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初中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4:05:30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1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childhood. when i was six years old, i was a lovely girl!

One day, my father saw some fish in the river, so he asked me, “why can fish only live in water?” i thought about it, then i gave him the answer, “because there are some cats on the bank.” my father laughed when he heard that. then he said, “you are smart!” i was happy to hear that.

Maybe you will say, “it’s a funny answer.” now, i think,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now i am smart. my parents love me very much. i am so happy to have that childhood.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2

【关键词】少儿读者 少儿阅读心理 少儿导读

少年儿童读者主要是中小学生读者,一般是指6―14岁年龄段的儿童和少年,少儿借阅室要进行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教育职能、推进素质教育除了提供丰富的藏书、优质的服务,还要针对儿童心理及其阅读特点,对少儿进行阅读指导。从而培养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光做到“开卷有益”,还要做到“开有益卷”。

一、少儿图书馆开展导读的意义

从图书馆本身讲,少儿导读能帮助少儿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可以帮助更多的少儿走进图书馆,有效利用图书资料;从责任角度来说,少儿读者导读对于少儿培养阅读技巧、阅读习惯有较大的帮助,使图书馆可以作为学校教育扩展和延伸的角色;从社会角度来说,据计资料显示, 2010年未成年人网民占比为31.8%,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阅读指导,让阅读成为其更重要的习惯。

二、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

(一)按少年儿童的想象、幻想心理。少年儿童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总是充满想象和幻想,对于他们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常常按照自己的幻想去理解。神话、童话故事中的夸张、幻想成分正好满足了少年儿童的这一特殊要求,这类读物是他们最喜爱的书种。少年儿童强烈的参与及好胜心理。少年儿童什么事情都想干,这是儿童爱参与的心理天性。少年儿童自尊、自强、活泼上进的心理,少儿读物应尽可能给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如历险的科幻等。

(二)按年龄划分少儿读者的心理:学龄前期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阅读随意性大,兴趣容易转移、被动阅读性特征、以图画丰富、色彩鲜艳的图画为主、文字要求简单;小学一、二年级的小读者们,思维比较直观,好奇心很重,有了初步的求知欲,对图片与文字并存的图书兴趣比较中,如神话、寓言、故事、生活童话类的图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开发效果;三至五年级的少年儿童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崇拜心理。求知欲和理解能力更强,对英雄楷模故事、科幻图书、儿童短篇小说有兴趣;11岁―14岁的小读者,自我意识增强,有很强的自尊。他们仍然对科幻、儿童小说感兴趣,并开始对名著、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感兴趣,并且开始涉及散文、长篇作品。

(三)按阅读动力和阅读能力划分,有的孩子阅读积极、阅读水平高,阅读速度快,可能只对某类图书感兴趣;有的儿童阅读比较被动,是在家长的督促要求下阅读,本身对阅读的内容不感兴趣,完成任务;有的是无主观兴趣的阅读,不知道自己喜欢阅读哪方面的图书,容易跟随别人的阅读喜好。

三、图书馆应如何加强少年儿童读者导读

(一)依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导读。首先,小读者要被作品的新奇内容所吸引,才会有兴趣去阅读它。根据少年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寻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故事,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根据其少年儿童的活泼好动天性,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让少年儿童参与类似课本剧的表演,边表演边对白,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少年儿童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满足其“好动”的心理,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第三,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更需要互通信息、及时交流。我们可以利用举行各种阅读竞赛等,使少年儿童的理解得到充分的展现,强化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建立适合的少儿、家长、馆员之间的关系。文学家“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所谓开卷有益说的也是这种道理。但是少儿这个阅读主题,的阅读内容、目标要受到家长和馆员的制约,所以处理好家长、小读者、馆员的关系是做好少儿导读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阅读指导,推荐阅读书目。依据年龄,推荐图书。要依据不同年龄的小读者,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馆员、家长要引导少年儿童有目的地读。少年儿童在阅读时总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作品进行选择,因此,总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第一,图书馆做学校课程的拓展延伸推荐。可以做课前预习的推荐,课后拓展的推荐,如学了《赤壁之战》,为小读者推荐《三国演义》等;第二,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推荐读物。比如:向低年级的读者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的读者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读物;向高年级的读者推荐科普、名篇佳作等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读物等。尽可能地拓宽少年儿童最近发展的阅读面,扩展少年儿童的知识面,想办法给他们充实更多的阅览资料,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开展读者阅读活动。与学校合作,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好书推介、表演图书、名著赏析等活动,如“专题读书活动”的指导,减少少年儿童阅读的盲目性,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家长合作,开展“亲子阅读”、讲故事等活动使阅读充分发挥早教的作用,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与社会合作,开展大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大力宣传图书馆阅读,增加阅读的影响力。

(五)网络导读

图书馆2.0应用较多的是博客。博客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自问自答、有问必答、色彩变幻等对于儿童富于幻想,好奇的心理特征吻合。我们通过开设书目导读博客更好的和小读者交流互动,及时了解他们阅读的感想、启发,以及从中取得的进步。并将信息重组后再反馈给小读者,从而多方位、深层次的开展少儿读者的导读活动。

总之,少儿导读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社会作用积极的工作,少儿的心理特点、阅读条件、引导方向方法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少儿阅读的进步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是你是我,是我们的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杜江.试论如何做好少儿图书导读辅导工作.江西省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3)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3

1926年,章锡琛、章锡珊兄弟在上海开办开明书店。1928年,由丰子恺等人发起,次年开明书店改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叶圣陶、丰子恺等担任书店的编辑,出版有关文学、艺术、史地、科技的刊物以及教科书和工具书。

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规定,国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图书的兴趣”,教材的选择要“使儿童由兴感而欣赏,由理解而记忆”,“合于儿童学习心理,便于教学”。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规定,国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指导儿童学习平易的语体文,并欣赏儿童文学,以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和兴趣”,教材的编选要“依据增长儿童阅读趣味的原则,尽量使教材富有艺术兴趣”,“依据儿童心理,尽量使教材切于儿童生活”。

在这样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1932年,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绘画,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开明国语课本》,作为初等小学国语课本,共8册。1934年,叶圣陶、丰子恺完成了高等小学国语课本的编写,共4册。这12册小学国语课本,共400多篇课文,约一半是创作,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

1937年“八・一三”事变,开明书店的总店和印刷厂毁于战火,很多书籍被迫停印,包括《开明国语课本》在内的所有小学教科书。上海沦陷后,张元济等人成立合众图书馆保存抗战中流散的书籍。后来,合众图书馆并入上海图书馆,《开明国语课本》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而开明书店,1941年在桂林设总办事处,后来迁至重庆,1946年迁回上海。自初版至1949年,《开明国语课本》共印行40余版次。

《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内容以儿童的口吻,叙说儿童身边的生活小事。例如:“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飞,飞,飞,看不见,蝴蝶飞上天。”“泉水到了河里,许多朋友欢迎他。太阳光拍拍他的背。小鱼和他游戏。白鹅到河里看他。岸上的麦叶和豆花都对他点头。泉水说:‘这里好朋友很多,我在这里住一下吧。’”此外,还有寓言故事、笑话趣闻、历史传说和儿童歌谣等,课文的编写取材丰富,涉及众多方面。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4

在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领域中,水墨画教学尚属弱项,让我们的孩子尝试着领略水墨画的人文意蕴和文化情趣并有所实践,无意间播下一颗“认知、挚爱、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种子,这是一个承接传统文化的良好开端。

《水墨游戏》是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的内容,为了将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与“色彩”融合,提倡综合性的体验。因此本课程的定位在于“造型游戏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课程,区别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模式,重在游戏、趣味、体验、创新,并放弃了常规的作画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自由体验宣纸、水、毛笔、颜料、墨等材料的特殊效果,愉快地体验创作彩墨作品的乐趣。而童话故事都是儿童在幼小听的最多,最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想象。为此,我们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引入,促成儿童进行水墨画激情创作。我们采取灵活有趣的童话特色教学形式和儿童有感觉的水墨表现形式,展示孩子熟悉的童话故事题材水墨作品。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去体验“新发现”,凭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尝试“水墨新玩法”,通过点、线,浓、淡这种抽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在不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的彩墨的笔墨技巧。

案例情景描述:

一、聆听童话,激发兴趣

听我国古代童话故事《西游记》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展现人物、体验形象的有趣。并出示部分人物水墨形象图片(图1),初步感受水墨趣味。

设计分析: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这种小朋友感兴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主题,感受趣味水墨画的魅力。

二、游戏导入,水墨体验

引入: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今天来教我们一种新本领。但要学会新本领,必须完成一项神秘的任务。

1、全班分成八个组,由各个组的小组长到老师手中抽取一项神秘的任务,任务内容分别为(1)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点;(2)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线;(3)用颜料画各种各样的点;(4)用颜料画各种各样的线。要求:用中国画的工具在宣纸上作画,并于几分钟之内完成。

设计分析:以童话人物布置学生一项神秘的任务导入,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集体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凭直觉体验毛笔与墨、色、宣纸等工具材料的特性中遇到的问题,可在下一环节进一步分析、解决。

2、把各组的作品贴到展板上,进行展示。请看学生画的“作品”(出示学生部分用墨汁和颜料画的各种各样的点和线的作品, 图2)。

代表分别对本组完成的任务提出疑问:用毛笔在生宣纸上作画同平时在普通图画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这时出示本课课题――《水墨游戏》,带着问题引出对中国画工具材料特性的分析、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宣纸和毛笔的特性。

设计分析:由于每个组完成的任务各不相同,让各个组的学生对本组的作品进行自主分析、解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此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为切入本课题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改变形式,水墨练习

比较欣赏一组彩墨作品

1、请学生欣赏一组以点和线为主的作品,初步感受点的魅力。(图3)

设计分析:通过欣赏以点线为主的彩墨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点的神奇魅力,比如:点和线的不同形状、大小、浓淡、干湿以及渗透的变化等。

2、老师亲自演示不同方法来画各种各样的点。

①滴的方法(点呈圆形状)。

②洒的方法(点比较细,还有方向性)。

3、让学生尝试把儿童画的一些画法、工具和材料也应用到国画中来,进行各种点和线的练习。体会水墨带来的乐趣,并展示学生练习作品,讲评水墨趣味:

设计分析:以点、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画家运用水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的处理,去追求画面效果及表达思想情感,而我们的少年儿童,开始时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东西,大多数的同学原来都学过儿童画,于是他们便把儿童画的一些画法、工具和材料也应用到国画中来,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多变的创造力。而且不同材料的运用也丰富了画面的效果,更增加了儿童水墨画的耐看性、趣味性,也让他们对水墨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总之,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画这种独特的笔墨情韵,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沉浸于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氛围之中。

四、童话促情,水墨创作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吗?请学生说一说。然后小组交流小组评选代表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故事情节,人物得形状怎样,颜色怎样(图5)……

【设计分析】: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性参与原则,先由学生口述,教师简单的板演示范学生自己试画讲评后修改、补充,让学生的思维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让学生人人有构想人物形象,人人能参与画面构思。用他们质朴、率真的笔法创作水墨画。

小结:教师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想象力,表扬新异的构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水墨技法表现童话故事。

五、展评作品,水墨延伸

①学生展示作品(图6),请每组派两名代表各拿一颗大五角星,贴到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画中,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教师小结总评,颁奖。

③请获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设计分析】:在这过程中,充分让每位同学自评和互评,展示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在互评中,提高审美能力,在谈感受中,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对水墨画创作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反思】:水墨画艺术,是我国民族的瑰宝,他有着独特的水墨色间的变化情趣,融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而且水墨画作画迅速,用笔简练、形象生动,显然很容易被儿童接受,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关键不是得到画面的结果,而是要让儿童运用这种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孩子初步接触民族文化,当然不是传统与精神的传教与强行灌输,而是通过笔墨来实现一个亲近的过程、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愉快体验的过程。

我认为没有规则其实更好。孩子画画没有目的,他们凭性情,靠灵感,为快乐为宣泄为好玩为好奇而画画,所以孩子的画才纯真可爱,烂漫自然,以至于让很多大师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坡感慨:“天真烂漫是吾师”,毕加索也说:“我一生都在向孩子那样学习画画”。技法会扰乱孩子依靠直觉进行绘画的实践,标准会干扰了孩子绘画创作的自由,但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我们的水墨教学不要技法和标准,只是在教授时要懂得渗透和抓住时机。儿童水墨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去想象,通过水墨语言朝多方面的拓展来达到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儿童基础情感的培育和自身个性发展。

让童话故事引领孩子水墨飞舞吧!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钟启泉著 《教育研究》2007(6).

[2]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杨小微著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课堂教学技艺》 许高厚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江苏教育》 江苏教育报刊社.

[5]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6]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杨章宏著《科学》出版社.

[7]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叶澜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8] 《班级差生的转化策略》 冯克诚著 《海南》出版社.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浙江金华)

点评:水墨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内涵博大、技法丰富,课时却不多。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是示范,结果稍一不慎学生作品就照葫芦画瓢,造成千人一面或老气横秋的现象;也有教师任由学生放手涂抹、挥洒无度,一味追求水、墨、色在宣纸上晕染渗化的偶然效果,学生却茫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丧失了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

陈越老师试图克服以上水墨画教学的两个弊端,在深入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做了这几方面尝试:一是将孩子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作为水墨画练习的载体,结合本校童话特色教学成果(浦阳一小是儿童文学家洪汛涛先生的母校,是“神笔马良”的诞生地),让鲜活有趣、丰富生动、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和有儿童感觉的水墨表现形式进行对接,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有的放矢的学习就如孩子们用水墨画重新讲了一遍童话故事,是对经典童话故事的再演绎与再创造,是童画童话,是童心童画,是童眼童画,是童手童画!这一课《大话西游 飞舞水墨》就是水墨版的西游记,童画版的西游记,这样的实验无疑是审美育人的有益尝试。二是对水墨画独特的表现语言从形象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点、线、面,水、色、墨在宣纸上练习,使之对水墨画工具材料有初步感性的认知与把握,然后再将这些表现手法植入到形象中,这样从无形到有形,从抽象元素到具象表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轻松自然。任何艺术的学习都是语言的学习,水墨表现语言的学习其实是“意象”表现语言的学习,意象美的“笔不到意到”、“似与不似之间”,这些原则正与似是而非、天真烂漫、矫而不作的童心童趣非常衔接。所谓水墨表现语言剥离与植入的教学过程是对传统水墨的传承与发展,这个实验过程是从单一的技法练习或单纯的笔墨游戏向美术素养、个性表现、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让学生从拘泥的描摹或无序的墨戏转向自由灵动的创造性发挥与抒写,表达的是自己独特个性化的体验与情感。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探索

汉语拼音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它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符号,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掌握这一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针对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新教材的优势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让儿童轻松愉快的学习拼音呢?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多管齐下学习拼音,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抓住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教师应顺应这一特点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可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兴趣、引领参与之目的。又如,学龄初期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我们可将部分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能动参与、有效参与之目的。比如让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的书写规则,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小猫“鱼鱼 ”跟j、q、x是好朋友,“鱼鱼 ”只要遇见j、q、x,都要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ü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就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与享受中掌握了知识 。

二、选用富有变化、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语言的特点,利用顺口溜、儿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地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1.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容易记忆。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已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汉语拼音的声母一共有23个,我和孩子们根 据插图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它们一 一 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只要看到一个字母,一句或几句有关这个字母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像个9字“qqq”;时装模特“ttt”;伞柄朝下“fff”;“i”字加弯“JJJ”;一个门洞“nnn”。这些顺口溜浅显易记 ,帮助学生形象记忆。2.编成语境歌记忆法 如:教学“b、p、m、f”时我就根据图编成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从而使所学的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语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强,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建立声母与口语语言的联系,更使其读音规范化。

三、巧编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zh、ch、sh、r”时,教者把课上的情境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字母: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就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正在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 (出示“ch”)树 下的一只小猴 子,树上的猴子赶快伸下一根树枝 (出示“zh,,)大 叫 :“快 !抓 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爬了上去.通过说故事、听故事,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比较难记的几个拼音了。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6

一、建立“小人书”阅读资源库

为了便于儿童阅读,我对自己家收藏的一万本小人书进行了分类。根据题材的不同分为: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谣、歌谣、哲理性故事、科普知识、科幻故事、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等几大类;根据教育意义的不同又可分为:亲情关系、友谊关系、生命教育、知识教育、环境教育、人格发展、特殊关怀、两性议题、创意想象等多种,从出版时间上或者从出版社的不同也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我采用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整理,对一万本小人书作了整体归类,并建立小人书专题阅读网站,开辟了阅读论坛。

二、构建儿童分学段“小人书”阅读标准

1.建立分学段“小人书”阅读内容的基本标准

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科学的指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我从一万本小人书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内容,参照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阅读量的要求,遵循教育和趣味并重,传统经典作品和现代美文并举,名家和新人、名作和新作兼顾的原则,选择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儿童分学段课外阅读的小人书读物。

第一学段(1~2年级)

A.选择内容丰富、形象具体、文字少、故事趣味性强的童话、寓言小人书。逐步从读图为主向阅读文字为主过渡,让儿童在有趣的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B.选择更多具有现实性、体验性、思考性的童话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卡通、漫画、童谣、歌谣、诗配画等,使儿童的阅读情趣更加浓厚,吸引他们能独立阅读完一本书。

C.选择带有具体感知的动植物知识的启蒙读物类小人书,激励儿童产生更多的科学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A.选择浅显的具有哲理性故事的小人书,帮助儿童区别现实与幻想的差异,分辨美丑是非善恶,初步认识人类社会。

B.增加不同体裁的小人书读物,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阅读的需求。

C.增加科普知识类小人书,扩大儿童的视野。

D.选择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故事小人书,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学段(5~6年级)

A.选择具有奇幻色彩、侦探冒险精神、节奏感强和趣味性浓的小人书读物,保护儿童珍贵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索的愿望。

B.选择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经典名著小人书读物,以其感染和激励儿童,提高他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C.选择更多的科普类小人书读物,为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提供汲取的养分。

D.选择有利于引导儿童认识世界与人生的励志故事小人书读物,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2.建立分学段小人书阅读水平的评价体系

有了小人书阅读内容的各学段基本标准,经过阅读后还要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掌握儿童阅读的状况,评估儿童的阅读水平。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儿童课外阅读的数量、课外阅读的技能、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读完小人书套书《知识童话(彩版)》小人书11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小人书20本,《卡通连环画选》小人书4本,及科学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漫画等小人书10本。当然也可以在小人书资源库中选择喜欢的其他读本的同类小人书阅读。B.本学段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喜欢阅读小人书,对阅读有兴趣。B.对部分书目百读不厌。C.能专心阅读。D.爱护小人书。E.乐于把自己的阅读内容转告他人。

(3)阅读能力

A.能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阅读。B.能借助小人书中的图画理解作品内容。C.能读一个完整的故事。D.能有序观察图画,看懂图画的意思,有条理地说出小人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读完小人书套书《世界著名童话画库》小人书48本,连环画《成语故事选》、《中国成语故事》40本,科学幻想类《猎狗侦探》小人书10本和爱国主义连环画丛书小人书30本及古今中外人物故事小人书50本等。B.本学段完成10~15篇(段)的摘抄笔记。C.本学段完成不少于40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B.乐于和小伙伴们交流分享阅读后的感受。C.逐步养成每天写日记、画日记画的好习惯,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30分钟。D.请家长帮助购买适合阅读的读物并与小伙伴们互相传阅。E.具有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自己爱读的图书主题。F.学做读书卡片,积累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3)阅读能力

A.能使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B.能联系前后内容或借助图画内容理解词句段的意思,体会词句段的情感色彩。C.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读边思考边品味词句的含义。D.能把内容联系紧密的多幅画归成一个段落,分清小人书的段落层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并找出表现主题的重要内容或篇幅。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故事》、《水浒故事》、《红楼梦》等5~10套名著、经典小人书,继续阅读古今中外人物故事小人书等。B.本学段完成读书笔记20~30篇。C.本学段完成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有广泛阅读的习惯,包括各种内容和不同题材的作品。有较明确的个人阅读倾向。B.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坚持课外阅读35分钟。C.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广泛阅读。D.养成摘录和写读后感、书评的习惯,爱上阅读。

(3)阅读能力

A.联系前后文或借助画面能够推断小人书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B.掌握不同体裁类的小人书的基本阅读方法。C.能理解性概括小人书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D.提高默读的速度。E.长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并能对小人书的某个部分或某幅画面作出简单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多元主体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读书笔记展示、阅读知识测试、阅读调查及举行的“讲故事、演故事、绘故事”比赛等,在专题网站上并跟帖点评。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7

【关键词】儿童剧;小王子;童心;童言;童趣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21-01 

大连话剧团的梦幻儿童剧《小王子》根据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同名经典童话改编,我在剧中扮演小王子。这部话剧自2013年推出以来累计商演50余场,创下大连儿童剧演出的新纪录,并进行多次公益演出,为小朋友带来了无限欢乐。此剧2015年5月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通过这部戏,我认为要想演好儿童剧中的角色,需要培养与提高以下几项能力。 

一、既要读剧本,也要读原著,二者对照读 

话剧《小王子》的剧本是在原著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编剧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剧情、语言进行设计,而演员如果仅仅读剧本,完全按照剧本的意图去演,塑造出的形象能否和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心中的形象相契合,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像《小王子》这样的世界经典名著,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童话经典,全球发行量已达五亿册,是20世纪最伟大的童话,已被许多西方国家选入教科书,几乎每个孩子都读过,小王子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千差万别的。为此,演员不仅要读懂剧本,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还要阅读原著,适应与形象交流、与导演对话、与观众互动的需要。 

二、要有一颗“童心” 

儿童剧除了要让家长们能够接受外,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天真浪漫的孩子们能够看懂剧情,能够接受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演员拥有一颗“童心”,作为演员,只有“童心未泯”,才能让儿童相信你就是剧中的人物,你就是“小王子”,他们才会真正从内心接受你。明代李贽在《童心说》中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①《小王子》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才能发现原来最美好的事物一直就在身边。 

三、演员要有真情 

没有真情的表演是无力的,语言是枯燥的,形象是苍白的。演员在表演时,除了掌握舞台表演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将真情注入形象之中,让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儿童的鉴赏力尽管有限,但他们会用最稚嫩的想法、最简单的做法去理解人物形象。演员有蒙混过关或者糊弄了事的心理,这既是对观众的不礼貌,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演员要带给儿童快乐,要让他们在笑声中感悟到一些哲理。 

四、演员的语言风格要让儿童接受 

编剧在创作剧本时,已经考虑了剧本的语言适用性问题。但文学台本与舞台演员的表演还是有差距的。作为一名演员,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台词背出来,而是要采用能够让儿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要让儿童从浅显天真的语言中学到一些道理。如《小王子》中的经典语言:“星星是很美的,因为有一朵人们看不到的花……;沙漠是美的,使沙漠更加美丽的,就是在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口井……无论是房子、星星,或是沙漠,使它们美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我所看到的仅仅是外表,最重要的是看不见的……”多么巧妙地比喻,在通俗的语言后面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演员在讲述这些语言的时候,就不能板着面孔,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童年的梦想,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充满儿童的“趣味”,让他们有亲切感。 

五、演员的表演要充满“童趣”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8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强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失去“自我”,课堂教师主导性太强,久而久之,学生非常依赖教师,教师不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很难自己投入学习,也找不到阅读重点,这样学生阅读水平很难提升,从老师角度分析,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获得高分,而不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出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方面就比较缺乏主动性。

2.学生的阅读面不够广阔

初中阅读教学还有一个普遍性问题,那就是阅读范围打不开,尤其是课外阅读涉及非常少,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使学生分心,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会严重制约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课堂形式比较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学生学习认识很多生字生词,积累很多写作经验。初中阶段学生进行阅读,大部分是源于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但是目前由于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少,教学氛围僵硬,不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具体策略

1.立足教材的基本内容

拓展语文阅读很重要,但是立足教材更重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阅读素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了解课本内容、结构、风格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展现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丰富课本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课本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童年》,同时配上动画,引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在学生都沉浸在美好回忆中的时候,教师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并且都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童年是最美好、最纯真的。接着教师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具体介绍,奠定学生阅读基础,接着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回忆阅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鲁迅先生的童年与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哪里不同,你对那些内容最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会等到锻炼和提升。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缩短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的阅读环境得以改善呢?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办黑板报的形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黑板报的设计和更换,尽量保证黑板报的内容丰富、新颖。黑板报的内容既可以是课内知识,又可以是课外知识,既可以是诗歌、小说,又可以是笑话、故事,只要内容是积极向上的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老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从而为实现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3.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课本中虽然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毕竟受内容所限,与社会中的优秀作品相比,只能算是大海中的一滴,非常有限。因此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绝对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内容,必须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保证学生对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所了解,从小说到散文、从诗歌到戏曲保证学生可以读到各种不同的优秀文章。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9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露了年少的疯狂时期,从中品味童真的乐趣。

百草园讲述了的景物美,同时也表达了“我”贪玩、淘气、有好奇心……种种的景物让我感觉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用了排比的手法,把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及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三味书屋讲述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但是‘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花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室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先生是本城中级反正,质朴,博学的人。但当我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似乎很不高兴,连撒很难过还有怒气。

《朝花夕拾》,带我们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童年的乐趣。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课本里经常出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它们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所以这个暑假我读了这本书。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就是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的收录。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也写了许多关于儿童时代的趣事。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生活,仿佛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些不同。鲁迅在自家的百草园中与昆虫做伴,上学后在书塾的后院里嬉戏,这让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当时生活的快乐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吓唬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占整张床铺……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愿望。

这本书她甚至不认得是什么名字,却趁回家的时候买了。这使鲁迅对她的不满全都消除了。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鲁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一个孩子因为一本书就满足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现在可能很少见了。现在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而自己没有,就会向父母伸手要,好与别人攀比。每周的零花钱一个比一个多,花起钱来绝不迟疑……这些孩子们却没有想过父母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周的零花钱是父母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的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关心父母,而不是向他们索要东西。当我们换位思考时,会发现自己做了多么不该做的事啊。

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一份童真,不与别人攀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童年的回忆将会是美好快乐的。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三)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四)这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文集;也是一本中学生必读的文集;更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它曾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让人每每品它都会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能从中读出它深层的底蕴来,这就是《朝花夕拾》的魅力所在。

终于,我有机会细细品读这本书了。

当我还沉浸在饶有趣味的故事中时,呈现在我眼前的却只是一张白纸,不知不觉,这本书已经被我看完了。可是,其中富含的深刻哲理,怎是我看一遍就能完全理解的?回忆这一部书的整体内容,它记录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有幼时的保姆长妈妈;有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关心的藤野先生;有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以及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这些丰富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再现了清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无不流露出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这些叙述亲切感人,它不仅融入了大量的描写、抒情、议论,而且文笔优美舒畅、清新自然。当然,通过阅读这些散文,我们也看到了鲁迅先生温情和仁爱的一面。

《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的我们,已享受着新时代赋予的幸福与快乐。而当时社会的人们,就像囚禁在笼里的小鸟一样,没有自由。就像鲁迅先生吧!他的思想总是与当时的落后思想碰撞,他对封建的孝道提出了严历地反对;他对操有反动谬论的人们提出了猛烈地抨击。他为了开化中国人的思想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让我不明白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的中国人还没有完全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这真是一种巨大的悲哀啊!

这只是我第一次读《朝花夕拾》的感想,相信以后再读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体会。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五)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作者回忆少年时代5,犹如清晨开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使我整个放松了下来,将现在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与其中。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否则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一连几个错别字或小毛病,我除了查字典,翻资料外,就不会有其他动作。

小时候,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看一眼就过去,对它置之不理。

小时侯,我会因为晚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因此大吵大闹,现在,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没有恐惧,只是想一些琐事。

在这漫长的14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悄然无声地逝去,唯有那记录着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迹永远会驻留在记忆中,让人难以忘怀。我真希望不要失去童年的那种快乐,天真、朝气蓬勃、无忧无虑……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坚持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你在成长道路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篇10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儿童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第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美术素质,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情趣。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应更多地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针对儿童自身的心理、性格特点针对性地选择艺术门类,让儿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愉快轻松中发挥创造力和天性,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首先,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感知周围环境,培养儿童对美的灵敏性。其次,引导儿童积极投入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感受,促进儿童人格的完善。再有,引导儿童初步掌握多种材料和工具的操作,以及运用图形、造型、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审美表现。

第二,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阶段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各层次儿童年龄特点的方式。同样,在学前教育这个人生的起跑线上,清晰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制定合理、合适的目标更是影响儿童一生的重要教育环节。教材和美术活动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方法应丰富,且应该重视儿童美术基础知识的培养。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第一,学前儿童美术本质是儿童认知的过程,随着思想认识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一阶段儿童是通过绘画途径来表达感受。儿童美术的本质是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美术的原动力。儿童美术的本质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和游戏活动,儿童把美术作为自己游戏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启迪儿童的心智和情感,是研究儿童独特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当儿童有了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美术。儿童美术伴随儿童成长是一个特殊阶段。儿童美术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美术无拘无束,个性特征鲜明,形成了儿童画独有的意味。这些特点直接体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与思维。所以,在观赏儿童的美术作品时,能强烈地感受到儿童在美术中所体现的那种独特的拙稚美及童趣,儿童美术促进了儿童心智的成长,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儿童美术对儿童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第二,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了解世界的一种独特形式,儿童美术包括“想象、直觉、幻想、灵感”等形式,应不断地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实知识面。儿童了解世界的形式是感性的,思维的方法是非逻辑的,儿童在绘画时表现出的各种特点和所采用的表现方法与成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儿童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很多的客观造型因素是直接和感性的。对儿童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儿童会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通过儿童美术让儿童在感受、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保持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第一,儿童美术教育内容指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是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各种事物,丰富儿童的审美情感和感性经验,激发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情感体验。

第二,欣赏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人文环境和自然景物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提升儿童素质的美术教育活动。

第三,绘画活动:让学前儿童了解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及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美术材料和工具;为儿童创设展示自己绘画作品的条件,引导儿童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

第四,手工制作活动:指导儿童利用纸、树叶或废旧材料制作手工折纸、树叶粘贴画、玩具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促进儿童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

第一,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美术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提升素质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儿童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活动。儿童是否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对美术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活动时,我们应该从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入手,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主;创设一个美的活动环境,经常提供作品给儿童欣赏,将儿童的作品陈列在展台里,让儿童互相学习,在评价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机,并学习相互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引导鼓励儿童收集美术活动的各种资料,如各种树叶、卡纸、花布、各种图片等,这些工具和材料可随时取用,让儿童在自由玩耍中引起对颜色、造型的兴趣;充分肯定每个儿童取得的微小成功,肯定儿童的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进取精神。

第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欣赏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儿童美术作品,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欣赏中,儿童对作品的讨论是自由联想的、随意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儿童最初的艺术感受并加以引导提升,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独特的理解等方面。美术欣赏的目的是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加深审美感受和释放审美想象,开阔儿童的生活视野。儿童的审美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美术综合教育活动作用于儿童,就能促使儿童的多种功能协调发展,使儿童的审美经验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向聚合、转化,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儿童绘画,如表现力非常强的米罗、毕加索的作品。在欣赏评价美术作品时,应鼓励儿童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认识。儿童通常喜欢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拟人化,再现童话的王国,把自己喜欢的加以美化,讨厌的东西丑化夸张处理,使自己的画充满生活情趣和满稚气。儿童根据这一年龄特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极富童趣的作品。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强加于儿童。

第三,教给儿童初步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儿童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当儿童运用掌握的浅显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想的东西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渴求和欲望,以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四,发展儿童的智力。通过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智力,儿童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儿童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

总之,通过剖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及特点,深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莉.学前美术教育浅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9.

[2] 王冰.美术的教育[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