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十篇

时间:2023-03-16 14:39:34

贴对联

贴对联篇1

昆区钢三小三年级  韩笑然

今天,我非常非常高兴。为什么高兴呢?因为今天是 腊月廿九 ,明天是大年三十。

今天,我家洗澡,找新衣服,收拾家。这时,我跑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要贴对联了吧!” “走,我们现在就贴。”爸爸说。

我拿出对联。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横批是:合家欢乐。

对联上还有小福字。我是爸爸的小助手。一开门,四只手上去一起把旧对联撕烂了。爸爸把上联贴上去,正要剪,我已经剪了。就这样,我们忙了半天,上下联已经工工整整地贴好了。

“小虎我来贴!爸爸,上下联都是你贴的,我要贴小虎!”我争着说。小老虎在左手,胶带、剪刀在右手,我弄正小老虎,慢慢地贴着……

五六分过了,小老虎贴好了。我看了贴好的对联、倒福、小老虎,真高兴呀!为了庆贺贴好对联,我们要响炮。

我兴致勃勃地把香点燃,将一个烟花点燃,彩烟花四处喷散,一会儿绿色,一会儿红色。火柴炮被爸爸一点,扔出窗外爆炸了……

贴对联篇2

昆区钢三小三年级 韩笑然

今天,我非常非常高兴。为什么高兴呢?因为今天是腊月廿九,明天是大年三十。

今天,我家洗澡,找新衣服,收拾家。这时,我跑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要贴对联了吧!” “走,我们现在就贴。”爸爸说。

我拿出对联。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横批是:合家欢乐。

对联上还有小福字。我是爸爸的小助手。一开门,四只手上去一起把旧对联撕烂了。爸爸把上联贴上去,正要剪,我已经剪了。就这样,我们忙了半天,上下联已经工工整整地贴好了。

“小虎我来贴!爸爸,上下联都是你贴的,我要贴小虎!”我争着说。小老虎在左手,胶带、剪刀在右手,我弄正小老虎,慢慢地贴着……

五六分过了,小老虎贴好了。我看了贴好的对联、倒福、小老虎,真高兴呀!为了庆贺贴好对联,我们要响炮。

我兴致勃勃地把香点燃,将一个烟花点燃,彩烟花四处喷散,一会儿绿色,一会儿红色。火柴炮被爸爸一点,扔出窗外爆炸了……

贴对联篇3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天气虽然有点冷,但阳光很灿烂,大街上的人来来往往,马上就要过新年了,人们还在忙着购物呢!我们家也忙的不亦乐乎,爷爷和奶奶准备好了过年的食物,蒸好了馒头,煮好了猪头,还有年糕,鸡冻、香肠,满满的一小屋好吃的,真是过大年啊!

今天我们要贴对联了,奶奶打好浆糊,我找出自己亲手写的对联和福字,心里有点兴奋,因为我写的对联也能贴在墙上了。妈妈负责往对联上刷浆糊,我和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往墙上贴,一会的功夫就贴好了,家里立刻有了一番新年的气象。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了姥姥家,看到老爷也要准备贴对联,我们就一起帮忙,一会儿老爷家的对联也贴好了。

春节前的忙碌都是幸福的!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贴对联篇4

贴紫色对联是因为家里有近年去世的亲人。一般对联都是红色的,只是在部分地区,如果家里有长辈离世,那么在当年要贴白色的对联,第二年贴黄色对联,第三年贴紫色对联。三年过去后,第四年就能贴红色对联了。

春节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这是过年时期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如果过年不贴对联,那么过年就没有了年味。

一般贴对联,都会使用红色的纸,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有辟邪的意思。在农村,如果有亲人去世,三年内不能贴春联,甚至有五年不能贴春联的习俗。当然,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有些地区会使用白色对联代替,或者是紫色对联。

每个地区的习俗都不相同,如果感觉过年贴白色对联不喜庆,可以选择三年或五年内不贴对联,这样既省事,又节约时间。白、黄、紫的对联被称作“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来源:文章屋网 )

贴对联篇5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了,而贴对联又对春节尤为重要,所以,贴对联是重中之重,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我家自然也不例外了。妈妈在紧紧张张的忙活,而我和爸爸一起去贴对联,我发现对联和春联中有大学问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意思弄反了呀,我又不懂,拿了一些就贴,把“牲畜满圈”贴到了床头,把“身体健康”贴到了门外;把“出门见喜”贴到了猪圈上……我贴完了。爸爸一看笑了:“啊呀!不对吧!”。然后爸爸和我一起又把它们都贴对了。

一会跑出来玩的时候,看见门上贴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的春联。我看着对联,望着红红的灯笼,感觉到周围有许多年的味道呢,出来玩的每个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

哇!春节真快乐!

五莲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十班四年级:宁健宏

贴对联篇6

门一边没墙,可以直接贴在门上,注意贴对联时水平对齐、竖向垂直,中间成圆弧形状美观大方,看起来很舒服。注意尽量不要直接贴在侧墙上,这种效果较差。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来源:文章屋网 )

贴对联篇7

关键词:对联;上平下仄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源自于唐朝律诗中的对仗句,可以看作是对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跟诗词中的对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它具有律诗对仗的一切特征和要求,不同之处是:诗词中的对仗,字数少的每句只有三个字,多的也不过是七字,而对联则可以突破此限,每句字数可以少至三字,多的可以超过七字――对联一般是一二十字,长的有百字以上的。所以,对联也可看作是“对称的句子”。

对联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呈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它越来越成为一部分传统文化之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高雅艺术,另一个方向就是它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比如商铺开业、新婚喜庆、乔迁新居等,往往都要张贴对联。但是,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即便在如何分辨对联的上下联,如何张贴对联等关于对联的具体运用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专家的解释往往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所以,本文意在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也想表达一些自己关于对联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精神的思考。

一、“上”仄“下”平原则

如何贴对联?有人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可是,门之左右与手之左右固然一清二楚,然而那一副两张的对联,哪一个又是上联哪一个又是下联呢?比如对联“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看今朝(横批:人杰地灵)”和“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横批:春回华夏)”,这些对联,根据语意的重心也不好判断(根据语意的重心判断上下联,请见下面关于对联张贴第二个原则的论述),因为其语意几乎是对等的,这时候,人们往往借助于语音――即平仄来判断。

对联的传统要求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根据这一规律,一般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比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副老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去声,也就是四声,仄;“门”字二声,平,于是寿字句为上联而门字句为下联。

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声音的不同,在使用这一原则的时候,需要记住以下基本知识:在现在汉语拼音中,一、二声是平音,三、四声是仄音。

但是这样的理解,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只根据声音的理解,如果离开了对于对联语意以及横批的理解,就是简单化的,因为声音只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而不是所有要素,甚至是次要的元素而不是重要的元素。

第二,由于古代汉语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仄”即四声存在着一种专业化的对应关系,而一般大众则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理解由于对专门的知识有所期待,事实上就是将对联艺术复杂化了,同时也使对联这种极具大众性的文化行为变得脱离了大众与生活。

我认为:平仄,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与楹联文化自得其乐的一种自赏性的孤芳,也是留给中国文化大众的一个可怕的陷井。对“音”的强调,应该服从于对“意”的强调。因“词”害意尚且不可,而况因“音”害意乎?

二、语意重心原则

关于对联的张贴,一般人都认为:“书写从右向左,成文上仄下平,张贴右上左下。”然而,这其中唯独缺少了基于语意的判断。

语言是有重心的,语言学上所谓的偏义词,其实正暗示了语言意义重心的存在。在语言的转折结构、连贯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选择结构、假设结构等等结构当中,语意的重心自不待言显而易见,即使在并列结构的语言中,其意义也是有所侧重的,而且往往表现语意义重心后置的规律。曾国藩当年之所以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人们之所以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不说成是“下有苏杭,上有天堂”,甘肃人办的酒厂之所以要说“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而不能说成是“北有皇台,南有茅台”,都与并列结构中语意的重心位置有关。

对联作为“对称的句子”,其上下联,一般都是并列结构,然而,看似是并列结构的对联,其语意也仍然是有重心的,而且其重心仍然是后置的――也就是处于下联位置的。如下面的一副对联:

金鸡辞岁千家喜(应该是上联,因为按理“辞”应该在前,先辞后迎。)

玉犬迎春万户歌(应该是下联,因为依理“迎”在后,先辞后迎。)

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提着上联和下联这两个竖条子,就不能把应该贴在上联的贴到了下联,就不能把应该先读的后读了。我们就得看自己手上一左一右这两句话里,语意的心在哪一条上。意义重心所在的那一联就是下联。比如在传说中程咬金给秦叔宝母亲的寿联中,“……不是人”与“……乃神仙”,先抑后扬,“不是人”眼看就是上联无疑,因为它不是意义的重心而只是后文“乃神仙”的铺垫。再比如某个老人自书于棺木上的对联“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何处”,如果只从声音上判断,则只能读成“一点灵魂归何处,七尺遗躯葬此中”,然而这样的上下联之意味,由于语意的重心落在肯定性的“葬此中”,意味就是满足而安然的。可是,如果读成“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何处”,语意重心就落在了疑问性的“归何处”,其意味就是不满足的灵魂不安的。这时候,正确判断上下联或者说正确判断老人心情的原则,就应该是语意重心原则而不应该是仄上平下原则。

这时候,对语意的重心之所在的判断,往往要结合对联的横批,因为对联的横批,往往会从内容上指示语意的重心之所在(对联横批对于对联张贴的指示作用,请见下一节关于第三个原则的论述)。比如对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由于其横批是“红梅报春”,所以,语意重心应该落在“岁月新”上,即新字句为下联;再如“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由于其横批是“普天同庆”,则其语意重心也应该落在“乐无穷”上,即穷字句为下联。

三、横批指示原则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关于对联的横批可有还是可无的问题。因为有人认为:“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四个字的横批,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而我认为强调哪些对联可以不贴横批或者常常不贴横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理论意义上的对联,其完整的结构,少不了上联、下联和横批这样的三个构件。一如一个理论意义上的比喻少不了本体、喻词和喻体这样的三个构件,也一如一个理论意义上的人,少不了要有其血有其肉有其灵魂。尽管事实上有些比喻是没有喻词或者本体的,尽管事实上有些人确实是没有灵魂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哪些人就可以没有灵魂,我们更不能说哪些人就可以“一般不必有灵魂”。我们不能因为有些地方的对联没有横批,就将横批从对联的理论构成中排除出去。

以上两个原则,主要帮助我们进行对联上下联的判断,而这第三个原则,既可以帮助我们在内容上确定上下联(见上节),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形式上结合横批而贴明上下联。

古时候的对联张贴,受古人从右往左直书之语言排列法的影响,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书写,所以问题似乎不大。可是时展到如今,由于现代人从左向右书写之习惯的影响,我们会不时从住家、机关、商场、庙会等处发现,不少人常常把上联贴在门左边而贴在门右边的则是下联。有人甚至认为“现在应该提倡从左往右写(贴)”。在这种情况下,对联的上联究竟应贴在哪边呢?

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新时代里的新问题,而且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人们:古时候如何贴,现在就还是要如何贴!

我认为这时候,就用得上本文关于对联张贴的第三个原则,即横批指示原则。

所谓横批指示原则,是指我们在张贴对联的时候,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这样,横批也就不会游离于对联的整体之外而成为了对联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横批也才真正与对联整体紧密相关,也才堪称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关于对联横批的此一作用,雪潇先生将它形象地命名为“对联的手势”(参见《中国楹联报》1999/12/25或《应用写作》2001/1)。

有人曾不无遗憾地说:“横批应该从右往左写的,但现代人对这一传统习俗不甚讲究,大部分横批从左写起了。”如果理解了对联横批的这种“手势“,则这位先生当不再迷茫,因为即使是从左写起了,那也并不错,只要我们根据它的指示,把上联贴在左边而把下联贴在右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理解并掌握了这一原则,我们在对联的张贴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横批明明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

对联横批的这种“手势”作用,还可以从人们对古诗词的书写之法上参照理解。

古人的书写习惯,一般都是自右至左直书,又叫右书,所以,最为规范的书写,自然就是以下这种:

不 所 离 别

作 嗟 亭 路七 送

一 人 叶 云岁

行 异 正 初女 兄

飞 雁 稀 起

可是,如果写成了下面的这种排列法,对不对?

别 离 所 不

路 亭 嗟 作

云 叶 人 一

初 正 异 行

起 稀 雁 飞

这样的写法显然和一般的规范不合,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将错就错,那就是:在其左边加写题目及作者名――

别 离 所 不

送 七 路 亭 嗟 作

岁 云 叶 人 一

兄女 初 正 异 行

起稀 雁 飞

这样的排列,用从左往右的题目、作者、正文的顺序,来指示诗章的阅读顺序,题目、作者、正文这样的指示作用,可以名之为“诗歌的手势”。

有时候,诗词的前面并没有书写题目和作者,比如书法家书写的诗词,这时候,所谓“诗歌的手势”是不是就不存在呢?不是,这时候,诗歌的手势由最前面转移到了最后面――这时候就要看落款,落款也是一种手势,它也具有一种表意顺序的指示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对联的张贴在现代人生活中可以通用的两种方法:

传统式: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于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现代式: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左至右,于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这样的方法,也许是与古不合的,然而,它却是与时俱进地具有通变精神的!)

贴对联篇8

不在家过年对联能提前贴,所以要在过年的时候贴对联,是因为从前有个怪兽名字叫做“年”,这个怪兽比较怕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就在门上贴春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来源:文章屋网 )

贴对联篇9

关键词:耳穴贴压;生物反馈;便秘;护理

便秘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1.45%[1]。由于脊髓损伤后肠道神经系统失常,导致括约肌以及直肠感觉的减退,加之患者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减弱,粪便停留于肠道的时间过久,最终出现便秘情况。便秘的发生会明显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有效的解决脊髓损伤后便秘情况就成为了临床的研究重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耳穴贴压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合并便秘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脊髓损伤的诊断符合2006年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便秘诊断为每周排便频率大于3d或者小于3d但伴有大便性状呈块状或硬结。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性疾病;合并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徐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合并便秘的患者60例。所有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4±6.3)岁。其中颈段损伤8例,胸段损伤13例,腰段损伤9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3.1±6.2)岁。其中颈段损伤9例,胸段损伤15例,腰段损伤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时间、损伤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χ2检验或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定时排便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耳穴贴压联合生物反馈训练。①对大肠穴、脾穴、三焦穴、直肠下段穴、便秘点穴进行王不留行耳部埋豆治疗。具体方法:将两耳廓用无水酒精棉球消毒,待酒精干燥后,找到穴位点,用0.4cm×0.4c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位点,指导患者每天按压王不留行贴压点2min,4次/d。按压程度以患者自我感觉轻度疼痛、局部酸麻感为宜。②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生物反馈训练仪调整患者的片边习惯。具体方法:利用生物反馈仪将患者肛管内肌肉运动、直肠压力等作为电生理信号转换为图像、声音的形式指导患者训练内外括约肌,同时可以让患者模拟正确的排便动作,加强患者的耐力及肌力。一般训练3次/d,15~20min/次。

所有护理训练以7d为1疗程,共持续2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评估

1.3.1临床疗效判定[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给予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组制定的判定标准为主。分别包括: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有无腹胀感、排便频率、有无排便不尽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3.2肌电图评估 按照耻骨直肠肌及括约肌反向运动有无消失作为有效与无效的判定标准[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均有所有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肌电图评估:观察组在改善耻骨直肠肌及括约肌反向运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引起的一种复杂症状,也是临床护士最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5%的脊髓损伤患者至少需要一种辅助方法刺激才能够正常排便,约有50%的患者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排便。

中医学认为耳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当人体中任何脏腑发生病变时,都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反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异常穴位点,对疾病进行治疗。而生物反馈训练则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发展将信号转化为可视可听的多媒体形式。对于脊髓损伤合并便秘的患者,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正确收缩和放松部肌肉、模拟正确的排便动作,达到自主排便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便秘,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有着明显的改善(P

参考文献:

[1] Han TR, Kim JH, Kwon BS.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and bowe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J]. Spinal Cord, 1998, 36(7): 485-490.

[2]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国际脊髓学会. 李建军,周红俊,孙迎春,等,译.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2006)[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1): 1-6.

贴对联篇10

[关键词] 穴位贴敷;哮喘;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04-02

United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Bronchial Asthma Inhale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JIN Ping1FANG Jie1 ZHOU Fang2

1.Zhuj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Zhejiang 311800,China;2.Zhuji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jiang 311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aled hormone therapy in western medicines based on acupoint seicking therapy could apply, recurrence rate and improve control asthma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54 cases asthm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ure inhale hormone group and inhaled hormone therapy in western megicines based on add acupoint seicking with summer in treatment group. To compa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mmune function index of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Western medicies based on inhaled hrmo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summer accpoint sticking therapy 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pply and improving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better than pure inhaled hormone group. Conclusion Combined hormone acupoint sticking apply suction can improve the bronchus asthma chiLdren immunity,reduce the airway hyperrrspnsiveness,control asthma incidenc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Acupoint seicking therapy; Asthma;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支气管哮喘儿童在缓解期因其血浆组织胺浓度仍然高于正常人[1],故每遇诱因常反复发作,严重时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延长儿童哮喘缓解期,并最终达到根治哮喘的方法。针灸贴敷[2,3]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特色疗法,其临床疗效也比较令人满意。近年来我院对哮喘儿童在激素吸入基础上联合夏季穴位贴敷,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儿童均为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专家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共54例,年龄 3~6岁,平均年龄(5.29±1.48)岁;男35例,女19例;病程 <1年18例,1~3年21例,>3年15例;一级哮喘 5例,二级哮喘 24例,二级以上 25例。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使用吸入型激素(21例);B组为加用夏季穴位贴敷(3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得家长同意进入本课题研究。

1.2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4]。中医诊断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排除呼吸道异物,心、肺、脑等其他疾病以及不能坚持用药者。

1.3治疗方法

1.3.1A组(单纯使用吸入型激素) 予普米克令舒气雾剂(吸入用布地奈德,阿斯特拉斯无锡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吸入,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每次100~200μg,每日1~2次。

1.3.2B组(加用夏季穴位贴敷) 除使用A组治疗方案外,加用夏季穴位贴敷:穴位贴敷位置:大杼、肺俞、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肾俞等。组方药物:细辛、生半夏、甘遂、玄胡索、肉桂、白芥子、生姜汁等。穴位贴敷疗程及具体敷贴时间:夏季头伏、二伏、三伏,每次贴敷时间要贴足6h;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 填写哮喘观测日记 通过填写哮喘观测日记方式了解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由专人负责指导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教会家长记录哮喘日记,详细记录治疗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按每月日间及夜间发作次数总和计算)。连续填写1年以上。

1.4.2血清的采集和制备 治疗前分别取静脉血3~4mL,静置后离心制备血清5mL(肝素抗凝),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IgE、IgA、IgG及(流式细胞仪)CD4、CD8值(试剂购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治疗1年后,再留取血清5mL(肝素抗凝),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IgE、IgA、IgG及CD4、CD8值,比较治疗前后数值变化。

1.5疗效判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3]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疗效判断标准,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及随访1年以上统计疗效。A(临床控制):用药后1年内哮喘症状完全缓解 ,即使有感冒或轻度咳嗽亦不发哮喘,哮喘降级治疗;B(有效):用药后1年内发作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哮喘维持原治疗;C(无效):用药后一年内感冒及哮喘发作次数不减,哮喘升级治疗。

1.6质量控制

专人对受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各参数的测量及资料的计算机录入。90%个案调查由课题负责人亲自指导。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并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观察临床疗效, B组与A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症状有所改善,平均哮喘发作次数均有减少,但B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IgE、IgA、IgG及CD4、CD8及比值比较

见表3。仍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血IgE、IgA、IgG及CD4、CD8值用中位数和四分数间距表示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经比较发现: 治疗后两组血IgE均有明显下降,但B组与A组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IgA、IgG及CD4、CD8值变化不大,但B组变化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

3讨论

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2000年调查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0.5%~3.4%”,其中约1/3~1/2的中、重症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尽管根据GINA方案,吸入型激素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但是哮喘缓解期如何预防复发,从而减少急性期普米克令舒及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次数,并减少激素所致的副作用,增加患儿的依从性方面尚无特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现代医学新技术的兴起和介入,中医药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好疗效,相关实验研究亦取得了很大进展。

儿童哮喘为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是辨证治疗的关键点,而气候转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日常调护的重点。“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肺也,贮于肺”。痰既是哮喘的致病原因也是病理产物,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黎炳南 [6]认为治哮喘宜“间者并行”综合治疗 ,应“分经别脏 ,攻补兼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是根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理论及经络学说原理而形成的治疗方法。小儿哮喘以寒证多见,本组中药穴位贴敷由《张氏医通》白甘药饼加味而成,具有温肺暖脾、散瘀祛痰之功效。所用药物白芥子、甘遂、半夏温化伏痰、宣通肺气,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利肺气,细辛、肉桂、生姜温散透达而宣肺,开窍通络以利药物吸收。选用大杼、肺俞、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肾俞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为主,邻近肺脏,大杼、肺俞、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等有止咳平喘、宣利肺气的作用。药物贴敷体表穴位后,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被吸收,药穴同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行气散邪、抗御病邪的作用[7]。经治疗后发现与单独使用吸入性激素比较有效率达90.90%,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减少,同时还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 IgE明显下降,IgA、IgG水平明显升高,CD4 水平升高,且CD4/CD8 比值升高,说明穴位贴敷可能使 TH2反应减弱,并使IgE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从而减轻哮喘症状[8]。

近年来,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我们临床观察到在西药吸入型激素治疗基础上,穴位贴敷治疗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诸药合用, 先后天同补,肺脾肾兼调,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气道高反应、控制哮喘复发率,而且随着小儿的正气恢复,哮喘最终有可能被根除,故哮喘患儿穴位贴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传统中医治疗费用少、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因此对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8):503-505.

[2] 黄克文,袁峰,王红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47.

[3] 朱英荣,姜蓓蓓,张燕,等.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46.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6] 王萍芬,周本善.当代儿科名老中医经验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5.

[7]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5-220.

[8] Robinson DS,Durham SR,Kay AB. Cytokines in asthma[J]. Thorax,1993,48(8):84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