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感受十篇

时间:2023-04-06 19:24:28

上初中的感受

上初中的感受篇1

唉,时间过得真快呀!我已经6年级毕业了,上了初中才知道,初中的生活是那麽苦的。在小学的时候,即使是考毕业试,我都没紧张过,可是现在连一个小小的测验,我都非常紧张。

我不知道该怎麽做,好在在一堂班会课上,班主任给我们讲了这个问题,使我知道了上初中读书的方法。

1、初中的课程多了,很多同学一定不知道怎么去做作业吧,不知道先做那一课的作业吧?我们只要按照科目的重要性去做作业,先做四大主课,再做其他课。

2、要记得东西多了,害怕自己的脑子记不下。其实更加不要怕,因为老师不会让我们记过度的知识,除非你们的老师变态啦。

3、我想这个特点应该每个人都有的啦,那就是心烦啦。无论做什麽事,都像好心烦的,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一样,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听听一些比较轻柔的音乐,或约一两个同学来谈一下话。

上初中的感受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学;思想政治;融合

前言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的重要人生阶段。初中生的内心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情感的感染,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初中思想政治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情感教学方式融合在课堂中,教师要用情去感化学生,用道理去说服学生,从而真正的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想政治学科,并激发兴趣,更好的去学习。下面,本文将对教师如何将情感教育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展开讨论,以便更好的培养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进行情感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一位有能力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以教育为本,更要是一名合格心理医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概念性会让学生感觉乏味,很难接受。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思想政治是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和社会政治观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掌握是对以后的人生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教育要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将情感和教育完美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教育发展前景,尤其是对这种乏味的自然学科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成功的运用感情,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情感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师生间情感交融

“一日为师,终身为母”思想政治学科本身体现的就是学生的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培养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交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能够在学习中对不懂的知识敢想,敢问。反之,有些教师过于严厉,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教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学习,完全不敢去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想法。师生间情感的和谐发展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教师对学生爱戴,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师信任,尊重。通过彼此间感情的建立从而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二)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合理融合情感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初中生的情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教师对W生仔细的观察,不但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与帮扶,更要对学生生活出现的严重问题给以适当的关心。这样一定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也会将学习中的思想政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情感进行教育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

对于初中生而言,得到表扬鼓励也是学习的一种强大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流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如教师在初中课程中“法不可违”一节中,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我是司法官”的竞赛,通过这个竞赛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自己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两组之间进行辩论。从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一方给以发放小礼品进行奖励,表现较差的一方要进行耐心的点评,以资鼓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重视,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激励体制的建立,让师生间彼此更好的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

(二)引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佳时间就是在课堂上,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摆脱以往的传统乏味单一的课堂模式现在已经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是课程的主讲人,如果总是一脸严肃,学生肯定会很难接受思想政治学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有很多负能量,思想政治课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正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用情去授教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才是自己真正的榜样。如教师在乏味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特定场景演示,或者以多媒体作为背景,教师和学生合作进行表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轻松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毕业后将成为我国人才储备库的主力军,这些主力军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而初中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可能存在陌生性,但是教师将情感教育融合在其中,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情感就是一种爱,将爱融合到教学中,教师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以情育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现在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已经广受师生的认可,教师采取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性,提高学习成绩,这将极大的提高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OL].科技资讯,2015(30)

上初中的感受篇3

随着近年来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和研究,大量数据统计显示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这一现象较为严重。新浪网进行的一项教师生存状况调查,在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检出率一项中,初中教师的比例最大,居于榜首,为75.60%,即在被调查的初中教师中,有75.6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①2011年,在对山东济南655名教师进行幸福感调查,在不同学段的教师幸福感比较中,发现初中教师的幸福感最低。②

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第一,初中教师工资收入低,仅能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农村乡镇的初中教师,他们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第二,初中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接受检查、公开课、讲课评比、家访等,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第三,初中教师在工作中还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社会信息的丰富、复杂,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学校升学率的标杆,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这些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得初中教师身心俱疲。第四,难以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认为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因此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不高。

2 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因素

(1)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挫伤积极性。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具有特殊性的劳动,其劳动效果往往是滞后的、间接的、模糊的,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职业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收入却低于其他行业。这些表明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整体不高的现状。据相关研究显示,初中教师与其它阶段教师相比处在了较低的位置。较低的社会地位严重挫伤了辛勤劳作的一线教师,使很多初中教师丧失了职业幸福感。

(2)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带来沉重压力。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却承担着人才培养、家庭希望、学校评价、国家发展这些重大的社会责任,总是被赋予“红烛”、“春蚕”、“园丁”等甘于奉献、道德模范的职业形象。我们不断地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却完全忽视教师本身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存在,忽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初中教师长期压抑自我,不少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几近崩溃的底线。工作的压力过大也就直接导致了初中教师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影响其对于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观感受。

(3)初中教育阶段的独特性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较复杂。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初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同等工作时间内,初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初中阶段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肩负着普及义务教育、为高中输送合格学生的重任。从学生方面讲,初中阶段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 是问题行为多发、分化明显的时期。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更高的教育技能和技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自然很难以轻松、愉悦的心境去体会教育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2.2 主观因素

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对其感知和体验职业幸福有着重要影响。首先,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凯文・赖安认为,有四种主要的态度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其中首要和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认同。③如果不是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仅把教师职业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职业幸福感便无从谈起。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师的劳动与回报不等值,加之我国教师人事制度的稳定性,造成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差。随着对初中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心理问题却日益严重。教师没有较高心理适应和调控能力,就难以在“高期望、高要求、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寻找到幸福。

3 提高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几点思考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职业认同。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等各方面来提高初中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是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人士应认可教师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待遇,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肯定、尊重和支持,同时也要为教师提供自我实现及专业发展的机遇,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存在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真正尊重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体验到这一职业的幸福所在。

(2)赋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期望,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首先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次是职业人,再次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幸福包含了一般人的幸福和作为职业工作者的幸福。”④社会在赋予教师职业荣耀和光彩,要求教师奉献、付出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和认可教师职业。我们需要以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和认识教师这一职业,善于倾听教师的职业诉求,对教师抱有合理的角色期望,为教师的成长创建健康、和谐的外部环境,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职业带来的幸福。

上初中的感受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育;应用

英语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不仅对学生中考、高考都有重要的影响,还关系到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是学生通过语言的应用打开外界世界大门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却始终上不去,这一方面与语言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和学习情绪相关。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的最根本原因是“不喜欢”,教师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发展角度进行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重点。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情绪和感受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的策略有很多,但情感教育的结果都指向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喜欢,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成果,给学生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反馈,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自我认同,并对学习的内容有着来源于自身的理解,对知识的应用更积极和主动。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教会学生体验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英语、应用英语,主动了解英语知识,比强调学生背多少个单词更有效,也是调整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学习存在“被强迫”的心理状态的主要策略,是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应用的一种方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的途径

(一)改变教学方法,突出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贯穿起来的关键,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有怎样的气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情绪感受,也是从教学方法的感受中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较为刻板的方式,那么学生自然会感到英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2“colours”一课时,教师只把颜色的中文词汇和英文词汇一一对应,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练习题进行记忆,那么学生的感受只限于:难,题目做不对很灰心,我不会。如果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做游戏,请学生互相描述同伴身上有哪些颜色,用英语描述,然后被描述的人猜单词的意识,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来,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会使学生想要尽快完成游戏,进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记忆单词,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有趣”。又如,听英文歌,“Icansingarainbow”是说颜色的歌曲,“TenlittleIndianboys”是关于数字的歌曲,听英文歌会帮助学生在潜意识里记忆单词,增加英语词汇积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平时英语学习中运用语感来识别一些英语句子中的错误,听英文歌可使英语接受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轻松地掌握语言。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改善课堂气氛,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从消极转为积极,对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更加乐观。

(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体验情感

英语是一门外语,要使学生对这门语言产生发自内心的理解,除了改变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和文化、情境的相关性,通过这样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与文化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7“films”时,利用现代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播放《ICEAGE》《TheChroniclesofNarnia》等英文电影,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从生动的画面中学习英语。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unit2“travelling”一课时,带学生去博物馆、图书馆,去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航海文化、政治发展状况,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上网调查英语国家经济、文化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对比,了解英语国家发展的历史,然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体验到英语国家语言与母语的区别,也能对英语学习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进而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情感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还不十分稳定,教师作为“权威他人”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关系不佳,那么会影响他们整个学习的过程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理解和判断。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理论提出,人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超常发挥。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nicetomeetyou”“seeyoulater”“thankyou”等。并在平时课堂内外多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鼓励他们适时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教师对话时,教师也应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与教师是平等的伙伴,其对英语学习自然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转变,实现对学生的鼓励,最终使学生不再畏惧学习英语,不再“提起英语就觉得难”,而是怀着探索的精神和好奇心愉快地进行英语学习,通过学习逐步提高英语成绩和实际应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建设,以师生关系建设为基础,体现对学生的正面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和生动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并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这一系列教学都以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情感教育应用中应注意,情感教育包括对学生适当的鼓励、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的关怀,而并不是“绝对不能批评”,整个课堂的秩序始终要得以良好的保持,教师的教学重点仍需要放在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英语知识的练习方面。教学目的的最终达成,才是检验情感教育有效性的绝对指标。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全面的、积极的认知,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采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情感教育,并注意情感教育的适当应用,使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8):115-116.

[2]姜殿凤.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6(2):123-124.

[3]王坤.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34-135.

[4]隆元珍.论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运用探究[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2017(4):132-136.

上初中的感受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审美教学;审美渗透

一.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渗透过程

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双重发育时期。吴跃跃教授曾经说过,九年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目标体系都是相通的、一贯的,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而初中音乐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主要学科之一,教学者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来安排审美教学。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音乐课是能够使学生放松、释放压力的一门学科,因此多数学生都对音乐课比较喜爱。教师必须要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通过组织学生欣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现自我情感、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并非是审美教学手段的一种,而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与感觉。例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多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一种感受?”“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感觉和情绪?”类似此类问题,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音乐进行连接,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仅仅在纯感性层面,而是要进入到更深的层面之中。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说:“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但是学生大多不知道应当怎么样动起来,不知道应当采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审美,避免学生参与审美之后,感觉到盲目和迷茫。

(二) 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

随着审美教育过程的逐渐深化,教师能够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等,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之上,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生理也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审美偏重等都需要教师去进行引导与纠正。因此,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不能仅仅教会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更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观念。教师在选择审美教育课题时,必须要选择一些健康、优秀、适合的课题来进行鉴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审美境界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 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对美的体验、理解能力之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此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完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使其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在《标准》中提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备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教师只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引导,即能够激发出学生心中的表现欲望与创作欲望,这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便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渗透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初中音乐审美教学过程必须要循序渐进,在上述教学思路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渗透策略:

(一) 感受音乐本质

音乐是创作者情感、思想、精神的表达,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本质,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我国民间名曲“二泉映月”,用五次变奏来表现作者跌宕起伏的情绪,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透过五次变奏,来感受到作者的情绪与情感,从而达到小泽征尔听后所说的“断肠之感”的境界。

(二) 营造审美氛围

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到音乐更深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在聆听、歌唱、演奏、表演等活动中,逐步对音乐形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深入的感受与理解。例如在拓展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乐曲的复杂程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欣赏音乐之前,借助散文《荷塘月色》来让学生找到突破口,然后再让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中,启动想象思维,进入到音乐的主题意境中,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培养的目标。

(三) 挖掘美育素材

在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对审美能力学习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对隐藏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进行提炼与强调,来强化审美教育的效果。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器,来配合乐曲节拍的方式,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律动,来更好感受音乐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正确审美标准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强化对美的识别与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上初中的感受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呢?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端正学生品行

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和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很多初中学校管理者开始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健康教育,语文教学也是个性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以记叙文、散文为主,作者通过将某件事情进行描述,向读者传达某种情感。通过学习语文,初中生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爱国之情,对亲情、友情的歌颂之情等等。加强情感教育,能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领悟各种情感,对学生品性的建立起到一个准确、有利的指导作用。促使初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端正的品格,促进初中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处于一种较为迷茫的状态,对社会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因此,初中生的品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因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导致性情的不利转变,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受到较大的限制。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其与情感教育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感悟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

3、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学到中学,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在完善。小学语文注重教导学生认字和正确的发音,初中语文则注重情感的领悟。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能探索文章暗含的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将情感藏于文章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情感。

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2、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就教学内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3、激发学生内在感情,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

4、强化朗读来触感

语言是感情的结晶,绘声绘色地朗读,能使学生陶醉其中,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信息,触发内心情感而引起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具体训练步骤可分为:

第一,教师范读。范读,就是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借助录音带或者是多媒体)。朗读中,教师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教师要恰当地把握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从而以情传情、以情激情。教师那正确的读音、清晰的吐字、自然的神态以及饱满的情绪,往往把学生带进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第二,正确指导学生诵读。朗读指导得当,既可帮助学生学好课文,又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朗读均须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而后进行点拨、纠错、小结。

第三,精于朗读。精于朗读,就是要抓住重要段落、关键词句反复咏诵、玩味,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读出真挚的感情,读出应有的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精读时可以让学生自选,分不同的角色诵读,这样能使学生受到一种情感气氛的强烈感染,更好地体会出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果泛泛而读,忽视了“口出声、声传情、情铸意”的作用,教学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上初中的感受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学生

中国分类号:G623.75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底蕴、欣赏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和美术水平。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思想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美术作品并没有逐步低落,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更加富含内涵和价值,这主要是音乐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内涵和情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2]。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利于在不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3]。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二)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的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家的优秀思想和人格,进行初中美术德育渗透教学。比如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对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优秀艺术家的思想,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理解和体会艺术家优良的思想品格,感受艺术家以热血和精神所创作的巨作,感受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付出。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思想渗透于美术欣赏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讲解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相珍,赵正阳,张鲁静.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98-101.

[2]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65-168.

上初中的感受篇8

体验式教学初中体育应用分析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实际或者重复的教学经历,还原或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在具体的初中体育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教学模式,享受体验学习过程,感知体育教学,在经历中体会成败,从而取得进步。

1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学生学习中对自身要有一定的感知,通过认识自己和摸索学习方法来收获学习感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等同于教师主导地位,学生只有切实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将学习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从自身兴趣和特长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和体验,从而实现学有所成的目标。

1.2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亲身经历和收获感知是相互统一而形成的,学生在进行体育实践活动中的身体经历、思想经历和心理经历,都能收获不同意义上的体验成果。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反思,亲身体验情感的经历和过程的感受,掌握一定的体验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强调学生参与过程

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参与积极性,是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学习过程,必须通过个人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和情感。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知识单向化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学生的亲身参与,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知、意、行和情也是一个相互统一,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完整的参与过程是收获的必备条件。

1.4强调学生个体感受

不同的学生在体验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实践过程,会收获到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了个体差异性,其知识接受能力、知识构造、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即便体育的教学属于群体性的实践教学,也能从实践过程当中发现学生的不同参与方式和不同认知收获。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都能从实践活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的个体感受,因此,教师无须统一学生的体验,产生不同的个体感受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5强调学生收获意义

学生能在体验式的体育教学中体验教学意义,从而对教学感受产生主观的认知和情感的升华。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在感受层面会受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个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的过程,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体会和认识的基础上,有利于自身感受和体验,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这些切身感受。

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在过程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身体。身体的健康是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很多教师在体育的教学中像其他的文化课教学一样,注重知识的单方向传授,忽略了学生亲自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使得体育教学失去了教学意义。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体育的相关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强健的体魄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和重要性,才能制定出适合体育教学要求、能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才能深受学生喜欢,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除了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心理健康。初中学生往往面临着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压力的增大,积累了不少压力和负担,这不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还为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锻炼,心理的磨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各种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和释放,快乐学习,健康学习,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此外,体验式的教学中的情景再现属于实践的一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将课堂实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生活经验体现于体育活动中,让体育活动为生活增添乐趣,两者相辅相成,既能将体验式的特点和培养健康的目的有机结合,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现体验式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初中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从各种体育锻炼和考核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的融合中参与个性化的体验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其爱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激起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此外,要重视对体育学习内容的示范和讲解,通过先进的体育设施为学生们展示更多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开展的体育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挖掘自身的阅历和经验,通过情感体验及心理体验,在气氛更为和谐友好的课堂环境下对体育知识活动进行再创造,不但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更为亲密友好,还能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自主学习潜力,掌握学习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素质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和进步。

3结束语

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从事一切学习工作的基础,学生的优秀与否,与个人品质息息相关,初中阶段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变化的时期,因此教师肩负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除了看重学生的成绩外,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品质。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目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将生活感受和学习体验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06):18-19.

上初中的感受篇9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本文由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初中数学美。

上初中的感受篇10

一、强化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各种音乐类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通过认真观察这些音乐类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纵使有再多的歌唱技巧,但如果歌曲中缺乏情感,那也将会被淘汰。所以说:情感对于歌曲而言是比较重要的。这里所说的情感,就是我们文中所谈论到的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对人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给学生讲解再多的音乐技巧是不现实的。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那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音乐学科而言,更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审美教育重点是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或者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是通过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认识。

2.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干巴巴的音乐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音乐学科本来就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一些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为了应付差事,一些教师直接是让学生“自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可以改变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情感的熏陶往往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获取美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天亮了》,这首歌曲是2001年韩红作词作曲并演唱,这是一首感受亿万人的歌曲。如果教师将这首歌曲用于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不了解这首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也许只会觉得这是一首普通的歌曲。但是,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听歌曲之前,先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渲染人世间这种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为这个故事感动,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将这首歌曲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之前,笔者给学生讲解了歌曲背后这个感人的故事,然后再给学生播放歌曲,现场的学生,无一不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是音乐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力量,正是这种情感的震撼,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正是这种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将初中音乐与审美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造美,让学生有美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本领,发掘一些未知的领域。学生所拥有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采茶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聆听。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将听一个优美的旋律,你们通过聆听去猜一猜这个旋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 并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结合音乐,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