四季轮回,冬天终究会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刘亮程笔下的冬天是寒冷无比的,寒风和大雪作为冬天的两个分意向出现,作为冬天的使者,忠实地传递着冬天的消息――寒冷。寒风,其力量在于无法防备的穿透力,不论我是怎样地糊好窗户,挂上棉门窗,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们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痕;大雪,并非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特定时刻,它将覆盖我们的一生。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它无边无际,不放弃一切在外的生命;

作者笔下的寒风和大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不管我们怎么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寒风还是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吹凉我们的背脊。这不正如生活中那些无可防备的意外吗?纷纷扬扬的大雪,也都将会落在我们正经历的每一段岁月里。大雪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在寒风和大雪充斥的世界中,我们日渐发现,不论我们怎么抵抗,那些出现在具体生活中的风霜最终还是会在看不见的角落给我们带来意外,会在每个人的生命荒野中植入苦难并一点点冻结我们的生活。

《寒风吹彻》中的冬天同样具有双层指向性,当我们经历过一个个自然之冬,伴着阵阵寒风和大雪,走过生活中的意外和苦难后,我们终将走入生命中的另一个冬天――生命的终极。生命的冬天也是寒冷的,那里依旧寒风习习。可那份来自内心的寒冷,我们却永远只有自己能够感知。在生命本身的冬天里,衰老与疾病诠释着它的内涵,冷漠行走的时间将它一步步地引向终极。因为衰老,“我亲眼看见老人冻死在那个冬天,我的爷爷奶奶也在多年前的冬天走了”。因为疾病,“尽管姑妈一到冬天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从来不敢迈出半步,可她还是在一个冬天走了”。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冬天,在这个冬天里,我们所能等到除了无法抗拒的衰老,还有无力摆脱的疾病。我们都在挣扎着,想要等着春天的到来,可在生命之冬里,我们永远也等不来另一个春天。生命之冬带来的绝望和终结,我们无法避免。

二、必须承受的孤独

在《寒风吹彻》中,我们可以看见个体生命存在的本质孤独感是出现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的。并不是每一段路都会有跟你走向相同方向的人,十四那年我只身一人外出拉柴禾时,却把自己的一根骨头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其实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但孤身一人的我却感觉那夜的寒风似乎全部地对付我。只有陷入如此的孤独之境,对于寒冷我们才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在这份寒冷中,那根被冻坏的骨头再也无法解冻,这也是每个人对于孤独的坚守,那些在孤独中的感悟,无法沟通也无法表达,只能深深淤积在人们的心中。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十四岁的我会经历,年迈的姑母也得面对。每年冬天,她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孤独过冬,很多年后,姑母走了,母亲的孩子长大了,孤独又开始在母亲的生命中出现了。不论曾经多么繁华热闹,终有一天,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个人世界中退去,只剩孤独循环。

身体的孤独迫使我们如履薄冰地迎接着人世的风雨,尽管这份孤独会把我们弄得满目苍夷。雪夜中独自行走的老人最终在孤独中去世了,在这里,身体的孤独已经上升到精神的孤独。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究竟孤独地在这人生道路上行走了多久,我们无法得知,但从他那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来看,这种孤独的存在绝非一天两天。初涉孤独的我很快就懂得了将身体那点温暖一步步退守到连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在孤独中隐藏温暖。可这位老人内心的温暖显然快被人生的孤独磨尽了,孤独往他内心逼进的寒冷太过强大,以致于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这是一颗冻结的心,一个人孤独久了,心便会麻木难以复苏,甚至会拒绝温暖。因为孤独,寒冷已从身体侵入到老人的灵魂。这份精神上的寒冷和孤独已经使他不再愿意过多地接受人世间的温存,孤独就像一把锁,老人用它将自己封锁起来,自己走不出,别人进不去。这也许就是孤独的本质,它会无限地扩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必须承受却又带着温暖越逃越远。

三、依然期待的春天

当阵阵寒风和漫天的大雪向整个世界侵袭时,我“还是会拉紧门帘,燃起早早就准备了的柴禾。我知道,这轮炉火只能烤热漫长生命的一个时刻,但依然会坚持走下去”,这是因为春天是我们永远的企盼。只有洞悉了人的生命中也有一个冬天的人,才会早早地准备下一炉度过生命的冬天的火,而这轮火,终将带我们进入下一个春天。

“终将带我们进入下一个春天”,这虽然是我们的对不可轮回的生命之冬的美好愿景,但它却始终鼓舞着我们向着温暖靠拢。有些人可能永远也等不到自己生命中的春天,可是看到它出现在别人的生命里,依然那么明媚,那么温暖。姑妈虽然已经迈入生命之冬,但我们看到她对于春天还有那么多的渴望,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但是春天能给她带来温暖,温暖,对于一个饱受苦寒折磨的老人来说何其重要。

也许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寒风和大雪有时候却也并非刻意存在,寒冷虽然会驱赶温暖,但它无法将其冻结。因为温暖不管怎么藏匿,它始终还在我们的心里;因为孤独,老人最终被那个冬天留下了,但我相信他心中一定是有一丝温暖存在的。因为在那个冬天,我曾给他提供过一份温暖,尽管杯水车薪,但毕竟“我”曾经做过努力,努力让这位老人温暖。

每个人都得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寒冬之际,虽然最后终究走不出生命之冬,但我们却始终相信温暖,相信春天。因此,不论是怎样的寒风大雪,我们都不应让它夺取了内心的温暖。面对孤独,我们应多一份悲悯、理解与珍爱。有些温暖也许永远没有机会送出,但在你升出橄榄枝那一刻,春天也许已经出现,在他或她的生命里,在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的生命里。

【参考文献】

[1]万月玲,《的人文关怀之解读》,[A]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6月3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