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母叔母十篇

时间:2023-03-19 17:47:46

义母叔母篇1

母亲啊,母亲!我最敬爱的母亲,我一共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儿育女具有血缘关系的母亲,她无时无刻温柔地照顾我,把我一切事物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另外一位母亲则是祖国母亲.....

祖国母亲对我非常的疼爱,她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来自外面“叔叔”的欺负或是鄙视,每当有其他的“叔叔”过来欺负我的时候,祖国母亲就会义无反顾地将那些叔叔赶跑或是为我主持公道,使我拥有一种安全感.....同时我祖国母亲还非常的担心我和纪念我,当我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之后,来到了其他大城市工作,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我,生怕我再外面受到伤害,但是这点不会有了,因为来自其他地方的“人”都会母亲的实力震惊住了,不会再来欺负我了!我再异乡都会思念母亲,我也很担心母亲因为外面优秀的人才招揽把祖国母亲身边的得力干将全部吸引走,使得母亲很孤独,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落后,最后我和母亲生活的那片土地重新被一些“叔叔”抢走,我很害怕这一个事情发生.....

同时祖国母亲对我也是非常的关心,每当我在外面过得非常窘迫的时候,祖国母亲就会过来关心我,将我身上破破烂烂的衣服全部换成衣冠整洁的服饰,将我乱糟糟的发型与面容变成春风得意的表情,将我“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屋子变成基础设施齐全的小房子,我很爱我的母亲,因为她把我如同是一个落魄接头的乞丐变成能够自力更生的劳动群众。在以前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哥哥姐姐”而现在这些哥哥姐姐再慢慢的变少,有的时候也会来一些衣着光鲜亮丽的叔叔笑着帮助这些哥哥姐姐,而到了今天,这些哥哥姐姐已经全部变成拥有基础设施的劳动群众了!没有哥哥姐姐过的是非常贫困的了!

祖国母亲同时也经常鼓励我,每当我对学习读书没有兴趣的时候,祖国母亲就会给我讲述当年她身边的哪位叔叔曾经也像我这样子,后来学会一种方法,分数就像九百里之上的星河那般璀璨,而他激励的方法叫做“激励自我,为祖国奋斗”,另外一位叔叔的激励方法叫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曾经憧憬着这些叔叔,但是很快我也奋斗起来,在我尚未出生的时候,祖国母亲就给在国外的哥哥姐姐发信息内容为“海外的学子们,都回来吧,祖国建设需要你”。那些哥哥姐姐都义无反顾的全部回来,有的哥哥的工作单位国外的叔叔给高额资金,他也要回来,有的哥哥突破了万重艰难也回来了,当我问起那些哥哥姐姐为什么回来的时候,他们都统一的回答我:“因为祖国需要我!”。

啊,母亲,我的母亲啊!我有两位母亲,其中在身边的叫做亲生母亲,她也很关心我,使能够快快乐的成长,另外一位叫做祖国母亲,她使我能在和平的国度成长!

义母叔母篇2

梅狗叔一年前患上了胃癌,查出来已是晚期。阿莲听了医生的诊断,哽咽不已。我能理解阿莲的感情,因为我也曾感受过母亲生病被宣告不治的痛苦。

我们家与梅狗叔的交往也是缘于此事。

那一年父亲被划为,全家被逐出杭州回到临海老家。父亲身体一直虚弱,手无缚鸡之力的他在生产队劳动,别人每天是10分工分,他只有4分,难以养活一家5口。当时正是天灾人祸的困难时期,因为饥饿,父亲得了浮肿病,多次饿得昏死在田间。在中,母亲把能吃的都让给了孩子和长辈,长期劳作加上饥饿,原本体质很好的她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医生诊断:“没办法了,准备后事吧!”一个凄风苦雨的日子,父亲佝偻着身子用一辆大板车把已昏迷的母亲从县城医院接回乡下,板车上的母亲皮包骨头,命若游丝。我们兄弟仨和父亲一起哭成一团。

梅狗叔就在此时走进我们的生活。梅狗叔与我们同宗,农村旧习,孩子取名越俗越易养。名字俗,梅狗叔却长得魁梧英俊,浓眉大眼。他木讷腼腆、善良宽厚、极富同情心。

梅狗叔识草药,他带着一把草药主动上门,自告奋勇要给母亲治病。那时,母亲已临绝境,父亲只能默默同意。梅狗叔开始每天给母亲送草药。

一天,梅狗叔提了个篮子走进我们家,篮子里是两只毛茸茸的小狗。

“狗崽可治痨病,把它炖了!”他对母亲说。

母亲心地善良,看着这鲜活的生命,怎忍心虐杀!梅狗叔反复劝说,母亲就是不同意。一向在母亲面前从没说过“不”的梅狗叔,此时坚决地说:“狗命金贵还是人命金贵?这是救命的药!”说罢,转身离去。不久他端来了一只陶罐,里面是炖得稀烂的狗肉。

母亲是含泪喝下那汤汁的,为了那消失的两个小生命,也为了梅狗叔的这份真诚。接连吃了几只小狗,加上当医生的舅舅想方设法搞到几盒雷米封,母亲竟慢慢好起来了。

从此,梅狗叔在我心中更加伟岸和亲切,他是母亲的救命恩人啊!我们两家走得更近了。

父亲“摘帽”后回杭州工作,母亲和我们兄弟仨却留在了农村。父亲走后,梅狗叔常帮我们打理自留地,时不时送我们几个萝卜、几棵青菜、一钵土豆。他的妻子也是个慈悲为怀的农妇,与母亲脾气相投,情谊日笃。

一次,我到五六里外的深山砍柴,那天的柴火太重,加上饥饿,我挑挑歇歇,最后一段回家路,走得异常艰难。突然,一双有力的大手抓住了我的扁担――是梅狗叔,他一声不吭,接过我的担子,大步流星向我家走去。我跟在他后面,感动万分。

几年后,父亲改正,我们也考上了大学,全家都离开那个贫困的山村。家乡便成为我的梦中的牵挂,在这份牵挂中,有一份属于梅狗叔。

多年后,一次我出差顺便回到故乡,村民们热情地围上来,躲在人群中的梅狗叔,目光腼腆而躲闪,我上前握住他的手,他竟涨红了脸嗫嚅着。事后有人告诉我,梅狗叔对人说:他们家发达了,我不去攀附富贵!闻此,我又震惊又难过。这就是梅狗叔,一个乐于助人而不图回报的乡亲!

妻子去世后,梅狗叔成了一个孤老头,生活潦倒寂寞。每次回故乡,我都要去看他,都会塞给他一点钱,这与其说是为感激他的侠义,毋宁说是为了慰藉自己的良心。

义母叔母篇3

    1感情影响下的亲疏之别

    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不同的因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集中于说话人,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于语境,就形成参照功能;集中于接触手段,就形成交际功能。[4]因此当人们使用一个亲属称谓的时候,这个称谓融合于当时的语境,便承载了有关使用这一称谓系统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许多内容。不同的亲属关系在人心理上唤起的感情亲疏程度是不同的。“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心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人产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且也会影响人事的关系,因此人的情感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层面里得到它的意义。

    2旁系血亲称谓泛化现象

    从“感情”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反映出了中国“四海之内皆一家”的传统思想,同时也有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用血缘关系的称谓来称呼非家族成员的现象可谓是汉语亲属称谓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中国,可以根据称呼人的年龄和性别选择相应的血缘亲属称谓。如,孩子很自然的会称呼“警察”、“解放军”以及其他中青年男子为“叔叔”。从亲缘关系讲“,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称谓者的辈分与年龄不一定与称谓者的父辈相当。这类“叔叔”,不但有称谓的功用,还表达着某种情感。“警察叔叔”就是对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男性的礼貌称谓。再如“,雷锋叔叔”这一短语,除了指称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雷锋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分析语用实际,可知“叔叔”这一称谓已或多或少地附加了崇敬的含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使用亲属血缘称谓称呼非家庭成员的时候,几乎所有用于称呼非亲属的旁系血亲称谓都是父系血亲,而不使用母系血亲称谓。比如,伯伯、叔叔、(大)侄子,只有“阿姨”一词除外。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重男轻女,以及以父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现代语言应用中的遗存。“阿姨”作为仅有的一个来源于母系亲属称谓的泛化了的称谓词语,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动因,胡培安提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语言自身称谓缺位的矛盾性”的观点。[5]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封建思想逐步被剥离,女性的人格意识开始觉醒。女性所参与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这就要求语言系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弥补缺位的方法有语言内部的自我组织和调整,“阿姨”一词将原属于亲属称谓的义项增加,泛化为交际对象的指称。《汉语大词典》中关于“阿姨”有6个义项,“阿姨”除了表示“姨母”、“妻子的姊妹”以及“母亲”的亲属关系外,还代表对比丘尼的称呼、称呼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称保育员或保姆。最后两个义项很明显体现了“阿姨”补充交际需要的结果。在社会前进发展中,旁系血亲称谓也在逐步推动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完善。

    随着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比例增大,独生子女的增多,同胞关系的减少直接导致过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旁系血亲称谓变得不常用起来,如:大伯、二叔、大表哥等。“家族本位”思想已经逐步为“人本位”思想所代替。冲破家庭的束缚,把自己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这是现代人的意识。父亲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这些亲属称谓已经被人名或者一些通俗简单的称呼(如:哥哥、姐姐)所代替,这种简化反映出严格区分血缘远近差别的传统聚居式家族的解体,传统宗法和伦理观念的淡化。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出现了简化的趋势,合流的现象。

义母叔母篇4

关键词:关中方言 “娘”字 读音 亲属指称

汉语方言词汇系统里的亲属称谓词呈现出纷纭复杂的格局,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有关,与语言产生、接触、嬗变的类型学纷纭复杂有关。如“娘”在关中方言区[1]的读音以及语义指向即亲属指称就很复杂,很值得研究。

大致而言,“娘”字在西安等处读作阳平时指称叔母,在兴平等处读作去声时指称叔母;泾阳、三原、韩城等处“娘”指称伯母;有些方言点的“娘娘”具有独特的指称作用,如富平曹村等处指称叔母。宝鸡一带以“娘”的减音形式nia指称母亲,关中东部一些方言点“娘”字音变成为nyo/ny?以后的亲属指称多数是祖母。关中方言“娘”字的音变(nia、nyo/ny?)属于单音节词的音变,我们把这种音变形式称作“单音节词自变”。现代关中方言区“娘”指称母亲几乎彻底淡出,可以从语言底层看到一些痕迹。

一、关中方言“娘”字的读音及其亲属指称类型

第一,关中方言区中东部西安、户县、蓝田、大荔、澄城、合阳、周至东乡、富平流曲、蒲城孙镇“娘”字读作阳平?nia?[2]的时候指称叔母;临潼、韩城、商州、丹凤一般把母亲称作“妈”,也称作“娘?nia?”。兴平、咸阳市秦都区、西安市[3]包括长安区、周至西乡、临潼西泉、合阳项村、白水冯雷等处“娘”字读作去声nia??的时候指称叔母。另外,兴平、渭南市临渭区以及西安市长安区“丈母娘”的“娘”字读作去声,“娘家”的“娘”字也读作去声;户县北乡“师娘(师母)、丈母娘”的“娘”字通常读作阳平,又读作去声。

第二,泾阳、三原、韩城、西安市未央区北部以及阎良区、临潼栎阳、渭南市临渭区、大荔羌白等处“娘?nia?”指称伯母。而蒲城党睦则以“娘?nia?”指称异族伯母。

第三,合阳同家庄的“娘?nia?”指称伯母,也指称异族伯母、叔母,还是对岳母的面称。渭南市临渭区东原、西原则以“娘?nia?”作为对岳母的面称。

另外,有的方言点“娘”重叠为AA式“娘娘”后具有独特的指称作用。富平曹村、老庙、美原以“娘娘”指称叔母,曹村读作[nia?35 nia?35-53],老庙、美原读作[nia?35 nia?35-31]。富平流曲以“娘娘nia?35-31 nia?35-53”指最小的叔母;户县也以“娘娘nia?35 nia?35”[4]指最小的叔母,但是仅限于幼儿阶段对最小叔母的称谓,年长后把最小的叔母称作“碎娘suei55 nia?35”。渭南市临渭区东原、西原以“娘娘nia?35-31 nia?35”指称异族伯母。潼关太要以“娘娘nia?35 nia?35-31”指称父亲的姐姐。华县高塘则以“娘娘nia?35.nia?”指称异族伯祖母、叔祖母。

以上除了华县高塘以“娘娘”指称异族伯祖母、叔祖母以外,所论及的方言点均以“娘?nia?/nia??”或者“娘娘”指称母辈亲属。

二、关中方言“娘”字的音变及其亲属指称类型

关中方言区“娘”字的音变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在nia?的基础上省去韵尾(音变中的减音现象,减去?)作nia;一种是音变成为nyo/ny?。这种音变格局,孙立新称其为“阳声阴化”[5]。

第一,关中西部宝鸡一带“娘”指称母亲,“娘”字的读音是减音作nia。宝鸡一带的nia读作两种声调:读作阳平?nia的如凤翔、千阳、陇县、太白、麟游;读作去声nia?的如扶风、岐山。宝鸡市区是两读,读作阳平?nia或去声nia?,正好是凤翔等处和扶风等处的兼收并蓄。关中中部的永寿、旬邑把母亲也叫“娘”,“娘”字读作阳平?nia。而彬县称叔母叫“娘?nia”。太白、麟游把母亲又称作“妈?ma”。

第二,关中中东部一些方言点“娘”字音变为nyo/ny?以后的亲属指称多数是祖母。一般来说,若在音变字“娘”的前边加上“老”,则指曾祖母;若在音变字“娘”的前边加上“外”,则指外祖母。现在罗列相关语料:宜川―娘?nyo 祖母|老娘?lau ?nyo 曾祖母;黄龙―娘?nyo 祖母|老娘?lau ?nyo 曾祖母|外娘uei? ?nyo 外祖母;澄城―老老娘l?52 l?52-24 nyo24曾祖母|外娘uei? ?nyo外祖母;潼关―娘ny?? 曾祖母;宜君―娘?nyo祖母|老娘lau? ?nyo曾祖母|外娘uei?.nyo外祖母;黄陵―娘?ny?祖母|老娘?lau?ny? 曾祖母|外娘uei? ?ny? 外祖母;洛川―娘?ny?祖母|老娘?lau ?ny? 曾祖母|外娘v?i? ?ny? 外祖母;白水―娘ny??祖母|老娘?l? ny??曾祖母|外娘uei? ny??外祖母;白水纵目―娘?ny?祖母|老娘?l? ny?? 曾祖母。澄城把曾祖母、外祖母分别又称作“老老婆(?pho)、外婆”,黄龙把祖母、曾祖母、外祖母分别又称作“婆(?pho)、老婆、外婆”。

另外,关中方言区中部咸阳、礼泉、泾阳、三原、户县以及东部大荔安仁等处“娘”字音变为ny?以后也有特殊的亲属指称或俗信指称:咸阳―娘?ny?/娘娘ny?24 ny?24-31曾祖母;礼泉、大荔安仁―娘娘ny?35 ny?35-31祖母;泾阳―娘?ny?/娘娘ny?35 ny?35-31曾祖母;三原―娘?ny?/娘娘ny?35 ny?35曾祖母;户县极少数人―娘?ny? 最小的叔母。韩城芝川―娘娘nyo24 nyo24-31织女(牛郎~);合阳―娘nyo24织女(牛郎~)。

三、关于本文所涉及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娘”字音变等问题的讨论

关中方言“娘”字的音变(nia、nyo/ny?)属于单音节词的音变,我们把这种音变形式称作“单音节词自变”[6]。关中方言中的这种音变又是阳声阴化,而且其阳声韵限于后鼻韵母a?、??两组。单音节词自变跟通常说的语流音变不同,属于没有他动力的音变,语流音变指复合词由于语流速度过快而导致某个音节发生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合音等特殊现象。如李荣先生《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7]一文所举的例子“亲家”,其音变轨迹为t?hin? ?kat?hin? ?kat?hin? ?t?ia。关中方言“娘”字的音变轨迹为nia?nia(宝鸡等处)以及nia?nianionyo/ny?(宜川等处)。其中,宜川等处“娘”字的音变轨迹中有一个先减音、后主要元音高化(nianio)的过程。关中方言nyo和ny?之间的区别在韵腹上,普通话以及关中西部、东部方言中的/o/在关中中部甚至陇东地区方言中不存在,而以/?/与普通话中的/o/相对应,东部的潼关亦然。关中方言区西安等处有y?和y?/yo的对立,兴平、陇县等处则只有y?(兴平)/yo(陇县)而没有y?。韩城、大荔、宜川、澄城、合阳等处方言不同程度存在着阳声阴化现象[8],因此,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9]一文把这一带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这是很科学的论断,因为山西汾河流域[10]以及关中东部韩城等处很普遍地存在这种现象。对汾河片阳声阴化现象的列举、讨论以孙立新、史秀菊为最多、最深入。许多学者,如乔全生、邢向东、孙立新,把本来的阳声韵与阳声阴化之间的对立视作文白异读,这是很有道理的。如韩城方言宕梗两摄字的韵母阴化现象所表现出的文白异读(双竖线“||”前为文读韵母,后为白读韵母):宕摄―唐韵字“裆糠a?||?,狼a?||uo”,阳韵字“长(长短)纺芒a?||?,量羊扬ia?||io”;梗摄―庚韵字“杏i?||a,明i?||i?”,耕韵字“睁??||?,耕??||i?(k??||t?i?31)”,清韵字“井i?||i?”,青韵字“听星i?||i?”。“娘”字读作去声调的理据在古代韵书(如切韵音系的《广韵》《集韵》)以及类书(如《类篇》)等工具书里均找不到。假如一定要深究其中的理据,可能跟有的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声调类化有关,如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11](P292)表11列举的户县对单音节亲属称谓词在面称时基本上读作阴平,而兴平则只读作去声。

另外,笔者从《类篇・女部》找到“娘”字读作上声的理据“女两切”,甘肃镇原方言把姨娘叫“娘娘?nia?.nia?”,而镇原方言把伯母、叔母均称作阳平调的“娘 ?nia?”。娘”字古代又作“”,《广韵》的反切为“女良切”。

(二)关于“娘”以及重叠式“娘娘”在关中方言区亲属指称等问题的讨论

“娘”在古代指称母亲,如《古今韵汇举要・阳部》:“娘,母称曰娘。”《玉篇・女部》:“娘,母也。”杜甫诗云:“耶(爷)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现代关中方言区“娘”指称母亲几乎彻底淡出,可以从语言底层看到一些痕迹,如骂人语境中的“娘的、娘的蛋”,再如户县“娘大”指称父母,拓展式作“娘大老子”,其中的“大”指称父亲。从李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12](P2485)可知,济南、牟平等多数地区保留了“娘”指称母亲的用法,而在洛阳指称伯母,在万荣阳声阴化(ni?24)后指称祖母,文读语境(ni??24)下指称伯母或比母亲年长的岳母,这些都可以印证关中方言中“娘”指称母亲以外女性亲属(伯母、叔母、祖母、岳母等)的语义指向。

“娘”本来指称母亲,用来指称母辈也是顺理成章的,而在关中东部常常用来指称祖母,在咸阳、泾阳甚至用来指称曾祖母,这就是汉语方言中常见的一定词语辈分所指的不同或差异问题。关中方言“娘”的音变形式指称祖母的问题可以“爷”指称祖父作为有力的印证,“爷”在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用来指称祖父,渭南一带“爷”字读作?ia(=衙),咸阳、宝鸡一带读作?i?,西安读作i??(=夜)。这很可能跟汉语早期妇女对婆家人如子女一般称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里可资印证的材料如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13](P173)倒数第三段指出:(陕南)佛坪方言点祖籍湖南者称祖父为“爷ye31[i?31]”,又称祖父为“爹die35[ti?35]”。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秦东民俗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JZ021];渭南师范学院教科研究项目“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2014JYKX010]。)

注释:

[1]关中方言的范围依照孙立新《关中方言略说》一文,见《方言》

1997年第2期,第106~124页。

[2]中古切韵音系“泥(娘)”母今细音字在关中方言区周至、户

县、兴平、咸阳以及泾河以东,其实际音值是/n/音位的条件变体?,可以记作n;武功及其以西是/??/音位,为了行文方便起见,本文一律记作n。

[3]参见王军虎《西安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273页。

[4]户县以及西安一带把皇上的后妃叫作“娘娘nia?35 nia?35-31”,

其中的“娘2”变作阴平调值,这与潼关太要“娘娘nia?35 nia?35-31”指称父亲的姐姐不同,太要“娘娘”也指称后妃。

[5]详见孙立新《桂北平话中古宕曾梗通四摄字韵母阴化现象与关

中中东部方言的比较》一文,见《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第23~27页。

[6]关中方言单音节词自变的例子如“扎乍”由tsa鼻化成为ts?,

“扎刀”读作ts?31-35 tau31,“低着头”叫作“头扎ts?31扎上”;“乍得很”指狂妄得很,其中“乍”字一读tsa55,二读ts?55。

[7]见《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第116~126页。

[8]韩城的特点请详阅孙立新《韩城方言同音字汇》,见《咸阳师

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60~65页;合阳的特点请详阅邢向东、蔡文婷《合阳方言调查研究》第22~48页(第三章“合阳话同音字汇”)。

[9]见《方言》2007年第4期,第372~381页。

[10]如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第40

页,李雅翠《平陆方言研究》(九州出版社,2009)第45~46页,史秀菊《河津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第102~106页,王临惠《临猗方言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62~79页。

[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12]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义母叔母篇5

律师分析: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从民法的角度讲,孩子在10周岁以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人(即监护人)民事活动;孩子满10周岁以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即监护人),或者需征得他的法定人(即监护人)的同意。上述案例中,李晓5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由他的监护人民事活动。李晓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是说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更不是说李晓就没有民事权利,只是意味着李晓的民事活动由其监护人,代李晓行使民事权利。

Q1:李晓有无权利接受赠与的钢琴呢?

A:我国民法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儿童有权利接受赠与财产,赠与人明确表示将赠与物赠给儿童的,该赠与物就成为儿童的个人财产。因此,李晓有权利接受赠与,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就成为儿童的个人财产。对于儿童的个人财产,即使是父母作为监护人,除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也无权处置。

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行为。在生活中,赠与的方式可能是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者合同公证形式等。只要赠与的意思以任何一种形式说出去了,是否就不能收回了呢?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因此,合同公证形式作出的赠与表示,无法收回。

Q2:李晓的叔叔有权利撤销赠与的钢琴吗?

A:合同法第192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合同法第193条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人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法第195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但在上述案例中,叔叔在生日当天就将钢琴安装到了李晓的书房,已完成了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因此已不符合撤销赠与的条件。

义母叔母篇6

母亲摸摸我的头,又一次说:“你真是个倔强的孩子。”我甩头,不以为然。我不喜欢她用“孩子”来称呼我,母亲微笑:“就算你当上了母亲,也依然是我的孩子呵!”怔住,然后释然,我也变了。

听母亲说,倔强是从儿时会动时起就随着我的。学走路时,我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家长的帮助,只是眼见小朋友们都摇摇摆摆地走起来了,我还只能被父母牵着双手走,于是有一天我不依了跟谁赌气似地来回走,摔得一身泥土,到最后竟哭了起来,但依旧继续走,直到也能像同伴一样走路了才罢休。这个场景被拍了下来,父亲在右边,母亲在左边,我在中间一边走,一边开心地笑,那是惟一一张有父亲的照片。

母亲说院子里的荼(艹縻)就是那时候种下的,还没有开花。那时的我面对的仅仅是一条路而已,我想做到的,不过是要自己走完它。

我没想到我以后的人生路会有很大的变化。我八岁时,父母离婚了,父亲要去另一个城市,那时我还小,不能理解离婚这个词的含义,我只知道他们要分开了,我以为父亲还会像以前那样出差几天又会回来。

十岁那年家里住进了另一个男人,不像父亲那样高,他让我感到不安,我依着母亲的意思跟他和平相处,也开始学古筝。我终于明白父亲不再回来,于是我在家里常做的只有三件事:弹琴,盼荼(艹縻)花开,望着照片发呆。我从不与那个男人交谈,只叫他叔叔而不是父亲;对一切事物反应冷淡,没有笑容亦不常哭泣。有时间我会翻看有父亲在的那张惟一的照片,我倔强地等着父亲回来。

我知道我面前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既然父母亲不陪我,那我愿自己走下去。

练琴练得很专心,两年后我便通过了五级考试。我的老师告诉我:“你对悲曲把握十分到位,实在看不出,你这么小就有如此强的音乐感受力。”我只是看着她傻笑。在家我时常弹两支曲子,《渔舟唱晚》和《昭君怨》。前一首可让我进入我自己的梦境,在那里我会无比惬意;后一首用来抒感,尽管我与昭君的怨是不同的。

母亲时常为我哀伤,说好好一个孩子就这样毁了。我反驳:“我没有毁灭,只是没有人愿与我同路。”那几年的荼(艹縻)花,只结了花苞便凋谢,我没有机会闻到它的香味。

叔叔与父亲一样是工程设计师,桌上一样放着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不同的是,叔叔说那是累了当枕头用的,但我却常见他翻。

叔叔时常坐在沙发上听我弹琴,他说那样让他放松许多。叔叔也常给我讲古诗词,但多半他讲他的,我弹我的琴。――我总认为他在模仿父亲,因为这本应是父亲来做的。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到了我十六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从远方打电话来祝贺,我笑着答谢,却已泪流满面。叔叔盯着我,问我为什么有着那样倔强的坚强,我不回答。

叔叔看着我,从未有过的一本正经。“你十六岁了,是花季的年龄。我们很抱歉在你还是花苞时就让你经历了狂风暴雨,但我希望正因如此,你的花季比别人更美丽。你的路不是等待,而是前进。虽然要你自己走过,但我们都愿陪着你,助你走完你这一段人生,而不是看到你在等待中枯萎。”他看着我,脸因激动而有些泛红。

听说过一种石头名为水龙胆,外表很坚硬,但石中却包着一汪水。我像水龙胆一样被他击中了,外表下柔软的水惊起了一阵阵波澜。

第一次,我冲着他笑了。“或许你说得对,我要自己走路,也会需要帮助。”这句话说出来,我清醒了许多。我终于从自己的梦境回到现实,并发现现实并不那么糟。

义母叔母篇7

印象中,成群叔整日用架子车往田里拉粪,肥庄稼,往村上拉土,垫牛棚,往返往返,不分昼夜,用沉重的轮子辗出他希望的路。

成群叔的媳妇经常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经常吵他的媳妇。炊烟携带着吵架声在清晨或傍晚的茅草房檐上袅袅升起,成群叔听着沉默着拉他的粪和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成群叔的媳妇生了一个一个孩子,孩子一个一个地成长。成群叔的母亲只生了一个孩子,成群叔的媳妇却生了一群孩子。

成群叔的架子车越拉越沉重,炊烟越升越缓慢,吵声越来越密集,密集得像成群叔院子里石榴树上结满的石榴。

在夏日的正午,成群叔的母亲在院子里头顶着白雪,挪动着小脚,成群叔这时还在玉米地里手握锄把,锄!锄!锄!草们倒下,阳光照上,草们蔫了。

每到初秋的傍晚,秋粮快收获的季节,我听见成群叔蹲在他家的土坯山墙底下,“呼噜呼噜”地喝红薯面条,土碗里青青的是红薯叶子,红红的是苋菜叶子,紫紫的是紫苏叶子,照见人影儿的是稀溜溜的面条的汤。

成群叔的孩子一个一个地长大,两间茅草房七八口人无法容纳。成群叔便开始盖房,他亲手脱坯,一车一车地向窑洞里拉,窑洞里的土坯由黄变红,又由红变蓝,他又一车一车地向院子里搬运蓝砖。

义母叔母篇8

我觉得应该再加上杨广。。。

中国十大乱伦皇帝 中国, 皇帝, 乱伦 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整个人类都经历过漫长的群婚杂交阶段――也就是和动物世界无异的母子、父女、兄弟姐妹都可以乱伦的阶段,但这种群婚杂交的生物性恶果很快就惩罚了人类,于是,人类在进入蒙昧时代的中后期就出现了乱伦禁忌――这也是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上一次最重要的进步和飞跃。 而在我国,由于从古代直至近代姑表姻亲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而这种实际上带有“乱伦”性质的姻亲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仅被视为“合法”而且也“合乎道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乱伦文化其实在中国是有非常广阔的土壤的。 在中国古代,性虽然从未被上升到“崇拜”的高度,但却一直是具有某种“特权”性征的。比如帝王们的三宫六院,实际上就是一个专门为帝王提供免费性服务的超级“妓院”。之所以说是超级,一是因为民间绝不可能有那么大规模的妓院――一干“佳丽”动辄就成百上千;二是民间也绝不可能有专门为一个人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服务的妓院。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这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中对古代帝王们淫乱生活作出的批判。 然而,中国古代帝王生活之淫乱不堪还不仅仅体现在黄宗羲先生所批判的“性特权”上,近乎无耻和疯狂的乱伦,在我国古代的帝王生活也是非常之普遍――尤其是在南北朝时代和“盛唐”时期。 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几位以乱伦为乐的中国古代皇帝: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乱伦对象: 生母 堂妹 恶心指数: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464年),二十四岁时杀兄篡位,是中国古代最好色的皇帝。 刘骏的乱伦始于他的四个堂妹。他的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一共生有四个女儿,由于个个花容月貌,刘骏便把她们一齐召入了后宫。刘义宣为此十分痛恨这个好色之徒,后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反对刘骏,而刘骏则毫无人性的派兵把叔夫兼岳父的刘义宣以及自己的十六个堂兄弟兼大舅子小舅子全部杀光。 更不堪的是,刘骏连其生母路太后也不放过,其龌?不堪实在令人发指。《魏书》对此曾专有记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难怪刘骏死后,刚刚继位的儿子刘子业(另一个乱伦的无耻之徒)就指着刘骏的画像说:“这家伙太好色,不择尊卑。” 唐高宗李治 乱伦对象: 庶母 恶心指数: 唐高中李治(628~683)在当太子时便与其父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武则天)关系暧昧。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被打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继位后,仍与武则天旧情难忘,于是让其还俗并纳为“昭仪”,最终还让她当上了皇后。武则天的身份应该是李治的庶母,子淫庶母,可谓毫无人伦道德可言。 南朝宋武帝刘子业 乱伦对象: 姑母 同母姐姐 恶心指数: 宋前废帝刘子业(449年―465年)是宋孝武帝刘骏长子。个性格暴躁,乃荒淫好杀之人。 刘子业的姑母新蔡公主刘英媚本已嫁给宁塑将军何迈为妻,但刘子业因贪恋新蔡公主的美色,硬是不顾姑侄名分,强行从姑父手中将自己的姑母纳入后宫。 刘子业还有一个同母姐姐,也就是已嫁为人妻的山阴公主,刘子业也将其召入宫中,做了同吃同住的夫妻。由于刘子业荒淫好色,所以在位不到一年,仅17岁即被自己的叔叔湘东王刘?发动政变杀死。 金国皇帝完颜亮 乱伦对象: 堂姐妹 叔母 舅母 外甥女 侄女 恶心指数: 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 是历史上一个出名的淫君。他曾大颜不惭地说:“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 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而被他收入深宫而“妻之”的“天下绝色”,竟有他的堂姐妹、叔母 、舅母、外甥女、侄女以及弟媳、小姨子等等。 完颜亮上台后,为了压制皇族宗室的反抗,曾大加诛戮,诸叔及其子弟几乎屠杀殆尽,他们的妻子、女儿,或被纳为嫔妃,或被强纳宫中,“命诸从姊妹皆分属诸妃,出入禁中,与为淫乱。”昭妃阿懒,就是完颜亮的亲婶婶,完颜亮杀死叔叔曹国王宗敏,便把阿懒纳入宫中,封为昭妃。 清太宗皇太极 乱伦对象: 姑母 堂妹 恶心指数: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改国号为“清”后,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尔济锦氏,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又娶了博尔济锦氏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和三个女儿;后来还娶了博尔济锦氏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 唐玄宗李隆基 乱伦对象: 姑母 儿媳 恶心指数: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相传其年轻时便迷恋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到了晚年更是荒淫无度。开元8年,见其弟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便不顾公媳之间的礼数,纳入宫中霸为己有。此时杨玉环刚满22岁,唐玄宗已经56岁。唐玄宗在宫中呼儿媳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此后李隆基便一直过着如《长恨歌》中所云的日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汉惠帝刘盈 乱伦对象: 外甥女 恶心指数: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其亲妹妹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后生有一女张嫣,张嫣本是刘盈的嫡亲外甥女,但在刚满九岁时便被刘盈选入宫中做了皇后。后来刘盈自己也觉得舅甥婚姻有违人伦,便很少与张嫣同房。三年后,年仅23岁的刘盈驾崩,十二岁的张嫣也从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太后。 后梁太祖朱全忠 乱伦对象: 儿媳 恶心指数: 后梁太祖朱全忠(852年―912年),原为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 朱全忠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尤其是自宠爱的王妃张氏去世后,生活上也是非常淫乱,无论是养子或是亲子之媳,逐一召见侍寝,公然宣淫,行同禽兽。而他的那些儿子为了争宠,甘愿献出自己妻子,并利用自己妻子入宫侍寝的机会,打探消息,争夺储位。养子朱友文之妻,貌美灵巧,深得朱全忠宠爱,由于这个原因,朱全忠对朱友文也非常宠爱,竟然超过了自己的亲子。干化二年朱全忠终被三子朱友?刺杀,享年61岁,在位仅6年。 唐太宗李世民 乱伦对象: 弟媳 恶心指数: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大唐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后,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李世民的“上梁不正”,为日后整个大唐王朝后宫糜乱的“下梁歪”埋下了祸根。 后燕王慕容熙 乱伦对象: 寡嫂 恶心指数: 慕容熙(385年―407年)为了篡夺侄子慕容盛的皇位,便勾引自己的寡嫂、当时皇上的庶母丁太后,而人到中年依然风韵犹在的丁太后则顺水推舟很快与慕容熙勾搭成歼。谁知上天就好像要成全这对奸夫淫妇似的,还没等慕容熙动手,燕王慕容盛便被人刺杀了。于是,慕容熙终在丁太后力主下登上皇位。 慕容熙本是色中饿鬼,当上皇帝后更是欲壑难填。后曾因沉迷于一对姐妹花苻?娥和苻训英而惹得丁氏因妒发动政变,丁太后也因而被慕容熙逼令自杀。而一代荒淫暴君慕容熙后来也终被叛军所杀,毙命时年仅二十三岁。后燕也因此灭亡。

义母叔母篇9

2 鄙人、小人(自己的谦称)

3 臣(官员面对皇帝的谦称)

4 奴才(清朝人对自己的谦称)

5 奴家(女人对自己的谦称)

6 谦称:

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7 第二人称:汝尔你您你们

8 阁下(对别人的尊称)

9 先生(对男性的尊称)

10 卿(对别人的尊称)

11 敬称:

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

称天子:殿下

称将军:麾下

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ǜ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 第三人称:之 他 她 它 他们 她们 它们

13 社会亲戚关系

九代:玄祖 曾祖 祖父 父亲 自己 子女 孙子 曾孙 玄孙

公辈:爷爷 伯公(叔公) 外公 舅公 姑公 姨公 姻公

父辈:爸爸 伯叔 姑姑 公婆 继父 妈妈 舅舅 姨妈 岳丈 继母 表叔 姨叔 庚叔 义父 师太 亲家 姻伯

平辈:兄弟姐妹夫妻姑嫂弟媳(妹)姐(妹)夫 大伯子 小叔子 内弟 襟兄(老挑) 小姨子 大姨姐 舅母 堂兄 族兄 表兄 姨兄 义兄亲家 同年老庚 邻舍 同事 同学 朋友

义母叔母篇10

汉语亲属称谓语性别区分意识明显,首先体现在亲属称谓词汇的排列次序上。如夫妻、子女、公婆、父母、岳父岳母等词,男性在前,女性排后。另外,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称谓也不相同。父亲的父母称为“祖父、祖母”,而母亲的父母则称为“外祖父、外祖母”。父亲的兄弟分“伯仲叔季”,比父亲年龄大的要称“伯父”,比父亲年龄小的要称“叔父”。而父亲的姐妹统称“姑”,母亲的兄弟姐妹统称“舅、姨”。又如父亲的兄弟的孩子称为“堂兄弟、堂姐妹”,父亲的姐妹的孩子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孩子称为“表兄弟、表姐妹”。“堂”即指自家人,“表”即指外面的人。再比如夫妻间的称谓,丈夫可以是“当家的、掌柜的”家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妻子则是“内人、屋里人”甚至可以是“贱内”等等。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延续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忠实反映。在父系氏族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这种性别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在汉语亲属称谓上表现了出来。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积极向西方靠拢。日语中的亲属称谓语也与西方的亲属称谓语接近,几乎没有性别区分意识。日本人无论父亲的父母还是母亲的父母统一称作“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父母的兄弟姐妹统一称作“おじさん、おばさん”,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都用一个称呼“おにいさん、おねえさん”。特征最明显的是祖父母无论是孙子还是孙女都称作“まご”,完全忽视了性别。

二、内外区分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传统宗法制也是以血缘关系为基准来来划分亲属关系的内外亲疏。亲属关系分血亲和姻亲,其中血亲又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由于中国是传统的父系氏族制,父系亲属就被划分为“内”,由姻亲关系形成的母系亲属划分为“外”。内外有别,因此亲属称谓语也是由亲到疏。例如,父亲的父母称为“祖父母”,而母亲的父母则称为“外祖父母”,冠以“外”字与直系血亲的祖父母相区分。再如父亲的兄弟详细地划分为“伯仲叔季”,而母亲的兄弟简单地统称为“舅”。即使是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姐妹,因为终归要出嫁他人,变为外人,也简单地统称为“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称谓语上详细区分已无意义。与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区分意识背景相同,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亲属关系上并不区分血亲、姻亲等的内外亲疏关系。

三、上下尊卑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辈分和上下尊卑。对辈分高的人要绝对尊敬。不论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作为辈分高的人及其配偶都要受到尊敬,必须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父、叔母、舅父、姨妈”等。对同辈分的兄弟姐妹,比自己年长的要称呼“哥、姐”,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的旁系兄弟姐妹,比自己年长的也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父系堂兄弟姐妹,要称呼“哥、姐/名字+哥、名字+姐”,母系表兄弟姐妹要称呼“表哥、表姐/名字+表哥、名字+表姐”。对晚辈以及比自己年幼的同辈,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语,如“儿子、二妹、三弟、侄子”等等。探索原因,上下尊卑意识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密不可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讲究长幼有序,封建王朝还建立了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级秩序,“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级分明。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要体现的亲属称谓语自然也就讲究上下尊卑意识。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也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在日本,亲属关系最基本的就是长辈与晚辈的概念。长辈和晚辈要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对长辈,不能只称呼其姓名,而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对晚辈,可以称呼姓名,但不能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因此,对祖父母、父母、叔伯、姑姨等长辈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同辈要使用亲属称谓语。而对晚辈以及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不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语。像汉语中的“侄子、儿子、弟弟”这样的称呼,在日语亲属称谓语的面称中是不使用的。这一点与汉语亲属称谓语有所不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四、长幼序列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和日语亲属称谓语都注意区分长幼序列。这还是因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受传统儒教思想影响的结果。汉语中,父亲的兄弟根据是否比父亲年长而分称“伯父”“叔父”。伯父或者叔父多于两人以上时又会以“大伯、二伯”“二叔、三叔”等加以区分。受父系氏族制的影响,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兄弟姐妹没有长幼的区别,但也按照出生顺序冠以“大、二、三”等。如“大姑、二姑”“大舅、二舅、大姨、二姨”等。在日语中,不论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根据比父母年长还是年幼也有“伯父、叔父、伯母、叔母”等的汉语词,但通常还是称作“おじさん、おばさん”。叔叔伯伯们也不按照出生顺序加以区别。如果父亲的兄弟姐妹多于两人以上时,通常会以“在东京工作的叔叔”等的表述加以区分。汉日亲属称谓语在区分“兄”和“弟”、“姐”和“妹”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汉语中区分长幼的意识在兄弟姐妹的称呼上也有所体现。兄弟姐妹比较多时,会称呼“大哥、二哥、大妹、二妹”等。家里的孩子依据长幼顺序,考虑性别因素,有相应的表示出生顺序的称呼。如日语中的“長男、次男、三男、長女、次女、三女”等,汉语中的“长子、次子、长女、次女”等。汉语中有时还会忽略性别,按照孩子的出生顺序称为“老大、老二、老三”,这种称呼在日语中不存在。

五、从儿、从孙意识

亲属称谓语中的从儿、从孙现象是指父母或祖父母按照家里的孩子来使用称谓语称呼自己或其他亲属。这种从儿、从孙称呼意识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普遍存在。汉语中,父母对孩子可以自称“爸爸、妈妈”,如父亲对孩子说“一会儿爸爸带你去公园”。祖父母对孙辈可以自称“爷爷、奶奶”,如祖母对孙子说“让奶奶抱抱”。在直接对孩子称呼其他亲属或有孩子在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从儿、从孙称谓语。例如母亲对孩子提到孩子的父亲时“爸爸明天放假休息”。再如孩子在家时,父母对孩子的祖母说“奶奶去睡一会儿吧”等等。在家庭内部,祖父母有时跟随孙辈互称对方为“爷爷、奶奶”,父母互称对方“爸爸、妈妈”。父母对孩子称呼“哥哥、妹妹”等。这种亲属称谓方式之前仅限于局部地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呼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见。亲属称谓语中的从儿、从孙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亲属称谓语的一种泛化。究其原因,是受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构成的,在家庭内部,这种从儿、从孙称呼方式能够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日语中,祖父母和父母对孩子自称和他称时的称谓语使用和汉语几乎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家庭中,祖父母间互称“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父母间互称“おとうさん、おかあさん”,是及其普遍的现象。祖父母和父母还经常按照最小的孩子称呼其他孩子为“おにいちゃん、おねえちゃん”。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人情相对淡薄的日本,比起夫妻关系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更加稳固,安全程度也更高。因此,夫妇以共同的孩子为基准来称呼对方,把横向关系变为纵向关系,想要进入一种永续的安定状态。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