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的爷爷十篇

时间:2023-04-09 13:51:04

孙维的爷爷篇1

想必大家看到题目就应该明白了吧!这个卖瓜小能手一定是个小孩子吧!是的,你们猜的不错,这个卖瓜小能手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小毛孩。不过,你们一定会觉得奇怪,怎么会让一个小毛孩来卖西瓜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不急,就让我来揭晓这个谜底吧!

其实,这个小毛孩才刚刚上幼儿园哩!因为是第一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里的环境比较陌生,因此,每次去上学的时候,这个小毛孩总会嚎啕大哭 上演一场生死离别的大剧。不过,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上学吧!就这样,总算是熬到了周末,这个小毛孩可开心了。因为他终于不用去上幼儿园了。

于是,趁周末的时候,爷爷决定带着孙儿上街卖自己家种的大西瓜。爷爷是想让小孙儿开心一下,整天闷闷不乐的,也不是个办法。可是,他妈妈却不同意,妈妈担心会出什么岔子?而爷爷执意要带孙子出去。最终,小毛孩的妈妈拗不过爷爷,只好让自己的儿子跟着爷爷出去卖西瓜了。小毛孩屁颠屁颠地跟在爷爷的后面,而爷爷推着一辆手推车“哎呦,哎呦”地推着。走了一阵子,总算到达目的地了。老爷爷就停下来,拿出一张小椅子让孙子坐着,一边吆喝着:“快来买自己家种的大西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哟!……”吆喝了一阵子 ,小毛孩也开始学着爷爷的样子,一起吆喝起来了。过了一会儿,就有人来买西瓜了。那些人看到摊位前,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孩子,都夸奖这个小孩子真懂事。由于太阳高照,爷爷就把自己的草帽给孙子戴上了,这下子,更吸引来了很多顾客。为了付款方便,爷爷就把二维码的牌子挂到了孙子的脖子上。那些顾客买完西瓜就用手机对着小毛孩脖子上的二维码一扫,就轻轻松松地付完款了。当爷爷忙的时候,小毛孩还会绑爷爷拿拿塑料袋 ,是一个好帮手呢!那些顾客都为这个小毛孩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而当小毛孩的妈妈打电话给爷爷来了解情况之后,更是对自己儿子刮目相看了。没想到,自己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而且他还真是懂事呀!

在小孙儿的帮助下,爷爷的西瓜卖得可快了。往常要到中午才卖完,而今天只花了连一半的时间都没有到。这可都要归功于小孙孙哦!他可是最大的功臣呀!没想到,她还是个卖瓜小能手呢!

孙维的爷爷篇2

一、层层追问,激发学习欲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案例:“年、月、日”教学导入

教学“年、月、日”,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追问一: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年过一次生日。

迫问二:现在爷爷过的生日居然比孙子少,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爷爷不是每年过生日的。

追问三: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系。

追问四:那么,爷爷不能每年过生日,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当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现实不一致时,就会引起他们思维认知的矛盾,进而产生解决矛盾的欲望与冲动,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上述例子中,小学生的认知是多少岁就必定过了多少个生日,但是爷爷过的生日次数怎么会比孙子少呢?学生一时无法得到答案,教师通过四次有效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解惑,揭开谜团,原来爷爷的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思路,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顿悟与豁然开朗之感。

二、步步追问,渠成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追问,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索问题的深度,避免学生流于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同时,利用追问能及时有效地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并把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的点拨、合理的引领、有效的搭连,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数学思维的提升水到渠成,数学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

三、环环追问,还原知识本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概念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接受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积极主动地理解体会概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恰当的追问,教师组织创造一个适宜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中接受并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追问,不仅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能够使问题的本质阶梯性地一层层呈现出来,使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知识信息得以碰撞,从而达成共享、共生、共长。

四、节节追问。展现思考过程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其中包括想象、类比、联想、直觉、顿悟等方面,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会存在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等现象,通过教师及时的追问,使学生及时地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有经验的教师会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对学生习以为常的答案及时进行追问,从而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孙维的爷爷篇3

孙女刘姝含已经三岁半了,还在婴幼园上小班。

有一天,我给她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小孙女眼泪汪汪的,小声嘟噜着:“鹬鸟和河蚌太可怜了,怎么被老渔翁捉住吃了呢?”可是第二天,却见她兴冲冲地对我说:“鹬鸟和河蚌相让了,老渔翁没捉到鹬鸟,也没捉到河蚌,伤心地哭了。”我说:“是鹬蚌相争,它们都被渔翁捉住了。”她坚持说:“不对,是鹬蚌相让。渔翁什么都没捉到。我把故事改了。”接着,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鹬蚌相让,渔翁哭泣的故事――

有一天,河蚌在水边懒洋洋地晒太阳,晒着晒着就睡着了。这时飞过来一只鹬鸟。鹬鸟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看见河蚌就想吃它的肉。河蚌紧紧地夹住了鹬鸟的嘴。正在它们相争不下的时候,走过来一个老渔翁。老渔翁非常高兴,想捉住鹬鸟和河蚌。河蚌见老渔翁走近,赶快松开了鹬鸟的嘴,鹬鸟飞到天上去了,河蚌游到河里去了。老渔翁没捉到鹬鸟,也没捉到河蚌,伤心地哭了。他又去打渔去了。

孙女讲完这个故事,眉飞色舞,非常得意。

难得孙女小小年纪有这样一颗善心,并且用自己的思维改编了故事,挽救了鹬鸟和河蚌两颗性命。后来我们爷孙俩做鹬蚌相争的游戏,她坚持改成鹬蚌相让,并且让我扮演老渔翁。当演到鹬鸟飞走,河蚌游到河里的时候,她还一个劲地催我:“你哭啊,哭啊!鹬鸟和河蚌,你什么都没捉到。”我只好装着伤心哭泣的样子,她却哈哈大笑。

从鹬蚌相争到鹬蚌相让,虽然一字之差,却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培养教育孩子,不一定拘泥于故事的原文,只要启发孩子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引发孩子积极向善的品质,改编一下,亦无不可。从相争到相让,是对待矛盾和问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善良、宽容的心态,学习化解矛盾、解决冲突的能力,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我们给孙女还订阅了《幼儿画报》、《故事大全》等刊物,买了很多儿童读物和动物玩具。她根据在幼儿园学到的,在儿童读物中看到的,经常组织这些动物玩具做游戏,唱歌,跳舞。她有时当导演,有时当老师,有时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这些动物玩具都是她的好朋友。这样,既复习了她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欢乐,还培养了与小朋友们和睦相处的好习惯。幼儿园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孙女聪明、伶俐,知道得多,能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热心帮助别的小朋友,还有组织领导才能呢!”

老泥头

老泥头是孙女给爷爷起的绰号。何谓“老泥头”?孙女煞有介事地解释说:“老泥头的意思就是笨、慢、木。”

爸爸、妈妈不解地问:“全家还有比爷爷更聪明的吗?为何独独他是老泥头?”

孙女仰着小脸,理直气壮地说:“爷爷年老了,糊涂了,就是笨、慢、木。”

孙女三岁半,聪明伶俐,在幼儿园已经学了不少字,知道不少知识,最拿手的是唱歌、表演节目。爷爷六十岁,读了一辈子书,作了一辈子文,浑身一股迂腐气。眼花耳聋,反应呆滞迟钝。

爷爷是个好脾气,什么事都依着孙女。爷俩经常在家做游戏、讲故事。为啥得了个“老泥头”的绰号,只有爷爷心里最明白。

猜谜语,明明很简单的谜语,三次,四次,爷爷总是猜不对。这不是笨吗?

做游戏,爷爷总是跟不上趟,比孙女慢半拍。这不是慢吗?

表演节目,爷爷总是演反面人物,不是守株待兔的种田人,就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或者是叶公,或则是画蛇添足的,拔苗助长的,既木讷又愚蠢。这不是木吗?

还有,唱歌总唱不好,画画总画不好,说话发音不准确,常让孙女纠正,读故事经常读错、掉字、漏字等等。

孙维的爷爷篇4

接龙游戏学成语

在我的书架上,有本成语大辞典,这是我的好老师。平时一有空,我就要翻翻它,读上几条,但是还掌握的不够。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爷爷奶奶用成语接龙的形式来学习这本书里的成语知识。

在暑假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式开始了接龙游戏。爷爷奶奶让我开头,我想了一会儿,于是,脱口而出;“一举成名!”他们俩夸我成语用的不错,奶奶接下去说:“名落孙山”,我听了就好笑,不努力怎么会是名次落到深山老林去呢?这时爷爷根据词典上的解释,讲了这个成语典故:“孙山”是一位读书人,他在一次考试中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如果我们再落到孙山的后面,那成绩会怎么样呢?这样,我终于懂了“名落孙山”的意思了。我的兴趣一下子涌了出来,马上接了一个成语“山清水秀”,并得意的说 “接下去啊”,爷爷想了一会儿说“秀而不实”,我又犯疑了,我只知道“华而不实”,怎么就没有听说过这个成语?爷爷、奶奶就叫我去请教“老师”------成语大辞典。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两条成语指同一个意思。

我们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我提了一个建议:要求每个人思考成语时间只有5秒钟,这样可以提高思维速度。又轮到奶奶了,她一时想不出来,我提醒到:“实事求是”,爷爷:“是非不分”、“分秒必争”、“争分必争”、“争强好胜”…………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成语。

孙维的爷爷篇5

------------追忆天国的爷爷­

犹记得小时候,每次犯错受到父亲责罚时,你总是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如一把保护伞般的护在我前面,然后对我父亲说:“他还小,他还只是个孩子。”如今的我虽然明白那是一种长辈对小辈的溺爱,但是我还是觉得幸福不已,因为我有这么一个疼我,爱我的爷爷。­

后来因家庭贫困,迫于生计,父母只好外出到沿海一带打工。他们把我托付给您照顾,那年我才6岁。到了7岁的时候,您送我到学校和其它同龄孩子一起上学,当我背上书包的那一刻,您告诉我:“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的我对你的话不以为然。当看到同龄的孩子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买着自己喜欢的零食在我面前炫耀时,年少的我心里难免会产生些许的忌妒和羡慕。于是我回到家,伸出我可爱的小手红着脸问你要零花钱时,您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做人不要和别人攀比,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你父母出门打工赚钱也不容易,咱们能省就给他们多省点”。那些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想我这勤俭节约的习惯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养成的。­

当我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哭嚷着回到家,问你我是不是要比别人笨时,你总是喜欢用您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鼓励我说:“孩子其实你并不比别人笨,只是你没有用心。现在努力还来的及。你父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就是没有听我的话好好的读书,到现在又没文化又没技术,所以只能去下苦力来勉强维持生计,你可千万别重蹈覆辙啊!”爷爷,孙儿现在后悔了,当初没有听您的话好好学习,到如今又走了父亲的老路,爷爷你会怪我吗?­

在我十六岁那年,您送我到县城上高中,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的时候,我老远就看见你双手持着一根拐杖早早的就在那里等候,静静的站在那里,眼神看着我回家时常走的那条马路。您不管刮风下雨都一直在那里等候着我,几年来从未间断过。当您看见我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时候,总是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然后习惯性的接过我手里的书包背在您的背上,关切的问候道:“孩子饿了吧?饭菜给你在锅里温着的,快回家吃吧!”­

当听完您的话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眼泪在眼眶里打着圈哽噎的说道:“爷爷,您对我真好。”­

“傻孩子,爷爷当然对你好咯,因为你是爷爷的乖孙儿。”您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我的头轻声的说道。在那一刻我便暗暗的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好好的报答您。­

可就在这时,上天貌似给我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让那一切都成了一种奢望。突然有一天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您因病重离世。当时我听到噩耗时,犹如晴天霹雳般,一下子懵了,大脑一片空白,随即眼泪夺眶而出。我慌忙的回到家里,看着病床上脸色苍白的您,表情是那样的安然。我知道您带着我们对您的祝福,去了一个叫做天国的地方,永远都不再回来。我歇斯底里的哭喊着您的名字,可惜您再也听不见。我哭喊着责问父亲“爷爷病重为什么你不通知我”­

“你爷爷叫我们不要通知你,说你马上就要高考了不想让你分心”父亲看着爷爷的尸体呜咽的说道。听完父亲的话后,一股强烈的自责涌上心头。在父母离家的这11年里,您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份恩情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显得是那么累赘。爷爷请原谅孙儿,没能够陪伴您走完你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

天若有爱意,思念为您跨越生死。当滚烫的泪水划过我稚气的脸庞时,我十指紧抠,为你默默的祈祷。愿您在天国的那一头,会幸福安康,若真有来世的话,我一定做一个听话的孙子,不会再让你生气,好吗?爷爷。­

孙维的爷爷篇6

她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刚满月的时候,就被母亲遗弃在冬日的马路边。这个冬日的早晨,有位拉着平板车的拾荒老人路过这里,她当时脸冻得青紫,哭声已经很微弱,老人毫不犹豫地把她抱起来,他边用一只胳膊牢牢地抱着她边拉着平板车。旁边围观的人提醒说:“大爷,你把孩子放在车上多省劲啊!”爷爷说:“这不一样,我车上拉的是废品!而这个孩子是个宝贝,宝贝怎么可以与废品放在一起啊。”

收养她的时候,爷爷已经56岁了,于是,在她牙牙学语的时候,爷爷就叫她称呼他为“爷爷”。

爷爷与奶奶一辈子没有生育,收养孩子时候,很多乡亲都劝说:“你们这么大年龄了,以后能享到这孩子的福吗?就别给自己添麻烦了!”

爷爷说:“我收养孩子,可不是享什么福,我都快六十岁的人了,哪天说走就走了,我就是想尽量把这孩子养大,这是一条命啊!”

奶奶身体不好,平时就在家干点家务,这个家主要靠爷爷拾废品卖点钱来维持。从此,爷爷开始更加辛苦地拾破烂,为了多挣钱,常常跑到十里之外的地方。

爷爷多年来唯一的爱好就是每天晚上喝点散白酒,为了给她省钱多买点奶粉,爷爷晚上想喝白酒的时候,就咕咚咕咚地喝温白开水。就这样,爷爷以水代酒,硬是把多年戒不掉的酒瘾一下子就戒掉了。

冬天的时候,风刮得很大,她就说:“爷爷,外面挺冷的,您就别出去了!”爷爷总是慈爱地用手指在她鼻子上轻轻地刮一下:“小乖乖,知道心疼爷爷了!天冷了好啊,天冷了,拣废品的人少了,爷爷就可以多拣些废品了,就可以让我的宝贝孙女吃得饱些穿得暖些……”

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她艰难而快乐地成长着。

小学三年级快读完的时候,奶奶病逝了,为了安葬奶奶,爷爷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借了乡邻一些钱,爷爷、奶奶的感情很好,奶奶的去世,对爷爷的打击非常大,可是,为了她能够正常地上学,爷爷振作起精神继续拉着板车出去捡破烂。

家里的厨房漏得很厉害,因为没有钱翻修,爷爷就用砖头在院子里垒起个简单的地灶,然后支起小锅做饭。

阴天下雨的时候,因为柴禾潮湿,灶火不旺,有时候,火苗奄奄一息。爷爷打把破伞趴在地上又是用嘴吹又是用扇子扇的,做一顿饭,有时候能折腾两个多小时。她就劝爷爷把地灶垒在堂屋里做饭。爷爷总是很固执地不同意:“不能在屋里,柴禾潮,烟雾大,不能熏着你。”爷爷在院子里做顿简单的饭,总是折腾得鼻子脸上都是灰,看着爷爷滑稽的“大花脸”,有时候,她禁不住地乐,可是,笑着笑着,她却流出了眼泪……

她初中毕业后,考进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县一中。

她读高中那年,爷爷已经七十二岁的高龄了。为了能让孙女的生活好一些,他不顾年老体弱,继续拣垃圾。每个周末,爷爷都会步行25里路去学校给她送钱,有时候,给她带几个煮鸡蛋,她每次捧着鸡蛋,总是心酸不已,这几个鸡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连咸菜都吃不上的爷爷来说,却是他最深沉的爱。

爷爷对她的读书很重视,一般不会打搅他,一年冬天,比往年提前下了大雪,爷爷一大早就步行去给她送棉裤,当时,她上午的课刚开始上,门卫让爷爷在值班室里等,可是,不喜欢打搅人家的爷爷拒绝了门卫的好意,坐在了教学楼下的花池边上,用块雨布包裹着她的棉裤,在雪中一直等到她中午放学。

把棉裤送给她后,爷爷坚决拒绝留下吃饭,他拉着平板车回去了,她知道爷爷在这雪天里,一定会边走边扒开路边的积雪捡拾废品的,望着爷爷佝偻着身子拉着板车离去的苍老、孤独的背影,她咬紧嘴唇呆呆地站着,此时,她多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那年高考,尽管她的成绩很优异,但是,她只报考了当地的一所师范院校,道理非常简单,就是方便双休日回去照顾爷爷。

她在这年的暑假中,虽然得到了五千元的特困补助,但是,孝敬的她还是到县城里的一家饭店里打工,为的就是自己读大学后,可以给爷爷留下一些钱。爷爷多年来为了抚养自己,实在是太辛苦了,早就应该休息了。

在饭馆里端了一个多月的盘子,她挣了五百元钱,离家上大学的时候,她把这五百元钱都给了爷爷。爷爷急了:“你那五千元特困补助交了第一学年的学费以及住宿费后,你都没有生活费了,我在家里怎么都好对付,你在外面可不能受委屈啊!这钱你还是自己带着去学校花吧。”她表面答应了,但是,离家去大学那天,她还是坚决把这钱留给了爷爷:“爷爷,我在学校里可以做家教挣生活费,你如果不收下这钱,我就不去读大学了!”在孙女的“威胁”下,爷爷无奈地收下了钱。

到了大学后,她的生活就三件事情:爷爷、学业、挣钱。她在紧张的课余时间还做了几个家教。因为是贫困生,她的学费可以用助学贷款来交,她做家教挣的钱完全够自己与爷爷的生活。

怕孙女生气,爷爷在双休日她回家的时候“歇业”,当孙女去学校后,他就悄悄地又出去拣废品,为的是悄悄地给孙女攒“嫁妆钱”。

她的成绩很好,大四的时候,一些老师与同学劝她读研究生,还有的劝说她去大城市里的外企做体面的白领,她婉言拒绝了这些建议,回到了老家,与县城里的一所中学签了就业合同。

她的亲生父母离她不过十多里路,多年来,一直通过熟人打听她的生活状况。

他父亲经营着一个砖厂,生活比较富裕。虽然把女儿遗弃的第二年,他生养了个儿子,但是,他现在对不争气不孝顺的儿子非常失望,于是,他们夫妻俩就想把既出息又孝敬的女儿“赎”回来。父母给爷爷送来五万块钱,算是爷爷多年来抚育他们女儿的“酬劳”。

爷爷没有接这五万块钱,而是颤抖着手打开一个小木箱子,把码得很整齐的几沓零钞递给了孙女:“孩子!你与你爹、娘回去吧,跟着爹妈能过上好日子,跟着爷爷,只能让你受苦受穷,爷爷老了,那五万块也用不着,你拿着以后嫁人的时候用,另外,这些钱是爷爷给你攒的嫁妆,你收着吧!”

一直强忍着不哭的她泪水一下子汹涌而出,泪水朦胧中,眼前浮现的是爷爷拉着板车拾荒的佝偻背影,这个佝偻背影在泪光中闪现在村中的土路上,闪现在通往县城的马路上,闪现在她读书的中学校门外……年迈体弱的爷爷多年来拉着平板车艰辛地把自己养大,亲生没有养身重啊!

积在心中的泪水欢快淋漓地流了出来,她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她终于稳定下情绪,对站在面前尴尬不已的父母说:“爷爷靠着拾荒把我养大,这里面的艰辛不是你们能体会到的,你们走吧!我要与爷爷在一起,我要给他养老送终!你们的钱也拿走吧,靠自己的能力,我能与爷爷生活得很好!”她冷冷地把钱塞进了父亲的皮包里,父亲与母亲窘迫地对视了一眼,低着头走了。

爷爷见她拒绝了父母,心里既欣慰又伤感:“你这孩子脾气还像小时候一样倔强!你不要你爸妈的钱,你这以后结婚的嫁妆咋整?爷爷没本事,给你攒的可不多……”

她俏皮地对爷爷说:“我结婚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就要你平时拉着的平板车!这就是你给我最好的嫁妆,我要拉着爷爷出嫁……”

孙维的爷爷篇7

有调查称,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了“隐婚”―不登记,却像情侣或夫妻一样生活。

在成都一些养老院,记者调查发现,“隐婚”群体真实存在,因为种种原因,一些“黄昏恋”没有公开。这些老年人为什么会淡化传统“名分”观念、选择“隐婚”呢?

“隐婚”老人一怕:有人嚼舌根,难听得要命

在城东一家养老公寓。二楼一间小屋里,76岁的曹婆婆正在午休。她准备下午跟孙大爷出去转转。孙大爷住隔壁,两人年龄相仿。曹婆婆说,他是她的好朋友。每当说到这时,旁人就会下意识地交换一下眼神,善意地笑一笑。在这个入住了300多名老人的大院里,曹婆婆和孙大爷是公认的“一对儿”。

子女们说:“只要他们愉快,不干涉,活一天,就要愉快一天。”曹婆婆喜欢看碟子,有时候VCD坏了,只需招呼一声,孙大爷就会来帮忙修理。孙大爷要是有些小病小痛,她也会端茶送水……以前平均每周要来看两三次的女儿,看母亲有人照顾,就不那么频繁地来了。而孙大爷的子女来了,还要请她一起吃饭。有人开玩笑说,干脆去把证领了。但两人都没这个打算。

“隐婚”老人二怕:增加子女负担,添麻烦

杨婆婆80岁,来养老院5年了。陈大爷77岁,来养老院4年。杨婆婆是四川人,陈大爷是黑龙江人。可就是这样天南地北的两个人,却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刚开始,风言风语也多,但杨婆婆不在乎。工作人员建议两位老人要不要摆几桌,请亲戚朋友都过来热闹一下。但他们谢绝了,“岁数大了,没必要炫耀”。最后,陈大爷买了香烟和10斤糖果,逢人就送。虽然感情好,儿女也支持,但两人并不想结婚领证。陈大爷说,他们俩其实就是在一起走一段路,路上搭个伴儿,多一些乐趣。陈大爷说,虽然住在一起,但两人经济上保持独立,将来“走”了,不给子女添麻烦。

“隐婚”老人三怕:缺钱的一方直不起腰杆

赵婆婆和鲁大爷的“黄昏恋”,如今已走入死胡同。赵婆婆和鲁大爷是正儿八经的夫妻。前不久,赵婆婆一气之下,从鲁大爷的房间搬出去了。这段日子,她一直在反思这场晚年婚姻是否太草率。

他们10多年前再婚。那时,两人都60多岁。经人介绍,几个月后两人就敲定了婚事。但他们没料到,从此,他们的婚姻会一直陷在养老金、房子和子女关系的维护中,不堪重负。赵婆婆说,结婚以后她才真正认识了鲁大爷:说是有单位,其实是临时工,没退休工资。说是有房子,可是房子最后被子女处理了。鲁大爷就像包袱一样被甩给她,后来还住进了她家。“我等于是找了个‘老待业青年’。”这段“黄昏恋”,被经济现实撑开了裂缝。赵婆婆有三女一儿,鲁大爷有一女一儿。两人发觉,跟彼此的子女都有很强的陌生感。被送到养老院后,这种疏离感更强。赵婆婆说,有时鲁大爷的子女来看他,连饭都不请她吃一顿。从来没叫过她“妈妈”,一直都是喊“婆婆”。

各方说法:“隐婚”其实是交友方式

孙维的爷爷篇8

“六一”儿童节到了,三.3班教室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黑板上 “城乡儿童手拉手联欢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同学们站在教室门口,期盼着手拉手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共度自己的佳节。不一会儿,十几个农村小伙伴兴高采烈的来了,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把他们请进了联欢会现场。

联欢会上,我和结对的小伙伴孙伟坐在一块儿,我们吃着美味的糖果,聆听着老师的亲切祝福,观看着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倾诉着各自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互相捐赠了礼物,孙伟不好意思的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煮得香喷喷的大玉米棒子双手递给我说:“我们乡下没什么好礼物,只有这些土特产,你尝尝吧。”我接过黄灿灿的玉米,美滋滋地吃了起来,他看见我吃得那么香,非常高兴。我忙把书包里的牛奶掏出来请他喝,他连连摆手说:“谢谢你,我不会喝牛奶”,我边往他手里塞边说:“你喝吧,牛奶可有营养了,它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和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钙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他见我执意要送给他,便小心翼翼地说:“我能......把这个牛奶带回家吗?我妈妈有病......这样有营养的牛奶一定能让妈妈早日康复!”说着,他眼圈已经红了。我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了,赶忙把书包里的另一个牛奶也送给他了。”他感激的说:“谢谢,谢谢你!”。我安慰他说:“别难过,你妈妈会好起来的,你知道温爷爷是多么关心弱势群体的学习、生活吗?”孙伟激动的说:“那还不知道,我是受益最多的人了,去年妈妈生病住院,爸爸东凑西借了两万多元钱给妈妈治病,我和哥哥没有钱交书学费,爸爸只好忍心让我们退学了,我们哭着喊着还要读书,爸爸妈妈只有默默的流着眼泪,最 后是 老师帮我们垫上了书学费。从上学期开始,政府实行两免一补,我和哥哥的书学费全免了,我们开学再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里,他好象打开了话匣子一样,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道:“扶贫办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学校捐赠了一台大彩电呢,在电视上,我还看到温爷爷在重庆江北区光大奶牛科技园区养殖基地考察时写下:‘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是啊,温爷爷日理万机,还梦想着我们每天能喝上一斤牛奶,他是多么关心我们的成长啊!”我说:“王平,有望了,明年六一扶贫办公室的叔叔阿姨肯定会把牛奶送到你们贫困山区小伙伴手里的。 ”孙伟涨红了脸说:“我们家乡虽然很穷,但却山清水秀,草木茂盛,正是养牛的好地方,我一定要叫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利用好本地资源,在家乡办一个养牛厂,成为养牛专业大户,等我长大了还要把这个厂办成大集团公司,取名为“孙伟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我将成为这个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把生产出来的牛奶第一个寄给温爷爷,再让每个贫困山区的小伙伴都免费喝上我公司的牛奶,以此报答党和国家对我的养育之恩,实现温爷爷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上一斤奶的梦想,让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都长得棒棒的”。

听了孙伟的话,我仿佛看到了“孙伟乳业有限公司”蓬勃的兴起,看到了实现温爷爷梦想的希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养”的美丽景色......

欢迎同学们投稿

孙维的爷爷篇9

自从小孙女降生,吾家里的“生态环境”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吾与老伴的地位下降了,小家伙成了一家人围着团团转的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小孙女的一笑一啼、一举一动、一言一语……莫不在爷爷奶奶的高度关注之中。

不止一家如此。春暖花开或日朗风清的时候,吾不时带小孙女到公园去玩。公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来的。一群孩子的周围,往往是更大的一群老人。孩子们玩耍嬉戏,老人们不时闲聊。闲聊中得知,老人里居然有相当多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有级别不低的退休干部。来者并不全是闲人,有人是放下自己手中的事,陪孙子到公园来的。谈到对孙辈的喜爱、关心,众人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一个胜过一个,很难分出高低上下。而且差不多都有同样的感慨:当年对儿女可没有这样!

面对此番情景,吾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问题:为什么隔代更亲?不少人说,此乃血缘关系使然。不错!血缘相亲,几乎是动物的天性。牛马尚有舐犊之情,何况人乎!孙辈的身体里流动着祖辈的血液,孙辈是祖辈人生和生命的延续,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焉有不亲之理!不过,吾仍有不解:若以血缘论,子女最近,孙辈则远了一层;那么应与子女最亲,孙辈次之。为何反而“隔代亲”呢?几经思索,吾在心中给自己找了一些答案。

有了余暇和心境。儿女来到这个世界之时,吾辈大多或已步入、或即将步入中年。那时,家虽成然业未立,既要为争一块立足之地而竭尽全力地忘我工作,又要为今后的发展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用,连喘口长气儿都觉得很奢侈,对儿女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人到中年,上有垂垂老矣的双亲,需人照料。做人焉能不尽人子之责!孩子来日方长,而双亲则来日苦短。自然尽孝是第一位的,尽父母之责只能次之。老了则不然。告老退休,虽还有些杂事,但毕竟赋闲了,此时孙辈出生,吾等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爱、去亲、去关心了。

对儿女的补偿。当年对儿女,因心有余而力不足,留下了诸多遗憾:本可以长得更高、更壮些的,但囊中羞涩,营养没跟上;本可以学得更好些的,但家庭辅导、帮助太少了;本可以少些毛病、多些好习惯的,但管不过来太放养了……这诸多遗憾在父母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沉沉的痛。有了孙辈,吾辈便企图在他们身上补上欠儿女的情,把儿女身上的“损失”,从孙辈身上找回来。对孙辈本来就有一份情,再加之补偿欠儿女的那份情,于是,亲情在孙辈身上“叠加”。

倾向“弱者”。据说,人性善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弱者的同情和扶持。一个家庭里谁是弱者?在爷爷奶奶眼中当然是孙辈。幼时,饥饱冷热不会说,痛苦疾病不能言,完全靠别人活着,当然是弱者。即使稍大,在父母面前仍是不懂事的小娃娃。爷爷奶奶的感情天平,当然倾向于孙辈。孙子哭了,爷爷不问青红皂白:“你们怎么哄的?”孙女闹了,奶奶马上发火:“你爸爸怎么你了?告诉奶奶,我揍他!”有些第二代抱怨第一代在二、三代闹矛盾时不讲理。其实,爷爷奶奶是讲理的,不过他们讲的理是:小的总是对的,大的要让着小的,因为小的是弱者。

维护希望的希望。儿女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人有了儿女,好像才真正在人世扎根。因为开了花,才有望结果。风里来雨里去地辛勤劳作,除了为“革命事业”之外,小半为自己生活,大半为赡养父母、养育未来。人到老时,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老了,还有什么奔头?这样拼死拼活地干还不是为了你们,不要让父母失望!退休之后,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谦虚也不能再进步”,未来完全寄希望于儿女。待儿女又有了儿女,希望往远处延伸了,于是倍加珍爱孙辈。

上述种种,与血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或大或小的关系。应该说,这些是隔代亲的主要原因。但是,吾总是恍惚觉得隔代亲的成因不止血缘,还有点别的什么。不知怎的,吾很喜欢看孩子们玩儿。给孩子念故事书,学着小动物、大灰狼的口气说几句话,觉得自己也成了小孩儿,挺惬意。老伴儿则愿意跟孙女争论、较真儿,一句也不让。吾在一旁感到好笑,曰:“孙女,你6岁,奶奶才六岁半,让着她点吧!”

孙维的爷爷篇10

争夺姓氏,外公先斩后奏

2004年金秋十月,伴随着清脆的啼哭声,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婴降临人世,带给家人无尽的欢笑。

不料,关于孩子的姓氏之争也开始爆发。

原来,当初孩子的父母蒯跃驰和吕佳敏谈恋爱时,就遭到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蒯跃驰是沈阳市某医院的医生,吕佳敏是该院护士。吕佳敏的父亲吕树恒提出要求,将来生的孩子要姓吕,不然不同意婚事。吕佳敏的哥哥在18岁时死于车祸,这成了吕父的致命痛。而且吕父是个体户,随着家庭财富的积累,更是强烈地希望后继有人。

而蒯跃驰的父亲蒯显林是中学退休美术老师,喜爱书画,在当地小有名气。就一个独子,他不想和经商的家庭结亲。

2003年4月,26岁的吕佳敏和27岁的蒯跃驰还是冲破阻挠悄悄领证了。见他们真心相爱,双方父母也默认了婚事。

但孩子的降生打破了双方父母之间表面上的平静。

“一下有两个大胖孙子喽!这样吧,这两个孩子一个随爸姓,一个随妈姓,随爸姓的由爷爷家培养教育,随妈姓的由我来管。”吕树恒抱着孩子不松手,满心期待地跟众人商量。

“这怎么能行!”蒯显林认为孙子是他家的,理应随他姓。满腹诗书的他据理力争,然而吕树恒死活不同意:“你的孙子是我女儿生的,一家一个公平合理。”

两人不欢而散。吕树恒逼着女儿女婿将其中一个孩子的户口落到自家,并给外孙取名为“吕焱”,暗喻家里的生意红红火火。

蒯显林对亲家先斩后奏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得给另一个孙子取名为“蒯淼”,意寓孩子将来学识渊博。

从此,两家就开始较上劲了。

2009年秋,蒯淼和吕焱5岁时,爷爷就教他们写字画画,但吕焱对书法不感兴趣。一次,喜欢恶作剧的吕焱把墨水兑到可乐罐里让哥哥喝。前几天,他刚毁了爷爷收藏的一幅画,现在又欺负哥哥,爷爷决定教训教训他。

蒯显林拽过孙子的小手打了一下,厉声问道:“以后还欺负哥哥不?”吕焱像头倔强的小毛驴,梗着脖子不吭声,蒯显林加重力度又打了几下:“都是你姥爷惯的,不像个样子。”

吕焱还是不吭声,蒯显林就说:“一会儿蒯淼出去玩,你别去了,在家反省吧。”一听不带他玩了,吕焱就“哇”地哭起来,边哭边说:“我找姥爷去。”然后给姥爷打电话去了。

蒯显林也没当回事,以为一个小屁孩告状能怎么样,可是一个小时后,家里就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亲家来了。

吕树恒黑着脸,进屋就把吕焱抱在怀里:“咱们走!”蒯显林拉住他:“亲家,你这是干什么啊?”

“干什么?我的孙子我不护着,要被你虐待死了。”

蒯显林拦在门口,“你得说清楚,这么把孩子抱走了,我儿子问起来,我怎么交待?”

“你怎么交待?如果我女儿问起来,我怎么交待?我孙子都被疯狗爷爷打了,我能袖手旁观吗?”

蒯显林很喜欢孩子,老伴已经去世了,有孩子陪伴他就不孤独。于是,他和亲家商量着:“你坐会儿,我是打了他两下,能疼哪去啊?小孩子的把戏,他惹祸了,是想转移视线呢。”

“他惹什么祸了?”

“他把墨水倒进可乐罐让哥哥喝,我发现了,打他几下。这孩子太顽皮,前几天还把我收藏的画给毁了,那画是我花上千块钱买来的,我都没舍得打他,不信你问他。”

吕焱因为害怕,使劲摇了摇头,小手死死地攥着姥爷的衣服,本能地抵赖:“不是我,是哥哥。”

“孩子不会撒谎,我看是你在撒谎,赖我孙子。什么上千块,你动不动就会拿你的破书画砸人……”

吕树恒对当初受到的轻慢还耿耿于怀,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所以要发泄报复一下。

“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吕树恒喊着:“以后我孙子就不登你的门了。”说完,抱起孩子摔门离去。蒯显林胸口憋闷得难受,他有心绞痛,被这么一气,艰难地说:“亲家,你……你……”然后就倒了下去。幸好被及时送到医院,身体没有大碍。

挟孙斗法,亲家斗成冤家

从那之后,一到星期天,两个孩子就会分别被姥爷和爷爷接走,两个老人发牢骚、抱怨,也不避讳孩子。小哥俩的感情就这样被人为地撕扯着,越来越疏远和扭曲。父母只能跟着随自己姓的孩子,夫妇俩也尝试着轮换一下,可由于蒯跃驰和岳父的关系趋于恶化,怕见面闹矛盾,就只能如此。

2010年初,两个孩子6岁了,蒯吕两家也开始了较量。蒯显林认为他虽然在金钱上逊于亲家,但自己的学识和素质高,他下决心让孙子蒯淼强起来。其实对两个孙子,他是一样的疼爱,但对差点把他气死的亲家,他的心里充满了一决雌雄的念头。除了书法绘画,蒯显林还让蒯淼学围棋、钢琴。吕树恒当然不想输给亲家,也让吕焱学乐器。但是,吕焱好动不好静,喜欢踢球和跑跳。吕树恒就经常念叨:“你姓的是姥爷的姓,要给姥爷争气,省得你爷爷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吕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有点儿小狡黠,知道姥爷希望自己战胜哥哥。当姥爷向他要绘画作品时,虚荣的吕焱就花钱买了几幅同学的获奖作品。

看到这些作品时,吕树恒惊喜不已。只要有朋友来家里,他就拿出来炫耀一番。吕佳敏提醒过爸爸,别被小东西骗了,因为吕焱在家画得并没那么好。可吕树恒沉浸在赞叹声里,压根儿不往别的方面想。

2011年9月1日,吕焱和蒯淼一起上小学了。他们的文具书包分别由爷爷和姥爷买。吕焱的一整套文具花了上千元,而且非常高级。蒯淼的就很一般,他很羡慕弟弟,一回家就跟爷爷抱怨。

此事令蒯显林很生气,他忍不住批判说:“暴发户,就知道花钱,花再多的钱也跟成材没关系。”然后,蒯显林又教育孙子:“文具不是玩具,咱只要学习好,画画得好,字写得好,你就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蒯淼拿爷爷的话训弟弟,一下子有了满足感。吕焱又把这话告诉了姥爷。吕树恒无法容忍亲家的轻视,准备利用孙子们过生日的机会进行反击,用外孙的画来灭亲家的威风。

2011年10月15日,吕蒯两家给两个孩子在饭店庆生。吕树恒做了充分的准备,饭后,他说要给大家一个惊喜,让司机把裱好的画从车上拿下来。

这幅画得到了众人一致的夸奖。

吕树恒得意地说:“我孙子吕焱的作品。”蒯显林很得体地说:“蒯淼的国画画得也可以,只是今天没拿来,有机会让大家看看。”

吕树恒却有意让亲家难堪:“别改天了,就今天吧!”

于是,有人提了一个建议,让两个孩子来场画画比赛。吕树恒很兴奋,赶紧派人买来全套油画工具。

知道要比赛,蒯淼表现得特别兴奋,跃跃欲试。吕焱则怯怯地拉着姥爷的手,用急切的眼神阻止姥爷,可吕树恒哪里读得出小外孙眼里的惶恐。他把画纸拿出来说:“来,你们小哥俩答谢一下大家。”大家饶有兴致地围坐在他们周围。

蒯淼专注地画起来,吕焱却一会儿说口渴,要喝水,喝了水又要上厕所,上厕所的时间又很长。刚开始大家还没在意,可当蒯淼的画纸上出现了一朵绽开的牡丹时,吕焱还没有画出一笔。大家都意识到了什么,神色有些尴尬。

吕佳敏和丈夫对视了一下,对吕树恒说:“他顽皮惯了,坐不住,还是别让他画了吧。”吕树恒哪里肯罢休,还指着外孙灭亲家的威风呢。他俯下身子慈爱地抚摸了一下外孙的头:“画吧,平时画得那么好。”

吕焱有点被逼上悬崖的感觉,他平时学画就是玩乐,根本不曾用心。他拿出颜料,这个挤一点,那个挤一点,尽量地磨蹭着,还是寄希望有人能阻止比赛。吕树恒这次意识到他可能被外孙骗了,气哼哼地碰了他一下:“你平时画得那么好,今天怎么了?”声音里透着严厉和失望。

这时,蒯跃驰捅了捅父亲,吕佳敏也用眼神向公公求助,希望他能给进退两难的孙子解围。蒯显林明白他们的用意,走过去说:“我小孙子擅长体育,不喜欢舞文弄墨,咱不画了。”

这话让吕树恒恼羞成怒,他敲着桌子喊:“你什么意思?就你孙子能舞文弄墨,我孙子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觉得给姥爷丢脸了的吕焱当然要帮腔,冲着爷爷说:“你是个穷秀才酸文人。”一干人都在心里偷笑,孩子是在学舌,这分明是姥爷私下里骂爷爷的话。

蒯跃驰马上过来制止吕焱:“别胡说八道。”可吕焱越来越起劲,接着说:“让墨水淹死了,名气也就屁那么响。”

有的客人忍不住笑出了声。吕焱被笑声鼓励还想说,吕佳敏一把捂住他的嘴,和丈夫一起赶紧把儿子拖了出去。

蒯显林的脸变了色,像乌云一样黑。他走过来对亲家说:“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孩子?你纯粹是在害孩子,跟着你能学出什么好来……”平时总被弟弟欺侮的蒯淼也掺和进来,指着姥爷说:“暴发户,再有钱也是暴发户,胸无点墨……”

童言无忌,两亲家仿佛被当众剥光了衣服,两人怒目而视,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吕树恒是个火暴脾气,他抓住亲家的衣领,发狂地吼道:“我是暴发户,就你高雅……”客人们赶紧上来劝架。吕佳敏和蒯跃驰既尴尬又为难,只能分别站在自己父亲身边安慰着。

一场家庭聚会不欢而散。

痛打亲家,三个家庭支离破碎

自此,两家人的积怨更深了,孩子之间也互相看不顺眼,常常是你撕我的画,我撕你的照片,到一块儿就打架。

2012年春节,吕焱是和妈妈在姥爷家过的。因为姥爷有话,吕焱是他孙子,孙子必须跟他过大年三十。而蒯淼则和爸爸在爷爷家过。

过年原本是一家人欢聚一堂的时机,吕佳敏和蒯跃驰决定找机会让两家人和好,于是就商定,大年初一,他们带两个孩子去蒯家;大年初二,再带两个孩子去吕家。

大年初一,小哥俩见面了,爸爸妈妈嘱咐他们不要吵。但他们只和平相处了一会儿,就互相讥讽起来,吵着吵着,两人还动起手来。吕焱狠狠地推了哥哥一把,蒯淼的脸磕在桌角上。蒯淼生气了,扑上来要还击。

见两人打起来,蒯显林赶紧过来拉住品焱,长期受欺负的蒯淼趁机狠狠地踢了弟弟一脚,这一脚正踢在弟弟的命根处,吕焱顿时号叫起来,身子无力地倒了下去。吕焱脸色惨白,头上渗出冷汗,蒯显林急了,赶紧喊儿子儿媳:“不好了,吕焱出事了。”

正在厨房忙碌的蒯跃驰和吕佳敏,了解情况后迅速抱起孩子,将他送往医院。

吕焱外生殖器裂伤,缝了3针,好在医生说将来不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听说外孙子致命处受了伤,吕树恒急匆匆赶到医院。在走廊里看到了蒯显林,他质问道:“你是怎么带孩子的?”

蒯显林本来是非常心疼孙子的,被亲家这么一问,他也来气了,不客气地说:“这个时候,你这么还这样说话!他是我嫡亲的孙子,难道我是有意的?”

“是在你家受的伤,是姓我姓的孙子,我看你是居心叵测,想断我的后……”

“你胡说八道!他是我亲孙子,他身上流着我蒯家的血。”

“没错,他是你亲孙子,可你就不像个亲爷爷。他姓了我的姓,所以你一直不舒服。你对跟你姓的孙子和跟我姓的孙子一样厚薄吗?你的心都长歪了。”吕树恒的手指着亲家的脸,快要戳着他的鼻子了。

蒯显林厌恶地躲避着他,嘴里轻声嘟囔了一句。亲家的态度让吕树恒心头的火瞬间被点燃,他像一只发疯的狮子,一拳砸到亲家的脸上。蒯显林的鼻子和嘴顿时流出血来,他一边捂着脸,一边喊“救命”。就是这两个字,让吕树恒失去理智,心想我又没杀你,你还喊救命,于是又对着亲家打了一拳。

等蒯跃驰闻讯赶过来时,倚在墙角的蒯显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蒯跃驰搀扶父亲时,责怪着岳父:“爸,都什么岁数了,你还动手,而且下这么重的狠手,难道让我报警吗?”

吕树恒也很为自己的冲动之举后悔,但被女婿这么一说,脸上挂不住了,骂道:“你和你爸一丘之貉,都不是什么好鸟。”吕佳敏哭着说:“求求你们了,孩子还在住院,你们就别闹了。”

吕树恒悻悻地说:“我孙子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跟你们拼命。”随后,他被妻子女儿劝走了。

蒯显林被送到骨科一查,鼻骨骨折,食指中指粉碎性骨折。他恨得咬牙切齿:“欺人太甚。这哪是亲家,分明是冤家。”蒯显林的手可能落下残疾,他担心自己的手废了,将来再不能写字画画,气得要报警。可儿媳和儿子苦苦哀求,吕佳敏还跪在他面前。蒯显林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

受伤后的吕焱也性情大变,终日沉浸在恐惧中不敢见人,一见到蒯淼就赶紧把头蒙在被子里。而蒯淼也内疚自责怕见人,变得忧郁寡言。

蒯跃驰伤心地对妻子说:“咱家的不幸都怪你爸,都是他惹起来的,争孙子争姓氏,争争争。现在吕焱身心都受到伤害,蒯淼也出了心理问题,我爸整天除了骂人就是唉声叹气,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吕佳敏比丈夫更难过,十月怀胎好不容易生下孩子,如今小小年纪却不相往来。公公对她已有成见,自己的爸爸也骂她对吕焱不上心。

接受采访时,吕佳敏捧着一家四口的照片泪流满面,曾经的温馨幸福已经远去了。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心力交瘁的她不知还能撑多久……

专家点评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婚育高峰期到来,新生儿跟谁姓的争执就多了起来。蒯吕两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可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互相瞧不起、维护自尊,自私到只管随自己姓氏的孩子,并挑起两个孩子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