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准备十篇

时间:2023-03-22 21:22:17

考前准备篇1

从我校这几年来指导学生高考复习工作的实践看,在这样的时刻,复习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强调从每个考生自己的实际出发,明确重点,抓住基础,讲究思路,提高效率,在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力争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明确重点

高考前的系统复习与平时复习不同,其特点是内容多,综合程度和难度大,无论是理解、熟练或者记忆的要求都比较高,不善于主动学习的考生这时往往要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如何争取主动呢?其关键就在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重点去进行复习,

中学学习的内容对于每个中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通过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临考前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发挥所长,克服所短。例如有的同学各科成绩都比较好,就可以化一定力量深入复习自己擅长或比较喜爱的科目,为考重点专业准备,有的同学成绩比较差,就应当比较平衡地安排各科复习,要争取总分上去,切忌单科独进。对于同一科目来说,也有学得较好和不够好的部份,应该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和课本中的要求,将必须复习好的和争取复习好的内容区分开来。有的同学思路比较宽,领悟比较快,要注意扎实的复习巩固工作,并钻研一些难点;另一些同学思路比较窄,领悟比较慢,则要更多注意领会基本原理,切忌死记硬背。总之,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分析全局情况,有目的地安排,不要一头扎进题海里去,只一味的做题。

重点明确以后,还要有个比较好的复习计划来落实。复习计划应该包括:一般科目和重点科目,每个科目的重点章节;科学的作息时间表,长计划和短安排,在安排中要保持一定的可供调整的弹性,坚持按复习计划复习,可以使自己避免盲目,是争取主动的有效办法。

抓住基础

临考前的高考复习仍然应当把打好基础作为首要任务,把注意力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原理,观点等等)与基本技能上。高考题目千变万化,总是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化的,抓住了这一环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应付自如,而且也为将来升入高校打好基础。现在有的同学复习时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丢在一边很不注意,到处去找难题做,甚至花很多时间去猜题,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要抓好基础首先要抓好课本。这几年来各地编的复习资料多如牛毛(有的资料粗制滥造,害人不浅),不少同学和家长广加收集,以致资料成灾,复习时无所适从,精力分散。高考复习为了扩大思路,可以参考一些复习书籍,做一些复习题。但是,书海无边,应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部分学科的高考大纲为线索才能纲举目张。正确的做法是在理解课本内容,做好课本各项练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本要求掌握的要点,再有目的地并在计划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选做一些课外题,千万不要把课本丢在一边,只去看复习资料或做习题集。自然,少数成绩优异、已充分掌握中学课本内容的同学,着重钻研一些课外的内容,那是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了。如果同学手中的参考书籍比较多,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一、二种作为课本的主要辅助书籍,不要看得太分散。

讲究思路

所谓讲究思路就是复习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死记硬背许多知识内容,更不能去死背各种题解。在我校的历届毕业生中,都有一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在高考中往往不能适应。对于这样的同学,在复习中不能只追求复习的知识量而要有意识地把拄意力放在抓思路上。

首先对于重要的范文、例句、定义、定理、法则、定律等要一字一句的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说得好:“书丕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精思就要做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才行,每个字要求取得它的确切意义,每句话要搜索、领会它的精神实质。

同时,精思还要把各种公式、定理、问题、结论的来龙和去脉搞清楚,只有前后贯道、左右逢源,才能运用自如。有时可以自己列出解来,把它们系统化,串起来。这时再加以有意识地记忆,就能把它们搞得滚瓜烂熟,到用时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第三、要把基础知识和练习紧密地挂起钩来。在精思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课本例题中,这些概念是怎样运用的;然后再研究在练习题、复习题中它又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总结出各种思路以及各种解题的方法来。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复习书中,往往已将解题的方法总结出来了。对于这些现成的总结,我们如果只是死记,仍然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要首先自己去总结一番,再与书上对照,才可以灵活应用,把它们真正接受下来。

提高效率

高考复习的内容多、要求急,因此同学们感到时间紧张,这是自然的。这时候尤其要讲究复习的效率,不能无限制地拉长时间。我们在每年高考复习中,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复习时间很长,睡眠很少,中间也不休息,效果并不理想。

提高效率除了讲究学习方法外,很重要一点在于养成复习时思想专注、心不二用的习惯。这在青年学生往往是一个难关。我校上届有一位跳级上来的毕业生,高考成绩优异,他的经验就是每堂课和复习时都高度集中注意。如果复习时常常心猿意马,结果时间拉得很长,疲惫不堪,收效却很微小。

当前还有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参加校内复习以外,又在家里组织“加餐”复习,晚上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补课,这样负担沉重,自学时间没有了,失去学习的主动权,实在是利少弊多的办法。

要提高效率还必须把生活安排得有规律,要有张有弛。用脑要讲科学,不能违背脑的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的生理规律,窍门在于抓住最佳的用脑时间。我校有些同学在紧张的复习以后,坚持每天打一会篮球,赐踢足球或跑跑步,使神经松弛一下,效果很好。同时睡脶一定要充足,饮食可以好一些,保证充足的营养,但不要暴饮暴食。

考前准备篇2

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考试中要尽量做到会做的不丢分,不大会做的争取能得几分算几分。有些同学是在解题规范、语言文字叙述上被扣分的,要注意这一点。数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靠20多天的短期突击是不太会使成绩有很大提高的。如果其他需考科目成绩不错,可以把时间、精力投人到能在短期内把成绩提高的文科科目上。只要数学保持现状,即取舍得当,总体成绩就可以提高。

20天里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专家们表示,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20多天就能做到的,但是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考试作文分数还是有可能的。第一、卷面整洁,笔画清楚;第二、尽量写好开头和结尾;第三、学会用自然段显示文体的结构层次;第四、学会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名句、谚语、民谣或生动的流行语及广告词;第五、将优美的、富于理趣的语句精华突出地显示出来,如将它们放在段首或将之独立成段;第六、有意识地多运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

一边预想考题,一边记忆。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为迎接期中和期末考试,比如想做英语课程的考前准备,大都在复习时,把英文和译文对照起来拼命去记。但是仅仅这样做,忘记的可能性极大。要想把细节刻在脑子里,怎样办才好呢?对所定的考试范围,从各种角度加以复习,并且自己预想考题。比如,出现了一个新单词时,就从意义、拼法、发音、重音、应用等有关这个单词的各个方面加以考虑,想像会出什么样的考题。自己出题,自己解答,纠正理解上的错误,还能发现个别例外的拼法和重音,因而不易遗忘。

专家们提出总复习阶段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一是要按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去做。有的同学在总复习时,感觉漏洞很多便慌了神。家长也“病急乱投医”,到处找练习题,重金聘家教。其实,学校老师们对总复习都很有经验了,同学们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踏踏实实做就行了。

二是要注意心理调节。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越来越难的测验,似乎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在这时,千万别灰心,别打退堂鼓,要硬着头皮挺过去。

三是要劳逸结合。思想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身体便容易虚弱。这时一定要坚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实现学习与休息的良性循环。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关心孩子的起居饮食,督促孩子劳逸结合。

中高考前的物质

准备和技术准备

有着多年送考经验的专家提醒考生,在考前除了要让孩子作好知识、精神、体力等准备外,还要注重细节,作好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最好让孩子亲手准备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想像考试的常规环节,逐步认可并愉快地接受现实。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试中暑;按要求准备好考试用具,如文具、手表等,确认它们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备足在外饮食、交通的费用;依天气情况准备雨具。

考前准备篇3

关键词:高考;体育教师;考生;考前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43-02

高考体育训练作为一个长期、科学、系统的工程,考前训练在这一体系中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考前训练,将体育高考生机体调配到一个最佳竞技状态,在高考体育加试中发挥出理想的体育专业成绩,本人通过实际带队经验归纳总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考前训练

1、训练负荷安排

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采用4周的周期作为专门的考前训练准备,比较适合体育高考生的考前训练规律。方法是: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最小,第4周积极参加体育加试,这样安排能使考生体能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从周期的调整中,一般体育考生通过8~14天的考前减量训练(考试强度的70%~80%)和其他辅助手段的练习达到完全恢复。同时,在考前8~14天中,有一个强度缓冲期(也叫做创伤预防期,一般2~3天),它有利于考生在最后1周,机体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投入考试。

2、训练内容

考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主要内容放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所以要把主要训练与次要训练结合起来,使训练多样化,让考生的精神得到调节,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后,安排小强度的技术;在高强度技术后安排一些小力量练习;在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或者安排一些速度耐力练习。

3、训练的密度

考前训练密度与当前考试负荷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对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考生的考试项目有100米跑、原地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和800米耐力跑项目。在练习速度、爆发力项目时,根据生化供能特点,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方式,而800米主要是糖酵解与有氧混合供能方式,因此,考前训练密度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安排。如:短时间爆发力项目密度较小,在两次练习之间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以保证考生在体内重新合成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促使体能的储备、恢复,从而保证肌肉能够快速收缩。而800米项目训练时,持续工作时间长些,恢复时间也长些,一般脉搏在120~130次/分左右时安排下一组训练。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4、实战性训练

(1)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体育考生要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如:在雨天场地器械湿、滑的情况下进行测验和模拟比赛,加重器械的训练和跑跳练习,使考生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紧张体育高考的需要。

(2)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安排要根据历年体育高考的规定时间来决定。是哪一天、什么时间。如果考生长期在某一时间训练,会使考生在特定时间产生适应,养成一定的习惯和运动条件反射。经验表明,多次重复相同的小周期训练,考生就能在参加体育考试的那一天达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考试项目的成绩。

(3)考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考生的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另外,要重视临考前的试掷和试跳机会,改善动作的准确性,但不能用全力去做,如果用全力去试掷和试跳,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储备的能力大量消耗,考试时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如:有的考生在准备试掷、试跳时成绩不错,而在考试时则成绩下降,所以应特别注意。另外,在考前几天要让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准备活动的“预演”,并熟悉考试场地的路线,这样考生在进行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导致检录、临考点名时迟到。经验证明,体育考生考试时,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教师和教练员。

(4)间隔时间

体育考生在各项考试中,参加人数多,试跳、试掷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休息一下后再活动,为下一次试跳、试掷作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中有必要按这一时间试跳或试掷,使考生适应这种规律,有利于考生达到最佳状态。

(5)成功率

在各项考试中,第一、二次的试跳或试掷能否发挥出平时训的好成绩,对体育考生考试成功非常重要,在试掷或试跳中求不犯规,而且要掷出或跳出相应的水平。如果第一次不理想则在第二次中必须成功,这样对考生后一次试跳或试掷中,分发挥水平,提高考试成绩有良好的基础保证。如果前两次利,给考生心理带来负担,第三次试跳或试掷就会造成紧张情绪,从而难以把握考试的主动性而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要在考前进行实战演练,抓好第一次或第二次机会,为考生正式参加考试打好基础。

二、考前准备

1、考试项目的专门准备

在考前准备的周期中,主要促使考生技术稳定,动作流畅,熟练地把握技术,达到整体训练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测验和模拟比赛,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根据完整技术的合理速度、节奏、结构来确定技术改进环节和方法,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如:原地立定三级跳远的蹬摆、收腹举腿、落地的分解与完整练习;铅球技术(原地背或侧面掷)双脚支撑与髋、腿的蹬伸及躯干、上肢的协调配合用力;100米的起跑练习,从各就位下蹲,到“预备”平稳抬起的始发状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和静听鸣枪,并集中在快速发力的训练上。特别注意的是考前1周,原地推铅球、100米、原地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比例较小,800米耐力项目,练习时以600米的强度跑为主,量也同时下降。为防止考生产生厌倦情绪,可安排一些辅练习,使考生在考试中,产生一种“新鲜感”、“饥饿感”,增强考试欲望。但是,很多教师因为考前不放心,往往进行大量的标准器械练习和原地立定三级跳远、速度等的练习,其结果反而导致考生对考试欲望的下降,不能正常发挥运动水平。因此,考前进行考试项目转移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2、心理准备

在考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心理素质好的考生,既能与实力相当的对手竞争,也能与实力更强的对手竞争。因此,要重视考前的心理训练和培养。要教育考生在考前,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动作上。在参加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并采用接近“实战”的各种训练方法,如:培养考生顽强苦练及战胜困难的精神,常设计在一些严峻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意志品质。如在地面潮湿、土质松软和天气不好时进行训练,使考生适应各种环境。在训练中不怕困难,考试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要培养考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勇敢果断的基础,缺乏自信心,即使考生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也会造成考试失败。

因此,要强调在训练中培养考生的心理素质,在实战中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训练过程中,可经常用以下方法:尽可能在每次练习时安排一次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做的练习;定期采用“竭尽全力”法做一般发展性练习;常组织内部的比赛和接近当前考试条件的练习课;组织只许掷一次或跳一次,不同信号一次起跑的测试或内部比赛;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培养考生的坚定性、顽强性;在训练中采用比赛法,从而增大训练强度,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资料

考前准备篇4

高考既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高考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前期复习的重点是完善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结构,达到“考试大纲”中“了解”和“理解”能力层次的要求,后期复习的重点是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因素而失分,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复习备考。

一、合理期望,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考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门学科成绩的好坏,有70取决于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还有30取决于临场发挥。因此,学生心态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所以在解答高考试题时学生能否保持正确的解题心态十分重要。学生可从以下两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要有合理的积极的期望值

在高考中,学生的期望值与考试成绩并不总成正比。学生期望值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解题的效果,但是,如果这种期望值超过最佳状态而进入过分的应激状态时,导致思维“短路”,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正如日常生活经验中的“欲速则不达”。因此,要稳定情绪、避免过分焦虑和恐惧,必须维持合理的积极的期望值,保持有张有弛的心理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思维。

(二)自我暗示,树立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己应有水平的发挥。信心的取得一方面来自自己合理的期望、雄厚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自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考前、考试过程中、考后都应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暗示。常用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语有:(1)进入考场前,应极目远望,宁静地回想自己最成功的一次考试情景,而不应争分夺秒地再看几页书,背几个方程式,这是因为“现在看的,考试肯定考不到;考试考到的内容,早已是我掌握了的内容。”(2)进入考场后,时刻提醒自己“人易我易不大意,人难我难不怕难。”(3)当遇到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小题时,应告诫自己“不能因为题小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分少而轻视,得分和失分都同样可以积少成多。”(4)当遇到难题时,轻松地对自己说:“不要紧,没关系,我能行。”(5)在有题目做错时或不会做时,幽默地对自己说“我又不能考满分,所以肯定有我不会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我只要把我做的题目都做对,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6)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时,自信地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考完就是胜利。”

二、掌握思维方法,题目由难变易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注意考查基础,并侧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常见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极限思维:即把研究的对象或过程,通过假设推到理想的极限情况,使因果变得很明显,从而使问题得到速解。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和复杂的过量计算问题的判断。常用的有极大值、极小值和恰好完全反应等。

(二)类比思维: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不同,不难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并由一种对象迁移到另一种对象。该思维方法多适用于信息迁移题或元素周期律部分的元素性质推断题等。

(三)逆向思维:从要求的问题分析出发,一直推理到已知条件上,从而得以解题,该思维方法多适用于有机合成题、物质制备和物质推断题。

(四)整体思维:对于一个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不着眼于局部,而是纵观全局,分析前后两种状态,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的不变量等关键条件,运用守恒法(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质子守恒、物料和电荷守恒等)来解题,从而简化解题步骤。

(五)发散思维: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去寻找答案。

三、仔细审题,克服粗心大意和思维定势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考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粗心大意是化学解题的大敌。细心审题析题:要注意审题要全面,文字与图表兼顾,条件与问题兼顾,题干与选项兼顾,对重要的字、词、句可以用符号勾画;审题还要敏锐,要善于发现“题眼”,对题目中关键性词语要多加思考,弄清含义,善于利用题示信息,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善于捕捉问题的要害,追寻应答的关键。在题目中通常出现如下词:大与小、强与弱、正确与错误、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若不注意以上词语也会丢分;审题还要克服思维定势,试卷中若出现面熟的题目要特别小心,不要习惯用事,往往题中变化了一至二个关键词语,题目条件和要求也随之变化,应答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四、注意表达要规范,避免过失性丢分

考前准备篇5

关键词:文化生活;创新能力;舞蹈

一、举办校园舞蹈大赛的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体育学院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全新角度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举办校园舞蹈大赛非常有必要。这对大学生而言,不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技能,同时也体现着一个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的一面。但是要想成功地举办一场校园舞蹈大赛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比如大赛的申请、活动方案、现场突况等等,只有深入研究举办高校学生活动的相关理论和亲身举办多次活动,这样才能考虑地非常全面,进而成功地举办一场校园舞蹈大赛。

二、举办校园舞蹈大赛前期准备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大赛前期准备的时间把握的不好,前期拖延过长或者准备得过于仓促都不利于舞蹈大赛的成功举办。

(二)大赛活动方案非常不合理,比如说组织者撰写舞蹈大赛方案中没有联系学校相关的专家,没有结合实际特点而从网上照搬他人的方案等。

(三)学生会内部各部门之间联系掉链子,内部没有选拔出得力的部门来负责本次活动,或者选的负责本次活动的部门后其他部门对此事不给予大力支持,学生会成员办事效率低。

(四)学生会外部没有与校学生会和其他兄弟院系学生会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五)宣传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举办的活动,只有少数学生会或者社团的一些内部成员知道。

(六)活动场地申请不下来,活动现场没有像模像样的活动场地。

(七)活动经费不足等。

三、全面地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的对策

(一)考虑举办校园舞蹈大赛的意义和可行性

校园舞蹈大赛可以是校团委在文化建设中直接指定的活动,也可以是学生会自发的活动。无论如何,本次活动一定要有实际的意义,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口味,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传承和创新。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相对而言生活也十分地丰富多彩,喜欢舞蹈的学生也非常多,还有体育学院和音乐学院舞蹈专项的学生,所以,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是可行的,有着广大学生的支持。这不仅是舞蹈爱好者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给予他们相互交流并共同进步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有着体育学院和音乐学院专业的评委老师这样的资源作为保障。

(二)确定好活动项目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准备,做好详细的、周到的、全面的活动策划,明确整个活动的步骤,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提前计划好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要勾勒出整个活动的框架。

(三)重视活动负责人选定

校园舞蹈大赛与体育学院息息相关,联系的紧密性程度非常高,一般体育学院申请承办舞蹈大赛成功性最高。学生会主席团可以指定某个部门来负责,也可以在学生会公开征集有兴趣统筹活动的部门,充分考虑负责本次活动的部门的能力和兴趣,这样能保证负责部门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

(四)明确目标,合理分配工作

活动前让每个人明确我们举办此次大赛的目标和自己的具体职责,通过奖励措施去激励负责部门去完成工作,并给予其他部门配合程度适当的奖励,运用扣分等惩罚措施约束学生会内部的不规范行为。

(五)舞蹈大赛费用的预算和筹集

活动经费是保证舞蹈大赛顺利举办的物质基础,积极与团委沟通,赢得活动经费。除了有下拨的活动经费,学生会成员还出去拉赞助,由主席团的主席们带领大家分批分时间段地出去联系商家,给商家做宣传的时候尽量争取到最大的赞助金额,有利于舞蹈大赛的成功举办。

(六)大赛申请的书面撰写与上交

校园舞蹈大赛与体育学院息息相关,联系的紧密性程度非常高,一般体育学院申请承办舞蹈大赛成功性最高,团总支指导,半个月后,学生会主席团可确定具体的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由主席带领此部门起草后并修改,最终向院团总支提出申请,因活动具体可行,落实考虑全面,会成功获得院团总支的批准。紧接着向校团委提出申请,准备充分,方案得当,最终应获批。

(七)思考大赛方案的过程

学生会此部门具体落实研究方案和通知的撰写,开始可通过校园网、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搜集很多文献资料,如荣丽、张清澍、宋秀丽主编发表在体育文化导刊上的《论体育舞蹈》,陈小军主编的《论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意义》等文献资料对举办本次活动有着极大帮助。这些努力都是切实保证体育舞蹈大赛举办的合理性、科学性、专业性。撰写通知过程中负责人应多次请教体育学院和音乐学院的专家审阅并帮助修改,如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等专项的老师们。最后比赛从内容、形式、节目时间、着装、成套编排等方面进行要求。

(八)通知的下发

方案出来后,此部门应及时整理并撰写通知,下发校级和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等专业的院级通知,下发时也与其他学院学生会进行一些宣传和交流,切实保证举办本次活动的价值性。根据公共系与体育学院、音乐学院专业水平不同的情况,我们将通知内容分为校级和体育学院院级通知两部分。并附有两个附件表,以供参考。

(九)节目的征集

通知下发后,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同时让每个学院选拔出第一名的代表进入决赛。体育学院、音乐学院自己单独进行一次选拔,积极鼓励同学报名,尤其针对体育舞蹈专业、健美操专业等学生进行宣传。为确保院级挑出来的选手质量,负责的学生会部门积极参与其他各院系的选拔过程。

(十)大赛的宣传工作

在下发通知的同时,宣传工作也相继开始,在食堂展板上贴喷绘字报和大画报,各宿舍楼下张贴一张宣传字报,水房和操场的墙上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宣传条幅,并且通过学校的校园网、校园广播和团学QQ群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专业的宣传。

(十一)活动场地的申请

场地的申请在举办活动过程中是件麻烦的事情,即使舞蹈大赛初、决赛日期定下来后,场地使用的时间可能会出现和其他学院、其他事情冲突的现象。首先要写申请单,然后向上级单位上交,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会申请成功。本次舞蹈大赛的体育学院初赛在体育馆里进行的,校级决赛是在小礼堂进行的。

(十二)主持人的选定和评委、嘉宾的诚邀

学生会活动主持人一般是学生会从近几届普通话大赛或主持人大赛前几名的获得者中选定,评委老师邀请与活动相关的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专业的老师们。嘉宾邀请团委书记及团委其他老师、各院党总支和团总支老师,还有其他学院学生会主席等。(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韦泽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会的执行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考前准备篇6

问题一,其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为何要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实难以理解。一方面,我们知道,企业的固定资产可 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实物形态仍保持不变,但其价值却会随着使用、侵蚀以及技 术进步而转移到产品价值中或在当期损益中得到补偿,这种转移或补偿采取计提折旧的方式处理,上述处理方法显然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相违背;另一方面,企业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应相应增加产品成本或当期费用,而上述方法在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 ,却将因计提减值准备少提的折旧,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处理的直接后果导致 企业的产品成本或当期费用不真实,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问题二,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表示的意思是按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小于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 补提折旧。当按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大于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时,又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转回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方法来处理。 其中的固定资产成本是指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先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固定资产成本,然后比较固定 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如果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则该固定资产期末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如果成本低于可收回金额,则该固定资产按成本计价。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 ,转回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 值,补提减值损失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冲销上次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第二步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预计净残值以及使用寿命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与减值前计提的折旧额不一样。如果减值后的折旧额小于减值前的折旧额,应补提少提的折旧额;如果减值后的折旧额大于减值前的折旧额,则应冲减多提的折旧额。

第三步计提减值准备。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 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等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时,按照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该固定资产按成本计价,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时,该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甲公司20×1年12月25日购置一台生产设备,价值13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 ,预计净残值6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5年12月31日,公司在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280.8万元,计提减值准备401.7万元。20×7年12月37日 ,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公司产生有利,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化。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回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

1.冲销20×5年12月31日计提的减值准备 401.7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170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17000

2.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300 - 65)÷8 = 154.37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280.8 - 65)÷4 = 53.9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53.95万元小于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54.375万元,所以应补提少提的折旧额。

20×6年、20×7年因为减值少提的折旧额为(154.375 - 53.95)×2 = 200.85万元。

借:制造费用 2008500

贷:累计折旧 2008500

3.计提减值准备。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300 - (1300 - 65)÷8×6 = 373.75万元。

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成本373.75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560万元,所以该固定资产应按成本计价,也就是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确定的固定资 产账面净值计价,因此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乙公司20×1年12月25日购置一台生产设备,价值13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预计净残值6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5年12月31日,公司在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58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221万元,估计该设备尚可使用4 年,预计净残值不变。20×7年12月31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公司产生有利,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48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化。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回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

1.转回20×5年12月31日计提的减值准备221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2100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210000

2.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300 - 65)÷10 = 123.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585 - 65)÷4 = 130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130万元大于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23.5万元,所以应冲减多提的折旧额。

20×6年、20×7年因减值多提的折旧额为(130 - 123.5)×2 = 13万元。

借:累计折旧 130000

贷:制造费用 130000

3.计提减值准备。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300-(1300-65)÷10×6 = 559万元

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成本559万元大于可收回金额480万元, 所以该固定资产应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固定资产成本 - 可收回金额:559 - 480 = 79万元。

考前准备篇7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计入统一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存在弊端。一方面,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是根据上旬旬报存款余额计算的,如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发生变化则法定准备金必定相应增加或减少。目前,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统一合并在“准备金存款”账户中,基层人民银行需在“准备金存款”账户中剔除法定准备金后,才能确定超额准备金额度,不利于对超额准备金的监测。另一方面,由于人民银行会计、营业室日间只控制金融机构存款账户的透支行为,日终才考核其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发生金融机构在日间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现象。

二是央行内部多部门管理影响了存款准备金的管理效果。当前,在存款准备金管理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部门负责组织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会计部门负责缴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工作,营业部门负责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信贷部门的管理职责范围,而其日常考核、具体操作在会计营业部门,货币信贷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欠缴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适时分析;会计和营业部门在日常柜面审核中偏重于对会计核算业务方面的管理,而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表及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考核则只限于形式。

三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统一标准的准备金率不利于发挥其资金调节作用。目前,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不分规模大小、经营好坏,均实行统一比例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贷款占比低、内控制度健全、支付能力强的农村信用社而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放贷能力,减弱了其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经营状况差的农信社而言,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农信社相同,对其新增贷款没有更多限制,不利于防化金融风险,促进其稳健经营。

为此,建议:

一是将存款准备金与备付金账户分设。建议将“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分设,备付金账户考核超额准备金,以便于头寸资金的预测和计算。基层人民银行在监测金融机构及时足额缴存法定准备金的前提下,应加大对超额准备金即备付金存款的考核力度,以此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考前准备篇8

2、注意提前出发到考点,避免白天早高峰而造成考试迟到,特别是不在本校考试的同学,最好提前几天去考点,了解出发路线,这样避免走错道路。

3、由于高考是在6月,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比较热,所以记得预防中暑,可以准备藿香正气水,另外出门时打遮阳伞,或者在阴凉处行走,避免太阳暴晒而引起身体不适,另外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符合平常的饮食习惯就行。注意:如果自身有身体疾病者,最好提前准备相关药品,并告知老师。

4、考试前:根据自己的考号,前往该考场,进入考场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后,把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另外把其他考试用品放在桌上,保持安静,等待发放考卷。注意:如果有携带饮用水,记得拧紧避免水晒到考卷上。

5、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后,先整体预览一下,不要着急做题,看看题目的内容,并且检查试卷是否有破损的问题,再根据题目,进行答题策略。

6、考试时,把自己会做和简单的题目先做正确,剩下的时间再来考虑不是很懂的题目,另外要注意考试时间,控制好答题时间,不要因为一道题目花费太多时间而影响其他做题时间。注意:如果遇到不会的或者忘记题目的答题方式时,也不要着急,慢慢来,先冷静对待,避免因为心烦意乱而影响答题状态。

考前准备篇9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公开课开始前,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决胜的基础,更是一节公开课成败的关键。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指上课分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备目标、教材、教法;备学生、教具、学具、教学设计等。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有了课前充分准备,课就上得得心应手;如果课前备得仓促,课就上得杂乱无章。可见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狭义上讲,课前准备指教具、学具的准备,但有些教师忽视了学具的准备,临上课才想起忘了让学生带字典、工具书等学习用具。更有甚至连教具也准备不到位,这当然无从谈得上课前准备做了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调节心态,适应课堂活动;(2)有助于为上课创造便利的物质条件;(3)有助于发现问题,提高上课的质量;(4)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使上课顺利进行。

如何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心理准备必须从学生心理调节、教师课前心理准备和课前候课三个方面进行:

1.学生心理调节。上课前调节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心理状态。具体方法是:第一、端正动机。要明确学习目标以需要的姿态投入学习。第二、引导理解老师。老师为了上好此节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应当感谢和配合。第三、振作精神。克服消极情绪和无所谓态度,以饱满的激情上好这节课。这是提高上课质量的有力保证。

2.教师课前心理准备。带着平常走进课堂,将对这节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此外,教师需要随时应对课堂冷场,改变教学方法,让冷场成为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闪光的契机。

3.课前候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如老师在上课预备铃响之前准时到教室门口候课,可以起到三个目的:首先,暗示了学生该上课了,游玩的学生赶快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逐渐稳定情绪,作好上课准备;其次,起到调节教师自己形象、感染学生;再次,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若一个教师在上课铃响过之后才匆匆赶到教室,必须影响学生,影响教学氛围。

课前知识准备:

课前知识准备需要从学生知识准备和教师知识准备两个方面理解:

1.学生知识准备。主要是通过学生预习来完成。在预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扫除有关的知识障碍。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教师知识准备。现在多种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板书设计及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名师编写或撰写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概括提出了多方合理的教学建议、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对教师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能很好的运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弯路,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合适的教法。因此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对有参考价值的参考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择人之善而从之,对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大有益处。

教师的知识准备主要体现写好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案是教师处理教材的结果,是指教师为走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文本资料,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教材的知识”,教师要通过优化选择,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再创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

课前物质准备:

课前物质准备分为学生的课前物质准备和教师的课前物质准备两类:

1.学生的课前物质准备。就把课本、笔记本、练习本和学习用具在课前准备好,免得上课时匆忙寻找,心绪紊乱而影响听课效果。

2.教师的课前物质准备指的是课本、粉笔、图片、卡片等多方面的教具进行有条不紊的安排。

考前准备篇10

一、长期的准备

有些考生总是天真地认为,面试主要是靠临场发挥的,因此面试的准备是一件临时可以应付的事情,只要在参加面试的前几天稍做准备,有心理准备就可以了。这真是大错特错了。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尽管公务员面试的时间不长,每个考生大约也就是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但是,这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其实就是你毕生所学的一次集中展现,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就很难有面试时的良好表现。

因此,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将来成为一名公务员的话,那么,你的长期准备应该从你大一的时候就要开始了。

(一)扎实学好各门功课

面试实际上就是对你此前所有知识的一次检阅。面试当中的几个题目从测评要素的角度讲尽管各有侧重,但归根到底是对应试者个人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笔者认为,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有赖于知识的累积,正所谓腹有诗书人自华。学科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理性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结果,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学科知识,在本质上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经验结晶,因此是有内在的互通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扎实学好你所在专业的各门功课,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面试中遇到的问题,那么你的答案可能恰恰是最有独到之处的。

(二)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

面试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就是考核应试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领会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可以反映出应试者对某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领会能力和应用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应试者必须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一些专业之外的学科知识知之甚少的话,也是很难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学科知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正所谓开卷有益。所以,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不断丰富和调节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是你在面试中胜人一筹的重要法宝。

(三)关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上述两点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但笔者绝对不是让考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恰恰相反,作为当代大学生,每一个莘莘学子都应该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实上,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运用知识造福社会,因此,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从近几年面试的出题特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常常也是面试出题的重要方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态度,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某些社会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能否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正是对你知识运用能力的最好检验。因此,对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决不能抱着观众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的层面上,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新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或媒体披露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缜密分析,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并力图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当然,能就一些社会问题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乃至辩论(可以顺便提高自己的口才哦),共同探讨解决之道,也是十分有益的。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对知识能不能学以致用,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因此,同学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处理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公务员面试中非常重要的测评要素。

二、中期的准备

有些同学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一心一意埋头做笔试的练习题,做完一套又一套,没完没了,总认为做得越多越好,把一些大四的课程也拉下了,把应该复习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也忽视了,毕业论文也是草草应付过关,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中期的准备应该和笔试的准备同步进行。有些考生可能会认为,我笔试还不知道能不能过关呢,考虑那么多干嘛。其实,面试中期准备的这些工作是与笔试密切相关的,也是相得益彰的。而且,你必须知道,如果你顺利过了笔试关而没有做好这些中期准备的话,恐怕就是前功尽弃了。

(一)心理准备

公务员录用面试是一种竞争性考试,对每一位考生都是一种挑战。因此,面试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仓促应战的话,就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甚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答题。那么,要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呢?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平等竞争观念,不能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发挥失常或搞一些旁门左道。其次要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有高度的自信心,就会有顽强的意志和饱满的精神,面试中就能超常发挥,稳操胜券。为了做好上述两项心理准备,平时可以多做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朗读与背诵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在众人面前不怯场,表达流利,逻辑缜密。

(二)拾遗准备

面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考核应试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所以,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应试者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以往的课程进行一番回顾和温习,以便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是熟悉的,在哪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要找出自己匮乏的知识,尽早进行拾遗补缺。只有这样,才能在面试中真正做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此外,准确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助于你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岗位,从而在报考公务员职位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地选报和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职位,尽可能避开自己生疏的职位。

拾遗准备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警句格言、名人名言之类的知识,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做到融会贯通。这样,能大大提高你面试时的临场发挥能力,同时提升你答题的感染力。

(三)技巧准备

公务员录用面试主要是检验考生的理解、分析、概括、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近几年公务员录用面试试题的设计和趋势来看,无论是面试题型还是面试形式都有日益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考生要想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有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式方法,这就是面试的技巧问题。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即使有深厚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回答好面试中的问题。技巧准备的有效途径包括:第一,找些比较权威的面试指导方面的图书文献来学习,熟知面试技巧。第二,进行模拟训练,最好是仿真模拟训练,掌握面试技巧。第三,有条件的可以参加有关的专门培训,提升面试技巧。

(四)礼仪准备

面试是考生与考官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注重并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从你进入面试场所的那一刻起,每一个考官及其在场的其他面试工作人员,都在暗中考察你的一举一动,看你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大方,是否符合礼仪规范。如此看来,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者不仅要认真答题,而且要注意礼仪。然而,良好的礼仪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的着装问题。礼仪准备其实是一个平时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但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中,有意识地学习一下正式场合的礼仪规范,着重掌握一下人际交往、尤其是面试的礼仪技巧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三、短期的准备

如果你通过了笔试,顺利进入面试阶段的话,那么,在正式面试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就属于临阵磨枪的短期准备了,也可以称之为临时准备。这个阶段的准备是在前面两个阶段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前面两个阶段的准备成果,要想在这个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做好面试的方方面面准备,就会显得十分仓促,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反之,如果前面两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现阶段的准备就轻松自如了,该阶段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掌握面试动向,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了解面试的最新动向和要求

认真阅读招考简章,仔细研判本次招考的原则精神,尤其要注意面试环节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其中要重点了解和弄清楚的是:面试的题型是否有变化?面试的程序是否有变化?面试的方法是否有变化?面试的考官人数及其要求是否有变化?面试的测评要素和评分标准是否有变化?等等。如果你对这些问题都是清楚的、明确无误的,那么,你就容易做到知己知彼,稳操胜券了。

(二)借鉴面试经验和听取专家意见 在这个阶段,你还可以多走访一些已经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师兄师姐或亲朋好友,多向他们请教成功面试的经验和建议,相互探讨面试的得失之道,这有助于你放松心态、提高自信心。同时,你也可以拜访一下本校的或校外的面试专家或人力资源专家,聆听他们的意见。如果能够得到专家的专业指导,帮助分析你所报考的职位的特点和任职资格要求,确定有针对性的面试策略,就可以大大提升你的面试自信心,更好地掌握面试的主动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