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十篇

时间:2023-03-31 15:02:14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篇1

一、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s。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大小相等;(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例题深入

例1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

解析: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答案:因为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能发光,它们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被我们看见。

点拨:除以上物体外,还有点燃的奥运火炬、荧火虫、发光的激光手电等都能发光。我们把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注意,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光的物体不叫光源,如月亮、自行车后的尾灯等。

例2 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一叶障且,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腈,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因为阳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像天上星星会眨眼;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夏日的晴天。站在马路边看到路上行驶的汽车飘忽不定等现象,都是由于空气密度在不断地变化,而引起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而造成的,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B。

点拨:由此题可以看出:(1)人要想看见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才能引起视觉。(2)月食、日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重要现象。

例3 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解析:打雷时,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闪电光也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这里的。

答案: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点拨: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妁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2/3把光在一年内里传播的距离(约9×1012千米)叫做1光年。光年用做天体星球问的距离的单位。

例4 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

解析:如图2所示,先作法线,确定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倍的入射角,等于120°。

当镜面发生旋转时,由于题目没有制定旋转方向,因此可能有两种转动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如图3所示,若镜面顺时针转10°,则法线也顺时针转10°,使入射角增大10°,为70°,故两线夹角为140°;此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100=20°。若镜面逆时针旋转10°,同理可知入射角将减少10°,两线夹角为100°。

光的传播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果冻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2)观察演示实验“光在非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2)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易拉罐一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螺母一个、塑料薄膜一块、橡皮筋一条、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滴了少量牛奶)、蚊香、透明塑料矿泉水瓶一个、玻璃砖一块.

教师教具:强光手电一个、方形玻璃容器,浓盐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播放一段手影视频,师生再利用强光手电在白屏幕上做手影游戏,问学生:这些现象包含了怎样的光学原理呢?与学生一起走进光的世界,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走进光的世界,必须有光,你知道光来自哪里吗?同学们课下完成了前置性小研究.现在让我们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打开前置性小研究,展示光源(4个同学板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光源与非光源的区别,总结光源定义,对光源分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根据课下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认识光沿直线传播传播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一将激光射向盛有蚊香的烟的透明塑料矿泉水瓶,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的径迹是直线的.

实验二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牛奶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三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玻璃砖,发现光在果冻、玻璃砖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组织学生归纳得出: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并进而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实验四将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师:通过实验四,发现上面我们总结的结论有缺陷,应该怎样完善才科学呢?

结论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师:夸奖同学们能注意细节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完善结论.我们的这个结论就很完美了吗?请看下面实验.)

(2)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盐水中传播的实验.(教师要说明原来是水,后来用长颈漏斗缓缓注入浓盐水)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3)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3.介绍光线的概念

老师用激光笔在黑板上照射出光的传播路线,让同学到黑板用粉笔模拟画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教师提问:为什么是直线?为什么要标箭头?教师讲解模拟出光线,得出光线的概念.

4.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教师提问:还记得上课时做的影子游戏吗?那个青蛙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做一做)

生:就是人的影子.

(1)让学生交流影子的形成,讲解说明.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形成影子.教师用幻灯片向同学们介绍影子的形成光路图.并告诉同学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来工作的.

(2)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过渡到日食.(天文现象)

播放日食月食的视频然后回答几个问题:①是由什么现象形成的?②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3)制作小孔照相机,学生制作小孔照相机,观察点燃的蜡烛.在观察小孔的形状.像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再通过画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举出生活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5.光的传播速度

打雷和闪电总是同时发生的,人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出光的传播速度.学生自学P71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

三、小结

回顾目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课上检测测

五、前置性小研究

光的传播篇3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1)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光在不均匀及异种物质中传播演示仪

(2)学生实验的器材:激光笔、蚊香、火柴、果冻(半透明)、白纸板、一次性塑料水杯、牛奶、空玻璃容器、小平面镜、蜡烛、小孔成像仪等

(3)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3)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

问1:同学们在小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引导学生做手影游戏并在学生兴致高时突然断电;

问2:我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问题

1、做手影游戏,感受光;

2、提出与本现象有关的问题。

如:为什么关了灯会没有手影?

手影是怎样形成的?

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所有物体都有影吗?

…………

探究光的来源

问:刚才大家看到了要形成影必须有光,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1、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发光体并引导学生概括光源的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并归纳出光源的特点——能自行发光

2、多媒体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辨认;简述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如太阳、莹火虫、放电影的银幕、月亮、云层间的闪电、点燃的蜡烛等)

能辨别光源

探究光的传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问: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可类比提示: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木杆,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木杆而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过呢?)

学生思考并猜想——光沿直线传播

(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初步认识到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问: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或自备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巡视、指导学生

(强调:激光束不能直射人眼!)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实验

问:哪些小组愿意上台跟大家一起交流?请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并归纳结论

小组代表演示,其余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

再问: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引导学生设计反射或折射的实验

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实验

光的传播篇4

一、课堂实录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把手举起来,举得越高越好,举得越高越有利于人的记忆,举得最高的那位就是全班的高手。

师:班上分成四大组,等下举手回答问题,我选高手回答,看哪个组得分最多。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PPT课件播放一组图片:伴随美妙的音乐,夕阳、节日的礼花、斑驳的树影、晨曦中穿透森林的道道阳光、灯塔、烛光依次呈现,配以名曲《高山流水》。

师:音乐好听吗?情景美丽吗?PPT课件展示了光的作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多姿,类比声现象,你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

生1:光的产生?

生2:我们为什么会看见光?

生3:光的传播及传播形式。

生4:光的传播速度。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教学环节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片段1:

师:我们再来看这组图片,大家讨论一下,哪些物体不能发光?看哪位同学回答得最准确。

PPT课件展示:钻石、萤火虫、投影仪屏、射灯、太阳、点燃的蜡烛、月亮。

生:钻石、投影仪屏、月亮。

师:好。去掉不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板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师:大家再仔细分分看,把这些光源分分类。

板书2:人工光源、自然光源。

师:大家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他们分别是人工光源还是自然光源?

展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PPT课件展示。

片段2:

师拿出一激光手电筒,让其射出光照到墙壁上形成一绿色光斑。

师:光能穿过墙吗?它还能通过哪些物质?

师:光在空气里沿怎样的路径传播?

生:直线。

师:这是大家的一个猜想,你能看到吗?你的回答有依据吗?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它,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片段3:

师:同学们,大白天激光笔发出的光我们是看不到的,那怎样才能看清它的路径呢?我们来看这幅夜晚城市射灯的图片,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观察要在光线暗的环境中进行。

师:怎样在白天的教室里得到较暗的环境呢?我这里有一个玻璃箱,在箱中点燃蚊香,大家看,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大家想知道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吗?

鼓励大家动手做。器材:小激光手电、大烧杯(装水)一个、小烧杯(牛奶)一个、果冻(代替玻璃砖)一个。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成后交流展示做法、现象,共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能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吗?

生:能。

师:请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先看看光在清水中能否传播。

生1:刚开始在清水中看不清楚,受前实验启发,在清水中滴几滴牛奶,让激光穿过瓶中水,观察水的传播路径。

师:与他的实验结论相同的举手。(有大批同学)

生1:先在清水中还可看清一点点,倒入牛奶后反而看不清楚。

生2:是因为你们小组倒入的牛奶太多了,所以看不清楚。

生2:让激光穿过果冻,并观察光路。

师:你们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汇报2: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这三个实验你能否归纳出光的传播路径?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再让学生重新观察光射入果冻,问有什么发现,因为果冻有棱角,进入时有偏折,因此在板书上加上“同种”二字。

然后给学生看不均匀的盐水或糖水中的光的传播,说明同种还有可能不沿直线,说明原因后问学生还得加什么条件,这时再补上“均匀”,再问学生怎么验证,学生会说搅匀盐水,然后老师演示。老师演示如下图的实验。

[教学环节三]光线定义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和方向。

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就是光束。

[教学环节四]光速的引入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到底光传播有多快呢?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喊一二三下命令,老师开激光笔,结果学生发现下命令同时就看到很远墙壁的光点,看来光速很快,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学一两分钟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1)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呢?PPT课件展示。

[教学环节四]学以致用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能解释哪些现象呢?

解释两个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这样切合前面进入的光影世界)。

分析影子的形成要让学生独立画图,初步培养学生的画光路分析,光学的核心思维就在于光路图,所以从第一节课就培养起。

师:最大的影子是什么?

生:日食、月食。

模拟“日、月食”的形成:由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模拟在什么情况下形成“日、月食”。

[教学环节五]走向生活

可以是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PPT课件展示。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打台球等。

[教学环节六]知识抢答(小组PK抢分)PPT课件展示抢答题。

[教学环节七]小结本节内容

[教学环节八]欣赏手影表演视频

[教学环节九]作业:制作小孔成像

二、教学思考

这节课的难度不大,教学内容比较确定,从光源到直线传播再到应用,所以要上的更精彩,只能在兴趣的调动、细节处挖掘、衔接的自然、思维方法的培养、整体的流畅等方面做文章。

物理教学,主要任务不只是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等。笔者以比赛的形式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整节课尽量从光影图片视频欣赏开始,到手影视频欣赏结束,体现光和影,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

相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我们更应该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技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各种实验技能中,观察是基石,动手是起点,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归宿。技能与知识是相生相长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笔者有意把牛奶和水分开,之前给学生一些提示,接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并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步骤,学生经历了批判性和缜密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在严谨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了物理知识的生成质量,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转化成理论知识总结出来,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何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表现和进步等。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走向讲台,模拟在什么情况下形成“日、月食”活动更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

光的传播篇5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广播电视;传输

前言

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光纤传输,实际上除了光纤传输的方式之外还有微波传输和卫星传输的方式,但是光纤传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非常适合广播电视的要求,比如成本比较低,但是传输的内容量非常大,因此,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光纤技术

一般最基本的光纤系统也必须具有五个要素,光发射器、光接收器、中继器、耦合器和连接器。光源会产生光波的信号,而电视不仅仅有光影还有声音,音频还有电信号,光发射器能够将这两个信号转换成为光信号,都转换成为光信号之后就能够通过光缆传输给接收器,在接收器上再次进行转换,将光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然后发送给终端[1]。因为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信号可能会有扭曲的情况,造成最终的成像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影响观众观看的效果,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中继器的参与,设立中继器能够保证信号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保持稳定,并减少受损情况。当光缆在长距离的架构过程当中,一些光缆线过于长,或者是因为一些原因出现交叉的情况等等,为了能保证光纤的连接效果,也需要耦合器和连接器。

二、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传统的光纤通信技术经常会出现噪音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改造,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能过有效避免这一问题。而且在一些现场的演唱会当中,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得更加有效,演唱会当中有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往往会设立在全国各地,主会场的主持人在和分会场的嘉宾与主持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阻碍,这就是通过光纤通信技术获得的。1、非压缩传输。非压缩传输主要指的是,信号从信号源发出,然后再经过传输的,最终到终端设备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进行处理。在一些跨年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直播的过程中都是应用的非压缩传输,实际上一般的现场直播利用的就是非压缩传输的方式[2]。非压缩传输的方式对距离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当进行现场体育赛事报道的过程当中,一定还有电视机转播机房,机房和转播车的距离不能太远,一般不会超过60米的距离。目前在很多非压缩传输当中,为了能够保证传输的效果,采用两套设备传输的方式,使用主设备的同时还应用冷备设备,双光缆的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让信号传输地更加准确,还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3]。2、压缩性传输。压缩设备可以对光波信号进行压缩,让信号的空间变小,然后再进行传输,因为信号的空间明显变小了,因此数据传输的数量可以更大,这点是非压缩传输不能及的。因为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都有自身的优点,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会同时使用,两者结合不仅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还能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

三、适应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需求的FTTH系统

FTTH是一种光纤媒质的接入方式,将接入网局端和家庭住宅连接起来,引入光纤让人们可以在住宅当中享受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带来的便利。实际上一般有有线电视传输平台和双向传输平台两个平台,而FTTH则对上述两种平台都做出到综合的考虑,不仅能够兼顾有线电视传输平台,还能构成双向的业务。FTTH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是按照部分的重要作用分割看来,一共有四个部分,首先是广播和宽带接入系统,然后是光分配网络,其次是配置系统,最后是网络管理系统。FTTH能承载业务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广播电视方面的业务,人们都熟悉的高清广播和电视广播等等,目前还有电视IP直播的业务,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不断发展,将会让广播电视业务更加丰富。还有一类是宽带接入业务,在宽带接入业务当中,主要包含了网络视频的功能,还有网络游戏的功能,以及一些点播的功能等等,可以看出FTTH所能承载的业务类型是非常广泛的,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性。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然后在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其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两种应用,一种是非压缩传输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压缩传输的方式,特点是传输的量更大,最后介绍了FTTH系统,希望能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让广播电视传输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学文,赵家文,叶德飞.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09:55-56+59.

[2]李洁,冬梅.光纤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方法分析[J].通讯世界,2016,20:76-77.

光的传播篇6

光的传播是光现象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光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光传播的路径,也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以及其相关应用的例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传播教师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光的传播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做手影游戏,从而引入光源,显得自然、亲切,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播放一些光源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光的美丽动人,感受到了光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引导学生对列举的光源进行不同的分类,充分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问题是思维的动向,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并提出了问题,才会积极认真的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教学,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与筛选,接着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学生评估等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光沿直线传播,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并慢慢形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还让学生通过操作,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活泼的状态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处理光速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本节课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还使学生学以致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标准理念和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把科学世界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课下去阅读,让学生自己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年,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布置课后完成“想想做做”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在简单的小制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照相机的学习做了一些铺垫。

光的传播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首先谈谈自认为较好的方面: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

“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实验特色,从而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

3、学生表演光的传播路径,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结论.

4、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去选取粉笔末演示光通过有粉笔末的空气进入水中光线不是直的,非常有创意。

这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所以,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另外,学生所做的“激光准直”、“果冻实验”、“小孔成像”等小实验,都是把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推向了高潮。

其次是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一:整堂课虽然气氛较活跃,但语气语调快慢把握不当,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后面时间不够,没有学生 练习的空余,应加强学习时间控制,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须设定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让本节课显得更完整。

反思二: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而且我对学生的猜想光是在空气传播的没有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追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环节我把握好时间,没有做到干脆利落,比较啰嗦,以致后面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堂练习都没有时间.

反思三:在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小孔成象现象、生活实例的时候应该作为重点,由于前面的时间压缩的不够紧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不会准确地解释.

反思四:为了及时巩固光的直线传播,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更好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学生的课堂练习没有当堂练习反馈。

反思五: 在光线的模型建构上,本节课没有安排学生动手体验光线的画法,光线是几何光学的关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

反思六: 另外我觉得不管采用什么授课形式,对于物理实验,我觉的能不用课件展示就尽量不用,而用真实的实验为好。 评课中同事们指出了我的不足,提出了几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是印象很深刻、必须尽力克服的:知识点过渡不自然;光的传播路径有学生猜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没有加以评价,中是按自己的目的结果上的;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补充的东西学生能记下来更好,帮助学生记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可改进一下,减少环境光线的干扰使像更清晰,最好能直接看窗外的景物;或者让学生自己做;教学节奏不够紧凑,需要给学生阅读课文和记忆基本概念的过程,给点时间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和规律;例子可以少讲或者以作业或课后思考的方式进行...

老师们的话很中肯,我自己也觉得这些地方确实要改进。

总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课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课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困难。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

光的传播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三光的传播是光现象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光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光传播的路径,也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以及其相关应用的例子。这节课我从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即声源、介质传播、人耳,从而引出看到光,必须先要有光源,光线传播到眼睛,进而举出一些光源的物体,并强调是自身会发光,而人的眼睛就不是光源了,让学生理解了光源的概念并学会举例后,接着讲光的直线传播,对光在空气中、水中、固体中分别做了演示实验,并举出关于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整节课基本算是顺畅,有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例如用果冻演示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该强调的地方也做重点强调,如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整节课没有存在大的问题。科组长吴老师和科组罗老师听了我的课后,给我提了一些建议。

一、部分实验效果不好。

如演示光在空气中传播时,让光线从黑色的板表面通过,事实上能很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气中演直线传播,但是学生误认为光在板上沿直线传播,虽然实现现象明显,但是学生产生了误解。所以需要改为喷雾或烟来做实验。演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时,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学生没办法完全看到。这两个实验都需要改进。

二、需注意细节方面。

当举出月亮不是光源的时候,学生都会说出是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不是自己发光的,而我没有再进行详细讲解一次,因此程度较低的学生可能还没办法理解,对于有些问题,不能认为学生会回答那就是懂了,其实还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要再讲解一次。

做笔记要详细,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讲完后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因此在小结的时候,学生还是很难回答出来,因此笔记一定要详细,即使有些学生没办法完全理解,也能记住一些。

板书时,因为黑板地方不够,而又要留一些地方画图,字写得不够大,可能有些学生没办法看到,教室里光线太暗,我也忘记了开灯,这些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会造成学生听课的整理情况和课堂的学习效率,这也是要注意的地方。

在画光线时,因为一时找不到尺子,就徒手画,这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给学生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光线必须用尺子来画,让学生有这个意识,还要多加强调。

三、加强引导学生的能力

课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提出太难的问题,一些问题注意分步提

出,降低难度。这节课在提出人在太阳下,从上午到下午影子怎样变化时,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如果换成先问上午到中午,太阳逐渐升高,影子怎样变化,学生凭生活常识,应该可以回答出来。一些较难的题目,要分步提出,逐渐引导,并且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光的传播篇7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它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即相对于光源静止和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到的光速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洛伦兹不变性的结果,因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光的传播篇8

关键词:广播射频信号;光纤通信;远距离传输

1概述

在传统的广播监测台站建设中,广播射频信号传输大多使用射频同轴电缆作为馈线。由于同轴电缆传输损耗大,长距离传输会造成信号强度的很大衰减,不能保证监测的信号质量,故广播射频信号接收天线与收信终端之间的距离受到极大限制,多数天线架设在台站内。广播射频信号接收天线位置环境要求与高层建筑、架空电力线、架空通信线路、公路等应有保护间距,而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外扩,许多广播监测台站周边高楼林立,公路网交错,收测环境不断恶化,已无法达到广播射频信号接收天线架设环境标准,如何选择好的天线场地以保证收测质量迫在眉睫。近年来,光纤通信已成为宽带接入的一种主流方式。光纤通信具有频带宽、损耗低、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利用光缆替代射频同轴电缆,可以将广播射频信号传输距离延长至20公里以上,这就为在距离监测台站较远的地点架设广播射频信号接收天线,实现天线场地与监测台站分离提供了可能。

2广播射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广播射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主要由远端天线场区、光缆、监测台站机房三部分组成.2.1远端天线场区天线区的固定天线一般是无源天线,系统主要由天线体、同轴电缆和光发射机组成。天线体接收的广播射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光发射机,在光发射机内进行电/光转换,再耦合到光纤中去传输。可转动天线系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转台及供电电源、控制线及光收发器等设备。天线体接收的广播射频信号同样是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光发射机,在光发射机内进行电/光转换,再耦合到光纤中去传输。控制转台转动的半双工RS485信号则是通过光收发器,实现与监测台站控制计算机的交互。

2.2光缆

由于天线场区一般架有多副天线,每副天线的接收信号和控制信号均需各自占用一根光纤,为节省铺设和维护成本,应将尽可能多的光纤熔接到同一根光缆上,传输回监测台站机房内。

2.3机房室内设备

天线区光发射机的光信号经过光缆传输回监测台站机房后,需通过光接收机转换回广播射频信号,并传输至天线共用器,以供广播接收机解调。控制信号则需通过机房端的光收发器转换回RS485信号,并传输至控制计算机,以实现天线转台的控制。

3关键技术

3.1光纤传输技术

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会产生折射和反射,折射光的角度会随入射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的角度达到或超过某一角度时,折射光会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全反射。光纤通信传输正是基于光的全反射原理实现的。同轴电缆传输较低频段的射频信号,每公里的损耗都在几+dB以上,而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相比之下,光纤每公里的损耗都在1dB以下。而且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作用,在其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的影响,故光纤传输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很强的抵御能力。正因为光在光纤的传导损耗小、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采用高速率光调制传输技术进行光信号的远程传输,能够实现全波频段内所有信号长距离无损传输。

3.2光端机收发技术

光发射机:在光发射端,广播射频信号经过输入匹配电路、放大驱动电路后转变为电信号,进入电/光转换模块,在光控电路和温控电路的控制下转换成已调光信号,耦合到光纤去传输。光接收机:接收光纤传输来的光信号,经光/电转换模块转变为电信号,但此时信号强度很弱,需经由放大电路放大到足够电平,再经过输出匹配电路输出广播射频信号,供广播接收机解调。

4结束语

广播射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是实现广播射频信号透明引接的宽带光纤传输技术。经过多方测试,通过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传输的信号与直接测量的广播射频信号图形基本一致,满足广播射频信号大动态的需求,为广播射频信号接收天线提供一种高质量、远距离、低成本的信号传输手段。为真正实现天线场区与广播监测台站分离,将天线场地架设在远离不良电磁环境的空旷地带,满足广播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魏朝晖 单位: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监管中心

光的传播篇9

关键词:新媒体;光影秀;红色文化;弘扬;传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追求,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新媒体顺应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新媒体艺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结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学科。新媒体光影秀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融合了数字影像技术以及投影技术,以其特有的沉浸式体验带给人们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广受关注与追棒,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展示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守护,更需要开发、挖掘和传承,只有不断的开发,深入的挖掘,才能使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活力,才能长久不衰,才能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红色文化更是如此,但是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却是少之又少的,红色文化题材的戏剧、演出、诗歌等活动,除非在特定的节假日,平时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作为我国的一个特色文化,在特殊时期曾使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精神受到鼓舞与震动,它在特殊历史时期更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食粮,毋庸置疑,红色文化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更应该提倡与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

戏剧、歌舞等都需要一个舞台进行展示,尤其是红色文化题材的戏剧、歌舞、舞蹈等,它更需要大众对它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样才能使得深层次的内涵得以发扬,才能使得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它需要寻求一个铿锵有力的合作伙伴,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良好的载体把它展示出来,人类始终是一种视觉动物,喜欢寻求视觉上的刺激感与撼动感,这给新媒体投影与红色文化的结合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新媒体光影秀是计算机图形艺术和和投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传播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在任意曲面、墙体等实物表面进行投射,它的主要展示形式以建筑投影为主,建筑投影是新媒体艺术的一种新兴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数字图像与现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称作异面投影,建筑3D投影等。它的投射面积大,投射色彩清晰、逼真,形式新颖,图像丰富灵动,科技感强烈、视听效果震撼,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它对技术和艺术要求都极为苛刻,建筑投影,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物的内面或外立面进行投影展示,投影就是利用投影技术,一般使用投影仪器作为工具,艺术在这里特指数字影像艺术,一般以影像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所以综合起来,建筑投影艺术就是以建筑的立面或者由建筑构架的空间作为介质,根据建筑本身的外部结构和形态,借助投影设备,以数字化影响创造出来的裸眼3D的视觉效果,也可以称作是建筑皮肤。由于是借助投影设备进行投射,所以对投射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晚上或者较黑暗的效果要更加突出生动。一般对于投影的内容都会根据特定的音乐配合相应的画面,以达到视觉、听觉的完整和谐。红色文化遗产戏剧、歌舞等都需要一个舞台进行充分的展示,更需要一个载体进行传播与推广,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的精神得到广泛的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戏剧和歌舞的主体内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形式的舞台表现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人们的欣赏口味、审美意识都在发生着变化,而红色文化舞台的表现形式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变化,关于红色文化歌舞的舞台演绎形式却没有时刻跟上时代的潮流,水平也在原地踏步,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遇到了瓶颈。这也是江西省非物质性红色文化始终不能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红色文化的主体内容是已经设定好的,并且经过历史的积淀,需要的就是这个味道,因此我们不能在内容的主体上进行大量的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在舞台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前先进的新媒体表现技术―建筑投影进行结合,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采用一种沉浸式的虚拟体验,让观众能够融入到舞台中的红色文化中去,带给其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文化感染给观众,这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的。

新媒体投影秀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投射于建筑物外部某一立面的外墙,这种形式的投影不会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表墙结构产生任何影响和变化,而是借助于外墙的结构特点,先将外墙结构在三维软件中进行虚拟还原,包括结构、纹理、材质和色彩等,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次进行数字影像的制作与创新表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重新设计过的数字影像投射到建筑物的外立面中,结合原建筑体本身的立面结构,形成惟妙惟肖的三维立体展示,从而形成以假乱真的投影展示。这一系列的过程对于技术和设计水平的要求都极为苛刻,首先要再三确认建筑外立面的投射面积,以使数字影像能达到一比一的准确投射,再次创作内容的艺术表现要与建筑外立面基本吻合,内容与形式要统一,要实现这一过程,其实是对设计人员的一个巨大考验,将红色文化题材的歌剧或舞蹈通过新媒体投影秀的形式表现到建筑外立面上,这对建筑本身的选择要求就很高,挑选适合的建筑体,然后测量,确定之后策划脚本,精确到每一秒内容的艺术表现,当然背景音乐的选择更加要求与红色文化主题相一致,不然容易产生“混搭”的效果。总之,想要这一过程得到完整的实施,重点还是在于对红色文化表现的内容设计与制作上。

总结:新媒体光影秀作为一个传播载体,红色文化作为内容的主体,二者要实现天衣无缝的对接,还需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内容的深层次内涵,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需要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知名度,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晓鹰.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5.9

2、赵凯.解码新媒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光的传播篇10

关键词:

一、 概 况

大丰市地处黄海之滨,全市总人口73万,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海洋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214个行政村,1304个村民小组,门堂户总数18.34万户。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近20万户,门堂入户率超过了100%,全市农村有线广播总只数12万只,入户通响率高达94.2%。

二、大丰市农村有线广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大丰市的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事业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996年在盐城市率先实现了市—镇—村光纤联网,有线电视用户每年均以1万户以上的速度递增。2004年底,顺利通过省广电局“有线电视示范县(市)”。

随着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干线越来越长,县城由城区向郊区不断延伸,农村由集镇向村组不断延伸,面对发展起来的近20万有线电视用户,如何保证网络传输质量,确保所有用户都能收听、收看到声音悦耳、图像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是摆在大丰广电人面前的又一全新课题。

由于有线电视发展初期,有线电视信号均采用同轴电缆传输,随着干线的不断延伸,其传输质量得不到保证,给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电缆传输信号衰减大,每隔250—300米就必须加一级信号放大器,网络成本显著提高;

2、最长的干线放大器级数达到20多级,信号经过反复的衰减、放大,各项指标已无法保证;

      3、网络故障率明显增加,维修成本大幅攀升。

三、实施光纤到组工程是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事业的有效途径。

针对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多方考察论证,参照一些发达地区的具体做法,决定采用光纤传输技术来解决光纤到组工程,即将有线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村部机房光发机采用光纤传输到村民小组,且每个村设置8—10个光节点,严格控制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总量,每个光接点所带用户为80—100户,做到光节点以下干放不超过3级,户放不超过2级。实施光纤到组工程以后,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大缩短了电缆的传输距离,节约了网络成本;

      2、网络传输更为可靠,电视画面质量显著提高;

      3、为实施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网络故障率大幅下降,维修成本降低。

四、实施光纤到组后网络指标的分析与对比。

         实施光纤到组前各项指标为:

         载噪比          C/N≥43dB

         组合三次差拍比  CTB≥54dB

         组合二次差拍比  CSO≥54dB

         图像质量一般,尚可接受

         实施光纤到组后各项指标为:

         载噪比          C/N≥52dB

         组合三次差拍比  CTB≥65dB

         组合二次差拍比  CSO≥63dB

         图像质量极佳,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