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红微信名十篇

时间:2023-03-25 08:32:05

最红微信名篇1

2、退到无路可退

3、~~沧桑后成长

4、流年岁月

5、爱情,我戒了

6、卑贱的太过分

7、被留下的人

8、边缘爱情

9、不要用流言了解我

10、扯淡的爱越扯越淡

11、沉默的爱

12、触碰岁月

13、凋落的心

14、凋谢つ爱情ら、

15、丢了天真失了美好

16、凡尘红梦

17、孤独的心态

18、过期不候。

19、何必天真

最红微信名篇2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封小小的新年红包,一个基于微信支付的场景应用。

1月25日,腾讯财付通在微信悄悄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测试版,关注该账号后,可以在微信中向好友发或抢新年红包。尽管产品团队并未对该项功能做任何推广,但短短三天里,新年红包以病毒式传播,火爆得连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吴毅都不得不现身,“跪求”小伙伴们理性抢红包,让“团队能好好睡一个觉,大家都好长时间没合眼了”。

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微信5.2版研发时团队顺手搞出来的“小玩意儿”,会成为财付通逆袭的杀手锏。

一夜破亿只是传说

红包红了,开发者只想睡一觉

新年红包上线两天后,有网络媒体称从腾讯内部获知因“红包效应”加此前补贴嘀嘀打车,微信支付的绑定量从1000多万在极短时间内猛增到过1亿。

这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转发,连很多IT圈内人都对此很是惊讶。一直苦求突围之路的财付通,“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昨晚忙微信红包,没空刷微博,早上起来发现议论纷纷,一些关于微信红包的夸大传闻和数字,实在让我目瞪口呆。”昨天一早,微博名为@jaredwy的网友发言辟谣,称新年红包“只是希望能为新年添加一些好友互动的气氛和互发红包的乐趣。”

记者从腾讯方面获得证实,@jaredwy正是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吴毅。“团队现在都在忙着做各种压力测试,解决试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BUG,根本没时间去统计数据。”微信相关负责人直言,一夜过亿的说法“太扯”,“团队的小伙伴们已经好几天没好好睡一觉了,就是希望能优化细节,让新年红包经过这几天的密集试用体验能扛住大年三十的大流量。”

而这几天刷屏抢红包抢得很欢乐的小伙伴们最关心的是,“新年红包”过完新年还有吗?

“我们已经决定保留这项功能,不过年后就不叫新年红包了,改名微信红包,会放到‘我的银行卡’下。”微信相关负责人说,微信红包今后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

支付宝“讨红包”拼人品

人品最佳者一天收到169个

微信的抢红包大战搞得轰轰烈烈,阿里怎能让企鹅盖过风头,支付宝钱包也同时上线了“新年讨红包”功能。

昨天,白领小丁的手机提示音响了一下,结果她打开一看,“是朋友通过支付宝发来拜年信息,可进去一看,才发现是以这个为‘幌子’,来讨红包的。”而这是支付宝钱包新增加的“新年讨喜”的功能,

这个功能在上线一天以后,支付宝数据显示,已经发出了22万个红包,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平均每个红包都在80元以上。

用手机讨红包?在网友看来,手机讨红包拼的就是“人品”,“一定要豁出去面子,通讯录里从A到Z都发一遍,总能讨到几个的。”在进入支付宝钱包后,点击了进入首页的“新年讨喜”界面后,出现了两个按钮,分别是“发红包”和“讨彩头”,点“讨彩头”,就能向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老板、同事讨红包啦。

“1月24日新年讨喜功能上线仅一天时间,就有7.9万名用户发起了31万次讨红包,而发出红包的用户也高达7.2万人,一共发出了22万个红包。”支付宝钱包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7.9万讨红包的用户中有3.9万人成功地拿到了红包,成功率高达49.2%。

在参与“讨红包”的用户中,男性占了近六成。而在讨红包大军中,“最不要脸者”讨要了310次。

这也是考验人品的时候,1月24日一天,人品最好的用户,在这一天收到了169个红包;而最慷慨的用户则一共发出了316个红包,称得上“交友遍天下”。按照发一个红包一分钟的速度计算,这名朋友整整花了5个小时给亲朋好友发红包。

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讨红包”对象还是各自的“亲爱的”,有33.7%的用户发起了“向亲爱的讨”;排名第二的则是“向亲朋好友讨”;令人意外的是“向老板讨”竟然排在第三名,为了红包大家真是豁出去了啊!

尽管默认红包金额为1元钱,但大多数人都主动提高了红包面额,有50.2%的红包金额大于1元,10元以下的红包占比高达87.1%。据悉,最大的红包高达9万元,而当天发出的红包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算下来,平均每个红包金额都超过80元。

红包是“支付+社交”的绝好载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阿里强在支付端,即使对方没有装支付宝,也能向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将红包送出去,而装有支付宝的人收到红包提现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阿里弱在关系链,支付宝送红包只能点对点发送。

圈人容易留人难

这三天,我的手机24小时在线,每隔几小时就要充一次电,甚至半夜都要被不断响起的叮叮声吵醒——这一切,都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红包闹的。似乎是一夜之间,群里的小伙伴都锻炼出了一边吃饭一边抢红包、一边刷牙一边抢红包,甚至睡觉还要睁一只眼睛抢红包的能力。

现实中,地上掉一块钱钢镚儿你都不一定愿意弯腰去捡,但在微信里抢到0.01元红包居然还有人满世界炫耀。为什么呢?好玩儿呗!小伙伴儿们都在玩呗!连群里的互联网大V,平时采访都约不到的人物,居然也会为抢了几毛钱红包专门@你,感谢你发红包,岂能不让一众小伙伴激动莫名。有炫耀、有懊恼、有话题,才会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和传播。

过年送红包是中国传统礼仪,“抢红包”游戏推出时间很讨巧。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红包轰炸,今年的网络拜年里,送红包应该会是最热、最讨喜的话题。

最红微信名篇3

微信红包保存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双方的谈话页面,另一个是在微信钱包的“微信红包”流水里。

如果只是想删除两人对话框页面上的微信红包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两人的对话。而微信钱包里的微信红包数据,属于金融交易流水数据,无法删除。

微信钱包中的微信红包流水只有收到的红包才可以看到对方微信名,而发出的红包只能看到红包金额、时间等信息。长按微信名删除聊天记录,即可最大程度地隐藏发红包的隐私信息。

(来源:文章屋网 )

最红微信名篇4

PS:汇美集团旗下品牌由茵曼、初语、生活在左等13个品牌,阿里巴巴也是股东之一。

一、盘点下去年“网红”在电商领域的表现

1.双十一女装C店成交额排名

2.2015年淘宝年度店铺排名(女装类目)

排名1到40

排名40到80

排名80到100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双十一”网红店铺表现非常抢眼。在此之前,淘宝的618大促中,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有7家为“网红”店铺。不完全统计,截止去年8月份,淘宝的就已经超过1000家的“网红店铺”。还有另外个说法淘宝已经有超过5000家“网红店铺”。在我看来这个数据应该还可以网上再加,目前我统计的女装类似店铺就已经有800多家了。关于“网红店铺”的定义,行业内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个人觉得广义上微博+淘宝C店的电商模式都可以被称之为“网红店铺”

这里面必须排除几个因素:

1)微博上面所有蓝V认证的店铺都可以排除,网红最基本的是要以一个人去塑造一个品牌

2)天猫店除外,网红基本都是个人起步发展,天猫入驻需要具备一定的要求,而且现在门槛也越来越高。

PS:2016年,淘品牌和传统品牌也会陆陆续续加入“网红”争夺战,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之前的网红在发展的过程中“聚粉”和“店铺运营”都需要自己抓,未来可能是,你只要“聚粉”就可以了,其他一切事务由品牌主去负责。你只要负责貌美如花,我来帮你勤俭持家。

这个定义只是个人观点,有其他看法欢迎探讨交流,我们一起来完善这个定义,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二、为什么“网红”崛起是必然性结果

1.淘宝流量成本居高不下

大家都非常清楚阿里的赚钱之道,淘宝(taobao.com)目前在全球Alexa综合排名11,中文排第3。淘宝拥有巨大的流量,同时也有将近700万的店铺数量(包含天猫,数据非官方)。早年间,淘宝是草根创业的最佳选择,也有很大成功的典例。现在,淘宝之前的玩法都是有钱人才能玩的。为什么?去看看这篇《在天猫开店,成本20元,卖60也亏本,这是为什么?》你就知道为什么了。文中提出了一个点非常贴切,“大淘宝”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收费站”模式。坊间流传的一张图大家一起来体会下:

2.外部流量获取

1)社交渠道转化

论坛BBS、贴吧、博客、豆瓣等

A、论坛,已经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了,除了前阶段天涯的新三板风波,已经很难让人再去注意论坛了。不过倒是那些地方性论坛活得好好的,都在闷声发大财,不过这个能带来的转化也是有限的,毕竟地方性论坛的流量有限。而且,每个论坛的管理也很严格,稍有不慎,帖子就消失在二次元世界了。

B、贴吧,贴吧前阶段的事件本身就闹得沸沸扬扬,而且目前贴吧的发帖规则动不动就把你的帖子删除(不管是不是广告贴,某些字眼被监测到就直接把帖子抹掉)。假设有幸,你逃过了系统的监测,确逃不过吧务的法眼。至于知道、文库、经验,你想都别想了,早就被SEO大军侵占了,除非你也花笔钱把一些关键词抢回来。

C、博客,2015年11月30日,新浪博客启动了“Z计划”,旨在打造全新的自媒体产业链。09年开始,新浪把战略转移到新浪微博。博客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浪博客,也渐渐的走下坡路。目前新浪博客的主要内容产出集中于财经一块,并不适合做电商外部流量源。其他博客平台更不说了,该关闭也关闭了,该转型的也转型了。

D、豆瓣,早期的时候也非常风光。很多比较知名的淘宝店铺、创业公司都是从豆瓣小组走出来。但是随着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的崛起,很多豆瓣的用户开始出现了转移。不过,目前豆瓣小组还是聚集着很多小众群体,旅游、美食、摄影等。13年的时候,豆瓣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导购平台“豆瓣东西”,由于本身平台的原因,也是做得不温不火。

E、电商导购平台

美丽说、蘑菇街、什么值得买等导购平台曾经红极一时(最近也非常火),初期的时候依托“大淘宝”平台,闷声赚了很多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美丽说和蘑菇街转型自己做电商平台。年初的时候,两家死对头也“喜结良缘”,斗了那么久,终于在一起了。

特别要说的是,“什么值得买”首次向资本开放,接受华创资本的1亿元投资。未来“什么值得买”将着力构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消费类内容原创平台。有点类似海淘平台“小红书”,不过“什么值得买”的涉及的品类会更广,内容形式也更多样化。未来内容创业者,如果你的方向跟这方面有关的,“什么值得买”是一个你不能忽视的平台。

PS:国内主流图片社交平台In,也是从导购发展而来,创始团队最原先做了一家名为“爱图购”的品牌导购平台。

F、返利导购网

2015年12月,返利导购平台“淘粉吧”挂牌新三板。返利网、返还网等返利导购平台,成本也不低,如果你想冲量的话,这是一种合作方式。

早期的时候,淘宝内部也在这方面下很大功夫,U站、阿里妈妈。U站已经停止运营了,不过,从U站里面走出了几个很牛逼的创业团队,九块邮、卷皮网等都是从U站走出来的。说到阿里妈妈,一定会提到淘宝客,淘宝客在双十一的时候表现也很抢眼,不过不是我们今天要提的主要内容,就不做深挖了。

G、广告联盟

广告联盟虽然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但是,很多时候带来的流量都不精准,转化率低,无形之中,这种形式的获客成本也高了。

上面所列举的淘宝外部流量来源,成本大,效率低。除了,上面所说的平台以外,还有目前国内两个拥有大流量社交平台——微信和微博。

微信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屏蔽了淘宝的所有相关链接,正常方式已经没办法将微信巨大的流量转移到淘宝上面去(后面会有案例关于怎么做好倒流的,大家可以参考参考)。虽然淘宝也做了一些举措,但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实现大面积引流。

PS:话说今天被支付宝的福卡活动刷屏了,很多人来找我要福卡,微信什么时候也做个活动去支付宝朋友圈刷刷屏。

对所有的外部流量平台进行综合考量,微博就是最佳的选择。

三、为什么微博是最佳的选择呢?

1.庞大的流量

微博(weibo.com)目前在全球Alexa综合排名15,中文排第5。虽然,一直有很多数据在指出微博的活跃度不高。但是,并不难排除它还是目前国内的社交巨头之一。

2.对电商领域保持开放

201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此后,微博成为了阿里巴巴最大的流量主了。并且在内容管控上面,并没有做针对性的封杀(除了微信之外)。并且,微博本身也在做电商化转型。

3.互动性

微博的社交关系虽然很弱,但不能否决博主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性,相对于其他平台来说,微博的互动性还是很不错的。由于社群的发展,微信也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无效社交”,我自己微信里面就有一部分好友,从开始到现在,一句话也没说过。

4.传播性

新浪本身是做门户起家的,所以对于信息的传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微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娱乐属性,容易引爆话题,目前话题营销也是微博营销的一种比较热门的方式。还有微博的弱社交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一条信息在微博上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微信的流量更多的是内部消化,拥有如此巨大的用户量,腾讯本身就不想太向外界做过多的流量导入,自身产品的产生的流量足够其内部其他产品消化了。

PS:微信流量是大,但你要记住它已经屏蔽了淘宝的链接了,从微信做流量转移太难了。

5.粉丝聚拢

“围观文化”是中国网民独特的网络文化,如果你在微博上面做某个话题的曝光(炒作),很容易聚拢一批关注你的人,聚拢一批人之后,对其进行维护,留下来的人,都将会成为你真正的粉丝。“名人效应”在微博也非常容易聚拢一批自己忠实的粉丝,所以也导致一种现场,现在很多“网红”会想方设法炒作自己,先让自己成为名人,以达到聚拢粉丝的目的。

6.内容多样化

这段时间,为了扶持“内容创业”,微博做了很多大动作,先是承诺明年将拿出4亿进行分成,接着推出了“头条文章”应用,并且取消140字限制。微博上面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文字、图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特别要提的一点的是,在短视频方面微博具有很大的优势。短视频也是未来一年,内容创业的趋势。现在有很多“网红”经常拍摄一些短视频来跟粉丝互动,最真实的向粉丝展示自己,提高粉丝的忠诚度,对复购率有很大的帮助。做好回头客,一直是很多卖家头疼的事情,包括现在传统店家,对这块也非常头疼。

最红微信名篇5

除夕夜每分钟165万个红包被拆开

“我们公司建了一个微信红包群,春节期间这个群里几乎时时都有红包,虽然红包面额不大,但大家都抢得特别开心。”在开福区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白领张巧仪告诉记者,群里有百余名同事,为了抢红包,她吃饭睡觉手机都不离手。有时能抢到10多元,有时只能抢到几分钱。“我在微信里抢到了121.72元,发出了141.12元。抢红包,一方面是好玩,另一方面是图个吉利,七天下来,发出去的红包和收到的差不多。”

除夕夜里看春晚,不少市民笑言没空吐槽,摇红包根本停不下来。本次春晚摇红包总共派出5亿元人民币。微信春晚互动大数据显示,本次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除夕夜22:34出现峰值达每分钟8.1亿次;全球185个国家都有人参与春晚微信摇一摇。一名来自长沙的男性用户和一名来自沈阳的女性用户斩获4999元头奖。微信个人红包春节期间收发峰值出现在2月19日00:00-00:02,峰值达到每分钟165万个红包被拆开。

支付宝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三(21日),去重后的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就超过了一亿。仅除夕夜的24小时内,就有6.8亿人次参与了支付宝的红包游戏,仅除夕夜,支付宝红包的收发总量就超过2.4亿个,一个晚上的总金额达到40亿元。而马云19日零点19分发出的首个中文口令红包,参与人数高达2998万,网民共输入了近1亿个答案,100万个红包在2分36秒内即被一抢而空。

用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来拜年也成了今年春节的新现象。打开微信或支付宝,随机生成一个8.88元、6.66元的红包,配上一句吉利话发给好朋友,这种新潮的拜年方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90后用户发出的红包个数最多

微信和支付宝的统计均显示,发红包的用户中男性分别占到了52%和52.5%,与此相对应的是,收红包的用户中女性分别占53%和54.4%。

最红微信名篇6

假红包藏陷阱

日前,重庆的周女士通过朋友发来500元“抢红包”链接,误入了诈骗陷阱。在输入了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一大堆个人信息后,还扫描一了个二维码。几分钟后,周女士发现微信被盗,绑定的银行卡里也少了1万元。

此类通过微信红包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也让很多市民在面对“红包”时不免担心。市民孙女士自从过年时自己的微信上加载了红包功能,“发红包”“抢红包”就没断过。群里各种好事儿,大家都会发个红包与大家“同喜”。因为微信红包功能比转账方便,有时托人买东西零钱找不开,也都习惯了在微信私聊中发个小红包。微信钱包里的零钱多则千块,少则三五百块。可是最近她收到的红包有些奇怪,有的需要关注公众号才有可能领取,有的需要填写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才可领取,还有的需要转发到至少5个群才能领取……孙女士没有立即点开,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点红包时却弹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的信息。孙女士庆幸自己当初没有上当,但如何分辨真假红包让她犯了难。

若举报可封号

针对微信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虚假红包”,记者电话联系了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的赵女士,她对记者说:“微信每天都能检测到成百上千企图对微信进行干扰的钓鱼网址和各类恶意插件。以微信红包为例,有部分商家为了营销、快速获得粉丝,打起了‘转发抢红包’的主意。对此,今年年初时微信团队已经发出公告,称这种行为涉嫌诱导分享,存在欺诈和收集用户隐私等恶意行为。”

对于如何辨别红包真伪,她表示“正规的微信红包,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论是个人之见还是企业发的红包,任何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需要转发、关注公众号的红包都可能是虚假红包。发现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的,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微信会立即将其账号封号。如有意外发生可及时拨打,腾讯客服将进行赔付事宜的相关引导。”

先提现再解绑

记者了解到,也有很多用户抱怨,抢到的红包如果不绑定银行卡就无法提现,针对这一问题记者看到网上有不少网友支招,先用手机绑定银行卡提现,然后再解绑,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操作的市民也不在少数。

市民王先生由于手机中安装了几款银行理财软件,对更侧重社交功能的微信有些不放心,所以他会提前向微信红包中存入一定量的钱,然后就把微信与银行卡解绑。他向记者介绍,其实银行卡解绑流程很简单,市民可先进入微信的“钱包”界面,点击“银行卡”标识,此时会弹出“银行卡详情”页面,里面会显示单笔限额和每日限额,进入此界面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标识,此时页面上就会弹出“解除绑定”界面,输入支付密码,即可解绑银行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更换了手机号,要记得为旧号和绑定的银行卡“松绑”,从而避免银行卡被盗刷。

最红微信名篇7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被对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形容为“偷袭珍珠港”,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刷屏,很是热闹了一把。后来,微信官方公开的数据称,春节期间有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约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

尽管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发微信否认了“一天绑定一亿银行账户”,但正是人人参与发红包场景,一度令对手阿里巴巴有些心慌。“人们谈起阿里,好像我们要死了似的!”马云最近回忆说,当时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2014年春节提前三天回来上班应对,但仅过了两个星期阿里就调整了过来。

微信春晚红包

方案曝光

各种迹象显示,今年微信更想把红包活动搞大。上周,微信官方宣布对商户开放现金红包接口,前提是商户必须开通微信支付。作为应对,微博的“粉丝红包”上线,明星给粉丝发红包,粉丝也可以赞助明星一起发红包。

最近有商户对记者透露,微信将与春晚达成合作,在除夕夜联合多家品牌商大发微信红包。日前,一份微信红包的招商文件被曝光。这份文件显示,2015年春节,微信将与央视春晚合作,在春晚节目进行过程中由主持人口播,让观众一起“摇一摇”抢红包,红包由若干个广告品牌商赞助,抢到的红包也将显示“×××企业给你发了一个红包”。

春节朋友圈或充斥营销红包

这意味着,微信红包开始从用户个人行为转向企业营销行为。借助向企业营销平台的转变,微信也开始谋求变现,成为各家企业的营销工具。

而且,微信方面承诺,品牌商“参与春晚红包将带来至少4.5亿人次的朋友圈曝光”。由此推测,今年除夕夜,微信的朋友圈将出现大量的广告红包。尽管腾讯微信事业群负责人张小龙此前曾表示“永远不会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红包”,但是滴滴打车的红包早已多次肆虐朋友圈。“微信早已不再是微信的微信了。”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微信春晚红包品牌赞助商也证实,微信方面确实给各类品牌商户发过类似的招商文件,“微信红包就是一个广告平台,商家出钱发红包就等于做广告,我们肯定希望在朋友圈里多刷刷屏。”

但从曝光的2015年微信春晚红包方案来看,大量引入品牌商造成的后果是朋友圈、微信群将充斥着各种厂商的营销红包,这样的红包无法加强人与人的社交强度,也无法起到社交范畴内的“沟通”和“连接”的作用。

商家欲在社交平台生命周期内挖掘商业价值

目前,微信承担了腾讯突破市值天花板的重担,一直在不断寻找变现的途径。

记者了解观察发现,从早前的微生活平台,到后来的微信小店,再到利用微信红包强制绑定支付,微信不断左奔右突,尝试商业化。

“一个社交平台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从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一直到现在的微信,人们的兴趣始终在转移。如何在社交平台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商业价值,是所有社交平台考虑的问题,微信也不会例外。”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

“仅仅一个滴滴红包,就吸引了很多商户进行合作,更何况是直接在朋友圈发现金红包。”有企业人士说,在微信朋友圈做营销,一直是各家品牌商的强烈需求。现在,微信红包变成广告平台已经说明,腾讯也开始向这一类需求妥协,对企业自然是好事。

观察:

社交平台

变广告平台

最红微信名篇8

微博中多重身份的迷失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心。

身份理论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同时扮演多种角色的演员:父母眼里的儿女,儿女眼里的父母,工作中的领导,生活中的朋友,购物时的消费者……由于身份的隐私性,我们的隐私和话语权得到了极大保护,但同时,我们人性中的“恶”也会不时地跑出来,说一些谎话,做一些坏事,而且抱着神不知鬼不觉的侥幸心理,这个世界因此变得混沌不清,真假难辨……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你要用真实的方式交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虽然微博上也鼓励匿名微博和隐私保护,但是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 微博所倡导的“透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它把人们从以google为代表的毫无感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Facebook、Twitter、Weibo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 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 “提高透明度――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以国际红十会为背书,向网民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微博是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

这场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至今真相未白,从网络实名认证到网络人肉搜索,从网络水军灌水到网络大字报飘飞,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危机到大众善心的“伤不起”,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质疑和拷问着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一方面,“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危机。不容否认的是, 当今中国社会的确普遍存在着“整体信任度”和“具体信任度”的缺失;存在着“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缺失;存在着“可信度阶层”和“全社会信仰”的缺失。由于这种简化复杂性的信任机制的缺失,使得整个社会日益陷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的霍布斯丛林,人和人之间,人和组织之间,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了。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彻底颠覆了当今社会“全景式监狱”的金字塔控制模式。它所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 在微博上形成的“余众的反抗”力量, 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让微博成为信用档案

微博正在变成“地球村”里面的城市广场,每一个网民都在主动传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那么,政府如何去管理这种以个性化为中心的全民自媒体呢?建立微博自组织监视系统,让微博成为个人、组织、社区、社会乃至国家的信用档案,也许这是最顺应潮流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

在今天,正是基于 “从朋友找到朋友”的互联网技术,人们发明了“微博”这个传播平台和工具,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感,让网络不再虚拟,反而变得无比真实。正是这种以人、关系、交互、信息、服务等构成的社会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域”,把人类世界带入一个集体返祖的关系社群和氏族部落之中。这种社会网络技术,使得微博信用档案的普及和实施成为可能。

微博的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可以通过微博实名制身份认证、微博信用档案评价、微博虚拟信用货币推荐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通过自愿的实名制微博身份认证,从而实现传播渠道的软调控和自调控。对于那些公益慈善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则必须要求其开通实名制微博,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信用认证。

第二,通过建立微博信用档案评价机制,来实现消息来源的自我把关和自我筛选。让信用成为微博自组织的管理手段,让微博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手段。据悉,国外许多机构在招聘用工之际,都会通过查看其实名微博内容,以判断其性格、爱好、文才,人际关系以及信用状况,以此来决定是否聘用。

第三,通过“ 微博虚拟信用货币 ”的推荐使用,让信用成为微博自增值的通用货币。“信用货币”这种新的购物机制是基于真实身份识别的,实际上是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价值化表达,是对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品质的有效褒奖。它告诉人们,你必须得善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你必须“不作恶”,才能够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在过去,我们从未指望商业公司能够真正善良,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微博正在成为一种驱动社会和世界的良性动力。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最红微信名篇9

抢200元红包,反被盗刷千元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邱先生拨打早报热线,称其在一次微信抢红包中,因为误信了一个抢红包链接,导致被骗了数千元。

邱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晚上群里有人发了红包链接。“那条链接写着某某公司,我也没多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就立即点击了‘抢红包’,然后显示还抢到了200元钱的现金礼包。”

邱先生告诉记者,他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邱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按照链接上的要求,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结果没过几分钟,他就收到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就立即输入了短信中的验证码。但最后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红包的确认消息,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

微信群里抢红包,反被扣款700元

无独有偶。石家庄的大学生小张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抢红包除了要小心链接外,还要注意当下流行的“抢红包神器”。

抢红包外挂助手深藏恶意,暗藏杀机

随着抢红包“大战”打响,为了抢到红包,很多人开始琢磨使用“抢红包神器”。但是,这种抢红包外挂软件就真的安全吗?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抢红包神器”号称可以帮用户在微信上抢到最大面额的红包,以及在用户不在线的情况下帮抢红包,这让不少“手慢”的用户颇为心动。在帮助用户抢红包的同时,不少抢红包外挂软件还会植入恶意代码,试图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银行卡账号、手机联系人等机密信息,一旦用户允许软件获取这些权限,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上传到外部的C&C服务器之中。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在其中嵌入广告与应用的推送代码(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抢红包外挂的盈利手段),在通知栏、桌面、移动应用窗口中弹出恶意广告,甚至还会在后台默默下载推广应用,耗费用户的流量,造成用户手机费用高涨。

目前,抢红包外挂软件属于微信明令禁止的软件,是难以获得安全认证的灰色软件,因此用户很难找到下载此类软件的安全通道,获得最高系统权限的安卓手机和‘越狱’后的苹果手机会因为此类软件的风险而产生隐患。另外,抢红包软件的原理和代码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其中植入恶意代码,将其封装成为全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

这六类红包千万别碰

第一类: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第二类:分享链接抢红包是欺诈

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第三类: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第四类: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第五类:警惕“AA红包”骗局

业内人士称,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第六类: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

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还要注意的是有不法分子效仿“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山寨网页,借此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或是通过点击量来增加公众号的阅读量,大家最好不要登陆不熟悉,或者是不正规的网站。

危险!这九件常做的事将会泄露个人信息!

1、网上单据泄露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2、网上互动透露朋友信息

警方提醒:聊得越多,在被破译时会被不法分子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些冒充QQ语音和诈骗的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获取信息。

3、QQ邮箱不经意“出卖”自己

警方提醒:最近流行的电信诈骗方式是破译邮箱密码,找到关联信息再诱使受害人交出手机动态码进行诈骗。

4、社交网络账户少写真实信息

警方提醒:不要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可以编写一些固定资料在网上使用,最低限度曝光自己真实身份。

5、街边“问卷调查”泄露身份信息

警方提醒:去年和今年高发的小额担保投资公司诈骗案中的受害人多为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就是通过上述活动一步步被骗的。

6、网上简历泄露身份证号码

警方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等。

7、复印资料信息易遭窃

警方提醒:如果应聘不成应该索要简历资料,对方如果不给可以报警。

8、身份证复印件写明用途

警方提醒: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9、网上“个性化服务”易泄露隐私

很多个性化服务都需要个人信息,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例,不少商家与社交网站合作,通过无线网络确定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品或服务。更为可怕的是用户被实时“监控”,这为诈骗、绑架勒索等打开方便之门。

最红微信名篇10

文章提出了新媒体发展对推动城市营销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研究,提出对赣州城市形象建设的新途径、新思路和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城市文化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品牌塑造,通过文化精神和城市功能融合,打造赣州独有的城市特色和个性,利用微营销、微文化达到推广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微文化;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一、 城市文化背景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宋城”美誉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绿化城、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赣州的城市文化形象累积了红色文化、古城保护、宜居环保等多方面因素的历史沉淀,因此在国内有较好的城市美誉度,赣州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一直是侧重于打造红色古都的文化定位形象,但打造赣州的品牌形象名片,完善赣州的城市文化建设,除了在历史方面的元素,还有在土地资源、文化积淀、人文、自然等方面都有独特魅力。现今,城市的竞争力日趋向城市文化竞争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进程。

二、 新媒体文化

2013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新媒体的受众也正处于转型期,基本民众由被动传播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角色,更为各阶层的媒介话语权开放了平台,而群体间交流对话的扩大,增加了文化、观念、思想的渗透,形成了新的传媒生态链,也为各阶层自身需求与利益提供便利,我们身处的时代,微传播亦已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从城市建设来看,利用营销平台,扩大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推广赣州文化城市的建设,推广赣州的城市形象,需要跟进新媒体的发展模式,借助新媒体文化下营销推广手段重新塑造赣州新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 赣州城市文化推广研究

3.1品牌形象的整体整合

对一个已有城市化定位的历史名城来说,如果没有对城市的品牌核心重点整合,无疑散沙一盘,城市文化不仅包括城市化的历史文化,精神风貌还应该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准则、消费心理、饮食习惯等,将利于城市品牌塑造的核心集聚,摒除次要元素,放大、扩大甚至夸张城市的文化形象,才能致力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魅力之城。

历史将每个城市都塑造成独有的模样,通过的文化累积和历史沉淀,昔日赣州有着“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古都”“世界橙乡”“世界邬都”等各种美名,这些美名把赣州文化内涵打造成一张张多彩的城市名片,却缺少一块鲜明的招牌;赣州的苏区革命文化,以近代历史著名根据地的映像最为全国孰知,笔者也曾经从红色旅游方面进行过赣州旅游城市品牌形象进行过重新定位的包装,既然红色资源为最具影响力的名片也是城市主要个性元素,把适用于“红赣州”的旅游文化城市推广品牌形象建设成主要以“红”品牌标识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无疑是可行且合适的,以“红”为品牌重点,包装延伸成 “红橙乡.赣州” “红钨都.赣州” “红宋城.赣州”等系列形象,重新整合化成崭新的城市样貌且把各类赣州城市映像联系应用,并且着力打造,使其有重点可推,但具独特韵味,更区别于其他同类别城市的品牌形象,这种差异化的城市面孔可更好地开发文化产品,是推广城市文化的必要整合。

3.2通过微传播的形象文化建设

基于微传播的主流传播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建设赣州的文化品牌项目,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制作关于赣州城市映像的网络视频内容,传播内容可以随着形势改变,将内容定位轻松幽默去赢取广大阶层的关注和喜爱,让“红赣州”品牌文化传播的新格局和舆论造势,扩大赣州城市影响力,通过自媒体和个人的互动传播,传递城市的正能量,带动城市的自有活力。

3.3 构建新型媒体的咨询传播平台

由于传统媒体的格局改变,一座的城市文化发展壮大,除更新技术平台的建设,必将资讯进行再传播;拓展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空间,整合传统媒体资讯内容,才能引导新的城市内涵内容的广泛舆论性,传统城市的格局需借助于新的传播平台扩大城市的影响力。现今的平台发展大都建立在以微信矩阵为领先的生态链系统,而忽略了自主的平台的搭建,赣州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以自主平台为微信的后台集群,再集中分析本地居民特点等各项数据,为个人用户的行为习惯建立适合用户的内容制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构建分享转发、推广内容、参与互动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互动式传播的优势。以“红赣州”品牌建立官方微信平台,再建立各个子微信账号,最后搭建微信矩阵,以布点、连线、成面、引爆、监测等策略方式来优化整个项目品牌达到推广赣州城市文化的影响作用。

3.4 加强新媒体下的城市社会化属性

全球许多城市已经将微政务营销和民众交流、信息互动视为政务创新的新路径,不断拓展新功能,研发新的城市化推广领域;以“红赣州”为文化品牌形象,紧密联系微政务平台,将触角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延伸也可作为赣州在政务变革上的营销手段,借鉴社会治理的媒体新模式,采用微政务形式加强城市的文化治理,进而推广城市的知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文化和建设的关注,同样可以引发各行业、产业对赣州城市的文化认知升级和城市社会化协同、聚合等能力。群智下的微交往、微文化也会激发民众及各地互动受众对赣州城市文化的熟知和认同,进而推动社会结构变革和文化发展。

3.5新媒体传播下的活动展开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时代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入了网络营销的行列;而数字时代,网络化的媒体营销传播也能将城市文化推广活动有效结合本地新媒体传播和流动空间新媒体传播进行推广活动,举办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文化传播活动或者城市品牌营销活动,以“红赣州”的品牌文化主题,建立活动项目噱头,吸引不同阶层人士参与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明的传播;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结合必将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文本,吸引外商投资、吸引游人观光,为赣州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塑造独特的文化样本、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每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城市品牌打造等新兴城市改造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出现及更新媒体传播方式有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更新了新时代的沟通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城市文化建设方式有别于以往的被动传播形式,传统的口口相传、眼见为实以更为互动有效地方式传递着城市的文化、信息。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替传统营销手段,搭载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帆,方能更好地发展城市扩大城市影响力,并打造风格多样化的城市面貌。

参考文献:

[1] 刘丹.以数码时代为契机的当代艺术的批判 [J].今传媒,2014(9).

[2] 詹国枢 .看好壹读的数字化转型 [J].中国报业,2014.

[3] 许鹏等.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