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的结尾十篇

时间:2023-03-20 01:44:52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1

1、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2、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4、剪裁得体。笔墨集中,详略有致。语言简洁,概括性强。主题积极、开头简洁、结尾有力之外,善用悬念,使情节曲折引人。材料典型。

5、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6、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7、…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8、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9、你是一个聪慧敏感的孩子,你也曾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你也爱你的家,可是当你的家庭出现不愉快的事后,你就不爱它了吗?用你的聪慧,用你的爱去召唤家庭的和睦幸福吧!

10、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1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12、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13、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法,把自己当时紧张、害怕的心理真切而又细致地表现了出来。

14、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5、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16、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7、本文写出了真情实感。很充分、很具体,另外,采用边叙述边抒情的写法,很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18、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19、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0、我国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悔曾说过:“各人有各人之情景,就本人身上,挥发出来,悲欢有主,啼哭有根,张三之冠,李四万万戴不上去。”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什么人物,就要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物,从那个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性格等去体味、去揣摩、去进入角色,切不可用自己的学生腔去套别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请同学们在写作文时细心琢磨、推敲,让人物进入角色。

21、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22、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23、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4、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25、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26、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27、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8、心理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和当时的特定情境。另外,开头的几句环境描写并非闲笔,而是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结尾点出主题,对小读者有警示作用。

29、你的作文能对秋天的田野进行细致的描写,说明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可是秋天是多么美的季节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老师真希望在你的文章中能感受到那一个美丽而充满诗情的秋天!

30、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31、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32、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33、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你想想,当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而轻视你的作文时,你不是也会哭吗?

34、你是一个多么重情的孩子啊!你多么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情,尽管你对作文有些胆怯,但你却把握了作文的真谛——我笔写我情。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老师一定非常喜欢你的。

35、这篇作文的题目立得好,内容也真实、具体,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成功。无论是感觉描写,

36、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37、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38、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3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40、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4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42、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43、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44、在你的笔下,秋天是多么美啊!老师从你的作文中看到了那高远而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北雁和那飘零的黄叶,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我多么想对秋天说:秋天啊!化腐朽为神奇的秋天,你使学生的作文多么优美啊!

45、,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46、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7、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4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2

【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A.风景名胜中秋的对联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地也有不少有关“中秋月”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胜迹联(即题在名胜古迹地方建筑物上的对联),比较著名的大致如下:

1.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有一对联对曰:

上联:虎踞迎风爽;

下联:溪流印月清。

2.东林寺也有一对联:

上联:千江有水千江月;

下联:万里无云万里星。

此联意境甚为辽阔高远尤其以“千江”对“万里”“千江月”“万里星”,对仗工整意境大气而磅礴,令人叹服。

3.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上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下联: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4.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上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下联: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5.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上联:楼高但任云飞过;

下联: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6.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上联:满地花阴风弄影;

上联: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7.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B.民间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赏月中秋的对联

1.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2.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3.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5.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7.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8.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9.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10.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8.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1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12.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3.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C.具有历史典故和传说,有关与“中秋月”这个主题佳联

23“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写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能对。到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24.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25.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26.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27.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此联如下: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28.相传,清朝时广东东乡的才子宋湘,在一年的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时,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农历每月月半便月圆的客观规律这一特点。但他苦思冥想,就是拟不出可相媲美的下联,直到当年年底除夕夜晚,想到明日是新年的头一天,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上下联珠联璧合,文采互映,从而成为传世佳作。下联也同样揭示了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即除夕这一天,是一年的年尾,明日就是第二年的年头,每一年都是年尾紧接着年头。

29.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30.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

31.江苏扬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岛上,有清初所建供人们月夜赏景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清朝著名的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游览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后人把它刻在柱子上,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的风景。

32.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幼聪明过人,抱负不凡。16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月上中天,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让他应对。李自成望着一轮皓月,想起当时一片腐败的朝廷,随即对道:“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长,令人佩服不已。

33.明末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游江苏扬州桃花庵时,庵中方丈好客,邀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又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分外的生动、优美、迷人。

34.“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那最圆、最亮、最大的中秋之月来临时,往往使宝岛台湾同胞思乡伤怀。原国民党“总统府”的俞大维先生曾书一联:“母亲泪落吴江冷,望月魂归蜀道难。”抒发了台湾同胞思乡念亲和回归故里的强烈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35.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36.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3

出身书香门第的郁达夫有着浓郁的文人情怀:伤感、深沉、细腻、敏感、闲适、恬淡、率真。读他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而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就十分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一、感伤的情调,舒缓的节奏

纵观全文,作品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感伤情调。尽管作者开篇就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他这里所说的“好”,却主要的不是欢快,而是感伤,所以作者接下来马上就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就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清”也好,“静”也好,“悲凉”也好,在这里其实就是感伤的具体体现,用作者后面的话来说,就是“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全文就是围绕着这“清”“静”“悲凉”而展开的。

作者之所以为全文定下这么一个感伤的情感基调,完全是由他的文人情怀所决定的。正如作者所说的,“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甚至外国的诗人也不能例外,“各国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也就是说,作为士人的郁达夫,长久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又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阅历又丰富,这样,对于秋,他便自然有着一种强烈的文人情怀,流注笔下,便免不了感伤的情调。人有七情六欲,伤感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哀情写得好,同样感人肺腑,流传千古。

而配合着这种感伤的情感基调,全文的节奏也和缓。文章首尾的文字是这样,中间的五幅图景(“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也是这样。作者娓娓道来,舒缓有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也许有人会说,“胜日秋果”和结尾部分的文字是激扬的。其实不然。这两处文字表面看来很光鲜、很昂扬,也的确有点奔放,但骨子里其实还是伤感的。就说“胜日秋果”吧,作者其实是说好景不长,你看,“……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土的世界”,只有短短的“七八月之交”才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这不等于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吗?这不就是人生苦短的另一种表达吗?而结尾部分的“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云云,不是更伤感而深沉吗?所以,我们以为,品读本文,当以舒缓的语调,不急不忙,平心静气读来才好。

二、观察细致入微,一花一木皆有情

较一般人而言,文人的观察更仔细,感情更细腻。郁达夫就是如此。在他的眼里,故都的一切仿佛都饱含情感,饶有趣味。你看,即使“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就说再平常不过的牵牛花吧,作者也能说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作者完全陶醉在了自己的那片天地里。我们想,这种情怀,怕是如我等凡夫俗子难以感受得到的吧。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完全在于作者将自己的那种文人情怀细节化了。什么东西一成细节,就会给人留下抹不去的印象。而本文这种细节简直俯拾皆是。比如泡茶观天,“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比如脚踏槐树落蕊,“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品味“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比如秋蝉的啼唱,“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比如秋果,“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等等,等等。作者是描写细节的高手,不经意间就写活了一个个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确实,生活的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当中。只有捕捉到了这些细节,文章才会真切感人。郁达夫正是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细节,信笔写来,遂成美文。我们只有认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文人情怀,也才能真正读懂本文,才能真正品出文章的美来。

三、恬淡而闲适的生活追求

正是作者现实生活的颠沛艰难,才让他在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就像陶渊明那样。而故都北平的生活恰好满足了他的这种理想。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里说,“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于是,作者便不由自主地怀恋起故都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来。看看“清晨静观”吧,这不就是典型的恬淡闲适的生活么?你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你可以细数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一丝一丝的日光!也可以细看破壁腰中的牵牛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真的是“人闲桂花落”哩。这可是要有多么的恬淡闲适的心境才做得到的啊!陶渊明追求的不就是这么一种生活么?“悠然见南山”,“虚室有余闲”!这不就是作者文人情怀的最好体现么?

美哉,如此文人情怀!

四、率真的情感抒发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4

中秋节有一项必不可少的节目,那就是——猜灯谜,以此同时,各地都会开展有趣且好玩的活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最新儿童节中秋节灯谜以及答案大全,欢迎阅读!

儿童节中秋节灯谜以及答案1、举杯邀明月(打礼貌用语一)答案:请光临

2、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答案:高明

3、冬夏之交(打一节日)中秋

4、山水之间,一方独立(打重庆一地名)涪fú陵

5、掌声经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延庆

6、沫若乡间住处(打北京一地名)郭公庄

7、重点干起,秋前方成(打天津一地名)和平

8、雄踞山寨(打吉林一地名)公主岭

9、固若金汤(打河北一地名)保定

10、中国界首(打河北一地名)玉田

11、金乌西坠白头看(河南地名)洛阳

12、上下四方都无险(安徽地名)六安

13、发扬大协作精神(青海地名)互助

14、黄土变成金(打一节日)中秋

15、吕布一神射,刘备愁心宽(打一节日)中秋节

16、山旁隐现横空日,雨下埋香寂寞人(打一节日)中秋

17、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打一节日)中秋

18、华夏之后(打一节日)中秋

19、年终人口翻半番(打一节日)中秋

20、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答案:正大光明

儿童中秋节猜灯谜大全及答案中秋的明月怎样才能出现在手中呢? 答案: 掬一捧水

中秋夜再次握手(打一电影)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的月亮(打一IT术语) 答案:软盘

中秋大家一起看月亮(打一旅游术语) 答案:观光

嫦娥的漂亮衣服(打一服装术语) 答案:水袖

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答案:正大光明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答案: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包头界首(打一字)。 甸

古文观止(打一字)。 故

争先恐后(打一字)。 急

儿童节中秋节动物灯谜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打一动物名) 兔子

粽子脸,梅花脚。前面喊叫,后面舞刀。(打一动物名) 狗

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萤火虫

一支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打一动物名) 蚯蚓

一样物,花花绿。扑下台,跳上屋。(打一动物名) 猫

沟里走,沟里串。背了针,忘了线。(打一动物名) 刺猬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 鳖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桨,慢慢摇。(打一动物名) 乌龟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 鱼

一星星,一点点。走大路,钻小洞。(打一动物名) 蚂蚁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 丹顶鹤

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打一动物名) 鹅

长胳膊,猴儿脸。大森林里玩得欢。摘野果,捣鹊蛋,抓住树枝荡秋千。(打一动物名) 长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 蟹

进洞像龙,出洞像凤。凤生百子,百子成龙。(打一动物名) 蚕

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动物名) 狐狸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 蚊子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 蛇

背板过海,满腹文章。从无偷窃行为,为何贼名远扬?(打一动物名) 乌贼

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肠。(打一动物名) 麻雀

说马不像马,路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要到海中抓。(打一动物名) 海马

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冲浪去抓鱼,不怕大风暴。(打一动物名) 海鸥

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夸好姻缘。(打一动物名) 鸳鸯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住。(打一动物名) 纺织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名) 黄蜂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 蚂蚁

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打一动物名) 蜗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动物名) 马

穿着大红袍,头戴铁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动物名) 蜈蚣

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打一动物名) 骆驼

身穿绿色衫,头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莲。(打一动物名) 蝈蝈

头胖脚掌大,像个大傻瓜。四肢短又粗,爱穿黑大褂。(打一动物名) 熊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 长颈鹿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动物名) 象

远看像黄球,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打一动物名) 小鸡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边。日日做浆卖,浆汁更值钱。(打一动物名) 蜂

皮白腰儿细,会爬又会飞。木头当粮食,专把房屋毁。(打一动物名) 白蚁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 泥鳅

长得像黄菊,引诱小鱼虾。触手捕食物,舞爪又张牙。(打一动物名) 海葵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 鲸

两眼如灯盏,一尾如只钉。半天云里过,湖面过光阴。(打一动物名) 蜻蜓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专拿飞天将。(打一动物名) 蜘蛛

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 虾

像猫不是猫,身穿皮袄花。山中称霸王,寅年它当家。(打一动物名) 老虎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动物名) 海豚

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名) 猫头鹰

腿长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没人不吭声,有人它乱窜。(打一动物名) 蚂蚱

头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终日到处游,只知乐逍遥。(打一动物名) 蝴蝶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 信鸽

脚着暖底靴,口边出胡须。夜里当巡捕,日里把眼眯。(打一动物名) 猫

头前两把刀,钻地害禾苗。捕来烘成干,一味利尿药。(打一动物名) 蝼蛄

四柱八栏杆,住着懒惰汉。鼻子团团转,尾巴打个圈。(打一动物名) 猪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动物名) 田螺

头戴周瑜帽,身穿张飞袍。自称孙伯符,脾气像马超。(打一动物名) 蟋蟀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 螳螂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5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暖,田园童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其小说似乎与影视创作总是有着难以割离的关系。从张艺谋的《红高粱》到霍建起的《暖》,莫言的作品不仅使自己名利双收,也为相关的影视创作赢得盛誉――2003年霍建起改编自他的《白狗秋千架》的电影《暖》,连夺金鸡百花最佳故事片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等诸多奖项,在国产电影中崭露头角。

小说《白狗秋千架》延续了现代文学史上由鲁迅等“五四”作家开启的“还乡模式”――离乡多年的井河在父亲的再三说服下终于下定决心“隔断丝丝缕缕”回到家乡。与“五四”作家笔下愚昧落后的旧乡土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是,十多年后回乡的井河面临的也是一场充满悲怆苦难的心理考验。如同鲁迅《故乡》中闰土的变化一般,《白狗秋千架》中因自己儿时过失造成右眼失明的小姑暖,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嫁给粗鲁野蛮的哑丈夫,生下三个聋哑的儿子,曾经“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能歌善舞、对外面世界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暖,已经被岁月和命运折磨成衣衫破烂、面目丑陋、满嘴脏话的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妇女。这场“还乡”经历,留给主人公井河的完全没有还乡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与良心的谴责与考验。

如果说莫言《白狗秋千架》中由线条粗粝风格硬朗的高粱竖立起的高密东北乡完全打破了沈从文笔下原始柔美的湘西世界的田园牧歌,那么霍建起据此改编的《暖》,其意义就在于以完全相悖于原作的柔软温情在风中摇摆的茅草地上重建起这片亘古流传的乡村童话。

与“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类似的是,电影虽改编自小说,但往往又不等同于小说。受编剧的审美意识、预期的传播效果、受众的接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视作品的改编注定会与原作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别,小到人物、地点、环境等细枝末节的改动,大到整部作品氛围、基调的完全颠覆。影视作品毕竟是与文学作品完全不同的文艺作品,它更多是以声色并茂的方式满足观众的“文学性”需要,因而二者之间也不应存在孰优孰劣之分。对于影视作品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我们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评论立场,理性地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体会两种审美效果的差异。

从这样的基点出发,《暖》对《白狗秋千架》的改编,主要从场景选取的差别、人物命运的改变、结尾的不同处理三方面实现了田园童话的重建。

一、场景选取的差别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是从《白狗秋千架》开始建构的。在《白狗秋千架》中,他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地理概念,也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竖立起刚直硬朗的高粱。“一方水土一方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民,也像这红高粱一样,性格粗犷豪放、硬朗野蛮,“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样的背景只适合用唢呐吹奏着悲怆的颂歌,永远也不会响起小桥流水边的琴瑟和鸣。

高密东北乡给了莫言打破原乡神话的底气和勇气,却不能给霍建起提供构建田园温情的土壤。于是,在《暖》的改编中,他将场景移至有着“中国最美村庄”之称的江西婺源。北方高粱地上世代生长起来的悲凉凄怆的格调也就被置换成江南古老典雅的水墨画般的恬淡含蓄的意境。对于选景动机,霍建起说“我把故事发生地挪到了南方,选择了江西古徽州的一部分,是一个文化氛围和自然景观都特别好的地方。那里的感觉像世外桃源,人特干净,在那里,你会产生一种离现实很远的感觉,是一种只有在中国古诗句中才有的境界。”[1]这是一幅由秋千架、茅草丛、小桥流水、雨巷、古屋组成的唯美诗意的乡村画面,它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温情、柔软、爱与想象,而不再是残忍、悲凉与创伤。在这片风中柔软摇摆的茅草丛中,霍建起尽情构建着他脑海中的恬淡温情的田园牧歌。

二、人物命运的差别

霍建起在《暖》中对田园童话的重建,除了重新选取故事场景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原作主人公“暖”的命运的重新书写。

在他的改编中,暖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不再是右眼残疾、面目丑陋,而改成右腿残疾、面容依然姣好;她的丈夫虽还是哑巴,但不再是外村野蛮粗鲁的陌生人,而是同村从小一起长大一直爱慕暖的男人;暖的孩子也不再是三个聋哑男孩,而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这样暖虽然依旧没有摆脱悲剧性命运,但其悲剧性已经被消解了很多,甚至有些许淡淡的暖意。虽然和丈夫依旧都是残疾,但却幸运地拥有一个稳定安宁的家庭,尤其影片中聪明健康的女儿丫更是暖暗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暖绝望生活的一丝希望。虽然乡村生活依旧贫困、闭塞、落后,但影片中的暖却不再像小说中那样,完全丧失对生活的希望麻木冷漠,语言也不再粗鄙不屑。即使命运再不公,暖依旧保持着光亮的精神世界,她爱女儿和丈夫,热爱生活,她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爱情和生活方式,尽管她的等待和守候一再落空[2]。

《暖》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在黯淡乡村中那光亮、美好的灵魂,有着如此美妙心灵和悲剧命运的暖,像极了沈从文笔下湘西乡下一直在江边等待傩送的单纯善良的翠翠,而这嫁接在婺源古村的暖的故事,也为我们谱写了又一曲有着淡淡哀伤的田园牧歌。

三、结尾的不同处理

《白狗秋千架》的结尾,莫言以残忍的冷酷将井河推向了伦理和情感的尴尬之境――暖让白狗带领井河来到高粱地,让他和自己生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小说在暖绝望冰冷的“你答应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应就是害死了我了。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中戛然而止,把矛盾和考验留给了井河,也把难以排遣的忧愁留给了读者,莫言也就以最残酷的现实彻底实现了对原乡神话的颠覆。

而霍建起却以温情的关怀改写了这个残酷的结局:暖善良的哑丈夫让井河带走暖和女儿,暖泪流满面地推着丈夫回家,井河许诺在小女孩长大后带她去城里上学,最后以井河的“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的独白告终。这样的结尾既避免了井河的矛盾和尴尬,又实现了井河自我安慰式的心灵救赎。同时给了暖看似温暖的结局――夫疼女孝,使影片呈现出“悲喜交融、真善美的人伦情境”[3],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了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了小说结尾那残酷的现实带给他们的沉重的绝望。

如此,霍建起对《白狗秋千架》的改编,就构建起一个完全不同于原作中丑陋贫乏、闭塞冷漠的乡村现实世界,而通过对细节、场景、人物、结局等的改动,以一种温情脉脉的基调向观众展示了乡村力量的坚强善良、淳朴和大气,从而实现了由《白狗秋千架》到《暖》的田园童话的破灭和重建。

参考文献:

[1] 陈杭、丁一岚.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往[J].电影艺术.2004 年1月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6

【有意思的中秋节对联精选】

月夕;

霜容。

献镜;

饮羹。

巫山丝竹;

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

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

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

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

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

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

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

花好月圆年丰。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

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

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

神州春*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

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一曲霓裳传玉笛;

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

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

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

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7

关键词:化学 纳米光催化材料 汽车尾气 融雪剂 环保型融雪剂 环保型路面

引言

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不是多门学科的简单拼凑堆积,而是多学科依存于内在逻辑关系联结渗透形成的新学科。交叉科学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消除了各学科之间的脱节现象、填补了各门学科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将分散的学科综合起来,从而实现科学的整体化。

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总数约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8%之多,其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本文以加快我国道路学科的发展为目的,从环保型路面的角度出发,主要从道路交通中的尾气和冰雪方面,探讨了化学在道路学科中应用,分别包括纳米光催化材料净化汽车尾气以及环保型融雪剂去除道路表面积雪结冰。

1.纳米光催化材料

1.1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其严重危害环境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中国大城市60%的CO、50%的NOx、30%的碳氢化合物是由汽车排放尾气造成的[1]。因此,如何有效地净化汽车尾气污染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汽车尾气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有车内净化和车外净化两种。所谓车内净化就是从汽车制造方面来降低有害成分的排放,但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使尾气排放总量有增无减;车外净化主要以路面表面负载光催化剂(其中纳米光催化材料以其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可循环利用性,被作为净化空气的新材料)来净化污染物。

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催化环保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等方面,在环境保护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可大致分为汽车尾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去除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应用纳米TiO2来净化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

1.2研究实例

谭忆秋[2]等自行研发了尾气降解室内试验设备,该设备分为尾气产生装置、气体反应室、气体浓度测试设备三个部分,从而实现了室内高度模拟各种工况下的实际道路环境。并提出降解效能、降解反应时间、平均降解速率作为尾气降解的评价指标。同时分析了光源、添加剂的掺配方式及掺量对尾气降解能力的影响。

为了分析光源对尾气降解能力的影响,谭忆秋等将一定量的光催化剂均匀摊铺在白纸上,分别在太阳光直射(紫外线指数(6~8)、非太阳光直射(白天室内)、黑暗环境3种光照条件下进行尾气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HC和NO的降解效能有明显的区别;光源(紫外线)是光催化剂发挥降解有害气体性能的必要反应条件。特别是对于NO,在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下,其降解效能可达80%以上,而在室内环境下,降解效能降低到45%左右,在完全黑暗环境下,光催化剂对NO基本没有降解作用。

谭忆秋等分别采用涂覆式和掺入式两种掺配方式来研究掺配方式对尾气降解效能及平均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涂覆式的掺配方式时,在较小的掺量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解效果,推荐应用光催化添加剂掺量为粘结剂载体总用量的8%~10%最为经济合理;而掺入式则需要将添加剂的掺量增加到较大的比例后其降解效能才能发挥出来,推荐的掺入式光催化剂掺量为矿粉质量的50%~60%较为合理。

2.融雪剂

路面积雪结冰严重影响着道路行车安全,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道路交通部门的重视。目前清除道路表面积雪结冰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化学方法在路面除冰学方面的应用。

化学方法是通过在路面上撒布融雪剂来降低冰雪的融点,从而使冰雪融化,以达到清除冰雪的目的。常用的融雪剂主要有氯化钙、氯化钠等各种盐类,其添加方式有以下四种:(1)以粉体形式置换混合料中的矿粉,添加量约7%;(2)以颗粒形式表面裹油后置换混合料中的细集料,添加量约5%;(3)盐分以水泥固化成粒状物质,置换混合料中的粗、细集料,添加量约8%;(4)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中填充不冻液、盐分等抑制冻结的材料[3]。

然而,使用这种含氯盐化学融雪剂虽然达到了除雪的目的,但却给道路、桥梁、水系等带来了极大损害,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陈建滨[4]对以醋酸钙镁盐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进行了研究,并与氯化钙进行对比,得出其融雪面积与氯化钠相当,而其腐蚀性却很小,对道路环境及设施基本无不良影响,具有快速持久的融雪效果和解冻功能。

3.结语

交叉学科已成为今后研究的主流,本文所提到的化学学科与道路学科之间进行融合而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实际可行的意义。采用纳米光催化材料降解尾气、撒布环保型融雪剂清除道路表面积雪结冰等研究成果已展现出其优良特性。当然道路学科与化学的交叉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如对改性沥青进行化学改性而不是物理改性以改善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等。此外,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道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未来解决环保问题、节约能源、促进科学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和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程继夏, 董治. 城市环境与交通容量中的环境因素[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6(6):77~80.

[2]谭忆秋, 李洛克, 魏鹏, 孙政. 可降解汽车尾气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性能评价[J]. 中国公路学报, 2010(11):21~27.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8

【关键词】 射干 本草学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 DC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具清热解毒、利咽消痰、散结消肿之功效,药用其根茎。我国仅一种。自《神农本草经》始,我国历代本草学著作多有记载。但是射干异名众多,又常与鸢尾科的鸢尾、蝴蝶花(也称川射干)和白射干等混淆,而本草著作也有相当一部分仅注重考经问典,少有实地考察和验证,因此也是混淆难清。对射干的栽种和购销、用药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尝试对射干的本草历史作一简要介绍,并予以分析考证。

1 射干的名称问题

射,读shè,又读yè。《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射干,射读yè,作名词,指射人。如仆射,古官名,掌兵事。故射干亦名夜干。现在都称射(shè)干,而其始多称射(yè)干,或者夜干。明朝刘文泰编撰的《本草品汇摘要》[1]和宋代唐慎微撰的《证类本草》[2]都明确提到这一点。而为何命名射干?据赵存义,赵春塘在《本草名考》[3]中分析:“此物在夏秋之中抽茎,强硬而长,如射(yè)人执竿,因名射(yè)干”。《本草图经》[4]也谓:“今观射干之形,其茎梗疏长,正如长茎状,得名由此尔。”而陶弘景所云[5]:“花白,茎长,如射人之执竿。故名”。此义有疑,因为射干并不著白花。有可能是陶弘景并未见到花期时的射干,只是在已有射干之名后对其进行名考时推定的,所以在花色上描述有误;或者是陶弘景所见为开白花的白射干,乃鸢尾科的一个属,植物形态上与射干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其余描述基本正确,名考也合乎推理。

射干异名众多,有乌吹,乌扇,乌蒲,草姜,乌翣,凤翼,鬼扇,扁竹,扁竹根,仙人掌,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草,蝴蝶花,紫蝴蝶,开喉箭等。多是各地俗名,也有一些是混淆品的俗名,见诸历代本草著作。各种异名大多是根据射干的植物形态而来。如根据射干叶的形状的有乌扇、乌吹、乌翣、乌蒲、凤翼、鬼扇、山蒲扇、仙人掌等;又如射干叶扁而根茎状似竹、姜,故名扁竹、扁竹根、草姜等。只是蝴蝶花、紫蝴蝶二名,可以断定为鸢尾,误认作射干,取其花形、花色命名而误,因为射干花并形不象蝴蝶,也非紫色。可能是鸢尾科中的鸢尾和蝴蝶花(川射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当然,前面提到的据射干叶形而命名的各种俗名中,也不可避免有混淆鸢尾、蝴蝶花和白射干为射干的,因为射干与鸢尾、蝴蝶花和白射干之间叶形极为相似,只是难以一一考证罢了。而扁竹和扁竹根则更有可能是射干和蝴蝶花的混用名,除非明确分辨花的颜色。至于吴普所云“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后世皆不见载于其他本草著作,难于考证,也不知所云。

另外,还有陈藏器在《本草拾遗》[6]中论及:射干总有三物,《佛经》云:夜干貂犬就(jiu,左犬右就),此是恶兽,似青黄狗,食人;又阮公诗云:夜干临层城。此即是树,今之射干,殊高大者;本草射干,即人间种为花卉,亦名凤翼。叶如鸟翅,秋生红花赤点。又有荀子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其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这几种说法,除了本草射干记载可以接纳外,另外两种说法都不能确认。射干有树类一说,阮公诗与荀子语即矛盾,且没有其他文献印证,现在也不见射干树。至于《佛经》所云恶兽,有可能更多是故事传说而已,且与本草无涉,因此不作多考。

2 射干的本草记载

《神农本草经》[7]记载射干语为:“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田野。”此时即已定名为射干,并且有“乌扇、乌蒲”的异名。生长环境准确,为后世本草著作采用。《神农本草经》将射干位列下经,属于“大毒”之品(《神农本草经》对本草分经依据“补而无毒为上经,补而微毒为中经,大毒为下经。”并且上经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经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经为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药思想本原重预防、养生,次之则治疗。而现代医学思想则不再分经论药,重在疗效,对症即为良药,治愈方为佳品,无上中下经之分。

《名医别录》[5]记载射干更为全面和具体:“一名乌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山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首次提到根据药用部位根茎的形态特征产生的异名“草姜”,生长地理也提到南阳(和现在的南阳是同一地点),并且对采收和炮制也开始关注。三月是合适的采收时节,秋季九、十月也是适合的采收时节。因为射干药用部位是根茎,按沈括在《梦溪笔谈》[8]中所述“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尽归其根。”射干为多年生草本,药用的也是其宿根(根茎),所以三月和九十月都是采根的适当时节。“阴干”至当,后世有“暴干”之说,不若“阴干”为要。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9]中论述射干:“一名乌扇,一名乌蒲,一名乌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川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此即是乌翣根也,庭坛多种之,花黄色。乌翣,即其叶名矣。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此处的“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当为鸢尾科的白射干,除了花为白色,其余形态特征与射干基本相似。

苏敬等在唐《新修本草》[10]中说“射干,此说是也。其鸢尾,叶都似夜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根即鸢头也。”在这里,苏敬等对射干和鸢尾的叶、茎、根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辨,皆当。陈藏器在《本草拾遗》[6]中也对射干和鸢尾进行了比较:“鸢尾、射干二物相似,人多不分。鸢尾也人间所种,苗低下于射干,如鸢尾,夏秋生紫碧花者是也。”在这里,陈藏器是对射干和鸢尾的苗高、特别是花色进行了比较。紫碧花是鸢尾科鸢尾、蝴蝶花两属植物的花色特征。

五代韩保昇等撰的《蜀本草》[11]首次对射干的株高、花、实、根须、根皮、肉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高二三尺,花黄实黑,根多须,皮黄黑,肉黄赤,今所在皆有,二、八月采根,去皮,日干用之。”“根多须”是射干根茎与须根的明显特征,“肉黄赤”表明当时南阳射干的质量上乘。只是“去皮”在炮制上不多见,去尽根须洗净,阴干备用即可。“二、八月采根”时节也不失准确,因为农历的二、八月与三月和九、十月农时日期差异不是很大,只要当年气候吻合“取无茎叶时采”也为妥当。

宋代的苏颂在《本草图经》[4]中对射干的开花、结实等有了更进一步的描述:“生南阳川谷、田野,今所在有之。人家庭院间亦多种植,春生苗,高二、三尺;叶似蛮姜,而狭长横张,疏如翅羽状,故一名乌翣,谓其叶耳;叶中抽茎,似萱草而强硬;六月开花,黄红色,瓣上有细纹,秋结实作房,中子黑色;根多须,皮黄黑,肉黄赤。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其所言“瓣上有细纹”可能有误,应是瓣上着赤色斑点。“秋结实作房”首次描述了射干结实“作房”的特征。

《日华子本草》[12]云“根润,亦有形似高良姜大小,赤黄色,淡,硬,五、六、七、八月采。”对根茎的描述细致准确,只是采根时节过散,并且五、六、七月正是花期和结实期,尚处生长和成熟期,非为采收时节。

《本草衍义补遗》云“根为射干,叶为乌翣,紫花者是,红花者非。”将射干与乌翣的正名、异名区别解释为根和叶的不同部位而导致的不同名称,不当。射干叶并非用药部位。“紫花者是,红花者非”则正好颠倒了射干与鸢尾的花色特征。可见《本草衍义补遗》在射干的论述上混淆、错误太多,不宜引用参考。

《本草会编》言“射干非一种,有花白者,花黄者,花紫者。丹溪独取紫花者,必曾试有验也。”在这里,射干与鸢尾科其他植物混为一谈。至于“丹溪独取紫花者,必曾试有验也。”可能朱氏曾以鸢尾或者蝴蝶花用药,也达射干经本之功,而并不曾以射干和鸢尾平行试验,检其功效。《本草会编》转引朱氏之论,实乃轻信“权威”而致以讹传讹罢了。明代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13]中也有类似错误:“(射干生)川泽郊原,随处生长。叶如翅羽扇,俗呼乌翣根。一说:叶类萱草坚强,根多短须黄黑。花开四种,紫、白、红、黄。丹溪取紫为真,只因试过有验。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4]中详尽记载和论述了射干的本草特征:射干即今扁竹也。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其花三、四月开,六出,大如萱花。结房大如拇指,颇似泡桐子,一房四隔,一隔十余子。子大如胡椒而色紫,极硬,咬之不破。七月始枯。张揖《广雅》云∶鸢尾,射干也。《易通卦验》云∶冬至射干生。土宿真君本草云:射干即扁竹,叶扁生,如侧手掌形,茎也如之,青绿色。一种紫花,一种黄花,一种碧花。多生江南、湖广、川、浙平陆间。据此则鸢尾、射干本是一类,但花色不同。正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其色各异,皆是同属也。大抵入药功不相远。”从其记载来看,李时珍对射干也多有讹误。比如其“扁竹、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大如萱花、颇似泡桐子、一房四隔、一隔十余子”都是鸢尾科的蝴蝶花植物的特征,也就是川射干,可以作为射干的替代品使用。而其引用的《广雅》《易通卦验》《土宿真君本草》等描述,也都语焉不准。但其分析判断“据此则鸢尾、射干本是一类,但花色不同。正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其色各异,皆是同属也。大抵入药功不相远”则至当,鸢尾(属)、射干、蝴蝶花、白射干的确同属鸢尾科,功效成分相同或相近,确实“入药功不相远”。由此足见李氏本草大家精见。

其余《本草祥节》《本草从新》《本草求真》《补增图经节要本草歌括》《本草求原》等诸家本草,对射干也多有记载和论述,但不出前述各家之论,故不一一赘录。

3 讨论

3.1 射干与其他鸢尾科植物混淆的原因射干与鸢尾科其他植物鸢尾、蝴蝶花以及白射干混淆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都属于鸢尾科植物,不仅在生长环境、植物形态上有较大的共性,在其药用功效方面也有较大的共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射干的功效成分主要为其黄酮和异黄酮类次生产物,如鸢尾苷、鸢尾苷元、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等,而鸢尾、蝴蝶花以及白射干也含有相同和近似的次生物质,特别是鸢尾和蝴蝶花(川射干),因此也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功效。只是具体的情况还需要严格的比较研究。我们在射干的异黄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实验中发现,射干中得到的cDNA片段,在鸢尾中也可以得到同样大小的条带。而在大豆和绿豆中,却没有相同大小的DNA条带,尽管豆科植物富含异黄酮成分。这表明,射干和鸢尾的异黄酮成分有相同或较为接近的成分,而与大豆异黄酮成分区别较大。这可以为射干与鸢尾、蝴蝶花以及白射干的精准用药以及可否互为代用品,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互为代用提供必须依据,也对鸢尾科药材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3.2 射干的产地及道地射干产地很多,基本上在全国的大多数省份都有野生或者人工栽种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中认为射干“多生江南、湖广、川、浙平陆间”;宋代的《本草图经》认为射干“生南阳川谷、田野。今所在有之。道地滁州。”此地所指滁州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州地区,接壤江苏。而陈仁山在《药物出产辩》[15]中认为“产江浙为正”。现在以湖北所产为道地,故称汉射干。实际上规范化种植基地在湖北武汉东邻的黄冈,所产射干质地上乘。由此我们可以推定,在我国应有几大区域都适合优质射干的生长,如湖北、江浙、川贵、河南等,是可以在这些地区大力推广和规范化种植优质射干的。

3.3 射干的应用和推广射干尽管常用,并且栽种和产量、品质都可以有很好的保障,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本草历史上射干应用较广的主要是“射干麻黄汤”,射干配伍麻黄、生姜、细辛、五味子、款冬花、大枣、半夏、紫菀等,用于治疗咳逆上气、气喘等症,疗效较好。另外还有运用射干治疗各种炎症的,如腮腺炎、水田皮炎等,以射干煎服和药洗、药敷,都有疗效。射干的功效成分黄酮和异黄酮是较好的抗菌消炎物质,现代研究显示,异黄酮成分还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抗血栓和心血管系统药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射干的研究坚持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加强对射干功效成分的构效关系、药理、制剂技术等的研究,加强对射干优异品种的筛选,加强对射干规范化种植的研究和推广,都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值得为之。

【参考文献】

[1]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84.

[2]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91.

[3] 赵存义,赵春塘.本草名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480.

[4] 宋·苏 颂.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1.

[5]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37.

[6]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3.

[7] 魏·吴 普.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6.

[8] 宋·沈 括.梦溪笔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552.

[9]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7.

[10] 唐·苏 敬.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57.

[11] 五代·韩保昇.蜀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3.

[12] 五代·日华子.日华子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3.

[13]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8.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9

网络阅读:碰撞出教育思想的火花

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你有一本书,我有一本书,大家就能交换,共享好书,让心灵能够得到碰撞,让好书伴随我们的教学生活。现在,网络阅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加入了教师读书QQ群。在群里,教师们读到好书就会不定期地推荐给同行。群里的成员也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像《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技术的追问》、《课堂观察――走近专业的听评课》等,都是我的收获。教师们在群里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碰撞思想。原来,“晒书”也是一种阅读和学习的新方式。一位教师说:“这些好书,确实能带给我教育思想的改变。”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学校的教科室举行了大家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这学期,我们共读的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们把作者给教师的建议一条条地细细研读,结合自己的教育案例,剖析教育细节,回味教学过程,得到了又一次教学上的突破。

在共读一本好书的基础上,学校开辟了读书论坛,书写读书心得,还不定期举行读书沙龙。这样的活动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剖析自己的教学。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2条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进一步指出,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平时我关注的可能是学生有没有掌握操作方法,注重结果的呈现,而没有注重过程性的思考,如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是如何操作、如何思考的。以后,我要对这一方面多加关注,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阅读探究:激发学生的无限可能

从2008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一直以书为伴,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在书籍中聆听智者的声音。同时,阅读也改变着我的教学方式。我跟广州的吴向东、江梅老师一起进行了鸢尾花模型的教学研究。吴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的探究首先需要以阅读大量的信息为知识铺垫,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创设了鸢尾花的模型:“引言―阅读―实践―分享”。例如,在执教《秋天的树叶》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让学生阅读有关秋天树叶的资料,查找与“秋天的树叶”有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与秋叶有关的文学及科学知识,产生观察秋叶、探究南北秋叶的欲望。(2)策划观察、探究秋叶的小组活动方案,了解叶子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引发进一步的拓展阅读。(3)通过主题材料的阅读和观察实践的体验,学习用习作抒发对秋天叶子的热爱之情,拓宽习作内容,提高习作水平;通过制作叶子标本、叶贴画等手工艺品,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提升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思维。(4)学习宣传成果的方法,收集数据、制作成果,并进行交流。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开展展示活动。(5)借助鸢尾花博客平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地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践行了阅读――实践的教学理念。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篇10

【关键词】小学生 生活化作文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116-01

一 生活化作文理念

1.体现真挚情感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确保主题明确,但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说假话、说空话的现象。因此,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删掉了以上的要求,明确提出,写作需要真挚的情感,力争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不说空话、假话。

2.勇于表达个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墨守成规,当学生中出现有创新和个性的作文时教师就会忧虑,担心这样的作文会得分很低,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作文情感表达。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写作提供自由的空间,尽量不要束缚学生写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新思想。

二 小学生作文写作现状

小学生写作时,时常会产生提笔忘字、不知所云的现象。更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只能在各种参考书籍中抄一个开头和结尾,之后凭空捏造中间部分。写作的重要源泉就是生活,偏离实际生活,作文就像无水之井,缺少生机和活力,使人感到枯燥和乏味。很多学生不但对生活缺少体验与观察,还缺少对事物进行认知的主动性,造成在写作过程中题材陈旧、生搬硬套,缺少创新理念,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写。

三 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策略

1.情景模拟,进入生活

学生作文缺乏生动性、不够详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生活情境,教师不妨营造一些较为典型的生活情境来指导学生练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建议”时,就在课堂上背上书包饰演了一名游客。“今天,老师要去春游,不知道去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老师提最好的建议,注意开头要使用我建议或者我希望,描写你建议去的公园的景物,有什么理由值得去。”此时教师在讲桌上摆出了附近两个公园的景物图片,让学生们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与生活贴近了,还会觉得非常新鲜,并且给老师提供了建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大胆表达,体现生活

通过在生活中的亲身体会,学生自然会真心地描写和赞美生活,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表达,是最真实的体现,生活化作文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学生对话生活。

老师教学《秋天》的作文课。教学经过:(1)讨论秋天的生活。学生讨论喜欢或者不喜欢秋天的原因。(2)充分思考秋天收获的果实。红红的苹果;金黄的香蕉;晶莹剔透的葡萄;火红的石榴;圆圆的西瓜。三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之后记录下来。不能告诉其他小组,并且用一句话陈述原因。(3)总结。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示、欣赏以及回忆等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和观察,充分感受到万物成熟的喜悦,积极体验了秋天生活的特点。

3.飞跃思想,升华生活

学生在作文中,不是对祖国和党进行颂扬、感悟伟大的精神,就是深刻揭示哲理,这似乎形成了小学生作文的公式,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造成了不良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改变公式:(1)从小至大:作文结尾位置,将前面提到的比较小的范围提升到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进一步对作文的主体进行升华;(2)由物至人:在作文前端,深入刻画与描绘某一事物,在作文结尾,则将赞美这一事物逐渐转移到类似于这一事物品格的人并对其赞美,进而有效对作文的主题进行升华。

如作文教学要求介绍一下你最熟的一个人。首先,引入激情,“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此时、徐悲鸿、林则徐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你们了解他们什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他们的故事,他们做的一些事也产生了影响。”“同学们,你们都记得他们的哪些事?”“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这些故事的真正含义?”“现在我们对下面的故事进行阅读,想一想你从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就《长征》和《虎门销烟》两个故事互相讨论这两个故事中包含了什么启示。其次,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后明白这些故事体现出了爱国精神。再次,设置情景,自己的爱国故事。“之前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有没有自己的爱国故事?写出自己的故事。”最后,升华情感,总结名言。“下面谁可以讲解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谁可以使用一句或者几句话讲一讲自己的收获?”通过最熟悉的人物进行切入,轻松引入他们的故事,利用故事进一步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解,进而产生榜样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