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十篇

时间:2023-03-15 13:55:45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1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一句是说送别的地方,第二句说送别的时间和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第三句是李白目送孟浩然的船顺流东去,直到看不见了。第四句说孟船不见,只是江水滚滚东流,不知何时能再见面。四句全不属对,音节极自然。

这首诗开头便提出“故人”两个字,下得非常稳妥。诗中纯挚深厚的感情全是为故人发出,这首诗也是为故人而作。同时,提出“故人”当然送客的主人李白也在局中了。西字紧照应扬州,因扬州在武昌东面。孟浩然将从黄鹤楼往扬州去,所以说“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是指离别的时候。六朝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畏,杂花生树,群乱飞”可以作“烟花三月”的注解。“烟”是“五湖烟景有谁争”①的烟,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②的烟,是“绿杨花扑一溪烟”③的烟。这里的“烟”只是一种气体,古人把肉眼看得见的气体叫做“烟”。在黄鹤楼上往四面一看,便见一片花的海洋。因是远望,好像在花的上面薄薄地笼罩上一层雾,这种雾便是烟。这种烟好似薄纱,——“薄薄纱厨望似空”④那种纱——好似鲛绡。总之,“烟花三月”四个字是写眼前一片绝妙的景色。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李白与孟浩然是知心的朋友,如能在一起盘桓,畅谈自己的胸怀,饮酒赋诗,有多么好呵!而不料孟浩然却要往扬州去(想是有不得已的原故),不得不与李白作别,这是多么令人惆帐和依依不舍呵!况且如今扬州也正是“烟花三月”,只身前往,多么寂寞!“下扬州”的“下”字是从上而下的意思,以武昌对扬州来说,武昌在长江的上流,所以说“下扬州”。李本不愿孟去,而孟不能不去,那末李想留也留不住了。于是孟登船顺流而去,而李则在楼上立翘首以送其行。“孤帆”是孟所乘的船上所挂的帆。孤字虽是帆字的形容语,但在这里是说孟只身远行的孤单。“远影”的“影”,是帆影。李白始而在黄鹤楼上饯别孟浩然,继而孟登舟而去,那时李在楼上还能看见他的船,船越走越远,慢慢地看不见船了,只能望见船上的帆了;帆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渐渐地帆已不能辨别,只看见远远的地方有一片帆影。这片帆影走到天与水相连接的极远的地方,忽然看不见了。此时李白心中有难以言说的怅惘之情,怎么帆影就会不见了呢?噢!原来是长江的水把它漂走了。此时不自觉地回转过头去望黄鹤楼的西面,只见滚滚的江水从西边天际流来,往东边天际流去。朋友是不见了,而长江的水却无古今无书夜总是这样地流呀流!黄鹤楼相传是荀环驾鹤仙去⑤的地方,那么孟浩然的别我而去,能何时见面,实在难以知道,他是不是会像“黄鹤一去不复返”⑥呢?楼前的景物三月烟花已无心去赏玩,呈现在眼前的唯有这送走友人的流不尽的长江,而江水是不回头的,那么孟浩然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呢?我们通过后面句可以想见李白在楼上翘首远望低迥往复的神情,从而李对孟的一片深厚的友情也不言而喻了。

这首诗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字松懈。无论是情感的深挚。语句的自然,音节的和谐 ,境界的深远,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学者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⑦这话说得是很中肯的。

① 崔涂:春夕旅怀。

② 崔灏:黄鹤楼。

③ 张:洞庭阻风。

④ 周邦彦:浣溪纱词 。

⑤述异记:“荀环息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登空,渺然姻减。”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2

关键词:

有些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一向持怀疑的态度。小说和戏剧也许还好一点,诗就更难译了。尤其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习语,则更是难上加难,翻译家翻来翻去,往往会搞得牛头不对马嘴。在翻译过程中,原诗的节奏、韵律和对称肯定部分丢失,同时丢失的还有原诗的意境、韵味和巧妙的构思,那么还剩下什么什么值得读者去玩味?不怪译者,是因为诗本不可翻译,更何况作品中的习语。

正如喝白酒,你至少应该有酒量,如果没有酒量,又要五十二度的剑南春,那就只好加水,再加水,把它翻译成三十度、十度,然后你倒上一小杯那个酒还能叫做酒?但是也不乏有些翻译大家和一些经典的翻译著作的出现,下面我们来看例子

(1)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这么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描绘的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两位诗人在此道别,充满了浪漫色彩。“烟花三月”这个成语形容绚烂繁荣的春季,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先来看译文:

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3

扬州于我,便是烟花暖雨沾湿笑靥,红袖高歌丝竹缭绕的漫漫浮想;更是我诗意的想象里,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妩媚在墙上精美的挂历里,与我隔时空的彼岸。也曾多少次,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里,任由想象蓬勃而出,游扬州一梦生长的枝繁叶茂。泛舟在碧波荡漾的纤纤细水里;漫步在枝叶低垂的杨柳依依下;树下驻足,与嫣然的玉树琼花相视一笑;抑或是,以纱灯笼罩的绿瓦飞檐为背景,定格住美丽的容颜和倩影。漫漫遐想中,老了容颜,旧了流年。

终于,在风起的清晨,梦想和现实一同启程,像是赴一场期许已久的初次约会,心是忐忑的怦然。

随着导游的一路讲解,梦里扬州的前世今生渐有所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是文人墨客争相聚集、流连之地,张若虚、李白、姜燮、郑板桥等名人,被扬州的美景深深吸引,皆在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词佳句,而晚唐风流才子杜牧与扬州更是情深深雨蒙蒙,写下了凄婉绝美的诗篇。当年隋炀帝为了观赏玉树琼花,开凿了大运河,直抵扬州,扬州的繁华盛景得以随着琼花的美名一起名扬开来,也因此,才有了乾隆几度下江南必游扬州的传奇佳话。

当车子缓缓行驶在扬州街头,扬州宛如一位撩起神秘轻纱的女子,面容渐渐清晰了起来。静、净,是扬州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街道不宽,路面洁净,琼花垂柳参差有致,摇曳生姿在马路两边,偶见芍药夹杂其间,不喧闹,不争艳,恬淡安然的守着属于自己的宁静和从容。听导游说,为了保护扬州的生态环境,扬州的城市建设是限高的。难怪一路上看不到特别高耸的建筑,没有了现代都市感觉的扬州更添了份深闺秀女般的温润和柔美,令人心生欢喜,情不自禁地走近它,爱上它。

最先抵达参观的,是扬州八怪纪念馆。因为作画时敢于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性格上孤傲清高,行为中叛逆狂傲,才得以此名。不得不说,扬州八怪的传奇和才情给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涂上浓重的一笔。陈列的多半是“扬州八怪”所用的物品,凝神泛黄的墨迹,犹能感受到他们当年愤懑权贵却又无奈屈服的心性。

心之所往,是对瘦西湖的念念不忘。一行人匆忙结束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走马观花,蒙蒙雨雾中,古朴、典雅的“瘦西湖”大门映入眼帘。傍青翠欲滴的竹林,随长堤依依春柳,过小桥绕前川,不消须臾,风姿卓越的瘦西湖展现在眼前。

顾名思义,瘦西湖以瘦有别于诸湖,盈盈一湖幽曲窈窕,河道清瘦狭长,清婉秀丽的风姿灵动秀美。清朝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名字由此而来,也就很少有人记得它叫做保杨湖的原名。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里一遍遍深情吟唱的不正是眼前这纤细迷离的瘦西湖吗?仿若女子腰间飘拂的玉带,一泓曲水如梦似幻,婀娜曲曼地延向远方。倘若杭州西湖是位丰腴的贤淑女子,那么修长的瘦西湖更像是婀娜清秀的俏女郎,别有风韵立春秋。“念泗桥上明月稠,水到扬州相思瘦”舟行水上,回环有致,虽不见波光潋滟晴方好,却也移步换景美景不断,俨然一幅幅缓缓铺展开来的水墨画卷。那一池的湖水,在烟雨蒙蒙的笼罩中,在习习微风地轻抚下,漾起浅浅的涟漪。静泊的画舫雕栏玉砌,有着古色古香的精美。婉谢了船娘相邀的美意,与友相伴左右,最爱湖边行不足,轻快的脚步亦趋亦停。兴之所至,画舫前,石凳上,曲桥边,用镜头定格优美的景致和曼妙的身姿。

说来惭愧,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弄明白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可这丝毫不妨碍我对它的殷殷向往。当看到那承载着凄美传说的二十四桥横卧在眼前时,按耐不住心头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奔过去。奈何二十四桥近在咫尺,却被告知不能步上桥头,一湖碧水冷冷地隔我在水一方,心底是幽幽的怅然。想那千年以前,风流才子杜牧离开了失意的官场,带着酒气和才气,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见证下,把梦锁进青楼女子的妆匣里,从此山迢迢水隐隐,以诗寄情,浸在扬州的爱与哀愁里,或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情意绵绵,或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怅然若失,亦或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幡然醒悟。回想年少的我,初读杜牧这句经典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时,汩汩流淌的想象里是诗意随性的误读:明月夜,桥身处,一位古典仕女朱唇微启,纤指轻挪,如怨如诉的箫声随风飘流,随波飘荡,诉与谁人听?知她怜她懂她爱她的那人在何方?爱着,却不能随心靠近,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吧。旧时明月照,胜景依旧在,不是当年人。匆匆过客的我此行怕是无缘见到明月夜下的二十四桥的胜景了,不是没有遗憾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4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

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

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

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5

这样的扬州,很可爱。是现世里的,生活着的,让我向往。

便去了。

到扬州,一是吃,二是看。淮扬菜系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吃不尽的。路边随便一家小饭店,都能炒出香味独特的扬州炒饭来。那饭不要当饭吃,当菜吃才是。清煮狮子头,更是他们的拿手菜。扬州人热忱,频相问,好吃不?答,好吃。他们立即眉开眼笑,说,当然好吃,这是正宗扬州菜呢。

点一道康熙皇帝喜食的燕来笋。闲坐着等菜上桌,一边喝着一杯西瓜汁,四处看,觉得安静,和好。小店空间狭小,却精致。墙上有绿色植物攀援,细碎的小花儿,一朵一朵,缀在天花板上。门外,横一条大道,是去往瘦西湖的。路边树绿花红,不时有行人走过,朝着店内看,我也看他们,彼此笑一笑,想,我们都是来扬州做客的罢。空气中,弥漫着柳叶香,那应是扬州最地道的味道。

随便跟一个扬州人聊,问,扬州好么?答,当然好啊。追问,好在哪里?答,美呗。笑。一个美,囊括了所有,是天晴好,人晴好,景晴好的。

真的晴好。大太阳一路照着,“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水是瘦西湖的水,窈窕如女子的腰,一路逶迤而行。那水,不寂寞,有一路的垂柳相伴,还有,桥与亭不倦的守候。桥精致,亭精致。湖水碧绿,天空瓦蓝。

无柳不成瘦西湖的。长堤春柳。那些柳,在风中飘成绿烟一片片。扬州的朋友解释“烟花”一词给我听,说是飞烟如花。可不是么!那柳丝飞起,真的成烟花呢,是绿的烟花。

花多。迎春花、玉兰花、茶花、樱花、梅花、还有芍药。各有各的花期与灿烂。姜白石叹,“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其实,有时的美丽,只为自己,无关世事的繁华与苍凉。对植物来说如此,对人来说,亦如此。

桃亦多。柳与柳之间,每隔几步,就有一株桃。满树的花苞苞,就快撑不住了,一腔的绯红和绮丽,流淌得点点滴滴。扬州的朋友替我可惜,说,你来早了,若是再晚来一些时日,这些花,全开了,那时看去,五步一柳,三步一桃,才叫好看的。我笑而不言,心中却满是欢喜,花半开为好,留着念想的。

也去看琼花。枝枝桠桠,看不出特别来。一枝一枝的叶,倒很翠绿。我试图从那些枝叶间,找出花苞苞,却没有。它是不是一朝打苞开花,就给人来个措手不及?听过它的传说,是埋玉而成。这传说美极,让人一下子想到冰清玉洁这个词,内心澄清。后来,我去琼花展厅看了它的照片,花硕大如盆,八朵洁白的小花,簇拥着花蕊,仿佛八位仙人,围桌品茗。所以,它又有别称叫聚八仙。我还是认为叫琼花好,是冰雪聪明的一个可人儿,牵人肚肠。

也有山,叫小金山。是一座人工堆起的小土山。四面环水,亭台楼阁,临水而建。树木葱茏,鸟雀众多。朝东临湖的花厅里,有郑板桥写的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喜欢那句“月来满地水”,是月色如水,水如月色。

白塔是必去看一看的。穿过一路的花花草草,登上白塔。绕塔而行,满眼望去,一个绿莹莹粉嘟嘟的世界啊。绿的是枝,是叶,粉的是花,是人。游人如织。塔上有小龛,上面雕绘着不同属相,一个小龛,对应一个属相。有人对着小龛许愿,有人虔诚地给小龛上香。我看到一对年轻恋人,手拉手地蹦上白塔,女孩子大概找到男孩子的属相了,笑着大叫,你在这儿,你在这儿。尔后,她双手握在胸前,闭起眼,对着小龛,久久没动。男孩子笑问,干什么呢?女孩子睁开眼答,我帮你许愿呢,好了,从此后,你会天天平安。

我笑着在一边看,看得感动。喜欢这样的相爱,它是人世间最贴心的温暖。春天一般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6

而如今,竟梦幻般地居住了一段时日。我不知道在这最值得记忆的年龄来到这似人间仙境的妙地,是偶然还是缘分,暂不去管他;总之,我尽心想融入这个多彩的画卷,却总以旁观者的眼睛来打量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也许只有以旁观者的眼光才能更深地解读出她的情趣,她的神采,她的韵味……

以前,读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总设想那“乱花”那“浅草”的模样,却始终苦于找不到生活的原型,只好模模糊糊想象其中的横生妙处。阳春三月,踏入扬城,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柳絮纷飞,草绿如染。一日,看到一外国留学生躺卧在草地上,享受着亲吻大地、拥抱阳光的乐趣。我也禁不住这美好的诱惑,小心翼翼地踏了过去,柔柔的、软软的,风涌草动,撩得脚面痒痒的、酥酥的。我赶忙退了出来,生怕压伤了那柔弱的身躯。正当我回味着那“草浅”的妙处时,飘来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寻香而去,原来是路旁的杂草丛中零星分布的无名小花,还不时地扭动着纤弱的曲枝,是欢迎还是卖弄?我无心思考,只想充分享受这天时赐予的一切。“浅草”“乱花”交替着盘旋在我脑海中,好一个“浅”字,好一个“乱”字,无言中却让我参透了更深。

记得一个好友曾问我一个看似无知却似乎很有理由的问题:“扬州在哪儿,浙江?离杭州不远吧!”我没有打断,转而反问道:“你为什么说是在浙江杭州呢?”“那儿地势有利,环境优美呗!历史上不素有扬州美,美扬州之称吗?”我想了好长一段时间回答道:“扬州的确很美,尤其三月――花浓而不艳、水绿而不浊、月明而不媚、人善而不娇;但她就坐落在江苏,濒临长江,与南京、镇江一江之隔,北靠淮安、盐城两市;虽没有浙江的富裕、杭州的秀丽、西湖的柔美;但至少也有八达的交通、千古的文辞、秀丽的风光,虽称不了部级观光区,却也可算江苏之胜地;也有个西湖,也许比杭州西湖可能要逊色一点,故称“瘦”西湖。不过,我至今未曾去过!”“为何?”“因为我怕被迷住了,到时不想回家,那就惨喽……”

“天时”“地利”只是外因,充其量也只是一张白纸,贯穿其内的“人和”才是其真正的精神所在。记得我们的水产老师大体说过:“扬州其实蛮不错,虽没有北京的政治风云,也没有江浙一带的富足喧嚣,却独守一份淡定祥和,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是啊,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公园的那一景:草长莺飞的三月,父母们带着孩子放飞梦想。孩子们有的拍手欢呼,为那翱翔的鸟类加油;有的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凝视着那飘飞的翅膀;有的则骑在父亲的肩上,欲与风筝试比高……老人们则祥和泰然地坐在石凳上,眯着双眼晒太阳,偶尔抬起头望望高高在上的风筝,回忆着儿时的童趣,时不时与身边的老者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轻轻地、静静地,生怕打扰了那飘飞的风筝;因为他们都清楚,那风筝牵动了多少人,载动了多少梦想,一代、两代、三代;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7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世代簪缨之族。高祖杜崇悫、曾祖杜希望均为一代名臣,祖父杜佑任顺宗、宪宗两朝宰相,封岐国公,又是撰写了《通典》这一历史著作的史学家。杜牧的父亲杜从郁虽然早逝,也曾官至驾部员外郎。生长在如此高门大族、官宦人家,有的人会成为百无一用的纨绔子弟,如同今日横行霸道令人侧目的“官×代”或“富×代”,但杜牧年轻时即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发扬家风。他胸怀大志,不仅具有出色的文才和诗才,而且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尤为留意,还曾重新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大和二年(828)杜牧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以后历经仕宦,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外郡刺史,最后官居中书舍人。杜牧虽具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宏才伟抱,却郁郁不得志――在旷日持久的牛(牛僧孺)李(李德裕)党争中,他屡受权相李德裕的排挤,加之他任性率真,热情豪放,本质上不是一个政客而是一位诗人。

杜牧为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系一时之选,书画亦精。其手书《张好好诗》现存故宫博物院。其名作《阿房宫赋》写于他刚过弱冠未中进士以前,史识与文采齐飞也齐辉,当时就轰传人口,今日仍让人百读不厌。其写诗,崇尚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众体皆擅,诗风豪迈高华,英爽俊拔,与李商隐齐名,日寸称“李杜”。为与前贤杜甫区别,人亦称之为“小杜”。今日之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大都只知道他的那些风流浪漫之作,如《赠别》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如《寄扬州韩绰判官》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他的更多的诗作,介入时代,反思历史,针砭现实,表现了世风日下中古代优秀读书人的道义与胆略,显示了在藩镇割据、外侮频繁中维护国家一统的正义立场与坚定信念。他晚年曾将自己的许多诗文付之一炬,今日存留的只占当时的十之二三,由其外甥裴延翰手编为《樊川文集》二十卷,从这些焚后余灰中,我们仍可读到一位忧国忧民文采飞扬的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采。”人所熟知的《过华清宫》不就是反思与针砭的诗证与实证吗?

杜牧的《泊秦淮》一诗,自被选入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之后,便成了该著名选本最著名的诗篇之一,以后层见迭出的名家选本都不敢将它遗忘。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武宗李炎会昌六年(846)。当日寸杜牧由池州刺史转任性州刺史,秋冬之际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泊舟秦淮而赋此名篇。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68-01

古典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古诗词也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明,其教学被边缘化,教学研究也大多止于感性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讲解,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1.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2.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3.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

二、重视品读古诗词,在品读中感悟魅力

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3.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种: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9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有效策略 拓展阅读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的模式化道路。这样学生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古诗教学中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优秀文化遗产就无以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努力探索古诗教学的新策略。

一、情感引领,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悠扬,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激情。

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时,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品析诵读,感悟诗的意境

“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之说。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理解,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朋友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栋。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显明的诗句,进一步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

3.精读

古诗语言凝练,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撤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的“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阅读,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

课改提出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歌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文。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才能渐渐地厚重。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篇10

关键词:文化旅游;创新;营销策略;扬州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古城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扬州为例”(项目批准号:2013SJD630115);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苏教高[2012]23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2日

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但知名度不够高,主要是因为旅游营销不到位。要想提高扬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须要走创新营销的道路。

一、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是随着扬州历史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宝贵资源,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如下几大类:

(一)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首批列入世界遗产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中,扬州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入选。6段河道分别是里运河、扬州古运河、瓜洲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邵伯明清运河故道以及古邗沟故道,10个遗产点分别是刘堡减水闸、盂城驿、邵伯古堤、邵伯码头、瘦西湖、天宁寺行宫、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以及卢绍绪盐商住宅。

(二)园林文化旅游资源。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通过建造园林来体现自己的财富和智慧,最鼎盛的时期有200多座。至今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和等,目前市区尚存有30多处园林。扬州园林的特点是既有北方园林的雄厚,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扬州的何园和个园是扬州园林文化的代表,一个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一个是以叠石见长的四大名园之一,它们都是盐商园林的杰出代表。

(三)休闲文化旅游资源。扬州自古代以来就是一个休闲文化之都,“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对扬州休闲特色最好的描述。它概括的是扬州的早茶文化和沐浴文化,这种休闲特色延续至今,在“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评选中,扬州连续三界荣列其中。目前,扬州开发的早茶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扬州冶春、富春、共和春茶楼,体现沐浴文化特色的有“扬州浴室”、“永宁泉”浴室、“老扬城澡堂”、聚龙湾沐浴、天沐温泉度假村、陆琴脚艺等,其他现代休闲文化旅游资源有京华城全生活广场、体育公园、会展中心等。

(四)艺术文化旅游资源。扬州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在工艺、雕塑、戏曲等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扬州拥有的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雕版印刷、剪纸、漆器、刺绣、盆景、玉雕、扬州八刻等,还有传统的戏曲如扬州评话、清曲、弹词、木偶戏以及弹奏的乐器如古琴、古筝、二胡等。以上所列绝大多数都已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扬州饮食久负盛名,除上文提到的扬州早茶外,驰名中外的淮扬菜也是根源并发展于扬州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选料考究、注重刀功、口味清淡、注重本味。淮扬菜的代表作有清炖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三套鸭等。另外,名扬海内外的扬州炒饭也已成为扬州饮食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门类齐全。扬州自公元前486年建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沟通江淮,使得扬州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南北经济、文化在此交融,到清展到高峰,形成了扬州学派,在园林、烹饪、曲艺、书画等多个门类都达到国家比较高的水平。

(二)兼容南北。扬州文化兼容南北的特点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从春秋时期吴王开凿运河,到隋炀帝贯通南北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交汇之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扬州兼容南北的文化。比如扬州菜融会南北,咸甜适中,既有北方的包子――“扬州包子包打天下”,也有南方的米饭――“扬州炒饭”。再如扬州园林代表景物――五亭桥,既有北方的雄壮,它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有南方的秀美,它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像莲花一样的风亭。

(三)雅俗共赏。扬州自隋代南北大运河贯通后,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文人墨客、商人、手工业者都在此聚集,形成了高雅文化与市民文化交汇并融的局面,园林艺术、曲艺、书画也都进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这种雅俗文化交融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比如扬州祥庐,是一个仅有100多平方米的市民的私家庭院,在它12平方米的小院内,却有小桥、流水、假山、亭台和廊等。扬州还有不少这样的园林,充分说明扬州文化很生活化,走进了老百姓生活,能够雅俗共赏。

三、扬州文化旅游营销现状

(一)缺乏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产品营销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好的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扬州有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多年的产品开发中很多仍故步自封,没有深挖产品内涵,突出产品特色。比如扬州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个园和何园,均属清代盐商的私家园林,两个园林类型相同,产品展现方式均为清一色的观光游,游客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即可参观结束,很多游客会选择其一进行参观,旅游产品缺乏差异性。所以,要想搞好扬州文化旅游营销,首先产品要有特色,每个文化旅游产品都应有区别其他旅游产品的重要特征。

(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形成产业。扬州虽然有运河、园林、休闲、艺术、饮食等多门类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能够称之为扬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少之又少。以艺术类文化旅游资源为例,扬州虽是古筝的发源地,但像扬州古琴、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的生产开发能力却抵不上名声,生产这些乐器的厂家并不多,能够弹奏好这些民族乐器的人也不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扬州这些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亟待包装开发,虽然很多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其保护开发利用的还不够,一是因为缺乏成品化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二是因为缺乏宣传,另外目前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文化营销需要创新及持久性的营销策略。扬州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旅游营销,采取了很多营销手段,比如2015年扬州宣传片登上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滚动播放,借助一年一度的扬州鉴真国际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影响时间并不长,人们很快就遗忘而仅仅记住“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游客还是会选择在烟花三月来游览扬州,造成旺季拥堵而淡季很淡。究其原因,营销路子还不够宽,缺乏创新性、持久性及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停留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营销理念,所以要走出传统营销的围墙,推出持久性的创新营销策略。

四、扬州文化旅游创新营销策略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为了改变游客长久以来对扬州的印象还停留在“瘦西湖”、“扬州炒饭”、“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这些传统的词句上,建议扬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明和独具唯一性的产品。以扬州园林类旅游资源何园和个园为例,因个园以竹取胜,园内竹子有近两万竿,45个品种,可以建立竹文化主题园林。首先,将大片的竹林打造成竹海,游客可赏竹,游玩竹秋千、竹制摇椅等竹制游乐设施,还可小憩、喝茶;其次,在园林亭台楼阁处可观赏并亲自动手制作竹编艺术品;最后,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竹文化养生服务,比如穿着竹纤维养生服装,脚踏竹按摩地垫开展养生瑜伽及保健服务。而何园则可着重展现盐商园林中的“中西合璧”特色,它的房屋布局构造及屋内设置的壁炉、吊灯等物品都具有西式风格,而屋顶小青瓦、墙砖的青灰色却是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因此可以打造为“中西合璧”园林。首先,从建筑及布局都应充分展示当年的中西合璧的风格;其次,可聘请中国及西洋乐队演奏中西元素融合的乐曲;最后,可承办中西结合的婚宴、庆典等,在保护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增加商业用途。

(二)招商引资,加大对扬州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规划。扬州文化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博大精深,要想让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为当代乃至后代造福,必须形成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广泛融合政府、金融、企业以及民间等资金投入建立扬州休闲文化旅游综合体和艺术文化旅游综合体。休闲文化综合体融合扬州早茶、淮扬菜、沐浴修脚、听戏品茶等多项休闲项目,游客可以在吃喝玩乐中体味扬州传统休闲文化,既保护又传承和弘扬了扬州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综合体则可实行“前店后院”模式,即前店展示艺术文化商品,比如玉雕、剪纸、漆器、刺绣、盆景等,还可用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弹奏乐曲,后店则是生产制作这些艺术品的加工工厂,游客可以观赏甚至学习制作,感兴趣的还可以成为学徒。这样可使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既保护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又可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突破常规思维,推出持久性的创新营销策略。鉴于扬州文化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及长久性的问题,建议根据不同季节有侧重地开展营销:春季烟花三月下扬州,夏季玩转休闲艺术综合体,秋季来扬州赏银杏,冬季到扬州来看雪。春季是扬州最美的季节,也是扬州文化旅游活动最多的季节,比如扬州鉴真国际马拉松、烟花三月旅游经贸节等,所以可延续传统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传统宣传模式进行宣传。夏季扬州比较炎热,而休闲及艺术综合体主要以室内娱乐为主,可为游客及市民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秋季扬州的江都有大片银杏树形成了“银杏大道”,看上去一片金黄,好似“身披黄金甲”,也称“黄金大道”,成为又一大美景,另外市区的史公祠、石塔寺、琼花观、普哈丁墓、天宁寺都可以观赏到金黄的银杏,可作为重点宣传的一个亮点。冬季到扬州来看雪,其实扬州冬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雪挂枝头,展现出一种温婉的美,水墨丹青,似从画中来。一些雪景图片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因此也可作为一个新的宣传突破口。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国山.延边地区文化旅游营销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4.10.

[2]龙玉祥.基于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J].商业经济,2012.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