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歌十篇

时间:2023-03-26 20:27:36

青雀歌篇1

活泼可爱的金丝雀

我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金丝雀。它也叫芙蓉鸟,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它一身橘黄色羽毛,身长约有12至14厘米,身体比麻雀瘦一点,有一双又黑又圆有大的眼睛,非常美。

金丝雀非常爱清洁,妈妈在鸟笼里放了一只小“浴缸”,它经常在“浴缸”里滚动着身子,他那渐渐小嘴,梳理着羽毛,它把全身上下洗的干干净净。它最喜欢吃青菜,我常常塞一根青菜给它吃。它叼起青菜,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它吃完了。平时妈妈给我吃鸡蛋,我总是省下半个蛋黄给它吃。听说金丝雀吃了蛋黄,羽毛会更有光泽。

金丝雀很乖,早上六点醒来,开始在笼里跳跃,非常活泼。它还十分聪明,学会了唱歌。它的那副金嗓子唱出的歌声,有时重,有时轻;有时长,有时短,就像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在歌唱。它那优美的歌声常常使过路的人停下来,听上一曲。天一黑,它就停在树枝上睡觉了。

金丝雀真是即聪明又美丽的小鸟,我们把它当成家庭的一个成员,全家人都非常爱它。

青雀歌篇2

绿孔雀数以热带生物,多在我国的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绿孔雀更是在那无处不在的栖息着。

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地区。这里共生活着以傣族为首的16个民族。哪里有“孔雀之乡”的美誉。在那儿,看到一只孔雀,就像看到一只鸡那么平常。

傣族人十分喜爱孔雀,把它当做美丽吉祥的象征。

孔雀一般生活在热带森林里,每日,工作人员只要一吹口哨,孔雀们就会三五成群的走出来,开始饮水、觅食。这里的孔雀与当地人十分熟悉,手里抓一把米,孔雀们就会自动过来,羞答答的跑来在你手上啄食。傣族人民通过欣赏模仿孔雀的动作、神情,创造出了令我们熟悉的孔雀舞。在每个村寨里,都有跳孔雀舞的高手。她们把孔雀的走路、漫步、飞跑、展翅、抖翅、亮翅、戏水、开展与飞翔等优美的动作于结合。体现出轻快灵巧与双臂的婉转柔软。展翅时,就用脚做一个向上的幅度,飞翔时,便一手捏住裙领,做几个旋转,通过衣裙的旋转,把一件白色的舞衣幻化成了一只开屏的孔雀,让人怦然心动。

与绿孔雀一样驰名的是亚洲象。笨重粗鲁的大象在傣家人眼里,是力量、威武、雄壮的象征。

在野象谷,常常有亚洲象神秘的出没。亚洲象喜欢人烟稀少、温暖湿润的森林与沼泽地区。一只大象屹立在山林草丛中,在视觉观上,给这青山绿水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粗黄的肌肤与黄绿色的杂草勾勒在一起。远处的象影斑杂缭乱,近出却清晰可闻。象牙高高的,雷同于中央的电视塔,给人一种高猛的感觉。他们自找的生活在这里,优哉游哉,可以随意的去使用农田里的甘蔗、玉米与旱稻…

傣族人接待客人,过佳节时,想都会被披上绚丽的彩衣,带上“皇冠’来参加活动。

傣族人热爱动物的行为是让我们十分赞叹的,除此之外,我认为傣族的傣戏也是别有风格的。云南依山旁谁,所以演员也是美丽,端庄,戏服更是轻巧,优雅,有的越剧的华丽外衣。傣戏的音韵又怎样呢?大家都知道傣族是擅长唱山歌的,傣戏就付有一定的“山韵”。后来,艺人们又创造出了一种诗、歌、舞结合的艺术。戏中带歌,歌中带诗。

青雀歌篇3

“嘟嘟嘟……“随着一声哨响,动物们百米冲刺般奔向老榆树旁。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森林歌舞会将在这里举行。

大象用浑厚的嗓音说:“第五届森林歌舞会即将开始!”大象的话还没说完,百灵鸟婉转地说:“有请孔雀小姐出场!”只见孔雀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上舞台。在舞台上,孔雀一展开它那漂亮的衣服,就把全场照的金碧辉煌,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就呆住了,过了不久。大家都以雷鸣般的掌声为孔雀喝彩叫好。接着,孔雀把一条腿抬起来,跳起了优雅的舞蹈。

孔雀的舞蹈过后,百灵鸟又婉转地说:“下面的表演是大合唱。”只见螳螂挥舞着大刀,弹起了电子琴,青蛙鼓起了白色的肚皮,敲起了架子鼓。大象挥舞着像水管一样的大鼻子,踏着有节拍的步子,孔雀和丹顶鹤载歌载舞,百灵鸟站在电子琴旁唱着优美的歌曲,都想让观众听到自己洪亮的歌声。

森林歌舞会把花草树木都吸引了。你瞧,花儿姐姐前摇后摆,小草弟弟点点头,就连太阳公公也笑眯眯的,发出温柔的光。

贺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你的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驰骋,这是你最大的成功之处。用童趣的眼睛,用细腻的笔触组织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舞会,非常不错!

辅导老师:贺艳芳

青雀歌篇4

三是婚礼歌。是举行婚礼时唱的歌。它有固定固定的曲调和歌词,歌词的内容随着婚礼的程序或场面不同而异,有些歌词生动活泼,有些却很风趣,有些则严肃庄重。婚礼歌主要有十二首,如《纳信妥若》、《拉隆罗》、《阿依姐》、《纳信斯果》等。婚礼歌最能体现土族人民的习俗人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土族人民逢年过节,喜庆婚礼,都聚集在打麦场或庭院里,纵情欢唱、翩翩起舞,洋溢着十分欢乐的气氛,充分显示出以土族人民乐观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歌舞是一种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一般由一个歌手领唱,众人挤在歌手后面边舞边唱,所以往往以众合的衬词为曲调名,如“安召”、“召应召呀”、“拉热拉莫”等。

土族在 历史 上没有文字的条件下,以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却很丰富,如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等流传很广,深受土族人民欢迎。神话如《阳世的形成》、《黄牛的故事》、《唐德格玛》等。《唐德格玛》描写了少年开荒种田,先到天上捉青龙,青龙逃走了;又到山里捉野牛,野牛又跑掉了;最后到了平原捉黄牛,终于将又肥又壮的黄牛捉住,架起犁开荒种地。展现了土族人民披荆斩棘、辛勤劳动的品质。

民间故事有直接以阶级斗争为主题,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如《狗气杀地主》、《红水沟》等;有反映土族人民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大 自然 作斗争,同残害人民的邪恶势力“蟒古斯”作斗争的,如《黑马张三哥》、《蟒古斯》、《花牛犊》等;也有表现青年男女为了摆脱封建买卖婚姻的桎梏,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向不合理的宗教道德观念挑战,蔑视权贵,不爱金钱的,如《山雀叫了的时候》、《孔雀》、《登登玛依》、《阿丹寻妻》、《青蛙女婿》等。

青雀歌篇5

一、《簸箕上的麻雀》(陈楚良词,张世敏曲)

簸箕是一种用去皮的藤条、柳条或竹篾等材料编织的农具,常用来簸去稻米等谷物中的杂质和空壳,有时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农作物。对于主要以谷物和爬虫为食的麻雀来说,簸箕无疑是它们最理想的觅食之处,因此可想而知,幸运地站在簸箕上的麻雀该是何等满足、何等幸福!歌曲《簸箕上的麻雀》正是表现了这样动人的画面和美好的状态。

该作品的歌词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每个层面表现一种不同的状态或意义。第一个层面表现的是“簸箕上的麻雀”所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状态:“簸箕,簸箕,簸箕上的麻雀叽叽喳喳一大窝:簸箕,簸箕,簸箕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好快活。蹦啊,蹦啊,簸箕上的麻雀吃了小虫吃小草,跳啊,跳啊,簸箕上的麻雀吃了碎米吃糠壳……”第二个层面将麻雀的活动和人类联系起来:“飞到阿公酒碗边,张开嘴巴偷酒喝,里罗……,醉得像个肉坨坨;飞到阿婆镜子前,打翻绣花针线盒,里罗……,吓得躲进屋角角。”此时歌词中的麻雀更像是一个个天真淘气的孩子,而歌词中插入的阿公和阿婆斥责闹事麻雀“又偷我酒喝”、“背时崽崽喔”之类的念白,更加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感觉,将歌词中的相关场景刻画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第三个层面是歌曲表现意义的升华,将歌词中描绘的自然情景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苗家生活幸福美满的高度:“阿公哟,阿婆哟,阿公阿婆笑呵呵,百鸟齐唱丰收歌,唱得苗岭风光秀哟,唱得苗家幸福多。”

为了使作品表现的内容更有特点和针对性,词作者将歌词中情节发生的场景设定在了苗家的山寨。由于这一特定环境以及阿公、阿婆等相关人物形象的生动描述为作品的音乐风格定下了明确的基调,因此作曲家创作该作品时选择使用了苗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元素,重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选用苗歌两大核心歌腔之一的“Do Mi Sol”作为全曲音调的基本素材。下例中的短小片段便完全是由该核腔的三个音构成,除了局部节奏的调整,全曲中的每个乐句几乎都以该片段开始(见谱例1)。

该核腔属于大声韵,突出特征是三度关系的音程结构,组成核腔的三个音与西方大小调体系中大三和弦的结构完全一致。虽然二者在使用方式上各不相同,但相对明朗开阔的音响色彩却都是与生俱来、无从掩饰的。而这样的音响色彩与本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景和内容也是完全吻合的。

2.在五声性调式体系中,旋律的结束音具有突出的意义。苗族民歌虽然与汉族民歌都使用五声性调式体系,但在终止音的使用上却大相径庭。一般而言,汉族民歌的终止音以徵羽最多,商宫次之,角音最少;而苗族民歌则以宫徵最多,商角次之,羽音最少。这一规律在《簸箕上的麻雀》中体现得十分典型,如在作为本作品主体部分的前六句中,第一、五句结束于徵音,第四、六句结束于宫音,第二句结束于商音,第三句结束于角音。

3.在“飞歌”类的苗歌中,经常出现变化音降E1。由于这种具有较强色彩功能的变化音在用法和听觉上都十分特别,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苗族音乐的标志性因素。本作品中也多次使用了这一特殊的变化音,不仅丰富了作品的音调色彩,而且使作品的苗族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见谱例2)。

作为一首内容明确、形象鲜明的声乐作品,《簸箕上的麻雀》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在曲式结构的处理上却体现出相当的创造性。作品的主体部分由六句组成,从每句的开始部分看来,六个乐句所用的材料十分集中,除第五句为稍有变化的移位关系之外,其余各句均为重复性关系,第一小节完全相同。但仔细观察各乐句之后的发展以及终止情况的不同,这六句(图示中实线框内部分)实际上构成一个再现单二部曲式:

作为一种以方整性和均衡性为主要特征的曲式结构,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两个部分一般都要长度相等或相当。但从上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两个部分在长度上是不平衡的,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多出一倍。从再现单二部曲式的常规来看,由两句构成的第二部分无论是音乐材料还是长度比例关系都是较为典型的,但由四句的构成第一部分则是一种非典型情况。

由于第一部分四句的第一小节完全相同、第二小节的前半基本相同,因而构成较为明显的“同头换尾”式重复性关系。无论是从音乐发展的过程还是从听觉上的感受而言,这种“质”的重复性关系都会使其在“量”的衡量上打些折扣,从而弱化两个部分间在谱面上表现出来的不平衡关系。从音乐材料的关系和终止音体现出来的呼应感来看,这四个乐句的前两句和后两句还有联合起来的迹象,而这与复乐段的基本结构又有一些类似之处。此外,从曲式功能运动的角度来看,第三句(a”)显然具有一定的转折意味,但如果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转折开始处的材料正是裁截自第一句(a)中(如谱例中方框所示),而这一因素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了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该部分整体结构上的二分性特征。

第二部分虽然从再现单二部曲式的规范来看相对较为典型,但也很有特点。起“再现”作用的第六句为第四句(a”)的严格再现,起“对比”作用的第五句[b(a)]由两个重复关系的乐节以2+2的方式构成,音区提高,力度增强,但主要音高材料却明显可以看出是第一部分主题材料(a)的上四度移位变化。该句的对比因素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该句的第一拍由原来的切分节奏变成了两个八分音符的均等型节奏,虽然看似变化不大,但由于其他五句都是相同的切分节奏,且同时将其他五句中先上行后下行的辅助音式旋律进行变成了从上方音直接三度下行的旋律进行,因此对比的感觉仍然十分明显;二是虽然六个乐句的第二小节第一拍都是均等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但第五句先下行后上行的旋律进行与其他五句中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进行呈现出严格的倒影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在统一基础上进行变化的辩证逻辑思维。

除了主体部分的前六个乐句之外,该作品其余的组成部分也很有特点。如在六个乐句构成的再现单二部曲式之后,先是四小节念白,歌词为斥责麻雀“又偷我酒喝”、“背时崽崽喔”等拟人化、生活化的语言;然后是八小节连接过渡句,旋律为构成核腔的三个音的分解式上行进行,歌词全为衬词。在这之后则是由再现单二部曲式中的对比句[b(a)]及其同头变尾的反复构成的一个补充性乐段,这一特殊的补充性结构从某种意义上对再现单二部曲式前后两部分之间不太平衡结构规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如前所述的部分用不同的歌词先后呈示两遍,经过十小节的间插过渡之后,再现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B)和补充性乐段(B’)相继反复,歌词内容由之前的描写叙事层面升华为赞美抒情层面,音乐一致在较强的力度中持续,因而显得更加丰满明亮,与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相得益彰。

该作品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由湖南广电集团选送的红叶组合首次正式演唱,四位身着苗族服装的少女犹如四只活泼可爱的麻雀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绿鸟鸟》(肖正民词,孟勇曲)

湖南益阳的兰溪镇北临资江,兰溪河绕镇而过,四周良池美田遍布,因此有“水乡泽国”之誉。当地的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民歌为盛,其中一首名为《绿鸟绿肚皮》的快板山歌因深受大众喜爱而广为流传。该地区从语言上属于典型的湘方言区,语调高回低转、抑扬顿挫,与开阔嘹亮、稍显自由的山歌风格旋律结合得十分自然。作为土生土长的益阳人,作曲家孟勇从小对这首民歌便情有独钟,并在其后来的许多创作中有意识地模仿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近年来,全社会在各个层面都一直在倡导“绿色”的理念,文艺家们也都在寻求创作“绿色”题材的作品,而《绿鸟绿肚皮》这首民歌便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中,使他萌生了将这首民歌的素材与当前社会倡导的“绿色”理念相结合进行创作的构想。2013年初,作曲家所在的单位湖南省歌舞剧院准备筹创一台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小型节目,于是他便借此机会为该院演唱民歌的三人组合――辣妹子组合创作了女声小组唱作品《绿鸟鸟》。虽然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都很明确地是来源于民歌《绿鸟绿肚皮》,但作曲家并没有简单地套用原民歌进行改编,而是延续了他一贯追求和践行的“跳出民歌写民歌”的理念,即在创作中从来不直接套用原生态的民歌旋律,而是在充分吸取民歌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既保持原民歌的风格、同时又更具时代感的旋律。

从题材上来看,《绿鸟绿肚皮》这首民歌属于爱情题材,由美丽的“绿鸟”联系到“绿姐”,再到情哥哥送“绿扇”给“绿姐”以示心意。不过作曲家在构思新的创作时将原来的爱情题材转换成描绘鸟儿幸福生活、歌颂大自然美好和谐的“绿色”题材,更加贴近当前社会崇尚和追求的生态美学理念。

作品的歌词中包含了三种不同的意象:第一种直抒胸臆歌颂鸟儿的美丽:“绿鸟鸟呃绿肚皮哦,绿绿的羽毛呃好美丽哦”:第二种用拟声词“叽叽喳喳”来表现鸟儿活泼欢快的形象:第三种描写鸟儿实际的美好生活状态:“飞过青山,飞过绿水,飞进那青青的树森里;飘过蓝天,飘过绿地,飘进那淡淡的晨雾里”“抓几只绿虫虫,喂喂那乖乖女,啄几滴清清水,梳几下绿衣衣……”。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前两种形象十分单一,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它们在音乐的发展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音乐素材的角度来看,原民歌只有短短十来小节,只用了“Sol、La、Duo、Re”四声音列,由于受方言的吐字发音以及湘色彩区民歌普遍特征的影响,“Re”音和“Sol”音有不同程度的“微升”现象。谱例3是原民歌《绿鸟绿肚皮》的前两小节。

在创作《绿鸟鸟》时,作曲家以原民歌中的素材为基础,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音乐织体形态分别来表现歌词中的三种意象。在该作品开始处,表现第一、第二种意象的两种音乐材料以复调的方式结合,既充分展示了绿鸟鸟的生动形象,又为之后的音乐发展进行了铺垫,十分巧妙。

如谱例4中所示,第1声部表现的是第一种意象,歌词是对绿鸟鸟直抒胸臆的赞美,自由山歌风的旋律也能使人联想起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的美妙身姿。其素材显然与原民歌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当地方言中“绿”的读音为“lou”,在原民歌中相当于比平均律略高的升Re。但由于《绿鸟鸟》要求用普通话演唱,而直接使用原民歌中的微升音会与普通话的语调不符,因此作曲家将句首改为了更符合普通话“绿”字和“鸟”字行腔的“倚音+七度下行”的进行。此外,与原民歌偏小调色彩的羽调式相比,《绿鸟鸟》采用了偏大调色彩的徵调式,因此最开始的两个乐节的落音之间形成“商-徵”的呼应,以此来奠定整首作品的调式基础。第Ⅱ声部是第Ⅰ声部的模仿式呼应,前一个乐节有移位变化,后一乐节则采用了裁截和局部重复的手法。第Ⅲ声部表现的是第二种意象,歌词为模拟鸟儿叫声的拟声词“叽叽喳喳”,音乐素材十分简单,局部同音重复、均等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等生动地表现了鸟儿欢快活泼的形象。

描写鸟儿美好生活状态的第三种意象是该作品的核心内容,音乐整体上虽然还是山歌的风格,但旋律更加均匀流畅、朗朗上口,主要仍然用的是“Sol、La、Duo、Re”四声音列,徵调式色彩尤为明显(见谱例5、6)。

青雀歌篇6

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寻找。

瞧!森林中的动物正在举行一场动物联欢会呢!第一个表演是有百灵鸟小姐歌唱的《春之歌》。她随着鼓手青蛙“哒,哒,哒”的节奏,小提琴手蜘蛛的伴乐,摇起裙摆,开始唱了起来。“啾啾,叽叽”的声音多么清翠,动听。歌唱完毕,它向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各不相同,有的“啪啪”,有的“呼呼”,有的“啦啦”,有的“沙沙”……

第二个是孔雀姑娘的舞蹈表演。只见它披着一件彩色的衣裳,迈着轻盈的脚步,摆动着身体,优美的舞姿使人陶醉。再加上风哥哥“呼呼”的音乐,配上树爷爷“沙沙”的节奏,搭上小狗小猫“汪汪喵喵”的配音,真是悦歌美舞啊!

接着的节目是动物们的大合唱,母鸡阿姨先起头“咯咯”,接着,动物们都放开了嗓子,把自己最优美的歌声都展示了出来,小鸡“唧唧”,公鸡“喔喔”,羔羊“咩咩”,老牛“哞哞”,小猪“噜噜”,老鼠“吱吱”,蜜蜂“嗡嗡”,麻雀“啾啾”,鸽子“咕咕”,青蛙“呱呱”,鸭子“嘎嘎”,天鹅“嗷嗷”……这些歌声多么动听!

动物联欢会还在进行着,还不时传来那奇妙的声音……

青雀歌篇7

关键词:文化历史;民族风情;种类;特点;体态;律动

1 傣族舞蹈的“文化历史与民族风情”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宋代称傣族为“白衣”。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白衣”则写作“百夷”或“佰夷”。清以来则多称为“摆衣”。但以上都是他称,傣族自称,则一直是“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等地,人口有120.5多万。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过去有过不同形体的那文、傣蹦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五种文字,现较流行的是傣泐文和傣那文,这两种文皆由梵文字母演化而来。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傣族上也有不同。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聚居区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同时,也信仰原始宗教。散居各地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信奉关帝、观音的,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

傣族的民族节日,各地虽不尽相同,但都与有密切关系。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区,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傣历新年俗称“泼水节”,傣语为“桑勘比迈”“梭贺桑勘”,时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节期三至五天不等。活动内容有采花、堆沙、浴佛、泼水等。关门节和开门节,傣语为“毫瓦萨”和“奥瓦萨”,系由佛教术语“萨沙那”演变而来,意为“斋戒”。在傣历九月至十二月(公历七至九月),这三个月正值雨季,人们要集中精力到佛寺拜佛听经,停止其他活动;男女青年不能恋爱和结婚,称为关门节。雨季结束,丰收即将到来的时候过开门节,届时,男女青年们穿上新衣,成群结伙,敲鼓敲锣,走村串寨,最后到佛寺举行赕佛。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相传孔雀舞源于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流传,形成孔雀舞,逐渐成为最负盛名的傣族民间传统表演性舞蹈与宗教礼仪。

2 傣族舞蹈的“种类及特点”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1)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嘎光”系傣语,“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于德宏地区的芒市、盈江等县。“喊半光”为德宏傣语,“喊”意为“唱”或是“歌”,“半”意为“跟着我”或“围绕着”,“光”即“鼓”;直译为“跟鼓唱的歌”。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

3 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曲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姑娘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

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

对此我举孔雀舞这个傣族最典型的舞蹈来举例。傣族人喜爱孔雀,并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过去表演权限男子,表演时还要身戴形似孔雀的装饰,脸戴尖塔形白净菩萨面具,单人舞戴女面具,双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舞姿模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孔雀舞以象脚鼓、锣等乐器伴奏,动作和鼓点配合严格。新中国建立后,孔雀舞经过加工改造,丰富了舞蹈情节,丢弃了沉重的道具装饰,换上了有孔雀图案的衣裙,充分发挥了舞蹈者体态的曲线变化和眼、手、腿的灵活运用,大大丰富了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孔雀舞更加活泼优美。

4 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

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的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舞姿“一顺边”来自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扬场劳动时的步态和形态。又如农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风筛选谷时,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5 总结

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对舞蹈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小开始跳舞对傣族舞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通过写这篇论文让我更深的了解了傣族舞蹈的辉煌历程,对傣族舞蹈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青雀歌篇8

第一个节目是四(2)班的一首超级搞笑歌,很古怪,很搞笑哦!

接下来由我们班表演了一曲《大海啊,故乡》!参加表演的有杭嘉怡、葛智文等五位小朋友,她们姿态各不相同,时而蹲在地上,时而放声歌唱,成了一个活脱脱的F5组合。

接下来是《云雀的心愿》,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有一位同学带来了很多树枝,代表需要保护的小树,《云雀的心愿》讲诉了小云雀和妈妈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结果看到了搞破坏的洪水和可怕的沙尘暴,云雀妈妈把森林是人类的大水库和空调的道理告诉了小云雀,小云雀最大的心愿是将可怕的沙漠变回绿洲。

二胡是我国民间传统乐器,声音悠扬婉转,优美动听,我们的“小演奏家”朱沁宜是我的同桌,一位二胡爱好者,一曲《赛马》征服了我们,同学们送出了热烈的掌声,我平时居然没发现,看来高手深藏不露啊!

有一首歌,它的名字叫《隐形的翅膀》,这首歌非常受女生青睐,由我们班的文娱委员吴艳欣和陈曦合唱,声音很是优美动听。

接下来我们玩了一个拷贝不走样,玩法是这样的,由第一个领头人选一个词语,然后想象成动作,传达给下一个,一直传到最后一个。

今天开心的是,老师也和我们一起玩起了这个游戏,玩的是“打乒乓球”。只见第一个同学将一只手做成圆形,另一只手比划成打球,结果第二个人没有领会他意思,乒乓球被他比划成一个蛋,另一只手比划成端盘子,到最后一个同学,手已不像蛋了,直接握成了两个拳头,最后完成这个模仿秀的是我们的许老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把动作又做了一遍,许老师仔细考虑了一下,终于猜中了。

我们自编自导的小品“羊肉串”一定会让你开怀大笑,羊肉串的道具我们用的是矮矮胖胖的棉花糖。

蔡雨青和骆家欢说起了方言:“我们是人人都知道的雷电兄弟”

“今天天气真热,我们去吃冰棒啊?”

“现在冰棒已经不流行了,现在流行吃羊肉串”

......

小品结束后,我们把棉花糖变成了肚中美味。

紧接着是模仿秀,两个人要做成一模一样的动作可不容易,王轶欣和周易安一会儿同时擦脸,一会儿同时转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在节目的尾声,我们唱起了《轻轻地告诉你》,我们边唱边跳,非常投入,下面的同学也和我们一起哼唱起来: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天上的星星在等待

分享你的寂寞你的欢乐

还有什么不能说

让我慢慢的靠近你

伸出双手你还有我

给你我的幻想我的祝福

生命阳光最温暧

......”

我们的快乐六一活动结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这次六一,我们的小演员和我们的小观众都很投入,小演员认真地表演好每一个节目,我和沈悦悦配合得也很好,还有我们的老师们,也一起加入到我们中间。我们班主任张老师一直在一旁为我们拍照片呢!

青雀歌篇9

青蛙们有时候高兴了,会在水里“扑通扑通”地练习跳高。水声传到大石头的耳朵里,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刻发脾(pí)气:“该死的青蛙,跳什么跳!”

这又粗又哑(yǎ)的声音听起来好可怕,青蛙们纷纷往河边的草丛里跳,静悄悄地不敢发出一点儿声响。

一次,两只小麻雀飞累了落在大石头上,他们唧唧喳喳地谈论着旅途中的见闻,非常兴奋。大石头听着听着,心里嫉妒(jí dù)起来,因为他自己既不会飞,也不会走路。

“哼,我可不愿意做你们的凳子!”大石头拼命摇晃身子,差点儿把两只小麻雀摔到地上。小麻雀们惊叫着飞走了。

不久,一只野兔经过这里,把身子靠在大石头上挠痒痒(náo yǎng yɑng)。这对大石头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既不会弄疼他,也不会伤害到他一点点。可是他又吼(hǒu)又叫,要是长着脚,他早就一脚把野兔踢(tī)飞了。

“臭(chòu)石头!坏石头!”野兔生气地跳走了。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动物们聚集在草地上举行联欢会。蚱蜢(zhà měng)拉琴,蟋蟀(xī shuài)唱歌,青蛙打鼓,野兔、麻雀跳舞,热闹极了!欢乐的歌声传到大石头的耳朵里,他用力耸起身子,往那边瞧。可是青草挡住了视线,他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你为什么不去参加联欢会呢?”不远处传来了问话声。原来是一只小鼹(yǎn)鼠,他也是去参加联欢会的。

“我……我……”大石头吞吞吐吐地说。

“哦,对不起!”鼹鼠这才看清原来是一块大石头,他知道大石头是不能自己走着去的。

“我可以叫朋友们来帮你啊!”说完,鼹鼠一溜烟地跑开了。

参加联欢会的动物们全赶来了,大家一起用力推大石头,大石头骨碌碌滚起来,不一会儿就滚到了联欢会现场。大家拍手叫道:“好啊!好啊!”

大石头很感动,想不到大家一点儿也没记他的仇啊!

青雀歌篇10

林间的早晨

初升的太阳洒下一屡屡温暖的阳光,温和地穿过长满树枝的树梢,变得五彩缤纷。山中的石头,已被染成了赤红色;如同火一般,阳光透射在挂满露珠的树叶上,金灿灿的叶子与绿油油的小草交换辉印,显得勃勃生机,十分耀眼。

朦胧中,林间传来潺潺的溪流声 ,令人心旷神怡,鸟儿们,松鼠们,被这优美的水声惊醒了,兴致 勃勃地跑出树洞,黄鹂鸟唱,山雀也在唱,百灵鸟,八哥,麻雀都在高声歌唱,和溪流一起唱歌,那池塘中的小青蛙也“咕,咕”地叫了起来,池塘里的小鱼儿也吐起了泡泡,像在为各位演唱者布置气氛呢!这就是林中呼唤,动物们的晨歌。优美的音率,让人感到心中一陈凉爽,这就是动物们的交响曲,更是晨鸟之歌,是城市里没有的宝藏。

树叶在春风的吹动下沙,沙,沙地歌唱,花儿摇起了头,蝴蝶在翩翩起舞,风儿高兴极了,呼呼地呼着,渐渐地,太阳徐徐升起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歌唱家优美的歌声,钢琴家动听的琴声,更让林中的一切变得更加美丽。

山那边,一条小路上一辆辆汽车从中穿过,“嘟,嘟,嘟”,“叽,叽,叽”,“沙,沙,沙”,森林中的早晨既美丽,又充满生机,它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卷,真是“春草金叶挂露珠,林间深丛鸣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