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书评十篇

时间:2023-03-17 04:42:55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1

鲁滨逊在如此逆境中努力生存。他一名真正的航海英雄。他追求梦想、乐观向上;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急中生智,独树一帜,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实在令人佩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请您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1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集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探险生活的通俗性经典名著—《鲁宾逊漂流记》。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而流落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很长时间的时间,把荒岛变为世外桃源。还勇敢的救出一个土著人——星期五。他们共同生活,后来,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荒岛,鲁宾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宾逊从落难荒岛到返回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

鲁宾逊的坚强让我佩服,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让我佩服,初到荒岛鲁滨逊因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他做好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但他并不灰心,总结经验从新做起,毫不弃累。辛苦的劳动总是有回报的。克服的许多困难才得到了许多东西。

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 ,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 , 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我不禁反省自己,以前做事一但不成功,就会气馁,没有信心再做下去。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向鲁宾逊那样,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又从新开始做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真是受益匪浅。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2这,是一本我最喜欢读的书。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前两天,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深受感触。《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漂流到一个荒岛,历经千难万险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并且把荒无人烟的小岛开发成了旅游胜地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从小就喜欢冒险的男孩。长大后,他立下决心要去航海,可是父母却很反对他,但他依然倔强的去了大海冒险,经过2次失败,他被漂泊到一个小岛上,小岛上荒无人烟,晚上总是有野兽出没,可顽强的鲁滨逊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开始继续完成自己的理想,慢慢地,他学会了用石头来取火,用毛皮来做衣服。有一天他去打猎,以为中救出一个俘虏,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把这个俘虏取名为星期五,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鲁滨逊一直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得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畏艰险,聪明能干,机智勇敢,乐观向上,身体强健的人。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鲁滨逊乐观向上的精神。

鲁滨逊一个人到了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尽全力生存。这让我感到他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也感到他非常勇敢。

他在枪里子弹用完之后,还敢一个人在荒无人烟,处处危险的岛上寻找生机,我真无法想象那可怕的处境。读到这里,我仿佛身边僵尸那个树林,我就在那个荒岛上,我想,我的腿一下就软了。

这本书的作者笛福说过这样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害怕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让我深有感悟:遇到危险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理,不然后果是意想不到的。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人怎么才能学会生存,鲁滨逊在文中这样说道:当我来到这个小岛上,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活下去,而有些人的第一个念头则是怎样离开这个小岛。

遇到困难不能像命运低头,不能像命运屈服。请每个有理想的人像鲁滨逊学习。记者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不安心的行动者,他总会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地去冒险。我也会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个不安心的行动者!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3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被鲁滨逊这种在绝境中求生,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并让我永远记住了他,记住了属于他的那段传奇。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在年轻时背着父母乘上一艘去往国外的舱船,在去往桑州时遇到了风暴,他死里逃生,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荒岛上活了下来,并在20_年后回到了家乡。

鲁滨逊不是一位经过训练的探险家,然而,他却能在荒岛上生存了20_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可以在绝境中求生的能力。他知道,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勇敢的面对现实,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才能争取生的希望。正是因为这些品格,鲁滨逊才能在绝境中逢生!

鲁滨逊的故事激励了我,让我敢于战胜困难。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油画,老师让我挑出一幅我喜欢的图片来临摹。我一看,心想:哇,都好难画啊!就在这时,老师为我选了一张图片,恰恰是最难画的一张,因为图片上的内容很复杂,有房屋、田野、花丛、树林、天空等。我有些犯憷,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开始画了起来。我顺利地完成了大部分内容,就剩下树林了。我一看树的枝杆,太复杂了,真想放弃。但是我想:我不能畏难,一定要敢于面对现实,拿出勇气和耐力,想办法征服它。想到这儿,我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树的枝干、叶子的形状,以及它们的颜色,先用铅笔勾勒出树干、枝叶的轮廓和形状,然后开始调色,先用粗一些的画笔打底色,再用细一些的画笔上色,渐渐的,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出现在画布上。最终我的第一幅油画作品完成了。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我的画,说:“真不错,你看,你可以画好的,只要你认真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可以说从那之后,我就爱上了油画。

是啊,面对困难时,我们会感到害怕、退缩,想想鲁滨逊那永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吧。我要学习鲁滨逊,勇敢地迎接今后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挑战!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从前有个叫鲁滨逊的孩子,他是个英国人,生长在一个很有钱的家庭,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曾是一名中尉,在一次与西班牙人的战斗中牺牲了,二哥至今下落不明。他是家里最小的,父母一直都很宠爱他,让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准备让他长大后学习法律,他爸爸妈妈给他打的基础,这辈子都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鲁滨逊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航海充满了好奇心,想环游世界,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可他不愿意过那种安逸的生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他十九岁那年和他的一位好友坐船去了伦敦,遨游在航海中,他们遭到海盗的袭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逃脱了海盗船长的控制,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他经历的大风大浪的艰辛、生与死的考验,他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他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艰苦的生活使得他学会了各种本领,如种植、厨艺、烧陶器,在他观察和探索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很善于思考问题,也很有先见之明,防范意识也很强,非常有正义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野兽,用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了他们,鲁滨逊还有宽广的胸怀,没有把俘虏杀害,而且还将岛上的生产生活知识传授给他们。鲁滨逊重返家园后,经过自己的努力经营,成了千万富翁,他不仅富有,还带领着其他人也勤劳致富。

通过阅读了鲁滨逊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我要学习鲁滨逊遇到危险用智慧和勇敢去战胜,遇到再大的困难,要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学习他善于思考、观察和探索的精神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他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帮助他人,学习他为了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5上次周末,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这里的书很多,看的我眼花缭乱。突然,我的目光被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吸引住了,因为我的小伙伴曾经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于是,我把它借回了家,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这是一本国外小说,它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的旅行中,突遭意外,落难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依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0_年之后,遇到了一艘靠岛停泊的轮船,在船长的帮助下得以回国的故事。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种种经历,他不仅成功的在荒岛上生存了20_年,而且还营救了一个将要被野人杀掉的俘虏,并为他起名“星期五”,成为了他的朋友和主人。

当我读到鲁滨逊遇难后,并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希望,以顽强的信念在岛上生存了下来的时候,我被他的勇气和智慧深深打动,想到我平时在学校和在家里,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要退缩,不能像鲁滨逊一样勇敢的面对,而是想让老师或者爸爸妈妈替我解决,顿时感到十分惭愧。

于是,我决定我要向鲁滨逊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勇敢的面对并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我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和他们一同学习和进步。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6业余时间,我特别喜欢打架子鼓,但是随着难度的加深,我就开始了想放弃的念头,就在这时妈妈送了我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没有过多的批评和谆谆教导,妈妈只告诉我,三天内让我告诉他讲了什么?

抱着抵触的心情,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鲁滨逊是一位富家子弟,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喜欢冒险的青年。父母的反对,朋友的劝告都不能让他动摇对航海的热爱与追求。这时我不禁有点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鲁滨逊终于得偿所愿,与朋友乘船开始了他的航海之旅,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第一次航海中,他的船就遇难了,然而鲁滨逊并没有因为这次差点丢掉性命的航海而放弃理想,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困难面前,我又做了什么?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的坚定,执着,勇敢,坚忍不拔彻底让我折服。鲁滨逊可以在荒岛上孤独生存20_年,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去建造房子,去种粮食,去制作生活用品,去做美味的面包,而每一项挑战,都是在没有工具,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很长一段时间里独立完成的,大大满足了自己的生活基本需求。

放下书,想想自己,学校有老师,家里有父母,每天这么多人帮助我,爱护我,而我,在小小的困难面前,就这么容易选择放弃,我是真的热爱架子鼓吗?什么叫热爱?鲁滨逊在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风暴,后来有遇上海盗……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经历都没有让他退却,最后遇难孤岛,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执着,他坚韧不催,用顽强的毅力,生存了20_年,他也没有放弃。躺在床上,遥望星空,想起鲁滨逊曾经说的一句话“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2

东港一小卜金玲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和作家。

2.重读分享感兴趣的内容,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多方位评价人物。

3.感知流落荒岛前四次航海情节,深化列小标题梳理故事主要内容的阅读策略。

4.精彩预告,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沉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精华,《鲁滨逊漂流记》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一个人生的奇迹,也是一段奇迹的人生。这部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二、介绍背景和作者

1.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座孤岛上,但他却奇迹般地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久,之后被航海的人们发现得以获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1719年创作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鲁宾逊漂流记》的成功与他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2. 介绍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生于英国商人家庭,受过中等教育,之后经营过多种买卖,曾到过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有过许多冒险经历,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等。

三、感知人物形象

上周我们共读了鲁滨逊漂流荒岛前的内容,看到这幅图片(出示鲁滨逊图),结合你的阅读,谈谈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发言:(预设)鲁滨逊给我的印象是追求自由、叛逆的,敢于冒险的,善良的。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你心中的鲁滨逊和别人不一样,但只要是你的真实阅读感受,那就是宝贵的。所以我们在评价人物时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出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对书里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阅读策略运用:

课件出示文字:随声望去,我们看到不远处有一艘货船在汹涌的海浪中快速沉下去。周围还有几艘船,桅杆全部被吹断,在大海的蹂躏下面目全非。难道就这样带着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葬身大海吗?不,不能。我告诉自己理想和生命不能轻易放弃,于是又振作起精神。

这段文字,鲁滨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四、感知四次航海情节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他却执着于航海与冒险,他先后进行几次航海?用思维导图和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来。

1鲁滨逊瞒着父母第一次航海,半路遇到风暴,侥幸安全脱险。

2跟随熟识的船主到非洲几内亚进行交易,成功获取暴利。

3遇到海盗被俘虏卖为奴隶,后来逃到巴西经营种植园。

4到非洲贩卖奴隶,遇到风暴漂流到荒岛。

总结阅读策略:

列小标题: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边读边看,看看哪些词或者词组可以概括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摘录出来。

五、阅读期待

第四次航行船只失事,鲁滨逊流落荒岛,在岛上他一个人建造出了一艘足可以装下26人的独木舟,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乘舟逃离孤岛了吗?为什么?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阅读笔记:

鲁滨逊吸取的教训有哪些?

联结自己的生活思考你做过类似的事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阅读策略: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

这本书中有很多充满哲理的语言,阅读时把它们画下来再摘抄到笔记本上,注明摘录的页码。

六、激发兴趣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宽广的海洋”……上千年来,书籍一直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启迪,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请您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1这几天,我读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鲁滨逊独自一人飘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着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0_年2月19天,终于遇救返回自己的故乡的故事。

20_年,多么漫长的一个时间。更何况是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奋斗20_年,这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迹。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不成功决不放手”那种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满的生活。我真为他高兴!从他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顽强的毅力,要与困难作斗争,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努力去做。

我不仅佩鲁滨逊的坚强,同时也很钦佩他的乐观精神。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24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还救了一个野人,鲁滨逊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等等。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然后就不做了。我这样是不对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

想想我的生活,不知要比鲁滨孙在荒岛上的时候幸福多少倍,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鲁滨逊漂流记》 这本书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前进的方向,我要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向着目标去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2读完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我不禁赞叹道:“只有不移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有效的行动才能使人脱离‘困境’呀!”

《鲁滨逊漂流记》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的20_年,面对被抛弃荒岛的悲惨遭遇,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信仰的力量和自身顽强的意志在荒岛上建起了一个家。他满怀希望、学会生活,最终脱险,回到了家乡。整个过程跌宕起伏,鲁滨逊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和他相比,我想起了我遇到挫折的时候。

我是那种遇到挫折就会不开心或是放弃的人,可当我看到鲁滨逊这样做时,我就打算学习他的方法。鲁滨逊在遇到被抛弃荒岛那样大的挫折的时候不但没有放弃回去的希望,还作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乐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件事。他想到:大船触礁,仅他一人生还。不像我,一直向坏处想,所以心情越来越坏,让我什么事都没心情做了。此时,鲁滨逊也许会说:“为什么要向坏处想呢?你向好的方面想,心情才愉悦呀!”

有了愉悦的心情,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冷静下来、思考解决办法,然后付诸行动。鲁滨逊也就是这样对待20_年中的任何一件事的。比如他上岸后,冷静下来,想到在荒岛上生存的办法:建一个房子,然后他就去大船上搬工具开挖岩洞。

可以想象,如果鲁滨逊没有做出行动,只是在那里有乐观精神:“我一定回得去!”有什么作用呢?还不是白费功夫?所以行动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像那天我做奥数题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又急又气:平常都是迎刃而解,今天怎么会想不出来?我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可灵感就是不肯进入大脑。后来,我索性坐到桌边,在草稿纸上画了简图,琢磨了几下之后,我忽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直观的图纸使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解题的重点。只能说:“一千次空想比不上一次实干!”

行动完之后就可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尽情的享受收获的成就感,获得一天的好心情!

就像这样,其实打败挫折和困难并不难,办法总是有的,但有的时候也很难,难在控制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无力感。所以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使自己突破困境。虽是这么说,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没有战胜挫折和困难,那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有效的行动。以前,人们认为人不可能飞起来,然后飞机就腾空出世了,这是由不可能转为可能。那么这就证明了“万事皆有可能”这句话,不过后面还要跟一句:只要动手去做!

鲁滨逊是一位可敬的人,他面对困难以乐观相对,最后战胜困难,成为了精神强者,他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永远记录在他的故事中,给予我们启示与教导。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愉快!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3我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书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自幼喜爱冒险,在后来的一次航海中船体破损,不幸的是,除鲁滨逊一个人以为,其他人全部遇难了。在鲁滨逊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之后,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勇敢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他学做了各种各样的农活,自己动手劳作;没有房子,自己动手搭建;没有食物,他就尝试打猎,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制作葡萄干;他还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和朋友。面对漫长的二十八年,鲁滨逊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生活得井井有条,从鲁滨逊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非常坚强,有着执着生存信念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精神品质,才使他把握住了生存机会,最后逃出了荒岛。

现实生活就像一张大网,有甜有苦,当人们来到甜地时,就会一辈子都在甜蜜中度过;当人们来到酸地时,会一个劲的想离开这个地方,却怎么也逃不出去。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不由的震撼:设身处地的去想象,如果是我遇见这样的状况,我可能早已经惊慌失措,除了一个劲的乱跑,或者就是因为没有生存的信念而悲观失望,彻底奔溃了,根本不用想到如何能够逃出荒岛了。

同时我也得到一个极大的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能悲观消沉,而要积极面对,努力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创造并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现在社会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承担着各种责任和压力,连我们小学生也不例外。近来新闻上多次报道过有学生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生活学习上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尽然就会选择轻生自杀,这是很不对的。鲁滨逊在那样的逆境之下,都能抱有生存的信念,通过自身的努力顽强的生存下来。我们当代的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更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放弃。

当然,如果想像鲁滨逊那样生存下来,我们必须平时多多学习积累各种生活生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重要的是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这就是这本书如此打动我的原因吧!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4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0_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0_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发现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绑架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孙“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5《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读了它的梗概,真是让我感慨万千。

《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孙这个爱冒险的探险家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暴风雨,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自己原来的船上搬回了许多他可以用的东西,在20_年后救回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在岛上的20_年里,他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生活,最后回到英国。

读完《鲁宾逊漂流记》,我被鲁宾逊在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却努力顽强地求生的意志所感动。我也会在想,假如我是鲁宾逊的话,可能到了那个荒岛上,当我吃完船上的食物的时候,我不是饿死就是怕死了,哪还会像鲁宾逊这样坚强的生活下去,还在那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园。身为90后的我们,或许我们不会有鲁宾逊的遭遇,但我们也会有绝望的时候,也会有面临危机的时候。而我们的危机就是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怎样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现在这个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鲁宾逊的意志,野草般的生存能力,才会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抢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我记得一句话:困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无底深渊。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逃避,当你敢于去面对它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4

[关键词]名著 人生

一、学生交流读书方法

师:我们知道读一本书就是要从中受到启迪,懂得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究竟要读什么?怎样来读?

师:好,这本书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先看封面,看出版社名称、出版说明、作品导读、序言、目录、再读正文。

师:你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这些对我们理解全书是很有帮助的。

师:打开书,我们看看你的封面有什么?

生:有主人公的图片,我这本是上海美术出版社的。

生:老师,我这本是人民出版社的。

师:版本的出版社也不同,一般有注音彩绘版的。

师:谁来告诉我们作品导读介绍什么?

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书的主要内容、名家评析。

师:那么,谁来向我们介绍作者?

生: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他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他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他的小说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孙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师:你对作者了解的很全面。

师:这本书是怎样诞生的?

生: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而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师: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小说主要写他在岛上28年的生活。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终于战胜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在第十七年救了一个土著,经训练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后又获得新的居民,成为该岛的统治者。最后乘英国商船回国。

师:那么名家们又是怎样评价这本书的?

生:《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他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开创了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全球并经九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师:这种方法真好,借助名家的评析帮助我们理解。

师:目录中包含了许多小标题,那你看看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小标题是这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

师:那我们再看看这本书的题目,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做题目?

生:这个题目是对这本书主要内容的概括。

师:对,题目就是一本书的眼睛。漂流这个词既是鲁滨逊28年荒岛生活的概括,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师:你还怎样读的?

生:先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选择精彩的部分来读。

师:也就是先通读,再品读。

生:我先先用一周通读,再用三周精读,最后一个月把这本书读完。

生:你是一个做事很有计划的孩子,合理的安排时间读书的效率会更高。

生:看过之后,我还填写了读书卡,时间久了,如果忘了,还会拿出来在看看。

师:温故而知新啊!

生:我还写了读书笔记,写下读书体会。

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抓住它才会把最深的感悟记录下来。

生:先看最精彩部分,再从前到后看;

师:其实也是大致了解了主要内容,才找到最精彩部分看的,对吗?

生: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第一遍通读,后两遍再细读。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生:我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进行批注。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边读书边动笔的好处。

生:准备了书签,包了书皮。

师:你是个很爱书的孩子,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师:正在通读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些弄不懂的问题呀?

生:是。

师生:那我们还要带着问题来读书。

师: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么好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其实我们是在通读中读懂了这本书写什么。

师:那么在品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哪些方面读?

生:要看看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作者表达的就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战胜一起困难。

师:对,读一本书,我们还要思考全书的主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为什么写?

生:还要细细品味主人公鲁宾逊的精神。

师:鲁滨逊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百折不挠、意志坚强。

生:热爱劳动、聪明机智。

生:善于创造生活、积极乐观。

师:大家说的真好,还要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鲁滨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挑战自然的信心和勇气,也是这本书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刻画人物的呢?

生:我发现这本书的描写很细致,比如在写鲁宾逊刚到荒岛似的心理活动就很细致。

生:我觉得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鲁滨逊的内心世界。

生:这本书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

生:书中还穿插鲁滨逊的日记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很会读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升华了作品主题。

师:还有吗?

生:我还发现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

师:是的,我们读书时还要品味语言特色,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这本书自然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文字,使整部书似乎在向我们讲述一个真实而精彩的故事。

师:那么,你愿意读出你找到的精彩片段吗?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生:背诵其中一个片段。

师:你很会读书,背诵美文是最好的积累方法。

师:每次翻开这本书,老师也经常被一些精彩语句所感动,今天愿意拿来和大家共勉。(略)。

生:指名读――齐读

师: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们思考主题、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写作方法、品味语言特色等这就是在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5

展示在人们眼前的这个人物不禁令人遐思。主人公身上闪现的奋斗的火花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当今社会就需要这样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鲁滨逊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地球村中,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生活该是美好的。而生活也是"多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呢?答案很简单。就拿我们校园生活作为例子吧,它是美好的,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伤心失落,充满着积极向上、和谐愉快。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处处有美存在,关键是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进而来表现生活之美。

可是,现在社会上却有一些人不但不肯付出汗水,而且一心想着吃现成饭,总以为不付诸行动就可以拥有财富,那些流落街头的乞丐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他们一味慨叹自己的命运如何悲惨,却从不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奋斗不息,甚至不觉得靠讨乞生活是多么不光彩的事。在他们身上就大大缺乏鲁滨逊那样的拼劲和对美好生活执著追求的信念。其实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同样需要具备鲁滨逊那样的刻苦奋斗的精神。在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学习也一样,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个学科学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一股动力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同时,还必须在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精。

"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百相信这句话。这本书向我展示了鲁滨逊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诉我鲁滨逊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我想我应该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向他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6

   讲述人类与自然的故事我也曾看过,可是相比之下《鲁滨逊漂流记》更真实,更贴切。主人翁鲁滨逊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可是他所做的一切却很清晰,因为他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做成的。

   鲁滨逊这个人物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他出生于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中产阶层生活的家庭,原本他可以安乐地过完一生,可是从小便想遨游四海的念头促使他离开了家,展开了一段刺激的人与自然的生活。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他利用一艘破船上仅存的一点点人类文明所遗留下的生活资料向大自然展开顽强的斗争。其中,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的情节可看出鲁滨逊善于发现和利用的特点。而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的事件,刻画了鲁滨逊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精神面貌的形象。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现代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很多人都只想满足于现状,最好是不经过任何风波就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他们却不知道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是经不过任何打击和挑战的。有些人虽经过了一番考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一旦东西失去了,他们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因为他们怕再一次为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大费周折。《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奶酪后,并没有任何犹豫,马上穿上鞋子去开始自己新的寻找。这样,他们的心态和心境才会更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懂得去追求,所以他们的远方就在不远处。

   鲁滨逊也是一样的,如果他没有离开家,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没有那么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扞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他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杀后吃掉,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要敢勇于挑战,不被打垮,压力越大则能够越坚强,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要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这样才能创出一个坚强的自我。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800字范本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说的话。今年暑假,我读了英国的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它使我深受启发。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一个19岁的少年,鲁滨孙想要出海旅行,但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但鲁滨孙还是离开了家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不过事实不如意,他在一场狂风巨浪中被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找了栖息之所,他在沉船上找到了食物、武器、工具等物品。又自己动手创造了器具,种了谷物,养了牲畜,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疟疾。他想起英国人生病时,不吃药,只嚼烟叶,他照做了,最终战胜病魔。他又救了一个野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这个野人的名字就叫做“星期五”。“星期五”跟着鲁滨孙学说英语,学干活,干的像鲁滨孙一样好。他们又救了一艘船的船长、大副和旅客。他们勇敢地消灭了船上的叛乱者,夺回大船。他们乘坐大船回到了英国,鲁滨孙回到英国,收取了他应有的财富,就开始赶往家乡—伦敦。他在路上遇到了野狼,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家乡。

   他在这片荒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这是多么惊人啊!他初到荒岛时,身上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食物,也没有住所。但他在沉船上发现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后,他便振作了起来。他建了自己的房屋,养了牲畜,做了器具,种了稻谷,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王国。再仔细想想,他在这座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这接近30年的荒岛生活,不是我们想象地那么容易的。如果我们有着相同的遭遇,我们能生存几天?一天,两天,还是三天?我们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们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体会不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鲁滨孙是一个不甘平庸、勇于进取的人。鲁滨孙的内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他厌恶平凡中庸的生活,到海外去闯荡。父亲的劝告、船破的教训都不足以让他回头,以致最后终于遇难,只身到了荒岛。然而他战胜了困难,生活也相当安适。

   鲁滨孙是个坚毅果敢的人。他只身困在荒岛,没有助手,没有同伴,但是他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改变了生活,他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到最后的安逸的生活。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并且热衷于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这种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人们传颂的。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800字范本3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经典之作之后,我被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所折服,鲁滨逊是一位勇敢的航海家,探险家。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航海梦想。

   鲁滨逊出生于1932年英国约克市的上流社会,父亲一心让他当律师,他却要航海,抛去荣华富贵,勇敢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于是,他悄悄背着父母,在一艘船上当了水手,开始了自己的航海梦。

   我仿佛看到甲板上站着那高大的身影:他放弃了奢侈而华丽的生活;他厌恶庸庸碌碌的平静生活。他不会让命运掌握未来,不会因命运而放弃,就算再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决定干出一番大事业。鲁宾逊的航海之旅才刚刚开始!

   风暴来临,全船独鲁滨逊一人生还,他的荒岛历险扬帆起航!

   他独自一人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自己建造房子;自己种植五谷;自己烧制陶器;自己制作面包;自己搜捕猎食;自己圈养山羊······他救出野人一族被欺负的“星期五”。与他做伴,教他语言。他奇思妙想:自己造船;在山岩下搭屋;用智慧救出船长。他的脑子里仿佛藏着无数新颖、有创意的的想法。他总能将脑中的想法化为实际在这个荒岛上实现,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因为船长的帮助,得使他回到久违的故乡。

   孤岛生存,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他找了整整一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他搭了一个帐篷,再打了几根木桩做吊床,第二天则找到一些材料做防御工事。为后来27年的荒岛生活奠定了基础。

   造船回乡,鲁滨逊花了数多年时间,却由于船离海太远,这个渴望化为虚无。直到“星期五”与船长的出现,终于又燃起了希望!

   这是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挑战。种种困难与不幸没有压倒鲁滨逊,反而让他更坚强更勇敢!他用坚强的毅力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存了27年。他敢于与恶劣环境作斗争,把小岛治理的有条不乱。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7

摘要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航海历险传奇故事的经典之作。鲁滨逊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殖民者:在流落孤岛之后,纯洁美好的田园生活唤起了他内心的平静和人性中真挚的感情,并使他的内心产生了矛盾冲突:一方面表现出对过去资本主义殖民形象的依稀眷恋;另一方面,感受到并表现出人性中单纯美好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鲁滨逊 文化殖民 真挚情感 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英国新古典时期现实主义作家丹尼尔・笛福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第一部作品,小说根据真实事件写成,并开启了英国现实主义的先河。近三百多年来,这部被视作是描写航海历险传奇故事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英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地也流传极广,受到各国几代读者的欢迎,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小说描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因不甘于平庸地虚度年华,而渴望出海冒险。他背着自己的父亲三度出海冒险,在第三次去非洲贩卖黑奴的航行中,他所在的船只遇上了大风暴,全船覆没。鲁滨逊独自漂流到一座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在此后的28年里,他凭借其聪明的才智、坚定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最后,鲁滨逊搭乘一只英国大船回到祖国,而且巴西种植园和荒岛的财富使他获得了巨大利润。近些年来,国内不少评论家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分析,其中大部分论述集中在:鲁滨逊作为当时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形象研究;荒岛文学角度进行的分析;鲁滨逊宗教观的考察及其与清教思想关系的探讨等。本文则重点研究鲁滨逊在荒岛生活期间内心所表现出来的冲突与矛盾,以便读者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了解一个处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独特生活环境中的鲁滨逊的内心世界。

二鲁滨逊内心的矛盾冲突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的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他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在流落荒岛之后,他曾看着岛上的万物说:“这一切都是我的”。他对领土具有强烈的占有观念,甚至把荒岛称做自己的“小王国”。他在荒岛上不断地开拓,其实也是对荒岛不断地占有:

“我是整个领地的主人;或者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称自己为我领有的地区的国王或皇帝。这里没有对手。我没有竞争者,没有人置疑我的最高统治权或命令。”

“这就是我,整个小岛的统治者和主人;我的臣服者的性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这个荒岛已经是鲁滨逊的殖民地,而他本人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殖民统治者。当鲁滨逊完成了对荒岛的完全占有之后,便开始进一步对“星期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文化殖民,实现精神上的殖民,使“星期五”接受他的语言和宗教。西方资产阶级殖民者持有“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白种民族优越感,并认为西方思想文化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和处于边缘地带的非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这些揭示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殖民主义思想观念。鲁滨逊对“星期五”进行的文化殖民主要包括语言殖民和宗教殖民。

语言殖民主义是凌驾于生物肌体之上的文化现象。语言殖民主义以淘汰劣势民族的文化为本质,在统一全人类语言的行为基础上将进一步取得统一人类思想的效果。语言殖民是文化殖民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殖民者认为自己拥有最先进文化,于是总是热衷于把他们的文化发扬光大,希望在世界所有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是文化殖民主义的根源,文化殖民主义通常带有些政治或经济目的。在小说中,鲁滨逊甚至不屑于询问土著人的名字,就按照救“星期五”的时间,为土著人取名,并告诉“星期五”他自己的名字叫“主人”,随后才教“星期五”如何说“是”和“不是”等。鲁滨逊用语言界定了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这段情节成功颠覆了他者的语言,进而彻底摧毁了美洲文明。鲁滨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形象,“星期五”不仅仅是一个加勒比地区部落的土著人,而且他也代表了被欧洲帝国主义压迫的美洲、亚洲和非洲的苦难民众。鲁滨逊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时代的艺术产物,是欧洲殖民意识的经典再现。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鲁滨逊对土著人“星期五”的精神改造,就是从宗教方面开始的,这是殖民主义在他者土地上建立基督文明的艺术写照:

“我也一直有心在宗教知识方面给他在思想里打基础,……”

随后,鲁滨逊还分别对他和“星期五”所信奉的宗教进行了如下描述:

“我从这些事情着手,教导他认识真正的上帝。我告诉他,那位伟大的造物主就住在那上面,一边指着天空。他用力量和意旨创造了世界,又用同样的力量和意志治理这个世界。他是全能的,能够为我们做一切事情,给我们一切东西。”

“我尽力对我的仆人星期五拆穿这种骗局,告诉他,那些老人假装上山去对他们的神贝纳马基说‘啊’,是骗人,他们从那儿带回来的他的话更是骗人的胡说了。”

对他人宗教信仰的蔑视就是对他人本身的不尊重。鲁滨逊把自己信仰的基督教的造物主描述得如此强大,无所不能;然而,他却用“骗局”和“胡说”不由分说地去贬低否定“星期五”的宗教信仰。强烈的对比展示了鲁滨逊自以为是的殖民主义思想,并且宗教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借以控制其奴仆思想的工具。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以宗教为借口关心他人是贪婪、掠夺与野心的托词。由此看出,宗教是西方帝国主义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小说还从语言和宗教两个方面表现出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以及对美洲土著民族“妖魔化”和野蛮化的书写。

但是另一方面,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也展现了对“星期五”出人意料的真挚感情。虽然通过“主人”这个称呼能确定两人之间的主仆关系,但是鲁滨逊对“星期五”的欣赏和喜爱已经超越了主仆之间的感情:

“我对他喜欢极了,……他这个学生棒极了,……只要我能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在我有生之年,哪怕再也不离开这个地方,也不在乎了。”

“这是我在岛上生活以来过得最快乐的一年了。……除了同他讲话的乐趣以外,我对他这个人也特别满意。……我确实开始喜欢上他了。从他那方面,我相信,他也喜欢我的,喜欢的程度可能超过他以前对任何人的喜爱。”

鲁滨逊以往对亲情、爱情及友情十分淡漠,人际关系在他唯利是图的世界里没有任何地位。鲁滨逊对待人们的态度完全根据他们的商品价值。例如:当鲁滨逊第二次出海时,摩尔少年休瑞曾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鲁滨逊从奴隶主的手中逃脱出来,而且还尽一切可能来照顾他、保护他,对鲁滨逊可谓是忠心耿耿,这使鲁滨逊大为感动。他在激动之下曾决定“从那以后,一直爱他”,并许诺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物”。可是当葡萄牙船长要用金币买下休瑞时,鲁滨逊却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随手把休瑞卖作了奴隶。但是在荒岛上,他却对一个来自加勒比部落的土著人产生了强烈的好感,甚至超过了对他家庭的情感。在荒岛这个二人世界里,主仆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在实际生活中,二人更是相依为命的同伴。此外,殖民主义者认为黑奴属于劣等民族,他们极其愚笨,然而鲁滨逊在与“星期五”相处之后,认为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对他欣赏有加。鲁滨逊刚到荒岛时,他竭尽全力想逃离这个地方,但现在他愿意永远地住在这里。前后思想的变化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鲁滨逊与“星期五”之间的真挚情感。在欧洲对全球有色人种进行大规模迫害的时期,这种真诚的友情十分罕见,令人感动。

三鲁滨逊内心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发展、扩张的早期小说。小说中鲁滨逊的殖民主义意识与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早在1680年至1700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对殖民地扩张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到19世纪,英国殖民扩张达到了其全盛期。笛福生活在17世末纪到18世纪初,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的发展阶段,正在不断地对外扩张,寻求新的海外市场,扩大殖民地范围。所以,笛福代表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发展贸易,而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局限于国内,他热烈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办法,他还提出了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措施,并拥护黑奴制度。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使笛福的潜意识当中有着明显的殖民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在鲁滨逊身上有着赤裸裸的体现。

但在另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殖民者的鲁滨逊却对加勒比地区的土著人“星期五”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真挚感情,究其原因,分析如下:船只失事后,鲁滨逊独自一人流落荒岛,从经济贸易繁荣的工业文明社会到处于人类初级状态的原始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足的中产阶级生活早已远去,在荒岛上,一切劳动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鲁滨逊亲手建造房舍,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生产粮食,打猎觅食,驯养动物,缝制衣服。在有了同伴之后,他们则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在岛上生活的28年期间,鲁滨逊没有生产过一件商品,没有交换过一件商品,没有使用过一件商品。在这个没有交换、没有买卖、没有商品和货币的社会中,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这些概念无从谈起,鲁滨逊也不可能是资本家和殖民主义者。在这种原始田园般的生活中,鲁滨逊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向人性的复归。中国儿歌《三字经》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鲁滨逊在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社会灌输给他的是剥削剩余价值、殖民扩张,如何实现资产阶级的宏图伟业;而当他到了没有竞争者的荒岛上,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了物质刺激和彼此间的攀比,鲁滨逊发财致富的渴望和对物质、财富狂热的追求便得到了缓解:

“总之,事理和经验已经使我理解到,平心而论,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任何东西,积攒得多了,最好送给别人;我们所能享受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罢了。”

荒岛的生活与世无争,纯洁静谧,唤起了鲁滨逊内心深处的平静,也证实了他当初对财富的渴望与不懈追求是受资本主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并非出于本性。只要没有世俗的攀比、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物欲的诱惑,人的本性可以回复平静、回归原初,在静谧中求得平衡。与此同时,人的本性中那种最纯真的感情也被荒岛上这种和谐的田园生活所唤醒,所以鲁滨逊表现出对“星期五”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喜爱。

综上所述,鲁滨逊在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海外殖民逐渐扩张的社会历史时期里,被教化成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者,冷漠无情、惟利是图。在船只遇难、独自漂流到荒岛之后,那里原始单纯、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唤起了鲁滨逊内心的平静和人性中真挚的感情。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鲁滨逊内心中产生了矛盾冲突:一方面,表现出对过去资本主义殖民形象的依稀眷恋;另一方面,感受到并表现出人性中那种单纯美好的真挚情感。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读者可以走进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那种矛盾冲突的心理状态,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笛福,鹿金译:《鲁滨逊漂流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

[2] 何瑞泉:《开辟鸿荒、创造文明的英雄――〈鲁滨逊飘流记〉新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3] 罗世平:《论〈鲁滨逊飘流记〉中的殖民主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 裴新彦:《鲁滨逊荒岛生存的伦理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年。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如我在讲《鲁滨逊漂流记》的前半部分时,先是声情并茂地讲述鲁滨逊首次航海时所遭遇的危险,但这些危险丝毫也动摇不了他继续航海的梦想。后几次航海虽然一波三折,可是没有危及他的生命。他最后一次出海是在1659年,这次航海他被不幸地抛弃于荒岛。在岛上,成群的野人、匮乏的食物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此时,我话锋一转:“鲁滨逊以后如何,你们想知道吗?《鲁滨逊漂流记》将会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蠢蠢欲动,争相索书。书中的故事是课堂的添味剂,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读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的情节中,好像身临其境,进入了奇妙惊险的现场,感受到课外阅x的诱惑,从而使学生们在课外越发喜爱阅读。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让我深深地为文学名著的色彩所震惊。我觉得主人公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能鼓舞千万读者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这本著作不仅赢得了千百万读者的喜爱,而且在我国读者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过,我觉得读书多的人最大的好处是――作文写得好!人人都想把作文写好,但是,如果不多看点书又怎么能写好作文!一个人只有看很多的书,其作文水平才会提高。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光凭着兴趣,对有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不懂得积累与学习写作技巧,阅读的收效将是微小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爱阅读,而且要会阅读。

(1)选读法。这是一种根据学习需求,有目的地阅读相关文章来完成学习目的的阅读方法。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推荐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有趣的实验》等科普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他们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才能使其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即快速浏览,利用快速阅读法,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4)摘录批注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摘录批注法可以使文章里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积存在其脑海中,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素材基础。

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1)我读你听。有很多学生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的活动。也就是我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而是将书拿到教室,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很想读给大家听,然后读上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师生共读。只要是学生读过的书我都认真阅读,然后利用阅读指导课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如在读完《小王子》后,我们便进行了“短暂与永恒”的讨论。小王子的星球上有火山、玫瑰花,地理学家说只给他山不给花,是因为花是易逝之物。可经过讨论,孩子们认定玫瑰花是小王子灌溉的、保护的、喜欢的,是爱的象征,它会永远在人们心里开放,就像诗歌一样,它是永恒的。通过师生共读,共同讨论,学生提高了兴趣,自然就能认真地进行细读。

(3)评比心得。每月定期进行心得体会评比展览。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评;然后在班级里展览、评比;最后进行集体、个人拍照,并将其发在我的新教育实验博客里,公布于众,进行表扬。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都想将自己的体会写入老师的博客。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授以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去品尝阅读的快乐。让优秀读物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港湾”;让多样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牵挂”;让学生在阅读中钟爱阅读,享受书香,成为“采得百花终成蜜”的“小蜜蜂”。孩子们一定会用美好的童心、童真、童趣去解读书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在书海里驰骋古今,视通四海。我坚信,有书香陪伴的心灵必将更高尚,有书香陪伴的童年必然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9

1、《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这本书的内容大体是:名家文章、中学生文章、小笑话、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及评论,阅读理解。

2、《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内容主要有: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3、《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

(来源:文章屋网 )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篇10

关键词:18世纪;小说;真实性

18世纪英国文学最重要的新发展是“小说的兴起”。伴随着小说的兴起,小说理论也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小说家和批评家们关注的重要内容。18世纪的英国虽无系统完备的小说理论,但关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讨论也相当热烈,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笛福、理查逊、菲尔丁三位小说家。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小说的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美学特征等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英国小说理论和小说批评的形成和成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笛福、理查逊、菲尔丁在小说创作实践如何看待并处理小说的真实性。

瓦特等人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的起源,但笛福本人从不使用“小说”来指称自己的作品。在《鲁滨逊漂流记》第一卷的序言中,笛福写到:“编者相信,本书所记述的是事实的历史,没有任何虚构的痕迹。”(Defoe,iii)笛福一直坚持自己所写的是真人真事,并非虚构的。他在《鲁滨逊漂流记》第三卷《鲁滨逊沉思录》序言中以自己的名义作担保,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至今还活着,而且是颇有名气的一个人,正是他的生活经历构成了这几部书的主要内容”(Defoe,ii)。在笛福看来,小说的真实就是小说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性(殷,18)。为使读者感到他所写故事的真实性,笛福在其作品中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详细地叙述了“我”在哪一年哪个地方遭遇了什么事情,以及遭遇这些事情时“我”的所思所想,使得小说的叙述看起来发生在一个完全真实的客观环境中,以至于读者没有理由怀疑小说的真实性。

与笛福极端的追求小说与现实之间的一致性相反,“真实”和“自然”是理查逊小说创作秉持的基本原则。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理查逊认为人物的痛苦要有“自然的原因”,同情和怜悯要有“合适的动机”(Richardson,21),人物的行动、所思所想都要合理,不会给读者带来突兀或不解。理查逊在其小说创作中追求“真实”与“自然”,并不意味着他像笛福一样,把小说虚构等同于真实生活,消除两者的界限。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他创作的书信要有“真实的样子”,但并不让读者“以为是真实的”,因而可以保留一种“历史忠诚”。理查逊所说的“历史忠诚”,指的是读者可以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解释小说中人物的所见所闻。小说的人物、事件可以是想象虚构的,但在虚构的同时,理查逊所谓的“历史忠诚”给虚幻的小说保留了一种真实感。

为将小说本身的真实与自然传达给读者,理查逊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在阅读书信体小说时,读者成了读信人,可以清清楚楚的了解到主人公的经历,捕捉到人物转瞬即逝的情感,并与其产生情感的共鸣。书信体形式将小说的时间定格于现在,使人物行动充满在场感,也使得读者在无形中成为小说的参与者。即使读者心里很清楚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是虚构的,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随主人公的喜而喜,随主人公的悲而悲。

18世纪另一位小说巨匠菲尔丁在其小说创作中也无法回避小说与现实间的关系。他在《约瑟夫安德鲁传》的序言中提到:“书中的一切均是对大自然这部巨作的模仿,所有的人物和行为都取自我自己的观察和实验。”(Fielding,26)《汤姆琼斯》中也有类似的一段话:“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根据的,其真实性,绝不逊色于大自然这本巨著,因此我们的作品完全可以被称为史诗。”(Fielding,436)菲尔丁一直强调要“模仿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大自然中客观的事物,还包括社会与人生。在“模仿自然”这一创作原则中,真实性是其核心。对于小说的真实性,一方面菲尔丁强调真实是从客观现实出发,真实准确地反映生活。不仅小说的人物、事件等写作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而且情节、细节等描写也要做到准确真实。要做到这种真实,不仅要严格模仿自然,做到不走样,还要避免机械、盲目地照搬生活,要对事件和情节做适当的选择和提炼。另一方面,菲尔丁不满足于勾勒外形的真实,还追求所叙述的事件和塑造的人物内在本质的真实。在其看来,只有反映人性或人内心世界的东西才算得上真正有价值的真实。

虽然菲尔丁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注重作品的真实性,但他并不认为生活的真实等同于小说的真实。小说创作要以真实生活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客观生活的真实。因此,他为小说创作的真实性设置两个基本范畴,即创作不但应限制在可能的(不一定发生的)范围内,而且要限定在或然性的(很可能发生,合情合理的)范围内。菲尔丁指出如果每一位作家把创作限定在可能的、合情合理的范围内,那么“他可以尽情书写离奇的故事,而且写得越离奇,就越能吸引读者,因而也就越能使他们神往。(菲尔丁,389)他还引用蒲柏的话来阐明自己对艺术标准的理解:“一切诗歌的艺术,其上乘是能将真实与虚构杂糅在一起,以便把真实可信的与使人惊奇出乎意料的部分融为一体。”(菲尔丁,389)。对于菲尔丁来说,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一种提炼和创新,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还高于生活。

作为英国小说鼻祖笛福来说,小说的真实性在于其人物、事件等与现实生活的完全一致。笛福对小说真实性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面两位小说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查逊利用书信体小说将小说的“真实”、“自然”展示给读者。小说在人物、事件等方面完全可以是想象虚构的,但这种想象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还应着有浓厚的现实色彩。菲尔丁则认为艺术是真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只要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的、合情合理的,都是可以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追求真实是18世纪小说家的创作目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模仿性的虚构使作品更具创造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Daniel Defoe,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London:W.Taylor,1719.

[2]Daniel,Defoe.Serious Reflections during the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London:W.Taylor,1720.

[3]Henry Fielding,Joseph Andrews.[M]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Ltd.Book one.1977.

[4]Henry Fielding,Tom Jones.[M]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Ltd.1966.Richasrdson,“Preface by the Editor,” Pam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