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十篇

时间:2023-03-23 20:02:05

平常心是道篇1

每天写字倒不是因为自己对书法有多么着迷,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很享受用毛笔写字的那几十分钟,整个人都凝神于泼墨挥毫,脑子里什么杂念也没有。写罢,深吐一口气,满目清爽。

最常写也是最喜欢写的几个字是“平常心”,琢磨如何写好这几个字的同时,潜意识也在心中不断重复要求自己比赛期间能这样做。一遍又一遍的“平常心”写下来,内心真的把所有的一切都暂时放下,整个人像真空状态一般自在逍遥。

第一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时我最喜欢写“宁静致远”,那时我是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20岁出头的我年轻气盛却没有任何大赛经验。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控,事情顺风顺水时看什么都如意,遇到挫折时就有些彷徨不知所措了,内心中缺少高手才具备的定力。笔下写出的“宁静致远”是希望自己能沉住气和对手较量,以宁静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再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时,自己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名卫冕者,而卫冕者的使命是捍卫荣誉,无形中压力当然更多了一分。头一次以卫冕者的身份参加世界冠军大赛,头一次对胜负如此畏缩,找不到大赛的感觉。深知自己肩负着把世界棋后头衔留在中国的重担,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忘却头上那顶沉甸甸的世界冠军称号,看淡比赛胜负得失。那时自己最喜欢写的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其实想开了,原本也没有什么放不下了,上次世界冠军比赛时自己不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黄毛丫头嘛,我不断对自己说:放松些,看淡些,大不了重新再来。

经历了几次世界大赛的考验之后,羽毛渐丰的我也成长为一名大赛经验丰富的棋手,对于人生所应达到的境界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自己已然知道如何去坦然面对。巅峰对决耗时一月有余,在这样的大赛压力之下参赛棋手还能够超脱地把自己置身度外是假的,这时我落在笔端下是简简单单的3个字:平常心。

虽说毛笔字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几年以前,但写字人的心态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早些年,我是体会不到“平常心”3个字中蕴含的平淡而又深刻的意境的。

很多人下棋时都喜欢在手中拿一把扇子,最早看到“平常心”3个字出现在赛场就是在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题字的一把扇子上。当别人问他独步江湖成为一代棋王时有什么秘诀时,老人家总会淡淡地笑着说:平常心。提问者不解,再问,吴老仅多补充两个字: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篇2

【关键词】心理学;交通管理;交叉口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12-01

路平而交叉口是由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而成,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枢纽和节点。它不仅可以用来沟通同一功能等级不同方向的道路,实现交通流运行方向的转换,也可以用于沟通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使得低等级道路的交通流可以转换到高等级的道路上来,或者由高等级的道路转换到低等级的道路,解决道路的通达与接入之间的矛盾。道路平而交叉口规划所涉及的核心任务是决定道路之间如何相互交叉以及在何处交叉,这主要是关于道路平而交叉口的选位问题。道路平而交叉口是道路网络中的节点,其位置的选定直接影响路网整体效率的发挥和交通安全的整体水平。因此,道路平而交叉的选址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同时应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相交道路的线形指标都能满足其安全要求。在进行交叉口的选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而:一是根据平而交叉口所处地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平原、微丘、山区二种。不论交叉口所处地形为何,交叉口选位时应当选择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纵坡坡度需控制在0.15%-3%的范围内。在山区需重点考虑的是满叉口范围内的停车视距要求,通视三角形内不得存在障碍物。二是在道路平而交叉口功能区范围内应该严格控制支路的接入;在交叉口功能区范围之外应当满足支路接入密度的要求;三是道路平而交叉口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城市核心区,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降低交叉口的间距标准,在城郊和乡村地区,应采取更高的交叉口间距标准。为了便于交通管理和控制,相邻的几个平而交叉口之间最好采取相同的间距。

国内外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经验表明,道路平而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瓶颈,也经常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在这里,来自各个进口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彼此冲突,增加了每个道路使用者的出行时间,常常导致各类交通拥堵的发生,并且容易诱发各类交通事故。为了提高道路平而交叉通流的运行质量,维护道路平而交叉通运行的有序、安全和高效,必须从规划、设计和管理二个层而同时进行改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道路平而交叉口是供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应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交通需求。因此,道路平而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技术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贯彻人本主义的思想。

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对交通出行者、车辆和道路的特性进行了一些假设,构建了分析交通流运行特征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体系。这套技术在交通流运行比较简单的路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道路平而交叉口,由于交通流运行极其复杂,其技术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多限制。譬如,当平而交叉口各个进口道的交通流量非常大之时,延误和等待时间通常会迅速地增加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从而诱使部分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不再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流的运行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交通工程技术的理论分析。当道路平而交叉口位于城郊或农村地区,机动车在进口道的行驶速度通常很高,大型货车的比例也通常较高。在这种情形下,车辆之间的相互避让将变得更为困难,而行人穿越交叉口将而临更大的风险。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很难分析在该类情形下交通流的运行特征。

平常心是道篇3

关键词:“三平”精神;教育

“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首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诠释:平凡是福,平静是福,平常是福。同时平凡不是平庸,而是平凡之中有伟大追求,平静不是消沉,而是平静之中有满腔热血,平常不是平淡,不是敷衍,而是平常之中有极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三平”对人生目标的诠释。孔云曲说:才华为器,品德为道,道在器之上。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总之教师应立足于“三平”,追求“三平”,做“三平”教师,度“三平”人生,用爱和奉献去塑造有生命的教育。

一、学习“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1.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守护神、传承者、乃至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剔除人性中的假恶丑,凸显人性的职业,是学生文化生命成长的守护者、主导者,要确保学生人性健全,心理健康,甚至担负着一个民族体魄的健全与发展,影响着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担负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任。守护学生的心灵,教书育人,痴情于讲台,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便是教师的天职。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一颗颗需要滋润的心灵,如果你不爱他,鲜活的生命终因爱心滋润不足而不再生机盎然,学生心灵甚至成为一片可怕的干涸的荒原。因此,质朴的平凡中透视着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同时,传导授业解惑,以学生为中心,以平凡的自我为学生打开一片放飞心灵的神奇的自由天堂。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最大追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教育是以心服于人,而非以力服于人。要使学生“信其道”,首先“亲其师”,要“亲其师”,就要爱其师,要爱其师,教师必须爱孩子,“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爱是引领学生欣赏你这道美丽风景的阿拉丁神灯;同时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奕然的智慧,优雅的气质,良好的修养是你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你这道风景的亮点所在,这就是教师岗位中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教师职业的伟大所在。

2.平静之中的不平静

教育的本质和基础就是爱,无爱就无教育,无爱教育就是无水之源。教师只有心静止于水,淡泊名利,达到“洗钵吃菜又喝茶”的心灵境界,才能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中,在极近浮躁,甚是喧嚣的当今社会中,保持平静,拥有平静,远离纷扰,潜心致力于教育教学,廉洁从教;人非圣贤,名利之心熟能清空?若能“以积赀财之心积学闻,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不也是一种道德风范吗?但平静不是消沉,而是浮心有寄,心如夜荧,为学生在无知的黑暗中,闪动点点荧火;是思想者低头凝神的沉思,甚至以满腔热血,煮沸教育教学。宁静致远,“心静不见尘埃”,方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潜心教学教研,锐意教改,“心坚不见困难”,方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道”在“器”之上,德高为师,教师首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道德之师,只有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平静心态,去学习,去读书,磨砺自己的育人之“道”之“器”,才能真正做到满腔热血,奉献于学生。

3.平常之中的不平常

教师的工作始终是两点一线,始终面对的是一群群幼稚的、单纯的孩子,并始终为孩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教研教改等线上绕圈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像墙的钟表重复着同一个枯燥的声音。所以,教师置身于平常繁杂的、枯燥的艰苦的工作中,厌倦会有,常有。教师的工作内容决定其枯燥性和艰苦性,同时也决定着教育是一个以爱为基础的、创造人类灵魂的伟大职业。因此教师是平常的,但平常之中应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极强烈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育不是教育,至少不是良好的教育。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在爱学生、爱孩子上,爱生如子。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诲人不倦,才能成为孩子生命和灵魂的守护神,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无愧于脚下的三尺讲台这一神圣殿堂,无愧于台下一双双天真而又饥渴的双眸,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同时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教师只有拥有一颗充盈着爱的责任心,教师才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去精心备课,热心上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潜心教研教改,慧心创造,忠心于教育,尽力于教育。教师要守住这一颗富含强烈责任心的平常心,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与世无争,低头做事业,昂头塑人品,端正教学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这样才能展现出平常教师所做的平常事的价值,才能体现出其强烈的厚重的责任感。

二、落实“三平”行动,甘度“三平”人生

1.平凡中坚定爱岗敬业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我也风风雨雨走了二十年,熟悉这一职业的苦与乐,深知这一职业的本质与内涵。教师如果不作为就毁了孩子的一生,甚至一个民族。深感自己的担子重千钧,只敢风雨兼程,精益求精,不敢懈怠儿戏。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不平凡的追求,教好孩子。虽然自己的工作是平凡的,地位是微乎其微的,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非同寻常的的。因此,从不以平凡而不为。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仍然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进一不坚固自己对教育的赤胆忠心,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作为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劳动者的全面素质,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2.平静中以满腔热血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身处校园,置身于教育这块社会中稀有的圣土,面对的却是物欲横流,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大社会。几许迷茫,几许动摇,能观之泰然,处之淡然,坦然入定,才能心静于教坛,倾心于圣地,在教育教学中才会有“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的境界;只有淡泊到闲来竹下坐,静看云游天的人生境界,方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象黄金加工那样沿展得更长,把学生及其信息与知识技能磨合得更贴近,更融洽,方能解开学生是上帝,是天使的因缘,从而才能真正在平静中热血沸腾,呕心沥血,象朝圣的信徒那样,“心净不见尘埃,心坚不见困难”奔走于教育的圣途中。

3.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

平常心是道篇4

1 核心价植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基本内涵

要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的道德激励常态,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指针,也是开展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导向。它决定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性质、方向、标准,也决定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效果和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和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评价的最高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道德评价和道德激励确定了根本的价值导向和标准。

大学生道德激励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大学生道德激励,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引导下,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去引领、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和动机,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发生的活动。大学生道德激励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是大学生道德激励的主体,其中,高校教师是最主要的激励主体;大学生是道德激励的客体或对象;激发大学生道德需要和道德动机,引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发生,塑造大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任务。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学生道德激励包括正向激励(鼓励)和逆向激励(约束)两大类,道德奖励和道德惩罚是大学生道德激励的两种基本形式;[2]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目标激励法、过程激励法、结果激励和榜样激励法等四大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是相对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而言的。我国高校在长期发展中,通过评定“三好学生”、发放奖学金、处罚违规违纪学生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道德激励模式,曾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转型,价值多元和文化多样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现了许多反道德激励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道德迷茫、道德失范、道德冷漠。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营造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实效性。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激励新常态,是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全过程,并把它作为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取向、根本价值动力。在多元文化和价值的道德生态环境中,进一步明确道德激励目标,把握道德激励标准,遵循道德激励规律,创新道德激励的方法,完善道德激励机制,使核心价值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现代化、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

2 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2.1 道德价值导向一元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转型,呈现文化多样和价值多元的格局。文化多样和价值多元必然引起社会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这种文化和价值冲突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起部分大学生道德目标迷茫、道德标准模糊、价值取向错乱、道德行为失范,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效果。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导向,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大学生道德激励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标准和动力,把握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正确方向。

2.2 道德评价标准先进性。道德评价是道德激励的题中之义,也是道德激励的中心环节。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确立先进的道德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对我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方面都规定了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这些具体的道德标准可以看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这些具体的道德标准的高度凝炼,是最先进最根本的道德评价标准,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高价值标准,才能营造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新常态。

2.3 道德激励模式的现代性。大学生道德激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服从和服务于高校校园治理的大局。高校校园治理现代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在高校校园治理现代化的潮流中,大学生道德激励也必须实现现代化。所谓大学生道德激励现代化,是指大学生道德激励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化过程,包括大学生道德激励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的现代化,概言之,是指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的现代化。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是由激励理念、激励内容、激励形式、激励方法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构成。实现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道德激励理念的现代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激励新理念;其次,要实现道德激励内容的现代化,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综合激励;再次,要实现道德激励形式现代化,形成自上而下激励、自下而上激励、平行激励相结合的立体激励形式;最后,要实现道德激励方法的现代化。通过目标激励、过程激励、结果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现代道德激励方法,提高道德激励的实效性。

2.4 道德激励机制的长效性。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激励模式具有不稳定性、短效性、不确定性等弊端,要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必须构建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大学生道德激励制度,以科学的法规和制度来规范大学生道德激励活动,使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道德激励全过程,把目标激励、过程激励、结果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道德激励的长效性;最后,要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道德激励,避免不确定性,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

3 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的重要意义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只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大学的正确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道德行为。

3.2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教育,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冲突的背景下,西方各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我国大学中来,严重地毒害我国大学生的心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把道德激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激发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在大学生灵魂深处筑起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的钢铁长城。

3.3 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国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力军和接班人的基地,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应当成为社会的精英,具有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光靠理论说教是不够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取科学的道德激励手段,鼓励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行为发生。只有把正向激励与逆向激励、道德奖励与道德惩罚结合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构成稳定的道德心理机制,并外化为道德实践,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营造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的基本原则

4.1 正确导向原则。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正确导向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导向,大学生道德激励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难以取得成效。在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把它作为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根本标准,才能引导大学生分辨是非曲直,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实施正确的道德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被实践证明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营造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激励的根本导向,才能保证大学生道德激励的正确方向,为大学生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提供正确标准,才能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正能量,激励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以生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以人为本”运用于大学生道德激励中去,就形成了“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大学生为本,大学生既是道德激励的客体,又是道德激励的主体。道德激励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把大学生作为道德激励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立足点。坚持以生为本,必须克服以教师为本的传统理念,明确教师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外因,而大学生道德成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大学生自身。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因此,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道德激励作为激发大学生自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必须把外在道德激励与大学生自我道德激励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道德激励使大学生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4.3 公平正义原则。大学生道德激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是道德伦理的核心范畴。何为公平正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解释,但从一般意义讲,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制度、规则和行为才是公平正义的。公平正义首先是制度的公平正义,就大学生道德激励而言,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制度必须公平正义的。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必须从激励制度上确保人人平等,在激励制度的执行上,做到对事不对人,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在实践中,必须克服轮流坐庄、平均分配名额的做法,坚持既定标准,做到宁缺勿滥,真正发挥扬善惩恶的作用。“公正”是公平正义的简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在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原则,使大学生道德激励本身符合伦理性。

平常心是道篇5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分析多种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心肌炎对CK-MB的影响。方法 (1)上呼吸道感染121例(A组),病毒性心肌炎25例(B组);(2)测定CK-MB采用电泳法。结果 入院时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CK-MB均异常,分别为(34.15±10.21)IU/L,(37.69±11.34)IU/L;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K-MB恢复较病毒性心肌炎快(P<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时CK-MB异常率高,但恢复快。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时CK-MB显著受影响。动态观察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有防治价值。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肌酸激酶同工酶 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型)最常见。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广泛地应用于心肌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在1994年威海会议将发病1个月内血清中CK-MB增高 [1] 为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诊断指标之一。现临床广泛测定CK-MB。我院亦开始重视CK-MB的检测。本文研究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中CK-MB的动态变化,讨论CK-MB在心肌炎中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7年至今住院患儿146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A组)患儿121例,男65例,女56例,男:女为1.2:1,年龄1.5~13岁,平均为6.2岁左右;病毒性心肌炎(B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2±3.1)岁。病毒性心肌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依据较易区分 [2]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1)临床诊断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③心电图一系列改 变。④CK-MB升高。(2)病原学检查(活检、病理)等。

1.2 观察项目 于入院时或入院1周内和间隔1周后分别采集血标本测定。(1)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2)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病毒或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前次血清比较,如果较前一次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或有创性心包穿刺检测分离了病毒或有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我院正常CK-MB界限为<27IU/L,CK-MB≥27IU/L定义为异常。

2 结果

CK-MB的变化见表1。入院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A组)的CK-MB水平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组)高,两组的CK-MB异常率比较并无差异。1周以后复查A组CK-MB水平明显下降,异常率亦降低(P<0.01),但B组CK-MB水平和CK-MB异常率仍处于高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并未出现变化(P>0.05)。

表1 上呼吸道感染(A组)和病毒性心肌炎(B组)患儿CK-MB变化

3 讨论

3.1 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 本文重点观察了CK-MB在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动态变化,结合病毒感染的种类不同,对CK-MB有一定的新认识:即CK-MB的变化在呼吸道感染患儿有较高比例(33.1%)。CK-MB的变化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病原体的毒素、缺氧等多种因素对心肌细胞有损伤作用,使CK-MB在血中含量增高 [3] 。本文结合显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K-MB水平稍低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但呼吸道感染患儿CK- MB的变化持续时间短,于入院1周后复查CK-MB基本恢复正常。病毒性心肌炎突出表现是CK-MB的升高,在间隔1周复查CK-MB仍保持高的水平和异常率,这与病毒的直接损害,氧自由基、免疫性损伤等因素使心肌细胞呈炎症浸润和变化为主的病理改变等有关 [4] ,这种炎症病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当的活动性,所以使CK-MB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3.2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对CK-MB的影响 急性心肌损伤和扩张性心肌病密切相关 [5] 并且持续性病毒感染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自身免疫 [6] 。可以进行病毒检测也能早期发现。已经观察到病毒感染(例如柯萨奇B病毒)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有高的感染率 [7]。柯萨奇B病毒更容易发生对心肌细胞的损伤。CK-MB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基本成比例,而且CK-MB异常增高的持续时间更有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应强调动态观察CK-MB的变化,呼吸道感染患儿若CK-MB升高持续1周以上,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而在病毒性心肌炎动态观察CK-MB对评价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意义。因此,病毒性心肌严重CK-MB的异常及持续时间可以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家宜.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级医刊,1994,29(11):60.

2 吴瑞萍,胡亚美,江在芳.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32,1494.

3 余仲平,范学瑾.小儿呼吸道感染心肌酶改变的临床分析(附456例报告).陕西医学杂志,1996,25:476.

4 Behrman RE,Klienman RM,Jenson HB.W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6th edition)WB Saunders company.Philadelphia,2000,1434.

5 Andreoletti L,Hober D,Decoene C,et al.Detection of enteroviral RNA by pot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endomyocardial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diseases.J Med Virol,1996,48(1):53.

平常心是道篇6

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社会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发挥才能,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竞争激烈的体制下,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奔波忙碌着,更不用说一些残疾朋友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面对别人的成功,作为还在为生活忙碌的我们,要想开心幸福地过日子,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怎样才能有一颗平常心呢?对此,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此打住。诸位请啦。

在快乐当中获得平常心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幸的,先天颈斜的残疾已让我感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能感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然而更不幸的是在我16岁时还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双重的打击彻底地击垮了我.我背着两座沉重的大山在生活中前行.我没有一天快乐,可是上天并没因我可怜而给我带来转运,相反一桩桩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中专毕业找不到工作;40多万的骨髓移植费用让我望而生畏……可我无论怎样衰怨又能如何?事情没有一丝转机,相反身体越来越差。面对不敢想象的严重后果,我渐渐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我怎么就不能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呢?感谢上天,我还能蹦能跳,能说能笑;我患的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没钱治病,可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度过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感谢上天没让我患上急性的疾病一下夺取生命,能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尽量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感谢上天没让我找到工作,因为如果找到工作了或许我的身体不能胜任……这是人们常说的阿Q精神吗?或许是吧!但这能使人解脱,使人得以平静!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要每天都在痛苦中生活呢?现实是残酷的,是不可改变的,唯一可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残疾是痛苦的,疾病是可怕的,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已无法改变了,不如让我们快乐面对.这样就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美好东西,因此让我们放平心态快乐起来!今天你快乐了吗?

(贵州省都匀市 袁青)

在知足当中获得平常心

对于平常心,我的理解是把物欲、、利欲等都看得很淡,就是对世间的得失看得开,不要对得失看得那么重,也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虽然做到很难,但用这种心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平常心,而一个人若是有了平常心,那这个人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即使人变老了,那他也有颗年轻的心,这样的人永远是年轻、幸福、快乐的。

我们平常心的获得,就是不要总想着自己是残疾人,而是应当想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在身体上有点缺陷,那我就一定要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在部队里受了重伤,全身除了脖子能动,其余的地方都动不了。但他是个乐观的人,不但结了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并同妻子办了一个残疾儿童学校。跟他谈话,你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他是个重残人,他的乐观、向上、充满活力让我自叹不如。

平常心的获得在于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在于学会把心放下。残疾人的生活大部分都很困难,但每天愁苦,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努力生活,通过劳动改变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残疾人事业成功的例子很多,关键在于自己怎样去看待生活。磨难也是一种考验,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尽心去做,将来也不会后悔,我们曾经努力过,即使不成功,相信我们同样有幸福生活的理由。要善于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比如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看一部电视剧,我们的生活同样精彩幸福。

活在世上,谁都有不如意,关键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吉林省长白县 赵玉华)

做平常事获平常心

我认为,如何获得平常心,首先做好平常事。作为一个残疾人应该知己知彼,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眼前的事做实、做好。其次是降低欲望指数。做事找准切合点,求生存、求充实、求发展,不海阔天空。三是与人为善实实在在。不图一时的面子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只有说平常话,做平常事,才能获得平常心。

(山东省博兴县 曹同庆)

平常心是风雨后的彩虹

我觉得,平常心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风雨后的彩虹。平常心不是说有就有的,必是来自于坎坷逆境,必是反复斗争才获得的。

我年轻时,很害怕到公共场合,拄双拐走在路上,常有人喊“瘸子”,我会脸红乃至自卑,我也会回骂甚至愤恨。但是,现在碰到这现象只是平静地走过去,不理不睬不激愤,我已知道这是不懂道德不懂文明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一时就能消除掉的。我不希望有这种难堪,但是要完全避免几乎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唯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减轻乃至无视这种现象,让自己感觉很平常。

我也曾经为自己不能正常就业、不能正常施展自己的才能而苦恼焦急呐喊过,但冷漠和歧视确确实实地无处不在。尽管党和政府一再出台关爱残疾人的政策,但是,现实是不会尽如人意的。所以,我学会了宽容和适应,学会了遇事不要太天真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应该就是平常心吧。

关于平常心我想再谈点感悟,与各位朋友切磋:

平常心是渐渐成熟的心,是大智若愚的心,是智慧和痛苦相恋的结晶。

平常心是经历和深思过后的一种理性认识。没有经历和深思过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平常心,也没有能力来驾驭和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也要经过正确的比较才能获得。只与别人比享受比财富,不与别人比拼搏比付出;只与别人比运气,不与别人比志气那肯定不可能拥有平常心,只能孕育嫉妒心、不平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是很美很叫人羡慕的事情。(江苏省兴化市 陆春龙)

记住,你是一个普通人

先讲一段名人轶事。一次,拳王阿里在乘坐民航班机时,空姐要求每一位乘客系好安全带。拳王自恃于自己的名望,没有马上去做,并自负地说:“超人是不需要系安全带的。”而空姐却说了一句让拳王清醒的话:“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阿里愣了一下,然后乖乖地系好了自己的安全带。他懂得了,一个人无论怎样杰出和卓越,归根到底也是一个普通人。说完了拳王,再说我们自己。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总应该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连阿里这样的人物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了。我们更应该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学识和特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哪些事情适合自己做,哪些事情自己做不了,以这样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才能有快乐的职业和幸福生活。

人生活在世界上,特别是咱们残疾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要深刻记住:我们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要有自知之明,放弃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平常人的心态来做平凡的工作,过平凡人的日子。当不了将军就当好一个士兵;当不了厂长、经理,就当好一个员工。只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应该过普通人的日子,你就获得了平常心,你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北京市宣武区 杨金兰)

平常心是道篇7

关键词 跆拳道 运动训练 训练内容 对策建议

随着跆拳道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近年来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修改,这项体育运动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跆拳道运动员要想适应这些变化的需要,就必须重视日常的运动训练,在揣摩和研究科学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运动员实际的运动训练体系。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跆拳道运动训练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对提升我国的跆拳道运动训练水平有所助益。

一、跆拳道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跆拳道训练作为一种集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训练,其在具备了体育运动训练共有的特点的基础上,还兼具了自身独特的训练特点。其中在这些特点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跆拳道运动训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单纯依赖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竞技能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对抗技术水平 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等多个方面,取得多方面的相对平衡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跆拳道运动训练的全面性已越来越突出。其次,培养一个有效的跆拳道运动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始终遵循系统性这一点。

二、跆拳道训练的主要内容

跆拳道运动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技击活动,其既具备一般搏击运动的特征同时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在针对跆拳道训练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跆拳道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基本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综合素质训练以及实战训练。以下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基本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首先是基本技术训练。良好的基本技术水平是运动员高效完成竞技动作的前提。跆拳道的基本技术根据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以及反击技术三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只是相对的,在实际的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越多、越全面,就越有利于竞技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基本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为了让运动员掌握最科学的战术手段和战术方法,并培养自身灵活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而开展的运动训练。在基本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运动员正确的战术思想的培养,并同时注意遵循跆拳道技术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成效。

(二)身体素质训练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跆拳道日常运动训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跆拳道运动员学习、掌握专项技战术,不断提升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基础条件。概括来说,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两个主要的部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指的是运用各种非专项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练习,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则是运用专项基本动作或者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相似的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而进行的训练。总体来说,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通常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以及灵敏素质训练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缺一不可,一定要在日常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综合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员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运动员综合动作临场时的运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以及运动员的临场观察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在日常的综合素质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也要有意识的对其加以强化。具体来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其常常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种。长期训练主要关注的是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动机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赛前心理训练一般是在比赛开始之前的三周左右进行,其主要关注的则是如何让运动员在赛前这个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并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的问题。

(四)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就是通过比赛或者模拟比赛方式,让运动员在比赛之中进行训练和学习的方式。实战训练能够让运动员积累实际的运动竞技经验,有利于运动员对跆拳道实战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加深运动员对跆拳道运动的认知和理解。在日常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有计划的安排相应的实战练习,以促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效提升。

三、有关跆拳道运动训练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指的是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科学的运动负荷的问题。只有在掌握运动员的个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运动员设定不同的运动负荷,才能准确的掌握每个运动员运动负荷的变化和增减,从而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以促进训练成效的提升。

(二)重视运动员的运动恢复

只有将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训练后的运动恢复相结合,让运动员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疲劳中恢复过来,才能达到对训练成果的有效巩固。

(三)重视训练方法的借鉴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任何体育运动训练都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体系,只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多个学科、多种领域以及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才能让跆拳道运动训练的方法不断得以创新和发展,才能让跆拳道运动训练的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平常心是道篇8

一个是平心而论,一个是凭心而论,将二者放在一起,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孰对孰错。然而,后者却经常篡位,肆无忌惮地假冒前者。我“百度”了一下,“平心而论”的网页有120万个,“凭心而论”的网页也多达45.2万个。这说明,后者“入侵”前者,不是一般的严重,用宋丹丹在春节晚会上叫响的那个副词来说,那是“相当”的严重,大有积非成是、取而代之之势。“凭心而论”这个冒牌货,如果仅仅出现在没啥影响力的地摊摆放的小报小刊上倒也罢了,可它却常常堂皇地出现在国内(主要指大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大报大刊名报名刊上;如果它仅仅出现在出道不久、藉藉无名的年轻作者之手倒也有情可原,可它不少时候出现在一些在新闻界在文坛上颇负盛名的大牌作者、著名作家之手,这些人的知识盲点 就不能不叫人遗憾,事情就不敢叫人小觑。

刨根问底,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平”、“凭”不分,把平心而论错成凭心而论呢?猜测起来,我想,大概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平”、“凭”二字属于同音字,只听其“音”不观其“形”的话,很容易让那些办事马里马虎、做学问不求甚解的“马大哈”先生们,想当然地以“凭”代“平”。有的人不光几年一贯制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使用着凭心而论,不知道无论哪种年月、哪种版本上的《词典》、《辞海》里都只有“平心而论”,压根儿不存在“凭心而论”,还总觉得自己长年累月所使用的“凭心而论”满有道理。在他们看来,人们平日里,口头上和文章里,不是常说凭良心怎么样怎么样么,有一首民歌里不是有“天凭(上)日月哟人凭心”么……“凭心而论”一词,不正好说明人们讨论问题评价事物,要发自内心,出于真心、公心,不受外部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作出合乎真理,合乎世道人心的结论吗?有一位先生还形诸文字,用“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这一经传里的名言,不无得意地为自己“平”、“凭”不分,张冠李戴地误写误用,进行说教和阐释。这些人自以为是、自我蒙蔽深矣,他们哪里知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不错,人们平日里、口头上或报刊的文章里,“凭良心……”之类的表述有得是,多得很,可是,即使“凭”、“心”二字联袂出现成千上万次,次数无穷多,也不能证明“凭心而论”的存在有什么合理性。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自古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

平常心是道篇9

一块猪油引追忆

说起父亲的参军缘由,陈江平娓娓道来。其实当时参加革命时他只是个懵懵懂懂的青年。因为父亲家里非常贫穷,他经常给地主放牛,也经常受人欺负。父亲给他们讲过一个故事:小时候家里穷,过春节他的母亲找了一块猪油。这块猪油不是吃的,而是留着给孩子们治病用的。以前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母亲就将猪油用绳子吊起来,留作孩子们便秘时,让他们用热水冲一点服下。所以父亲经常强调:“我们那时候的贫穷,是你们没办法想象的。”

童年的陈再道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从小就有叛逆的思想,经常在给地主家干活时想出点子出气。他痛恨旧社会,所以当时他一听说由共产党组织的农民自卫队在招人,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陈江平笑着说,要说他当时懂多少革命道理,我相信他是不懂的。他们开始参加革命,只想打破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陈江平坦言,其实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革命者都是这种情况,只有一小部分革命的先觉者,在学校里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教育,才能从另外一个渠道产生革命意识。不过,父亲这辈人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就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革命。在思想上,他们也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陈再道将军英雄的一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同感

说起父亲的家庭,女儿陈江平感慨良多:父亲是个孤儿。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11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还有一个姐姐,姐姐也是病死的。那个年代,在麻城,很多人都有痨病,其实就是肺结核。他还有一个叔叔,叔叔本来是在外面打工,母亲去世以后叔叔就回来带着他一块儿生活。那时,他觉得叔叔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但他叔叔很快也病死了。父亲参加革命信念很强,没有什么牵挂,也没有亲人。他的亲人都是他的乡亲。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解放以后,陈再道对他的父老乡亲都非常照顾。他经常去看望他们,并尽其所能地帮忙他们。那时陈再道一家住在武汉,离家乡很近,所以老家来人也很方便。陈江平说,每当看到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老家人带着孩子到军营门口,找石光荣一同吃饭的镜头时,那种熟悉的场景往往会勾起陈江平的回忆。

在她的印象里,小时候老家经常有人来,他们看起来营养都不太好。父母拿出自己的工资,尽心地招待他们:父亲给他们亲自下厨,安排住宿等等。陈江平的母亲也时不时给老家人找来一些旧衣服,让他们带回去穿。另外还有一些父亲老家的战友,由于在其他地方工作,没有办法照顾到家人,也托父亲帮忙关照。“我父亲会在自己的职权和能力范围内,尽量地给予照顾。但说到他给谁开后门儿,给谁找工作,这方面是没有的。”陈江平说,“我们那时都在上学,也需要交学费,家里并不宽裕,不过我母亲很贤惠,这些事全靠她来打理”。

陈江平表示,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在父亲那一批人中,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个帖子讲的开销,他的每一笔账都记得非常清楚,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开支,是给老家人的。在父亲百年诞辰时,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给予陈再道高度评价:“关心家乡建设,不负赤子之心”。

开辟根据地像“脱了衣服洗澡”

用陈江平的话说,父亲打仗是不计生死的。早在黄麻起义的时候,陈再道所在的四方面军就以打仗勇猛而著称。“但打仗光凭狠是不行的”,在陈江平眼中,父亲是一个脑子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因为打仗除了不怕死之外,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要有打仗的灵感。

在陈再道的战争经历中,开辟冀南根据地是一个很大的亮点。1938年时,八路军已经有三个师,父亲是129师386旅的副旅长,当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战略纵深,中央开会要开辟敌后根据地。组织上派父亲去开辟冀南根据地。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个很危险的任务。冀南当时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并且还有兄弟会等一些地方武装长期盘踞于此,情况非常复杂。当时还是师长的元帅找父亲谈话,刘强调,要搞好这个根据地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因为红军之前的战斗多在山区,而平原地区和山区的地貌完全不一样,这将会给他的工作带去很多困难。

“你带部队去冀南开辟根据地,就像是脱了衣服洗澡,什么都暴露给敌人了。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刘帅一五一十地对陈再道说明了此任务的艰巨和重要。陈再道当时带了五个连,一个骑兵连,三个步兵连,还有一个侦察连,不到六百人就急匆匆地赶了过去。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不到一年时间,队伍就从五百人发展到了一万多人。陈再道自已也没有想到,他在那里一呆就是八年。

“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在冀南这几年,就不知道什么叫脱衣服睡觉,因为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来。稍微一个反应慢,就有可能被敌人包围起来!”陈江平说,当时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特殊,父亲还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所以在那里,他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也是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这几年着墨最多的原由。

父亲不愿意讲自己的事

在陈江平眼里,父亲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父亲当年上抗大时,因为粮食比较紧张,学校按配额每天只能给每人发一块饼子。他有个战友,个子又高又大,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父亲看到后,每天默默地将饼子掰给他一半,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毕业。

在父亲的几十年戎马生涯里,他的很多战友都死在了战场上。“他都叫他们‘穷弟兄’,他说,有很多人都比自己优秀,却在战争中牺牲了,很可惜。”从陈江平记事开始,无论是之前家在武汉,还是后来搬到了北京,但凡父亲听到有烈士家属家里有困难,他一定义无反顾的去帮忙。

也许是觉得子女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无法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也或许是不愿意回忆过去惨烈的革命经历,陈再道很少在家里提及自己在战争中的功勋和成绩。不仅如此,通过和其他革命后代的交流,陈江平发现,父亲这一批人都非常相似:除了不愿意讲太多往事,他们选择严守组织纪律,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通过履行职责和辛勤的工作,去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与这样的沉默相比,每年的战友聚会,则是父亲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每年过年他们都会集体到我们家里来,大概有几十号人,他们都在那里说呀,讲呀,非常热闹。”在陈江平叙述里,退休后的父亲每次看到一起战斗过,特别是从老冀南根据地出来的战友,就非常高兴。这种在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日子里培养出来的感情纯粹而真挚,令人终生难忘。

的一声

“同志”救了父亲

陈再道是非常典型的军人性格,爱憎分明,什么话都不掖着藏着,觉得不对的一定要说出来。1958年,浮夸风盛行,麻城要放"大卫星",陈再道非常反感,他直言不讳地说:“说别的事我不懂,但说到种粮食的事,我怎么会不知道?一亩地能出几万斤粮食,简直是胡吹……”因为这个事情,他当时还受了批评。在中,他没有支持造反派,还耿直地向提意见。在武汉的“七二零”事件发生之后,在他人生最为危难的时刻,给武汉军区和武汉革委会写的一封信中称陈再道为“同志”,而正是这两个字,救了他一命,也体现了对他的信任。

陈再道将军出身军旅,性格耿直,说话直率,但同时又有非常幽默的一面。他与老战友们说话经常相互开玩笑,平时工作虽然难免有时争吵,但吵完后又风平浪静,谁也不会计较。因为在战争年代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委婉的交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他们慢慢就养成了这种说话的方式。这种直率,是真枪实战中磨练出来的。

希望女儿做个好人

作为女儿,陈江平和父亲的成长背景差异很大。陈再道是从战争年代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非常艰苦。而她本人则是解放以后出生的,成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中,她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陈江平说,父亲平时话不多,和她没什么刻意的感情表达。他对女儿也没什么特殊要求,只希望她做个好人。但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求他们不能有一点特殊,吃的穿的必须要和别人一样,甚至还要更低调一些。学习必须比别人努力,脏的累的事情,必须主动去干。

小时候,有一次陈江平有些贪玩,让一个叔叔了病假条,一天没去上学。巧遇老师家访,母亲知道后就严肃地教育了她,父亲也很生气,“撒谎和骗人是一个绝对不能被容忍的事情,是原则问题”,陈江平说自打那以后,自己再不撒谎,这种家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渐渐成为自己人格中一种坚定的存在。

陈江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养成了勇敢直率的性格。在“”中,她也曾做过一件让父亲很感动的事。武汉"七・二O"事件后,很长时间父亲一直被关在北京,生死不明,音讯杳无,家里人非常担心。陈江平那时候十五岁,只是个初中生,看着母亲和家人每天焦急的样子,她决定独自去北京找父亲。她给母亲留了一张字条,偷偷离开家,一个人扒上了走走停停的火车,三天两夜才到了北京。费尽周折终于在有部队看守的海运仓后小楼找到了父亲。“我激动得不行,但一听到他的声音,心就放下来了。”“见到我时父亲非常意外,表情惊讶地问我怎么到这里来了……”,虽然父亲当时没多说什么,但是多少年之后还会不时感叹:当时你怎么敢一个人跑过来?

在陈家,亲人之间的关爱从来不会放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这种关怀虽然缺少语言的华美,却让人心头一暖。父亲母亲朴实无华的感情永久保存在陈家人的记忆里,成为岁月和历史的见证。

后悔没有多陪父亲

在和儿女的相处过程中,陈再道既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充分尊重儿女的选择。无论是择业还是个人大事,陈江平全是自己拿主意。而父亲作为军人,也每时每刻都用他那种正直的性格影响儿女,遇到一些他不能赞同和理解的问题,他还是会和儿女争论。“有不少事当时我们觉得他不合时宜、观念过时。但事后回头看时还是我们过于冲动草率了。不过只要不触犯原则性问题,他也不会执意干涉儿女的决定……”

退休后,只要身体允许,陈再道就会到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察访民生,了解民情。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革命老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只要看到还有乡亲们生活困苦,他都会痛心不已,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他每天早早就起床锻炼身体,平常一有空,就总爱拿个放大镜看报纸。

去世后,按父亲的心愿,子女将他的墓安置在湖北麻城,清明时他们都会去扫墓。陈江平感慨,作为子女,能为父亲做的事情很少,父亲生前从不宣传自己,写的回忆录里很大篇幅都是在讲战友们。对父亲在战争年代的经历了解太少是儿女心中的巨大遗憾。

作为陈再道的女儿,陈江平还是非常骄傲的,也非常崇拜父亲。他们那一辈虽然遭遇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是活得很精彩。时势造英雄,一帮热血男儿将心中的理想通过努力转化为现实,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平常心是道篇10

作者乐爱国,1955年生,哲学硕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其丰富的思想已经受到不少道教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涉及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神学思想、医学养生思想等等。[ ]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太平经》也许不能算作是一部专门的生态学著作,然而,该经典在作题解时说:“太者,大也;大者,天也;天能覆育万物,其功最大。平者,地也,地平,然能养育万物。经者,常也;天以日月五星为经,地以岳渎山川为经。天地失常道,即万物悉受灾。帝王上法皇天,下法后地,中法经纬,星辰岳渎,育养万物。故曰大顺之道。”[ ]《太平经》讲天地和谐生养自然万物,要求效法天地,遵循自然规律,以“育养万物”,显然从宗教的层面上涉及到生态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某些观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意义。

一.“太和即出太平之气”

《太平经》的“太平”,主要讲的是社会的太平[ ],然而,在《太平经》看来,社会的太平又是以天地自然系统的“太平”为依据的,因而,又讲到自然界的太平。现代生态学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和谐,讲生态平衡。笔者认为,《太平经》所讲的有关自然界的“太平”与现代生态学所讲的生态平衡在理念层面上具有某些相通之处。

《太平经》认为,“道”为天地万物的本根,而且,道是通过“元气”化生天地万物的,“元气守道,乃行其气,乃生天地”[ ],“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 ]。也就是说,天地万物是元气依照“道”的法则化生出来的。

关于“元气”化生万物,《太平经》认为,“元气”有“太阳、太阴、中和”三名,三气相互融通就能化生万物。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说:“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阴阳相得,交而为和,与中和气三合,共养凡物,三气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元气与自然太和之气相通,并力同心,时?U?U未有形也,三气凝,共生天地。天地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凡物。凡物与三光相通,并力同心,共照明天地。凡物五行刚柔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成共万物。四时气阴阳与天地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兴生天地之物利。”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交而为和”、“相爱相通”就能化生天地万物以及人类。显然,在《太平经》看来,道化生天地万物取决于元气的和谐。

《太平经》不仅运用三气和谐与相通解释天地万物的化生,而且用这一理念解释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和谐的关系。与元气有三名相应,《太平经》又提出“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 ]等等,认为自然界的各类事物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并且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和谐与相互通融的。《三合相通诀》说:“孟仲季相通,并力同心,各共成一面。地高下平相通,并力同心,共出养天地之物。蠕动之属雄雌合,乃共生和相通,并力同心,以传其类。男女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家。……共生和,三事常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职,共成一事,如不足一事便凶。故有阳无阴,不能独生,治亦绝灭;有阴无阳,亦不能独生,治亦绝灭;有阴有阳而无和,不能传其类,亦绝灭。故有天而无地,凡物无于止;有地而无天,凡物无于生;有天地相连而无和,物无于相容自养也。”《太平经》认为,自然界各类事物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并且相互通融,相互和谐,这就是所谓“并力同心,共出养天地之物”。

《太平经》讲自然界由多种要素构成,讲自然界各要素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讲自然界的和谐与相通,并在这一基础上讲自然界的“太平”。卷十八至三十四《和三气兴帝王法》说:“三气合并为太和也。太和即出太平之气。断绝此三气,一气绝不达,太和不至,太平不出。”《三合相通诀》说:“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这里的“太和”,即是“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的和谐,“太平”则可以理解为三气和谐而达到的平衡,即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就是说,三气的融合达到和谐就是太和,进而也就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太平;如果三气互不和谐,自然界生态系统就不可能达到平衡。由此可见,《太平经》非常重视自然界万物的和谐,并视之为实现自然界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太平”的必要过程。

《太平经》还认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能使自然界的事物得到化生和发展,这就是所谓“中和气得,万物滋生”[ ]。《太平经钞》壬部还说:“太平气,风雨时节,万物生多长,又好下粪地,地为之日壮且富多,可能长生。凶年雨泽不时,地上生万物疏少,短而不长,不能自粪,则地之为日贫薄少,无可能成生万物。”认为实现了自然界系统的平衡,就会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万物欣欣向荣;否则,自然界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则会出现旱涝灾害,土地贫瘠,万物稀疏衰竭。

《太平经》看到自然万物的和谐与自然界系统的平衡的重要,但往往只是用宗教化的神学方式予以解释。《太平经》认为,阴阳以及天地万物之所以能相互和谐,取决于元气的“乐”,卷十八至三十四《以乐却灾法》说:“元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天乐即三光明,地乐则成有常,五行乐则不相伤,四时乐则所生王,王者乐则天下无病,?行乐则不相害伤,万物乐则守其常。”把自然之物描述成为具有喜怒哀乐的人格化的神,但是,这里的“乐”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自然和谐与生态平衡的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卷十八至三十四《解承负诀》说:“多头疾者,天气不悦也。多足疾者,地气不悦也。多五内疾者,是五行气战也。多病四肢者,四时气不和也。多病聋盲者,三光失度也。多病寒热者,阴阳气忿争也。多病愦乱者,万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灵怒也。多病温而死者,太阳气杀也。多病寒死者,太阴气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气太急也。多病气胀或少气者,八节乖错也。今天地阴阳,内独尽失其所,故病害万物。”说自然界事物的“不悦”之类,显然具有神学色彩,但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界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及其对人造成危害的一种描述。

二.“天地人三共同功”

《太平经》讲元气化生万物,关于这个过程,《太平经》说:“元气?U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 ]此论述可以看作是《太平经》对《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诠释。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学者在注释这段论述时,大都将其中的“三”释为阴气、阳气和冲气(或和气),以为阴气、阳气和冲气三气生成万物,也就是指天地间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 ]然而,在《太平经》中,虽然也讲太阳、太阴、中和三气,但是,长养万物的“三”是指天、地、人;天地阴阳相合产生人,然后,天、地、人共同长养万物,这就是“三统共生,长养凡物”。

应当说,《太平经》把《道德经》的“三生万物”解释成天、地、人共成万物,是有其思想渊源的。在《道德经》中,将天、地、人并立的论述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明确肯定人是域中四大之一。战国末的《易传》讲“三才之道”,也将天、地、人并立起来,认为《易》有天道、地道、人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

在汉代,明确把《道德经》的“三生万物”解释成天、地、人共成万物的,除《太平经》之外,还可见《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该著作在《道化》第四十二注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说:“道始所生者一”,“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在《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道德经》的“二生三”虽然被解释为阴阳产生清气、浊气、和气,但是,产生和养育万物的“三”则是由清气、浊气、和气所“分”的天、地、人。因此可以说,《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的“三生万物”实际上是指天、地、人共同生养万物。这一思想与《太平经》是一致的。

《太平经》非常强调天、地、人共同生养万物。卷四十五《起土出书诀》还说:“夫天地中和凡三气,内相与共为一家。治生,共养万物。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天地生养万物,而人担负着“治理”的职责。卷一百十九《三者为一家阳火数五诀》说:“天道常有格三气。其初一者好生,名为阳;二者好成,名为和;三者好杀,名为阴。故天主名生之也,人者主养成之,成者名为杀,杀而藏之。天地人三共同功,其事更相因缘也。无阳不生,无和不成,无阴不杀。此三者相须为一家,共成万二千物。”认为万物的生成是天、地、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的职责是“养成”。

《太平经》关于天、地、人共同长养万物的思想,在其后多有发扬。最为重要的是《黄帝阴符经》,其中说道:“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强调了天、地、人互相作用、互相和谐的关系。

《太平经》把万物的生成看作是天、地、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所谓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生成万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与天地同等重要的基本要素,较多地考虑到人在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注重人与天地的关系,因而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三.“顺之则吉昌,逆之则危亡”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太平经》所要追求的“太平”,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太平经》又认为,要实现太平最终又取决于“道”。卷十八至三十四《修一却邪法》说:“天地开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欲致太平,念本根也。不思其根,名大烦,举事不得,灾并来也。此非人过也,失根基也。离本求末,祸不治,故当深思之。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道是天地万物之根本,要达到太平,就必须考虑到这一本根,必须遵循“道”。

关于道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太平经》认为,道是自然万物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卷十八至三十四《守一明之法》说道:“自然者,乃万物之自然也。不行道,不能包裹天地,各得其所,能使高者不知危。天行道,昼夜不懈,疾于风雨,尚恐失道意,况王者乎?三光行道不懈,故著于天而照八极,失道光灭矣。”卷十八至三十四《安乐王者法》说:“自然守道而行,万物皆得其所矣。天守道而行,即称神而无方。上象人君父,无所不能制化,实得道意。地守道而行,五方合中央,万物归焉。三光守道而行,即无所不照察。雷电守道而行,故能感动天下,乘气而往来。四时五行守道而行,故能变化万物,使其有常也。”《太平经》认为,自然万物之所以能和谐发展,实现生态平衡,关键就在于“守道而行”。

《太平经》强调天、地、人的并列,但是,人又是天地阴阳之所化生,亦为自然万物之一,因而同其它自然物一样,也必须“守道而行”。卷五十《天文记诀》说:“天道有常运,不以故人也,故顺之则吉昌,逆之则危亡。”也就是说,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并不因为人而改变,相反,人必须顺从天道而行事,依照天道育养万物。卷四十三《大小谏正法》还说:“古者圣贤,旦夕垂拱,能深思虑 ,未尝敢失天心也。故能父事皇天,母事皇地,兄事日,姊事月,正天文,保五行,顺四时,观其进退,以自照正行,以深知天得失也。”

至于人如何顺从天道,《太平经》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归纳起来有三:

首先要顺万物之自然。《太平经》卷五十四《使能无争讼法》说:“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万物虽俱受阴阳之气,比若鱼不能无水,游于高山之上,及其有水,无有高下,皆能游往;大木不能无土,生于江海之中。是以古者圣人明王之授事也,五土各取其所宜,乃其物得好且善,而各畅茂,国家为其得富,令宗庙重味而食,天下安平,无所疾苦,恶气休止,不行为害。”认为顺万物之自然,“任其所长”,则万物得以“畅茂”,国家因而富强。相反,“如人不卜相其土地而种之,则万物不得成,竟其天年,皆怀冤结不解,因而夭终”。所以,《太平经》提出要“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 ]。

其次要保护自然。《太平经》卷三十五《分别贫富法》认为,贫富的标准在于物的品种的多少,“天以凡物悉生出为富足,故上皇气出,万二千物具生出,名为富足;中皇物小减,不能备足万二千物,故为小贫;下皇物复少于中皇,为大贫;无瑞应,善物不生,为极下贫”。这里把贫富分为“富足”、“小贫”、“大贫”、“极下贫”四个等级,主要取决于物的多少。“富足”为“万二千物具生出”,所谓“万二千物”,当然也包括生物在内,显然,这种认为贫富在于物种多少的观念与当今要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相通的。

《太平经》还认为,天地生养万物,因而是善的;人顺天道,也应保护自然万物。《分别贫富法》说:“上君子乃与天地相似,故天乃好生不伤也,故称君称父也。地以好养万物,故称良臣称母也。人者当用心仁而爱育似于天地,故称仁也。此三者善也,故得共治万物,为其师长也。”卷五十《生物方诀》说:“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有可贼伤方化,须以成事,不得已,乃后用之也。故万物芸芸,命系天,根在地,用而安之者在人。得天意者寿,失天意者亡。凡物与天地为常,人为其王,为人王长者,不可不审且详也。”也就是说,人应当效法天道的“恶杀而好生”。因此,《太平经》要求人们“饮食诸谷,慎无烧山破石,延及草木,折华伤枝”[ ]。

再次要遵循和谐的原则。《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化生天地万物以及人类,因此,人应当遵循和谐的原则。卷十八至三十四《名为神诀书》说:“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枢机,故当深知之。皆知重其命,养其躯,即知尊其上,爱其下,乐生恶死,三气以悦喜,共为太和,乃应并出也。”就保护自然而言,《太平经》所主张的保护自然,并非单纯消极地保护自然,而是要求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卷一百一十八有《禁烧山林诀》和《烧下田草诀》。前者主张“禁绝火烧山林丛木”,认为“山者,太阳也,土地之纲,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烧山林丛木”;后者赞同“烧下田草”,认为“草者,木之阴也,与乙相应。木者,与甲相应。甲者,阳也,与木同类,故相应也。乙者,阴也,与草同类,故与乙相应也。乙者畏金,金者伤木,木伤则阳衰,阳衰则伪奸起,故当烧之也。又天上言,乙亦阴也,草亦阴也,下田亦土之阴也,三阴相得,生奸”。显然,《太平经》所主张的保护自然是以阴阳的和谐为原则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太平经》对待具体的自然界事物,不是统统采取消极的保护,而是要保护应当保护的。卷一百一十二《不忘诫长得福诀》说:“元气归留,诸谷草木?行喘息蠕动,皆含元气,飞鸟步兽,水中生亦然,使民得用奉祠及自食。但取作害者以自给,牛马骡驴不任用者,以给天下至地?,有余集共享食。勿杀任用者、少齿者,是天所行,神灵所仰也。万民愚戆,恣意杀伤,或怀妊胞中,当生反死,此为绝命,以给人口。”卷一百一十二《写书不用徒自苦诫》说:“人亦须草自给,但取枯落不滋者,是为顺常。天地生长,如人欲活,何为自恣延及后生?有知之人,可无犯禁,自有为人害者。但仰成事,无取幼稚给人食者,命可小长。”也就是说,人们为了生活可以食用那些有害的或已成熟的动植物,但不可杀还那些还没有长成的或怀有胎儿的动物,不食幼小的植物。

四.“天父地母”

《太平经》的道教生态思想的重要之处在于提出“天父地母”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比喻,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太平经》的“天父地母”概念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天父地母”概念体现了天、地、人互相和谐共同生养万物的理念。《太平经》认为,自然万物是天、地、人共同产生出来的。卷四十五《起土出书诀》说:“夫天地中和凡三气,内相与共为一家。治生,共养万物。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父当主教化以时节,母主随父所为养之,子者生受命于父,见养食于母,为子乃当敬事其父而爱其母。”强调“天父地母”以及由此所化生的“人子”共同生养万物实际上反映了天、地、人共为一家的生态伦理的思想。

第二,“天父地母”概念意味着天地自然界与人属于同类而应当受到像父母那样的尊重,而不可伤害。在《太平经》看来,“天父地母”化生人,并养育了人,卷一百一十二《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春行生气,夏成长,秋收,使民得以供祭,冬藏余粮,复使相续,既无解时。神灵之施,莫不被荣。”所以,人应当报答天地的养育之恩,要像孝敬父母那样,尊重天地自然,“不失天地之心意,助四时生,助五行成,不敢毁当生之物”[ ]。

第三,“天父地母”概念包含了天地能够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予以惩罚的思想。《太平经》认为,天地不仅有生养功能,而且也会行生杀与惩罚。《太平经?》壬部说:“天与君父主生,此太阳之长也,生之祖也。天不欲生,物不得生,父不欲施,物亦不得生,君不欲生,物亦不得生,故天与君父主生。夫君父常念生,不乐杀者,凡物尽生。一念杀者一物死,十念杀者十物死,百念杀者百物死,自此至万念,皆若此矣。地母臣承阳之施,主长养万物,……念一不长养,则一物被伤,十念则十物伤,百念则百物伤,自此至万,乃若此矣。”对于人来说,作为天地之子的人,如不顺从天地,就会遭到天地的惩罚。卷一百一十八《天神考过拘校三合诀》说:“今天上良善平气至,常恐人民有故犯时令而伤之者,今天上诸神共记好杀伤之人,畋射渔猎之子。不顺天道而不为善,常好杀伤者,天甚咎之,地甚恶之,群神甚非之。今恐小人积愚,不可复禁,共淹?@乱洞皇平气。故今天之大急,部诸神共记之,日随其行,小小共记而考之。三年与闰并一中考;五年一大考。过重者则坐。小过者减年夺算。三世一大治,五世一灭之。故今天上集三道行文书,群神共记过,断好杀伤刑罚也,而兴乐,地上亦然。真人幸为善,常欲有德于皇天,而怜帝王愁苦,时气不和,实咎在人好杀伤,畋射渔猎,共兴刑罚,常有共逆天地之心意。故使久乖乱不调,帝王前后,得愁苦焉,是重过也。”也就是说,人如果 “不为善,常好杀伤”,“逆天地之心意”,那么必定会受到天地的惩罚,“天甚咎之,地甚恶之,群神甚非之”。卷四十五《起土出书诀》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天地之位,如人男女之别,其好恶皆同。天者养人命,地者养人形,今凡共贼害其父母。四时之?牛?熘?葱幸玻??四嬷??蛟艉ζ涓福灰缘匚?福?靡率逞???还舶????丛艉χ?H松跷拮矗?挥玫览恚?┰涞兀?笮送凉Γ?渖钫呦录盎迫??痴呤?伞6滥赋罨贾钭哟蟛唤餍ⅲ??喾薹捭сǎ??薮拥玫榔溲浴!??踩宋?匚拗??啦患餐炊?细刑欤??瞬坏弥???矢冈直涓雌穑?父磁??谎?蛭铩8改妇闩??渥影驳梦拊趾酰糠蛱斓刂链龋?ú恍⒋竽妫?斓夭簧猓?刹华缭眨俊本硪话僖皇??缎词椴挥猛阶钥嘟搿匪担骸吧丈狡剖??蛹安菽荆?刍?酥ΑJ涤谑欣铮?鹑屑又??ジ?憔。?淠冈蚺??习子诟福?幌?四辍!比衔?苹底匀弧⑸撕Υ蟮啬盖祝?突崾固旄傅啬浮熬闩?保??谷嗽馐茉只觯?拖癫恍⒅?釉獾礁改傅某头R谎??br>当今中国人在了解到西方人关于大地母亲以及自然界对于人破坏自然的报复的理念时,无不为之深刻而感触颇多。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有重要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认为地球是人类的大地母亲,人类是大地母亲养育的孩子——诸多生命物种中的一员;他还警告说:“人类,这个大地母亲的孩子,如果继续他的弑母之罪的话,他将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他所面临的惩罚将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殊不知这样的理念早在《太平经》中已经以宗教的方式提出来了,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太平经》中的一些思想对于当今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 ] 参见卿希泰:《道教文化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以及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36页。

[ ] 王明:《太平经合校》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18页。

[ ] 参见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一卷),第114—123页。

[ ]《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安乐王者法》,第21页。

[ ]《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守一明之法》,第16页。

[ ]《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和三气兴帝王法》,第19页。

[ ]《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和三气兴帝王法》,第20页。

[ ]《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三至八十五,第305页。

[ ]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5页,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页。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 ]《周易•系辞下传》。

[ ]《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分别贫富法》,第36页。

[ ]《太平经合校》卷一百十二《写书不用徒自苦诫》,第572页。

[ ]《太平经合校》卷一百一十《善仁人自贵年在寿曹诀》,第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