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6 19:47:56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怀念母亲》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指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漫的留学生涯中,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教学思路及设计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的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可是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深入体会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我经过再三思考,多方查阅资料决定从三个角度寻找突破口: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彩。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齐读、小组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3.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学习,我适时插入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的几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原因,并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文本感悟的有效性。

教学片断1:

幻灯片出示重点语句: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学生齐读这段话,说说“频来入梦”中“频”的意思?(点击课件,“频来入梦”四个字变为红色。)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它们是――

学生齐答,教师点击课件,“甜蜜”、“凄凉”变为红色。

【设计意图:以幻灯片出示重点语句,将学生的的有意注意集合在一个点,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重点字,领悟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教学片断2:

透过这浓浓的怀念,季羡林老爷爷向我们传递的时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时刻将母亲牵挂在心学者,已无法在生身母亲膝前尽孝。学成回国的他不停地工作,为祖国母亲争得了许多的荣誉。然而不幸的是:2009年季老永久地告别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季老无限的敬仰之情,通过这首诗来缅怀他那颗至死不渝的中国心吧――

播放视频歌曲《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情到浓时,通过歌曲的播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学生在歌曲的感染中深深体会到作者对祖国母亲那份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他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才会有祖国母亲频来入梦。】

教学片断3:

总结全文: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让我们将作者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与不变的爱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出来吧。

课件播放伴乐《爱之悲》。

【设计意图:文本解读的最佳途径就是读,只有多读,多想,读中想,想中读,才能做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通过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文字的背后看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读着读着,自己仿佛就是作者,达到与作者心灵的交融。】

三、课后反思

课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是信心十足,充满了期待。因为这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课后我感觉课上学生配合很好,整个课堂显得很是流畅,几个预设的生成点都得以顺利的完成。感到遗憾的是课堂结束的时候拓展的时间太长,预设好的配乐朗读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感觉课堂不够完美,没有按着自己的设想进行到底。

四、教研室老师的点评

教研室的梁老师、宋老师、还有杜老师听了我的课,先将各位老师的评论摘录如下:

梁老师:这节课可以以“频来入梦”为契入点:为什么两位母亲会“频来入梦”?因为“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从何体现呢?

宋老师:《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播放得太突然,学生的感情才刚刚被感染,就来大声地唱歌,这不但起不到激感的作用,反而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课堂中学生读得很多,但给人的感觉是泛泛而读,没有情感的注入,只为读而去读。

杜老师:整个课堂的基调感觉不是很好,拓展中统计学生为母亲洗脚的人数没有意义。

五、评课后的自我再反思

虽然各位老师对我的课评论的很是委婉,但我在此非常地感谢三位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听我的课,并耽误自己宝贵的时间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如果没有三位老师的点评,或许我会一直沉浸在自我满足的中,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三位老师正确而深入的点评才使我如梦方醒,一直以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却恰恰是最不成熟、最失败的。

结合三位老师的点评,我将自己的这节课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反思,我的这节课的确非常失败:整个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缺少了统领全文的主线。

1.幻灯片中的重点语句以及重点字词设计的很好,但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所有句子的体会都是我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而他们自己却没有思考的空间。幻灯片它只是起一个引导学生思考的指示灯的作用,不应成为教师用于讲解、统领学生、驾于课堂的工具。

2.本课教学中,一曲《我的中国心》本应可以激起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没想到所起到的却是反作用。那么何时播放呢?宋老师建议说,应在学生理解歌词以后再让他们去听,这样有一个情感的缓冲,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2

在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教材中感恩的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是最多的,正所谓“文以载道”。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课文具有丰富的感恩内涵。

1感念父母之恩。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在小学教科书中,编者从多角度来表达父母之恩的伟大。如《春蚕》这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他家养蚕的情况,通过三次亲眼所见特写镜头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母亲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实感人,耐人寻味。又如《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默默地忍受作者双腿瘫痪以后暴怒无常的脾气;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

2感念老师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感念师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师恩为主题的课文也不少。如《一株紫丁香》,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讲的是叶圣陶一丝不苟地为中学时代的肖复兴修改作文,文中表现了师长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描写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扬。

3.感念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爱老师、爱父母,还要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民,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襟怀。如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朋友之恩;从《掌声》等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的生命再造之恩。

4.感念祖国之恩。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如《一面五星红旗》主要讲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为之感动而帮助他的事;《梅花魂》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国心;《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学生感受英烈的爱国心、民族义;《詹天佑》等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5.感念自然之恩。大自然创造了天地万物,创造了世界,使人类得以生存发展。无论是一山一水还是一花一草,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它以壮美的山川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的是地球母亲;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西湖的“绿”》、一碧千里的《草原》等,这些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黄河的主人》能让学生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特殊的葬礼》使学生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有机渗透感恩的行为意识培养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传统德育有时显得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其情感共鸣。在教学感恩类课文时,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挖掘学生的内心体验,唤起、强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动中感恩,形成道德认同,付诸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感恩类课文情感体验式教学”要求在师生情感共鸣前提下,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唤起学生直觉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觉地入情入境,与课文中的人物化为一体,对各种道理或产生顿悟或欣然接受,即达到所谓的“情通”而“理达”的效果。

1.知恩。从学生感恩品质角度来说,第一个阶段是知恩阶段。这一阶段的指导策略既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直觉感受,又可以利用媒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直觉感受。直觉,是由具体的道德事物而引起的直接的情绪反应。尽管这种情感具有片面性、暂时性、情境性,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体验过程,也是产生道德内化的基础。直觉情感体验的引发必须抓住与学生原有情感的连接点,激发学生对道德事物认识的兴趣,产生想知道或愿意知道的心理。如课文《三个儿子》讲的是: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看到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你会怎么做?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然有感而发,我们抓住学生们的发言,可以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导到课文上来。

(2)利用媒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①以情育情。情感具有移情性,引起情感共鸣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所在。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师可以辅以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的话语,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场面。这种通过声音媒介传递的真情,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巨大的情感催化作用。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课件。当一个个面目全非的孩子、书包出现在视线中,当一句“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响彻在耳边时,父爱的伟大便呼之欲出了,感恩父母的道德认识也就油然而生。②以境育情。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教师可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在导入课题后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之后,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前后两种情境的巨大反差,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感恩自然的情感及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心。③以形育情,课文中许多感恩教育的渗透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如伟大的母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史上的伟人和民族英雄、可爱的伙伴……因此,在教学时,树立榜样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关键。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我们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出现刻画母亲形象的语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随之呈现核心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母亲形象的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碰撞,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对母爱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

2.感恩。学生感恩品质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感恩。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学生思想内化的情感基础与教材、教师的情感融合点,采用灵活多变的心理换位、行为换位,用教材中的人和事的情感、语言、动作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师生情感融为一体,初步构建学生的感恩意识。

(1)回忆体验,产生心理“认同”。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亲历情感体验,是产生心理“认同”的重要途径。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可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或最受感动的事例,说说想对父母说什么,想为父母做什么。学生有了心理“认同”之后,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便自然产生了。

(2)换位体验,激起角色“同感”。换位体验,就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将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去体验其情感。这样,将心比心,激起角色“同感”。如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如果你是妈妈,你在家等孩子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孩子,看着“狠心”的妈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两个角色的体验,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让孩子接受锻炼也是一种爱。

(3)亲身体验,引感“共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或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境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有些课文,看起来道理浅显易懂,但真要让学生有深切体验并非易事。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走进生活。如教学《小伙伴》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伙伴的力量,可以安排一个搬讲台的活动,先让一个全班力气最大的同学搬,他使尽全身力气也搬不动,再让四名同学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搬,还是搬不动,最后让四人齐心协力往同一方向搬,结果搬动了!在真实有效的活动中,孩子们真正懂得了“感恩伙伴,团结互助”的道理。

(4)朗读体验,享受情绪“共振”。感恩教育的每篇课文都叙述小故事或具体事例,而这些具体事例或故事中都充满着感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朗读课文来仔细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在深入剖析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产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这样让能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情绪“共振”,感到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理应孝敬父母。

3报恩。新课标指出,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课后延伸是感恩类课文情感体验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感恩类课文通过情感体验式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动,已初步形成感恩意识。但是,感恩意识最终要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优秀品质。为避免孩子们“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回去没行动”的现象发生,我们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课外延伸策略,尝试以语文的方式让孩子在感动中报恩,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

感恩类课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延伸方式可以有:感恩语文家庭作业;感恩主题征文活动;感恩主题小报;感恩故事会;感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以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三大感恩主题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几种课外延伸方式:

(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①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帮助父母做家务等。②开展征文活动:如《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如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等。④体验教育活动:如“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观看剖腹产手术录像(用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创造一个生命的艰辛和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人的千辛万苦。)

(2)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①演讲:如《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等;②征文:如《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等;③主题小报比赛:如《我爱我师》等。

(3)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①感恩实践:如“我为同学做一事”、“今天我值日”等;②回忆对自己帮助大、恩情大的1~3人,然后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等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4)施恩。报恩不应只局限于以一人报一人,以一事报一事。报恩的最高境界是把爱的薪火传承,是施恩行善,在别人危困之际、关键时刻,能给予别人救援、帮助,用施恩的爱心、施恩的善举去回报整个人类、整个社会。因此,我们还应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报恩行动升华为施恩行为,让感恩的心最终转化为一种稳定的优秀品质。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3

当孝道因种种因素变得难以履行的时候

有这样一对父子――袁仕堋⒃思明

联手打造了香港首个

云端族谱+网上追思+祭祀文化专用互动网络平台

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弘扬推V传统文化

令无论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

相聚网络一起祭祀及思念先人

加强彼此联M,慎终追远

同时,零污染、零破坏

打造了绿色祭祀、网络祭祀的新概念

念恩网,香港首个云端族谱+网上追思+祭祀文化专用互动平台

2016年12月,香港首个集云端族谱+网上追思+祭祀文化为一体的专用互动平台――念恩网举行发阳咂舳典礼,令人耳目一新。香港立法会议员石礼谦、香港圣公会荣休大主教邝广堋⑾愀鄣澜塘合会主席梁德华、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释智鸿法师及社会贤达、各界友好出席了典礼,共同见证了香港这一先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当天的典礼上,念恩网行政总裁袁思明先生向来宾介绍了网站的特点及功能。“‘念恩网’将打破地域及时空的界限,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员,实现在同一时间透过网上祭祀先人,慎终追远,全天候向先人致敬。”如此一个特别的创新网站,到底新在哪里?

念恩网主要有三大功能:云端族谱、网上追思、祭祀文化。“当市民]册成为平台会员後,可在云端族谱页面为先人创建纪念册,将先人的照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上传至纪念页中存在云端,可以随时随地调取追思,回顾先人一生点滴;在平台上,可设置时间提醒各位亲友,无论大家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大家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在互联网上祭拜先人;历年以来,中国人重视孝道,而随着种种因素,家庭成员分迅鞯兀难以相聚一起祭祀,而念恩网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令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很好地弘扬。”

创新型网站――念恩网集环保、动画为一体,其页面设置简洁、庄严、肃穆,袁思明先生介绍道,“我们依据不同的宗教设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种祭祀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中,设置有不同的流程和祭品,如花牌及蜡烛等。”他说,念恩网为收费祭祀网站,会按储存量及祭祀点数收费,在初期免费送出首5万个58元的基本年费计划,以便用户体验K以此培养一个市场基础群体。

未来,念恩网计划在下一阶段推出虚拟实境墓园服务,期望用户可利用个人的智能手机或虚拟实境眼镜,更具真实感地体验自选的墓园环境,优化服务,鼓励市民悼念先人,同时缓解香港现时殡葬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念恩网属网络祭祀平台,零污染,零破坏,正配合了香港近年致力推广绿色殡葬,减少耗费殡葬资源,一举多得。

承父愿,父子联手,弘扬中国人孝敬长辈、缅怀先祖之美德

念恩网,是一个以先进科技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突破性创新,而这一创意源於袁思明先生的父亲――香港著名工业家袁仕懿┦俊

袁仕懿┦浚香港著名发明家、实业家,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本着“将中国人的名牌打入世界”的目标,几十年来发明专利产品一千多种,受人瞩目。2013年,袁仕懿┦康哪盖状鞘溃享年103岁,为此他希望透过查找与母亲过往的生活点滴来怀念她,无奈s未能如愿。“以前,祖母生前不时向父亲谈及家族世系的先人和事,但这些都只是在祖母的记忆当中,未曾记录下来,之後父亲多次回乡走访,也未曾得到更多资料,因而父亲希望重建族谱来怀念祖母,从而萌生了创立‘念恩网’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之下,袁思明先生应父亲袁仕懿┦克邀着手创建念恩网,一方面为了圆父亲的心愿,也希望往後能留住更多人的家族族谱,令得中国人的孝道文化世世代代传递下去。“之所以取名为念恩网,就是有这一层意思,怀念亲恩,追思亲情,承传孝道。”

因“前无古人”,创建之初的袁思明先生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设计,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摸索才明确研发方向,从而有了今天的念恩网。当念恩网全新的祭祀文化概念一推出,曾有一些人表示怀疑,特别是传统的祭祀文化深入人心,短时间内根本很难改变,对此,袁思明先生也表示,一种新事物的出现,要使市民全然接受必定有一个过程。“网络祭祀,不排除有些人是不接受的,但我相信,未来这将是一个趋势。例如,以往我们小时候都是跟随父母去拜年,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身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以通过视频拜年的方式也日益被人所接受和普及。同时,念恩网还设有智能手机的流动应用程序,传统与科技相通相融,将令得市民在追思和祭祀方面变得非常灵活、便捷。”

袁思明先生希望现在能多吸纳和影响年轻一辈,培养他们在履行孝道方面的新思维、新观念,延续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我的理想是做一位好父亲”

在主导创建念恩网之前,袁思明先生的本职工作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他擅长电子产品设计,创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早间,他曾在海外深造, 回港之後於金山电池及诺基亚当工程师,及後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担任企业及管理顾问十年。

自小,袁思明先生深受父亲的影响,热衷设计,以身为香港著名工业家及发明家的父亲的影响,他也希望闯出属於自己的一条路。他专注电子产品设计,多年来颇有成就,到今天已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担任安东尼企业有限公司、东兴电子厂有限公司、源思国际有限公司、万成发展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成功开辟出了一块属於他的领地。

直至父亲有了创建念恩网的想法,袁思明先生才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投身於此,以此形式表达对父亲的一番孝心。“当看到念恩网从他的构想到今天成功上线K投给用户们体验,父亲非常高兴,他希望这个网站真的可以令到香港乃至所有的中国人,尤其是在香港将中华文化真正地推广下去,让下一代的香港年轻人更加容易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基於此,我们创建念恩网的目的不在於钱,而是希望中国人重视孝道的传统不要被遗忘。”为了这个目标,平台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与此同时,袁思明先生也在多个社团工作中奉献心力,担任香港阳东青年创业促进总会副会长。新近,他们配合国家的政策进行一系列的交流考察活动,对於国家的发展战略,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如今,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许多项目将会风风火火地进驻西部。但需要清醒的一点是,我们要看清西部所拥有的优势,有针对地配合,而非硬性地搬套,否则这K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将造成损失。”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4

【教学日标】

1.准确理解“合欢树”意象的丰富内涵,理解作者对亲情、生命的感悟。

2.准确理解象征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并进而把握“我”对合欢树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一走进江陵中学,就被教学楼外墙上的一句话——“筚路蓝缕,嘉树成林”——打动了。“嘉树成林”,这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成长为江陵人的骄傲。其实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树,它有着温暖而幸福的名字——合欢树。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死后能埋在合欢树下,他是史铁生。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与合欢树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究竟合欢树与他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他对合欢树又有怎样的意义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散文《合欢树》(板书),一同来感受这棵树背后的故事。

[环节一]相遇合欢——感知意象

课前质疑。(正式上课前,教师收集学生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很多同学都关注到了“母亲对待合欢树的态度”,为什么母亲会这么在意它?(PPT展示学生手写的预习疑问。)

1.重点品读第8段,聚焦关键词句“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以为是含羞草……竟是一棵合欢树”“不舍得扔掉”等。

引导学生对“合欢树”形成初步印象,母亲全心全意地照料着合欢树,珍惜、呵护(板书)合欢树。

2.学生交流讨论,思考:“母亲为什么如此在意这棵树?”

聚焦关键词句“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有时念叨……不知道几年才开花”等。

教师补充作家名片,知人论世。(PPT略)

启发:“我”与合欢树存在着共性,“我”如树,同命运,都有着坎坷的过去:母爱树,如爱“我”,因为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板书)。

[环节二]相知合欢——挖掘内涵

课前质疑一:很多同学聚焦在:“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如何?”(PPT展示学生手写的预习疑问。)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重点思考:“我对合欢树的态度为什么是矛盾的?”

提示:

1.把握母亲的形象、“我”的经历、“我”的情感,从文章前6段找细节,找依据。

学生发现:

A.第1段中母子和乐融融、淘气争执的场景,是与后文母子默默承担命运苦难的对比。

B.第2段中对母子之间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我”曾经的绝望、暴躁和母亲的宽容。

例如:安排情景模拟朗读,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师:刚才你演绎的这句话“别浪费时间了,根本没用”,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来表现?

生:因为当时史铁生对自己的遭遇充满了绝望,对母亲的劝说感到不耐烦。

师:绝望,不耐烦,体会得很到位。绝望、不耐烦发展到什么程度?粗暴地不顾母亲的种种努力。母亲的扮演者,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来处理这句台词?

生:我觉得这体现了母亲对史铁生抱有希望,还有对他这种比较绝望的态度和不好的态度有一种百依百顺的感情。

师:百依百顺?如果用更好的词语,可能更是一种宽容。遭遇挫折,儿子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很好,在第2段,通过这个对话描写,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太深沉了。

C.第3段中母亲对“我”写作的鼓励,表达了母亲的爱。

D.第4、5段中“我”的悲伤及对母亲的思念。(学生独诵4、5段,谈体会。)

2.重点品读文章后半部分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语句“我心里一阵抖”“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等。

例如:品读“我心里一阵抖”。

师:为什么“一阵抖”啊?

生:因为后文写了“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把那棵小树都忘记了”,说明在作者的记忆中,那棵小树并没有时不时地冒出来,但是偶然听起院子里的老人说出这棵小树的现状之后,觉得这棵小树竟然在母亲的照料下存活了下来,而且现在还有这样繁茂的场景,想起了母亲。心里一阵抖,这是代表了对母亲突然的想起。当时,母亲去世之后,作者是经历了很大的悲痛,然后再平静下来。但是听到了合欢树的现状,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些悲伤还有以前那些快乐的回忆。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深刻。为什么“心里一阵抖”?想母亲,可以天天去看树。为什么不看?这“心里一阵抖”,睹物思人。不愿意去面对,对母亲的怀念,藏在心间,藏在最柔软的地方。不愿意被提及,可是终于有人提及了,这“一阵抖”是内心真实的写照。在这里,老师想给大家引入《我与地坛》的一段文字。

(师有感情地配乐背诵。背景音乐《雨中印记》,PPT展示《我与地坛》部分文段:“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师:“我”已经懂了,可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作者多年之后最真实的痛悔,风依然在公园里吹过,“我”想去说话的人,“我”想去与之分享成功的人已经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去推想,为什么多年之后,他不敢去面对这棵满树芬芳的合欢树,在年轻的时候,他的任性、他的不懂事,给母亲带来了什么。

作者对合欢树想看而不敢看的微妙心态,恰恰是他内心矛盾挣扎的写照。而作者只有把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以及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融在这复杂的情感当中,统统寄托在合欢树这个意象上。(师板书:怀念,愧疚)

课前质疑二:聚焦在:“可否只写前6段,即只写母亲,不写树?”(PPT展示学生手写的预习疑问。)

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启发: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浓烈复杂的情感寄托在合欢树上,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情感深化。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写,让文章更有值得让人琢磨和品味的价值,更有生命力,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插入归有光《项脊轩志》简评和泰戈尔诗歌《仿佛》对比阅读。)

[环节三]相聚合欢——升华延伸

课前质疑。聚焦在:“为什么要写那个孩子?”(PPT展示学生手写的预习疑问。)

1.学生活动安排:小组研讨,交流。

启发:这是作者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对生命(板书)哲学的思考。

2.写作延伸:如果要用象征手法来写你的父母,你会选择哪一种物象?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构思?

生:我想写跟爸爸在一起的日子,爸爸因为经常在外面工作,很少回来,但回来就会跟我一起玩。我想写在我很小的时候跟爸爸一起洗脚用的盆,因为那时候爸爸会把水溅到我们两人身上(众笑)。虽然现在看来,爸爸好像很幼稚,但是我觉得那是一种成熟的幼稚(全场笑声,掌声!)。我想写这个——我和爸爸有很多很好回忆的洗脚盆。

师:好,感谢你,感谢那个和父亲在一起有着共同回忆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洗脚盆。

[环节四]总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合欢树。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走了。他的眼角膜、肝脏都捐献给了最需要的病人。用他夫人陈希米纪念他的文集名字“让‘死’活下去”来说,史铁生用另一种方式让死活了下去。所以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史铁生会在那棵美丽的合欢树下(板书,画出合欢树的简笔形状),奔向他朝思暮想的母亲。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合欢吧。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5

我最亲爱的母亲,你可知道,当你的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子欲孝而亲不在!我最亲爱的母亲,你可知道儿子有多么的后悔!。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孩子们恩情、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悼念会的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悼念会的致辞1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师生好评的教育工作者——_老师。_老师生于1945年4月,1968年12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_老师一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教育界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X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并被选进联校领导班子。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教师,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个德高望重、倍受人们尊重的同志,不幸因病于20_年10月4日晚八时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_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生前的事迹却令我们追念不己。在他近五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学生,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他循循善诱,废寝忘食。用自己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温暖他们的心灵,用自己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关爱照耀滋润学子的心田,帮助他们认真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成才之路。走上领导岗位后,对一些年轻任性的教师,他总是以宽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感化他们;对业务能力比较有限的新教师,给他们切实的帮助和鼓励。他人缘良好,作风踏实;古道热肠,有求必应。同事们说,与X老师搭档,轻松愉快,信心十足;与X老师交往,醍醐灌顶,如坐春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为乌嘴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X老师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不料X老师溘然长辞,撒手西去。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_老师带着对渴盼他早日康复、家人的不舍,带着对自己两鬓斑白的老伴的深深歉疚和眷挂,带着对儿女健康快乐、一生平安的祝福和牵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孔子风范,万世流芳,X老师的形像,永不泯灭,_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那语重心长、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的师者风范依然浮现在弟子们的脑海里。但是,我们没有回天之术,也无再生之能,_老师终究走了,永远地走了。从此以后,家庭里失去了一根撑梁柱,社会上缺少了一位好楷模。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X老师在这岁暮天寒、风雨凄凄的日子,离开了我们,他把殷殷的收获留给子孙,把光和热永远地留在了人间。X老师,你放心地去吧!你的教诲学生们将铭心刻骨,你的遗志子孙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你的处世风范同志们将毫不犹豫地追随效仿。X老师,你放心地走吧!你安息吧!你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举哀)

悼念会的致辞2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青山垂首,西水呜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剑阁县长岭乡小学校退休教师袁世梁同志。在此,我谨代表长岭小学全体师生,对袁世梁老师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袁世梁老师于1931年3月出生在剑阁县长岭乡双桥村。1951年3月参加工作,博学多才的他先后在剑阁县碑垭小学、普安小学、龙源小学、金仙小学、长岭小学任教,先后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和教务主任,多次被教育局和县政府表彰、记功。1980年11月在长岭小学光荣退休。20_年8月8日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2岁。

袁老师从教30年,可以说“一片赤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现在,他的学生遍及各地,可谓天下满桃李。袁老师为人谦和,工作踏实,在单位颇受领导认可、师生好评;在家里,他尊老爱幼,亲近邻里,堪称为人楷模;在双桥村,他热心公务,扶危济困,众口皆碑。巍巍白汀山作证,袁老师人生处处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浩淼西河水也诉说不完他的优秀业绩。

风萧萧兮,易水寒,袁老师一去不复返。他的辞世,我们剑阁教育战线少了一位好同志,长岭小学减了一位好师长;他的儿女们失去了一位慈祥可爱的父亲;袁老师的逝世更是整个家族的重大损失。但我们坚信,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将与天地同寿,和日月共辉,会永远引领着我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袁老师的四个孩子已经成家立业,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事业有成,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袁老师的生命虽然已经停止,但他的精神品质将永存人间。让我们铭记袁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他那样勤恳工作,像他那样踏实做人,像他那样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愿袁老师在地下安息吧!

悼念会的致辞3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我们正直、勤劳、憨厚、朴实的父亲。我父亲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于20_年8月26日上午8点10分不幸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6岁。

此时此刻,我谨代表我和我的姐姐,代表我们全家向前来参加父亲追悼大会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们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大会,与我最敬爱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

秋雨绵绵,浸润着我们儿女无尽的悲哀;

流云不语,带去了我们全家永远的牵挂。

亲爱的父亲,我们相信您还没有走远,相信您还可以感知,此刻深深爱戴您的儿女及家人都在您身边,向您作最后的告别。所有的亲朋好友也都来到这里为您送行??您老人家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带着对亲朋好友的深切留恋离开我们。您的一生勤勤恳恳、艰苦朴素、为人正直、自强不息,您对儿女们恩重如山。您勤俭持家、宽以待人的良好品德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的父亲生于1955年5月15日,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学未上成就回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父亲29岁那年,我的母亲不幸病故,为了不使我们姊妹们受苦,父亲坚持不再续妶。不久,我的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父亲承受着人生最大的不幸,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

又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这些年,我从乡下来到县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把您接来同我们一起生活,您不仅对儿孙们关爱有加,而且时常告诫我们一定要本分做人、勤俭持家。特别是去年得知您患上食道癌后,我的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把您送到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可您不听儿子和亲友的再三劝说,执意拒绝。我知道您心疼儿子,不想让我因此花去大笔钱财??您哪里知道,为了给您老治病,我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呀!要知道,看到您每一次病痛,您的儿子都心如刀绞,似万箭穿心??

亲爱的父亲,是您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您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您的叮咛与关爱我们历历在目,您的教诲与训诫我们铭记在心;您是一位无私的长者,一生总是把大家的事情放在心里,却从来没有您自己,您总是替别人着想,自己却总是乐观的撑着;在亲朋好友面前,您是一个巨人,是大家的依靠,大家的主心骨,无论有什么事情,您都会用您快乐的心胸和那坚强的肩膀来支撑着大家;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一生节节简简,您用这无声的爱,教会我们执着和坚强,铺垫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每一个挫折,都有您的努力,我们每一个进步,都有您的帮助,我们每一分成长,都凝注着你的关怀和期望。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您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您就这样走了,我们甚至还来不及聆听您最后的教诲,你却最终离我们而去??

您老人家放心地走吧!您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您正直、勤劳、自强、奋发的品行,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的作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并将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请您老在九泉之下放心,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我想,人同万事万物一样,生于自然,亦该回归自然吧。我的父亲生于明媚的春末夏初,又在这硕果累累的深秋远行了。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父亲送行: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还做您的儿子!

敬爱的父亲,愿您一路走好!

我亲爱的父亲永垂不朽!

悼念会的致辞4各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刻悼念教师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_校退休教师x _。x_生于x_月x日……(生平略) x_生是奉献教育的一生。她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她把炙热的爱和满腔的热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她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壮丽诗篇。

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在人民教师这一圣神岗位上,x xx老师刻苦专研业务,踏踏实实工作,以她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上千名栋梁之才。几十年来。她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补课、,为渴求知识的学生送去甘露。几十年来,她一片丹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几十年来,她耕耘在教学一线,教学成果突出。现在,她的学生遍布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她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家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收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重和爱戴。她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就像蜡烛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她就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x_一生是以德为重、关爱他人的一生。她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以德为重。在同事面前,她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教师。在儿女面前,她是一位嘘寒问暖、关爱备至的母亲。在朋友面前,她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好伙伴。谁家生活有困难,她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谁家孩子没人看管,她会接来这里、悉心照料。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人们有口皆碑。难怪在她住院期间,有那么多学生和家长、同事和好友,以及和她打过交道的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慰问她、鼓励她。

30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园;80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

x_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儿女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母。但她崇高的师德,谦和务实的人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安息吧,_老师!

悼念会的致辞5各位长辈、各位亲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敬爱的父亲大人,并向他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母亲和全家衷心地感谢大家百忙之中不辞辛劳,在此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我们由衷地说一声:谢谢!父侯公大人讳建明,生于公元1935年10月21日(农历乙亥年9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0__年12月31日(农历壬辰年11月19日)20时逝世,享年78岁。

父亲侯公大人一生忠厚善良,光明磊落,诚信修睦,谦虚谨慎,为人和蔼,与人为善。上世纪40年代初,父亲幼年丧母,人生最大不幸降临于他,失承欢膝下之乐,负孤苦无依之痛。当时虽为殷实富足之家,但父亲求学之途苦短,仅仅入学堂3年,便因农忙耕种之需辍学回家务农。失学之伤,让父亲痛惜扼腕,懊悔终生,不足弱冠之年,便与他的父兄一道披星戴月,打场耕种,挑起了劳作持家的重担。解放后前十年,父亲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宝成铁路的山山水水,隧道桥梁,洒满他热血与汗水;武功军用机场的机坪跑道,航标灯塔,留下他足迹与身影;西安军工企业10号信箱的厂区建筑,车间机房,凝聚他心血与付出。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再将青春献给他挚爱的这片热土。农业社,生产队,有父亲艰辛的付出,庄南地,庄北地,有父亲勤劳的身影。在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乾县的所有大型水库,干渠支渠,处处都有父亲辛勤的劳动和洒下的汗水;在粮食短缺,柴火不给的前后,父亲为一家老小的生计,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奔波于麟游长武,用母亲纺织的布衣换取有限的粮食;他深入山林,历尽艰险,在彬县永寿的大山深沟砍柴筹薪,吃尽了人间千般苦,受尽了世间万般痛,终于积劳成疾,染上病患,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现在,被严重的病痛折磨长达四十余年。

在儿女们的心中,父亲的人格是那样的优秀,父亲的品德是那样的崇高。乡亲们都评说父亲是个好人,是个一生问心无愧的好人,是个实实在在、和善可亲的好人。他一生胸怀坦荡,与世无争,待人处事,谦恭礼让。无论对亲友、对邻里,他都以包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和睦相处,从不与人争高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父亲一生对人慷慨大方,对己克勤克俭,生活上始终低标准,低要求,从不奢侈浪费,他的性格和为人,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每一个子孙。

父亲一生养育了我们4个儿女,他用全部的生命撑起这个家,用无限的慈爱温暖着这个家,用真挚的情感经营着这个家,用严格的训诫规范着这个家。他一直以慈父的心态默默地注视着、支持着我们的事业,以他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言传身教牵引着、启迪着我们的成长,教我们正直,教我们善良,赋予我们健全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我们最敬爱的父亲!您和母亲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幸福的童年,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带领我们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您给我们留下了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位好父亲而骄傲,我们将永远铭记您对我们的养育之恩,铭记您为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一切,铭记您对我们的殷切教诲。我们是您生命的延续,我们将继承您的优良品质,像您一样做一个善良正派的人。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们今后会更好地照顾好母亲,使她健康长寿,安静、祥和、幸福地欢度晚年生活。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6

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提炼适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年在郑州市小语导航人许睿老师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四环四读”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以求在“以读代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四环四读”的操作流程为:

四环:1.激趣导入;2.预览交流;3.品读感悟;4.指导习作。

四读:1.范读课文;2.通读课文;3.研读课文;4.品读课文。

【课型特色】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特色是教师通过巧妙的“以读代讲”,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设计依据】

1.理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办法。教会孩子读书学习之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四环四读”教学模式遵循这一理念,倡导以读为法,培养学生自学、善思、悟读的能力,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四环四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体味文本。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已有经验产生对话,进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逐渐步入文学的殿堂。

2.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中高年级阅读课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4.学情: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会认2000多个汉字,具备了一些朗读和习作的常识,已经具有初步地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的、比较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趣直接进入课文。

第二环节:预览交流

交流对作者的认识和文本的写作背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先入为主,事半功倍。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此环节包含了四读的步骤)

一读:范读课文、带入情境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后面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三读: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倾向性地学习;在阅读理解中发现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读: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精彩段落。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上“四读”贯穿在第三环节品读感悟的整个流程,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范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引读、合作读等形式,体会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四环节:指导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时空,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进而引起学生心灵震撼,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课例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挚、寝”等8个生字以及“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细读怀念生母的重点语句,能和同伴交流作者对生母的这种真挚的情感。

【目标检测】

1.通过课堂提问与同桌检查完成检测。

2.通过课堂交流与提问完成检测。

3.通过生生交流看法完成检测。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母亲,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母亲在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吗?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谈谈你对季羡林的了解。

2.读准多音字:奔丧、夹、趟。

3.易读错字:崇、仍。

4.字形易错:挚、寝、频、凄、斑―班。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

一读:范读课文、带入情境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景象?

二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说说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读: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怀念生母的句子,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读: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1.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1)学生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受。

重点理解: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②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③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2)随机补充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中的资料加深感受。

2.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母的怀念?

重点理解:频来入梦

3.读文中11月18日的日记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中的补充资料体会作者情感。

第四环节:指导习作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7

1、母校,谢谢您给予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进学校的大门,清风款款而来,花儿芬芳袭来。综合楼上的校训--崇德励学,善为笃行无时无刻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四合院的教学建筑楼飘着书香雅韵的气息。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我们能更快的跟上学习的步伐。

2、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藏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在母校,我们摸到了知识,摸到了美德,摸到了欢乐,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

3、母校,谢谢您给予我知识的天堂。我曾在这里拥有知识。宽阔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每到那清脆的上课铃一响,每间教室都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不光学到的是知识,还有老师对我们是寄托。母校,您给我留下的,我永不会忘。有一句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对我的恩,我一定会用好的成绩报答您的。

4、是母校,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增加了我知识的储备,助我成材,助我飞翔。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课堂上的精彩,让我们我们懂得了正态分布,让我们学会了会计账目,让我们通过了英语六级,……课堂外,社团活动同学交往社会实践,让我们认识了举行活动所必需的素质,让我们明白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也许这些便是知识的真正内涵:做学问做事和做人。母校为我指明了方向,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远航。

5、我爱母校,那是嫩苗成长的地方。塔松倔强,劲柏挺拔,杨柳婀娜,冬青端庄。我们就是一棵棵稚嫩的新苗,把根须深深扎进知识的土壤。我爱母校,那是昆虫采蜜的地方。蜜蜂嗡鸣,蜻蜓飞翔,蝴蝶起舞,飞蛾歌唱。我们就是一只只寻蜜的昆虫,把香甜的蜂蜜收藏在自己的心房。

6、是母校,光彩夺目的英姿,让我重拾起梦想,重新认识了自己。四年前,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母校,四年后,我同样怀揣着梦想走向了社会,此时的梦想因为大学四年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真实。为了这个梦想,我曾在迷惘中摸索,我曾在挫折中彷徨,我曾在失败中挣扎。历经了沧桑的梦想是全新的梦想,拥有了全新的梦想,我便是全新的自己。因为我不再是稚嫩的雏鸟,不再是轻狂的少年,而是已展翅翔翱的雄鹰,是即将托起祖国明天的龙的传人。

7、母爱深深,情意绵绵,母校就似我心灵中最充满爱,充满温暖的小摆床,让我在那里面健康成长。

8、我留恋母校。那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常常传出我们琅琅的读书声;那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时时活跃着我们矫健的身姿;那多功能教室里,一只只高举的右手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那饱藏古今中外文学读物的图书馆则是丰富我们业余生活充实我们精神世界的最佳去处。

9、有一种铭记在心的记忆,是怀念!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是感恩!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祝福,是歌颂!怀念母校,我们因为有母校而骄傲;感恩母校,愿母校因我们而自豪;歌颂母校,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10、啊,母校,我和你,就像小溪和大海;我和你,就像鸡雏和妈妈;我和你,就像禾苗和大地;我和你,就像白云和蓝天;我和你,有着不解的情缘!

11、是母校给予了我学习的天地,是母校给予了我种种荣誉,是母校让我拥有了这亲爱的老师和一份份真挚纯洁的友谊!我马上就要告别老师告别同学,离开母校的怀抱,我一定会以最优异的成绩在母校的生活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画上一个完美的逗号!

12、我爱母校的一切。她是我童年的欢乐,是我美丽的记忆。母校,我爱你,祝福你越走越好!今天,我已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13、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伟大的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令人怀念的是什么?我还是会说:母校!

14、母校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母校给予我做人的启迪和方向,()孕育着我对明天的希望;母校已经延续在我的身体和今后事业中!我怀念母校,更感谢母校。

15、母校,谢谢您给予我真挚的友谊。朋友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朋友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陪着我,在我失去信心时安慰我,让我重拾信心。在我伤心时鼓励我,让我勇敢走下去。

16、我爱母校,她不仅给我渊博的知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放飞远大的理想,走向无比宽阔的新天地。

17、只有好好的把握留在母校的时间,好好的将母校埋藏在记忆中,不时地去回忆一下,才能减少这些遗憾。让曾在操场上留下的欢笑声,继续在我耳畔环绕着。

18、母校正在用新的气象为学生创造宁静致远优雅先进的学习环境;正在用新的光辉来兑现她务本维新厚积薄发的承诺。对此,虽然我们已经毕业,但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的成长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我们愿同母校一起成长。

19、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小学的生活眨眼就过去了。我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熟悉;母校的一砖一瓦是那样亲切。在母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清晰,有欢笑,有泪水。

20、离开了母校,才发现对母校的留恋是如此的深沉,留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留恋老师的谆谆教导,留恋四年里的蹉跎岁月,留恋激情燃烧的大学生活……这其中,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有道不明的人生体会。带着不尽的怀念,我再次来到了母校,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一草一木,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一砖一瓦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我深深的沉醉在迷人的校园景色中,任思绪自由飞翔……

21、我们相约着:牢记母校的嘱托,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等到20年后,我们成为了祖国的栋梁,再来母校相聚,道一声:母校,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22、啊,我的母校,清晨,每当朝阳升起时,我就要投入你的怀抱。一眼瞥见,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挺拔的白杨树,绿意浓浓;金黄的励志的大字,闪闪生辉;宽阔的操场上,那熟悉的篮球场单双杠鞍马体操台。这里,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这里,留下了我们串串的脚印;这里,浸润着我们滴滴的汗水……

23、在母校的教育下,我们拥有的许多。我拥有了知心朋友,拥有了老师给我的那一份爱,拥有了许多难忘和美好的回忆……但我就要和母校诀别了,怎能不让人感到心酸?想一想,与我共同生活了五六年的同学老师校园里我所熟悉的一草一木,就会要从我的生活中失去了。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8

写给校友的公开信范文一亲爱的校友:

您好!

桃李芬芳,物华天宝;岁月轮回,往事回味。201X年5月18日,我们的母校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她的20周年华诞,这是母校办学的一个里程碑,更是莘莘学子期盼已久的喜事盛事。二十载文脉相传,二十载硕果累累。学校将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庆典活动,届时,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校友重返母校,相约东海之滨、黄浦江畔,同贺20xx年辉煌历程,向母校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母校自1993年创建以来,虽屡迁校址,历经沧桑,但仍树桃植李,常新常青。历经20xx年的不懈奋斗,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亲切关怀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母校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始终秉承自尊自强、认真求真的校训,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发展。时至今日,已从一个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成为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和市级示范性民办高职院校。

学校推崇品质+能力的办学理念,全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管理、机械、电气、信息、护理、航空运输、商贸、艺术等领域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目前,校内建有东海银行、东海海关、东海医院等12个实训中心72个实训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习实践能力。近年来,母校获得各种奖项不胜枚举。如今,东海人正以昂扬的斗志,稳步向前。

也许,您现在仕途通达,如沐春风,公务在身难得清闲;也许,您现在掌舵商海,飞舟勇进,鏖战群雄逐鹿峥嵘;也许,您现在身居学府,传道授业,成就辉煌四面八方;也许,您现在平静如水,知足常乐,幸福生活似糖如蜜。回首往昔青春岁月,您是否想和师友同窗聚首,重温那些温情时光!追忆一段似水年华,您是否愿意再回菁菁校园,共忆当年青春思绪!亲爱的校友,走过的路,曾留下太多太多,这一切,唯有同学,唯有母校才能与您一起慢慢回味,细细品尝。

母校的教育事业,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及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更需要凝聚起国内外校友的力量。广大师生对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和努力,必将成为学校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全体师生员工爱校如家,团结协作,勤奋求实,积极进取的精神,必将成为学校再创辉煌的重要基石。在母校20周年校庆筹备期间,我们诚邀曾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过的校友们,热心建言献策,捐赠校史文物,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齐聚东海,共叙情谊,共谋发展,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

201X年10月26日

写给校友的公开信范文二亲爱的校友:

你好!

五十载的辛勤耕耘,五十载的栉风沐雨。

五十载的沧桑砥砺,五十载的春华秋实。

20XX年,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齐声欢呼的奥运年;20XX年,一个尽显盛世繁华、民族骄傲的好日子;20XX年,也是母校走过她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迎来她五十华诞的大喜日子。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1958年9月,在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母校以她的坚定豪迈,乘着理想的翅膀,诞生在千年古城、邵水河旁。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五十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母校以她博大的胸怀,迎来了三湘四水、五湖四海的数万热血青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为国家尤其是为湖南的教育事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20xx年,母校抓住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和高校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在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原邵阳师专和邵阳高专合并升为本科院校。五年来,母校坚持走体制创新和教育创新之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发展为动力,发扬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文理工综合、多学科并举的综合性大学,并于今年荣幸跻身普通高校二百强。学院现有12个系,57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5000多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52人、副高职称298人,学校现占地面积1600多亩,有省社科研究基地2个,各类研究所7个,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实验室20个,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60余项。如今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那一座座宏伟、崭新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彰显时代的气息;那设计典雅、新颖别致的图书信息大楼在山水相映下,更显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那宽广的绿草地、开阔的运动场、青春激扬的身影,更令人激情澎湃、青春焕发。

是的,正是一代代学院人、莘莘学子的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为母校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才有了母校今天的荣光与发展。今天,我们的校友遍布海内外,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成就斐然。他们有的为官从政功勋卓著、彪炳显赫;有的投身教育,成为博导、教授;有的经商办厂,成为大名鼎鼎的企业家、社会名流。但他们更多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操守着青年时代的理想,牢记着母校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奋斗,为国为民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无论他们是在天南海北,都总会惦记母校。他们对母校地深情,正如古印度诗人所描述的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候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同样母校也以母亲的情怀,时刻注视着你们的成长、你们的发展。无论岁月流转、时光飞逝,都不会冲淡母校对你们的殷殷牵挂、浓浓深情。

五十年,与个人人生而言已是知天命之年,但对于大学仍是学步之年。母校不会停止发展的步伐,母校仍须努力向前,母校更需你的关爱与支持。那么,在20xx年,在金秋十月,在母校五十华诞的庆典的日子,我们期待你的归来。让我们一起重温校园的宁静美丽,重温同学捶胸搂腰的开怀,重温师长的谆谆教诲,享受久别重逢的喜悦,感受同学间历久弥深的情谊,回想那那一段艰苦而充实的青春岁月。回来吧,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你是平凡还是显赫,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意,母校都张开热情的双手欢迎你的归来。我们期待你能再次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

为方便广大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学院已在邵阳学院网站开设了校庆专栏,欢迎原在邵阳师专、高专、湖大分校、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邵阳工专、邵阳基础大学学习、工作过的校友上网查阅信息,希望各位校友能尽快与母校取得联系,并接受母校诚挚的问候和热情的邀请。

各位校友,让我们再一次代表母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你发出热情的邀请,期盼在20XX年10月与你相约。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腾达,万事顺意!

XXX

XXXX年XX月XX日

写给校友的公开信范文三亲爱的校友:

正当故乡的花亭湖晋升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喜庆之际,母校也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巍巍大别山,鸣涛作贺;滔滔长河水,一路欢歌。此时此刻,母校倍加思念和热切呼唤她的万千校友!不论您身在何方,也不论您所事何业,母校都深情期盼您于金秋十月回归故里,共襄母校百年盛典。

放飞的雄鹰,鹏程万里;东迁的校园,日新月异。亲爱的校友,您可曾到过新建的校园?繁华市区,辟出一方净土;亮丽楼群,书写大块文章。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区设置,间而不隔,错落有致。亭、台、廊、阁适得其所,桃、李、樟、桂恰逢其地。自东门出入,四楼护坪,坪中央拜石碑刻,彰显状元故里的文化底蕴;从南门往返,一道中分,操场上运动健儿,绽放省级示范的青春活力。亲爱的校友,您可还记得老城校园里那几棵蓊蓊郁郁的千年香樟?如师如友,夏送凉阴冬添翠,喃喃细语伴书声,分享过您多少成功的喜悦,化解过您多少青春的烦忧?如今逸夫楼西边也有几棵樟树与之相仿佛。风翻绿叶,韵吐衷情,盼您归来忆当年。

亲爱的校友,您可曾知道,为了让您归来的感觉更好,使母校的百年庆典以隆重、热烈、喜庆的内涵长留在您美好的记忆里,母校重建了东大门楼,艺术化地整修了楼前广场,校园内全面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还快速装修了报告厅、多功能厅,供您归来议倾坛席、座约春风。就连门前的街道,南起外环,北到游园,也重新进行了扩改,变成了园林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校庆一条街。亲爱的校友,当您置身其间,怎能不为母校的温馨情怀和殷殷期盼而感动!

百年历程,百年沧桑;百年校庆,百年辉煌。母校一路风雨,从姜家岭走来,从岔路口走来,从长河之滨的老城走来;走过摇摇欲坠的满清,走过兵连祸接的民国,走过浩劫空前的文革,走进与时俱进的盛世。百年薪火传承春风化雨,百年灵珠共索桃李芬芳。三万弟子,数千学人。行业精英,数不胜数;社会名流,层出不穷。母亲的文化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东迁以来,教绩更是骄人。升学人数骤然增长,北大清华录取近百。北大宣传部长曾感叹说:一个山区中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在全国也属罕见。穷县办大教育,穷县变成教育强县,已被媒体称为太湖现象。如今的母校,坚持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朝着环境优美,质量优异,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目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越!亲爱的校友,母校的今天因您的拼搏已声名远播,母校的明天必将因您的支持和帮助而更加辉煌!

归来吧,情是师友重,月是故乡明。亲爱的校友,当您在外改天换地时,家乡也发生了巨变。禅宗母土,名添双佛;状元故里,文蜚新声。花亭湖跻身名区,万千波光开生面;工业园落户新城,不尽财源利将来。乡镇有誉深山明珠,道路皆成致富金网。千村沼气,成就千山秀色;万民共创,争立万里潮头。敬请稍减万机,暂拨冗繁,如期归来,以承众望!家山翘首,母校舒怀。盼您归来故地重游,拜师会友,叙旧话新,欢聚一堂,共为母校的百年庆典增光添彩、为家乡的改革发展献出您的智慧和力量!

此致

敬礼!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9

2006年10月,青岛市与俄罗斯彼尔姆市正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同年11月,当青岛市友协代表团访问彼尔姆时,丽达老人慕名找到代表团驻地,从此开启了这位六旬老人对青岛的寻梦之旅。

当年陪同出访的市友协俄语翻译鲁继勇介绍说,丽达得知来自青岛的代表团来到彼尔姆时,与她年过九旬的母亲喜出望外,盛情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并展示了当年青岛的明信片、照片和带回的一些纪念品。那时候丽达依然会唱中国歌曲,常常沉浸在往日的青岛记忆里。她说:“我1946年出生在青岛,10岁跟着父母回到俄罗斯。当时照片上和三个中国小朋友合影,现在不知道她们在哪里了。”

2013年5月5日,丽达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儿媳来到青岛,寻找童年的回忆。丽达告诉我们,她的一家都和青岛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舅爷爷曾是法国驻青岛领事馆领事,而她的大伯W·尤里甫1924年就来到青岛,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青岛设计了很多知名建筑,如关的公主楼、青岛水族馆等等。目前,青岛市的优秀历史建筑中由尤里甫设计的有近30处。而丽达老人的侄子是青岛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彼尔姆市的现任市长萨帕克-依格里·瓦切斯拉沃维奇。

阔别57年之后再次来到青岛,67岁的丽达很是感慨。“青岛还是那么美,不过城市比以前大了很多了。”丽达的父母1942年来到青岛,在法国人开的商贸行做事。1946年她出生时他们家住在嘉峪关路,在她4岁那年搬到了栖霞路居住。丽达回忆说,自己在3岁时说的中文比俄文还要好,中文是中国保姆教的。对于老青岛说的“丢丢不要脸了”之类的玩闹话,丽达还能说出几句来。在金口一路21号的俄罗斯学校,丽达指着眼前的大楼告诉我们:“我当时就在这里念小学,这座建筑也是我大伯设计的。能在游览途中看到很多我大伯当年的建筑设计,感觉很亲切。”

丽达满怀感慨地说,自己年纪越大就越喜欢怀旧。这次她带着孩子们来青岛去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走走看看,除了怀念儿时时光,更希望能找到儿时的伙伴。丽达回忆说,“我的父亲一直说我的故乡在青岛,而我也一直在心里念着。住在青岛的时候,一点没有在异乡的感觉。当时很多邻居都是俄国人,大家都觉得中国人的心肠好,很容易相处。”为了帮助丽达老人找到老朋友、老邻居,市友协联系到了青岛电视台、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对丽达的青岛之行做了详细报道。“有缘千里来相会”,5月8日,在丽达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她终于见到了当年的4位伙伴和邻居。张瑞雪兄妹3人曾是丽达家的邻居,住在栖霞路4号,他们都比丽达小几岁。肖盛华老人已经86岁,他还清晰记得,丽达的妈妈尤里耶娃是当年自己的老师,举止优雅、待人热情,曾经帮助青岛培养了很多俄语人才。丽达和她的伙伴们动情地唱起了《东方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怀柔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发现他们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建议。引起更多人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善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二、调查对象:怀柔区山区小学留守儿童

三、调查方法:问卷法

四、调查时间:2016年11月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的“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调查对象选取怀柔山区两所小学(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及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1-6年级的留守儿童。调查主要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设计了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其中渤海小学82份,长哨营小学25份。

(二)问题及分析

1..亲子情感严重缺失

小学留守儿童年龄在7―12岁,正是其性格、情感、习惯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父母的关心爱护,完整良好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此次{查中,我们发现有51.4%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务工,有40.2%的父母在外务工时间在3年以上,有的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就与父母分离。父母都外出务工,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是不完整的,原本由父母两个人来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现在只能由其中一方承担,这势必会加重父亲或者母亲的负担,从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亲子教育严重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99%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父母,86%的孩子不愿意父母长期外出,即使外出务工也要常常回家。希望每天都和父母联系的占到78.5%。但现实却是10%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有近10%的孩子甚至有一年以上时间没有见到父母,41%的父母一周以上的时间和孩子联系一次,有23.4%的父母与孩子联系沟通的间隔时间更长。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上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灵深处时常产生孤独感,心情容易失落。调查中发现由于父母在外、老人关注有限,留守儿童普遍缺少细致照顾,有44%的留守儿童有被同学、邻居欺负的情况,孩子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因此留守儿童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

2..隔代抚养弊端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41%的留守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老人作为监护人,比起父母单方抚养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还是有差距。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84.5%的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处于初中以下,老人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认为饮食上丰富美味,要求上尽量满足,不让孩子受老师和同学的气就是自己对孙辈们最好的教育。实际中我们也不能对这些山区农村留守老人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能吃饱喝足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往往没有能力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情况。因此留守儿童在祖辈们生活中的溺爱,教育上的空缺下,独立性,意志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反而不如其他同龄人。

3..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以下,然而,有70%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感到比较满意,尤其是有不少评定自己成绩处于班级差等水平的孩子反而对学习状况感到满意。57%的留守儿童在家里没有人能够进行全面的学习辅导,73.%的儿童希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长而久之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六、建议

(一)家长要努力营造温暖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自身的作用。留守儿童主要问题最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作用。能在本地打工的最好留在本地工作。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父母平时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关注,鼓励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学习辅导

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指导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任课教师,加强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还应该多关注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留守儿童勇于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心理教师联合班主任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小组团体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教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三)社会力量相整合发挥合力作用

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开设一些有关心理健康、自我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课程,丰富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知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