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习惯十篇

时间:2023-04-06 11:24:02

别样的习惯篇1

――题记

小时候,爷爷总是骑自行车带我去这儿去那儿。自行车不知换了多少辆,但每辆的横梁上总会再安上一个座椅,那是爷爷特地为我备下的。

我习惯坐在爷爷自行车的前面。

夏天,凉爽的风呼呼直扑到脸上。冬天,爷爷结实的双臂就在两旁护着,暖暖的。坐在自行车上,看着爷爷护在两旁的手臂,一股安全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那是幼儿园时的事了。

升入小学,一天天长高了,我坐在前座有点儿不自在了。爷爷仍旧每天骑自行车送我上学放学,他还是习惯地让我坐在前面。听着身后爷爷呼呼的喘气声,看着身旁两根手臂,我总感觉自己像是被囚禁着的小鸟,心中有些不悦。

有一天同学们问我:这么大了怎么还坐自行车前面啊?我羞得脸发烫。

放学时爷爷来接我,我看着同学们都轻盈地跳上家长的自行车后座,于是大声说:“爷爷,我要坐后面!”

爷爷愣了一下:“不行,你坐在前面我习惯些,坐后面我不放心。”

我仍不住地纠缠。爷爷用手臂在我胳肢窝下一架一提,把我塞在车子前座上,一只手按住我,另一只手扶着车把手。我隐约感觉到了力量,于是停住了吵闹。

后来每每上学放学,我既习惯又不情愿地挨上爷爷自行车的前座。

有一天爷爷生病了,由妈妈来接送我。我眼瞧着自行车没前座,便机灵地坐到车子后座上面。

“坐好了,我出发啦。”

随着妈妈蹬动车子,车身惯性地向右侧偏了一下,我一下子乱了手脚,紧紧抱着妈妈。车子转弯时,全身僵硬的我止不住摇晃了。

这一刻我猛然发现,在爷爷双臂的呵护下,是多么温暖可靠啊!

转眼我上初中,再也不需要爷爷接送了,但爷爷载我的那些日子早已在我脑中沉淀。

爷爷渐渐老了,现在我和他一起外出,总习惯拽着爷爷的手,或是挽着他的臂膀,祖孙俩轻声说着话,一如爷爷让我坐在自行车前面的习惯。

别样的习惯篇2

关键词:学习习惯;创新活动;榜样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早抓起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在没有形成错误的观点之前,及时改正,克服自己的困难还来得及,否则就比较麻烦了。就好比建造一幢建筑,需要寻找一块地段良好并且开阔的地方。如果上面已经有了建筑,就需要先把它拆掉,才能去重新建造一个新房屋。和建房子同样的道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正是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刻,所以学习习惯从小就要重点培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例如学习,如果一旦形成,今后不特别进行纠正,这些习惯很难改掉,所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学生教育过程别重要。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榜样和鼓励

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或者是模仿别人形成的。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应以榜样教育为主,经常在班上对一些按时完成作业、功课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勉励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去模仿这类榜样。并且老师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意去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一旦他们有些许改正和提高,就及时进行表扬,在整个班集体里营造一种蒸蒸日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做好榜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方面、多层次地去考虑学生的培养问题,鼓励学生多自我学习,多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全方面提升孩子们的素质。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应该加以巩固

许多人现在进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认为孩子还很小,不需要刻意地去学习,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要多去游玩,等孩子长大了,到了高年级,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学生在年龄很小的时候,良好的习惯最容易建立,不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这时比较容易改正,但是如果不及时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既影响孩子的发展,也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而且还不好进行纠正。所以老师要在低年级学生一入学时,就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促使他们从小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和纠正,达到自觉的行为。

总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树立学生的自信。多一个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就会比别人多一份成功机会。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我,正确地去培养学生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提升自我,为今后的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少银.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102-103.

别样的习惯篇3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平时上课时对同学们的观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别人谁也不可能拿走,所以,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觉得学习太累,每天放学只想着玩耍,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太贪玩,心思从来没有放在学习上,即使是上课,思想也在跑神,只想着放学可以去哪里玩耍,根本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导致老师讲的知识全都没有记住。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就开始犯难,因为根本就不会,但又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就随便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差事。这样的同学就是不会自主学习,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要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争取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会倾听的习惯

作为小学生,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倾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也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想养成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就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还处在好动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态度,自我约束力不强。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尽量提醒自己,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玩玩具,不要和同学小声讲话。应该尽量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形成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先不要忙着问别人,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应该自己先进行思考,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别人。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信是我们的立人之本,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习惯,这既是一种品德又是一种信念,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己诚信的习惯。

2.举止文明的习惯

一个人的教养常常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不文明的人不会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举止文明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它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从小就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不随便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就能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3.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弘扬这样的传统,我产必须要从小学生开始就注重他们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在学校里,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比如做小动作、说话等。在课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们对老师比较崇拜,认为老师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如果老师们给同学树立的是不好的榜样,那么学生们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比如,老师在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是随便骂人,被同学们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连老师也随地吐痰,乱讲脏话,那么我随地吐痰乱讲脏话也没有什么。这样一来,老师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误人子弟,那么老师的为人师表又从何谈起呢?

(二)在家里,家长也要做好表率。有的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能够懂事听话,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但是,家长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比如有的家长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自己,因为自己养大他们受了很多的苦,可是他们的父母养大他们也受了很多的苦,所以,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这样还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呢?

三、结语

别样的习惯篇4

幼儿教育是包括从幼儿入园到进餐、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喝水、入厕、 盥洗、午睡到离园的一种贯穿于整个一日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中国的幼儿教育与国外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教育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有骄横、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表现,因此,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品质。

众所周知,常规习惯包括许多,有行为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培养等等。叶圣陶先生曾说“幼儿凡人生所需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半多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结合实际工作,综合各班教育,谈点认识。

1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在年龄小时,习惯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就不易纠正了。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不忽视孩子生活、学习中的每个环节,做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不知道安静听讲,易分散注意力,没有坐的概念。对此,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安全美丽的玩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意识引导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步强化训练,让其能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长期坚持,随年龄的增长,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融入孩子――言传身教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把水甩到我脸上了”……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告状”的声音,同样也常听到教师对孩子说,这样做不对,那样做错了,但孩子往往不爱听,有时该怎样还怎样。对此,作为老师要会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要弯下腰融入孩子中,观察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如针对大班孩子洗手时爱玩水的现象,教师先提出要求,后排队示范卷衣袖开小水洗手,再在水池中甩干水珠,最后拿餐巾擦手等一系列动作,天天坚持如此,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3 正确引导――鼓励为主

孩子辩别是非能力较差,但往往对来自教师的表扬鼓励特别在意。对此,教师应适时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是对活动中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使幼儿有信心让好的行为习惯固化下来。如在日常教学中,有幼儿随意性大,乱讲话,为了让其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先对举手发言的幼儿提出表扬,这样很多孩子能学着做,久而久之能让幼儿形成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样,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故事中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习惯的培养,通过正确引导,让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如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孩子有“不合群”的现象,观其原因是嫌这个小朋友脏,那个小朋友碰到了他,表现出与人相处及情感行为上的不足。对此,教师利用语言课《金色的房子》这一故事,正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从而唤起幼儿的意识,让其自觉自愿地同小朋友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4 游戏引导――启发自觉

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常规的一种教育方法,做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如学前班有个别淘气、爱动手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让他扮“警察”,游戏中有孩子不听他指挥,他就又嚷又推,但一经提出:你还是个警察呢!他就马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可针对个别孩子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有针对性的让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启发他们用角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便于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5 家园同步――互相促进

别样的习惯篇5

一、班会主题

告别陋习,掌握命运

二、班会目的

本次主题班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坏习惯,哪些是好习惯,使他们加深对养成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懂得小小的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失败,习惯决定命运。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告别陋习,掌握命运。

三、班会过程

(一)主题导入

在这节班会开始之前,我先给同学们才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

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

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

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谜底:习惯。若学生猜不出来,教师可以给出答案。)对。这节班会的主题就与习惯密不可分——告别陋习,把握命运。

(二)生活中的陋习

要告别陋习,首先要明确陋习。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不良习惯呢?请每位同学列举3-5种坏习惯,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不重复)。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发言。

接着,教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不良习惯。

学习方面:

4、不按时完成作业。5、不喜欢预习。6、抄袭他人作业。

生活方面:

3、吃饭时说说笑笑。4、喜欢跟别人攀比。

言行方面:

4、对他人求全责备。5、经常说脏话。6、缺乏主见。

(三)认识陋习危害

师:从上面我们师生的交流来看,生活中的陋习还真不少。那么,这些不良习惯到底有哪些危害呢?在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笑话。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了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有好事的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儿:“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班主任 )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看同学们笑得那么开心,一定是觉得那个乞丐很傻——既然自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还需要像以前那样去讨饭吗?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都是习惯惹的祸!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影响了我们的行动,当然也就左右了我们的成败。可见,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大的影响。

不要觉得说句谎话没关系,不要觉得抄袭作业无所谓,不要觉得丢片废纸是小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陋习,很可能会给你的一生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四)认识身边的好习惯

既然陋习危害巨大,那么我们还是来认识一些身边的好习惯吧。

九个学习好习惯:

九个卫生好习惯:

4、手脏了及时洗。5、不随意席地而坐。6、常换衣服常洗澡

7、不随地吐痰。8、不乱扔垃圾。9、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九个饮食好习惯:

4、爱惜粮食。5、少吃零食。6、不挑食、不偏食

7、不边走边吃。8、不吃不合格食品。9、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九个安全好习惯:

5、不急追猛跑。5、右行礼让。7、有自护意识。8、不做危险动作

9、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五)效果反馈

刚才,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了不良习惯的危害。下面我们做个练习,看看你能不能正确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写出好习惯的序号。我们找一位同学到前边来做一做。

1、晚上学习时先浏览一下第二天要上的课文内容。

2、上课时把老师讲的要点记下来。

3、上课时想其他事情。

4、下课时离开座位,活动一下身体,眺望一下远处。

5、数学课做语文作业。

6、晚上做作业时把音乐放得很响。

7、以平静的心情学习,不在看书时胡思乱想。

8、与同学讨论题目。

9、语文课偷偷背外语单词。

10、询问老师不懂的地方。

11、上学时常常忘带书本、练习册或其他学习用具。

12、常将第一天的作业拖到第二天做。

13、不愿意仔细看课本,深入思索教材的内容。

14、喜欢看课外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六)怎样培养好习惯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这节课讲了这么多,老师还没有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好习惯呢。其实,好习惯的培养很简单,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在做一件事之前,想一想“我这样做好不好”就可以了。

四、结束语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别样的习惯篇6

关键词:教育管理;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陶行知所说过的一句话。可见幼儿时期所培养的行为生活习惯伴随着我们一生,并且我们知道有时一个很小的行为习惯在人生的转折路上却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学前教育这时期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和众多的学前教育老师,教授等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得到了很多的学前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他们也就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展开了一些可实现的活动,但是通过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我国在学前教育这时期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还严重阻碍了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如下:

(一)大多数人不太重视这个事

虽然教育部门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要性,但因一些如观念陈旧等原因,导致其并没有得到的应享受的重视。同时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考试的分数占据了这些家长和老师主要的目光,她(他)们大多都认为学习的成绩和知识是学生学习,关注,掌握的重点。就是因为家长和部分老师的这些想法,认为学习的重点就是成绩,就是分数,从而没有对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给与必要的关注,所以导致学校制定好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和一些措施方案毫无用武之地。

(二)教育形式简单,落后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形式简单,落后,这是当前学前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时间如水流逝,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的矛盾是人们所需求的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需求的矛盾。而传统的那些填鸭式,纯理论的教育方式,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能再为学生们所认同,早就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育。其实经历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仅凭课堂上老师讲授关于的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案例,或是一些行为准则等教学问题,这可能不光不能解决现在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现实问题;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厌恶,从而引发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最终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

二、学前教育中的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

(一)表扬与鼓励

幼儿喜爱来自于成人的表扬和赞美,但是幼儿本身识别是非的不足,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这种向上的心理,肯定鼓励孩子好的一些表现,特别是那些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要时常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行为,让孩子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点幼儿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不爱洗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孩子讲讲不洗手的坏处;也可以利用图片来讲解,用一张是干净的小手,一张是脏脏的小手,然后引导孩子回答她(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小手,为什么会喜欢等等问题,让孩子自己讨论出小手不干净就会长细菌,如果吃东西就会生病的道理。然后老师可以进一步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叫孩子洗干净手,从而让孩子保持勤洗手的好习惯。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各种各样活动为跳板,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会学到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因为学前儿童在抽象思维方面的理解能力和其它阶段的孩子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又特别强,所以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化虚为实,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中通过活动来提高孩子热情。活动的样式有很多,无论是游戏,还是表演节目,还是参加社会公益这些都属于活动。其实我们在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如何团结互助,教会孩子什么是责任感等,这是比培养孩子好习惯更为重要的。

(三)家园和谐,共同教育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作用是明显且重要的,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当学校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举行活动,或是制定一些策略时,应该努力和家长沟通交流,一起商讨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学会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正确地教育方法

在教育幼儿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越是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越是学不好,就像沙子一样,抓的越紧就漏得越快,其实这是教育的方法不对。比如说:有一对夫妇她(他)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尊敬孝顺老人,但是同时她(他)们又特别溺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想做什么就做,结果这个孩子就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坏毛病,可以想象这孩子内心必然没有尊重老人这种想法的。可见正确地教育方法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当中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幼儿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可以用故事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正确的,然后让孩子记住并学会它。

(五)保持习惯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立刻就能养成的,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它拥有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为了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遵守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定期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孩子的行为得以保持。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鼓励和表扬等手段来让孩子自觉的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孩子观察期间,我们可以对那些行为习惯好的孩子给予奖励,对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引导与鼓励。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在墙上贴星星的方式,来表扬行为习惯好的孩子,这样不仅让其高兴,也可以让其它的幼儿拥有一种向上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在学前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影响着孩子学习乃至工作,更重要的是它间接地影响着整个国家。所以,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光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让幼儿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起来,这不仅是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更是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别样的习惯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认真倾听,习惯培养

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习惯。学生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就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过程,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气,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要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针对这些情况,我就引导学生,一个爱发言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是一个乐于倾听的学生更是一个乐于思考的好学生,老师会更喜欢;发言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倾听更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我们也告诉学生,如果你和别人抢着说或是打断别人的话,或者嘲笑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在你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样既可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在倾听同伴发言时,学生经常出现两手东摸摸,西摸摸,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把头转到别处,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倾听。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两手放在桌上,眼睛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黑板上,那么其他小朋友也看黑板,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书上,那我们就看书上。这样实践下来,学生的倾听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除此以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听了别人的观点后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赞同,则面带微笑,轻轻点两下头,如果不同意,就举手补充或纠正。

3.训练学生倾听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4.保持学生倾听热情

如果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就会造成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差,屡教不改等现象。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因此,我在教学别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加以正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批评。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并积极动员其他学生以他为榜样,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以榜样带动、引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我会及时指出,必要时还会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等。

在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中,我从不吝啬赞扬。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适时引导,不断地训练学生学“倾听”,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从而形成“认真倾听”的能力。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2003.1.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别样的习惯篇8

终于找到在人民中路和上九路交叉路口的维修点,打车赶了过去,维修的小伙子说要两天修理好70元,我说给他100,明天中午取,最后达成了交易。第二天中午下课后,我又打车赶到维修点,取了维修好的行李箱,再赶到中大休息,下午上课。整个路费加上维修费用大概200元,不划算呀。

后来想想,每个人都有不同习惯,要想买到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行李箱,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买了新行李箱,开始适应它,逐渐地养成了某种习惯,你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直到你的行李箱坏了,要换个新行李箱,你一定和我一样,想找个和上次那个同样的,因为这样做是最简单的。实在不行,才是和我一样维修行李箱,最后没有办法了,才买个新行李箱,去重新适应,培养新的使用习惯。

我们其实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本来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被外物影响很多,我们被别人和物品锁定了,并以它为标准,来评价别人。在社会上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先是没有辫子,但满族人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民国时,很多遗老又为被剪了辫子而痛哭。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同化和顺化”,先是服从,然后是同化,最后习惯了,顺化。

你买到一个喜欢的手机,在路上时,在车上,在看电视时,你开始玩你的手机,尝试它的各个功能。经常会有惊喜,原来它还能这样啊。终于你熟练掌握了,虽然有些功能你还不习惯,但用的时间长了,你也就习惯了。两年以后,你要换个新手机。你是否在新手机上,找老手机的那些熟悉功能?你用老手机的标准,来评估新手机。当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只好买了个类似的,然后又开始熟悉新手机的功能,循环开始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受环境影响,受到周围的人和物的影响,我们的一些行为和习惯,其实不是我们本身拥有的,而是被周围的人,周围的物,养成了我们的一些习惯。可当我们有了这些习惯以后,我们就认为那些习惯是自己的,就用这些习惯去评价别人。

别样的习惯篇9

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良好习惯是文明素养的体现》。同学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另外,他还认为有两种习惯不能养成,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何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也是最可怕的习惯。”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好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好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老先生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这样的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在密闭的多人存在的房间里面吸烟,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打断别人,在别人学习工作的时候扰乱别人的工作和学习等等......

这些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是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下面就看一看开学两周以来同学们的表现:两周以来,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校园里到处可以得到体现。可是,在这些良好习惯的背后,我们的校园里仍然有许多不良的习惯,成为了文明校园的不和-谐音符。例如:

1、言行举止不文明。见到长辈和老师,昂着头装作没看见擦身而过,不会主动问好;进办公室不敲门;同学间污言秽语流行,动辄打架骂人;仪容仪表也有不符合学生要求的,不按时清理个人卫生,有的同学的脸几天都不洗一次,有的同学留怪异发型,甚至有的同学上课穿拖鞋。

2、不爱惜公共财物。教室里的课桌椅等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很多是人为破坏,是被个别同学拿来打闹弄坏的;我们的微机室是一个卫生要求及其严格的教师,可是有的同学在微机室里面吃零食,甚至有的同学还在里面偷偷的吸烟。

3、不爱护学校环境卫生,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等司空见惯;洁白的墙上随意蹬踏上肮脏的脚印和踢上球印;教室里、走廊里、操场上等公共区废弃物飞舞无人问津。

4、每天就餐,有的同学不遵守就餐的顺序抢着打饭,在老师打饭的时候,不知道主动让老师先打饭,甚至有的同学在打饭期间与工人师傅发生争吵,这既违犯了校规校纪,又表现了这些同学缺乏最起码的文明礼貌。

良好的习惯是文明素养的体现,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它会垂死挣扎。所以同学们要养成好习惯,那么头三天就要准备吃点苦,要下功夫,要特别认真,过了这一关,坦途就在眼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成好习惯“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别样的习惯篇10

关键词:一朝一夕;长期;提醒;督促;捕捉

【中图分类号】G632

现象之一:不会倾听

课堂是师生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地方。新课改的最大成效之一就是学生变“活”了,课堂也变“活”了。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得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是与老师、同学有不同的见解。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表现欲望强,不会倾听(年级越低越明显)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一部分同学不是心不在焉地忙着自己的事或随意插上几句打断别人的话,就是没有等发言的学生讲完就着急地举手,他们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别人发言不关他的事。

反思与对策:

以上情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听说习惯不够规范造成的。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听会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多下功夫。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小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对于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同学要适时鼓励,大声表扬,因为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现象之二:不会记

记得有一次下校去听课,听完第二课时之后就随意翻了翻学生的语文书,除了在第一课时学生勾画了生字新词以外,别无其他痕迹,一个学生这样,再看其他学生也是这样。再问问学生,他们竟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笔记。三年级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做笔记,真让人匪夷所思。尔后又去翻翻其他年级不同成绩学生的课本,发现不会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普遍落后于会做笔记的学生。

反思与对策:

有关实验早就证明了上课做笔记的重要性。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词语,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那么对于未记过笔记的学生该怎么教呢?我的做法是在学期初,都要利用前几篇课文,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放慢速度交给学生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哪些地方需要将关键字词批注于旁边,如何记方便、快捷,又便于复习等等,而且要做明确的要求与示范。每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检查或评比。随着年级的升高,听课必须要有手的活动,要随时把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现象之三:不会写

在办公室教师们批改作业时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一个班就那么几个学生的字还看着顺眼,其他的要么东倒西歪,要么龙飞凤舞,看着就让人烦。想想平时,我们不经常也提醒学生做作业时要把字写好吗?每周不是还有写字课吗?可是为什么学生的字就是写不好呢?对此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常常是束手无策。反思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