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十篇

时间:2023-03-28 23:37:41

介子推篇1

1、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重耳即位后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

2、故事中介子推割掉身上的肉给重耳充饥。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帮助,做人应该常怀一颗奉献之心。

(来源:文章屋网 )

介子推篇2

关键词:数字化媒介 营销推广 影响因子 实证分析

基于网络而兴的数字化媒介被称为新媒介,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最强势媒介。2011年以来,中国数字化媒介用户持续增长、应用不断丰富、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媒介已经成为产品营销推广的新力量。

由于数字化媒介用户的增长、应用的丰富等,已有许多的企业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新媒介对自身及产品进行推广,而无论采取哪一种推广方式,用户在使用或者购买企业产品时,都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态度、外部因素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数字化媒介推广日益发达的时代,研究数字化媒介推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的优势

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品牌的传播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正确的渠道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才能传播企业的品牌产品形象,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传播与媒介密不可分,当前的媒介环境正进入一个数字化媒介时代,数字化媒介推广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介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介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数字化媒介推广不仅凭借着互联网等数字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拥有“广度”、“覆盖度”,更有着传统媒介所没有的“深度”。新媒介的魅力在于,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产生“深度”。新媒介推广借助于新媒介中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达到让用户一起参加到具体的营销活动中。例如,利用微博进行的话题讨论:请认证名人、微博名人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微博用户在参与话题讨论的同时,就会对于企业产品进行思考,对于产品有了进一步认知与了解,从而企业可以凭借这样的方式扩大想要推广的品牌、产品的影响范围。总的来说,其优势包括: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广告的创意空间;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巨大的数据库营销资源可供挖掘。

研究模型的提出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美国学者戴维斯(Fred D.Davis,1986)根据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延伸态度-意向的关系,在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该模型已经获得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旨在研究和预测使用者对信息系统接受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向。TAM模型通过了解使用者与信息系统交互后的具体接受情况,尝试研究人们为何接受或者拒绝信息系统,进而解释使用者感知信息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与态度、行为意向和真正使用计算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当前,技术接受模型被广泛用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服务、网上购物、微博营销的领域,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基于TAM 模型研究,以及对我国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问题的研究和归类,本文拓展了技术接受模型,在感知有用及感知易用的传统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新增了符合研究内容的外部变量。认为影响用户接受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感知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沟通性、熟悉性、售后担心程度等。这些因子影响着用户对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态度、意向和行为,其拓展后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问卷设计和发放回收过程。本次调查设计出27个封闭式问题,问卷的评定采用量表的方法,将量尺分为五部分,分别以“很符合(很认同)”记5分、“符合(认同)”记4分、“一般”记3分、“不太符合(不太认同)”记2分、“很不符合(很不认同)”记1分。共有204位社会大众、产品推广负责人、数字化媒介工作人员等参与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204份,经过答卷矛盾题排查无效答卷27份,得到有效答卷177份。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描述:本次调查共177人,其中男性82人,占总数的46.3%;年龄中,26-35岁人数最多,为71人,占总数的40.1%,其次为18-25的68人,占总数的38.4%;职业中,全日制学生为46人,占总数的26.0%,其次为其他19人,占总数的10.7%。

数据分析。问卷信度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到,Cronbach s alpha系数为0.903,表明本问卷信度较好。

相关性分析。基于上述论述,为了验证图1的模型框架,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H1: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2: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易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3: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安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4: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沟通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5: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熟悉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6: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售后”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7: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H8: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态度”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本次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

模型假设验证。H1: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有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2: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易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易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易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易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3: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安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安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安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安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4: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沟通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 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沟通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沟通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沟通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5: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熟悉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熟悉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熟悉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熟悉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6: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售后”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96,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接受原假设,认为售后与态度之间无显著性关系。H7: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 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意向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意向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有用性得分越高,意向得分也越高。H8: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态度”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态度与意向存在显著关系。态度与意向为正相关关系,即态度得分越高,意向得分也越高。

结论

本论文基于TAM模型,结合我国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发展现状和用户使用多媒体推广的行为的复杂性,构建了用户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行为接受度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安全”、“沟通性”、“熟悉性”,这五个因素对于“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感知有用性”、“态度”这两个因素,对于“意向”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若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能让用户感受到有用、高效,体验到简单、方便操作,感到更加安全,沟通性更好,用户也就更能接受和使用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服务。因此,企业在使用新媒介推广时,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广过程的服务让用户感觉是有用的,如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精准、实惠的产品信息等,帮助用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二是新媒体推广的使用平台是简单易于操作的,用户在购买、使用的过程中是方便快捷的,如操作界面清晰整洁、文字信息通俗易懂、操作流程方便容易,从而提高用户与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水平。三是提高用户购买、使用产品服务的安全系数,以及提高浏览信息的真实性,让用户信任新媒体推广。四是提高沟通性,可以开设用户间沟通的平台之外,增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让用户增加对产品的了解,同时让企业也更加了解用户心理及对产品的需求。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作为新兴的营销推广方式,企业在注重营销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时,也不能忽略用户内在对产品的需求,结合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与用户产品需求,企业对于推广产品也就有了更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武挥.新营销及其出路[J].新营销,2009(10)

2.杨毅,董大海.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倾向前因研究述评[J].预测,2007,26(4)

介子推篇3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关于介之推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僖公24年》:晋文公即位后,对随其流亡者论功行赏;介之推默默地听着、不言封赏之事,文公竟然把他给忘了。

而介之推却语出惊人:“献公九个儿子,眼下只有文公健在了,上天有眼,故让他来主持晋国的祭祀,此乃天意。而随臣却贪天之功为己有,岂不可笑!”母亲劝他:“你何不也请求封赏呢?万一你死了,后人不知此事,去抱怨谁去?”介之推说:“仿效这些人行事是罪上加罪,且我已发誓,绝不接受封赏。”母亲又劝说:“你向晋君表白你的心迹怎样?”介之推回答说:“语言是用来纹饰自身的,我决心已定要隐退,再用语言来纹饰自己,岂不是在追求显达吗?”其母从容地说:“儿子,既然如此,那我就与你一同隐居吧!”

二人遂深隐绵山之中,一直到死。晋文公派人寻找无果,就把绵山四周的田地,都追封给了介之推(故绵山又称介山),并痛悔说:“以此深表君王的过错,且永远彰显这位耿介的忠臣!”

《左传》里没有谈及晋文公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更没有“割股奉君”的惊人之举。这两个有关介之推的核心情节,出现在后来的《庄子》里。

《庄子》:割股奉君、抱木烧死

100多年后,忠烈的介之推走进了庄子笔下,且被演绎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庄子・盗跖》云:介之推是大忠臣啊!在晋文公最饥饿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让文公充饥,可文公封赏时却忘记了他,介之推愤而离去。文公放火烧山,介之推宁可抱着树被活活烧死,也不下山接受晋文公封赏。

庄子并不赞成介之推把“浮名”看得比珍贵的生命还重要,但《庄子》中关于介之推“割股奉君、抱木燔死”的叙写,是“介之推文本”演绎链条上两个最具震撼力的“核心情节”,为后来介之推忠烈形象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那么介之推为啥要割股?晋文公又是怎样断粮的?故事链接在了《韩诗外传》里。

《韩诗外传》:被盗无粮而子推割股

汉初《韩诗外传》中五次提到介之推。在晋文公流亡的情节链上,介之推为何要割股奉君?《庄子》与《史记》对此只字未提,而《韩诗外传》卷十却做了明确交代:原来与文公一齐流亡的,还有个叫“里凫须”的人,文公流亡路过曹国时,此人将重要物资席卷而去。文公丢掉了粮食,饿得眼冒金星、两腿打颤、不能行走,介之推才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救了晋文公的饥。

孔子:数称介山子推

《韩诗外传》卷七载:孔子困于陈蔡,七天都吃不上粮食,弟子面呈菜色。于是子路就质疑“积德报应”之说。孔子教训他:“鲍焦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意为:周朝耿介之士鲍焦抱着树哭泣,晋之忠臣子(之)推登山隐居而被烧死,君子也有“遇与不遇”之时,难道就光我孔丘倒霉吗?《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记载道:孔子说,变易行止以待天命,身居下位不企求攀上,游于四方时不忘其母,思念母亲时再乐的事也要放弃了赶紧返回,唯以不能学为终身最大的忧患,这就是介子(之)推的品行呀!

《史记》:从者怜之、悬书宫门

介之推隐遁后,文公是怎样发现他的?“绵山”何以又称“介山”?司马迁以史家“实录”的笔墨,在《史记・晋世家》里,又做了针线绵绵的细节补充。

《左传》只记“晋侯求之不获”,没记为啥要求之。《史记》交代:“和介之推同行的人为他打抱不平,于是书写隐语类的帖子悬挂于宫门前:‘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出门见到书写的帖子,说:‘帖子上写得肯定指介之推。’”于是才四处寻求,听说介之推已深隐绵上山中,于是“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即把环绕绵山的土地都封给了介之推,并称之为“介推田”,又把绵山改名叫“介山”。耐人寻味的是:《左传》与《史记》都只字未提“火烧绵山、抱树而死”,一说“遂隐而死”,一说“至死不复见”,这大概就是正史“为尊者讳”的曲笔。但介之推写在晋地上最浓重的一笔当是寒食节。

《荆楚岁时记》:寒食三日祭忠魂

介子推篇4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课件下载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课件下载,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 “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篇5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介子推篇6

清明节的来历与意义

清明

据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父母在世常孝顺,胜过死后空祭坟。山珍海味满灵桌,冥钱烧得满天昏。君生一饭知冷暖,君死怎能闻腥荤。活着不给父母钱,死后烧钱更愚蠢。世间为人儿女辈,父母健在勤过问。乌鸦尚知反哺乳,羊儿跪乳懂感恩。为人在世孝为先,免得亡后假殷勤。 请孝敬父母,善待活着的人。

清明节的来历与意义,你知道吗

据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篇7

这是一个活在久远时代的人物,那个时代叫春秋战国。当然,那是乱世,是英雄、枭雄、奸雄辈出的时代,但在晋国,却有这么一个臣子,他的忠诚与仁义,他的孝道与洁芳,他的淡泊与孤傲,让一个民族铭记于心,他成了这个民族的心头永远地疼,疼得是那样揪心和裂肺,于是,终成了一种基因,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里。

他叫介子推,是周晋(今山西介休)人,重耳的微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受尽屈辱,原跟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后见前途渺茫,大多陆陆续续离开各奔前程去了,后只剩下贤土五人。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介子推也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理由远离重耳而去,可介子推没有,他认为,一个人,特别一个臣子,不能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他用耿耿的忠心追随着重耳,他的忠心是让重耳坚信自己,并要好好的活下去,他要让重耳知道有他的忠心在和重耳的雄心在,晋国就会有希望。

介子推之所以追随的重耳,是来自重耳对晋国百姓的关爱,那是一颗鲜红的慈祥的仁爱之心。对于杈位,重耳看得很淡,但对晋国的百姓。他却时刻放在心上。在逃亡路上,有次,在荒山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说:“我死了是小事,晋国的百姓又有谁会关心他们呢?”重耳说得很真诚,不是政治做秀。在这么困苦的状况下,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晋国的人民。如不让这样的人做君主,普天之下谁还有资格呢?重耳已饿得头昏眼花了,那时正是深冬,一个荒山上不见一只活物。重耳已是饿昏了,闭着眼好像是痴人说梦:这时候要是能喝上一碗肉汤,那该有多好啊!看着重耳消瘦的面孔,介子推的心一阵颤抖,主人就这么一个要求,就想喝一碗热腾腾的肉汤,难道就满足不了吗?这个时候他做出一个决定:不论想任何办法,一定要给重耳做碗肉汤,让重耳好好的活下去,活下去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于是,他咬咬牙,偷偷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端给了重耳。

肉汤是香的,它冒着火烤的热气,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一路飘来,它香透了一个民族的魂魄,滋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它让一个民族在这肉香的热气中感动地泪眼婆娑。当然,喝了肉汤的重耳重又充满了气力和斗志,看到走动不便的介子推,他问怎么了。脸如何这般苍白?现在只剩下我们主仆几人了,你千万要保重自己啊!重耳的话很真诚,是真正的肺腑之言。这句话听得介子推热泪盈眶。当然,聪明的重耳还是发现真相,重耳的泪如六月的梅雨淋湿他的衣襟和脚下的土地。重耳问介子推,也像是问自己:你这样待我,我将来怎么报答你呢?介子推坦然一笑:我不求报答,只希望你将来做个好国君,把晋国老百姓放在心上。

世上的人活着的目的可分几种:有人是为别人活着;有人是为自己活着;有人是为天下活着。当然,能做到为天下活的人不是王侯就是人杰。重耳就是这种人。十九年后,他在人民的欢呼中回到了晋国,理所当然的当上了王,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但他在这时候却唯独忘了一个人,就是拭肉奉君的介子推。也许当时介子推早就内退了或者下岗了,或者是自动辞职或者是歇病假,反正是不常在晋文公眼前晃悠了,不然晋文公不会想不起。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那香喷喷的肉汤,那可是他一生喝过的最难忘的汤啊!重耳是个念旧的人,自感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来领封赏。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经过了这么些年的沉浮和磨难,介子推对这些已看开了,荣华对他来说,是一场梦或一场醉。淡泊的他对这些已没激情了,他不是那些刚步入社会的毛头青年,不是头削得很尖的政客,他只是一个真诚的人,只想好好平静地活着。他不认为自己的拭肉奉君是对大王有恩,他只想那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做完了就完了,就好比上午吃午饭,晚上吃晚饭一样,过去就过去了。可晋文公却记着呢,那可是自己一生中吃过的最香甜的肉汤,因为那汤里有一块忠诚的肉,那肉香透了他的灵魂,香透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子推不来,晋文公没有怪罪他,反而觉着他愧欠的更多了。晋文公只好御驾去请。御嫁去请他不认为是屈尊,而是一种尊重。他是做给全晋国看的,谁对我有恩,我就尊重谁!可当来到介子家,却见“铁将军把门”。介子推不愿见他,已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知道自己不光伤了介子的心,而且是伤狠了,伤透了,不然,介子就不会不见他了,这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要见到介子,并且告诉他,重耳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我记着你呢!还有那肉汤太香了,它会香着我重耳的一生,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介子啊,我一定要找到你!我要让全晋国的看到,我怎样地封赏你!

晋文公便让动用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介子推真不想见晋文公,是铁了心的不想见。他太想平平静静的过完剩下的岁月了。晋文公没有找到他,越找不到越激起了要找到介子的斗志!有臣子出了个主意,现在看来是有点馊,当然,这主意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成全了介子推的洁芳,也成全了晋文公的愧疚,他让晋文公的愧疚成为了永远,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愧疚的经典和心头疼痛的源泉。臣子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想,看来只有如此了,我不信,大火燃起你介子不出来?你躲了我,还能躲了火?我是有情的,可火是无情的啊!于是晋文公就把急于见到介子的希望寄托在这把无情的火上。他一声令下,大火就熊熊燃起了。这是一场不寻常的火。这是一场淡泊与真诚较量的火。这火就是晋文公那颗诚心的见证。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还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纳闷了,亲自上山去灰烬里找。在半山腰处,介子推母子俩靠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介子推的尸体时扑通就跪下了。他的跪是愧疚地跪,是对自己无能地跪。烧山之前,他还认为,我是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想做的事,还有做不成的吗?面对这两具烧焦的尸体,他清醒了自己的无能。自己是个不喜欢欠账的人,所以成王之后就把自己该还的帐都还了,唯有一个介子推,他最要还的一个人,可他遗忘了,没有还。他永远也还不了。不光没还,如今又欠上了。晋文公明白,自己要一生一世欠介子推的了,并且是永永远远。他对着介子推哭拜一番,然后安葬遗体,这时晋文公发现介子推用脊背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有一首诗,是血写就的: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看见血诗,晋文公泪涌如潮。他把血诗藏入袖中。然后洒泪把介子推和他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让群臣和天下人记住介子推的忠心,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以示纪念,当然,这些他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还有一些是做给他自己的,因为愧疚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要做一个清明的君主,只有这样,他才会心安。为了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他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求灵魂的安宁。并要让全晋国的人永远记住他的愧疚,这是心灵柔软地方的滴血。

临离开介子推的坟时,晋文公伐了一段介子推背倚着的焦棚木,回到宫中让木工做了双木屐,每天早起后就先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源于此。

第二年莺飞草长之际,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以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绿枝千条,随风舞蹈,好像在欢迎晋文公的到来,并对其奋发图强、清明治国的赞赏。望着复活的老柳树,晋文公好像看见介子推。他走到树前,掐了一束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就是因为介子推而成为了一个祭扫的节日,他让一叶民族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开始了想念和感伤,开始了战栗和鲜红,那是怀念,那是心疼,那是面对现世人浮躁的无奈,介子啊,催大一个华夏,泱泱一个民族,上下两千多年,你的忠。你的孝,你的真诚和淡泊,你让一个民族在每年的这一天泪雨纷飞。

介子推篇8

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图片1

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图片2

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图片3

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传统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介子推篇9

你们知道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吗?你们知道原先是纪念谁才有了清明节的吗?大家可能会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原先清明节是纪念一位倔强的臣子 —— 介子推。介子推原来就露宿绵山,但为什么最后抱树而死,最后再告诉你。

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登绵山的栖贤谷,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再加上弥漫着薄雾,真可谓是“人间仙境”。到达山顶可真不容易,前面就设下了埋伏。共分两关。第一关:爬“软”梯。“软”梯是用许多不同形状的木头搭成的。我们就要这样踩着木头蹬上山,直到越过大瀑布为止。大瀑布好高啊!一眼望不到头。但山还是要蹬的。于是我抓住两边的铁链,注意力十分集中,因为一走神就会踩进瀑布里。水流拍打在石头上,溅了我一身水。我发现水很清凉,打在脸上有一丝凉意。我真感觉犹如漂进了仙境一样。爬这种“软”梯真有趣!不仅可以欣赏风景,又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惊险和刺激!

好容易爬完了瀑布,我们就开始过第二关。顶着太阳爬山。雾渐渐散了,露出了火辣辣的太阳,太阳不留情,我的汗一滴一滴往下流。尽管这样,我们也没有放弃这次登山活动,继续前进。终于,我们看见了介子推之墓,看见这碑,也就意味着我们到达山顶了。到达山顶我才明白,原来介子推是一个人的大臣,有一次,那人想吃肉,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给他吃。后来那人当上了晋文王,还想让介子推当他的大臣,介子推不肯,于是晋文王就派人把山烧了来恐吓介子推,结果介子推还是不肯,于是介子推就抱着一棵树活活的被烧死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介子推不肯当大臣?就是因为照顾母亲?还是另有其因?这至今还是个谜。总之,我总算游了一趟真正的人间仙境,也学到了些历史知识。

介子推篇10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清明扫墓中铺张浪费,搞什么跨乡过县“寻根问祖”和“宗族大祭”,浩浩荡荡讲排场、求威风。有的借机损公肥私,搞公车接送,用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用于祭祖的物品也越来越“现代化”,纸质别墅、轿车、彩电、冰箱等“家电”应有尽有。有些部门和单位巧立名目,借清明时节公款旅游,迎来送往,花天酒地,尽管地下先祖无知无奈,但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些做法不仅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更是起了宣扬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思想的副作用,与党中央禁止奢靡的要求相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其实,追溯清明节的由来,的确含有“清明”的内涵。

“清明节”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延续下来的。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其子奚齐继位,便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太子之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国外,跟他一道出奔的一批臣子们,受尽磨难。有一次,重耳饥饿晕倒,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忠心耿耿,曾割股(大腿)肉给重耳充饥。19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可能是因帮助过他的人过多的原因,竟然忘了介子推为他割肉充饥之事。经人提醒之后,晋文公顿感心中有愧,马上派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请了几次,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动用御林军上绵山四处查找,结果仍不见介子推的踪影。于是,臣下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一燃,其定会逃出,就此等待,片刻见人。晋文公采纳臣下的建议,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悲痛欲绝,当准备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此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履,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