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十篇

时间:2023-04-05 01:20:06

三思而后行篇1

每天我们总要花时间去思考,思考的人们就像是乘上了一列向前的火车,而行动就是选择在哪个火车站下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面对生活时做到三思而后行,不轻信,不盲从,坚持自己从一而终的目标!

我们应该做到三思而后行,不仅仅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同时也要发现事物的本质。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哲学家呢?因为他不像不思考的人那样,他会去思考,去探索。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永远不会掉进坑里,这是他在思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却掉进坑里的故事时,所得出的结论。事物的本质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它原本在那里,就是在那里,只是缺少了我们去思考。

与三思而后行相违背的是不思而行。不思而行,可能是会让我们走歪路的错误方法,不值得提倡。无论是关于哪一领域的人,也不管是哪个时期的人,三思而后行总是为人们指正了正确的方法。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更应该做到三思而后行,为我们以后人生道路铺上鲜花。踏上前进的火车,一路向前,在合适的车站下车,在思考后行动!

三思而后行篇2

像往常一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门口迎接父母,而他却一直低头不语,举步徘徊。他胆怯地看看校门口,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向餐厅奔去。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学对他说。他的心紧张起来,慢慢抬起头。

只见,一位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个人的身边是一辆黑色的轿车,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腾飞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然后奋力奔向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呀?”

“我看很像他的父亲,看来他还是个体面的人物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那个人递给腾飞一个牛仔包,然后笑着对他说了什么……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车子可真气派。”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

他有些吃惊,但片刻后便自信地点点头。

一时间,他成了“风云人物”。

几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沉醉于羡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和几个男同学说说笑笑去吃饭时,背后传来了一阵响亮而嘶哑的声音。

“腾飞,腾飞,快过来。”

他转过头,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了。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四个红红的苹果。

腾飞立刻把头又转回来,心里“怦怦”跳得极快,他的脸连同耳根都红透了。

“腾飞,腾飞,我在这里。”那位老人的声音更大,更粗糙了。

腾飞把头又重重垂下。然后灰心丧气地走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惊诧。

“爸,你怎么来了?”腾飞的眉头紧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没能亲自把包送给你,多亏了那个好心人呀!不仅送我去医院,又把包带给你。”父亲说了几句就喘起粗气来。

腾飞怔了怔,难怪那人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刚刚出院,可是心里挂着你呀!就带了些苹果给你,也想看看你。”父亲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腾飞慢慢地抬起头,脸颊上滑落一滴泪,他强忍着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没有空虚,是那么真实、真切。

一直是作文高手的腾飞第一次大胆地站在讲台前,在作文评点课上展示了自己的《爱让我抬起头》这篇文章。

三思而后行篇3

关键词:三思而后行 褒贬 语义演化 取义倾向

一 “三思而后行”的意义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大意是:季文子遇事都要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从论语原文和孔子的观点来看,“三思而行”的意义并非今天对行事反复思考,然后行动的褒奖,孔子更倾向于“再思”。那今天我们所常用的意义为什么不同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季文子行事

《论语新解》在对“三思而后行”的解释中提到“季文子之为人,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故其生平行事,美恶不相掩。”季文子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作为受到了千古以来的赞颂,但他的“三思”也常带来错误。孔子的评论“再,斯可矣。”主要是基于《左传・宣公元年》记载:“夏,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会。”这件事。当时鲁宣公篡立,各国诸侯未派使节祝贺。于是,宣公派季文子出使齐国,并以金钱贿赂齐国,请求派使节前来祝贺。因为当时齐国是大国,如果齐国肯派使节,其余各国必定仿效。而按春秋时期的惯例,篡立者,诸侯如派使节前去祝贺,即等于承认其合乎礼法。据说,季文子最初愿意替宣公出使齐国,但转念一想,觉得不妥。不过,经再三考虑,季文子最终还是替宣公出使齐国,并且做出贿赂的事。就此事而言,季文子的反复思索并没有使他做出合乎礼制的事情。

(二) 孔子之意

孔子说的“再,斯可矣。”主要是对季文子“赂齐”这件事所持的意见。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指出,孔子之意此处更可能是:讥其每事不必三思,再思即已可,乃言季文子之多思为无足贵。也就是说,孔子所说的话,有反对季文子过多思考的意思。在对《论语》的研究和注解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对孔子意见的解释,以及和孔子相同的意见:

北宋程颐为论语作注: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南宋朱熹注解: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岂非程子所谓私意起而反惑之验与?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程颐和朱熹的话,意思也是“再思”即可,三思之恶主要是三思就会产生私心,影响正常的判断,使人迷惑而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确实对“三思而后行”是持反对意见并认为三思已多的。即季文子当日如能做再思时不替宣公出使齐国的决定便是对的,他经过三思然后做出的替宣公出使齐国并赂齐的决定则是错的。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主要是针对季文子“赂齐”的“三思”提出的观点。朱熹“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季文子虑事的详审。

(三) “三思而后行”的运用

“三思而后行”是季文子的一种行为及人们对他的一种评价(《论语新解》:三思而后行:此乃时人称诵季文子之语),而非孔子的原话。除了论语及其注解中对“三思而后行”的判定有否定意味,其他文献中关于“三思而后行”的解释和衍用,在意义上已经开始转变:

例1,《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五:正义日:此章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皆三思之然后乃行,常寡过咎。孔子闻之,日:“不必及三思,但再思之,斯亦可矣。”

例2,汉代・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例3,清代・洪舁《长生殿・埋玉》:若军心安,则陛下安矣。愿乞三思。

例1《十三经注疏》中的解释对季文子有明显的褒奖,认为这是“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其中孔子的语气也相对趋缓,《十三经注疏》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有一定的肯定倾向。例2与例3中的“三思”也是用作肯定,以“三思”为善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三思”作为褒义词,即表示做事谨慎、负责是早已有之的用法。再看另外两个“三思而行”的用例:

例4,南宋・辛弃疾《哨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例5,许杰《邻居》(三):【小文嫂】心里又有些懊悔自己做事太鲁莽,不能三思而行。

从这两例可以看出,在词作及现代作品中“三思而行”也都已表示褒义。在《中国常用成语典故名言故事源流辞书》中,作者述:由于孔子主张“再思”,南宋朱熹因而引程子的话,认为“再思”已经可以做到审慎了,如果“三思”就会堕入私念。但在本段叙述最后,“三思而后行”依然被定义为:是形容遇事要反复研究,不能粗心大意。

我们不难看出,“三思而后行”在季文子“赂齐”的问题上,是一种思虑过多导致错误的表现,孔子对此做出了否定。但当时人们的评定以及后人的衍用已经没有单就此事做出过多的探讨而是引用了其谨慎负责之意。

二 “三思而行”的取义探析

从各种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季文子之行和孔子之言与后来的“三思而行”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剥离开来了。除了在《论语》中孔子基于季文子的行为做出了否定的评价之外,在其他地方也暂时并没有发现贬义用法,当时的人们对此也是持肯定意见的,因而原义严格来说不能定义为贬义。所以,现在的用法并非对原义的一种误读。

我国古代许多成语的最初意义多为褒义,贬义成语大多是后来演化而成的,那“三思而行”的意义是否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由贬义到褒义的演化呢?我们看“独善其身”的演化: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掌权则应为天下做一些好事,而如果无法施展自身才华,就应该好好修养自己的品德。赵歧注“独善其身”: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所以“独善其身”最初应是褒义的。《晋书・忠义传论》:且裒独善其身,故得全其孝。此例为褒义。而随着社会与时代特点的变化,如果一个人只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而不投身于社会建设中,那便有些“个人化”倾向了。《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新时代的青年,单单做到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地步,能算尽了责任的人吗?“独善其身”的意义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的贬义。这是成语意义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渐演化的情况。

而“三思而行”不同的是在最初就有意义理解上的不同倾向。上述可证,孔子针对季文子“三思”确实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三思而后行”也是当时人们对季文子的称诵。这就是由于人们是总结季文子的政治作为而得出的结论,人们称诵的是他处事谨慎的一方面,“三思而行”取了这一侧面的意义。孔子是针对“赂齐”等事而言的,反对的是他不果断决事的一方面,“再,斯可矣”取的是不要反复犹豫这一侧面的意义。所以这种看似是误读的现象是源于成语形成阶段人们取义时倾向上的不同。同时,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褒贬演化。通过和“独善其身”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独善其身”是经过了褒义运用后随社会变化而成为贬义的。“三思而行”却并没有真正的贬义运用,孔子的否定实质上与这一成语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关。所以“三思而行”并没有被误读,其意义也没有经过真正的演化,褒义是成语取义时的肯定倾向确定的。

就是否“三思而行”,对不同的事情还应有不同的态度。季羡林老先生在他的《人生沉思录》中就写到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英文翻译“三思而行”为“thinktwice before you do”。事实上,“三思而行”从词义演化的角度来说已经成为了“再,斯可矣”与“think twice'’所表示的反复思考,然后行动之意。这种褒义只是形式上采取对季文子之行的肯定,而内涵上肯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再思”――即反复思考,审慎行事,而不是过分犹豫。

参考文献:

[1]钱逊,《论语》读本[H].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O].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一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5]若鹰等,中国常用成语典故名言故事源流辞书[H].哈尔滨:《新青年》出版社。1985。

三思而后行篇4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 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有何殷鉴?人们有何思虑?

在今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大型记者会上,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一问一答,耐人寻味。日本NHK记者向中国外交部长提问时称:“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这一问,倒是道出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右翼政客的心病。

本来,2015年是中日共同以史为鉴、共谋面向未来新局面的机遇之年。“大国的宽广胸怀”本应体现在反对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世界共识上,促使两国人民站在同一边,重新思考历史,卸下历史包袱。可是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安倍的作为,确实也令人纠结:一是碰到历史问题就跳脚,总怀疑有人是要“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倒打一耙,贼喊捉贼;二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惊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月29日举行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对美国历史教科书记载南京大屠杀一事表示“惊愕”;三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耍赖。所谓“安倍谈话”,极可能回避“殖民统治”、“侵略”、“道歉”等关键措辞。安倍表示,“我想要发表的谈话,(重点)不是要不要使用迄今为止被不断重复的文字,而是安倍政权在迎来70年之际有何思考”。似乎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掩盖了罪行,日本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总之,这些人像患了“历史焦虑症”,一提历史,就发急、就敏感、就惊愕、就躲闪、就抹杀、就赖账、就偏执、就焦虑。似乎谁的话也听不进,谁的劝告都不管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你要躲闪历史,历史偏要找你。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可是安倍这个“国家领导人”究竟怎么了,“牢记历史”就那么难?

为此,部长坦率地回答:“你刚才又提到了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中日关系,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其实,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这一答,针对着日本的“心病”,显出了中国的心诚!不管安倍先生怎么焦虑,今年可是个全世界牢记历史、缅怀历史的大年头。中国人民理所当然要深切怀念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和殉难的同胞们,深切怀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和殉难的人们,向一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致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不会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可能重犯。

中国人最喜欢的经典是孔子的《论语》。《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如何能行动呢?民无信不立,国无信怎么立?国而无信,“其何以行之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是否认和淡化侵略历史、继续将那笔负资产背下去,还是真诚深刻地反省侵略历史、轻装前行?

中日关系历史殷鉴尚在,应当“三思而后行”。

一思,作为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要摈弃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的僵硬思维,超越“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要继续发达,而且欲全方位发达。发展的,正快速发展,而且是大块头崛起。发达,是日本的硬道理。发展,是中国的硬道理。都硬,是真的;都得讲道理,也是真的。两大国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却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同一条轨道上,只能相向而行,不可迎头相撞。如果发达的总想遏制发展的,天下只许我发达,不容人发展,只能自找麻烦,徒增烦恼。如果发展的总是与发达的对着干较劲,闷着头生气,也会引来麻烦,徒增干扰。大家都要摒弃冷战思维,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发展。发达的,要有“包容性增长”的胸怀;发展的,要有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定力。地球只有一个,亚洲本应一家,人类本应是“命运共同体”。你要发达,我要发展,当然难免竞争。但相互竞争中还要相互合作,善于控制竞争、发展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谋优势。竞争,不是在各种形式的动荡和地缘政治冲突中火中取栗,不是幻想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而狐假虎威,更不是固守冷战思维甚至再打热战而拼死一搏。只能以“和”为贵,争取和谐发展,互利共赢;要致力于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就日本来说,100多年前是沿着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路线崛起的。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这样的“脱亚入欧”论,当时是说日本不与中国腐败的清朝政府同伍,虽有一点道理,但也一度催化过帝国主义意识在日本的发育。今天的日本,若还有人要把中国当作“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那就太轻看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态势,太看不清当今的世界潮流了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可再以 7% 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世纪,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有能力创造和掌握各种先进科技,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日本的有识之士已在呼吁,“要从过去持续了一百五十年的脱亚入欧路线向重视亚洲的路线转变”(日本内阁官房参事松本健一语),应该以“以邻为伴,以和为贵”的心态,以重建振兴、继续发展的态势重返亚洲。这种理智的声音,在“北京―东京论坛”上不绝于耳。中日两国占亚洲经济总量的60%,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亚洲的机会,为了中国也为了日本,为了亚洲也为了世界。

13亿人的中国,总要发展。为什么真的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对他国构成威胁?这不仅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更是因为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尤其从现实来看,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中国块头大,难免动静大。13亿人,是可以把一切成就缩小的“分母”,也是可以把诸多问题扩大的“分子”。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即使中国将来强大起来,和平依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理由偏离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其决定因素和内生动力所决定,是基于自己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基于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忽悠谁,当然也不是因为害怕谁。

中国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也是因应世界大势,遵循客观规律使然。冷战已结束二十年。一部冷战史,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可以在不发达国家建立,不可能在不发达国家立足。社会主义,不仅以意识形态论优劣,更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论高低。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涉及到对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其崛起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往往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来掠夺,“以霸强国”,自然“国强必霸”。中国的发展,必须避免、也不可能再走这条路。中国正走出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发展的基本点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内需拉动上,同时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统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不是冷战时期那种与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社会主义,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致力于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从而为自身争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当然不是与谁冷战的社会主义。

二思,作为普通民众,要多一点文化沟通,文化交流,这有助于政治精英们把心态放平和,多一点登高望远、从长计议的理性权衡和政治互信,少一点浮躁浅薄的感情冲动和形势误判

中日两国“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五十年对立”,当然应该引以为鉴。正像日本已故前首相福田纠夫先生说过的,“只有正视过去,具有该反省的地方反省的勇气和智慧,才有可能期待将来不犯错误”。不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开辟未来。

“两千年友好”,铸就了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两国友好交往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属罕见。中日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关系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国文化在渊源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不仅影响到双方的价值理念,也直接推动了中日交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源远流长的相互交往、相互师从、相互倾慕的传统。例如,两国的佛教交流史,就是一部受制于政治而又能够超越政治,存于时空又能够飞越时空的历史。这是通过一个共同信仰、薪火相传培育而成的历史,一种伟大精神、一以贯之凝聚而成的历史,一批伟大人物、承前启后铸就而成的历史,一些友好组织、不懈努力谱写而成的历史。鉴真、阿倍仲麻吕、赵朴初……,一提起这些不朽的名字,大家都肃然起敬。

每逢中日关系遇到困难时,文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就会站出来,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努力,它坚信:总有同一缕春风同时吹绿大洋彼岸,总有同一域海水不分国界来回流动。

三思,要警惕和防范极端主义思潮的泛起和危害

对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这两个方面都还比较好办,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有理性、讲道理的。难办的是,两国都可能出些极端分子,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挑起事端,制造麻烦,把误解夸大、把隔阂加深、把仇恨煽起、把怒火点燃、把事情搞砸。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警惕和防范极端主义思潮的泛起和危害。

当今世界,容易出现极端主义。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却仍然此起彼伏。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义的思潮汹涌澎湃,与之相对立、相对抗的思潮也就相伴而来。“恐怖主义”与“单边主义”或“霸权主义”,正是在这种对立和对抗中各执一端。其共同的实质,都是要以自我为中心,都要求对方绝对服从自我,我方必取而代之。

当前形势,也容易出现极端主义。在全球经济萧条、危机不断引爆的当今背景下,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失业率普遍趋高的背景下,国民心态是最脆弱的时候,民族主义最容易被“极端主义”发动和操控为一种不理性的、短视的群众热潮。而为了获取选票,政治家也容易被极端主义操控甚至绑票,作出非理性的决策,采取不理智的行动,以致擦枪走火,扩大危机,导致局面不可收拾,引发难以预料的灾难。

极端主义是一种偏执的、狭隘的、利己的、排他的、狂妄的、煽动性极强的世界观,其行为上的最高发展就是恐怖主义。当今,世界各地和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它在复活,成长,膨胀。

中日关系当下的主要危险,在于“右翼极端主义”分子的挑衅和煽动。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否则,正如日本谚语所说,中日两国就“不是狗咬尾巴,而是尾巴在戏弄狗”!

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历史殷鉴在,三思而后行。中日两国是谁也不能把谁搬走的邻居,应当相伴相携,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三思而后行篇5

窃以为,主导汉字整形的相关部门应从善如流,重视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对这耗费资源且吃力不讨好的汉字“改革创新”三思而后行。

44个汉字有无必要整形?笔者的观点是需要慎重考虑三个问题。首先,现有汉字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漏洞?汉字是否不够用?汉字表意是否不够准确?现代汉字是从公元前夏、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经过数千年改革与创新,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十分完备,汉字成为世界上词汇最多、表达最细腻、最清晰、最完整、最具体、最准确的语言,仅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就高达56000多条;《辞海》《辞源》更是不计其数,连目前最快速、高效的电脑也并未将所有汉字输入。浩如烟海的中国汉字完全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对语言文字的需要,既然不存在汉字匮缺和表意不清,那么对汉字整形就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要充分顾及公众书写和使用习惯。汉字是一种承载信息的书写及表意符号,只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便于书写,没有歧义,就是合格的,无须费时费力修改。笔者浅见,专家提出需要整形的44个汉字,流行度都很高,已经被公众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广泛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基本不存在难认难写,表意模糊等问题,投入精力财力对其改头换面无异于画蛇添足。要知道,对汉字熟悉与认知,最终成为习惯的过程很漫长,可以说是从幼儿园识字开始启蒙的,突然间对汉字改型,重新培养对新字的习惯,无疑需要艰难磨合,期间要浪费公众多少精力与时间。

三思而后行篇6

追求时尚,不能拒绝健康

从服饰美学的角度来看,文胸不仅可以增加女性胸部曲线的魅力,而且能使成年女性的体型回归完美比例,同时还应该肯定其对所起的支撑、保护作用。有实验显示,女性一年内一直不戴文胸,会下垂1厘米左右。所以,为维持美好的胸部及形体,尤其是青春期女性正值体型成熟期,更应佩戴文胸。

由于每一位女性的大小不同,对于文胸的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较小的女性或许无所谓戴与不戴,但胸部丰满的女性无论如何也不该追逐新潮流。没有文胸的支撑,体积大的在一定时间后必然会出现下垂。这对于女性的曲线美来说,可是一种缺憾!

总结起来,戴文胸有四大好处。一是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有利于的血液循环,对产妇来讲,不仅能使乳汁量增多,而且还可避免乳汁郁积而得乳腺炎;二是能保护,免受擦伤和碰痛;三是保护,避免F垂;四是减轻在运动和奔跑时的震动。

挺拔从选配胸罩开始

佩戴文胸的时机 女孩如果在还没有发育成熟之前佩戴,有可能影响其形态及功能;而过迟佩戴则又可能使下垂、松弛。所以,一般要求女孩在发育基本定型时佩戴文胸。从国内调查资料看,大多数女孩在16岁左右,就应该佩戴文胸。但是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如果能从形态、体积上来判断佩戴文胸的时机,则更为合理。专家认为,凡已发育成半球形,从上底部经到下底部测得的距离达16厘米左右,基底周缘长度约达34厘米,就应该戴文胸了。

文胸的选配 选配文胸必须注意适体,以免发生不舒适或不方便。购买前最好能试戴,以自我感觉不松不紧为宜。过紧可能压迫,使下陷,影响外观和将来哺乳;过松则起不到支撑作用,使下垂,失去优美形态。应选择纯棉质地的文胸,注意检查其衬里的质料是否舒柔,缝制的针脚是否平滑,搭扣是否整齐、牢固,避免一些不太注意的小地方伤害皮肤。那些削价处理的淘汰品最好不买。凡有海绵衬垫及塑料罩杯的文胸,应适当放大尺寸。此外,选购文胸不要轻易更换品牌和型号,除非身体有显著变化或穿着不适。

文胸面料 在纺织、印染、缝制过程中可能残留有害物质,如甲醛等,因此新文胸戴前必须清洗。化纤质地的文胸最好不买,除了容易诱发皮肤过敏、透气性较差外,还会影响泌乳。人活动时,文胸紧贴,会不断摩擦文胸内的纤维,产生的细丝很容易从乳孔进入乳腺,时间一长会堵塞乳腺和,诱发乳腺癌。

适合自己才是最美的

对现代女性来说,追求新潮时尚与保持身心健康哪一个都不能少。因此,戴与不戴文胸,戴哪种,何时戴,必须依自身条件和具体情况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

三思而后行篇7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就是对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间接兴趣主要是对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兴趣。教学中对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处理不当,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故在引趣的时候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把课堂的主要内容同游戏紧密结合

如一节初中篮球运球练习课,教师先用NBA明星姚明引出课题,学生表现得很兴奋;播放姚明在比赛时体现中锋技术的精彩瞬间时,学生看的如痴如醉;10分钟后老师开始授予篮球运球技术,这时候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学习。那么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应该放些运球教学片结合NBA明星的动作,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在看技术动作同时又能回到本课教学内容,时间3-4分钟即可。

2.情境设置结合本节课的中心内容

如一节初中生足球课,教学内容是脚内侧踢球,游戏名称为“送爱心送温暖”。

游戏根据四川发生的灾情,足球代表对灾区人们的爱心、温暖、心意,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送到灾区人民的手里(小球门)。

具体做法:将学生分好组,自由运球3m后到达推球点位置把球射进小足球门,推球点与球门距离为6m,最后依据足球数量看哪个组送的“爱心”多。初中生喜欢把足球踢的四处乱飞,但是通过这个主题,配合情境再加上个小球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就冷静下来,脚内侧传球稳定性高、准确性好。

3.根据男女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游戏

如一节高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是蹲踞式跳远,游戏名称为“四渡赤水”。根据高中男女生人数比例、运动能力差异不同,分好小组并制定相应规则。

具体做法: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引出主题,要求认真学习,掌握好腾空步技术动作。首先,分清自己的起跳脚和腾空脚;其次,观察落地的时候是腾空脚不是双脚落地。现在地上有一点两线,分别相距1.5m和2.5m,1.5m线用红色标记是女红军练习用,2.5m线用蓝色标记是男红军用,共有三条河要渡过,分别采用3步、5步、7步助跑完成,最后一条河只有一点一线,相距1.2m目的是让全班所有红军经过两次渡河的经验,最终全部成功渡河同时也考虑到体力上的消耗。

二、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变为发现性学习、意义学习等方式。

能否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已经成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引趣的时候不能有对学生语言的侮辱、人身的攻击等;二要尊重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引趣的时候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等。

如有些老师在选用游戏时考虑不全,对高年级学生采用一些与“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相关游戏,女性化色彩太浓且有不伦不类之嫌,而对低年级采用对抗性游戏,导致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通常正确的做法是:高中生可采用技术性、竞技性、比赛性游戏;小学生可采用游戏化、拟人化、生活化游戏。

三、要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

有的教师教学中喜欢“玩花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稳定对热身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贴膏药”游戏,学生非常喜欢,而有的老师偏偏不用,总是换着花样来做,其实这个内容既锻炼人的灵活性又发展人的奔跑能力,只要在教学中变换下形式即可。如改变学生的组织形式(2人组合变3人组合)、提高“贴”的有效性规则(在人的前后左右方向贴都是有效方位)、由一组追逐变为二到三组追逐。

三思而后行篇8

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来源:文章屋网 )

三思而后行篇9

通常,当财务状况艰难时,企业会采用裁员这样一个简便的方法以期改善财务状况。砍掉一些管理费用以图回报,对吗?不一定。根据一家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创立人billbliss的看法,裁员通常并不能有所回报,他说:"裁员实际上最终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裁员涉及高昂成本

一个公司该如何评估裁员所涉及的所有短期和长期成本,从而确保其是一项正确的措施呢?从短期来看,公司将发生遣散费和福利费用,其他间接和直接的费用也随之出现,这些成本将使得解雇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而从长远看,一旦公司业务再次转暖,较之企业主将要花在重新招募员工上的费用,所节省的成本就太逊色了。 字串6

短期成本"执行解雇的公司发现,要想降低成本,在短期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centerforworkforceeffectiveness的合伙创始人n.fredriccrandall如是说。除了遣散费和福利费,还要付应计的休假和新职介绍费。

根据bliss的看法,还有其他短期成本需要考虑。他说:"辞退员工需要花费时间。"经理们不得不花费时间坐下来,委婉地把坏消息告诉给员工、整理书面工作、重新安排工作给留下的员工、培训那些很幸运留下的员工如何完成他们已经承担的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其他与解雇直接有关的员工问题---所有这些既费时,又费钱。

裁员对于幸运留下的员工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仍有很重要的短期财务影响。"士气直接影响生产率,"bliss说。他估计,每个被解雇的员工每周将花费公司该空缺职位薪酬和福利的50%,即便有人在行使这些职责;如果该职位完全空缺的话,这个比例会上升到100%。其他间接的成本包括损失知识、技能、联络人以及顾客,这些都很难量化,但是在决定解雇员工的短期成本方面却是真实的因素。

长期成本从长远看,一个企业最初节省的成本可被随之而发生的费用所抵消。"我所见到的最可笑的事情是,公司也许在短期内使得平衡表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后来又不得不雇佣员工,"hradvice.com公司的负责人,高级人力资源专家bobhoffman说。本质上,只有公司不需要重新雇佣员工,成本节约才真实,而在多数情况下,这段时间并不长。crandall说:"解雇员工后,大多数公司发现,在18个月内他们又回到了解雇员工前的用工水平。"他补充说,几乎没有公司可以从裁员上获得长远的利益。

裁员往往会产生混乱、猜疑、挫折、士气低落、生产率下降、忧伤以及组织冲突。全面理解裁员的切实缺陷,应当是任何劳动力管理决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解雇者情绪和实际后果不作分析将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甚至超出你的想象。

从裁员产生的长远影响可以看出,它对公司产生了一些重要费用,尤其是当组织决定需要重新雇佣员工时。老板将为吸引有价值的人才而支付额外费用,包括招聘和筛选应聘人员的成本。老板还必须使新员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且在这些新员工变得老练起来的过程中,还得让主管人员提供其他指导和支持。 字串6

根据crandall的看法,这就产生了经济-机会成本,即如果公司保留已解雇员工可获得的生产率与新人在熟悉工作中的生产率之间的差额。"该费用可以达到两倍或者三倍于被解雇人员的年薪酬,是新人年薪之外的一项额外费用。"他补充道。

所以,裁员真的值得一试吗?乍一看,裁员似乎是个简便的解决办法,但是从长期看,其实不是一个合算的战略性决议。

避免裁员有法可循

hoffman相信,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有助于公司避免裁员事件。他的建议是:计算出公司理想的用人水平,确定在不景气时供养他们的方法。

类似地,许多公司使用单位员工利润的计量方法。分析利润下降的确切原因可以揭示出更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措施,bliss如是说。或许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领域,而公司对处理该领域却准备得不充足。可能一个或者多个顾客已经成为公司的拖累,再与其做业务已无任何价值。那么,去掉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线,或者过滤掉那些特定的顾客可能使得公司可以削减成本而不用裁减人员。

按照n.fredriccrandall的看法,探索其他节约成本的措施---例如,各种选择性的工作安排,像任务共享、合同工,以及在家工作优惠而缩短上班时间---也显露出一定的货币效益。甚至减少加班或者降低年终红利也可对财务状况产生足够的积极影响,以保证留下员工。

谨慎构思裁员战略

缩减员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公司需要确保在执行一项裁员策略前已经有足够的依据。hradvice.com提出了在解雇之前、在其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基本的技巧。 字串1

在行动之前细察原因。在进行解雇之前,要考虑公司总体的财务状态、会计操作准则以及行业基准。公司其他运行方式的变化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吗?用更少的人员公司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吗?从长计议通常对决策过程至关重要。你的决策对用工周期有什么影响?如果你需要在经济周期变化时招聘同样的人,那么去掉一个职位或具有丰富阅历的人员真的很明智吗?在作减员决策前,需要评估一下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招聘的成本以及长期战略。

了解过程。在选择取消职位的员工时,有时经理们会使用不适当的标准。为安全起见,用工和重新委派的决策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作阅历和技能、历史业绩以及在公司或者职位上的服务年限。

在裁员过程中传达真实的消息。实际的裁员行动是如何沟通的,这对解雇后的后果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应当非常小心地告诉员工,公司选择裁员策略的确切原因。为你的顾客准备一份正式的通知单。关键是给所有的顾客发送一致的、有关减员行动的消息,避免你的客户因为间接地听到这个消息而导致不适当的结论。

在裁员之后准备好工作流程分配策略。评估裁员后的工作流程,以确定保持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同时找出最不干扰和影响留下员工的途径。

与关键员工及时沟通。减员之后,许多有才能并且追求稳定的员工由于害怕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选择一个更安全的老板作为避风港。对遭受影响的老板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暗示一种风险与报酬的文化气氛。强调在最有竞争力和创业精神的组织中,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将获得最大的回报。减员之后的日子,是向员工解释公司认为他们必须留下来的极好时机。聪明的经理将定期与员工沟通,以确定不满程度和因其离开会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当知道一个人的意图时,可以准备好挽留计划以便留住组织中的最佳人才。 字串5

三思而后行篇10

近日,由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网络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建立的,以网站为主要服务平台的网络自我诊疗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开始向广大群众提供自我诊疗咨询服务。这标志着国内首个以网络为媒介的医疗指导及自我诊疗系统诞生。业内专家认为,网络医学服务系统的建立,顺应了信息时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百姓传统的寻医问药模式。权威机构对上网看病人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的人认为上网看病方便快捷,上医院很耽误时间。另外20%的人认为,有时候到医院看病,医生的态度很不好,说的术语听不明白,问医生,医生还不愿意解释。上网看病,已经成为一些上网者乐于接受的看病方式。

济南市公务员张先生日前参加了同学聚会,一说起各自的健康,18个同学有12个人脱口而出:“我上网查了,我的身体情况……”大家分布在不同行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电脑。记者了解到,上网看病的人群主要为:一是图方便、省钱的人。上网咨询方便快捷,省了在医院看病的许多程序和费用。二是不希望熟人知道自己病情的人。一些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往往选择网上求医。有一位男子疑心自己染上了艾滋病,在一家网站里咨询检测艾滋病的方法。三是寻求疑难杂症良方的人。因不少患者受本地医疗条件限制,便想通过网上寻求良方。但网上医生鱼龙混杂,推销药品或产品的人也不在少数。

现在,除患者自己上网求医外,医院和医院之间也通过网络为病人提供诊疗。如今,许多医院都建立了远程诊断中心。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例,遇到疑难病例,院方就可通过网络与北京许多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会诊内容分两种,一种是影像资料会诊,将患者的影像(CT片等)数据传送到北京,北京的大夫再将诊断意见反馈回来。还有就是临床会诊,患者、主治大夫可以通过摄像头与北京的大夫直接交流。医院开设网络咨询,此举第一可以树立医院品牌,打响知名度;第二医院可以吸引新病人,并与老患者培养“医患感情”。

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主任林殿杰告诉记者,医学是非常特殊、复杂的学科,完整的操作流程应包括诊断、治疗和愈后。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望闻问切。单凭网上互相发送资料就能给出治疗方案,这只能说明医生不负责任。实际上,网上看病已经违反了医学常规,所以任何网络咨询都不应该涉及疑难杂症和关乎生命安全的重大医学问题,而主要提供一些保健服务类常识、信息及其解释。一些临床医生也认为,每个人体质不同,相同的病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症状,只根据上网查询的结果简单地下结论进行治疗,一般的小病还行,严重疾病就很冒险。医生判断患者是什么病症,除了望闻问切,有时还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B超等。所以,上网自己看病只是治疗一些小病的辅助手段,正常情况下还是应该尽早去医院,以免耽误治疗的最好时机。

作者: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