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野生动物园十篇

时间:2023-04-03 20:29:51

番禺野生动物园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1

2002年5月2日的早上,我和妈妈、表妹、外婆、外公准备一起去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游玩。

这天上午,吃过早餐后,我们乘坐221路汽车前往动物园。这段路比较长,完全可以在车上睡一觉,可因为我太高兴,一点儿都不想睡,而且我不知这一段路程有多远,还可以看到什么好风景,所以我不想睡觉。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汽车来到了番愚香江野生动物园正门。我们去买票,但因为我有优惠卡,外公有老人证,表妹不够高,我们三人可以免票,而妈妈和外婆就要买八折门票,买完门票后,我们五个人高高兴兴地走进去了动物园……

进了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发现那里很大,听妈妈说大概要一天才能游完,但妈妈又说,动物园里有许多空调巴士是导游车,可以省很多时间,这时一辆导游车要开了,我们乘车去参观乘车区的动物……车开了,第一看到的是羊群类,捕肉类,还有鸟类……离开乘车区,我们步行到各种动物的“家”,有鳄鱼、猴子、海龟、北极熊、火烈鸟、熊猫和幼小的白虎和白狮等动物。后来,我们一起在休闲区吃午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去了看大象表演,我还大胆地摸了大象的鼻子呢!接着我们去看白老虎表演,见到小白虎和小白狮呢!它们又聪明又可爱,我多想去摸它们啊!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的导游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长龙夜间野生动物园的情况,我好想去看看,可是外公、外婆都累了,我们只好回家了。

我们走出动物园,又坐上211路汽车回家了……这天我过得非常非常快乐!又很高兴!我还想去多一次啊!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2

来到动物园,首先我们坐上一辆小火车参观乘车游览区。开始,我在小火车上看到了连绵起伏、高低不同的丘陵,郁郁葱葱的树木,路旁野草丛生,那稠密的野草像碧绿的毯子,让人感觉好像来到了原始森林。走了一会儿,感觉眼前一片开阔,四面环山,碧绿的沼泽,仿佛是湖泊中的草坪。小火车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行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幽静的景色:在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只雄狮和几只老虎,它们有的昂着头,好像在仰天长啸;有的回过头,好像在回首遥望;还有几只母狮趴在岩石上,好像在闭目养神。接着向前行,又在一个大草坪上看见几只棕熊,导游说它们有自己的“私家车”和“私家游泳池”,我仔细一看,“私家车”是两辆报废的车,“私家游泳池”是一个泥水池,这让我笑得合不拢嘴。它们有的在泥水池里游泳、洗澡;有的已洗完澡准备离开水池;还有的在草坪上散步……这里的每一种动物都欣赏、享受着这宁静、幽雅的气氛,看不到弱肉强食,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在这里,你可以给动物喂食,还可以跟它们拍照。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下了小火车就来到步行浏览区。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清晰的导游招牌、介绍动物的标志;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湖面上波光粼粼,水中有许多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里的动物种类更多: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美丽迷人的鹦鹉:有体态庞大的大象、小巧可爱的鸟类……最可爱的还是澳洲考拉,它们个个都像一个玩具熊,而且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六只考拉都比较懒惰,只有一只在树上上下爬动着找食物吃,其余五只都在睡觉,仅露出背影给大家看。

随着人群,我们来到了白虎表演场,这里已经人山人海,都在等待表演开始。过了几分钟,表演开始了,只见十四只白虎排着队威风凛凛、雄纠纠、气昂昂地走进表演场,节目有跳火圈、打滚、倒立、排列队形等。最精彩的是跳火圈和排列队形了,跳火圈时,有一只白虎因为胆小,所以在台阶的最上一级向左手边跳下去溜走了;排列队形时等其它白虎走了,虎王还站在顶上不下来,训兽师怎样吆喝它也不下来,直到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它才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下来。

最后,我们来到西游记剧场。这里有黑猩猩和金丝猴的精彩表演,最后一只金丝猴“齐天大圣”特别可爱,会砖上倒立、空中翻滚、溜冰、走钢丝和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只猴子因为胆小,爬到连接钢丝的一个柱子上,怎么也不敢走过钢丝去对面的柱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过去了六个小时,坐车回家的时间到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上车离开了番禺野生动物园。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3

广州好玩的地方有长隆欢乐世界、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鳄鱼公园等。

1、长隆欢乐世界:地处广州番禺迎宾路,欢乐世界引进了瑞士、荷兰、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全球领先的游乐设备公司的设备,包括垂直过山车、十环过山车、摩托过山车、超级水战、特技表演、超级大摆锤以及目前世界上至先进的四维影院。

2、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道,隶属长隆旅游度假区以“保护野生动物,普及环境教育”为宗旨,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和自驾车观赏为特色,被誉为中国综合规模最大、最具有国际水准的好的部级野生动物世界。

3、鳄鱼公园:是集鳄鱼观赏、科普教育、生态农庄、各类动物表演的综合性主题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养殖场,拥有鳄鱼近10万条,占全国鳄鱼总量的百分之70以上。公园分为知识科普区、中心互动区、生长展示区、开心游乐区、休闲商业区等七个活动区域。

(来源:文章屋网 )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4

关键词:公共政策;外压型;媒体呈现;舆论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研究认为,公共舆论的焦点问题会被大众传播媒介关注,变成媒介议题,媒介议题与公共舆论不断互动的结果,可以促使这个议题进入公共政策关注视野,成为公共议题。在我国,一个社会议题如何进入公共政策的视野并获得政策制定方的关注和重视?王绍光把我国社会议题按提倡者的不同分为六个类型,其中来由民间设置的议题有走正式渠道的“上书模式”和走非正式渠道的“外压模式”,所谓外压模式就是通过焦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给权力机构以直接压力导致其重视该议题。那么“外压型”社会议题进入公共政策视野的关键要素有哪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各个区域的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和社会运动不断增多,在这些社会行动中都能看到明显的媒体报道与多元主体的传播行为,改写了原有的社会沟通渠道和固有社会表达方式,让更多的社会声音传递出来,上升成为公共领域的议题,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影响。但这其中,有的来自民间的议题能传递到主流传播场域,有的却石沉大海;有的能进入公共政策的视野得到及时的应对,有的却转眼即逝。一个社会议题进入公共视野,继而得以影响公共政策,其决定性的变量是什么?这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沟通机制怎样的现状和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市两个案例的观察与分析,从传播学角度探讨上述问题,期望能给以往的政治学社会学角度的相关研究以新的启示。

一、先行研究

抗争议题是一种典型的“外压型”议题,也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抗争议题与媒介传播的研究有一定的积累,例如考察抗争行动中社会共意如何形成,抗争话语框架如何构建并得以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对社区集体行动的报道框架等相关研究等。赵鼎新在分析社会行动成功要素时指出三个要点,其中“话语”就强调了抗争议题的社会传播过程。现有研究指明了社会行动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成为媒体上的重要议题后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性行动,新闻媒体的报道其实是事件是否能得到社会关注,形成社会声援和舆论压力的关键。这些研究告知我们在现代社会抗争行为往往需要有效的议题传播方能迈向成功。当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观察一个抗争议题进入公共视野的时候,哪些传播变量是最值得我们重视并思考的?本研究选择近年来发生在广州市的两起社会抗争事件,对其发生过程中的传播要素进行考察,分析这两起在公共领域里得到回应和反馈的议题是因何成功的。

这两例事件是发生在2009年11月的“反对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行动和2010年7月的“保卫粤语”行动。选择理由在于这是两个成功进入公共政策视野并得到正面回应的议题,议题源自民间,直面公共管理方,其发生过程可以观察到多种传播要素在发生作用,符合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二、理论假设

本论文基于上述问题意识,提出四个研究假设作为研究框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研究假设有四个关键的传播要素在抗争议题在进入公共视野时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①媒体呈现、②舆论领袖、③冲突现场和④议题属性。所谓媒体呈现是指这个冲突议题是否为传统媒体或者网络新媒体所报道,其报道数量是否能引发社会关注,这个假设源于吉特林和赵鼎新的相关研究。该议题被媒体报道后,是否有本地或者全国知名的舆论领袖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教授和知名人士回应和支持,是否在网络社交媒体上有转发并评论推荐,得到社会舆论的回应,也是该议题能否得到更多扩散和关注的关键所在。第三,如果上述两个要素的作用都不明显,那么这个议题是否有一个“冲突现场”,作为突发性新闻引发媒体的报道,舆论的关注,也能让该议题带着“话题性”“时新性”冲入公共视野。同时,这与我国当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结构特征有关,一个抗争议题其政治属性如何,关系到其能否安全进入公共视野,是否能得到政策方的关注和重视,这点也能在现有研究中得到认证。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的提示,本研究将从媒体呈现、舆论领袖、冲突现场和议题属性四个方面考察G市两起冲突事件。

三、案例分析

(一)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

“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源于2006年的广州市规划局下发的项目选址意见书,这个意见书确定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到了2009年广州市政府宣布在番禺区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时番禺已经成为大型成熟生活社区,居住者数十万的居民。当年10月番禺数百名业主发起签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抗议活动,11月,CCTV公开报道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这一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广州当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12月底番禺区委书记在政府和业主的见面会上与反对垃圾焚烧的业主座谈,表示该项目已经停止。

2009年9月24日广州市六家主要报纸媒体都报道了有关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确定即将上马开工的新闻,但是其中《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的标题设置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分别依次为《番禺建垃圾焚烧厂30万业主急红眼》(新快报)、《李坑焚烧二厂曾遭环保总局否决》(南方都市报)和《垃圾焚烧不能决策“焚心”》(羊城晚报),到2009年底为止,广州市六家主要报纸媒体的“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的相关报道共有509件。在广州市六家报纸媒体中,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羊城晚报的报道最为积极,尤其是前两报,报道中很明显地呈现支持业主反对选址的倾向,体现出较多的番禺业主和网民、意见领袖的声音,对事件背后涉及到的“背后利益集团”、“现场抗议行动”等内容也有不少篇幅。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还采用社论的方式表明反对意见,各自发表数篇评论分析这个事件。而出现在相关报道中的新闻人物既有番禺集体行动者、网友、意见领袖、学者、人大代表,也有政府官员和中央媒体,显示了不同主题对这个事件的重视。

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可谓是一次由媒体点燃,由番禺业主通过网络媒体不断扩大的议题。该议题被公开后,首先在番禺几个社区的网络业主论坛和QQ群中得到热烈关注和讨论,由于这个几个社区论坛比较知名,一直是本市媒体的重要关注对象,这个议题立刻被扩大,社区论坛的代表人物和其他网友、居民纷纷接受媒体的采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了签名活动,要求和当地政府官员对话。从这个角度来看,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其实是一次都市媒体积极介入并报道,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积极扩大,期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互动的传播过程。报道的高潮时期,不但有报纸媒体的报道,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奥一网还有专门的网上互动型联合报道。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级媒体的多次报道,如《垃圾焚烧之惑》(中央电视台11月21日《新闻调查》)和《关注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央电视台11月26日《新闻1+1》)的报道,《人民日报》11月6日发表的评论《决策不能“千里走单骑”》,更加明确体现了对地方公共政策过程不透明的批评。

在这次事件中,可以说网络媒体的议题设置力量在报纸媒体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而积极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言的舆论领袖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这次行动的代表人物巴索风云多次出现在报纸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大学教授等多位意见领袖也通过博客、社区论坛来议题和见解,这些观点都得到了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羊城晚报的转载或报道,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这三家报纸的相关报道中,“网友”作为一种信息源和意见方也会反复出现,番禺相关社区论坛和社区网友也一直是这三家报纸报道的重点对象,这可谓是一个“隐形”的意见领袖。

2009年11月番禺业主约三百人就该议题市城管委上访,之后又来到附近的市局继续上访。在局因业主们不愿按《条例》选派五位代表与市领导直接对话,表示不愿意“被代表”,导致接待的副市长空等五个小时,最终也没有达成沟通。同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政府态度的突然转变和承建运营商的复杂关系,令该事件又有了一个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的高潮点。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往往基于新闻价值的筛选,而“突发”、“冲突对立”和“时新”都是媒体重视的新闻要素,当一个模糊的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有冲突性的事件来表达时,有具体的现场和事件景观,其社会显示程度和被公共舆论关注的程度会更高。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属于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之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运动的“表演”项目之一,通过请愿、示威等公开行为来表达意愿,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关注、同情和支持。近些年来多个冲突议题成功进入公共视野也表明大众媒体有以事件为导向的报道模式,某些议题有时会通过“新闻事件”和“表演行为”来获得媒体报道。

除了媒体报道、意见领袖和是否有“冲突现场”这些“纯传播”要素,一个议题的内容和诉求性质如何,也是它能否成功进入公共视野的关键。所谓议题的“框架属性”是指该议题的诉求目标是否符合或者顺应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特点,是否容易唤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是否能通过并归纳在某个政治尺度之内。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被呈现的各种报道框架中最多的是“反对焚烧”但“不反对政府”,“主张环保”才“质疑某项政策”,相关社区的业主也多通过正式的行政渠道积极反映沟通问题,或采取理性的温和的方式来表明意向。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公共管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政民沟通、政策说明为主而非硬性打压。

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成功进入公共视野并得到公共管理部门的回应,在本研究设置的四项假设要素上都有明显反映,尤其是媒体呈现方面。

(二)保卫粤语行动

2010年6月,一份由广州市政协发出的“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问卷”中有个问题引发关注,这个问题是“是否要将广州电视台广州频道改为普通话播音”。这个话题引起网友热议。7月初广州市政协正式提交书面建议这个话题作为“普粤之争”达到高潮,一些市民网友甚至将其提升到“粤语保卫战”的层面上,并引发了几起集会行动。7月中旬,广州市相关领导在面对媒体时称,不仅不存在“废粤”的可能,而且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一向来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这番言论被认为是政府首次就历时月余的“普粤之争”明确表态。7月底,广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再次表示“推普废粤”是一个伪命题。广州电视台也表示目前各频道节目中兼有普通话和粤语。

这次保卫粤语行动在广州市报纸媒体上有所呈现,六家报纸的总报道量为53条,其中比较积极的是南方都市报,有27条。《南方都市报》的初期报道几乎每天有两篇以上,主要集中在“广州读本”和“要闻”这两个版块,还专门为此发过一条社论,体现该报对此次事件的重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是为公众呈现事实和多方观点,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做法、专家和市民的声音都有体现。从总体上看,出现在相关报道中的新闻人物有政府官员、政协委员、市民、媒体人、专家等,也有不少从网络上摘转过来的网友意见。另一份有较多关注的报纸是《羊城晚报》,但是与《南方都市报》不同的是,相关报道被放在“都市”版而非要闻版。

在这件事情中出场的意见领袖为数不少,如知名媒体人杨锦麟,政协委员韩志鹏,语言学教授詹伯慧、多位电视台主持人等,都针对此事接受媒体采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或者公开场合专门谈及此事,被媒体报道。例如韩志鹏就此事发过一条微博:今天获得消息,广州市政协将正式建议广州电视台新闻和综合频道全部或在主要时段改播普通话,母语危矣!。这条微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有上千条评论和数千条转载。

7月11日,市内某公园一场名为“我为粤语大声唱”的快闪行动出现,吸引过百名民众参与。参与者高举标语,高喊口号,高唱粤语歌,有人身穿“我爱广州”的T恤表明“保卫粤语”的意向。25日下午广州某地铁口开始聚集参加“撑粤语”行动的人,围观群众也越聚越多,警方不得不出动维持现场。8月1日,广州再有“撑粤语”的现场活动。这些行动没有出现在报纸媒体上,但是在网络媒体有较多反映,邻近的香港报纸媒体对此有不少报道。

“保卫粤语”是偏向于文化保护类的议题,虽然不涉及到民生和权益,但是与本地人的传统习惯和不断兴起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民间意识有关,政治上相对不敏感,管理方只需做出明确说明,因此此事得以进入本地媒体和公共领域的视野。在这个事件中“冲突现场”这个要素相对突出。

四、结果与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压型”社会议题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希望得到公共管理方的回应。这些议题首先要引发大众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报道,尽管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更为明显,但是传播学上的所谓“公共视野”应该是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营造的,这才能代表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受众。要进入媒体报道,这与该议题的新闻价值和议题的提倡者近用媒体的行动和策略有关,也与议题的意见领袖对该议题的关注程度有关,尤其是后者,对议题扩大和公共舆论的广泛关注有很大关系。在两个案例发生的广州市,公共知识分子比较乐于在媒体上倡议并讨论相关的公共话题,乐意接受媒体的采访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行为容易被作为议题的“肯定”或“支持”来解读。同时,为倡导议题而实施的“冲突现场”是否具有冲突性和时新性,也是能否得到媒体关注和报道的一个要素,这个要素同时能给公共管理方带来压力。在上述三个要素之后,议题的属性是否能设置在当时的政治容忍度之内,或顺应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的特点,则更为关键,这就是为何某些议题石沉大海,某些议题得到媒体报道但仍旧没有下文的原因所在。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5

如果说几年前,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运动“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出现,但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重要的乐章。以广州为例,位于广州市属县级番禺大石镇的“丽江花园“所体现的对“环境““品位“的追求,对广州的白领阶层和中高收入阶层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丽江花园“的样板作用对珠江三角洲房地产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短短几年时间,番禺大石镇迅速成为大型郊区楼盘的着陆点和试验场, “广州碧桂园“、“洛溪新城“、“广州奥林匹克花园“、 “广地花园“、“华南碧桂园“等大型楼盘均获得较大的成功,在这些楼盘的购房者中,广州人占绝大多数,使得番峪大石镇获得“广州的后花园“的美称。

郊区楼盘的兴起对市区楼盘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据1999 年上半年统计,番禺大石镇大型楼盘的商品房预售面积较同期增长近一倍,而广州市区楼盘的预售面积较同期增长近一倍,而广州市区楼盘的预售面积较同期则有所下降。

对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是对“郊区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从目前及未来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高速公路“(即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讯网络)为先导的信息化浪潮,必然会对传统城镇的形态、结构、功能区的划分产生冲击作用,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工业化时代,人们一般把城市中心区作为居住地的首选目标,那里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育、医疗的条件好。尽管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染严重,人们总不愿意离开城市中心区。然而,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空间距离大为缩短,集聚效应有所弱化,人们更看重居住环境质量。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SOHO“族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组成因子,信息化也开始作为商品楼盘的一个重要“卖点“,并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

(2)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并越来越具有市场性质。房改及货币分房、购房银行按揭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房地产业的发展开始具有真正的活力,也使居住者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选择者。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次置业和多次置业在房地产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手楼市场也日趋激烈,那种见缝插针式的小规模房地产开发越来越缺乏竟争力。郊区楼盘低廉的土地使用成本,使得房地产开发可以形成较大的规模,便于物业管理的实施,形成安全、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

(3)旧城改建的成效不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继续下降。我国大城市的旧城改建面临的困难较多,真正成功实例并不多见。其主要矛盾在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协调好。以广州为例,广州这些年的旧城改建,远离初衰,原以为可以改善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环境,疏散人口,缓解“城市病的不良影响。而现实情况是,越改建,人口密度越大,情况越严重。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甚至恶化,使得部分城市居民对老城区开始推动信心,而对郊区的自然环境氛围心驰神往。

(4)大城市交通设施条件及城市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随着大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大多数大城市对原有的城市交通体系进行了改造和完善,现代化的高架路、立交桥、内(外)环路以及城市公共快速交通系统(包括轻轨、地铁)的建设,使城市交通的条件得到较大的改观,同时也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在土地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逐步优化和向高效益转化,制造业纷纷迁出城区入关后,国外商业零售机构的入市,使得商业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迫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迫使零售商在连锁经营、降低成本方面下工夫。城市周边交通条件的改善,私人汽车的发展,低廉的土地及设施使用成本将透使部分商业迁往郊区,形成大型(货仓式)购物中心(如广州的“好又多“)。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具有私营性质的教育、医疗机构,郊区的环境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地价低廉,便于管理,环境优美。 广州市于今年6月宣布: 番禺市、花都市撤市改区,地铁4号线将通达番禺的中心镇市桥, 广州新建的国际机场已在花都动工。广州市政府的这一决定,对广州市的居住郊区化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郊区的居住成本下降(水电费、电话费、过桥费等)。同时也预未着郊区的配套设施(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5)郊区居住区具有市中心区楼盘所不具备的优势。郊区环境无论是在环境质量还是在空间视野景观等方面,与市区楼盘的环境相比,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就目前情况下看,城市中心区楼盘与郊区楼盘在售价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价。以一套80平方米的住宅来计算,大致可形成这样一个公式:郊区盘+国产轿车= 市区盘。对于中国大城市的居民来说,商品房和私家车是两个最大的梦想,同样一笔钱,在郊区,一个梦想变成了两个梦想。

(6)私人汽车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WTO的日益临近, 我国的私人汽车在未来的5-10年将会得到重大的发展。私人汽车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大大延伸,也使郊区楼盘的吸引大大增加。

(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体系趋向更加合理。在未来10年,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体系的结构及空间形态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将可能形成多级中心(主中心、亚中心、次中心)的城市群带。从城乡体系的空间形成来看,城市和乡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大城市的居住郊区化也将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将在未来10年内获得较大发展。就其发展的趋势来说,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在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上。城市居住郊区化现象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去,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定相关的对策和政策。

(2)将形成近郊、中郊、远郊等层次的大城市郊区空间体系。在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和引导下,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

(3) 郊区居住区将相对集中在近郊环境质量和景观较好的地段,并形成一定规模。

(4)中、远郊可能出现别墅区,以及与旅游资源、生态农业、养老疗养等结合的特色房地产项目。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6

在我6岁时,妈妈带我去全国首批、广州唯一5A级旅游景区—香江野生动物园。它被誉为全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部级野生动物园,是亚洲最大的主题公园呢!

在里面我曾摸了白虎,他不但不会咬人,还会让我乖乖地摸着他;鹦鹉用他那尖锐、强壮有力的脚爪,站在我的手上。而我却说:“好痛,痛……痛。”过了一、二天,还是有印记呢!

现在,想知道关于香江野生动物园的一切吗?让我来帮你解说吧!

它位于广州番禺大石,是国内最大的部级野生动物园;他有动植物保护、研究、养殖、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他是植物的海洋,虽然与广州仅一河之隔,但却有大面区亚洲热带雨林特色地区,还是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含氧特别丰富呢!!香江野生动物园有许多大面积的水体。如:天鹅湖、鸳鸯湖等。于植物相互作用,对温度起到了极好的调节作用呢!里面还有460多种动物呢!它可分为2大游览区域:步行区以及自行区。而步行区看到的动物都是比较温驯的动物:如鹦鹉、长颈鹿、袋鼠等;自驾车去都是比较凶猛的动物:如老虎、狮子、猎豹等。里面还有免费的小火车呢!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7

专辑指导老师:吴晓婷

啊!今天天气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准备去广州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参观,去与大自然动物亲近,走进动物世界!

一进大门,呼吸到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啊!映入眼帘的是花红绿树那么生机勃勃,让我真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首先来到小火车乘车点去乘坐着火车游览动物,看见动物们在玩耍、嬉戏。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最甜蜜的微笑。看!那边那只长颈鹿正伸起自己的颈吃树上的叶子。那边的河马正在水里睡一场午觉。哇!这边的双峰骆驼正在散步。那边黑熊向我们打招呼。看见动物们生活得自由自在,心里也为动物们感到开心和愉快!火车上坐的人都不停地为动物们照张相,这儿一张,那儿一张。有的甚至把那些动物的一举一动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记忆之中。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8

1993年,我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那一年也正好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问世 60周年。 60年间,曾有无数的导表演艺术家在这块艺术沃土上耕耘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功创造,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演员,我自己就是从扮演周冲这个角色开始接触话剧艺术,并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但是,作为一个导演和一个博士研究生,我当时却对《雷雨》在长达 60年的演出史中总是一副面孔大为困惑,人物的解释基本停留在社会学意义的层次上,舞台艺术处理也始终为单一的写实主义风格,这个现象多少有些与戏剧演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规律相抵牾。

一部久演不衰的名著,其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表现为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进步能不断地被发掘出新的内涵,不断地与新一代艺术家和新一代观众产生新的共鸣,并在舞台风貌上不断地融入现代艺术的新品格、新手法,使这个戏剧名著在表现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表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感受和理解方面,不断走向深入走向广博。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应该能和整个人类建立跨越时代的沟通,这种艺术观念在西方戏剧界已被广泛接受,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被无数导演开掘出无数种理解并被处理成无数种风格,这已是司空见惯。我国戏剧界上世纪 80年代已经开始在理论上对这一点渐有共识,但在创作实践上尚未真正形成风气。一部《哈姆莱特》可以被创造成千差万别的舞台艺术形象,我们的《雷雨》为什么不能换一换面孔?

于是我向博士导师徐晓钟老师提出重排一出我所谓的“新版”《雷雨》,想在《雷雨》这出中国话剧最早的经典剧作上作一些探索尝试。我为“新版”《雷雨》的实验性创作设定了几个课题,主要涉及“话剧创作如何走出概念化的误区”和“通过‘假定性’进行表现性处理以深刻进入人物情感世界”这两个方面。我在当年的导演手记中写道:“艺术创作需要摆脱理性概念,真正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以尽可能丰富的感性形式展现人的内在生命的构成——人的抑制不了的欲望、人的排解不开的情绪、人的无从摆脱的困顿、人的永无止境的痛苦。所谓 ‘人生哲理’是与这些生命体验直接相通的,是难以用逻辑语言充分表达的。在艺术观念上实现根本的转变是中国的话剧艺术获得新的生存价值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新版’《雷雨》深入解释人物的新的切入点。 ‘再现’原则下的艺术创作长于在写实的环境中进行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可能会完整细腻生动丰富,但常常难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的深处,难以把人最复杂、最隐秘也最具有人性本质特征的深层情感活动包括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展现为艺术的直观形象。面对《雷雨》这样看似非常‘写实’的剧作,进行二度创作时努力寻找融入表现性艺术原则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人物情感最强烈、最矛盾的时刻使舞台艺术处理升格而进入‘表现’层次,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和人物精神状态的传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雷雨》最早于 1933年发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 50年代曾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做过大幅度的修改,人物形象由丰富生动的个体性趋于代表不同社会力量的概念化,人物情感由复杂、微妙趋于简单、直白,对人物的主观评价由难以言说趋于黑白分明,原剧作的艺术价值受到相当大的损伤。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重印本部分地纠正了这些修改,但遗留下的缺憾仍很多,并没有完全回到原始剧作的精神。“”以后人们看到的演出多是以此版本为依据的,故而在对剧作和人物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着与曹禺原意的偏离。譬如,应该怎样理解《雷雨》的主题立意?是否是通常认为的“揭露大家庭的黑暗”?“雷雨”这个不出场的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

曹禺曾在 1936年写道: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化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也许是某种模模糊糊的感情的驱使,流露出一种受压抑与愤怒,并对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进行了谴责。可是,最初出现模糊的构思时,使我感到兴奋的,不仅仅是一二个主题和几个人物,而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残忍 ’和‘冷酷’这背后也许存在着某种东西,然而那究竟是什么呢?总之,一种急迫的情感的积郁,使我执笔写了《雷雨》。”

从作者的这些自述不难看出,《雷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社会批判而在于莫名的“情感”。剧中每一个人都身处情感煎熬之中,那种种幻想、渴求、烦躁和恐惧,实际上正是作者所理解的人类情感状态的缩影。而“情感”这个与理性相背的东西,无论对于具体的个人或是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最难以确定,最难以解释,最难以把握的,曹禺所感受到的困惑应是人所共有的,他所谓的“神秘”,所谓的 “命运”,绝不是简单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特别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凭着年轻人特有的敏感和年轻人特有的无所顾忌而获得并表达出的对生命的深刻而微妙的体验。那隆隆作响的雷声正是这种体验的象征性的外化。

总之,我希望在人物形象解释、情感内涵开掘、演出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作一次严肃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这其中就包括一个被晓钟老师戏称为“狗胆包天”的想法——删去鲁大海这个人物。我产生这样的大胆想法,一方面是为了减去“罢工”这条与矛盾冲突主线关系不那么密切的线索以缩短篇幅,但更重要、更具本质性的意义却在于试图变一个思路、换一种眼光来解读《雷雨》。我想穿越人物之间社会阶层差别带来的对立冲突的表面,进入那些人物复杂隐秘的情感世界,力图开掘人物更深的生命体验,从而开掘出《雷雨》超越时代的深层意蕴。

我的这些想法能否实施,尤其是鲁大海这个人物以及罢工这条情节线索能否删减,关键在于当时还健在的曹禺先生是否认同。于是, 1992年的 2月13日,我有了当面聆听大师教诲的难得机会。那天下午,徐晓钟老师、当时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石维坚老师以及中央戏剧学院院办主任马驰老师连同我一起,前往北京医院看望长期住院的曹禺先生,并就我重排《雷雨》的导演构思向他征求意见。曹禺虽然身体虚弱,行动不便,但是精神非常好,思维敏捷,幽默感十足,只是耳背得厉害,我们的话大多是由他的女儿万方凑在他耳边大声“传译”的。曹禺得知我要以新的解释和新的处理重排《雷雨》,显得十分兴奋,在表达了一番谢意后他加重语气说: “《雷雨》这个戏非常非常难演!从前很容易演,谁演谁赚钱,因为这个戏很新鲜,很有戏剧性,谁演谁成功。现在不然,现在演的人多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演得好,所以看这个戏就会有成见,总带着自己的框框。你有个新的看法,来个新路子,别人想不到,这就占便宜了,开辟个新路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

一听曹禺这番话,明白他已经原则上同意了,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便开始就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向他请教。我谈到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戏,不一定只限于用写实的方式来表演,在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或强调某个场面时,也有可能揉入一些假定性的表现手段进行诗意化的舞台创造,曹禺先生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很赞同。过去这个戏很容易依靠戏剧性,你斗我我斗你,最后斗得大家都死了,就这么简单。你能深刻地去挖它,让它有诗意,这很好。其实诗意和戏剧性并不矛盾,有诗意也照样可以有戏剧性。莎士比亚的戏戏剧性很强,诗意也很浓,我们演莎士比亚想到要有诗意,但是演我们自己的现实戏就不肯挖掘这个问题,其实《雷雨》本身是很有诗意的。 ”他随后趁兴诵读了一段繁漪的独白“热极了,闷极了,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这是《雷雨》最初版本才有的一段台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很早就被删掉了,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台词曾经存在过,时隔这么多年曹禺先生仍然能如此清晰地记得,可见他对《雷雨》创作初衷的执着珍爱。

最让我为难的是要就删掉鲁大海这个人物征得曹禺先生的同意,这关系到我对未来演出的整体解释和整体处理,但这毕竟是在大师的传世名篇上动土,而且动得还不小。当我吞吞吐吐地说出我的想法时,曹禺先生竟然没有意外之感:“我在《雷雨》里写一个鲁大海就是为了要进步一点,要革命一点,其实我哪里知道什么工人啊!所以在整个戏里这个人物最嫩,最不成熟,删掉他很好,很大胆,我赞同。不过有些人的脑袋瓜子可不像你我这么想,将来有批评骂你,你要沉得住气,就说当时你和作家商量好的,作家同意的,就拿我来当挡箭牌。 ”我暗暗出了一口长气,没想到一位令人仰视的戏剧大师对一个青年导演的“无法无天”竟然如此宽容、如此爱护。此时曹禺谈兴正浓,就像在课堂上一样对我娓娓道来:“删掉鲁大海,罢工这条线就没有了,这很好,道理就是罢工这个内容跟整个戏是不大谐调的,你细想一想他就不那么谐调,其他的冲突都和这个没什么大关系,把这条线抽掉,对剧本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这样我觉得有味道点了,你说要有诗意,这也就容易出了。我由此有一个想法就是年轻人还是行啊,年轻人就是这点好,有新路子,敢于创新。 ”徐晓钟老师不失时机地作了一个高度概括:“将来排出来的《雷雨》,不一定是您完全同意的,但这是一个年轻导演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所进行的创造。 ”曹禺的回答就像一段富于诗意的台词:“这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但是很有启发性,这能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它已经很旧很旧了。 ”

大师曹禺就这样首肯了我要重排一出“新版”《雷雨》的异想天开。我认为,曹禺先生 1992年这次关于《雷雨》的谈话,不仅体现了大师的虚怀若谷和对年青后辈的热情支持,更体现了大师对戏剧演出艺术发展机制的理解和认同:一部超越时代的戏剧名篇应该在新的时代里与新的导表演艺术家及新的观众产生新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它必然会在新的演出中渗入新的认识和理解并打上新的时代烙印。同时我还认为,大师曹禺这番谈话表达了一种对艺术创作基本规律的尊重和遵从。真正的传世之作,真正的戏剧大师,其内在的艺术力量一定是集聚在人物上,并由人物形象、人物情感、人物命运透射出对人生、对人性、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感悟。表浅的情节冲突、单薄的情感内容、直白的社会性意义,这些不但与传世之作无关,甚至与真正的艺术创作无关。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师曹禺的文化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仍然具有直接启发性。

删去鲁大海以后,周家父子从分属两个阵营的四个人变成了同处一个结构的三个人,对他们的分别观察和共同理解,引出了这个没有鲁大海的《雷雨》的结构性新视角。我在二十年前的导演阐述中作了这样的分析:

周朴园,作为艺术形象,他的个人的情感、在他隐蔽的内心世界里由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所积存的浓重的精神负荷,似乎更应该被重视、被开掘。从曹禺先生的原始剧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周朴园与侍萍当年确实有过一段真爱,但这爱最终没能拗过正统秩序的巨大压力,这种情感的追求和幻灭对周朴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可以这样认为,当他痛彻地意识到个人必须无条件地尊从社会规范的同时,也别无选择地埋葬了自己的情感。他对侍萍的怀念实际成了他对自己的被埋葬的情感的祭奠,而他心目中的侍萍也从昔日的情人蜕变成一个精神的偶像。当面貌全非的侍萍受“命运”指使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当不容置疑的现实粉碎了他为自己经营了 30年的虚幻的偶像时,他即刻陷入了精神危机,他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强悍,虽然开始时他还有着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的本能意识,可到了晚上他就明显地衰老了,虚弱了。面对“古怪”的天意他只能低头认输,当他对周萍喊着什么 “人伦天性”时,与其说是道貌岸然,不如说是他精神崩溃前的歇斯底里的诅咒。至于对蘩漪,他有的不是厌恶只是不满,不是压迫只是冷漠,他关心她的病并要她“听话”地吃药,包括他训斥周萍和周冲的不成器,都不是出于爱或者恨,他只是在遵循一条铁的原则,这就是他自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都应该是“健全”的,他的家庭应该是最合乎社会规范的“最圆满”、“最有序”的家庭,就连他的昔日情人、他的精神偶像也被纳入了正统秩序甚至被用来维护正统秩序。他是被秩序扼杀过的人,如今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化身为秩序扼杀别人,他被秩序异化了,而这是另外一种毁灭。

周萍,并非一个喜新厌旧的花花公子,他是以软弱的方式表达着强烈的情感追求,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一方面他不能没有爱,他不能独自一人面对冰冷的人生,只有爱,确切地说只有他和蘩漪之间的爱才真正激发过他生命的燃烧,这对于他是刻骨铭心的;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爱所带来的罪恶感使他恐惧得毛骨悚然,他承受不了道德责任的巨大压力,他看不得自己正一步步走向伦丧,走向堕落,他要逃跑,他要躲避蘩漪那疯狂般的情感,他厌恶,他害怕。然而他更厌恶、更害怕的却是他自己。他厌恶自己软弱的性格,他害怕自己强烈的欲望。这欲望之火会在他自认为已经熄灭的时候由于蘩漪的“诱惑”而重又燃起,尽管只是瞬间的一闪,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驯的野性,更加深了他的恐惧感。他想要自救,他转而去爱四凤,四凤有着不同于蘩漪的质朴和清纯,周萍想从这种“正当”的爱情中找回自己的无辜,不曾想这反而使他犯下了更大的“罪恶”。他受强烈欲望的驱使,又受软弱性格的左右,他具有周朴园曾有过的冲动,却没有周朴园随后的决然,他心里想着爬出的泥潭,而身体却在那泥潭里越陷越深。命运留给他的只有无可奈何。

周冲,也绝不仅是一个痴憨的孩子,他有着人之初的所有的美丽憧憬,当他梦呓般说着“海风白云帆船”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想到周朴园当年的同样幻想,但他的美梦粉碎得比周朴园快得多,甚至比周萍也快得多,他还没来得及品尝一下不顾一切的爱情的滋味,就被无情的现实推进了一片茫然。他没有真正的疯狂冲动,也谈不上理智和决然,他从一种懵懂直接跌进了另一种懵懂。周围的人一天之间全变得陌生,变得模糊,甚至对自己也怀疑起来,幻想中的世界失去了光泽,而真实的世界又不可理解,他面临一个严重的精神危机,假如他不在懵懂中死去,不知他会怎样走今后的人生之路,可以肯定的说,他不会有他母亲所期望的那份荒蛮的野性,他会像哥哥那样优柔吗?会像父亲那样冷酷吗?或者他会走一条只属于他自己的路?

周家父子三人,性格迥异,境遇趋同,身处这“冷酷、残忍的世界”之中,他们各自的应对都暴露出他们愈演愈甚的人格的孱弱和疲软。导致这人性的萎缩,也许是中国封建文化所建构的不可动摇的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也许那“冷酷、残忍的世界”还有更多的含义

周朴园、周萍和周冲,以其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或说不同的人生阶段,共同构成了一段完整的人生历史。周冲的单纯、稚气,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全然不知冷酷的现实为何物,和周萍的抑制不住的冲动而做出违道德规范的莽撞举动,使他们显得实在不像是周朴园的儿子,可是当用时间流程来展开眼前的空间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恰恰太像是他的儿子,因为他们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暗示了“昨天的周朴园”。但今天的周萍不同于今天的周冲,他在现实面前已经陷入深重的矛盾,而今天的周朴园更是完全被现实生活磨灭、窒息、扼杀了昨天所有的生命的活力。周萍的今天,特别是周朴园的今天,也许就是周冲的明天?!这是一个残忍而又真实的话题。人从幼稚到成熟,从天真到世故的过程,也意味着一个蛮性被驯服,原始的生命力被异己的社会同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由残酷的生活本身所决定的,周朴园的悲剧不就在于他曾用毁于秩序又异化为秩序的一部分来毁比他年轻的人吗?

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也可以看作是强化了周家父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结构关系的《雷雨》,是一个把周朴园、周萍、周冲处理成一个人从充满“蛮性”到被秩序“驯服”的人生规迹甚至人性异化的《雷雨》。从周冲身上隐约能看到周朴园当年的影子。而如果周冲不死,他将来会成为另一个周朴园吗?

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1993年4月初在青艺剧场上演并引起巨大关注, 4月16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听唱新翻杨柳枝”为题,召开了有田本相、徐晓钟、童道明、叶廷芳、钟艺兵、夏淳、林兆华、康洪兴、林克欢、余林等众多学者和艺术家出席的座谈会,大家对我的这个“胆大妄为”之作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热情支持和高度评价:

我的博士生导师徐晓钟老师是我这个没有鲁大海的《雷雨》的第一个支持者,也是我最强大的后盾,他说:

这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是十分令人激动的成功的演出,当然,删去鲁大海不是没有遗憾,他的存在意义并不全是社会性的,也有提示人物心灵的作用。但这损失可以在别的地方以更深地开掘人物情感世界的方式来弥补,现在从整体效果看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一个经典作品由于新的解释和新的处理而传达出了新思想情感和新的艺术品格,从这一点上说这个《雷雨》的意义是超出了一个戏本身的。从教学的角度看,我最满意的是这个戏在打开人物心灵方面下了功夫,晓鹰找到了一些表现人物深层情感内容的很好的处理方法,特别好的是对繁漪的复杂心灵的细致刻画。

二十年后,看到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的回忆文章《我的父亲曹禺》,其中一段文字让我产生了另一种更深的震撼和感慨: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9

国务院的国函〔2005〕35号文件的内容是:撤销广州市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与全市大张旗鼓申办亚运会的高调相比,广州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态度低调得近乎“保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从拟定到批准的将近一年时间一直是处于不公开状态,未向同级人大申报核准,参加此次方案论证的专家组成员也与广州市政府签订了保密协议。”

广州传媒第一次公开得知行政区划将调整的消息,是在3月28日,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的。而此时离国务院正式批准这份调整方案的日期(4月28日),仅仅相隔1个月。

与国务院此前批复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相比,广州的调整幅度算是小的了,没有因此增加一寸土地。但就行政区划调整的意义来说,广州的内部重组比城区面积增加了3倍的南宁更有意义:因为南宁的扩城层次对广州来说,早在2000年就已经完成了;而广州此次的内部重组,使这个城市的雄心和战略布局正式从紧巴巴的老广州市区叠加到743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换句话说,在对老城区稍加安抚之后,准备强势起飞的广州亮出了自己打磨已久的超级经济发动机:披着萝岗区外衣的广州开发区和披着南沙区外衣的南沙开发区。

为什么要“保密”?为什么内部版图重组?在其背后,除了城市发展的名义,俨然也是一次利益蛋糕的重新划分。在广州之外,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热潮(从扩城热、改区热到申报直辖市热)背后,无一不有一个利益的推手,要地,要权限,要资源,要更可观的城市前途。

发生在“城市管理年”的区划调整

2005年是广州市委、市政府所定的“城市管理年”的第一年,市财政为此安排了专款5000万元,专项用于环境保护、环境整治。但与广州动辄数十亿的市政投资相比,这种城市管理的“精耕细作”实属小儿科。在此之前,以“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为核心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已实施了4年,广州市在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内拉开了架势,其中的“南拓轴”――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到广州新城、南沙开发区到南沙港区――被视为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最被寄予厚望。

曾有记者向广州市市委书记林树森提到他经常去机场、地铁、会展中心、南沙的工地,他的回答是:“为什么我常去这些地方?因为它们是广州城市的未来。”

根据广州传媒历年来的记录,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南沙和广州开发区的青睐和倚重:2001年10月,时任市长的林树森在广州首场“对外新闻会”上透露:未来几年,广州将沿珠江口重点向南拓展,把南沙作为老城区重化工业的转移基地和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2002年3月7日,林树森把广州开发区和南沙评价为广州发展的4个轮子中的两个。8月,广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时任常务副市长的张广宁担纲总指挥。2004年10月22日,林树森、张广宁等出席了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仅用33个月就建成工程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回顾南沙历史,早在199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就与番禺合作开发南沙。张广宁曾说:“没有霍英东先生爱国、爱家乡先做起来这一块,哪有我们现在的大南沙开发概念?”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南沙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后来成为广州番禺区委书记的梁柏楠。梁柏楠在2004年因被判刑12年,但之前的10年却是他在南沙开发上敲诈勒索、盘剥刁难霍英东的10年,大南沙和霍英东22平方公里的“小南沙”的开发都受到严重影响。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接手之后,南沙的开发才纳入了广州的主战场,作为一座100万人左右的现代化海滨新城来规划。它对广州的重要性用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罗兆辉的话说就是“到2008年,南沙的生产总值将超过5000亿元,在经济总量上,又是一个广州”。

而拥有89家全球500强企业投资的广州开发区也很强势,在成立20年后的2004年,税收在全国49个部级开发区中第一个冲破100亿大关。2005年开发区GDP预计达到700亿元。作为副市级单位,广州开发区的财政收支相对独立于广州市政预算,副科级公务员能拿到1.5万元的月薪,日子过得很富裕,林树森曾公开表示过羡慕。现在,区划调整后披着萝岗区外衣的广州开发区完全“回归”广州,开始承担广州东部经济带崛起的重任。

南沙区从番禺区“切”出来,其实从4年以来的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可以看出线索,不算“保密”:广州开发区“回归”广州的消息也在广州民间流传了一年多,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也不算“保密”。对东山区、越秀区、芳村区和荔湾区的市民来说,他们也在非正常渠道听到过风声,据说东山区和芳村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在2月过年前就拼命发钱;但这次区划调整对他们而言还是算广州的“一夜变身”,“东山少爷”和以前的“西关小姐”一样,相继从广州的行政分区上抹去了名字。名义是好的――合并后的越秀区将成为未来广州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新的荔湾区会是广州市最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但2003年11月19日,广州市市委书记林树森在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总结研讨会上已下定论:“未来广州的市中心将是一个郁郁葱葱的野生动物园!”――他指的是“南拓轴”上的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

广州大开大阖、统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大步迈向海洋和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相比起来,至于4个新区的“一哥”的任命,公务员的职位变动,房地产的升跌前景,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工商执照等证件的区域归属,孩子入学地段归属,本土特色的保留,已算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小问题了。就生活而言,广州人早已打破了行政区域的分割影响,“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无钱无势住河南”的法则完全失效了。

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利益推手

今天,长沙的城市面积要大过广州。更多城市在扩城,在改区,还有申报直辖市的热潮。

番禺野生动物园篇10

关键词: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40-04

一、临港旅游的内涵

临港旅游是指以港口为依托,在临港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海洋、海湾、岛屿、滩涂、山林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历史遗址和古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科普、探险等旅游活动。港口旅游是以港口运作、码头景色为吸引力而开展的旅游形式,如组织游客参观集装箱码头。[1]临港旅游又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港口旅游,临港旅游的区域范围比港口旅游要大,旅游产品也比港口旅游要丰富,临近港口几十公里的旅游景区观光、休闲娱乐、大型企业参观等都属于临港旅游,如岭南印象园、长隆旅游度假区休闲观光。

二、优势条件

(一)区位交通优势

广州邻近港澳,濒临南海,靠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属于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参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位于珠江口岸(东经 113 °36 ′,北纬 23 °06 ′),处于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深圳之间的几何中心。公路有广澳高速、莞佛高速、南沙港快速路、广深沿江高速、东二环高速、南二环高速等多条高速经过于此。广州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铁路有广深港客运专线、黄埔港疏港铁路、广州地铁4号线。水路在2016年8月,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57条,其中外贸航线72条,与世界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联系。[2]

(二)区域政策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广东自贸区获批设立,广州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使得广州与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澳洲、欧美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有助于加强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改善交通条件,推动邮轮经济发展,提升来穗旅游的通达性。2014年12月,广东自贸区获批后,南沙在投资准入政策、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获得先行先试机会,对滨海旅游休闲设施投资、货币兑换、税制改革、外来游客签证办理等将给予一些优惠政策。2015年9月,广州市政府颁布《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在港口基础设施、航运物流、航运服务业等方面上马60个重大工程项目。

(三)旅游资源优势

1.自然旅游资源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周边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广州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拥有滨海湿地、森林公园、岭南水乡等多种自然旅游资源。数据显示,2016年珠三角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5%,继续好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76.1%和56.8%),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广东排全国第六。广州拥有海岸线550多公里,海域面积约437平方公里,海岛13个。南沙湿地景区(4A级)总面积约10 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河口湿地,也是广东最美湿地之一。[3]百万葵园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向日葵、薰衣草、玫瑰、紫凤凰等各式各样的鲜花,美不胜收。另外,广州还拥有黄山鲁、十八罗汉山、莲花山、大夫山、天麓湖等森林公园。

2.人文旅游资源

广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周边人文旅游景点有5A级景点1处、4A级景点7处、3A级景点1处、公园29个。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定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海神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船舶出发的码头,后扩建为祭祀的庙宇。另外,还有黄埔古港、柯拜船坞,也是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宝墨园、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是体验岭南水乡和岭南民俗文化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园林和民居遗址、商业遗址保存较完整。这里还定期举办广州水乡文化节、南沙生态滨海国际旅游节、迎春花市等大型节庆活动。

(四)客源市场优势

广州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国际化城市,已成为全国旅客规模第三大邮轮城市。同时,广州还是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2015年,广州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657.9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5.79%(近5年以来)。其中,入境旅游者803.58万人次,占客源市场的14.2%,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北美、东亚、东南亚等国。境内旅游者4854.37万人次,占客源市场的的75.8%,主要来自湖南、江西、湖北等泛珠三角省份,客源市场结构中所占比例中依次为观光旅游、商务旅行、会议、探亲、疗养。[4]

(五)大型企业优势

广州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基础雄厚,优质大型企业较多。截至2016年12月,已有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设立797个项目。中铁建集团、中船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远海运散运、鞍钢集团等央企也纷纷落户广州。汽车制造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食品制造业有明治雪糕、益力多、金龙鱼、海天酱油、可口可乐;制药业有香雪制药、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白云山制药;重工业有广船国际、中船黄埔、广州石化、海瑞克隧道机械等知名企业都位于广州。这些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还有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等众多企业创意园、南沙港集团、黄浦港集团可以开展临港旅游项目。

(六)经济基础优势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大关,超过了中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近年来,广州市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2015年,广州全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 734.60元,连续5年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南沙湿地旅游客源市场中,广州本地游客占75%,珠三角其他地区游客占21.3%,主要客源以本地及周边城市为主。旅游动机主要是品尝海鲜美食(占67%)、娱乐游玩(占16.5%)、休闲观光(占8.5%)、购买海味特产(占8%)。[5]

三、存在的障碍

(一)旅游整体规划滞后,配套服务设施欠佳

广州政府先后颁布了《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新黄埔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番禺2030城乡发展规划》、《广州市“十三五” 规划纲要》,涉及到一些关于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或旅游的内容,但专门关于临港旅游的详细控制性规划几乎没有。《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2015~2017行动计划》中对于航运物流、船舶管理、航运金融保险服务的发展有明确规划,但对临港旅游业规定较少,只是提到“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产业”,临港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滞后。截至2016年9月,国际航运中心临港区域高、中、低星级饭店之比为1:1:4,不同档次饭店比例结构不合理,中档饭店数量偏少。目前,广州地铁4号线速度过慢,地铁还不能直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附近的景区,需要通过汽车中转。南沙十九涌渔人码头附近停车位置不够用,黄山鲁森林公园景区指路牌较少、厕所数量有限,百万葵园的部分过道没有铺设沙石。

(二)产品开发水平较低,临港旅游“特色不特”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项目主要为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等中低端产品,开发水平较低,高端旅游产品仅限于豪华邮轮、游艇、野生动物世界等。旅游景区内旅游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产品极少,如潜水、捕鱼、海洋公园、海洋馆等项目缺乏。岭南印象园大型衍生态歌舞集“印象・岭南”,观众参与环节较少,岭南文化元素未能充分展现出来,与“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高档次的演艺节目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临港旅游的重中之重是突出“临港”的特色,港口的自然景观海滩、海岛、海洋,港口设施码头、灯塔、轮船,临港产业造船、汽车、石化,临港文化妈祖庙、民俗节日、海鲜小吃等都应有所体现。对临港旅游要素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充分挖掘出“临港”特色。

(三)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景区经营管理不善

受薪酬待遇、基本安全保障、l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旅行社、酒店等工作人员流失现象比较常见,不少非旅游管理专业的人员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旅游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部分旅游公司通过招聘兼职、实习生来降低运营成本,临港旅游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在南沙湿地景区,由于湿地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湿地科普知识解说简单。在景区经营管理方面,南沙十九涌渔港一带饭店直接排污至湿地公园,天后宫附近水面水质较差、沙滩颜色变黑、沙石较粗糙;南沙滨海公园游客把烟头、利乐包、空塑料瓶、塑料袋、白色泡沫盒随处乱扔,公园垃圾无人打扫,百万葵园鲜花被游人采摘。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入口处需要检查游客的包,禁止游客自带食品入园,而园内的食品价格过高,游客对此行为较为反感。

(四)旅游产业链条过短,龙头旅游企业缺乏

旅游产业主要由“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分别涉及游憩行业、接待行业、交通行业、商业、建筑行业、营销行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6]广州临港旅游主要侧重于游憩行业,游客进行简单的休闲观光就返回,没有过久的停留,旅游产业链较短。例如南沙滨海湿地、天后宫等景点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其他娱乐项目几乎没有,购物则要去南沙自贸进口(免税)商品中心、十九涌农贸干货市场。游客消费以“游”为主,交通往返时间可能比游览时间还长。广州临港旅游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龙头旅游企业主要有长隆集团、岭南控股、云顶香港。相对而言,龙头旅游企业较为缺乏。

(五)促销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赖于积极推广宣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区各个景点各自为阵进行了一定程度宣传,但宣传力度有限,且对临港旅游的整体宣传不足,景区(点)营销投入资金太少,“临港旅游”这一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目前,黄山鲁森林公园、海鸥岛、横档岛、宝墨园、黄埔古港等景点还未开通官方网站,天后宫、百万葵园、莲花山等景点的美誉度主要局限于珠三角地区。即便是广州本地人,对小虎岛、永乐农庄、上下横档岛、十八罗汉山等临港旅游景点也不够了解。节庆方面,虽然举办了广州水乡文化节、南沙莲藕文化节、南沙美食节等活动,但社会影响力、知名度较低。

四、发展对策

(一)制定临港旅游规划,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聘请中国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人员来广州调研,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优化临港旅游产业布局,将临港旅游形象定位为“千年古港”、“岭南水乡文化旅游中心”、“相约在广州最南端的滨海”。 尽快开通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新建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开设临港旅游公交专线、水上巴士,在景区设立共享单车装置,提高临港旅游区域内外通达性。合理开发配置临港旅游资源,在临港旅游区内增加10家高档星级饭店,完善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道路、标识牌、景点说明牌、休憩、监控、栈道、休闲餐饮、WIFI、公共信息触摸屏自助服务系统等设施。新建或改造景区旅游厕所,在十九涌渔人码头、黄山鲁森林公园、天后宫等景区新增200个停车位。

(二)发展邮轮游艇旅游,提高船舶通关效率

规划黄埔、番禺中小型邮轮码头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南沙客运港附近新建邮轮母港,打造集大型邮轮母港、航站楼、主题酒店、商务中心及高端免税商城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7]与嘉年华集团、云顶集团、皇家加勒比等国际邮轮公司合作,开辟南沙―新加坡―芽庄―三亚―南沙、南沙―马尼拉―斯里巴加湾―新加坡―岘港―三亚―南沙、南沙―厦门―济州―佐世保―基隆―南沙等国际邮轮航线。在番禺亚洲国际游艇城定期举办(广州)国际游艇产业博览会,在南沙、黄埔、番禺以及珠江沿岸增加游艇公共泊位,简化游艇办证手续,允许游艇在珠三角地区实现“自由行”。争取国家给予“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南沙口岸试点外国邮轮团体10天入境免签政策。组织科研团队研发“邮轮管控信息系统”,简化邮轮出入境手续,缩短旅客、船员通关时间。

(三)打造临港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深度挖掘岭南水乡文化、古港文化、海洋文化,着力打造南沙国际邮轮、南沙湿地公园、南海神庙、黄埔古港、沙湾古镇、十九涌渔人码头等临港旅游品牌,发挥南沙港集团、广汽丰田、广船国际、广州石化等工业旅游示范效应。整合现有临港旅游资源,设计精品计旅游线路。一是自然生态游: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永乐农庄―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渔人码头;莲花山公园―海鸥岛―黄山鲁森林公园―蒲州花园―南沙滨海公园―南沙水鸟世界。二是历史文化游:黄埔古港―坷拜船坞―波斯楼―黄埔军校旧址―南海神庙―天后宫―上下横档岛及炮台。三是民俗文化游:黄阁麦家祠―石楼千年古村―岭南印象园―黄埔东苑―沙湾古镇―宝墨园。四是休闲娱乐游:南沙滨海公园―海鸥岛―石楼千年古村―莲花山高尔夫球会―丹水坑风景区―长洲岛游艇码头―大夫山森林公园―长隆旅游度假区。五是企业参观游:中船龙穴―南沙港集团―广汽丰田(南沙)―太古可口可乐―广州石化―中一药业―旺旺食品―益力多乳品。

(四)重视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景区管理水平

推动广州临港旅游景区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与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合作培养旅游服务基础人才,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同时,加强引进各旅游项目专业人才,在南沙湿地公园引进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人才,在南沙海滨公园引进水上运动人才,在南沙游艇会引进游艇管理人才。完善景区管理条例,明确各从业人员职责,科学管理,加强巡逻,重点整治南沙十九涌渔港一带饭店直接向湿地公园排污、滨海公园游客乱扔垃圾、百万葵园游客采摘植物等不文明现象。应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开发广州临港游APP,对游客进行导游服务,使用保安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对临港景区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合作,协助维护管理景区秩序,保护临港区域生态环境。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借助珠江水道,加强与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借力广清、广汕、广河、广昆、广惠、京港澳高速,加强与清远、河源、汕头、肇庆、汕尾、惠州等地区旅游合作;依托武广、南广、贵广、广深港高铁,加强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港澳等地区旅游合作。整合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资源,推进黄埔、南沙、番禺各景区(点)合作,实现广州临港旅游一体化,实行景区套票。围绕“海峡旅游”主题,开辟南沙―厦门―基隆―高雄区域邮轮航线,推介南沙场鼓浪屿―垦丁、莲花山―南普陀寺―日月潭―阿里山旅游精品线路。简化穗港澳出入境签证手续,增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举办穗港澳妈祖文化旅游节,降低港澳投资者赴穗旅游投资门槛,开展穗港澳游艇邮轮合作。穗桂琼共同挖掘岭南文化旅游资源,轮流举办岭南文化旅游周活动,策划广州、海口、三亚、北海等城市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广州与东盟十国在海上旅游、旅游突发事件、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旅游客源互送。吸引华特迪斯尼公司、地中海邮轮、华侨城集团、岭南集团等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广州临港旅游项目,做大做强长隆集团、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三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百万葵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扶持南沙国际旅行社、番禺中国旅行社、黄埔长洲旅行社。

(六)推进购物市场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扩大十九涌渔人码头海鲜购物市场规模,在天后宫、百万葵园、岭南印象园等景区附近设立免税店分店,广州金狐特产在南沙、黄埔、番禺分别设立金洲店、番禺广场店、长洲店。充分挖掘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完善旅游产业链。依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出海游、观光游、休闲游、工业游、科普游、健身游、购物游等活动,增设商务旅游度假区、海岛风情餐吧。编排“印象南沙”大型滨海山水实景演出,以岭南印象园、水墨园为依托打造岭南风情小镇,开展帆船、赛艇、皮划艇、摩托艇、滑水、冲浪、沙滩排球、潜水等运动旅游体验活动。推介新垦莲藕、庙南粉葛、小虎麻虾、南沙封鹅、大果鸡心黄皮等食品,重点宣传永乐农庄、茗荔园、新垦生态农庄等餐饮企业,满足游客饮食需要。

(七)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

设立“广州临港旅游营销中心”,充分挖掘各景点旅游资源及特色。在羊城创意园举办广州临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开发具有“岭南文化”、“古港文化”特色临港旅游纪念品。围绕顾客群需求,开发策划旅游产品,塑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旅游整体形象集中力量向CCTV旅游频道和珠三角地区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及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火车站投入宣传广告,在佛莞高速、南沙快速路、广澳高速、京港澳高速等高速路旁设立临港旅游广告牌。与《时尚旅游》《中国旅游》《旅游天地》等杂志社合作,以“临港旅游”为主题,解读广州临港旅游特点,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推广发行这些刊物。加强与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途牛等旅游门户网站合作,积极策划开展网上营销活动,开发拓展白领阶层客源市场。定期举办南沙国际邮轮旅游文化节、广州临港旅游文化节,积极参加世博旅游产品推介会,向国内外旅行商介绍广州临港旅游景区情况,提高临港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开拓国内及亚洲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 龚 政.论舟山市旅游与港口建设互动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7,24(3):78-82.

[2] 成 希,万婷婷.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广州装上“加速器”[N].南方日报,2016-04-15(GC01版).

[3] 周秋婷,谢 婕,粱汝雯,谢欣欣.对广州南沙湿地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7):118-119.

[4] 广州市统计局.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广州:广州市统计局,2016-03-26.

[5] 顾丽婷,徐越,宋 焱,杨 倩.国家新区南沙湿地旅游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J].南方农村,2016(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