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十篇

时间:2023-03-16 04:32:32

苗岭的早晨篇1

这首优美的曲子使我仿佛看到人们迎接新一天的到来。通往苗岭山寨的路早已成了鸟儿们的音乐PK现场,百鸟们载歌载舞,你瞧百灵鸟借着晨光曦微的青光,唱起了歌儿。布谷鸟类也不甘示落,拿出了它的杀手锏......路旁的牧童一边放牛,又一边唱歌,他坐在牛上悠然自得地吹起笛子,那笛声引人入胜,鸟儿们也被牧童的笛声给陶醉了,它们送给牧童一个花环,表示他的笛声十分优美动听。

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草地上集合,青年男女热烈欢舞,他们裙角飞扬,银饰碰撞在一起,仿佛正在演奏一曲春天的赞歌。

大家洋溢着喜悦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草地,又开始辛勤地劳作,草地上恢复了平静,整个村庄外于宁静详和的氛围。

苗岭的早晨篇2

今天也有一些很遗憾的地方,比如当看到时间不够时,课堂总结的部分就有些草率等,很不尽如人意。

吴斌:问刘老师一个问题:当B段听完了以后,你问学生的感受,一个学生描述了他所听到的情景后,你很肯定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来看待学生对音乐这种具象的描述?

刘宏伟:我觉得,如果学生的描述是和音乐有关的,我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如果学生的描述和音乐是无关的,那么我的提问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在讲到B段和A段区别的时候,有的学生不断在说这段出现了钢琴,衬托了什么什么的时候,我觉得我的问题不是很明确。

吴斌:学生如果要是描述了一个故事呢?或者描述了一个生活的经验呢?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听课的老师们也想一想。

程芳:我是湖南株洲市的音乐教研员程芳。我会对我的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是音乐中的什么要素让你描述成这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学生形成对生活场景的描述?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关注层面和范围。

刘宏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根据音乐经验的话,那么每个人的想象应该是合理的,如果出现偏差的时候,就有可能是我们的引导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是怎样认识和了解这段音乐的。

曹理:看刘老师的课,给我一种在朴实和传统当中充满了创造性的感受。课堂上用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板书,不用课件;又比如模唱、聆听,都是很传统的方法,没有花哨的东西,但是这个“飞歌”确实是植入学生的心中了。所以看似传统,但由于教师深入地挖掘,体现了无穷尽的创造性,遵循着音乐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刘宏伟老师设计的目标,目的性强、明确清楚、简单明了。这节课没有一个目标没有做到,比如“A―B―A结构”“不同乐段的特点”等等,所以说目标非常具体,符合实际。再有,这节课音乐性强,抓住了音乐的核心,不断地展开和生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这堂课,我觉得把“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名言给以一种很好、很新的解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与学生互动,才能使学生能得道、能学业、能解惑。

有一些问题跟刘老师提出探讨:第一,课开始时间“你们当地有什么花儿?”学生已经回答不知道什么花儿,为什么还要问“花儿为什么动听而不是好看呢?”既然知道学生不了解还要这样问,就有些多此一举。第二,结束时的“推介会”,人家以为是广告推介就引导学生走到非音乐性了,为什么会产生音乐和非音乐的东西,这说明我们在引导上还有不明确的地方。

我特别赞成总理说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家”,而教育家中大部分来自我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刘宏伟就是个教育家,她具有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人格魅力,她带了很多有志于音乐教学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个工作室,对音乐教学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非常令我感动。

金亚文:谈谈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第一,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教学目标第二条“能熟唱作品的主题旋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熟唱”两字所带来的教学实践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我们知道,老师在上欣赏课的时候要不要唱,这是至今也不是很明确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因素造成老师在欣赏课中回避演唱的现象,比如遇到比较难的主题,还有可能是教师自身的原因等。看了刘老师这节课,我觉得这几个因素都可以消除,比如说“苗岭的早晨”这个主旋律,要用歌声唱出来是不太好唱的,特别是那个滑音,很多老师一看到这个就回避了,但是刘老师坚持要唱;从专业声乐的角度来说,刘老师的声音条件不是特别的好,加上一些客观因素,所以我们能听出她嗓音的沙哑,但她还是唱了很多遍,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应该说,教师引导学生熟唱主题跟其他方法、手段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所以能够在课结束后自主地唱这个旋律,说明这个旋律印到心里去了,这就是教师坚持熟唱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第二,今天刘老师讲了结构,涉及到了曲式A―B―A,和许多采用相对理性方法的课例不同,刘老师运用了非理性的、结合音响的、由学生参与体验的方式,把结构问题、曲式问题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比较好,学生接受得很自然,记住了两个主题,第一个跟第三个一样,中间不一样。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给对中学生讲音乐作品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第三,有的老师评价这节课“轻松”,的确是轻松我有同感,这节课确实很流畅、很自然、很轻松就下来了。刘老师是运用一种非常自如、自信的教学心态引导着课堂,整个课堂的氛围给人非常流畅和轻松的感觉。这种良好教学心态的形成,源自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我接触过刘老师的教学工作室,里面的老师在其影响下上课都非常投入,都愿意跟学生很好地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机制,值得大家借鉴。

最后有一个问题跟刘老师交流一下,这节课刘老师没有让学生用话筒回答问题,因为她不喜欢让学生用话筒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她认为,学生回答的问题她可以用重复的方式让大家听清楚。这个问题我与她有不同想法,如果学生的问题全由老师来重复的话,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中断教师跟学生的交流对话,影响教学的流畅和精彩,建议刘老师在以后的讲课中适当考虑这个问题。

苗岭的早晨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审美能力,除了本身对于美的感知以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逐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审美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

一、进行拓展延伸,提高文学素养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方面的相关材料、与音乐内容相同的文学知识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间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体会《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还要学会歌唱这首歌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来源,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苏格兰的一位农民,这首歌还可以叫作《忆往昔》或者《过去的美好时光》,歌颂的是友谊的美好。这首歌有许多版本,中文的、英语的、日语的等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语种的版本,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音乐进行欣赏。除此之外,这首歌曲还被用于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在这部电影中,《友谊地久天长》又被赋予了新的意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魂断蓝桥》的片段,搭配这个片段让学生重新品味《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教师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欣赏这首歌曲,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赏析歌曲的时候能够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素养。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中的情感、技巧。一方面,音乐属于艺术,艺术方面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主感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不被束缚;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走西口》为例。《走西口》是一首民歌,讲述了人们背井离乡,饱经苦难与风霜的故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要体会到人们分别时的无奈、悲伤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几个探究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这首歌的来历、其中的故事情节、题材、相关的文化背景、包含的情感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了解到《走西口》讲述的故事内容,进而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这首歌是爱情题材,因此表达的是依依惜别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要结合社会背景,因此表达的是背井离乡之痛;还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描述走西口场景的歌曲。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使得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纠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提升审美素养。

三、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

虽然音乐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但是在音乐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旋律、节奏、内容等等。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专业的方面赏析音乐中的曲调、节奏等等。[2]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知识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赏析音乐,最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苗岭的早晨》为例,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苗族山寨风景秀丽、人们欢快劳动的场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析,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欢快心情。首先这首歌中含有苗族音乐中的“飞歌”旋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对比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飞歌”的理解。比如将《苗岭的早晨》与《小背篓》放在一起,学生发现两首歌都有声音尖高、节奏自由的特点,非常具有苗族的特色。除此之外,这首歌曲是用小提琴表达出来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口笛版的《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对小提琴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苗岭的早晨篇4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如何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兴趣吸引到音乐中,轻松地学会音乐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孩子们音阶中的七个唱名时,我用七个彩色卡片贴在黑板上,在我用电子琴弹出第一个唱名后,点一个孩子迅速上前将所听到的卡片取下来,看谁又快又准确。在训练学生认识音阶的位置时,每教一个唱名就在黑板上画一步台阶,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在教了七个唱名后,我把七个唱名连续弹出来,把事先准备的多种颜色的卡片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我弹奏出来的音的顺序,一个个上来,将卡片贴在相应的台阶位置上,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音的高低位置,又进一步理解了音阶以及与音高的相互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像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艺术,情景教学亦是一门艺术,而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是无限的。善于创设情景,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美妙的音乐氛围,更会激发学生的无限的想像力。

在教学《小雨沙沙》时,上课伊始,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请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看看你会在那个世界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于是学生按我的要求闭上了眼睛,我以适当的音量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在轻快明丽的歌声中,孩子们的表情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时而微笑,时而深思,一副陶醉的神情。歌声结束,同学们慢慢地睁开眼睛,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神奇的想像中,我这样引导:同学们,把你们刚才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春雨落到了地上,种子在说悄悄话,我还看到种子在张大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我听到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春天来了,种子在发芽,小河里的小鱼跳出水面欢快地唱着歌……”“我听到小雨在‘沙沙沙’地唱歌,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听到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感到惊讶,更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创造出的如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而震憾。

三、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的美妙就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欣赏歌曲还是乐曲,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例如《苗岭的早晨》,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第一部分引出一段优美的旋律时,让学生想像到苗岭山寨的早晨是静悄悄的,不一会儿,阳光升起来了,洒满整个森林,百鸟争鸣,歌声荡漾,森林里渐渐热闹起来了。这时音乐的旋律慢慢变得急促起来,像欢快的小溪没有了阻挡,学生不自觉地也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这已充分说明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在音乐中引发了快乐情绪的迸发。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了苗家的风光,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苗岭风光之美。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苗岭的早晨篇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面对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心理学是从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教师如何“体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与情感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体验式教学”,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体验式教学注重“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与培养情感为目的,以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与丰富情感为核心。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的审美特征,指导音乐与情感内涵的把握学生的整体形式,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经验,享受音乐教学过程的美。

音乐体验教学强调从“体验”出发实施“音乐知识”。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教学方法与一般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潜在性: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堂音乐课,每一首好的歌曲、乐曲,都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主动地去体验、理解、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现对音乐的欣赏和创造。如: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的变化,能用语言简单描述情绪或运用体态、律动、线条、图案表现音乐等。

二、丰富“体验式教学”内容,强调音乐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指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该与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得到艺术的心理满足,从而达到真正的精神修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如何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让他们的感受得到释放和共鸣,从而真正地去爱,了解音乐。

1.寓教于乐,在听赏教学中“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教学内容和生动生动的教学形式,结合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愉悦地参与教学,在听赏教学中“动”起来。

如在听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大钹、小钹、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并学习敲奏方法,结合音乐、欣赏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音乐和乐器的演奏和学习敲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舞台上表演,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情感化,寓教于乐。让“聆听”成为音乐体验教学的独特景观。

2.巧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氛围,在情景表现中体验音乐情感。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摸他们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对儿童情感场的长期忽视,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情境教育,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音乐情感。

在唱歌教学中,创设歌曲相关的情景和环境,渲染音乐气氛,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情感。要发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闲的动物生活,用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教师有感情的阅读解说,给学生带来审美教育。然后画面转换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造成遗憾,教师解释这些现象的深沉的声音,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对比感,使他们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意义。通过情感氛围的对比渲染,在学唱《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3.积累实践经验,在创造中体验。《音乐课程标准》在“创造”中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用各种方式或唱或跳或奏来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时,利用多媒体广播森林图片,用鸟唱歌,和音乐营造一致的氛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爱的作用,一边听音乐一边即兴创作。随着音乐在“森林”的即兴,一些学生玩的旋律,鸟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唱歌;一些学生张开双手如花盛开;一些学生打扮成树摇曳在微风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对美的享受。学生不仅要从舒展、轻快的运动体验到歌曲的心情,还要用明亮、自信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创编表演实践中,师生还将提出交流、互评,逐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审美与情感,获取积累情感体验。

4.在联想中体验音乐的美。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细心的倾听和细致的体验音乐作品,在想象的情景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体验。

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中,先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告诉学生音乐的想象没有统一的答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静谧的树林里照射进第一束阳光,小鸟在枝头鸣唱。小动物们都被吵醒了,人们也从晨曦中醒来,伸伸懒腰……多么美的画面啊!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了,回答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听音乐改变学生的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量,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音乐主题是描写早晨的音乐,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早晨的场景,通过对苗族音乐素材使用的旋律特征的分析,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一堂课下来,学生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陶醉在音乐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苗岭的早晨篇6

1 育苗前准备。首先做好秋季准备工作。一是必须秋备土,最好是在秋收前的农闲时间备好育苗床土,过筛,晒干或用大锅热炒处理,即可消灭病菌和草籽,又能防止床土冻结成块,然后堆放或装袋放好,准备来年春季育苗用。二是秋建棚。在上冻前支好大棚架或将大棚底座埋好备用,木制结构的要挖好坑埋好桩,不必扣棚膜。三是秋做床。将育苗母床做好,每公顷做2m×8m的母床即可,整平待用。

2 品种选择:选择当地的晚熟优质品种。如第二积温区选择140天的品种。

3 第一段育苗(母床阶段)

3.1 提早扣棚:在播种前10d左右扣上棚膜,以提温化冻,准备播种,一般扣棚时间为3月1—5日。

3.2 种子处理:一般要在播种前12d进行,晒种1—2d后用比重1.10—1.13的盐水选种,即50kg水加8-10kg左右的盐,选后用清水冲2—3遍,再用使百克等药剂消毒,浸种5—7d,催芽2—3d,芽长1-2mm,捞出在阴凉处晾芽6h即可播种。

3.3 床土配制:过筛的山地腐殖土或草炭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即可。(壮秧剂使用按说明)

3.4 做防寒床:在整平的母床上面铺一层旧塑料,要铺严,然后铺上苯板,苯板上面铺一层新塑料,用封窗户塑料或地膜均可,上面再铺5cm厚配好的营养土,达到播种状态。

3.5 播种:在做好的防寒土床上直接播种,播种时间为3月10-15日,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0.4kg,均匀播后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再用过筛不含壮秧剂的细土盖严,厚度0.7cm。

3.6 苗床管理:必须注意的是:第一、播种后不能用丁扑合剂封闭除草,因前期温度太低容易产生药害而毁苗;第二、要加强防寒防冻管理,播后密闭保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最好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5℃,晚间要在小棚上面盖上棉被,后半夜遇到温度过低时要点亮灯泡保温,以防秧苗冻死;第三、要防止徒长,第一段育苗防冻是关键,但也要防止白天温度高湿度大而造成的徒长,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出苗见绿后必须通风炼苗,否则形成弱苗,在第一次移栽后会出现大缓苗,对培育壮秧十分不利。在水分管理上按三看浇水。

4 第二段育苗(子床阶段)

这一阶段已进入正常育苗时间,大约在4月10-15日,也就是母床的秧苗长到2.5—3叶时,移栽到正常育苗大棚内,完成第一次移栽。

4.1 秧盘选择:必须选用352孔大孔秧盘,插秧规格不同秧盘用量也不一样,11—12×6寸插秧规格的每公顷需400盘左右。

4.2 床土配制:过筛旱田土210公斤加2袋壮秧剂装100个秧盘

4.3 摆盘:在常规育苗大棚内将苗床整平耙细,浇透底水后摆盘,盘上撒满配好的床土,用大板将秧盘压实,使小钵体压入置床的床土中,再用条帚轻轻扫一下,使钵孔能看清即可,以便于栽苗。

4.4 起苗:用小土铲抢1.5-2cm土层起出秧苗,抖掉根部附土,或在水中把土涮掉。

4.5 移栽:将秧盘土浇透水,秧盘上面搭上大板,人蹲在大板上,把涮掉土的秧苗栽入秧盘内,每孔栽1棵,上面再稍撒一些营养土把手指窝填平即可,再浇透水。如温度过高或阳光太足可在棚上盖遮阳网以防秧苗晒伤。

4.6 及时浇水:移栽后的三天内每天要浇两次水,一般早晨和中午各浇一次,以利缓苗,以后根据干湿情况减少浇水次数,一般早晨浇一次就行。

4.7 加强管理:要加强通风炼苗,培育多蘖壮秧,温度保持25—28℃,不能超过30℃.插秧前5天昼夜通风,进行自然炼苗。

苗岭的早晨篇7

温岭市泽国小学 郭钟婵

天上的云在蓝蓝的空中无忧无虑的飘来飘去。一会儿变成绵羊,一会儿又变成马儿,就像一个魔术师。在早晨和中午,它都是白白的,而在傍晚,火红的朝霞云朵染成了红色,这时的天空美丽极了!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啊飘,飘到草原上,跟绵羊比比谁白。飘到大海上,看看海鸥清洁工,是怎么清除垃圾的。飘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区,去看看它们有没有大家说的好看。

苗岭的早晨篇8

关键词:速生杨;嫩枝繁殖;扦插技术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周期短、材质检松软的特点,是速生用材树种,也是一种主要的造纸原材料,杨树品种繁多,传统品种就有226种,近几年通过研究又新开发出不少新品种,如白杨、欧美杨307系列等,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强的特点。杨树易于更新,由于其萌芽性强,可用嫩枝繁殖。

1 圃地的选择

圃地要选择pH值4.5~6.0、土壤肥沃、石砾含量少、土层厚80~100cm的砂壤土和壤土地块,土壤结构、透水性和通气性较好,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强,降雨时地表径流少,灌溉时渗水均匀,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幼苗出土,整地挖掘苗均较方便,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频繁,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地处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坡,北纬46°01′30″~46°37′23″,东经127°54′40″~127°51′15″,林区地处哈尔滨市所辖木兰、通河两县内,局址设在巴彦县兴隆镇。气候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候1.2℃左右,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平均为-23℃;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0.7℃。历史极低温-45℃,1985年以来最低温为-40.7℃,最高温35℃。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数123天(5月22日~9月21日)≥10℃的有效积温2200~2300℃,无霜期约120天(±12天)。初霜期平均为9月18日。最早9月10日,最晚10月5日,终霜平均5月25日,最早5月14日,最迟6月4日。年降雨量为590~660mm,其中春季占13%,夏季占65%,秋季占18%,冬季占4%。变化趋势是由东向西渐增。光照丰富,年日照时为2350~25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10千卡/cm2,年光和有效辐射50千卡/cm2。

地下水位1.5~2.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排水和灌溉方便,土壤条件属于砂壤土和壤土,杨树生长立地条件较好。因此扦插杨树圃地应先调查病虫害,尤其是蛴螬、蝼蛄等主要害虫和立枯病的感染程度。选用长期种玉米、蔬菜、马铃薯的地方作苗圃时,应进行育苗前土壤消毒、灭菌和杀虫工作。

2 材料准备

2.1采穗 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不同杨树品种,苗木年龄和规格随着杨树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从壮龄母树上采取枝条;其阶段发育较幼,生活力和分生能力强,扦插后生根快,成活率高。但嫩枝抗逆性差,扦插时正值春季,气温高、水分和养分消耗大,易引起枝条萎死,为防止枝条失水,最好在清晨剪穗。

选取一至二年生的实生苗干或由根部萌芽条,或在无病虫害的幼龄母树上,选择粗壮、饱满、生长旺盛、高2m左右半木质化的嫩枝,将径粗2~3cm的萌蘖条从基部剪下,然后剪掉半片叶,以便制造并供给插穗营养物质和生长激素。捆扎好后,保持湿润,防止风干;经过沙藏,不仅软化皮层,还可以促进原始体和愈伤组织形成。

2.2插穗的准备 5月20日至7月20日期间,宜在早晨或傍晚,剪取苗田优良品种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新梢,再生能力强,芽子多。愈合的适温为20℃左右,剪掉1/2叶片,接穗要随采随用,冬采冬插,也可以春采春插,冬采在落花后,春采为树液流动前。插穗长度15cm左右,最好低要求距顶端1cm处要有1个芽苞。

春季全垦深挖,先犁后耙,如果能进行冬季耕地最好,能冻死越冬害虫,以便有一定时间晒垡和促进土壤风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夏季扦插前施足底肥,底肥为农家肥,耙平后稍加镇压,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也可以采用黄心土、火烧土作床,床宽1.0~1.2m、高20~25cm,步道宽30cm,以便于管理。

苗岭的早晨篇9

先说乐器吧!虽说我不会什么乐器,但我喜欢。就比如说,古筝,那是我从小就喜爱的,也是我一直以来很想学的,它那悠扬的声音,使人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

小提琴,有不少人熟悉,它那轻盈高亢,沉郁并存的声音,让人不觉跟着哼唱起来;钢琴,奏出来也是很动听的,它那华丽的声音,使人不禁回忆往事。

再说乐曲,用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和《出水莲》,我是百听不厌,因为它们很婉转;用小提琴弹奏的《梁祝》和《苗岭的早晨》,让人不禁闭上眼睛细细地去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献给爱丽丝》和《命运》,都是用钢琴演奏的,它们使人听了后联想翩翩。

苗岭的早晨篇10

【关键词】音乐殿堂 金钥匙 聆听

一、学会聆听,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可先让学生完整地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再仔细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控制,特别是乐曲第七小节中休止符的处理,更进一步地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最后感受出喜悦、祈盼的情绪特点。

二、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欣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时,可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线条,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再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为乐曲起名。第二次聆听时,可请学生朗诵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月光》,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最后出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让学生边看画面边聆听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的表现,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聆听多样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说,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与其它艺术门类、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