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十篇

时间:2023-04-04 05:06:51

科利亚的木匣篇1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

宜昌康小

指导老师 刘崇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

由此想到: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化,终于,在解放后,我们自己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增强了国防保卫能力;在我的家乡,还建成了世界第一的水电站——三峡工程,让长江不再泛滥,还发电造福人类;最近,我们的“嫦娥一号”飞向了太空,走近了月球,见证了国家的科技发展......现在,中国国富民强,每天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知识的更新加快。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世界,并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去适应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2-01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2《自选商场》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用桌子当货架及遮挡墙,上面摆上食品、日用品、文具等物品,在这些货物中有本课的食物如"面包、毛巾、作业本……",然后让学生拿着词卡去"超市"购买相应的物品,学生兴趣盎然,就像真去超市购物一般,认真仔细地挑选着物品。"购物"出来后,我一看九种物品全购买对了,然后让他们再向大家介绍物品名称并认读。在这一购物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潜在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既找到了实物,又认识物品名称,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这节识字课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老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活动等,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去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一定会被激发出来,收效也一定会很大。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做到对学生放心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经历去感受,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思维去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为让学生从科利亚找木匣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后有什么反应的一个句子即:"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学生沉思片刻说:他在想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又沉思一会,提出了四种可能性一是木匣子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二是数步法可能没用;三是挖的方向不对;四是自己的步子可能不对。前面我们初学课文时知道科利亚排除了前三种可能性确定步子有问题,那么他是怎么排除的呢?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帮科利亚找依据。学生马上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在交流时,学生依据学习把自主探究的结果加以汇报,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如第一种可能性的排除学生是这样做的。学生用文中的句子"不会的,敌人连我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匣子吗?"来说明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还在,没被敌人挖走。因为大箱子目标大,易发现,小匣子目标小,不易发现,连大箱子都在,小匣子更应该在,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之后,学生纷纷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相继排除了前三种可能性。学生又根据"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帮助科利亚断定是自己的步子出了问题。在这一自主探究活动中,不但使学生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自主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包办,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作为知识的权威。即使是不成熟的,也应鼓励学生先小组交流或独立解决,学生经常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下学习,能主动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

3.延伸课堂,开放空间,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延伸课堂既是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将有限的40分钟,有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广阔的天空。自主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还要在课堂外时时处处创设自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学会自主,敢于自主,最后达到能自主,使自主形成常规。

如在《办小报 迎国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祖国变化的资料,翻阅相关的板报书,了解一下版面设计的知识……一周之后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根据资料自主办小报。一节课下来,当一份份丰富多彩的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时,我被学生的自主创作的作品而感动,为他们的这种自主能力而感到欣慰。这是自主学习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后带给学生的收获,也是他们自主精神得以展示的见证。

总之,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学习动机应该是内在的,自发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良性的发展。教师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科利亚的木匣篇3

一、引导预习,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凡事预则立”。引导学生超前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指导学生预习,低年级预习只要是采用“预习八步法”:1.圈:圈出生字(一类字、二类字);2.画:画出生字词;3.注:给文中和生字格里的生字注拼音;4.拼:拼读生字和生字词;5.写:在田字格里写出生字的部首及音序;6.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7.读:读熟课文;8.想:课文讲什么内容?

指导中年级学生预习,主要是以“自学导引”为学生预习引路,“自学导引”主要包含以下的内容:1.自学要求;2.自学步骤;3.问题窗。4.家长老师评星。

以《荷花》为例,我设计了如下“自学导引”:

(一)自学要求:

1.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步骤:

1.按照“预习八步法”预习课文。

2.查资料: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

3.考考你。(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_________,像一个个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有的才_________。有的 ,露出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

①这一段共有_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美的词语是_________,写荷叶形态美的词语是_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_。

②作者仔细观察了_________中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_________。

(三)问题窗:

(四)家长评星_________教师评星_________

“自学导引”中要求要明确,步骤要清楚,问题窗是让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自学导引”为学生提供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查资料”“思考”“答题”“记疑”进行自主学习,激起他们潜在的挑战欲望,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指导质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指导起步阶段,学生在导引的“问题窗”提的问题一般都较为浅显,大都针对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提问。如:“莲蓬”是什么意思?“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读读课文、查查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题,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质疑:(1)抓课题质疑;(2)抓文中重点词语、句子质疑;(3)找课文中的教学生长点质疑;(4)针对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质疑;(5)针对作者写作方法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教学《蜜蜂引路》这课时,教师出示课题设问: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了许多问题:什么叫“引路”?蜜蜂是小动物怎么会引路?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么引路的?课题为什么不用“蜜蜂带路”?这些问题大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在此环节中提出来,教师就可以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直接针对问题导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在教授《海底世界》时,课文最后一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中心句放在课文的开头呢?”由此引导学生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教学生成点,引发学生思考,学会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给予树》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当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要作为送家人的礼物时,妈妈有些生气。妈妈为什么生气?”这样,学生从问题中不仅明白了妈妈生气的原因,也知道了妈妈是误会了金吉娅,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也懂得了“要像金吉娅一样关爱他人”的道理。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质疑,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

三、指导反馈,激励学生自悟学习

于永正先生指出:“学贵自悟。”学生带着先学的收获进入课堂,就是教师指导先学反馈的环节,也是激励学生自悟学习的环节。先学反馈有两种方式:1、漫谈自学收获;2、小组自主释疑,教师梳理问题。

1.漫谈自学收获

通过预习,学生基本学会了课文的生字。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反馈自学生字的体会,一般是采用漫谈收获的方法。在这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我查字典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要提醒‘×’字的写法”……学生从字音、字义、字形、词义畅所欲言,唯恐落后。特别是教师让学生给生字交朋友环节更是精彩,一个个同学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多么希望教师能请他回答,就连平时不敢出声的学困生也不甘示弱。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无须老师教的效果。

引导学生反馈自学生字的体会,此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高年级漫谈自学收获一般是采用引导学生从读文的收获入手,如:“我知道课文讲什么内容”、“我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我读懂了第‘×’自然段”“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例如,教授《荷花》一课时,进入先学反馈环节,我让学生谈体会:你从哪段的哪一句或哪个词语中读懂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从第二段‘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知道了荷叶非常多,挤在一起”;有的说:“我从‘冒’这个词中体会出荷花有极强的生命力,竟然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挤出来,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说:“我理解了‘饱胀’这个词语,花骨朵儿饱胀得就像妈妈挺着大肚子,快要生小弟弟一样”“像我爸爸的啤酒肚一样圆”……多么精彩的语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可见,只有通过自主的理解和体会,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释疑,教师梳理问题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在“问题窗”所提的问题深浅程度不同,有的问题较为浅显。如果教师课伊始就组织全班学生质疑问难,势必浪费许多时间。因此,课伊始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释疑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解决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方法是:每个学生在小组里提出自学后遗留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谈论释疑。对于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组长就要记录下来,形成小组问题。接下来就是教师梳理问题的环节。每个小组由代表提出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教师相机板书,最后教师筛选、提炼出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为该课教学的切入点。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一课,小组代表提出了许多问题:

“科里亚第一次为什么挖不到木匣子?第二次却挖到了?”

“科里亚是怎么挖木匣子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科里亚埋木匣时是量十步,为什么挖木匣时却量五步?”

……

教师梳理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1.科里亚第二次是怎么挖木匣的,为什么可以挖到?

2.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什么道理?

四、指导释疑,培养学生自能学习

这一环节是导疑合作的环节,要导的问题就是教师通过筛选梳理成的重要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导疑、师生、生生合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释疑方法。

1.讨论释疑

讨论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变教师的“讲”为“导”,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爬天都峰》一课教学中,学生抓着本课教学生长点,提出问题“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针对这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照课文中写“我”爬天都峰的段落进行讨论,集思解疑,最终达成共识:“老爷爷”和“我”虽然都是“奋力”向封顶爬去,但“老爷爷”毕竟老了,所以他肯定不能“像小猴子一样爬”,他有可能是爬一会儿,歇一会儿,再奋力爬;也有可能是捡起木棍当拐杖,一手攀着铁链,一手拄着拐杖向上爬……。

2.联系上下文释疑

回到上文《科里亚的木匣》一课,教师梳理的问题:“科里亚第二次是怎么挖木匣的,为什么可以挖到?”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释疑。先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让学生明白科里亚是量五步挖到木匣的。接着就要解决“为什么可以挖到”这一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3、第8、第11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最后理出条理:科里亚量了十步埋木匣;四年后他量了十步挖木匣,没有挖到;经过思考,他明白了步子比原来大了一倍,于是量五步果然找到木匣。

3.读中释疑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教学《花中》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的方法,激疑:“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换成‘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放’这样的句子,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问题一出,学生们就捧起课本认真地读起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花了;七点,睡莲开花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了……”引导学生与第一自然段对比朗读,接着指名学生感情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谈读后的体会。学生汇报:文中的句子抓住各种花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饰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各种花的不同形态,用了多样的句式来表达;而教师设计呈现的句子,表达则单调、无趣。

科利亚的木匣篇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必须是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

一、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抓住语文课的本真

教学人教版的《科利亚的木匣》一文时,一般教师都会抓住课文的最后几段来展开教学。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 这个道理,设计让学生重点品读科利亚所说的话这个环节:“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对这样的所谓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白道理的教法,我有些想法:其一,只是明白道理,没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这和思品课有什么区别?其二,纠结于五步、十步,还是九步半,这不是语文课的特质,更多的像数学课。那我们语文课的语言训练点应该放到哪里呢?如何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首先,我们再来细读文本,看看文本中有哪些“语文”的“菜料”?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会发现这些“菜料”:一是第一、二、三自然段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二是科利亚埋木匣过程中用到的关联词;三是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找到了这些语文的“菜料”,我们再重新“烹饪”,整合到教学设计中,这节课就有了语文的味道。可以设计这样三个环节:

1.读课文1-3自然段,用上“先……接着……然后……”,说出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2.理清埋木匣的过程后,再让学生圈画出埋木匣的动词,体会科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出示要求:仿写妈妈埋木箱的过程,并提出分层要求:(1)直接用上科利亚的动词,加一颗星;(2)加一些不同的动词加两颗星;(3)加一些想象,加三颗星。

这样层层递进的要求,给了学生阅读的梯度,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更通过仿写,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换个角度提问,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学习语言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启发方式,其作用不可小觑。我们要切准提问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细读文本,发现其中的语言现象,找出语言文字的规律并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只有从这一角度去设计问题,提炼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语文课的效率才会更高,语文教学才能步入“正道”。

例如,在我们学校的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的第二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学生交流时,都找到了这句话:“他有时工笔细……仿佛金鱼在约上游动。”然后,这教师把这句话出示在大屏幕上,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这句话:

1.假如青年不是一丝不苟地画,会怎么样?

2.猜想一下,青年会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哪些部位?

3.出示两幅画,感受哪一幅“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4.通过这样的描写,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这四个问题侧重于学生的想象,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也能对答如流,教学过程也很顺利。但细细琢磨,我们会发现这四个问题的设计考虑欠周,整个过程少了点语文的味道。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从反面进行假设,青年不是一丝不苟地画,当然画不像金鱼,画中的金鱼当然不会有“游到纸上”的效果,这个问题意义不大;第二个问题是猜想金鱼的各个部位,这是生物课的内容,语文课没必要让学生了解金鱼由哪几个部位组成;第三个问题看图辨别,找出“工笔细描”的画和“挥笔速写”的画,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绘画术语,有必要,但显得有些突然,还需要改进;第四个问题是想象金鱼游动的姿态,这姿态无非就要是前进、转弯、上浮、下沉、摆尾。这四个问题的探讨价值不大。把四个问题联系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它们缺乏层次性,是孤立的四个问题,且思维的程度都不高,都没有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

其实这段话中有两处语言现象值得让学生掌握:一是中间的分号,作者从“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个方面写了青年画鱼的细节;二是两个分句分别用了“像”、“仿佛”,但这两个句子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作者的联想,通过“姑娘绣花”的联想来写青年“工笔细描”的细致,通过“纸上游动”的联想来写青年挥笔速写的动感。

根据这两处语言现象,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设计这段话的提问教学。

第一问:这段话有一个分号,想想中间为什么用分号。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什么,又让学生明白分号的作用和用法。

第二问:“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绘画技法,你能从两个词中各找出一个字来区别这两种技法的不同吗?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寻找不同,再从“画面”中感知不同。

第三问:第一个分句中哪些词写出了“细”,第二个分句中,哪些词句写出了“速”?如果说第二问是“从文字中来”,那么第三问就是“到文字中去”。通过这样的“在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学生领悟了者的写法。

第四问:再读读这两个分句,看看带有“像”、“仿佛”的句子,有什么发现?这里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和联想的区别。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彼此关联,观照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这是从“教内容”到“教语言”的一个转变。“教内容”只能停留在语言学习的表面,“教语言”才能让学生去感悟语言、发现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当然,新设计中的“四问”只是提供一条教学的思路,循着这条思路,帮助我们寻找阅读教学的规律,打开阅读教学的窗户,树立强烈的语文意识。

三、关注语言,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运用语言

人教版三年级课文《花钟》,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提示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作者写作思路清晰,语言文字优美。一位教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孩子们读通句子后,教师提出研读的专题是:你喜欢哪一种花的描写方法?

从研读专题的“描写方法”中,可以看出,教师试图引导孩子们关注这段话的语言。可是,三年级的孩子对“描写方法”还很陌生。于是,有的孩子说:我喜欢睡莲;有的孩子说:我喜欢月光花。所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了“我喜欢哪一种花”上,对“描写方法”没有感觉。教师原本想让孩子们自己来“赏语言”,结果却是孩子们在“赏花”。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来欣赏这段语言呢?我觉得可以定格在词语运用上,而不是在描写方法上。

1.先让孩子们找出表示“开花”的词语:吹起、绽开、醒来、开放、欣然怒放、苏醒、舒展、含笑一现……反复地读这些词语,发现作者是用不同的词语在表示“开花”,而且没有一个重复的。文中的花儿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作者写得好、用词丰富。假如作者都用一个词语来写开花,这段话读起来就索然无味,也读不出花儿的千姿百态了。

2.提出研读专题:这么多表示“开花”的词语,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来说体会,并能说出喜欢这个词语的理由。

科利亚的木匣篇5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习惯。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会这么少呢?”“朱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篇6

阿姆斯科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

>> 小巨人的家谱 小巨人的烦恼 班里来的“小巨人” 森林里的小巨人 耳朵里的小巨人 从“小巨人”到“公益姚” 影响世界的中国“小巨人” “小巨人”曾经的私家厨房 正在崛起的眼科药小巨人 姚明:“小巨人”的生意经 绿茵场上的小巨人 小巨人姚明 老板的风范 案例内容:广西打造“小巨人”的过程与做法 案例延伸:培养科技“小巨人”的天津模式 益佰制药大行业里的小巨人 阿瑟・佩恩和他的《小巨人》 Facebook:寻找出路的小巨人 巨人背后的巨人 小巨人联盟中的新生力量,却显示了华为的不凡实力 长高集团:高压超高压开关行业的“小巨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从吕宋岛走出的轻武器业“小巨人” 从吕宋岛走出的轻武器业“小巨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三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企业发展历程

阿姆斯科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在此之前的1898年,菲律宾趁美西战争之机摆脱了西班牙人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但随后在美国和西班牙签署的“巴黎和约”中又被出卖给战争的获胜方美国。1899~1902年,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美菲战争之后,菲律宾最终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此后,很多外国冒险家来到这块土地寻求致富的机会,其中就有两个英国人——罗伊·斯夸尔斯和威廉·宾汉。1905年,他们在马尼拉成立了一个从事照片洗印和服装进口等业务的公司,并根据两人的姓氏将其命名为斯夸尔斯-宾汉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菲律宾的西方人以及当地的贵族和富豪。随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其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包括运动枪械、弹药和摩托车在内的产品方面。1930年前后,前美国陆军医院医护兵亚瑟·海勒曼收购该公司。经过海勒曼的十年经营,使斯夸尔斯-宾汉公司获得了“运动者之家”的称号,成为在菲律宾经销运动枪械最主要的企业。

1941年,一位名叫唐·塞尔索·托尔森的当地企业家成为该公司的新主人。但仅仅4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菲律宾,占领军理所当然地对所有与武器相关的企业进行严格管制,公司库存的所有枪支被没收。为了在沦陷的黑暗岁月里生存下去,斯夸尔斯-宾汉公司不得不依靠销售服饰和其他用品来维持。

二战结束后,公司经营面临着外汇管制等带来的困难,托尔森决定冒险进军制造业,专注于利润最大的项目——枪械及弹药制造。像大多数国家一样,菲律宾在二战后迎来了一个大规模重建的时期。1952年,作为政府推行工业化的一个部分,当时的菲律宾总统为托尔森企业颁发了制造武器弹药的许可证,原先的企业更名为斯夸尔斯-宾汉制造公司,并开始在首都马尼拉附近的马里基纳开设工厂。

1960年代中期,老托尔森发现其长子德梅特里奥·保罗·托尔森表现出对相关业务的强烈兴趣,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来接管公司经营,另外两个儿子卡洛斯·布奇·托尔森和塞韦罗·考奇·托尔森随后也参与进来,最终公司交给兄弟三人共同掌管。1980年,业务已经涉及各个领域的斯夸尔斯-宾汉制造公司进行重组,托尔森家族成为最大的持股人,保罗·托尔森被选为总公司董事长和枪械弹药制造子公司总裁。至此,菲律宾武器公司(Arms Corporation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Armscor,即阿姆斯科公司)正式成立,并发展成该国最大的轻武器厂商。

阿姆斯科公司始终奉行“正确的目标、正确的价格”这一原则,坚持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取胜,很快成为被世人熟知和广受欢迎的轻武器品牌。1985年,阿姆斯科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在内华达州的帕仑普注册成立,不久后即获得美国岩岛兵工厂的品牌使用权。通过在美设立分公司,阿姆斯科公司的声名得以更快传播。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现在该公司已在包括英国、捷克、摩洛哥、玻利维亚、南非在内的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产品出口遍及六大洲的近60个国家。 产品种类丰富

阿姆斯科公司不仅具备包括CNC数控机床在内的各种精密加工设备,同时还拥有东南亚地区最大和最全面的轻武器弹药生产线,枪械和弹药种类十分丰富。由于特殊的国情、市场条件和历史渊源,其产品结构具有鲜明特色。

首先是侧重于民品。阿姆斯科公司的产品除少数供应警察和军队外,主要面向民用市场——这是因为菲律宾军队只有10多万人的规模,装备多数从国外采购,而窘迫的政府财政甚至连警察人手一枪都不能保证,军警 市场空间不大。而菲律宾枪械管理十分宽松,治安形势又相对混乱,近亿的国内人口对枪械的需求量很大,加上阿姆斯科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也主要瞄准以美国为主的民用市场,因此该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针对民间用户开发的,各种民用手枪、运动步枪及其弹药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其次是偏向于西方。菲律宾长期作为西班牙特别是美国的殖民地,融合了许多西方的风俗习惯,不仅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军队装备也是完全美式的,加之产品销售去向也多在国外,因此产品的式样、口径都是西方化的,尤以各种0.45英寸ACP口径的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仿制品最为典型。

第三是突出市场需求。阿姆斯科公司的民营性质使其格外重视客户的需求,随时关注和紧跟市场动向,比如目前生产的M1911系列手枪及其组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市场畅销的竞赛型。

目前,阿姆斯科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转轮手枪、自动手枪、霰弹枪、非自动运动步枪、半自动运动步枪、气枪、弹药以及枪械配件和周边产品等8个门类。 转轮手枪

转轮手枪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警用和民用手枪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律宾国内也有使用这种手枪的传统。阿姆斯科公司生产的转轮手枪以美国柯尔特公司的同类产品为蓝本发展而来。其转轮手枪共有4种型号,而口径只有一种,均发射0.38英寸特种转轮手枪弹。

4种转轮手枪中,M200是标准型,全枪长223mm,枪管长102mm,枪管下方设有退壳杆保护套,空枪质量0.8kg。M202采用重型枪管,没有退壳杆保护套,退壳杆暴露在外,全枪长223mm,枪管长102mm,空枪质量0.82kg。M206为紧凑型,全枪长174mm,枪管长51mm,退壳杆保护套与退壳杆长度基本相同,空枪质量0.72kg。M206A是M206的变型,主要诸元与其一致,但改用非外露式击锤,以避免出枪时钩挂衣物。

M200、M202、M206均采用带有手指槽和公司名称的大型聚合物握把,M206A则配用网格状防滑纹的木质握把,握把上无公司名称字样,但在枪管左侧刻有公司及型号标记。

各型转轮手枪的共同特点是,转轮弹膛容弹量6发,可单、双动发射,单动方式时扳机力为18~23N,双动击发时为52~59N。其均采用刀形固定准星,方形宽缺口照门,带有击锤保险系统、活动式击针和转轮解脱钮,扳机采用高抛光处理,金属件表面采用磷化处理。 自动手枪

阿姆斯科公司的自动手枪主要有仿制美国柯尔特M1911与意大利坦佛格利奥(Tanfoglio)两大类。从结构来看,前者分为两种,凡是名称中带有“M1911A1”的,结构与标准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差别不大,而2004年以后推出的改进型M1911A2则有较大改动,特别是普遍采用双排弹匣,主要供应民用市场,通常在西方并不将其视为正统的M1911手枪。本文为方便叙述,采用的是阿姆斯科公司自己的分类方法,即将所有M1911类手枪分为三个系列,包括“军用”系列、“实用”系列、“奖章”系列,而MAP系列自成一个系列。

“军用”系列 “军用”系列与柯尔特M1911A1相比变化较少,军用色彩较为浓厚。该系列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均为标准式样,前者设在直槽内,后者以燕尾槽方式固定,扳机力也在18~23N之间,扳机、击锤和握把保险同样为标准式样,表面处理均采用磷化工艺。

这一系列共有3种手枪。其中,M1911A1-45 FS GI为标准型,全枪长217mm,全枪质量1.12kg,采用标准型枪管,枪管长127mm,口径为0.45英寸ACP,弹匣容弹量8发。该枪还有9mm巴拉贝鲁姆、超级0.38英寸两种口径的变型枪,变型枪弹匣容弹量增加至9发。

M1911A1-45 CS GI为紧凑型,全枪长181mm,全枪质量0.98kg,采用长度为89mm的加粗重型枪管,口径为0.45英寸ACP,但弹匣容弹量减少到6发。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M1911A1-45 MS GI的为中间型,枪管长和全枪长有所缩短,但口径和弹匣容弹量不变,全枪质量介于M1911A1-45 FS GI和M1911A1-45 CS GI之间。

“实用”系列 “实用”系列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枪。这一系列都采用燕尾槽固定的标准型准星、大型斜坡状照门,竞赛型空心击锤和三孔扳机,以及末端上翘的“海狸尾”握把保险(可防止射击时击锤和套筒座夹伤使用者虎口),扳机力在18~23N之间,握把下端设计成喇叭口状,以方便插入弹匣,金属件表面均经磷化处理。每支手枪包装中包括枪套和两个弹匣。

该系列共包括4种手枪。其中,M1911A1-FS PS为标准型,全枪长222mm,枪管长127mm,空枪质量1.12kg,发射0.45英寸ACP手枪弹,弹匣容弹量8发,握把护板为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带有网格状防滑纹。该枪除0.45英寸口径外,还有9mm巴拉贝鲁姆、超级0.38英寸以及0.40英寸S&W口径的变型枪,均采用9发弹匣,其中0.40英寸S&W口径型的枪管弹膛尾部采用进弹斜坡设计,方便枪弹上膛。

M1911A1-CS PS为紧凑型,全枪长186mm,采用重型枪管,枪管长89mm,空枪质量0.98kg,发射0.45英寸ACP手枪弹,弹匣容弹量为6发。采用的木质握把护板表面光滑,没有防滑纹。

M1911A2-FS PS为采用大容量弹匣的标准型,全枪长222mm,枪管长127mm,空枪质量1.18kg,但采用双排弹匣,容弹量为13发。该枪除0.45英寸口径外,也有9mm巴拉贝鲁姆、超级0.38英寸以及0.40英寸S&W口径的变型枪,其中9mm与0.40英寸S&W口径的弹匣容量为17发,超级0.38英寸口径的为15发,0.40英寸S&W口径型枪管弹膛尾部也采用进弹斜坡设计。

M1911A1-FS PS NP为表面采用镀镍处理的标准型,银色枪身与黑色握把护板搭配,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美观,其主要诸元以及变型枪的情况,均与M1911A1-FS PS相同。

“奖章”系列 “奖章”系列主要面向较高阶层的用户,多用于射击竞赛特别是IPSC(国际实用射击协会)比赛,因此格外强调精准、快速射击等性能。该系列均采用127mm长枪管,全枪长也都是222mm,枪管弹膛尾部设有进弹斜坡。准星采用燕尾槽固定并带有光纤,“海狸尾”握把保险,双孔扳机,扳机力13~18N,保险可双侧操作,采用全长度复进簧导杆,以使套筒运动更加稳定。

相对而言,“奖章”系列的加工更为精细和美观,边角处均经过打磨抛光,并可根据客户要求订制某些部件。

该系列共有5种手枪。其中,M1911A1-45 Med.Std.为标准型,空枪质量1.13kg,弹匣容弹量8发,金属件表面采用磷化处理,采用刻有双菱形花纹的木质握把护板。

M1911A1-45 Med.Tact.为战术型,空枪质量1.18kg,弹匣容弹量8发,采用佩斯梅公司(Pachmayr)的整体式橡胶握把护板,表面处理有两种形式,即除了磷化处理外,还有全部镀铬的型号。

M1911A2-45 Med.Tact.为大容量战术型,弹匣容弹量13发,空枪质量增至1.2kg,表面处理方式有磷化和镀铬两种,握把材质为聚合物。

M1911A2-45 Med.Std.为大容量标准型,口径、弹匣容弹量、空枪质量和握把式样均与1911A2-45 Med.Tact.相同,但表面只采用磷化处理方式。

以上4种手枪口径均为0.45英寸ACP。

M1911A2-40 S&W Med. Comp.为采用0.40英寸S&W口径的竞赛型,空枪质量1.3kg,握把底端设计为方便插入弹匣的喇叭状,外表面采用双色调,即套筒采用黑色磷化处理,套筒座为银色镀铬。该系列套筒座左侧的铭文均为“Medallion”。

MAP系列 这一系列经意大利坦佛格利奥公司(该公司以生产高品质的IPSC竞赛用枪而闻名)授权生产,是仿制其TZ系列,而TZ又是仿自捷克CZ手枪,所以MAP系列实际上是CZ手枪的“再翻版”。该系列均采用勃朗宁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可单、双动发射,具有击针自动保险和手动保险,设有空仓挂机。该系列的钢制部件均采用磷化处理方式。

MAP系列共有4种手枪,均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弹量为16发。其中,MAPP1为标准型,全枪长210mm,枪管长113mm,空枪质量0.91kg,套筒采用镍合金钢制造,套筒座为聚合物材质。

MAP1 FS亦为标准型,全枪长210mm,枪管长113mm,空枪质量1.15kg,套筒与套筒座均采用镍合金钢材质。

MAP1 MS为中间型,全枪长190mm,枪管长93mm,空枪质量1.07kg,套筒与套筒座同样为镍合金钢制造。

MAPP1 MS为中间型,与其他3款手枪套筒较套筒座向前伸出的设计不同,其套筒前端与套筒座齐平,全枪长190mm,枪管长93mm,空枪质量0.83kg,套筒、套筒座分别为镍合金钢和聚合物制造。

此外,MAPP1和MAPP1 MS两个型号套筒座前下方设有导轨,可加装战术灯、激光指示器、前握把等;MAP1 FS与MAP1 MS的握把采用明显的“海狸尾”设计,而MAPP1和MAPP1 MS则没有。 霰弹枪

阿姆斯科公司生产的M30系列霰弹枪,主要面向民间用户、警察以及保安单位,其均以美国雷明顿M870为基础,采用唧筒式工作原理,卡铁摆动闭锁方式,口径为国际流行的12号,弹膛长均为76.2mm,可适用全长76.2mm以下的各种霰弹,以枪管下方的弹仓供弹。该系列均采用流线型枪管,枪管前方带有珠状准星,设有横闩式按钮保险,扳机力在27~40N之间,表面磷化处理。

阿姆斯科公司生产的霰弹枪共有6种。其中,M30 BG为无托型,全枪长705mm,枪管长470mm,空枪质量2.72kg,容弹量为4+1发(76.2mm长霰弹,弹仓内4发,弹仓内1发,下同),带有背带环。

M30 R6为固定托型,全枪长965mm,枪管长470mm,空枪质量3.4kg,容弹量为4+1发。

M30 R8为加长枪管和弹仓的固定托型,全枪长1 016mm,枪管长508mm,空枪质量3.4kg,容弹量为6+1发。

M30 SAS为突击型,与M30 R8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枪管隔热罩和背带环,因此全枪质量增加到3.63kg,其余诸元与M30 R8相同。

M30 FS为折叠托型,设有可向前下方折叠的枪托,枪托打开时全枪长1 010mm,枪管长470mm,空枪质量3.4kg,容弹量4+1发。

M30 DI/C型为固定托型,长度有两种,一种全枪长1 159mm,另一种全枪长1 210mm,枪管长相应地分别为660mm和711mm,空枪质量分别为3.52kg和3.63kg,容弹量均为4+1发。该型枪主要供狩猎使用,因此采用可更换喉缩,共有3种喉缩尺寸。 非自动运动步枪

各种0.22英寸口径运动步枪是阿姆斯科公司的主打产品,能够适用于从娱乐射击、狩猎小型动物到各种射击竞赛以及军事训练的各种要求。这些步枪的主要组件,包括机匣、枪机、枪管和扳机,都是由高质量的军械钢加工而成,并经过热处理以提升强度,确保使用寿命和动作可靠性。枪托均采用美国胡桃木或上好的菲律宾桃花心木制造。

该公司生产的非自动运动步枪共有12种之多,主要分为M14系列、M15系列和M17系列三类。

M14系列包括M14P、M1400、M1400E、M1400E“运动者”、M1400TS、M1400Y和M1400SC,均发射最为常见、廉价的0.22英寸LR边缘发火式枪弹。其中,M14P全枪长1 010mm,枪管长575mm,空枪质量2.72kg。该枪的机械瞄具由带护罩的珠状准星和簧片缺口表尺构成,准星为固定式,准星罩依靠本身的弹性夹紧在准星座上,表尺板以燕尾榫固定,并通过本身的弹性紧压在表尺座上,表尺座有若干齿槽,向前或向后推动游标便可得到不同射距所需的缺口高度。机匣上设有燕尾槽,可根据用户需要安装瞄准镜。该枪采用插入扳机护圈前方的直弹匣供弹,容弹量有6发和10发两种,枪托为蒙特卡罗式,带有塑料托底板。

M1400全枪长1 029mm,枪管长575mm,空枪质量2.72kg,弹匣也有6发、10发两种,同样采用蒙特卡罗式枪托,托底板为塑料制。

M1400E的档次要高于前两者,其全枪长1 029mm,枪管长578mm,空枪质量2.72kg,弹匣有6发、10发两种,准星为带有光纤的刀形准星,配用可调高低的表尺,护手采用前端带有半球状突起的斯彻奈德式样,枪托握持部分装饰有手工雕刻的网格状防滑纹,握把部分底部带有防止磨损的握把底板,托底板为橡胶制造。

M1400E“运动者”为竞赛型,全枪长1 029mm,枪管长578mm,空枪质量2.72kg,弹匣有6发、10发两种,瞄准装置与M1400E相同。该枪枪托带有凸出的大型贴腮部,护手较大便于托举,托底板同样为橡胶材质。

M1400TS也为竞赛型,全枪长1 041mm,枪管长584mm,空枪质量3.4kg。该枪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发装填射击、没有弹匣,另一种采用10发弹匣。两者均没有机械瞄具,只能通过机匣上的燕尾槽加配瞄准镜。该枪枪托亦带有凸出的大型贴腮部和橡胶托底板。

M1400Y枪身较短、质量较轻,适合青少年使用。其全枪长870mm,枪管长466mm,空枪质量2.27kg,弹匣容弹量为6发。

M1400SC全枪长1 029mm,枪管长578mm,空枪质量2.72kg,弹匣有6发、10发两种,瞄具也与M1400E相同,但该枪带有大型贴腮的枪托加工更加精美,除了护手和握把上带有手工雕刻的防滑纹外,还带有护手头(位于护手前端,通常用不同种类的木材或其他材质制成,以与护手相区别,增加整体的美观性),托底板亦为橡胶材质。

M15系列包括M1500、M1500S、M1500SC,均改为发射弹壳长度较长、初速更高、威力更大的0.22英寸马格努姆边缘发火式枪弹。其中,M1500全枪长1 045mm,枪管长575mm,空枪质量2.95kg,由5发短弹匣供弹,瞄具为带有光纤的刀形准星和觇孔式表尺,采用带有大型贴腮部的蒙特卡罗式枪托,带有手工雕刻防滑纹,托底板为塑料制。

M1500S表尺改为可调式,枪托不带防滑纹,其余细节与M1500基本一致。

M1500SC主要诸元也与M1500一致,只是护手和握把处带有防滑纹,并有乌木制成的护手头。

科利亚的木匣篇7

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呢?

一、次序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例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二、铺垫法

在讲授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教练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三、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再如第十二册《詹天佑》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攻破重难点: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深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的伟大。

四、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海上日出》和《夕照》后,让学生对比: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景物所表现的独特的美。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

五、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例如:第九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六、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学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想像: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文中知道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还通过想像内容的交流知道了这种情谊是相互的,是伟大的。又如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主要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狮子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像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并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像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在想像中创新。

七、破题法

破题法,顾名思义是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像,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是:"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再看第十二册《将相和》,根据题目中?“将”“相”“和”三个字设计问题为:课文中说的“将”“相”各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因为什么而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以上两篇课文设计的问题一解决,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

八、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第七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quot;“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为: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科利亚的木匣篇8

枝繁叶茂――AK系列的衍生型步枪

如今“战术AK”被几乎每一个能够生产AK系步枪的国家制造出来并且推向市场。所谓“战术AK”,就是在AK步枪(可以是AK47、AKM或AK74三大枪族中的任何一个型号)上,换用塑料护木和小握把、加上皮卡汀尼导轨并且换一个更加时髦的折叠枪托(主要是类似美国AR系步枪的六段式折叠枪托)。让本来“朴实”的AK“变身”成为一支外形时髦且能加装各种附件的步枪,如果还想多做些事情,就用磷化处理代替原来的发蓝氧化作为表面防锈工艺,再换一个北约口径的枪管。这样的“改版AK”在很多欧美国家早已是层出不穷。于是,俄罗斯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重开生产线甚至用库存旧枪零件再加工,制造一些不用劳心费神地去考虑“合理性”,没有研制成本,或时髦或奇异的AK衍生型步枪,放到展会上去试试水。

在2013莫斯科枪械展上,具备上述特点的AK衍生型步枪无疑占据了自动步枪类展品的绝大多数,堪称是琳琅满目。其基型涵盖AK47、AKM和AK74三大枪族,有换枪托换护木的,有换枪托换护木又加了皮卡汀尼导轨的,枪管有长有短也有中间型号。比如展出的短管型AK47步枪、短管狩猎型半自动AK47步枪、换枪托和塑料护木的AKMs步枪等。这么多衍生型AK自动步枪(有些是半自动步枪),为老卡拉什尼科夫这位枪械领域的一代名家谱写了热闹非凡的人生最后乐章。

在口径方面,除了常见的7.62毫米、5.45毫米苏系子弹口径和7.62毫米俄弹口径外,还有7.62毫米北约弹口径、5.56毫米北约弹口径、0.338英寸拉普一马格南弹口径和0.308英寸温彻斯特一马格南弹口径等等,甚至还有0.410英寸那样不大多见的高精度狙击(狩猎)步枪弹口径。这些“变种AK”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黑枪作坊都能造出来(当然质量好坏不论),对于俄罗斯的正规军工厂而言自然更是毫无压力。

时代潮流――AK衍生型冲锋枪

二战以后,冲锋枪在各国军队中的地位一度下降,因为战后突击步枪的兴起,使得发射手枪子弹,射程和威力均有限的冲锋枪在战场上难觅用武之地。可是随着恐怖主义和非国家武装组织的兴起,各国的警察和内务部队开始需要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具有较高射击精度且不易误伤无关人员的自动武器,以MP5为代表的新一代冲锋枪乘势崛起,这类冲锋枪最多的使用者就是各国的特警以及内务部门的反恐、反劫持部队。对于特警和反恐部队的冲锋枪射手来说,这类冲锋枪是和战场上的突击步枪一样的主要武器,甚至在必要时还要承担“袖珍狙击步枪”的任务,因此要求新一代冲锋枪具有较高的单发射击精度而不是像二战前后的冲锋枪那样只追求高射速。各国在研制新型冲锋枪时也很容易想到借鉴MP5的设计经验,即以本国生产装备的自动步枪型号为基型,将尺寸进一步缩小并且改为手枪弹口径,进而使之“演化”成为新型号的冲锋枪。因为自动步枪普遍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和闭膛待击设计,从而具有较高的单发和半自动射击精度,于是在MP5之后,各个主要轻武器生产国纷纷在本国的量产型自动步枪基础上,推出了新型号的冲锋枪,其中绝大多数是9毫米口径的,发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或同尺寸的其他子弹(基本可与派弹通用),俄罗斯亦不例外。

2013年莫斯科枪械展上展出的俄罗斯新型9毫米冲锋枪显然是在AK74突击步枪的基础上研制的,口径为9毫米,可以发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以及同口径的俄制钢芯手枪弹。护木和小握把均为塑料质地,准星的位置从枪管前端移到了护木前端,还在上机匣盖上加装了皮卡汀尼导轨。这样看似简单的设计足以成就一支可靠性高且单发射击精度不错的现代冲锋枪,从而成为俄特警部队和内卫反恐部队如“阿尔法”、“火星”等特战队新一代冲锋枪选型的有力竞争者,如果价格不贵的话,在国际市场上也不难找到买家。

别具特色――AK衍生型霰弹枪

虽然有两次车臣平叛作战和高加索、中亚地区反恐行动的丰富经验,但俄陆军和内卫部队并没有像“反恐战争”中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军队那样大量配备霰弹枪;俄军至今也没有制式的军用霰弹枪,少数几个霰弹枪型号主要给内务部门用于抓捕、镇暴和看管监狱。不过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公司倒是在AK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很多型号的半自动和全自动霰弹枪,其中一些还出口到了欧美国家并且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中一显身手。它们也都出现在了2013莫斯科枪械展的展台上。

此次展出的AK衍生型霰弹枪大多为折叠枪托,少数为带拇指扣的运动步枪型枪托,枪管有长有短,主要为12号(注:12号是指一磅铅可以制作12个与枪管直径相同的铅球。一般来讲,12号霰弹枪的口径约为18.5毫米),也有16号(10.4毫米)和20号(13毫米),大多是半自动,也有一些是全自动的。短枪管霰弹枪主要用来对付狭小空间内的目标和在丛林作战中“狭路相逢”的敌人,一打出去就是一大片,如果能实现连射效果更强,也是一些国家普通民众居家旅行时防范坏人和害兽的自卫武器。长枪管霰弹枪具有较高的射击精度,主要用于运动射击(飞碟射击)和狩猎,尤其在发射大口径独丸弹时,具有相当可观的中距离射击精度和可怕的杀伤力,足以一枪射杀大象、犀牛、狮子、灰熊等之类的大型猛兽。

西方国家的霰弹枪普遍使用管状弹仓供弹,弹匣供弹是少数另类,俄罗斯的霰弹枪则相反,用弹匣的多,用弹管的少。管状弹仓和弹匣供弹对于霰弹枪来说可谓是各有利弊:管状弹仓可以较灵活地调整弹药种类,若临时需要换弹,只需直接将一颗子弹装入抛壳口即可,而弹匣供弹显然就得换弹匣了;但管状弹仓的装填速度远比换弹匣要慢,这点在很多第一视角射击游戏里都能体会得到。或许俄罗斯人觉得作为近战兵器,短时间内向目标倾斜大量弹丸是最为重要的,毕竟霰弹枪不是追求射击精度的武器,要射击精度大可以换枪,至于霰弹枪连射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大约体格强壮的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经受得起。

科利亚的木匣篇9

>>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九)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五)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七)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四)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一)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三)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二)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八) 寻踪古“九江” 大院寻踪:泉与文化的交融 基于投影寻踪的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西行寻踪记之三:塞尔维亚的今与昔 残酷与荒诞的世界 寻踪《the secret world》 宝石寻踪 太行寻踪 内幕寻踪 快乐寻踪 虹桥寻踪 基因寻踪 昆虫寻踪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九) 寻踪:各国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与演变(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三土 明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结束后从奥匈帝国分裂出的一个内陆小国,尽管其国土面积不大,但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二战之前,已经在当时全球十大工业化国家中排名第七。其中,军火工业又是该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两次大战之间的20多年里,捷克斯洛伐克的轻武器出口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业绩和声誉,VZ24非自动步枪、ZB26轻机枪等都是在世界上行销甚广的知名产品。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了轻武器的发展,因此捷克斯洛伐克在早期半自动步枪的研发方面也不无建树。

曾设计了著名的ZB26轻机枪的布尔诺兵工厂设计师埃马纽埃尔・哈力克在1920年代末研制出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第一支实用化的半自动步枪,即ZH29半自动步枪。该枪的标准型发射7.92mm毛瑟步枪弹,为了方便对外销售,后来陆续推出了采用0.30英寸-06、7mm毛瑟和6.5mm毛瑟等口径的型号供客户选择。由于该枪加工复杂、价格昂贵,加上对污物比较敏感,捷克斯洛伐克本国军队没有装备,对外的商业销售也不太成功。目前所知的ZH29半自动步枪最大的外销对象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此外泰国也曾少量购买过一些。

1930~1932年间,当时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队采购了510支ZH29半自动步枪,并计划由奉天兵工厂仿制该枪,但不久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东三省被日军占领,因此相关计划未能实现。日本对缴获的ZH29半自动步枪很有兴趣,曾由东京瓦斯电气工业公司等企业尝试仿制,并改为发射6.5mm有坂步枪弹,不过因仿制品射击精度不够理想等原因,最后放弃了仿制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ZH29半自动步枪约在1938年停产,生产总量并不大,大约只有几千支。由于产量有限,保留到今天的ZH29已经是珍贵的收藏级武器,目前品相较好的在西方武器收藏市场上的售价均超过1万美元。 ZH29半自动步枪

ZH29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活塞长行程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击发机构为回转击锤式,采用可拆卸弹匣供弹。该枪设计较为紧凑,外形修长美观,同时大量使用金属切削零件,加工精良细致,操作也比较方便,在早期半自动步枪中是较具现代感的一种。

该枪全枪长为1150mm,枪管长545mm,全枪质量4.5kg,配用5发、10发或20发可拆卸弹匣供弹。由于ZH29的设计者哈力克曾设计过ZB26轻机枪,因此前者不论是结构原理、细节设计还是加工方式,均非常类似于后者,可惜ZH29生不逢时,再加上价格和可靠性的因素,因此未能像ZB26那样扬名世界,不过,其在早期半自动步枪中仍属经典。

ZH29半自动步枪主要由枪身组件、导气箍组件、护手延长套和护手组件、枪机组件、发射机/枪托组件以及弹匣构成。

其枪身组件由前向后依次为枪管、枪管衬套和机匣。枪管表面光滑,后端加工有螺纹,与机匣前端的内螺纹配合,将枪管固定在机匣上。为防止枪管直接接触护手造成护手过热,设有枪管衬套将枪管包裹,准星设在枪管衬套上。枪管前部开设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导气孔,同时在枪口部加工有螺纹,用以安装导气箍紧定螺母。ZH29的导气箍可以拆卸,与现代导气式武器的固定式导气箍设计有一定区别。机匣为一整块钢料切削加工而成,与发射机/枪托组件通过两个轴销固定。其中一个位于机匣顶端后部,另一个位于机匣中下部,它们均可以向外抽出,但不能完全取下,以避免在野外分解时丢失。在机匣顶部中间位置,安装带有“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座表尺,表尺最大分划为1600m。表尺的弧形座是单独加工的,通过机匣顶部的突起和表尺板轴固定在机匣顶部,这种设计避免了直接在机匣上铣出弧形座带来的加工难度增大、容易造成整个机匣报废等缺点。

ZH29虽然采用与ZB26轻机枪同样的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但其为水平偏移式,而非通常的上下偏移式,是利用枪机尾部在水平面上发生摆动,使枪机尾部左侧抵在机匣中部左侧的闭锁贴合面上,进而形成闭锁状态。ZH29的闭锁贴合面是一个单独加工的零件,装入机匣后利用机匣左侧的一个螺钉固定住,如果武器的闭锁间隙变大,可以通过拆换这个闭锁块来调整闭锁间隙,避免更换整个机匣。这种设计不仅出现在ZB26轻机枪上,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等其他一些采用枪机偏移式闭锁原理的武器也有应用。

ZH29的上机匣右侧设计成开放式,后部被下机匣右侧遮盖住,前部兼作抛壳窗,平时枪机框会把前部挡住,这种设计虽然巧妙,但也使得机匣右侧开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匣的整体强度。

弹匣采用“前挂后卡”的固定方式,故弹匣槽内部前方设有内置卡笋和卡笋簧,后方设有一个可以用手扳动的弹匣卡笋。

导气箍组件、护手延长套和护手组件从前向后依次安装在枪管上。导气箍组件兼作准星座和刺刀座,因此形状要复杂一些。导气箍为整体加工成形的筒状零件,套在枪管前部,后部有与枪管导气孔对应的活塞气室,前部有气室堵头。堵头设有3个位置,分别对应大号气孔、小号气孔以及关闭状态,可以调节进气量大小直至关闭进气。堵头通过一根横向销轴固定在导气箍上,销轴另一头与一个弹性锁定簧片连接,只有抬起簧片才能转动销轴进而取下堵头。当选择好对应的气孔位置后再装回堵头,并再次旋转销轴锁住,即可完成对导气孔大小的调整。护手为木质,分成左、右两片,长度较短,表面没有防滑纹和指槽。护手前、后部分别卡入枪管套后部和机匣前部的对应槽内固定。为加快枪管散热,护手顶部开有腰形槽。护手延长套为整块铝材经铣削加工而成,同时兼作活塞筒。护手延长套外表面加工有多道凹槽,套在枪管中部,依靠前部的套箍固定,套箍下方固定有前背带环。护手延长套的主要作用是为枪管散热,不过其实用性并不明显。由于ZH29的活塞采用偏置式设计,护手延长套上的活塞筒通孔位于右侧下方,不在枪管的垂直中心线上,同时左侧下方还加工有一个通条孔,不过目前见到的这种武器上一般都未安装通条。

ZH29的瞄准系统设计得比较特别,并不在枪管中心线上,而是和ZB26一样偏向右侧。其准星座设置在导气箍前上部,锥形准星通过燕尾槽固定在准星座上,但偏于准星座右侧,准星可以左右滑动以调整风偏。少数ZH29的准星座上还带有准星护圈。同样地,缺口式照门也偏于表尺座右侧。该枪的导气箍中下部加工有刺刀座,配有可拆卸式刺刀。

整个导气箍组件、护手延长套和护手按顺序装到枪管上后,再通过从枪管前部拧入的一个八角形锁紧螺母锁紧。由于导气箍与枪管的配合段较长,加上闭气的需求,因此这一段枪管的外缘周和导气箍对应的内表面加工光洁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也较大。另外,其准星是固定在导气箍上的,与枪管并不是直接固定,而随着枪械的使用特别是射击中的持续震动,其导气箍组件、护手延长套和护手仅仅依靠一个螺母锁紧定位,显然是不够牢固的,可能造成准星的松动和偏移,进而影响射击精度。

ZH29的枪机组件主要由枪机框和枪机组成。枪机框为整体锻造出毛坯后再经铣削加工而成,形状较为复杂,前部是与枪机框连成一体的活塞头部和活塞杆,两者相对偏于右下侧,活塞杆为变截面形状,后部为矩形,而接近活塞头部时则变为圆柱形。枪机框本体截面近似“”形,左侧为开放式,用于容纳枪机且枪机在外,右侧固定有空心球头拉机柄。枪机框右侧、拉机柄后方开设有一条较长的腰形槽,为防止灰尘通过该槽进入枪机框内造成枪机动作不良,平时靠一个弹性钢片盖住腰形槽开口处。相对同时期的其他武器来说,ZH29的枪机框形状比较复杂,加工以及热处理难度较大。枪机为近似长方体,右侧加工有与枪机框配合的开闭锁突起斜面,前部加工有弹底窝。右侧还设有抽壳钩和片状抽壳钩簧,左侧装有弹性抛壳挺以及抛壳挺簧。枪机中心部位装有击针、击针簧和击针销。设置击针簧的目的是因为该枪的击针相对来说较长较重,避免枪机推弹入膛时因击针惯性较大而可能导致枪弹发火,同时也能防止枪支跌落时击针由于惯性撞击底火而击发枪弹。击针的特别之处在于,击针尖为扁平状。

ZH29的发射机/枪托组件主要由下机匣、发射机构、复进机构和枪托组成。下机匣由一整块钢料铣削而成,形状比较复杂。与上机匣类似,下机匣的形状也是左右不对称,断面形状近似“”形,右侧较高的立壁正好封闭上机匣右侧,左侧较低的立壁用于安装发射机构的各轴销。该枪的发射机构由击锤、击锤簧、阻铁、单发阻铁、扳机和保险等组成,除了击锤簧之外,其余零部件均采用复杂的切削加工方式,部件不仅厚实粗壮,表面处理也比较光洁。击锤簧采用双扭簧形式,位于击锤两侧,且两侧一直延伸至单发阻铁两边,兼具单发阻铁簧的作用。保险轴位于阻铁轴后方,利用保险轴上的圆柱面起到限制阻铁动作的作用,以形成保险状态;而在射击状态时,保险轴上的缺口对准阻铁,使阻铁不受限制,可以被扳机带动而释放击锤。下机匣内部装有复进簧组件,主要由复进簧顶头、复进簧和复进簧管组成。复进簧顶头被下机匣前部的限位面限制住,不会弹出。复进簧管拧在下机匣尾端,并伸入枪托内,同时由于枪托握把部位为弧形,所以复进簧管伸入枪托的部分也设计成略向下倾斜的形状。ZH29独特的偏置导气系统设计,使得从活塞到枪机框再到整个复进机系统,均偏于枪身右下方,这也是该枪不同于大多数枪械的一个显著特点。

虽然ZH29的阻铁并未设计成现代自动武器中常见的不到位保险结构,但其不到位保险是通过击针与击锤头部的特殊形状来实现。ZH29的击锤打击面不像一般击锤那样是一个完整的平面,而是位于击锤左侧的一个弧形突起,右侧则低于打击面。由于枪机是向左侧偏转闭锁的,只有闭锁到位后,击针尾部才会与击锤头部的弧形打击面对正,从而击锤正常打击击针尾部而击发枪弹,如果没有闭锁到位的话,枪机尾部就会偏向右侧,这样击针就会与击锤头部的弧形打击面错开,即使此时扣动扳机释放击锤,击锤的弧形打击面也只能撞到枪机尾部,而碰不到击针,以此来确保武器的安全性。

该枪的木质枪托用一个长螺钉固定在机匣尾端,枪托尾部带有钢板冲压而成的枪托底板,枪托后下方固定有后背带环。

ZH29设计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特殊的空仓挂机机构。该枪在弹匣内枪弹打完后,托弹板会阻挡枪机前进,但即使取下弹匣,枪机也不会继续复进,因为枪机停在后方位置时,击锤前部的弧形突起部位会进入枪机下方对应的弧形槽内,将枪机阻挡在后方位置,击锤起到了相当于空仓挂机阻笋的作用。当重新装入一个实弹匣时,仅需轻扣扳机,扳机带动阻铁与击锤,击锤头部下降,就可以解脱对枪机的控制,枪机便在复进簧作用下继续复进完成推弹入膛和闭锁动作。ZH29的这种由托弹板和击锤共同实现空仓挂机的设计在其他步枪上是非常少见的,类似的结构设计仅在毛瑟M1932冲锋手枪上出现过。由于其解脱空仓挂机是依靠扳机带动阻铁,然后阻铁带动击锤来释放枪机的,这一设计的好处是不需要在武器上额外设计操作解脱手柄,也不需要再次拉动枪机,射手只要轻扣扳机即可,有利于提高射击效率。

ZH29采用由钢板冲压焊接而成的双排双进直弹匣,其结构、外形与ZB26轻机枪的20发弹匣基本相同。弹匣托弹簧为“Z”形片簧,弹匣容量有5发、10发和20发3种,最常见的是容弹量为10发的式样。

ZH29半自动步枪设计完成不久,便参加了美国的半自动步枪选型试验。为了参与竞争,其测试型号又将口径改为当时美国要求的0.276英寸,同时取消了较为复杂和不实用的铝制护手延长套,将上护手改为加长式样,其余结构均与原型相同。由于结构过于精密和复杂,导致该枪可靠性不高,很快就遭到了淘汰。当然,ZH29被淘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该枪并不是美国研制的。加上佩德森本人积极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向军械署施压,要求新研制的半自动步枪必须使用他设计的双排双进漏夹供弹系统。其实,两种供弹方式哪一种更具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自动武器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弹匣供弹系统的优越性。然而由于当时佩德森的影响力,结果造成了像ZH29这样非美国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在选型中过早被淘汰出局。

不过,ZH29在扬尘条件以及其他污染严重环境中使用时,其可靠性不足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枪机偏转式闭锁结构特有的“楔紧”现象,只能通过较好的来保证,在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可靠性必然较低。再者,相对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高昂的价格,也是导致ZH29未能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科利亚的木匣篇10

M249采用气动、气冷原理,枪管可快速更换令机在枪管故障或过热时无须浪费时间修理,护木下前方装有折叠式两脚架以利于部署定点火力支援,亦可对应固定式三脚架及车用射架,M249对应弹链及STANAG弹匣供弹,机在缺乏弹药等紧急情况时可向其他装备M16或M4的士兵借用弹匣来射击,但以弹匣供弹时会因弹匣弹簧弹力太大而射速过高及可能出现故障。

在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每次美军的军事行动及战争皆可见到M249的踪影,虽然有不少报告指出M249被沙或泥阻塞运作,但大部份士兵都对其作战表现满意,而随着服役年期及重量问题,美国海军陆战队研究一种介乎突击步枪与轻机枪之间的全自动武器计划,名为步兵自动步枪计划,并在该计划之中选择了HK M27步兵自动步枪作为一部分M249的替代品。

自1965年起,M60和M2成为了美国陆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主要机枪,M2是一种.50口径的重机枪,主要用作载具及固定阵地上的定点连射武器,而M60则是一种可携式中型机枪,用于为部队提供具机动性的全自动支援火力,两者皆具有相当重量而且最小要两人才能有效运作。而在一战起就成为了陆军部队常用轻机枪的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在1957年亦被M14自动步枪取代了,每个班的指定射手会以M14作全自动射击,而班中其他士兵则只能以半自动模式射击以确保准确度及节省弹药,正因为M14及M16步枪并非以全自动射击作首要功能,20或30发弹匣无法提供像弹链供弹机枪般的有效持久连射火力,而且在持续快速射击后时有出现过热及卡弹等故障,陆军希望开发一种只需单兵操作、比M60更轻、比M16具有更佳火力的机枪,令士兵无须再以M16作全自动射击来填补火力缺口。

1960年代,陆军测试了多种不同设计机枪,包括了发射箭头弹的枪械,而最为广泛作“实战测试”的枪械则是具有模组化设计、可通过转换零件改变用途、发射5.56×45 NATO弹药的Stoner 63,Stoner 63成为了越战中当时部份海军陆战队士兵及美国海军海豹部队的轻机枪,不过以上枪械皆没有成为制式轻机枪。

1968年,美国陆军的“陆军轻武器计划”决定以5.56毫米口径作新型轻机枪的弹药,但陆军没有分配到充足经费,当时的5.56毫米弹药亦被作战部队指火力太低,随后陆军只是开始研究改善5.56毫米弹药,到1969年也没有改变轻机枪弹药口径的打算。直至1970年7月,陆军终于决定开发新型轻机枪,但仍然没有指定口径,同时提出把新型轻机枪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不过到1971年7月,新型轻机枪的实际弹药设计依然没有定案,同年数月后,法兰克福兵工厂提出了在6毫米弹药及加大弹壳的5.56毫米弹药之间的二选一方案,并在1972年3月完成了这两种弹药的设计,当陆军发表了“班用自动武器”计划的规格文件,同年5月亦认可了6毫米弹药的设计。1972年7月前,Maremont公司、菲力克·福特公司及岩岛兵工厂的垂钓者研究室承包了“班用自动武器”的开发合约,三家公司的版本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X为军方对武器试验的附加代号,experimental),计划要求轻机枪连200发弹药的重量需小于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最小达到800米(约2600尺)。

在“班用自动武器”计划开始进行评选时,共有三种5.56毫米口径样枪及一种6毫米口径样枪参与,包括以M16突击步枪加装重枪管作长时间连射用途的柯尔特M16 HBAR、Fabrique Nationale(FN)的FN Minimi、黑克勒-科赫的HK23A1及垂钓者研究室的6毫米口径XM235 SAW,这次评选在1974年12月完结。至1976年2月FN Minimi及XM235 SAW入选,同时有意见指出为士兵装备新弹药(指6毫米弹药)将出现后勤补给问题,同年6月“班用自动武器”计划指出必须改为使用标准的5.56毫米弹药作新型轻机枪的标准口径,并在10月通过了此项修改,而垂钓者研究室把XM235 SAW的口径修改项目交由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负责,修改后的版本改名为XM248,而同样修改了口径的柯尔特M16 HBAR则名为XM106,两种样枪皆在1978年完成,同年黑克勒-科赫亦提交了5.56毫米口径的HK21A1(原本为7.62 × 51毫米口径)作参选。HK21A1其后被命名为XM262,而FN Minimi则名为XM249,军方在1979年4月重新测试以上四种5.56毫米口径的新样枪。

1980年5月,军方决定采用XM249作为“班用自动武器”计划的轻机枪,而XM262虽然在测试时同样表现优秀,但最终仍然落选。同年9月,军方向FN提出全面生产XM249的合约,并在1981年6月开始对定型的XM249进行进一步测试及于1982年2月1日正式采用。美国陆军于1984年装备M249班用自动武器,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亦于一年后正式装备。美军版本的M249由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FN子公司的厂房生产,与原本的FN Minimi设计有所不同,M249采用另一种枪托。

早期型的M249的由于枪管完全外露,持续射击时枪管的上升热气流影响瞄准,前准星需要专门用具才能调节,而且机匣边缘及部份零件锋利容易割伤射手,结果在1985年8月23日,当时的美国陆军副部长詹姆斯·安布罗斯停止了M249的生产计划并提出产品改进计划以解决以上问题,但美国国会在1986年财政年度中把M249的相关经费转为退伍金等其他用途,结果导至超过1,100把已经装备的早期型M249被迫继续服役,另外超过7,000把早期型M249则库存在仓库直至产品改进计划得经费才进行改装,至1988年才开始把早期型M249改装,并以M249 PIP为标准重新生产。

M249全长1,041 mm (41 in),连200发弹链及硬塑料弹箱重7.5 kg (17 lb),是一种对应弹链及弹匣供弹[10]、发射5.56×45 NATO弹药的轻机枪,一般采用每四发M855普通弹配一发M856曳光弹的连接方式组合成的M27弹链作弹药,配放在硬塑料弹箱或软帆布弹袋内并下挂在机匣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