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实录十篇

时间:2023-03-18 23:18:02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1

关键词:幼儿园;电教化教学;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3-02

现在已是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已进入平常家庭,它们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方式。现阶段,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走入了幼儿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电教化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其引入幼儿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追寻新生事物,电教化教学往往以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吸引幼儿,这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幼儿在接触电教手段的过程中,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性不断加强,观察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大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运用电教手段,将春天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景,在轻缓的背景音乐轻轻响起时,春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景象开始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小草长出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杜鹃花也开了,小燕子唧唧的叫,青蛙呱呱的唱……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了,参与的兴趣浓厚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二、电教化教学能突破重难点,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是衡量一节活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将重难点突出放大,重复再现,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需要借助电教手段。以大班诗歌《春天的书》为例,如何让幼儿轻松地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仿编呢?这就需要让幼儿理解诗歌原有的句式结构,根据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改编诗歌的内容。为了让幼儿顺利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句式结构图谱,所谓图谱就是将句式结构中文字有变化的部分插入了图片,如“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在课件中,迎春花、桃花、柳叶、梨花、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这些变化的文字都变成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了句式结构。在仿编时,我将句式结构的图谱中景物部分、形容词部分、颜色部分又变成了问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与春天有关、诗歌中没有的景物源源不断地从幼儿嘴中说出,仿编的环节也自然完成了。

三、电教化教学能增进教学效果,丰富幼儿的情趣

语言中常常会有一些散文欣赏,这些散文文字优美,意境丰富,但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常常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幼儿兴趣全无。而运用电教手段,将散文诗里的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画面,再配上相应的散文内容录音,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运用电教手段后,将静态的秋景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绵绵秋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庄稼收割了,大雁南飞了,盛开了……在这秋天美景播放的同时,散文录音配合相应的画面播放出来,一下就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中。

四、电教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电教手段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有效结合在一起,将陌生、抽象的东西变为熟悉、具体的内容,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活跃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的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对幼儿来说,这段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雨,怎么能是一把钥匙呢?运用电教手段,此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一扇紧闭的大门,秋雨落下来了,大门缓缓打开了,秋天的景象也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了。”幼儿的思维也活了:“噢,原来秋天的景色被秋雨锁起来了,只有下起秋雨,门才能打开,我们才能看到秋天的美景。”“秋雨一下,就是秋天了,就能看到秋天的景色了。”此外,在电教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电教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每节活动都必须运用电教手段,也不能把电教手段是否运用作为评价一节活动的标准。课堂活动教具的运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2.要注重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电教手段是为了给教学带来方便,是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如果仅考虑为了应用电教而应用,不注重它的实用性,也没和活动内容很好地整合,不但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还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要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电教手段再好,再先进,再能凸显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让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互补。4.所选用的电教媒体必须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要保证质量,让幼儿看得清,听得真。5.教师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课件等。没有相应的知识,何谈电教化教学呢?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也是电教化教学的关键。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电教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赵春伶.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2

关键词:情境 朗读 想象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桂林山水》语言优美简练形象,孩子们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据这一特点,我借助于观察栩栩如生的桂林山水图,通过娓娓动听的导语,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抓准观察的重点,把学生带进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如近处的绿树、小舟,江底的沙石,水中的倒影;远处千奇百怪的峰峦,山间的绿树红花,空中迷蒙的云雾。这样使学生的情感逐步与作者的情怀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是单纯的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情操。

教学《秋天的雨》中关于描写的一句话――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蛋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为了表现的色彩多,可请孩子们看的图片,以加深对色彩的认识,教师可适当地补充一些描写色彩的词,然后帮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色彩,边读边指出相应的色彩,在孩子们心中埋下“色彩斑斓”的感觉。使得孩子们真正地走进中,在秋天的中体验这种色彩冲击带来的美的感受,从而对这种形象产生更深的理解。

二.指导朗读,感悟美的意境

《桂林山水》语言简练,生动优美,抒发的感情纯美。如何使这种感情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通过有感情朗读去揣摩、品味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采用跟录音轻读,听老师范读、引读,全班或小组齐读,指名个别读。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领会朗读时的声调和语气。如: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一句时用轻、低声调朗读,给人以幽静的感受。又如:读到“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一句时要用响亮的声调朗读,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读后,师生共议,反复朗读,直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得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 这一点在《秋天的雨》教学中也能得到运用。在学“果树”一句时,教师可先示范朗读,让孩子们闭上眼,静静地体会教师的朗读语速快慢、语音轻重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然后请男孩子们模仿读一读,最好以男孩子的那种活泼好动表现“你挤我碰”,这样,孩子们就能较快地读好这句话了。在示范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齐读、小组读等方式读,让其他孩子点评。我想这不失为一次对美的亲密接触。

三.展开想象,体味自然动态美

《桂林山水》所描述的优美意境是“山青、水秀、人怡”。意境之美,除朗读感受外,更重要的是联想和想象,再现想象化的意境画面,让学生陶醉于迷人景色中,达到最高境界――人在画中游。如:教完本文后进行师生暇想――游览山水,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观赏长幅彩色山水图片。老师边播放图片,边以满怀赞美之情旁白:“小船在漓江中慢慢行驶。哇!这里的水真清啊!可爱的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中慢慢进入想象的状态,从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以达到欣赏美、想象美的目的。

同样地,《秋天的雨》教学中想象也是十分重要的。描写银杏树的一段,可让孩子自由揣摩,教师从旁引导,想象秋日里银杏叶渐渐发黄,清风吹过,叶子轻轻摇曳的景象,从而读好“扇哪扇哪”, 让孩子们体会到秋天的动态美。边想象画面边朗读的方法能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进入情境,更自然地表现文章优美之处。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3

关键词:元杂剧 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白朴

元杂剧,旧时被称为“元曲”或“元剧”,专用于北方音乐,所以亦常称之为“北曲”,也称作北曲杂剧,其主要目的是与南曲戏文相区分。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的基础之上,又吸取唐宋词调、宋大曲、诸宫调、唱赚等的民间音乐艺术成就,于金、元时期逐渐形成的新型戏曲形式。

一.关汉卿及其杂剧简析

元中期的钟嗣成,将关汉卿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首,并将其列为《录鬼簿》第一类第一名,称他是“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明代初的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时,曾挽词称许关汉卿:“姓名香四大神物,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不仅致力于杂剧的创作,而且他还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常常亲自粉墨登场。关汉卿在他的散曲《不伏老》中说:“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从中可知关汉卿是一个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的作家。

关汉卿是一位多产杂剧作家,他的杂剧作品在《录鬼簿》著录有五十六种,姚燮的《今乐考证》著录有六十四种,王国维的《曲录》著录有六十三种。依据现传他的杂剧看,大约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历史故事杂剧,如《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等。《单刀会》是一部优秀历史剧,写的是三国时期的故事,它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组织戏剧的结构和处理历史素材上。作者在剧本中强调的正统观念,并不全然是表面上看起来的皇权正统观念,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来,不得不令人感到剧中多少包含了有关汉族民族意识的隐喻。

第二类为表现当时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在这些杂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非常尖锐,作者的态度则是相当明确地站在被迫害者的那一面。如《窦娥冤》,概括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撼天动地的大悲剧。

第三类是以男女风情作为主题的剧作,如《谢天香》、《拜月亭》、《诈妮子》等。关汉卿凭借其对勾阑生活的熟悉,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塑造出真实动人的戏剧情节。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他一方面深切的同情那些被任意玩弄的不幸少女,另一方面,更深刻的表达了他对不合理的娼妓制度和靠出卖少女青春而过活的老鸨们的痛恨之情。

二.王实甫《西厢记》的地位及影响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顾学颉《元明杂剧》记:“约生于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之前,约卒于元舜帝至元初(公元1335-1336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他创作杂剧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是在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王实甫的作品,《录鬼簿》中著录十四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记》三种,以及《贩茶船》《芙蓉亭》两部杂剧的片段。

从戏剧的发展史方面看,《西厢记》也是一部金元时代文人杂剧的早期著作之一。董解元用曲牌联套体把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写成叙事体的文学诸宫调;而王实甫又在董解元诸宫调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造,把叙事体为主的文学诸宫调写成代言体的戏剧,使之更将名垂青史。

《西厢记》主要有影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学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方面。文学方面如改作、仿效、移植等,例如陆采的《南厢记》、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等是改作;郑光祖的《梅香》为仿效,至于各个地方的剧种移植及改编更是数不胜数。

《西厢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明清以来,或称《西厢记》为《小春秋》、《关氏春秋》、《崔氏春秋》、《游戏春秋》等等。其中《游戏春秋》以赞赏作品的曲文及某些关目为基点,赞曰:有斥《西厢》为、情书者,其然与否?余如游夏于鲁史焉,惟美为文章,则余敢赞辞无他。即红娘之据张生折,夫人于包含辩护之中,有义正词严之概,平心论之,允称“游戏春秋”。作者既没有为《西厢》被诋毁成“”而辩护,又以封建卫道者的面孔来评论作品,他的观点不足取,但他依然认可《西厢》可称作《春秋》这一事实。郭沫若称赞《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凯旋歌、纪念塔”,他将《西厢记》的思想提升到了歌颂人性的高度上,来反对束缚人性的封建传统思想。

三.马致远之神仙道化剧

马致远(约1250—1321后,1324前),元中期钟嗣成《录鬼簿》中记载:“马致远,大都人,号东篱,任江浙行省务官(作江浙省务提举)。”明初贾仲明《录鬼簿》中道:“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中年后,经历坎坷仕途后,由仕入隐。投身酒乐之中,远离尘世喧嚣,专门进行杂剧和散曲的创作,“无论是抒情叹事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音乐家后期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贾仲明称他:“万花丛中马神仙”,不仅仅凭借他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更是在于他的艺术造诣之高以及“神仙道化”剧之多。他的十四种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就有六种之多,他的杂剧流传至今仅剩七种,而“神仙杂剧”已占四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西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

“神仙道化”剧作为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历来倍受争议。有好之者,如明代朱权将其列于十二种元杂剧之首;亦有对其持有完全否定态度的,如游国恩等的《中国文学史》谈到“神仙道化”剧认为:“极力宣扬道教的教义,代表杂剧的创作中的一种消极倾向。”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呢?在元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已“汇河成流”,而且明代时期以该题材为主的杂剧也不少见,这种题材已成为元杂剧艺术形式的传统题材。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对“神仙道化”剧予以正确的评价。

四.白朴与之杂剧《梧桐雨》

白朴,生于公元一二二六年,卒年不详,有的认为是一三零六年之后,有的认为是一二八五年。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曰:“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块,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钟嗣成《录鬼簿》记录:“白仁甫,文举之子,名朴,真定人,号兰谷先生。赠嘉议大夫,掌理仪院太卿。”白朴的剧作,钟嗣成《录鬼簿》著录十五种,王国维《曲录》著录十六种。以杂剧《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最为有名。

《梧桐雨》是末本戏,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主要通过塑造唐明皇的艺术形象,概括出了一代兴亡之变。《梧桐雨》的第四折---夜雨,是该剧的最后一折,也是重点一幕。全剧始终很紧张,到第四折则静静地收场,颇有无穷无尽的妙味;曲词虽杂有俗语,却又典雅极致。这一折表现唐玄宗听到秋夜梧桐雨声而激起的烦恼之情,通过人物的内心与环境的矛盾,来加深之前的戏剧冲突和突出人物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唐明皇有声转衰的凄凉处境,是全剧的重点戏。

五.元代黄金时期的杂剧四大家作品的影响及意义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作为元代杂剧黄金时期的著名代表作家,为元杂剧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上都做出了辉煌成就。他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强烈地表现了人们的反抗情绪,以及要求光明、正义、自由的迫切愿望;强烈地反映出当时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势头,如《西厢记》提到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倩女离魂》中,倩女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灵魂出窍跋山涉水,只为追随深爱的人;《墙头马上》中,李千斤毅然与世俗观念决裂,与所爱之人私下同居,等等。这些作品反映着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标志着人民民主思想的抬头,对当时以及后世的青年男女都具有巨大感召力与更深远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他们的杂剧成就远不止这些。从思想成就的角度出发,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等,分别向“女人祸水”、“为天子隐”等陈腐的观念进行挑战,这两部作品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的统治者,作者是鼓励人民要冲破牢笼,破旧立新。他们的作品题材多样、视野开阔,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和多个层次,即使是后来明清时期的传奇也无法与之相比。

参考文献

[1].《元杂剧论集》(上),李修生、李真渝、候光复,1985年5月第一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元代杂剧赏析》,陈俊山,1983年4月 第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3].《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三家散曲之比较研究》,马顯慈,2004年1月第一版,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4].《中国古代音乐史》(上),陈四海,2004年3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出版

[5].《中国古代音乐史》(下),陈四海,2000年9月第一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4

“妈妈,您好点儿了吗”

女儿秋秋读小学时。有天晚上,我不满意她在学习上的种种表现,动了气,要她好好反省。她犟嘴,拒不接受指责。母女俩生了一场气。

第二天一早,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傍晚6点,我还在办公室,桌上电话响了。话筒里传来秋秋清脆欢快、没有一丝阴影的声音:“妈妈,您好点儿了吗?”

我不禁愣了下,然后说:“嗯,好多了。”“那就好,byebye。 ”

放下电话,心头被感动的浪潮冲击。孩子们是多么善于给自己和大人找台阶下,这个台阶按理是由父母给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是孩子们率先寻求和解,从其他父母讲述的家庭故事中我也常发现这点。

一位母亲说:“每次女儿看到我发脾气,就会说,你生气了我就不听话,表现就会越来越差……”

这是女儿试图跟母亲谈判,寻求跟母亲的良好关系。女儿实际是在说:“只要你不生气我就会听话。”谁更智慧?在我看来,这孩子无疑拥有比妈妈更高的情商。

小孩子更容易原谅他人,他们天生就乐观一点儿。他们尤其容易原谅父母,因为他们依恋你、热爱你。当父母难以放下身架,把父母的权威看得高高在上、不可触犯的时候,孩子们的爱却显得那么纯粹。我经常觉得,孩子们在情商上每每可以充当父母的老师,因为他们心中充盈着爱的本能。

优雅地对待冷遇

女儿上高二时,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即将来临。老师盘算着班上有几个同学可能得到全A,秋秋是其中之一,但结果出来后,秋秋的成绩不太理想。

这时候,老师对秋秋的态度一改之前的热情,特别是负责留学咨询的Y老师,每次秋秋找她咨询学校申请的问题都被简单打发。后来,又一次考试来临,结果出来后,秋秋成为班上为数很少的全A学生,Y老师又恢复了对她的热情友善。

我全然不知秋秋经历过Y老师的冷遇。整个留学申请过程我们没有找中介,Y老师提供了所有帮助。每次谈及Y老师,我都说要好好谢谢人家。秋秋每次都表示赞同,说Y老师真的帮忙很多。

以上一段纯粹是在申请结束之后聊天时无意提及,貌似秋秋从未想过要抱怨Y老师,她真的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我吃惊地问:“你那时会不会很难过、很伤心?”秋秋说:“没什么啊。她原本希望我为她争光,后来失望了,就把精力转移到别人那儿,这很正常。那么多学生,她怎么可能对每个人平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呢?何况后来她确实帮了我很多,这才是重要的。”

我感觉自己从这孩子的回答中获得了教益。优雅地承受冷遇,承受艰难,优雅地面对失败,这也是女儿教我的一课。

友情的真谛

申请大学结束后,秋秋开始四处探访朋友,某一日是和朱雨晴共同度过的。

朱雨晴是秋秋的初中同桌,后来两人上了不同的高中。她的父亲是画家,她也自小学画画。那天从朱雨晴的画室回来后,秋秋喜滋滋地冒出一句:“朱雨晴对我特别好。”

朱雨晴曾经手绘了一副扑克牌送秋秋,每张牌上都是她自己创作的小画,那些精美的线条与图案很费工夫,可见她非常看重和秋秋的友谊。

过了些日子,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聊天,聊到现在的中考,我问她历史和地理两科是不是还是开卷。“是啊,还是开卷。”秋秋说。

秋秋像想起什么,笑着说:“朱雨晴特别丢三落四,中考的时候她竟然没带那本最重要的历史参考书。老师一直用那本参考书帮我们复习,所有的要点题目都在上面。后来我把我的参考书给她了。”

我心中瞬间一震。时过境迁,我知道她这一举动没带来任何不好后果――中考时她历史得分极高。但是,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儿太不知轻重啊?毕竟中考这等大事,每一分都无法等闲视之。

“你把参考书给了她,你自己怎么办?”我问。

“我在一张纸上迅速抄下那本参考书上画了红杠杠的几道题目答案,就把书朝她一推:‘你拿去用吧。’”

“她说从那以后,我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就变得非常崇高……”秋秋又呵呵笑起来。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5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中描写秋季的妙句,却不能描写深圳的十月。因为在这里,花依然盛开,叶依然碧绿。仿佛深圳是一个睡着的孩子,仍迷迷糊糊在夏季繁花似锦的梦中不愿醒来。

可是,梦终有醒的一天,而秋天——虽然还称不上肃杀——也终会到来。那些仍然绽放的花朵,那些打了蜡般的绿叶,只是一具华丽的伪装罢了。

玲很突然地说要走,却不肯说明离开的原因,于是有些人把她的话当做玩笑,不去理会。但我看着她递过来的同学录,心狠狠地一酸。原来她真的……是要走了阿。

窗外花依旧,叶依旧。但我仿佛只看到一地黄叶,一地凄凉。是否有谁在以后会讲着之前的故事,在遥远的地方念着“昔人非,唯有年年秋雁飞”?

果然,自古逢秋悲寂寥。

玲从老家转来,到她说要回去,前前后后不过只是一个学期多出少许。她的话并不算很多,身体也并不是很好。印象里,常常看见她牵着别人的手,一步一步慢慢走着,微笑。于是我对自己说,恩,玲很文静。

我和玲的交往并不很多。每次见面,都只是笑一笑,点一点头,然后便擦肩,渐行渐远。她即将的离开,对于我来说可能只是以后少见到一副熟悉的面孔。但一想到当她离去,身边空着的座位空着的桌,记录着她一点一滴的过往,心里仍然感到难过。

突然想起果子。果子是我在顺德时最好的玩伴,用妈妈的话说是“两个拆都拆不开”。

曾很认真地对果子说,如果能够不和每个人分开,永永远远在一起,该有多好。他看我一眼,说,永远在一起,好啊。

后来,果子考上了华师大附中,去了广州。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我来了深圳。

我们还是分开了。

我写满“回来一起玩”的本子,他说他怎么都找不到。而他送我的生日礼物,也被我遗忘在了顺德。再后来,在电话里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而现在,我拿着玲的同学录,看着里面一句句的“永远记住我”,难过地想,假的阿,都是假的,哪里有什么永恒呢。就像那朵朵盛开的花朵是秋季的伪装一样,那些永远,也只是遗忘的伪装,离别的伪装阿。

承诺,为什么都那么美丽,也都那么脆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中午下了一场小雨,不禁想起郁达夫笔下那句“一层秋雨一层凉”。秋天用温度的骤降如此真实地预告它的到来。正如即将到来的那场离别,真实得让人不想接受。

在几个同学和我的力争下,玲的送别会定在了当天晚修最后的十五分钟。但它是那么的粗糙,粗糙得主持人请大家为玲送上一句话时,台下不是踊跃的发言,不是沉默,而是——喧闹。我听见同学们在议论着作业,议论着周末的安排。

突然觉得很冷。

我想说,既然离别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何不把它修饰的更美好?至少,在我们还能回想起这次离别的时候,还会感到一丝温馨阿。人们为何给药裹上一层甜蜜的外衣?不正是为了使人更好地接受?即使那些是伪装,但在面对冰冷而苦涩的现实时,那些甜蜜,能给人一点唯美的幻想不是吗?

愤怒过后又想笑,想嘲笑自己的前后矛盾,想嘲笑自己对于伪装的无奈也想嘲笑自己对于现实的无奈。

难怪能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人是一种矛盾体。明知是假的却又希望它是真的,明知是必然的却又希望它不会发生。

我不敢再去想,因为每一次的思索都会让我原本纠缠不清的思绪变得更加混乱。于是我逃离了教室。

心好凉,空空的透过一层又一层的寒霜。

走出学校,我不禁在秋天的风中打了一个冷战。习惯性的环顾左右,没有人。

这就叫孤单吧。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6

记得小学课本有一首儿歌诗:“秋天到,秋天到,地里的庄稼长得好。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再后什么“高粱红透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再后来却是不记得了。总之,便是山河大地一片丰收,农民喜气洋洋。而我当时被罚站在教室的窗下背诵。仿佛不是必记下的课文,但大约周老师喜爱诗歌,則把乌鸦撂在我们的头上来受罪。

大雨应季节的邀请如期而至,雨注自瓦沟间喧闹而下,织成密集的雨网。雨珠交射,溅在我的脸上,对面的瓦页上涌起乳白的雨雾,与地面升起的交汇,村庄及村庄后的群山皆蒙在大雾中,一派迷濛。如我的心正惊慌失措。周老师进了教室,阴沉着脸开了绿灯,且给我一把油布伞,嘱咐回家路上小心点儿。我如脱笼小鸟飞出教室,天亦作美,雨渐自小了。我一路践踏着路面的黄泥水回家,到了每天走过的木桥上,爱于沟渠中洪水的欢腾和浮杂物的飘流,便取一只长竹蒿学大人在河中打捞东西,不小心掉进洪水。我瘦小的身影随波逐流,根本没有挣扎和呼救的意识,却看见一个人顺着沟堤追来。而当我醒来时,已躺在家中的床上,才知道是周老师救了我,他自己也发高烧卧倒于床。

但第二天上学时尚忐忑不安,那诗照例背不出来。值得庆幸周老师没来学校,也就逃出了生天。一个星期以后,忽传来周老师去逝的消息,我矒然无识。父母叫我去作两天孝子,我也就去了。多年以后才道知:周老师不过一民办教师,为人严谨,颇喜诗。早就诸病缠身,我那次落水诱发了他的病状。那回去作孝子是感恩,是俗话里说的“再造之恩如生身父母”。

周老师去了,许多年后,我的母亲也去了。但每年的秋天,父亲都要送些花生来,不由而然想起母亲,想起一家人在地头落花生的情景。

离家两余华里有分得的几分旱地,无法种菜类,便不是油菜就是山芋,不是山芋就是花生。那年花生长得特别好,父亲选在礼拜六那天全家出动。父亲拉着板车,母亲跟在身旁,我们姐弟三人却坐在板车上,在巅跛中嬉闹。到了地头,先拔上两株落下花生,略洗既剥开取米儿食,个儿饱满嫩嫩的脆脆的多汁。据说生花生有营养,却颇无味,只是那时的孩子少有零食而已。父亲开始挖,,母亲抖花生根上的粘土,我们則落花生。忙得不亦乐乎,不多久,汗流夹背,腰酸腿胀,直不起腰杆。

常偷起懒来,与弟跑到山脚的树荫下,觊觎树干上挂的午饭,是面粉做的巴巴,有糖心的,有红豆心的,也有芝麻心的,非常好吃。而终还是偷偷用木棍捅掉下,拿两块与弟俩狼吞虎咽。其实母亲早就发现,到这时才过来在我俩头上轻拍几下,责道:“小馋佬”然后问:“好吃吗?”兄弟俩异口同声应:“好吃”。母亲又摸我们一把,拿出一块给姐,再将黄包挂上树梢。吃了去落一会,落一会又惦记上那树干挂着的东西。实則母亲早备下足份儿,也唯在丰收的那一天两天,生话得有点殷实。

一直到东岗上露出月亮,才将没落完的棵儿抱架上板车用绳捆紧往回拖。而我与弟躺在地头酣睡多时了,被父母抱放在花生棵儿堆间,一摇一晃的回家。显然,有时我在躲懒,不愿下车如姐助父亲一臂之力推车儿,只佯眯着眼望深蓝的夜空,月亮以及淘气的星星小眼睛。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7

关键词:新课改;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34-1

近年来,实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面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落实好课教兴国的战略,成为社会的共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是光背背地名、矿产等。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楚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产生不愿学的想法。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结合本学科特点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理念,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能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服务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化虚为实

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须入求知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一首词说得好:“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上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在讲“中国民族”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曾尝试A班依照传统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细讲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B班放了两段录象。一段全国民族概况,一段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C班分小组,分别自主学习整理相关民族概况,风土人情(建筑,服饰,节日)的资料。自制课件,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三个班的收效各异,特别A班和B,C班结果截然不同。A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被动,课堂气氛沉闷。B班学生因为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除了掌握本章节的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班学生课外花时虽多,但在搜集资料时,不仅掌握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找到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回归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理教学在内容上要努力贴近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实践,这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

笔者在对“农民工面临的问题”这一知识的讲授前,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工地,劳务市场采访农民工,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进行走访和调查,并自做课件,整理调查报告,设计汇报课。笔者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和采访学生一起精彩地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到了知识,他们深刻的感受到农民工的不易,很多学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同时他们也深深地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学生无优劣之分,可生活仍有等级。为了未来更好地生活我们必须好好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教育。让学生在广阔的天空下,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获得理解和体验。

三、应用谚语

民间有关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生活的经验总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热生风,冷生雨。春冷雨,夏冷晴。日暖夜凉,井底也干。数九不冷,来年多虫。冬暖要防冬寒。”用人类总结的生活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有趣又实用。

四、服务生活

“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好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8

一、强化课前预习的导向作用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预习要怎样做才算到位,才能体现它的导向作用呢? 这样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向定下来了。

2.导读练习内容要具体。我在设计《故都的秋》的导读练习时,完全按标准化试题形式设计,里边包含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这样,既注视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了课文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学习课文的要领。

学生在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之后,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也就确定了。那么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要像写作优秀散文那样,运用各种手法来突出主题。通常情况下,要围绕主题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点面结合。既注意做好面上的分析、训练,也要注意做好点上的分析、训练。

2.教学结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主题。该讲则讲,基础知识要讲透;该练则练,基本能力要多练;该点则点,重点难点要点明;该引则引,教学目标要完成,每一步都要作到有的放矢。

3.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要遵循教和学的规律,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教师要作到心中有数;什么能力需复习什么知识,要做到手到拿来。

我讲《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就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地位,主要围绕下边两个问题来展开:一、这篇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为什么说“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是这篇课文的又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确本文主要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五幅故都的秋景,这些秋景既不以时间顺序来安排,也不以空间顺序来安排,这样,从选材和组材上体现出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秋景的共同特点,即“清、静、悲凉”,从而把握了作者正是以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本文不散的“神”。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就了然于胸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深入到点上进行分析,分析每幅秋景的描绘角度、描绘特点:秋花,侧重于色,突出冷色;秋槐,侧重于形,突出落寞;秋蝉,侧重于声,突出残声;秋雨,侧重于味,突出秋凉的情韵;秋果,侧重于实,突出淡绿、微黄的色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作者选这些秋景来写的原因,明确:一.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二.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作家思想苦闷,逃避现实;三.也跟作家 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四.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这就决定了作家会选怎样的情。这样通过分析,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也就体现出来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描写等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理解辨认修辞能力等,又达到高效率、快节奏的教学目的。

这样,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教学,课堂水分挤干了,无用功没有了,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遏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以及运用各种教具,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我在上《故都的秋》时,就利用了投影,在六张胶片里,有最简单的语音、字词知识,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练习,也有能力迁移的练习。这些内容,在一节课里都得到了落实。投影加大了课堂密度,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从而加速了对知识的把握,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9

新教材生字教学中虽有认字和写字之分,但都遵循着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所选的课文文情并茂,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神话故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所选古诗情景相生,意境深远……从识字到阅读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充分用好教材,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1.1 让生字灵动起来。低年级的课堂上识字教学是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让静止的生字灵活起来?可让学生据字思境,据字作画,据字表演,据字编故事等等,用想象赋与一个个生字以灵性。如我们教“阔”字,很多孩子会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门”里一个“活”,就是“阔”。老师给孩子们讲了曹操的故事。“曹操命令手下的人建造了一处花园,快完工的时候,他去巡视。手下人问他怎么样?满意吗?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谁也猜不出是什么意思,杨修转念一想,说‘主公说这门太阔了,应该再窄些。’”在此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据字编故事的方法。“飞”字的记忆中,孩子就说:“乙”就像鸟的头和身体,“ノ、”就是鸟的翅膀。多好,形象地记住了飞字。有些汉字我们可以“据字作画”,如“样、丛”,可以画一棵树上拴着一头羊,两个人站在地平线上。在汉字的识记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积极思维,放飞想象,化静止为灵动,不知不觉中激活了想象力。

1.2 使文本立体起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抓住一些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设身想象当时的情景。既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如《春雨的色彩》一文,就是一个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春雨是紫色的。春雨落在紫玉兰花上,紫玉兰花紫了。”“春雨是彩色的,迎春花黄了,梨花白了,桃花红了,小草绿了。”更棒的孩子学着文章的形式写下了《春雨的体温》。

春雨像天空中的珠帘,飘飘洒洒来到大世界,滴答滴答……

小蚯蚓说:“春雨是温暖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泥土里,冰冻的泥土变软了;春雨落在河面上,小鸭来洗澡了;春雨落在草坪上,小草发芽了。”

小青蛇说:“不对,春雨是凉凉的。春雨落在鹅软石上,石块儿光亮亮的;春雨落在池塘里,小青蛙的背凉爽爽的;春雨落在动物运动会的赛场上,满头大汗的小动物叫起来:哇,春雨真凉快!”

小朋友们说:“不对不对,春雨是火热的。春雨落在桃树上,桃花红艳艳的;春雨落在大自然里,‘大家庭’沸腾了,燕子、麻雀……都赶来了;春雨落在小朋友的心窝里,变成了一个热情的春天!”

我多想变成一滴春雨,暖暖的、凉凉的、热热的。

文章皆非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话。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教学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激活想象能力。如《秋天的图画》、《春雨的色彩》等课文的教学,都可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的画面和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画面,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它们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

2 依托文本观察自然,积累丰富的表象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是随着经验的积累产生出来的,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学生想象力的激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对于孩子来说,单纯地观察要求是少有收益的。我们可以依托文本的学习,教会孩子观察,以积累丰富的表象。

2.1 借助文本专题,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专题阅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模块《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可“年年岁岁花相似”,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是很关注。秋天来了,又去了,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我们环游校园呼吸秋天的气息;我们仰望蓝天探询秋天的变化;我们走进田野搜索秋天的踪影……

“树上落下了一片黄叶,像蝴蝶在空中舞蹈。”

“树叶下躲着小蚂蚁,它把树叶当作屋子了。”

“天空蓝湛湛的,可突然翻脸,露出了可怕的颜色。”

“露水回来了。这一颗颗小水珠像珍珠。”

“小水珠在天空有些寂寞,下来和树叶说话呢。”

一句句充满灵性的话语道出了孩子所见,更可看到孩子表象积累后的想象。

孩子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就是天然的课本、教材,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在那最鲜活的绚丽多彩的场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想像,这样的观察积累丰富的表象,是智慧的启迪,是语言的实践,是美的享受。

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加深,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大量的观察,可以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境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儿童的表象。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步骤。

识字教学中涉及了大自然的变化,如日出日落、斗转星移、风云雷电、雨雪雾露……我们可以不失时机组织孩子们去细心观察、记录下自己所见。教材中还有《校园生活的欢乐》,《家庭生活的美好》等专题,给孩子们留下了不少鲜明的表象。我们和家长朋友一起指导孩子观察平日所见所闻。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中培养观察力,这正是学生进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

2.2 开展交流,显现积累成果。我们在学生观察、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整理好词佳句、写读书感受,开展“观察交流会”、“班级读书会”,评选“观察小能手”、“阅读大王”等,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观察力、阅读力,为学生想象活动的开展贮存了丰富的表象。

3 摆脱束缚,鼓励大胆的想象

孩子总有一些古怪的奇思妙想,当他们说起,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信任他们说得对,切不可以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而加以判定。

在我们的读写课上,我出示了“抱着”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爸爸抱着宝宝。”“对,我们人类可以拥抱,其实世界万物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啊。还可以说谁抱着谁呀?”

“蓝天妈妈抱着白云宝宝。”很好。

“白云妈妈抱着雨点宝宝。”好极了,还接龙呢。

“沙滩妈妈抱着贝壳宝宝。”“大海妈妈抱着珊瑚宝宝。”“荷叶妈妈抱者露珠宝宝。”“森林妈妈抱着蘑菇宝宝。”太好了,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在孩子的眼中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没有了束缚的想象是轻松的、愉悦的、自然的。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篇10

卷首语

(1)观察 求异 发现 翟暾

专家论作文

(4)于漪老师谈写作 无

简快作文名师谈

(5)第十六讲 状物记叙文简快技巧 翟暾

给你支招儿

(11)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郭俊芝

(14)写文章要巧用对比 王祥林

作文简快入门

(16)一年级之“说(写)一句完整的话” 王伟文

(18)二年级之“观察情境,说写一段话(记叙生活的片断)” 徐莉亚

分年级简块导写

(20)“风景优美的地方”简快导写 郭秋兰

(25)“××,我想对你说”简快导写 金水

(30)“学_____”简快导写 金水

(36)“我发现……”简快导写 高翔

简快作文佳作欣赏

(42)成功来源坚持不懈脚踏实地——读《挑山工》有感 刘??君

(43)二十年后回故乡 夏明禹

(44)小鱼的家园 郑雅斯

(46)一条小鱼 朱梦瑶 张强(指导老师)

(47)感谢那一次跌倒 杨梦佳 郭敏(指导老师)

(49)四季的歌声 张浩特

(50)我的小卧室 张宁 李海峰(指导老师)

(52)错误 郝帅

(53)活着就要有贡献——读《最后的辉煌》有感 陈稳耀

(54)快乐的漳河之旅 启明

(55)游河曲五景 王冠儒

(57)我是个“小书迷” 刘嘉宇

(58)停电,真好啊! 毛燕珍 李军(指导教师)

(59)美丽的春夏秋冬 杨晓宇

课题实验基地特稿

(61)美丽的崇礼 王雨欣 王秀英(辅导教师)

(62)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董飞

(63)雨中情 黄秀丽

(64)感悟于丹老师 刘彤 唐桂燕(指导老师)

简快奇文、酷文

(66)吃着 累着 忧着 吕思婕 吕洪福(指导老师)

名家也简快

(68)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作文简快诊断

(71)技法一点通——抓住特点,精雕细刻 姜广生 姜广生(指导教师)

作文简快评改

(74)桌椅的对话 李忆诗

简快教师下水领航

(76)快乐的星期天 蔡爱平

考场简块绝招

(78)第十四讲 满分议论文什么样 翟暾

简快作文同题目大比拼

(81)秋姑娘 过文瑜

(82)秋天的田野 文莉 罗剑凤(指导教师)

(83)秋天 曹佳贺

简快校园文学创作

(84)男孩女孩=野蛮同桌 唐春晓

(86)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无

(89)开心乐园 无

(90)我终于喜爱作文了 陈蕙妍

(91)如何写好《秋天》 无

(95)好消息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