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3 08:54:20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网络化;电教化;电子白板

2014年,教育部在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上述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性文件中,已经明确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主导方向,即:注重合作学习形式的引入,倡导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信息化思维下的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倡导一种信息化、电教化、多元合作课堂的构建,从而起到为小学语文教学“增色添彩”的目的。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谈一谈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合作学习效益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教化教学设备,是汇聚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教学产品,应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能够完全替代传统黑板、粉笔,并轻松实现书写、标注、编辑等交互式课堂教学功能,打造一个动态化、信息化的语文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学习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电子白板+合作学习”的场景,不失为现代教学手段与合作学习的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乐趣,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教学案例1]《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杨桃”和“五角星”的形状概念难以区分,而我一味地进行理论式讲解,确实也很难详细阐述杨桃的外形,这使得很多同学在学习课文后,仍旧对文中的描述一知半解,而将电子白板引入教学后,我则成功地构建了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演示了杨桃的画法。

首先,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演示功能,为全班同学展示了杨桃的三视图,通过各个视角的观察,很多同学意识到“不同的观察角度,确实会得出对杨桃外形的不同结论”。其次,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书本中的“画杨桃”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亲身体验杨桃的绘画流程,而我则时不时地深入各个小组,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最后,每组选派一位“画家”,走上讲台,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画图功能,为全班同学现场画一个杨桃,当各小组的绘画作品“出炉”后,我则抽调各小组的精英,临时组建了“专家评委组”,进行现场评分,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引入高潮。

[教学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现场合作体验教学场景,整个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味地“讲”,全盘地“灌”,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同学们能够现场体验画杨桃的乐趣,真正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愉悦感,加之“现场点评”、“上台作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对语文课本内容中蕴含的多层次、多视角观察理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学的效益实现了多元化彰显。

二、融入网络信息元素,升华合作学习价值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经说过:“新基础教育理念实施中,引入网络信息元素,构建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互动-生成式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摸索并尝试了一种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合作探究语文教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教学案例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应用网络合作教学的理念,我按照如下流程组织教学。首先,我带领全班同学进入学校的机房中,并组建了班级QQ交流群,将群内的同学分为讨论1组、讨论2组,在群内,我上传了关于《亡羊补牢》的视频、动画、文字、故事等素材,让各小组先行观看。其次,我提出教学要求“各小组能找出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典故吗?”、“能否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类似的其他资料吗?”在我前期教学的启发下,各小组纷纷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查找,并不断发出探讨、商量的呼声不一会,交流群内便上传了各小组查找的资料,例如,有的小组上传了《悬崖勒马》、《未雨绸缪》等典故资料,有的小组则上传了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动画、视频资料。总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异常良好。

[教学反思]

将网络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打造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不失为一种响应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应用。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正式借鉴了该种教学形式,利用机房,在校内为学生建构了一个网络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网络资料查找与合作探究能力,在信息化、电教化、合作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延伸。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电教化、信息化元素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模式不再单一,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多元,当然,如何应用更为现代化的元素,打造生趣的语文课堂,也着实考验着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的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以此引起更多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信息化+合作化”教学理念的关注。

参考文献: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60-01

年画在《辞海》的解释为“中国画的一种,夏历新年时张贴,故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顾名思义,张贴年画是为了表现美好的愿望和追求,通俗的讲,木版年画是指用刻刀等工具在木版上雕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早在唐朝和五代,特别是北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术在古代经典文献、宗教读物上的广泛应用,木版年画便顺理成章的产生了。木版年画的技艺在明末清初时期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一批如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等着名的木版年画。

在当今社会,木版年画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却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后继人才紧缺,部分传统工艺丢失等诸多问题,木版年画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更谈不上创作的与时俱进。论文从多个方面对杨柳青和桃花坞木版年画进行比较,了解两者的特点及差异,为木版年画的保护和艺术创作提供依据。

一、发展背景及题材

杨柳青位于今天津西部,和朱仙镇一样,杨柳青的发展得益于运河水道。明清时期,杨柳青被子牙河、南运河、大清河所包围,水运交通便利,同时天津又靠近北京皇城,杨柳青镇自然成了南北货物流通的重要码头,商业及手工业繁荣昌盛,此外天津还是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因此杨柳青年画自然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杨柳青年画最早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比较有名的画铺有齐健隆、戴廉增、美立等字号。明末到清朝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水平达到了空前鼎盛。

桃花坞位于苏州阊门,明清时期为苏州商业最繁华的地段,发达的商业为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随着雕镂和刻书的雕刻技艺、刺绣和彩灯为主的手工业及造纸技术的日益提高,再加上江南山清水秀,文人雅士常聚于此。这些条件为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桃花坞年画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最晚不会超过明朝万历年间,清初达到了繁盛,并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流派。

清朝末年,国内常年战乱,部分年画画板遭到了掠夺和破坏,桃花坞年画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几乎尽毁于兵火。建国后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下,对杨柳青和桃花坞木版年画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才使得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复兴和传承。

在题材的选取上,两种年画都表现出种类繁多,主题鲜明,向往美好生活的特点。但各自又有所的不同,桃花坞以直接反映每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而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较为为广泛,除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包括那些带有新闻性质的题材,这些题材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二、制作工艺

杨柳青木版年画前期工艺和桃花坞基本相同,都是采用画稿刻板套印,但是到了后期制作,杨柳青却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用于手工彩绘,即所谓的“半印半画”。一副年画通常需经过勾样、雕刻画板、木版套印、手工彩绘、装裱等五个工序,每个工序都由专人负责。年画经两、三次单色版套印之后用彩笔填绘,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对于精细的年画,套印的版数越少,手工彩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由于杨柳青距北京较近,年画经常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贵族,所以要求年画必须具有细腻、精致、典雅的绘画效果,整体上向层次较高的水平发展。为满足这一要求,一副精美的年画往往需要手工彩绘十多层。因此杨柳青木版年画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民间艺术韵味浓厚,富于中国气派。

与杨柳青年画工艺相比,桃花坞木版年画则采用分版分色套印技术,一般由画稿、刻版、印刷、开相和装裱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材料一般采用梨木版,刻板时全凭手中的一把“拳刀”,其方法有“发、衬、挑、复”四种,除拳刀外还有其它辅助刀具,如弯凿、扁凿、小棕帚等。印刷时采用“分版、套印、单线平板、平刷平印,每版一色”的方法。年画经装裱后才最终完成。

三、艺术特点

(一)杨柳青木版年画

北京在辽金时期为北方的刻印中心,元明清时期大批画家齐聚北京,他们继承了北宋院画和民间绘画的风格,在技艺上有很高的造诣。由于杨柳青在地理位置上地接近北京皇城,在很大程度上受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作品内容丰富,刻工较为精致,人物的形象俊美,色彩典雅,同时又服务大众,形成了“入得了宫廷,进得了民房”雅俗共赏的年画风格。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杨柳青年画背景简洁,画风严谨,特别注重人物表情的描绘。嘉庆道光年间,由于社会审美观点的变化,再上杨柳青长期以来“俗中求雅”的文化风尚及民俗文化的渗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变为活泼欢快,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木版年画在色彩上具有文静、雅致、青春活泼的视觉效果,由于采用印绘相结合的方法,所以颜色搭配非常重要,在民间就流传着“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软靠硬,色不愣”等套色口诀。绘画过程中通常采用晕染的方法,即通过明暗色彩的关系进行造型,很少见到平涂的大色块,由于没有传统平涂中线的造型,因此手绘时其补色之间的对比冲突较小。

(二)桃花坞木版年画

它的发展得益于江南文人书画艺术,明末清初的作品在画面构图、题材选择上都模仿中国传统的绘画作品,多采用立轴和册页构图形式,近似于国画又具有木版年画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构图丰满均衡、色彩明快、线板丰富、挺秀、柔韧,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清乾隆中期,由于受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出现了仿西方铜版式刻版法的所谓“仿泰西笔法”。由于这一风格的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处理内容的方式上不能被国内群众所接受而未能得到长久发展。例如:我们喜欢色彩绚丽的年画,而铜版式年画为单色印刷,缺乏颜色鲜明的感觉;传统年画中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生活,铜版式年画则大力刻画背景,人物变成了点缀。清朝后期,经济衰落,木版年画的传统市场缩小,这时期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又恢复了传统形式的年画,色彩鲜明,充满乡土气息。

在色彩上,桃花坞木版年画大都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紫、淡墨和绿为基调,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节奏感和装饰美。印刷时仅仅印刷部分墨线,其它部分的色彩采用套印方式印刷。但在清朝早中期,桃花坞年画色彩朴实,少用太过鲜艳的颜色,色调浓重和谐,具有古朴效果。

四、结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杨柳青拥有便利的水运,具有靠近皇城的地理优势,同时也是海 外贸易主要港口。而苏州自古就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文人雅士集散地。两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木版年画的发展,而各自浓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风俗信仰导致了年画风格的差异;同时两种年画均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随着木版年画列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两种木版年画的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对于以后发展新艺术,提高人们的创新和创作能力,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冯骥才.民间年画[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3]张艺.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比较性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2):84-87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年画;风格;工艺;设色;地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0-02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有不同,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今的年画了。每个地方区域的年画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并体现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的审美爱好,现今的年画产地,基本上延续了明清两代形成的分布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桃北柳”,即南方的苏州桃花坞和北方的天津附近的杨柳青,形成的南北两大年画制作印刷中心。

杨柳青产地的年画,因位于天津西南的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始于明代,近五百年来因极少遭到战争等灾祸,很多传统的画版和画样得以流传下来,故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是继承了我国民间版画和国画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而发展起来的。它融绘画和木刻于一体,并受文人艺术情趣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一种“杨柳青年画风格”。杨柳青年画中人物形象秀美,衣饰华丽,富有丝绸质感,敷色常加粉或描金,色调绚丽典雅,尤其是人物开脸,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细腻生动,有的还进贡朝廷,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和多个文化阶层文人的喜爱。杨柳青年画堪称我国民间美术中雅俗共赏的艺术。

传统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多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颜色以白、紫、红、绿、蓝为主。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晕染效果,构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杨柳青年画行销较远,西北达乌鲁木齐,东北到黑龙江流域,南至山东,北到内蒙,所以称杨柳青为北方年画艺术中心。

苏州桃花坞年画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年画印制中心之一,始于明代,在清朝中期发展到鼎盛。苏州、扬州、南京等地的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给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在艺术风格上,苏州桃花坞因地处江南人文荟萃的姑苏古城,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多受到文人阶层文化的影响,设色典雅,颇具诗情画意。清代中叶曾受到欧洲铜版画的影响,吸取了西洋画的构图和透视、明暗等表现方法,画风细致。后期传统风格增强,略显简朴粗旷。

桃花坞年画画面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构图饱满,画面精细,秀美典雅。表现形式有传统的主轴式,也有连环画式和月份牌式。桃花坞年画的设色高雅,常用大红、桃红、粉红、黄绿、粉绿及灰色,对比强烈,明快活泼,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艺术特点。

杨家埠是山东潍县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始于明朝,清朝中后期年画产业发展至辉煌,画店百家,画种上千,高手辈出,把杨家埠年画推向了大半个中国。后由于当地战乱、灾荒、兵匪骚扰以及人才匮乏和市场萧条逐渐萧条。杨家埠年画的题材较广泛,有门神类、农家生活类、戏曲故事类以及滑稽趣味类等,其中神像类、吉祥类年画仍占主流。明末年画以手绘神像为主,绘工精丽,清前期多以美女、娃娃画为主的吉庆画,半印半绘,构图巧妙,刻线圆稳。清中期年画出现大量戏文故事画内容。杨家埠年画的构图满密,讲究对称,线条和颜色富有节奏,装饰性强。用色强烈跳跃而又和谐。所常用的颜色主要有大红、粉红、草绿、嫩黄、金黄、蓝、紫、黑等,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的色彩效果。杨家埠年画的风格自成体系,主要特点是表现手法粗犷、风格淳朴,线条简劲有力。

四川的民间年画以绵竹年画最为著名,影响最大,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的杨家埠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据传始于明代,清乾隆、嘉庆较为兴盛,不仅在国内畅销,还通过滇藏远销印度、缅甸及东南亚。传统的绵竹年画主要采用粉笺纸,颜料为植物色,色彩以群青、黄丹、红及茄色为主。其技法有“明展明挂勾线”、“印金”、“常行”、“掭水脚”等,其中“掭水脚”是绵竹木版年画的一大特色。“掭水脚”是绵竹年画术语,是一种简略的着彩方法。在方言中把剩下的残余汁水称为“脚子”,拖笔蘸墨叫“掭”,有用毛笔蘸干剩余颜料的意思。绵竹年画,大多用木版印墨线之后再以手工着彩。彩绘艺人多受雇于作坊,从前他们在除夕之夜为作坊老板做完终年活计之后,趁收拾画案子的片刻功夫,利用剩余的纸头和洗完颜料碗的残余色,急忙绘制出几幅门神,再赶往夜市上去出售,这种门神年画,便俗呼为“掭水脚”。掭水脚风格的年画,造型简练精当,粗旷泼辣,并且挥洒有趣,形象极为生动,富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还有很多有影响的小区域的传统年画,也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面貌。

河北武强县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有神马类、戏曲类、民间故事寓言类、娃娃类、花卉类,还有反映民国时政的题材等等。其中以反映老百姓追求吉祥文化心理的“狮子、老虎、大花瓶”最具特色,俗称武强年画中的三件宝,是年画中深受百姓喜爱的经典老样子。武强年画中的“灯方”也是独具特色的品种。题材中还以戏文故事最为常见,画面构图饱满、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注重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刻画,人物与场景的处理,具有戏曲化夸张的效果。武强木版年画的印制主要采用梨木刻板,彩色套印。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黑白对比鲜明,虚实开合,疏密适度,线条稳健流畅,奔放生动。颜料为品色,以墨色、粉、红、黄、绿为主,辅以蓝、紫等色,色彩单纯而富有变化,对比强烈又相互协调,用厚色套印,绚丽、明快、古朴。 形成了装饰性强,构图洗练,以少胜多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风格和河北梆子戏一样,像是秋风烈马、刚健粗放。

河南朱仙镇为代表的年画源于宋代。人物形象夸张,为突显性格,人物头部比例为全身三分之一。刻工洒脱、线条粗犷、风格古朴。印制上主要是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或者九版,先印黑色主版,俗称“黑批”,再印色版,一色一版,依次为黄色、朱红、橘黄、绿色、紫色、蓝色、水红、金银(在版线上涂胶,印后撒以金银粉)等版。年画的用色讲究,常用红和棕、黄和紫等对比鲜明的色调。人物的脸多为白脸,眼睑上有一弯曲橙红色,较有特色。

陕西民间年画以凤翔为首,以汉中门神最为著名。人物造型夸张,构图丰满,秦琼、敬缘扔⑿廴宋锩娌课骞俦挥幸饧哟螅肩宽颈短体短。刻工用笔藏锋,线条劲健粗放。 色彩套印,注重整体效果,一般只用橙黄、苦绿、槐黄、玫瑰紫四色,用墨线勾勒。整体风格典雅而凝重,浑厚而古朴。

广东佛山年画,有原画、木版印及木印工笔三种,大多为门画。内容多为吉祥图案和各种神像。线条刚劲简练,用色有大红、橘红、黄、绿等。常用大面积丹红、金银色来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吸取了铜称剪纸的艺术特色,在人物的盔甲、袍带等处饰以金银图案纹样,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年画的造型风格、工艺设色受地域风俗与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不同。总体来讲年画的艺术风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其风格典雅而细腻,线条流畅,刻工精细,造型准确,设色协调,在鲜艳中追求柔丽调和。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代表。另一种则较贴近世俗生活,风格粗犷质朴,线描勾勒简练挺拔,人物刻画形象夸张,色彩运用艳丽、对比鲜明。以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为代表。南北民间年画艺人在生活和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经验,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充分体现民众普遍的心理需求和美好愿望,流露出创作者丰富的个性和感彩,从而产生了如此多丰富多彩的年画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4

>> 第三站:潍坊 第三站 沙漠 第三站:东平 第三站:孟屯 “穷”游第三站43元的狂欢 第三站 呵叻――泰东北菜 第三站:呀诺达热带雨林 爱要投资之第三站:三线城市恋爱篇 潍坊拟成立女企协慈善工作站 推行潍坊市农村财务引进第三方审计监督研究 设计师职业规划沙龙第三站:上海 第三站 波龙堡酒庄:走进法式乡间城堡 单向街书店 流浪第三站,变与不变 第三站 大兴 魏善庄桃花园 2014动画电影暑期档之国产动画第三站 第三站:跟着十二岁少年体会成长 DRUPA归来之廊坊站全国巡回研讨会第三站隆重召开 潍坊婚俗 潍坊之行 潍坊印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第三站:潍坊 第三站:潍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

采风时间:11月1日

关键字:风筝、年画

艺术大师在民间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这里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在此可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过去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与风情。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古往今来,关于风筝的诗歌名句数不胜数。其中,清朝孔尚任在《放风筝》中描写孩童放风筝不成功骂天公的情景最为生动:“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此外,潍坊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起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32届,一般选在4月20日至25日间举行。

除了风筝,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是名声斐然、首屈一指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Agatha Bunanta(阿加莎・布南塔)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御河文化 产业发展 走入大学 科研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听取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通过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杨柳青年画的细心、深入、一如既往的研究,结合本专业的表现技法、版画语言、丝网语言等特点研究,我坚持的认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杨柳青年画产、学、研之路;(产―继承传统、产业化发展,学―走入大学、传承古镇文化,研―专业借鉴、科研创新)。

天津市西青区的悠久历史文化可研究的题材很多,悠久的御河文化、精武文化、赶大营文化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题材,现仅就杨柳青年画展开研究和探讨。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杨柳青年画被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杨柳青民间木版年画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18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传统木版雕刻板片用的木板,通常选用木纹细密,木质匀净、板面光洁、脱胶、干透无裂的木材,经常采用的有水曲柳、梨木、白桃木、桦木、椴木、银杏等。选材后,根据画幅版面大小锯成相应规格,厚度以足够坚实为度,木板要刨得平整、光洁,再以木水砂纸磨光。刻版工具以刀凿为主,拳刀、斜口刀是雕刻主纹样的刀具,要求两面磨刀,薄而锋利,辅助工具有弯凿、扁凿、三角刀、圆刀、大小平刀、大剔空、二剔空、韭菜边、修根、凿针、凿扦等,常用纸张以版印和彩绘为要求来选择,纸质要洁薄细致柔韧而不易破,有较好的着色力等特性,常为传统宣纸和水毛边纸。印刷工具主要为棕刷耙子等。颜料主要用在套色和彩绘工艺,其颜料多为木版年画绘画艺人因地制宜,自产自用,常用软毛笔主要用彩绘笔与勾线笔。

杨柳青年画印制一般从刻版到刷印成画有四个步骤:

一、绘画者起稿和定稿后,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者薄棉纸上;

二、刻工将绘画者定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将墨线版刻成后,首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

三、绘画者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刻制出各种不同彩色的套印版;

四、绘画者将每幅年画的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后,开始将白纸数十张压在刷印画案的固定位置,再把画版仰放在纸的边,翻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手捺住纸角,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背。如此在固定位置上将纸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成画为止。刷印色彩次序,先印墨线,次黄色,再蓝色、紫、橙,最后是大红,精品珍贵年画最后印成金粉。杨柳青年画的画样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近2000件,年产达百万幅。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至今在古镇杨柳青石家大院绘画经营。解放后,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期间年画改为胶版印刷,古老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春牛图》

喜逢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每个学习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作为版画学习者更责无旁贷,从起源、发展、传统技法、题材特点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吸取、总结、和提升;激发了对杨柳青年画的极大热情和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为充分弘扬杨柳青版画文化,为西青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版画学习者一份微薄之力,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展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体现社会价值。推动古镇杨柳青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以发扬杨柳青版画文化、御河文化、赶大营文化为主线,并实现杨柳青年画走入大学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宏观的传承脉络,实施“纸、书、印”到“产、学、研”的杨柳青年画实践基地计划。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 情境;第二课时;数概念

案例一 “认识几分之几”第一次课堂教学

师:(口述)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 (这是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的几分之一的旧知,现教者试图从方法入手开始认识几分之几的新课推进. )

师:3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思考本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4个,4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8个,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

课后反思:教学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精心设计,创设了完整的情境,使用了精美的课件,课堂效果极佳. 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时,一则对学生极大的信任,目标定位放得过高;二则想尝试换一种教学方式,从方法入手,还原数学本质教学分数几分之几.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进行了上述的教学. 但因学生的心理年龄毕竟小了些,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渐变的过程,他们很难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整个课堂变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差生不会说,优生说;学生不会说,老师说. 这节课失败在于没有使用具体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经历将数与具体的物质实体相分离的抽象过程,并以此来推进我们的数概念课堂教学.

案例二 “认识几分之几”第二次课堂教学

师:(课件)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

师:(课件)3只猴子分得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窃窃私语):又是分桃子呀?上次不是分过了吗?

课后反思:为了体现数概念教学中意义关联、创造生成、关系沟通的原则,现今苏教版数学课本情境往往保持一种连续,如可能性教学中的摸球游戏等. 也正是由于这种连续所形成的单一,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课堂上我听到学生窃窃私语,“又是分桃子呀!”这种审美疲劳的排斥感,将让我们的学生自动游离于课堂之外,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学生学习数概念的兴趣呢?而且孩子的判断力不是很强,他心中想“我会了的知识干嘛还要学呢?”其实他自己不知道他懂不懂,其实没有掌握,但他认为自己掌握了,又不参与课堂学习了,这段知识他是断层了. 这节课失败在于虽然我们的第二课时使用了具体情境――精美的课件,却是第一课时情境的重复使用,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三 “认识几分之几”第三次课堂教学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小番茄,准备与办公室的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分享. (老师出示一袋小番茄)请你帮助巢老师分一分,巢老师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几分之一?

生:老师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师:那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一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几分之几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学生举手问:老师,你这袋小番茄有几个?

师:你猜?生:我猜有4个.

师:还可能是几个?生:8个,12个,16个……

若干分钟后,小组进行全班的汇报.

生:巢老师分走了这袋小番茄的,1 - = ,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生:每位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周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丁老师分得这袋小番茄的,杨老师也分得这袋小番茄的,3个是,所以周老师、丁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共能分得这袋小番茄的.

生:我还有一道算式: + + = .

生:假如有4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假如有8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不管有多少个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生:……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7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问,发挥创造的潜能。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把“解决问题”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不仅要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三、课堂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对学生的评价。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与策略,教师也要跟随时代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下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使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时,我就拿了一个杨桃的模型去上课,并先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杨桃的形状画下来,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个椭圆形,有的学生画出了一颗星星,还有的学生画出来的是两个三角形并到一起。学生看到同一个东西却画出了不同的形状,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上的氛围十分热烈而活跃。在这样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情境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他们都十分认真,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开展得异常顺利。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回家后画一个苹果,也可以是半个或者一小块,只要是自己亲眼观察到的就可以。在下一节语文课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像是月亮,还有的学生画出了星星……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在实践操作中他们也更加明白了课文所要讲述的道理,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认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引领体验,在感悟中收获知识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是他们要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搭建体验与感受的平台,使其能够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学生的大脑会得到放松,他们的心灵也会得到释放,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由于小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他们平时所看的课外书也基本是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课文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很难理解西门豹的做法。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先将课文读熟,然后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分别想象所扮演的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行为等,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角色扮演时,学生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课堂中的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发散思维,在交流中提高认识

合作学习模式是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可以有效地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使其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课文《晏子使楚》时,我发现学生在阅读了课文的内容后他们还存在很多疑问,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内容。于是我便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1)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的?侮辱了几次?(2)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3)这几件事体现了晏子什么样的品质?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并将三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回击的过程找了出来,并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经过不断的思维碰撞,学生更加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并深深为其智慧折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收获良多,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改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要在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下,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学生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中收获知识,在交流中提高认识,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9

【设计说明】

《看一看 摆一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前面、后面、侧面)去观察一辆大客车,体会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另一方面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二是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具体的“做”,使学生巩固对所学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用直尺画角,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另外,在活动中根据拼摆出的不同图形,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型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观察物体的活动就得让他们多体验,本课例中笔者选择了杨桃和大客车两个物体,通过实物和视频观察,力求把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高一层次的理性上来。在接下来的拼摆活动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看怎样用比较少的小棒摆出比较多的图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拼出不同图形,摆出特别的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拼一拼、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对前阶段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角的认识、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

3.渗透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对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教具准备:课件、汽车模型、小棒、纸条、图钉若干。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6个图钉、硬纸条、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活动一:看一看)

1.猜一猜: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课件分别出示杨桃五角星侧面、正面的图片)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看一看:他们分别看到汽车的哪一面?

(课件出示小精灵、汽车、三个小朋友的画面)

议一议:同一辆客车,为什么三人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3.师生小结:观察物体时,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要全面观察。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

4.揭示课题:(视频播放:汽车行驶到了游乐场,定格。)

师:让我们进去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课件出示:大门打开,小精灵打开字幕:欢迎大家到游乐场来看一看、玩一玩、摆一摆。) “图形天地”“ 快乐比拼”“创意无限”。

二、拼中思考(活动二:拼摆基本图形)(走进图形世界)

1.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2.分组活动:

(1)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把它拼在课桌上。

(2)仔细观察,和组内同学交流:拼摆出的图形的有关知识。

3.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

4.画一画:

(1)任意画出一个角。

(2)画出一个直角并用相关的学习用具检验。

三、摆中感悟(活动三:拼摆组合图形)(快乐比拼)

师:这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师用磁性学具在黑板上摆出一个三角形)摆出3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算?(3×3=9)

合作摆:能不能用9根小棒摆出4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思考:摆4个三角形明明要用12根小棒,你们怎么只用了9根小棒呢?

师:摆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最少需要多少根小棒? (师在黑板上摆出一个长方形)

学生自由摆。

小组讨论:为什么用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思考:能不能用7根小棒摆出2个正方形?

小结:公共边越多,用的小棒就越少。

四、拓展延伸(活动四:拼摆创意图形)(快乐大本营)

1.师:我们的图形朋友那么神奇,它们在一起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创作一幅?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去“快乐大本营”一展身手吧!(配乐)

2.学生活动(可运用任何学具)。

3.学生汇报展示。

4.欣赏不同线条组成的美丽图案。(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在游乐场我们和小精灵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研究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想知道更多吗?让我们用一双慧眼、一双灵巧的手,去发现更多的有趣的问题!

【教学反思】

反思1: 直观感受 ,渗透数学思想。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使其终身受益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借助直观形象,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看一看”实际上是本册第五单元中对《观察物体》知识的回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观察物体的意识,体会观察角度的不同对个人认识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杨桃实物和大客车的不同方位的图片,让学生先猜测,再全面观察。观察实物——说,观察图片——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两组观察活动,学生不仅观察了物体整体的表象,而且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知觉,初步向学生渗透了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画杨桃教学设计篇10

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尹定邦送我一本新出版的油画作品集《小洲村人》,读后心中涌起一股涟漪。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吃惊于这位老教授,怎么会有这般用不完的如长跑不竭的创作功力,年近七秩还会有那么漂亮的从设计领域到油画创作的艺术转身。

尹教授是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解放前,他在武汉孤儿院长大。上世纪50年代,聪慧好学的他从广美附中和广美设计工艺本科毕业,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现代工艺设计家。20多年来,他历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广东美协副主席,并受聘为武汉大学等全国30多所大学的教授、博导。其别骄人的是,尹教授主编的《设计学概论》等,作为教育部艺术教育的重点教材,10多年来重印了30多次,在全国千多所美术院校中,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被学界誉为“设计艺术泰斗”。

从玩严谨规范的设计到玩色彩诱人的油画,尹教授出手引人注目。从桃李满门的设计课堂到隐居田园水乡,尹定邦矢心追求青年时代创作的梦,开始了人生艺术的新航程。

古老水乡小洲有一间泗海画室,是尹定邦田园风景油画的耕耘和收获的新天地。你看,连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果林,绿树掩影的小桥、流水、扁舟,尹教授油画架前展现的是那熟悉的美的景物:满树的荔枝、龙眼,硕大的杨桃;小河弯弯,古木粗壮;石板巷,青砖屋……千年古村落的斑驳老灰调,悠悠白云与幽幽绿水强烈的对比色,正好给予了以质感和丰富性为特色的油画以用武之地。集子中虽然也有许多描绘奔腾大海壮美山川的作品,如新疆的胡杨,内蒙草原的骆驼、奔马,朝晖中的渔港,雨雾中的元阳梯田等等,但他仍将这本集子定名为《小洲村人》。这一方面流露出画家晚年定居小洲的喜悦,另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这些作品的重视和喜爱。他吃小洲人的粮食菜蔬,画小洲水乡的画。小洲人也对画家的画爱不释手。小洲水乡的波光云影,融进了画家的血脉里。

尹定邦作品以其构图的完整和优雅大度的光影效果,给人以充实丰盈的艺术享受。作为从西方艺术中舶来的油画,其审美视角审美标准都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梅伊尼科夫、科罗廖夫、列德涅夫等现实主义大师,都有意无意地给尹定邦以或多或少的影响。忠于描写对象的原貌,写实本领和典型化能力强,构成了尹定邦油画的强烈现实表现意识。他的一幅《白桦林》:长在北方平原阳光下挺拔的树干,一棵接一棵地伸向远方,密密扎扎中透发出画笔下的层次感和画家的透视表现力。他内蒙古旅行回来后的巨幅新作《草原上九十九匹马》,朝阳下的河滩气象万千,欢快的马群神态各异:或昂首,或低回,或顾盼,或举蹄,或扬鬃……在无数的碎石衬托下,表现了画家对草原生命的礼赞,对水草日渐稀薄的大自然的忧虑和思考。

尹定邦的油画,不论写景、状物还是描人,在构图、表现手法和用色上,都大胆而又颇具匠心地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他画过许多大海题材的作品,对海水、波涛、浪花的表现变幻无穷。他对海滩、礁岩……都有自己独到的感悟。他画笔下的海浪是多姿多彩的:涨潮的海波,裂岸的惊涛;曙光下的海,夕照下的海,云层下的海,渔船浮动的海,形态各异,千波万诡,变幻无穷,相映成趣。画家通过光与色的变化,追求独特的视角效果和富有个性的表现力。对设计艺术理解得出神入化的尹定邦,对色彩的研究比许多人深。光学、色度学、化学与审美心理学的融合,使他的油画色挥洒得有独特的深度和高度。这都来源于画家把握色彩的先天条件。上世记七八十年代,在设计上他就己经完成了色彩的调拨和转换,当然这其中从设计色彩理论转到油画色彩技巧的掌握,有一个过程。但自青少年起即经过8年“学院派”严谨训练的尹定邦,对色彩的把握有过人之处。阳光在水波和浪花间的细微反射变化,光学上的色晕效应,景物折射中“光”与“芒”的关系,等等,画家都有自身深刻而到位的认识。

今天,艺术审美的多样性,对油画家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尹定邦在追求作品的个性风格与满足受众(读者)的需要上,寻找着新的平衡,作着新的尝试。他将耕耘了几十年熟透于心的设计色调和线性构成,融化在油画的笔触中,即兴而理智,毫无生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