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陈与义十篇

时间:2023-03-25 15:37:38

春寒陈与义篇1

看装适宜要保暖

春回大地,但乍暖还寒,气候变化频繁而剧烈。对于春寒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女性春季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寒”字,切勿搞得大寒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所以,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否则极易受风寒,引发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生。

早睡早起不恋床

《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天应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舒展形体。这样可使精力更加充沛,减少困倦,还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老年人来讲,久卧最易伤气,春眠太久,不但会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亏损虚弱,筋脉僵硬不舒。还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调节饮食免上火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富营养、清淡可口、甘甜少酸。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吃饭不可过量,酒宜少喝,生冷与年糕等黏滞食品不可多食,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和煎炸熏烤等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火引发疖子、痤疮等。

春季防肥胖不能忘

春天天气转暧,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寒冷冬季即将结束,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春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发胖起来。所以在春季更应注意减肥。

运动锻炼强体质

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运动锻炼,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使全年疾病减少发生。

风和日丽宜春游

春天要注意精神调摄,特别要注意“制怒”,做到疏泄条达。风和日丽的天气,外出踏青问柳,游山戏水,最有利于陶冶情操,使心胸开阔,气血舒畅,精神旺盛。

节制别过度

春天阳气上升,人的功能也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切忌因精神兴奋而过度,特别是饮酒之后、刚刚洗浴后不可马上进行,否则会耗气伤精不利身心健康。甚至会诱发心梗、中风等疾病。

春寒陈与义篇2

【关键词】熨敷法 风寒头痛 火眼赤痛 风火牙痛等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2-0057-02

生姜:气味辛、微温,主治―神通明(本经曰)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

逆上气,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藏器曰)要热去皮,除壮热,名医别录,去水气满,疗咳嗽时疾,通神明。其辛散之力,善开痰理气,逐除一切外感不适之气。生姜疏表散寒能力强。兴奋中枢,增进血液循环。

葱茎白:又名冻葱,气味辛平,叶温,主治―治伤寒寒热,归目益目睛,除肝中邪气,通利关节,达表和里,除风湿,身痛麻痹(元素曰)、葱茎白、辛而甘平、气厚味薄。升也阳也,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张仲景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李时珍曰:“葱乃释家五荤之一,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气,外应皮毛,其合阳阴”。《药品化义》曰:“凡一切表邪之证,大能发汗逐邪,盖风寒湿之气,感于皮肤经络之间,而未深入脏腑之内,宜速去之,开发毛窍,放邪气出去,则营卫通畅”。《医学表中参西录》“有通结用葱白熨法”的记载。

陈皮:气味苦辛、温、无毒。主治―利水谷、下气通神。破症瘕痃癖。陶弘景曰:“陈皮疗气大胜”。李杲曰:“陈皮气味厚、阳中之阴也可升可降、为脾、肺二经气分药。一能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李时珍曰:“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只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艾叶: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利阴气、辟风寒。(刘元素曰:“苦温、阴中之阳”。李时珍曰:“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百病能回绝气,此主百病济绝气。咽喉肿痛”。医方大成曰:“同嫩叶捣汁,细咽之,一时即之矣”。《肘后方》:“头风久痛。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王好古曰:“温中逐冷除湿。”陶弘景曰:“此药神气乃尔,不复识用,可恨也”。

卵白: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顺。陈藏器曰:“和赤小豆末,涂一切热毒、丹毒、腮痛神效”。

例1:韦某某,女,62岁,农民,1960年春,火眼赤痛,羞明流泪,目珠夜痛,夜不能寐,清早起时有眼屎、脉弦、舌红苔黄。

例:王某某,女,46岁,农民,1975年春夏,风火牙痛,腮部肿胀,不思饮食,夜不能睡,坐立不安,善太息,影响劳作,脉弦,舌苔薄黄。

例2:邓某某,女,40岁,县医院职工,于1994年夏末秋初,肝热目赤肿痛,火热上攻,眼球充血,畏光,脉数,舌苔黄,难视物,影响上班。

例3:刘某,女,20岁,小学教师,2002年春,外感春温,鼻窦炎引起扁头痛,太阳穴连面部,坐卧不安,无法忍受,烦躁,脉浮数,舌苔白稍干。

例4:刘某某,男,35岁,县医院职工,1989年夏天,温病气分高热,胃火上炎,牙龈肿痛,纳差,只进流质,烦躁不安,脉弦数,舌苔黄稍腻。

采用熨敷法:取陈艾叶一把、生姜十五克、陈皮二十克、葱白三根、若干葱头均可、鸡蛋一枚放入干净锅里,清水适量,《管子・水也》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也。”用山泉水淹过鸡蛋、药物、葱表面,加热用武水煮鸡蛋,从另一灶孔里取出草木灰,装入适宜容器,再用草木灰擦去银手镯表面的汗渍,然后将备好的鲜姜、葱茎白切碎,方正黑棉布清洗净待用,竹筷夹起鸡蛋表示也熟透、锅里汤汁色深,有一股浓浓的清香,乘热气腾腾,于是就捞起鸡蛋,打碎外壳分开取出蛋黄,将蛋白放入黑布中央,再放银手镯和切碎的姜、葱少许,另加艾叶,将黑布四角收起打结下锅浸渍汁液,轻捏稍干乘热入患处来回轻熨敷,防烫伤,凉了又入热锅药水里润透稍压反复熨敷三次,开布把银手镯换方位继续操作,让手镯布满火红,紫黑光彩为度。开包取出手镯,倒掉药渣汁,黑布洗净。隔一天,用草木灰擦净手镯,又照以上方法反复进行三次,经治疗,以上四例全部治愈,该方无任何不良反应,配制简便,使用方便、费用低、药到病除,从而临床症状改善,视物清晰,纳谷增强,睡眠安好,病告全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而且近期疗效较佳,远期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用鲜姜或干姜均可、陈皮、艾叶、葱茎白或葱头、煮鸡蛋熟后取卵白同以上中药,用黑棉布包严,打结熨敷法,是我祖辈传下的秘方,由于家庭贫困,朝不保夕,长期同自然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只纯银手镯也传用了五代,谁家有风寒、头痛、肝经风热、老年眼疾等,都来我们家借用,在邻里、亲朋之间相传,按时归还,以备下次方便。我成长在朴素、善良勤劳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他们细心操作,熨敷的步骤让我记忆忧新,沿用至今。不同之处,在他们的配方上加了“葱茎白、陈皮”用的是自来水。如(肘后方)葱配伍生姜,通阳以散阴寒之邪,生姜,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因此双管齐下,相得益彰。陈皮、艾叶能泄能燥、透诸经、灸百病。以上用法治人无数,很受欢迎。

春寒陈与义篇3

【关键词】《时病论》;辨治特色;雷少逸

Abstract:ThisPaperresearchedtheideasofa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bookwhichnameisDiscussRelationbetweenSeasonalandDiseases,itsauthorisLeiShaoyiwhowasafamousChineseMedicaldoctorinQingDynasty.LeiclarifiedtherelationbetweenSeasonalandDiseasescreatively,heconsideredthattheseasonalclimatedoeseffectinthehumanhealth,soheclaimedusingmethodsofpreservingthehealthinsteadofonlydependingonprescriptions.Now,hismedicalideasandmethodsstillhaveagoodeffectoncuringdiseasesinducedbyseason.HisresearchesandideasalsohaveagreatvalueonlucubratetheFebrileDiseases.

Keywords:RelationbetweenSeasonalandDiseases;Attitudeofcurativecharacteristics;LEIShaoyi

雷少逸(1837~1888),名丰,字松存,别号侣菊,祖籍福建蒲城,后迁居浙江衢县,为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时病论》成书于1882年,该书专论四时所发生的常见疾病,诚为雷少逸治疗时病的经验总结。全书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疒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遵仲景之说,兼采喻嘉言、程芝田之长。治病强调“按四时五运六气分治”。

1以运气为纲,明察时令以辨证

雷少逸曰:“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宜乎先究运气”,“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所以雷少逸论治时病,注重把握时令节气,如秋分之后,燥金主气,凉气袭人,常见“秋凉”证,在狭义伤寒中,指在霜降以后,春分以前。而雷少逸认为,霜降之后燥金司令,人感之当称凉燥;春分前是风木司权,人感之风邪为害。故伤寒之证应在小雪至大雪的寒水主政之时,可称之为一独特见解。

2明辨新感伏气

时令病的发生,由感受六淫之气所致。对于新感与伏邪,雷少逸称感而即病者为新感,感而后发者为伏气。症状不同,辨治有异,病初在表即有区别。雷少逸通过临症治病的经验总结出:新感“病势由渐而加”,伏气则“一病津液即伤,变证迭出”。对新感治疗主要选用辛温解表法、解肌发表法、辛凉解表法、清凉透邪法、清凉透斑法。雷少逸认为伏气致病的病因:冬受寒气,伏而不发,郁久化热,待来年春分之后,阳气弛张,伏气自内达表;六气袭人,伏而不发,随四时六气之更替,再感新邪,引动伏气而发。并将不同季节的伏气为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论述的四时伏气外感病的发生机制:春季有风温、春温、温病、温毒、晚发等5种外感,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据,说明夏季飧泄多由春时受风,郁伏脾土,中土虚寒,脾气下陷所致。湿伏于秋,指出湿者是为伏气咳嗽原因之一。针对邪伏部位有明确的阐述,如春伤于风,风邪留连肝木,郁而克土;夏微伤于暑,暑邪内舍营分;初秋伤湿,湿气内郁于脾,酿痰袭肺;深秋伤燥,燥气内应于肺;冬微伤于寒,劳苦者,寒邪伏于肌肤,不藏精者,寒邪伏于少阴。故雷少逸选清凉透邪法、清凉透斑法等,用轻清宣透之药使“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温热自然得解”。雷少逸强调了“凡治时病者,新感伏气,切要分明,庶不至千里毫厘之失”。这为在临床辨证新感伏气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3时病治疗特色

3.1重视养阴护津雷少逸认为,治初起之疟,应着力清轻宣透,使邪气外达,此观点是基于《内经》:“夏伤于暑,秋必疒亥疟”。即夏令伤于暑邪,当令不发,遂伏于内,直待秋令,复感邪气而发。雷少逸在临床辨治中尤其注重“清”、“透”法,如他独创的清营捍疟法、清凉透邪法、宣阳透伏法等,都是以透邪为主,佐以其他治法,效果颇佳。另雷少逸认为邪气内藏于脏腑,缠绵日久,最易伤阴。热病最易伤阴,如在长夏感受暑邪,顾护阴津为首要。故雷少逸在临证治疗时,亦重视养阴护津,多用生地、麦冬甘寒滋腻以养阴生津。如在治疗高热病重,雷少逸在治法、选方上着重养阴生津。方法采用润下救津法、咸甘养阴法、金水相生法、甘寒生津法等。

3.2独创芳香化湿之法雷少逸居于浙江,江南之地以暑湿热致病为主。症见身热不扬,头重胀痛,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即“暑多挟湿”也。所谓无形邪热不得下,未是纯虚不可补,辛温则助其热,只清热而湿难除,只祛湿而热愈炽,故难以医治。雷少逸独创芳香化浊之法。该法以“藿香、佩兰之芳香化浊;陈皮、半夏温燥去湿;荷叶升清以降浊;厚朴宣畅脾胃;大腹皮用以宽胸腹”。湿浊暑热因而得以散化解除,这一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3.3以法代方治疗时病在《时病论》书中,雷少逸创立了时病治法六十条,如治春温的辛温解表法:因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寒而触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治温毒用清热解毒法等等。并详述了立法的依据和诸法的治疗主证,其制方拟法贴切,配伍严谨。“使方从法出,法随证立”,雷少逸所拟诸法,严格遵守中医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配伍严格合理,如芳香化浊法中,君药藿香、佩兰之芳香以化其浊;臣药陈皮、半夏;佐以大腹皮、厚朴;使药荷叶。又如治暑热盛极元气受伤的却暑调元法(生石膏、滑石、茯苓、煮半夏、西洋参、麦冬、甘草、粳米),方中君药石膏、滑石却暑泻火;臣药茯苓、半夏清暑调中;暑热刑金,佐以西洋参、麦冬保肺;暑热伤气,故以甘草、粳米调之为使。君臣佐使一目了然。综观所拟诸法,实际上就是方,只不过不冠以方名而已,这种用法代方,方法合一,是一种创新,即“方使人规矩,法令人巧”。诸法更接近证型,更易掌握,更适用于临床。雷少逸强调:“医家不可执古书而不读今书,亦不可执今书而不读古书”,“思成方不在多而在损益”,诸法很多由古方演化而来,如辛温解表法为《肘后》葱豉汤加味;化痰顺气法为《局方》二陈汤加味;解肌散表法为张仲景的桂枝汤;清凉涤暑法、祛暑解毒法分别为刘河间天水散、清暑方化裁;补气升阳法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这种以法代方的创新,对于时病治疗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后世医家继承与发扬。

3.4治疗用药特色《时病论》全书共8卷,载时病72种,书中选方106首,以法代方97法,用药199味,药物共出现频率1427次。其中出现频率占前几位的依次是:甘草112次,陈皮53次,生姜51次,茯苓45次,半夏36次,厚朴34次,人参、苍术各29次,白术、连翘、杏仁各28次。甘草、人参、白术出现的频率体现他重视扶助正气为本;厚朴、苍术出现的频率表明他创芳香化湿治法的妙用;生姜、连翘出现的频率表明解表祛邪的重要性。可见养气滋阴,固护正气兼以祛湿解表,在时病的治疗上具有的重要地位[1]。

综上所述,雷少逸《时病论》所论治时病,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虽多从古法、古方演化而来,但却增减精当,配伍巧妙,治法颇具特色,为近代医家所推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春寒陈与义篇4

1、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2、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3、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雍陶《天津桥望春》

4、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5、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6、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7、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8、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9、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10、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揭傒斯《画鸭》

11、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春*将阑》

12、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3、小桃灼灼柳鬖鬖,春*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4、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15、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晏几道《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1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17、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18、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19、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0、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21、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22、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23、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24、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立春偶成》

25、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26、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7、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春宿左省》

28、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29、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陈亮《水龙吟·春恨》

30、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31、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李白《春怨》

32、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33、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甫《曲江二首》

34、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5、绿满山川闻杜宇。——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36、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

37、天将离恨恼疏狂。——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8、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陈与义《春寒》

39、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40、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41、春风只在园西畔。——严仁《玉楼春·春思》

42、旧游无处不堪寻。——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43、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44、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45、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

46、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47、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8、草秀故春*,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49、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50、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51、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韦应物《东郊》

52、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程颢《郊行即事》

春寒陈与义篇5

关键词: 陈亮 写景状物词 身世之悲 家国之哀

“诗庄词媚,其体原别”,从第一本词集《花间集》问世开始,词一直用来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娱宾遣兴、吟风弄月之类的题材。豪放词登上词坛,世人褒贬不一,此后评论家谈到辛弃疾、陈亮等人的词,多注目于他们的豪放风格。

陈华文在《论陈亮的文风与词风》中说,陈亮“归为辛派”,“豪放不羁、政论性强而闻名”,“直抒了自己抗金北伐的胸臆,加之与当时词家格格不入的词格,所以为历代所谓正统词派所歧视”。姜书阁也在《陈亮龙川词笺注序》中说:“亮自负‘经济之才’,岂能甘于缄默?故……亦复见之于曲词……直觉其爱国复仇精神贯注于逐篇逐句逐字中,不因时变,不以体易而深信其一生心心念者,舍国家外无他事也。”陈亮那纵谈天下之大略的豪放爱国词篇多为赠诗、和诗。面对金朝侵占了大宋的国土,大部分朝臣宁愿在半壁江山中欢娱,却不愿挥鞭北上,收复中原。陈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冷漠的人群中呐喊,望能把金人赶出“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所以在他的词中,他都在不遗余力地表达他的豪情壮志,形成其词的一个重要方面――硬语盘空的豪放词。张炎《词源》中《赋情》篇谓:“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宛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请可也。”不容置疑,陈亮的写景状物抒情之词自不同于他用来鼓舞人心的豪放词。徐轨在《词苑从读》中指出:“陈同父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其《水龙吟》词,乃复幽秀。”下面就其写景状物词加以探讨。

陈亮一生不得志,复国之报复、得朝廷赏识之愿望、受排挤后的失意,无一样能丢于脑后。乔力在《论姜夔的创作心理与艺术表现》中说:“词在两宋,始终经历着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旧日所谓‘应歌’‘应社’,除却考虑到客观方面的表层因素外,还实质上体现为‘娱人’(注重酬宾遣兴)和‘娱己’(旨在抒情感怀)的制作观念与目的、追求的差异。前者趋向规范化,后者着眼于创造性;而贯穿全进程的,则是词家自我主观意识的觉醒、成熟,以至强化。”陈同父的豪放词多为这里所说的“娱人”之词,而咏物写景词则为“娱己”之词,更多的不是振臂高呼,而是显示出无力改变现状,只得独自感受“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与悲哀。

就如清朝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言:“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自毙惑也。”赋诗言志,是千百年来的传统,陈亮的抒情咏物词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言志的功能,寄托他的情怀。

近人吴梅的《词学通论》说:“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忠言: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曰:“‘香草美人’,《离骚》半多寄托,朝之暮雨,宋玉最善微言。识曲得直,是在逆志。因噎废食,宁复香音。”沈祥龙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受,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可见,寄托的可以是小的方面,即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也可以是大的方面.也就是家国兴亡之情。

在咏物词中,陈亮多用了“比”的手法寄托他的身世之感。如《最高楼・咏梅》: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研.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问、沉香亭上看;树不著、唐昌官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凌波处,峨眉淡扫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在这里,词人把自己比作清高脱俗的梅花。全词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个梅字,却又句句都不离梅。词的上阕写了梅花的与众不同。在春风刚刚吹向大地,万花还没有探出头的时候,梅花却已经传播芬芳,给春色增添一份光彩。这位春之使者不像凡俗的斗艳之花,争着向世人献媚,而是在幽静的人迹罕至的深院落里独放“清妍”。词人带着钦慕的心情,描绘了梅的外形:树枝如流苏带一样美丽,花蕊胜过曾在宫廷中倍受欢迎的辟寒钿,非“凡夫俗子”所能相比。就像屈原在《九章・涉江》中描写服饰“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一样,用外在之形来衬托内在的美。在这里琼树被作为反衬形象运用,虽然华美,却不如高洁的梅花。

牡丹在唐宫中的沉香亭中供皇帝、贵妃欣赏,玉蕊种于唐昌宫中为仙人游赏,皆是花中之名贵,向来为世人所珍爱。词人在下片开头用了这两个典故,却不是用来赞美这两种名花的,而是借此来反衬所咏之梅。梅并不像世俗之花那样只是为了取悦于人,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铅华不御凌波处,峨眉淡扫至尊前”,所引用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于曹植《洛神赋》中描写宓妃之飘逸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诗句和《杨太真外传》中虢国夫人素面朝天的故事,进一步从正面描述梅的脱俗之姿。通过上面对梅的描述,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词人对梅的超凡脱俗的喜爱。不料在词的最后,词人笔锋一转,情绪陡然低沉:“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颇有宋玉《悲士不遇赋》的忧郁情杯。宓妃可得贤王的眄睐、虢国夫人可得唐明皇的圣眷,而堪与她们媲美的梅却只能处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独享寂廖之苦,陈亮借以感叹自己虽然具有才华和满腔热情,却不为帝王赏识、录用,终将老于故乡。

《小重山》一词则是通过“兴”的手法,再借用典故来抒写词人求仕无门的悲伤。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己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以写黄昏之景起兴,李商隐在《乐游园》中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显出对黄昏的无限依恋,而在这里,诗人怀着满腹的忧伤站在楼台上,所以他眼中的黄昏也与他一样是充满凄凉的。自“黄昏月”以下作者用了不少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南朝诗人江淹的《拟休上人怨别》中写道:“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所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碧云风”似乎在说词人在怀念一位佳人,但从下片中的一系列典故,可以知道,词人是把政治上的知音比作佳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是以屈原自比。屈原进忠言而被楚王放逐,陈亮想见皇亲陈述复仇大志却一样不被赏识。“翠绡和泪暗偷封”,用的是唐朝官妓灼灼以翠绡和泪寄裴质以传情的典故,词人以灼灼自比,希望能为皇帝重用。“江南阔,无处觅征鸿”,用苏武鸿燕传书的典故来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心绪。通过几个典故的组合,可以看出“往事已成空”,指当初上书,如石沉大海,寄托了他壮志未酬的悲哀之情。

还有如《好事近・咏梅》,通过梅来体现词人孤傲不群的性格。《宋史・儒林・陈亮传》中记载,陈亮“书既上,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归。日落魄醉酒,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言涉犯上……”这里皇帝授官辞不就,而在词中却哀伤自己不为赏识,岂不是矛盾吗?上面分析过,他的性格有如李白。如果作为皇帝的弄臣而存在,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耻辱,他需要的是受重用以实现自已的报国理想。所以他在“娱己”词中显示了这种哀伤的情怀。

正如前面所引的姜书阁的评论,陈亮词中处处可见其爱国思想,即使在“娱己”词中也不能忘怀国家的破碎。只是情绪低沉,不像豪放词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充满信心。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燕。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这首词上片渲染了一幅明媚的春景。百花争相斗艳,东风和谐轻软,春归大地,美好的春景足以使人流连忘返。词人却在这时叹出了幽怨之声:“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对这句子的评论甚多。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有能赏而不知者,有欲赏二而不得者,有似赏而不真者,人不如莺也,人不如燕也。”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光如许,游赏无方,但愁恨难消,不无触物生情。”都指出陈亮叹人们不能游赏芳菲世界为憾事,以芳菲世界为莺燕所占而惋惜,引得词人感慨万千。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说:“同甫《水龙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言近指远,直有留守大呼渡河之意。”这样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词人由眼前美好的春景想到被金人占领的中原,涌起无限的恨意。

上片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春景,过片却写出了词人的落寞之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此词‘念远’二字是主,故目中一片春光,触我愁绪,都成泪眼。”黄蓼园《蓼园词选》云:“‘闹花深处层楼’,见不事事也;‘东风软’,即东风不竟之意也;‘迟日’、‘淡云’、‘轻寒轻暖’,一曝十寒之喻也;好‘世界’不求与贤共理,惟与小人游玩,如‘莺燕’也;‘念远’者,念中原也;‘一声归雁’谓边信至,乐者自乐,忧者自忧也。”姜叔阁认为:“此盖是清代常州词派张惠言以寄托释词之法,过事穿凿,不免架空附会,实非作者本意也。”陈亮一生志于收复中原,在每一首词写成之后总是说:“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经济之怀”也即把金人驱逐出大宋国土的志向,词人正是运用飞雁传书的典故来寄托他的这一志向。“金钗斗草”以下写别离幽怨之情。别离已是人间一大恨事,而在别离之后再次回忆起别离时的情景,即“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更是令人伤心欲绝。抒情之中别有怀抱,这种伤心之情实际上与“念远”一样,都是感于大好河山沦于金人之手。

又如《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这里渲染了一幅似幻似真,让人心旷神怡、瑰丽的秋江月夜之景。明月缓步于无边的夜空中,江水在其映照下透出一丝丝“寒光”,不知何处传来渔人的鸣榔声、鱼龙的惊吓声、乌鹊的倦栖声;星斗静静地挂在垂杨的枝头;远处是一片宽阔的芦苇丛,伴着秋色笼罩江乡。“洛浦潇湘”是词人对这片缥缈的景物的感受,似梦游仙境,又似置身于洛水湘江之畔,给整首词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但“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一句,却使意境一下转入悲凉之态,染上家国之慨。露重风大,山河的倒影随月亮的转动而移位,境界大为开阔,结句落入深层的凄凉心绪中。姜书阁谓:“今古照凄凉。”“言月光长照,千古如斯,而今日溪堂之月关寒光微茫,不胜凄凉,此则情以人异,而不在于月也。此或同甫感慨世事,对中原沦陷而发欤?”“凄凉”不是月所能营造的感觉,而是人的感受,从古到今,明月虽然在实质上没什么区别,但人的感受却各不相同。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来概括泛湘江一路的美景;苏轼《渔家傲・七夕》中“明月多情来照户”中的明月又是多情的;而程垓词则以“月挂霜林寒欲醉”一句创造了一种将明未明、寒气袭人之境。陈亮在这里写月下“山河影转”暗喻了江山易主之意。当时宋王朝半壁江山沦落于金人之手,南宋小朝廷偏居一隅,不思恢复,作者在此情此景下使古今南北分裂的惨痛景象相通,引发了“今古照凄凉”的愤慨之情。

情感的抒发并不能完全很理智地区分种类,不同情感会于不知不觉中融合为一,共同构成词的情感支撑点。陈亮的不少词中既含有不受赏识的身世之悲,又有山河破裂的家国之哀。如《眼儿媚・春愁》:

“试灯天气又春来。难说是情怀。寂寥聊似,扬州何逊,不为江梅。扶头酒醒炉香,心绪未全灰。愁人最是,黄昏前后,烟雨楼台。”

在天气欲暖还寒时节,陈亮之寂寥况味有如何逊在扬州的感受,但情况却又不同,何逊的寂寞是为思江梅,那陈亮为什么呢?为不受赏识、独享冷落之苦而伤心,虽然如此,他仍希望能改变这一状况,“心绪未全灰”。最让他发愁的还是这“黄昏前后,烟雨楼台”的景致,通过半壁江山独对这让人倍感凄凉的细雨,来显示作者忧国的哀痛;通过咏物写景之词来寄托词人的胸怀,使词产生言内意外、含蓄有味的效果,和豪放词硬语盘空、坦白真率的风格不同,更富吸引力。

叶适《水心集》卷二十九中说,陈亮“有《长短句》四卷,每一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余所谓微言,多此类也”。虽然在《龙川词》中有许多词并不能实指托意,如《柳梢青》《浪淘沙》等,但营造了一个寂寞凄凉、幽愁的气氛,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他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哀。像《南乡子》写悲秋,正如姜书阁在注中分析的:“《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人谓宋玉悲秋,本次……常有张关之思,时形诸笔墨,《哀江南赋》即其最著者也。所谓‘庾信愁’者,指此。又庾信有《伤心赋》,亦曰‘悲哉,秋风摇落变衰’!其文虽悼其弱子,亦兼寓去国之悲。按此阙无题,以词意方,当是悲秋或作秋之作。”杜甫诗云:“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里除了看出其悲秋,也可以看出他的不得志之感。

两方面的寄托,使陈亮词境随情转、境随情移,造就了他词随情感陡变的特点。从上面分析其词寄托时可以看到,词境常常在突然之间转变,如《水龙吟》中由满目春色的欣悦之情忽然转为寂寞伤心的悲愁情怀;《最高楼・咏梅》从欣赏梅花的高洁转为不被赏识的悲伤,使读者随他的思绪驰骋,感受其词的动感。

春寒陈与义篇6

新疆昭苏云杉树轮纤维素δ13C的气候意义 陈拓,秦大河,李江风,任贾文,刘晓宏,孙维贞

祁连山第四纪冰碛物的ESR测年研究 史正涛,张世强,周尚哲,李吉均

北疆地区积雪深度的克里格内插估计 冯学智,柏延臣,史正涛,李文君

乌鲁木齐河源冬季积雪淋溶作用的实验结果 侯书贵

用钻孔旁压试验原位测试冻土力学性质的探讨 喻文兵,朱元林,张健明,何平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徐中民,蓝永超,程国栋

塔里木南缘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高前兆

试论沼泽与冻土的共生机理——以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例 孙广友

过去200 ka北半球δ18O海温谱及其数值模拟 戴新刚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祁连山中部地区40 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 王根绪,沈永平

大坂山隧道围岩冻融损伤的CT分析 赖远明,吴紫汪,朱元林

近200 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 康世昌,秦大河,PaulA.Mayewski

CT技术应用于岩石实验动态观测的新进展 丁卫华,仵彦卿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苏珍,施雅风

门限回归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金菊良,杨晓华,金保明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 何元庆,姚檀栋,杨梅学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张东启,周尚哲

西昆仑山32 ka来的冰川与环境演变 焦克勤,姚檀栋,李世杰

中国冰冻圈网络数据库设计 马明国,陈贤章,李新

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回顾与展望 秦大河,姚檀栋

生物有机酸的来源及其测试分析方法 李心清,秦大河,任贾文

繁华市区含水地层水平冻结及暗挖法施工 汪崇鲜,楼根达,马玉峰

青藏高原双湖地区河水受到Pb污染 段克勤,姚檀栋,李月芳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六届理事会选举结果通报 谢自楚

饱和正冻土中的水、热、力场合模型 何平,程国栋,俞祁浩,朱元林,徐学祖

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 徐中民,程国栋

河西内陆干旱区主要河流出山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蓝永超,康尔泗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40~80cm土壤温度状况观测分析 李英年,鲍新奎,曹广民

青藏高原中部水蒸发过程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变化 田立德,姚檀栋,孙维贞,NUMAGUTI Atusi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图像积雪反射特性的初步分析研究 王建,陈子丹,李文君,汤瀚,鲁安新,李硕

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特征探析 李英奎,刘耕年

我国寒区和干旱区水文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康尔泗

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研究 刘时银,丁永建,叶佰生,王宁练,谢自楚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谢自楚

祁连山区大坂山隧道围岩的冻融状况分析 何春雄,吴紫汪,朱林楠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314a降水的重建与分析 袁玉江,叶玮,董光荣

ENSO事件对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现代δ18O的影响 刘腊山,任贾文

论冰缘寒区景观生态与景观演变过程的基本特征 崔之久,杨健夫,刘耕年,宋国城,王鑫

超纯水中甲酸、乙酸污染的实验研究及其对雪冰有机酸测定的意义 姚檀栋,孙维贞,蒲健长,田立德,焦克勤

冻结粘性土的变形分析 王根绪,程国栋,刘光秀,徐中民

海冰韧脆转变特性的宏微观分析 李心清,秦大河,任贾文,周会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马巍,朱元林,马文婷,常小晓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近出现大的物质负平衡 郑本兴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都兰地区过去1835年的气候变化 焦克勤,王纯足,韩添丁

河西走廊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段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途径分析 仵彦卿,慕富强,贺益贤,蓝永超

时域反射仪在监测青藏高原活动层水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 王绍令,杨梅学,小池俊雄,赵林

冻土纵、横波宽带超声换能器的研制 彭万巍,袁易全

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施雅风

天山寒区冰缘植物珠芽蓼叶片抗冻蛋白的发现 祭美菊,安黎哲,陈拓,刘艳红,冯虎元,刘光琇,程国栋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王根绪,李琪,程国栋,沈永平

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冯文杰,李东庆,马巍,张鲁新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

青藏高原全新世植被的时空分布 唐领余,李春海

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 张济世,康尔泗,蓝永超,陈仁升,陈满祥

北极生长的多年海冰晶体结构分析 李志军,康建成

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 易朝路,易朝路,焦克勤,刘克新,李玲,业渝光

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窦明健,胡长顺

东昆仑山区更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许清海,阳小兰,梁文栋,李文,崔之久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预测模型 尚松浩,毛晓敏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意义 刘光,胡昌勤,张靖溥,沈永平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龚家栋,李小雁

超声波技术在冻土物性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盛煜,彭万巍,福田正己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SRM融雪径流模型在Alps山区流域的应用 王建,马明国,Paolo Federicis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李心清,李心清,秦大河,任贾文

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 赵文智,程国栋

植物生长条件下荒漠土壤水分预报的数学模型 朱永华,仵彦卿,吕海深,蒲锦春

陆面过程模式对不同土壤物理性质的敏感性研究 张宇,吕世华

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 蓝永超,康尔泗,仵彦卿,张济世,胡兴林,张小军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贡嘎山东麓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磨西台地成因探讨 郑本兴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近280 a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春季降水 勾晓华,陈发虎,王亚军,邵雪梅

雪冰地层剖面绘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杨文璐,温家洪

小兴安岭黑大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及退化状态 王彪,盛煜,刘建平

黑北公路冻土路基设行原则及病害特征 孟凡松,刘建平,刘永智

小兴安岭地区黑河-北安段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张艳,吴青柏,刘建平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气温变化对凌情影响的分析 康玲玲,王云璋,陈发中,王国庆,李皓冰

近30 a气温变化对黄河下游凌情影响分析 王云璋,康玲玲,陈发中,王国庆,李皓冰

封河预报数学模型研究 可素娟,张学成,王玉明

不同规模山谷冰川及其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 叶柏生,丁永建,刘潮海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

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川积累量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温度的响应 段克勤,姚檀栋,蒲健辰,孙维贞

寒区圆形截面隧道温度场的解析解 赖远明,喻文兵,吴紫汪,何平,张孟喜

祁连山摆浪河谷地的冰川地貌与冰期 周尚哲,李吉均,张世强,赵井东

西线南水北调雅砻江调水坝址径流模拟 康尔泗,程国栋,蓝永超,陈贤章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柏树生长季节的探讨 康兴成,张其花

东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雪层密度与剖面特征 温家洪,康建成,汪大立,孙波,李忠勤,李军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

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的弯曲强度 李志军,曲月霞,沈照伟,王永学,李广伟

利用TM卫星数据监测泥石流 白晓华,冯文辉

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特征 熊黑钢,刘耕,宋长青,崔之久,孙林

沉积后过程对冰川渗浸带雪坑化学剖面的影响 侯书贵

可可西里马兰山冰川的近期变化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中国极地冰冻圈数据库设计 秦翔,秦大河,丁永建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吴青柏,朱元林,施斌

全球冰川消融加剧使人类环境面临威胁 沈永平,梁红

近300 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杨梅学,姚檀栋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风沙地貌及其环境演变 张伟民,姚檀栋,李孝泽,屈建军,韩添丁

50 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乌鲁木齐河源冰碛物的ESR测年研究 赵井东,周尚哲,崔建新,焦克勤,业渝光,许刘兵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成分的分析 孙俊英

全球小冰期的气候变化 王立国,钟巍,李偲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Ⅰ):物理过程与实验方案 王可丽,程国栋

冻土通风路基温度场的三维非线性分析 米隆,赖远明,张克华

土体导热系数的评价与计算 刘为民,何平,张钊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分布规律 窦明健,胡长顺,何子文,张永清

土工合成材料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处治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裴建中,窦明健,胡长顺,何子文,张伟

块石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确定方法 孙斌祥,徐敩祖,赖远明,李东庆

青海省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对策探讨 李宜池,房建宏,徐安花,李焕青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若干争论问题讨论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王书功

干旱区绿洲空间分异演化研究--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 张勃,张凯

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与植被退化关系的研究 张武文,史生胜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殷永元

基于灰色概率的非突发性环境风险度量化方法 胡国华,夏军

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谢炳庚,李晓青,吕辉红,贺曲夫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分析 毛德华,夏军

黑河流域TM/ETM+影像数字镶嵌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马明国,角媛梅,王雪梅,程国栋

青藏高原东缘民族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录仓,石培基

河西地区城镇体系特征及未来发展构想 张志斌,张小平

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 石惠春,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张勃

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程国栋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 程国栋

基于社会核算体系的平川乡经济影响乘子分析 徐中民,陈东景

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 陈东景,徐中民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配置数学模型 巩增泰,徐中民

沙区植物生态位构建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李自珍,惠苍,徐中民,刘发明

春寒陈与义篇7

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老少五口的生活场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着清新的诗情画意。下片整片白描,直陈其事。“小儿(亡)无赖”“卧剥莲蓬”,其吃相可见一斑。“(亡)无赖”贬词褒用,可理解为“顽皮”“淘气”“调皮”,仅用此词,便活脱脱地展现出了“小儿”的真实状貌,自然恰切,实在妙极。

最为经典的是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诗题为“忆扬州”实则“怀人”。一、二句言当日离别之情形,衬今日无穷之思念。当时此月照人离别,今日偏偏又至,作者心中凄苦,思念本与明月无关,欲望月解愁,但今宵明月偏偏无动于衷,反撩起作者更深切的愁思,“明月”实在“无赖”。此处“无赖”有“恼人”之意,含抱怨之情。然而后世惊赏扬州明月之新奇,“天下三分明月,二分无赖扬州”,“无赖明月”成了描绘扬州明月的传神之笔,“无赖”又成了爱极的昵称了。

春寒陈与义篇8

蜡梅,又称黄梅、香梅、寒客等。蜡梅,名梅而实非梅,它既非“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梅,也不是人们通常提到“十里梅花香雪海”中的梅,那些均指的是结青梅的梅,蜡梅虽能结实,却不能吃。在某些美术作品中,竟把两者混淆起来。蜡梅与梅花虽均为“先天下而春”,花色相似,但血统上分属不同的家庭:前者属蜡梅科,后者则属蔷薇科。

蜡梅花冰枝不屈,岁寒独秀,具有傲视逆境的风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清代诗人陈与义赞道:“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住貌,谁敢斗香来。”确实,蜡梅花的香气别具一格,远嗅时淡雅幽静,怡情娱性,近闻时,则冷香袭人,令人沉醉。

蜡梅品种很多,主要有素心蜡梅,其心洁白,花香芳馥,雅致动人。因其花瓣尖端较圆或略尖,故又称荷花蜡梅。罄口蜡梅,朵大瓣阔而圆,花朵晶莹透明,香气甚浓,花开半含,形如罄状,故而得名。檀香蜡梅,花形与罄口蜡梅相仿,花香似檀,以香见长而得名。狗牙腊梅,又名九英蜡梅,为蜡梅的野生种,花形小而香浓,花心呈紫红色,宋人曾肇的“紫蒂黄苞破蜡寒”,当指此种。它的花瓣较尖,因此又有“狗牙”蜡梅之称。荤心蜡梅的外瓣黄色,内瓣中常有紫斑,古人所吟:“洗却铅膏饰道妆,檀心浅露紫香镶”,正指这种蜡梅。

蜡梅是一种珍贵的园林花木。它色娇色郁,紫带黄苞,玉质金衣,别具仙姿,被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神化为“已自不是花”。蜡梅与梅花习性近似,宜种在窗外、山侧或庭院篱角。住我国传统园林中,常用它来点缀冬景。蜡梅花开耐久,尤宜作瓶插,室外虽寒风袭人,室内仍显春意盎然,倘若与红果累累的南天竺同插,黄花红果相辉映,更显雅致非凡,俏丽无比。斗室里插上一二枝蜡梅,则“一卉熏一室,寒香透彻骨”,能收到“一枝几案谁所置,便觉春意生睫眉”的极好效果。

春寒陈与义篇9

翻开陈怀德先生的人生履历,有许多可以采撷的闪光点。从饱受贫苦、历尽磨难的童年到立志创业、大器早成的大学生涯,从民营企业的老板到跨国集团的掌舵人,陈怀德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播撒着他的爱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

陈怀德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六七十年代,度过了极其穷困的童年。在那个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入狱,母亲甚至靠卖血才得以维系家庭。陈怀德永远记得儿时是公社的王书记让人送来的30斤大米,救了全家人的命。悲惨的童年生活,让陈怀德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栋梁之才,但是他更懂得感恩,年幼的他早已在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1977年,父亲出狱了。13岁的陈怀德终于背起了书包,走进了学堂。1985年,陈怀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深圳大学管理系。大学时代的他,商业天赋已经崭露头角,四年时间就赚取了6000万,为自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学毕业后他相继创办了雅仕集团等企业,2008年底更并购了美国富佑集团,事业越做越大。美国富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启动了新一轮的战略投资,全力推动其子公司上海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富迪很快走上了“蝶变”之路,业绩成几何倍数增长,开创了中国直销产业的奇迹。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怀德睿智聪慧,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他一路走来,始终与爱相伴。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早在80年代,少有人懂得慈善、更少有人做慈善的时候,陈怀德就把爱布满了他的创业历程。1988年,在大三读书的他为母校广雅中学100周年校庆捐了2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奇缺的年代,这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陈怀德先生创业数十载,屡创商界奇迹,但是每一步都有慈善的烙印。他向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全国妇联、中国外交部、广州教育基金、深圳大学、广州市广雅中学等机构作了大量捐赠。2008年南方抗雪灾,有他的身影;汶川大地震,他不仅捐款捐物,还亲赴甘肃灾区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陈怀德先生已累计向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数亿元。因为经常做慈善,社会各界为陈怀德颁发了很多奖项与荣誉证书,“广州市荣誉市民”、“纽约市荣誉市民”、“2006年度世界华人杰出贡献奖”、“2007年度中国扶贫明星人物”、“全国先进爱国企业家”、“2008中国民生行动先锋”、“2009中国十大新锐创业领袖”、“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家”……对青海玉树州儿童救助协会授予他的“永远名誉会长”这个称号,他尤其是非常看重。原来,他在2005年9月收养了青海省玉树州100名身带残疾、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的困难儿童,每人每年资助1800元,一直供他们读书生活至18岁;在2006年11月他还在玉树捐建了“怀德救助学校”。

2010年玉树地震,举国悲痛。刚刚从广西送“春雨”回来的陈怀德先生更是不辞劳苦、不惧险情,亲自携带价值400万元的救灾物资,火速赶往玉树灾区,不仅为灾区同胞送去爱心物资,更为他那生活在玉树的100多个“孩子”送去关爱与鼓励。当几十个孩子喊着“陈爸爸”与陈怀德先生紧紧相拥的时候,无数人潸然落泪……

春寒陈与义篇10

在这个活泼的生命季,“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亮”,天地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化生万物,万物急不可耐地成长,这份生命的喷张与释放却又宁静、纯净。

每年的4月5日前后,甩掉冬衣的人们,头戴柳枝,踏青赏春。秋千架上的佳丽衣袂飘飘,墙里佳人的笑声朗朗,广场上斗鸡的喊声喧天,表面上那搏斗的是公鸡,实际上却是浑身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男人们。“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欢呼蹴鞠场”(陆游《残春》)。蹴鞠是清明节的保留节目,健儿的身影是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最好的写照。

清明更是孩子的节日,天空明净,地气升腾,趁东风把纸鸢放了,折下柳枝,将那青色的皮儿剥离,做成柳哨儿,吹着满街疯跑;兜里揣着熟鸡蛋,四处寻伙伴对碰……

清明又是思念逝去亲人的节日。坟上新添的黄土,新压的黄纸,坟前甘美的贡品,纸钱燃烧的火光,都是对逝者的思念,提醒着你什么是阴阳永隔,也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清明,又占据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中最好的时间。这份思念和感伤在暮春三月的明媚阳光里,郊外墓旁的青草香中,同时提醒着我们什么是生生不息,什么是万物轮回。于是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

过节就像是一场“生命的礼拜”,零零碎碎的日子,由固定的节日串起,生命就有了整体感,有了意义。清明节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将逝者和生者串在相同的时间里。

丰子恺先生曾风趣地将清明踏青称作“借墓游春”。然而时至今日,没有了“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单纯浪漫,没有了秋千上的惊鸿之“舞”,没有了斗鸡,甚至没有了春饼和熟鸡蛋,只有扫墓的风俗坚定地传承了下来。

清明原本只是一个农事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出现于汉前,也许是因为清明正值暮春三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因此,至迟在唐代,清明就被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了。诗人的笔下关于清明的歌吟更是层出不穷,杜牧的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古传颂,成了清明节的招牌。

“寒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常常与清明合二为一。唐代诗人卢象《寒食》诗云:“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说的就是介之推焚死绵山的故事。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于介之推焚死之日禁火,这一天只能吃凉食,故谓之寒食。

当然这只是后人编造的故事,其实,清明时节禁火,源于古代的仲春改火习俗。古人取火不易,因此要一直在灶中保存火种,永不熄灭,只是到了每年的仲春时节,才熄灭旧火,重燃新火。古人相信,火种就像生命一样,只有新陈代谢,才能薪火常传,久经不熄。因为改火,所以要暂时熄灭旧火,这就是寒食禁火风俗的来历。唐代有诗《寒食》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就是寒食改火之际,皇帝将火种(蜡烛)赐给亲近贵臣,以示恩宠。也是薪火相传最具体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