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范文

时间:2023-03-28 22: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卜算子咏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3、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冰天雪地里,在好朋友的狂风和倾盆大雨的家里走出来的春姑娘,又来到了漫天飞雪的家里做客。陡峭而惊险的悬崖上挂满了厚厚的冰棍,但是我这一枝梅花还在风雪中傲雪挺立。

此时,春姑娘已经做客回家,她来到我跟前,轻轻地扶摸着我的头:“雪白的梅花啊,你看你虽然美丽,但从不炫耀自己,只仅仅为了向人们的花儿们报告春天的到来的信息呀。”顿时,空中刮起温柔的春风。春姑娘委婉地说:“春都来了,让你我欢唱《春之歌》吧,一同完成你最后的愿望吧。”我高声歌唱,山谷里回响起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哗,白花陆续开遍了整个山谷!

好美啊!此时的我笑了笑的很甜很甜,笑的很开心很开心。,

篇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错过了漫天的芳华,难道这冷寂的位置,洽谈室了她难以拥有花的价值了吗?梅花只是无声兀自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的慰籍,给多少彷徨的灵魂以重新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冷嘲热讽和细雨绵密的润惠又有什么,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赋予我美丽的背景,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篇4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 and change the passive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of the situation, the teacher can use flexible to let the children's interest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deep knowledge and apply knowledge. Pre-class guid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be aware of; classes focus on work completed in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fter-school, by painting a picture, played a speech, write a write, read, with a use other means, over time, improve student a variety of capacities.

【Key words】Pre-class; Lesson; After-school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掌握、巩固、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每天陷于机械的抄练之中,简直成了做题的工具,填知识的鸭子,毫无兴趣可言,削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来,新课改如温暖的春风吹化了师生心头的坚冰。为达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

1.课前作业

老师在课前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细读文本,还要走进作者,编者,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那么,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提高40分钟的质量尤其重要。为此,我在教学每篇课文之间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两项作业。

1.1查资料;我们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开发利用。现在,许多家庭有电脑,它是知识储备库。应该让它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比如:学习《三克镭》,我就让学生上网查询。①“镭”的特点,它对人类的作用。②居里夫人的家庭。生活状况等。学习《世纪宝鼎》,课前让学生了解“鼎”在古代的作用,古代围绕“鼎”发生过哪些离奇的故事。比如“问鼎中原”“一言九鼎”这些成语是怎么来的?

这样,为教学课文打下了基础。当然,学生是有差异的,搜集的资料或多或少。不过,通过上课时的生生、师生交流,便达到了资源共享。

1.2预习;我班学生每人都有预习本,根据预习的不同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的表格、形式。一般按字、句、段、篇的顺序排列。“字”分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词”,分为理解的、不理解的、重点词;“句”分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句子、修辞形式的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等。“篇”;简单叙述对文章的印象,感受等。当然,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我就让学生直接标记在书本上。每天在早读课上,安排五分钟让学生交流。同时,我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抽查、评比。通过这种形式。我了解了学情。教学时就能做到,学生“知道”的不教,“不知”的重点教,课堂安排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同时,学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

2.课堂作业

听课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堂课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人文内涵,可学生未动笔写一个字。试想,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它克服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静静地去思考、去想象,是运用知识的最佳时间。况且,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更积极、主动、从容,作业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我必给学生留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训练内容,重在刚学到的知识的运用。比如:学习了《将相和》,我布置了三项作业;①结合课文内容,用“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各写一句话。②写一段话,来叙述文章的插图。③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这三项作业。第一题是基础题,也是必做题。第二、三题是选作题,学生量力而为。这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不一刀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练习活动,都能在练习中有所收获,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课后作业

实践证明,学生的多种感官配合协同活动,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对知识产生长久的记忆,理解也更深刻。为此,我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考虑,尽量使作业多样花,具有趣味性。

3.1画、演、唱;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或诗词时,我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变成图画,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学习《鸟的天堂》《第一场雪》《卜算子咏梅》后,让学生画一棵茂盛的榕树;雪后美景;梅花凌寒独放的景象。然后,在彩图上题词。可以借用书上的词句或名人名言,也可以即兴作诗。学生兴趣盎然。有位学生在一幅《咏梅》图上写道:寒风侵袭花枝俏,暗香浮动不自傲。文人墨客多吟咏,民族精神铸英豪。可见,梅花的形象、品格 ,以及她象征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已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染了他。

另外,像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景阳冈》《将相和》《奴隶英雄》等,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通过反复再现情境,模拟角色,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实现了文本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个别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现,个性得到张扬、发展。

像《七子之歌》《游击队之歌>> 《为人民服务》等,还有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如《向往奥运》引出的歌颂奥运的歌;《草船借箭》引出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梅花魂》《卜算子咏梅》引出的《红梅赞》等。都可以让学生学一学,唱一唱,既帮助记忆,增加了知识,又丰富了课外生活。

3.2写;读;用。

3.2.1写;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每篇课文学习后,我都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补白、续写、仿写、以情促写、以趣促写、以结构促写等。如学习了《难忘的启蒙》,便让学生仿照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质,写一写自己的启蒙老师或其他人。再如,学《鲁宾孙漂流记》之后,引导学生写读后感。鲁宾孙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他不畏惧,不气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人类的奇迹。你读后有什么感想呢?可以多角度去思考。有的学生想到,在困难面前要冷静;有的学生想到,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还有的学生想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训练的多样花,带来了思维的、表达的多样化。除此之外,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风雪雨露,节日庆典,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都能在与文本的有机结合中,让学生的笔下生花。

3.2.2读;新课标对每一学段的背诵篇目及阅读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想着,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检查、测评,完成课标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学习某人的作品,我就让学生搜集某人的其它文章阅读,也可根据内容、体裁归类阅读。布置任务时,不做硬性规定,但根据学困生的水平,时间的安排,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至于读经典名著,我是每学期开学时,就根据教材的安排,把作业布置下去。如六年级下学期要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古代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集》《鲁宾孙漂流记》等。平时,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形式多样。如成语接龙、智力竞赛、猜猜看、人物大比拼、走进经典等。大多情况下,都是学生确立主题,学生出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全员参与,效果很好。

篇5

【关键词】:情景设置;有效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416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呈现的是“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样很难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在现在得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小品、小故事、漫画、语言形象描绘、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许多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易理解、易接受的观点,对学生的教育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一、善于利用多媒体巧妙创设情境

相比传统的教学而言,在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如:在教学《中华民族大家庭》时,播放《爱我中华》、《大中国》;在教学《走进父母》时,播放于文华的《想起老妈妈》、谭晶的《我的父亲和母亲》;在教学《与挫折同行》时,播放许文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向前冲》等,这样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并对学生进行设问,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一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2、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如:在教学《战争与和平》,展示有关战争的图片和现代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图片,经过这两组图片的鲜明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和平的重要,从而教育学生不要战争!停止战争!热爱和平。在教学《哭泣的自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在减少、环境不断恶化,感受到大自然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做大自然的朋友。这样做,可以避免了在课堂中只是教师的说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又能让学生生动地理解知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活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现在得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主要是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队社会有用的人,而且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或是让学生表演一些小品,因为这些小故事和小品虽然小,但是它们毕竟蕴含着大道理。让学生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习惯造就成功》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鲁迅‘爱书’》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鲁迅为什么成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什么良好的习惯?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教学《拒绝诱惑》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多组有关中学生各种言行表现的漫画,并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1)上述同学的言行各反映了什么心理?这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2)上述同学谁具有不良的行为?(3)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每当看完一幅漫画后,他们会积极踊跃地思考和讨论问题。在教学《一步之遥》是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像这样把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诉诸学生的视觉,寓意深刻的事件,幽默、典型的人物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在情境中明理,并在情境中自觉导行。

三、形象的语言巧设悬念情境

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手段。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记住,变成口语,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教师在教学时的语言融进了情感,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更大的效力,富有感情的教师语言,不仅只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重要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不仅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还影响他污染的人格结构。能在这里读书,离不开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生育之恩,教导之恩,养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可我们的父母渐渐的老去,他们的哺育之恩,我们怎能忘怀?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义,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吗呢?

又如在教学《人之常情》这一课,教师或学生用富于情趣的,抑扬顿挫朗的语言读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诗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1)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什么情绪?(2)谁的情绪是好的?(3)作为中学生,你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情绪呢?。因为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激疑、导疑、释疑。教师应善于灵活应用课本、联系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有层次的、引人入胜的启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并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意的动力激励子过程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学习目标,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降辉《中学政治教学导入新课方法》2008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