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英语十篇

时间:2023-04-10 03:07:10

陪伴英语

陪伴英语篇1

How to Help Old People Live Better陪伴老人

In the last ten years our society is more advanced. Old people also live more happily.

But we just noticed old people‘s material life. In fact old people‘s mental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m. Because old people are very lonely. I have three methods for this question. Firstly, young people should communicate to old people. They should exchange their ideas. Then they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more easily. The old people may be happier.

Secondly, old people also should understand young people‘s pressure. They should know why the young people can‘t talk with them.

Finally, society also should hold some activities for old people. To protect their life more colorful and greater!

How Should People Keep Health保持健康

Do you want a strong body?Let me tell you how to do.

You should eat 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and drink lots of boiled water.You should do exercise .You should sleep at least eight in the evening,too.but you shouldn’t drink coffee or tea before sleep,you shouldn’t eat too many candies.You shouln’t work or study too hart. The way can keep your health.

Many students do not have breakfast before they go to school.It’s a quite bad habit and it’s bad for your health.Maybe you don’t have time to have breakfast but you couldn’t learn well in your classes if you don’t eat any thing .Keeping in a good health which can help you study well is very important.

What Are Your Opinions About Money?金钱观

Believe it or not, almost everybody loves money. But money doesn‘t mean everything. You can not fulfill your dream with money only. Money is only the means of exchange. We can hardly say money brings happiness. But without money we are certainly unhappy and can do nothing.

In this world people sell something for money. If you are a teacher, you can earn your life by selling knowledge. A worker sells his labor and a monk sells spiritual comfort for people‘s lives. Even a beggar can sell something for money — he sells his dignity.

陪伴英语篇2

等他说完,我意识到,他的学习一直在做加法,而我陪伴他的时间也在做加法;他玩耍的时间在做减法,那就意味着属于我个人的时间也在做减法。

孩子的成长,仿佛是以身高为直径,在不停地画圆。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参与学习的圆周也越来越长,而跟着这个圆圈奔跑的父母,则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去陪跑,父母的自我一不小心就被完全忽视了。

这个学期,儿子开始学习软笔书法。之前他学硬笔书法时,我常常陪他一起练习,也会对字形、笔画提出一些建议,那时陪伴儿子写字,对他硬笔书法的书写有一定帮助。他开始接触软笔书法后,我一度以为两者虽然不同,但都是写字,总归有相通的地方。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指手画脚”经常瞎添乱。儿子从老师那儿回来后,郑重地告诉我:“以后我写字的时候,妈妈不要陪我了。”所以他再练字的时候,我会自觉地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这一离开,让我们双方都觉得自由自在了不少。我发现即使没有我的陪伴和指导,儿子也能完成练字的任务。其实,我的陪伴不应该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做加法,而是应该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做减法。

我慢慢尝试,把目光从他身上转移开,做做家务、弄弄花草、看看书……做一些自己曾经想做,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儿子呢?没有我的陪伴,也能把大部分事情做得妥妥的。陪伴做了减法后,各自的空间也越加明朗了。

正当我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减下去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一次,写字课回来,儿子沮丧地说:“妈妈,我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我一惊,没想到陪伴减法减过了头,忽视了儿子内心的需求,让他有了如今的沮丧。我拉着儿子坐下来,让他看我写毛笔字,结果他笑了:“妈妈,你的字怎么这么难看?”“是啊,我的字很难看,你写得比我好看多了。”儿子点点头,好像没有那么沮丧了。“你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那一定是跟老师的字比,对吧?”“嗯,是的。哦,还有一些小朋友也写得比我好。”“你要知道,你通过努力已经比一些小朋友写得好了,对不对?老师,因为她是专业的,所以写得肯定好;比你写得好的小朋友,要么是写字比较有天赋,要么就是比你还要努力地练字。”儿子从沮丧的阴霾中抬头:“那么,妈妈,我该怎么办?我有写字的天赋吗?”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天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努力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你努力练字,妈妈相信你肯定会有进步!”儿子恢复了信心:“好,以后我要每天多练2张!”

陪伴是一门艺术,该做减法时要做减法,该做加法时就要做加法,有时甚至是混合运算。如此,才是最有效的陪伴。

陪伴英语篇3

本书第一个章节是“陪读妈妈:我是警察”,这是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章节:李东华阿姨的女儿安安一到周末便辗转于四个课外班,而作为妈妈的她总是不离不弃地陪伴女儿,就像警察一样在课堂上监管女儿的一举一动……

由这位妈妈,我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其实,我的妈妈也是一位“警察”。每到周末,她便骑着电动车载着我不知疲倦地“转战”于各个“战场”:剑桥少儿英语班,钢琴班等等。

寒冬季节,少年宫五楼的英语班教室外寒风刺骨。许多家长选择了回家或在教室旁的休息室内聊天等待。而我的妈妈却依旧搬着小板凳坐在教室门外最靠近黑板的地方,为的是坐得近些,不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她一边呵气,一边用冻得通红的手认真地记笔记。为此,她的手指都生冻疮了。

今年暑假奇热无比,室外温度高达42℃。少年宫特意给家长们开了一间有空调的休息室,而我的妈妈仍然犹如“铁娘子”般执着地坐在教室门口,隔着门听啊记啊……

对妈妈的这种做法,我一直不大理解,我甚至认为她就是一个“监工”,就是李东华阿姨笔下的“警察”。她坐在门口不就是监视我的吗?行,你愿意在门外,那你就在那儿呗,反正我在教室里有空调,挺舒服的。

读了《寄给你一缕书香》,我的心震撼了!我去问妈妈为什么不论严寒酷暑都守在教室外面,妈妈的回答有些答非所问,但却让我深受感动:“小靓,中国的孩子学得苦啊!因为中国人多,竞争激烈,所以从小“吃得苦中苦,长大方为人上人”。其实除了课内学习,妈妈也不想让你学这学那,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让你不孤军奋战,妈妈选择在“学习”这条路上陪你走一程,和你并肩作战,与你在学习上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啊。

听着妈妈真诚的话语,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不是狠心的监管警察,她只是一个和女儿共同学习的陪读母亲。在学习的路上,正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我从不孤单;在学习的路上,正因为有妈妈的鼓励,我从不放弃;在学习的路上,正因为有妈妈的支持,我永远充满自信!

陪伴英语篇4

60学车的优秀老司机

表演艺术家韩善续从小就很迷恋开车的感觉,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次演出路上,和司机聊得高兴,他竟然说“开个车多好啊,我真羡慕你”。司机听了表情困惑,“哪有大腕儿明星还羡慕开车的?大爷您太会说话了。”他不知道,韩大爷说的是真心话,这么多年,他爱车的心仅次于爱老伴。每次单位组织活动,他总坐在司机边上,体验当司机的感觉,看着人家点火、挂挡、踩离合……“神奇”享受啊!

后来,韩善续买“面的”的条件有了,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男过45岁,就已没有考驾照的资格,驾车成泡影,韩先生心里难过无奈了很久。59岁那年,新规定出台令他很振奋,考驾照年龄可以放宽到60岁!“自驾的火苗”在他内心重新燃烧,他美美地和家人说出学车计划,可是,没想到遭受狂轰滥炸式的批判。

首先是老伴儿一顿“乱锤(语言打击)”:“不行,这么大年纪了,不许你发疯找悬!”韩大爷又向朋友寻求支持,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只有同事梁冠华看他爱车心切,就给他出“坏主意”――悄悄报名考驾照呗,瞒着她们把车本学到手再说。韩善续几十年从没有过一件事和老伴瞒着掖着的,可为了学车,他破天荒撒了谎。

1997年春节后,他到驾校报名,之后谎称拍戏、上课、开会,早出晚归学驾驶,虽然疲惫但心情超好。两周后,精明细腻的爱人王文英发现,老伴饭量猛增,十几天的工夫,皮肤越来越黑如非洲人,难道每天早出晚归,去印度拍戏不成?一天一趟不可能啊。不善于撒谎的韩善续立马招供了。老伴无奈,索性改为后勤援助部长,默默支持。60岁的韩大爷在驾校是优秀学员,因为喜欢车,他之前经常到游乐场开卡丁车过瘾,开一圈五块钱,在孩子群里闪展腾挪,大儿童一样兴奋无比。有技术基础再努力练习,考驾照一路顺风,拿到驾驶证时离他60周岁生日还差5天!

自驾车需老伴相陪同享,韩大爷就开始说服动员老伴:自驾提高生活档次,咱俩一起兜风、旅游、买菜,多好……说服动员无效,韩大爷换了“战术”:我开车太快,如果你在身边,给我压着点速度,安全啊。这个说法太有效了!王文英想,老韩看着温和安静,讲话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可万一开起车是个“疯狂老司机”……不能由着他“飞翔”!老伴终于战战兢兢坐进车,几次下来,看着老韩熟练稳重的车技,她笑了,带着骄傲和幸福,坐在他身边享受老夫妻自驾游的乐趣。

艺术行里的“好人韩大爷”

表演艺术家韩善续自幼在老北京天桥长大,他七岁习武,刀、枪、剑、棍,样样在行,中学毕业后,对戏剧表演痴迷的他毅然走上戏剧舞台。温和、低调、不摆架子,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风范,在韩善续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曾乐观调侃自己的演艺生涯说:“这几十年啊,演好人少,演坏人多;大角色没几个,小角色数不过来。”他认真严谨,力图把每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他是豪爽可亲、悟透人生的老人家、“演过不少坏人”的大好人,媒体的晚辈们都称他是艺术行里的“好人韩大爷”。

韩善续老师做事特别“讲究”。一次媒体邀约他做节目,约定时间快到了,天气骤变,暴雨冰雹,年轻的编导非常担心,如此恶劣天气,古稀之年的韩老师说不定会突然来电话,取消此次录制。可没想到的是,韩老师提前一小时已到了。等编导到化妆间一看,这位前辈已经坐在那儿开始化妆了。因为担心路上堵车误事,韩老师经常提前一小时出门,他说:“不管多大多小的事,必须说到做到。”节目录制过程中,韩老师老北京味儿的幽默,举手开口都是包袱的范儿,总是给节目增色不少。可他还是经常对自己的舞台表现不满意,他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晚辈感动。

韩善续从20岁开始演戏,演到70多岁。步入老年后,更多的是参加爱心义演,要去贫困地区,演出和住宿的条件肯定都特差。人们说“太委屈您了”,他却说:“这样的环境对身体更好”。

韩善续爱听评书爱喝茶,无论到哪儿排戏,韩善续总是茶不离身。一边看书、读报、写点东西,一边喝茶,非常享受。偶尔休息时,韩善续喜欢到老朋友家串串门、到老哥们家聊聊天,搞个老友“Party”,老朋友们交流生活感悟,分享人生经验。

近几年,韩老师的耳力不如从前,老伴说“他这属于选择性耳聋”,就是说,不爱听的,就当没听见。韩老师笑说:“我还能选择性失忆呢,该放的放、该忘的忘,麻烦事啊,用嘻嘻哈哈的心态对待就对喽!”

青梅竹马的“助理”

乐天派韩善续是老朋友中的开心果,在公众视野中,他也是直率幽默、谈笑风生,如北京胡同里的老街坊一般亲切。

一次,某媒体和韩善续老师约好采访,韩老说他会带着“助理”一起来。编导心想:一般老艺术家都不喜欢带助理,真没想到韩老爷子这么时尚。采访那天,只见有位美女老阿姨跟随着韩老,给他抱着衣服擦着汗,非常亲热体贴。

“助理”正要开口,韩老介绍说:“我助理姓王,小我两岁,跟了我五十多年,月薪四千,陪吃、陪喝、陪工作、全陪,我们儿女双全,现在都金婚了,哈哈哈!”原来,这“助理”说的正是夫人王文英老师。韩老边说着边如孩子般笑起来,逗得大家忍不住都笑了。

韩善续和老伴形影不离,他到剧组拍戏要带老伴,拍一部电视连续剧有时需要在剧组待上三四个月,老伴就一直陪着他。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化妆,有时要拍到下午两三点钟,常常是午饭早凉了,只好陪着他吃凉饭,天天是盒饭,吃得王文英都想吐,有时还要陪着工作到夜里12点。剧组生活很辛苦,2005年,在浙江拍电视连续剧《农民代表》时,正好是夏天,韩善续从片场下来,汗水把背心都湿透了,脱下来拧完汗水后再穿上接着拍。2000年盛夏,在河北拍古装戏《寇准》,韩善续身上穿着七层戏装,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休克,被送进了医院。王文英心疼地说:“最遭罪揪心的一次是在1992年拍电影《黑白人间》时,他已是55岁了,被倒吊在沸腾的油锅上面……”韩老古稀仍拍戏,源于热爱艺术,他说:“广厦万间,夜宿一席。到我这年龄,工作不是为谋生,而是生活的调味剂。”

谈到恩爱几十年形影不离,快人快语的王文英说:我们“如胶似漆”。她有自己的道理:“人上了年纪,应该采取‘三不’措施,‘不独行、不独处、不独睡’。万一身体突发不适,老伴打个急救电话也能得到及时救治。人到老年更应夫妻恩爱、形影不离。”

十几年前,韩老患上糖尿病,老伴对他呵护备至,他平时爱吃炒肝儿、酱肘子,都是些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的食物,被老伴“严格管制”,如同看护一个管不住嘴的大孩子一般。

韩善续和老伴青梅竹马,八九岁就是同学、要好的伙伴,当年结婚时,她给的那把定情小铜锁,至今他贴身带了快60年,都已磨圆了边角。77岁的韩善续说到此事,还满脸孩子气地“小得意”,幸福地微笑着说:“这60年,我一直带着它,没离开过身。多好啊,就等于把她的心拴在我身上,把我们拴在一起,锁住一辈子。”

TIPS:韩善续养生“八字箴言”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韩老的这八字箴言对于老年人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给予了全面提示。

童心:童心未泯,思想上删繁就简,不要过于思虑,保持简单的开朗快乐。

蚁食:切忌吃得过精、过饱。蚂蚁很杂食,每次吃一点,每样吃一点,不偏食、不挑食。

陪伴英语篇5

关键词: 山区小学 英语教学 方法与路径

一、大胆引进,谨慎使用

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落地开花,形成很多的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英语教学方面涌现出许多典型成功实践案例,为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立足于学生差异化发展,切合素质教育主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尝试是值得山区小学教师认真研究和学习的样板。山区教师的胸怀和视野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引进教育先进地区的实践探索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英语教学水平。

重视教师的交流培训是山区小学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表现,教师们应该踊跃参与,大胆“走出去”。外面的教育世界五彩缤纷,这是闭塞山区无法比拟的。教师“走出去”了解、感受、吸收优秀学校的办学精髓和教育名师的育人之道,把别人创造性的尝试、成功的实践大胆“引进来”,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剖析自己的课堂,找到改革的着力点。

当然,对山区英语教学而言,在大胆引进的同时,必须考虑谨慎使用。不少名校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可是这种做法无法在山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复制。山区学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这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生存的土壤,合作探究性学习也只能在有限的环境下开展。传统教学方法在山区小学的英语课堂上仍然占主导,但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避免冒进的心态,切忌跟风式的模仿。教师们只有大胆引进先进的课型、先进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渐进式地把这些先进的理念渗透到课堂上,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广泛学习,创新实践

学习是弥补知识和能力缺陷的最好方法。要找到适合山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路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苦苦摸索之外,还要多学习。向教育书籍学习,学习前人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向不同类型的教育名师学习,学习他们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向同行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育阅历、宽广的教育视野;向同龄人学习,学习他们积极探索、勇敢尝试、不怕失败勇气;向学生学习,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广泛学习,加深了解,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了如指掌;对教育规律把握得当,就能在教学方法和路径上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山区学生的道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值得我们学习,教师更是如此。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很难找到一种实用性强、效率高、受欢迎的方法和路径,要求教师具备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英语教育课堂上尽最大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汇集更多教师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仅有学习仍然不够,别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刃有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看似简单的课堂饱含玄机。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拿来用,不假思索地盲目使用如同邯郸学步,这样会带来笑话。学与用是两回事,广泛的学习要与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的东西也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山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把学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创造性地加工,实践到课堂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

三、激发兴趣,提高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无效的,反之,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热情和自主性的方法往往是好方法。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学,教师充当的是辅助的角色。教师的教无法代替学生的学,因此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找到其兴趣点,引导其自主学习才是教育者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学生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直接应用到生活当中,因而极易降低学习兴趣,稀释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路径的把握上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就没有学不会的。兴趣带来主动性,主动性产生收获,收获形成愉悦感、愉悦感,增强自信心。兴趣是教育的起点,有了兴趣,学习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教育便水到渠成。

山区小学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实现短期的应试目标,不切实际地增加难度和强度,应该在英语教学的情境创设、环境营造、交流合作、联系生活等方面下工夫。我们期待的英语课堂应该像一首歌婉转动听;像一条河恬静清冽;像一幅画美丽高雅;像一朵花清秀芬芳,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一种享受。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种天然的好奇,在刚学习英语的时候对它是喜欢的,时间一长,不少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就慢慢褪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点燃孩子兴趣和热情的火焰,也是探索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路径的最基本的切入点。

四、播撒爱心,精心陪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核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教师除了传播知识,还要传递爱。用学识、智慧、人格、品行去感染、感动、感化学生,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爱心传递,教师不能简单把英语学习看成是单词、句式、课文的记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英语的生命和情怀;不能把英语看成冷冰冰的工具,英语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有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值得人们咀嚼和回味。

山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从认知层面教会学生基本的听、读、写方面技能之外,还要从感受层面教学生去悟、去欣赏。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其著作《爱心与教育》中讲述了大量教育实践案例,把爱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每一个角落。学生感受着爱的滋润,收获着成长,对李老师的信任与依赖超过了父母和亲朋,甚至有学生愿意把整本的私人日记与李老师一起分享,和李老师交流比较隐私的话题。学优生在关爱中走向卓越,中等生在关爱中越发突出,后进生在关爱中闪现亮点。山区小学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与陪伴,教师充满爱的眼神和行为对学生而言都是莫大的鼓舞。要让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有成效,课堂就要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温度。孩子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情感上得到慰藉,学习方面就会更轻松、更愉悦。

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陪伴所产生的教育力量不容忽视。成人的世界里,人们总希望前行的旅途中有同行者;孩子的生活里,也是一样的。由于孩子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成人的依赖是必然的选择。教师的陪伴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有依靠,孩子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不害怕,这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山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同样也是陪伴的过程。提高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路径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生播撒爱心,精心陪伴。

参考文献:

[1]李娜,王玉秋.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中的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0):26-28.

陪伴英语篇6

释义:一指孤单,孤独,无依无靠;二指孤单孑立;三指单独,没有陪衬的。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不想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忽然来了个知痛着热的世交伯母。”

王统照《银龙集·刀柄》“孤零零地靠近郊野的铁匠铺,风雪长夜里,正制造着惨杀的利器。”

孤伶伶

释义:指孤零零,无依无靠或无人陪伴。

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新泪点点》“孤伶伶,无依无靠无陪伴。”

陪伴英语篇7

我不知道人生中有多少值得流泪的日子,但是,流泪似乎已成了我发泄的工具,似乎,只是似乎,海是那么近,又是那么遥远……

打小,妈妈就让我学习英语,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我明白,我小时候的记忆力极差,3个单词需要1个小时才能背出,自然,很多人都嘲笑我,大家都在欢笑,但陪伴我的,只有数不清的泪水。海!你在哪?我还有多久才能见到你呢?

我依然奔跑在沙滩上,一个看不见海的沙滩上,我奔跑,却又再次跌到,我哭泣,我怒吼,可是没有它,没有海的影子。我悲痛,我迷茫,我无助,可依然看不见那蓝蓝大海。

也许,是老天助我一臂之力,去年,我获得了全国英语竞赛南昌赛区二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泪水再次流在我脸上,猛然间,我似乎听见了海的波涛,听见了海得呼唤,在呼唤我继续勇往直前!

陪伴英语篇8

我也是一名老师,所以对老师工作的辛苦有切身的体会,但对高中老师的辛苦却是我无法想象的!虽然,除了班主任林老师,我极少甚至未曾与其他科任老师交流,但我始终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充满了崇敬和谢意!

我女儿卢山这学期以来尤其是最近这次考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作为家长当然很高兴。但同时也伴随着忐忑和惶恐,因为一次成绩好,不代表每次成绩好,在后面的考试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变数和不确定性。

但每一次考试,无论成绩好与不好,一定有其背后的必然因素。

拿我女儿来说,她在做题方面向来不是很主动。记得中考过后的那个暑假,她看起来十分用功,每天在家看黄冈网校的名师课堂视频,并不停地做笔记,但就是不愿做题。买的各科的卷子堆在阳台上,一张都没做。后来临近开学,我和她妈妈再也忍不了,便决定每天早上撕好5张卷子给她做,做完自己改。每天如此,这样大概坚持了10天左右,共做了几十张卷子。结果在高一开学后的入学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在颁奖会上,连零班的同学对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都深表惊讶!

可是在后来的学习中,她又不知不觉变得被动起来。不停地买课外资料,却没看见她做多少。我忍不住说她,她便反驳,说她的学习她自己会安排,不用我管!我只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去年下半年的期末考试前,她晚上在家复习一点都不在状态,没看到她做复习卷,没看到她研究错题本,更没看到她总结思考,看到的是,她天天晚上没完没了地抱着课本读。每天也要到12点多睡觉,但显然是出工不出力。结果期末考试果真考出了她高中以来最差的成绩!

痛定思痛,寒假期间,我和她妈妈几乎没去亲戚家拜年,家里也没有请亲戚朋友来做客,我们每天在家静静地陪伴着她,她也老老实实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卷子,做的最多的一天:上午做一张理综,下午做一张数学和一张英语,晚上继续做一张理综,并且按要求计时间按答案标准评分。这样寒假她理综做了15套,数学做了10套,英语、语文也做了几套。并且开学以后,这种高密度做题的状态仍保持较好。

前天,我女儿又一次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在她的两本练习本奖品的封底,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练习,是通过反复学习,以求熟练,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

我还在一本数学课外书的卷首语里看到一句话: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

我讲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向各位家长朋友传递一个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小孩既然选择了理科,就必须要反复做题,反复训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在反复做题中巩固提高!

女儿和我很喜欢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成功=正确方法+艰苦劳动+少说空话。

陪伴英语篇9

这部书以16世纪英国的生活情况为背景,讲一个衣衫褴褛的贫儿汤姆康第和太子爱德华同时出生,相貌极为相似;他们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戏剧性的交换了服装和身份。汤姆登上国王的宝座,当了一国之主后,废除一些残酷的法律和刑罚,赦免了一些无辜的“犯人”,颁布了一些合乎情理的命令;而王子爱德华则流落在民间,经历了君主专制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种种困难。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生动的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悲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豪奢和凶残。

大家听玩我说后,一定觉得很奇怪吧。马克吐温明明是美国人,为什么还写别的国家——英国呢?《王子与贫儿》虽然写得16世纪英国的事情,却是影射着马克吐温所处的现实环境,即19世纪资本主义的美国。

现在,我真正体会友谊的力量,要不是爱德华和汤姆之间有友谊,变成了朋友,我想,那以后爱德华掌管国家时,一定没有更多的仁慈和和那与百姓们连在一起的生活经验吧。友谊真的很可贵!

我也拥有很多的朋友,从小到大,我的人缘一直都很好。每天,朋友都陪伴在我左右,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有朋友陪在我身边,与我一起欢笑,那时候的我,从未有过孤独。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世界只有家、学校和琴行。一天的时间都被排的满满。在学校,还有拥有快乐,但回到家,我只有满满的作业和练到发酸的钢琴作业。在家里的琴房里,琴上只放满了厚厚的,一大堆的钢琴教材,在房间里,桌子上也只是堆积成“连绵不断”的作业山。

每天晚上,当我在我的房间苦苦地在作业寻找答案时,窗外荡漾起一串串风铃般的笑声。那时的我,只是在回忆和担心。回忆以前的我,也曾拥有过一串串风铃般的笑声……现在的我,成天只能呆在作业堆里,渐渐地,小区里的朋友也不来找我了。我知道,他们也和我一样在作业堆里痛苦的呻吟和挣扎,就因为这个,我们之间变得无比的疏远,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多想像以前一样,身边有朋友的陪伴,左右有友谊的气息,这种以作业和辅导班、特色班来束缚心灵的时代,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呢?

陪伴英语篇10

在我的脑海里,嵌印着三本字典。字典的主人,德高望重,博学多才,却始终以字典为师,与最普通的字典相伴终身。

巴金老人与世长辞后,我们前往吊唁。那是2005年10月20日夜,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捧着花篮,走进巴老家。偕行的出版社同仁是此间常客,而我则是第一次来到这里。那简陋的家具、朴素的陈设,令人肃然起敬。最令人难忘的,是书房里那狭小的书桌。书桌上摊放着纸笔,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这是一本最常见的字典,陪伴巴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郝铭鉴说:“巴老生前,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我无缘在巴老生前见到老人家。然而,看着字典,眼前仿佛浮现出巴老伏案查阅的景象。

老艺术家袁雪芬的字典,我是在病房里见到的。袁老生前,我曾多次前往探望。每次见面,她谈艺术,谈人生,谈社会,总是侃侃而谈,思绪活跃。我们都知道她来自浙江嵊县乡村,儿时仅读过几年私塾,能成长为一个具有丰富学养的艺术家,多么不容易!无疑,一切来源于勤奋实践,刻苦学习。然而,真正震撼我的,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那是2010年秋的一天,听说袁老身体状况不好,我赶到医院探望,老人脸色枯黄,精神很差,给人油尽灯枯的感觉。然而,病床小桌上,依然摆放着一张报纸,一本《新华字典》。我拿起字典翻看,字典是福建印制的,已陈旧破损。显然,此刻的袁老,已经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刻,但她依然在读报,依然查阅着最普通的《新华字典》。在她心中,字典就是相伴终身的老师。

探望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是在2011年春的一个黄昏。走进病房,我们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欣赏老人的画作,还阅读了他的日记。老人告诉我们,他一天的生活很充实,上午学英语,背字典,下午听广播,写日记。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生活内容吗?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我问,您原先就有英语基础吧?老人回答,是啊,原先学过,后来丢了,现在要把它捞回来。一个“捞”字,引发一片笑声。汤老随即从枕边取出一本《英汉字典》,说:“我每天用中文写好日记,再翻译成英文,词汇不够用,必须苦苦思索,既回忆,又翻字典,有趣啊。”我留意看了一下,这是一本巴掌大的袖珍字典,字号很小,要借助放大镜才能阅读。正是它,天天陪伴汤老,直至102岁生命的终点。

自从进入退休生涯后,我不时会想起那三本字典。我铭记着文化老人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同时,从他们身上感悟到,如果人生离不开学习,那么,也就离不开字典,因为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