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关系范文

时间:2023-03-29 00:5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父女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敲门声响,我打开咨询室的门,看见一位衣着时尚的漂亮女性。她说,我找曾医生。我说,我就是,然后请她进屋。跟着她进来的,是一股从她的外表和气质里散发出来的嗖嗖凉气。这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既感到舒适,又感到了一点点不安。一番谈话之前的仪式之后,她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她身上的凉气来自何处。

爸爸从未抱过她

她叫玉梅,34岁,六年前结婚,有一个四岁多的女儿。玉梅的父亲是一家国有工厂的工人,母亲是同一工厂的会计。父亲的父母都是农村的,所以有强烈的重男轻女思想。其父虽到了城市,却也深受影响。玉梅上面有个大她三岁的哥哥。听母亲说,父亲还想要个儿子,就生了她,但没想到是个女儿。她出生的那天晚上,父亲闷闷不乐,喝了很多酒,然后就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母亲在医院里却没人照顾。玉梅小时候几乎没看见父亲对自己笑过,也从不记得什么时候被父亲抱过、亲过。

童年的记忆,在玉梅脑海里阴沉而机械。阴沉的是父亲的脸,机械的是每天的生活内容。父亲也偶尔跟玉梅说话,但说话的内容永远是学习、学习、学习。玉梅是很听话的女孩,从父亲那里知道学习重要,就学得很认真,再加上天资聪明,所以一直是年级的前几名。后来她以很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她的态度,永远是那张严肃的脸和保持距离的身体。

在大学里,玉梅去女同学家玩,看到了她们跟她们的父亲亲热,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父女关系。这让她既羡慕又悲伤。寒暑假回家之后,她也试图跟父亲亲近,但多番努力之后,就彻底绝望了。父亲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一如既往地只跟她谈学习,简直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大学毕业工作之后,玉梅有了男朋友。但她在电话里征得母亲同意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时,父亲竟然躲到了同事家里,一整天没回来。玉梅伤透了心,童年的遭遇和后来的所有事情前后夹击,让她彻底意识到,父亲不爱自己甚至讨厌自己,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是女孩。悲伤与愤怒的情感在心中起伏了几个来回之后,她选择了远离父亲――尽量不再见他,也尽量不再跟他有任何联系。

她忍不住嫉妒女儿

然后结婚并怀孕。在怀孕期间,玉梅问丈夫,你希望要一个男孩还是女孩。丈夫回答说,都一样,但女孩更好。玉梅认为丈夫说的是假话。女儿出生后,玉梅从丈夫看女儿的眼神里看到,丈夫没有撒谎。看到丈夫对女儿的宠爱,玉梅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一丝丝嫉妒。她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同样是父女关系,差别为什么就那么大呢?

玉梅本以为不跟父亲联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事实却恰好相反。跟父亲在生活中的联系的确越来越少,但在梦里,父亲的形象却出现得越来越多。有时候,梦里的父亲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对自己温和体贴,说话时谈笑风生;而在更多的梦里,那个真实的父亲却在严厉地指责自己不孝。最让玉梅内疚的是,她还经常梦见父亲病重或者死了,醒来时全身汗湿、惊恐无比。这些梦如此的频繁,以致影响到了她日常的情绪。

玉梅最近一次见到父亲,是去年的春节,不得不见的时候。那天短暂的一幕,让玉梅铭记终身。其他人都出门了,只留下父亲、玉梅和女儿,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家一言不发。三岁多的女儿站起来要去厕所,走得快了突然要摔倒在地,玉梅和父亲同时伸出手去,没抓到小孩,但两个人的手碰到了一起,然后两个人都迅速地抽回手,就像触电一样,都觉得无比尴尬。孩子摔倒地上又迅速地爬起来,就像没事一样。玉梅和父亲却有事,都在回想刚才本来很正常却有那么点“惊心动魄”的一幕。其后的几个小时,父女俩都自觉地彼此离得远远的,互不“打扰”。

父女间有无吸引力?

讲到这里,玉梅停了下来。在整个叙述中,玉梅眼泪不断,手里已经拿着好几张湿透了又揉成了团的面巾纸。我心里也难受。这次的咨询时间已到,我们约好三天后再聊。过了三天,玉梅如约而至。我按照事先想好的思路,对玉梅提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父女之间的关系,跟一般男女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地方?

玉梅一怔,没想到我会这样问。想了一会儿,她说,相同的地方,都是男性跟女性的关系,需要遵守一定的交往规则;不相同的地方,是他们有血缘关系。我点了点头,知道她在有意或者无意回避父女间也有异性相吸的那一面。不过,没关系,承认这一点,对她和她父亲来说,当然需要一点时间。我接着问,那你觉得,父女关系里有没有男女相互间有好感的因素呢?为了避免误会,我加了一句,我不是说父女间的性关系啊!人类禁止已经几千年了,现在只有很有问题的人才会那么做。我说的意思仅仅是,父女之间会不会有异性的吸引力存在?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玉梅也许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跟父亲的关系,而且从她的个人经历来说,她和父亲之间完全不是异性相吸,而是“异性相斥”了。大约出于礼貌,她没有反驳我的“荒唐”提问,保持了沉默。我不得不作一番解释。

我说,人首先是一种动物,从最本质的生物学层面来说,异性相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哪怕是在父女之间。有一个儿子,跟有一个女儿相比,对父亲来说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天然的状态应该是喜欢女儿和排斥儿子。

那为什么那么多的男人喜欢儿子呢?这就是社会学层面的了,因为在落后的农业社会里,儿子力气大、更有用。这样的价值观一直传下来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一些人。

父亲像不像初中男生?

但是,社会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迅速变化的,生物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几千年不变的。所以到了你丈夫这一代受过好的教育的男性身上,他们明确地更希望自己有个女儿。

我接着说,你父亲对你的态度,当然不完全是受传统的影响,更多的应该是他自己的原因。来自他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实在太爱太爱你了。

听到这里,玉梅抬起头来看着我,用几乎是责备的口气问道:曾医生,你怎么这么说啊?

我知道我说出的这个结论,跟玉梅的真实体验完全相反,所以她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我接着问她,你说刚刚情窦初开的初中一、二年级的男女生单相思或者谈恋爱的时候有什么想法和表现?玉梅慢慢回答说,那个年龄还懵懵懂懂的,心里喜欢谁又不敢表白,有时候反而表现得很不在意对方,甚至很讨厌对方。

说到这里,玉梅开始面露惊恐,几乎用颤抖的声音说,曾医生,你不会是说我爸爸是初中生吧?你不会是说我爸爸喜欢我就像一个还不懂事的男孩那样用跟心里相反的态度来表现吧?

真是聪明的女人,我心想。还没回答她的提问,我就听到了一阵不可遏制的哭泣声。

作为女儿,要承认自己的父亲竟然会像青春期初期的男孩一样对待自己,这的确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我也感觉到一阵心痛。

较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我用反问句回答了她的提问:你说你们两个人的手碰到之后那种感觉、那种尴尬,像不像两个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呢?然后我心想,所有的父亲都有一部分是男孩子呢,只不过你的父亲像男孩像得多一点罢了。

两周之后,在我们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玉梅就像换了一个人。如果说第一次见她时她显得冷气逼人的话,这次的她大有春风扑面的感觉。一个认为自己的父亲不喜欢自己的女孩,跟一个确定自己的父亲深爱自己的女孩相比,内心的风景和对环境的影响当然不会一样。

玉梅告诉我,父亲是否爱自己这个对她来说人生最大的谜在上次解开之后,她觉得呼吸的空气都变得甜了。噩梦不再,周围在任何时候似乎都阳光灿烂。她还告诉我,这段时间,她想到了很多父亲的好,比如出差买很多的礼物,让妈妈转交给她;加班加点地工作,为她赚上大学的钱;等等。

说完这些,这个成熟的女人哈哈大笑,说,爸爸真的是像恋爱中的小男孩啊。然后表情骤变,变得顽皮而又狡黠,说,过几天我就回去,好好逗逗他。

我听得也无比高兴,半开玩笑地说,慢点啊,别让他太不好意思啊。玉梅又笑了,说,我知道分寸,不会让他太难堪。

篇2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创业导向;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在弱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城市无法容纳农民工的“举家迁移”,另一方面,农民工本身也受到体制的限制和自身条件约束无法“举家迁移”。因此,丈夫出门在外挣钱,妻子留守家中成为现在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妇女自古以来以勤劳著称,中国农村妇女尤其勤劳。留守农村的妇女以她们的勤劳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于是,学术界对“农业女性化”予以关注,同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初期观点认为,农村妇女虽然参与耕作,但是并未因此改变家庭地位,在农业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男性,其原因是妇女长期在教育、培训、对外交往机会上与男性不平等。还有一些学者从女权维护的角度探讨留守妻子及其丈夫在家庭资源的拥有和控制程度。探讨农业女性化虽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显示了女性为家庭创造的价值,但是从女性身体素质角度来说,很多农活需要男性的帮衬才能完成,因此土地转租他人代种,农村妇女从经济独立再一次地变成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弱化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何军等通过描述统计和计量分析,揭示了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地区、收入和农业生产决策权等在内的自变量对农村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重的影响。他认为,农业女性化具有一定的刚性,女性在农业生产诸方面的决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已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与这些研究不同,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造以家庭决策为核心的概念模型,以此论证农业女性化的合理性,以及良好的妇女就业导向(外生变量的改变)对产出绩效提高的明显作用。

二、基本模型构造

假定农业女性化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利益决策的均衡结果,设两人在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和时间约束为

其中xp、yp分别为两种选择的收益, l为生产的专业化水平,a>1代表专业化经济程度参数,下标分别代表两人的序号。

图1中,AA`为同时进行外出与留守活动时个人的转换曲线,BB`为夫妻双方加总的转换曲线,BCB`(不包括两个端点)为夫妻双方分别选择外出与留守时的转换曲线。很明显,夫妻双方分别选择外出与留守具有更大的综合收益。

三、外生比较优势与妇女的就业导向

基本模型说明夫妻双方如果能够合理分工,即一方外出和一方留守,将得到更大的收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内生的比较优势。但是,基本模型中假定夫妻双方在外出与留守方面具有取得相同收益的能力,这与中国目前现状可能不符,因为在中国一般的情况是男性在外出与留守方面都处于一种绝对优势,即存在a1x>a2x,a1y>a2y。这一假设可以通过基本模型改变来实现,如图2所示。

图2中,DD`为妻子的转换曲线,EE`为丈夫的转换曲线,如果存在

此外,图2还表明一个信息,如果通过改变外生比较优势,使妻子与丈夫在生产率上相同,达到与基本模型的相同假设条件,则夫妻双方的严格分工收益将处于FIF`的转换曲线上,高于FHF`的水平。

要使外生比较优势改变,即妻子与丈夫的生产率趋同,从根本上来看:一种方法是逐步改变目前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妇女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种可以在短期见效的方法是对农村中的留守妇女进行合理的创业导向,而这也是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

四、实例: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

本节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工作为例,说明妇女创新导向中的几个必须条件。

七里河区魏岭乡是七里河后山乡之一,平均海拔2107米,年均降水量344毫米,年平均气温9.6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2011年年未常用耕地面积26331亩。辖村民委员会8个,乡镇总户数3258户,乡镇总人口13100人,乡镇从业人员数6081人。魏岭乡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百合、马铃薯和生猪养殖为主。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女性劳动力达2958人,年龄和文化结构如表1所示。

魏岭乡具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现有3个小型采煤企业,年产原煤10万吨,当地男性农民主要在乡镇煤矿企业工作,农业生产主要由妇女进行,具有典型的农业女性化特征。2007年,魏岭乡小山口村被列为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6个大项23个细项指标开展工作,总投资939.37万元,其中市专项配套资金150万元(实际到位117.5万元),区级配套70万元,区级部门整合资金326.77万元,乡、村集体投资304.1万元,群众集资88.5万元。该村以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建设作为妇女就业导向突破口,2007年、2008年建成日光温室80座,占地210亩。以此为契机,2010年该乡又在绿化村狗牙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80座,占地225亩。

此外,魏岭乡小山口村在2007年投入120.3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投入148.6万元硬化村级主干道3条2500米、小街巷12条2000米;投入76万元,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及灯光文体广场、寓教于乐的文化长廊、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基金会,为失去劳动能力老年人每月发放40~60元补助金;成立了村卫生所和幼儿园。

魏岭乡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男性劳动力输转与女性劳动力就业导向相结合的工作。2011年,该乡男性外出劳动力1250人,同步开展对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导向科技培训5期共350人次。作为具有农业女性化特征的魏岭乡,目前的女性劳动力就业导向已初见成效,2011年大棚收益325万元,销售各类蔬菜数量160吨,实际利润率256万元。

五、启示与建议

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男女工作机会和待遇尚不平等的条件下,农业女性化现象的出现符合家庭最大收益的决策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创新导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家庭的最大收益。根据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实践经验,妇女的创业导向应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是由政府组织选择建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收益的农业产业项目,如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提高妇女的创业收益;二是改善创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如道路、交通等;三是解决妇女创业的后顾之忧,如老人、孩子的生活保障,学习场所,卫生医疗等;四是加强创业导向的农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妇女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基层政府要为农村妇女创业保驾护航

第一,通过宣传,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舆论支撑。通过媒体宣传妇女创业能人,宣传她们的创业项目和事迹,向全社会证明她们的实力。第二,在创业培训指导、小额信贷支持、妇女传统观念转变、舆论导向和社会化的家务劳动等方面给予农村创业妇女更多的扶持,着力构建农业女性化就业创业平台。第三,有目的地通过一批强大的产业项目带动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要重点扶持,鼓励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准备充分、能力强的妇女精英先发展起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对其他农村女性进行引导和教育示范,增强全体农村留守妇女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妇女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注入新的活力。第四,不断地开发新项目,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新项目,为农村妇女参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妇女就业导向是针对留守妇女群体开展的,因此在内容上以留守妇女为出发点,在形式上以留守妇女为落脚点。农村留守妇女的差异性较大,要根据实际和具体情况,拟订计划,分步骤开展,使农村妇女就业导向可持续。要注重农村妇女在农业发展上的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培训,着重要考虑以下因素。

1.文化程度

一般来讲,文化程度是学习的基础。文化程度高意味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较高;而文化程度低者则会影响知识的获得及获得的速度,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就农村妇女来讲,她们普遍愿意了解农业新技术,但是对于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又受到自身知识素质的制约,因此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应该重技能传授,轻知识讲解。

2.学习动机

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就业导向前应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她们的学习动机并根据动机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4.闲暇时间

农村留守妇女一般身兼数职,家务劳动繁重。她们在外要忙碌于田间地头,在家要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空余时间几乎没有。因此,尽量利用公共性的闲暇时间来对农村留守妇女集中进行就业导向培训。同时,深入田间现场指导农业生产过程的效果十分明显。

5.年龄因素

心理学研究认为,年龄对知识获得快慢的有重要影响。留守妇女一般都是已婚大龄,在农业技术培训中要充分地考虑传授形式和内容,在学习的自信心、接受能力和理解力上要充分地包容,在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注重效果引导,达到培训的有效性。

(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供销联合体

关注农产品需求市场、农产品信息市场和农产品服务市场。农村妇女就业导向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引领农业生产,要及时帮助农村妇女获得农产品的价格和需求信息;其次建立产品供销联盟,打造服务链,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树立信心,让她们看到产品的价值和未来,让她们知晓投入必有回报;最后,让农村妇女掌握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动态,学会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实现农业增收。

(四)因地制宜对农村妇女实施培训

首先是培训内容上的因地制宜。要实施调查研究,根据所需进行培训。要根据当地培训者的特点和农业特色,对于技术要求高的设施农业要跟踪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定要实用,培训计划要以增收和增产为目标。其次是培训方式上的因地制宜。进行集中培训有时是不可能的。前已叙及,农村妇女文化知识差异大,闲暇时间少,因此进行个别培训、个别指导是主要的培训形式。在培训时还要考虑接受的能力,尽量以面授、农业技术讲座为主。在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重点培养几个当地农村妇女能人,让她们通过以身传教的方式开展培训。

参考文献:

1.罗忆源,定红.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J].探索与争鸣,2004(03).

2.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孙琼如.农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别考察[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02).

4.郑真真,解振明.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李小云.“守土与离乡”中的性别失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1).

6.何军,李庆,张姝弛.家庭性别分工与农业女性化——基于江苏408份样本家庭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10).

7.周丕东.农业女性化及其影响研究:基于贵州省六个村的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05).

篇3

    内容:

    继父母是指母之后夫,父之后妻。继子女是妻与前夫或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

    《 婚姻法 》第21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可见,如果继父母与继子女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便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父母和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等等。并且上述这些权利义务不能解除。但如果继父母与继子女间没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可以解除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潮热发生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792名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情况、孕产史、潮热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和性生活情况,记录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和臀围。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更年期妇女潮热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目前月经情况、饮食习惯、豆制品食用、体格锻炼、性生活满意度、体重指数及收缩压与更年期潮热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不规律或绝经、体格锻炼频繁及收缩压较高为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食用豆制品及性生活满意为保护因素。结论 指导更年期妇女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了解更年期相关知识,多食用豆制品,控制收缩压也许可降低潮热的发生。

【关键词】 更年期;潮热;相关因素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for hot flashes in climacteric wome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among 792 climacteric women. The questionnaire items included general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nstruation, reproduction history, information of hot flashes, lifestyle and sexual life. Weight, height, blood pressure,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s were measur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made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for hot flashes. Results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incom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menstruation, dietary habit, soy products intake, physical exercise, satisfaction of sexual lif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ot flashe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rregular menstruation or menopause, frequent exercise and hig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risk factors for hot flashes in climacteric women. However, higher education, soy products intake and satisfaction of sexual life were protection factors. Conclusion Guiding climacteric women to take moderate physical exercise, knowing more about climacterium, consuming more soy products and controllin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re likely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hot flashes.

KEY WORDS: climacterium; hot flashes; correlation factor

随着卵巢功能的降低,更年期妇女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改变,约有50%~75%的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潮热、出汗、手足发冷等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在40~60岁的更年期妇女中常表现较为突出[1]。潮热又称潮红,是机体的一种主观感觉,即面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突然感觉强烈的发热甚至大量出汗,随后表皮血管舒张体温下降。潮热常伴随有一些客观表现,如心悸、焦虑、易怒、恐慌,其特点是发作一次持续时间短至几秒钟,长至数分钟,发作频率可以数分钟至数月1次。潮热以夜间发作较为严重和频繁,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睡眠和精神状态[2]。本研究对792名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更年期妇女潮热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年期门诊就诊的792名40~60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62名妇女有潮热发生,530名妇女无潮热发生。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完整的子宫和卵巢,未妊娠,未接受放疗与化疗,无内分泌疾病,近3个月内未行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孕药,并且排除患有生殖系统肿瘤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及文献报道,设计更年期妇女潮热相关因素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如下(具体量化赋值见表1):①更年期妇女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②目前月经情况及孕产史;③潮热情况:询问更年期妇女最近30d有无潮热,如回答“有”归为潮热组,如回答“无”则归为无潮热组;④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豆制品食用、维生素服用、饮酒及体格锻炼情况;⑤性生活满意情况;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和舒张压。表1 影响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因素及量化赋值结果(略)

1.2.2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及预调查获得经验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幼中心研究生担任。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通过面谈询问获得调查资料,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和舒张压。调查资料由专人录入计算机,经核查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Info 2000版软件录入全部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潮热组和非潮热组妇女的一般情况采用χ2分析,对更年期妇女潮热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和P值。P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的792名更年期妇女平均年龄为(48.20±5.38)岁,40~45岁妇女86名(10.86%),46~50岁妇女291名(36.74%),51~55岁妇女302名(38.13%),56~60岁妇女113名(14.27%)。潮热组与无潮热组两组间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情况的构成比见表2。

表2 潮热组与无潮热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月收入的构成比(略)

2.2 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研究的因素中职业、孕次、产次、维生素、饮酒情况、舒张压、腰围、臀围、腰围/臀围与更年期潮热无关(P>0.05),其余研究因素对更年期妇女潮热均有正性或负性影响(P

2.3 影响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1,P

3 讨 论

潮热是更年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且成为她们在绝经过渡期寻医治疗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对潮热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较为肯定的是其与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另外,研究认为外界一些因素对潮热的发生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更年期妇女潮热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及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差异很大。FREEMAN[3]通过分析66篇文章,发现潮热的发生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职业、对于更年期的认知等。虽然FREEMAN的调查显示中国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发生率(21%)较高加索(31%)、西班牙(35%)、美籍非洲(46%)妇女均低,但其对中国妇女同样存在一定的负性影响。为改善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本次调查对与潮热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本调查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年期潮热与饮食习惯有关,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报道一致。但本研究显示更年期潮热与职业无关,即潮热与更年期妇女有无职业及所从事的职业性质(脑力或体力劳动)无关。考虑此结果可能与此次调查研究中职业的分类与其他文献不同有关。本研究还显示,更年期潮热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目前月经情况、体格锻炼、性生活满意度、BMI和收缩压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时有关,提示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低收入、月经不规律或绝经、频繁体格锻炼、性生活不满意、低BMI、高收缩压的妇女群体易发生潮热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高、食用豆制品、性生活满意为更年期妇女潮热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容易通过报刊、讲座、广播网络等途径对更年期有正确的认识,知晓如何处理对待,因而通过自身合理调节可缓解潮热的发生。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是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含有大量的异黄酮,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对更年期潮热也有显著作用[4],尤其适用于有更年期症状但不能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本研究显示,日常食用豆制品对改善潮热可能有一定作用(OR:0.743;95% CI:0.572~0.958),可提倡更年期妇女多食用豆制品。更年期妇女保持适度的性生活,不仅可以增进夫妻间的感情交流、维系家庭的幸福,而且可以减缓阴道和生殖器官的萎缩,有助于延缓机体的衰老[5]。另外,本研究显示更年期妇女性生活满意可降低潮热发生的风险(OR:0.477;95% CI:0.285~0.96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目前月经不规律或已绝经、频繁体格锻炼、收缩压较高为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潮热常常发生于绝经过渡期的更年期妇女[6-7],绝经后妇女也可发生。在绝经过渡期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出现月经紊乱,最后至绝经。这一生理过程几乎是每个更年期妇女所必须经历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更年期妇女都有发生潮热的危险,只是月经不规律及绝经妇女较月经规律的妇女更易发生潮热。行为治疗如肌肉松弛训练结合深呼吸可有效改善潮热,但未发现体格锻炼对治疗潮热有积极作用[8]。本研究显示,频繁体格锻炼与更年期妇女潮热有关(OR:1.586;95% CI:1.132~2.307),或许因为体格锻炼升高了机体中心温度,触发了潮热的发生。因此,对于潮热严重的妇女应提倡适度的体育锻炼。更年期潮热是一种血管舒缩症状[9]。本研究显示,收缩压越高,潮热发生的风险将会增加。

国外资料显示,饮酒能增加绝经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潮热发生的危险性[10-11]。本研究显示饮酒与更年期妇女潮热无关,其原因可能为中国妇女日常无饮酒习惯,平素偶尔少量的饮酒行为不会增加潮热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维生素E作为治疗潮热的辅助药物,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具有实际临床意义[12]。本研究显示,日常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并未明显地缓解潮热,对于潮热严重的更年期妇女建议选择其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国外学者研究显示,BMI是围绝经期妇女潮热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增加了潮热发生的风险[13]。通常体形偏瘦的妇女较偏胖的妇女更易经历重度、频繁的潮热,是因为脂肪组织可以将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故肥胖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于消瘦者。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BMI增加并非潮热的危险因素。我们考虑这可能与我国更年期妇女与欧美妇女体型存在明显差异有关。大部分中国妇女未达到肥胖程度,与欧美妇女相比体型较瘦小,所以在一定范围内BMI的增加对我国更年期妇女并不具有危险性。

综上所述,潮热为妇女更年期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国妇女潮热的发生率虽较其他国家低,但发病率也在20%以上[3]。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大力开展有关更年期知识的宣讲,指导更年期妇女的生活方式,达到缓解潮热、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LLICCHIO L, VISVANATHAN K, MILLER SR, et al. Body mass, estrogen levels, and hot flashes in midlife women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193 (4):1353-1360.

[2]HOLLANDER LE, FREEMAN EW, SAMMEL MD, et al. Sleep quality, estradiol levels, and behavioral factors in late reproductive age women [J]. Obstet Gynecol, 2001, 98(3):391-397.

[3]FREEMAN EW, SHERIF K. Prevalence of hot flushes and night sweats around the world: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macteric, 2007, 10(3):197-214.

[4]NAHAS EA, NAHAS-NETO J, ORSATTI F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oy isoflavone extrac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Maturitas, 2007, 58(3):249-258.

[5]王临虹. 生殖健康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368.

[6]FREEDMAN RR. Hot flashes: behavioral treatments, mechanisms, and relation to sleep [J]. Am J Med, 2005, 118(12):1254-1305.

[7]FREEDMAN RR. Physiology of hot flashes [J]. Am J Hum Biol, 2001, 13(4):453-464.

[8]FREEDMAN RR. Biochemical, metabolic, and vascular mechanisms in menopausal hot flashes [J]. Fertil Steril, 1998, 70(2):332-337.

[9]MOE KE. Hot flashes and sleep in women [J]. Sleep Med Rev, 2004, 8(6):487-497.

[10]SCHILLING C, GALLICCHIO L, MILLER SR, et al. Current alcohol use, hormone levels, and hot flashes in midlife women [J]. Fertil Steril, 2007, 87(6):1483-1486.

[11]FREEMAN EW, SAMMEL MD, GRISSO JA, et al. Hot flashes in the late reproductive years: risk factors for African and Caucasian women [J]. J Womens Health Gend Based Med, 2001, 10(1):67-76.

篇5

论文关键词:夫妻关系 教育影响 子女 权利义务关系 家庭关系 承上启下 夫妻双方 潜移默化

一、不良夫妻关系的类型

(一)夫妻地位不平等的主仆型夫妻关系

夫妻双方在经济、文化或家庭背景方面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结合,夫妻关系一般是一方强一方弱;一方命令,一方服从;一方像师长、父辈和主人,大事小情都做主,另一方则像孩子或仆人,极力的听从。夫妻民主平等决定的事情极少,在教育孩子上也不例外。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以妻子为主导,妻子掌握教育的方向。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中国的传统,妻子理所当然的成为教育孩子的不二人选,很难接受丈夫的建议和规劝。尽管丈夫可能会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是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另一种是丈夫脾气暴烈,说一不二,同时否定妻子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父亲的粗暴并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母亲教育的参与被父亲否定后,孩子更觉得孤立没有依靠,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夫妻针锋相对的对抗型夫妻关系

夫妻双方在价值认同,处世方式以及待人接物上截然不同。有的我行我素,互不理睬;有的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平等恩爱的样子,实则相互冷战、疏远甚至厌恶;更有甚者,由于分歧导致经常性的争吵,厮打,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数落对方,婚姻走向崩溃的边缘。

1、不一致

夫妻双方各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互不服气,都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施,以期望得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的不一致,是孩子压根儿就不知道家长对他的期待是什么,一般说,孩子都希望家长对自己感到满意,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然而,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从来就弄不清父母的希望与要求,在两面夹攻的情况下往往会无所适从,导致了孩子的双面性格,有的甚至养成了孩子钻空子、阳奉阴违的毛病。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榜样应保持一致,父母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负面的榜样作用,常常让另一方正面和积极的教育被抵消,有时甚至会让夫妻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

2、冷战

这样的家庭表面上是风平浪静的,父母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各过各的,相互疏远,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心理抑郁,猜疑,孤寂,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内沉闷的气氛造成的。这种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子女,还易出现精神分裂。

3、暴力冲突

夫妻双方的冲突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是激烈地争吵和打架。有的父母“大架一三五,小吵天天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忙于争吵,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父母力图使子女加入到自己的一方,将孩子卷入自己的“战争”;有的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发泄的工具,在对方那里受了气,就转嫁到孩子身上。在这样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强烈的攻击心理。更有甚者,产生犯罪行为,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暴力有关。夫妻双方因为琐事吵架,全然不注意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只管发泄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过足了嘴瘾,甚至疯狂地拳脚相加,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往往会让孩子从心里留下烙印,对孩子将来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孩子冷漠、打架、斗殴、缺乏同情心等。

(三)夫妻各自分开的分离型夫妻关系

这类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无论如何,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严重并且永久的。

1、父母分居

父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分开居住,但是还维系着婚姻关系,子女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研究发现,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异常较为明显,特别是跟随母亲生活的孩子以及女孩子。这是由父亲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女孩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家庭往往会形成亲子关系的疏远以及孩子性格发展的不均衡。爱哭闹,胆子小,不合群,紧张恐怖,分离焦虑(指由于惧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焦虑情绪)。有时,父母暂时的分居,对子女也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

2、父母离异

父母双方婚姻关系破裂导致家庭的破裂。在中国,分居和离异是比较严重的事了,意味着家庭的命运面临着危险和消失。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为幼小的孩子虽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却形成了与父母的亲情,父母离异后这种亲情面临消失。子女不得不与父亲或母亲分开,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和创伤。小时候多以哭泣、厌食为主;随着时间的增长,有的孩子敏感、厌烦;有的孩子恐惧、退缩;有的孩子自卑、猜疑;有的孩子攻击性强或有犯罪行为。大多数孩子学业明显下降。

3、父母再婚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明显上升,父母再婚的现象也很普遍。父母的离异或丧父、丧母已经使这些孩子经历了一次磨难,父母的再婚又使他们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儿童的身心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而且,不少子女对这种家庭关系有抵触心理,甚至不接受这种关系。这些都会促使子女产生异常行为,诸如紧张、恐惧、敌意、羞怯等。对于重组家庭,如何教育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重组家庭里,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要慎重考虑亲子关系,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往往会产生新的家庭矛盾焦点。

二、不良夫妻关系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一)易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论是以上任何一种类型的不良夫妻关系,都极易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家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不良夫妻关系必然会导致错误的教育方法,或专制,或溺爱,或忽视,或暴力,这些往往会使孩子恐惧、依赖、撒谎、迟钝、优柔寡断等,严重的甚至会有暴力倾向或者犯罪行为;再次,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温馨和睦的感觉,自然缺乏归属感和信任感,慢慢导致害怕和抵触与他人交往,很难融入社会。另外,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还会导致孩子的双面型人格,既有阳光活泼的一面,又有任性冷漠的一面,为以后的生活交往埋下隐患。

(二)易造成孩子的各种心理疾病

父母的分歧、冷战、争吵,使孩子由于长时间的压抑环境和不良情绪的侵扰,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敏感、自闭、脆弱等等。再婚家庭中儿童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均与自己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时有一定的距离或差异,再加上父母处理不当,不是过度溺爱就是放任自流,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孩子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不利于父母权威的建立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指责对方,或者是对对方的教育方法嗤之以鼻,我行我素,久而久之,父母的权威自然大打折扣。孩子对父母不再是尊重和敬仰,取而代之的是怀疑甚至是瞧不起,这样必然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四)造成父母相互推诿而错失教育孩子的良机

夫妻双方在冷战或争吵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对孩子的教育易相互推诿;当夫妻的教育观念不一致时,由于谁也不服气谁,也易产生相互推诿;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由于再婚、工作、分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孩子教育的推诿现象也非常严重。这无疑使孩子处在无人管无人问的“真空状态”,最终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五)易使家庭产生角色错位

这主要产生于分居或离异的分离型夫妻关系中。不少单亲家长,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感到孤独和郁闷,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只顾着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知该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会产生什么影响,把孩子当成了失去的另一半。对孩子诉苦,说自己孤独难过,说孩子做的怎么怎么不好,应该怎么怎么样。这就出现了角色错位,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三、几点建议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对子女的教育,不外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最直接的形象教育。因此,父母,或者说夫妻,在家庭中的表率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谈到夫妻对子女身教时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所有这些对儿童教育有很大意义。父母(夫妻)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办法。”父母如果真的想教育好孩子,就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正确调试夫妻双方的关系,在孩子眼前树立良好的、言行一致的榜样。

(二)自我披露,打破隔阂

夫妻双方在遭遇问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自我分析,而不是相互指责直至殃及婚姻。夫妻之间相互披露,彼此交心,效果会是意想不到的。另外,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体验缺少关注,忽视孩子内心的情感需要,忽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这也是要不得的。父母应学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一起分享情感体验。这样,打破了夫妻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减少了各种各样问题的产生。

(三)注意技巧,正面沟通

每一对夫妇都不希望生活在硝烟四起的家庭里,所以如果希望夫妻关系温暖和谐,就必须学会关注伴侣的优点而不是缺点。面临问题时,应注意技巧,灵活应对。具体应当怎么做呢?一是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二是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三是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四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成功的教育实践,争取对方的认可。

(四)亡羊补牢,为了孩子

夫妻双方都应该给对方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即使夫妻分居离婚,也不能使家庭处于离间状态,这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自己不应该把婚姻失败的挫败感或者负面情绪发泄在伴侣甚至孩子身上。为了尽量减少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即使夫妻双方感情、婚姻不再拥有,也不能磨灭家庭对他的呵护,使他能够健康成长。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使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篇6

但美国《FITNESS》(《健身》)杂志近日指出,这与女性的5种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习惯一:服用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女性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它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但是,作为一种性激素类药物,它打破了人体正常激素的平衡,影响了雄性和雌性激素的分泌,这会减少阴道液分泌,使时由于干燥而产生不适或疼痛感。专家建议,如果你出现这些症状,可以找医生咨询,试试换一种牌子的避孕药,或采取其他避孕方法,比如使用。

习惯二:有洁癖

很多女性因为过分爱干净,喜欢在经期使用带香味的卫生巾,或用过量的阴道清洗剂清洁,这会破坏阴道内自然的酸碱环境,造成不适,增加受霉菌感染的可能性。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到性生活的质量。其实,阴道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用热水冲洗就足够了。

习惯三:过量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还能提高性唤醒能力,增强的。不过,凡事都有个度。过量密集的锻炼计划会使人精疲力竭,无力进行性生活。当过度的锻炼使身体的脂肪含量低于15%时,控制性激情的雌激素会减少分泌,使女性很难提起“性”趣。所以,当你想通过体育锻炼提高性生活质量时,一定要控制好尺度。

习惯四: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动脉收缩,减少流向阴道的血液流量。生殖器官由于血流量的减少而变得不敏感,使性唤起和达到产生障碍。专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戒烟。

习惯五:服用某些药物

篇7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影响因素

近年来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的研究颇多〔1〕,本研究探讨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河北省邯郸市安居社区抽取年龄45~69〔平均(49.77±13.09)〕岁女性。职业:工人32人,干部29人,文教卫生人员41人,商业公司职员36人,退休人员224人;文化程度:小学6人,初中125人,高中89人,中专及技校81人,大学及以上61人;婚姻状况:离异19人,丧偶31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状况 见表1。表1 两组更年期女性SCL90因子得分情况比较(x±s)与无负性心理组比较:1)P

2.2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影响因素 工作情况、伴侣状况、人际关系、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及自身有无躯体疾病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危险因素(P

3 讨 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是更年期女性主要负性心理,不良心态常引起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躯体化症状,形成了更年期女性特有的、突出的生理心理特征。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与不工作有关,这与陈谣〔2〕报道相悖,可能与这些女性失去事业上的寄托,产生失落感、无价值感有关;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发生与伴侣患慢性病、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可能由于在这种状况下,女性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及社会压力;离异、丧偶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高危因素,因为重要情感丧失对更年期女性造成更大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正常婚姻女性,生活平稳,心理社会压力小,情绪较稳定〔3〕,且自我调节能力强;经济收入低(

参考文献

1 吴育宇.妇产科分册〔M〕.北京:中国科技医学出版社,2005:17482.

2 陈 谣.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58.

篇8

__区位于__偏北,总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和__工业园,总人口85.77万,其中女性40.2万人,占46.87%。全区现有17个乡镇(街道、工业园)

目前,我区共有人口85.77万人,妇女40.2万人,占总人口的48.84%,其中留守农村妇女31320人,留守妇女占妇女总数的7.8%;0-18岁儿童共159178人,其中留守儿童5648人,占儿童总数的3.5%。

1、从年龄特征看,以中青年妇女为主。

2、从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水平为主。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文化程度1970人,17.4%;初、高中文化程度8965人,占79.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385人,约占3.3%。

3、从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如__桥镇共28个村,__寺村,留守妇女为1326人,占全镇留守妇女人数的11.8%;沛林村1405人,占12.4%.

4、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看,以低技术含量劳动为主。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留守妇女从事种植业约占47%,就近打工占36%,从事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等,只占15%。

5、从留守原因上看,以照顾老人孩子为主。调查显示,养育孩子、陪孩子读书、在家照顾老人的8716人,占77%;以农业生产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1132人,占10%;因城里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费用太高等1472人,占12.9%。

1、从留守类型看,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为710人,占26.8%;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1935人,占73.1%,其中父亲外出务工1817人,占68.6%,母亲外出务工105人,占4%。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为1067人,占40.3%;小学阶段儿童1088人,占41.1%。

2、从监护方式看,单亲监护1906人,占72%;祖辈监护728人,占27.5%;其他人监护14人,占0.5%,均有监护人。

3、从家庭收入看,大多在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线下。抽样调查的结果看,66%的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

1、受教育程度和增收致富能力相对较低。 调查中显示,47%的留守妇女以自家承包地从事种植业为主,家庭中男劳力外出后,很多妇女不懂机械操作技术,使农业生产呈现出简单生产的特征,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三分之一留守妇女的家庭经济状况处在我镇农村平均线以下。

2、劳动强度大,家庭负担较重。被调查的留守妇女中,50.42%认为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调查中,留守妇女家庭赡养的老人在2-3位的为6893户,占60.9%,家庭赡养老人在4位及以上的3702户,占32.7%。扶养孩子1位的10052户,占88.8%,2-3位及以上的815户,占7.2%。据统计,有30%以上留守妇女的丈夫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5.6%的每2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留守妇女的丈夫3年以上才回家探亲1次。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每天用于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承担家务劳动强度较大,负担较重,使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3、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一方面,农村个别无业男性好逸恶劳,把目光盯在留守妇女身上,用不健康的语言和动作对其进行骚扰;另一方面,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空子,趁机盗窃其家庭财产。而多数留守妇女因教育程度、封建传统观念等原因,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差。

4、素质提升机会和精神文化活动匮乏,造成留守妇女儿童教育、生活质量不高等多重问题。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50岁,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经济上不宽松,家务劳动时间长,无暇参加各类培训。闲暇时节,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电视,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由于文化程度低,在子女上学和教育问题上不能给予太多指导,而且承担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力不从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大多一般,缺少课外读物、活动器材,课余生活枯燥,而且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祖辈监管或单亲监管,多数为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这种家庭角色的缺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心理发展、健康成长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5、夫妻交流减少,婚姻关系不稳定。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庭生产生活全部落到留守妇女一人身上,除了高强度生产劳动对身体的伤害外,精神上的负担也威胁着留守妇女的健康。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变大。此外,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双方沟通交流较少,多数存在婚姻家庭危机,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在抽样调查中,86.2%的留守妇女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夫妻团聚过稳定的家庭生活”。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与妇女、儿童和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__区妇联积极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探索有效途径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近年来,区妇联始终坚持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运用妇联组织话语权和影响力,为

区委、政府建言献策,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了《__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和各级政府考核机制。区妇联并与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专题座谈活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结对帮扶管理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留守妇女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方便农村少年儿童,同时适应农村教育事业未来发展规划,__区在全区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特长+特色”发展,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特设兴趣课,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区教育局出台了《__区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办法》,确保了农村留守适龄儿童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退学率为“0。对特困留守儿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生活补贴。各农村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监管,广泛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健康自信成长,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区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培训力度,提高她们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力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根据留守妇女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参政议政、实用技术、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科学素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她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她们优秀品格和健康心态。为了帮助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的存在,区妇联围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与劳动部门联合实施“春风行动”,连续多年举办“春风送岗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设立关爱女性就业服务台,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就业岗位和致富门路,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为留守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近5000个,并与有关部门推进妇女小额信贷工作,为有一定创业经验、能力的留守妇女提供小额贷款2945万元。

区妇联发挥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各街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以及各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咨询点等三级维权网络作用,在每个乡镇妇联建立维护妇女权益服务站。安排法律、心理咨询、婚姻家庭等义工,直接面向基层,倾向留守妇女,进行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课题,为广大留守妇女群众提供咨询、进行帮扶。在三八维权周活动中,开展维权知识下乡活动,今年3月份在岳家桥镇举行了一场反家暴培训暨妇女维权知识下乡抢答赛。该镇22个村共200名妇女参加学习并参与比赛。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比赛:请记住我站域名等形式,进一步宣传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维权法律意识。

立足拓展救助领域,延伸救助服务,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困难群体,送温暖、送健康、送服务。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缓解困境家庭生活压力。区妇联开展了救助贫困留守妇女活动,全区共救助贫困留守妇女20人,救助金额2万元,在岳家桥镇学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心连心促成长”留守儿童活动,发动女企业家捐款捐物3万余元,对岳家桥镇60名特困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号召家庭和社会重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区妇联结合“三访三化”工作开展为广大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利用春节、六一节、中秋节、开展贫困单亲母亲、留守儿童的慰问帮扶工作。

区妇联组建巾帼维权志愿者服务队,各乡镇妇联联合劳动、综治、计生、学校等部门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伍,广泛调动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妇女健康行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保健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妇女文体健身团队、全区17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引导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参加文明、健康、向上的方体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目前我区在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基层妇联应发挥优势,做实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

1、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缺乏,全区没有一所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所有的儿童之家是依赖乡村图书馆和妇女之家开展活动的,乡村少年宫仅建立在乡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镇区学校,大部分边远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享受不到。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定点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很多学习没有寄宿条件,这样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老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便利,使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生活成长,以对缺少的家庭教育予以补偿,让留守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便于对其实行相对封闭的管

理,减少留守儿童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2、了解实情,把握需求,增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的针对性。乡镇妇联组织要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对本村留守妇女和儿童尤其贫困留守妇女儿童逐户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信息库,通过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解决这些家庭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将惠民好政策宣传出去,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相关致富项目,使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进一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针对大多数留守妇女创业缺少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助推、岗位助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力度,增加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机会,促进留守家庭关系稳定。

3.创新活动载体,发挥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妇女阵地的作用,拓展实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的载体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农村女委员、妇代会主任的作用,利用广泛覆盖的“妇女之家”、“维权服务站”,对留守妇女儿童加强教育引导,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致富本领;要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的健康婚姻大讲堂等活动,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切实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各种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参与进来,搭建活动平台,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9

从墨西哥的著名女性画家弗里达的作品《折断的圆柱》分析其作品运用的手法以及象征寓意,探讨该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及其作品与女性主义艺术和女权主义的关系。分析《折断的圆柱》中所表达的女权主义议题的关系。从《折断的圆柱》的作品为例,证明女性主义艺术是属于女权主义的范畴。

【关键词】:弗里达; 《折断的圆柱》 ;女性主义艺术; 女权主义

1、弗里达作品《折断的圆柱》里的象征以及其寓意

《折断的圆柱》是弗里达于1944年所绘。随着弗里达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弗里达的精神状况也随之步入深渊,她的自画像也一张比一张表达出精神与肉体的折磨,蓄满绝望哀伤的张力。当时弗里达的健康江河日下,医生已经用上了钢制的矫正衣来替代她年轻时车祸后无力的脊椎,她肉体所承受的痛已达到顶点。。

这幅画具有非常明显的性暗示和象征,将一个性诱惑与肉体禁欲的精神互相结合。钉子钉在她的脸和身体所的各个部分,躯干上的一条巨大的伤口正如外科手术的成果。这道伤口与其背背景的沟壑互相呼应,暗示外科治疗的恐惧。在身体的裂缝中,一根断裂成若干节的爱奥尼亚圆柱象征着她本身支离破碎的脊椎,也象征着她在外科手术后的人工脊椎保护支架。而圆柱从腰部纵穿至颈椎,就像是男人的,而弗里达的装束以白色布条缠绕身躯象征着外科手术后的绷带,并且露出胸部。这幅画具有非常明显的性暗示以及象征。弗里达说:“我的画中的信息就是痛苦,彻底的画出我的生活,我相信这是最好的作品。”

弗里达的核心艺术就是她的精神自画像――一个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摧残的女性。弗里达不仅在《折断的圆柱》中运用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手法去表达出她的精神和肉体的真实写照。这些身心的折磨都源自与她的真实状况的反映和内心的真切感受。尽管有些人认为她的画作带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然而弗里达的作品中一切感受所描绘的都不是乌托邦,也不是梦境和想象中的结合,一切都是她亲身经历的种种磨难中的体验。

2、《折断的圆柱》中的女性主义艺术表达

弗里达在女性的角度出发,运用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方法进行了对自身感受的最真切的表达。在《折断的圆柱》中,弗里达常规地用性暗示以及性的表达成分。性暗示和性表达在弗里达的题材中是常见的,因为弗里达以性的符号,表达出女性的意识:无法生育之痛、情感之痛、患病之痛。种种痛苦都是以女性角度出发,以女性意识和角度去表达。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广度和深度以及特有的视觉符号是任何男性艺术家都无法涉入的,从而使弗里达成为了一个自觉的女性艺术家,女性意味成为了她的艺术核心,否则她的艺术就无法被人理解和认知。

女性主x艺术家热衷以性为中心作为题材,但女性特有的视觉,是男性艺术家所不能涉及的。女性在本质上是性的,这并不是指她和男性的关系而言,而是指女性似乎总有一种自我拥有的神秘感,一种自我满足的完整性。从该出发点出发,女性主义艺术就构建出与男性文化为中心的艺术有着卓然不同的视野。在女性主义艺术之前的艺术,无论是肖像画还是带有女性的画作,大多以男性视觉去进行观察、概括以及提炼素材,但以弗里达《折断的圆柱》为例,只有女性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流产、无法生育等等的身心折磨,无论是出自于母性的爱,还是对于情感的真挚流露。这都是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和其艺术所不能涉及得到的境地。

女性主义艺术中包含的内容涉及到女性主义文化的范畴,而弗里达在《折断的圆柱》中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在生活和命运中所遭受的不公而发出的怒吼。《折断的圆柱》的艺术语言不仅是以女性的角度表达,更是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才能震慑着观众的心灵,引起大众(尤其是女性)的共鸣。而在该作品中,女性所遭受的压迫以及不公等状况,正是女权主义所要表改善的现象。

3、女性主义艺术和女权主义的关系

女性主义(feminism)又成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女性主义艺术是女性在以上的议题和主题中寻求作品的主题,贴合自身的精神,以一定的艺术语言表达出的艺术作品,目的不仅是反映自身,也是反映出社会上普遍的性别主义的不公。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女性平权运动仅仅属于女性主义的一个范畴,女性主义艺术则是以该本质而展开的艺术,其目的和女权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

男女平等最初所要求的,不仅涉及政治问题,而且也与性道德有关。女性主义艺术作为女性主义的一部分,张扬的理念也是这方面观念的解放。女性主义艺术在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产生,女性主义艺术与女权主义的关系密不可分。

4、结论

弗里达作品《折断的圆柱》和女权主义的关系

弗里达从《折断的圆柱》中,表达出的理念真是女性在生育、身体、情感以及社会观念上的不公所表达出的哀嚎。“女性主义艺术”的产生时间虽然与《折断的圆柱》的年代上有一定的时间差别,但是女性主义艺术的定义是在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产生。无论艺术表达的方式如何,其本质离不开精神的表达,绘画性质和表达定义是后人归结的,而《折断的圆柱》以及弗里达本人诸多作品中的核心精神不能因为历史上定义的先后而被泯灭。弗里达经历的情感道德、身体折磨、以及被贴“”标签等,不能因为时间上的定义而归结为仅仅从女性观点表达的画家。因此弗里达的作品《折断的圆柱》是女性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代表女权主义的一个伟大的声音。弗里达认为她所在绘画中所表达的是她的现实,这也是证明了她的作品中发出有力的哀嚎,女权主义所关注的议题也是女性在社会范围带来的不公。因此,《折断的圆柱》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其内容核心,也是当今社会上女权主义所热切关注的命题。而女性主义艺术和女权主义的关系,正是女性主义艺术家以其关注的角度和题材所表达的当下社会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蒲星.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2]李银河.西方性学名著提要[M].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篇10

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 哲学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简介: 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四百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个案访谈,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的特殊心得以及突出矛盾。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本文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详细介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90后一词具有太多的争议: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个性张扬、叛逆、势利、非主流、标新立异等等。90后所成长的家庭环境较8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与父母的沟通存在许多问题。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90后承担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得双方矛盾加剧。这种种的社会和家庭原因,促使90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作为这支队伍的先锋者的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又是如何看待父母与子女关系这个话题的呢?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出发,即描述介绍现实情况和反观传统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特点,来全面的分析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我们着重对9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四方面的分析,分别是客观背景概述、双方相处过程中的情感沟通、主要矛盾和冲突,以及90后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新特点。 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研究的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探讨。首先,90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障碍是代沟问题。消解亲子间的代沟,形成民主平等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其次,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造成父母与子女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疏导逆反心理方面,除了需要父母的努力之外,90后大学生自身应该担负起主要的责任。第三,父母对90后子女的关注点与90后大学生的期望有所差距。 90后大学生希望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注是多方面的,他们更多的希望在人生规划和人际交往等生存、生活技能方面,以及自我的情绪和心态方面得到父母的指导与关心,以此来明确未来发展的路向,构建完善的人格。第四,尽管90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各种问题与分歧,但是从总体来看,亲子关系的前景比较乐观,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第五,90后大学生所在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传统关系模式正在改变,新的模式正在形成。与传统家庭模式不同,父母已经不是绝对的权威,绝大多数父母都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出发,即描述介绍现实情况和反观传统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特点,来全面的分析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内容涵盖了对独生子女问题、与父母沟通交流问题、矛盾冲突问题、代沟问题等的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家庭社会学提供事实依据,为缓解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矛盾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90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个性张扬、叛逆、势利、非主流、标新立异等等。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90后承担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得双方矛盾加剧。这种种的社会和家庭原因,促使90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针对此问题,学术界尚未展开深入研究。在此意义上,本报告具有开创性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和谐成为了最基础的工作。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呈现的新特点,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家庭社会学提供事实依据,为缓解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矛盾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四百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个案访谈,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对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的特殊心得以及突出矛盾。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本文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无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中,搜集尽可能详实的资料数据,以求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此次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