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十篇

时间:2023-04-02 10:35:43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1

民俗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端午节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从唐代开始,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据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介绍,一般认为,端午节的形成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

据考证,龙舟竞渡最早也与祛邪有关,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把邪气放在龙舟上,开展竞渡,看谁送得快、送得远张勃说,端午最早因节令而形成节日,更多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从魏晋时期,端午开始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这给节日注入了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屈原高洁节操、伟大人格的认同,屈原与端午节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动关系:端午节因屈原有了更为丰富的节日内涵,屈原则由于端午节而被人们不断地记起,不断地怀念。

2、端午手抄报内容素材二: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的由来。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2

1、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龙舟竞赛迎来端午节,千家万户欢笑过节忙。古代屈原投江为国亡,今日国泰民安世界强。粽子裹进幸福和吉祥,吃在嘴里甜蜜涌心房。

3、一片艾叶,渗透情意的芬芳;一条龙舟,搏出热情的高涨;一个粽子,裹满生活的蜜糖;一杯米酒,碰出笑声的欢畅;一声问候,愿你意气飞扬。端午节快乐!

(来源:文章屋网 )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3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1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2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3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资料:端午节传说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xx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资料:端午节介绍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4

我校少先队以传承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培养德育习惯和人文素质为重点,狠抓养成教育。继续围绕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三个方面,构建符合少先队工作体系,促使少先队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现就一学期来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促发展,科学筹划落实效

1、我校少先队大队、各班队工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且紧紧围绕既定的校本教育主题,结合每月一个具体的教育主题,科学规划系列教育活动。在重点开展校本主题教育的同时,有机了渗透其他必要的常规教育。

2、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教育讲话,学生学会了唱国歌、热爱国旗,知道升国旗时的礼节。

3、坚持上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队会课。

4、切实组织了新队员入队仪式,并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少先队常识教育。

5、加强值周中、小队建设,做好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执行情况的日评、周结、月表彰工作,并且做好相关记载。

二、教育主题明确,辅助活动有序

让班、队活动占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教育。

1、全校每年级每个中队在围绕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儿童节、建党节,开展了相关内容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小学生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并自觉回报。通过食品安全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提高“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认识,做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热爱祖国和怎样做人。

2、深入开展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我校继续开展学习《弟子规》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诚信严谨、读书好学、修心养性”的良好的品德。我校采取每天早读10分钟,课前3分钟等多种形式,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3、各班级中队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做好对队员的思想教育,清明节、端午节、建党节等。分别举办了清明节手抄报活动,征文比赛以弘扬党的精神,歌颂伟大的党等为内容的不同主题会。

4、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展示学校艺体教育丰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具体活动

1、我校四月份开展了清明节手抄报活动,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2、五月份以母亲节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特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端午节•故事大会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3、六月份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儿童节,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家乡、关爱小伙伴的丰富情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

4、七月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学生的积极向党的情怀,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快乐、向上的建党节,营造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展示风采、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幸福快乐地成长。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5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传统节日;儿童立场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品德课中,“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是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的。纳入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旨在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普及,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节日往往以成人为主角,儿童特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这样的课程性质,它所倡导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真”“童趣”。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始终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亲近传统节日、进而爱上传统节日。

一、立足儿童,为传统节日创设新“趣味”

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中国的节日过于传统、死板,不如“洋节”的热闹、新颖。如果孩子参加了一些节日活动,也只是停留在吃喝的层面上。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打造“有趣”的品德课堂。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新年物品,主动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训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升华感情。

新年,作为中国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其背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依托。让孩子感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体会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浅层的目标。让孩子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了解过新年各地各国不同的习俗及其变化,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因知而爱,爱上这个节日,爱上这些习俗,爱上家乡和祖国,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上课伊始,我用音乐渲染过年气氛,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过年”的氛围中。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春联、年画、灯笼、窗花等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我让他们自己贴对联、贴福、贴窗花等,学生一边贴年画,一边听老师讲解年画的来历,从而知道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等门神的故事;有两个学生为了对联的读法争论起来,也因此知道了对联从右到左的读法,以及其中丰富的祝福含义……过年当然少不了吃饺子,瞧,在学生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老师的帮助下,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学生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吃到那个有硬币的饺子,说是会有好运降临。然后从吃饺子引开,说说你知道的过年习俗还有哪些。以吃、玩、活动等一一细讲,由家乡习俗到各地习俗,用图片、影像等让孩子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让孩子在《新年好》的声声传唱中,细品新年的快乐!

从儿童立场开始,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让传统节日变得“有趣”“好玩”,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才会收获精彩的品德课堂。

二、自主探究,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别强烈。“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行为,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也许,我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品德课堂。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享誉国内外的赛龙舟活动,特别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民族这些传统的东西怎么能一无所知呢?所以,我决定要让学生好好研究研究端午节。

孩子们跃跃欲试,大家都来为“今年我们如何过一个‘新端午’”献计献策,师生群策群力,很快形成了如下研究方案:(1)搜集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等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最后设计出一张或几张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2)学做香囊、学包粽子。(3)搜集、摘抄、吟诵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文,感受端午节文化。(4)设计、制作“龙舟”吉祥物,写清设计意图送给屈原家乡的小朋友。(5)观看或阅读与屈原有关的电影、小说,举办“屈原在我心中”的论坛。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案实践,并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随着活动的蓬勃展开,学生感悟着“端午”的文化,享受着查寻的乐趣!

端午节到了,那真是一个“新端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手抄报最引人注目!它介绍了端午节传说、赛龙舟起源、发展及比赛规则、粽子种类、屈原生平等。大大小小、花色各异的香囊,挂在了每个孩子的胸前。“奇形怪状”的粽子,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却别有风味。诵读吟唱《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诗词、吟诵者感情真挚,使听者入情入境;我们班的才女更是创作了诗歌《追寻屈原》,让人感受到了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孩子们用自己的“儿童心性”对传统节日习俗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和演绎,带我们走进了不一样的品德课堂。在这里,孩子们的生命获得如风般的舒展,体味着传统节日的美好,更感受着美好的生活。

三、科学认识,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理念”

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传统节日中多蕴含着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涵:春节举家团圆、辞旧迎新;元宵节赏灯猜谜、共叙天伦;清明节家庭团聚、缅怀先人;重阳节登高望远、尊老敬老……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民族精神的精华,又有非科学的、落后的因素。因此,在“传统节日”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理念,使传统文化星火相传。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6

2、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成份:百分百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3、一粒粒的糯米,粘稠着我的思念;一颗颗的红枣,点缀着日子的红艳;一片片的粽叶,贴上了幸福的标签;一个个的粽子,包裹着幸福万千。端午节快乐!

4、天空,不空,因为天外有天。短信,不短,因为信短情长。愿我的短信常给你送去骚扰与被骚扰的痛快、牵挂和被牵挂的温暖!祝端午节快乐!

5、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节的贵客,要热情招待;请你吃粽子,喝雄黄酒,看赛龙舟,就是要你端午节过的快乐无比!

6、展开舒心的笑脸,品尝快乐的甘甜,张开美好的翅膀,拥抱幸福的明天。端午节到了,送你健康粽,快乐枣,平安符,幸运神,祝你节日快乐!

7、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舟是吉祥的快递,香囊是快乐的包裹,端午炎热的天气,已被欢乐屏蔽,你当然乐不思暑。

8、端午佳节至,千里送祝福:糯米黏黏香,情意绵绵浓,粽叶万里香,红枣心底甜,香飘鼻尖嗅,朋友祝福伴,艾叶幸福随,龙舟热闹至,平安快乐送。

9、送你一串幸运的七彩粽子:里面包藏健康香米!好运枣子!平安香菇!快乐虾米!长寿花生!还有我真心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10、爱人是路,朋友是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有难的时候靠靠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幸福时候别迷路,休息时候浇浇树。端午节快乐!

11、今年端午又来到,家家户户好热闹,又佩香囊又带荷包,又采艾叶又悬菖蒲,又吃粽子又喝雄黄酒,五色的丝线迎风飞舞,一起祝福国强民富。

12、关掉你的手机,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13、龙舟轻摇,摇出思念万千,祝福无数,龙粽品尝,尝出一生幸福,四季平安,艾草闲挂,挂出天天快乐,时时好运。端午节到了,祝您快乐无双,健康无疆!

14、端午节到了,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家庭像香包一样温馨,个性像粽叶一样飘逸,气势像雄黄一样劲霸,快乐像糯米一样粘上就不掉!

15、端午节到心欢畅,家家户户笑声高。美酒一杯请君尝,祝福深深身边傍。粽子蜜枣味香甜,情深意重思念长。锣鼓声中龙舟竞,犹忆当年小二郎。短信送到问候到,合家团聚体安康!

16、卡是要刷的,内需是要拉的;恋爱是要谈的,猪流感是要防的;过节假是要放的,端午棕子是要吃的。祝你端午节快乐,棕子越吃越开心!端午节手抄报短句。

17、糯米纯,糯米甜,糯米香甜情意长。艾草长,艾草香,艾草驱邪幸福长。红枣美,红枣鲜,红枣颗颗幸福连。龙舟好,龙舟长,龙舟热闹思念绵。端午佳节已来到,愿友幸福品粽香,快乐赏龙舟。

18、五月的风吹不走,对你的思念;五月的雨,冲不走端午节的祝福;五日,我用真心做馅,包55个香甜可口的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19、我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甜蜜的辞藻,没有过度的包装,没有可爱的外形,但它有一颗粽子般热情的心。端午佳节临近,以逗号为芝麻,句号为蜜枣,顿号为砂糖,文字为米粒,括号为粽叶,包裹一颗幸福的粽子给你。吞下它,你就会收获满腹的惊喜。祝端午快乐!

20、如果我的字典里面有爱这个字,那么后面的解释一定是你,如果我的诗句里面有想念这个词,那么缠绵的一定是你。亲爱的,端午节快乐。

21、五月初五端午节,千里祝福顷刻到,送你粽子心意到:愿你心情快乐到,工作顺利高升到,财源滚滚发财到,友情爱情甜蜜到,生活美好幸福到。

22、端午节到了,粽是千山万水,隔不断我对你的挂念。事情粽有千头万绪,我也会记得给你稍去我的祝福。祝我最好的朋友,端午节过得愉快。

23、端午到,惊喜到!愿看短信的你,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吃粽子,得甜蜜;看龙舟,好运收;饮雄黄,逐小人;转短信,好运势。

24、端午节什么祝福最简单最能表达出节日的气氛字数最少,想一想,想一想是什么呢?是:端午节快乐!哈哈简单的问候!

25、端午节快到了,我按键敲下了我一行行的祝福,千言万语化成了这一条短信的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祝你幸福快乐!

26、总是想把最好、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您,不仅是在每一个节日,而且是在每一天,愿平安、幸福和快乐永远与您及您的家人相伴相随!祝端午节快乐!

27、开心,让我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友谊,让我们在一起;信息,让我不得不发给你;祝愿你一切都如意,端午节快乐。

28、让我挂一把艾叶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让我把一枝桃枝送予你手上,为你送走灾难迎平安: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7

一、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我国一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外,二十四节气也是节日文化的组成部分。除夕吃年夜饭体现了家庭和睦的精神,清明节的禁火寒食体现了尊老敬祖的精神,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重阳赏菊据说是由晋代陶渊明而起……但很多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上,未能体会到传统节日更深层次的意味。而现行语文教材中,以传统节日为题材的课文也为数不多。在人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六册语文课本中,只有《过故人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社戏》《端午的鸭蛋》《春酒》《游山西村》《阿长与山海经》共七篇(首),但涉及的传统节日较多,有重阳、中秋、社日、端午、春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教学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适逢端午,家家户户吃粽子。我从这一点导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谈到的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习俗。在体会了作者借端午习俗抒发浓浓思乡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潮汕地区的端午习俗。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各地端午习俗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端午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二、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为了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少的缺陷,语文教师还应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教师首先应广泛搜集以传统节日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丰子恺的《过年》、钱钟书的《辛巳除夕》、哈尔滨出版社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出版社的《清明节·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其次,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多设计与节日内涵有关的练习题。比如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要求学生收集、诵读有关中秋赏月的诗文,在同步训练中选择《中秋咏月诗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设计与中秋节“月圆人圆事圆”的精神内涵相适应的题目。除了挖掘阅读资源,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外,还可以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写作教学的资源,在节日到来之际,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将自己对这些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悟真切地表达出来。我在初一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中,就设计了《清明情思》《端午粽香》《中秋月色美》《登高说重阳》一系列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8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在体验文本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并能抒写自己的情感。

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文本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文本对学生“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有《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等,这组文章是我国浓郁的民俗文化、民风民情的展现。单元阅读提示这样阐述:“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在教学完本单元后,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笔者组织开展了“到民间采风去”的写作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激起家乡情感,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民俗风情,并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整理,完成一次写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杨亚洲同学的《下镇“过会”》一文记叙了自己的家乡――下镇的民间传统节日“过会”这一习俗起源、发展、演变的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豪感与热情。周艳红、杨夏同学合作采访写成的《家乡的板灯》一文,充满豪情:“正是青山秀水的孕育,文人雅士的熏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家乡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板灯即为其中的一种。春节期间若去我们家乡,舞板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一件盛事。”两位作者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多次的实地采访调查,并在农村老家亲历了舞板灯的场景。作者对板灯的制作非常了解,对舞板灯的描写非常传神生动,对舞板灯的习俗也追根溯源,不仅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识,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这一习俗的热爱与赞美。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在感受这些风俗民情带给我们无限乐趣的同时,更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探究自己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文化特征、生活习惯等。

二.走出教材,引领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的情感。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

1.举办班级好书交换活动。即以班级为单位,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助此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具体的做法是: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带一二本到班级中来,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登记管理,统一办理借阅手续,形成“好书你我共分享”的阅读氛围,并且在交换好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

2.举办班级“好书评读”手抄报评比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好书交换阅读活动以后,要求合作或独立办一份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介绍读书格言,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也可以抒写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等等。老师可以组织班级评比小组对手抄报进行评比,对图文并茂的手抄报除了予以奖励外,还要张贴展览。

3.举办班级“我爱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可以把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民主选出主编、编辑、插图等,每一周或两周办一期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并由评比小组评比打分,分数暂时密封保存,等所有小组的黑板报办完后,再统一拆封公布成绩,对优胜组予以一定的奖励。黑板报的评比活动,最好一个学期所有小组都能至少展示一期,这样就做到了该项活动的完整性。

4.举办班级“会读、多读、乐读,让书香伴我们共同成长”的读书成果报告会。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阅读活动以后,要求每位同学把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体会进行总结,写成自己的阅读成果笔记,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成果报告。首先,每位同学在阅读小组内进行成果交流,然后,由阅读小组推荐优胜者在班级进行交流推广。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9

作业的形式要“生情”

传统的生物作业形式是填空、选择、判断,由于此类作业单调、枯燥,学生把做作业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学生由于缺乏做作业的激情,抄袭他人作业等现象屡禁不止,师生苦不堪言。怎么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中去呢?

首先,作业的题目要有“新鲜”感、多样化,要像精美的包装一样去吸引学生的第一注意。作业的题目设计要尽量充满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根据不同的内容,题目设计为“你来当医生”、“比比看”、“你能行”、“你来当教练”等等,用这些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便会一下子缩短教与学的感情距离,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其次,作业中可适度增加学生动手的小实验及实践活动。如写调查报告、办生物手抄报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作业形式丰富多彩,活起来。第三,作业除独立完成外,可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完成。讨论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作业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分组合作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悦和好处,增强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第四,作业可分为必做或选做两种,既要依课本内容,有要看学生的志趣指向,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作业中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

作业的内容要“留情”

传统的作业内容绝大多数为书面作业,内容机械地重复于课本,如概念抄写、每课一练、基础训练、单元练习等,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形式单一,学生做此类作业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志趣被埋没,创造潜能未能发挥。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如果我们只靠作业的外在形式去吸引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丰富作业的内容,紧紧抓住并留住“那份珍贵的情感”。作业内容“留情”的设计可体现在下列原则下:

1.作业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有趣材料,布置学生做实践性作业,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布置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搜集整理有关生物学材料,举行看谁知道得多的比赛,举办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植物园、生物绿色长廊的评比活动等,激发了学生的斗志,进而发展成为学习的兴趣。

2.作业的内容要有实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取得成效,就会产生“收获”后的喜悦,学习的情感就会更加浓厚。首先,作业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越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较强的感情体验。如学习营养成分后,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实用的营养早餐(或午餐);学习神经调节后,布置学生制定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分析考生考前挑灯夜战的弊端等。其次,作业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失败,锤炼意志。如学习植物分类后,布置学生分组在校园内为植物挂牌,他们为了展示本组的实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并在花草旁边设计上警言警语,美化了校园,增强了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看到微风中摇曳的植物挂牌,他们的心中就会无比自豪。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篇10

1、教委组织学校观摩展示活动

10月23日上午,教委组织全镇老同志到各学校参观,各中小学要将近几年学校的发展变化和特色项目展示出来,介绍出来。各校观摩活动设计不超过20分钟,要方便老同志的观摩,校长和引导员引导、介绍。全体离退休教师、各校校长、教委全体成员和特邀镇县领导参加观摩。

观摩顺序:中学8:00---中心小学8:25—中心园8:40—义和9:10—村位9:40—兴和10:10—新立10:40—厨都11:20

2、各校开展传统教育系列活动

A、营造过节氛围。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各校要利用班队会、宣传栏、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展板等阵地和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要发动同学们用笔记录了一段段精彩的话语,用照相机拍摄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用自己的行动关爱身边的老人,让老人们能度过幸福、美满的晚年。

B、诗情画意话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各校可通过背诗、诵诗、写诗、画诗、咏诗等活动形式庆祝重阳佳节。

C、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中秋节,全家要团圆;那么,重阳节我们该干什么呢?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参与,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指导思想

在举国上下欢庆祖国六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又迎来了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十月二十六日)。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重阳节到来之前,开展为老干部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活动,让老同志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使老同志永远心系教育。

三、活动安排

1、10月11日下发活动方案。

2、各单位要制定《重阳节庆祝活动方案》,把庆祝活动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专人负责,切实抓好落实。活动方案电子文本10.20号发zmj6958@信箱。

3、10月23日上午7:40,参加观摩活动的全体人员在*中学综合楼前集合,8:00观摩活动准时开始,12:00统一就餐。

4、材料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