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3-16 13:00:33

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篇1

今天学了燕子一课,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燕子教学反思篇2

一、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使之学会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虽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练掌握,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性的训练,提高驾驭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心灵感受,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按顺序观察的训练,应注意三点:①要使学生熟悉几个基本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相反,由远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画面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而不采用另一种顺序);③掌握怎样按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要注意两点:①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事物的特点;②能观察出具体事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学生进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训练,主要是学会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进入画面所描绘的境界,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譬如教学《燕子》,可以这样引导:①这是一幅春景图,你认为应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②画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④观察了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在观察中抓装燕子”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具体的语言把燕子的特点(包括外形、动态、静态)描述出来;同时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拨动心弦,进入图画描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爱,引发为此情此景而赞叹、喜爱之情。

教学《小站》,在指导看图时,可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启发:①仔细看图,按方位顺序把小站的景物说出来;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讲出来。③看到这井井有条、美观的月台,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对月台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产生对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理解重点词、句,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美文佳作,语言精彩,词汇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本单元的重点词语有:俊俏、吹拂、眉眼、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掠过、波光粼粼、圆晕、几痕、曲谱、疾驰、逼人而来、优胜、宁静、征途、点缀、一尘不染、体味、攀谈、意味深长、流连、拘束、哲理、包蕴、不解之谜、饱览、腾云驾雾、心悦诚服、憨厚等。对这些词语,可采用从分析词素入手、找近(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加以理解。根据单元要求与这些词语的特点,尤其要注意采用两种方法: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例如“凑成”一词,原指“凑合而成”,但在本课中是说燕子的羽毛、翅膀、剪尾像是经过挑选出来,组成美丽的燕子的形象似的,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外形的赞美;“生趣”本是指“生活的趣味”,但在课文中是“形容春天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而富有趣味”;“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但在课文中是用来形容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所引起的联想。像这些词语,只有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才容易理解。②品味、欣赏。例如,《燕子》一课中运用了“光滑漂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给人以“十分可爱”的感觉;运用了“黄绿”、“眉眼”等词,写出了柔柳的色彩、姿态;运用了“赶集”、“聚拢”等词,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了“伶俐”、“增添”等词,写出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使春天更美的情景;运用了“掠过”、“沾”、“落”、“痕”、“曲谱”等词,写出燕子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等等。对这些词语的运用,只有引导学生品味、欣赏,才可能领略其所描写的事物的美,才可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燕子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低中段; 语文阅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0-01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低段向高段的过渡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低段进入中段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应该怎样承下启上,做好低段和高段的衔接工作?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进入中年级以后,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能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1、教学目标确立不当。认为学生已经进入三年级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了,所以认为生字的教学只要老师略微提一下,多数靠学生课外自学就可以了,生字的教学目标被搁置一旁。课堂上,老师往往减少了阅读课文的时间,拔高要求,过多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2、教学方式空洞单一。认为学生已经进入三年级了,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阅读理解文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

2 中段与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那么,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和低段巧妙地衔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呢?

2.1 继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了具体要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项列在首位的目标都是关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要求。所以在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借助一些图片、歌曲、游戏和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是不是中段的阅读教学就不需要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产生动摇。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文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

我在阅读教学中通常采用这几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⑴创设环境,营造气氛。比如我在教《荷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荷花的各种优美的姿态,我说:“你们就是那一池的荷花,我就是来看荷花的。你愿意是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呢?”学生一边读,一边用自己的手掌比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并且很容易就理解了“饱胀”一词。⑵巧用悬念,诱发兴趣。我在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一上课我就板书“故事”两个字,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高兴地回答:“愿意!”于是我说:“有一个小村庄,原来是个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天空湛蓝,空气清新的好地方。可是后来,小村庄却消失了。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争相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⑶读说结合,促进理解。我在教《燕子专列》一文时,当读到贝蒂和她的父母一道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段时,我问学生:“你看到贝蒂是怎么救燕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的思维被调动,想象被激发了,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贝蒂来到一棵树下,发现雪地上有一个黑色的小点。她急忙轻轻地扒开雪,看见了一只小燕子。她连忙双手捧起小燕子,吹去它身上的雪,还不停地对着小燕子哈着热气。”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很精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兴趣盎然地沉浸在课文之中。

2.2 注重识字写字的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明了语文的基本性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识字与写字的指导。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我们通常会集中识字,借助一些字卡、游戏和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识写字的教学任务。而中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最好紧密结合课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文识写。比如:我在教《燕子》一文时,在“小燕子,穿花衣……”的乐曲声完后,我问同学们:“每年春天都来和我们见面的小精灵是什么?”孩子们齐声答道:“燕子!”我相机板书课题“燕子”。 因为“燕子”这个词是要求我们掌握的,而且“燕”字很容易把二十头写成草字头,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读词,然后让学生观察“燕”字,再在黑板上范写“燕”字,最后指导学生书空“燕”字。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也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达到了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2.3 让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否就应该少读而多讲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在中段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比如,在教学 《燕子》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只有通过朗读才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里蕴涵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到文字的变化多姿、鲜活美丽,这比教师千百次的枯燥分析更能使学生从心灵上接 受与理解。

2.4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燕子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观察能力 理解能力 培养

一、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使之学会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虽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练掌握,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性的训练,提高驾驭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心灵感受,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按顺序观察的训练,应注意三点:①要使学生熟悉几个基本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相反,由远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画面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而不采用另一种顺序);③掌握怎样按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要注意两点:①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事物的特点;②能观察出具体事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学生进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训练,主要是学会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进入画面所描绘的境界,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关于培养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观察能力(含感受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分层次进行,更要做到使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譬如教学《燕子》,可以这样引导:①这是一幅春景图,你认为应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②画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④观察了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在观察中抓装燕子”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具体的语言把燕子的特点(包括外形、动态、静态)描述出来;同时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拨动心弦,进入图画描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爱,引发为此情此景而赞叹、喜爱之情。

教学《小站》,在指导看图时,可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启发:①仔细看图,按方位顺序把小站的景物说出来;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讲出来。③看到这井井有条、美观的月台,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对月台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产生对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理解重点词、句,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美文佳作,语言精彩,词汇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本单元的重点词语有:俊俏、吹拂、眉眼、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掠过、波光粼粼、圆晕、几痕、曲谱、疾驰、逼人而来、优胜、宁静、征途、点缀、一尘不染、体味、攀谈、意味深长、流连、拘束、哲理、包蕴、不解之谜、饱览、腾云驾雾、心悦诚服、憨厚等。对这些词语,可采用从分析词素入手、找近(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加以理解。根据单元要求与这些词语的特点,尤其要注意采用两种方法: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例如“凑成”一词,原指“凑合而成”,但在本课中是说燕子的羽毛、翅膀、剪尾像是经过挑选出来,组成美丽的燕子的形象似的,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外形的赞美;“生趣”本是指“生活的趣味”,但在课文中是“形容春天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而富有趣味”;“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但在课文中是用来形容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所引起的联想。像这些词语,只有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才容易理解。②品味、欣赏。例如,《燕子》一课中运用了“光滑漂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给人以“十分可爱”的感觉;运用了“黄绿”、“眉眼”等词,写出了柔柳的色彩、姿态;运用了“赶集”、“聚拢”等词,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了“伶俐”、“增添”等词,写出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使春天更美的情景;运用了“掠过”、“沾”、“落”、“痕”、“曲谱”等词,写出燕子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等等。对这些词语的运用,只有引导学生品味、欣赏,才可能领略其所描写的事物的美,才可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应引导学生运用“从关键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抓住句中的修辞手法”、“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应联系全文来理解:小站周围环境荒凉,然而月台上却是春意融融,这“喷泉”给人以活泼清新的感觉,这“杏花”给人以春意温暖的感觉。这些美丽的景色,倾注了车站人员辛勤的汗水。作者通过这些描写也就赞扬了车站职工一心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又如:“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个句子,应抓住其修辞手法,启迪学生深入理解。再如:“在昏暗的光线中,时时迸发出金色的火花,飞溅着碎石,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要学生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最好的方法是联系生活实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带领学生参观大理石加工工场,了解工人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看电影、电视,亲眼目睹那种艰苦的环境。

燕子教学反思篇5

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一、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使之学会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虽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练掌握,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性的训练,提高驾驭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心灵感受,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按顺序观察的训练,应注意三点:①要使学生熟悉几个基本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相反,由远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画面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而不采用另一种顺序);③掌握怎样按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要注意两点:①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事物的特点;②能观察出具体事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学生进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训练,主要是学会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进入画面所描绘的境界,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关于培养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观察能力(含感受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分层次进行,更要做到使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譬如教学《燕子》,可以这样引导:①这是一幅春景图,你认为应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②画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④观察了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在观察中抓装燕子”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具体的语言把燕子的特点(包括外形、动态、静态)描述出来;同时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拨动心弦,进入图画描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爱,引发为此情此景而赞叹、喜爱之情。

教学《小站》,在指导看图时,可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启发:①仔细看图,按方位顺序把小站的景物说出来;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讲出来。③看到这井井有条、美观的月台,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对月台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产生对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理解重点词、句,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美文佳作,语言精彩,词汇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燕子教学反思篇6

一、提炼句型的叙述特点,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语言叙述的形式多样,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直截了当、清楚明白地“直”说,也可以一步三曲、婉转委约地“曲”说;既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也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面对多姿多彩的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屋建瓴地梳理语言叙述特点,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的语言元素,准确地捕捉语言的表述规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例如,关于燕子,《百科全书》上这样介绍:“羽毛黑色,嘴边羽毛和脚部呈橘红色,腹部白色,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灯泡上方打窝。”而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则是:“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从这两段文字上看,同样都是介绍燕子,但它们叙述的特点却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在表述时趋向严谨,而后者在表述时则多些自由的气息,显得形象、具体。所以,在文本教学时,我们要对郑振铎笔下的《燕子》进行适当的梳理,提炼出反映作者自由的心境、喜爱燕子的元素,而不能局限个别词句的斤斤计较,从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二、关注段节的相似逻辑,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意愿

尽管语言表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肯定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可循,因为在一个意思相关的文本里,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表述逻辑,这个内在的表述逻辑就形成了具有稳定性质的段节表述结构。当我们引领学生掌握了这些段节表述特征,就能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就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述意愿。

例如,《莫高窟》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莫高窟的三个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来介绍,这三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述上有着一个相似的结构:怎么样、表现在哪、举例说明。虽然二、三、四自然段内容不同、语言描写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表述结构图式。这样,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重组教学内容,通过怎么样、表现在哪、举例说明这三个方面的有序呈现,让学生学其一便知其三。首先,让学生明白怎么样——彩塑的个性鲜明;然后,再带领研究个性鲜明表现在哪些方面——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最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举例说明——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这样,通过表述逻辑的刻意再现,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也能通过这段结构化的学习,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表述方法。

三、整合篇章的主题取向,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具有相对主题价值的文本,并将这些具有相对统一主题价值取向的文本置于一个单元。这样的编排,极大地方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同一类文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因教教材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制,被迫地养成了点状思维和割裂式思维模式,以图用这种思维将文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给挖掘出来,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我们学生也被迫地进行割裂式的分析,由此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例如,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分别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如果我们分别从这五篇文章的各自立场去剖析,就会形成四个相对割裂的主题价值取向——植树、伟人看望、儿童、早、春景,就会将这一单元弄得支离破碎而难以把握,就会使学生陷在植树、伟人看望、儿童、早、春景这五个主题框架里,就会被这个主题弄得不知该抓住什么才好。如果以结构化的角度来学习时,我们就会将这一单元整合为春光无限这一大主题,从而让学生全面感知春的气息:春天里植树的快乐,伟人来访如同春天的空气一样温暖,儿童如春天里灿烂的花朵一样生机勃勃,做事要像腊梅花开放一样早,春天景物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这样,学生就会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式中。

燕子教学反思篇7

摘要:“五阿哥”式的历史教学模式通过信息传递,对抗式讨论法,历史情境或场景的模拟,活跃历史课堂的同时进行有效历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小燕子”类型的初中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构建了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纽带。

关键词:“五阿哥” “小燕子” 教学模式

在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并且趋向于强烈的人文关怀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历史教学实践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五阿哥”式的历史教学模式有利于解放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教学稳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展现多元文化的教育观。

一、“五阿哥”式历史教学模式

“五阿哥”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全面剖析“小燕子”类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借鉴,比较、竞争,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的特点,并且通过不断精细化,实用化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教学模式体系。

二、“五阿哥”式历史教学的实践操作手段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变革

传统的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灌输现成历史理论和结论,让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某种历史解释。“五阿哥”式的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是:教师事先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指导学生掌握系统历史基础知识,基本历史学习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和组织者,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落实历史教学的方向,目标,安排历史教学的内容,控制历史教学的活动进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认真钻研通史、专题史等不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在把握好历史教学内容的难与易,深与浅的同时,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论证等探索活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注意引发学生的猜测、质疑等心理活动,以启发性讲授方式为主要手段,传递历史信息,充分展现历史教学的问题性,参与性,开放性。

(二)对抗式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前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主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讨论之前每个学生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交给老师审核,教师进行批示与修改后,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四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辩论得失。

这种讨论法的竞争机制,趣味盎然,可激发学习动机,为了驳倒对方,将促使学生积极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并对自己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使学习不断深入。对抗式讨论法,讲求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着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把典型教学内容清晰地、重点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通过讨论进行观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反馈。

(三)感知历史的过程――历史情境或场景模拟法

“在教学的任何一个阶段上对新的事物和现象的感知过程,都意味着研究的客体在学生意识中的反映和关于这些客体的正确的表象和概念的形成”[1]学生学习历史的的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都是间接性的,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对历史过程进行正确的联想和想象,教师需要借助特殊且形象教学手段,将历史情境、场景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复现”“再造”“模拟”“角色扮演”。可通过“原始的文字材料、真实的实物材料、形象的图像材料、动感的音像材料等,能使学生感知到“鲜活”的历史。”[2]实际上就是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情景复现的“设计者”和“表现者”,通过学生学习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在历史场景的角色扮演中,知识的迁移和转化中,感受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判断。

三、“五阿哥”式历史教学模式体系的功能

(一)活跃历史课堂的同时进行有效历史教学

“五阿哥”式历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历史的主体不再是时事造出来的英雄,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芸芸众生”,“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触手可及的与社会现实和个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往事,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共同情感和面对共同问题,把历史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充满激情和诗意。学生的灵感,悟性和冲动在这个时候被调动起来了,培养“小燕子”类的中学生探索历史,热爱历史的心境,使得历史课堂独具特色,旋律和内涵,通过活跃的历史课堂达到非凡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现代社会“小燕子”类的初中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我国自古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阿哥”式历史教学同样强调“小燕子”类中学生的知与行的结合,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是时代必然。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死记硬背”,采取讨论、辩论、演讲、写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将所学历史知识及有关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于对历史和社会的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正确处理史与论,古与今,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燕子”类初中生不失灵性的状态下,培养他们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三)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纽带

“五阿哥”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得到满足及快乐的同时激发、助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性美,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在认知层面的‘流畅力’‘开放性’‘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上的增进,培养学生在情意层面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与‘挑战性’。”[3]渗透着娱乐精神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享受到快乐、充实与成就感。历史所展示的是一幅感人而又多彩的生命画卷,“五阿哥”式历史教学在课堂学习中将历史的真实活力展现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到更加令人震撼的心灵冲击,教师可以走近学生心灵,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历史。沟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五阿哥”式历史教学模式体系符合新课改培养目标,对“小燕子”类初中生的历史学习颇具针对性,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教育理念,促进历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47

燕子教学反思篇8

一、学习内容,放进生活

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形象、动感的课堂,喜欢和平时生活贴近的学习内容。但是,现行的课本中有一部分学习内容,距离学生的认识空间比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有的甚至厌恶这部分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生活氛围,将学习内容放进学生耳闻能详的生活当中。让他们能感到课文的内容就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燕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但是由于他们平时不留心观察,或是观察不仔细,对于燕子在美丽的春天从北方飞回来时的那种神态,遨游在大自然中的那种快乐……学生不能领悟与体验。课前,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准备了多幅春景图,以及燕子尽情遨游在桃红柳绿的春天里的动画,同时将动画配上燕子发出的清脆的啼鸣声。在播放动画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空中飞翔的燕子,在教室里自由地飞翔。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咧嘴笑着,屁股离开了板凳。学生一边尽情地表演着,一边还学着燕子发出清脆的叫声。可以看得出他们已沉醉在其中,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与春天产生碰击,所要学习的内容就不攻自破了。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再加上丰富的想象,把燕子在空中飞行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它们搬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通过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亲身表演,切身体会,从而和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既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解读了文本内容。让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与学习的密切联系。

二、多种形式,走近生活

我们只有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相关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习的的权利交给学生,还要能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很好地学习知识。

1.情境对话,引向生活

小学生爱表现,不少学生爱和老师交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前,可以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与学生交流。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谈谈自己的情感、心灵,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引导学生把学习看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在教学《孔融让梨》一课时,课前,我先和学生进行生活问题对话:“孩子们,你们当过家庭小主人吗?”“当过,当过。”“那你在做家庭主人时分发过吃的东西吗?你是怎么分的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这时,学生们个个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做法。之后,我逐步将学生通过对话引向课文的学习。有了之前的问题对话,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课堂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学生感悟的道理也比较深刻。

2.讨论争辩,认识生活

小学教材中不少内容都是来自生活实际,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只能初步读懂课文,而对于部分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还不太清楚。所以,在学习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我自学,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时,不仅仅只有课文中的例子,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在学生的相互争辩中,既理解课文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美文熏陶,感悟生活

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都很优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事情……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感悟生活。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圈出自己认为优美、重要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提出之后,学生们埋头反复读着。在随后的汇报交流中,让学生在脑中想象当时的画面,

学生从美的语言中,理解了文本的意图,也学会了运用知识的本领。

燕子教学反思篇9

当今社会提倡创新教育,创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观念上的创新。张望未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主要凭借声音、形象、色彩等信息。计算机作为现代信息的代表,在现代教育中,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题积极性。语文课堂上更是独树一帜。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如何声情并茂的讲一节好课,学生又如何充分接受这节课,能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那就需要教师仔细琢磨,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便充分利用了课件,课前查资料、找图片、费劲心思,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以前中国辉煌的历史以及现在被八国联军烧毁的惨迹。另外,这节课中,还向同学展示了圆明园中一些奇珍异宝,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灿烂文化,更加激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如果没有这些多媒体课件,教学将会枯燥无味,也不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学环境会焕然一新,教学手段会更加多样化、现代化。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扩展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自学,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于一体,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效果,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

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燕子各种姿态的句子,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单靠课文描述和插图教学难以理解清楚,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我运用自制的课件,伴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先向学生播放一组燕子在春天自由飞翔的图画,美丽的画面,悠扬的乐曲,一下子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各种形态,然后对照课文划出描写燕子相应形态的句子。再借助课件欣赏燕子的各种不同姿态,在每种姿态的燕子出现时都配上音响效果,力求用声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理解相关词语意思时,我形象地将画面制成动态画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把课文中静止的文字与生动的形象的画面互映,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描绘的观察点而呈现的各种不同形态。

三 引导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要在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学课件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体,应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像符号信息之间建立相互转化的桥梁,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苏轼的《饮湖上处晴雨后》是一首描写西湖夏景的古诗,对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孩子们有些费解。教学时,我演示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微波粼粼的湖面和迷迷蒙蒙的山景,让学生观察并描绘画面上的景物。学生借助两幅图象符号信息,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图像之间建立起双相联系,以丰富思维的内容,明白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系列景物的观察,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表见解。因此,学生对抽象的古诗就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认识,从而发展形象思维。

四 陶冶学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境再现美,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对小学生来说,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更容易焕发学生的美感。

《青海湖,梦幻般的胡》一课,在教学第一节时,及时显示中国地图及青海湖景的画面:蓝天、大海、鸟儿、山峦。伴随着课件的朗读,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各种景物构成的意境美,文章的语言美,培养了学生的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顿时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边看边发出一阵阵赞叹:“这情境真是太美了!”由于图像的烘托和声音的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创设了一个产生情感的共鸣的环境,得到了美的享受。

五 要建立创新学习的课堂模式

创新学习的课堂模式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教学过程具体是:(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电教多媒体,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引起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题读文、议论释题。教师适当点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识记和理解”(2)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问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运用。这个过程中,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必然配合学生的主体性,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在这种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既不可忽视教师的导,也不轻视学生的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专心刻苦的学。只有师生积极相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课堂效果。

六 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信息反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作用就能很好地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燕子教学反思篇10

一、直系亲属及主要的社会关系情况

通过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审查其亲属政审材料,其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成员政治历史清楚,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能够抵制各种不良现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学科学,信科学,不相信迷信,能分清楚是非,反对一切不正之风,反对FLG。

二、本人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

该同志入校以来,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年10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年3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年4月9日-5月15日入党校学习并结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能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良好。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真诚,平时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助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入党决心坚定,动机端正,思想稳定,在生活中能配合班委的工作,积极参加班级内外的活动。自觉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坚决反对“FLG”,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和帮助同学,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综合素质好。缺点是:平日做事稍有马虎,望今后改进。

三、党支部综合意见

根据该同志一贯表现,党支部综合考察认为其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同意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入党综合考察报告(二)

我党支部罗燕辉同志,经过一年来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等的规定和要求,已具备入党的基本条件。现将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罗燕辉同志的基本情况

罗燕辉同志,女,汉族,24岁,随县万福社区街道人,大学文化。20**年12月加入共青团。现为万福街道职工。

主要学历、工作简历;

20**年9月至20**年6月 在万福初中、随州市一中读书

20**年9月至20**年6月 在郑州大学读书

20**年6月至今 在万福社区街道工作

二、罗燕辉同志考察期内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情况

罗燕辉同志于20**年6月10日申请入党,20**年6月23日经党内讨论推荐、党外群众推荐,20**年6月25日支委会讨论确定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年6月25日党员大会公布。20**年6月至20**年6月为积极分子考察期,由党支部委员冯大顺、魏义学两位同志为培养联系人,负责对其进行个别帮助和培养考察。20**年5月参加了农场党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罗燕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和帮助下,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注重自身形象和道德品质修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罗燕辉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求实务实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和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工作成绩突出。该同志平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牢记“两个务必”,从点滴做起,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宽以待人,团结同志,严格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作风严谨。

该同志能与邪教“FLG”划清界线,态度坚决。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均无政治历史问题。

组织上自把罗燕辉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后,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对其工作表现及政治思想状况进行考察、培养和帮助,在肯定其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政治思想表现外,也对该同志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比较中肯的帮助,并对她提出了现阶段努力的方向,引导和发挥他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她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开展批评不够大胆,希望今后改正并努力开展工作。

三、综合考察意见

根据罗燕辉同志的考察情况和一贯现实工作表现,经支委会研究并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支部认为,罗燕辉同志经过党支部培养考察和本人的工作表现,入党动机端正,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已具备了党员的条件,政治审查合格,同意吸收发展罗燕辉同志为预备党员。

入党综合考察报告(三)

一、xx同志的基本情况

xx同志、女、汉族、xx省,1976年7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1994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工作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现任我校政教主任,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二、政审情况

xx同志从20**年被中国共产党南京市长城小学党支部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两年的培养,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表现优秀,在政治斗争中的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实际言行都与党保持了高度一致。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捍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直系亲属在“*”及“八九”风波中没有错误,也没有参加过“FLG”等邪教组织,历史清白。

三、本人要求入党和组织培养过程

xx同志从20**年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通过支部大会讨论,支部从20**年2月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积极分子培养期间,该同志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核成绩优异。每个季度本人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汇报总结,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把讨论结果及时记录在考察簿上。

四、现实表现情况

通过考察,xx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都能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教育教学效果突出,善于与同事团结协作,与学生为朋友,深受家长、社会和师生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