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名十篇

时间:2023-03-29 18:35:22

相册名篇1

2、进入相册后,点击右上角的加号,进行相册添加;

3、系统会提示输入相册名;

4、输入喜欢的的相册名,点击储存;

5、建好相册,系统会提示选择手机里的照片,放入新的相册。勾选想放的照片,点击右上角的完成;

相册名篇2

1、 注册申请人的范围:允许个人注册,不限国籍

2、 注册申请域名的范围:

在.com.cn、.com.cn、.org.cn及.cn下注册个人域名的,适用已有的域名注册办法;

在独立的个人域(per.cn或idv.cn 或 me.cn等)或“百家姓”下注册个人域名的,将获得注册费及续展费优惠。具体优惠办法由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

3、 个人域名的组成,必须符合《<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但个人申请的域名未必与本人有确实的、得到承认和保护的关联性(例如使用其姓名、艺名、笔名、外文名等注册),数量不限;

4、 注册方式:申请人以在线方式填写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其他记录的信息,以作为验证申请人身份的依据。注册实行“先申请及不审查”原则,如果出现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现象,例如填写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则注册服务机构可以依职权予以注销;

5、 个人注册和使用域名,不得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19条的规定相冲突;

6、 CNNIC将制定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并指定中立的第三方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如有争议,将通过域名争议程序解决;

7、 恶意注册他人姓名的行为应当被禁止。具体依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处理;

二、 个人域名的注册程序

8、 个人注册域名,需向CNNIC认证的注册服务机构申请;

9、 个人申请域名通过联机方式完成;

10、 注册商进行语法检查及是否已经有人注册或预注册的相关检查;

11、 域名注册合同:

域名注册人和域名注册商之间签订域名注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为完成注册所需的申请人的完整、准确的信息;

申请人保证所申请域名与其具有关联性的陈述;

申请人保证其资料的准确及不侵犯他人权利的陈述;

申请人保证一旦发生域名争议,愿意服从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约束的声明;

有关域名注册收费的条款。

三、 依职权注销制度

依《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与第二十五条规定,域名注册人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注册服务机构将依职权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开放个人域名注册后,依职权注销注册域名的制度将被扩充适用。除《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第二十与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经有关部门认定存在下列情况的,其注册域名也将被注销:

1利用互联网传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传播的信息的;

2未经许可从事网络出版活动的;

3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的。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收到有关部门已经生效的书面文件后,将立即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说明:扩充依职权注销制度,允许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必要时尽快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网上不良行为的影响。与此同时,此项制度还可以保证域名注册机构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充分合作。在行政管理部门依其职权认定域名持有人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下,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在配合这些部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避免成为被注销的域名持有人的被告。

四、 联系期与暂停解析制度

在必要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通过域名注册人注册域名时提供的各种联络信息与其取得联系。凡在30日内未收到任何回复信息的,将被视为联系失败。域名注册机构可以注册人提供的联系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为由,依职权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在依前款正式注销注册域名之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将在30日内对拟注销的域名实施暂停解析。30日内仍未收到域名持有人的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与该域名相关的争议已经提交争议解决程序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通知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永久删除该域名。

说明:“联系期”与“暂停解析”制度是4月1日召开的研讨会上大多数与会者达成共识的意见。这两项制度是保证已经注册的域名不致因域名注册机构的依职权注销制度而被不当注销的合理措施,一方面允许域名注册机构在无法根据域名注册提供的信息与其取得联系时依职权注销其注册域名;另一方面又给予域名注册人充分的时间与机会,使其在原有的联络信息已经更改而未及时通知域名注册机构的情况下,还有保住自己域名的机会。

五、 对注册人隐私的保护

域名注册人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注册人明确同意,域名注册机构将不公布除注册人姓名以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域名注册机构应当在域名注册过程中向注册人提供一项声明,说明收集个人信息的意图,并保证这些信息不被用于除说明意图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

前款规定不妨碍域名注册机构与管理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法律程序的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这些信息。

说明: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完善法律制度时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还不健全,但相关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个人域名注册是一种与个人隐私保护直接相关的制度。域名注册机构与管理机构有义务在这项制度运作之初即担负起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

向个人信息拥有者说明收集信息的意图,并保证相关信息不被用于说明意图以外的其他目的,是各国个人隐私保护法上通行的原则。目前正在讨论的APEC隐私政策中也包括了相同的原则。

但是,保护个人隐私也不是绝对的。凡法律规定及法律程序需要控制个人信息的部门向有关机关传送这些信息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即有义务向有关机关传送。

附加说明:许多人都对将他人的姓名注册为域名并在相关网站或网页上实施有损于姓名权人利益的行为及可能性表示十分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可通过现有的“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解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九条规定,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行为构成恶意注册或者使用域名:

(一)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

(三)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

相册名篇3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3月14日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30日起施行。部长吴基传 2002年8月1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保障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规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国际上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域名:是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

(二)中文域名:是指含有中文文字的域名。

(三)域名根服务器:是指承担域名体系中根节点功能的服务器。

(四)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域名根服务器的机构。

(五)顶级域名:是指域名体系中根节点下的第一级域的名称。

(六)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一个或多个顶级域名,并负责管理这些顶级域名以下各级域名注册服务的管理机构。

(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是指受理审核域名注册申请,完成域名在域名数据库中注册的服务机构。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手段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章域名管理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负责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互联网络域名管理的规章及政策;

(二)制定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体系;

(三)管理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四)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并运行域名根服务器的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

(五)监督管理域名注册服务;

(六)负责与域名有关的国际协调。

第六条我国互联网的域名体系由信息产业部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根据域名发展的实际情况,信息产业部可以对互联网的域名体系作局部调整,重新公布。

第七条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

第八条域名管理采用逐级管理方式。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各级域名持有者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负责其下一级域名的注册管理及服务。

第九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运行和管理相应的域名系统,维护域名数据库,授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域名注册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运行、维护和管理相应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数据库,保证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根据本办法制定域名注册相关规定;

(三)按照非歧视性原则选择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四)对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注册服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域名根服务器、设立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须经信息产业部授权。第三章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

第十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须向信息产业部备案。

未经备案,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二)有与从事域名注册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门人员;

(三)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四)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五)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六)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应当向信息产业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

(二)拟提供注册服务的域名项目;

(三)与相关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

(四)用户服务协议范本;

(五)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证明。

第十四条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或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与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在变更或终止后30日内报信息产业部备案。第四章域名注册

第十五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其域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报信息产业部备案后施行。

第十六条域名注册服务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

第十七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在扩展域名注册范围时设立预注册期限,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并在其网站上提供查询。

除前款规定外,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不得预留或变相预留域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域名注册服务过程中不得代表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域名持有者。

第十八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公布域名注册服务的内容、时限、费用,提供域名注册信息的公共查询服务,并保证域名注册服务的质量。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域名注册申请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守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的域名注册相关规定,并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

第二十一条注册域名应当按期缴纳域名运行管理费用。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域名运行管理费用收费办法,并报信息产业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域名注册完成后,域名注册申请者即成为其注册域名的持有者。

因持有或使用域名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由域名持有者承担。

第二十三条域名注册信息发生变更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申请变更注册信息。

第二十四条域名持有者可以选择和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域名持有者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转移域名持有者注册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已注册的域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予以注销,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域名持有者:

(一)域名持有者或其人申请注销域名的;

(二)域名持有者提交的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三)域名持有者未按照规定缴纳相应费用的;

(四)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判,应当注销的;

(五)违反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第五章域名争议

第二十六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中立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

第二十七条任何人就已经注册或使用的域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并且符合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参与域名争议解决程序。

第二十八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涉及争议域名持有者信息的变更。

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一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服从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第二十九条域名争议在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处理期间,域名持有者不得转让有争议的域名,但域名受让方以书面形式同意接受人民法院裁判、仲裁裁决或争议解决机构裁决约束的除外。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正常运行、擅自设置域名根服务器、擅自设立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未经备案擅自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由信息产业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信息产业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有关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七章附则

相册名篇4

1.目前,CNNIC要求.CN域名海外注册商新注册的.CN域名必须提供中国组织机构证件,例如:中国公司《营业执照》,这样就将申请.CN域名只面向中国本土有关机构,外国人、外国机构不具备这个条件就无法注册了。实际上,从2009年12月开始.CN新注册端口就暂停了,这是CNNIC改变了注册申请政策。

2.现在CNNIC要求.CN域名海外注册商提交的申请审核文件流程很不科学,几乎都是要人工操作才能达到目的。这是大多数在线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商所无法接受的,一是效率低,二是成本昂贵,三是人手不够。外国商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有限.CN域名注册用户(注册量)而配合CNNIC行动的:“他们都是商业公司,不是拿政府补贴去干这些事的机构。”

3.冻结域名Whois,让域名转移受到限制,连海外总Neustar给.CN域名过户也无权更改新信息,这不符合全球域名25年来形成的管理习惯。用户注册了.CN域名相当于买了一块不能动的地,啥也用不了,这样肯定没有客户和市场。

4.前一段时间是CNNIC暂停了.CN新注册端口,结果欧洲、美国好几家注册商就在自己网站上发表了一个声明,说不再提供.CN新注册服务。因此,现在Neustar的.CN域名海外注册商列表中已经减少了很多家,这是正常反应。

5.注册商同海外总Neustar的协议如果没有到期终止,Neustar是不会单方停止注册端口的,其中包括GoDaddy公司。因此,即使GoDaddy公司宣布不再给用户提供在线注册.CN域名的消息,它们同Neustar(连向中国CNNIC)的新注册端口仍然存在,Neustar的.CN域名注册商列表仍然有GoDaddy公司。这是依协议办事。

6.目前依CNNIC新的.CN域名注册政策申请的用户信息发给CNNIC,遇到的是几乎无一个可以获得批准,但是却没有一条拒绝申请的原因说明。发邮件给CNNIC、甚至打电话给CNNIC海外业务部,都无法给出答案。因此,大家都觉得很无奈。

7.GoDaddy公司不是最早申请注册.CN域名的注册商,也不是第一家不再提供申请注册.CN域名的注册商,媒体其实很不了解内情。

8.GoDaddy公司不再提供申请.CN域名注册是很正常的商业服务变更小事情,“GoDaddy公司不是靠注册.CN域名为主营业务的。这事同Google无关,也同政治无关。”他认为这次.CN更改申请人注册政策还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注册商不愿冒这个风险,大多数海外申请人不愿意提供涉及个人隐私信息,而且还担心必须向中国工信部申请ICP备案许可证才能用.CN域名开通网站的麻烦。

相册名篇5

[关键词]:域名 域名权 知识产权 权利冲突

一、域名的含义和法律性质

域名是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由于ip地址缺乏直观性,不方便记忆,因此域名才产生。域名主要由英文字母、数字、句点及其他特殊符号组成,通过解析,自动与ip地址映射,这样就能找到想访问的计算机。设计域名的初衷是表示区别,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域名产生了商业价值。域名能不能成为一种权利,可否作为一类新的知识产权,在学界仍有争议。有人主张域名是互联网上地址,不是知识产权,而是一种独立的权利或者没有权利;美国有些学者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域名注册人只享有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①];也有人认为可以将域名作为一种名称权来对待,将域名作为一种类同商标在互联网领域使用的延伸产品保护;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域名在域名持有人的经营和推广下,具有了价值,能产生一定的效益所以域名具有一定的商誉权,从而形成一种事实存在的知识产权,成为持有者的无形资产;还有学者认为域名与商标的作用相同,因此可以把域名看作一种服务商标;日本学者将域名看作域名使用者与域名注册机构之间的由合同约定的债权[②].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没有给域名具体明确的定性,只是将其作为当事人的一种民事权益。笔者以为,域名当初是网上的识别符号,与商标的功能相似,它可以满足识别不同网上经营活动的需求,因此,域名的拥有者会进行一定的宣传和包装,使域名的标识产生并得到发展,也使域名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无论域名的注册者在该域名内是开展网上商务活动,还是只提供信息服务,该域名均带有商业价值,成为商业经营标识,所以笔者认为域名具有了知识产权的属性。而域名与商标、商号等传统的知识产权有很大不同,如域名只具有转让性,不具有许可使用性等等。下面主要探讨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二、域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形式及原因

(一)域名权和商标权冲突的表现形式:

1、域名注册在先。是指域名所有人注册域名之后,商标注册人才对该域名具有标识性部分申请注册商标并取得商标权,此时,商标专用权是不能延及到该域名的,因为域名是全球性的,无所谓地域性,商标则有严格的地域性,而且,域名注册在先,受法律保护。

2、注册的域名中含有他人注册商标的名称。域名与商标一样,都有重要的识别价值,只是域名识别性的基础是网络空间。网络用户为拓展因特网业务,往往要在网络上创建主页,宣传企业形象。而网络用户一般愿意选择与其商标名称相同的文字作为注册和使用的域名,把商标上已建立的商业信誉拓展到网络空间。如果域名注册人所注册域名的可识别部分与他人注册商标的名称相同或近似,域名所有人与商标权人就会发生争议。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专用权不能当然及于网络空间,域名中包含他人的注册商标并不会当然侵犯他人的商标权。但如果该域名使用不当,如域名所有人在以其域名为识别标志的网站上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与商标权人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类似,足以造成普通消费者对域名所有人与商标权人之间的误认或误解,则域名与商标的权利冲突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适用保护公平竞争原则和保护在先权利原则[③].

3、恶意抢注域名。是指网络用户明知自己申请注册的域名的识别成分与他人的注册商标名称相同,仍然予以注册的行为。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抢注域名而不使用,想通过转让来牟利,如美国麦当劳公司的域名曾被他人恶意抢注,而后公司花了800万美元才得以购回;二是抢注域名后使用它从事不正当竞争活动,如妨碍他人以属于自己的商号、商标等进行注册和开展网上活动。认定恶意抢注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其一,域名与请求人的商标相同或混淆性相似;其二是域名拥有人对域名没有权利或合法利益;其三,域名是被恶意注册和使用的[④].这里的恶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抢注行为是否具有牟利性质,实践中一些抢注者抢注他人知名注册商标后索以高价转让,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意图一目了然;被抢注的商标的知名度如何,若是抢注驰名商标,就不能排除域名注册人有利用他人驰名商标谋取非法利益的意图。当然在抢注域名中也存在着“善意行为”,即由域名命名中以外因素造成的如巧合、雷同等。

4、同一域名的标识部分存在多个注册商标所有人。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在一般情况下商标权人不能排斥在不相同也不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现实中,在不同也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现象比较多。域名如以他人商标标识性文字注册,就可能导致多个商标权人为同一域名的归属性发生争议。解决这类争议,应坚持保护在先注册域名的原则来处理。

(二)域名权与商标权产生冲突的原因:

1、域名主体的唯一性与商标主体多元性之间的矛盾。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域名是绝对唯一的,一个域名不可能由多个所有人同时各自享有,而商标不必如此,除驰名商标外,商标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服务上可以是相同的,又由于商标只在核准国内有效力,只要两国未加入相同的商标国际条约或双边国际条约,则同一商标可同时并存于两国的同种类商品服务上,正是由于这矛盾,拥有相同商标的主体不能同时各自拥有以该商标命名的同一域名,引起了商标和域名的冲突。常见的纠纷就是因特网用户使用的域名正好是另一公司的注册商标,甚者,同一商标的两个合法拥有者都想以他们的商标做域名。

2、开放型注册原则的结果[⑤].域名的申请是实行“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域名注册机构仅对域名注册申请人申请材料进行真实性审查,而不负责对域名是否侵犯他人在先商标专用权益进行实质审查,由此,域名注册服务仅提供的是技术服务。如我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23条规定“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不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相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者的利益。任何因这类冲突引起的纠纷,由申请人自己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这样的规定虽然为了适应网络化的发展,但也产生了弊端,因为这样的规定也就意味着抢注人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实施抢注行为,即无法有效地提前预防域名权和商标权冲突的发生。

3、商业利益的影响。域名本没有任何商业价值,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商业价值日益显现,它已经成为企业商品、服务的电子商标,是知识产权的客体,代表了商誉,可以创造巨大利益的无形资产。与商标不同的是一个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一个用于真实的现实生活。然而,现有的商标商号是有限的,而域名不能重复,必然是有限的商标域名的供给与无限的域名需求发生矛盾,有些人就以抢注来强占那些热门的域名资源,而后卖给商标权人。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商业利益的驱动,此类纠纷会有所增加。

4、法律体制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域名与商标的纠纷问题还没有明文规定,这使得对于域名的性质、域名与商标的关系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和分歧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明确的责任承担方式、规则,也就无法形成法律的威慑作用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总的来说数量比较少,而且面对急速发展的网络世界,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又显得相形见绌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目前唯一涉及域名纠纷的法律文件,相对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仍然缺乏力度。法律的不健全也是域名与商标纠纷产生并增加的原因之一。

三、冲突的预防机制及解决办法

法律对于冲突的救济有两种,一是事前的预防,一是事后的补救。事前的预防对于双方的损失都有好处,那么怎么建立相关制度来预防域名和商标之间的冲突,是笔者下文所要讨论的:

1、域名的注册政策

上文已经提及,现在的域名注册是开放式的,而域名纠纷能否被预防,笔者以为与注册政策有莫大的关系。域名注册政策分为开放型、半限制型和限制型[⑥].开放型不对申请域名注册者做资格限制,不对申请注册的域名进行权利审查,注册组织以“先申请”作为受理的原则;半限制型对本国人不加限制,但要求非本国的域名注册申请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对选择的域名拥有权利。限制型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仅允许本国人就其拥有的权利的名称注册域名,并做严格审查。开放型的注册政策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注册政策,但是这种注册政策本身不利于预防域名纠纷,而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域名注册的格式合同来规制域名申请人的责任。

2、加强域名注册管理单位与国家商标管理部门的合作

一方面,对驰名商标、商号对应的域名进行一定期限的预保留,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商标局对注册商标权利人进行法律宣传,或者在权利人获得商标权时告知权利人,他可以以商标的相关字母、数字等向有关机关申请域名,以开展网上经营活动,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商标权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有时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夺回自己的域名,但是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浪费,所以通过事先的协调措施必不可少。

3、建立域名注册管理单位的注册检索制度

现行的域名注册申请比较宽松,域名注册管理单位不负责向国家工商局的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注册商标相冲突,这导致纠纷的频繁产生。笔者以为域名注册管理单位应作出相关的审查,通过检索来排除不应该被允许注册的域名的注册申请。

4、域名的终身制应该废除

根据《中国互连网域名管理办法》及其细则,只要域名一经注册成功,只要注册人自己不放弃或域名没有被撤消,该域名将一直有效。这样的规则将导致域名的囤积现象。如果实行续展制则可以减少抢注的发生。

上文主要论述的是预防机制,但是纠纷不可能没有,纠纷出现后,如何解决冲突,在域名和商标的利益衡量中也是相当重要。

1、非司法途径:主要是指由《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所规定的解决纠纷的机制,这些法规对非司法解决域名纠纷的程序和相关的机构设置等要求作出了一定规定:在域名解决中心接到投诉人投诉后,如果投诉书不符合解决办法和程序规则有关形式要求,投诉人应该在中心有关修改通知送达日起五日内对投诉书修改,投诉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中心将在收到投诉人根据程序规则缴纳的程序费用后3个工作日内将投诉书副本送达被投诉人,被投诉人应在投诉书副本送达日20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书。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应在其投诉书和答辩书中选定由一人独任专家或三人合议专家组审理案件。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应根据程序及时成立专家组。专家组在成立日起14日内作出裁决,中心应在收到裁决书后3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及相应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同时还规定了相关的执行程序。

2、司法途径:在提倡多种方法解决纠纷的基础上,司法程序还是不可避免的。法院在审理这类纠纷中,认为某域名应当由哪方使用,可以决定由该方使用,在一定条件下,域名转让可予承认。对于责任形式有研究者认为我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阶段,网上交易的数量和标的金额都不大,对于侵权的应当主要为停止使用、撤销等停止侵权的责任形式。对于赔偿的责任形式,特别是巨额赔偿应当慎用。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平《网络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2.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3.胡鸿高《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4.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注释:

[①]张平:《网络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p125

[②]唐广良:《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日、中两国的现行政策》

[③]冯晓青:《域名与商标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探讨》载《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1期 p21

[④]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 法律出版社 2000年 p300

相册名篇6

关键词:商标 商业域名 权利冲突

互联网迅速崛起带动了大量域名的注册,各种形态的域名争议随之涌现。以域名是否具备和是否发挥商业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商业域名与非商业域名。像含有“.com”、“.com.xx”、“.net”以及“.net.xx”的域名可归于商业域名,其余的一般可归于非商业域名。商业域名争议通常涉及到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护,而非商业域名争议则可能涉及名称权、姓名权等其他民事权利或利益。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域名争议中,商标与域名的争议最为突出,由于与商标发生争议的通常是商业域名,因而本文讲的域名特指商业域名。

商标与商业域名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

学者们通常认为利益的驱动是产生域名与商标争议的最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分析只是从争议的表象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没有挖掘其本质原因。本文认为,商业域名与商标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叉

域名所产生和存在的网络空间与商标产生和存在的现实空间原本是两个独立的空间,两个空间互不干涉、互不依赖,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则发展着。但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挑战,它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网络世界蕴藏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开始显现。WWW.133229.COm商家出于利益扩张的需要,开始努力在网络世界营建另一个基地,同时在两个空间从事商业活动。域名和商标分别进入了另一个领域,它们在新的空间里要适用新的规则,因而引发了域名与商标之间的争议。

(二)域名商业价值的凸显

域名因其识别功能而具有了一定的商业价值,成为商家在科技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为便于用户识别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了解自己企业的状况,通常会用自己企业的商标或商号申请注册为域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商标与网站域名联系起来,域名的识别性(相对于用其他字符注册域名)也是最强的。这样直接节省了企业对其域名宣传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有人想借用其他企业的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追求自身利益。当域名持有人与商标权人为同一人时,域名就与商标协调地存在发展;但当域名持有人与商标权人不为同一人时,就导致了域名与商标的冲突。

(三)管理制度存在差异

域名与商标争议的发生也与它们具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有关。域名与商标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它们都具有识别功能、专有性等,但它们却由不同的部门核准、注册和管理,调整它们的规则的内容、效力也不同。由于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还没把域名当作一种权利来对待,因而国际社会以及各国和地区对域名的管理主要限于技术层面而不涉及法律问题。而商标由于是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法律通常对它的管理要严格、全面。以我国为例,《商标法》并没有规定将他人的注册商标申请注册为域名是否侵权,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不得将他人在中国境内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为域名,但却又规定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对域名注册申请只做形式审查,而不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冲突。两种制度的差异使得一些企业陷入了商标被抢注的争议中。

(四)域名与商标的特性不同

首先,域名的唯一性是绝对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绝对唯一的;而商标的唯一性是相对的,它只在本国领域的相同或相似产品中是绝对的,不同国家可以有相同的商标,同一国家的不同种类商品或服务也可采用同一商标。但是不管有多少商标,在同一顶级域名下只能有一个与该商标相同的域名。其次,域名的产生以互联网的存在为前提,离开互联网域名则不再是域名,但它不需要依附任何商品或服务;而商标则是以商品或服务的存在为前提的,必须依附某种产品或服务。这使得域名的注册比商标宽松很多,只要符合域名注册的基本要求就可以随时申请得到一个域名,并且域名的注册申请时间要较商标短得多。再者,域名注册不需要考察其相似性,而相似的商标则不可以在同种类的商品或服务中注册。域名对ip地址的标识是由计算机来辨别的,而商标的标识性是用人们的眼睛来辨别的,人的眼睛的分辨能力远不如计算机,因而域名的注册不要求其具有显著性,但法律要求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有显著性。这就导致了大量与他人商标相似的域名的注册。

商标与商业域名权利冲突的表现形态

商标与商业域名权利冲突原因的复杂性导致了其争议形态的多样性。虽然商标与商业域名争议纷繁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将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二是将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注册为自己的商标。这两大类中又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主要的争议形态都包括在第一大类中。

在第一类域名争议中,根据域名持有人申请注册域名时是否明知其欲注册的域名为他人商标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恶意注册,这是指域名持有人在申请注册域名时明知或应知其欲注册的域名为他人的商标而进行注册的行为。域名持有人可能出于多种目的恶意注册域名,可能是为了“搭便车”,将他人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供自己使用,从而宣传自己的企业和商品,这也是一类比较多的争议形态;也有人将他人商标注册为域名后自己不使用,而是以高价向商标权人或第三人出售、出租;也有将他人的商标注册为域名后自己既不使用,也不向商标权人或第三人出售、出租,而是将其闲置,以限制商标权人就其商标注册域名,这种情况不多见,主要发生在同种类商品的竞争对手之间。

意外巧合,也有人称注册不当,是指域名持有人在申请注册其域名时确实不知道或应当不知道他人商标的存在而注册了该域名,他所申请注册的域名只是巧合地与某人的商标相同或近似。目前各国家的域名注册规则都没有规定要对域名注册申请人欲注册的域名进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审查,这就容易造成域名注册人由于不知道某一商标而无意中注册了与该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域名的情况。

合理注册,商标的唯一性是相对的,它只要求在同种类或相似商品和服务上不能使用相同的商标,如果商品和服务是不同种类的,则可以共用同一商标。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几个商标权人共有一个商标的情形并不少见。但是域名的唯一性却是绝对的,不管商标专用权人有几个,只能是最早申请注册的人才能获得与该商标相同的域名,其他商标权人则不能再就该商标申请注册域名。

第二大类域名与商标争议也称为域名的反射劫持,域名申请人可以将他人的商标注册为域名,则商标申请人当然也可能将他人的域名注册为商标,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站、网页被人们所熟知,如“”、“”、“”等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域名,商标申请人同样可以将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域名注册为商标以搭便车,对于其商品或服务的宣传无疑是一个捷径。虽然这一类争议并不多见,但是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好防御工作,因为一旦争议形成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具有高知名度域名的增多,这种争议也很可能增多。

商标与商业域名权利冲突的性质

关于商标与商业域名权利冲突的性质问题,主要围绕这种争议是不是一种侵权展开探讨的。

(一)商业域名与非驰名商标的权利冲突

理论上讲,这种争议不具有侵权性质。商标是用来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商标(trademark),指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标或者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感知的标记”。商标必须依附一定的商标或服务,离开商品或服务,商标就只是一个符号。域名以互联网为存在基础,而互联网是虚拟的、非物质的,因而域名的存在与否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是域名所链接的网站。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而域名的使用却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标识主机地址从而连接到其网站或网页,除此以外以身份标识、产品标识、网站及网页标识等非网络地址外部代码的方式使用域名的,都不属于域名的使用。

商标和域名是两种不同事物,它们分别存在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它们的存在基础、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自身特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就是因为这种差别导致了域名制度和商标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缝隙,这才导致了各种域名争议的产生。也就是说,域名与商标争议只是一种制度差异的结果,而不是对法律的违犯。

(二)商业域名与驰名商标以及商标与驰名域名的权利冲突

对于驰名商标,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特殊保护,这是因为驰名商标较普通商标有特殊性:它具有良好的声誉、较强的认识能力、其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恒定优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正是因为驰名商标的上述特性,使得它更容易受到侵害,而驰名商标一旦受到侵害,其所遭受的损失也是较普通商标更大的,因而各国法律以及国际条约通常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做了较普通商标更特殊的规定。反商标淡化就是一项专门保护驰名商标的特殊规定。1996年美国颁布的《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将“淡化”定义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不管在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当注册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无疑会引起商标的淡化,因而会构成对驰名商标的侵犯,构成侵权。

在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中,一个难点就是驰名商标的认定,各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都不一样,这就导致同一商标在不同的国家可能具有不同的地位,要想在各个国家都受到特殊保护,就要在各个国家都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无疑是一项困难而又繁琐的工作。在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商标权人出于预防目的先行申请将自己的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争议;而更多的是在争议发生后解决的过程中,商标权人才申请认定自己的商标为驰名商标。前一种情况下,驰名商标的认定由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也比较专业,后一种情况下则是由司法部门根据商标权人提供的证据来认定其商标驰名与否。两个部门采取不同的程序认定驰名商标,这必然会导致商标体系的混乱。

目前,虽然对驰名域名还没做规定,但是理论上它应该受到同驰名商标类似的待遇。因而,本文认为注册与他人驰名域名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也构成对该域名的侵权。

参考文献:

1.陶鑫良,程永顺,张平主编.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相册名篇7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着特征的标志。

什么是商标注册?

商标注册是指商标使用人将其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审查,准予注册登记的法律事实。在我国,商标注册是确定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依据。商标使用人一旦获准注册,就标志着他获得了该商标的专用权,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什么是商标专用权?

商标专用权包括商标使用权和商标禁止权两个方面。

商标使用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商标局核准的商品上或服务项目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

商标禁止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可以禁止其它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擅自在与核准商品或服务项目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商标的权利。

商标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什么是商品商标、服务商标?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的规定,商标划分为42个类别。其中,1-34类为商品商标,35-42类为服务商标。

商品商标: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将自己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标记。

服务商标:指服务的提供者为了将自己提供的服务与他人提供的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标记。

企业为什么要注册商标?

首先,注册商标是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前提,注册商标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其次,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依据。好的企业不仅需要好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好的商标,不论是美国的可口可乐,还是中国的海尔都是因为注册了商标,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可口可乐、海尔既使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产,也可以迅速重建,靠的就是其商标形成的巨大的无形资产,商标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价值。

为什么企业要及时办理商标变更手续?

商标在注册有效期限内,当其注册人名义或地址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到商标局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名称改变后,不能自动地继承其原有的某些权力,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后才能继续享有权利。及时办理商标变更手续能够使商标注册人合法地使用其享有的权利并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什么是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工作由国家工商行政局商标局负责。只有经过商标局依法认定的商标,才可称为驰名商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者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企业申请驰名商标有什么好处?

根据《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驰名商标有以下法律效力:

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在非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第八条第(9)项所述不良影响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自注册之日起五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

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将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核准登记;已经登记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撤销。

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有下列法律效力:

相册名篇8

关键词: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一、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对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

1. 驰名商标的概念

驰名商标作为知识产权法上的一个概念用语,已为许多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确认,但各国赋予它的法律内涵和保护措施不尽相同,学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也颇有争议。因此,科学而准确的界定驰名商标的概念,是研究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前提。在我国,对驰名商标的定义主要规定在《商标法》及《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中。

2. 司法实践中的驰名商标保护[1]

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需要进行驰名商标认定的情形,另外一种是不需要进行驰名商标认定的情形。

(1)不必进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情形

①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侵权

在我国,驰名商标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注册取得,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取得。所谓注册取得就是指,当事人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在同商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后,经过商标管理机关审查核准予以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方式。所谓使用取得是指,通过当事人的使用已使该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却并未向商标管理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的情况下,该商标也可以取得专用权。如果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上通过不同方式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发生了冲突,不影响对该商标为驰名商标的事实认定,所以不需要再进行商标驰名认定。

②域名与商标产生冲突

企业域名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地址,作为对一种经营活动的虚拟场所的表示,其不仅展示了经营主体,也展示了相应的商品或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域名与商标一样为商业标识。在实践中,行为人将他人的注册商标恶意注册为域名而使得域名与商标产生冲突。域名的申请注册相较商标注册而言要容易得多,如果将认定商标驰名作为对抗域名注册或者使用的前提,容易诱导行为人制造假案,故意设局认定驰名商标,反而不利于市场秩序的有序发展。因此,涉及域名与商标冲突的案件不需要再进行驰名商标的认定。

⑵ 需要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情形

①对商标进行跨类保护

由于驰名商标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同时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会更容易扩展到原核准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以外的领域,因此需要对其跨类保护。但是在我国,对于普通商标和驰名商标保护的范围却是不同的,对于前者一般采取同类保护,而对于后者通常采取跨类保护,这种保护范围上的差距必然导致保护力度的差距,所以如果需要对某商标扩大保护范围,进行跨类保护,前提是需要先核准是否为驰名商标。

②在商标与商号发生冲突时

商号权也是商业标记权的一种,它与商标权一样具有区分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如果在后登记的商号与在先的驰名商标发生冲突,为了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商号权人或者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商标权人的请求,应当对冲突商标进行商标驰名认定,依法严惩恶意注册商号并使用的行为。

③对未注册驰名商标

与未注册驰名商标是相对于注册驰名商标而言的一样,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也是相对于注册驰名商标的。我国加入《巴黎公约》之后也沿用了其规定。如前所述,如果未注册驰名商标权人想要获得商标专用权就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已通过使用使该商标驰名。

二、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建议

1.在立法方面的建议

(1)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薄弱的问题,首先就应该明确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对比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改善未注册驰名商标在法律法规中的地位,使其与注册驰名商标受到相对应的保护。且应当赋予未注册驰名商标持有人受到侵害时享有救济的权利,可以禁止他人继续侵权行为也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受到的损失。

(2)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建立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驰名商标的冲突解决机制。建立预防与解决机制,做好前期保护与事后解决的全套措施。只有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才能在冲突发生后有规范的法律依据援引,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2.加强法律间的联合保护

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规定与《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笔者认为加强法律间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联合保护,就是结合《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法规,结合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借鉴各自规定,将其有效运用到不同的领域之中。全方位的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商标法》规定的主要是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基本概念及范围等,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从实践中的侵权行为方面作了相关规定,[2]因为规定的方向不一样,且在实践中两部法律中的规定都很重要,所以应该加强两部法律之间的联系,对未注册驰名商标进行保护,从而实现市场的和谐和稳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修改决定》规定,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处理。这样的规定加强了《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结合,这是完善对驰名商标保护措施的一个好的开始,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全面化实施应该也不会太久。(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楚.《知识产权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2]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32号;

相册名篇9

关键词:法律依据法律保护侵权责任

一、驰名商标的相关内容

驰名商标,是指经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商标,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司法解释为:驰名商标是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依据2001年7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2002年10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院也能够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因此,驰名商标的认定就形成了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并行的模式。与行政认定驰名商标周期长、审核部门多的特点相比,法院的认定不仅简便,而且效率也高,所以选择司法渠道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成为最佳选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上述法条的规定,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应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但在某些省或直辖市也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认定。

二、驰名商标认定的法律依据

1.《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2.《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3.《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消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三、驰名商标的优势

申请驰名商标对于商标的保护具有如下几点优势和好处:

1.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他人恶意抢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2.能够与其它相同或相似的商品进行很好的区分,更好地突出商品的核心价值及市场竞争力。

3.申请撤销的时间与普通商标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被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在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使其蒙受损失的注册商标时,不受本款中的五年的时间限制。

4.在涉及到假冒商标刑事犯罪时,不会受立案金额限制。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3)、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5)、造成恶劣影响的。

5.防止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四、我国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禁止不当注册。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的,商标局可以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予以撤销。

2.禁止不当使用。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时,并可能导致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予以制止。

3.禁止作为商号使用。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将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使用的,且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不予登记;已经登记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向有关部门请求予以撤销。根据修正后的《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现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展至非类似商品或着服务上,正式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对驰名商标的扩张性保护。

五、侵权责任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着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着近似的商标,或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一)商标侵权的类型

1、《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二)商标侵权的责任承担

1、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2)赔偿损失;但是,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并且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赠礼道歉。

2、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

(1)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商标侵权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人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的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到过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照《刑法》第213条的规定,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相册名篇10

由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建立的针对通用顶级域名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对及时有效地解决域名抢注争议具有重要意义。该机制规定,投诉得到支持的条件之一是域名持有人对争议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实践中对如何认定“恶意”产生了许多需要澄清的问题。既有的大量专家裁决为判定“恶意”提供了重要线索。因此有必要结合前述裁决,对“恶意”的认定标准及主要情形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当事人和律师提供一定的指引。

关键词:UDRP;域名抢注;恶意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5002408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盛,域名已演变成重要的商业性标志。那些不知道某一企业网址的用户会首先选择输入与该企业名称或商标对应的域名来尝试与该企业的网站连接,企业在定位网站时也希望使用与自己的企业名称或商标对应的文字或其缩写字符串作为本身的域名。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与知名企业名称、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域名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由此也引发了大量域名抢注案件。所谓域名抢注(cybersquatting),是指恶意地将他人享有权益的名称(主要是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域名[3]。为有效打击域名抢注,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利,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于1999年通过了《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niform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 UDRP)①,以专家裁决的方式解决ICANN管理的通用顶级域名争议。作为一套富有成效的专门性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取得了公认的成功。

UDRP机制仅适用于域名抢注类争议,且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诉才能获得专家组的支持。UDRP第4条a款规定,投诉人必须证明投诉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才能将争议提交有关争议解决机构解决:(1)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权利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相同或混淆性相似;(2)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并不享有权利或合法利益;(3)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其中,第三个条件即所谓“恶意”要件是UDRP投诉的要点,因为它有效地定义了UDRP所禁止的行为 ,是域名抢注概念的核心要素。同时,其在具体适用中也最为复杂。该条b款进一步规定,如经专家组发现确实存在但不限于如下情形的,构成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证据:(i)该情形表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取域名主要是为了向作为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转让域名,以获取直接与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之外的额外收益的;或者,(ii)域名持有人注册该域名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的所有人以相应的域名反映其上述商标,前提是域名持有人已具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或者,(iii)域名持有人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破坏竞争对手的正常业务者;或者,(iv)域名持有人使用该域名是企图故意吸引互联网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在线网址以获得商业利益,方法是制造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网址或者该网站或网址上的产品或服务与投诉人商标之间在来源、赞助者、从属关系或保证方面混淆的可能性。虽然第4条b款非穷尽性地列举了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4种情形,试图对如何认定“恶意”作出具体阐释,但实践中仍然产生了许多需要澄清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既有的专家组裁决

在根据UDRP获得ICANN授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和调解中心处理的案件数量大,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援引的有关UDRP的专家组裁决主要选自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的裁决。裁决文本可在http://wipo.int/amc/en/domains/search/上通过案件号等查找。,对如何认定域名持有人对争议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进行探讨,最终力求为相关当事人及律师提供一定的指引。

二、基本概念

认定恶意要件是否成立首先需要厘清以下概念。

(一)恶意与知晓

“恶意”(bad faith)是指出于私利或不良意图实施某一隐秘计划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该术语并不指简单的判断错误或疏忽,而是指出于不诚实的动机或缺乏道德而有意实施错误行为[6]126。在域名争议案件中,“恶意”的认定通常是以被投诉人知晓相关标识存在为前提的WIPO Case No.D20061281.。至于如何确定被投诉人“知晓”,《WIPO有关WIPO专家组就UDRP若干问题的意见概述(第2版)》(“WIPO概述2.0”)[7]对专家组的态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首先,专家组大多拒绝将美国法上的“推定告知”概念引入UDRP。所谓“推定告知”(constructive notice),是指法律认定对某一事由已给予足够关注,可以取代事实上的告知,即视同已经告知[6]305。不过,一些专家组仍在特定情形下采用了该概念,例如,被投诉人位于美国且投诉人在被投诉人获得域名之前拥有联邦注册商标WIPO Case No.D20060128; WIPO Case No.D20020679; WIPO Case No.D20011384.。但是,在投诉人商标不够知名或者对应某通用词汇或短语时,一些专家组不太愿意仅根据推定告知的主张认定域名注册存在恶意,即便争议双方均为美国人。我们认为,谨慎适用“推定告知”确有必要,否则将意味着任何商标一经注册都可能构成恶意的基础。

其次,一些专家组在特定情形下部分地基于被投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knew or should have known)投诉人商标存在的证据认定恶意注册WIPO Case No.D20090113; WIPO Case No.D20080422; WIPO Case No.D20070416.。专家组作此认定的主要情形包括:域名注册时投诉人商标已经很知名或已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使用,或者被投诉人不知晓的可能性极低。一些专家组采用前述方法是基于UDRP第2条,该条给域名注册人施加了一定负担,即“你方有责任确定你方的域名注册是否会侵犯或触犯他人的权益”WIPO Case No.D20060964; WIPO Case No.D20071448.。当然,也有专家组谨慎地指出,任何针对域名注册人的强制义务均应当被严格限制[5]387。

还有一些专家组在案件中使用“故意视而不见”(willful blindness)的概念作为认定恶意的基础WIPO Case No.D20080666; WIPO Case No.D20090720.。如mVisible Technologies, Inc. v. Navigation Catalyst Systems, Inc.案WIPO Case No.D20071141.中,专家组指出,一个老练的经常注册域名、提供点击付费登陆页面服务的域名注册人不可能对特定域名是否侵犯商标权问题视而不见。在此情形下,缺乏充分的搜索将增加“知晓”的可能性。

事实上,证明被投诉人知晓商标注册信息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8]1108。但必须指出,“知晓”仅仅是判断恶意的基础。实践中,“恶意”要件的评价有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

(二)对“域名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中“和”的理解

UDRP在注册、使用具有恶意之间,使用了“and”这一连接词,从字面理解,投诉成立需同时满足域名被恶意注册以及域名正在被恶意使用的双重条件。早期的专家组严格遵循UDRP的措辞,对恶意注册和恶意使用同时进行论证WIPO Case No.D19990001.。后来,一些专家组根据恶意注册与恶意使用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仅证明恶意注册即可构成恶意,而不再对恶意使用进行说明WIPO Case No.D20071902.。在一定程度上,此种观点因与“域名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的措辞冲突而受到批判。

不过,无论如何,“域名注册和使用具有恶意”的措辞显然与第4条b款所列的4种情形的措辞存在紧张关系。这表现在b款4种情形中的前三种仅提及域名的注册而未提及使用,而第4种情形仅提及域名的使用而未提及注册[5]366。对此,一些专家组尝试对“使用”进行解释,使裁决结果更符合UDRP之宗旨。首次对此作出阐释的是Telstra Corporation Limited v. Nuclear Marshmallows案WIPO Case No.D20000003.。该案中,被投诉人注册了识别部分与投诉人商标“TELSTRA”相同的域名“”,之后并无积极使用该域名进行商业或非商业行为。专家组认为,UDRP第4条b款中只有第4项要求被投诉人积极作为,而前三项则可采取作为或不作为方式,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涉及域名注册的不作为(被动持有)可以构成恶意使用域名。此外,由于第4条b款属不穷尽列举,因此构成恶意使用的被动持有的情形并不限于第4条b款(i)(iii)项所列情形。那么上述规定之外哪些被动持有的情形可构成恶意使用?专家组指出,答案不可一概而论,只能根据特定案件的具体事实,考察被投诉人的行为作出整体判断。专家组认为,本案特定情形已导致被投诉人对域名的被动持有等同于被投诉人恶意行事:(1)投诉人的商标有较高商誉且广为人知;(2)被投诉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实际上或预期善意使用该域名;(3)被投诉人运营时所使用的名称并非注册企业名称,从而采取积极措施掩盖其真实身份;(4)被投诉人提供了错误的联系方式且未能及时纠正,违反注册协议规定;(5)考虑上述情形,不可能认定被投诉人对域名的实际或预期的积极使用是合法的。

目前,专家组一致认为,表面缺乏对域名的所谓积极使用且未任何出售或联系商标持有人的积极尝试(被动持有)本身不会阻止认定恶意。专家组必须审查案件的所有情况,以确定被投诉人是否恶意行事。认定表明恶意的累积情形包括:投诉人拥有驰名商标;被投诉人未对投诉作出回应;注册人隐瞒了其身份信息等。鉴于有关注册的情况,专家组可以得出域名是否被恶意使用的推论,反之亦然。一些专家组还认定被动持有的概念甚至可适用于零星使用,或者第三方对于域名的“停放”(parking)(而不考虑后者是否也会导致产生来自广告推荐的附带收入)[7]。

(三)对“注册”、“使用”的理解

1.注册

目前,对于“注册”的解释基本不存在争议。通常,在被投诉人作为注册申请人进入WHOIS数据库时即满足“注册”[8]1107。但域名注册的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而言,域名注册先于商标注册时间的,能够排除恶意,因为不可能希求一个域名注册人能够预见第三人尚未取得的权利WIPO Case No. D20080641; WIPO Case No. D20010827; WIPO Case No.D20011182.。然而,并非所有先于商标注册的域名都能排除恶意[9]。在特定情形下,当被投诉人清晰地知晓投诉人,且其注册目的显然是利用域名和潜在的投诉人权利之间的混淆,就可能认定存在恶意[7]。

此外,恶意注册并不要求被投诉人是域名的首次注册人,如果被投诉人自第三方处获得域名,也可满足恶意注册[8]1109。如MC Enterprises v. Mark Segal ()案WIPO Case No.D20051270.,被投诉人不是争议域名的原始注册人,但专家组根据案件情形,认为其知晓投诉人商标,且曾经试图出售争议域名,因此成立UDRP目的下的“注册”。

为评估恶意之目的,虽然域名转移给第三方的确等同于一项新的注册,但仅仅是域名的更新(或曰续签)通常不被视为新的“注册”。恶意注册发生的时间一般必须是当前注册人获得域名之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根据UDRP第2条(该条明确提及域名持有人在域名更新时的陈述),一小部分专家组已开始将域名的更新在某些情形下等同于一项新的注册,例如:注册人在更新前改变对域名的使用;此种使用等同于典型的域名抢注;以及注册人仍然继续更新域名注册以受益于该包含投诉人商标的域名[7]。

2.使用

对于“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中的“使用”,UDRP并无对其范围的表述,但通说认为,该项使用无需是在商业运营期间的,也无需是作为商标或是关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的。相反地,任何在运营期内外足以损害商标持有人利益的使用形式,都足以构成这里的“使用”[8]1113。此外,上文已具体解释了对被动持有与积极使用相等同的理解,此处不赘。

三、UDRP下“恶意”情形的认定

如前所述,UDRP第4条b款列举了一系列恶意注册和使用的主要形式,投诉人只需证明被投诉人存在情形之一,即可表明被投诉人具有恶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款为不穷尽列举,所以“恶意”的认定包括但不限于所列形式。。这些情形有时是交互存在的。

(一)注册或获取域名是为了出售、出租或转让域名,以获取额外收益

第4条b款规定的第1种情形是:该情形表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取域名主要是为了向作为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转让域名,以获取直接与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之外的额外收益。

什么是这里所指的“情形”?有学者认为,表明域名注册系基于此种非法目的的“情形”不限于出售争议域名的正式、法定的要约,还包括可能得出被投诉人怀有非法意图之结论的更为广泛的考量[5]399。

总体而言,专家组一致认可出售域名的要约在UDRP下通常可作为证据用来证明恶意,无论是被投诉人在投诉人提出投诉申请之前还是之后要价出售的。专家组有资格判断和解讨论是表明和解的善意,还是敲诈的恶意。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考量的是哪一方当事人(投诉人还是被投诉人)启动了和解讨论,以及投诉人本身是否曾要求任何报盘[7]。

若出售、出租或转让域名的请求是投诉人或其他公众提出的,可能成为被投诉人不存在恶意的证据。如Puky GmbH v. Ignatius Agnello案WIPO Case No.D20011345.中,被投诉人曾经在回复第三人Kelly购买域名的请求时对该域名进行了出价,但没有证据表明被投诉人知晓Kelly的身份,且无法证明被投诉人在注册域名时知晓投诉人。专家组指出,被投诉人在回复Kelly时的出价可能正是基于被投诉人对于自身域名之投资价值作出的自认为公正的售价,或者说明了被投诉人不愿出售其域名。因此,被投诉人不存在注册和使用域名的恶意。但某些情形下,投诉人发起协商购买争议域名的事实并不妨碍被投诉人主要为出售而注册域名的假定[5]403。

相对地,若前述请求是被投诉人主动提出的,那么推定其为恶意的可能性较大。但同样的,也不排除被投诉人善意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被投诉人注册域名的时间早于投诉人获得相关商标权利的时间的情况下。如Valve Corporation v. ValveNET, Inc., ValveNET, Inc., Charles Morrin案WIPO Case No.D20050038.中,被投诉人于2004年主动联系投诉人高价出售与投诉人商标相同的域名“”,甚至威胁投诉人称将该域名出售给其竞争对手。但是,专家组发现,被投诉人在1995年注册该域名时,投诉人还未就该标识取得任何权利。因此,专家组拒绝承认被投诉人注册域名时存在恶意,并据此认为不成立恶意注册。

什么是“直接与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之外的额外收益”?与域名注册相关的费用,即成本,通常包含域名的注册及更新费用,但不包括建立网站的成本,因为该项成本可以独立于域名之外产生[8]1115。大多数案件仍需依靠专家组的自由裁量权对“额外收益”进行判断。因此,即使在要约中没有特别陈述价金,也可能构成直接与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之外的额外收益。如Royal Bank of Canada v. 案WIPO Case No.D20040642.中,专家组认为争议域名网站上直接标明“该域名供出售”的字样清晰地表明被投诉人注册域名主要是为了出售给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以获取直接与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之外的额外收益。专家组认定被投诉人存在恶意注册和使用行为。

(二)注册域名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商标所有人以相应的域名反映其商标并形成一种行为模式

第4条b款规定的第2种情形是:域名持有人注册该域名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的所有人以相应的域名反映其上述商标,前提是域名持有人已具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

首先,该项情形特别强调被投诉人应当知晓投诉人的商标。关于“知晓”的判定标准已在上文详述,此处不赘。

其次,投诉人能够选择在其他顶级域名下注册与其商标相同的域名的事实并不必然意味着第4条b款(ii)项不适用,否则,由于投诉人还可以选择在其他顶级域名下进行注册,第4条b款(ii)项在很大程度上将面临无效[8]1118。

再次,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使得该项情形具有客观上的可操作性,要求投诉人证明被投诉人实施了一系列行为妨碍其商标注册为域名[5]411。尽管专家组通常会考察具体情形,但一种模式一般要求一个以上的相关例证[7],如Investone Retirement Specialists, Inc. v. Motohisa Ohno案WIPO Case No.D20050643.,专家组指出,被投诉人确实曾在之前的一个UDRP案件中存在恶意并败诉,但是仅有一个恶意的例证不能构成一种行为模式,因此专家组不能认定恶意。专家组实践表明,此处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被投诉人注册了多个识别部分与投诉人商标相同或混淆性相似的域名,即纵向恶意注册;也可以是被投诉人将身处多个行业的多个企业的商标注册为域名,为横向恶意注册[5]412。

当然,不能否认“注册大量与商标混淆性相似的域名可能是善意的”这一假定,尤其是在在案商标为通用词汇,且域名注册人并非该通用词汇获得第二含义(secondary meaning)的同行中人时[5]413。

最后,多次成为UDRP下的被投诉人的事实也可能成为表明恶意的证据。若被投诉人在大量涉及注册驰名商标或知名商标的UDRP案件裁决中败诉,那么被投诉人通常被认为卷入了该“行为模式”,即便曾在之前的某个案件中胜诉[5]414。

(三)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竞争对手的正常业务

第4条b款规定的第3种情形是:域名持有人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破坏竞争对手的正常业务。

显然,该项情形也要求被投诉人知晓投诉人。我们还注意到,该项的措辞是“主要目的”,意味着不必证明投诉人的业务受到了实际的损害或破坏,且一旦被投诉人注册域名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合法的目的,都可能不构成本项的情形WIPO Case No.D20050760.。

该项与b款(ii)项均以注册行为构成妨碍为目的,重要的差异在于竞争关系存在与否[10]127。如何理解“竞争对手”的涵义?在一些案件中,专家组仅把竞争对手的意思局限于出售竞争产品的对手[2]73。如Global Esprit Inc. v. Living 4案WIPO Case No.D20040318.中,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均经营游泳衣业,显然是竞争对手。潜在用户可能因投诉人与被投诉人之间相同业务而被吸引至争议域名所在网站,因此专家组认为被投诉人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破坏竞争对手的正常业务,或者可能是制造用户混淆的可能性。而在另一些案件中,专家认为“竞争对手”是与他人有竞争及作对行径的人,并不仅局限于商业竞争对手,而应包括以域名持有者为身份与投诉人作竞争的情况[2]73。如在Tuyap Tum Fuarcilik Yapim Anonim Sirketi (Tuyap Fairs and Exhibitions Organization Inc.) v. Tuyap //Koznet

Kurumsal Internet Hizmetleri案WIPO Case No.D20030442.中,被投诉人并非投诉人的竞争对手,不提供类似的商品或服务,并且投诉人是被投诉人的客户。但该案专家组认为不必站在广义或狭义的角度选择“竞争对手”的内涵,因为注册和使用域名以破坏其先前客户的业务与破坏竞争对手的业务不应区别对待,即便第4条b款(iii)项并未使用“先前客户”的表述。

被投诉人使用争议域名的方式对于该项的判定具有决定性。实践中,第4条b款(iii)项与(i)项、(iv)项的情形经常有重叠,专家组认定破坏竞争对手业务的主要情形包括:(1)被投诉人是投诉人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使用域名以提升自身的业务;(2)使用域名将用户转移至投诉人竞争对手的网站;(3)被动持有与投诉人商标相同或混淆性相似的域名,且被投诉人是投诉人的竞争对手的[5]422 。

(四)使用该域名是企图故意吸引互联网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在线网址以获得商业利益

第4条b款规定的第4种情形是:域名持有人使用该域名是企图故意吸引互联网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在线网址以获得商业利益,方法是制造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网址或者该网站或网址上的产品或服务与投诉人商标之间在来源、赞助者、从属关系或保证方面混淆的可能性。

该项情形暗含了以下因素:一是域名必须被付诸使用,仅仅是注册行为不能满足,当然被动持有也可能成立此处所指的“使用”,尤其是当被投诉人为投诉人的直接业务竞争对手时[5]425;二是被投诉人的意图是吸引互联网用户至其网站,不论是否为主要意图;三是为获取商业利益使用域名,而该利益是否被用于慈善目的则在所不问[8]1122,这同时也意味着非商业性使用及合理使用不能成为恶意的证据;四是必须存在域名与投诉人商标混淆的可能性,但该项因素主要在UDRP投诉的第一要件中加以考量。

经常适用第4条b款(iv)项的情形有:

1.转移用户至投诉人竞争对手网站以获取商业利益。投诉人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被投诉人,也可能是其他人,只要具有将用户转移至竞争对手网站上的目的即构成此种情形。在Littleford Day Inc. v. NRM Equipment Company案WIPO Case No.D20040201.中,被投诉人是投诉人的竞争对手,与投诉人经营同类产品。被投诉人使用争议域名“”与投诉人商标“LITTLEFORD DAY”造成混淆,其曾主动联系投诉人的人并威胁投诉人购买域名,且在联系电话别提到将仅停止使用该域名而非放弃域名注册。鉴于双方具有竞争对手关系,且案情表明被投诉人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至其自营网站,利用自身业务与投诉人业务产生的混淆获取商业利益,专家组最终认定被投诉人存在恶意。

2.域名停放所谓“域名停放”,通常是指域名持有人利用域名停放服务商提供的域名停放服务将自己的闲置域名解析到一个广告页面,当有人访问该域名点击广告,域名持有人就能得到收入,从而达到用空域名赚钱的目的(详见http:///wiki/%E5%9F%9F%E5%90%8D%E5%81%9C%E6%94%BE)。及点击付费广告。Intel Corporation v. The Pentium GroupWIPO Case No.D20090273.案中,投诉人拥有注册商标“PENTIUM”。争议域名“”指向的网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停车网站”,用户一旦进入该网站,将被提供一个链接列表,一经点击就会链接到其他网站。此时,提供转链接服务的网站或者网站所有人或上述两者可能都已从广告商那里获得了佣金。专家组指出,“点击进入”或“点击付费”商业模式本身可能是完全合法的,但假如投诉人的商标未经授权即被作为停车网站的域名使用以吸引用户,那么一些用户至少在最初时可能产生其访问的网站是由投诉人赞助的这一困惑,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此时,争议域名已经产生了因点击进入其他网站而提供的收入。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组认为,如广告链接是真正自动生成的,又没有证据表明被投诉人影响了广告内容,且被投诉人断然否认其知晓投诉人的商标,也没有证据证明被投诉人先前被告知此标记,以及其他域名抢注的线索不存在,则此类广告链接并不必然构成被投诉人恶意的基础[7]。

3.将域名链接到其他网站。如Robert J. Goodman, Box Brothers Corporation v. Gary Lam案WIPO Case No.D20040785.,被投诉人域名“”与投诉人服务商标相同,以搜索引擎的方式在网站上提供多个转链接,这些转链接均链接到提供与投诉人业务相似或相关的业务的网站。鉴于该网站本身从转链接服务中获取利益,其性质即为营利性网站,同时被投诉人利用该域名造成用户的误认或混淆,最终将用户吸引到其他网站上,专家组认定被投诉人存在恶意。

4.将域名用于“捕鼠”目的。如EasyGroup IP Licensing Limited v. Amjad Kausar案WIPO Case No.D20030012.,专家组发现争议域名注册于2001年,晚于投诉人开始使用相关商标6年,且晚于投诉人开始提供网上服务。显然,被投诉人在注册域名时模仿了投诉人的知名商标,因此构成恶意注册。争议域名被用作名为“VIP Fares”的门户网站,且链接到在线网站的弹出窗口,一旦用户通过争议域名进入该门户网站,该网站将自动且即刻载入用户计算机。尽管被投诉人与该门户网站的关系不明,但由于被投诉人是争议域名的注册人和管理人,使用争议域名作为该门户网站的入口之后果应由被投诉人承担。另外,该门户网站提供的在线机票供应服务与投诉人业务形成竞争关系,使用争议域名作为门户网站的入口就表明了通过制造域名与商标的混淆吸引用户以获取商业利益的意图,这本身就构成了UDRP第4条b款(iv)项的情形。况且,有证据表明链接到争议域名“”的在线网站的弹出窗口以及捕鼠机制(关闭一个窗口将引发另一个窗口的开启),可能破坏投诉人商标“EASYJET”的声誉,因为在线在许多国家是非法的,且捕鼠机制令用户厌恶。专家组基于上述原因认定恶意成立。

四、“恶意”要件的存废之争

目前,有学者对专门性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中“恶意”要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他们声称,如今专家组的工作不是审查投诉人是否提供了能够证明“恶意”的证据,而是审理被投诉人是否提供了足以否定“恶意”的证据,或者足以证明“善意”的证据。实践中仅仅因为被投诉的域名注册与使用“没有恶意”而驳回投诉人投诉的案件已越来越少。实际上,只要投诉人有“在先权利”,而被投诉人又没有“权利或合法利益”,即应当支持投诉人的请求[11]。也就是说,被投诉人侵害在先权益且自己并无合法权益应为充要条件[12]。

然而,我们认为“恶意”是“域名抢注”的题中之义,也是“域名抢注”具有可责性的主要依据,是认定域名抢注的内在要求,对于“恶意”要件的认定不可或缺。

首先,不论域名争议是作为商标侵权案件还是不正当竞争案件,恶意都是法院认定被告抢注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13]。对域名注册行为作恶意与否的区分,是法律对其进行规制的“突破口”[14]。作为网络空间标识的域名具有唯一性,这意味着必须通过“抢注”获得域名,法律应当鼓励这种高效的个人行为或商业行为。在此基础上,区分抢注的“善意”和“恶意”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由于第二要件也包含注册人主观善意的要求,以致第二和第三要件之间的关系必须厘清[10]106。学者认为前两个要件系有效充当过滤器,排除不在UDRP范围的纠纷,而第三要件则识别UDRP禁止的行为。虽然投诉人对争议域名不享有权利或合法利益时更有可能认定恶意注册和使用,但因为UDRP的第二和第三要件是独立的和不同的,证明被投诉人没有任何权利或合法利益并不足以认定恶意[5]362。

最后,UDRP多年的实践证明“恶意”要件仍然为专家组所看重。一些案件中,专家组恰恰仅根据被投诉人不具有“恶意”即作出投诉不成立的裁定。如Align Technology, Inc v. Web Reg/ Rarenames/ 案WIPO Case No.D20080103.,专家组指出,鉴于UDRP第4条的要件之间相互关联,投诉人无法证明其中任一要件都将导致投诉人的主张不成立。本案中投诉人未能证明被投诉人恶意注册域名,因此专家组不再考虑其他要件。至于裁定被投诉人对域名不享有权利或合法权益之后,又认定并不成立“恶意”情形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数。如在Barlow Lyde & Gilbert v. The Business Law Group案WIPO Case No.D20050493.中,投诉人成功证明了被投诉人对争议域名不享有权利或合法利益,但由于被投诉人注册域名的时间先于投诉人注册商标时间,并且专家组根据现有证据未能认定被投诉人知晓投诉人的商标(投诉人主张依据普通法上的商标权获得该标识的权利,但专家组发现受制于地域及技术条件,被投诉人不可能获知相关权利的存在),导致投诉人无法证明被投诉人存在恶意,专家组最终裁决拒绝投诉人关于移转域名的请求。同样地,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v.Mark OverbeyWIPO Case No.D20010727.等案的专家组也得出了第二要件成立、第三要件不成立的结论。上述情形证明了“恶意”要件具有独立的价值,不能被投诉的第二要件取代。因此,我们认为“恶意”要件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虎.网上仲裁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2]苏国良.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案例与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何其生.互联网环境下的争议解决机制:变革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32.

[4]KAUFMANNKOHLER G, SCHULTZ T.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Challenges for Contemporary Justice[M].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37.

[5]LINDSAY D.International Domain Name Law:ICANN and the UDRP[M].Oxford:Hart Publishing Limited, 2007.

[6]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WIPO.WIPO Overview of WIPO Panel Views on Selected UDRP Questions, Second Edition (“WIPO Overview 2.0”) [EB/OL].[20131019].http://wipo.int/amc/en/domains/search/overview2.0/.

[8]BETTINGER T.Domain Name Law and Practice: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9]ZZINOL Z A, HUSSAIN H W, YAAKUB N I.WIPO Panels’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iform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 (UDRP) threeprong test[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11(33):275280.

[10]王奕华.网域名称争议处理――以统一网域名称争议解决政策(UDRP)为中心[D].台北: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学研究所,2012.

[11]唐广良.“恶意”作为域名冲突成立条件之一的缘由及其演变[C]//亚洲域名及网上争议解决研讨会资料集.北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2010:135.

[12]陶鑫良.域名争议解决中的“恶意”要件探析[C]//亚洲域名及网上争议解决研讨会资料集.北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20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