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国王访华十篇

时间:2023-03-16 09:24:18

沙特国王访华篇1

2006年1月2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商务部部长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沙特第三届经贸会上热情洋溢地说,目前,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在此之前,沙特一个18人的先行文化访问团先于国王四天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友好的民间访问。《对外大传播》派出记者,在本刊特约记者马凌环女士的协助下,对沙特民间访问团进行了近距离的追踪采访。同时,为了让读者对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随后又专访了新中国首任驻沙特大使孙必干,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宝才研究员等,以飨读者。

亚洲东西两个大国的携手

――访新中国驻沙特阿拉伯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孙必干

文/本刊记者 雷向晴 实习记者 于 淼

曾有一位老外交官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他在退休后临危受命,率领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在枪炮声中成功复馆,并在25小时之内营救出了七名被武装分子绑架的中国人质,那一刻,他感动了13亿的中国人。同时,他被评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他就是1990年至2002年先后担任中国驻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的孙必干。

在孙大使长达30多年驻中东地区的外交生涯中,还有一段对中沙两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经历:作为新中国首任驻沙特大使,他见证并推动了两国的建交和关系的初创。

采访在孙大使家的客厅里进行。客厅的摆设简约而富于中东风情:墙上有两幅从伊拉克带回来的壁挂,地上铺着从伊朗带回来的地毯,在电视旁边,还有一个古铜色的阿拉伯风格的长嘴铜壶……柔和的阳光斜射进客厅,洒在孙大使身上,使这位长者显得随和淡定、冷静从容,让人感觉不到他身后曾经的硝烟和惊心动魄的历程。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依然让人感受到他骨子里那份浓厚的中东情结和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的关注。沙特国王访华更使他感到格外的欣慰和高兴,而我们也从沙漠和石油开始了采访……

不只是沙漠和石油

《对外大传播》:孙大使,前不久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应中国国家主席的邀请访华,中沙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沙关系迅速发展,但是对于两国人民来说,相互间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一说起沙特,中国人想到的可能只有沙漠和石油。那么,能说一说您心目中沙特的样子吗?

孙必干:沙特阿拉伯处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从飞机上可以看出沙漠面积十分广大,因而气候环境也很恶劣。丰富的石油资源给沙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沙特的古迹比较少,主要在麦加等地。国家将从石油获得的财富用于国家建设以及城市现代化上,城市里多是现代化建筑,首都利雅得就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吉达是位于红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如今也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化的大都市。虽然地处沙漠地带,但是沙特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绿化,在大街的两旁都种着树木和花草,房子里的庭院用的是耗资不菲的滴灌。沙特政府还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在飞机上可以看到沙漠中间绿色的圆形区域,就是通过改造土壤种植的小麦,沙特也一度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向世人证明了沙特不只有石油,而且有粮食。

沙特有四种类型的机场:国际航班机场、国内航班机场、皇家专用机场和私人飞机机场。在沙特,拥有私人飞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1994年,在我卸任驻沙特大使的前一天,我向一个在吉达的朋友电话告别,他得知后坚持要在我走之前见我一面。我告诉他我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订去吉达的机票,他说没关系,就派自己的私人飞机从吉达飞到利雅得来接我,而后,他又专程亲自送我回来。就这样,他的私人飞机一天四次往返于利雅得和吉达,我的同事开玩笑对我说:“你是我们国家待遇最高的驻外大使啊!”

中沙建交:水到渠成

《对外大传播》:那么,您作为新中国首任驻沙特大使,可以介绍一下十几年前中沙建交的情况吗?

孙必干:中国和沙特是亚洲两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但是,沙特却是除了以色列以外,最晚同中国建交的西亚北非的国家。两个这么重要的国家为什么建交会这么晚?我想,这里面除了政治因素、宗教因素以外,还有。沙特在1946年跟当时的政府建交,建立了总领事级的外交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政府向全世界表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愿意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任何与我们建交的国家,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那时沙特同台湾还保持着外交关系,1957年沙特同台湾还提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虽然当时中沙还没有建交,两国之间在贸易、体育、航空、宗教等方面的交往还是不少的。1955年开始,中国政府组织穆斯林每年到麦加朝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的交往。沙特不单单是和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而且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建交。所以到1990年和我们建交时,中国成为当时唯一一个与沙特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无神论者,沙特却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沙两国开始进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沙特改变了对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片面印象,了解到新中国从宪法到政府到人民始终是实行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的政策,就是说,在中国的宗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由。建交前,沙特自己也派人来中国了解情况,比较真实地了解了中国穆斯林的情况,觉得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的宗教政策是比较好的,中国的穆斯林确实享有自由,并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这也为日后中沙的建交奠定了基础。沙特和中国建交是出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势所趋。即使这样,在两国建交问题上,沙特还是比较稳重谨慎的,采取了“两步走”的做法:第一步,1988年签订《互设商务代表处谅解备忘录》,相互商定在半年之内互相在对方设立商务代表处;第二步,在设立商务代表处后的两年内,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对外大传播》:在中沙建交前的艰难时刻,您作为当时中国的商务代表是如何促成这个“两步走”的呢?

孙必干:1989年11月,我出任中国驻沙特商务代表,应该说,当时的条件和环境还是比较严峻和复杂的。当时,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台湾也在此时大打“银弹外交”,拉拢了极少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中国同沙特两国的关系在那时也才刚刚起步。

我们作为准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中央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做沙特王室的工作,让他们的王室了解我们,信任我们;其次,同沙特的工商界人士建立联系。当时,中沙之间每年的贸易额只有3亿美元,而沙特同台湾的贸易额则达到了20亿美元,光从沙特进口石油就达15亿美元。中沙关系若是没有经济作为后盾是很不牢固的,所以,我们通过宣传,让沙特工商界的人士了解中国的情况,同时安排中沙双方相关经贸人士的见面会谈,促进贸易往来。做好沙特新闻界和宗教人士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沙特的媒体与中国没有太多的接触,所以,我们要主动地介绍自己,介绍中国的情况,并通过和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交往,介绍中国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同时,还要适当作好沙特当地华人华侨的工作。由于中沙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工作人员的努力,沙特不仅履行了诺言,于1990年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而且还比预计时间提前了数月,用沙特外交大臣的话来说:“中沙两国建交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一位单独向法赫德国王递交国书的大使

《对外大传播》:1990年,中国同沙特阿拉伯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么,作为新中国首任驻沙特阿拉伯特命全权大使,在向沙特国王递交国书的那一刻,您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样的使命?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责任和压力?

孙必干:在当时那么困难艰苦的情况下,中沙两国建交,本身就是对两国关系已取得成果的一种承认,我感到很欣慰,心情很激动。因为从此我就可以更直接、更多地为中沙两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中沙双方关系发展的余地还很大,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在邓小平同志“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这一年,我国的外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与新加坡、沙特建交,与印尼复交。

《对外大传播》:在向沙特国王递交国书的时候,法赫德国王给您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孙必干:沙特皇家礼宾司司长告诉我,递交国书后可以同国王交谈15分钟,但实际上他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很友善,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见到一位讲阿拉伯语的中国大使,既惊讶又高兴,问了许多中国的情况,还特别询问了我在哪里学的阿语,以及中国的阿语教学情况。我告诉国王,学阿语不仅仅是作为语言,更是交流工具。中国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培养阿语人才,并且鼓励阿语教学,还邀请了阿拉伯国家的老师到中国讲课,以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国王听后很高兴,没想到泱泱大国如此重视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创始人所说:欲求真知,哪怕远到中国。法赫德国王也对中国充满了敬仰和向往,很想了解中国。而那时,国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加上海湾危机,更加重了他的压力。随着法赫德国王身体健康状况的日益恶化,以后派驻沙特的各国大使都是几个国家一起递交国书,基本也没有了单独同国王交谈的机会,那么,我就成了最后一个单独向法赫德国王递交国书的大使。我想,如果法赫德国王的身体状况允许,他生前也会来中国访问的。

《对外大传播》:回顾在沙特的工作经历,您如何评价初创阶段的两国关系?建交后中沙双方高层互访不断,特别是在不久前,阿卜杜拉国王访华,成为历史上首位访问中国的沙特国王,那么大使先生如何看待中沙关系今天的发展和前景?

孙必干:从1989年底我出任驻沙特商务代表到1990年7月中沙建交不到一年时间。在建交之前,中沙双方就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接触和联系;建交后,双方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会得到更加有利的推进。我们当时做的是基础性、铺垫性的工作,主要的发展还是在这之后。中沙建交以后,两国贸易关系快速发展,这是两国所没有想到过的。正如主席在同阿卜杜拉国王的交谈中所说的:“中沙建交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两国关系发展很快。”在中沙建交后的短短15年中,双方的政治关系深化,经贸往来扩大,各领域交流卓有成效。几组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说明:中沙之间的贸易额从建交之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长到每年160亿美元,沙特成为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沙建交之前,中国本身是个石油生产大国,也有少量出口。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从沙特购买石油。那一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大约300到500万吨的石油,而到了去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达到了2200多万吨,占中国进口量的17%,石油贸易额达80多亿。

虽然中沙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了很大很快的发展,但是在高兴的同时,还应看到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合作领域确实还有很大发展的余地,如在石油、天然气的上中下游的合作上。特别是在石油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国内市场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而对沙特来说,中国是一个长期稳定而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除了石油贸易,在石油储存方面的合作,对于我们两国都是有战略意义的。中沙两国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也都是双方的真诚需要。所以,中沙两国是战略性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会成为长期友好和全面合作的好朋友、好伙伴。同时,中沙两国的领导人也十分重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沙两国关系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沙两国关系发展的迅速,离不开领导人的重视。中国国家领导人主席、总理、李岚清和钱其琛两位副总理等都到沙特进行过访问,沙特王室的许多主要成员和政府的重要官员也来华访问过,阿卜杜拉国王在作为王储时就访问过中国。阿卜杜拉国王这次访华也创下了三个第一: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沙特国王,上任以来首次出访,同时中国也是此次出访的第一站。阿卜杜拉国王也邀请主席访问沙特,胡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中东是非之地的稳定因素

《对外大传播》:地处中东这样的是非之地,沙特是如何保持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在阿拉伯国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呢?

孙必干:确实,沙特阿拉伯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不安宁,但是沙特却像你说的那样,在阿拉伯国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它的国土有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了阿拉伯半岛的75%,同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样就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都在沙特,这又是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从这些方面来说,它具备了成为中东大国的基础。另一方面,沙特王室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有近万人,他的领导人制定了符合沙特国情的发展路线和温和务实和平的外交方针,这些都使沙特阿拉伯成为中东的重要的稳定因素。

沙特的国王与平民

《对外大传播》:提起阿拉伯国家,提起沙特,我们都会自然地想到他们神秘的王室,那么,沙特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城市、街道、学校和医院以及日常休闲生活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王室、贵族和平民之间又是如何相处的?

孙必干: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当时的外交工作主要是面向沙特王室,所以同沙特百姓的接触不是很多,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城市设施很现代化,他们的超市、商店都修建、装设得很豪华,商品的种类也很丰富。由于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出国旅游的频繁,许多沙特的老百姓,也有许多的富豪、王室成员开始向往沙漠生活。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都会看到许多人驱车到郊区去过“帐篷生活”。

在很多方面,沙特人还是很传统、很保守的。妇女出门都还要穿着长袍,戴着面纱,只有在丈夫或是兄长的陪同下才能出席活动。而这些在当今的阿拉伯世界也只有伊朗和沙特保持着。他们的学校也是男女分开的,就连动物园也是星期一三五、星期二四六这样男女分开参观。而他们的文化生活也比较枯燥,电视里大多也都是宗教类的节目,没有我们所谓的娱乐节目和娱乐明星。当时使馆的汽车司机是在当地雇的,每月工资两千美元,但他还是要求加薪,可见,从整体上来说,沙特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尽管贫富差距比较大,但这种差距是建立在没有穷人的基础上,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给沙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是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

沙特王室成员与老百姓保持着一定的接触和联系,国王、王储每个星期都要和老百姓见面,而百姓也排着长队与心目中敬爱的国王握手,甚至可以借此机会递条子告状,国王就会给相关的部门批示,这在阿拉伯国家是很难得的,并且国王一直都在坚持这样做。

《对外大传播》:您认为中国对沙特的外宣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必干:对沙特的外宣我认为还有很大的加强和发展的余地。过去沙特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知道的有关中国的信息都来自西方的宣传。沙特的报刊不少,但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消息。我到任后注重做新闻界的工作,回答了沙特媒体记者的提问,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这些内容见报以后,令沙特的读者耳目一新,原来中国的情况是不同于西方的描述的。另外,沙特人有钱,到世界各地经商、旅游的很多,对中国的了解渠道是多样的,他们也通过直接和中国人的交往来了解中国。《今日中国》杂志在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建设》,它的阿文版在沙特以至阿拉伯语地区的影响力都是很大的。

但总的来说,中国媒体对沙特乃至中东地区的新闻传播,我认为还很不够。美国的CNN、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分别通过对海湾战争和美伊战争及时有效的报道,确立了各自在世界传媒格局中的影响力。我们中国媒体要扩大自身影响,不能忽视中东地区这个常常被世界关注的焦点,对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等,也应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发出自己的声音。涉及伊斯兰世界的报道时,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例如,中国政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反对将其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挂钩。西方有些人认为恐怖活动与伊斯兰教相关,实际上并非这样。恐怖主义的产生是有其客观根源和复杂的环境因素的。

宗教是阿拉伯读者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要向沙特人民说明中国的民族平等和宗教自由政策,文章里就要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和实际的事例。还可多用生动的图片来介绍我们的情况,让他们感到更亲切。中国经济多年的快速稳定发展,也让很多外国人想弄明白中国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就需要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人民的交流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沙特国王访华篇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陛下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6000万美元,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援助而言这6000万美元显得格外沉甸甸,为此,5月22日《亚洲财富论坛》独家专访了刚刚到任的沙特阿拉伯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叶海亚・载德阁下。其时,大使阁下刚刚从成都国际机场回到北京,他是去负责接收来自沙特阿拉伯的第一批援助物资。

沙特国王为何有如此善举?

《亚洲财富论坛》: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遭受特大地震灾害,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卜杜拉国王陛下以个人名义向灾区人民捐赠巨额资金和物资,您如何评价其意义?

叶海亚・载德: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阿卜杜拉国王陛下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同身受,立刻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灾区提供最直接的人道主义经济援助,其中包括5000万美元和价值1000万美元的物资,其中5000万美元的援助资金已经到位,而1000万美元的物资也在陆续到位,其中包括帐篷、地毯、食品等等。

两天前,我飞往成都,亲自接收了第一批救援物资,作为刚刚到任沙特阿拉伯驻华大使,这是我履新之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这期间,我十分关注各国媒体对灾区的广泛报道,了解到这场灾害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痛苦,了解到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失去了生命,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巨大震撼,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那句中国古话:“患难见真情!”

《亚洲财富论坛》:我们知道,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陛下向四川灾区捐赠了巨额人道主义援助,数额居全世界之首。国王陛下为什么会有如此义举呢?

叶海亚・载德:众所周知,阿卜杜拉国王陛下是一位尊崇人道主义的国王,他的心是与灾区人民相连的,依我个人对国王陛下的了解,他能做出这样的义举我并不感到惊讶。同时,国王陛下也深深明白,沙特阿拉伯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多么深厚的情谊。国王陛下对中国灾区人民的援助是完全出于人道主义的。

我十分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在灾害过去之后重建美好家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有那么英明的领导人,有那么多勤劳勇敢的人民,有那么多甘于奉献的志愿者……所有这一切表明,灾区人民将很快从废墟上站立起来。沙特阿拉伯人民愿意在任何时候向中国人民提供必要的援助。

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在如此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表现出非凡的精神和勇气,目睹了那么多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不弃不舍地抢救生命。我觉得那是一群最了不起的人在做最了不起的事,我深深敬佩他们!

《亚洲财富论坛》:中国人民在这场灾害中的确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精神。同时,国际社会也将为灾区的重建发挥积极的作用。

叶海亚・载德:是的。中国人民所表现的自我牺牲和互助友爱的精神正是全人类都需要的精神。中国政府和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所以,当遭受如此重大灾害时,理应获得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同情和支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之间不存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沙特阿拉伯人民与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站在一起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之间建立了十分良好的合作,并且在许多方面更易于达成一致。

我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阿卜杜拉国王陛下以及沙特阿拉伯人民对中国地震灾区的援助是完全出于人道主义和友谊,以及我们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尊敬。我们绝没有想以此来做某种形式的自我宣传,或者希望得到什么回报。

在国王陛下心目当中,中国人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国王陛下和沙特阿拉伯人民向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我们十分感谢《亚洲财富论坛》在这个时刻对我使馆进行采访。我们希望通过贵刊(《亚洲财富论坛》)向中国人民转达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陛下和人民最亲切的问候!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我们期待与中国发展更加紧密的友谊与合作!

沙特和中国合作机会甚多

《亚洲财富论坛》:感谢沙特阿拉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请您对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作一回顾。

叶海亚・载德:沙特阿拉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更是源远流长。最近,阿卜杜拉国王与主席之间的互访更加深了这种传统友谊。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使得这种传统友谊更加发展壮大。

600多年前,中国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又到了西亚、中东、非洲,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是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使者。他们也曾到达沙特阿拉伯。他们没有携带武器,带来的是中国的丝绸和文化,至今在阿拉伯人民当中还流传着这段佳话。

《亚洲财富论坛》:我们两国之间有着这么悠久的传统友谊,那么如何在现代经贸合作当中更好地传承这种友谊与合作?

叶海亚・载德:目前,在沙特阿拉伯有70多名中国商人,他们正致力于开拓两国经贸合作的机遇。近期,沙特阿拉伯商会主席将率领一个由30多名沙特阿拉伯顶级商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华访问。我们正积极地寻求一切途径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与投资。

在沙特阿拉伯,中国产品随处可见,两国间充满着贸易合作与投资的机遇。当地人民给予中国产品很高的评价:中国产品成本低廉,价格合理,质量上乘。中国产品在许多领域用途广泛。

两国在十分广泛的领域开展了互利合作。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国,也是中国的能源供应国。另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合作领域是,中国公司进入沙特阿拉伯并积极投资当地的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农业以及开发水资源,所有这些领域都是对双方合作开放的。由于中国公司的高效率工作,沙特阿拉伯公司都十分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

The agony that I go through watching other human being suffering especially our good friends good people compel me to want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to contribute in any way I can, sharing the feeling of condolence with families who lost loved ones and wishing wellness to the survivors and expressing sympathy with those who lost everything they worked for but then out of agony comes ecstasy and out of weakness comes strength and know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harmony that bonds them with their leaders will overcome this disaster and build again those affected areas and move ahead in building the Great China that we love and respect.

当我看到有人在遭受痛苦和不幸,尤其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及最善良的人们在遭受痛苦和不幸,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着!这种刺痛的感觉迫使我想要为那些身处不幸当中的人们做点什么,或者说,是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我深深地同情那些失去至亲的家庭,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失去至亲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我希望看到幸存的人们能够尽快好起来!看到他们从极度的痛苦和不幸中创造出一份崭新的生活!看到他们从软弱中积蓄一份新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看到他们在政府的领导下,战胜灾害,在废墟上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 叶海亚•载德

On May 12, 2008, a devastating earthquake hit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which has claimed severe casualties, we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est condolence to the Chinese people!

Our embassy has emphasized great importance an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disasters which China has suffered in this year. We feel deep sadness and equal sorrow! Please accept our warmest condolence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hat we bear so much love and respect!

His Excellency, Iraqi President Jalal Talabani, and the government leaders have sent messages to President Hu Jintao, to convey the warmest condolences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leaders and the friendly Chinese people.

值此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汶川县遭受强地震袭击之时,谨向中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

伊拉克驻华使馆一直关注着中国多个地区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消息。对此,我们表示真诚的同情和深切的悲痛!请接受我们使馆向中国政府,以及我们充满爱和敬意的友好的中国人民的真诚慰问。

地震后,伊拉克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阁下,副总统,议会主席,外长霍西亚尔・兹巴里阁下等等,分别给主席发慰问电,向中国领导人和友好的中国人民表示慰问。

伊拉克使馆临时代办 拉希姆・阿里・阿卜坦

总裁

It is with profound sadness that I received the news of the extensive damage and the tragic lost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as a result of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quick and effective efforts mad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by the strong harmony which bond the Chinese people with their leaders. I am very confident that the people of China will succeed in putting this tragedy behind them and return to their normal lives very soon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his government.

惊悉四川省发生强烈地震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我深感悲痛。

但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大灾难面前政府领导人与人民群众之间所表现出的和谐与融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信,在以主席为核心的中国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并且尽快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卡塔尔国驻华大使 阿卜杜拉•穆夫塔赫

Malaysians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lost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as a result of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Sichuan. As a gesture of friendship and support to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of Malaysia have made donations in cash and kind to help ease the burden of the victims of this calamity.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re with them.

I am confident that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affected areas would be rebuilt and lives would return to normal soon.

I also believe that the collectiv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prevail over this calamity and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will continue to proceed smoothly. I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warmly extend my best wishes for a very successful 2008 Beijing Olympics in August.

由于中国四川省发生强烈地震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惨重损失,马来西亚人民感同身受,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为了表示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与支持,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捐赠了大量资金,以此来帮助受灾人民减轻沉重的负担。我们想灾区人民所想,并为他们祈福!

我相信,在以主席为核心的中国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及依靠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受灾地区将很快重建,并恢复正常的生活。

我相信,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将战胜这场灾难,并且依靠这种精神,顺利地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最美好的祝愿:祝愿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8月里取得圆满成功。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 赛义德・诺尔扎曼

The Embassy of Republic of Macedonia presents its compliments to Asia Fortune Forum Magazine and has the honor to send the message about the condolence as following:

t is with profound sadness that I received news of the extensive damage and tragic loss of human life caused by the recent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of Macedonia,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ympathies and condolences to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especially to the families of the victims and all others who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is earthquak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quick, effective and sizeable effort mad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 believe that the people of China will succeed in putting this tragedy behind them and returning to their normal lives.

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full support for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I have full confidence that China will host a wonderful Olympic Games in two months, even though the event follows so closely on the heels of such a terrible tragedy.

沙特国王访华篇3

从这一点上也证明:外交无小事。

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不久,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总统黄金祥应邀来华访问,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这些华人后裔的饮食习惯,依然保持着民族特色,对西餐不感兴趣。

随从访问的工作人员向总厨师长建议:早餐最好来点油条、豆浆、豆腐脑、小咸菜。这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饭。他们在华十几天的时间,每天早餐都要求吃那些东西,还不住啧啧称赞,总厨师长心里说:“这些外宾比中国人还好打发。”

日本的几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竹下登、中曾根康弘和海部俊树都十分钟情中餐。尤其是海部俊树,对我国的中药膳食垂慕已久,1991年访华,特意要求安排一次中药膳食。还有许多日本客人,小笼包子和手工水饺吃起来如风卷残云,对手擀面、元宵、年糕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也很感兴趣,有时还要求带一些回去给儿女们尝尝。

1971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在当时是震惊世界的大事,总理亲自设宴招待。当时中国还很贫穷落后,好多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对国宴吃何物感到神秘,他们凭着主观想像瞎猜,也就引出了许多传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人有抵触情绪。

当时,给外交人员下达的命令是“热情大方,不卑不亢”。当然也包括饮食招待,也就是说,让尼克松吃什么,本身也是一种政治态度。2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已成为历史的笑柄,我们不妨把当年宴会上的菜单转抄如下:

冷盘:黄瓜拌西红柿、盐锅鸡、素火腿、素鲫鱼、菠萝鸭片、广东腊肉、腊鸡腊肠、三色蛋。

热炒: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杏仁酪。

点心:豌豆黄、炸春卷、梅花饺、炸年糕、面包、黄油、什锦炒菜。

由此可见,并无特殊食物,只相当于今天老百姓都“撮”得起的饭局。

1986年10月,按中国农历计算,是九月九重阳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女王出身贵族,讲究饮食营养,但来到中国,她提出要入乡随俗。

钓鱼台国宾馆为伊丽莎白二世准备了如下的冷热菜点:

冷盘:水晶虾冻、菠萝烤鸭、白斩鸡、如意鱼卷、腐衣卷菜、梳子黄瓜、四样小菜。

热菜:茉莉鸡糕汤、佛跳墙、小笼两样、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

点心:鲜豌豆糕、鸡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黄油、面包、米饭。

据说,伊丽莎白二世对这次招待相当满意。有记者问:“女王,你这次中国之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女王略思索了一下说:“第一是中国仪仗兵的英俊威武,文明礼貌;第二是中国的名山大川,壮丽无比;第三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实在丰富多样,钓鱼台国宾馆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1991年9月,总理招待英国首相梅杰一行来访,国宴规格菜谱如下:

主菜:鸡吞群翅、烤酿螃蟹、鲜菇烩湘莲、纸包鳟鱼、推沙望月汤。

小菜:炮绿菜苔、紫菜生沙拉、凉拌苦瓜、炸薄荷叶、樱桃萝卜。

沙特国王访华篇4

潘鹏(以下简称潘):爆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称得上震撼世界的大事件。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请先讲讲奉调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的情况。

郑达庸(以下简称郑):1987年初,我到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简称北也门)任大使。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南也门称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结束多年武装冲突,宣布统一。一国不能有两位大使同时在任,6月初,中国外交部通知我回国,下一站,是去伊拉克当大使。

去伊拉克工作,我觉得有些突然,但我对这个国家不算太陌生。在北大读书时,我就读过《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毕业等候分配时,我曾被借调新华社工作两个多月,任务是收听巴格达电台广播,提供有关卡塞姆政权的消息,这使我从“天空”中初步认识了伊拉克。后来我曾接待伊拉克代表团,通过和伊拉克朋友接触,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应该说,我对伊拉克并非一无所知,但担任大使就不一样了,工作对象是陌生的伊拉克当局,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1990年6月下旬我回到北京后,即去外交部报到。谈话后方知,即便南北也门不统一,国内也要把我调回,因为前不久中国一位国家领导人访问伊拉克时,使馆领导是临时代办,大使已空缺一年多。领导人说,这么重要的国家,不能长期没有大使,要尽快解决。为此,部里考虑让我先去阿联酋待命,待任命手续办完直接前往巴格达,国书由信使送达。但因人大审批手续需要时间,部里决定让我回国等候。部里领导同志说:很快,最多十来天,你就要赴任。我赶紧看材料,了解情况,走访有关部门。7月中旬,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任命,这是我第二次出任大使。我不由想起去北也门当大使前,亚非司司长章曙对我的嘱咐:对新的任务,除了认真努力完成之外,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这样才能避免犯大的错误。我把这个嘱咐牢记在心。

潘:您接到任命时,海湾地区局势如何?

郑:当时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争端陡然升温,两国同时向边界增兵。争端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土问题。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不予承认,并对科提出领土要求。1963年伊拉克复兴党上台,宣布承认科独立,但两国没有划定边界,多次发生边界武装冲突。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蚕食伊领土。二是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和阿联酋石油超产,导致国际油价下跌,伊损失140亿美元。三是伊拉克称同伊朗打仗是为了保护阿拉伯民族,伊拉克理应免除偿还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于战争期间所欠债务(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债700多亿美元,其中欠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债务350亿美元)。

我还没出发,海湾地区的形势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8月2日凌晨2点,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闪电式进攻,出动5个师的兵力,350辆坦克,近千辆装甲车,数十架轰炸机、直升机,十几艘舰艇,攻占科威特布比延岛和瓦尔巴岛。当日下午,伊军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元首埃米尔萨巴赫和首相萨阿德逃往沙特避难。几天后,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是伊的第19省,定名“卡迪西亚省”。两伊硝烟未尽,萨达姆又“发威”了。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60号决议,谴责伊军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美国的“独立号”航母等6艘舰只迅速开往海湾。美国还制定了“沙漠盾牌”计划,向沙特和海湾地区大举运兵,英法等北约国家也纷纷派出军事力量。8月10日阿拉伯首脑会议召开,20个阿拉伯国家中,埃及等12国同意派部队保护沙特。不久,20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进驻沙特。

与此同时,伊拉克扣押“敌对国”在伊、科的人员作为人质,极力周旋,有意将占领长期化,进而变为既成事实。萨达姆还提出“挂钩论”,强调:科威特问题必须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要想让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以色列必须撤出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10月中旬,美国“沙漠盾牌”计划大体完成,驻扎海湾地区的三军总兵力达21万人。伊拉克则在边界集结43万军队。10月下旬,伊拉克分批释放人质,释放300名法国人、14名美国人、33名英国人,并许诺释放苏联人。美国担心伊拉克使用“人质外交”,还担心西方或苏联搞“绥靖政策”,分裂反伊联合阵线,通过安理会继续对伊拉克施压,同时增兵20万。伊拉克则决定增兵25万,萨达姆要求对话,遭美拒绝。这时的海湾局势已是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潘:随着海湾局势恶化,国际调解日益活跃。中国派出以钱其琛外长为特使的代表团访问中东四国,您是代表团成员之一,请您谈谈中国的原则立场及这次出访的决策过程。

郑: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立场很明确:必须恢复科威特和领土完整;伊拉克撤军不能同巴勒斯坦问题挂钩。安理会讨论对伊动武问题,中国原则立场是先做各方工作,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如安理会最后做出对伊动武决议,则视情况而定。

1990年10月15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向中国驻约旦大使提出,希望中国派高级特使访问伊拉克和海湾地区。此前,阿曼、巴勒斯坦也提出类似建议。许多阿拉伯国家向中国派来特使,科威特、约旦、沙特的外交大臣先后到北京进行工作访问,伊拉克则派第一副总理拉马丹来陈述伊方观点。中国也有足够理由派员出访:一、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大国之一;二、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三、对海湾危机,中国立场公正,不带私心,不谋私利;四、中国同冲突各方都能说上话,尤其是刚同沙特建交(1990年7月),有条件到海湾大国沙特听听意见。有利中国出访的形势还有一个,即8月2日海湾危机以来,美英法等成了伊拉克对立面,断绝了直接官方接触,更谈不上官员往访。有分量的阿拉伯国家奔走一番后,也有意无意地对伊拉克有所回避,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希望中国去海湾做做工作。走出去,用实际行动说明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对中国扩大在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都有好处。

着眼海湾和平,经再三斟酌,11月初,中共中央决定:钱其琛外长出访埃及、沙特、约旦和伊拉克四国。代表团成员有:西亚北非司司长王昌义、驻科威特大使管子怀、驻伊拉克大使郑达庸、外长秘书沈国放、西亚北非司副处长杨洪林、礼宾司副处长王华根、西亚北非司三秘李华新、翻译室随员姜江。出于工作之便,管大使不去伊拉克。我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代表团,但我还没赴任,也没有递交国书(根据国际惯例,新任大使必须递交国书或国书副本后方能开始活动),好在我是钱外长的随行人员,伊方又已知道我是新任大使,问题不大。我们在伊拉克活动时,伊方委实把我当成大使。组织上的这种安排有先见之明,对我日后开展工作极为有利。

钱其琛出访,举世关注国际斡旋,哪怕仅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和平解决。经与四国政府及有关国家紧急商定,访问日程是:11月6日至7日访问埃及,7日至9日访问沙特,9日至11日访问约旦,11日至12日访问伊拉克。出访前钱其琛强调,这次出访性质特殊,主要是到海湾现场做些了解和调查。我们的方针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带解决方案,不充当调解人,劝说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危机爆发已三个月,形势仍然紧绷,伊拉克“骑虎难下”,美国“箭在弦上”,看不出哪一方有退让之意。国际上,大家都唱和平调,争取政治解决,很得人心。

潘:中国代表团出访埃及、沙特和约旦时,三国政府领导人对海湾危机分别持什么样的

态度?

郑:以往钱外长出访,一般乘坐民航班机,但由于联合国实施制裁,伊拉克已无国际航班进出,代表团便改乘专机,经向联合国专门负责对伊制裁的661委员会申请,获准飞经伊、科上空。波音767型专机于11月6日上午9点从北京起飞,连续飞行12个小时,于当地时间下午3时半抵达开罗。第二天上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来到代表团下榻的子午线酒店,同钱外长见面。他曾多次访华,同中国领导人比较熟悉。老朋友谈话,坦诚相见。穆巴拉克告诉钱外长,7月24日他曾走访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萨达姆对穆巴拉克说,伊拉克不会对科威特采取军事行动。穆巴拉克随即把这个许诺告诉科威特和沙特,还和沙特国王商量,一起安排伊、科领导人在沙特吉达会晤。吉达会晤还未结束,伊拉克就发动了侵略。萨达姆言而无信,看来早有预谋。穆巴拉克说,希望钱外长访问伊拉克时,让萨达姆意识到局势严峻,不从科威特撤军,对他本人,对他的国家,都会带来巨大灾难。埃及一直规劝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出,但屡遭拒绝。

钱外长表示,一定会向伊拉克说明,怎样做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也希望埃及继续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和平解决继续做出努力。总统又说,萨达姆若不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那就只剩下军事解决了。钱外长问,那么,还有没有不流血的方法呢?穆巴拉克严肃地说,不流血,伊拉克必须撤出科威特,没有别的不流血的办法。谈话结束后,钱外长稍事休息,又同埃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卜杜勒・马吉德进行了简单的会晤。

11月8日下午,钱外长在利雅得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进行会谈。会谈一开始,亲王风趣地问,中国的人口统计完成了吗?钱外长说,大约11.3亿人口。亲王惊讶地说,每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大家都笑了,会谈气氛顿时轻松下来。亲王表示,沙特期待中国支持让伊拉克撤军,使科威特合法政府恢复职能,在中国和安理会支持下恢复这个地区的和平。沙特诚挚地希望中国发挥作用,为地区和平奠定基础。钱外长说,我们的立场很明确,自“8・2事件”(即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来,我们在安理会对有关决议都投了赞成票,并且严格执行决议。他还强调,中国特别重视沙特在中东海湾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1月9日晚,代表团飞抵约旦安曼机场。第二天上午,钱外长先同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卡西姆会谈,中午会见了国王侯赛因,约旦的态度与埃及、沙特并不完全相同。约旦领导人表示,约旦也一直呼吁伊拉克撤军,并立即释放人质,强调在国际框架内和阿拉伯范围内解决危机。问题是,有些方面施加了巨大压力,使得和平努力无法继续,有人推动阿拉伯国家采取行动,目的是企图霸占地区资源。国王抱怨说,国际社会一味对伊拉克禁运,没有人同他对话。国王赞赏中国原则立场,希望钱外长能以更好、更易为伊拉克接受的方式,和伊拉克领导人展开直接对话。钱外长说,中国在海湾危机问题上并无私利,只是希望危机能和平解决,为解决中东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当前,国际社会对解决海湾危机已有共识,如果伊拉克能采取一些灵活行动,尤其在撤军问题上明确表态,将有助于国际社会争取和平解决的努力。

潘:中国代表团此次出访,重头戏无疑是与伊拉克领导人的会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萨达姆的态度决定着海湾危机的走向,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会谈的内容和主要收获。

郑:11月11日中午,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在萨达姆国际机场。由于制裁,国际航班多半停飞巴格达,机场显得冷冷清清。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等高级官员在停机坪迎接,双方仅仅寒暄一下,代表团即前往国宾馆。车行驶在巴格达街道,这里的气氛和前几个国家明显不同,冷峻而紧张。政府高级官员一律着复兴党党服,头戴贝雷帽,足蹬黄色军靴,动作很军事化。代表团成员心里都清楚,真正的重头戏开始了。

下午1时,钱外长同阿齐兹会谈开始。钱外长说,这次来,是表达中国政府对海湾形势的关切,出访目的,是同几个国家的领导人探讨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可能性。接着,他简要介绍了之前访问的情况,强调通过访问,感觉海湾局势危险、紧张、严峻。在访问过的会谈中,各方观点不尽一致,但两点认识是共同的:一、许多国家领导人,包括伊拉克的朋友在内,都认为“8・2事件”是不能接受的。二、可以说,我见到的领导人都强调一点,希望和平方式解决。当然,提出和平解决的思想,没有人能反对。绝大多数国家真诚希望和平解决危机。一致认为,如果战争爆发,对阿拉伯国家、对海湾、对伊拉克,不是损失问题,是生死存亡问题。

阿齐兹主要谈了六点:一、安理会中,美英法都没有同伊拉克对话,特别是美英,拒绝对话。二、“8・2事件”并非本地区唯一问题,主要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三、我们亲身感受到来自以色列的实实在在的威胁。以色列有可能对伊拉克进攻。以色列就是美国的一部分。四、这次美国亲自来到本地区,将直接参与地区形势最重要的变化。国际上正义的影响很小,为动摇伊拉克经济,阿联酋、科威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拉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活动。五、“8・2事件”是以上几点造成的后果,结果不能同原因分开。六、美国为了保护以色列,让伊拉克投降,这是不可能的。战争不符合伊拉克利益,但是把战争强加给伊拉克,我们别无选择。

休息之后,会谈继续。阿齐兹抢先说,之前我们谈的是地区问题,现在谈伊拉克遇到的问题。两伊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忧伊拉克军力强大,想摧毁伊军工厂和导弹基地,打击伊拉克领导人;科威特降低油价,导致伊拉克欠了大量债务,经济困难。科威特想把伊拉克推向危险边缘。这个地区存在三个问题,要解决中东的老问题,实质上就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伊、科统一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谈判。第三个问题是真正解决地区性问题,需要销毁全部毁灭性武器,消除战争根源,地区之外的国家保证不对本地区使用核武器。安理会不断做出反对伊拉克的决议,伊拉克不接受这些决议。我也对联合国秘书长说,这是在缺席审判伊拉克,关闭了和平道路。

阿齐兹说到“关闭和平道路”时,钱外长打断他的话说,我想做几点评论,说明中国的立场。首先,中国政府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反对军事手段入侵。这个原则包括中东问题。其次,中东所有问题都应该解决,不解决,中东是动荡的、脆弱的。我们主张,在联合国召开中东和会。把中东问题完全同海湾危机联系起来解决,很困难。我还要补充一点,即便伊拉克有灵活表示,国际活动增强,问题也不容易解决。但对话是可能的,解决危机的机会会增加。但是,不能排除偶然事件促使美国采取行动,局势一旦失控,可能爆发战争。

阿齐兹不动声色,面无表情。旁边的官员听得很仔细,好像在掂量钱外长的话。也许,未经萨达姆授权,阿齐兹不能深谈,只能不厌其烦地重复老调,回避占领科威特的实质问题。思想上和职权上的局限性,让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直到最后他也未置可否,但看得出他明白钱外长说话的分量,尤其在动武问题上。

会谈就这样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离开了谈判桌,晚宴上的气氛活跃了很多,钱外长和阿齐兹的谈话更像是聊天,但颇耐人寻味。钱外长问阿齐兹:科威特是独立国家,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伊、科有外交关系,互派常驻大使,你们怎么能不顾这一切,军事占领科威特呢?阿齐兹很沉得住气,不愧是外交老手,他笑了笑,侧过头对钱外长说:科威特能算是一个国家吗?人口总共几十万,几乎一半人口常年居住国外,到了热季,全国几乎空了,都到美欧避暑。科威特存在国外银行的钱,比存在国内的还多。对钱外长的提问,阿齐兹难以正面回答,只能这样狡辩,言下之意,你说它算得上一个国家吗?算不上国家,那理应被吞占。我忽然想到,在谈判桌上,阿齐兹可不敢这么回答吧。在谈判桌上,他煞有介事地大谈阿拉伯光复失地大业,如今,一股脑抛在脑后,真相毕露了。席间闲聊,伊拉克外长吐露天机,说了实话。居然说科威特本来就不是一个国家,理应据为己有。说阿齐兹是萨达姆的“辩护士”不无道理,毫无羞愧地把黑的说成白的。

第二天中午,钱外长会见萨达姆。前往萨达姆办公地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车队在城里兜来兜去,不知转了多久,忽然在一栋高大建筑物群停下来。我们走进会客室,停留一会儿,又被引出来,换车,换司机,再出发。车开得很快,到了一处类似军事驻地。从门卫到官员,清一色的复兴党党服。有的佩带手枪,有的手持冲锋枪。卫兵的眼睛注视着每个角度。早就听说萨达姆的办公地点和住所很神秘,甚至有说即便是萨达姆住宅,住的也不一定是萨达姆本人。我不由想起在也门当大使时,一次也门总统萨利赫在萨达姆结束访问时到机场送行。驻也门使团应邀到机场。停机坪上停放着萨达姆的专机――美制波音747客机,另外一处停有一小型喷气式客机。萨达姆在萨利赫陪同下同送行者一一握手、挥手告别后,一行人进入专机。这时我想,萨达姆走了,我们也可以“打道回府”了。谁知,专机舱门突然打开,萨达姆走下舷梯,与几个随员走向另一架飞机。我想,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换了飞机,担心有人暗算吧。这时,一位同我很友好的阿拉伯国家使节小声问我,你看萨达姆在哪架飞机里?我回答,他刚刚上了另一架飞机呀!这位大使笑了笑,摇摇头说,不一定,还没准他根本没下飞机,还在专机上呢!我还在琢磨的时候,他又说,也没准换飞机了。我猛然醒悟,对呀,听说萨达姆有好几个替身,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谁知道?自己太幼稚了,没想到送行看到这么一场“戏”。那天,萨达姆到底上了哪架飞机,永远是个谜。

代表团终于到了目的地。萨达姆站在办公室中央,同钱外长、随行人员一一握手。他身穿复兴党党服,身高一米八五的样子,腰间别有手枪,足蹬短靴,身体微胖,但没有肚腩(据说他下令官兵减肥,超重者去职)。握手很有力,蓄一字胡,胡须浓密,嘴角好像有点儿歪(听说曾经中风,患过面瘫)。

钱外长同萨达姆会谈大约两小时,中间有片刻休息,那时,萨达姆才把手枪取下放到桌旁。钱外长首先递交杨尚昆主席给萨达姆的信,萨达姆看过信,请钱外长转达对杨主席的问候。钱外长重申了前一天同阿齐兹会谈的主要立场和观点,并表示会认真听取总统如何和平解决问题。萨达姆则用缓慢的语调重复着伊拉克一直以来的观点,譬如科威特蚕食伊拉克领土,偷窃伊石油;美国企图全面控制中东石油,在“8・2事件”之前,就说要用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科威特问题必须同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等等。在否定科威特时,萨达姆竟强词道:科威特本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如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随后,他突然转换话题,问道,美国是否真的要打仗?

钱外长面色严峻,严肃反驳:香港问题完全不同于伊、科关系。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是被英国霸占了100多年。中国采取和平方式与英国谈判,最终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而伊科有外交关系,互设使馆,都是联合国成员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无论如何,伊拉克占领科威特是不能接受的。接着,钱外长说:中国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应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不使用军事手段,这一立场绝不会改变。针对萨达姆所问美国是否真的要打仗,钱外长强调,我们担心战争的危险在增长。联合国决议没有说哪个国家派军队,而美国和盟国在组织联军。任何偶然事件都可能引发战争,战场就在阿拉伯地区。阿拉伯国家,包括伊拉克,会遭受严重损失。要争取推迟、减少、避免战争。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就是为和平进行外交努力的目的。

听了钱外长的话,萨达姆说道:在没有得到美军撤出的事先保证,伊拉克任何明确表态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同美国撤军、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等所有问题联系起来。为实现这一目的,应该对话、交谈,包括海湾危机的一系列问题。说到这儿,萨达姆忽然站起身来,钱外长立即起身同他握手告别。会谈到此结束。

在巴格达停留一共两天,代表团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手摸到了萨达姆的脉搏,他的确“病得不轻”。碰到这么一个讳疾忌医、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患者,你想救他,他不接受,只好让他咎由自取、听天由命了。

潘:据说,这次出访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密。那么,除了中东四国领导人,中国代表团还会见了哪些有关国家(组织)的代表,出访计划是否做出过调整?

郑:11月7日傍晚,钱外长会晤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后,代表团从开罗飞往沙特“夏都”塔伊夫,拜会科威特元首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和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埃米尔和萨阿德都激动地向钱外长控诉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占领和掠夺、对科威特人民的大肆屠杀。1985年我曾随姚依林副总理访问过科威特,见过埃米尔。这次再见,他变化太大了。埃米尔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还有些驼背。的确,就在不久前,国家被占,人民惨遭杀戮,国家财富被抢掠一空,如今逃命他乡,作为一国之首,怎能不忧心忡忡。他的目光不很明亮,常凝视前方,说话声音轻微沙哑,不时干咳。显然,健康状况大不如前。由于身体原因,埃米尔讲话不多,钱外长与他的会晤进行了35分钟就宣告结束了。

次日上午,钱外长去设在沙特首府利雅得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总部,同秘书长比沙拉会谈。这场会谈,是沙特方面有意做出的安排。原因很可能在于,比沙拉是科威特人,他也是有苦要诉,有话要说。在塔伊夫见到流亡中的科威特王室,加上在利雅得与比沙拉的会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日夜焦虑的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已经三个月,萨达姆在拖延时间,企图使侵科成为既成事实。一旦科威特被正式并入伊拉克,复国无从谈起。而此时此刻,阿拉伯国家存在分歧,他们特别担心,有人会支持把侵科问题同巴勒斯坦问题挂钩,以解放阿拉伯被占领土为幌子,掩盖伊拉克对科威特的非法占领。同时,他们担心国际社会分裂,有的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对萨达姆妥协,牺牲掉科威特。看来,他们对政治解决已经丧失信心,要求安理会做出对伊拉克动武决议。而对中国,希望不要调解,支持安理会动武决议。

11月12日上午9时,钱外长还利用会见阿齐兹和萨达姆中间的空歇,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在巴格达的官邸会见了阿拉法特。与比沙拉的论调截然相反,阿拉法特同意萨达姆的“挂钩论”,明确支持巴勒斯坦问题同科威特问题一起解决。

关于出访计划,做了两次大的调整。一次是在出发前,我前面讲到的出访日程是调整后的方案,因钱外长出访前,10月31日上午,传来美国务卿贝克将于11月3日访问中东,希望6日下午在埃及开罗会晤钱外长的消息,中国同意了。鉴此,中国对出访顺序做了调整,钱外长在开罗会见穆巴拉克前增加一次与贝克的会晤。当时,由于1989年,美国正在对中国实施所谓的制裁,双方尚未恢复高层会晤。中国外长和美国务卿“巧遇”开罗,这是对外的说法,实际是之前安排好的。从贝克的谈话来看,他急于会见钱外长,一是美国重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很想摸清中国关于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可能的反应,中国的一票很重要;再就是“先入为主”,对中国施加影响:谁也不得干预美国在海湾危机的主导地位,打乱美国的战略部署。而这场为时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对中国也很有利,代表团出访伊始,先摸到美国的底牌,第一手了解到美国立场。

第二次大的调整是在沙特会见费萨尔后做出的。沙特方面建议中国代表团对沙特的访问分成两段,第一段先由外交大臣会见钱外长。很明显,沙特想在钱外长会见萨达姆之后,听听萨达姆的最新表态。代表团同意了沙特方面的建议,礼宾官员和机组颇费心机,调整路线,为再返沙特做出特殊安排。钱外长会见萨达姆后,如约返回沙特,在吉达先与费萨尔第二次会晤,又与国王法赫德会谈,向二人介绍了与萨达姆会谈的情况。法赫德也阐述了沙特的立场观点,并对中国的努力表示感谢。至此,中国代表团紧张的中东四国之行方告结束。

潘:您随钱外长出访中东四国距今已有近25年,这么多年过去,您如何看待这次出访,有什么样的感受?

郑:海湾危机,有深刻的历史、国际背景。危机发生后,作为关键性角色,美国立场强硬,萨达姆冥顽不化,局势向兵戎相见演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早在“8・2事件”发生不久,我遇到老领导、外交部原副部长何英,他直截了当地说:“美国运去那么多的兵力,不是为了打仗才是怪事。而且,进了海湾,还会走吗?再说,以萨达姆的顽固性格看,他进了科威特,还会再出来吗?伊不撤军,美国不就有了动武的理由吗?”后来的形势发展也的确如此。所以,中国代表团是在国际和平努力障碍重重、危机日益滑向战争边缘的严峻形势下出访的,事情本身就很有难度,访问一结束,代表团就已意识到,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是,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争取和平,防止战争,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这次行动宣传了中国的正义立场,突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政策、主张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性充分显现。

在这次紧张的出访中,我一直在钱外长身边,钱外长也是海湾危机期间唯一访问过巴格达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几乎每次会谈,无论会谈对象是谁,钱外长都要强调“中国不充当调解人,不带解决方案,劝说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的方针,既了解对方的意见和希望,也宣传中国的严正立场和主张,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原则性。而每场谈话,内容具体,观点明确,又重点突出。在伊拉克,钱外长重在表明,以任何理由武力侵占别国领土,都是不能被接受的,避免战争对伊拉克有利,伊方对此要有相应表示;对沙特、科威特,充分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处境,表明中国反对侵略、主持正义的公正立场,同时说明军事解决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应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解决危机;至于埃及、约旦,主要是了解他们对伊拉克的实际态度,共同探讨和平解决危机的可能性。谈话几乎句句触及问题实质,又不失灵活性,体现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会谈一场接着一场,节目分量真够重的,大家都很疲劳,钱外长比我们年长,依然认真充分地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几场谈话下来,大家亲身体会到形势不妙,钱外长却神情自若,谈笑自如,大有举重若轻之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回忆起当年的“四国出访”,犹如经历了一次生动的学习班,在自己的外交生涯中打下深深的印迹。更为直观的收获是,在这次出访中,我第一线参加外交活动,第一手了解海湾地区事务,提高了外交水平,为我出任驻伊拉克大使,在海湾战争期间处理好各项紧急事务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于海湾战争期间和战后中国使团的活动,以及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我在新近出版的《三进巴格达:中国外交官亲历海湾战争》一书中,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记述。

沙特国王访华篇5

2012年8月14日6时47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地区,正在便衣蹲守的他们发现亡命八年、身负11条人命的穷凶极恶之徒周克华,立即包抄上前。周克华感觉被人追踪后,在加快步伐向小巷逃窜一阵后,突然转身掏枪向追踪者射击。两位便衣民警果断开枪还击,当场将其击毙。现场缴获仿五四式手枪、九毫米手枪各一支,弹夹三个,子弹62发。至此,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成功告破。

他们,就是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微电子园治安派出所民警王晓渝、周缙。近日,本刊记者专程赶赴重庆,面对面地采访了这两位为维护社会安全立下大功的新晋英雄。

采访时,微电子园派出所所长郭峥嵘及沙坪坝公安分局政治处康睿也在座。

《检察风云》:这次你们除去了一个危害社会安全的大毒瘤,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人们称赞你们是“真英雄”、“最美警察”,你们当之无愧。

(两人连忙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

王晓渝:现在把功劳都堆到了我们俩的头上,我们心里不安哪!8月10日周克华持枪抢劫案发生以后,不但全市民警都出动了,全体市民也都积极参战。从案发到周克华被击毙的短短三、四天时间内,市局接到群众举报的线索多达700余条,围捕指挥部就是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和对案犯逃跑路线的分析构筑了三道查缉网络,犯罪分子真正是掉进了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了。

周缙:这次市局调集了近万名公安、武警,投入警犬117条、巡查车辆419辆,冒着40℃的高温酷暑,对歌乐山进行全面围捕,同时对进行集中清查行动,对周克华可能藏身的涵洞、防空洞、陵园基地、小旅馆、工棚等地方都进行了细细的搜查,并扎紧了所有出入重庆的口子,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兄弟省也大力配合,层层设卡布控,把犯罪分子“逼”了出来,正好被我们碰上了。说真话,功劳是大家的,我们不过比较幸运而已……

《检察风云》:无论怎样说,这个悍匪总是毙于你们枪下的。

周缙:也是这家伙作恶多端,恶贯满盈,死期到了。按照你们上海人的说法是“天数已尽”,用我们重庆的土话来说是“窗满”(他边说边作出用头顶着天窗的姿势)。

《检察风云》:能向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经历吗?

王晓渝:我今年48岁,重庆市沙坪坝区人。1983年6月毕业于重庆警官学院。先后在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新桥派出所、三峡广场治安派出所、校保支队、微电子园治安派出所工作。从警30年来,我共参与侦破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重特大案件300多起,亲手抓获犯罪嫌疑人200多名,逃犯20多名。

周缙:我是重庆巴南人,42岁,学历大学,一级警督。1987年至1990年我在武警湖南总队服役。1991年退伍后考入重庆市公安局防暴队,四年后调入南岸分局派出所工作,现在沙坪坝区分局微电园治安派出所当民警。

《检察风云》:你们与悍匪之间的枪战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你们当时肯定来不及商量,怎么会配合得如此默契?

王晓渝:我们这个派出所成立还不到八个月,人员是从全局各单位抽调而来。此前我们俩互不相识。从不同单位调到这个派出所工作以后,我们没有做过搭档。尽管这次我们是首次合作,但我们俩一个干过特警,一个是老刑警,近年来,市局又非常重视业务培训,强调实战训练,如查缉战术等,学的就是在突然遇到敌人时,如何站位,怎样互相掩护等等,在与敌人发生遭遇战时就很派用场……多年的积累,我们早已具备这样的临场应变能力了。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就“此时无声胜有声”了。我们俩是“一战成功,生死之交”。

周缙:当警察,平时的养成很重要。

《检察风云》:那是培训。你们真刀实枪地干过吗?换句话说,你们在现场向犯罪分子开过枪吗?

周缙:当然干过,也开过枪,先是鸣枪警告,如果犯罪分子见我们动了真家伙,不逃跑不抵抗了,我们当然不会向他们开枪了。

《检察风云》:你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黄金搭档”。用《便衣警察》中的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中那句“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歌词来形容你们是最恰当不过了。喔,悍匪刚被你们击毙时,你们做了些什么?

王晓渝:周克华刚倒地时,流了不少血,身子在抽搐,手里还紧握着枪,周缙怕他没死,可能会突然挣扎着开枪,所以非常警觉地慢慢地朝他走过去,我握着枪目不转睛地盯住他,在周缙右后边作警戒。周缙走到他身边时,第一个动作就是用脚踩住其握枪的手,然后把枪取下,经仔细观察后,发现他已经死了,并解开挂在他身上的一个包,包内有一把手枪和一个弹夹。地上还散落着一把手枪、两个弹夹、62发子弹。

《检察风云》:哇,你们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符合规范,都可以用来做培训的活教材啦!

康睿:这是最完美的结局了——悍匪被击毙,我们毫发无损,既消灭了敌人又保护了自己。说实话,得知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我和分局不少民警都哭了,我们终于解脱了!我们重庆民警的压力太大了。如果再被那个家伙逃脱,后果不堪设想,不知还会有多少人会遭他的伤害,我们重庆民警就要脸上无光,抬不起头了……

《检察风云》:你们重庆民警够光彩的了,有“第一悍匪”之称的张君不也是被你们重庆民警生擒活捉的吗?郭所长,你能说说在围捕悍匪的日子里,你们所处于怎样的状态吗?周克华被发现前,是哪位领导打电话给王晓渝和周缙两位民警,告诉他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的?

郭峥嵘:8月14日一早,我们所接到分局指挥部通知,与分局其他一线单位及特警到重点区域布控。当时分局一位副局长特地打电话给周缙,要求他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他知道周缙的战术功底比较扎实。我呢,特别关照王晓渝,在蹲守时不要放过任何可疑之处。那几天,我们所只剩两名女民警留在所里值班,负责后勤工作,其余民警都外出参加围捕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人接替的……

《检察风云》:两位民警立下如此奇功,得到什么奖励呢?

郭峥嵘:目前,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俩“重庆市人民卫士”荣誉称号,两人还获得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当记者问及两位英雄民警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时,他们说,该干吗还是干吗呗。记者问他们有什么业余爱好,周缙说他喜欢练瑜伽,击毙悍匪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像往常那样练起了瑜伽;而王晓渝则说他得空时,爱好买菜烧菜,他说他烧的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看来这两位大英雄还是很会享受生活的。

采访快要结束时,已近下午五点。听说重庆市副市长、市公安局何挺局长要请两位英雄民警吃饭,记者赶紧与他们及郭所长握手道别,说不打扰你们了……

就在记者采访两位英雄民警的当天上午,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表彰大会,隆重表彰“8.10”案侦破工作有功集体和个人。王晓渝和周缙两位民警与其他有功人员一起登台,披红挂彩,接受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奖励。

沙特国王访华篇6

王敬恒(王易・季之)

1928年 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

1994年 20余幅作品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接受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

1996年 部分作品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0年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敬恒画集》

2001年 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王敬恒画展”

2002年 应聘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应邀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第一届成都双年展”

2003年 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年 应邀参加周韶华“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

2005年 应邀参加成都世纪城“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7年 应邀参加成都世纪城“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2008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

王敬恒年表

1928年 生于成都商人家庭。

1935年 入小学,中学未毕业即进药材行当学徒。

1945~1948年 在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旁听,解放后执教直至退休。

1964年 开始学画,从《芥子园》入手,先花卉,学吴昌硕、任伯年等。后山水,学沈石田、龚半千、黄公望、吴镇、梅清、石涛、石溪、董源、巨然、董其昌等。对以上画家的作品既未见过真迹也无力购买画册,只凭收集到的一些零星的图片而用心揣摩。深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

1974年 识陈子庄,陈极赏识王之学识画才,激励王坚持莫辍,并反复告诫“画贵有自己”。此对王影响巨大、深远。王探索至今不断。

1976年 爱妻病故,不久陈子庄亦逝世,王伤痛不已,辍笔一年有余,念及二人厚望方重新振作,继续致力绘画。

1983年 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展览,作品120余件,包括花卉,山水,少数人物。之后,谢绝一切活动,重新闭门读书作画。

1991年 开始重点探索山水画论,以书法笔法入画。喜读西方人文书籍,深感自己民族文化之不足,必须吸收西方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天道观的美学思想,再加退休有余暇常到野外观察自然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也翻看了一些西方人如塞尚、凡・高、毕加索等等的画册,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色彩思想。

1994年 一法国友人将其所藏王画二十余幅,在法国图卢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王并求画,返国后该记者写长文介绍王并刊载王肖像照片。

1996年 该法国友人再次将所藏王画,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展出山水作品八幅,花鸟作品一幅。

2001年 应邀参加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专访、上海电视台专访。

2002年 被聘为成都画院客座艺术家与批评家。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年 应邀参加周韶华“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并获奖。

2005年 应邀参加“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6年 腿摔断近一年未能作画。

2007年 应邀参加“第三届成都双年展”。重新开始习字和作一点小画。重点读牟宗三、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人著作。

2008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

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摹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之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蓬蓬勃勃,苍苍郁郁,令人神怡。这源于画家对山水造化的感应和生命意识的宣泄,也与画家淡泊功利、寂寞自处的心境有极大关系。当代的山水作品,有为“好看好卖”而画,有为“形式探索”而画,有为“风格创造”而画,各有各的道理与价值,但它们都对山水画的本体意义有所忽视:山水就是山水,就要有山川自然之气,有山水固有的生命魂魄,以及人对它的体悟。当代山水画或者掺杂了过多的世俗因素,或者被当作某种视觉语言实验的载体,反而不把山水自身看得很重要了,这不正常。王敬恒的山水技巧或可挑剔,但它相对纯粹,有鲜活的生命,这在当下,是十分可贵的。

郎绍君

沙特国王访华篇7

2004、2005两年,帕劳先生连续访华,拜访了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赵启正先生。一个是虔诚的基督徒,一位是中国政府高官、无神论者,两人见面,却没有隔膜,相谈甚欢。谈政治、哲学、宗教,也谈科学,后来相约在上海再谈,然后将对话录集结成书,这就有了后来在中美两国都颇具影响的《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与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

当年,听帕劳的助手说,他已经70岁了,但从其身体、精神、谈吐,无论哪个角度都看不出他是个七旬老人,他思维敏捷,谈吐激越,身手矫健,说话不仅有磁性,更具趣味性和煽动性。难怪有那么多的信徒疯狂地追随他,布道时能有几十万人欢呼雀跃,被他打动,心甘情愿地皈依了基督。

帕劳看上去是个很和善的人,永远是面带微笑,不笑不说话,但在与赵启正讨论上帝是否存在时却一句不让。帕劳说上帝无处不在,学核物理学出身的赵启正说,物理学家从来都只相信实验的结果,“您能用实验证明上帝的存在吗?”而当启正说到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时,帕劳说,上帝已经在峰顶朝着科学家微笑。

在上海期间,赵启正带着帕劳及其随从参观浦东的建设成就,也参观天主教、基督教教堂以及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观,为其详说宗教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使帕劳直接接触中国的宗教徒,看到了中国的自由。帕劳由衷地赞叹改革开放的中国,对各种宗教的保护,对教徒的保护,并不是他过去听说过的那样。回国之后,帕劳在不同场合讲述他中国之行的感受,说明中国宗教的现状,很是正了视听。

2006年8月,《江边对话》中文版由新世界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发,帕劳一行专程来京与读者和媒体见面,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本书在中国发行后,一直处于同类书排行榜之前。2008年2月,《江边对话》美国版由哈波考利斯出版集团旗下的宗德万出版社出版,我们陪启正先生专程到纽约参加首发式,在美国又掀起一股小旋风。

一本书能在中美两国都受到欢迎,说明什么?除了作者在两国有较大的知名度之外,恐怕也反映了两国读者的一种心态,尽管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不同,也有这样那样的纷争,但是,对话应该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基础,任何矛盾和纷争,都可以通过对话,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当今的时代是对话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可以观念不同,比如上帝是否存在,无神论者和基督徒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但彼此可以坐在一起对话,通过对话可以使双方相互了解进而相互理解,这样,世界就少了很多冲突,因文化的多元而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帕劳说,中美之间应该多一些对话,少一些冲突。我想,这不仅是帕劳的愿望,也是多数中美人民的愿望。

在2009年到来之际,我们欢迎帕劳先生再来中国作客,也欢迎听到他那睿智、热情又有磁性的声音,欢迎基督徒与无神论者继续对话,只是不要再游说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成为基督徒了吧。

贝塔斯曼的新朋友

2007年,前贝塔斯曼的CEO,冈特・蒂伦曾两度访问中国并造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其间,贝塔斯曼协助新闻办在德国成功地举办了“中德论坛”。10月份,我应贝塔斯曼邀请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并访问贝塔斯曼总部时,发出邀请的直接集团的CEO已经另谋高就,直接集团的业务后来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动。2008年初,哈特穆・奥斯特洛夫斯基接替了冈特・蒂伦,成为了贝塔斯曼集团新的CEO。那段时间,我感觉贝塔斯曼集团高层的人员变动特别频繁。

2008年6月初,贝塔斯曼总裁奥斯特洛夫斯基首次访问中国,与新闻办的新主任王晨见面。他们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却像老朋友一样坦诚相对。奥斯特洛夫斯基希望他以及贝塔斯曼能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保持良好的关系。王主任表示欢迎,同时也很直接地指出,贝塔斯曼旗下的个别媒体在报道中国方面,从一个中国公民的角度来看,存在报道失实的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此毫无准备。随行的是一干新人,其中负责集团内部沟通和对外联络的托尔斯滕・施特劳斯也似乎毫无准备,很是震惊。会见后,托尔斯滕请贝塔斯曼中国代表处给我打来电话,就王晨主任提出的问题表达他们的意见,其实就是解释,说虽然集团是老板,但旗下的媒体各具独立性,这是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我说,新闻办与贝塔斯曼应该算老朋友了,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见,王主任是没把你们当外人。再说,王主任不过是希望贝塔斯曼旗下的媒体能够如实报道中国,并无过分要求。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贝塔斯曼基金会副主席利兹摩恩女士和集团总裁奥斯特洛夫斯基先生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的客人,出席奥运开幕式,之后他们再次造访新闻办王主任。这次,奥斯特洛夫斯基先生有备而来,一见面就说,上次会见回国后,他已与有失实报道的媒体进行了沟通。王主任满意他的态度诚恳,并欢迎有失实报道的媒体到中国实地采访,亲眼看看中国的情况。之后,托尔斯滕又有话来,希望下次来京与我见面。不久,就有了这次会见。

托尔斯滕是一个看着就年轻、实际上更年轻的德国小伙子,精明、干练并且善于表达。与我见面,一方面是他有话要说,高层会见时我们是陪同,时间有限,说话的机会不多,但我们是操作层面,有些事需要我们落实,我们之间的沟通就显得重要;二是他大概听说我与贝塔斯曼的很多人都熟悉,他也希望我们成为朋友。

我们见面时又说起那个别媒体的事,他再次向我解释,中德两国的体制不同,集团麾下的诸多媒体各自都有很强的独立性,有时,即使对集团的老板,他们也颇有微词,也会调侃,甚至攻击,老板只能听之任之,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怎么样,这就是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吧。我说,中国当然尊重媒体的自由与独立,但是更重要的是,媒体应该公正,应该实事求是,我也希望既想报道中国又不了解中国的记者和编辑亲自到中国走走看看,相信他们会在事实面前改变看法。托尔斯滕表示他会尽力促成双方的跨文化沟通。托尔斯滕代表集团表示,希望与新闻办的友谊长存,希望对中国有所帮助。我请他对中国图书在国外的翻译出版给予帮助。托尔斯滕表示没有问题。

我将为奥运会专门制作出版的《纸上奥运》送给他,并告诉他这本书完全是手工制作的,包括手工造纸、雕版印刷以及用剪纸表现的栩栩如生的奥运项目。托尔斯滕看着这本东西,激动异常,表示说,他曾经做过印刷,知道这本书的珍贵,古老的中国工艺与现代的奥运相结合,真正反映了中国目前的状况。他真的希望我们能够多多沟通,希望贝塔斯曼集团能够帮助中国的图书走向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我嘴上说着谢谢,心里已经把他当作了朋友。

波兰的马尔萨维克

2007年5月,我率中国出版代表团出访匈牙利、波兰和捷克三国,为中国图书在国外的翻译出版做宣传和推广。十天的时间,每天都安排有几场活动,行程很紧张。到了波兰首都华沙时,使馆的文化参赞丁海嘉说,已经为我们联系了几家出版社,对“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非常有兴趣,但有一家出版社不在华沙,其社长马尔萨维克希望我们到他的城市,一方面看看他们的出版社,另一方面也看看那座城市,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丁参说,这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出版社。我说,可以请他到华沙来吗?就这样,我们在华沙见到了马先生。他的出版社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不仅介绍了马尔萨维克出版社,还带来了他出的关于中国的书,其中的《邓小平文选》让人眼前一亮。他说,为什么出“邓选”呢?因为波兰人对中国的兴趣,除了古老的中国文化,最关心的就是近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邓先生使封闭落后的中国获得了第二次解放,中国人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日子。波兰人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想从邓先生的文选中找到答案。

马尔萨维克出版社是个综合性出版社,有六个分支机构,马上在中国也要设办事处,希望我们代表团能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成立仪式。我答应了。

很快,马尔萨维克如约访华,在波兰驻华使馆举行了出版社北京办事处的成立仪式。我们代表团能来的都来了,连安徽出版集团的副总――我们团里唯一的一位外地团员范恒森先生都来了。当然,除了祝贺之外,他还另有任务。在波兰,范恒森作为唯一的京外出版集团的代表,与马尔萨维克好像有很多共同语言,相约要好好合作。两家的合作意向在北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马尔萨维克出版社北京办事处成立的同时,两家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框架,范总邀请马尔萨维克尽快访问安徽。

在他们达成共识之后,我邀请马尔萨维克到我办做客。马反复感谢我为他的出版社与安徽出版集团牵线搭桥,我打趣地说,我的这个角色,在中国叫“红娘”,我希望他在与安徽合作的同时,也与中国的其他出版社接触接触,合作伙伴也不一定“从一而终”,当然是句笑话,他可能没听懂,但看得出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许猜出我是在开一个善意的玩笑。

我请他在我办餐厅吃饭,说,我们餐厅的饭不一定比外面的好,但能在这里吃饭的人可不多。马尔萨维克的同事告诉我,马的夫人也一同来中国了,我一听,马上问他,你的同事说你夫人也来了,为什么不带来呢?马笑道:因为要见你这么漂亮的女官员,怕夫人会有不好的想法。我说,这样的话,你就不要告诉夫人是与中国的女官员见面。他说,是啊,是啊。我说,还是呢,我一定找机会见见你的夫人。当然这是笑谈,在座的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沙特国王访华篇8

2008年,国际油价的潮起潮落,使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石油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幸福的沙漠”――沙特。世界各国期待这个世界石油的“巨无霸”能提高产量,以缓解高油价给全球带来的高通涨预期。然而,正当西方公司进一步加大在沙特的石油勘探、钻井力度,以争取控制沙特的石油资源的同时,沙特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在全面展开。

在此前召开的“中国沙特经贸研讨暨洽谈会”上,沙特商工会副会长杰里希表示,2006年沙特国王访华时沙中两国签署了“能源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了沙中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发展。沙特在中国投资的炼油厂和大型石化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而中国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等9家企业也已进入沙特,中国的钻机已在沙特隆隆作响。杰里希副会长强调,今后10年,沙特将斥巨资兴建大型项目,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沙特企业界强烈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欢迎中国企业到沙特投资兴业,并将沙特作为通向中东、海湾地区市场的门户。

大项目:推动中沙相互投资

在谈到中沙两国的友好关系时,中国驻沙特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李雁林告诉记者,中沙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公元7世纪,的弟子就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公元15世纪,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过沙特。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刻下了光辉印记。中沙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6年1月,阿卜杜拉国王上任后,选择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中国。仅过三个多月,主席就对沙特作了回访。4个月里两国高层就实现互访,这在国际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充分显示了中沙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好,中沙是真诚合作的朋友和伙伴。作为中沙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中沙1990年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2.92亿美元,2007年已达到300亿美元。目前,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沙特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

据李雁林参赞介绍,近年来,中沙相互投资十分活跃,而且大项目投资引人关注。2006年,阿卜杜拉国王访华时,中沙签订了沙特在中国投资建设1500万吨的炼油厂项目,投资金额达20亿美元;今年1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萨比克”与中石化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以各占50%的股权比例在天津合资建立大型石化项目,预计年产聚乙烯60万吨,乙二醇40万吨,总投资超过17亿美元;新近,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MMC公司、沙特SBG集团公司代表就合资在沙特吉赞经济城建设年产100万吨电解铝厂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为45亿美元。其中,中国铝业将投资12亿美元,控股40%。这也是中资企业目前在沙特最大的一笔投资。此前,中国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等9家企业已进入沙特,在建项目合同金额接近50亿美元。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在沙特拓展市场也成绩喜人,目前在铁路、公路、桥梁、石化、水泥、住宅、学校、医院等建设项目中已签定合同90多亿美元,跟踪项目金额达100亿美元。此外,6月下旬,中国和沙特政府在沙特吉达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SINOPEC)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在沙特达兰市签署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关于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备忘录》。这预示着,未来中沙两国在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李雁林参赞指出,目前,中沙两国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市场需求旺盛。为两国企业在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相互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沙特日益高涨的建设热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友善的人文环境,为资质优良的中国企业到沙特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在现有能源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沙特在油气勘探、开发、加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领域的合作,争取在对沙特投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沙特:世界第一石油大国

在谈到沙特的投资优势时,杰里希副会长指出,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国、生产国、出口国和海湾地区最大的经济体,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对于期望在中东地区投资的外国企业来说,沙特经济在世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沙特石油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5%;沙特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沙特是全球最大的20个经济体之一;沙特石化产品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沙特是世界第十二大出口国(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除外);沙特是世界第二十二大进口国(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除外);沙特是中东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沙特是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之主体国家;沙特是世界贸易组织、多个国际组织和阿拉伯组织的成员。

杰里希副会长强调,在国际石油价格屡创新高的今天,石油资源日益为世界各国关注。而沙特作为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的第一大国更是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42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5%。沙特年产原油4亿至5亿吨,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沙特的天然气储量也极为丰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3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特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此外,沙特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

杰里希副会长认为,除能源领域外,沙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步伐加快所带来的庞大工程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沙特仅生产领域就投资了2830亿美元。根据规划,沙特已推出了扩建朱拜勒、延布工业区和新建六座经济城的庞大计划。未来15年,用于上述基础设施建设及石油、天然气、石化、矿业开发、运输等领域的投资将达6400亿美元。应该说,未来沙中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石油天然气领域

投资仍有限制

据专家介绍,由于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多年来沙特政府一直对石油领域的外国投资有较多限制。2000年,沙特公布了新的外国投资法,宣布了石油、天然气领域的

对外开放政策:

――在天然气领域按照地区不同实行不同的开放政策。在非伴生气的地区,由沙美石油公司继续开采天然气,开采后的加工、销售对外开放;在已探明尚未进行开采的地区,开放天然气的开发和生产包括生产后的各阶段;在尚未勘探的地区,将对外资公司开放勘探、开发和生产领域、包括生产后的加工。对上述开放的领域,外国公司可参与投资。一类是延伸到全国各地的大型综合类项目,包括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加工、运输、销售。这类项目需要巨额投资和先进技术,需要国际性公司和沙美公司共同参与。第二类是配套项目,为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的服务的电站、淡化水站、为石化工厂供气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大,技术要求高,需要外资以不同的形式介入。

――在石油领域,石油勘探、开采仍由阿美石油公司垄断。不允许外国公司在石油勘探和生产领域投资、并按照投资比例获取份额油。但是外国公司通过阿美石油公司的资格预审后,可以参加阿美公司为业主的石油勘探、设计、和生产项目的投标。在石油加工领域,沙特向外资开放,允许外商合资或独资建立石油加工厂。

据了解,沙特政府对外国企业投资生产领域持积极态度,并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如,在沙特工业城区建厂和生产所需进口设备和材料全部免除关税。沙方合作伙伴投资额25%以上的上农业生产性项目,可向沙工业发展基金、农业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基金会申请长期无息贷款。如沙方投资额超过50%,贷款可达项目总投资额的50%,还贷期5至10年,自投产1-2年算起。投资者还可向沙方各商业银行申请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25%的短期有息贷款。沙方投资额占50%以上的工农业生产性项目,可享受沙《保护和鼓励民族工业法》给予沙民族资本(当地合作企业)相同的优惠待遇,如政府采购“优先采购沙特产品政策”等(政府通过招标办法,以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收购,以达到保护和鼓励当地企业之目的),使合资企业产品在与国外同类产品在沙特市场上竞争时受到保护,处于领先地位等。

6230亿美元投资

带来众多商机

在谈到沙特的投资机遇时,杰里希副会长指出,按照的经济计划,2020年前沙特将在九大领域投资6230亿美元。其中,电力907亿美元;水利880亿美元;通讯600亿美元;基础建设1407亿美元;石油化工920亿美元;天然气500亿美元;农业283亿美元;信息工程107亿美元;教育107亿美元;旅游业533亿美元。未来沙特将重点在4个领域发展:一是石化领域。目前沙特的石化产品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是7%,沙特政府希望在2010年将其提高到14%,二是塑料等制品产业。目前沙特塑料制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是10%,希望到2020年达到15%。三是发电和水利。沙特将投资1000亿美元,在今后十几年里把发电量从3000万瓦增加到6000万瓦;沙特占全世界水利市场份额的1/5,今后预计将再投资500亿美元以增加产能。四是化肥。目前沙特是全球3个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之一,也是最高效的化肥生产国,沙特希望有更大发展。杰里希副会长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中国企业在沙特应大有可为;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出口国之一,沙特已把塑料制造列为发展战略之一。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应该把握的机会;此外,沙特在交通领域将有100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在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也将加大投资,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不容错失的商机。

杰里希副会长强调,沙特目前正在引入一种新的城市概念――“经济城市”。它是一个包括工业区在内的多元素城市。目前,沙特开始建设第一个经济城市,占地1.4亿平方米,投资总额300亿美元。在沙特的北部,一个总投资为800亿美元的经济城市也已开始建设。未来,沙特的北部和南部将分别展开类似项目。沙特有关方面已明确表示,期待中国建筑商能参与这些“经济新城”的建设。

此外,有关专家认为,沙特建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建材业发展实行鼓励政策,投资机会较多,值得中国相关企业重视。目前,中国在沙特投资的10条水泥生产线投资额近20亿美元,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工程承包注意规避风险

沙特国王访华篇9

 

网络上,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诺拉公主大学等迅速走红,掀起了网友对这个神秘国度土豪大学的憧憬。除了“不差钱”,沙特土豪大学是否有足够的科研竞争力?

 

复式别墅+校内轻轨

 

成立于2009年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以其奢华的校园建设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上最土豪的大学。

 

KAUST是沙特首所男女同校的大学,允许男女学生一起上课、就餐。沙特已故国王阿卜杜拉豪掷100亿美元,决心建立一座世界级科研基地。

 

在该校就读的中国网友“码少爷”介绍说,KAUST的研究生每人每年可获得2万美元奖学金。因为免学费、免住宿费,奖学金一年根本花不完,许多学生拿这笔钱在世界各国旅游。

 

不仅如此,KAUST的学生宿舍是三层的复式公寓,第一层是厨房及客厅,第二层是卧室,第三层是书房,每一层都有卫生间。每栋别墅最多只有2人至3人共同居住,别墅中烤箱、冰箱、电磁炉、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此外,学校还设有高尔夫球场、连海露天游泳池等。为保证校园师生的正常用水需求,校内还建有海水淡化工厂。

 

另一所成立于2011年的女子大学——诺拉公主大学在硬件设施上也毫不逊色。学生宿舍同样都是别墅,餐厅、厨房、休息室、书房一个都不少,每栋别墅都配有豪华车库。

 

由于学校面积太大,为方便学生上课,学校还建有校园轻轨。

 

黎高薪挖教师,造学术新星

 

伴随着土豪大学的兴建,外界不乏质疑之声。其中最常听见的是,沙特土豪大学的学术实力究竟如何?

 

由于近几年在学术界异军突起,KAUST被冠以“阿拉伯的MIT”的称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KAUST是目前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用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

 

与美国一些大学相比,KAUST的科研人员待遇更为丰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目前,学校为助理教授提供的科研经费为一年40万美元,副教授为一年60万美元,正教授一年高达80万美元。这一标准约为美国同级科研人员的两倍到三倍。

 

如果你看了土豪大学豪华的硬件设施,以及不断上升的学术实力,对土豪大学动了心,该如何申请呢?

 

KAUST目前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不招收本科生。学校的优势专业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环境科学、计算机和物理科学等领域。录取率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差不多,是世界上录取率较低的高校之一。目前,该校的在校生中男生占比约65%,女生为35%。

 

KAUST会不定期与中国高校举办访问交流活动及招生宣讲。一名曾就读于该校的网友说,KAUST刚成立时申请相对容易,因为知道的人不多,竞争也不算激烈。但近两三年以来,随着KAUST名声越来越大,申请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该校只有能源、生物、计算机等11个理工类专业,课程和专业覆盖的范围有限,对于想在人文方面或纯理论方面进行深人学习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合适。

沙特国王访华篇10

当晚?熏吴邦国委员长一行在摩洛哥众议院第一副议长桑蒂西的陪同下,从卡萨布兰卡乘车抵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9月5日上午?熏吴邦国委员长在摩洛哥议会大厦与摩洛哥众议院议长拉迪举行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议会交往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

吴邦国说,中国与摩洛哥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建交47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努力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摩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增强,渔业、农业、卫生、工程承包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通信、能源、纺织等新领域的合作正在展开。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中,双方立场相似,配合密切。中方感谢摩洛哥长期以来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给予中国的宝贵支持。

吴邦国说,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巩固和加强同包括摩洛哥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方愿本着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促进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与摩方一道,继续推动两国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合作潜力,不断充实合作内涵,使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拉迪说,摩中友好关系历史悠久、基础牢固、发展顺利。摩洛哥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近10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府、议会、政党和人民之间交往密切,各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他重申,摩洛哥深知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坚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在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议会关系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摩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但都面临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全国人大和摩洛哥议会的交往不断增加,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吴邦国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与摩洛哥议会领导人、各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工作机构等各层次的友好交往,加强立法、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在各国议会联盟等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吴邦国还邀请拉迪在方便时再次访华,拉迪对此表示感谢。

拉迪完全赞同吴邦国对加强两国议会交往的看法。他表示,摩洛哥议会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多层次的交往与合作,以促进摩中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发展势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等参加了会谈。当天上午,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前往拉巴特肯尼特拉伊斯兰慈善协会孤儿院,亲切看望了那里的儿童和工作人员。

当天中午?熏吴邦国委员长在马拉喀什王宫会见了摩洛哥国王六世。

吴邦国首先向六世转达了主席的亲切问候。六世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吴邦国转达他对主席的良好祝愿。

吴邦国说,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并通报了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阿合作论坛的情况和设想。六世对此表示赞赏和支持,并表示摩洛哥政府将积极参加两个论坛的工作。他说,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高度评价中国对非政策,希望中国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发挥更大影响。

会见结束时,六世授予吴邦国“阿拉维大勋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会见时在座。

当天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在丹尼尔王宫会见了摩洛哥国王夫人拉拉・萨尔玛公主,宾主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当天下午?熏吴邦国委员长在首相府会见了摩洛哥首相杰图。

吴邦国首先转达了总理对杰图首相的亲切问候。杰图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吴邦国委员长转达他对总理的良好祝愿。

吴邦国说,中方愿和摩方一道,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改善贸易结构,加强企业和产业合作,开展资源、渔业、通信、纺织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扩大旅游合作,把中摩经贸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杰图说,摩中两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对方关切上一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加强摩中经贸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摩方也希望加强与中方在投资、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来摩洛哥投资办厂,共同开拓非洲和欧洲市场。摩洛哥政府将为两国企业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等参加了会见。

会见后,吴邦国与杰图共同出席了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关于纺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换文等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下午?熏吴邦国委员长在摩洛哥议会大厦会见了摩洛哥参议院议长奥卡沙。

吴邦国说,中摩之间既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又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加强各领域的合作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表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中国全国人大与摩洛哥议会的交往。我们愿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互访的势头,加强多层次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为发展两国关系奠定更加广泛的基础。吴邦国邀请奥卡沙参议长和更多的摩洛哥参议员访问中国。

奥卡沙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吴邦国的邀请。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和摩洛哥参议院主要副议长及各党派主席等参加了会见。

当晚,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出席了摩洛哥众议院议长拉迪在其官邸举行的欢迎宴会,摩洛哥首相杰图也应邀出席了宴会。之后,吴邦国在下榻的饭店亲切接见了中国驻摩洛哥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华侨华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