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03:01:08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篇1

话说五千年前,有一位美丽非凡的女子,名曰嫦娥,吃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奔月亮;五千年过去了,就冰某人分析,嫦娥不一定是偷吃长身不老药或被逢蒙所逼而吃。至于是怎么回事,请听本人给您说这第一种,后羿射日回来后得到了西王母的一粒长生不老药和三万块钱,这几天嫦娥发现不太对劲,因为后羿晚上12:00点才回家,嫦娥决定用全球定位手机跟踪后羿,这一跟踪不得了啊,后羿有外遇了,气得嫦娥开着宝马,闯了五次红灯,回家后嫦娥一气之下吞入长生不老药,奔月啦!第二种,后羿射日后,就业困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当农民工,后来因射日关系被升入工头,他老带着农民工建设豆腐渣工程,嫦娥不同意,和后羿大吵一架,后羿情急之下打了嫦娥一巴掌,嫦娥哭着吞下不老药,奔月啦。

第三种,后羿射日回来,当了个总裁,老拖欠农民工工资,警察把后羿逮捕归案,把公司封了,嫦娥觉得太丢人了,就吃了不老药。第四种,后羿因十全十美当了个台湾的官,台湾素质高啊,一天天的没事干,后羿闲的跟陈水扁搞台独,嫦娥这回正立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为榜样哪,嫦娥教育后羿一国两制制度,后羿不服说一边一国,大战三百回合后,嫦娥因自愧不如毛泽东而奔月第五种,天上有十颗太阳那回,嫦娥晒得可以和非洲人相比了,缠着后羿射日了,皮肤还没恢复,其耗电使游客广告“你想肌肤如牛奶般白嫩吗,你想肌肤光滑吗,那就赶快买美美乳液,一洗就白,现在拿起电话吧,拨打1732001吧……”嫦娥一阵心动,拿起电话拨打1732001,买了一瓶,一洗,嫦娥变得更黑了,嫦娥觉得没脸见后羿了,就吃了长生不老药,奔向月球了嫦娥奔月的原因还有很多,还有什么原因,请听下回分解……啪!

莘县实验初中八年级 泡泡冰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嫦娥奔月教案篇2

最新中秋节班级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最新中秋节班级主题班会方案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最新中秋节班级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xxx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嫦娥奔月教案篇3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我们二(3)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寄宿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桃山,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年9月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嫦娥奔月教案篇4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由来、寓意和习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策划相应的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2021最新,欢迎大家来阅读。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介绍中秋节、故事、儿歌、各类游戏等。

活动时间:20__年_月_日

环境创设:

1、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1、家长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与幼儿一起准备灯笼,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介绍中秋节: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小朋友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

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游戏1:《水果拼盘》比赛

游戏玩法:

每个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举行制作水果拼盘大赛的活动。

游戏规则:

1、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造型奖。

游戏2:猜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2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

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时间:

中秋节当天下午14:30——17:30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

有些简单,再具体些,都可以准备哪些具体的材料,列举出来,有图片也可以附上

道具准备: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过程:

全园孩子参加,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择自己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时间:14:30——15:30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中秋相关的图片贴、挂在教室。

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以及准备绘画工具。

活动目标: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形式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作画出与中秋相关的美丽图画。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

作画后(15:50)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过程太简单,形式、画风、工具虽不限,但是也要给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否则老师会觉得很空,例如:水粉画、水墨画、黏贴画、添画、手工折纸、剪贴、拓印、砂纸、陶艺、装饰瓶子(将瓶子外层图上水粉。

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作为装饰)等等,都可以,每种后边说明玩法,具体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否需要老师参与指导,都需要配合哪些环境布置,供老师参考,不一定都用,但是老师可以选用,这样老师就觉得简单多了。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时间:15:00——15:50

准备: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目标:准备期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

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的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再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对讲者用以掌声鼓励。

第一组作画的幼儿边听故事,边作画。

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小讲台可以怎样布置,观众席怎么摆椅子,上台讲故事的幼儿可以穿上有魔力的魔法衣、魔法帽(也可以换成其他的名字,要对幼儿有吸引力)并附上咱们能搜集到的所有故事,供老师选择

2、可以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时间:16:00——16:40

道具准备: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

1、在幼儿进入此活动教室前,老师要跟前来的家长和幼儿沟通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要尽量保持安静;由于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师或分批进入。

目标: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活动: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如果有要附上)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的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还在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是否尝试过,是否在操作时能完成?

活动四.齐动手,共劳动

时间:16:40---17:15

准备:各种水果与食品、水果刀、盘子

目标:培养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幼儿、教师、家长齐动手制作美味的食物,教师与家长帮助切食物,例如水果、月饼等。

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制作水果拼盘以及食物作画等。

此活动都要准备什么(除了水果、还有哪些图片)?准备多少?

水果有一部分可以做成拼盘,另一部分直接清洗好并分类

什么人负责切水果?什么人洗?什么人拼摆?

制作月饼都需要准备什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画鸡蛋要准备哪些图片供幼儿参考?

活动五.吃月饼,同分享。

时间:17:15——17:30

准备:若干名教师做为引导员,个人小餐具,音响,乐曲。

活动:用自助餐的形式,把每组小朋友做的食物都摆放在大桌子上,然后全园共同品尝。同时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爷爷为我打月饼》等。

备注:

1、前四个活动的方式想有个小调整,原计划是幼儿报名,然后一下午都在一个教室活动,这样可能幼儿会觉得没意思,所以,在这里做一下改动,先报名做活动,然后自己报名的活动完成后,可以再到其他的教室参加或参观其他的活动。

家长陪同,然后整个活动中老师、幼儿、家长都要有礼仪行为,比如:不影响他人、学会排队、等候、老师在指引家长时的手势语,迎宾时要注意的礼仪等等,这些环节都要体现出来。

2、一共四个活动,四个教室,如果幼儿园班级较多,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搞同意个活动,幼儿园可以自己按实际情况安排。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2、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4、教师向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活动二: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伴奏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选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挥演奏的过程中,能与集体的演奏保持和谐。

3.体验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乐器(小铃、舞板、铃鼓等)。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指导语: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名字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1)边听歌曲边拍手,初步表现歌曲的节奏。

(2)共同设计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看指挥分声部进行身体动作。

3.尝试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1)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尝试看指挥,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敲击乐器。)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

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

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十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嫦娥奔月教案篇5

中秋赏月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溯源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中秋最佳赏月地庐山·沐月——浪漫胜地

月照松林是庐山年轻情侣喜欢的去处,中秋赏月的好地方。一条弯弯的土路,两旁松树成林。据说月亮升起来时,正挂在头顶,抬头看明月如镜,月色撒在地上……

扬州·二十四桥明月——诗意胜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

桂林·三月——观景胜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驾小舟驶入水月洞,呈现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景观。

青岛·太清水月——意境胜地

中秋之夜,明月东升,登上青岛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竹林荧光浮动,举目远望烟波浩渺的大海,尽情抒怀,回首眺望太清宫,心静如水。

大理·访月——风情胜地

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

嫦娥奔月教案篇6

他曾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他还是我国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

近来,在嫦娥三号怀抱“玉兔”飞向月球之际,有传闻称中国将取消载人登月计划,并停止研发嫦娥五号。对此,叶培建回应:“人类要征服太空首先要去月球,美国人去过了,中国人一定要去,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去。”

心系祖国

1945年1月,叶培建出生在长江之滨的著名银杏之乡——江苏省泰兴县(现为泰兴市)。高中毕业时,叶培建的各项成绩都很优秀。在填写大学志愿的时候,父亲对他说:“我们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正需要大量优秀的理工科人才,你应该立志报效祖国。”当时他自己也向往飞机研制这样的专业,因此他接受了军人出身的父亲的建议,分别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然而,到最后,他却意外地接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1968年,叶培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当时的航天部529厂(卫星总装厂)任技术员。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考试。因为早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叶培建一年三考,全部中榜。一考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但由于当时航天部不主张本系统人员出系统学习而放弃。二考航天部502所鲍百容先生的研究生,也顺利过关。

天资聪颖的叶培建同时考中的还有出国留学研究生。他当时考的是英语,我国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先生等老前辈考虑到当时中美之间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差距较大,建议他去欧洲学习。1980年7月,叶培建便远赴瑞士纳沙太尔(Neuchatel)大学理学院微技术研究所留学深造,师从彼兰德尼(F.Pellandfni)教授。

叶培建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认真与执着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瑞士一家报纸曾做过叶培建的专访,报道中说:他从不去酒吧,偶尔打打乒乓球。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气氛,也不太看电影,他把周末的时间都用于看书和工作。当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下工夫努力地学习呢?”叶培建说:“中国从那么多人中选派我出来学习,我们的祖国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以后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领军探月

叶培建与“嫦娥”的缘分起始于2001年。当时国防科工委找到已经“功成名就”的叶培建,要求他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可他并没有一口答应。“当时手上有两个大的项目正在进行,工作压力很大,再加上夫人刚刚去世,心情也不是很好。”叶培建回忆说。

不过,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决定出马:“有一个机会作为深空探测的领军人物,很难得。”

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过去卫星在地球附近飞,只有一个轨道,现在要让卫星从地球飞到月球,完全是两个概念。”叶培建说,三年内要设计出一个全新的航天器,步步都是困难。

拿轨道来说,三个轨道如何拼接?“光验证就进行了三轮。”叶培建介绍说,只有当最后一轮国防科技大学等三家单位分头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致时,他们才放心。对叶培建来说,挑战越大,动力也就越大,毕竟他已不是第一次领略过这样的艰难。

1996年,叶培建担任资源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时,就带着不服输的精神攻克了几道难关:最高分辨率、最大存储量、最大传输速率、最长久寿命等等。

“捕风捉影”

从方案阶段的论证到研发与技术攻关,从初样星到正样星,向来重视质量问题的叶培建重视基础质量,严抓工作规范;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确保系统可靠;狠抓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叶培建带领年轻的航空研制队伍先后攻克了月食问题、轨道设计、两自由度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他要求“嫦娥一号”卫星研制队伍对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拉网式的、从最小单元开始的复查复审,反思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

当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型号任务很多,各个型号在研制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叶培建提倡,“嫦娥一号”卫星项目办在研制队伍中一定要“捕风捉影”,绝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疑点。叶培建说,搞航空就是要“捕风捉影”,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为了确保测控的安全和可靠,2006年,叶培建带领设计师们四处奔波,万里跋涉,对所有要求测控的地方都进行了对接试验。哪怕是细微的偏差,都要从源头逐一排查。为了解决太阳翼出现的问题,叶培建带领技术人员连夜加班,从第一天早晨8点干到第二天下午。他说:“‘嫦娥一号’卫星任务重、时间紧,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们有时候晚上10点下班,同志们还说:‘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啊!’”

后继有人

就是这样一个爱捕风捉影的老专家,时至今日他仍然在为我国如何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但是,叶培建更明白,这个梦想需要更多年轻人来继承。2013年,67岁的叶培建将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人,但是20多年的工作经历培养的航天情感让他时刻关注着“嫦娥三号”。

“嫦娥一号打完以后,我们就把队伍分成了两支,一支队伍专心搞嫦娥三号,一支队伍搞嫦娥二号。”当时让叶培建担心的就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却肩负着嫦娥三号工程的年轻团队。他说:“我比在完成嫦娥一号的时候紧张,这些年轻人都是我推介的,他们干得好不好,这说明了我的眼光准不准。万一失败了他们经不经得起?他们到底年纪轻。”

嫦娥奔月教案篇7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也是孝敬父母的日子!别忘了多关心爸爸妈妈一点!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坡有“小饼如嚼月”的诗句。南宋年间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烛摇月白,尤呈奇观(后来,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放水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民国以后,南京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社会畸形发展,夫子庙前灯红酒绿,八月十五达官富贾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户苦不堪言。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楼下皱眉头。”加上这时旧迹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及不多了。

嫦娥奔月教案篇8

关键词:南阳 汉画像石 艺术风格 成因

汉画像石是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孕育而生,洋溢着汉朝这个伟大时代博大沉雄的气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汉画像石在整体上较先秦艺术更加“崇实”,实既是世俗之“实”,又是现实之“实”,也是伦理教化之“实”,更是艺术趣味、美学风格上的“写实”。

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数以千计,题材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形象种类繁多,有神话人物、现实人物、历史故事人物、驱鬼镇墓人物等。如《嫦娥奔月》,画面匀称疏朗,奔腾大气。嫦娥位于全图正中,人面蛇躯,身体呈“S”型侧身向月亮作飞奔状。左侧一轮圆月,月中有蟾蜍。画面分布九颗星并饰以云纹。嫦娥形象概括,除轮廓外仅有寥寥几笔阴刻线,没有较大的起伏和转折变化。回旋状的云纹舒展却略显稚拙,它与嫦娥尾巴优雅的摆动之状相呼应,使其飞天之动感跃然石上。又如《虎》,虎的形象并非如我们所见的那样逼真,形体起伏较小,四肢动态各异,将最能代表虎之威猛的口进行了夸张。高高抬起的后腿,以及充满弹力弯曲的另一条后腿,再加上高扬的尾部,使整个老虎的形象奔腾而出,即使我们把它看成另外一种动物也会不寒而栗。

南阳画像石中的小场面有一部分是围绕“斗”、“搏”、“戏”而展开的。如《斗牛搏狮》图:画面中间的人仰面跨步挥臂,正与一牛一狮搏斗。右边的狮显然败退,它眼珠上翻,张口露舌,后身高抬,尾巴前伸,一副气喘吁吁、惊恐失措的模样。左边的牛怒目弓背与人正面相对,犄角婉转有力,尾如钢鞭。构图上,画面重心在牛与人之间,牛上弓的肩胛和人倾斜的体势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三角形。整体看来牛的浑厚勇猛与狮的仓皇溃败,一正一反,一紧一疏,画面不仅充满了动感,而且突出了人物从容不迫的神情。

百戏、车马出行等属于较大场面的表现。如《舞乐百戏》图中共刻有八人,左边一组三人,漫舞、杂耍、倒立,右边一组五人,抚琴、摇鼓等。构图采用散点等距透视,将表演者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左端的灵动摇曳,舞姿优美,旁边的大汉伸臂持壶,稳而有力,一柔一刚极富情趣。左边一组动态十足,右边一组稳静持重,一动一静,对比鲜明,形成一场视、听完美结合的乐舞大戏。

由此可见,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与特征是:具有基于生活之“实”的浪漫主义气息;人物与动物的造型简练、质朴、夸张,神态各异,具有粗犷之美;运用了多种线刻手法和透视法,构图简洁、疏朗、明晰;动静结合,阴阳相济,具有和谐之美与音韵之美。

一、时代性原因

1.社会经济原因。汉代政权巩固,经济繁荣,乐舞、百戏等民俗兴盛;兵强马壮,远击匈奴。我们从斗牛、斗虎的画面中就可以看出大汉民族的无畏与自信。

2.思想观念原因。信立祥说:“汉画像石并不是一种自由创造的艺术,它是严格按照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礼制和宇宙观念刻在石结构墓室、石棺、祠堂和木阙上的。”儒家所宣传的纲常孝义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当时的人们为了博取“孝廉”之名而厚葬已逝祖辈。于是,很多人花费很多精力去创作丰富多样的画像石,不少画像石中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中的祖先形象(如伏羲、女娲等),南阳汉画像石中所描绘的“二桃杀三士”、“范睢受袍”、“赵氏孤儿”等历史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点。

当时的人们认为与现实世界相对,人死后也必然有一个世界。为了本能地排斥死亡的到来,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死前能够进入另一个美好世界的信念,因此,有关“升天”内容的画像石正是这种生死信念的体现。另外,当时汉代还流行阴阳之说,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生天地间之万物,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云气图案正是与此相关。

二、地域性原因

1.地域性文化的历史传承。远古时,“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播中华文明之种。春秋楚国时以屈原为代表的瑰丽悲壮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老庄引领的诗意哲学和诡奇的想象力都在楚地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南阳汉画像石尽情的吮吸着楚母甘甜鲜美的乳汁,结出了累累硕果。虽然南阳也接受了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楚文化对其影响最为深远。

2.地域性生活的推动。南阳在战国时是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经济重镇;刘秀发迹于此,建立东汉王朝,商贾巨富聚集。上层社会的人经济富足,生活奢逸,他们奢侈的兴趣和游手好闲作风代表了南阳当地上层主流社会的生活风气,也影响到画像石内容的表现,像斗、猎、宴、舞等并非下层民众所能消遣得起。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浪漫张扬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鲁迅为之惊叹,吴冠中为之激动,王朝闻为之痴迷,它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艺术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地去体味、研究,探寻它深处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嫦娥奔月教案篇9

范文一: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时间:2019年9月6日15:00

地点:金色摇篮幼稚园

参加人员:全园师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 制作材料的准备 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

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分享石榴)—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1、中秋节吃什么?

2、王波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五、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六、亲子分享

人员安排:

总指挥、摄影:园长

范文二: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活动安排:

活动一:

活动名称: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语: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活动总结:

中秋佳节之际,我们为幼儿开展了“快乐中秋”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品尝中秋食品、欣赏有关中秋节的音乐的活动中互相合作、共同分享。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中,了解到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人们观赏圆月,吃月饼,全家团圆的喜庆节日。

范文三:早教中秋节活动方案

活动一:发出“活动海报”

内容要点:向教师、家长、幼儿介绍活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参与方式等,鼓励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材料,并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做好主题班会的知识储备。

活动二:采摘活动

内容要点:假期里,家长自愿带孩子去郊外参与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向日葵、花生等干果,备做月饼的馅料。在亲子采摘的过程中,让大家了解向日葵、花生的生长习性。

活动三:家长工作

内容要点:利用幼儿园网站、家园亲子小报,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直观地让家长分享主题活动进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活动计划,并请家长出谋划策。

活动四:教师研讨活动

内容要点:讨论、确定班会课的内容、方式方法与所准备的教玩具。

活动五:开展班会活动

内容要点:重点向幼儿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快乐度过这个难忘的中秋节,并能把在家过节的快乐回来分享给老师和小伙伴。

材料:各种手工材料及工具,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4组。提供展示作品的区域。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和父母一起听小小讲解员讲有关玉兔的故事传说,激起幼儿对玉兔的兴趣。

中间部分:幼儿和父母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操作材料(共有4种:棉花贴小玉兔、橡皮泥塑小玉兔、纱手套变小玉兔、萝卜雕刻小玉兔),并动手制作。

结束部分:幼儿与父母亲将亲子制作的小玉兔展示在活动背景图上,进行环境布置。

活动六:妙笔生趣画

创造性表征:学习围绕嫦娥绘画。

语言:学习收集有关嫦娥的故事传说,对民间文学有兴趣。

动作:非移动性动作(弯腰、挥动手臂等)。

材料: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嫦娥的形象图片,设计好展示的区域。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边听小小讲解员讲有关嫦娥的故事传说,边欣赏各类嫦娥的图片。

中间部分:幼儿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作画。

结束部分:与父母一起,将作品布置在墙上,并参观同伴的作品。

活动七:祝福感受美

1.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嫦娥奔月教案篇10

“意外”

走入导弹研发领域

栾恩杰与大气层之外世界的缘分,是从一次颇有戏剧性的“意外”开始的。

1960年,20岁的栾恩杰从齐齐哈尔铁路第一中学(今天的齐齐哈尔中学)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此之前,邓小平曾在这所高等学府的校园里,做出了“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以便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储备人才。栾恩杰入学时,就赶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尖端专业和专业调整。于是,原本报考电机系的他,被转到了自动控制系,学习陀螺原理和惯性导航。我们知道,导弹、飞机、卫星和宇宙飞船,想要控制飞行的姿态,都需要用到陀螺仪;而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这样的课程,显然是要为中国的航空和导弹研究储备人才。这个偶然的专业调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方向。

在栾恩杰入学后不久,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食品变得非常缺乏。此时的国际形势也不利于中国,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国家要富强,国防要搞好,不能挨打;经济也要搞好,不能挨饿。”艰难的时局,带给他这样的信念,并在他脑子里深深扎了根。

母校对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要求,也塑造了栾恩杰严谨的学术素养。“所谓‘规格严格’,就是做事要有规矩、有纪律;‘功夫到家’则是要学到根本,用学到的案例总结出方法,再去应对新的挑战。”他说,“导弹和运载火箭都是精密复杂的系统,每一次发射都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根螺丝钉或一条导线的瑕疵,可能毁掉一次发射,造成数亿元的损失。为一个新的研究项目设计控制系统,需要用到大量艰深的高等数学知识,‘读死书’肯定也应付不来,唯有学到了方法,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之后,在父亲和舅舅的指点和支持下,栾恩杰又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1968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奔赴内蒙古,进入了刚刚建立的国家固体火箭研究院,进行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在这里,栾恩杰和他的同事们在老一代科学家的带领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型潜地导弹,填补了中国国防体系的一项空白。这意味着在面对超级大国的时候,中国有了一张可以抗衡的王牌。

航天工程

“细节决定成败”

根据工作需要,1998年组织任命栾恩杰为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刚到部里不久,领导就将亚星一号的发射任务交付给他。这颗卫星曾由美国发射,但未能入轨。此后,美国派出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寻获了这颗卫星,并将其带回地球修理后,卖给了亚洲卫星公司。这家企业想找发射质量好、价格合理又可靠的机构来发射,于是,中国航天人承担起了这项责任。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揽国际航天发射业务,也是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进行商业发射,将卫星送到地球同步轨道,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谓意义非凡。栾恩杰回忆说:“我们接到任务后,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为国家争口气。”最后,中国人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超过了合同所要求的标准。亚洲一号卫星的入轨精度非常高,使卫星的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一年。

栾恩杰和他的同事们,在航天领域为中国争了光。而他的这种信念,来自于在中国航天起步时期的亲身经历。众所周知,中国掌握航天器发射技术,要比苏联和美国晚得多,在航天领域曾被这两个“超级大国”所轻视。因此,“争气”成为中国航天人的一种信念。

正如栾恩杰在学生时代就认识到的那样,航天是一个不容疏漏的领域。他说:“我的大量知识和经验,都是从(航天发射)失败中来的。每一次失败的案例,以及国外同行的失败,我们都要仔细分析,举一反三,以免未来犯同样的错误。”正是这种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细微末节之处“绞尽脑汁”的作风,使中国的航天发射拥有了较高的成功率。

比如说,现代卫星发射在很多时候会用到“一箭多星”技术;就是一枚火箭运载多个卫星,分别将它们送到不同的位置。这些卫星与火箭分离的顺序,就是一门学问。通俗地说,想要用一枚火箭发射两颗卫星,那么肯定是有一颗卫星先“出去”,它在与火箭分离的同时,也相当于给留在火箭上的另一颗卫星一个“准备出发”的信号。“有一次,国外的卫星发射失败了。其事故原因,就是此次任务只有一颗卫星,而相关的控制程序仍使用一箭多星的程序,并没有适应任务修改,导致卫星一直在等前一颗星的那个准备出发的信号。”

在准备亚星一号发射的过程中,栾恩杰也将“注重细节”做到了极致。在航天发射中,将卫星与火箭装配之中,需要将星、箭上红色标记的铅封全部撤除。但在火箭装配伺服机构时,他发现丢失了一枚铅封,栾恩杰马上和质量司司长在火箭里、组装现场及相关场所里翻找,都没找到;反而在火箭发射场垂直对接时,发现了另一枚先前丢失却无人知晓的铅封。“这样一来,原本一个问题成了两个,我们既不知道丢失的那枚铅封到底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这枚突然出现的铅封为什么此前没有被报失。”栾恩杰回忆说,“这个很小的问题,耽误了我们若干天时间,方才得以解决,但毕竟为即将升空的火箭消除了隐患。”

促成

“嫦娥奔月”之举

2004年,已64岁的栾恩杰担任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与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一起再挑重担,同时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系统聘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为首席科学家。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工程。栾恩杰将它规划为“绕、落、回”3个步骤进行。也就是说,总共有数枚探测器将被发往月球,先后达成绕月飞行、软着陆和取样返回等目标;通过不断收获阶段性的成果,最终让中国人能够收获珍贵的月球月壤岩石标本,并且对月球逐步展开全面的了解。如果首颗探测器成功完成任务,它后面那枚用作备份的探测器就会被赋予另外的任务,为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更为可靠的基础,并不断获得更多成果。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这是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时,栾恩杰写下的诗句。此后,在工程两总系统和近万名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下,嫦娥一号探测器在探月工程启动三年后发射成功。它的轨道控制如同教科书一般精确,探月之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栾恩杰办公室里,有一个大大的月球仪,它就是基于嫦娥一号的数据制作而成的。中国天文学教材里关于月球的部分,也从此用上了来自中国的数据。

在嫦娥一号取得成功之后,原本作为备份的嫦娥二号经过改进之后再度出发,又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它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了7米,精确度提高了近20倍。此后,这个探测器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从月球出发,前往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第二拉格朗日点(L2点)进行了探测,并向宇宙深处挺进。

在探测器顺利完成任务后,“嫦娥”一期工程宣告成功;栾恩杰也从一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转而进入空间遥感领域。期间,他还曾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继续探索航天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更多途径。

2014年11月6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0253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栾恩杰星”,以表彰中国探月工程为人类天文学和航天技术进步做出的贡献。与许多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一样,情系航天和星空的栾恩杰,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群星之中。

栾恩杰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