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范文

时间:2023-03-31 13:0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祖父的园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祖父的园子

篇1

一、清新质朴的语言

该文语言质朴清新、浑然天成。不一般的语言将人带入清纯的世外桃源,人与植物和谐相处,天上人间任人思绪翻飞。随意朗读文中任何一段语句,都会为萧红独特的语言表达深深折服。

1.语句短小,精彩无比。短小的语句简洁明快,言简意丰,犹如丰子恺的画,寥寥数笔,意境全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语句短小,表达灵活,富有魅力:“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语言简短、生动活泼,符合儿童认知视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童年的快乐率性、天真烂漫,被表达得酣畅淋漓。

2.语言富有音乐节奏。该文章非常适合朗读,铿锵悦耳,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旋律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语句长短结合,富有音乐节奏,给人舒缓、欢快、圆润之感。“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劳动的兴趣、玩耍的乐趣、胡闹的真趣一览无遗,多朗读就能把握语言中流动的节奏感、流淌的色彩感和流泻的音乐感。

3.叠词运用,增色不少。叠词的运用让该文的表达显得俏皮、有趣,别具风味。“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嗡嗡”一词,让我们的耳畔仿佛出现了蜂子飞过的声响;“胖圆圆”,则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蜂子飞翔的身影,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慢慢”凸显了祖父对我的耐心与爱心;“毛嘟嘟”,则将谷子的外形介绍得生动形象。叠词的运用,让语言表达生动、贴切、传神。

4.感官激活,相映成趣。该文的语言就是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的色彩、画的色彩鲜艳无比。“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白、黄、大红、金、绿……各种颜色扑面而来,色彩斑斓,赏心悦目。自然界中的小生灵带给了人听觉的冲击、触觉的激活、视觉的享受、心灵的熏陶。

5.语句跳跃,意境凌空。该文语言灵动,令人仰慕。“蝴蝶随意地飞……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精彩的语句犹如从天而降飞来的仙石一般,无迹可寻;犹如聆听天籁之音,语句跳跃,意境凌空。“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只有具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宁静心灵世界、空灵精神境界的萧红,才能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语句。多停留一些时间,品味咀嚼其中滋味,语感才会变得敏锐。

二、众多精妙的修辞

1.精彩绝伦的排比。排比的作用无法取代,它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排比一气呵成,有生趣,有气势,有情趣。“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祖父与孙女一样的地点、一样的装饰、一样的举动、一样的心情,只要有祖父身影的地方,就一定有“我”跟随的踪影,读之,让人忍俊不禁地为这“小可爱”笑出声来。只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才能酣畅淋漓地刻画“我”活生生就是祖父身后一条“大尾巴”的人物形象。又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倭瓜、黄瓜、玉米这些植物自由生长,富有生命活力。这样的排比,不像在写植物,倒像在写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率性随意的小顽童,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写人,哪里是写物,人是物,物也是人。“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样的神来之笔,实在不可多得,美得让人惊叹不已。

2.与众不同的反复。反复不是重复,它让表达增添活力,更为精准到位。“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真真正正的自由,这是真真切切的自由。这样的反复,语言简洁,语意丰厚,新颖独到。“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祖父对我没有任何管束与限制,惯得“我”无法无天。“下雨了!下雨了!”是浇菜?是捣乱?是人工降雨?是制造快乐?这一切都令人难忘,这“雨”浇出了笑声,浇灌了甜蜜,浇醒了快乐,浇湿了心灵。“下雨了!下雨了!”这一场“人工降雨”将童年的快乐定格,将祖孙女俩的情义留存。

3.偶尔穿插的拟人。拟人手法有着将人带入童话世界的魔力,花睡醒,鸟上天,虫子在说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儿童般的心态,绘画似的笔法,诗歌样的语言,从宁静的心灵汩汩流淌出来,这创新的思维、诗意的表达,真美!

篇2

1、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等。

2、听祖父讲谷子和狗尾草的区别,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蜒,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4、作家萧红(1911~1942),笔名萧红,原名张廼莹。1933年萧红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有句话说:“中国像一头睡狮,静静的睡着,但是,当它苏醒的时候,它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这句话就真的成为现实了。想当年,众国家对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虎视眈眈,想尽一切办法入侵我国,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致使多场战争中国惨败,于是种种侮辱中国的词语层出不穷,“东亚病夫”……这一段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时期,日本鬼子拿着枪拿着炮入侵我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由于当时我们中国的武器不够先进,所以战势对我们不利。不过,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一次又一次的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有的为了战斗的胜利,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国涌现出许多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

从过去的记忆中回到现在,我们祖国高楼大厦盖起来了,与以前屈指可数的几栋平房大不相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神舟七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武器装备的增加创新……祖国正在飞快的发展。

这头睁着朦胧睡眼的雄狮,我希望它能够更加精神抖擞的发出震惊世界的吼声!

也许我们祖国已经很强大,但一个国家一定要越来越强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才能免于别人的欺辱,我不想再在战争中在死去这么多无辜的人,靠祖国的强大才能求得和平。

祖国富强是我的心愿,想要祖国富强,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看得出读书对对于祖国发展独犹为重要。因为学好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篇4

[关键词]网络资源组织 循证医学 知识服务

[分类号]G258.6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资源来源于EBM期刊、图书、专业数据库和网站,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从广义讲,所有生物医学文献和数字化信息都蕴藏着EBM的证据资源,但EBM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体系和资源条件。EBM网络资源具有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检索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国内医学界对其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文献表明受资源、外语、计算机及文献检索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医务人员对EBM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循证能力的自我评估不佳,对EBM资源的利用状况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治疗水平和合理医疗费用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面向知识服务的EBM网络资源组织。

1 EBM知识服务的内涵

EBM知识服务是以医疗科研及管理人员为中心,以EBM信息源的搜集、分析、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知识产品和能力为基础,以医学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为依据,以知识创新与用户解决问题方案为目标,以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知识需求为目的,跟踪并直接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动态、连续地向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的知识产品的服务。也就是说EBM知识服务以资源建设为基础,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是围绕知识增值和创新的服务,是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是基于综合集成的服务,是以用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具体过程包括EBM知识挖掘、组织和特色EBM网络资源产品的创建以及运用EBM网络资源提供知识服务等。

2 EBM网络资源的知识挖掘

主要是指根据用户具体的研究要求,对大量的已积累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定性定量的增值处理来发现隐含在文献中的知识,揭示其中的规律。当前,各种信息数量巨大、无序、优劣混杂,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就必须用智能化手段挖掘隐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隐性知识,从而得到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细化的知识以及与所需知识相关的知识等。

2.1 知识挖掘步骤

EBM网络资源的知识挖掘分为4个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2.2.1 第一步:临床问题的构建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即PICO模式):①患者或人群(popuiation);②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interven―tion);③对比措施或比较因素(comparision);④临床结局或诊疗效果(outcome)。例如:利用乳腺x线摄影术筛检乳腺癌适用于全部女性,还是应限定于特定年龄组的女性?此题中的PICO模式为:P为某年龄段的女性;I为乳腺x线摄影术;C为不用乳腺X线摄影术;O为采用此项诊断技术的利弊,包括寿命、生命质量、卫生经济等分析。

2.2.2 第二步:精确查询证据 首先对所提出的临床问题仔细分析,将其拆分为一个或几个主题词、自由词,并参考将要检索的数据库词典,选择与其最相适应的词汇进行转化,然后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逻辑组配,建立检索策略,有步骤地进行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检索策略进一步修正,必要时重新检索。如查阅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MLS),有关乳腺x线摄影术可用4个术语表达:mammography;mammog-raphy,female;Radiologic Technologist―Mammography;Clinic/Center―Mammography。而乳腺癌的规范表达有:Malignant neoplasm 0f breast和Breast Carcinoma。

2.2.3 第三步:认真评价检索结果 检索者应根据EBM证据分级标准确定检索方向和目标,将检索结果定位在最佳证据上。在得到检索结果后,检索者对检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要做出认真的评价和调整,即根据检出文献数量调整检索策略,以达到较理想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2.2.4 第四步:寻求最佳的证据 最佳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真实性指的是单个研究接近真值的程度,受各种偏倚因素如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失访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影响。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重复程度,可重复程度越高则证据越可靠。实用性指的是证据是否可以应用于研究对象以外的其他人群,即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与推广应用条件。评价检索结果应以这“三性”为依据,确定最佳证据。如评价结果不理想,则选择其他数据库进行再检索。随着一个临床问题的解决,针对另一临床问题的知识挖掘又开始启动。

2.2 知识挖掘注意事项

EBM研究证据的来源有:公开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研究结果没有公开发表多半是因为研究结果为阴性,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发表偏倚(包括投稿偏倚、发表偏倚和语言偏倚等)。只依靠公开发表的研究证据,可能会导致高估真实的研究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以上4个步骤挖掘的多为公开发表的研究证据,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表偏倚。解决发表偏倚,政府可强制注册每一个开题的科研项目,建立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制定和使用杂志编者指南,鼓励医学杂志无偏倚地刊登阳性和阴性的研究结果。对于信息机构或个人而言,则可通过寻找和利用系统综述、有意识地关注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另外在评估和利用研究证据时,应充分地估计到存在阳性偏倚的可能性。要解决语言偏倚,除Pubmed、Cochrane图书馆外,应尽可能地检索包括非英语语种的EBM数据库(如EMBASE)。另外,通过咨询专家可获得未发表研究的重要信息,非正式交流有时是获得未发表研究的唯一方式。

3 EBM网络资源组织

信息组织是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信息序化的过程。信息组织将分散无序的信息,经过描述、揭示和报导信息的特征,再现重组信息联系,规范控制信息流向,以便用户有效利用。在网络环境下,海量的、形式繁多的、成分复杂的信息对网络信息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组织必须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基于事物属性,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通过加工、整理、排列、组合,对网络信息资源外在和内容特征进行表征和序化,从而使网上分散的、杂乱的信息便于存储、传播、检索和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网络信息需求。EBM网络资源组织具备信息组织和网络信息组织的一般特点,并且由于循证证据与一般医学信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对于EBM网络资源的组织应重视其元数据描述和标准化两个环节。

3.1 元数据描述

国内有学者介绍了EBM资源元数据描述,日本学者XU和Sakai则分别提出了基于DC的EBM元数据描述方案。Sakai元数据方案的特点在于:①能够描述原始研究的结构化文摘;②用两个编码规则(EBMC、EBMS)以及MeSH词表来描述EBM资源的重要特征;③可以描述网络EBM资源。与Sakai相比,XU更加关注证据的有效性、真实性及可靠性,描述的内容更为深刻,缺陷是没有对结构性摘要描述的限制属性,而EBM资源往往有内容非常丰富的结构性摘要,如NGC的结构性摘要包括领域、方法学、推荐等字段,因而该方案不能充分体现EBM资源的特点。

针对以往EBM元数据方案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一个结合XU和Sakai元数据方案各自优点的改良EBM元数据方案,具体的元素如表1所示:

该方案复用了DC的15个元素,其中Descrip―tion指的是对资源的描述,揭示了如摘要、图表等描述资源的内容信息。在该方案中所有表达EBM特征的元数据放在Description的细化元素中,包括:研究领域、研究设计、样本大小、依从数量、依从时间和临床结果。研究设计分为分配顺序和分配隐藏两个细化元素。依从数量分为3个细化元素:流程图中出现的依从数、叙述中出现的依从数和无证据显示依从数。Ab―stract有7个细化元素:目标、设计、设置、参与者、分析因素、结果测度和结论。

改良EBM元数据方案具备以下几个优点:①重视临床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设计有分配顺序、分配隐藏、样本大小等细化元素,符合EBM非常重视研究方法学质量的特点;②重视疾病诊治过程中患者的依从程度,设计有依从数量和时间等细化元素,因为患者的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依从性可用于对证据真实性的评估;③在Description元素下增加一个细分元素abstract,并将abstract元素再细分为7个细化元素,从而可描述EBM资源的结构性摘要,符合EBM资源的特点。将揭示临床证据有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有关的元素细化使EBM元数据方案中的临床结果描述得更为完整,读者因此能了解有关临床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对证据的取舍。

3.2 标准化

EBM网络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复杂多样,各数据库或网站收集的证据形式不一,对于同一个疾病或药物名称可能表达的形式各不一样,因此在构建EBM知识产品时必然要考虑语言标准化问题。可参照的标准有:

3.2.1 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 国外不少EBM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图书馆,NGC等)已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UMLS进行检索词自动匹配,将检索词转换成相对应的UMLS中的医学词汇,因而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的EBM资源可不必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其他未采用UMLS的系统,可参照UMLS对数据主题进行标引和检索,如将“heart attack”,通过UMLS转换为“myocardial irffarction”。

3.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医药学主题词表》 国内虽没有专门的EBM数据库,但一些权威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包含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EBM证据分级标准,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属EBM二级证据,是不可忽视的EBM网络资源。国内较有影响的生物医学资源数据库CBMdisc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标引、采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笔者在长年的检索教学及查新实践中体会到CBMdisc的标引工作较国内其他医学数据库做得早且更为成功,因此建议参照CBMdisc的做法对国内EBM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标准化,如将“癌症、新生物、肉瘤”转换为“肿瘤”。

3.2.3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 《药品管理法》第50条规定:“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第六届药典委员会制定了药品的命名原则,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名整理补充,出版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它所收载的药名和中国药典规定的药名是我国药品名称使用的主要依据。因此,EBM网络资源组织中涉及的药品名称可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进行标准化,尚未正式确定的中文通用名则依据药典委员会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给出暂定通用名。对于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没出现的疾病名称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ICD一10)进行标准化。另外还可参考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以作补充。

4 运用EBM网络资源组织提供知识服务

运用EBM网络资源组织提供知识服务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环节:EBM网络资源组织产品的创建以及利用该产品为医务人员提供知识服务。为更好地适应知识时代对医学信息机构的要求,笔者供职的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采取了如下措施:

4.1 EBM网络资源组织产品的构建

主要步骤为:①编制、补充EBM数据库,不仅在文献数量上设法支持临床医学所需的各种证据,订购多种网络版EBM数据库(如OVID),而且还十分注意文献资源的学术性、研究性和先进性;②建立专题学科导航网页: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搜集、分类、评价、组织、使EBM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由元序变为有序。同时还根据自己的特色收藏,结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广泛搜集某些专题研究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有目的地选择、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文献资料库,为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应用提供参考证据;③建立EBM研究论文专题数据库,从CBMdisc、维普、万方、CNKI、Pubmed、OV―ID等数据库以及EBM中心、专业图书、期刊、因特网有关EBM资源网站上收集EBM的相关文献信息,组织整理,提供多功能的检索途径和全文链接并定期更新,从而满足医务人员使用最佳证据的需要;④建立系统评价数据库:针对省内重点学科,有侧重地从Coehrane图书馆、Best Evidence、NGC、OVID等数据库收集有关学科和重大疾病诊治的系统评价。

4.2 EBM知识服务的提供

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同时是江西省医学情报中心,多年来为科研用户提供课题查新和成果鉴定服务,每年完成省卫生厅和科技厅的科研立项课题查新和成果鉴定1 000人次以上,EBM网络资源组织系统的构建为课题查新工作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坚实基础。从2004年开始在医学文献检索课中吸纳EBM内容,并且给医学研究生开设了EBM课程。在EBM网络资源组织产品的支持下针对广大师生及医务人员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EBM证据检索及利用讲座。通过以上措施达到:①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组织EBM网络资源,提供资源共享;②提高广大师生及医务人员查找EBM证据的技能;③普及EBM知识,优化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决策。从而运用EBM网络资源组织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知识服务,其促进终生学习理念的形成和改变传统临床决策模式的效果得到了在校师生和医务人员的肯定。

篇5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With a variety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of hulun buir,this paper using data analyze the city,achieving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However,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desertification.We could’t simply put the problem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who is also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I think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sist o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al resource;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local government;;circular economy

一、地理概况

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地处东经115°31′—126°24′、北纬47°05′—53°20′之间。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山东两省之和。

气候方面,以大兴安岭为界,岭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岭和岭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雨热同期。全市有大小河流300多条,湖泊500多个。在草原和森林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肥沃的黑钙土①。呼伦贝尔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占全市面积的49%,占林地面积的83.7%。全市已探查到各类矿产达40余种,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地之一,褐煤②储量居全国第一。

二、开发利用

1、加速超越

由以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并且储量巨大,尤其是在森林资源和煤炭资源方面,可以说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由于呼伦贝尔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加之种种原因其国内外市场打开相对缓慢,经济发展一直不愠不火。我们以1998年为例,将呼伦贝尔当年的统计数据与当时的全国水平作一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呼伦贝尔的各项经济指标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到了2010年, 呼伦贝尔的人均GDP达到36560元,超过全国人均GDP四分之一有余。

图中显表,自2007年以后,呼市人均GDP逐渐超越全国人均GDP。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后,呼伦贝尔原煤开采增长均超过两位数,特别是2008年,原煤增产30.7%。这华丽的增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悬机,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将带来怎样的问题,这都是本文在下面将要讨论的。

2、黑色的金子

在海拉尔盆地之下,孕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储备至少1048.48亿吨,是东北三省的1.8倍。其中以褐煤为主,总储量居全国第一。除了储量丰富,还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发等特点,其中伊敏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矿之一。

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的限制,呼伦贝尔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呼伦贝尔主产褐煤,这种煤遇到空气容易风化,遇水泥化,长时间堆积接触空气会氧化燃烧,这些特质决定了褐煤不利于长途运输。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东三省工业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迅速增加。尤其是辽宁省,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这使得辽宁省对工业资源煤和电的需求巨大。面对需求旺盛的东北市场,不仅呼伦贝尔的原煤产量迅速攀升,而且促进了呼伦贝尔煤转电、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与内蒙古西部区不同的是,呼伦贝尔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为煤转电和煤化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今,煤炭与化工已成为呼伦贝尔的支柱产业,二者占去2009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陈巴尔虎旗为例,2009年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92.5%,是呼伦贝尔市增速排名第一的旗县。早在10年前这里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牧业,而现在有三分之二来自煤矿和化工企业。

三、阴影

但是,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多的破坏。呼伦贝尔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④。干旱的气候促使呼伦贝尔形成了草原沙地的景观,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却总是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自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开放蒙禁”等政策,促使当地人口激增,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已经变得十分明显,再加上管理失误,本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主要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我们在从海拉尔去跟河的路上,看见大量牛群、羊群和马群拥挤在狭窄的一方土地上。这些原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草场,承担了如此数量之多的牲畜。“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当地荒漠化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煤炭的大规模开采,无疑给当地荒漠化雪上加霜。

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⑤

当我看见呼伦湖时,让我惊讶的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是湖水的迅速减退。据导游介绍,长期以来呼伦湖水位面积维持在2339平方公里,但现在已经不到1800公里了,湖区周边沙化严重,湖里的鱼类也在逐年减少。我们在岸边散步,发现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出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一切是由于附近的煤化工企业大量抽水和污水排放所致。无独在偶,我们在海拉尔的导游也一路上向我们抱怨煤炭的开采污染和破坏了当地的水土资源。

“我们要留给子孙一个怎样的草原?”上述人士称。

篇6

关键词:阿坝州;羌族民俗;旅游资源;负面因素

一、阿坝州羌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是全国羌族唯一的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羌族人民地处边陲,偏远闭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俗。这些习俗大多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形式多样。

阿坝州羌族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民俗中最直观的东西,是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外在表象。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其中以碉楼、石砌庄房、索桥和栈道最为有名。碉楼:用石块、石片以稠米浆制的胶泥黏合砌成。通常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可达十三四层,高至十余丈,经久不损。从功能上分,有用于警戒的“哨碉”和用于实战防御的“战碉”。至今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还保留三座石砌的碉楼。庄房:这是羌族人对自己住房的称呼。呈方形,一般人家都是五层楼高。第一层用于养家畜;第二层是“咪达屋”和居室,“眯达屋”就是羌家火塘,相当于汉族的厅堂,火塘上方为供祀;第三层是储藏“猪镖”腊肉的地方;第四层是堆放粮食、杂品的贮藏室;第五层是一个小平台和祭台,叫“若基格”,是供奉“阿爸木比塔”(白石神)和朝拜神灵的地方。屋顶是晒坝,用来晒粮食,同时也可供小孩玩耍。其中最古老、最神秘、最具羌族特色的是理县桃坪羌寨,被喻为是“神秘的东方古堡”。

2、饮食习俗。“吃”是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一。饮食被人们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有民族特色的餐具和饮具及饮用的氛围和方式对旅游者较有吸引力。羌族喜欢喝自己酿成的咂酒,最有特色的是熏制的“腊猪膘”,也是馈赠客人的好礼。逢年过节全寨人聚在一起,燃起熊熊的篝火,喝着鲜美的咂酒,唱山歌,跳锅庄,气氛热闹非凡。

3、岁时节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而民族节日大都集中众多的民俗事项,场面壮观,民族风情浓厚。羌族每年春天有转山会,秋收后的祭天会,六月初六的祭山会,再加上独具特色的每年农历十月一日的羌族年,人们在家制作各种姿态的小牛、小羊,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4、歌舞游艺。各民族的民间歌舞是其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羌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羌族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歌声赞美劳动,用舞蹈表现生活,素有“唱什么歌,就跳什么舞,有歌有酒必有舞,歌助酒兴群起舞”的传统习俗。萨朗舞是最活跃、奔放的一种。还有“跳盔甲”,“跳皮鼓”和“兰于寿” 等。羌族伴奏乐器中,羌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为著名。

5、礼仪活动。新颖、独特、热情的迎客待客礼仪给旅游者鲜明的印象,并架起游人和东道主互相沟通的桥梁。羌族如有贵客来,还要鸣枪欢迎。进屋后,让客人坐于火塘上方,请喝咂酒,并为客人祝福。藏羌婚礼也很有特色,有特定的程序和各种规范。

6、民族手工艺品。手工艺品典型地代表了传统民俗文化。羌族的刺绣是羌家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绣工分挑花、绣花、纳花、盘花、刺绣等,是羌家姑娘的绝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精美异常。

二、影响阿坝州羌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负面因素

阿坝州羌族地区拥有如此众多又美好的民俗文化,加上奇妙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旅游者纷至沓来。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使许多地方迅速实现了脱贫致富,并且由此拓宽了该地区人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化导致原有民族物质边界的重大调整和弱化,当地的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对当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

1、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一些地方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实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许多民俗文化资源严重破坏,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未来得及认清其社会价值时就已消失、解体;很多民间习俗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失;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特色建筑遭受严重损害;一些民问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为了迎合经济市场而大批量生产,成为机器制作的工艺品,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2、民俗风情的商业化和庸俗化。在商业活动中,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俗文化,将其舞台化、程序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后果是使民俗文化失去了本来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俗被歪曲。甚至有些羌族地区为了吸引游客,将迷信的,不健康的习俗加以渲染。

3、虚伪民俗。虚伪民俗是指人们为了增加旅游商品,编造添加拼凑而旅游地不存在的民俗。伪民俗破坏了本民族特色,破坏了祖先的规矩。如,羌族的白石作为他们的崇拜神,必须放在屋顶或火塘上方,而不该为了招引游客而随意放置。

4、民俗文化的同化。民俗文化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并为异地异族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即“旅游一旦开发到哪里,哪里的传统面貌便会发生急剧的改变,从衣着、建筑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阿坝州羌族地区的语言、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逐渐与时俱进化。汶川、理县等地羌族大多说汉语,穿现代服装,许多人口中哼的是流行歌曲。羌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

5、民俗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一个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是该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愿望、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它是一个文化系统构成的基因。一种价值系统可以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各民族尽管发展历程各异,但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如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讲信用,重义不重利,忠诚朴实等。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价值观正在退化甚至消失。某些羌族地区居民在买卖过程中出现的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等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例子屡见不鲜,他们严重或排外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形象。

三、结语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阿坝州羌族地区源源流长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正面临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冲击。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民俗正走向趋同和消亡。同时,民俗作为一种隐形的文化旅游资源,它不像实物型的资源那样不易被改动,而是在开发中很容易被篡改,损害,甚至其固有的文化内涵也可能会消解殆尽。所以,保护阿坝州羌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迫在眉睫。(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阿坝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阿坝藏族自治州概OL[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2]羌族简史编写组,羌族简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篇7

    原告:王小琴,女,26岁,居民,住江西省信丰县古陂镇中坑村社背村小组。

    被告:蔡启先,男,60岁,农民,住江西省信丰县同益乡土墙背村蔡家围村小组。

    1985年8月,原告经人介绍与被告之子蔡光华自愿结婚。婚后,因原告有一定程度的痴呆,做农活、家务均需他人指教,家中生活无调算,生活较为困难,夫妻感情一般化。原告与蔡光华于1986年7月生一女孩蔡春玉,于1988年生一女孩蔡春香,于1991年生一男孩蔡春生。原告生下蔡春生后做了结扎手术。1993年7月,原告之夫蔡光华病故。此后,原告家庭生活比以前更为困难,原告无法维持四口之家,于同年9月回娘家生活,3个小孩留在被告处由被告抚养。1993年11月,原告经人介绍与本县古陂镇中坑村刘性刚结婚。原告与刘性刚结婚后,夫妻和睦,但因原告已结扎,不能再生育,故希望从被告处要回小孩自己抚养。因被告不同意,原告即以被告年老体弱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抚养小孩;本人现生活富裕,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且本人已无生育能力为理由,向江西省信丰县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抚养3个孩子。

    被告蔡启先辩称:原告患有痴呆症,其本人生活须靠别人维持,怎能抚养3个小孩?坚持由他抚养原告所生的这3个小孩。

    「审判

    信丰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要求抚养小孩符合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其请求应受法律保护。但鉴于原告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其抚养3个小孩的能力有限;而被告则有抚养小孩的能力。因此,从本案实际情况出发,为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于1994年4月6日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从1994年4月11日起,原告婚生女孩蔡春香由原告抚养,原告婚生女孩蔡春玉、男孩蔡春生由被告抚养;

    二、诉讼费100元由原告负担。

    信丰县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上述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予以确认。

    「评析

    一、本案原告虽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但其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智力及行为能力并无什么障碍,有诉讼行为能力。因此,不能因为其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就认定其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而其诉讼应由其法定人。本案原告以自己的名义亲自进行诉讼,并无不当。

    二、本案在实体问题上的焦点,在于法律规定的子女抚养权利义务关系与实际情况的冲突。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在监护关系上,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及顺序,在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之前。本案原告之前夫死亡后,他们的婚生子女依法应由原告抚养,但原告因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生活上困难,无力独立抚养3个子女,而自行回娘家,将3个子女留在了被告处,由被告予以抚养。被告对3个孙子女的抚养,是基于他们的母亲无现时抚养能力而进行的,并不是基于婚姻法第二十二条所明确规定的“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这种义务。对此种情况,在解释上应取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9月8日《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解释,即“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精神,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确无能力抚养或父母均丧失抚养能力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据此,被告抚养3个孙子女是有法律根据的。

篇8

童年的我,和我们同一代的都一样,由于大人们都忙于生计养家糊口,少于管理自家的小孩,于是小孩们就有了一个由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家门前有一个十二三平方的小园,小园就成了我的天堂。童年的我对一些小动物、小昆虫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因此小园的墙壁上,能挂东西的地方都给我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瓶子,还有几个用破水壶内胆做成的小鱼缸,都装满了从鱼店买回来的小金鱼,从山野农田的小水坑逮回来的小野鱼小虾,也有几只不知名的水生小昆虫。墙壁下一溜摆满小鸡笼、小鸭笼,捡回来的坛坛罐罐,各种鸣虫,螳螂,壁虎,甚至连蜈蚣也成了坛坛罐罐的常客。在小小的动物王国里,我统领着海陆空三军,看着我的子民们,我的童心充满了成就感,仿佛我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在这个小小动物王国里,我享受着我的童年。

(选自《童年往事》)

【片段二】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踩。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选自《祖父的园子》)

读后思考

1.同是写园子里的童年,两位作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呢?作者笔下的园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篇9

兜兜转转间,又站在村口的小路上,这个被大山环绕、古朴庄重又宁静美丽的村庄,见证了老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一副古铜色的老式花镜,遮不住他睿智的双眸;一件蓝格子衬衫,一条黑色牛皮腰带配深灰色的长裤,包裹着他瘦削的身躯。这位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一位思想古朴而又开明的教师。

沿着小路前行,不远处就是祖父的菜园。推开门,站在这个承载着祖父全部思念的园子里,看着墙角繁乱的杂草,恍惚间仿佛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以前,祖父经常嘱咐我要多吃瓜果蔬菜,说对身体有好处,而祖父最爱的就是祖母熬的青菜汤――用他亲手种的青菜熬制而成。许多个夏天的夜晚,园子里的葡萄架下,祖父坐在板凳上,喝着祖母熬的青菜汤。那美好的画面见证的不仅是那个简朴的年代,更见证了祖父与祖母简单而又纯洁的爱情。

祖父不仅对种菜有研究,对木工也有浓厚的兴趣。祖父说,若他不做教师,就会做一个木匠,用手中的斧子和锯子开创幸福快乐的一生。

坐在祖父亲手做的板凳上,往日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眼前。祖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为我和祖母每人做了一个小板凳,手上都磨出了血泡。那时候还小,我不理解祖父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儿自己动手,长大后才渐渐明白,那沉默不语的板凳承载的是祖父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挂。

傍晚时分,祖父总喜欢搬着板凳坐在园子里,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那带着祖父温度的笑容,那凝结着祖父心血的菜园,那寄托着祖父牵挂的板凳,总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祖父离开的那天,风吹起了菜园中的葡萄藤……

过去,有一个板凳、一个菜园和一位老人。

现在,有一个板凳、一个菜园和一段回忆。

佳作点评

篇10

【关键词】“留白” 发散思维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0-0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整合,强调课文教学应该体现发展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中,流淌着的是执教者创作的智慧,学习者交流的灵性,参与者共享的快乐。课文“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一节奏,填补了对话间隙留下的真空地带。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时,于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阶梯,于理解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留白”资源,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呢?这需要教师有双“慧眼”,有颗“慧心”。

一、留白在标点处,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作者故意的省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放飞思维的“空白”。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留白”。 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中这些独有匠心的“空白点”,巧妙地创设好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相信,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丰盈自身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冰心奶奶在描写玉澜堂中的海棠花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这繁花从枝头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我在教学这段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1.找出文中描写“海棠花”的语句,反复练读。2.展开想象: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 _____,就像 。3.配乐读原句及自己想象的句子,品位花中蕴含的饱满、灿烂的春光。

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动笔。智慧的灵动点在这儿闪耀。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一缕灿烂的朝霞,就像一团红红的火焰。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撑开了一把淡粉红色的花伞,就像张开的一张张美丽笑脸。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粉蝶,就像仙女打翻的花篮……大家就纷纷举手要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的文字仿佛也融进作家的文字里,学生顺其自然地感受到了花的饱满,春光的烂漫,比老师以任何形式的引导读效果都出奇的好。

二、留白插图处,培养语感,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随文练笔。巧妙利用课文插图“留白”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这样一幅插图,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在课后的检测反馈中,我就布置了这样的练笔:对照课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注意环境描写)。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 。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看,夜深人静,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寒风凛冽,呼呼地吹着,监狱的窗户被北风吹得摇摇欲坠,本来不亮的油灯在风的“捣乱”下更是昏暗至极。司马迁冷得直打寒战,他全然不顾,裹紧身上单薄的衣服,又继续摊开新的竹简,写下一行行公正的隶字。不知不觉,他的身后已经堆了小山似的竹简,他的眼镜都困得睁不开了,几次想休息,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理想,便又打起精神,奋笔疾书。于是《毛遂自荐》、《背水一战》、《鸿门宴》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诞生了。

这样,留白填补了,课文的内涵也更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刻了;这样的阅读使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更读懂了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课文解读,这一“留白”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最好载体!

三、留白在结尾处,延伸拓展,彰显学生人文内涵。

文本阅读,实际是一个意象充实、填补、再创造的过程。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则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加上文学作品往往表达含蓄、情感内敛,这样就会出现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在此处进行拓展,无疑是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充分彰显了文本的人文内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作家萧红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祖父园子里的景物,和作家在园子里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在文章的结尾处,萧红这样写道: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盖在脸上就睡着了。这样开放性的一个结尾正好是一个让学生补充的题材,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学生情感的补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练习:等她醒了,她又会在祖父的园子里怎么的瞎闹呢?展开想象,续写《我和祖父的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