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态度十篇

时间:2023-03-23 00:01:22

逆态度篇1

而现在,《逆战》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第二,一提起《逆战》,玩家觉得“很酷”,会联想到同名主题曲,联想到“演唱会”、“张杰”……在玩家看来,这是一个有主张、有情怀的游戏。

不久前腾讯互娱为《逆战》推出电竞项目“逆联赛”,玩家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赛,热情高涨,从比赛场馆东侧一直排到西侧,长达200米。

时间回到2011年,《逆战》上线后很快面临三个严峻的问题:第一,这款游戏相较市面上很多同类竞品,没有太多自己的鲜明特色,无法让人记住。第二,相对其他50款竞品,《逆战》的关注度较低。第三,当时这款游戏主打的差异化卖点是机甲,但这个卖点显得较“空”。在缺乏鲜明品牌形象、低关注度和差异化卖点的情况下,亟需制定出扭转局面的营销策略。

腾讯互娱市场团队认为,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就必须识别出高认知度的要素,与游戏紧密绑定,进而推广《逆战》,使之脱颖而出。

于是大家开始回退反思:自己的用户是谁?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为了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项目组与腾讯用户研究团队一起,对市场和目标用户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是:射击类游戏以男性为主,玩家相对而言是中低端用户,年龄在13~22岁之间,大部分是高中以下学历。此外,用户主要分布在地市级城市。

锁定了用户群,团队开始观察这些玩家,研究这群相对低收入、低学历、处于低线城市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这个群体的70%是90后,他们认为自己是“泛娱乐派”,娱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最大的比重,他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娱乐话题。这个群体最喜欢聊的娱乐元素包括电视、电影、星座、阅读、音乐等,但其中和他们贴得最紧密的娱乐元素是“音乐”。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对于大明星而言,这个群体更青睐草根明星、选秀明星,尤其是那些有舞感的新星。

《逆战》项目组开始对明星进行排查,找出具备目标要素的明星――草根出身、选秀出身,在90后群体中具有高认知度,这就是张杰。张杰个人形象清晰,和《逆战》的目标人选特征吻合,而且2011年也是他事业的上升期。另一个高切合度点则是张杰坚持音乐梦想、始终逆流而上的形象,这正是《逆战》项目组希望找到的代言人――张杰代表了“逆精神”、主张不畏人言的“逆态度”。

选定张杰后,团队决定采取娱乐营销的方式与用户沟通,而3年来与张杰的合作证明了腾讯游戏步步递进营销策略的前瞻性、正确性。

2011年是新品推广阶段,与张杰合作可以让玩家对《逆战》有差异化的认知。

2012年,通过新的素材强化用户对《逆战》的差异化认知。团队梳理出“与张杰一起驾驶机甲翻天覆地”的产品诉求,把张杰和机甲元素进行强绑定,强化《逆战》“机甲”差异化卖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张杰是“唱慢歌”的歌手,而《逆战》则是一款很血性、很Man的游戏,为了改变人们的认知,双方共同打造了张杰第一首自我突破的快歌。这首快歌推出后迅速成为爆点,提升了受众对张杰和《逆战》的认知――至今《逆战》在网络上已有4亿视听量,翻唱数目达到2万多次,曝光6.4亿次。

2013年,开始策划娱乐大事件,目标用户从游戏人群走向泛游戏人群。这一年,张杰希望进一步提升个人品牌形象;而《逆战》也希望让用户看到,这不只是一个游戏,更是有态度、有情怀的一款产品,双方都希望创造一些具有鲜明个性和积极态度的精神元素,于是便提出“站出逆态度”的品牌主张,同时创作主题曲《逆态度》,改变用户认知。此次活动很快演变为娱乐大事件,反响热烈,连谢娜、萧敬腾等明星也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逆态度”。

逆态度篇2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分析;应对

一、认识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的意义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尊、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需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还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这三种解释各有道理,因为,这三种情形都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不管哪种解释,都反映出逆反心理是对抗心理的一种,是个体对外界引导在态度方面的逆向反应。但逆反心理与其他对抗心理相比其性质却带有明显的非常规性。其明显不同在于:不但不接受外界的引导,而且不接受应该接受的外界引导甚至故意与之对着干。

逆反心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态度变化,并非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并非为某些人所杜撰,也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时期,由于各种特定原因,使其更加具有明显性和阶段性。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人人都有,并非是青少年的专利。研究表明2岁幼儿就有逆反心理。只是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和明显。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特殊心理现象,逆反心理也不是态度引导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倾向。只有当外界引导在引导者、引导内容和形式以及引导情景等方面具有某些消极的特征时,才可能诱发对象产生相应的逆反心理。而这种可能性往往也有赖于对象特有的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而一旦有关的引导特征消失、有关的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消除,个体便不会形成相应的非常规性质的态度反应——拒绝接受应该接受的东西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引导者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信度逆反:态度理论认为,在态度引导模式中,对象会不会接受传播的信息从而形成或转变相应的态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引导者的可信度是重要的原因。若可信度很低,即使当前的信息是真实的,也有可能产生逆反。另外,引导者作为信息源,其人格、仪表、语言等特征也可使对象形成消极的否定定势,从而怀疑信息的可信度,诱发信度逆反。

2.平衡逆反:即引导者与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可诱发逆反心理。当对象与引导者之间有矛盾时,即使引导者所持的立场观点与自己相同,对象也可能进行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引导者的不同,来维持心理的平衡。

一般来说,教师的以下行为易使学生产生信度逆反和平衡逆反:教育方法失当,方法简单、生硬、粗暴,冷嘲热讽、独断专行、过分的责备、训斥,不能以身作则、处理事情不公平,对学生缺乏关心态度,当有些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设法帮助其寻找原因,而是采用高压手段,片面评价,强制实施,动辄处罚,引起学生反感,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与引导内容和形式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一般情况下,适当的反复能增强引导的效果。但机械地、过度地(包括次数过度及内容容量过度)反复却容易导致相反的结果:教育内容单调,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超限逆反是一种生理一心理的自卫本能,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有关,当刺激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就容易引起对象反应性质的变化:

2.禁果逆反:在态度引导中,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会诱发禁果逆反。禁果逆反也称为“潘多拉效应”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侍女潘多拉由于宙斯的禁止,反而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欲望,终于不顾一切地打开了魔盒:所以越是禁止的,往往越容易使人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对于某件事情,长者只是禁止而不说明原因,孩子们便会对它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进而产生犯禁意向。禁果逆反主要源于人们的好奇。但简单禁止可诱发多种逆反心理,并不仅仅限于由好奇而产生的禁果逆反。与其他类型一样,禁果逆反没有普遍的意义,不是禁止的必然结果。对于顺从型人格而言,诱发的可能性会大为减少。

3.评定逆反:引导者对于某一事物的评定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会使引导对象产生逆反:如过头的批评反而会使被批评者不承认本已认识到的错误,而且也会使他人转而同情该人甚至为其错误开脱;而过头的表扬也往往使他人采取不同的立场,其效果适得其反。

(三)与引导情景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即本属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由于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适宜,而使引导对象产生逆反。这里的情景也包括特定的情绪和心境。当对象处于沮丧、焦虑、抑郁、盛怒等状况中题外的引导,即使本应是可以接受的,也可能导致对象做出非常规性的反应:另外,有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个体可能有相对占优势的需要和动机,这时的引导如果与之相悖也会诱发对象做出非常规性逆向反应。

(四)与引导对象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在态度引导模式中,对象的人格特征和态度特征也是影响引导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研究发现,当对象存在着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时便更有可能对有关引导产生对抗心理或逆反心理。对于自我防御机制突出、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来说,其诱发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个体一般都存在着一种趋向自主并摆脱外部控制的倾向,当外界付诸压力使个体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可能产生对抗心理甚至逆反心理对于正处于“心理性断乳”的青少年来说,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希望在社会群体或班集体中扮演合格成员的角色,得到较好评价和受到应有重视。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一旦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侵犯,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自主逆反”。如果对方摆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架势或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不管他是怎样的“大人物”或“权威”,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反感逆反心理在中小学后进生身上往往表现得较为突出因为后进生受到的各方面的压力往往更大:另外,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往往是盲目的。特别是当今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宠爱有加的环境中,面对逆境会表现得更为脆弱。这些都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原因。

由态度障碍诱发的逆反心理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象对于引导动机的认知偏差也会促使归因逆反的产生。当人们理解到对方的动机是想为自己捞好处的时候,称赞、迎合等行为也容易导致非常规性的态度反应。

另外,青少年性意识萌动、体内性能量激增,渴望探索性奥秘,若对其采取性禁锢主义就容易形成性逆反心理。

三、应对措施

(一)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一提起逆反心理,很多人就误认为它只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其实,逆反心理并非都是消极的,既有它不利的一面,又有许多积极的因素;既有理智性的逆反,又有非理智性的逆反。

适当的逆反是人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

1.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现代情绪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在生理、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如果不敢宣泄、不及时宣泄,而是一味用意志压抑和控制,就会对生理心理造成危害。逆反心理强的儿童在遭遇挫折时敢于主动宣泄消极情绪,表达出被压抑的真实情感,就可避免封闭、畏缩和压抑等病态心理的产生,保持身心健康。

2.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功能。人在刺激强度过高、容量过大、机械重复次数过多等情况下产生的“超限逆反”就是一种生理一心理的自卫本能,是个体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学习目标过高、压力过大、任务过重等,都会使儿童寻求解脱和逃避种种伤害,从而获取新的身心平衡。

3.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自我意识、促进思维发展。逆反心理产生时,青少年往往喜欢从相反的方向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相向视角来看待和认识客体,具有积极的强烈的批判精神。这样,就避免了单一正向思维和单向认识过程的机械性,能一定程度上促进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育者对儿童的逆反心理合理引导,可培育创新能力。

4.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独立能力。青少年渴望独立,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享受与成人同样的权力。家长及教师可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去学习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上进。

5.曝光教育弊端。教育者对儿童负有保护和教育两大义务:但保护不是包办,教育不是压制:儿童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现状,是对教育弊端的曝光诸如过高的要求,过早的定向,毫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情感需要的过度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

所以,对逆反心理,要有分析地对待:有的还是正确的,正是学生独立、成熟的表现,应加以鼓励。如对不端的人格、虚伪的行为、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满、抵触,教育者就要肯定鼓励;敢于怀疑现有的结论和传统的观点,对其进行新的探索,不但不消极,恰恰是求异创新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对事情无端的怀疑和否定,盲目放纵反抗,对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也相对立、抵触的情绪和行为倾向,就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了,尽管不是变态心理,但却是一种反常心理,已带有心理偏差的某些特征,它使教育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严重者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我们必须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针对不同的逆反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分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给予真诚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的心灵之窗就会敞开。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多数是班里的后进生,如果对他们给予尊重和理解,逆反心理就会解除。反之,如果一开始得到的就是批评、责骂,那么刚刚燃起的希望的火花,就会迅速泯灭,有可能重新回到“破罐子破摔”、故意捣乱的老路上去。所以,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多给予正面的鼓励,使他们重新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三)尊重学生,培养信心

转变观念,克服“师道尊严”、自以为是的心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所以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他们新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时刻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平等、民主的态度,缩小彼此问的心理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开放自我,了解学生,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以期待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好的思想苗头和行为,激起他们的自爱心,唤起他们走向先进行列的信念,增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从而控制青少年的自主逆反。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母亲的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就是说,对学生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及时消除一些误解,切忌产生情感障碍和心理隔阂:作为教育者,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横加指责,坚持“以情制逆”,把学生当朋友,以诚相待,平等相处,满腔热情地关怀、体贴他们,通过与其交谈、讨论,达到情意相融、心理相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平等的态度、真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带着真爱去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这种爱,并受到感动,逆反心理便会随之消除。

(五)正面引导,启发自觉

正面引导就是对思想问题要进行疏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1.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反对压服,即使学生一时想不通,坚持错误看法,也不要急躁,而要给他一段时间去思考,采用冷处理,以使学生有一个反思审视,自省自悟的机会。

2.表扬为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渴求老师能够赏识自己,能够给自己一次机会。教师假如抓住机会,适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就能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体验改正错误、取得成功的欢乐和尊严。

(六)施以宽容,给以师爱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它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会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爱、信任和尊重,从而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七)增强“自我调控”意识,胸怀开阔,秉公办事

教育者遇事要沉着冷静,为避免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增强自我调控意识,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真正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胸怀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努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待人处事要一身正气,廉洁奉公。身教重于言教,造就“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应,避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现象发生。即使有些学生有了逆反心理,也能逐渐化解。

(八)注意场合,时机得当

逆态度篇3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 中性点箝位 谐波消除

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发展现状

与传统的二极管中点钳(中性安静,相比之下,NPC)的多层次的拓扑结构,一个新的中性点钳(积极主动的NPC,anpc)拓扑结构,利用可控开关装置,而不是阻塞二极管不影响形式输出电压波形,通过开关装置不同,所以选择系统,可靠性和寿命的提高。

3L - anpc光伏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PWM(脉宽调制和空间矢量,SVPWM矢量接触宽度)将适用于三相输出和一致的空间矢量调制(SVPWM,分析电压影响最大幅值电压空间矢量,达到普通模式和相应的中性点。不建议改变传统的基于方程的基础,在每一轮开始波模式的动态选择适用的控制周期,平衡和各中点电压开关状态的动态转换效率低,从而有效的降低幅度输出共模电压的逆变器。

2 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2.1 矢量三相输出水平

通过优化PWM电压波形的合理时间控制开关适用于逆变器,使一些不存在的谐波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常见的三电平电压波形的波形的相位,满足2π对称。使用非线性方程的波形。

所有状态向量空间适用于三相输出,该解决方案是状态空间矢量三相输出,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载体。包括零向量,向量的零向量都小,由于低波特征和PPP NNN无零矢量。通过研究谐波消除三相输出方程和其他调制或消除匹配关系也满足多个谐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学习法律适用的SVPWM控制策略。

2.2 技术改进控制策略

2.2.1 共模电压逆变器原理

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对应关系和空间矢量的三相输出的技术状态。因此,抑制共模电压的逆变器的SVPWM方法可以研究谐波,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矢量三相输出共模电压为载体,包括空间比较大,振幅绝对值的传统基于共模电压能达到标准值。因此,控制策略技术提高逆变输出振幅,以减少共模电压,从源头上抑制共模电压。 当开关三相PWM输出向量是一个向量,它被转换成一个支持向量,这并不影响谐波电压的去除效果。

2.2.2 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技术

通过研究,中点电压对称3L - anpc PWM逆变器波形的自平衡特性,但在实践中,由于光伏模块的电压变化,电压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不同的设备参数的影响;在实践中,中性点电压波动。因此,要研究中点电压平衡。

在稳定状态下,作为相位参考,基于相位输出0°~180°的输出矢量区域和180°―360°的输出矢量区域中点电压是相反的。如果负载电流是对称的正弦波,适用于实现中点电压平衡。

从波的180度相位,半轴的负相波每个周期的A,B,C 120度相位差,根效果在中性点电压和波在显示0度相位波模式开始,是相反的。

为了深入分析中性点电压的输出序列的两波开关模式的影响,0的中性点电压的60度的切换序列WM三相输出,从开始阶段0度波形0度到输出顺序60度的开关。因为第一开关状态在各个时期的抑制共模电压的三相输出通过切换技术,因此切换序列可以转换成一个系列:从180度的相位波模式开始,从0到60度的切换序列输出NPN型非营利组织OPN、输出共模电压的三相输出开关序列抑制开关状态层序II:OPN OPN在NPN OPO NPN型组织。序列比对和序列icolonne II、开关状态,根据公式两个切换序列的中点电压是相反的。因此,在每个周期开始的战略模式,可以用来控制中点电压平衡,

2.3 模拟实验

2.3.1 仿真研究

为了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模型anpc 3L光伏逆变器是基于系统仿真模拟验证链接Matlab /光伏模块、计算模块、测量模块的主电路模块、逆变器、滤波模块功率的参数。PWM调制方法,消除谐波。分别从0度相位从早期阶段的波形的中点电压控制模式和两个可以看到。从0度相位波模式从地图上的第二输出向量,提出技术的三相c电位高的浓度电压。从180度相位波模式,中性点电位低。如果我们只使用两个不同的控制模式,不同的中点电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这是每周期波的动态选择,低的中点电压模式控制策略,可以在中性点电压可以有效地控制图。

控制策略电压波形的战略图,分别在周期相电压波形分析共模电压和频谱,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控制策略的最大振幅在可见和可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的1/6,策略的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与有效抑制相比,PWM模式有效地消除在每个周期5、7、11次谐波。

2.3.2 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平台的建立anpc 3L -光伏系统参数和角度调制和模拟开关。光伏模块参数组合物天合光能利用色度62150h模拟器使用DSP仿真光伏逆变器,anpc(以TMS320F28335和epml270t14415n)作为中央控制器irf840 MOSFET开关装置,主要用于采样和控制算法。DSP的方式,在每个阶段,传输时间和输出状态的实时运动,通过运算结果对应于接收DSP和CPLD,CPLD的PWM波,I / O端口扩展和保护死区。通过输出光伏逆变器的LCL滤波器、隔离变压器的引线。

本文的控制策略,用于测量结果和数据保存数字示波器的波形,中点电压波形的直流侧电容电压,可以逐步平衡,该算法可以保持平衡的中性点电位。(B)anpc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控制策略的转换开关波形中的可视状态。策略的波形控制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的幅值最大约20V,近 1 /6抑制直流母线电压,与传统的PWM模式相比,减少了约50%最大输出共模电压的逆变器。

实验结果表明,对称波形的特异性和不影响控制策略来消除这一原则,减少谐波电压逆变器的中性点电位平衡共模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和输出电压满足的要求。

3 结论

为了控制中点电压平衡,有效降低共模电压的输出电能显著提高3L -质量anpc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能量。该模型的三相逆变器的anpc 3L -光伏逆变器输出矢量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开关矢量对应的中性点电压的解决方案,共模电压的产生和载体,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WM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是在第一开关状态的动态的每个周期的过渡策略,另一个小矢量和位移矢量小的相同位置上,有效降低谐波的影响线电压模式输出电压通用逆变器消除。滞后一期的动态,根据中点电压的PWM波形,从而有效地控制中点电压平衡。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逆变器的有效性策略。该装置可以增加开关损耗的两个开关周期,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电平逆变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拓扑结构和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逆态度篇4

一、“等”是为了“定”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体现了“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定———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其实,“等”也是为了表现“定”.对于可逆反应达平衡时,除固体和纯液体外,每种物质均有v正和v逆.以mA(g)+nB(g)幑幐pC(g)+qD(g)为例:1.对于同一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当v正(A)=v逆(A)时,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原因:v正(A)=v逆(A),可以理解为正反应方向A的消耗速率等于逆反应方向A的生成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方向A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等于逆反应方向A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所以,当v正(A)=v逆(A)时,A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2.对于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当v正(A)︰v逆(B)=m︰n时,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这里面有两层含义:①A、B表示速率时必须是正逆两个方向;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其实,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同一物质的v正=v逆.首先,若A、B表示均为正反应方向速率或逆反应方向速率,则v正(A)︰v逆(B)在任何时候均为m︰n,并不是平衡时特有的.若v正(A)︰v逆(B)=m︰n成立,则必然存在v正(B)=v逆(B),这和上述v正(A)=v逆(A)是同一意思.由此,再以N2(g)+3H2(g)幑幐2NH3(g)(反应条件略)为例,与“等”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标志有:(1)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的同时,生成3molH2.(2)单位时间内,1molNN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综上所述,不论是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还是文字描述,只要抓住两点:正反应和逆反应两个方向、满足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可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

二、“变”是为了“定”

化学平衡状态中的静不是一开始就不变的量,而是由“变”到“不变”.抓住“变量”在达到平衡时“不变”的特征,在判断平衡状态时就容易多了.在任何情况下均是“变量”的有: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在特定条件下满足的“变量”有:体系压强、气体密度、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体系温度、体系颜色等.

(一)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标志的“变量”

1.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其实也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时,既不成比例,也不相等,只能是不变.2.百分含量这里所指的百分含量可以是物质的量分数,也可以是体积分数.例如:N2(g)+3H2(g)幑幐2NH3(g)(反应条件省略),N2、H2、NH3体积分数在反应过程中均是“变量”,当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3.转化率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不断增加(“变量”),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达到最大并且不再改变.

(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标志的“变量”

逆态度篇5

有人观察到,现在“老百姓”都变成了“老不信”;很多自嘲为“屌丝”的人,特别对政府政策、对官员的习惯性质疑,嘲弄专家为“砖家”等。原本仅仅出现在幼儿和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似乎渐渐进入了一种弥散期,成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征。为什么会出现“逆”和“反”的情绪及行为呢?在不赞成的态度下,选择极端反向的情绪表达和行为背后,所“逆”的是什么?“反”的又是什么?换言之,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社会上逆反心态会变得常见呢?

逆反心理在学术研究中又称为“心理逆反”(psychological reactance),被定义为“因妨碍具体行为自由的规章制度或要求而产生的厌恶情绪反应”。当命令式的、绝对性的要求出现,并且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时,就有可能出现逆反。网络上流行的“被XX”句式,例如“被开会”、“被幸福”、“被同意”、“被选举”、“被参与”、“被平均”等,就是个体感觉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某种威胁,从而很有可能作出违反规则的对抗行为和被禁止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逆反未尝不能说是一种选择,但是一种缺乏选择空间的选择。并且,是伴随着强烈负面情绪的选择。

逆反一般是在一种上下、主从、尊卑、强弱关系中发生的,如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领导与员工等。意识到这类关系的对立,并且从情绪上表达这种对立,就可能形成逆反心理。这里就表现出逆反心理的另一个成分:不服从。在现实生活中,当社会需要传递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学习、遵守这些规范,并且由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领导对员工、媒体对大众提出要求和训导,尽管这并不成为逆反心理的必然来源,但问题可能出在这种关系的固化和要求的不合理中。当社会结构固化、阶层之间无法流动时,在下层中就会形成一部分人永远处在优势、主动和控制地位的感觉,下层成员自身无力反抗,只能在某些事情上通过不理睬、不接受、不信任等不合作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怎样消解逆反心理的形成机制呢?对于成人社会中出现的逆反心态,可以先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做起。官与民、富与贫、上与下、老与幼等,都可以从尊重对方开始,调整已经出现的或潜在的对立关系。其次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学习沟通和协商。沟通不仅包括表达,也包括倾听。在这里,表达是立足于协商的表达,而不是下命令和训斥;倾听是立足于协商的倾听,不给对方“戴帽子”、“打棍子”和“穿小鞋”。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减少上下位置感,也是消解逆反心理的途径之一。中国文化注重上下结构,在上位的人对在下位的人拥有指挥、控制、要求的权力,而在下位的人只能无条件服从。当人们长期和全方位地处在被他人和权威掌控的生活中,可能形成逆来顺受的奴隶心态或者渴望赏赐的奴才心态。而当人们出现被尊重的渴望、出现平等协商要求而不得时,逆反心理的表达就会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反抗。从这一点来看,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是减少逆反心态的制度条件,一旦我们的社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逆反心态自然就会消解。

逆态度篇6

宣传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和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态度的活动,逆反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宣传效果。逆反心理是宣传对象对外来的威胁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内容的抵制,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自我防御,它的外在效应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它产生的内在机制在于宣传对象原有态度体系与宣传内容的关系,但宣传者的素质和能力、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可诱发逆反心理。

近几年来,“逆反心理”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无论是报章杂志,还是广播电视,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名词所使用的频率,都呈现出日渐密集的趋势。然而,对于“逆反心理”的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只试图分析作为宣传过程一个环节的逆反心理。

一、宣传、宣传对象、逆反心理

宣传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宣传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宣传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广泛范围内,赢得了宣传对象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

接受者就其接受宣传内容的心理倾向而言,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理智型接受者和感情型接受者。理智型接受者在受外来宣传信息的刺激时,总要对信息内容进行一番理智的分析,并以历史和现实与之相验证,有取有舍,存善去恶。感情型接受者,又分为两种,一种顺应型,一种逆反型。顺应型接受者,在受到宣传信息刺激时,不论信息内容的真假对错,不考虑自己的主观倾向与信息内容的异同,总是不假思索地加以接受。这种接受者,又可称为盲从型接受者。逆反型接受者则相反,只要是宣传内容和他已有的态度有较大的差距、或信息内容过量,或宣传者没有权威性,那他们就会对这些宣传内容加以抵制。这种抵制有时是无意识、有时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在大多数场合,还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越发加强。

根据上面接受者分类,具有逆反心理的接受者,只是感情型接受者的一部分。这种接受者在受众群中是否确实存在?若存在又占有多大比例?据《中国法制报》张新庆同志的问卷调查。在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四个城市共十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发问卷284份。据收回的2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理智型接受者136人,占对象总数的52.7%,而感情型中的逆反心理接受者竟达99人,占对象总数的38.3%。

当然,上面的数据只能说明这些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读者的一些情况,在很大的局限性。日本著名新闻学家小野秀雄认为,受众的文化素养,与他们对待宣传信息的心理倾向有关联。文化水平高的人,多属于理智型受众,而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则多数属于感情型受众。

逆反心理受众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宣传活动的效果。从整个宣传过程来看,逆反心理宣传对象越多,抵制越强,报纸宣传的实际效果就越小。反之,逆反心理宣传对象越少,抵制弱,报纸宣传的效果就可能大。有鉴于此,我们还应该深入地探讨逆反心理的具体效应和机制。

二、逆反心理的五种效应

既然逆反心理是宣传对象对外来的威胁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内容的抵制,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自我防御,那么这种抵制或自我防御,主要有一些什么方式,换言之,逆反心理主要有哪些外显的效应呢?我们认为,逆反心理的具体效应有五种。

第一、对外来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信息不予理睬。国外社会心理学、宣传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在被试受到外部信息刺激时,“人们会本能地避开那些和自己尖锐对立的见解。

第二、驳斥对方宣传论点。当然,这种驳斥不一定要形诸语言、书面,在许多场合,它是一种论战性的思想活动。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类似现象。在被我们视为有逆反心理反应的受众中,有近40%的人,试图驳斥报纸上宣传的某些观点。

第三、歪曲或误解外来信息的内容。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对宣传内容作完全错误的理解,将对方的观点无限夸大,使之变得荒唐可笑,从而减少对方给自己造成的压力。例如,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了的宣传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歪曲共产主义概念,诬蔑共产共妻,以此支持自己的态度体系。其二,断章取义,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重建、再现其他部分。我们在宣传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景。

第四、贬损信息来源。这种效应是接受者通过否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来类推外来宣传信息的无价值。这样,接受者就可以安然地无视这种外来信息了。

第五、寻求社会支持。当外来宣传信息威胁到接受者态度体系的和谐与一致时,接受者也会产生一种寻找这样一个人或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这个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的意向。由于这些“个人”或“集体”能够成为自己的后盾,减轻自己能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并坚定自己对抗外来宣传信息的信心。

这四种效应一同构成了接受者态度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当一种效应不足以抵制外部宣传内容时,其他效应就会出现。如果这些效应大多数被动员起来,那宣传活动本身就很难有什么效果。

三、外部环境与诱发外因

在探讨读者的逆反心理时,也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和刺激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宣传者自身素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宣传者的素质,一般分为品格和能力两个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论证了宣传者品格的重要性。亚里斯多德认为,在宣传说服活动中,“我们越是觉得一个人诚实,就会越快地相信他。在我的一个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读者中,逆反心理跟对新闻工作者的否定性评价有很高的相关。那些认为“记者不敢说真话”,“记者是风派人物、跟风走”的人,大部分是逆反心理接受者。

宣传者的能力,主要指他是否是有关问题的“专家”。接受者对宣讲者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宣传者的知识能力是保证他们接受到真实和正确内容的一个根本条件。而知识能力又是以一定的社会身份为代表的,所以接受者在知道演讲者的身份时,原先对于有关问题的态度就再一次表现出来。如果接受者得知宣传者并不是什么权威、却又在有关问题上唠唠叨叨,或指手画脚,板着面孔训人,就产生逆反心理。

逆态度篇7

关键词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标志 反应体系 组分 速率 质量 浓度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历年高考的高频点,而这一部分的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快速准确判断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透彻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为此,我们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及其特基本征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等”――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以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 为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归纳如下: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如v生(A)=v消(A),则平衡;

2.在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与消耗速率(或生成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如v消(A)/v生(B)=a/b,则平衡;

3.在方程式不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如v消(A)/v消(C)=a/c, 则平衡。

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有nmolA2消耗的同时有n molA2生成

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就有nmolAB生成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

解析:A消耗A2 为正反应,而生成A2为逆反应,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B.生成A2与生成B2均为逆反应,肯定不存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错误;C.生成A2为逆反应,生成AB为正反应,但V生(A2):V生(AB)=1∶1,而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系数之比为1:2,故错误;D.生成A2 为逆反应,生成AB为正反应,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本题答案为A和 D。

二、“定”――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定”――即不变,相对于变才有不变。也就是说题干中给我们某个物理量在可逆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之前是改变的,而当这个物理量不在改变时,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以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 为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归纳如下:

1.各组分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平衡;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则平衡;

3.各组分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平衡;

4.其他条件不变,当a+b≠c+d时,总物质的量或总压强或总体积保持不变,则平衡;

5.其他条件不变,当a+b=c+d时,总物质的量或总压强或总体积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

6.其他条件不变, a+b≠c+d,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则平衡;

7.其他条件不变, a+b=c+d,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不一定平衡;

8.当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

9.其他条件不变,当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时,则平衡;

10.若某组分有颜色,当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时,则平衡;

11.当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保持不变,则平衡;

下面举例说明:

例二: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⑤

解析:由方程式知,混合气体的压强与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①和④错误;

ρ混气=m气总/V容器,V容器不变,m气总未平衡时,在变化;平衡时,不再变化,②正确;由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知,③正确; ⑤M混平=m气总/n气总,由方程式知,n气总始终不变,m气总未平衡时,在变化;平衡时,不再变化,⑤正确。

本题答案为A.

例三: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用N0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解析: ① 生成 O2 为正反应,而生成NO2为逆反应,且V生(O2):V生(NO2)=1∶2,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系数之比也为1: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①正确; ②生成O2和生成NO均为正反应,②错误;③用N0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始终存在,不能说明v正=v逆,③错误;由④知,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④正确;⑤ρ混气=m混气/V容器,由题意知,m混气和V容器始终为定值,⑤错误;⑥由方程式知,混合气体的压强,未平衡时在变化;平衡时,不再变化。⑥正确;⑦M混气=m混气/n混气,m混气始终不变,n混气未平衡时在变化;平衡时,不再变化。 ⑦正确。

逆态度篇8

[关键词] 逆系统 模糊神经网络 单元机组

1、引言

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不仅对于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而且对电网调峰、频率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机组对电网调度所下达的负荷指令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多年来,专家与学者提出了多种运用多变量最优预见控制理论设计了单元机组负荷最优预见控制系统[1-3]。大大改善了机组的负荷跟踪性能。但是,由于系统结构复杂,因而不利于工程实现。仅有为数不多的方法[]在国内单元机组协调控制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本文通过对单元机组构造基于模糊模神经网络逆方法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对于可逆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采用由静态神经网络和若干积分器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来构造连续系统的逆系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逆解耦的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程实用方法,所设计的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而且易于工程实现。

2、单元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

本文采用160MW燃油炉机组动态数学模型,由状态方程描述的形式如下:

(1)

式中:为系统的状态变量,为系统的输入变量,为系统的输出变量。经整理如下形式的状态方程:

为锅炉汽包压力;为机组输出的电功率(MW);为锅炉汽包内液体密度;为燃油调节阀开度;为汽轮机调节阀开度;为给水调节阀开度;

是汽包锅炉水位;为蒸汽量;为蒸汽消耗。

3、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可逆性分析

由式(1)可得逆系统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将上面的可逆表达式写成如下形式:

(3)

设 为逆系统的输入,则式(3)的输出方程可表示为:

(4)

式中。根据逆系统式(4)可得出单元机组系统的逆结构,如图1所示。

4、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PID与神经网络综合逆方法

通过上面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可逆性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呈现出很强的非线性和耦合性,很难用精确的解析表达式进行描述,虽然进行了解析表达式的推导,但是实际系统的参数在不同工况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式(2)不难看出,即使求出逆系统的解析解,系统的状态并不是完全可观的,只是部分可测。如采用非线性观测器则可能给控制系统的性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给解析逆系统的实现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说明通过解析求解并构造逆系统的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应用“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使用了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复杂的函数的神经元网络与可以实现系统的线性化和解耦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逆系统相结合。构造出了适合于工程实现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逆系统。

图1 单元机组系统的逆结构

神经网络逆与原系统串联后组成的伪系统包含了三个独立的线性子系统,分别为:锅炉汽包压力线性子系统、输出功率线性子系统和锅炉水位线性子系统。为燃油调节阀开度到汽包压力的传递函数,汽轮机调节阀开度到输出功率的传递函数,为给水调节阀开度到锅炉水位的传递函数。其解耦后的表达式如式(4)所示:

(5)

从式(5)可以看出,由于收入输出关系的解耦不是理想的,即实际的伪线性复合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可能是不完全解耦的,也就是只包含小的零极点。实现了将复杂的非线性很强的单元机组协调系统控制转化为三个简单的线性系统控制问题。完整的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神经网络逆解耦控制结构如2所示。中分别为锅汽包压力给定值、输出输率给定值和水位控制给定值。系统中由神经网络实现系统逆的非线性映射,而锅炉汽包压力线性子系统、输出功率线性子系统和锅炉水位线性子系统的反馈控制使用常规的PID控制器进行调解,通过仿真完全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图2 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神经网逆解耦控制系统

5、仿真研究

就以上提出的控制方法,针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在100%负荷点做功率和压力的定值阶跃扰动仿真研究,取仿真步长为T=1;仿真时间为600秒,其各仿真参数如下:

神经网络学习速率0.27,惯性系数0.04;各层初始权值随机选取,机侧PID控制器的参数为: 。如图3(a)所示为功率定值阶跃扰动下的功率响应曲线,图中虚线代表传统PID控制响应;实线代表基于神经网络逆控制响应曲线。如图3(b)所示为功率定值阶跃扰动下的压力响应曲线。如图3(a)(b)为压力定值阶跃扰动试验的功率响应和压力响应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在功率定值阶跃扰动下,采用传统PID的控制方法,功率的超调量约为,调节时间约为300秒:主蒸汽压力的波动范围为:,而采用木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其功率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PID的控制方法,其超调量约为2%,调节时间约为250秒左右,主蒸汽压力波动范围减小为。

(a) 功率定值扰动下的功率响应

(b) 功率定值扰动下的压力响应

图 3 功率定值阶跃扰动下的压力响应曲线

6、结束语

针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神经网路逆控制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实现逆控制,使控制量之间的耦合实现了解耦,在反馈控制系统回路中进入线性常规PID控制器,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指标。采用神经网络来构造(逼近)逆系统的表达式,有效的突破了逆系统用传统解析实现方法的瓶颈,使逆系统方法真正实现了实用化,为复杂逆模型系统实用化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益国,沈炯,王培红,韩宇,吕震中.基于单向解耦的火电机组负荷最优预见控制方法[J].动力工程2004 24(5):664-668.

[2]林金,罗飞,李如雄,模糊PID控制在火电厂主汽温控制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5 25(2):231-233.

逆态度篇9

关键词:党报党刊;青年;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48-02

党报党刊是政党的机关刊物,是政党推行其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宣传工具。在全国所有媒体中,党报党刊居于核心地位,是引领其他媒体舆论的风向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使得党报党刊的核心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尤其在青年群体中,近年来呈现的党报订阅率呈下降趋势。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的“冷漠”程度甚至演变成了逆反心理,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视。

研究青年对党报党刊逆反心理的由来及应对措施具有三重战略意义:一是对党报党刊而言,得青年者得市场;二是对政党而言,得青年者得民心;三是对国家而言,有助于大局的稳定。

一、当代青年对党报党刊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

受众逆反心理是指受众由于受某种预存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接触、接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心理倾向。

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可能是暂时的,若媒介能够通过积极行为进行纠正,则可能消除。但若媒介的传播行为在短时间内反复引发受众逆反心理,将最终导致受众的心理定势,这将会使得受众在接受同家或同类媒介信息时,即便没有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解,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青年对于党报党刊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主要是青年读者在接收党报党刊传播内容时,对于部分党报内容和党报传播者的态度的怀疑、反感乃至否定、排斥,致使传播受阻甚至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逆向。青年对党报传播的事实性信息呈现相反的评价或判断,即:党报持正(反)面态度的,青年却持反(正)面态度等等。青年群体中的个体处于人生最不稳定的时期:一方面,其人格及思维就像是未成形的“橡皮泥”,易受外部环境和他人意见的左右;另一方面,生理机制使得青年群体经历“叛逆期”,此期间青年尤其易对权威性个人或集体持强烈的批判、质疑态度,因而很容易对党报党刊产生评价逆向。

2.情感逆向。青年从情感层面对党报所传达信息蕴含的情感相对立,例如党报中一些对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往往会引发相反的传播效果。青年对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显得尤为强烈,且更易演化成消极心理定势。这个层面上的对立相比于评价逆向更为深入,是一种经长期积累后形成且很难回转的逆向心理。

3.行为逆向。此逆反心理已经从情感方面上升到实际行动。党报希望青年采取某种行为,而青年却背道而驰。如近日各地关于地震发生的传言四起,政府通过党报党刊告诉大家不要相信毫无根据的揣测,结果却引发大量网民在网络上以各种举证方式来强调地震发生的可能性。青年的群体行动力较强,因而青年人对于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不仅停留在盲目的情感层面,还能深入到理性层面,并将这种逆反心理表现为行为逆向。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29岁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60.4%。处于该年龄阶段的网民可以说是互联网上参与国事政策、社会热点讨论最为积极和热烈的群体,其行动成果往往对事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由近几年多起经由网民推动而得到关注和解决的事件便可看出其中端倪。

青年个人要经历此人生阶段特有的社会要素变动,例如成年、就业、组建家庭等,这就意味着青年必须和各种社会要素打交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多元化。逆反心理表现更多样和复杂,大多表现为评价逆向、情感逆向及行为逆向的结合体。

二、青年对党报党刊逆反心理产生的缘由

(一)从传播者行为层面来看,党报党刊自身性质和行为造成了青年人对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

1.党报党刊长久以来都以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机关报”等形象扎根于民众的心中。因此,信息更容易被认为是满足“宣传需求”而非“新闻真实性需求”。

要树立在青年中的威信,党报党刊应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适当的“反面”声音,非但不会影响党报党刊的权威性,反而有利于使党报党刊摆脱党和政府“传声筒”的形象,提升其公众形象。

2.党报党刊报道的内容与青年群体的真实生活、实际思想状态等相距较远,很难引发青年群体的共鸣;党报党刊报道的姿态过高,缺乏亲切感,运用的报道手法不符合青年群体的接受习惯,可读性与耐读性较低,甚至可能因为其过于空泛和模式化引发青年群体的反感情绪。

要想争取青年读者的阅读率,党报党刊就应当有意识地着墨于青年群体关切的事件,《广州日报》曾邀请家长、学生和专家三方就当代学生的穿着打扮话题进行讨论。这种有针对性地欢迎读者参与其中的态度,大大提升了党报党刊的在读者心目中的亲切度及影响力。

3.党报党刊在学校、写字楼、工厂等青年群体较为集中,区域的零售点和阅报栏较少,导致党报党刊与青年群体接触过少,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缺乏了解。

(二)从受传者的层面来看,原因涉及到几个方面

1.青年有相当的知识水平,有一定判断力,这就要求党报党刊应当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注重报道的高度与深度,以评论性文章取胜。党报党刊的评论文章不应仅仅拘泥于评论员之手,而完全可以开放给青年大众,充分调动青年人活跃的思维和勇于表达的欲望。这样既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又比板起面孔来说教更容易让青年信服, 能强化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的认知心理。

2.青年群体对于党报党刊及其所属政党缺乏了解。这种不了解可能演变成误解,进而对党报党刊产生不信任的情绪。要想增进沟通交流,党报党刊应当放低姿态,真正地走进青年群体,增强青年群体对于党报党刊的身份认同感。具体做法可以是:走进高校举办讲座、论坛及交流会,设置青年版面,举办适合青年参与的征文活动等。

3.根据施拉姆的或然率公式,青年群体对于图像信息的接受度高于文字信息的接受度,对于软新闻的接受度高于硬新闻。而许多党报党刊所提供的信息,文字多图片少、语言僵化、版面设计单一呆板、信息缺乏噱头、与青年人的信息接触习惯相违背,因而传播效果不佳。因此,党报党刊记者应少用 “文件型”语言,更多的是一种“解读者”的姿态与读者沟通。当然这种文风的改变不能以牺牲内容的“硬性”为代价,使党报党刊沦为街边小报,而是在保持一定格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写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版面编排方面,应放下一副过于严肃、政治和单调的面孔,让青年读者“一见钟情”。

(三)从外部环境影响层面来看,刺激青年对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产生有三方面的因素:

1.中国正在向民主、法治的社会过渡,青年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折射到对于党报党刊的态度,就是对其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贴近民众的报道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今社会 “信息爆炸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所需要的范围,过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污染”。根据“受传者本位论”的观点,当今的受传者把绝大多数信息挡在门外,只选择其中极少部分。而青年人对于媒体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层的受众,对于信息的过滤较频繁。而党报党刊所提供的信息大多偏离青年的接受偏好,容易被该群体“拒之门外”。

信息的选择多元化以及多媒介共存时代的到来使得“主流媒体边缘化”,人们对于权威媒体的认同度也被分散。青年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有时甚至会因为信息的充足而放弃接触党报党刊所提供的信息。即便有所接触,青年人也倾向于用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与其对比,若出现偏差,党报党刊的在其心目中的形象便会遭到损害。

3.大众传播媒介“泛娱乐化”倾向及社会批判的“潜在文化”形成。“泛娱乐化”表现在娱乐主义消解严肃主题,使得受众更多地去关注轻松调侃式的信息,此种特征对于青年群体的影响力尤为巨大;大众传播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的缺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头式”的社会批判文化。这种社会批判形式,因其非正式等特征,极易滑向非理性的和负面的社会批判,也极易建构起对社会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折射在对于党报党刊的评价上就体现为逆反心理。

虽然党报党刊的主要受众群并非青年,但是青年承载了民族的希望,影响了社会未来发展,因而党报党刊在青年群体中的权威性与信任度决不可丢失,更不可因自身传播方式不当导致大面积逆反心理的产生。否则,党报党刊的传播效果将被减弱,政府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将被阻塞,久而久之会助长社会对立情绪的蔓延。扭转这种逆反心理,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党报党刊应当在尊重青年群体传播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以平和的态度,发出权威性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李京梅,高婷.从受众的逆反心理解析党报的缺失与规避[J].新闻知识,2009(2).

[2]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吕巧平.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 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 陆建华.论青年群体的社会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1993.

[5] 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6] 王永亮.传媒方家――高层权威解读传媒[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7] 辛泽.广州日报的出“彩”之道[J].新闻知识,2003(6)

[8] 张瑜烨,高笑寒.媒体如何提高受众对执政党的认知度――广州日报十七大报道分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逆态度篇10

关键词:逆变牵引系统;磁集成;电感;平衡电抗器;稳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地铁

深圳地铁三号线逆变系统采用多重逆变电路,将几个矩形波组合起来,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正弦形波。多重逆变器由多个基本三相逆变桥并联而成,而逆变桥之间必须接有平衡电抗器,以平衡各逆变桥输出电压,提高逆变桥的利用率,减少各逆变桥容量。对大功率逆变器来说,平衡电抗器的存在对减少逆变器体积、降低造价不利。为此,提出了采用磁集成技术,将平衡电抗器与变压器集成于一体[1,2],采用基于稳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该牵引变压器各相间漏抗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和计算,并与现场经过各相短路试验得到的变压器等效漏抗值进行对比分析。

1 系统原理分析

1.1 电路结构

高压、大功率电压源型逆变器多采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作功率元件,输出电压多为方波。方波电压、电流含有较多的低次谐波,严重 影响 输出特性,如用于交流电机供电,会使电机附加损耗增加,效率降低,运行功率因数恶化,产生谐波转矩,引起噪声与振动等[3]。

本文采用的二重三相电压源逆变电路,如图1所示。

图中ud为直流电压;ⅰ和ⅱ分别表示上下2个逆变桥;t为集成磁件;lp为2个逆变桥间的平衡电感;ls为集成磁件的副方等效电感;a,b,c和a1,b1,c1分别为变压器的2个高压绕组;a,b,c为变压器副方绕组;n为单元个数。

选择这种电路结构是将2个逆变器的输出矩形波在相位上错开一定角度进行叠加,使获得的波形尽可能接近正弦波形。

1.2 磁件结构

磁件型号采用arkadiykats所提出的e型磁芯组合方法,如图2所示[4]。通过变压器与电感的集成实现漏感的控制。变压器绕组联接方式为ddyny5,变压器一次侧绕组为轴向双分裂形式,并均为三角形联结,彼此独立运行,即当某一高压侧发生临时故障的时候,另一方能继续工作运行。二次侧绕组为星型联结。图2中磁芯ac,bc被组合使用,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在ac和bc2副磁芯上,二次绕组仅在磁芯ac上,使变压器的漏感集中到一次侧,通过调节磁芯bc的气隙可精确控制漏感的大小,变压器一次侧充当多重同步逆变系统中逆变桥之间平衡电感lp的作用,以消除各个逆变桥间的电压钳位,使各个逆变桥同时工作,降低通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提高其利用率,减小换相电流对功率元件的冲击损害,并起到合成波形的作用,从而减小逆变器的体积和降低造价;变压器副方等效电感ls与正弦滤波器构成低通谐振电路,以改善输出电压波形,提高输出动态性能。

2 变压器漏抗的三维有限元计算

2.1 稳态非线性法

有限元法中的稳态非线性法[5]能够很好地求解变压器的漏磁场。其主要特点有:①可以较为真实地反应磁芯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变化,利用函数进行迭代求解,从而能够较正确地反应实验情况下磁芯中磁通密度的分布情况;②能够通过漏磁场能量计算出变压器各绕组间的等效电感,计算值与实验得出的等效电感值非常接近;③计算时间短,迭代收敛精度较高,方便进行多项仿真任务。

因此,本文采用稳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变压器中的漏磁能量有限元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ωe为对应于某个单元的子区域;μ为材料的磁导率,可以用磁化非线性曲线来表示;b为磁通密度;a为磁矢量势。

2.2 有限元建模

地铁多重逆变牵引变压器的fea模型如图3所示,由于变压器三相对称,因此建立单相模型即可(该图形中只包括磁芯与单相线圈),剖分成8节点6面体单元,相应的有限元剖分单元数为67994个,边数为121926个,有效边数为98942个。

2.3 结果分析

通过各相短路试验有限元仿真,利用能量法可以方便地求得变压器高压与高压,两高压与低压以及单高压与低压之间的等效电感,具体数值列于表1。各短路情况下磁心的磁通密度分布如图4所示,主磁芯ac中磁通密度趋近于零;磁芯bc中的最高磁通密度位于其ee型磁芯柱中部,其大小约为0.5~0.7t,处于非饱和状态。

上述仿真数值与现场进行的变压器短路试验所测各相之间的等效电感值非常接近,具体数值见表2,其中高压对低压间的等效电感值测试允许误差为30%~0%,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稳态非线性法可以快捷、准确地 计算 出各绕组之间的等效电感值,从而为该类型的磁集成地铁变压器的参数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3 多重逆变系统平衡电感lp的设计

平衡电感lp两端电压up只含有交流成分,而且主要是6次谐波[6],在其幅值为ωt=π/2时,up的最大值为

式中:ua为变压器一组高压绕组的三相交流电压。

因为最大环流为id/2,且环流实际上就是平衡电感的励磁电流。因此,平衡电感的电抗值xp亦可从规定的最小负载电流idmin估算得出(只考虑6次谐波),即

采用磁集成技术的牵引变压器原边等效电感可以完全取代平衡电感,消除各个逆变桥之间的电压钳位,使各逆变桥同时工作。从而大大降低大功率逆变器的体积和造价[7]。

4 结 论

(1)该种地铁牵引变压器通过采用高压绕组轴向双分裂以及磁集成技术,实现了单台变压器 应用 于12脉波二重pwm逆变电路。

(2)仿真计算得出的变压器两高压绕组之间的电感值5.56mh和现场实验值5.166mh基本吻合,该等效电感值远大于系统 理论 所需的平衡电感设计值2.11mh,从而大大减少了逆变器的体积和造价。

(3)采用磁集成技术能使逆变电路换相电流降低,趋于零电流,可降低变压器噪音和震动,并能提高输出动态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