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知识十篇

时间:2023-03-13 19:44:05

星空知识

星空知识篇1

【关键词】探究氛围;实验环节;认知规律;自主评价

驾驭改革祥云,鸟瞰教育革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践行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逐步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把握四个“必须”:

一、必须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确保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一般而言,一旦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探究。因此,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循循善诱的促使学生产生悬念之感,并积极开动脑筋分析新知识的奥秘。诸如:死海不死和麻雀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在塞子塞紧的玻璃饮料瓶里为何不能吸出来?霜前冷而雪后寒和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奥秘是什么?空心的铝合金盒子浮在水上而实心的铝合金块却沉入水底?学生在上述问题情境中兴趣倍增,都能各抒己见,不仅开发了智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必须注重实验环节,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定律和原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实验中应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服务。譬如,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先安排各学习小组完成“伏安法”测量,接着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并设计出实验电路,选择相关的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度点拨,最后让大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

三、必须把握认知规律,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人类的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和反映,创新思维既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走不出注入式教学模式的影子,他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空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在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让学生不断掌握认知规律,才能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其实,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假如我们让学生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方法,那么一定能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同时,促使学生在感知前人创造发明的基础上,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再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真正体会到创新思维后成功的喜悦。譬如,大科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在第谷和开普勒工作的基础上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制作、完善各种原子模型的过程中突出了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理想化、模型化、极限化和控制变量的方法以及图象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逐步掌握根据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加深对自主探究知识的领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创造能力。

四、必须把握自主评价途径,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因此,我们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实让他们体验成功感。譬如,我在相关的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总是启迪学生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当学生在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时,就提出疑问:“假如蜡块不沉入水中,是否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许多学生大在用天平测出质量后采用“悬垂法”用量筒测出体积,最终顺利算出了密度。此时,我再追问学生:“那是否有其它的方法计算其密度呢?”学生的思维又马上被调动起来,有个男生大胆提出了新的方案:蜡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测量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法是可行的,但有些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即:在测量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比较理想,这样的方法立即赢得了大家一致的赞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星空知识篇2

与追捧明星的Fans不同,这里要介绍的追星族追的不是当红影视明星,也不是流行乐坛歌星,而是夜色星空中的未知天体。他们不是潜心数据分析,天象观测的天文学家;他们没有精准先进的科学仪器。他们只是一群不求名利,对璀璨星空不解探究的人,他们有的只是一颗对璀璨星空的痴情心,对神秘天文现象的好奇心。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却因为共同的爱好执著以求着同一件事:观测星空,找寻并发现未知天体。

这些业余的天好者们,有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未知天体,有人还存继续探寻的路上。像神秘的星空给人的感觉一样,这些走在探索星空路上的业余天好者也不为人们所了解。今天,我们采访了资深天好者,中国首颗新星发现者,中国首颗业余矮新星发现者,大陆首颗业余超新星、小行星发现者孙国佑,以及还是中学生的厦门天好者杨欢,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追星”梦想。

杨欢:仰望星空,找寻天象背后的秘密

几米在《星空》里说:“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常常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地方朝我走来吗?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达另外一颗星……”

自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以来,那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海,蕴藏的谜团像他们本身一样博大而深邃,吸引着无数辈的科学家苦苦探索,只为求得一知半解。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仍有无数的专家学者、名人志士,甚至风华正茂的豆蔻少年,所有这些天好者都对这个天地间巨大的谜团抱有着遥远的迷恋和向往。

杨欢,虽仅是厦门的一名中学生,却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好者。和众多的同僚一样,杨欢从小就对星空抱有无限的好奇,看到一些宇宙、星球的图片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向往,更渴望有朝一日真的可以走近它,了解它。对于杨欢而言,确如几米所言,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或许还真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我相信,每当他仰望星空的时候,看着奇诡变化的种种,也会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初出世事的少年般的渴望与单纯。这些时候,仿佛自己已经成为那众多星体中的一颗,与同伴们遥遥相望,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飞翔,仿佛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还是踏在大地之上的,地球的重力此时也似乎失了效,让整个身躯飘了起来,到达外太空,去寻找这些天象背后的故事和秘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热爱,所以宽容。张爱玲这句话虽然最初是用来描述她的爱情,但对于所有为之倾心的事物,有哪一样不是如此呢?年轻的时候爱上—个东西,爱上了一种事业,跟爱上一个人一样,喷发的热情和冲动会让自己甘愿奉献出毕生的生命与精力,只为达到一种求知的解脱,一种心灵和生命的安慰与沉淀,一种活着的释然与洒脱。杨欢和众多同龄人一样,有着年轻少年蓬勃的朝气,他希望并且愿意为自己热爱的领域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天文摄影拍下的是自己对这片星空深深的热爱,而天文发现是对自己的挑战和尝试。我知道杨欢渴望有自己的天文发现,渴望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当中开拓一片自己的专属区域,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净化心灵的良药,是健康成长的助剂。

对很多人而言,偶尔的心花怒放只是一时之勇,很少再有人能够长久醉心于—件事情,审美疲劳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像年轻人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便想要背起行囊,翻山越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仿佛永远没有心旷神怡的风景。久住在阴霾的城市里,烟尘蔽日,偶尔驱车行驶在田野乡间,在宽敞空旷的城市,漫天的星斗闪着此起彼伏的光亮,一条白澄澄的银河横跨整个天空。人们争相外出度假,歆羡着有着此种生活环境的人,然而,又有谁能将这间或的游乐场变成永恒的定所?时间久了,便成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一粒落在胸前的白米饭。怎样才能有一颗坚定的心,保持永久的热爱呢?坚定不等于盲目,杨欢告诉我,虽然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但是他已经做好了策划,在学习为主的生活里,课余时间只做一些天文观测,为枯燥繁重的中学生活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等到时间宽裕之时再做一些相对复杂的天文发现。

我仿佛从这样一个知轻重、辨事理的学生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浩浩荡荡的天宇,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他的眼睛里,如此笃定的眼神,他在编织自己的未来,这分对星空永恒执著的热爱让太多无法善始善终之人感到汗颜。我知道,在杨欢的心里,星空永远都是张爱玲笔下嘴边的那一粒朱砂痣,如心尖之肉,精心培养,呵护备至。我们愿他梦想成真。

孙国佑:探索宇宙的奥秘让我乐此不疲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一首《天上的街市》吐露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家对浩渺的星空总是充满无限遐想,也正是基于这些遐想,才有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才有了一群天好者对星空的执著追求与孜孜探索。

孙国佑就是这样一位资深天好者。他凭借对星空的无限热爱与自身的执着以求,成为中国首颗新星的发现者,中国首颗业余矮新星的发现者,大陆首颗业余超新星、小行星的发现者。孙国佑戏称自己为“巡天猎手”,的确,从仰望星空到狩猎未知天体,他一直走在天文巡天的道路上。

路漫漫,勤求索

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原因,我们选择了微博私信的方式对孙国佑进行采访。时空的距离让我无法感知被采访者的情绪,但是屏幕与键盘构架的桥梁却也分明细说着孙国佑对天文的偏爱。

像大家一样,因为对天文知识所知甚少,所以我对追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仰望与拍摄星空上,孙国佑首先对这一错误认识进行纠正。他说,天好者并不都是简单地仰望星空,拍摄天体照片。国内有这样一群天好者,专注于巡天,简而言之就是发现新的未知天体,如彗星、小行星等,这就是天好者中的“巡天”派。

而聊到他是如何与星空结缘的,孙国佑觉得主要源于他从小对星空的热爱。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抱着电视看动画片时,孙国佑可能正在托着脑袋仰望星空,正是对天文的兴趣爱好使然。如果说,少年时期的孙国佑追星是出于好奇,是一种儿童的兴趣爱好,那么大学时期,孙国佑则将这种爱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发展这一爱好。

孙国佑说,在大学期间无意中发现了天好者这个群体,才了解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天文发现,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完成。从此他真正踏上了天文巡天之路。当然,万事开头难,

“巡天”初始,因为孙国佑对“巡天”了解较少,而且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孙国佑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天文发现。他非常谦虚地说,这是误打误撞得来的。但是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没有前期的天文知识研究与坚持,又何谈收获呢?

毋庸置疑,这次成功的天文发现给孙国佑带来精神鼓励的同时,也为他开拓了视野。从此,他就跟国内的顶尖爱好者有了联系,加入了他们的QQ群。有了与其他顶尖爱好者交流的机会,他的天文知识及阅历逐渐丰富。当然,孙国佑没有仅仅满足于接受他人讯息的传达,而是花费大部分业余时间埋头于天文巡天。天道酬勤,终于,孙国佑有了今天的成就。

有心人,天不负

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空情结,只是很多人对星空的热爱停留在遐想中,错误地以为寻找未知天体应该是天文学家们的事。对此,孙国佑认为,大家都以为天文发现是非常遥不可及的事情,也就不愿意花时间跟心思去钻研,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收获。他强调,其实只要大家肯花时间去钻研,发现新天体只是个时间问题。

随即,孙国佑根据他自身的“巡天”经历讲述了他从菜鸟到高手的蜕变过程。他说,大学期间一次上网搜索时,偶然间看到了SOHO彗星的消息,了解到SOHO彗星都是业余天好者发现的,而且国际承认其发现权。这点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从此开始钻研,之后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天文发现。

孙国佑说,其实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业余天好者已经成功发现未知天体,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对天文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有毅力,任何天文发现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的。每个天文发现的背后都是大量的时间、经历,甚至金钱的付出。没有兴趣跟坚持的毅力是无法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除此之外,孙国佑补充说,非功利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认为急功近利的人不适合搞天文巡天,所有参与过天文巡天的爱好者,都抱有享受探索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即便付出了很多也是不计回报的,因为天文发现,除了努力剩下的都是运气。

邀同好,共追星

不管是对于天好者,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发现未知天体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孙国佑成功发现未知天体后,常人看来漫长而无聊的“巡天”路,他却依然走得坚定,依旧坚持追求着下一个新的未知天体。

当被问及发现未知天体需要什么特定的设备,以及怎样才能确定你所看到的是未知的天体时,孙国佑有自己的理论。

他说,发现未知天体从理论上讲,肉眼就可以。几十年前,国内的爱好者就曾肉眼观测到过新星的爆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质量的变化,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现在的天文发现一般都是通过望远镜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设备要求比较高,普通爱好者难以承受。但是这些外在条件不应该成为“巡天”的限制因素。随即,孙国佑谈到自己的发现。他说他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内首家业余天文台——星明天文台发现的,星明天文台的所有观测数据对所有爱好者无偿公开。无疑,星明天文台台长高兴,给业余天好者们提供了发展天好的平台,并且使得他们的“追星”梦成为现实。

谈到如何确认未知天体,孙国佑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说,要先对未知天体进行持续的观测,确定该天体是否真实存在,然后就是根据各种手段排除它是否是已知的天体。如果最后还是无法排除该天体是已知目标的话,就可以上报给国际权威机构,请求全球其他天文台的确认。有第三方天文台的确认数据后,通常就能确认这个发现了。

在漫长的“巡天”历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是最令孙国佑难忘的还是他发现的第一颗新星,那是中国的第一颗被国际承认的银河系新星,这一发现让他倍感骄傲。在“巡天”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高手,每天都有可能有惊喜,探索宇宙的奥秘让孙国佑乐此不疲。

星空知识篇3

每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都会出现数不清的星星。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策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策划范文1一、活动背景

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__年,__年12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将__年定为国际天文年的决议。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theuniverse, yours to discover)”。国际天文年称为天文学及其对社会、文化贡献的全球性盛典,是迄今为止本世纪最大的科学事件。

__年8月2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__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__指出:“本届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将对增进中国天文学家与各国天文学家的友谊、促进中国与国际天文学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天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必将激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轻人,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灿烂星空,激发他们投身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投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践。”

最近几十年里,天文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同时,公众对天文知识的需求和参与天文活动的渴望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对天文的爱好更是明显。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方面,通过此次精彩的活动可以快速提升地理协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大一新生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协会接下来各项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此次活动的开展将能极大地锻炼新一届地协理事的能力,大大提供地理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温馨、美好、团结、向上的地理协会大家庭。

三、活动时间:9月21日(星期五)晚上6:00至8:30

四、活动地点:综合楼114

五、主办单位:上饶师院校学生会 社团实践部

策划承办单位:大学生地理协会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六、指导老师:邱筱兰老师

七、活动主题:探索宇宙奥秘 普及天文知识

八、活动安排

(一)前期工作

① 在活动前,会长团成员去学校后勤处物业中心审批教室,会长负责邀请讲座的嘉宾。

② 在9月20(星期四)之前,宣传部画出活动海报三张,贴在新老食堂的展板上,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

③ 在活动前,外联部出外面拉赞助,尽可能为活动提供较多的经费。

④ 9月20日,召开理事会,讨论和布置各部门的活动相关工作,对工作要分配具体到个人。

(二)讲座流程

①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在讲座开始前,提醒与会同学把手机调为静音或震动,注意讲座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

② 会长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预祝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③ 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并致辞欢迎主讲人。

④ 主讲人开始讲座。

⑤ 主讲人讲座结束,由主持人宣布进入自由提问环节。

⑥ 提问结束,本次活动指导老师点评。

⑦ 讲座正式结束,主持人致感谢词。

(三)活动后期

① 办公室和编辑部写好本次活动的详细总结,为以后举办类似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

② 在下次理事会时,对活动进行总结。

九、活动经费预算

物品

单价(元)

数量

总价(元)

海报

5

3张

15

横幅

40

1条

40

矿泉水

1

10瓶

10

文具

若干

若干

20

宣传材料

0.2

200

40

租用音响

100

1套

100

主讲人

100

1人

100

合计

320

十、备注

① 全体理事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到场,协助后勤部布置会场。

② 讲座结束后,理事留下来,打扫教室。

③ 要维持要现场纪律,如遇到意外情况要冷静对待。

④ 在自由提问环节,如果遇到冷场情况,主持人要鼓励大家踊跃提问。

⑤ 本份策划书内容仅供参考,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更改,最终解释权归上饶师院大学生地理协会理事会所有。

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策划范文2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并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那么,如何在夜晚识别出这些星座呢?

白羊座

裸眼观察白羊座星群,最闪亮的当属三枚主星,而其中最亮的当属娄宿三。你可以在秋天的星空中,飞马星座的马翼四边形东面找到它。白羊的后腿处连接着金牛座的一小部分。羊头则被简化为简单的几笔,转过头则能看到包括金牛在内的其他星座。

金牛座

金牛座仅有身体的一半在天空中出现,它的后半躯干似乎消失在深邃的宇宙中。它的腿弯曲在身体下,诗人马尼留(Manilius)曾说:“强壮的公牛跛足前行,它的腿弯曲在下,金牛座疲倦地躺在北斗星群旁。”

双子座

双子星座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星群,由北河二和北河三构成。北河二,实为两颗靠的非常近的互相环绕的白色恒星,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中称为“双星系统”,用于形容因两颗恒星拥有类似的重力而互相环绕的现象。北河三则比他的兄弟在颜色上显得橙红一些。

巨蟹座

巨蟹座星群,是黄道十二星座中最不起眼的。柳宿增三,这颗双星系统中最亮的恒星,亮度仅为一颗四等星。巨蟹星座,虽不如狮子座那般表面光亮,却也拥有一些独到有趣的特点。

狮子座

出生于狮子月的人通常拥有大胆的个性,而天空中的狮子座亦是如此。狮子星座位于西端巨蟹座和东端处女座的交汇地带。在北半球的天空中,你会在晚冬早春看到它。最容易被识别的特点,便是其鬃毛。在天空中,它更像是一个凹形问号,或是巨大的镰刀。

处女座

处女座拥有高贵的形态,她长大约46度,为星空中最长的星座之一,北有狮子、牧夫、后发座;南是冥卫三、乌鸦和巨爵座;东有天秤和巨蛇星座;西有狮子、巨爵及乌鸦座。处女座,代表着丰收女神,在一片富饶的天际中,周身上下包含了超过500个星云。

天秤座

天秤座是天空中最小的星座,在黄道中经度长度仅为21度。它并非一个壮观的星群,但却非常容易通过天蝎座而被找到:闪亮的天蝎座在其东侧,而壮观的处女座在其西侧。天秤座在春天和初夏的星空中很容易被发现。

天蝎座

天蝎座是十二星座中面积的星座,由于是非常大且明亮的行星组成,它非常清楚,容易识别。前端的圆弧是星座的尽头,而剩下的身体长长的置于星空中,弯曲的尾巴“隐蔽”(其实依然可见)在夜空中的银河系繁星中。在晚春早夏时,望向南方的天空即可。

射手座

射手座是手持弓箭的半人马。星座的神秘图案,对应了八颗明亮的行星,其余的则并不那么清晰。星座里的行星分为两类:银河星斗(MilkDipper,由半人马的身躯构成)以及弓(Bow)。另外有一颗前方的行星箕宿一,在弓箭的尖端处。

摩羯座

在巨蟹座的对轴,是12星座中最不起眼的魔羯座。它之中最亮的行星,是主要由五颗太阳亮度的恒星组成的牛宿一。而其中最亮的两颗,可以被裸眼观测到。整体星座如同三角帽,或正在飞翔的鸟,而非更神似山羊。每年的七月下旬可以观察到。

水瓶座

水瓶座经常被描述成下跪的姿势。他的瓮装有神秘之水,放在他的肩上,所装之物倾倒至脚下。所有组成第十一枚星座的行星都较为微弱:最明亮的也仅三等亮度。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水瓶座最容易被发现,他可以在秋天的夜空中,在东南方向中找到。

双鱼座

尽管这是黄道星座中最弱的星群之一(巨蟹座星群似乎要更微弱些)。它却是最长的星座之一,天球经度大约41度。由南鱼和北鱼组成,由一条缎带结合他们的尾巴。鱼和线组成一个巨大的“V”形,而顶点处则是双鱼座最闪亮的行星:外屏七,俗名Alrescha。

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策划范文3【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晚上我们看见,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但到了白天我们再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白天星星到哪儿去了?实际上白天夜晚星星都挂在天空,大多数的星星像太阳一样能不停地发光发热,夜晚太阳落下去,地球上是漆黑的,所以我们就清楚地看见闪亮的星星。到了白天,太阳把地球照得十分明亮,所以就看不出星星来。这和白天开着电灯,感觉不出亮来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星星会发光】

夜晚,天上的小星星发着各种颜色的光,好像是一盏盏灯一样,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呢?

有些星星和太阳一样,就像一个大火炉,但它不是烧煤,而是每天都有叫原子的东西,不停地变化,变化中就发热,就象我们拍手后,手会发热一样,这种变化总是不停,只不过太阳离我们近,而星星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是一个一个的小光点。

【为什么星星、月亮不会掉下来】

晴朗的夜空中,有明亮的月亮,还有美丽的星星,它们为什么总在天上,不掉下来呢?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时时刻刻吸引着月球,不让它跑掉,可是月球也有一种脱离地球的力量,不向地球靠近,它们谁也争不过谁,所以月亮就只能在天上,沿着一定的轨道绕着地球运动了。同样,天上的星星不掉下来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它们不是绕着地球转动,而是绕着别的星球转动,星星之间互相产生作用结果谁也掉不下来。

【为什么星星看上去只有一点点】

每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都会出现数不清的星星。科学家测量出它们的个儿很大很大,有许多比地球、太阳还大。可是,为什么小朋友们看到的星星只有一点点儿?因为星星离我们非常非常遥远。那么哪一颗星星离我们最近呢?离我们最近的星是比邻星,它属于半人马星座,离我们有12多万亿公里。它发出的光要走四年多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只是它四年前发出的光。你说它离我们远不远。

【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夏天的晚上,小红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星、两颗星、三颗、四颗、五颗星,怎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不信,到了晚上你也来数星星,看看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据科学家用先进的仪器观测,至今天上至少有一千五百亿颗星星,这么多的星星,小朋友你数得清吗?天大得无边无际,还有许许多多星星没有发现,你们说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不过早晚有一天,科学更发达了,是会数清的。

【为什么夏天星星比冬天多】

天上的星星有时多,有时少,夏天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比冬天多。

星星在天上,但不是什么地方的星星都一样多,而是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银河是星星聚集最多的地方,大约有一千多亿颗。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星星最多的银河带之间时正好是夏天的夜晚,所以夏天我们看到的星星最多;其他季节地球转到太阳和银河之间时,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早晨,所以看到的星星就比夏天要少。

【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有时多,有时少】

夜晚,小朋友们在看天空上的星星的时候,有时星星很多,但有时却少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小星星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每当天空中有云的时候,有些小星星就被云层遮住了,躲在了云的后面,小朋友就看不见它们了,天空中的星星就显得少了;当天气特别晴朗的夜晚,一点云也没有,小星星没有地方藏了,全都能看见了,这时候小朋友再一看,星星就又变多了。

【为什么星星上没有人】

老师说我们住的地球也是一颗星星,那别的星星上有人居住吗?我们知道,人能在星球上生存,就必须有空气、水和合适的温度。哪个星球具备这三个条件,哪个星球上就可能有人,究竟哪个星球上有人呢?至今还是个谜。人们怀疑在许许多多的星球中可能有类似地球的星球,上面居住着宇宙人,并想了许多办法与宇宙人取得联系,1234年用计算机语言给可能有宇宙人的天空发了电报,1233年又利用宇宙飞船将一架特殊的电唱机和一套唱片———地球之音送往宇宙。希望宇宙人能及时地回音,不过几十年以后才有可能回音,因为宇宙人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宇宙人这个谜会解开。

【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星星好像只有一种颜色】

我们看星星,都在闪闪发白光,好像星星都是白颜色的,其实星星是五颜六色的,星星发出的光线由红、橙、黄、绿、蓝、青、紫组成。星星的温度不同,有的冷,有的热得很,星星发出的光线中,七种颜色的多少不同,因此星星的颜色也就不同。蓝颜色的星星最热,白颜色的也热,红橙颜色的星星温度就低了。

通过星星的颜色,我们可以知道星星上的温度是多少。

星空知识篇4

【关键词】四象;星象;时空;图式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01—06

四象,意指“四种神圣的生物”,是一套以动物形态出现的四个神灵。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并分别由四象(神)统辖。象是中国传统星宫体系最基本的概念,作为四个赤道宫的象征,最终形成了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分别具有四种不同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方向,并与二十八宿完成固定配合的严整形式,这便是东宫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四象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古人在观察星空时就已明确区分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更重要的是,四象成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一、起源——观象授时

四象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化理念,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原生形态。《尚书·洪范》写道:“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日月星辰的移动,直接关系到季节的更替和气象的变化,气候的冷暖干湿又左右着农作物的生长。先民们经过长期的精心观测后发现,天体的运行变化实际上都忠实地遵循着各自的规律。这个发现让古人找到了决定时间的准确标志,于是便采用观象授时的方法来确定时令季节、制订历法,逐步建立起识星体系。四象体系的形成最初来源于原始的识星模式。

满天繁星绚烂夺目,先民们如何观察和识别它们呢?为了便于观测,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一系列坐标体系便由之产生。不仅如此,先民们采用了一些非常奇特的方法,把纷乱复杂的星际世界梳理得井井有条。一般说来,有两条途径:一是首先认识天空中少数亮度极强的恒星,然后通过这些恒星再去认识其他的恒星;二是并不把恒星看作彼此孤立的个体,而是将成组的恒星幻化为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之后,再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每一颗星。当然,这两条途径应该是并行的。由于天空可见的亮星太少,因此,首先确立星象概念并进而认识恒星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星象是古人对恒星自然形成的图像所作的特意规定,他们根据这些图像的形状,赋之以人物、动物、器物等不同的名称,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星座。后来组成四个象限宫的二十八宿的宿名即来源于星座的形象。以象与象的区分而建立星座是古人找到的识星捷径。任何对于星的深入了解,都是通过最初对诸星组成的象的认识由粗到细完成的。简单地辨识某一颗星只是整个观象授时活动中最原始的一步,古人必然不满足于这种孤立的观测,而要建立整个头顶星空的完整体系。北斗位于北天极,以及常年可见的特性使其成为与其他星宿联系的最好基石。《尔雅·释天》曰:“北极谓之北辰。”郭璞《注》:“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由于岁差的缘故,北斗的位置在数千年前较今日更接近北天极,常显不隐,观测起来十分容易,成为终年可见的时间指示星。为了更加便于观测,古人把北斗七星中的每一颗星都命了名。《春秋·运斗枢》云:“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北斗围绕北天极所作的周日或周年的旋转,很像天盖上环绕天极旋转的钟表指针。先民们根据斗柄和斗魁的不同指向,来确定北斗与寒暑季节变迁的关联,创立了“斗建授时”。这种通过观测斗杓的古老方法,使得夜间某些恒星的出没或位置变化更便于被识别。

随着古人观测水平的提高,利用北斗决定时间的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此有所概括:“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对农时季节的确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是单纯地依靠斗柄在上、在下便不够了。因此较后就出现了通过观测某几颗一定的明亮的星宿(如鸟、火、虚、昴等)在傍晚或平明的出没和南中(过子午线)的时间,来决定季节并制订比较准确的历法。《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蜗夷,日呖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土,日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毡。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昂,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日中”、“宵中”指昼夜平分,即春分、秋分。“日永”即昼长夜短,指夏至。“日短”,即昼短夜长,指冬至。春分之日,昏七星中,七星是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说“日中星鸟”;夏至之日,昏心中,心宿又名大火,所以说“日永星火”;秋分之日,昏虚中,所以说“宵中星虚”;冬至之日,昏昴中,所以说“日短星昴”。日中、日永、夜中、日短,显示了一年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气候,包含着自然景象和人们耕作、休息、寒暖等生活内容。

有了分至点的划分,人们就可以按照时间来安排农耕狩猎。古人的分点的观测是建立在对大火星和参星的观测上的。先民们发现,初见大火星于东方时,与农时的春分时间接近;而大火星在夜空消失,位于黄道另一端的参宿取代大火星见于东方时,正是秋分时节。《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日阏伯,季日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商星也叫辰星,即指大火星。杜预《集解》:“商丘,宋地,主祀辰星。辰星,大火也。”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二。参星则是《史记·天官书》中所讲的白虎。参商二星的授时传统与二子别离的上古神话有着巧妙的默契。事实上,作为一个完整的授时体系,参商二星融入龙虎两象很早便已存在了。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龙虎星象图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物证。按照当时的实际天象,参商二星恰好分别处于春分和秋分两个分点上,授时标志十分明显。这清楚显示出大火与参星在古人观象授时中的重要意义。中国的古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就是以朔望月与太阳年并行为基础的历法。参商二星作为二分点的确立,也令四中星的观测逐步发展完善起来。

二、衍变——时空合一

北斗的巧妙运用,使北斗在时间方面,成为授时的主星;而在空间方面,二十八宿与北斗的相互联系则使其沿赤道组成了四个象限宫,即东宫、西宫、南宫和北宫。月亮在恒星间运动的周期是27.32天(恒星月),于是古人把赤道附近的天空分成二十八份,这就是二十八宿(取二十八,是由于它既近于恒星月的日数,又可被四除尽便于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域)。二十八宿的形成是通过观测昏旦星象、间接推出太阳位置来定时令季节发展而来的,因此保留了一部分离赤道较远但自古为观象授时所用的几个主要星象。二十八宿及现有的这些名称是经过历史上多年的演变而逐渐完整定型的。二十八宿的形成与观象授时所取星象一脉相承,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开。在早期,由后世东、西宫中的部分星象组成的东、西两宫似乎受到特别重视,这在包含有北斗和龙虎两象的河南濮阳西水坡星象图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甚至在数千年后的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漆箱星图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东、西、南、北四宫代表四象体系在宇宙空间的四方区域。而较之更早的年代,人们已经具有地理上的四方观念。

甲骨文里有合写的“四方”,也有分开来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它们都是“禘”祭的对象和风的住所。甲骨文卜辞中常见求年、求禾、祈方宁雨、向方求雨或祈方宁风的记载。风和方也经常分开祭祀,有时指明方位、附加方名。明辨四方在殷人的生活中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它不仅关乎宗教(隆重的祭方之礼),也关乎兴邦邑、建陵墓、促生产、固生活的实际需要,所谓知方而务事,通神而佑人。卜辞中有东南西北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却没有标志时间循环变易的四季之名。其实,四方为空间意识,“四方风”则在很大程度上报告了殷人朦胧的时间意识。殷人是在对四方风的命名中渐次萌生了只有在后来才有的春夏秋冬四时观念。在人们所说的成为后来“五行说”始基因素的“四方说”中,四时观念是蕴含在四方观念之中的,四时是通过四方风暗示性地反映出来的。这样看来,空间方位在古人心目中无疑占据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地位。

至此可以说明,商人的观念中初步形成了四方方位意识,更有意思的是,其中还包含了时间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方位意识是在太阳的启示下发生的,人类对方位的测定即源于日影的变化。如果我们把一年中每一天太阳东升时跃出地平那一瞬间的日影记录下来,再把这些天太阳西落时没入地平之前一瞬间的日影也同样记录下来,那么两个日影记录重合的时间就只有春分和秋分。这意味着二分日时,太阳升起的位置是正东方,而日落的位置则是正西方。因此,测量日影不仅是古人辨别方位的需要,与此同时,正是这种需要使他们客观上很容易认识两分点。也就是说,两分点的测定与古人确定方位的做法密切相关。一方面,体现了太阳运行至东、西两方或东、西、南、北四方的方位概念;另一方面,这种测得两分点的古老做法,导致了后来四时八节与方位的结合。春分和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夏至日行极北,其后南移,冬至日行极南,其后北归,所以二分二至各主东、西、南、北。《尚书·尧典》记载分至四象分居四方之极,掌管四时。商代甲骨文至汉代的文献都明确反映了这一传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分至四中气与四季在早期是彼此分离的,它们的先后建立可能源于两个互为独立的体系。分至是借助圭表直接测得,因而成为建立太阳年的时间标记点,通过殷卜辞对四方风的记载能够系统地追溯出来。而四季的名称与农业密切相关,本于农业周期,其与农业周期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对季节名称的研究得到清楚的反映。不仅如此,四季的划分是以分至四气为基础的。农业季节作为早期的季节周期,强烈地适应着农作物的自然生长期,而四气的确立则适应着授时正位的需要。两个体系的最终结合便是四季的形成之时。分至四气以及后来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严格地说都是依据天文学标准平均分配的结果。首先人们通过平分两分日的距离很快找到了两个至点(冬至与夏至),而后通过平分四时(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找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接着他们把八节之间的距离平均三分,订立二十四节气。先民们用节气记时注历,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分至四气无疑是最早诞生的四时,而建立这些气点的最初目的则是确定标准时间和方位。

古人对于方位的重视还可从赋予方位以象征意义的活动中反映出来。除了视觉中“天圆地方”的直观感受外,方的确定能够满足古人对于秩序和稳定感的追求。当古人用“四方风”去隐喻地反映四时观念的时候,空间虽也面临时间化,但更主要的是,时间具有被空间同化的可能。因为古人是以理解空间的方式去理解时间,四时的观念必然带上四方观念的色彩,具有由四方风的隐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类似于空间观念的结构和特征。古人认为,风为震物之气,不同季节的风导致产生不同的物候征验。风由一方吹来,对雨量、收成有着不同影响,让古人敬畏风来的“方向”,如同日出日落之所。四方风作为四时的隐喻,决定了四时对四方、时间对空间的从属关系。通过四时四方的整合,天下万物形成了一种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都在同样的生命之流中迈进。这种以时间与空间合一为特点的时空观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则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成为四象体系的重要特征。

不仅如此,古人还将方位与颜色结合起来。古人对颜色关注的郑重性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甲骨卜辞中就记录着殷人在祭方时对祭祀所用的牲的颜色需专门进行占卜。殷人多用白、赤、黄、黑等色,这一色彩选择深深影响着后人的色彩观念,白、赤、黄、黑四种颜色成为后来“五色”系统中的四种主要颜色。五色之中,颜色词“青”字出现最晚,迄今在甲骨文里尚未发现。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字开始频频出现。《尚书·禹贡》云:“华阳、黑水惟梁州……厥土青黎。”《诗经》里也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东汉许慎是这样解释“青”的:“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春秋时期,祭牲的颜色和祭方之间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联系。孑L颖达疏:“《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璧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然则彼称礼四方者,为四时迎气,牲如器之色,则五帝之牲,当用五色矣。”色彩与方位的关系昭然明朗,其时大约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墨子》的《迎敌祠》中亦提到以方位色用兵迎敌之法,即以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的方色布阵出击。随着四象体系的日趋完善,青、白、赤、黑四色又与代表东、西、南、北的龙、虎、鸟和龟蛇四种动物相融合,演变为内蕴丰富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

三、确立——崇拜信仰

《尸子》云:“上下四方日宇,古往今来日宙。”时空合一是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两种角度的结合。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空间是时间的表象,时间是空间的展开。我们看方位名词“西”,《说文》云:“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古因以为东西之西。”再如时间名词“春”,卜辞作“芚”。《说文》云:“春,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屯声。”如果说,春季的时间概念是以草木在日光下成长的空间来标示,那么,“西”则是以太阳运行落入西方的动态时间来标示。由此可见,不仅时空混合的观念在先民们的意识中早已显而易见,先民们更把时间与空间都视为感性具体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具象的时空观”。这种观念在四象体系发展中的重要表现是融入了具体的动物形象。

孔颖达《尚书·尧典正义》云:“是天星有龙、虎、鸟、龟之形也;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石氏星经》云:“奎为白虎,娄、胃、卯,虎之子也。毕象虎,觜、参象磷。……牛蛇象,女龟象。”古人为何会选择龙、虎、鸟、龟、蛇这些动物作为四象的原型呢?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倾向。有些学者将其看做是原始部落的图腾遗迹。而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它们可能与某些具体的星宿昏中时所代表的季节特征有关,因为四象体系与四季恰好可以相互对应。笔者以为,将具体的动物形象融入四象体系是一个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四象体系最初源于古人的原始识星传统。这里涉及关于对星象观察而生成的星宿崇拜问题。星象是先民们可以直接感官的自然现象。先民们很早就发现,星宿有指引方向、计算时辰、辨识气象等的实用功能,并且将之逐步演变为与自身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以及具有神秘力量的星神。自古就有“地上一个丁,天上一颗星”的说法。这种人星混同、人星相应的感知,在中国民间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左传·昭公元年》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日阏伯,季日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早在远古时期就有部族对星宿的观测乃至崇拜与祭祀。

出于祭祀的需求,四象形象应运而生。但是,四象图像并不可能只是对四方星宿所呈现的自然图像的复制和艺术化,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类似的形象原型,故而人们必然寻求身边的事物进行比附。当时的华夏民族主要位于黄河流域,所处地形为西倚高山,东临大海,而虎为山兽、龙为水族,故与西山、东海相配,显示出地域性的动物崇拜。

之所以选择动物,主要在于狩猎是先民们重要的生产行为。由于缺乏足够的狩猎手段,人们获得猎物并非易事,加上大型兽类的存在,使狩猎活动充满了危险,进一步加深了先民们对动物的依赖和恐惧心理。此外,动物还具有当时人类所不能及的力量,因此动物崇拜也成为自然崇拜的最普遍现象之一。布留尔认为,在原始人思维中,存在物里面有一种不容易为感觉觉察的神秘东西。原始思维具有具象性思维特点,借助具体物质对象完成推算。我们叫做经验和现象的连续性的那种东西根本不为原始人所察觉,他们的意识只不过准备着感知它们和倾向于消极服从已获得的印象,相反,原始人的意识已经预先充满了大量的集体表象,靠这些集体表象,一切客体存在物或者人制作的物品总是被想象成拥有大量神秘属性,因而,对现象的客观联系往往根本不加考虑的原始意识,却对现象之间的这些或虚或实的神秘联系表现出特别的注意,原始人的表象之间的预先的关联不是从经验中得来的,而且经验也无力来反对这些关联。为此,先民们往往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就发展到了动物或植物一类图腾崇拜。

不仅如此,随着四象观念的拓展,四时与四方逐渐完善。以往先民们一般通过自己的感觉直接解释“对象”,认识对象。他们基于生存本能和功利目的,利用直感的“相似”与“同一”把事物区分和联系起来,力求在无序的世界里建立有序的观念系统。先民们对时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使得四象体系开始包含四时的物候特征和四方的空间意识。《淮南子》云:“春配鳞虫,鳞虫为龙属东方;夏配羽虫,羽虫为鸟属南方;秋配毛虫,毛虫为虎属西方;冬配介虫,介虫为龟属北方。”特别是“南北(夏冬)”的加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崇拜形式,而出现结合的状况。南天为日为火,日与鸟有同一性,北方为地为阴为下,所以也就有载地龟、驮地的麒麟(鹿)相结合的崇拜形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先民们所处地域的部族图腾也不断渗透融合进来,与四象体系所具有的四方内涵进一步融会。正如皮亚杰所揭示的,人类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通过其内在机能——同化和顺应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则是通过主体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而这一切过程,皮亚杰认为,都无疑地受到早就存在于主体的“图式”的影响。他说:“全部认识都以一个机体结构为前提。”“我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认识,甚至知觉认识都不是现实的简单摹本,因为认识总是包含着融于先行结构的同化过程。”这里所提到的“机体结构”、“先行结构”,指的都是“图式”。人类的认识“图式”确实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到最后总是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人类的认知“图式”,最基本的莫过于人类的时空观了。因为时空观不但决定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用何种方式进行感知,还决定了人类的因果关系等观念的形成,决定了人类对感知结果进行推理的过程。无论是从人类这个类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人类个体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到,时空观念确实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阶段上趋于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的状态,就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三维空间知觉和一维时间知觉,而这种知觉必然随着个人头脑中的图式进行变迁。所以中国的天文观同时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文性。可以说,四象源起于星宿的观测及祭祀需求,从最初的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到与方位、四季以及动物形象的融和,逐步趋向完善。中国人原初的四象体系已经具有由观念性、概括性发展而来的象征性,并最终形成汉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四象模式。

四、结语

星空知识篇5

记得我小的时候,总会坐在奶奶家庭院里的苹果树下,仰头望着天空中那闪烁的明星。

天空中的星星啊,五彩缤纷,一闪一闪地向我眨眼睛,温柔的陪我说话,我常常在星光下睡着了。但是,每当我再一次睁开双眼,天上的星星就消失了。于是,我有了一个隐秘的想望——想摘下一颗星星放在小盒子里,让它一直陪伴着我,当我有什么快乐的事或不开心的事,可以跟它述说。

于是,我开始想方设法地实现我的愿望。

天黑了下来,我搬来一个小凳子,站在上面使劲儿往上跳,可是怎么也摘不到星星。绝望中,我突然想到古诗《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一句。哦,原来我太小了,不够高才摘不到星星。想着想着,忽然听到“啪”的一声,猛地一回头,原来是电视天线出了点儿故障。不一会儿,爷爷骂骂咧咧地搬了把椅子上房顶修天线。这时,我茅塞顿开,爷爷这么高,一定能摘到星星,因此,我朝爷爷喊道:“爷爷,摘颗星星给我好不好?”爷爷笑笑回答说:“太高了,摘不到。”我听了之后,心想:哼,我长大以后,一定可以摘到星星。

在天空的明星中,我最喜欢的是每天晚上第一颗出现在西天边的星星,它会伴随着一抹晚霞挂在地平线上。奶奶告诉我那叫“长更星”。它又大又亮,伴随着奶奶的歌声送我入眠。每天早晨,当我睡眼朦胧时,看见这颗星星又出现在东边,它比太阳起得还早,照亮着奶奶劳作的身影,奶奶说它又叫“启明星”。现在,奶奶已离我而去,从那时起,我认为那颗星就是奶奶的化身。因此,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摘下来,让它像奶奶一样陪伴我

后来,我长大了,知道那颗星星叫“金星”,是地球的邻居。我知道星星离我们很远,是摘不到的。但是,如今的科技发展十分迅猛,人们已能乘坐太空飞船去太空中遨游,相信,有一天,我也可以乘着太空飞船来到太空,访问这颗美丽的星球。

星空知识篇6

了解“水逆”前,先普及个背景知识

首先请想象一下,行星都在围绕着太阳做公转。以和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列,行星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距太阳最近的水星。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太阳的质量造成了时空扭曲,行星们沿着扭曲的时空运动,形成绕着太阳的公转。而这8颗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完全相同的,与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如果从太阳系之外的“上帝视角”观看,你会发现所有的行星都是井然有序地同向运行。然而我们是站在地球上的。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做着自转,那我们看到的其他行星运行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说到这里,还得交代另一个背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肉眼可见的太阳系其他行星一共有5颗,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当然,由于离太阳的距离最近,水星很难被肉眼观测到,据说哥白尼就曾说过,他一生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见过水星。

好了,背景知识交代完了,现在,请你打开你的“千里眼”,想象一下,你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运动轨迹。你会发现,咦,大家跑得好乱。

你以为只有“水逆”?图样图森破!

众所周知,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公转速度越快。所以在这行星里水星是周期最短且速度最快的行星。

因此,假设我们能看见其他七大行星,你会发现,比如当太阳和火星在同向向左运行的时候,水星先向左,再向右,然后又向左。而这个水星“逆其他星球向右而行”的视觉过程,正是传说中的“水星逆行”。而它本质上不过是因为水星转速最快而跟其他行星形成的相对运动。这种时候,如果在地球上观测,因为地球自转的黄道夹角带来的视觉上行星运行轨道的变化,我们会感受到水星“貌似在倒退”的视觉效果。没错, 是“视觉效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逆行”!而由于地球和水星的公转都是周期性的,所以这种视觉效果的出现也是周期性的。每年水星逆行的视觉效果会发生3次或者4次。比如2015年就发生了3次。而2016年,这种视觉效果一共有4次。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9月和12月,1月和4月也都发生了“水逆”现象。

现在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大家的速度都不同,那应该不止水星会出现相对运动吧。那为啥又只听说了“水逆”呢?没错,不止水星会出现“逆行”的视觉现象。如果我们以相同的标准去定义,除了水逆之外,还有金逆、火逆、木逆、土逆、天逆、海逆。而只要我们是站在地球上观察,任何太阳系内的行星都会有这种“逆行”的视觉现象。

“水逆”真的能影响心情运程?

这么说来,“水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嘛,既不是真的“逆行”又不是水星独有的现象。那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谈“水逆”色变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换一个思路,要知道,这玩意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可以靠天文学知识解释的“视觉效果”。但对于几千年前的古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震惊的事情。试想一下,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人仰望星空,并率先记录下了对水星的观察数据。那时候,人们对天空中那些发亮的小点点,仅仅停留在“看到”的阶段,缺乏理性认知。

而在此之后的1000年,“占星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端,随后传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正是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全面地把星球的运行和人的旦夕祸福联系起来。所以,现在这些行星的英文名字都是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水星是通讯之神Mercury,金星为爱与美之女神Venus,火星是战神Mars,木星为主神Jupiter,而土星则是农神Saturn。

占星术发展1000多年之后,到了公元1世纪,托勒密才提出了地心说。人类终于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可以想象,水星的运动轨迹在地心说的观点里,那可是真真切切的“逆行”啊!地心说之后过了1400年,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横空出世,“日心说”将整个人类带入了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星空知识篇7

一、多媒体在天文科普活动中的应用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音和形状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天文科普教学中,天空中的土星、木星、金星、猎户座星云、仙女坐星系等天体,直接用眼睛看,看不清甚至看不到,用小型的望远镜也看不出多少效果,学生很难有直观印象,不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可以形象、直观地把它们展示出来,它们的图片炫丽,让学生震撼。有的能看到它的很多细节,如土星的美丽光环,甚至它的卡西尼亚缝,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就方便多了。还可以动态地模拟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行,可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日食、月食的形成,把抽象的过程形象化展现出来,学生再理解时就容易了,非常适合这些知识的讲解。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天文科普中的应用

当今,虚拟现实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它的出现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针对天文科普的特点,它在活动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学会望远镜的操作。专业的天文望远镜价格较高,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错误操作很可能给望远镜带来损害、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虚拟现实技术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它,让学生学会望远镜的操作和观察方式,防止错误操作和频繁操作给望远镜带来的损害。

2. 应用虚拟天文台让普通公众和天文学家一样能接触到真实的天文资源和服务,让公众也有可能做出新的天文发现。如,有的人通过它们发现了新的彗星、小行星。虚拟天文台将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各种天文研究资源、大型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包括各种观测数据、天文文献、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各种软件工具,甚至天文观测设备,以某种统一的服务模式无缝地汇集在系统中。学生只需登录到VO系统,便可以享受其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强大的服务,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就可以看到大型望远镜看到的星星。

三、stellarium软件在天文科普活动中的应用

Stellarium是一款免费开源的GPL软件,它使用openGL技术对星空进行实时渲染。软件可以真实地表现通过肉眼、双筒望远镜和小型天文望远镜所看到的天空。它可以根据观测者所处的时间和地点,计算天空中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的位置,并将其显示出来。它还可以绘制星座、虚拟天文现象如流星雨、日全食等,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次数较少,较难被人们看到,Stellarium却可以进行模拟展现,可让学生看到这些天文奇观。它可以用作学习夜空知识的教具,还可以作为天好者星空观测的辅助工具。由于Stellarium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它在天文科普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可以在课堂作为传授旋转星座图使用良好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天文知识的工具。

四、google地球在天文科普教学中的应用

星空知识篇8

 

“铃铃……”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今天我们学习叶善至的《卧看牵牛织女星》,是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下面咱们先看几幅有关天文知识的图画。”教室里静得出奇,大家都仿佛是在期待着什么,但又好像是什么也没听见。我把从网上下载的几幅星空的图画在大屏幕上展开。“看,这一幅是什么?”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满眼的好奇,接着又骚动不安,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日食”“月食”“……”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又出示了第二幅“这是什么?”“啊?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啊。”“这么漂亮”“很神秘”学生赞不绝口,“太阳系一览”又是一幅,“那些圈是什么?”“……”“这是牵牛星”学生惊叫。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就连平时最不愿意学的学生也动了起来,学生们都急着去翻书,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星空的知识。紧接着我出示了这节课所要讲的重要问题之一,“哪个同学起来讲解有关牵牛星的知识,结合着画面,但要全面。”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都动了起来……结果这一节课我用很短的时间便讲完了课文,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讲完了,还觉的意犹未尽,学生眼里满是兴奋的目光.。

这堂课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仅仅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而已,把本来很遥远的星空变得真实可触了,而这些图片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探索大自然、探索宇宙的欲望.。网上还有很多的资料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几张图片就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兴趣,我们做老师的为什么的不多去搜索一些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呢?

    

星空知识篇9

计算机理论探秘网络钓鱼在中国互联网上的猖獗现状

黑客们的诱饵

既然要进行网络钓鱼,当然离不开诱饵。一个能够吸引用户的好诱饵是成功钓鱼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唐威向我们介绍道,目前国内网络上最常用的诱饵不外乎两种: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来进行欺诈和利用色情与裸聊信息诱骗用户。

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一般都一视同仁,只要付费,就可以得到靠前的排名。一些钓鱼网站利用竞价排名,利用知名企业的关键字,将自己出现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列表的前几位。此时的诱饵就是用户的需求信息,例如:用户需要购买某知名品牌手机,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并且点击搜索引擎搜索结果中的第一个,进入之后,实际上,这是一个虚假的钓鱼网站,钓鱼网站会提示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并汇款“购买”该手机,但当用户汇款之后,却会发现并未看见手机,金钱也无法返还,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让人伤心,想要追查,甚至连当初“购买”手机的网站都不复存在了。

另外一种常见的诱饵当属色情信息,网民的“性趣”经久不衰也让该类网站的数量不断上升,欺诈方法也层出不穷。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免费注册,再利用各种手段将免费用户转换成为收费用户是这些网站欺诈手段上的共同点。由于色情网站的特殊性,当用户受到危害时,很少会选择报警或者寻求帮助,这也助长了网络罪犯的嚣张气焰。

了解了这些钓鱼的方法,我们当然要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有很多,比如政府的打击、搜索引擎供应商的安全检查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用户所能主导和控制的,从网民的层面如何去保障安全,借助一些技术手段不失为一种良方。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计算机理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多维信息空间探析”,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计算机理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多维信息空间探析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为了建立起和谐的人机环境,需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构造虚拟环境的多维信息空间,确立在此空间中处理问题和提高认识的信息处理原则,人的感知系统、认知系统、人类以往的经验与知识以及虚拟现实系统就成为VE多维信息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多维信息空间

人类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在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中认识问题。而通常在计算机中信息的处理只是在数字化的单维信息空间中处理问题,这就造成了人类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与所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空间不一致的矛盾,产生了人们难以理解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更难以把已有的感知经验或认知经验与处理结果发生直接联系。因此。需要突破计算机处理单维信息的限制,而把它扩展成具有处理多维信息的能力。

2 基本构成

近年来,人们由于使用了计算机,大大加速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但同时也开始对现有的、用计算机来表示和模拟物理世界的方法表示疑义。例如:当需要对一个较复杂的物理情景进行实时的模拟,并且还希望得到大量直观的模拟结果时,我们立即发现其计算量将大增,即使使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也只能缩小被模拟的物理情景的规模或减低对直观性的要求。客观的需求迫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是否应当改变我们表示和模拟物理世界的方法?”“这种一切依靠单维的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合理的吗?”“怎样在人对物理世界已有的感知和认知的体验和经验上进行信息处理和加深认识?”事实上,由于人类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的,是在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中认识问题的,而现行的信息处理工具(尤其是数字计算机)只具有在数字化的单维信息空间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产生了人类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与所用工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空间不一致的矛盾,也就产生了人类较难直接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处理结果,更难以把自己已有的感知体验或认知经验与处理工具的处理结果发生直接联系。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突破现有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单维的、数字化信息的限制,而把它扩展成具有处理多维信息的能力。换言之,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人类希望自己在一个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中去处理问题和提高认识。我们把能在这种多维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或环境称为VR系统。人的感知系统、认知系统、人类以往的经验与知识以及灵境系统都是构成多维信息空间的组成部分,

为了说明多维信息空间的构成,不妨把它与传统的单维信息空间作一比较。在数字化的单维信息空间内,信息处理工具(或环境)是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是通过键盘、二维鼠标和显示屏幕等发生联系的,人类以往的经验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数据库内的。在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内,信息处理工具(或环境)是VR系统,人与VR系统是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人机接口系统发生联系的,人类以往的经验与体验(全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是理解问题、寻求解答和提出新概念的基础。

人是通过传感器把自己的经验和体验传送给以计算机为核心的VR系统的,而VR系统通过作用器把处理结果输出给人:人基于过去已有的对该物理情景的经验、人在该物理环境中的现时体验以及VR系统的现时输出,在VR系统的帮助下,经过综合集成获得了对该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提高,VR系统对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的增长。

瑞星的解决思路

通过和唐威的沟通,我们了解到,瑞星也已经关注到了网络钓鱼泛滥的问题,并且投入了大量资源去开发防范这种威胁的技术。在与唐威沟通之前,我们对于能否从技术手段上防御网络钓鱼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疑虑,原因正如上文所表述的,钓鱼网站本身并没有存在恶意代码,并且域名以天为单位快速变化。这种社会工程学而非技术的攻击手法,如果从技术上进行防御,对于软件的智能化,需要给予很高的要求,而误杀和漏杀更几乎难以避免。

唐威表示,我们的担忧非常有道理,但瑞星目前已经有一套不错的解决思路来应对这种挑战。转

通过唐威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目前主流的反钓鱼网站技术的核心主要是URL识别,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安全软件供应商而言,工作量巨大,同时,恶意URL库的质量和更新频率并不能够得到保证。现在业界无疑需要一种新的方法,而瑞星的技术手段将可能成为解决钓鱼网站威胁的重要思路。

瑞星的技术解决思路主要来自于四个层面:钓鱼网站不良信誉系统和域名相似度系统、知名网站备案系统和页面相似度系统、智能分析技术、相关辅助技术。

钓鱼网站不良信誉系统和域名相似度系统,实质上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为升级版的URL黑名单技术。唐威介绍说,瑞星通过建立一套针对网站的信誉评估系统,从网站域名与知名企业域名的相似度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一旦网站的风险评估值超过某临界值,就将其界定成为钓鱼网站。

与之对应的,知名网站备案系统和页面相似度系统就类似于升级版的URL白名单技术。瑞星通过分析知名网站的备案信息、网站布局、图片内容等特征,来提取出知名网站的“指纹”信息,如果有某些网站的指纹和这些知名网站及其类似,同时又拥有不同的域名,那即可判定,这些网站就是仿冒知名网站的钓鱼网站。

以上两个层面的技术手段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而瑞星关于钓鱼网站的智能分析技术更是将智能化推进到了极致。瑞星智能分析技术包含有三个模块:网页行为特征智能分析、钓鱼行为的智能分析和虚拟机技术。网页行为特征智能分析从原理上类似杀毒软件对于二进制文件的特征码扫描,通过提取网页的行为特征信息,与恶意行为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网站的行为合法性;钓鱼行为的智能分析就类似于杀毒软件中的主动防御模块,由于大多数钓鱼网站都会有一套明显的行为规则,比如输入大量用户信息和要求用户汇款转账等,通过建立钓鱼网站的这些类似行为规则,来进行网站的识别;虚拟机技术则是更进一步的智能化,将网页放置到瑞星的虚拟机中进行执行,通过执行结果判定网站的合法性。

除此以外,瑞星的架构中还提供了一些辅助功能,比如邮件中的链接安全保障等。

不难看到,瑞星的解决策略能够解决原有的URL识别技术的一些缺陷,自动处理和提前防御是这套方案的显著特点,智能化的解决思路从头至尾地贯彻到整个方案中,其优点显而易见,安全系统对于网站的处理速度大大加快。仅有快速的识别,但无法将识别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让用户可以进行拦截,这也是不成功的,唐威向我们表示,瑞星在反钓鱼网站上也采用了云安全技术,所有用户共同来分享云安全上反钓鱼的成果,这也让瑞星在处理钓鱼网站信息时可以做到以秒为单位来对用户的客户端进行响应。

成品化的反钓鱼技术

星空知识篇10

一、对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的特定性理解不深

要使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稳定的运行,其轨道平面必须经过地球的中心。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规律不太理解。因此他们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此规律记下来。若命题者针对这一问题从另一角度命题时,学生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常会出错。

例:能否发射一颗与北纬40°的纬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人造地球卫星,使之绕此轨道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呢?为什么?

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会肯定地回答“不能”但又说不出理由。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此规律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应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具体分析:当卫星发射到题设的轨道上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是指向地心的,引力可分解成指向地轴的分力F1,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F2将指向赤道平面,同时又使卫星向赤道平面上空运动。因此卫星实际运动为一种螺旋运动。

通过对此例的分析,学生才真正认识到卫星运行的轨道平面必须通过地心才能环绕地球稳定地运行。

二、地面上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的“追及”问题与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对接”问题

地面上的“追及”问题,对学生而言已是非常熟悉了,他们都很明白。在同一直线上或同一圆形轨道上(地面上)只要后面追赶的物体速度比前方被追赶的物体速度大,后面的物体就一定会追上前面的物体。这只是所需时间长短的问题。由此使学生产生只要使卫星进入空间站运行的轨道上后再加速就可以使航天飞机追上空间站而“对接”的错误认识。学生产生上述错误认识的原因,除了旧知识的影响之外,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没有理解。因为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r决定后,其卫星的环绕速度v,角速度w,周期T,向心加速度a都由轨道半径所决定。所谓“一定五定,一变五变,”若航天飞机进入空间站的轨道后再加速,由于速度v的增大,卫星所需的向心力F=mv2r必定增大,而F向是靠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而引力F引=GmMr2 在卫星加速后,会使F向>F引,使卫星做离心运动而脱离原来轨道。因此,航天飞机在空间站轨道上加速后是无法与空间站“对接”的。

三、对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受阻“减速”与人造地球卫星受阻变轨“加速” 理解不深

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受阻后运动速度变小,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阻力的作用汽车滑行时做减速运动。这种现象不仅学生很熟悉,就连普通人都能理解。由于旧知识占住学生的大脑,当学生遇到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时,由于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卫星受阻后将会如何运动?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卫星的速度也将会减小。实际恰好与学生的习惯思维的结果相反。

例:(2000年全国高考)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作用,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会慢慢地改变,若某次测量中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且r1>r2.以Ek1,Ek2分别表示卫星在两轨道上的动能,T1和T2分别表示卫星在两轨道上的周期,则有:

A.Ek1<Ek2,T2<T1 B.Ek1<Ek2,T2>T1

C.Ek1>Ek2,T2<T1D.Ek1>Ek2,T2>T1

大多数学生见到此题后,凭经验(地面上物体受阻“减速”)的影响,很快得出v2<v1.又Ek=mv22 可推出Ek2<Ek1与实际相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