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同学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03:00:27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1

“爱讲话,很奇怪“,就是同学眼中的我了。总觉得这一看法确实蛮符合我的性格的。

平时的我,喜欢大大咧咧的跟同学们八卦这个,八卦那个。在上课的时候,也总喜欢跟前后桌扯东扯西的。以致于老师动不动就会在课堂上,严肃的批评我一顿,课后也会经常被叫去做思想工作。当然,我也只是很淡定的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但事后却仍未改变。

同学们常说,你这样上课讲话,不爱听讲,看你这次期中考怎么办。每当同学们提起这个考试问题,我都很无奈,因为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爱读书。不过我酷爱数学,即使没怎么听课,但我总能考好。也许正因为如此,老师们也没那么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该是拿我没办法。这就导致同学们觉得我很奇怪的原因了,你说这很奇怪吗?

我很享受跟同学们在一起玩乐的时光,那时候的童真无邪,那时候的刁蛮任性,尽管有时候被家人批评打骂,但仍觉得很开心快乐。同学们眼中的我概括为就是”喜欢哭就哭个痛快,喜欢笑就笑出色彩“。

作文(二)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在每个同学中眼里的我,我只知道有些觉得我好,有些觉得我不好,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努力在别人眼中做的好一点,我不要求全部人眼中觉得我是班上的精英,虽然电脑方面很厉害。

但是我觉得这应该只是高手中的皮毛,而我自己觉得可能会低调些,在同学眼中,我就觉得做个榜样。让大家学习学习我的勤奋,这很好,即使别人认为我只是在装好学生,我也没话说,因为我眼里只要做好自己,管别人怎么说。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2

金志超一直是我们班的“异人”,而我在他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大方鬼”,而他的成绩,却时而好,有时而差,时而突飞猛进,有时而一落千丈。但是临近大考的一次考试,让同学们对改变了对他的“幸运者”看法。

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下午,数学老师正不停地翻着我们的考卷,突然,她把自己的嗓门提高了几倍,说:“这次考试,我们的金志超同学考得非常好,他考到的分数是99分。”同学们的目光立刻转向了金志超,那目光“织”成了一张网,网上有无奈、有鼓励、有垂头丧气、也有……我的那次考试,分数让人看了就直摇头。于是第二天大早,我就趁广播操大课间的空闲,向金志超“取经”。我的目光在人群中巡视,看到了!那个是金志超,我笑眯眯地走过去,说:“金志超,你的成绩为什么会考了99分呢?有什么诀窍吗?”他说:“不就是多看书吗!你怎么连这都想不到!肯定是没好好看书!”我看了他一眼,还是那么笑眯眯的。我想:金志超呀金志超,看来你是不同意把你的考试诀窍告诉我了!我边想边走开了。

而邱歆砚一直在我们班的成绩属于中下,成绩很不稳定,她考95分以上都是稀罕的事情了,更不要说95分了。而我,在他的心中就是她学习前进的帆船,我开向那里,她就必定要走向哪里。有一次,我的考试分数考了96分,邱歆砚考了95分,在去家教老师家的路上,她跟我说:“你看,我考了95分,好吧!”我说:“好,还行。”她高兴地看着四周,仿佛谁都不是她的对手,我看着她那得意忘形的样子,我说:“你早晚有一天成绩会落下来。”她听了我的话,才平息了下来。

还有一次,黎哲尘同学的文章被语文老师数落了,他的心情很不好,他趴在走廊上,一双眼睛呆呆地望着远方,于是我决定帮助他。我对他说:“你的日记的语言不够美,应该加上一些好词好句,比如昙花一现、惊心动魄……无精打采的他顿时眼前一亮,忙走过来说:“谢谢你!”然后怀着欣喜的心情走开了。恰好金志超看见了这一幕,他用怪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就走了。

我在同学们的心里,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男孩,但在一些“高等人士”的眼里,还需要改进,这就是我——一个不好也不坏的小男孩。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3

暑假生活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九月,迎来了开学的日子,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不一样,今年是以“幸福”为主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疑问,我知道了幸福是快乐,幸福是感恩,幸福是分享,我来为大家分享我的幸福和我听说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经常听说到妈妈的唠叨,妈妈洗衣服,做饭,等都在唠叨。有的人不喜欢听,还说:“妈你烦不?”。有的人说我妈的唠叨最可怕。我今天晚些回去,我可不想听。我可不是这样想的,我最爱听妈妈的唠叨,因为我是一个小马虎,有时候上学我会忘记拿书包,或要用的东西,有时候我星期五我就说:“明天我得洗衣服,下午做题,星期天和同学一起去玩。”到时候我就不那样做了,而是玩,妈妈的唠叨,让我想起我说过的话,我就会去做。

幸福在王忠华老师眼里就是和他的孩子们一起,这就是幸福。在同学的眼里就是和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时光,王忠华不懈的教他们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用自己的努力,把精彩的世界带给同学们,王忠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那就是幸福。也许在有的人眼中,钱就是幸福,我告诉你们钱不是幸福,钱可以买到你们想要的东西,但买不到幸福与快乐,钱可以使一个家庭破裂,所以钱不是幸福,而是悲痛。

唐山市丰南区稻地中学初一:孙晓路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4

这是李云倩发明,上学期的一个晚自习?有同学问芮逸轩是谁?李云倩顺口答道:就是坐在那边的老头子。从此我的外号不胫而走。传遍了宿舍。赵梦石、周一鸣更是老头子长,老头子短喊个不停。

我真不敢相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样喊我?我在初中时外号叫“中年人”,进了高中。本想重新塑造自我,不想反倒“升级”了!我向王海光说了上述想法,并认为有必要检验一下我的在同学眼中究竟是啥个模样,王海光神秘地一笑,拉着我进班,见到同学就指着我问:“你看他还像老年人?”起码二十几个同学回答:“简直就是!”于是我的外号又由宿舍传遍全班。这还不算,下课了。经常有同学骚扰:“你有没有参加过长征?”“你向我们描述一下北京猿人的模样吧!”……有一次上政治课我迟到了,老师问我姓什么?叫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姓‘老’名‘年人’!”一片刺耳的笑声……

这个外号令我很不舒服。一次,我向朋友诉说了心中的不平。而朋友说:“我觉得这外号挺适合你的。你看你经常不洗头,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再看你身上,似乎从来不穿好衣服;你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你喜欢的也是和年轻人格格不入的古典音乐……”朋友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原来我在同学眼中竟是这样/我自个儿为啥没想到?

我决心重新包装自己,改变同学眼中那个过去的我。于是我破天荒地剪了个平头,换上了新衣服,步伐轻快地出现在同学面前。哪知道得到的平价是“童心未泯”“老树发新芽”……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5

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片言居要、百意烛照、举一反三、石破天惊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文章的“文眼”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条途径:

1、从标题中去找文眼。如秦牧的《土地》,其题目就是文眼。作者说古论今,贯通中外,“思接千载,不能状其远;视通万里,何能喻其大”。但所有的材料,都由“土地”这一文眼贯穿起来,生发开去,显得井井有条,形散神聚,真是“群言虽多,而无倒置之乖;众理虽繁,而无焚丝之乱。”

2、从主旨中去找文眼。如朱自清的《绿》,“惊诧”二字即为文眼。文章起于“惊诧”,终于“惊诧”,主体部分前注后顾,映衬对比,层层拓开,说明为什么“绿”之美能使人“惊诧”,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创造,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从结构中去找文眼。有些文章的文眼深藏在文章的结构中,含而不露,不细心领会与反复琢磨,往往把握不住,捉摸不定。如方纪的《三峡之秋》,全文就是以日光、灯光、月光“三光”来布局谋篇,独运匠心的。文章写了早晨、中午、下午的日光,写了晚上的灯光和月光。这不同时间的光又与不同景物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三峡风景图,避开了他人注重奇峰险滩、浓雾高猿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明快、热烈、幽静的境界,一扫“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凉气氛,代之以清新、热烈、向上、自豪的情感,独辟蹊径地写出了颇具个性的三峡风光,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那么,这“三光”也就堪称《三峡之秋》的文眼了。

如何充分发挥“文眼”在教学中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整体感知,探测文眼(学生预习自学)。

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叫学生在预习中自读课文,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秦牧的《社稷坛抒情》一文,文章紧紧围绕社稷坛的“五色土”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广阔的情感。作者首先想到的是没有泥土所代表的土地,就没有人类文明;再从沃土的来历,想到应多么感念世代劳动人民;第三个层次由“五土”想到“五方”、“五行”、“五音”…从而想到古代思想家对民族文化的贡献;第四个层次从社稷坛为什么以黄土居中,想到黄土高原、黄河和黄帝,进而想到由它所象征的中华民族;接着进一步从五色土坛想到了国土的统一;最后,作者激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历史悠久、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多么值得自豪,多么应该安排好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五色土”而生发的联想。由此可见,“五色土”便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了。这一步应让学生在预习中把握文章的梗概,在总揽中探测文章的文眼,明确文眼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这些步骤和过程,应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

2、部分探究,揣摩文眼(教师课堂点拨)。

这一步在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找出文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点拨,以“文眼”切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而后巧设铺垫,顺路拓出,启迪学生循路入境。在重点部分还要反复揣摩,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如《醉翁亭记》就是以“乐”为文眼的,文章由“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游宴之乐”,一直写到“与民同乐”,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得严谨而精巧。

总结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引导学生揣摩文眼方面,有如下方法:

①以题统文,揣摩文眼--即从题眼入手,以题眼收束,始终抓住题眼,统摄全文。

②中心拓发,揣摩文眼--即从篇中之眼入手,然后向两头拓展开去,启迪学生的思路和联想。

③首末夹击,揣摩文眼--即先抓住文章首末之“眼”,然后向中间夹击,探究旨趣。

④求本溯源,揣摩文眼--即从篇末之“眼”入手,调动学生感官,妙悟作者情感,逆路发散,沿波讨源。

⑤逐层深入,揣摩文眼--即抓住篇首之“眼”,居高临下,鸟瞰全文,逐层探究,理清脉络。

⑥循因索果,揣摩文眼--即从揭示文章因果关系的文眼入手,设疑铺展,启迪学生循路入境,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

⑦举一反三,揣摩文眼--即以多篇文章的文眼为诱发点,以教师示范性的精讲为聚光点,迁移知识面,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⑧图示诱导,揣摩文眼--即用图表,符号、文字等,设计出整篇课文的框架网络图,诱导学生自读,自说,自思,自找,自查,自填,自结,按图索骥,求本溯源,再现和强化文眼在课文中的妙用。

3、回归整体,反刍文眼(师生共同总结)。

这一步是在学生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解“为什么”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也关系到对文章写法的深入探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让学生再次去品读全文,反刍文眼,回归整体,妙悟全文,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总体印象的把握。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写了三次“笑”,这“三笑”应为此文的文眼。作者第一次写到“笑”:“余固笑而不信也。”为什么笑呢?因作者试图在这次游览中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寺僧派小童为其引路,小童以持斧击石的方法,“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让作者辨别这里的石音,然而作者听到的只是和普通石头一样的“@①@①”声。但对小童的活泼天真,不辞奔波,热情介绍,作者还是报以微笑。所以这次“笑”只是应付性的微笑,是出于礼貌的需要,并不表示内心的赞同和认可。作者第二次写到笑:“因笑谓迈曰……”苏轼为了探寻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决定连夜“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作一次探险。在夜间,他俩遇到了毛骨悚然的环境氛围。正当作者产生了“欲还”的念头时,忽闻水面上传来“噌hóng@②如钟鼓不绝”的响声。循着音响传来的方向,作者又意外地发现石钟山下到处是石洞和缝隙,微风吹着水波,冲进洞内,与洞壁相撞击,发出“噌hóng@②”之声,犹巨钟鸣响。接着,作者又发现一块“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的大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kǔan@③坎镗@④”的响声,与“噌hóng@②”声相呼应,犹如周景王铸的“无射”钟声,又像魏庄子的“歌钟”鸣响,激越悠扬,美妙动听之至。作者揭开了“石钟山”命名的科学奥秘。所以,这一“笑”,是夜探胜利后充满喜悦激动的欢笑。作者第三次写到“笑”:“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李渤陋在那里?课文最后说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因此,这里的“笑”,与前两次都不同,,它含有“嘲笑”的意思。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三笑”为文眼,统观全文,反复揣摩,使学生从这“三笑”中深刻地理解到作者构思的苦心所依,作品行文的主旨所在,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笑”的真正原因和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不在于倾筐倒箧,全盘授与,甚至越俎代庖,而在于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因人制宜,循循善诱,精讲点拨。我以“文眼”为突破口,遵循“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为规律的三步组合教学法,深化了文眼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收到了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惠州商报社)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石加空

@②原字口加雄左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6

那犀利敏锐的眼神,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班的班长——马艺文的专利,她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同时又是班长,在班里可谓是位高权重。那眼神,大概只有她在收语文作业的时候才会出现吧!每次收作业,只要她把眼一瞪,纵使眼前站的是位“大仙”,也会乖乖的束手就擒,把作业交上。

那热情四溢的眼神,不用说也知道那是王泽雨专利。这眼神出现的时候一定是老师或同学需要帮忙了,每当有人需要帮助,王泽雨就会站出来帮忙,虽然她的性子有点急,脾气有点暴躁,但她的本意还是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

那眼中带着可爱,可爱中含着可怜的眼神,实在是太萌了,不过你千万不要被他的眼神给魅惑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一定是要作恶作剧,在班中,此人的名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李文琦,他的爱搞怪,可是远近闻名。

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同学们的眼神:受到表扬时的得意的眼神,完成作业时的四目相视的眼神,获得优秀班级时自豪的眼神······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7

同学眼中的我,是个憨厚老实的人,是个不会因为小事计较的人,是个识大体的人,同学眼中的我让人感觉有点帅气而又不张扬。

同学们的心中拥有一杆秤,一杆称人心,称人形象,称人做人标准,称人做事的一杆天平秤,称出的是同学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是一个自立,一个团结同学的人。我身为班级的班长。我应该以身作则。让自己拥有一个同学心目中的班长的最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为了班级,为了同学,为了这个班级留下一个深刻的最好的形象。同学心中的我在一个和谐而又祥和的环境下深刻的体现。我是这样做的。我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情,我以平常的心态面对每一件和我有关和我应该很好处理的事情。团结同学和处理好同学关系是我放在最前面的事情。首要就是团结。一个班级里的人如果不团结那么之后的工作也是不好开展的。每个同学都有每个同学的不同,针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团结方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团结,使得人能得信于你。这样就是个成功的班长,这样就能掌控这个圈,这个让我能付出和能团结的一个集体。同学眼中的我更让我看到了自己更让我看到了身为自己应该做的,应该怎么样的在生活中不断的进步的方向和指引。

同学眼中的我让我对自己严格要求,让我对自己以身作则,不断的在进步的道路上追寻这梦想和准则。

作文(二)

行走在世间,当如水般潇洒自得,穿山过谷,任其方圆变化,只坚守心中天地,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悟。

同学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我并不在乎,我自己有自己的方圆,自己能拿捏好自己的人生,对于其他人眼中的我,只能听他们的传言来辩证了。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8

1.眼动记录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从近年来各种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来看,过去几年里,利用眼动技术所做的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急剧增长.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

1.1阅读方面的研究

眼动方法被大量应用于阅读研究,其基本前提就是阅读过程中的眼球运动能够被即时的记录下来,由此记录的数据能够真实的反映受测者阅读过程中的加工过程.阅读的眼动指标主要有: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等.其中,每一次注视的时间和每一次眼跳的方向与距离是阅读的眼动研究中最基本的参数,它可以反映阅读中的认知和知觉加工过程.

目前,利用眼动技术研究最多的是阅读领域,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

1.1.1从研究材料上看

(1)对字词和句子的研究.一项考察了图画与中英文词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中发现111:在注视时间方面:图画的注视时间最短,英文词的注视时间最长,中文词居中;在眼跳方面:图画的眼跳距离最大,英文词次之,中文词最小,说明人眼对图画、中文、英文词三种材料识别加工的眼动模式不同.在另一项考察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句子的即时加工过程的研究中发现121:不同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大学)学生阅读句子的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差别.眼动模式随年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阅读句子时的眼跳距离、注视频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注视时间、注视点持续时间、注视次数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中文句子的早期加工不是单纯的句法分析,还包括了语义加工、语义信息对句法结构的建构存在即时的作用.这些研究对于探讨阅读字词和句子过程中的眼动认知方式及阅读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不同文体课文阅读的眼动研究.近年来对课文的眼动研究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科技文和寓言.不管是那种文体的课文,不同年级的学生其阅读的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在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的正确率、阅读的效率及阅读的知觉广度上大都呈现出了年龄差异;年级越高,被测者所用的认知模式也更有效.通过对阅读同一类型文章眼动的各项指标及阅读理解指标的分析发现:易课文优于难课文;有插图的课文优于无插图的课文.

识字和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通过对字、词、句和课文阅读过程中眼动模式的即时研究,不仅对阅读的内部机制有进一步的揭示,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2不同研究对象的眼动研究

这主要指的是用眼动的方法考察不同阅读能力水平的学生在阅读中的差异.国内关于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眼动研究较少,直到近几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陆续展开.在对初中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眼动特点的比较141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初中高阅读能力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阅读时间、注视点持续时间、回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显着地低于低阅读能力学生,而注视频率则显着地高于低阅读能力学生;并且在眼跳角度和眼跳潜伏期两项眼动指标上没有显着性差异.

学习困难学生是学校中的特殊群体研究显示,学习困难生的比例占到5%151,而且似乎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多方面都落后于学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161.在我国,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用眼动方法对学习困难生的研究尚不多见.韩玉昌等人以科技说明文和记叙文为实验材料,用眼动方法采集了65名小学生阅读时的眼动参数,结果发现小学学习困难生文章阅读的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范围小;注视点持续时间长,加工速度慢;眼跳距离小;回视次数多.

1.1.3快速阅读的眼动研究

快速阅读是要求读者一方面要快速地阅读文章,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注视过程,把握住文章中的有用信息.用眼动方法对快速阅读进行研究,不仅能获得学生快速阅读过程中即时的数据,以便来分析学生快

速阅读中的问题;而且对现在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田宏杰等人在自然实验条件和实验室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显着地提高小学生的有效阅读速度;可以显着地减少注视次数、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可以显着地扩大眼跳距离.更早的一项对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眼动研究171也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这些研究都说明在不影响阅读成绩的情况下,通过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这对提高学生考试过程中的答题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应用领域的眼动研究

1.2.1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

广告心理学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眼动仪满足了广告制作人观看消费者注视广告时的眼动情况,将观看时的眼动情况记录下来,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来制作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广告,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由于眼动仪的限制,把眼动仪用于广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刚刚开展.我们知道,一个广告包括标题、图案(图像)、正文(文案)、背景四部分.有人181对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的差异进行了目艮动研究,发现瞳孔大小是较敏感的指标,观看广告时,文本的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及评价水平都可以引起瞳孔大小的改变,而不会对注视时间产生影响;人们对文本和图形的加工方式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眼动指标上,也表现在再认成绩上.研究者同时指出,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

1.2.2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研究

运动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各种体育项目中,有效的视觉信息提取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可能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水平运动员或新手之间的运动能力的差异.因此,对不同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眼动模式进行记录,可以给一般运动员或新手提供有的放矢的训练模式和策略.目前,眼动记录法主要应用于篮球、足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一项对篮球后卫运动员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的眼动研究发现191:篮球后卫运脇动员具有较高的专项信息加工效率:在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时,不同组别的篮球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注视分配模式和不同的注视模式.正是通过眼动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眼动特征的记录,揭示出他们在运动项目中的视觉搜索方式和注视信息,才能为一般运动员或新手的训练提供借鉴.

1.2.3病理心理学的眼动研究

眼动方法可以同样被用于对有病理心理特征的人进行检测.运用眼动技术可以促进病理心理学的研究,以便制定更为可靠的病理心理学筛选的眼动标准.现在医学中应用眼动方法检测最多的是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显示:提示眼动异常是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并且眼球轨迹运动实验检查也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敏感性较强的辅助诊断工具.

2.眼动方法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从第一台眼动仪引进到我国至今,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研究思想的完善和课题领域的扩大,使得眼动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各大学纷纷开办心理学专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包括“眼动实验室”在内的实验基地.从心理学方法论的发展角度和眼动研究现状,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内眼动方法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眼动仪设计的系统化、精密化使眼动数据记录的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心理学及其它领域对眼动仪的需求,将会刺激生产方设计出更加系统、高效的产品.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眼动仪,将更加适应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需求,并且大大改进心理学实验的生态学效度,使受测者几乎可以完全不受仪器的干扰,在自然的条件下接受实验处理,从而使得记录的数据也更加真实、有效.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9

与以往每次采访一样,采访前我都会看看医生网站上患者的留言。但是从来没有哪次,光是坐在电脑前看着患者写的感谢信,就能令我足足感动良久。我开始想象,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医生,才能得到如此的拥护和爱戴?

当记者在办公室见到魏文斌时,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魏文斌面带微笑,热情地邀请记者入座,没有一点架子。随后,温和地扶了一下眼镜,像个谦逊随和的老友,娓娓道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这天起,再过8天,眼前这位谦谦君子,就当了整整30年的眼科医生。

――记者手记

时间回到30年前。

1996年,正值同仁医院建院100周年扩招。刚刚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的魏文斌,得到这个好消息,并顺利分配到同仁医院眼科。当时魏文斌有几个同学也要来北京工作,几个风华正茂的小伙伴一起,买了同一天的火车票。从合肥上车,魏文斌辗转到济南才有了个座。

那天的北京站黄沙漫天,由于第一次来到北京,魏文斌不知道同仁医院该怎么走。便给人事局打了个电话,那时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派了个车来接他。下车后魏文斌一看,原来同仁医院离北京站这么近!

就这样,魏文斌来到了北京。魏文斌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个城市生活、工作30年。回想起来,仿佛一切都是弹指一挥间。

今天的魏文斌,是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首席专家。当年的小伙伴,如今也都成长为北京各大医院的一流名医。魏文斌说,他们几个最近正在商量,再过几天要搞一个30年的毕业聚会。

“过硬的医疗技术是医生的生命”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底病与全身系统都有一定的联系。通过眼睛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状态,可以了解高血压的分级、糖尿病的并发症等。同时,眼底病是非常微观的病变,要想通过瞳孔获得眼底信息,要借助各种微观的设备和手段,经常要精确到微米数量级。因而,眼底病在整个眼科里面,是最复杂、病种最多的领域。

作为国内知名的中青年眼底病专家,魏文斌已在眼底病领域耕耘了近30年,为患者实施了几万例眼底病手术。他还带领着眼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每逢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了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他还勇敢地闯进了眼底手术――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黄斑区”。

魏文斌获得过的荣誉不计其数,而他最看重的,是白求恩奖章。白求恩奖章是临床医生的最高奖,从1994年设立起,直到魏文斌获奖之前,一共只有40多个人得过。魏文斌几乎是获奖者当中最年轻的,当时的卫生部长陈竺为他亲自颁奖。魏文斌觉得,快三十年的临床工作被同行认可,是件很自豪的事。

“好医生首先是拥有高超医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那些深陷病痛的人。”魏文斌认为,医生的成长、技术的积累,是从临床实践中积累获得的,而他的成长又离不开同仁医院。这里的眼科是全国眼科疑难杂症最多的地方,魏文斌对接触到的每一个病例认真分析和思考。接触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自然而然收获多、成长快。

“病人永远是医生的老师”。魏文斌特别感谢他的每一位患者。他认为,经手的每一个病人,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帮助医生积累经验、丰富技术的一部分。他说,很多东西都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比如很多疾病或手术的感觉,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医生和病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攻克的是同样一个东西。医生和病人永远站在一起才对,医生如果没有病人的坚持,也不可能战胜这么多疾病。”魏文斌说。

“被患者需要是一种幸福”

在魏文斌的个人网站上,患者给他的留言最多的内容,除了感谢之外,就是希望他保重身体。来同仁医院找魏文斌就诊的患者多,其中80%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魏文斌不想让他们看不上病,便一一为他们加号。就诊时间紧张且宝贵,魏文斌怕上厕所浪费时间,便经常连水都不喝。护士早上给他放上一杯水,到下午看完病,经常还剩大半杯。网站上,有人留言说:“我不会说多么华丽的语言,每次看到魏主任忙碌的身影,真的想对您说,您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挽救就像和爸爸一样,哪怕是0.0几的视力,以及一个家庭啊!

魏文斌说,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看了130个病人,从早8点半一直看到晚上8点半。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生活贫困,大学期间曾得到朋友的资助,并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当他看到来自农村、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带着借来的钱,千里迢迢找到同仁医院、找到他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有时候,来找我的病人,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边写着我的名字。那纸条已被多次展开又攥紧,并沾上了汗渍。纸条上寄托着病人的全部希望,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能让他们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魏文斌说,他觉得,在现在的医患环境中,医生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有时候就是靠着病人的一点点感动,鼓励着医生,让医生觉得这份付出是值得的。有时候,哪怕是病人的一句话或一点点心意,就能让医生觉得很感动。

2012年,魏文斌医治过一个病人,是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年妇女。她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成功后,她给魏文斌亲手绣了一双鞋垫。“虽然咱现在也不穿鞋垫了,但是我会把它珍藏在那儿。一直放在那,就是一种鼓励。”

“有时候病人悄悄出去给你买杯水,这些都是温暖着大夫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虽然医生有时会受很多委屈,但是真正离开这个岗位的少,原因就是这些东西在鼓励着你。医生其实很容易被感动,被患者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还有一位来自山东微山湖地区的母亲,她的孩子从3、4岁起,就一直是魏文斌为他治疗,一直医治到现在,孩子已上高中。08年,魏文斌意外骨折受伤。这位母亲从家边的微山湖里捞了一条大黑鱼,送到护士长那里,说找魏主任。护士长说魏主任病了,她说,“我知道魏主任病了,我不是为了见他,我就是听说黑鱼能补身子,就从家里捞了一条黑鱼,麻烦您一定要交给他。”魏文斌听说后,感动了很久。

魏文斌与他的病人之间,仿佛总是超越普通的医患关系。曾有位家长的孩子,当时不能确诊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还是寇氏病,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魏文斌。魏文斌仔仔细细地给孩子做了检查,然后摸摸孩子的脑袋怜惜说:“孩子,你没事,不是坏的东西,对你不会有影响的!”魏文斌送他们出门的时候对孩子说:“以后好好上学,长大了做个科学家……”

魏文斌说,当医生就是要凭良心去做。“我小的时候我父母就说,按良心做事,不仅仅是给你自己做事,也是给下一代做事。”

“医生就是应该体会任何的疾病”

2008年,魏文斌在四川实地考察时不幸腿部骨折,住院了两个星期。在这两个星期里,躺在病床上的魏文斌,从医生变成了一个病人。

魏文斌发现,当生病时,你所关心、关切的事情,和医生竟然不太一样。角色一变,考虑问题的角度就变了:“咦,你的想法和大夫的想法居然不是完全吻合?”

有了这一次当病人的经历后,魏文斌更能体会病人的想法,更能够设身处地的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觉得,这次骨折的经历,对于做医生来说还是值得的。

“记得以前翻书翻杂志的时候,看到柏拉图说过一句话:医生就是应该体会任何的疾病。虽然说让医生把所有的病都得了有点歹毒,但是得过一回,体会地就更深刻一些。”魏文斌说。

这次骨折,魏文斌休息了三个月。三个月后,他拄着拐杖出门诊、做手术。当他第一天回来上班,拄着拐杖出现在诊室门口时,周围的人们都在感慨,说魏主任来上班了。这种久违的感觉让魏文斌感到兴奋,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奉献是值得的,没有白费。

魏文斌的这种奉献精神,也受到前辈的影响和鼓舞。魏文斌说,那时有着相当一批的老专家、老医生,那种奉献精神,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做到的。

张晓楼是北京同仁医院老院长,国际著名眼科专家。他最大的贡献,是与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合作,弄清了沙眼的病因。他们也曾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当时,沙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一位原因。中国人消灭了沙眼后,现在致盲的第一病因才变成了白内障。

当时,为了确定某种疾病的病原体,要遵循科赫定律(Koch postulates)。也就是说,如果从病人分泌出的样本,种在正常人体内,如果能够复制出疾病,从正常人中分离出来微生物再鉴定,如果一样,才能够证实这个病是病原体引起来的。为了遵循这个规律,当年张晓楼、金秀英等都拿自己做实验,把病人分泌的东西往自己眼睛上种,让自己得沙眼,得了沙眼之后再把分泌物刮下来做研究。

魏文斌说,他们研究所现在还有这些照片,当时张晓楼一只眼睛肿的跟桃子似的,“现在大家觉得沙眼都好治,可是那个时候,在沙眼还没有治疗方法的时候,就往自己眼睛上种。所以这就是张晓楼,这就是老一代的奉献。”

由于我国缺乏角膜移植材料,张晓楼晚年一直在呼吁建立眼库。1990年6月,眼库正式建立。9月,张晓楼逝世。他是眼库建起来之后第一个捐献角膜的人,把他的角膜捐献给了两个工人。这样的奉献精神,对魏文斌影响很大。

另一位对魏文斌影响很大的人,叫做黄淑仁,是魏文斌在安徽上学时的老师。黄淑仁一辈子都在学习,80岁开始学电脑。他和魏文斌一起写了一本书,叫做《眼底病诊断》,全书60万字。由于黄淑仁是上海人,拼音不好,于是就用汉王手写,整部书60万字,是他一个字一个字用手写到电脑里去的。“老爷子说,你们年轻人时间紧,我用手写变成电脑版给你们。” 魏文斌感慨地说。

聊到这里,记者对魏文斌说,看来老一辈对您的影响特别大。

魏文斌点了点头,“对。”随后略加思索,笑着说:“我觉得我们就是老一辈”。

30年不忘初心

魏文斌说,这30年,他很知足。“当年就是背了一床被子、一个木头箱子来的,到现在最起码衣食住行也都很知足,挺好的。”

谈及中国的眼科发展,魏文斌说,我们的医疗设备一点也不比欧美国家差,中国医生的差距可能主要还是在于医院之间的差距太大,这是影响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原因。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魏文斌等同行6位专家刚刚从新疆回来。他刚刚在乌鲁木齐举办完一个全疆眼科医生培训。这样在全国的培训班,魏文斌已经坚持了10多年。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医生水平提高,减小各地医院间的差距。

魏文斌说,在张晓楼诞辰100年时,他们在同仁医院成立了一个张晓楼眼科公益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用来做全国眼科医生培训。他们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偏远地区,如内蒙、新疆、云南、四川等,光是在今年,他们就去了绵阳、银川、贵阳、乌鲁木齐几个地区,举办大规模的培训。在贵州举办培训时,来了三、四百个眼科医生,全是公益基金会出资负责吃住。

医生们学习的热情也很高。魏文斌有一个“老粉丝”,是兰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老教授,姓李。李教授80多岁了,20年如一日的跟着魏文斌。他是一个老上海人,当年支援三线去了甘肃,在兰州工作了一辈子。每次魏文斌讲课,他都会去听。

前年魏文斌在西安讲课,80多岁的李教授自费跑到西安去听课。魏文斌特别感动,经常给他寄书过去。李教授也特别高兴。这次在西安,李教授送了魏文斌一本书,是他自己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眼科书,一本1923年的眼科科普小册子。李教授说:“这是我收藏的,把它送给你。”魏文斌很感动,后来把书捐给了中国眼科博物馆。魏文斌说,“有人觉得这个培训需要咱们做,咱们就做。这一切都是对我的鼓励。”

除此之外,魏文斌还默默资助着6个家乡的孩子。学生因为上不起学,魏文斌便给他们资助学费。

魏文斌从高中起,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当医生和当老师。那时在他们村里有个赤脚医生,很受大家尊敬。魏文斌填报的高考志愿,除了医学院校就是师范大学。而他现在,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首都医科大学的老师。可以说,两个梦想都实现了。

魏文斌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十字绣,就是他的研究生毕业时送给他的。作品上还绣着“清君”二字。“不管绣的好不好,这代表着一种心意。”魏文斌从来不在医院挂锦旗。相比锦旗和牌匾,魏文斌更喜欢这种能代表心意的东西。墙上还挂着两条哈达,是魏文斌的藏族患者送给他的,他也一直留着当做纪念。

魏文斌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照片,是伦敦奥运会所有拿金牌的中国选手,和他们的签名。这是因为,魏文斌是国家跳水队顾问,已与跳水队合作了20几年。之前跳水队有着相当多的视网膜脱离病例,自从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跳水队便再也没有一例视网膜脱离。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对他说觉得他很谦虚。他却笑了笑说,“没什么,我不过就是个普通的临床大夫。”

我眼中的同学作文篇10

眼科护士个人自我鉴定【1】

我在本科室工作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眼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工作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工作,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谨求实,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心体贴病人,深受病家信赖。

眼科护士个人自我鉴定【2】

在眼科门诊一个多月的实习,我见到了各种眼科疾病。如: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眼部矫形、眼肿瘤、斜视屈光不正等病例。

见识到视电生理为眼外伤病人检查的一切程序。了解了视电生理是应用30H红闪烁光ERG、暗适应ERG和视觉诱发电位对不同程序的眼外伤病例进行联合检测,以全面评估眼球挫伤后视网膜、视神经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损伤程度,来进一步诊断病情的严重性。

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的应对各种疾病的分类,能正确的帮病人测视力、测眼压、点眼药水。了解了青光眼病人不能散瞳。教会我身为一名护士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懂得了护士为人处事的原则,这些都是书本上所学不来的。

通过实习我知道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含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实习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我能够得到锻炼。感谢门诊老师对我实习的帮助,感谢门诊领导的关怀。

眼科护士个人自我鉴定【3】

在医疗工作方面:主要精力用于门诊看病,坚持每周一三四五全天,二上午六下午(除非上课外),周二下午多数时间带研究生做门诊眼科手术,全年共看眼病患者9012人次(加上周六周日上午络驿不绝找上家门来的)接诊超过万人次,收治住院210例,做到了尽心尽职,自我感觉问心无愧,患者及家属都比较满意。门诊量和收治住院病人均居全院眼科第一。

在教学工作方面:给20**级七年中医临床1、2班,主讲《中医眼科学》。指导进修医师和工作生25名。一名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一名硕士研究生已按时开题,资料收集过半。今年又新招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编著写作方面:主编《眼病防治大盘点》、参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具有实用价值的眼科专著2部,均已出版并全国发行。另外主编、副主编、参著、眼科专著5部(待出版)已完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