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恩斯基十篇

时间:2023-03-14 05:22:17

莱恩斯基篇1

穷困潦倒的时候

尽管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普通社会义工的平凡家庭,但布莱恩・切斯基的身上仍然活跃着丰富的文体与艺术细胞。小学的时候,切斯基就对曲棍球非常着迷,以致有一年圣诞节母亲送给他全套设备――护具、冰鞋、球杆和头盔时,切斯基竟然怀抱着这些玩意一起睡觉了好多个晚上。后来,切斯基喜欢上了画画和重新设计耐克鞋,并且这些兴趣逐渐发展成为对艺术的一种狂热,以致他可以突然终止某种行为遁入博物馆临摹画作的复制品,而且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中学毕业后切斯基考入罗德岛艺术学院,这是一所集艺术与设计学科为一体的世界顶尖设计学院,至今有近140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最棒的25所设计学院中荣膺榜首。作为学校的曲棍球队队长,切斯基毕业时被推荐在毕业典礼上作演讲。在切斯基当时看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于是他找到了之前学校的所有毕业演讲录像资料,反复揣摩,直至演讲的前一晚,为了让自己少些胆怯,切斯基竟然站在颁奖台上观看员工在会场上布置的6000张椅子。功夫不费有心人。切斯基的第二天毕业演讲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就像所有的父母那样,切斯基的爸妈也非常担心儿子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甚至他们要求布莱恩向他们保证毕业后会去找一份有医疗保险的工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毕业前期切斯基就收到了来自洛杉矶一家设计工作的offer。切斯基到职后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工作,尽管这个差事与自己大学时所学的美术专业非常靠近,但他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深思熟虑之后,在入职后的第四个年头,切斯基作出了辞职的决定,继而前往旧金山谋求新职。不过,此时切斯基的手上除了从二手车市场买来的一辆破旧本田轿车之外,口袋也只有1000美元的积蓄。如此稀薄的钞票也只能维持一日三餐的饭钱,更别说住旅馆了。因此为了省钱,一路上切斯基已经想好到达旧金山后直接去找乔・杰比亚,希望与他一起合住。

可是,出于切斯基的意料之外,杰比亚四年中虽然开了三家公司,但不是倒闭破产,就是无奈被别人收购,最后清还了银行欠款后,手上除了一张便携式坐垫的专利证书之外,杰比亚几乎一无所有。而看到切斯基的到来后,杰比亚告诉他,他住的房子每月租金1150美元,自己已经有一个月没给房东交租金了,而且房主已经下了逐客令。听着杰比亚惨兮兮的诉说,摸着自己口袋中区区1000美元,切斯基顿感眼前一片茫然。

不过,就在切斯基来到旧金山的那一周,国际设计大会在旧金山举行,当时所有的酒店被一抢而光,许多参会者因为没有找到住宿而苦苦发愁。得知这一消息后,切斯基与杰比亚很快做出决定,将他们住房壁橱里中闲置的三只气垫床全部拿出来供与会者选用,并通过当地网站上广告消息,以每天80美元的价格租给需要投宿的客人,同时提供早餐。很快,三名参会的设计师联络上了布莱恩与杰比亚,其中一位是来自波士顿的35岁女士,一位是有四个孩子的犹太爸爸,另一位是来自印度的男士。他们在切斯基与杰比亚提供的房间里度过了周末,并为布莱恩与杰比亚贡献了1,000多美元的纯利润。

灵感急速地在脑海中发酵。切斯基与杰比亚决定将他们的整个房间拿来用作对外常年租售,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每月的房租了。紧接着,二人很快推出了自己的网站,意思是提供空气床垫(Airbed)和早餐(Breakfast)的地方,后来改名为,同时airbnb作为一家公司的名称也就此成形。几个月后,哈佛大学毕业的内森・布莱卡斯亚克正式加入,并成为了第三位联合创始人。三人的分工也非常清晰:杰比亚担任C00,负责网站设计,内森担任CTO,负责提供网站技术支持,而切斯基出任CEO,负责公司的战略设计与市场开发。

实际上,Airbnb正式上线之后,能够提供的出租房间已经不仅仅是切斯基与杰比亚自己的住所了,而是成为一个可以联络顾客与房东的线上短租平台。一方面,房主都可以将自己家里闲置的房间放在Airbnb上,同时,登陆Airbnb,旅行者可以预订自己满意的房源。而每次交易达成,Airbnb就会向房客和房东分别收取6%―12%的佣金和3%的服务费,由此也生成了Airbnb至今不变的商业模式。至于最初租住切斯基与杰比亚房间的三位顾客,他们的巨幅照片至今还悬挂在Airbnb光彩夺目的总部大楼电梯口。

阳关总在风雨后

就像很多创业公司起步时那样,Airbnb正式启动后,切斯基也感到了一个新的企业生存下去的异常艰难。一方面,尽管起初人们认为陌生人进入陌生人的家入住这种方式很酷,也会有人喜欢这种方式,但如果让很多人接受进而形成一个市场恐怕没那么容易。因此,在网站上线的第一年,每天虽然有100个人访Airbnb正式,但预订的最多只有两个人,至于将闲置房产拿出来放在Airbnb上面的房主也是少的可怜。更要命的是,由于房源与客源两不旺,Airbnb开始捉襟见肘,切斯基与另外两个创始人甚至到了不得不靠刷信用卡来勉强维持生计的境地。

美国总统大选让Airbnb 赢得了暂时喘息的机会。时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电视等各种媒体上吵的死去活来,看着这一幕激情的场景,切斯基突生了为总统大选提供谷物早餐的创意。为了节省资金,切斯基找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师弟们,请他们打印了上面印有Airbnb 字样的 1000 张纸盒封面,然后自己猫在家中折叠并用热胶水粘贴,共计准备好了1000个早餐盒。超出预期,奥巴马款和麦凯恩款两种早餐在ebay上卖的非常火爆,而且价格提升到了 30 美元一个。仅仅两个月下来,靠卖谷物早餐,切斯基就净赚3万美元。

重要的是,谷物早餐还招徕了美国好几家电视台的跟踪报道。灵感再一次闪现。切斯基接着将手中的早餐盒派发或邮寄给记者们,结果引起了CNN 、《纽约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纷纷推送。Airbnb的知名度开始直线上升。趁热打铁。切斯基与另外两个合伙人赶到丹佛,目的是借助于在哪里举办年度代表大会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房主,另一方面从参会代表中寻求客源。效果果然不错。在丹佛,Airbnb与房主签订了数十份意向性合约,而且到年底Airbnb网站也赚了5000美元。

然而,随着人代表大会的结束,更随着总统大选的落幕,那些原先愿意将房间拿出来与陌生人分享的房主纷纷开始退出,尽管切斯基和同事费劲吃奶力气向他们解释Airbnb的商业模式也无济于事。Airbnb的流水锐减至每周只有200美元,生存危机再一次出现。无奈,切斯基只能提前启动对外融资计划,条件是以Airbnb150万美元的估值融资15万美元,也就是说投资人只要出资15万美元就能买下Airbnb的10%股权。然而,切斯基一共联系了7家知名风司,其中5家进行了礼貌性地回绝,而另外两家干脆闭门不理。

上帝向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切斯基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找到著名初创公司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保罗・格拉汉姆时,这一人称“美国互联网教父”的人物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做出了将Airbnb纳入Y Combinator接受孵化的决定。几天之后,在保罗・格拉汉姆的引荐下,切斯基见到了红杉资本的格雷格・麦克杜,而且后者也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做出了向Airbnb投资60万美元的决定。据悉,这笔种子基金当初买下了Airbnb约20%的股权,如今已经飙涨到20多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继红杉资本的注资之后,Airbnb在至今的近8年时间内相继顺利地展开了5轮融资,而经过最新一轮融资,Airbnb的估值达到了255亿美元,而且占在豪华资本阵营身后的不乏像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这样的产业与金融大鳄。

实际上,保罗・格拉汉姆在将Airbnb带入孵化器之中的同时,针对Airbnb手上当时顾客有限的市场状况,还特地向切斯基提出Airbnb应当到纽约去的重要建议。在格拉汉姆看来,纽约是一个超级旅游城市,而且到处都是居无定所、渴望一夜成名的三流演员和艺术家,对短期廉价住宿需求极大。听着格拉汉姆如仙人指路般的点拨,切斯基与杰比亚第二天就驱车奔向纽约,经过他们的努力,Airbnb在纽约的房源一周就净增了30间,一周的收入也从原来的200美元在13个星期后增长到4500美元。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纽约就一直成为了Airbnb最重要也是最受客户欢迎的市场。很凑巧地是,就在切斯基奔波于纽约的大街小巷并频繁地约见房主与客户时,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丢了饭碗的失业者纷纷将自己的房屋信息搬到Airbnb上,以赚取额外收入贴补家用,同时那些还不起放贷而失去家园的人们也开始考虑选择Airbnb的廉价租屋。经济危机帮助了Airbnb教育了用户,也使得一种共享式商业模式为大众所普遍接纳。

当然,在危机中逆袭而上的Airbnb显然没有将脚步停留在美国,而是昂首挺胸迈进了全球各地。资料显示,Airbnb目前在世界各地开办了21家分支机构,常驻员工2000余人,辐射半径延伸到全球3.4万个城市,并在190多个国家拥有1.2亿个房源,其中有600个是城堡,累积在线用户4000万,平均每晚就有40万人入住 Airbnb 提供的房间。根据年报,去年Airbnb营收达到了8.5亿美元,虽然最终还是亏损了1.5亿美元,但按照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Airbnb 离盈利已经不远。不仅如此,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切斯基与另外两位创始人都成功挤进了世界10大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行列,而在《财富》评出的全球“40岁以下商界精英”中,布莱恩?切斯基力盖Facebook的迈克・扎克伯克,跃居荣誉榜首。同时,作为《时代》杂志推出的100个精英人物,35岁的切斯基也被奥巴马任命为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

在沟通中“排雷”

相比于企业起步时屡屡承受“断炊”危机而言,由于Airbnb触碰与挑战着传统的商业规则以及政府的管理神经,为了规避与化解矛盾,切斯基在这方面所投入和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多得多,而且其未来可能还须支出更多的精力。不过,历练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与大学毕业时连演讲还要预演完全不同,在与各种各样政治势力与利益集团的灵活周旋之中,如今切斯基已经养成了非常成熟的沟通技巧与本领,而且成功排斥了挡在面前的一个又一个“地雷”。

在美国,为了防止短租扩散到整个城市,从而带来的一系列停车、噪音、垃圾管理以及社区安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保证火灾与安全法规的实行以及防止网络短租带来的税收流失,许多城市都对短租住房作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如住宅的大小、客房的数量以及外租的期限等等。因此,正当Airbnb 在纽约大展拳脚的时候,州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房主出租或租户租赁房屋,如果短于三十天,就属于违法,除非房东和租户在此期间共处一室。而在旧金山,法律则禁止所有未经许可的短期房屋租赁,并且此前纳什维尔和费城等地区也有类似规定。如果这种管理行为很快蔓延开来,结果必然置Airbnb 于死地。

几乎没有做任何思考,切斯基随即展开了一场个人魅力之旅,他找到了当地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出版成员,耐心与他们沟通交流,并告诉他们Airbnb 的重要作用就是刺激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在切斯基看来,Airbnb的租客一般会选择深入体验本地人的居住环境,因此他们并不集中住在城市的“旅游胜地”,而是遍布全城,这样就会显著带动城市一些并未大受游客喜爱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Airbnb租客一般停留5晚、每个旅行消费978美元,远远大于传统游客的2.8晚、每次旅行消费的669美元。由于Airbnb租客在城市停留时间更长消费更多,其对整体消费的拉动就不言自明。另外,数据显示,仅在纽约和旧金山,Airbnb就帮助了两地62%的屋主与56%的屋主赚取了利润,这些人完全不受自己学历、专业与资历的限制就实现了就业。

当然,切斯基也关注到了政府所关心的税收问题。以纽约为例,在当地税收结构中,其中酒店税就占了14.75%,这包括5.75%酒店入住税、每个房间每天要交的$1.5的额外费用以及州&城市的营业税等。但由于Airbnb是一种新事物,政府的相关税收法律并未涉及,政府担心税收流失就不言而喻。于是,从去年开始,Airbnb在旧金山、波特兰、芝加哥和华盛顿特区等美国多个城市与政府达成了税收代收代缴协议,而且这一积极主动的让步赢得了官方的广泛赞赏。旧金山率先立法明确表明公寓短租的合法性,接着纳什维尔、费城、波特兰等地区也在政策上为Airbnb放行。

不过,切斯基的危机公关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各地酒店业协会以及行业大佬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对Airbnb展开了抗议与反击,据此,切斯基同样不慌不乱地展开了自己的柔性战术。他找到了纽约、华盛顿等地区酒店连锁行业的核心代表人物,向他们反复阐释Airbnb并不是传统酒店业的竞争者。切斯基的基本观点是,Airbnb主要提供的是民宿、城堡等住宿品种,选择这类消费品类的顾客与倾向五星酒店的顾客本来就不是一群人,因此,Airbnb的出现更多的时候不是和酒店抢生意,而是发掘出新的市场。

相关的研究结论似乎也在支持切斯基的判断。根据波士顿大学的研究,Airbnb供应量每月增长10%,仅仅带动酒店房间利润每月下跌0.3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相关比较研究结论显示,酒店预订市场大约是 1 万亿美元,大约20%的酒店营业收入是通过大型酒店连锁集团的直销渠道完成,而去年Airbnb 创造了大约 70 亿美元的预订收入,只占整个市场的大约1%。另外,全球最大的外币兑换机构Travelex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文化开放度极高的美国,都只有4%的美国人选择下次度假时会考虑Airbnb,23%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住在品牌酒店。

现在看来,由于政府对于Airbnb管理态度的改变,切斯基所面临的商界打压力还不算十分地强烈。但是,如果说Airbnb并不会对酒店业形成挑战似乎说不过去。据悉,接下来Airbnb将会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将飚到300亿美元,如果如此,希尔顿、洲际以及万豪等国际酒店超级巨头都将被Airbnb甩在脑后。重要的是,Airbnb似乎与传统酒店业争夺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其上线的差旅管理工具,服务的客户已达 1000 家公司。这项新功能让 Airbnb 可以与公司共享出差日期、地点等信息,公司的差旅经理由此可以监控到公司员工的出差情况,并且将这些信息纳入到公司内部的差旅管理系统里面来。如此深度嵌入式的合作方式等于是Airbnb硬生生地将原来留住在酒店业的企业客户拉到了自己的怀抱。另外,Airbnb的用户通常对价格较敏感,中低端酒店为应对Airbnb也只能降价,并可能最终沦为与Airbnb竞争后的重灾区。显然,接下来切斯基还不能停止合纵连横的步伐。

招招鲜,吃遍天

位于旧金山SoMa区的Airbnb总部置身于一座并不起眼的建筑物内,但走进大楼,人们会发现不少呈设与摆式非常有意思的房屋空间。名为总统级的房间里,咖啡桌上直立着轮船模型,并且总体上保留着百年前行政公寓的原汁原味;其他会议空间有的设计成斐济民宿的样子,有的设计成游戏与战争之屋。在切斯基看来,之所以这样装饰房间,就是要让员工与参观者感受到Airbnb与一般酒店的明显差异之处。

的确,与酒店服务强调很强的一致性完全不同, Airbnb提供与鼓励的是突出地域性和选择的多样化。进入Airbnb,就像进入了一个曼妙的童话世界,线上房东提供的不只有普通民居,还有树屋、船屋、古城堡,甚至是整个小岛,无论是开展一次奇妙的旅行,还是举办一个生日派对,抑或是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人们都可以在Airbnb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房源。不仅如此,Airbnb所展开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也极具特色。一项由切斯基亲自操刀的“过夜”促销项目显示,在Airbnb专门为用户提供的离经叛道的住宿地点中,有在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喷气式客机机舱,还有在伦敦最大的连锁书店大堂,也有在巴塞罗那的球星私邸,或是在澳大利亚的宜家商场以及“下榻”巴黎老佛爷百货。结果所有的预定名额一如预期地被抢购一空。

应当说Airbnb带给租客的并不只是独特的空间感受,作为创始人,切斯基非常重视来自租客的消费体验。时至今日,切斯基与另外两个合伙人还经常在Airbnb上预定不同区域的房子,同时,他们也会将己的房子挂在网上出租,藉此希望听到用户的真实声音。也正是如此,Airbnb发现给用户展示“利他”的文案,比“利己”的更容易带来转化,如告诉用户“邀请好友可以获得25美元”的效果就不如“给你的好友赠送25美元的旅行经费”更打动人;另外,正是基于租客的反馈,Airbnb改变了当初只允许用户出租自己房子的一个房间的规定,最终将业务从原先的公寓沙发、气垫床,延伸到整租公寓、别墅、房车,甚至城堡和私人岛屿。

让租客获得不同寻常体验的同时,切斯基非常清楚保障作为供给方房主利益的重要性。Airbnb成立的第三年,一位叫“EJ”的在线房东在网上严重吐槽,她通过Airbnb出租了自己在旧金山的一套房屋,但没想到租客非但没交房租,还把家里洗劫一空。得知消息并验证后,切斯基立即寻求投资人的支持,并向EJ太太真诚道歉,然后拿出5万美元补偿了她的损失。在此基础上,Airbnb制定了针对房东和租客利益的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出了物件保险高达一百万美元的决定,同时Airbnb建立了一套类似于淘宝的评价体系―租客可以为业主打分、业主也可以为租客打分。对于支付系统,租客将租金先行打入Airbnb的账户中,退房后的第二天系统才会将资金打给业主,租住过程中,租客一旦认为描述不符或不满意,随时可以申请退款。

莱恩斯基篇2

莱恩·史密斯(Lane Smith):美国著名儿童图画书作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中南部俄克拉何马州,3岁时举家搬往加利福尼亚州。莱恩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其高中艺术老师的鼓励下,到以视觉艺术闻名美国的巴沙狄那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求学并获得插画艺术硕士学位,前往纽约,为各家报刊插画,包括《时代》《大西洋月刊》《滚石》《芝麻街》《纽约时报》等。1987年开始创作儿童图画书,三年后,以和乔恩·谢斯卡合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一鸣惊人,之后佳作不断。目前,莱恩获得过两次美国凯迪克大奖,三次获得美国插画协会颁赠的银质奖章,多次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和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荣誉。

我们的莱恩·史密斯:

1. 莱恩·史密斯的童年时光十分美好。虽然一家人搬至加利福尼亚州,但是他们每个夏天还是会回老家度假。莱恩的老家在山丘上,他和哥哥放学后常常到处探险,忙着盖碉堡、收集蜥蜴等等,日子快乐无忧。他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每年秋天,当风阵阵吹起,空气变凉,莱恩就开始期待万圣节的来临,因为他最喜欢万圣节的变装盛会。在这个季节,他们家附近经常满是干枯的树丛和落叶。这种固定的旅行和在林野间探险游玩的经验,所看到的奇异地貌……莱恩认为这些体验可能正是他日后独特设计的源头:在一望无际的荒凉旷野,可能会看见一百英尺高、水泥打造的水牛,被好端端地立在甜甜圈状的支架上呢!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他那丰富迷人的想象世界。

2. 莱恩·史密斯虽然是以和乔恩·谢斯卡合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和《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一鸣惊人,事实上,他本人也是一位能画能写的全能型创作者。举例来说,他曾创作一个小男孩配眼镜的故事。一个在他人笔下可能过度阐述教育意义的题材,莱恩·史密斯却让它变得古灵精怪,妙趣横生。小男孩不愿配眼镜,医生为他讲解,“鼓励地”告诉他世界上其实有好多生物都戴眼镜:从猫、狗、雪人、兔子到恐龙、外星人、星球,甚至流行感冒病毒!随着医生一一列举一堆戴眼镜的生物,画面也如同播放投影片般,出现一只一只戴眼镜生物的怪怪模样,直到最后画面同时出现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眼镜生物为止!

3. 莱恩·史密斯对绘本还有一点不可替代的贡献之处:将设计的精神引进作品。他所有的作品从封面到封底都值得去细细玩味。换句话说,他的作品,不仅图画故事好玩,扉页、护封、作者介绍等等都表现出浓浓的实验与游戏精神。熟悉莱恩的朋友知道,这也归功于他的妻子:莫莉·里奇,她是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她几乎设计了莱恩·史密斯所有的绘本作品。目前,夫妇俩住在美国康乃狄克州郊外。

母子健康: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莱恩·史密斯:谁知道呢?但是我想说,你平时吸收了什么往往会影响你输出的东西。比如说,我喜欢的艺术家有瑞士的保罗·克利、法国的让·杜布菲和美国的亚历山大·考尔德,喜欢巴斯特·基顿的喜剧电影,喜欢绘本作家露丝·克劳斯的作品……我的脑袋里时时出现他们的身影,所以,如果在我的创作里面出现一只读书的猩猩或者修剪而成的兔子,不要觉得奇怪。

母子健康:你的有些作品看上去十分奇异,适合孩子阅读吗?

莱恩·史密斯:老实来讲,我从没有这样的想法,我的作品适合每一位孩子。对我来说,我现在创作的作品都是我孩时特别想看到的东西。我不喜欢那种普通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我个人十分喜欢有趣的、奇特的书籍,这样的作品能让一个孩子欢欣鼓舞,又充满挑战。要知道,已经有那么多创作者在为孩子们写优雅可爱的故事,关于行为举止,关于奇幻的独角兽,等等。

母子健康:《格林爷爷的花园》里面的格林爷爷是你的亲戚吗?因为读这个故事就像在读一本自传,对格林爷爷的回忆描述巨细靡遗。

莱恩·史密斯:这个故事如果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自传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不过它只是间接与我有关。当你年纪越来越大,就会从更多的角度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自己的生活,我回忆起不同人的生命片段,就以它们构想了《格林爷爷的花园》这个故事。在过去几年间,我和妻子莫莉·里奇的父亲都病重,于是衰老这个主题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在现在这个时候,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周围邻居朋友的父母的离去。再说,我一直都对把故事代代相传的概念很感兴趣。

阅读经典《格林爷爷的花园》

格林爷爷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园丁——他曾是农场的一个男孩、长满水痘的男生、士兵、丈夫,最重要的,他是一名艺术家。

在这本迷人的绘本里,跟着格林爷爷的曾孙,穿越记忆花园。格林爷爷用回忆做工具,修剪出一个美丽的世界,丰富的情感与奔驰的想象力,美丽的花园为格林爷爷和他的家人记录了珍贵的一生。

推荐理由

2012年美国凯迪克银牌奖

2011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

2011年《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

2011年美国插画家协会银质奖章

2011年Amazon网站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

媒体声音

翻开这本书,就是开启秘密花园的大门,一个充满美丽回忆的花园。透过小男孩崇拜的、骄傲的描述,老年失智的曾祖父的一生优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翻开这本书,莱恩·史密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爱与意义的花园。 ——《出版观察》

妈妈读吧

在Amazon上看到《格林爷爷的花园》的封面就喜欢得不得了,碰巧看到简体版,便毫不犹豫地买下,在与4岁的女儿蓉蓉分享之前,我已经迫不及待进入故事。读完,我深深被故事里的亲情触动,这是一座神奇的花园。蓉蓉显然也被满目的绿色吸引,她更多的注重画面的细节,常常看得哈哈大笑。比如跳跃的兔子、大大的胡萝卜、高高的公鸡、可爱的女生和被修剪成卧床的男孩……以前我和蓉蓉就读过莱恩·史密斯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十分喜爱,虽然这次他颠覆了以往浓墨重彩、幽默夸张的风格,但是,我们一样为其带来的美丽而神奇的世界心动不已。

莱恩斯基篇3

阿瑟・柯南・道尔创造出的福尔摩斯一角,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影视作品演绎最多次的人类角色”,一共有超过87位演员,在电影和电视中至少呈现了254次福尔摩斯。现在搜《福尔摩斯先生》又多了一位,也是有史以来岁数最大的一位。

最近BBC拍摄的一部电影就叫:《Mr. Holmes》。这回,大侦探已经93岁了。这次扮演福尔摩斯的Ian McKellen(伊恩・麦克莱恩)就是《指环王》里的甘道夫爷爷,同时也是《X战警》里的万磁王。

电影的重心不再放在调查悬疑案件上,而是注重侦探本人,一位“有名的老人”。1947年二战后的英格兰,因为老搭档华生那本著作变成名人的福尔摩斯已经93岁,大侦探退休了,在苏塞克斯郡的田园专注养蜂业,身边没有华生,只有管家以及自认是业余侦探的小男孩。

那些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多数是谣言,比如他从未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喜欢叼着烟斗,他爱的是烟。每当他在电影院看到关于自己的电影都会忍不住摇头。老人的记忆开始混乱,分不清书和现实,为了弄清楚过去,他开始最后一次探险。

电影由比尔・康顿导演,改编自Mitch Cullin2005年的小说。这部艺术电影在美国拿到了全国票房前十,媒体口碑不错,IMDB的评分是7.6分。的记者评价:“这是一部关于智慧与智商、盛名与真实、小说与真实以及岁月流逝的,很有深度的故事。”

而对于今年已经76岁的演员伊恩・麦克莱恩来说,这个“与岁月较劲”的角色也映照着他自己的人生状态。

实际上,老头在戏剧界更牛逼,他演得最多的是古典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他还没开始拍电影的时候,他就已经先拿下了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托尼奖,在1991年,为了表彰老头对英国戏剧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所以现在在英国媒体上,经常是称呼他为:Sir Ian McKellen(伊恩爵士)。

只不过,这位在戏剧舞台上早已蜚声国际的莎剧大腕,银幕之路却有些大器晚成。凭借《X战警》的“万磁王”与《魔戒》的“甘道夫”两大商业系列中的经典形象,伊恩・麦克莱恩的名字才真正进入全球影迷的视线。

甘道夫,仙气十足,堪称魔幻电影中最成功的经典形象;万磁王,幽默风趣,随心所欲控制一切的超级反派英雄形象。截然相反的他们,却都是天命之年的Ian所塑造。

牛津教授、英国爵士、莎士比亚戏剧,再加上甘道夫、万磁王还有现在的福尔摩斯,曾经绝代芳华,如今英雄暮年,伊恩・麦克莱恩依然是一个超级有范儿的老头儿。

剑桥少年的戏剧之路

“我出生在1939年,在英格兰的北部,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是为了躲避那些爆炸,我被父母安排在一张金属板子下睡觉,家里的窗户都贴上了黑胶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整天都被关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麦克莱恩接受采访时曾透露。

幸运的是父母极尽所能用戏剧为麦克莱恩营造心灵庇护所。哪怕还是战时,热爱戏剧的母亲利用有限的外出机会带只有3岁大的麦凯伦去曼彻斯特歌剧院看《彼得・潘》,9岁那年圣诞节的礼物是来自波洛克玩具戏院(Pollocks Toy Theatres)销售的维多利亚时代剧院模型,还有《灰姑娘》和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哈姆雷特》的海报。12岁,麦克莱恩最初接触到莎士比亚,先是看作为戏剧爱好者的姐姐的排练,再研读了全部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就像在心里种下了种子。莎士比亚故事确实可以去照应这以后的每一个舞台和银幕故事。”

中学时代,麦克莱恩已经是伦敦青年戏剧界声名鹊起的明星,当时他所就读的博顿公学,拥有伦敦最活跃的青年剧院“博顿剧院”。在那里他在《二僧传》(Firar Bacon and Firar Bungay)里扮演玛格丽特,在《亨利五世》里扮演哈尔王子,1958年他在校刊上发表文章《没有人来,没有人走,没有任何发生》,评论的正是贝克特《等待戈多》――他认为,贝克特的悲观主义不是死亡而是生存,人的尊严如何随绝望的蔓延而溃退。

凭借戏剧特长,18岁时麦克莱恩开始以全奖奖学金就读于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但我仍旧觉得自己无知且愚蠢。当时的剑桥有太多厉害的年轻人。”麦克莱恩说,甚至大学三年级,他的英语成绩只有2∶2,导师留在他成绩手册上的赞誉都是围绕他的文质彬彬和井井有条。

多年后他的剑桥校友,著名演员克莱夫・斯威夫特(Clive Swift)曾在电视节目里说:“你知道我们从来没想过,伊恩能成为如此伟大的演员,因为他曾是如此沉默。对舞台非常热忱,但自我世界却非常封闭,没有女朋友,甚至谈起自己家人也是用那种调侃玩笑的语气。”

一夜成名的故事也从来没发生在麦克莱恩身上。从60年代初开始正式登台英国皇家国家剧场,直到1965年在《无事生非》里获得重要角色,伦敦剧评界花了10年时间才注意到这个来自剑桥的年轻人。

之后,1969年在《爱德华二世》中饰演爱德华二世,1971年在《哈姆雷特》中饰演哈姆雷特,在全英国以及欧洲范围的巡回演出备受赞誉。1974年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排演的《浮士德博士》中演浮士德,在爱丁堡戏剧节上备受好评,1976年又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演罗密欧,接下来《冬天的故事》、《麦克白》、《炼金师》、《三相助》、《科里奥拉努斯》、《樱桃园》、《奥赛罗》,麦克莱恩成为英美戏剧舞台上最活跃的年轻演员之一,英国的劳伦斯・奥利弗奖、标准晚报奖、美国托尼奖的最佳男演员等荣誉纷至沓来。

魅力老头儿的“时空旅行”

“演戏究竟是不是一种端庄而荣耀的生活方式,或者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一次电视采访里麦克莱恩问道,“打扮妥当后跑到大家面前,又是炫耀又是假装地怎么能说这是个成年人的行为呢?”

就在演艺生涯蒸蒸日上的80年代末,麦克莱恩极为个人化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事业危机。直到1987年为英国特伦斯・希金斯基金会的筹款义演把麦克莱恩唤回舞台,而著名的麦克莱恩“莎士比亚独角戏”就是从募捐义演开始的。

1988年,他正式公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当时英国保守党推出“第28条款”(Section 28),禁止媒体、学校等机构对同性恋进行正面宣传。恰恰在这风口浪尖之时,当时49岁的麦克莱恩公开“出柜”,在BBC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公布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之后麦克莱恩成为一位积极的同性恋权益活动家,常常在公开场合为同性恋争取权益。他表示:“自信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羞愧,想要去隐藏一些东西,那你就失去了自信。我可以再次向那些对出柜感到担心的人保证,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因为人们喜欢诚实和真挚。只要诚实,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

实际上,就在公开出柜那一年,伊恩・麦克莱恩和他的《理查三世》在大不列颠皇家剧院开始上演,并且巡演了整个英国及巴西、日本、欧洲和纽约、旧金山等地,经历了150场的演出后,最终在洛杉矶落下帷幕,这是足以载入英国戏剧历史的盛景之一。

麦克莱恩的《理查三世》迄今也是莎士比亚改编电影的经典作之一。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经写道:“这是一部具有可怕吸引力的电影,麦克莱恩占据在影片中就像是一只毒蜘蛛盘踞在自己的网上,他出演莎士比亚笔下最混蛋的角色之一,竟也能使得我们动了一丝恻隐之心,没人能够如此罪恶,并且又清醒自知,他的罪恶反而恐怖切近而又充满了观赏性。”

“我想要去找找究竟什么使得这个人这样恶,又是什么使得这个人可以有如此的善,这也是我基本的好奇心,我人生的兴趣点。”伊恩・麦克莱恩说:“我至今对人的本身充满好奇。”

莱恩斯基篇4

1996年的夏天绝对可以称之为前所未有的疯狂之夏,促成这种疯狂的原因有很多,但帕特・莱利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仅在当年夏天就大手一挥开出了两份亿元大合同。事实上,莱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亿元合同创始人――很多人都将拉里・约翰逊当年和黄蜂签下的12年合同作为第一份亿元合同,但实际上当年约翰逊与黄蜂的合同虽然位居联盟第一,可总价值仅为8400万美元。

从1995年加盟热火,莱利似乎一直都在不停交易、洗牌,而一旦发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后便会另起炉灶、重新开始。这就是莱利的风格。

莱利的大手笔向来疯狂。1995年初来热火的他在那一赛季除了保留格伦・莱斯等个别明星外,几乎将全队换了一遍,这种清洗式的建队策略让很多人指责莱利其实是在炫耀自己的权利,因为在之前的湖人和尼克斯,莱利一直渴望却从不曾获得过这种独揽人事大权的机会。

在折腾一个赛季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后,莱利马上在1995年11月将莱斯踢到了黄蜂换来了阿伦佐・莫宁。然后又在交易截止日前,换来了勇士的蒂姆・哈达威。一年后,他又连祭出大手笔,挖到了马什本、P.J.布朗、丹・马尔利,就此组成了五星全明星阵容。

作为NBA新军,热火却频频挖其他球队的球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莱利奉行金元策略。而最能体现莱利大手笔金元策略的反倒是一次失败的案例。1996年夏,他用一份骇人听闻的7年1.05亿天价合同签下了一个青涩的二年级球员,那个人就是朱万・霍华德。莱利深信霍华德就是最适合搭档莫宁和哈达威的第三核心。此事震惊全美,很多总经理都指责莱利在哄抬物价。

据悉,莱利当时早已谋算好了组建三巨头的策略。他在和霍华德达成默契的基础上,劝说莫宁接受了7年1.05亿的续约合同(按当时劳资协议规定,莫宁甚至可以签和同届和奥尼尔一样的7年1.21亿美元),然后又给霍华德开出了一份亿元肥约。在此事发生后,NBA高管纷纷表示,热火已具备挑战公牛的实力。而被挖角的华盛顿子弹队则大骂莱利卑鄙,搞暗箱操作,要求NBA调查莱利。结果NBA联盟一番调查后还真找到了莱利的漏洞:莱利计算有细微偏差,导致热火的薪资空间并不足以签下霍华德,于是斯特恩宣布签约无效。莱利向媒体控诉联盟的阴谋,但没有人同情他。一位NBA高管称:“莱利就是个招所有人讨厌的混蛋,他总是在偷窃其他球队的球星,发生这样的事(签约被否决)没人觉得奇怪。”

而华盛顿子弹最终失而复得,重新签下霍华德,也没有人觉得奇怪。球队老板埃比・波林是斯特恩的老朋友了,他刚刚为球队建了一个新球馆,迫切需要补强阵容,以卖出更多豪华包厢的球票。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斯特恩否决莱利的签约冥冥中反倒帮了后者一把,因为朱万・霍华德最终被证明只是一个不三不四、位置飘忽不定的跳投选手,签下顶薪的他最终成了波林的噩梦。

幕后操盘手

1996年的NBA,已经逐渐成为经纪人的天下。按照NBA的规定,经纪人在新合约签字后,一般可以抽取合同价值4%的佣金。因此,在自由球员市场上,经纪人往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竭尽所能游说球员向球队索要更高价值的合同,这样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报酬。在NBA,乔丹创造的“飞人神话”世人皆知,在这个“神话”的创造过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便是他的经纪人大卫・法尔克,人称“超级经纪人”。在NBA,曾经有这样的说法:法尔克是美国职业篮球圈中仅次于总裁大卫・斯特恩的第二号权力人物。法尔克是现代经纪人模式的奠基者,他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发挥令整个联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球员平均收入由90年代初的30万上涨到了90年代末的240万。可见法尔克对联盟影响极大。

法尔克在鼎盛时期手下有大约200名球员,他几乎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联盟自由球员的运作环境搅乱,他最擅长的就是制造自由球员大年。在自由球员大年里,很多球队都会提前清空薪资空间以图网罗大鱼。但大鱼总共就那么几条,于是那些有实力的球队肯定会拼命砸钱网罗大鱼,而那些不走运的球队最终只能把没有花出去的钱砸在其他人身上,这样,球员就可以签下大合同。事实证明,法尔克制造自由合同大年的效果好的一塌糊涂。

1996年夏天,法尔克旗下有46名球星需要签约,他可谓用尽花招,最终他旗下的巨星基本上都签到了肥约――借其他想要得到乔丹的球队向公牛制造压力,最终签下了1年3000万的天价合约;虽然朱万・霍华德与热火的签约被叫停,但仍从奇才拿到7年1.05亿元;莫宁7年1.05亿元。在法尔克的帮助下,穆托姆博也从老鹰得到了7000万的合同,连肯尼・安德森都从开拓者要到了5000万。活塞官员称:“斯特恩估计已经要被吓尿裤子了,等到大部分球队开始赔钱,老板们就会给他好看了。谁能付得起这么高的薪水?”

为了签下穆托姆博,老鹰清空了几乎一半的阵容;热火为了霍华德清理空间,结果人没来成,只好草率签人做补救。在这样的情况下,球员间的薪水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球员将被迫接受底薪。法尔克的强势手腕令NBA背负了巨大薪金压力,很多专家都认为正是法尔克肆无忌惮地掠夺工资才导致NBA在1998年停摆,法尔克被很多球队老板以及总裁斯特恩视为恶魔。

法尔克对联盟的熟悉程度,让他能清楚掌握NBA发展的脉络。1998年,劳资谈判就在眼前,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在等待着这个联盟。那时候,法尔克告诉他的客户们,“照顾好自己的钱包,为即将开始的罢工做好准备。如果你们不希望罢工发生,在斗争之后,最好接受老板们的条件,否则最终损失的一定是你们,而不是老板们。”他的客户里有太多球星,可并没有多少人明白法尔克究竟在说什么。斯托克顿问法尔克:“你怎么确信停摆一定会发生?”法尔克回答:“让我问你一个问题,现在你们抢断成功,开始快攻,三个人进攻面对一个人的防守,你该怎么办,是急停跳投,还是冲上去上篮,还是想办法把球传给队友?你会叫一个暂停,找本教科书,看看课本上究竟怎么说的吗?不会,你只会感觉,然后按照感觉做出决定,你是名人堂级别的球员,有百分之九十的机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也是这个级别的经纪人,我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我的判断。”

事实证明,法尔克对了。停摆发生了。不仅如此,因为他在那年的劳资谈判中帮助球员工会用各种方法与资方周旋,他甚至被形容成“无形中操控局势的手”。当时的球员工会主席尤因是他的客户。更可怕的是,球员工会谈判委员会由19名球员组成,其中有一半都是他的人。

法尔克的飞扬跋扈只是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随着乔丹、尤因等一批老将退役后,他对NBA的操控能力荡然无存。鉴于法尔克当年肆无忌惮地索要天价合同的情况,NBA联盟在1998年停摆之后达成的劳资协议里严格限定了球员的工资涨幅度和顶薪制度。

连锁反应

薪资的诱使更多的年轻人终止了大学学业,提前进入NBA(1996年有36位)。斯蒂芬・马布里的名言是:“你想什么时候重返学校都可以,但每年挣400万美元?这样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与马布里抱着同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人人都想成为幸运儿,都想“捞快钱”,但在1990年到1996年间,有一半在大一终止学业加盟NBA的球员从来没打过一分钟的比赛。《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约翰・汤普森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的社会风气轻视学校教育而重视眼下的利益,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这样做无异于自戕。”不过,这就是斯特恩推崇的“美国梦”,自从他成为NBA总裁,联盟便被推上了快车道,只不过在1996年,这辆车的前进速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当年夏天,奥尼尔在多家球队争抢下最终与湖人签订了一份价值1.21亿美元的合同。“大鲨鱼”西游洛杉矶,对于NBA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一位NBA公关透露,沙克签约的第二天他接到了总裁大人的电话,斯特恩听起来“非常非常开心”。洛杉矶和纽约两座最大的球市都要复兴了,这当然值得开心。当年,NBA在50周年庆典上公布了历史50大巨星的名单。才刚刚打了四年NBA的奥尼尔的入选引来许多争议,但一位官员说:“如果你不把他算进去,就别想让他为NBA做任何宣传了。”

当年夏天,NBA大约有两百多名球星处于自由签约状态,除了有乔丹、奥尼尔、莫宁这样的大牌,还有戴尔・戴维斯、阿兰・休斯顿等。

对于马克・威廉姆斯来说,开拓者在1996年夏天没有执行他的球队选项简直让他谢天谢地,他才不管球队选中了杰梅因・奥尼尔、签下肯尼・安德森、换来伊塞亚・莱德尔之后的实力,他宁愿拿更少的钱,也要到纽约这样的大都会闯一闯。当时,尤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尼克斯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实力。虽然MSG老总戴夫・切克特斯引进拉里・约翰逊和他那8400万大合同的做法被一致嘲笑,但那都是以前了。当年夏天,尼克斯再次提高了票价。切克特斯和其他尼克斯官员继续补强球队,用6年2400万签下了篮网后卫克里斯・柴尔斯,然后再用7年5600万签下阿兰・休斯顿。

休斯顿在纽约享受到了相当高的待遇,当时尼克斯派了一架专机把他接到纽约,而休斯顿的老东家活塞和原本斗志昂扬的主教练道格・科林斯自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些人认为休斯顿的离开只是受到纽约无数商机的诱惑,但也有些人认为休斯顿不愿再在格兰特・希尔的阴影下打球。

动摇一支球队的根基实在太容易不过了,球员内讧、球员的家人女友相处不好、哪怕是球员的经纪人互相看不顺眼,都有可能成为球队崩溃的导火索。失去休斯顿的活塞只好草草签下格兰特・朗和斯泰西・奥格蒙,但一位内部人士抱怨道:“年初我们还信誓旦旦要以休斯顿和希尔为基石建队,现在简直是打脸。”失去休斯顿,活塞管理层也并非没有责任。当时底特律向休斯顿先提供了一份3000万的合同,但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法尔克,想要追逐穆托姆博或者霍华德。他们愿意为霍华德开出9000万的合同,但最终未能成行。当活塞四处碰壁才找到休斯顿时,一切都太晚了。

莱恩斯基篇5

凭什么叫白曼巴

{By what is BaiMan ba }

要想在现如今的职场里混得风生水起,讨好领导是必须的。但如果你的职业名称要是“某球运动员”的话,那么恭喜你了,因为至少你不需要拍领导的马屁。但如果你要是以为当了运动员就意味着可以从此以后,天老大你老二,机动车道上横着走了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拍马屁这门学科可是一门人生必修课,且其覆盖面极广(基本上是全覆盖)。虽然你不用再拍领导的马屁了,但这也仅仅只意味着你的马屁是要拍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而已,这个人的名字叫——球迷。要讨球迷的喜欢其实很容易,带领球队取得胜利再顺便得它个二三十分的成绩单基本上就能混个优秀了。

但如果你的能力有限,数据上得不了那么多分的话也不用气馁,这个分数是可以适当下调的(视观众对你的喜爱程度而定)。因为观众的喜爱可以为你加平时成绩,就像是期末时老师给的“同情分”一样。但通常情况来讲是没有多少老师会把一个不及格的学生,“同情”到优秀这一档来的,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斯卡拉布莱恩。

但前提是你一定要保证自己是无时不刻都在努力着的,就好像是脑子本来就比一般人慢的学生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才能保证不留级一样。对于那些天赋不足的运动员来说,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努力的确别无它法。如果说“传统球星”就是那种从小就打遍同龄人无敌手,到了NBA也能扯个山头自己立面旗的人物的话。那么布莱恩·斯卡拉布莱恩很明显与球星绝缘,至少他和传统这两个字沾不上边。纵观这位“红毛大神”的职业生涯,场均6分3篮板已经是他10年职业生涯的巅峰了,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数据连一个合格的龙套球员都不够格,甚至连这块料能否成为一名CBA的合格外援我们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但不管你信不信,这真的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了。何为最好?那就是再好一点都不行了,姚明在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面对媒体时说:“我要给我自己打100分,因为我从没有浪费过训练时的任何一分钟,我达到的高度就是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再好一点也不可能了,所以我给自己打100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斯卡拉布莱恩,且在“红毛大神”的身上更富有励志色彩。

所以,虽然大家面对的是一张场均6分3篮板的成绩单,却依旧给了这个不曾休息过一分钟的男人满分(注意,不是自己说的)。而且还送给了他一个可以和科比(黑曼巴)媲美的外号——“白曼巴”,对于这两条蛇,斯卡拉布莱恩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蛇,黑曼巴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一旦被咬到你就死定了。但白曼巴是最静态的蛇,它只会静静地盯着你,然后让你浑身寒冷至死。虽然都是蛇类,但两者完全不同。”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说得非常的中庸,乍一听的感觉就跟什么都没说差不多。引用《我爱我家》里贾志新常对他爸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您说的都对,就是说不说都行。”那么我们不妨用大白话来“翻译”一下红毛大神的发言:“大家能像喜欢科比一样的喜欢我真的是让我受宠若惊,但我也知道我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和科比相提并论就算了吧,小弟还是知道自己一顿吃几碗干饭的,真的是谢谢各位了。”虽然这个解释少了几分霸气但却凭空多了几分精明在里面,因为它至少解释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啥老子能叫白曼巴!

也许你的天赋很低,要通过200%甚至300%的努力才可以将将达到那条该死的平均线,也许你总是在夜晚空无一人的体育场里练到东方鱼肚白,要相信这一切终将值得,因为你留的那些汗,总有一天会在万人齐聚的灯光球场中展现出来,这一切将注定被人们喝彩。

觉得我不行的人明显是

{ Think I can’t apparently is an idiot }

屌丝逆袭的故事总是伴随着争议,就像是超女一样,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关于斯卡拉布莱恩究竟是神人还是神棍的争论似乎从没停止过,这位曾经的“人肉胜利雪茄”还正好是个出了名的顺风耳,争议?他早听腻了。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不够优秀,但我不会因此而气馁的。我真的不在乎人们怎么说,不在乎他们是否认为我能力不足。这些都不会影响我,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名优秀的球员,我熟悉这项运动。如果现在有人说斯卡拉布莱恩真是太烂了,我也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因为面对这些质疑,斯卡拉布莱恩有一套自创的减压方法——就是把那些嘲笑自己的家伙当成。

“我是这么看待这些事情的。如果我一直被人嘲笑的话,那么嘲笑我的人一定是,这并没有不敬的意思。我是不是在NBA里赢了不少比赛?我是不是每天都要经历艰苦的战斗?我是不是每天都第一个来到球场训练,第一个来到健身房却最后一个走的人?我是不是每天都在5点30准时起床训练?如果我都这样了你还认为我是一个笑话,那我一定会觉得你是一个。可能有些人会感到失望,不过我已经努力了,这也是我能在NBA立足的原因。”虽然欠缺天赋,但是斯卡拉布莱恩并不自卑:“如果你拼命地跟进每次快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卡位,尽力地参与每次挡拆——只要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你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即使那些人可能更有天赋,但我比所有人都努力得多。”

人肉胜利雪茄

{ The flesh of man victory cigar }

胜利雪茄,乍听上去好像是个雪茄的牌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特高端,是属于不穿西服打领带你都不好意思抽的那种。实则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抽雪茄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胜利雪茄并不是你想抽就能抽的,因为“胜利雪茄”顾名思义是要在你胜利的时候抽的。如果失败了,就算你抽的是10万美元一打的古巴法老雪茄也不能叫“胜利”。

这个典故出自凯尔特人名宿——红衣主教奥尔巴克的一个习惯。每当终场的哨音响起,队员与球迷们都在庆祝胜利之时,这个老家伙就会习惯性的燃起一支随身携带的雪茄。可能并不是非常昂贵的牌子,但却有个昂贵的名字——“胜利雪茄”。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染指的货色,想抽吗?还是先赢得比赛吧。

至于斯卡拉布莱恩会被人们冠上“人肉胜利雪茄”的名头,主要还是因为:每当主队球迷在场上见到这个红头发的家伙上窜下跳的时候,那往往只意味着一件事情——主队已大比分领先,比赛没有任何悬念了。这也是一个告诉人们“开始庆祝吧!”的信号,再看看那头红色的头发,难道不像是一支正在燃烧着的“人肉胜利雪茄”吗?

上正传的小兵卒

{ The flesh of man victory cigar }

在战场上,如果你的身份是一名小兵,那么你是很难左右战局的,通常情况下你的结果不是横尸疆场就是缺胳臂短腿。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侥幸活下来应该就是每一个小兵卒的最大愿望了,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成为那战后统计的伤亡比例的分子,仅此而已。难道小兵们就从来都没想过当英雄这件事吗?不是的,只是那些想当英雄的人们都跑去做分母了,你再也看不到他们了而已。

也正是如此,出名的小兵更是少之又少,能上正传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斯卡拉布莱恩却能算上一个。就现在的社会而言,要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多少恐怕没有什么比看他的工资有多少要来得更直接了。但相较于斯卡大神职业生涯的3.3分、2.1个篮板来说,每年300万的合同无疑太大了。从纸面上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高薪低能”的范例。因为红毛一没实力、二没背景而且长得又不帅,所以人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到底为什么他能挣那么多的钱。但是,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红毛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和他带给球迷的欢乐,这才是他吃饭的本钱。

在NBA里,总有这样一些球员:他们训练的时候兢兢业业,比赛的时候在板凳席上默默无闻的看守着饮水机,球队得分的时候他第一个起身呐喊助威,球队休息的时候他第一个走上前去和队员击掌鼓劲。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也许在这个联盟里待很久,换过很多球队,但是,也许只有在之后的某一天,你突然想起:咦,这个人什么时候退役的,我都不知道……只看数据,红毛是这些球员中的一员。但是,只要看过他比赛的人,就会知道:Big Red is different!

龙套的喝彩

{ Utility man’s applause }

斯卡拉布莱恩效力凯尔特人5年,场上能力有限,但深得队友和球迷喜爱,是个出色的队友和有亲和力的球员。凯文·加内特曾这样评价斯卡拉布莱恩,“我知道人们看着他说些什么。但他能打球自有原故,他能在球队自有原因,他能在联盟自有道理。他给球队带来增值。我们清楚他带来的这一切的价值,就如同公牛和锡伯杜懂得这一点一样。”2010年12月3日,是斯卡拉布莱恩和锡伯杜教练第二次做客凯尔特人主场,比赛最后时刻,斯卡拉布莱恩在主场球迷欢呼声中登场,现场有球迷打出了“once a Celtic always a Celtic 44(44是斯卡拉布莱恩在凯尔特人的号码)”。

在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中,球员出走他队后,在故地重游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得到曾经的主场球迷的掌声,不管这个人是可以呼风还是唤雨。但至于龙套,人们似乎根本就不曾意识过他们的离开,当然就更不要提注意到他们的回归了。这个传统是一大票龙套的悲哀,但同时也是斯卡拉布赖恩的一段传奇。因为他改变了龙套们的宿命,他向吝啬的观众们要来了那一份迟来的喝彩,一份属于龙套的喝彩。

思维比身体要快好几倍

{ Thinking faster than the body several times }

球迷们并无恶意的整天呐喊他的名字,大家开心的笑,也许在红毛的心里会很尴尬很难受,因为这并不是一个饮水机看护者所应受到的待遇。但是,这个男人其实很不简单、非常聪明,球队战术熟悉速度非常快。我看过他不少采访,对待记者的提问非常犀利,观点非常深刻,可就是挡不住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欢乐感……有朋友说他“思维比身体快好几倍”,不过要是依我看,可不只几倍。

2008年,红毛随凯尔特人夺冠。很难说他的场上表现对那一年的凯尔特人队来说有什么不可或缺般的意义。他的那枚冠军戒指的含金量也许与孙悦和巴特尔的那两枚是不相伯仲的。可是不得不提的是,这个家伙的思维与口才实在不像是一个身高近7尺的篮球运动员。因为一般在抱完大腿之后,正常人的习惯应该是找个没人的小黑屋去偷偷的笑才对。但斯卡拉布莱恩却在夺冠后的第一时间,兴致冲冲的一个人冲上了媒体会的发言台,“单刀赴会”各大体育媒体,大有一幅我是MVP的架势。很多记者都看到了红毛这个有些“越权”的举动,于是有人便发问了:“嗨,布莱恩,你回家之后打算怎么跟你的家人说你在总决赛上表现(红毛在总决赛就没怎么上场)?因为毕竟不管怎么样你们最终夺冠了嘛。”这是一个算不上友好的提问,其实画外音无外乎就是:“你这个红毛总决赛就去打了个酱油,看起来瓶子好像都还没灌满,怎么嚣张的跟你得了MVP似的?你回家打算怎么跟你的孩子和家人说你在总决赛上的表现呢?酱油哥,我说你还是省省吧。”可是红毛神却给出了一个堪称著名的回答:“我想我会告诉他们,我有个场均10分左右吧,他们不会太在意这些的,他们能记住得只有我得了冠军这件事,仅此而已。等到了明年我就可以再跟他们说其实我是个主力队员,场均出场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他们还是听不出来这有什么问题。然后再过它个二十几年,我就会对我的孙子们说,爷爷我当年总决赛是得过MVP的,随你们怎么想吧。”

这就是斯卡拉布莱恩,够混够横也够臭够硬,但是观众喜欢。

著名吉祥物

{ Famous mascot }

成为一支球队的吉祥物,其实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不光娱乐球迷还能娱乐球员,挣的也不少。非要说一点不好的话也就是夏天的时候会热点。可是当你的身份也是球员的时候,吉祥物这个称呼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因为但凡是能在场上做贡献的人,谁也不想在场下发光发热。但就有着这样一些队员,他们并不是对板凳情有独钟的啦啦队长,可球迷们却总会亲切的称呼他们为“饮水机守护神”。千万别误解我的意思,这可不是什么出于善意的昵称,而是在球迷对一个球员失望之极抑或是不抱任何希望时才会祭出的一个嘲讽技能。其实以斯卡大神的实力与数据,拥有这样的称号不足为奇,但奇怪的是人们对他的“嘲讽”似乎总是出于善意的方式,这也让他成为了NBA的著名吉祥物。

“除非你是布莱恩,不然做好第12人很难。他在板凳席上永远是活力十足,场上也表现得像一个先发那样兴奋。”这是公牛队的当家球星罗斯对斯卡拉布莱恩的评价。先不管自己的身体是什么等级的,因为那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则。先强大自己的内心,只有那样你才能收获那份超越规则的勇气。公牛总经理帕克森也表示球队需要像布莱恩这样的队员,“他的性格很受大家喜欢,打球又努力,我们需要这样的队员。”主帅锡伯杜也对布莱恩赞赏有加,“他总是一切就绪,不管你需要他做什么他都会立刻去做。”先不管能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先竭尽所能去做吧。但行努力,天道酬勤,相信这是每一个成功逆袭的屌丝的必然规律。因为天赋与成就看似是一对亲兄弟的关系,但它们中间隔着一堵隐形的墙,名叫努力。也正是因为努力,让这对亲兄弟成了一对逆否命题。

看一眼少一眼

{ Have a look at a few }

斯卡拉布莱恩还是球迷的宠儿,观众们会大声叫嚷呼唤布莱恩上场,每当布莱恩接到球他们都会欢呼,如果布莱恩得分球迷们会更疯狂地庆祝。公牛主帅锡伯杜也开玩笑说在客场也有布莱恩的球迷,“我都怀疑布莱恩是不是买通了一些球迷,那些叫嚷声都让我的耳朵起老茧了。”一名公牛的铁杆粉丝Rachel Greenfeld表示球迷们很爱布莱恩,“他是球队板凳席上最可爱的家伙,他很少上场,这就让他每次获得的上场机会都显得那么珍贵。”

退役后依旧是香饽饽

{ Retirement is still sweet pastry }

职业球员的退役就意味着退休,因为他们已经干不动了。倒不是因为他们已经老到要领退休金的岁数了,只是和年轻人相比他们已经不再富有竞争力了。对于很多工作来说,三四十岁的年龄还只能将将算得上是年轻,比如教练这个有前途的工作。

34岁的斯卡拉布莱恩在NBA征战了11个赛季,是联盟中著名的边缘龙套球员,但是却深受球迷们的喜爱。由于他经常在球队末节大比分领先时才能出场,所以有着“吉祥物”和“人肉胜利雪茄”之称。过去2个赛季斯卡拉布莱恩都在公牛效力,但得到的机会很少,出场时间总共只有200分钟左右,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篮球运动的热情。如果说一名像这样的运动员如果还能在一支球队里有着一席之地的话,那么我敢断定他一定可以在更衣室里发挥一些特殊的作用。就像是一个万事俱备的化学反应一样,他就像是虽然不参加变化但却可以为大家大幅提升“活性”的那针催化剂一样。虽然技不如人,但却依然可以成为场下的领袖。像这样的球员,教练也许就是他退役后最好的归宿了,当然也可能不是。

公牛主帅汤姆·锡伯杜的确曾为斯卡拉布莱恩开出过一份助教合同,希望退役的他能够继续留在公牛,成为自己在教练组的左膀右臂。当时甚至传出了斯卡拉布莱恩会接受这份合同的消息。但是斯卡拉布莱恩却拒绝了这份合同,因为他要加入Celtics broadcasts,成为一名比赛解说评论员。“对锡伯杜教练说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无论何时都是这样。”斯卡拉布莱恩说:“我一直都认为在公牛和他共事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我现在想要转战电视圈了。”

场下传奇

莱恩斯基篇6

――菲尼克斯太阳队老板杰里・科兰格洛

有这样一个问题,想请球迷朋友回答:NBA历史上连续持续时间最长久的“王朝”是哪一个?

A:凯尔特人王朝;B:湖人王朝;C:公牛王朝;D:其他。

这是曾经出现在美国《体育画刊》上的一个“细节考问”(Trivia question),很多球迷都选了A,理由是凯尔特人在1959~1966年间一口气拿下8个总冠军,比湖人队80年代的5个总冠军、公牛队90年代的两个“三连冠”都要多而且更“连续”,答案当然是这个!

只有“骨灰级”的球迷选择了D,他们认为NBA最长久的一个王朝是当今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至今持续20年的“统治时期”。

是的,就是大卫・斯特恩,那个戴着小眼镜、一头灰白头发、在NBA世界里当属奇矮身材的前NBA律师、后来的NBA总裁。

NBA从1946年成立至今,先后涌现毛里斯・帕多洛夫、J.沃特・肯尼迪、拉里・奥布莱恩和大卫・斯特恩四位总裁,58年的历史仅产生了四位CEO,可以想见,在这个联盟里,最高管理者任期都较长,联盟秉承的执政理念是稳定。而在这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毫无疑问是斯特恩,从1984年2月1日“登基”到今年的2月1日,已整整25载。

而在这25年,斯特恩与NBA一路同舟共济。

斯特恩受前任奥布莱恩重托接手NBA之际,联盟因为曾遭受过吸毒事件的沉重打击而显得风雨飘摇,只是北美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联赛”,但20年过后再回首,甚至连克罗地亚这样饱经战乱的国家中的孩子都穿着NBA板凳球员的球衣,这个联盟是多么受世界的关注!

正如《芝加哥论坛报》的王牌体育专栏作家山姆.史密斯(众所周知,他和乔丹、公牛王朝关系密切),在提起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时,也没有推举他最喜欢的乔丹和公牛,而是这样说:“忘记凯尔特人、湖人,甚至公牛吧。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就是‘斯特恩王朝’。”

从小“伙计”到总裁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纽约切尔西地区的一家熟食店,一个叫大卫・斯特恩的伙计正在手脚麻利地为客人切割熟食,为他们周到地包好,然后殷勤地送客人离开。

“嘿,大卫,我来了!”一个长得很粗壮的黝黑汉子迈进店来,冲着十几岁的斯特恩喊道。

“史密斯先生,您好!您是要半公斤猪蹄是吧?……好了,您拿好,欢迎常来。”伙计斯特恩几乎是在史密斯刚进来还没站稳脚跟就为他包好了半公斤的猪蹄,后者是熟食店的常客,需要买什么斯特恩一清二楚。还有什么样的客人需要什么特别的调料,斯特恩都烂熟于胸。

毫无疑问,大卫・斯特恩是一个精明的伙计,来店里的客人都很喜欢他。以至于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斯特恩后来不是成为NBA的总裁,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事实上,这家熟食店是斯特恩父母开的,十几岁的斯特恩没事时就过来帮忙。就是在他1963年从Rutgers大学毕业接着上哥伦比亚法学院期间,二十好几的他仍旧在家里开的熟食店“打工”。

这段经历叫“伙计”斯特恩明白了什么才是让顾客最满意的服务,以及如何做才能让销量大增。这让斯特恩在后来掌管NBA时都受益无穷,很多人以为他是律师出身,对于市场营销和推广不会太在行,但结果证明总裁先生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80年代初,比起棒球、橄榄球等强势体育项目,篮球是一个典型的弱势项目,长期翻不了身。但斯特恩上台后,明白联盟“最好卖”、“最畅销”的是巨星球员,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包装、宣传80年代的“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等到乔丹80年代中后期冒头,NBA的宣传机器全力为飞人开动。球迷说约翰逊、伯德和乔丹三个人拯救了NBA,但幕后的策划人是运筹帷幄的大卫・斯特恩。

看看现在的美国四大体育联盟,球迷最多的也许不是NBA,但影响最大、最为商业化、最为国际化的当然要首推NBA。除了大打球星牌,斯特恩纵横捭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让NBA与国际篮球圈打通,推出1992年惊撼世界的“梦之队”,让NBA从此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斯特恩借助电视这个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极大地扩大了NBA的影响力。

事实证明,拉里・奥布莱恩和很多老板当年没有看错人。1978年,面对联盟越来越多的法律纷争,当时的总裁奥布莱恩邀请律师斯特恩出任联盟的法律总顾问,不久要求他筹建一个法律部。斯特恩从小就是一个铁杆球迷,经常去看纽约尼克斯队的比赛,接到奥布莱恩的邀请后,想到以后可以与很多明星球员朝夕相处,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1980年,工作能力突出、成功解决很多棘手问题的斯特恩被提拔为NBA副总裁,开始对这个联盟施加真正的影响力。尽管当时的“一把手”是奥布莱恩,但律师出身的斯特恩分管联盟法律、纪律等事务,而恰恰在这个期间,他解决的劳资协议、工资帽、利润分成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日后NBA的发展,为后来的联盟冲向高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尤其是当时泛滥成灾的药物问题,已经危害到NBA的生存与发展,正是斯特恩重手频出,毫不手软,才杀住了这股靡靡之风,让联盟得以有大的发展。

看在眼里的奥布莱恩庆幸自己有了一位再好不过的接班人,1983年,他就私下向斯特恩交底说,自己准备退休,希望斯特恩接班好好干。到了1984年2月1日的NBA董事会,任职9年的奥布莱恩宣布告退,董事会全票通过选举斯特恩为新一任NBA总裁。对于之前已经卓有建树的斯特恩,老板们都很放心让这个精明的律师来掌NBA这艘大船的舵,而后者好风借力,NBA乘风破浪,也的确没有让当年看重他的人失望。

贡献彪炳的CEO

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体育联盟领导人,可手下人知道,与这个老板搭档干活很累,只有勤奋、勤奋再勤奋,想糊弄他根本不行。

NBA赞助部的主管里克・威尔特茨1982年来到联盟,中间曾离开过一些时日,一共在斯特恩手下干了17年的活。他说斯特恩是一个工作狂:“晚上10点,他都会往你家里打电话,和你谈上45分钟。第二天早上,根本不用别人提醒,你会很早起来就朝办公室赶,因为大卫交代了一大堆的活需要干。”

按理说,像斯特恩这样的CEO只负责宏观管理和调控,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可斯特恩不这样,他希望自己了解NBA每一个主要层面的所有细节,认识与其一起干活的1000多个同事。NBA娱乐部主管亚当・希弗开玩笑说,他们的总裁根本不像一个CEO,而是一个事事都要操心的罗嗦的“爸爸妈妈”:“一些人批评他不懂管理艺术,但是他们也许不明白大卫事事要求完美,希望别人像他一样勤奋干活,把事情做得很漂亮。”

直到今天,斯特恩几乎是每一天都工作到凌晨,一只典型的“办公室耗子”。当NBA的各个主管早晨来上班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他们的电子信箱,看看总裁先生又给他们发了什么最新指令。

其实不难明白NBA为什么会被斯特恩托升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他从小就是一个精明的伙计,又是一位优秀的律师,在经过NBA的数年磨练后,勤奋异常的斯特恩不成为一名杰出的CEO才怪。

不妨算一笔经济帐:25年前,NBA一个俱乐部的价值大约是1500万美元,而现在差不多达到了3亿美元。阿克利集团1983年以1600万美元买下超音速队,2001年转手卖给星巴克咖啡连锁店老板霍华德・施尔茨时,价格是2亿美元,增值了十几倍。当年是NBA求爷爷告奶奶央告大商人买下某支俱乐部,而现在是多家财阀为买下一支俱乐部打得“头破血流”。

NBA每年的授权相关产品销售额在80年代是1000万美元,而现在已超过30亿;25年前联盟的总收入是每年1.18亿左右,而目前是30亿美元以上;NBA现在收取的美国境内电视转播“权利金”是平均每年7.65亿,比斯特恩1984年接手NBA时增长1300%之巨,而在这里面,还不包括有212个国家用42种语言转播的NBA比赛的国际电视机构“权利金”。

斯特恩为什么在当今崇尚民主、主张权力更新的现代社会执掌一个世界显赫的商业体育联赛长达20年,算算经济帐,就会深有体会,恍然大悟。对于这么一位贡献彪炳、不断创新的CEO,老板们当然乐意让他继续来管理和指挥。

当然,斯特恩不是一个完人,他不是没有错误,也曾有大过。就像1998~1999赛季那场漫长的停工事件,被认为是这位总裁20年执政中最大的污点,一度让球迷对NBA的好感降到冰点,斯特恩也因此失去了当上纽约州参议员的机会,最后“成全”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还有,去年的NBA总决赛遭遇30年来的收视低点,给斯特恩造成的打击不小,很多人怀疑NBA最近几年的规则变动尤其是允许联防是得分创新低的“罪魁祸首”。

所以,一度登上全美知名体育专业杂志《体育新闻》评出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体育人物”榜首的斯特恩,在这份杂志评出的2003年人物中,名次退到第六位。

想在NBA干到老

所谓天道酬勤,风雨20年终于见彩虹,不负斯特恩一片苦心和殷殷期望。NBA既然已经打下如今的江山和良好基础,这个联盟或者说斯特恩的未来不会很坏,这几乎是一个肯定的事实,但他统帅下的NBA究竟走向何方,现在看起来依稀还是一个未知。

斯特恩还在路上。他本人不想退,最近几年他一直被记者多次追问什么时候退休,斯特恩明确表示他很享受现在的工作,想干到干不动的时候。有与斯特恩相熟的媒体人士说,以斯特恩现在的身体和外界对他工作一致的高度评价,今年67岁的斯特恩干到70岁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斯特恩有一桩大心愿还未了。国际化是他执政NBA以来最为看重、最施以大力的一个项目,从当初NBA创办国际邀请赛、与国际篮联把手言欢,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梦之队”横空出世,并由此长期派出“梦系列球队”征战世界大赛,再到国际球员陆续登上联盟舞台并且成为重要力量。现在,斯特恩又把目光瞄向了欧洲,他想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成立NBA球队,想看着他的NBA疆域从美国到美洲再到欧洲,占领着整个世界。

当然,有很多人批评斯特恩的扩军计划不现实,认为他反对在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美国黄金城市建立NBA球队却对欧洲一往情深,是“有帝王心态”。可斯特恩痴心不改,称未来10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倘若真的成事,姑且不论功过,这可能是斯特恩在NBA任内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

莱恩斯基篇7

万全准备是什么?万全准备是丝丝入扣,万全准备是缜密无瑕,万全准备是信心,万全准备是机会来了,我们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莱恩斯董事长周长喜

高管水平就是莱恩斯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是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时的名言,充分说明了领军人物的重要性。

商场如战场,尤其作为职场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带领一个集团还是带领一个部门,都需要好的管理方法。今年,莱恩斯涂料的业绩再次扬帆之际,莱恩斯送一个又一个高管去进修、去提高,因为,高管的水平就是莱恩斯的未来。在我们深思熟虑,不断奋起的过程中,高管的行业视野决定着莱恩斯的竞争优势,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目标才能知道差距,才知道要在什么地方下功夫。

作为领头人的周长喜董事长也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以期探索出莱恩斯发展的先进机制,带领充满创业激情的管理团队,把莱恩斯打造成保温涂料行业实现梦想的最好平台。周董深知,企业要继续成长,就必须变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变成有竞争力的组织。

这一年,莱恩斯在实践中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多渠道学习,交流互动学习。

公司业务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转型时期,每一个高管都要有大局观,大家齐心协力开拓思维,为企业的再次腾飞贡献出所有力量。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是保持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上到董事长,下到普通员工,每一位企业的成员都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汲取更多更好的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

高层管理者是一个企业最中坚的力量,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培训投入,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大家学习。王祥清华国学班就读,李志军、李勇北大EMBA研修班就读,财务和人力资源的部门经理参加了总监提高班。

构建全员培训体系

莱恩斯在2012年度对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倾注了很大的力度,同时也有较高的期望,在参加《营销复制》的预热基础上,2012年度莱恩斯对人力、财务、销售、研发、生产的各部门管理者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分别去参加了总监提高班的培训。

根据目前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加深学习培训的意识,开拓管理者的思维,强化组织融合,打破组织信任的壁垒,促进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建立更深厚的团队观念。按照中高层管理者的年度培训计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于3月举办一次“开拓思维,团队共融”为主题的体验培训课程。由于参训成员都是集团管理层人员,所以设置的项目也是与“开拓思维,团队共融”主题密切相关,每一个活动环节之后大家再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逐步深入的探讨和教练的点评,经过大量的体验活动―讨论―点评,大家能够结合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商讨改进的方法。

这次培训,只是拉开了莱恩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帷幕,围绕着2012年工作目标,形成职业培训体系,越来越多的人会投入到培训学习的队伍中来。莱恩斯2012年的年度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全员培训体系,自从3月份以来,集团培训部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各分公司的全力配合下,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培训学习的工作。

培训师的月度例行培训也如期开展。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莱恩斯的培训学习的意识在逐步开始建立。

经过学习,大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督促经理人继续认真参加学习同时也对他们进行阶段性检查,于9月11日下午举行了主题为“团队沟通的方法”研讨会,并就“团队沟通的方法”实行一个头脑风暴会议。邀请高层领导和培训公司老师和所有参与培训的中层管理者共同参加,周董事长到会并做指导。会议现场大家听取了参训学员的主题分享,并就“团队沟通的方法”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头脑风暴产生的方法采取了“延迟评判”的规则,即在规定时限(15分钟)内由参会人员提出的所有方法只做记录,对方法的正确或者错误不做评判,稍后大家对于集体智慧所产生的多种方法提取其中几条做出阐述,其余留作参考。

会后,集团领导和学员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更高的要求,希望全体经理人都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归零的心态持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团队建设中将团队沟通的方法多样化,做有效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莱恩斯学院成立

在莱恩斯整体从上到下,从董事长到每一位员工积极的学习气氛的带动下,5月份,莱恩斯学院正式成立,莱恩斯学院的试用课程也开发出来并进行了第一次培训,根据反馈的意见,对课程进行了优化调整,改进了课程的实战部分,到12月,已经举办了三次培训,针对商和销售,学院负责人李勇开发了一系列课程,以提高销售人员的各方面能力。

6月,公司举办了《新员工的职业化理念》培训班,来自公司各个部门的新入职员工共19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公司各部门总监也为员工培训起到了表率作用,积极投入到本次培训当中。莱恩斯董事长周长喜为学员做了开班动员。领导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重视。周董事长专门就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发展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公司对于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追求的培训是要落实到实处的,要对员工的工作和发展有切实的帮助。培训可以不注重形式,但一定要有效果。当然我们说的效果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有所体现,培训不是大家来了坐在一起、听了老师讲的是什么、知道了就结束的,需要大家在学完之后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不仅让学员们理解了职业化的概念、提升了知识水平,也对公司员工培养的决心有了更深的认知。通过培训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学员和总监对培训班的举办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打造学习型企业

“人是企业竞争致胜的第一资本,学习是企业第二生产力”。

什么是竞争力?“台湾的彼得・德鲁克”“竞争力之师”石滋宜博士在其《竞争力》一书中这样诠释:竞争力就是学习力。他认为,竞争力是适应变化而进行变革的能力,而学习是带动变革的原动力。要通过学习新的观念与方法,改变旧的思维与习惯,重塑新的竞争力。

而使企业维持优势,最主要的不是资金而是留住人才,借以培育出知识竞争力。因此,要重视人才,让他们成为拥有学习力、适应力、反应力以及专业能力的“人财”,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进而为企业带来效益。

我们学习,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人财”。

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知识就是财富,谁的知识越多,更新越快,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你就最受青睐。

学习绝不仅仅是头脑的学习,它还需要人们将情绪、感觉、感官都能够投入到学习的过程。那些能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动觉(行动起来)等感觉的学员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乐、有效的理解所学。

学习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培训师带领学习者不断创造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新的知识、技能融合到自己已有的能力体系中,才可以使学习真正起到物有所值。

学习是协作分享的过程,好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应该与其他人多多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倾听其他人的感受。所有的新知识、新技能都是在不断分享中得到改善和成长的。

莱恩斯基篇8

自《虎胆龙威》上映,威利斯塑造出新的银幕英雄--约翰·迈克莱恩已经25年了,也改变了动作电影的公式。约翰·迈克莱恩是个令人难以忘怀而且长期受到喜爱的角色。一个平凡人迫于环境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这是他与一般动作片中漫画超级英雄的不同之处,也让约翰·迈

B克莱恩成为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靠近布达佩斯的自由广场公园入口,美国大使馆正对面,两位美国偶像的精神在苏联战争纪念碑的阴影下交错,一位是现实的偶像,另一位则在银幕之上,但他们都书写着同样的传奇。

里根的青铜雕像凝视着顶端立有苏联红星的混凝土纪念碑。就在几步之外,传奇巨星布鲁斯·威利斯走过曾为匈牙利电视台的巨大建筑,如今却用来做为布鲁克林区警察辖区的代替品。

旧苏联的幽魂在本片的故事中随处出没。在冷战即将落幕的那几年,电影中的俄罗斯反派卡马罗夫与查葛林展开了一项计划,要从车诺比核电厂中盗取价值数百万美金的钸元素。27年后,这曲窃盗交响乐的终章将在莫斯科上演,乐音将在俄罗斯法庭、高层政客的命运与两名美国意外闯入者的生命中回响激荡:约翰·迈克莱恩与他的儿子杰克。

迈克莱恩在此得知他倔强的儿子竟然在莫斯科坐牢,影片便由此展开,这也是布鲁斯·威利斯的第一天第一场戏。那是在5月上旬下着毛毛雨的布达佩斯,不过时雨时停的天气并未影响剧组或布鲁斯·威利斯的士气,他似乎非常满意回到他在25年前所扮演过的角色之中。

布鲁斯·威利斯就是约翰·迈克莱恩,他也十分享受这个机会能再次扮演他所热爱的角色,还有找回他那老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错误地点的习惯。到底是麻烦找上迈克莱恩还是迈克莱恩自找麻烦?“嗯,他肯定有吸引麻烦的本领。”布鲁斯·威利斯这么说,“不过,麻烦就是要找上他。”

“我觉得达到我们在每一集中设下的标准是一种很有趣的锻炼,我也享受能造访迈克莱恩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机会。”布鲁斯·威利斯继续说,“在这次的故事中,他来到了每个男人反省自己过去的时刻。对迈克莱恩来说,就是他和儿子之间的疏远关系。他们不跟对方说话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他接到的最新消息却是儿子在莫斯科被捕。”

剧本的草稿便是来自于布鲁斯·威利斯的点子,他在故事中探讨父子之间的问题,并透过危险的环境来迫使他们放下歧见,一同合作来克服难关。他们父子之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歧见与鸿沟。杰克习惯照章行事,而约翰却很少照着规则来,习惯利用手边的所有东西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莫斯科,充满财富、凶狠的地下社会与迷宫般的地形,还到处贴满了传单。这是一座巨大而辽阔的城市,也因为它过去的历史,于是能轻易地封锁街区。它也依旧是国际阴谋的热门据点,同时以政治犯的假公审而恶名昭彰。迈克莱恩语言不通,对当地的文化、习惯一窍不通,于是他得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仰赖别人。而那个别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如同先前《虎胆龙威》系列电影,本片依旧围绕着家族成员身陷险境,而迈克莱恩为了保护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头两集电影是跟他的妻子有关,第四部则是他的女儿,如今他的儿子有了麻烦。

C“这段一定要剪进去!”导演约翰·摩尔在喊卡后开心地大喊。烟尘缓缓从空气中散去,演员步出房间而剧组人员开始辛苦地清理爆破现场。布鲁斯·威利斯与杰·科特尼刚刚毁掉了一处藏身处布景。

在5月中旬,演员与工作人员聚集在运输大楼--布达佩斯最古老而趣味盎然的建筑物之一。座落在自由广场公园对街,这栋建筑落成于1880,并曾作为海军军官住所与繁荣的多瑙河航运业的检验总部。建筑物的外墙装饰着船舶雕塑与航海徽记。它的庭院、环形楼梯、锻铁阳台与迷宫般的房间和走廊,使其在布达佩斯成为一个颇受欢迎的拍摄地点。美术指导丹尼尔·多伦斯与他的团队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间谍据点与藏身处,整个房间里充满了计算机、挂图、监听设备、无线电通讯器材与必不可少的垃圾食品包装。

钢丝轮轴装置将特技演员猛扯出窗外然后从80英呎高空往下砸,只是特技统筹史提夫·戴维森设计的无数个钢丝花招之一。超过50名特技演员--美国人、匈牙利人、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在为从自由落体、钢丝特技到大型车辆追逐与直升机攻击等等的特殊镜头而努力。

导演约翰·摩尔对这部电影的发展有着完整的概念,就像《谍影重重》系列或007系列,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特色。他给了这个系列崭新的视觉风格并带来一些令人惊奇的运镜手法。他也对父子故事的感情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这个工作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与期待,但他从未对此感到畏缩,哪怕是片刻也没有。

拍摄工作十分辛苦但并非单调乏味,花上12小时拍摄只会在屏幕上出现3秒的镜头对摄制组来说并不少见,但摄制组没有其他办法。

风趣、生气勃勃而且总是愉快地开始拍摄,当镜头拍得很成功令导演感到满意,他就会轻快地摇动放在他台座上的小铃。为了创造电影的视觉风格,约翰·摩尔希望完全使用手持摄影机进行拍摄工作,使用3部摄影机与长镜头来捕捉特写镜头。即兴的摄影机运镜让观众置身在故事之中,彷佛他们是情节的一部分,而非从远处观看的超然观察者。

D丹尼尔·多伦斯与他的美术部门(团队共有350人)为电影创作了58个场景,其中有大约30个中等大小的布景,和10个显著的大型场景。在某段时间中,依照多伦斯的说法,有50万平方英尺的布景在同时进行建造。3个最大的布景建在布达佩斯。在它被毁掉之后,布景被重建为“乌克兰纳旅馆”的宽敞宴会厅。

透过偶然的时机与匈牙利政府的大方合作,剧组得以使用他们军方的1架Mi:24攻击直升机来进行拍摄。俄制Mi:24,前苏联最可靠的空中武力之一,正被匈牙利空军逐步进行封存而以北约航空器取代。剧组在预定退役恰巧一周之前取得了其中一架的使用权,并且允许在飞过布达佩斯空域时有特殊的最高与最低飞行高度限制。

监制盖伯·瓦拉第作为与匈牙利空军的联络人,是获得这项特殊飞行的最大功臣。瓦拉第说:“我们被允许驾驶直升机在地上50公尺的高度,但法定最低高度是9百英尺。”约翰·摩尔想让直升机门保持开启,并用绳索固定住。通常这是不可能会被同意的。但布鲁斯·威利斯大概是匈牙利最受欢迎的演员,让官方大开方便之门,而不仅仅是直升机门而已。

摄制组在整个夏天的拍摄倾注了大量的努力。包括12段分开的路段,每段都需要不同的特技演员。实际上,整整190人的特技组在拍摄追逐动作。主要小组拍摄特写与对话。特技小组变成布达佩斯街道的固定设备--翻倒的卡车、被砸烂的汽车、以及在狭小角落的大型车辆竞速。

布达佩斯缺乏莫斯科的庞大规模与面积,但有美丽与迷人的建筑物可以弥补。剧组在32个实际地点,利用数个城市最为知名的地标与公共广场,包括风景如画的安得西大道、伊丽莎白桥和观光客热门景点,装饰着匈牙利标志性历史人物的大型雕像的英雄广场来进行拍摄。

英雄广场作为大型公园的入口,在旁边有2间部级的知名博物馆。其中1间艺术博物馆,作为卡马罗夫与迈克莱恩被带去面对审判的法院外部场景的替代。这是个混乱、一触即发的场景,数以百计的示威者因为卡马罗夫涉嫌危害国家的犯罪而对其喷出恶毒的咒骂。现实的布达佩斯警察与军队人员,以及警车、坦克、旗帜与示威标志在该场景担任临时演员。

莱恩斯基篇9

思科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公司(2010财年营收400亿美元、净利润78亿美元),如果没有思科的路由器,也许就不会有互联网。思科从夫妻店开始,经历了创始人的被赶出局和频繁的管理层更换,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公司的步伐,演绎了一曲矛盾和冲突之中的前进之歌。

一个爱情故事的传奇

计算机科学博士莱恩(Len Bosack)和统计学研究生毕业的桑迪(Sandy Lerner)都在斯坦福大学就职,分别负责管理计算机科学系和商学院的计算机设施。当时还是局域网时代,各种局域网在斯坦福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校园网。莱恩和桑迪这对都是计算机发烧友的恋人共同烦恼的事情是,他们各自所在系的计算机网络之间不能相互通信,无法相互发送电子邮件。

莱恩负责为DEC-20计算机建立一个以太网界面,柯克加入开发工作。为了让斯坦福大学的各个局域网相互连接起来,他们决定采用多协议路由器。当时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耶格尔发明了一种多协议路由器。莱恩和柯克得到了耶格尔的源代码,柯克对之进行了易于使用者操作的改良,并加上了IP协议,这个软件就变成了思科的互联网操作系统。

桑迪非常有激情和动力要将这种路由器商业化,但他们要创建自己公司的想法遭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反对。莱恩和桑迪决定不顾大学的反对,冒着可能被的风险――在斯坦福大学看来思科的路由器是靠它的资金研发出来的,继续前行。1984年,莱恩和桑迪夫妇用5美元注册了思科系统公司,自家的客厅是总部兼制造车间。

莱恩和桑迪迫切需要风险投资,他们找了75家风险投资,没人愿意向在客厅里制造路由器、很可能会遭到知名大学的小企业投资。思科的起步资金主要来自私人借款、信用卡透支等。

到1986年11月,思科的月收入达25万美元。思科的创业者们意识到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企业管理者。1987年1月,格雷夫斯担任第一位CEO。格雷夫斯是位物理学家,在CEO职位上坚持了16个月。3月,思科任命了第一位CFO。4月,格雷夫斯与斯坦福大学达成和解协议:思科要将其总收入的3%(但不超过15万美元)交给斯坦福大学,作为使用其路由器软件的许可费用。

红杉资本入主,瓦伦丁任董事长

1987年春,思科联系上了红杉资本常务合伙人唐•瓦伦丁。红杉资本投资250万美元,得到思科29.1%的股份,桑迪和莱恩各自持股17.6%。

瓦伦丁要为思科引进专业的管理方法,加强销售力量是当务之急。1988年1月,在瓦伦丁的主导之下,思科以9万美元年薪和5.1%的股份,聘请埃格出任首任销售副总裁。

这时思科的内部管理还处在两位创始人(莱恩和桑迪)和职业经理人(CEO格雷夫斯和CFO恩布里)之间的激烈冲突之中。两位职业经理人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权告诉两位创始人应该如何运营一家企业,但是两位创始人却不这样认为。作为让瓦伦丁同意解雇格雷夫斯的交换条件,桑迪和莱恩把他们拥有的股份投票权交给瓦伦丁,后者拥有了思科64.3%的投票权。

在主要由工程师构成的思科,负责销售的埃格发挥着巨大的实际管理职责,他要“管理”那些工程师们,以确保他们让产品包含他已经许诺给客户的那些特性。甚至在推选瓦伦丁出任思科首任董事长的问题上,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决定解聘格雷夫斯的董事会会议上,埃格表示,没有CEO也没有董事长,会让人对公司感到困惑。瓦伦丁问埃格:“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埃格回答:“你是我们当中最出名的人,我想推举你当董事长。”瓦伦丁环顾四周,问大家是否有不同意见。没有听到有人表示异议后,瓦伦丁说道:“好,那我就是董事长了。”

摩格里奇奠定基础架构

1988年5月,思科聘请硅谷沙场老将萨特克利夫为第二任CEO,其属于“老好人”,任职6个月,并没有有效地解决思科的内部矛盾。倔强、苛刻的桑迪也许已经理解了公司需要专业管理人员的道理,但实践上却不想屈服于这个管理层。1988年11月,思科只有35名员工,其中12名是工程师,有些头重脚轻,需要结构调整。瓦伦丁找来了一位合适的人担当CEO:1933年出生的摩格里奇,既有管理经验又有高科技知识。瓦伦丁想让摩格里奇带领思科上市。上市被当作了一个树立共同目标和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

摩格里奇上任后,除了要面对脾气火暴、对人苛刻的两位创始人,还要面对因为出色销售业绩居功至伟、我行我素而又深得董事会支持的埃格。桑迪是个情绪皇后,用一位思科前首席技术官的话说,“她的体内有一种狂野的能量,当这种能量被聚集起来的时候是惊人的。但她没有丝毫的容忍力,随时会大喊大叫。无论什么事情,她都要发表高见” 。甚至瓦伦丁都感到,“和她一起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她的处事风格非常生硬,带着一种完美主义者的态度以及非常苛刻的对抗主义手法,而且丝毫没有宽恕之心。”莱恩也非常缺乏沟通技巧,有时会对潜在客户大喊大叫。好在他们的这些矛盾冲突似乎并不是因为私心私利,而只是对公司业务问题的看法不同。桑迪为了客户的利益会毫不犹豫地开火。如果埃格认为他会得到一个订单,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别人开火。瓦伦丁甚至曾让摩格里奇聘请一位“公司的精神医生”,帮助处理思科内部的冲突局面。

在红杉资本的帮助下,思科聘请了很多高管,接管原来由工程师负责的一些商业性事务。这些人包括:戴夫,1988年出任首位生产副总裁;爱德华,1989年3月成为市场扩展经理;约翰,1989年6月成为第二任CFO。摩格里奇要着力加强“团队建设”。当时的风险投资者普遍反对给创始人和工程师之外的员工股票期权,但摩格里奇努力说服了瓦伦丁接受这一做法,使思科成为硅谷最早给大量非管理层和非技术员工股票期权的公司之一。

公司上市与创始人出局

在摩格里奇领导下,思科从1988年11月的只有35人、其中12人为工程师的创业性小公司发展成为了1989年12月时拥有172名员工、35名工程师,生产部(42人)、销售和市场部(45人)、客户服务部(32人)和财务及行政部(20人)等各关键职能部门建制齐全的成型公司。1989年思科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2766万美元和418万美元。1990年2月,思科上市。此时红杉资本持股23.5%,莱恩和桑迪各持13.8%。

1990年8月,在包括埃格、戴夫和约翰在内的6名副总裁以集体辞职相威胁的要求之下,思科董事会解聘了桑迪,随后已于1988年与桑迪分居的莱恩辞职。1990年底,这两位创始人抛售了所持思科股票。

从公司控制权配置角度来看,1988年5月,为了争取瓦伦丁支持赶走格雷夫斯,桑迪和莱恩把自己的股份投票权委托给瓦伦丁,为他们被公司赶走埋下了祸根。但是“赶走”桑迪的主要力量是思科管理团队成员。董事长瓦伦丁、CEO摩格里奇原本是支持桑迪的。埃格很欣赏桑迪重视客户权益而置身事外,但是在看到她对一位重要客户发火之后,决定加入反对者的阵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思科的两位创始人,尤其是桑迪,自己没有能从一个卓越的创业者转型为团队领导人和优秀管理者,从而被快速行进的思科列车甩出去了。

从摩格里奇到钱伯斯:董事长如何同CEO分担责任

1991年1月,钱伯斯以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加入思科。1995年1月,摩格里奇任董事长,瓦伦丁改任副董事长,钱伯斯任总裁兼CEO。此前摩格里奇已经在逐步向钱伯斯转移权力了,正式就任之后,钱伯斯唯一新接手的领域就是财务。尽管就任董事长并在公司保留了办公室,但摩格里奇故意与公司保持距离。为了让钱伯斯更顺利地成为新领导人,在钱伯斯就任CEO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摩格里奇都没有在公司出现过:1995年2月和儿子在越南度假3周,5月起和妻子骑自行车穿越美国10周。

摩格里奇给自己写了一份职务描述。作为董事长,他要专注于两项工作:作为思科与联邦及州政府的联系人,作为思科的公众形象代表,如去给学校捐赠设备和资金。摩格里奇把他的这两部分工作看作是与思科及其未来的盈利能力不可分离的。摩格里奇不在公司中担任运营性角色,他甚至在设定董事会的议事议程方面都不发挥领导性的作用。他把这些都留给了钱伯斯。

在钱伯斯的带领下,思科飞速发展。1995年思科年收入仅为12亿美元,市值约104亿美元,2005年收入248亿美元,市值1210亿美元。2006年底,钱伯斯任董事长兼CEO,摩格里奇担任名誉董事长。

管理层替换,但战略和文化延续

在混乱和纷争的表面之下,思科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有其一直延续下来的种子。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创始人桑迪给思科的管理留下了一种最主要的财富:客户利益至上。1988年,桑迪成为了可能是美国企业中第一个客户权益倡议副总裁。钱伯斯一直在坚持由桑迪所倡导的客户权益倡导工作。钱伯斯在出任CEO之后的首次董事会会议上迟到了20分钟,原因是他一直在与一位情绪激动的客户通电话。起初对他姗姗来迟很不满的董事们,在知道了是这一原因之后都表示:无论何时,这都可以成为迟到的理由。作为CEO,钱伯斯把他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客户身上,并将思科高管的奖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客户满意度指标挂钩。思科董事会上有四分之三的讨论内容是关于客户体验的。

钱伯斯之前,更换频率颇高的思科CEO也有贡献。格雷夫斯解决了思科与斯坦福大学之间的知识产权争议,在职半年的萨特克利夫承担了过渡角色,摩格里奇奠定了思科的团队结构和节俭文化。即使是钱伯斯出任CEO后,摩格里奇作为董事会主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掌舵作用。给普通员工股票期权是由摩格里奇开始推行的,钱伯斯坚持这一做法。到2000年底,思科42%的股票期权是发给普通员工的。让员工们享受到公司成长带来的财富,是思科确保员工忠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莱恩斯基篇10

2009年2月22日,休・杰克曼将在柯达剧院主持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到时他会插科打诨,引得观众笑声不断。今年的段子将包括金融海啸中的华尔街和好莱坞,新上任的奥巴马或者索马里的海盗……

凯特・温丝莱特被提名了5次最佳女主角,这次或许最终封后,她要亲吻丈夫萨姆・门德斯,拥抱搭档迪卡普里奥。不过也有可能,最后笑傲江湖的是梅丽尔・斯特里普,老戏骨这次因为演修女再上演技高峰。还有最佳男配角,如果希斯・莱杰获奖,他就是奥斯卡史上死后获奖第二人,第一人是彼得・芬奇(《电视台风云》,1976)。

2008年去世的还有Otto Spoerri,他被美联社称为“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他安排颁奖典礼上明星们的座位,比如乔治・卢卡斯旁边是坐李安还是斯皮尔伯格。2月22日,或许他会漂浮在柯达剧院的上空,对着人群叹气:“今年的座位安排得有点问题。”

总之,又将是一届造梦大秀,会有一些瑕疵,但总体美好得让人热泪盈眶。或许只有这样的预期才对得起大小电影公司从2008年10月末就开始“冲奥”竞赛。除了像往常一样公关推销之外,还要在经济寒冬中磕磕绊绊、节衣缩食,这一次走得真的不太容易。

罢工请推迟到2011年后

2008年年底的报纸上,《朗读者》等影片的“冲奥”广告旁边多了Tom Hanks vs.Mel Gibson这样的标题。并不是汤姆・汉克斯要与梅尔・吉布森争夺影帝,而是好莱坞演员工会罢工问题分裂为旗帜鲜明的两派。

好莱坞向来团结,尤其是要跟制片厂对着干的时候,这一点在编剧罢工时我们已经见识了。编剧罢工,好莱坞明星也不上工,2008年年初那场原本星光熠熠的金球奖颁奖礼变成了无聊的获奖名单宣读会。但团结也带来巨大的破坏力,持续三个多月的编剧罢工让洛杉矶地区损失了将近25个亿。所以,这次演员工会罢工,除了梅尔・吉布森、霍利・亨特等死硬支持派之外,乔治・克鲁尼、汤姆・汉克斯、查理・兹塞隆、摩根・弗里曼――这些基本算是好莱坞主流正面人士的代表――皆主动站出来,发出公开信反对演员工会罢工表决投票。“我们支持工会以及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现在罢工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经济形势愁云惨淡,如果演员工会罢工,再把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搅黄,不仅大小制片厂“冲奥”的前期投入打水漂,亦带累加州经济雪上加霜。飘在好莱坞的华裔演员邬君梅已经打算“跑路”了:2009年回中国发展。因为好莱坞演员工会在闹罢工,她参演的电影迟迟不开拍。在好莱坞坐吃山空,不如回国拍戏还能贴补一些在股票上的损失。

这次演员工会与制片商的续约合同签不下来,是因为在影视作品DVD分成和网上播放收益等问题上谈判陷入僵局,但是也并非不可化解,汉克斯等主和派就提出,先签下3年合约,等经济形势好了,2011年再罢工也不迟。可谓苦口婆心,用心良苦。

节衣缩食,惨淡“冲奥”

从每年的10月到奥斯卡颁奖礼举行前夕,“冲奥”影片便开始在《综艺》杂志、《好莱坞报道者》、《名利场》等杂志上登出大幅电影海报,谦卑地for your consideration(供你参考),其实是视觉轰炸,增加影片的曝光率。但是2008年11月,《综艺》杂志的主编Peter Bart有点着急,2007年的11月上旬,好莱坞的大佬们给他送来24部电影的首映广告,而2008年只有零星几个。《蝙蝠侠6:暗夜骑士》给了一个跨页广告,剩下的没有一个整版广告――角逐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波兰电影《甜美的诡计》投放了二分之一版,我国台湾的《海角7号》做了四分之一的广告,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哈维的最后机会》做了三分之一版。如今世道不景气,连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老板都要跑到国会要救命钱,抱怨广告减少的Peter Bart被批“不识时务”。

《名利场》杂志为奥斯卡奖张罗了15年的奢华庆功宴,本届奥斯卡庆功宴放出风来要走“温馨舒适路线”。《名利场》的主编CraydonCarter说,为制造温馨气氛,为配合绿色环保运动,当然,也是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其实这句貌似随口加上去的话才是关键。他们要使用一些往年的旧装饰和用具,举办地从Morton饭店搬到日落大楼酒店。New York杂志的Jessica Pressler讽刺道:“日落大楼酒店!那可是《名利场》的自家地盘,Craydon拐了那么多弯,其实想说,不如到我们家旅店,咱们穿着自家旅店的浴袍,吃吃爆米花或者M&M,就把这庆功宴给对付了。”

Jessica Pressler的讽刺到位,但经济难关不好过亦是事实。连电影艺术与技术学院都要为抗击金融海啸放下一些清规戒律,比如,允许每个电影发行公司在颁奖礼期间插播一次电影广告。原先禁止插播电影预告片是为了避嫌,怕观众觉得购买广告时间的那些电影公司对奥斯卡奖的选择有直接影响。

其实,学院的相时而动还是很有道理。本届奥斯卡的制作成本从7020万上升到7370万,通用公司这样的广告大客户今年都自身难保,肯定不会再投广告,如果不作调整,估计独家买断直播权的NBC要扛不下去了。

“冲奥”当冲喜

比起华尔街,好莱坞算是金融海啸中比较幸运的,但是完全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2008年12月末惊爆的马多夫骗局,受害人名单中也有梦工厂老大斯皮尔伯格的名字。2008年,梦工厂刚脱离派拉蒙单干,摩根大通却因为金融危机停止注资,如今再加上马多夫这一单,梦工厂的紧日子还要挨上一段。财政不容乐观的还有米高梅公司,旗下的联艺公司虽然很赚钱,今年有大卖的《粉红豹2》、《007:量子危机》,但是老东家米高梅的亏空依旧是个无底洞,如今负债37亿美元。掌门人Harry Sloan赶紧出来表态,米高梅目前不会被别家收购。

大制片厂在金融风暴中飘摇,独立公司日子更不好过。三年前,鲍勃和哈维・韦恩斯坦兄弟离开迪士尼的米拉麦克斯自立门户创办了韦恩斯坦公司,它的背后也有华尔街的身影,当时高盛投资银行等投资者为新公司提供了10亿美金的资金。但是几年下来,新公司拿不出像样的作品,金融风暴之后更是传出财政问题、裁员消息。2008年,一向精通奥斯卡公关的哈维・韦恩斯坦重现奥斯卡战场,是一定要有所斩获的。因为一旦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就有可能让票房翻倍,不啻为韦恩斯坦的一针强心剂。

不管金融海啸如何发展,经济状况如何不堪,奥斯卡的大秀场终究还是电影公司的大橱窗。我们知道,经济危机时的商店橱窗总是充满了欢

快温暖的气氛,因为那是卖家最后的稻草。

奥斯卡的性取向

金 雯

2008年11月,在争议声中,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8号法案在加州通过。恰在此时,70年代同性恋权益觉醒的领袖人物Harvey Milk的传记电影《Milk》火热上映,引发广泛的关注。现在,所有人都盯着这部提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的电影在本届奥斯卡到底有何作为。这不仅关系到肖恩・潘是否能再拿下一座影帝小金人,更关系到加州的阳光沙滩还是不是同性恋爱侣们的天堂。

好莱坞的权势人物基本会有以下特征:犹太人,支持,Gay。最著名的一位是梦工厂原来的三巨头之一,大卫・格芬。这位Dreamworks SKG中著名的G字头,有专人为他物色约会对象,那些被挑中的帅哥通常被称为“格芬宝贝”,传说基努・李维斯也是其中一员,格芬曾带着他出席克林顿48岁的生日庆典――格芬是人的大金主。

但权势人物的性取向除了制造点潜规则之外,并不会让银幕上出现“同性恋革命”。同性恋电影还是主要出现在独立制片中,大制作影片安插同性恋角色是在玩火,再大的权势人物也害怕冒犯观众――主流社会对于银幕上同性恋角色的忍受程度是有限的。像《断背山》这样明火执仗并获得主流奖项认可,那是2006年才开始出现的事情。

《欲望号街车》让马龙・白兰度成为同的ICON,也让他获提名1951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但胜出的是男子气十足的亨弗莱・鲍嘉(《非洲皇后》)。1969年,达斯汀・霍夫曼凭《午夜牛郎》中的皮条客兼同性恋情人角色获得影帝提名,但最终胜出的是硬邦邦的约翰・韦恩(《大地惊雷》)。

1959年的《热情似火》,杰克・莱蒙凭借出色的“男扮女装表演”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最后获奖的是《宾虚》中的查尔顿・赫斯顿。《宾虚》的编剧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是著名的Gay,他和导演威廉・惠勒谋划的人物关系并没有告诉赫斯顿,直到影片完成后评论界开始大谈片中的同性情愫时,赫斯顿才知道自己“被耍了”。赫斯顿从此与维达尔结下梁子,凡是维达尔编剧或者根据维达尔小说改编的电影,他全部拒绝出演,他至死也不承认《宾虚》有任何同性恋隐喻。

银幕形象不可以Gay,但演员本身却可以Gay。在奥斯卡历史上,有多位影帝本人是Gay,比如蒙哥马利・克里夫特,这位帅哥后来毁于酗酒。最著名的就是洛克・哈德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几乎是英俊男性的代名词。1956年,哈德逊凭借《巨人》获得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自然是以他一贯的完美男士形象示人。与他同获提名的还有詹姆士・迪恩,这位青年偶像性向亦有几分模糊,他与导演尼古拉斯・雷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

1985年的奥斯卡之夜值得同志电影人铭记。威廉・赫特因为饰演《蜘蛛女之吻》中的同性恋角色获得最佳男主角,表现Harvey Milk生平的纪录片The Times of Harvey Milk也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这个时候的好莱坞,同性恋已经不再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足以毁掉一个演员的职业生涯。相反,很多影星开始凭借同性恋角色赢得自己事业的高峰:艾尔・帕西诺、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汤姆・汉克斯……男明星出演同性恋角色就像女明星把自己弄丑一样,某种程度上是对自身演技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