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观鱼十篇

时间:2023-03-30 13:26:29

花港观鱼篇1

西湖之美在于湖,也在于山,“淡妆浓抹总相宜”。它的丰姿倩影令多少人一见倾心,从而产生无限缱绻之情:“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我对西湖的认识,除了这种情感之外,还觉得花港观鱼景点中那游弋的鱼儿,不知为西湖增添了多少灵动,给人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的享受。于是,便对花港观鱼景点多了几分依恋。自从在杭州求学以来,游览花港观鱼景点的次数早已数不清楚。虽然花港观鱼只是西湖的一个缩影,但这次西湖申遗成功后,再去花港观鱼游览,感觉就不一样,因为它给人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多了一份世界的认同感。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前接绿柳摇曳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荡漾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宛如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随溪水飘落溪中,注入西湖,故名溪水所注之处为“花港”。南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花港观鱼,古时仅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建国后,几经扩建整修,现已形成了以“花”、“鱼”、“港”为特色、占地面积20余公顷的新型公园。景区布局分大草坪、红鱼池、牡丹园、丛林、新花港等几个景点。红鱼池是全园的主景,放养着数千尾红色鲫鱼和红色鲤鱼,早已成为游人萃集之地。若是赶上落英缤纷时,还可体会到“花著鱼身鱼嘬花”之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从东大门进入花港观鱼景区,一座古色古香碑亭便扑入眼帘:碑亭前有一方古鱼池。走近一看,碑亭中的碑两面均写有“花港观鱼”景名。据介绍,这个碑亭是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初建的,到了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又进行重建,“花港观鱼”四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时,亲笔手写的。在碑前仔细一看,那个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却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康熙信奉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十分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佛爷”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再来看碑的背面,上有乾隆皇帝书写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舂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此碑的碑阳和碑阴,分别由祖孙两代皇帝题写,实为罕见。

花港观鱼篇2

游西湖花港观鱼

作者:刘昱希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有幸游览了美丽的西湖。

西湖共有十景,而我最留恋的是花港观鱼。爸爸妈妈带我乘船到了一个美丽的湖心岛,上了岸后,只见岛上绿树芳草,青水围绕,花香鸟语,空气清新。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着,一路上香气扑鼻,真不愧叫花港呀!再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四个挺拔有力的大字“花港观鱼”。听说这还是康熙皇帝写的呢!那可就算古物呢!石碑前面有一个大水 池,水池里有许多红色的鱼,鱼儿们昂着头摆着尾巴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像是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我丢了一些鱼食投进水中,好多好多的鱼都向我这儿游来争食吃,远远望去,就像大片大片的红云飘过来,壮观极了!

我爱美丽的西湖,也爱花港观鱼,尤其是那鸟语花香,鱼儿争食的美景!

花港观鱼篇3

杭州作为历史古城文化名都,其特色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以杭州著名的古典建筑、特色景点以及最具特色的西湖为设计灵感来源,从固有的建筑元素出发,在独特的设计源基础上将城市图形与线条巧妙融合,使其成为丝巾纹样的主题,追求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设计,给人特色鲜明的视觉效果。杭州特色建筑主题系列丝巾设计采用四周环形构图方式,以城市围绕湖的画面展开设计。当下社会的丝巾佩戴人群大部分为年轻群众或者中青年群众,以线条的方式表现,体现了细腻生动现代的审美倾向,符合消费人群的心理。在设计过程中,杭城新十景旧十景皆在画面中出现,其不同状态的环形构图给整幅画面增添了系列性和趣味性,在目前的丝巾市场上较为独特。此外,荡漾的西湖上随风摇曳的船只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灵感由此而发:游船穿行在建筑中,贯穿设计画面,增加地域文化识别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杭州特色建筑丝巾纹样内容。此主题的色彩表现采用同一色系的颜色为主导色,在建筑的周围点缀背景色调的补色,给画面增加跳跃性和视觉冲击以此产生协调微妙的色彩变化。该杭城特色建筑主题丝巾将城市特色建筑放置于丝巾上,表达的不仅仅是丝巾的个性化图案,更是对城市的特殊情怀。饱含着文化底蕴的杭城给予设计者的不仅是对于图案的灵感更是对于作品风格的一种导向。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提供给消费者的购物缘由不仅仅是丰富多彩的图案,更是其图案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实现由单纯图案向文化设计的转变。

二、杭扇主题丝巾纹样设计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历史悠久璀璨。同时也是中国制扇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王星记扇子更是享誉国内外。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茶号称“杭州三绝”。提取杭州三绝其二,杭扇与杭丝,将两者巧妙结合,作为原创丝巾设计灵感来源是本设计的重要特色。一把把儒雅精巧的扇子如夏花一般盛开在细腻柔软的丝巾上,矢量概念化的花朵衬托着繁复的扇子少了一丝古拙,多了一丝生机和绚烂,完美的组合成一幅幅繁花灿烂、雅扇错落的奇趣画面,穿插在扇面和花面之间的缕缕云烟,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意境。作为杭州旅游产业的特色纪念品,该主题丝巾设计贴合了杭州城固有的气质和氛围。杭扇主题丝巾的整体设计借鉴著名品牌爱马仕,丝巾整体构图布局充满活力,彰显春天的生机和视觉的绽放。画面中扇子和花朵的造型采用比较稚拙淳朴的表现手法,使得丝巾不会显得过于呆板或者稚气。色彩搭配采用较为大胆鲜活的炫丽颜色,将跳跃、大胆、艳丽的颜色在画面中自由随意组合,符合多类消费人群的心理及喜好,使得该系列丝巾有别于现今市场上一些过时或者花哨艳俗的丝巾,更倾向于追求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的结合。杭扇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原创丝巾设计,设计新颖,新鲜时尚,取材巧妙,与消费人群心理追求相切合,增强了原创丝巾的美观与独特,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自然绕蔓主题丝巾纹样设计

丝巾作为杭州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已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重点扶植的产业,其设计一直以来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自然绕蔓主题丝巾纹样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杭州城。丝巾在设计的过程中构图采用端正对称的传统模式与时尚新颖的构图方式并重,力求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造型采用当代流行的插画进行塑造,将物体平面化,突出造型变化。用色突破原有丝巾比较保守的特点,采用大量的互补色、撞色,增强丝巾的时尚感。设计这一系列丝巾所用的图案主要为花卉、藤蔓、植物、动物和几何图案,对这些大众并不陌生的元素注入新的理解,将藤蔓作为每幅画面的主线,将动物元素以及一些杭州特有的花卉植物进行穿插,尝试将这些元素扁平化,从而使画面统一。藤蔓作为每幅画面的主要元素,在画面中灵活的游走,使整个画面元素巧妙串联起来,无处不在的藤蔓让人们想起其旺盛的生命力为画面增添很多生气,想伸手触摸但又仿佛不忍破坏那娇弱青绿的细茎。夸大出位的草木图案以及各种来自大自然的鲜活色彩演绎自然主义的生动炫彩。自然主义生活方式也随着人们的心灵逐渐沉积演变,进一步升华,形成以人为出发点,更加贴服心灵细腻温暖的风格。追求自由张扬的个性不仅能满足成熟女性的要求,更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求。丝巾作为时尚的先锋,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给脖子保暖,更凸显其装饰性以及在日常搭配中的灵活性。自然绕蔓主题丝巾大胆地将荧光色运用到设计中,且平面结构的布局能较完整地表现服饰图案,彰显诗意、浪漫、田园、自由的个性特征,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符合众多消费者的心理追求,其市场前景可预期实现。

四、花港观鱼主题丝巾纹样设计

花港观鱼是以花、港、鱼为特色的西湖风景点。从古自今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港观鱼四季有花,花香袭人,千姿百态,斗奇竞妍,是该景点的一大特色,令人流连忘返;江南水乡特色的杭州,花“港”由水稻田和水塘疏挖而成,形成沟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多条河道,它们分而居之又紧密相连,形成人随山水转,山水为人开的别致情趣;鱼趣人情,人鱼相悦,金鳞红鲤染红半个湖面,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为其投饵,人欢鱼悦的情景在花港观鱼随处可见,“鱼”“余”谐音,自有年年有余之意。“花港观鱼”是康熙南巡时为西湖十景之一所题的字,乾隆对此景点作有一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花”“港”“鱼”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其深厚的文化由来和久远的历史为丝巾纹样创作提供了灵感。以花、水、鱼为元素,将文化与历史融于设计中,使消费者感受独有的西湖风采,增添杭州独特的丝巾文化与品牌。该系列丝巾设计纹样构图四平八稳,围绕花、港、鱼展开。体现杭州在历史长河中是长久稳定的大将风范。同时也包含了美好的祝愿,尽显团圆之意,体现了杭州人民幸福生活的品质。从美感的角度,色彩运用浓烈的颜色让丝巾成为服饰搭配中的亮点。从寓意的角度,花港观鱼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同时也运用了一些传统的颜色,将中国民族色彩更好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圆、满的造型意识符合人们传统的心理诉求,圆头饱满的鲤鱼富有趣味性,象征幸福团圆的美好生活。花港观鱼主题丝巾设计,体现杭州特色,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留恋,更符合人们对时尚的追求。

五、结论

花港观鱼篇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人把杭州和苏州比作了人间天堂。外婆不禁想在这有生之年的大好时光里,协同我们,游一游这“人间天堂”。

现在,就由我为大家具体地介绍两个景点吧!(六和塔、花港观鱼)

……

六和文化公园位于西湖风景区南部,园内古塔耸峙,树木葱郁,景色怡人。我们向前走,就进入了六和塔。塔里阴森森的,楼梯很窄,三个人很难走过去。只听见身边已从楼上下来的人不住地说:“下次再也不来了,我花钱也不要去了!”这加深了六和塔在我心中的神秘和恐怖。塔里很暗,只有几盏古灯挂在顶上。塔里非常拥挤,我和弟弟拉着手,心里还很害怕。上了三楼入口处,定睛一看,就能发现高挂的牌匾,上面写着“三明净域”。六和塔有十三层,每层平面都有六个尖角,尖交上还挂着一个铜色的小铃铛。在9楼,我和弟弟从班驳的窗口向外远眺。雄伟的钱塘江大桥尽收眼底。最吸引我眼球的不是那些蚂蚁般的行人,而是参天的大树,雄伟的钱塘江大桥和风光旖旎,波光粼粼的钱塘江。想当初,蔡永祥烈士那奋不顾身的英勇壮举,还紧紧地与大桥联系在一起。下了六和塔,让我们去花港观鱼吧!

花港观鱼篇5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花港观鱼公园,它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西湖时做诗而得名。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走出花港观鱼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苏堤。苏堤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坡任杭州知州时修筑的。后人为了纪念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

坐着游船游览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湖上有三岛,其中三潭印月岛最着名。在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三潭印月景观层次分明,空间变化多端,建筑布局匠心独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饱览美景,流连忘返。

在三潭印月的左边可以看到西湖的另一美景雷峰夕照,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在右边有西湖名气最大的断桥。

西湖还有很多美景,今天就先介绍到这。

花港观鱼篇6

和石浦的邂逅纯属偶然。春季,我和友人驱车在浙江宁海游玩,听说从伍山渡口轮渡仅20公里即可到达石浦中心渔港,并知道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的拍摄场地就在那里。于是,我们的行程里便有了这一节外生枝的目的地。

暮色降临时,我们的车缓缓地驶入了一座繁华的城市。昨晚在网上搜索,石浦应该是一座滨海古城,可眼前的景色令人无法确定我们是否走错了路。正当犹豫之时,前方已经看到密密麻麻的渔船桅杆,无数的旌旗在紫色的天光下随风摇摆着,一股浓重的腥味钻入车厢。这是海边特有的气味,我们为之一振。“看,那就是渔港!”同伴惊呼的同时,滨海大道的华灯突然绽放,我们就这样和石浦渔港拥抱了。

记得有一年我去江苏吕泗渔港,友人告诉我中国有“六大中心渔港”,它们是:石浦渔港、闸坡渔港、吕泗渔港、舟山渔港、沈家门渔港和高亭渔港。我对渔港的概念无外乎是——泊有无数渔船的临海码头。可当次日清晨我攀上后岗炮台山顶,真正能够俯瞰石浦渔港时,那种固有的概念被彻底颠覆。岭下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街衢纵横交错,海滩上的工厂依然灯火辉煌;晨光里,早起的晨练者在码头平台上和着音乐摇动着身肢;展视远方,城海相连,一直衔接上暗色的岛屿融入遥遥的天际。

石浦始建年代不明,因先民聚居于大金山麓峡谷,三面环山,一面朝海,以“溪流入海处山岩直逼海中”而得名。唐代之前属鄞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石浦筑城,千年风雨,起起落落,是个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文化名镇。

三三两两的晨练者拾级上山而来。一位长者问我:“从哪来?有没有见过那么多渔船?”我告诉他,我们从内地来,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渔船停在港湾。他又说:“这并不算多,现在石浦渔家很多都有两艘以上渔船,目前正值休渔期,许多船舶都进厂维修了,等到8月中下旬,港内几乎停满了渔船,因为每年的开渔节都在9月中旬,那时再来石浦,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祭海和妈祖巡安仪式,千船并发出远海的场面更是气势宏大,令人震撼。”

据说石浦开渔节已成为中国十大民间节庆之一。发起于1998年,是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因设立休渔期),它将渔民传统的出海祭祀、妈祖崇拜等仪式融入其中,演变成为当地人的重大节日。

从与老渔民的谈话中了解到:“以前出海,用不了走很远就可以撒网捕到鱼,一网万斤以上是常见的事;可现在,即使跑到很远,万斤以上的捕获也很难见到,何况现在的渔船上都配有鱼群探测仪,即使这样出海捕鱼依然心里无底。”我在想,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沿海渔商的贸易往来,当我们在新疆或内蒙都可以吃到海鲜时,海洋生态的负担已经超出了极限。石浦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这里也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前哨港口,如今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

港湾里的《渔光曲》

石浦镇的渔港中路是一条新拓宽的港湾大道,那模样很有点上海外滩路的范儿,只不过这里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对面的岛屿和停泊在岸边的大小渔船。我沿着防潮墙悠闲地逛着,让在山顶被海风吹冷的身体慢慢回暖。眼前桅樯林立,一艘艘蓝色的渔船,整齐列队在岸边,静静地等待起锚的日子。可以看到有些船上渔民在忙碌,要么给船体修补刷漆,要么整修渔网。最为热情的是那些拉游客上岛的舢船主,不论你乐意不乐意,千方百计的和你套近乎。我径直穿过摆渡口,向着中心观景台走去。回头再看看身后的船阵,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连远处的岛屿都被遮挡在其身后。刚才在山顶那种震撼的场景全然没有了,貌似渔业兴旺的背后似乎有种冷冰冰的感觉袭来,就像这些钢质的渔船,冷冷地压在海滩上。远远看见一排彩旗迎风招舞,高高的旗杆齐刷刷直指蓝天,和那些船旗遥相呼应,那感觉犹如待战的军阵,观景台就是一个指挥台。在这里享受海风,欣赏各类船只穿梭往来,不时还有低沉的汽笛声灌入耳帘,真像观赏一台不停息的超长情景剧——《印象石浦》。

引发我怀想的是观景台旁的一尊雕塑,那是国歌作曲者聂耳的塑像。1933年9月,《渔光曲》摄制组30余人来到石浦,外景地选在了东门岛。这群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在蔡楚生导演的带领下,集体完成了一部反映渔民艰苦生活的现实影片。次年,这部影片创下了连续84天上座率爆满的记录,随后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那时的聂耳21岁,应该是满怀着憧憬和浪漫的文艺青年。你看他,面对着大海,悠扬地拉着小提琴,乐曲正从琴弦上流出,《渔光曲》再次在我的耳边回旋……

老城池里涛声依旧

石浦东门岛如今是可以驱车直达的。那天天空阴霾笼罩,海天模糊不清,我们打消了去那里看海的念头,转而去了石浦古城。来过石浦的人常说:石浦的美,一在大海风光,其次是古城风韵。

古城坐落在离岸不远的山岗上,依山临海,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说。一条青石板路沿坡而上,陡峭之处以石阶逐级抬高,半山处城楼高耸,经瓮城方可入得城内。举目仰视,门楼檐下的匾额题有四个大字“威镇浙洋”。站上城楼楼台远眺,整个港湾尽揽眼底,显然有居高控港的优势,长期以来古城一直有人居住,所以保留下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当然也有不少建国后的“方盒子”混杂其中,当地人称这一片为老城区。据说上世纪90年代石浦镇区的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而如今,镇区迁建于新的地盘,面积膨胀了10多倍。清晨在山上俯瞰到的新城,就是繁华的石浦新区。迁址扩建之举让人感到政府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受到保护的老城近年来又得到抢救性的修缮,现在已成为象山的旅游的亮点。

古城主要有四条街道贯穿,分别是: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街道依山就势,蜿蜒曲折,走在街上可以体会到“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的特点。商业街主要是中街和福建街。始建于明代的中街长度不足200米,曾经有100余家商铺立于其中,绸庄、米行、药房、钱庄、酒店、当铺,当然还有花楼、烟馆之类的。福建街上的金山旅馆是当年《渔光曲》剧组下榻的地方,本想去看看,走到街口一想,即使有,那也是“假古董”啊!旅馆是流水席,80年光阴,早已是人去物非了。如今的中街自然成为古城游的中心地带,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具有渔家特色的袖珍盆景,吊兰、仙人掌等花儿虽不名贵,可那些各具特色的海螺却被当作了花盆,饶有趣味,凸显出了地域的特征。吸引眼球的还有挂在屋檐下的贝壳串儿,估计那灵感来自于风铃,只不过被地方化了。有一户窗前挂着一种很像龟壳的家伙,形状犹如蒲扇,我不认识,便询问楼下正在忙着加工贝壳的商家,说是“鲎(读后)鱼”。有意思的是,鲎鱼的血液为蓝色,许多科学家为之深深着迷。在我国这鱼俗称鲎帆、亦称东方鲎、中国鲎,别名“两公婆”,浙江以南浅海中均产。据说鲎肉味道鲜美甘香,卵也可食,现在一年比一年少,已被列入了濒危物种。

修葺后的古城老街仍以木板筑墙为特色,复制还原了许多“旧铺”展馆,游览门票主要是对应这些的,当然也可以选择性的当即买票参观。走到“宏章绸庄”门口,我检票进入,楼下用模型展示的是昔日渔港繁荣景象,全面地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得楼去看到,店主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了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盘扣”,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以主题区分有: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等,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让人看到江南女子灵巧的双手和盘绕不断的柔情。

沿着中街闲庭信步,每到一处台阶,便要过一道砖砌街门。门不宽,但壁很厚,上部呈半月形,高出居民屋脊,一问才知这些月洞门不仅可做防卫之用,实则为封火墙。再看门楣,分别题有“金汤永固”、“泽通赢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短短的S型中街,竟然设了五道此类防护门,有一则当地民谚描述到:“中街石阶镶山坡,五道火墙天上挂,店铺商号密如麻,门前门后迎百舸”。

后街很少有行人,七拐八上,深邃莫测。一个人走在这里生怕迷路,于是就直往高处走,只见成片的青瓦屋顶面积越来越大,多数都是陈年老宅,历经风雨,增添了古城的沧桑。实际上后街是盘山环绕古城的,误打误撞我就走到了古城左前山的炮台,在这里看港湾更是一览无余,绝佳的克敌制高点啊。再看海湾区域被陆地、东门岛、对面山岛、南田岛、高塘岛环抱,构成一个多口门的封闭型港湾,里港看不到外海。内港虽然封闭,但五门水路却畅通无阻,战略地形上处于易守难攻的态势,难怪身处海防前沿的石浦,历朝均肩负着“海防重镇”的职责。

反身看古城,整座城堡深藏在山间谷地,街巷、民居、城楼相映成趣,真是独具江南海滨古镇的风韵。“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此时的我再去读这首清代古诗时,倍加赞赏先人的洞察力和雅致的文采,它不仅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滨海文化色彩。

难解嘴馋的海鲜王国

到了中国第一大渔港,自然少不了吃海鲜。石浦有“海鲜王国”之誉,海水鱼类有440多种,蟹、虾类80余种,贝类100余种。盛产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鲥鱼、鳓鱼、髋鱼、石斑鱼、乌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蚶子、淡菜等。特殊的海洋地理、洋流走向、气候环境及生态条件,使得这里的海产品肉质呈鲜嫩而细腻的独特风味,既不像北方海鲜的韧实粗糙,也优越于南方海鲜的松弛浮软。绝佳的品质吸引着天南地北的食客,许多人不仅解开腰带猛吃,临走还会到新区的“中国水产城”购买海鲜带回犒劳家人。我们的行程还不能马上结束,又不具备自烹饪的条件,只好就近解决嘴馋。

渔港中路有一排彩色玻璃房,那就是新建的海鲜夜排挡,每晚灯火通明至凌晨。已经是晚餐时间,可各家排挡里没有多少食客,连续跑了几家,我们都没能入座,原因是没有多少海鲜可供选择。一店主说:“跑哪家都一样,渔船出海捕不到鱼,哪来很多品种啊?何况现在正是休渔期。”一席话,我意识到了为何以往热闹的海鲜排挡,如今却是冷冷清清。无奈,既来之则安之,落座点菜,什么豆腐鱼、小乌贼、八角章鱼、皮皮虾,还有不少我叫不出名字的贝类。按说二三十种海鲜也不少,可就是不敢点稀奇古怪的鱼儿,即使是普通的海鲜,价格也不比内地便宜多少,唯一可比的有两点:一是这里多为鲜货,而内地基本是冻货;其次是烹饪方法地方化,原汁原味、清淡相宜,比起在家吃“海鲜城”,除了摆样,口感的确一般。怎么说我们总算在石浦渔港吃了一顿新鲜海鲜,心安理得地回旅馆听“涛声依旧”了。

离开石浦前我们再次来到了渔港中心观景台,深深地呼吸着带有浓重腥味的海风,望着聂耳的塑像,轻轻地哼唱:“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再见了,石浦,我们还会再来。

tips

交通:乘火车先到达浙江宁波,宁波汽车客运站有发往象山县石浦镇的专车,班次很多,非常方便。

自驾车游客可以选择走宁波经象山方向前往石浦渔港,也可以走宁海县境内,有伍山渡口过海湾经往石浦,路程较短。

住宿:石浦渔港服务行业较为发达,只要避开开渔节,游客完全不必担忧订不到旅馆,高中低个档次全有。

花港观鱼篇7

1.另一种山顶体验

游太平山,不用跟人挤,更不需花钱买门票,只要在山顶广场附近走上半个钟头,就可以看到香港平常不易见的美景,看到维多利亚港两边的景色。沿着指示牌,顺步道前行,一会就发现路旁的浓密树林,港湾景色不时从林间出现,这段路径全长8公里,能一直走到薄扶林水塘。初次到访的游客可以走到夏力道及克顿道交汇的休憩处,然后走夏力道便可到山顶广场。只要30分钟,就可由都市水泥砖墙一下跳入自然丛林。

2.香港大学巡礼

喜欢历史建筑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所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它的主体大楼是一座20世纪初建造的巴洛克式大楼,它是香港的古典建筑范本。这座建筑由高耸的花岗石柱撑起,上面还矗立着钟楼。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除了拥有4座被列为古迹的建筑物,这里还有许多名人校友,其中之一就是孙中山先生。想要好好逛这里但又不知从哪开始的游客无需担心校园太大或者语言不通,只要提早申请,就会有身穿传统绿袍的学生大使,免费带游客浏览,沿途讲解港大的文化和历史。最棒的是,有各种讲解语言可以由你挑选。

3.饿着肚子吃兰芳园

到香港一定要喝奶茶,而兰芳园的“丝袜奶茶”更是首选。除了它是创始店外,也是目前少数还有店面在街边营业的传统大排档茶餐厅。到兰芳园,绝对要避开用餐或者下午茶时间, 免得碰到排队长龙。来兰芳园一定要饿着肚子,因为有太多招牌食物要吃。首先来个葱油鸡扒捞丁,之后是金牌猪扒包,腌过的炸猪扒又够味。此时肚子应该已经开始觉得饱了,但重头戏才开始。冻奶茶加上咖央西多士,这肥死人不偿命的组合,能让你甜到心里,让你吃完结账出来时,只能对自己说,下次再减肥吧。

4.寸土寸金菜市场

因为地利之便,香港海鲜品种之丰富味道之鲜美举世闻名,在离岛渔村买到好鱼不稀奇,热闹的港岛中心,寸土寸金的铜锣湾时代广场旁也有鱼市场,而这就是最特别的香港风情了。与时代广场仅有一桥之隔的鹅颈桥街市,是湾仔最大的街市,也是港岛为数不多的露天街市(街市,香港用语,就是菜市场),高档时令水果、鲜花、菜摊、肉摊、海鲜摊应有尽有,买海鲜最划算。担心街市卫生?别烦恼,这里每晚都有高压水龙清洗地面,顾客都能买得安心。鹅颈桥街市,湾仔宝灵顿街晚上7点收市,想捡便宜可以在收市之前来,摊主多说广东话,普通话也可通。不要随意在摊上挑拣食材,有意购买,可请摊主协助选购。

6.看夜景新选择

香港夜景号称全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不管从山顶或者尖沙咀方向都令人难忘。想象一下自己是蝙蝠侠,站在25层高楼的屋顶上,俯瞰整个城市。所有路上的车子好像玩具小汽车;而隔壁汇丰银行总部简直伸手就可摸到。这是一间高级餐厅的户外酒吧,就隐身在中环一栋25层大厦的屋顶,好比蝙蝠侠的秘密基地。在一楼还有专属电梯能直达顶楼,是,来酒吧看夜景当然要付费。既然能上兰桂坊喝酒,当然要来太子大厦,光是超级无敌360度的大夜景,就值两杯酒。大楼前面刚好是皇后广场和香港前立法会(即将成为终审法院),视野非常广阔,向左远望就是尖沙咀夜景。

7.跟中环上班族吃沾仔记

这家店不在中环的中心位置,不过每次来到中环,只要肚子饿,总会不自觉地往威灵顿街上的“沾仔记”走去,吃上一碗云吞面解馋。坐在店里,叫上一碗双拼面,便觉得之前辛苦爬上中环的代价是值得的。在几十年前香港卖传统小小粒的云吞面时,他们就是用大的像乒乓球般的云吞来吸引客人。沾仔记的汤头甜,不似其他店家强调的鲜(大多数传统面家都用大地鱼熬汤),秘诀就在于用罗汉果当汤底,配上面吃时没有咸水味。一个鲜虾云吞大概要吃上3口才能吃完。因为生意好,食材新鲜,馅里的虾多又有咬劲。就是这样简单的做法,开业50年,传了3代,菜单到现在还是不变,只有3种选择,云吞、鲮鱼球及牛肉。比起其他所谓的传统云吞世家,这里云吞面的价格才真的是一般大众吃得起的。也难怪一直是中环区上班族吃饭的首选。

8.安利鱼蛋面,新鲜手打小食

鱼蛋原本是潮州人将几种鱼肉混合一起,用人工打成浆的小食。这个平凡的家常食物,是靠着师傅的经验、鱼货的新鲜才成为饕客口中的美食的。现今香港物价、人工、店租都贵,还能坚持手工天天制作新鲜货的店家屈指可数,安利是其中之一。这家从上世纪6 0年代经营至今的家庭式小店,天天门庭若市。内行人的吃法是“切腩片头捞粗”再加上一碗“净鱼片蛋”。切腩就是清汤炖牛腩,牛味十足之外还够“腍身”。片头就是鱼板条的两头,厚皮部分比薄鱼片多,所以嚼起来弹牙,搭配香浓的豉油拌粗面。配上鱼片鱼蛋汤,再加上一包炸鱼皮放在汤里。安利家的鱼蛋,咬下肉感并非很硬,反倒像是一口新鲜鱼肉,这才是正宗新鲜手打鱼蛋。

9.香港版深夜食堂

对吃货来说,深水埗是大隐于市的桃花源。但是容记小炒来头可是不小,掌厨的是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先生的御厨。沙姜鸡、烧肉、蒜香排骨等这些大菜,通常晚餐时间就会卖完,享受容记小炒最好的时候是晚上加完班后。先来老火汤、椒盐墨鱼嘴、墨鱼、粉团,再配上啤酒。一盘吃完,鸡蛋烤鱼肠,这道费时的手工菜,正好送上来。最后,可以来个莲藕咸肉饼或是一碟生炒糖醋排骨加白饭。这样的消夜极不健康,但又有谁抗拒得了。

10.一个海港,一个海港城

海港城名店云集,目前最受瞩目的是Ladurée这家法国百年马可龙名店。这间以浅绿加金边复古造型装饰的甜点店,是香港唯一的一家。香港店大概有20种口味可供选择,包装跟巴黎一样,但是价格比东京店还要便宜。所以送礼自用两相宜。还有,Donguri Republic(“橡子共和国”)专卖店首家海外店也落脚在海港城!这里每个月都会推出一款香港店限量版商品,准备好荷包来收集吧。

11.新鲜生猛海鲜

香港人最让人羡慕的是,只吃刚从海里捕上来的海鲜。傍晚在西贡码头边上,一排舢舨靠在岸边,上面整齐排列的塑料箱里养着一框框的渔获。大婶忙着杀鱼,旁边站着的船东跟岸边客人吆喝谈价,岸边站满着围观的游客,想买到最好的渔获?这时只能靠内行人帮忙挑货了。不懂吃海鲜?无所谓,豉椒炒蛏子皇、蒜茸粉丝蒸扇贝、白灼象拔蚌、椒盐鲜鲍、陈皮蒜子蒸龙趸腩,泥猛粥垫底。照着香港人的海鲜食谱吃一遍,包准回味无穷。

花港观鱼篇8

下午1时,荻港的阿春鱼塘四周围满了观看的人群,其中有一百多个摄影发烧围着篝火吃鱼汤饭Bonfire adds a touch of warmth to the New Year Fish Soup Dinner. 友举着相机抢拍捕鱼镜头。鱼塘里渔民

夜幕降临,戴着鱼面具、穿着传统服饰的村民,燃起熊熊篝火,煮起正宗鱼汤饭,载歌载舞庆丰收,水乡古村呈现一派欢乐祥和、喜迎新年的喜庆场景。2012年1月8日下午至夜晚,开塘捕鱼写春联、水乡婚礼农家乐、祭拜鱼神唱渔歌、捉鱼跳舞狂欢夜等鱼文化系列活动在湖州荻港渔庄火爆举行。

浙江湖州荻港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四面环水,河港纵横。青堂瓦舍,临河而建的荻港自古就有“苕溪渔隐”之称,前人曾有诗句留影了往昔荻港的画面:“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黄昏渔火光,不见一人行。 ”养鱼是当地百姓主要经济来源,古时就有“一家一户皆鱼塘,夫妻双双养鱼忙”的诗文,养鱼致富,耕读传家,长期以来形成深厚的农耕文化。

荻港门前屋后,绿桑成荫,鱼塘连片,小桥、流水及逶迤的街面廊屋,构成养鱼水乡独特景观。现今原汁原味的古村遗韵更是赢得了著名文学家舒乙笔下“这是最好的江南小镇”的赞誉。

养鱼、捕鱼、卖鱼、钓鱼、观鱼、吃鱼、祭鱼等一个个闪光点串联成异彩纷呈的荻港鱼文化。“塘里养鱼,塘岸植桑”,荻港以其“桑基鱼塘”的传统养鱼方式,即“挖地为塘以养鱼,挖塘泥堆成土基,种植桑树养蚕,蚕粪蚕蛹作为饲料喂鱼”的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养殖出举世闻名的“乌金

们穿着橡皮渔服正在用大网围捕鱼群,只见银鳞闪烁,鱼跃人欢。突然,一条偌大的鱼儿蹦得半空高,大家齐声呼叫起来。网越收越紧,鱼越聚越多。一位渔民双手捧着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青鱼乐呵呵地给大家看,岸上的一架架相机立即按下了快门。起网装船了,渔船上装满了鲜蹦活跳的鱼儿,有青鱼、鳙鱼、鲫鱼、鳊鱼、鲢鱼、鲈鱼、鳜鱼、白条鱼、汪刺鱼……鱼满舱、人欢笑,一派喜庆丰收的景象。

一阵锣鼓声响起,大红灯笼,金色喜字,伴着欢快的唢呐鼓乐,当头戴凤冠、身穿霞帔的新娘被四人花轿“晃”出来时,荻港渔庄一下就给“闹”了起来。长长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新人过小桥、穿古亭,来到一艘装饰成鲤鱼状的迎亲船上,从抱子孙桶、系同心锁,再到拜天地等一系列古老的婚礼仪式无不透出荻港古村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水乡民俗文化气息。

那边来自杭州、湖州、嘉兴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正在泼墨挥毫,书写着充满鱼文化意蕴、祝福荻港繁荣昌盛的春联。围看的村民、来宾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写好的春联挂满了用养蚕大竹匾布置起来的围墙:“龙腾虎跃春光好;鸟语花香荻港新”、“春来鱼儿肥;日照芳草绿”、“丽日和风百花娇;丰衣足食万家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翰墨飘香,一副副春联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美好的祝愿。

获港渔庄宾馆前的大广场,敲锣打鼓,舞狮舞龙,热闹非凡。渔民们奏起了欢快的“渔家乐”。你瞧,这小船、渔桶、网

开塘捕鱼喜获丰收

A big catch at a fishpond in Digang

斗、鱼叉、菱桶都是渔民们养鱼的工具,通过这些道具演奏出欢快、喜庆、动听的打击乐。荻港悠久的养鱼传统,不仅铸就“乌金子”鱼品牌,更催生了荻港人自己的渔乐文化。渔家乐所表现的内容,包含了江南水乡渔民生产和丰收的全过程:春天鱼苗下种,夏秋喂食养殖,年终捕鱼丰收。渔家乐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表达出农民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近几年,“渔家乐”如一支奇葩,绽放在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中,先后走进了南太湖音舞节和中央电视台。还在上海农博会、杭州国际童装节上展现独特的魅力。除了“渔家乐”打击乐队,村里还有青年舞龙队、少年武术队、老年扇子舞队、京剧表演队等文艺团队十余个。正是这些民间文艺队伍演绎出活色生香的水乡渔村的民俗文化。

此次活动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荻港充满鱼文化特色的篝火鱼汤饭了。大广场一隅是复原的渔村民间大厨房,一只只鱼形的大柴灶排列在前,炊烟袅袅,灶上叠着高高的竹蒸笼,渔庄里的厨师正在烹烧各种鲜鱼。广场上摆开了数十桌圆桌子。和孚镇旅游办主任章金财向我们介绍说,鱼汤饭是鱼文化的一个亮点。渔民通过一年来的辛苦劳作,过年之际,正是渔业丰收季节,左邻右舍用丰收的大鱼、酒菜来招待帮工、相互庆贺,一起围坐吃鱼汤饭,庆祝丰收。至今荻港村家家户户还保留着这种民俗。

夜晚6点时分,长达70米的篝火被点燃。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女士迈着轻快的步子登台为此次鱼文化民俗活动致词。她的热情洋溢的讲话刚毕,热烈的掌声、震耳的鞭炮声、激越的鼓乐声响成一片。一队舞龙队舞起了青龙,雄狮猛虎腾跃跳挪,戴着各种面具的人们唱起了渔歌、跳起了舞蹈,整个广场欢腾了。主持人宣布篝火鱼汤饭即渔家婚宴开席。鲜嫩可口的鱼菜、犹如奶汁般的鱼汤端上了桌面,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表演,一边吃着鱼汤饭。

说起鱼汤饭,不能不说荻港的陈家菜。据悉,陈果夫对烹饪十分讲究。他是湖州人,故特聘他妻子朱明老家荻港的烹饪高手施庆生掌勺陈家厨艺。施庆生的传人现在就在荻港渔庄任大厨,即陈文学、钱荣华和吴杰三位大师。2006年7月,陈果夫全家十四人专程来荻港渔庄与钱荣华师傅相聚。故地重游,激动不已。为此,钱师傅亲手做了一桌丰盛的陈家

戴着面具载歌载舞

Dancers wearing masks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菜,陈家人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陈果夫女婿沈华祝老先生当即挥毫写下“传承陈家菜肴精华”墨宝,赠给荻港渔庄。陈家菜是荻港鱼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于是在活动现场,主持人请出了这几位陈家菜传人。他们齐声说:“各位客人晚

请大家好好品尝陈家菜!”原来这次鱼汤饭中还有声名 ,上好

远扬的陈家菜肴呢!

祭拜鱼神的仪式开始了。

桌案上放上猪头、鲤鱼、葱蒜、年糕、水果,点上蜡烛,燃起三炷清香。由徐董事长领衔的祭拜人员恭恭敬敬地叩头三拜。 ―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二拜,祝福全天下阖家欢乐;三拜,祈求来年渔业丰收。在祭拜礼仪中,渔民们欢欢喜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各地的节庆、民俗活动中多有祭祀。祭太阳神、月亮神,祭黄帝、妈祖、大禹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民间崇拜。荻港的祭祀就是民众表达对鱼神的崇拜,对一年丰收的感恩,对来年好年景的祈盼。

篝火熊熊燃烧,唱吧,跳吧,欢乐的人群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一队队“鱼群”、“小虾”、“小蟹”,共26支队伍,200多 人依次唱着舞着。和着悠扬的“梦里水乡”音乐,人们跳起了摇船舞、捉鱼舞,唱起优美的水乡谣:

“船橹吱呀,微波荡漾/一路摇曳一路笑/摇过春夏秋冬/摇破满天星空/开心的渔民们回来啦/摇起我们的小渔船/载着我们的丰收鱼……”

歌声此起彼伏,这边歌谣刚歇,舞台那边又唱起了《小小荻港村》歌曲……

荻港村党委副书记、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从小在水乡长大,对水乡鱼的特性、品种了如指掌,并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水乡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这

吊臂香端庄且高雅

Village girls stage a performance.

次鱼文化活动富有荻港特色,独具乡土风情。我们发掘它,是为了传承它;传承它,是为了弘扬它。今天在现场给大家服务并表演的都是渔庄的200多位员工。他们的辛勤工作营造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氛围。我们会将这些活动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此来激发干部群众创业干事的热情,促进荻港经济、文化发展。欢迎你们以后再来采访,那时我们一定会搞得更好。”

熊熊篝火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欢乐的人们放飞着好心情。一阵阵爆竹声、劲歌声、欢笑声在渔村的夜空久久回荡……它预兆龙年的水乡大丰收,荻港的明天更美好!

By Zhang Ke, our staff reporter

Digang, a village specialized in fish farming since very ancient times, holds its annual grand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8, 2012 and the revelry goes all the way into the night.

Digang is a village in an area crisscrossed by rivers and dotted with ponds in northern Zhejiang. Fish farming has been the vil-lage’s economic pillar for at least a thousand years.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lifestyle at Digang was simple and stable for centuries. A household took care of a few fishponds and people educated them-selves by studying classics. Those who came out well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got appointed to official positions. Those who did not stayed home and continued to take care of family fishponds.

The world-famous mulberry-dyke-fish-pond system of China was invented in Guangdong, a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but it is in and around Digang that the system is well preserved and is about 6,700 hectares large, which is actually the largest and best-preserved mulberry-dyke-fish-pond system in China.

Digang has been rediscovered by scholars, poets, tourists, pho-tographers over the last 20 some years. In some people’s eye, the village is the best prototype of village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first celebration of the big day takes place at Ah Chun fish-pond, a private business, at 1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More than 100 photographers are there to capture the harvest on their cameras. Dressed in one-piece rubber overalls, the fishermen wade into the pond and begin to pull in a big net. As the big net begins coming in, fish jump. Bystanders cheer and photographers click away. Smiling from ear to ear, a fisherman carries a big fish over to the photogra-phers. They click away madly.

The second celebration is a traditional village wedding. A group of people comes to the bride’s home to accompany her all the way to the bridegroom’s home. The procession is composed of a small band, a sedan chair carried by four men, red lanterns. The proces-sion goes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arrives at the riverside where a

EXCLUSIVES新春特稿

渔村巾帼舞起青龙

The women dragon-dance team at Digang Village is

ready to stage its biggest annual show.

carp-shaped boat is waiting. At the wedding, people see many tradi- At six o’clock in the evening, bonfires, which are placed in a row

tional household appliances. as long as 70 meters, are lit. After the director of the fish restaurant

The third celebration is a a gathering of calligraphers from makes a brief thank-you speech and the village’s dragon-dance team

Hangzhou, Huzhou and Jiaxing as well as village enthusiasts. They stages a noisy happy performance, the banquet begins. As it turns

write couplet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as the lunar new year is the out that three of the chefs from Digang Fish Restaurant are disciples

time households across China put up new couplets. The couplets of Shi Qingsheng, a chef who cooked for Chen Guofu (1892-1951),

created on the spot are placed on the large bamboo plates leaning a high-ranking Kuomintang official. Chen was from Huzhou and

against walls. The large flat plates are vessels for silkworms to live his wife was a native of Digang. Shi worked for the Chen family for

in when the silkworm farming season starts in the spring. years. The chef not only trained disciples but also passed his recipes

The large square in front of Digang Fish Hotel serves as the ven- to them. The three chefs all work at Digang Fish Restaurant now. In

ue for musical performances staged by villagers and all the pieces July 2006, 14 descendents of the Chen family came to Digang Fish

are associated with fish farming. The tools from everyday work Restaurant to meet Qian Ronghua, one of the three disciples of Shi

such as buckets, harpoons, landing nets, miniature boats are all used Qingsheng.

as percussion instruments. The

band has appeared in various tel-

evision programs. Digang boasts

about ten performance teams

such as dragon dance team, mar-

tial arts team, fan dance team,

and Peking Opera club.

The most attractive event that

day is the outdoor fish soup din-

ner that evening on the square.

In one corner of the square is a

large kitchen shed established

for the occasion. Chefs from

the Fish Restaurant are busy

preparing various fish dishes. It

turns out that the Spring Festi-

val is a time for fish harvest. A

household usually entertains its

neighbors and helps with a fish

soup dinner. The feast has been

a tradition for centuries. For that

evening, dozens of tables are set 水乡婚礼别开生面

A traditional wedding boat parades through the river network on its way to the bridegroom’s

花港观鱼篇9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趟香港。

香港是个高楼林立,空间拥挤的繁华城市,你会诧异于楼宅柜距之小。道路之窄。山上建造的房子居然也可以是三十多层楼的高楼,真让人担心会不会倒塌。30℃的天,你还可以看到上班族们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匆忙于马路地铁之中。如果,你们不想坐的士,就可以尝尝地铁的滋味,又便宜,又快。到了香港你就得去维多利亚港看看,不过要晚上去看才值得哦。晚上这里灯火明亮,大楼的顶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维多利亚港需坐1.4公里的缆车,便可来往于两园,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在缆车内观赏深深水弯,浅水湾等景区。海洋公园包括海洋天地,集古村,绿野天地,雀鸟天堂,山上机动城,急流天地,水上乐园,儿童王国等八区。南明山公园的海洋天地由海洋馆、鲨鱼馆,浪涛馆及海洋剧场组成。海洋馆是一座椭圆形的建筑物体,建筑设计巧妙,利用一个天然山凹,筑成一个三四层楼高的圆形大鱼缸,里面放养大鲨鱼,大石斑,海马,海龙及珊瑚等四百种海洋动物,隔着6米厚玻璃,容量197万水升。池内分层饲养5000尾,400种不同级别的深,浅鱼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街道叫星光大道,为什么叫星光大道呢?因为地上有许多蓝色的小灯,远远看去还翰像小星星呢。街道的地板上有许多的方框,里面有明星的手印,如果,遇到你喜爱的明星,就可以拍张照做个纪念。如果,你肚子饿了,千万别去大酒店吃,因为那准会让你破费一场。最好是去茶餐厅吃。

到了香港不去海洋公园就等于没去过香港。因为,海洋公园是香港的一大特色嘛。海洋公园的正门设在黄竹坑公署的入口处。进入园中布局巧妙的人工瀑布,世界花园等秀丽景色映入眼帘。两园间设有缆车,游客。依不同的深度,可以观赏不同种类,像鲨鱼,热带鱼,巨人鱼等不知名的鱼类。别忘了,瞧瞧那潜伏到底层的鱼王,让人觉得它是有灵性的,说不定是会幻化成人的形鱼精呢!

啊!这次的香港游真令我难忘。

花港观鱼篇10

当时很是轻狂,并没把多少景色记在心上,以为西湖只不过是偶尔而已。所以初见西湖之时,并无多少惊艳之感。奇怪的是,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平静过。晨阳斜斜得打入大半个西湖,空气里四处飘散着清新的味道。走走停停,眼前的西湖已不似初见之景,与自己当初想象的大相径庭。她似江南女子般的温柔,轻声细语地述说有关西湖的故事。她似天上仙女的典雅,你觉得无限向往这种平淡的生活:与佳人相伴,离开尘世之间悲欢离合。她似邻家女孩的娇俏,带来的亲切之感还掺着几分可爱……还有着太多太多,竟不知如何表达。唉……沉醉其中的滋味呦,那真是,真是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历史上多少的文人墨客,不与我同一般的感觉?留下多少的佳句名篇,搁下多少的西湖情结。那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传颂至今。亭台楼阁,也只有存在这里的烟雨之地,才有她那别样的浪漫吧。

漫步苏堤,置身于两湖之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雨水落进湖里,泛起一阵阵银灰色。这些细纹搅乱湖水原有的平静姿态,使这里的一切,更加生趣盎然。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树身虽离得较远,却给人苍莽之感。似乎是从树梢绿到了地下。近看时,原来是树身布满了青苔。那般鲜嫩,那般可爱。手抚上去,是一种很柔软很舒服的质地。不禁驻足观看。这一站竟愣了好久,回过神来,只得摇头苦笑。也怪这里的一切太让我迷恋,竟是舍不得离开这儿了。

随着父亲的催促离开苏堤,来到了“花港观鱼公园”。刚进公园马上被这里的“红鱼池”给吸引住了。却见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往池中看去,数千尾红鱼来来往往。偶尔几只小鱼跃出水面,马上引来池边小孩的惊叹。池边围着数棵不知名的树。而隐藏在树冠之中的花朵,隐约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境。这边的花千种颜色,那里的花万种风情。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偶尔微风过境,树上的花纷纷掉落池里,与鱼儿们的嬉戏合成一图。真是“花家上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

还未细细观赏此情此景,父亲已拉我走出了“花港观鱼公园”。此时苏堤之景竟与前段相差甚多:两边栽植着多少玉兰,樱花,芙蓉……绿暗红嫣,飞絮无数。湖中之水的绿更是不知如何表达。那时怎样的绿呵?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绿,却又不失中年般的稳重。虽是暗雅素朴,但又饱含风情。望着如此迷人的绿,不知道要说什么,该说什么。仿佛失神一般,在桥上傻傻伫立……

登上南屏山时,雨势渐大。蒙蒙胧胧的雨烟使这儿更显神秘。随行的叔叔说南屏山虽只有几百米高,但是山体延伸长达千米。我不知说什么,这里的一切,永远都是那么神奇,已不是我所能料及。往远处看去,见云烟遮遮掩掩,隐约印现出一座古庙的样子。山上怪石耸秀。绿树参差。偶尔传来的钟声,在山谷里回响……

离开西湖时,我已知道它已经刻在我的心里。做车离开的时候,是那么得舍不得。看着渐行渐远的她,却因幻觉固执认为它是一名奇女子,哀婉之中,在谁的心里留下这么一首清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