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案例十篇

时间:2023-03-26 06:47:47

企划案例

企划案例篇1

A企业是一家百货零售企业,拥有一栋3万平方米的营业楼,营业一年后因管理不善亏损,无力继续经营,需出租。营业楼的原价为9000万元,可使用年限25年。楼内计算机及一些冷冻设备原值3000万元,可使用年限6年。因A企业不再从事商业零售业务,故营业楼内的设备不会再使用,且许多设备如冰柜也不易搬动,所以A企业欲整体出租营业楼。该营业楼处于三类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0万。因该营业楼面积较大,且整体租赁,所以价格因人、因时都可能变动,较难确定一个公允的市场价格。B企业是一家连锁零售企业,正在寻找场地扩张,欲租赁A企业的营业楼进行经营。双方拟定合同,租赁期5年,年租金为1000万元,包括其中的设施,设备维修费由B企业承担。

在合同基本成型时,A企业考虑到目前租赁涉及的税金有房产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综合税负太高,要求提高租金,否则要求拆除卖场内的部分设施。

以1000万元的租金为基数计算,A企业需交纳:

房产税=1000×12%=120(万元);

营业税=1000×5%=50(万元);

附加税=50×(7%+3%)=5(万元);

共计175万元。

事实上B企业所支付的1000万元租金中不仅包含房产的租金,还包含一些设备的使用费,而后者是不应交房产税的。但由于合同是统一的,如何划分两者收入的比例就成了问题。A企业的财务人员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按房屋出租市场价划分租金。周围的商用房每平方米年均租金为500元,以此标准计算,仅房屋租金就达1500万元。但实际上周围商用房面积较小,容易单独出租使用,无法与3万平方米的营业场所类比,所以没有可比的市场价格参照。

2、按出租资产原始价值比例划分租金。即房屋价值占总资产的3/4,房屋租金应为750万元,其他资产使用费为250万元。这样可能会减少部分房产税,但因房产和其他设施的使用年限不同,5年后房屋仍可继续使用,而设备大部分已到报废期,且设备出租收回的价值仅为1250万元,远远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所以如果简单地以原始价值比例来划分租金,必然将部分设备的使用费记入了房屋租金,事实上仍提高了税负。

3、按资产年折旧比例划分租金(按直线法计算、不计算残值)。房屋使用年限25年,每年的折旧额为360万元;设备使用年限6年,年折旧额为500万元。

以年折旧的比例划分,房屋年租金为:1000/(360+500)×360=419(万元);设备的使用费为1000-419=581(万元)。这样虽然使设备的使用费远远大于按价值划分的金额,但该方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此次租赁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是房产,而不是设备,但以上划分租金的办法却导致了房产价值大收益却低,极容易让人理解为通过转移房产租金而逃避房产税。

由此看来以上几种方案均难以解决实际问题,A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由于房产税的税率较高,所以如何合理地降低房屋的租金应是方案得以实施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并通过与B企业沟通协商,A企业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备出售方案。方案改进后,A企业将楼内计算机及其他设备一次性出售给B企业,出售价格经双方协商为1800万元,在合同签定后先支付900万元。租赁期满后,现有设备基本已到期,如B企业不再租赁,不得拆除设备。由此租赁合同变更为纯粹房产租赁,年租金为640万元。

经过变更合同,A企业承担的税金如下:

房产税=640×12%=76.8(万元);

营业税=640×5%=32(万元);

附加税=32×(7%+3%)=3.2(万元)

共计112万元。

企划案例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筹划;鸿路钢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建筑企业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方式和建筑科技的探索和应用,提升智能建造水平,将全方位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与智能制造相结合。这一新政策的实施给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帮助。尤其是在肺炎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传统建筑业受到极大冲击,亟须走出一条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来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建筑工业与智能建造相结合,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载体,形成涵盖科研与施工装配等多产业链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国家为改善宏观环境和企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强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为行业提供了充裕的低息流动性。但是建筑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和盈利空间薄弱等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资金资助。企业通过对我国现行的税务制度进行分析,合法合规严格管理税收,认真履行税务责任。而本文以安徽鸿路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对优惠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来实施企业税务筹划,从而实现纳税风险规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期为建筑企业开展的税务筹划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下,尽管建筑企业的重要地位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但在纳税筹划、规避风险方面仍然难以像国有企业那样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加上对纳税筹划缺乏应有的持续改进理念,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新时期下建筑企业的微观筹划角度具体分析企业的税收筹划情况,一方面可以给予与鸿路钢构类似经营规模的企业一个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改善企业现有经济状况,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具体运用,使企业正确理解国家调整后的税收政策,同时也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2.现实意义。鸿路钢构作为我国典型的钢结构龙头企业,行业地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规模、业务范围都较为复杂。本文以安徽鸿路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税务筹划分析,可以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其对税收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此外,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资金,从而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智能建造水平,给企业赋予新的活力,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新时期下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国家为恢复建筑企业经济发展,新一轮的基础建设投资将直接改善企业的订单数量和业绩水平,强化行业发展优势,同时导致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善纳税筹划工作、减缓企业税收负担,是建筑企业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要环节。第一,重视纳税筹划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有利手段。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税收负担过重,而流动资金链的断裂会使企业举步维艰。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节税后的资金不断发展,加快资金周转效率,发展装配式建筑,将建筑业与信息业深度融合,赋予企业新的意义。第二,树立纳税筹划理念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科学举措。以较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的智能建造水平,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此外,税收筹划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企业战略布局,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稳步发展。第三,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是规避税收风险的有效途径。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企业通过加强税收筹划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布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另外,面对增值税政策改革实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属性选择合适的财税政策来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一)利用行业政策进行所得税节税筹划

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政策还是有倾斜性的,而倾斜性主要集中体现在税收政策方面。由于所得税政策不能转嫁的特殊性,国家减免所得税,减免的经济利益归企业所有。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所得税率,小微企业实行20%所得税率。

(二)选择合理组织形式进行避税

企业根据分支机构的盈亏综合考虑选择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进行合理避税。当分支机构亏损时采取总分公司的策略,利用亏损可相互抵消的方式将企业的总体税负降低;当分支机构盈利时采取母子公司的策略,利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的总体税负进行分摊。企业还应招聘专业的税务人员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纳税义务以及各个税种当期的税额进行严格测算,以实现企业的合理避税,给企业带来长足的利益。

(三)利用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收优惠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内予以抵扣;超过部分准予在三年内结转。企业为公益目的从特定机构进行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要件,同时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为企业赢得美誉。

(四)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150%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按研发费用50%加计扣除,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安置残疾员工,除支付员工工资扣除外,还享受100%加计扣除。同时,按照各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4倍金额,按照纳税人安置残疾人人数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五)巧妙选择供应商类型来降低税收负担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存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小规模纳税人在企业采购商品时不一定能够获得合规的进项税发票,这就导致企业的进项税无法抵扣,增加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若供货商为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的商品则可以通过开具的正规进项税额发票进行抵扣。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小规模纳税人的供货价格通常会比一般纳税人的供货价格略低。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测算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价差与可抵进项税的价差之间的关系,找到价差的临界点,根据临界点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

三、鸿路钢构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一)公司基本概况

鸿路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个大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及智能停车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是目前中国钢结构龙头企业。公司201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项目资质,2015年公司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6年公司获批全国第一家“钢结构制造企业检测等级能力”资质。鸿路钢构集团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注重研发投入,“一体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高端智能车库存取技术”“装配式低层住宅集成技术”等三大技术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一直以来,鸿路钢构就以钢产品结构为公司的主营业务,钢结构的制造和品牌形象一直处于金属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开发的产品有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加工、钢结构工业建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等,产品销往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企业2019年的综合收益较上一年有稳定的增长。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6.58%,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6.30%,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53%,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4.39%。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依靠2019年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而所得税费用的降低与企业良好的税收筹划密不可分。

(二)税收筹划具体应用

鸿路钢构经营钢结构涉及的税收种类较多。从钢结构项目的前期到销售的后期,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但是鸿路钢构从开发项目开始,分析项目建设相关的税收类型,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并提高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合理合法合规地在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1.2018年鸿路钢构旗下子公司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连续三年享受优惠政策。而鸿路钢构则于201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还有部分子公司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地方性政府补助。2.鸿路钢构有计划地招聘研究型人才用于新产品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且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进专业设备和相关技术工艺,并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设备,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2019年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金额高达12881377.36元。企业还通过录用残疾人员给予其合理的岗位,享受税收优惠。3.鸿路钢构作为钢架构的龙头企业,每年存在大量的钢材采购业务,而合理选择供应商可以巧妙避税。该企业通过科学化的市场预测、信息化管理、规模化采购分析原材料的组成及规律,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提高公司议价能力,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该企业还将原材料配件专门成立子公司,如安徽鸿路油漆有限公司等18家全资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4.鸿路钢构不仅在第一时间支援抗疫前线,紧急赶工制作构件,还参与火神山医院等临时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向疫情一线捐献300万元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资。这些行动使企业不仅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还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也树立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为企业赢得了美誉。

(三)实施纳税筹划保障性措施

鸿路钢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纳税筹划的技能,以此来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进行纳税风险识别与管控。1.加强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国家为恢复经济增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财务人员应该培养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快速吸收新政策的要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未来规划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企业更好更快向上发展;其次提高财会人员税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重要举措之一。财会人员往往通过造假作假的方式进行少缴税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此种现象,则需要从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角度出发,坚守职业道德、恪守法律底线。财务人员应当在培养综合素质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权责分明,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准确处理。2.组织财会人员参与企业培训。对于公司的培训学习,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及时关注行业政策的最新方向和动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来提升对整体财税的核算水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最新的政策来指导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此外,企业财会人员还需要经常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配合税务部门的工作安排,规避企业税务风险。3.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必须要遵从纳税法规,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一是企业可以制订科学的宣传计划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在企业内部宣传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对税款缴纳遵从的意识,纠正企业财会人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纳税意识;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将税务责任落到实处,使各部门各司其职,让整个企业全体员工都具有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通过完善税收管理的内部工作流程和标准来规范财会人员的实际操作,进而维护企业的纳税信用,科学防范建筑企业的税收风险。同时,公司高层和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充分重视税收风险,积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加快各资本的重新组合和企业长远发展。4.制定相匹配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在日常经营中耗费的生产成本,将多余的资金用到企业发展的其他方面,提高税收筹划效率。如果企业税收效率降低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下滑,甚至税收成本不减反升。而作为公司内部的财会人员除了定期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在日常处理税收问题时学以致用,对于重点内容及时分析解决,不给企业工作留有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建筑企业为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还需成立内部审核小组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还可以对执行优秀纳税筹划方案的企业进行分析,学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可借鉴经验并加以运用。还可以通过项目转移的方式实现合理的避税,提高企业的利润。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税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利润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促进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本文通过对鸿路钢构的税收筹划进行分析得知,企业要想在建筑行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树立正确纳税意识,通过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对鸿路钢构的税务筹划研究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启示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积极规避税收风险,在我国相关税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合规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避免企业出现多缴纳税费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使企业发生巨大损失,同时企业还可以减轻税收压力利用节税资金去为企业创造利润。其次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税务制度管控和税收风险规避,做好税务风险体系预警,最大限度实现纳税筹划科学合规化,给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经济利益。最后,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还应该重视涉税风险,通过内部税务管理防范风险,并且从上到下贯彻执行纳税筹划方案。总之,只有做好纳税筹划工作,才能够保持企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才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站稳脚跟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曹瑞刚.新时期下国企高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途径[J].中国产经,2020(22):129-130.

[2]李丹丹.新税法下企业会计的税务筹划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20(30):122-123.

[3]刘勇.浅析增值税政策下企业纳税的风险及规避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97-98.

企划案例篇3

[关键词]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吴婷(1979-),女,广西北海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和税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张秀兰(1972-),女,湖南益阳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广西桂林541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会计(税筹方向)专业《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JB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4-02

纳税筹划是企业应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只懂照章纳税而不及其余,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人员时要重视纳税筹划技能的培养。因此“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一、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即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筹划目的,这是纳税筹划岗位职责最核心的职业能力要求。

第一,熟知税收法规。“面对国家税收,愚者逃税,蠢者偷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要做到“高”,就必须熟知相关的税收法规,只有谙熟本行业税法,才可能在纳税筹划时做到得心应手,设计出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实现零涉税风险,其中要特别熟悉和企业经营紧密相关的流转税、财产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第二,熟悉一般企业的业务流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纳税最大的误区是只注重税款的缴纳过程,而忽视其产生过程,认为纳税的多寡取决于账目,其实,税负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非其经营结果。因此纳税筹划应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筹划方案,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一个基础条件。

2.会计核算的能力。再好的筹划方案,最终都要通过核算,并反映在财务资料中。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核算纳税筹划的方案应用的结果,一来可为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二来可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信息反馈和总结提供依据,使纳税筹划效果越来越好。这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很重要的要求,应先修有关会计核算的课程,这也是“纳税筹划”课程通常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原因。

3.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筹划方案设计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每个企业应缴税种不同,不同经济业务适用的具体条款不同,这要求纳税筹划人员须研究众多条款的适用范围,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条款并据此来安排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纳税筹划目的,所以自我学习能力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在“纳税筹划”课程有限的课时里获得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在不断更新,这要求学生不能局限在学校学习到的税法知识,还要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各种税收的征收政策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时调整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建立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思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纳税筹划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构筑情景仿真的案例,设计典型纳税筹划工作任务,这样其教学目标必然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设计出情景仿真的案例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深入企业、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工作实际,搜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通过整理,设计出纳税筹划操作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路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考核目标来看,既考核知识水平又考核职业能力;从考核内容来看,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管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1.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章节设置的,是一种简单的或带有一定逻辑性的知识排列,常见的是按照税种来进行,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筹划,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但实务中,企业经营业务导致了纳税义务的产生,而一笔业务涉及的税种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税种的纳税义务相互之间可能有联系,因此这样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尝试按照纳税筹划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按照其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五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就可以强化该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掌握纳税筹划的实践技能,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的操作。

2.教学过程凸显“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先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的介绍,从中穿插一些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配套实训,执行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想,学生平时没有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等到真正要实践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将改革这种理实脱节的教学过程,融合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学习”。教学的安排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情景仿真的案例为手段,以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引导,通过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保证“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为体现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要判断该企业应缴纳哪些税种,属于哪种纳税人,如何判断;(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引导学生弄清该笔业务涉及的每个税种的税率、计税办法、纳税期限、申报要求等;(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业务来设计出若干个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如减少总税款的方案、推迟纳税的方案、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方案等;(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中企业应纳税款以及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并比较该方案实施的要求,该企业能否做到,从而选择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引导学生判断所用的核算方法,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如何确定,如何影响会计利润。

3.教学仿真案例开发。传统的“纳税筹划”课程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大多是虚拟的,知识感官性差,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恰当的案例开发就成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必须要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依据,通过提炼与加工整理,将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程序加工成适合教学和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这种高仿真的案例教学资料贴近企业的真实情景,学生有在真实职场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举例来说明。华天时装经销公司是一家专业服装零售企业,公司以几个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201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2680万元,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公司准备在节日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达到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可以维持在计划利润的水平(毛利率为40%)上。企业的有关部门设计出来几个方案:一是现金返还,二是赠送优惠券,但财务部主管认为,现金返还的方式,企业不仅没有利润,还会出现较大的亏损,赠送优惠券的方式不仅会增加资金运用量,而且会增加税收负担。如何进行决策呢?根据该案例的具体资料,要求学生以10000元的销售额作为一个基数,来为企业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要根据之前学习的税法知识,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判断出促销活动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种,并测算在不同的方案中,各个税种的税负和能实现的税后利润,并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并能够进行会计核算。

4.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反过来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这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抽题考核。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将纳税筹划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编制成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并进行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什么企业就考什么企业,抽到什么业务就考什么业务,但尽可能保证涵盖全部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加大了考核的随机性,也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纳税筹划方案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不能考核学生对所有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都能进行纳税筹划,但能鞭策学生全面掌握纳税筹划的各项核心职业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反映学生的水平。

第二,重视平时考核。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纳税筹划各项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仿真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撰写纳税筹划方案并演示,并根据学生的课业档案和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评定平时成绩,而且平时考核成绩不仅仅由老师来评定,还可以包括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的一定比例,例如,平时成绩=教师评价(70%)+小组评价(30%)。这样做可以改变原有的短期记忆的行为,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纳税筹划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四、结语

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怎样建立适合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优化和完善,使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真正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克桥,王岩.关于高职院校《纳税筹划》教程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2]王成方.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企划案例篇4

文章在探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基础上,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营销策划》教学改革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设计。

[关键词]

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营销策划;真实项目

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营销策划活动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营销策划》课程,但由于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与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要求就成为各个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是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符合时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院校在理论和实训等课程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2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划》课程是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企业营销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有关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这门课程的要求,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营销策划》是培养理论应用的专业技能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学习营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营销策划》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理论课和与之对应的技能课的关系,因此它们理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雷同的,例如两门课程主要内容都是探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不过,同样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营销策划》的主要任务则是把前者的基本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但在目前很多《营销策划》的教学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过于注重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创造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方面,这种教学目标的迷失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等于让学生重修一遍《市场营销学》,背离了开设《营销策划》课程的初衷。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传统《营销策划》课程大多采取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相对于其他很多理论课程而言确实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确实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很多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过去的案例,不代表能符合现在很多真实企业的需要;其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始终是站在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方向上来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容易将其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最后,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行业或从业经验,案例往往仅仅被学生当作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这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是蛮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意识到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的局限性之后,这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项目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项目的来源很多是虚拟的,或者干脆是直接将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改为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披着项目教学的外衣行传统案例教学的实,依然是一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真实的营销环境与任务,无法验证各种不同方式营销策划方案的结果,使得营销策划工作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这也就很难从根本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无法配合推动学生营销策划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左右学生的兴趣点与努力方向,可以激发也可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考核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自身的参与;考核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缺乏对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跳不出传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到企业真实营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营销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当前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上面的。《营销策划》课程对应的是企业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是策划助理,之后是策划专员、策划经理,最后到营销总监等高级别的岗位。《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满足策划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有一种从策划助理晋升到策划专员、策划经理的可能性。根据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营销策划岗位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些核心的要求是共同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创造性思维;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③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营销知识;④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⑤能够撰写严谨、规范、可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划案;⑥能有效参与或指导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根据企业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这六方面的共同要求,《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素质、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其中第①、②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第③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第④、⑤、⑥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基于《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定位,而且有《市场营销学》等先导课程,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专业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为辅,同时兼顾素质目标的培养。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其要点是立足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选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在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尽管具体的工作内容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有一些不同,但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接近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既包括常规的市场情报的收集,也包括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市场调研;②为解决专门的营销问题,抓住可能的营销机会,形成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③与相关部门合作执行相关营销策划方案;④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等。根据工作过程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够用、适度”为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行动化学习项目:①营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②销售促进策略与方案编制;③广告策略与方案编制;④公共关系方案策划;⑤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⑥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方案编制六个项目。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工作过程导向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很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试用,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的营销策划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托企业真实营销策划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实践教学,通过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营销策划理论与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构建一种能突显,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营销策划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主的将所学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营销策划能力。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①在本课程开课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法,初步营造一种真实工作氛围,然后采取抽签分组的办法分组,4~5人一组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策划团队。②教师把真实企业要解决营销问题转化为策划项目,并把项目中的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现状,主要问题与要求,形成项目文案发给每个小组,进行策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这些真实的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必须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同时选择的企业应该愿意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寻找真实的营销策划项目。③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邀请相应的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就企业的营销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企业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和要求。④各个策划团队开始设计营销策划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明确策划问题、市场信息收集与调研、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设计、营销创意方案设计六个步骤。⑤各个策划团队按照设计好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并最终形成营销策划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引,同时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提供支持。⑥组织营销策划案的答辩会,各个策划团队把营销策划案转化为PPT进行答辩,答辩评委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教师、各个策划团队代表构成。答辩结束后,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和教师分别对各个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在答辩中表现最优的方案将按照企业营销负责人的意见修改并转为企业解决该营销问题的方案,由企业组织设施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

第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伴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评价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结果性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考核主体多元化,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知识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实现多元化与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即考核主体由原来的任课教师变成了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团队其他成员、非团队成员以及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等,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考核。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营销知识转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的能力。过程性考核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精神,对营销知识的领悟、掌握与应用,以及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4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真实的企业营销项目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营销策划实践活动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改变了传统《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实践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落地的问题,为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同时这种教学改革给当前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院校校企合作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政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2]杨慧.基于任务驱动与团队项目教学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5(10).

[3]张翔云.创新能力视角下专业技能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4(5).

[4]卢莹.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4).

[5]谭属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质疑[J].高等教义研究,2010(4).

企划案例篇5

【关键词】真实项目引领;营销策划;再改革

【中图分类】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15)11-0026-03

对企业而言,营销策划是企业营销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对其极为重视。对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营销策划能力也是其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营销策划自然就成为营销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实战性很强,同时富有创意性,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也正在积极、有序展开中。

一、营销策划课程改革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对营销策划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面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营销策划课程建设和实践内容为例进行阐述。营销策划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方案设计能力和方案的发表能力。课程改革时以营销策划的类型为载体,确定以下三个项目:营销策划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营销诊断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年度营销计划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每个项目都能够贯彻“教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所选课程的项目也基本能涵盖企业实战中所涉及的营销策划各种类型,并且充分体现“难度递增”的思路。2011年12月课程被认定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课程改革后,营销策划的教学效果在以下方面获得改善:

(一)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

一方面,课程项目以企业案例为载体进行分析、讨论,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之间体现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年轻学生的向上精神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特别地,学院在课程教学中还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点评学生设计的方案,所以学生参与热情更高。

(二)方案设计能力大幅提高

课改后的教学一改讲述为主的授课格局,也改变了营销策划就是《市场营销》重复的状态,学生在教学中深刻体会了策划的思路、方法,方案设计能力获得大幅提高。课改后学生在毕业设计、企业服务、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有关营销策划的环节上表现突出,多次获奖。

(三)方案发表能力大幅提高

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包括营销诊断方案在内的三次方案发表。方案发表要求在会议室中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PPT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PPT制作能力、团队的协作都得到大幅提高。

二、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有时看似成熟的课改方案因为设计者的经验、环境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并不会令教师、学生、企业都十分满意。例如教师讲授营销策划完整的理论架构和方法,教师讲得生动、案例丰富,但无论课程讲得如何生动,对学生实战能力提高的帮助也不大;有的教师以实际企业为例,要求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设计方案,这样学生的设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毕竟不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所以实战性不强。具体而言,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学生的实战能力难以真正得到大幅提高

项目化课改主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背景,教师分模块对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教学过程尽管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并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但是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与现实有距离。比如企业真实的竞争环境、企业的营销费用成本、企业的营销管理情况都是制约营销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信息在学校内部是难以获知的。学生并没有在企业环境中设计方案,仍然不能真正体会企业的需求,所以实战性不强。

(二)企业真实项目来源有限,教学使用项目相对陈旧

营销策划的实战性非常强,学生需要掌握大量一手数据才能进行方案设计。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都是教师亲身经历或者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得到的案例,毕竟教师参与企业方案设计的数量不会太大,所以总体来说,项目载体来源不多,而且长期使用相同的案例可能造成与瞬息万变的企业真实环境脱节的局面。

(三)课时有限,制约学生实战技能的提升

目前营销策划课程为64课时,在有限的课时里,需要完成项目案例分析、思路讲解、方案设计、方案发表与点评,显然不太现实,客观上造成学生资料收集、营销实践时间不足的局面。因此,营销策划课程改革有必要将教学从课堂为主转变为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模式上来。通过以上分析,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新的问题不断完善,以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三、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研究

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应秉持这样的思路:项目化课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亲身体验真实工作过程。因此,“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改革”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模式,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营销策划教学改革以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一)课内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

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的思路是课内教学继续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即以营销策划的类型为载体,课内实施三个项目的教学:营销策划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营销诊断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年度营销计划书的分析、撰写与报告。三个项目的内容由易到难,教师由手把手传授知识、思路到放手学生设计方案。课内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的步骤、思路和方法,注重方案设计的逻辑性,并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案发表能力和演讲技巧。课内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营销策划的理论和撰写技巧,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单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二)课外教学实施校外实训和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课外教学是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关键环节。课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企业真实项目中获得实战能力的提高,以避免纸上谈兵的局面。

1.课内、外教学的课时分配

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的课时分为两部分组成:课内64课时,课外两周校外实训。两周的校外实训是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所在。校外实训主要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这样便于学生收集企业信息和了解环境,更易于学生撰写方案,避免空洞。

2.课外教学的内容及方式

在合作企业的两周实训中,学生首先进行为期两天的企业文化、营销概况、营销制度、产品推销等方面的培训,然后进行一周的营销实践(包括促销、售后、销售管理等工作),最后根据企业项目撰写营销方案。学生在企业撰写比较多的营销方案是促销策划书和营销诊断方案。比如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营销专业的学生首先在企业促销并收集资料,然后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撰写节假日促销方案,最后再将方案递交给企业评价,如果企业采纳的话,学生将参与方案的实施。这样,学生在校外教学中,经历了环境分析、STP分析、营销策略设计等实战环节,并及时获得学校、企业的指导和评价,其实战能力将获得大幅提高。

3.课外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课外实训的评价更接近于企业对员工的评价,评价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工作业绩(方案设计)、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发表能力;工作态度则主要考核学生在出勤、完成工作的意愿等方面的情况;工作能力考核学生沟通、合作、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课外教学评价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其中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权重更大,因为企业指导教师对自己企业的情况更加清楚,所设计的方案对企业的意义多大、是否可以实施方案,他们对此有着更清晰的把握。比如,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市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合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企业专家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由专家对学生打分并出具相关证明。

4.注重营销社团活动

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项目的获得,如果没有项目,学生在企业将无法正常开展实践工作,当然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也就无从谈起了。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学院成立了“营销策划社团”,该社团作为承接企业真实项目的主体。该社团由营销专业学生中的精兵强将组成,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赴合作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工作,洽谈的项目主要为促销方案设计和营销诊断方案的设计。营销社团是课外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社团承接的项目是营销专业学生实训的核心内容。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得以锻炼,实战技能才能提升。同时,通过营销社团的活动又能培养一批热爱营销工作的学生,他们的营销能力和技巧也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当然毕业后社团成员也会成为合作企业优先招聘的对象。课内外教学的实施将使学生的营销策划实战能力获得大幅提高,同时企业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将使专业和课程获得较好的口碑,有助于促进新的企业项目的获得,解决课内教学项目来源不丰富的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

四、营销策划课程再改革实施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丰富课内项目来源

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支持是关键,而获得企业支持的关键是人才。所以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应考虑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以便促进双方的合作。例如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实训、实习、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安排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经过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成立实习小组,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经过企业的考核,由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样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同时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并缩短了双方的磨合期。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改革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为课外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手的教学资料,经过整理后可以成为课内项目化教学新的素材,从而解决课内教学项目陈旧、来源不丰富的问题。当然,教学中也应该及时更新课内教学的项目载体。

(二)协调合适的课外教学时点

课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就是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学校教学安排不一致,企业有时希望学校在非销售旺季的时候开展课外教学,因为销售旺季时企业人手不足,不可能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但学校的教学又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连贯性,所以能否在双方合适的时间进行课外教学就成为比较重要的商讨内容了。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除了研讨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外,还应该讨论课程开设的具体学期,以便双方尽早安排学生的教学事宜。同时,在开设课外教学的学期开始前,学校应该进一步与企业沟通具体赴企业实训的时点,以便做好教学进程安排。总之,因为课外教学会涉及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所以凡事应及早准备,否则会出现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校企双方不满的状况。

(三)注重课外教学过程中的口碑积累

实施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下的营销策划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口碑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改得以良性循环。首先,校企合作的项目应该确保完成,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造成“烂尾楼”。其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教育学生,项目的重要意义,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影响项目的实施。再者,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全程参与和跟踪,及时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项目的实施,决不能放任自流,否则项目很容易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当然,良好口碑的建立将有助于新项目的获得,从而进一步促进课改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卢毅.论基于“团队训练法”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2):105-107.

[2]蒋欣荣.诊断式项目引领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20-24.

[3]蒋欣荣.高职营销策划项目化课程改革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8-51.

企划案例篇6

【关键词】 税务筹划;风险;税务内控

税务筹划是企业降低有效税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来源。税务筹划这一概念本来就是舶来品,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其在降低企业税负方面的特殊作用而引发学术界和企业界浓厚的研究兴趣,随着对税务筹划研究的不断深入,税务筹划风险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税务筹划风险的界定

到目前为止,学者对税务筹划风险的界定侧重于结果的不确定性,认为“税收筹划风险是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界定只是简单套用了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这一基本概念,未能明确揭示税务筹划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且忽略了那种虽然结果确定,但仍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筹划行为。

笔者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税务风险的一种,要界定税务筹划风险有必要搞清什么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一个企业所作出的税务相关决定、实施的税务活动等引致企业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就应该是指企业的税务筹划这一特定行为给企业带来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可能性。

二、税务筹划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税务筹划风险超出企业可接受范围就会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被判定为避税甚至逃税,那么企业将面临补缴税款、承担税收滞纳金、罚款这些有形的损失。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形象。若企业的税务筹划不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税务形象,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价;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以后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使企业卷入法律诉讼。税务筹划有可能加大企业的法律义务,增加企业卷入诉讼、遭受损失的风险。

三、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要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首先要弄清其产生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理解缺陷,这又包括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全面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规定的含义和由于政策规定的模糊性企业与税务机关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例如,某企业集团内部一子公司为另一子公司提供某种咨询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该企业集团希望在不违法税法的前提下降低服务收费,从而减少应纳营业税,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企业集团经过筹划,决定对咨询服务按照成本加成法进行定价。对加成比例采用某商业数据库中类似服务较低的加成比例,据此计算咨询服务费,从而降低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结果税务机关不予认可,认为其加成比例偏低,因为税务机关采取的是当地同类企业的类似服务加成比例,该企业由于事先未与税务机关沟通,导致要按照税务机关要求进行转让定价调整。对于加成比例,税务机关有一定范围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由于事先不了解税务机关的认可标准,未进行充分沟通,因而筹划失败。

第二,政策变动带来风险。税务筹划方案必须在一定的政策前提下才能成立,原本成功的筹划方案在政策变动后就可能失去效果,甚至带来反效果。例如,从2001年5月起,白酒消费税由从价定率改为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法。为了降低价格提升而对销售市场的影响,很多企业纷纷采取设立多道独立的销售公司这一税务筹划方案。由于酒类消费税仅在出厂环节计征,企业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方式,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合理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企业按照卖给自己销售公司的价格作为消费税的从价计税的计税依据,大大降低了消费税的应纳税额。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国税函【2009】380号规定对计税价格偏低的酒核定消费税最低价格,从2009年8月1日起,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该规定的执行使企业很难再通过多道销售公司来实现消费税税额的降低,而且多道销售公司的设立本身也有设立成本和经营成本。在新的政策法规下,该税务筹划方案不再能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反而加大了经营成本。

第三,税务筹划方案本身缺乏灵活适应性,当经营活动或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就无法再适用。企业要获取某项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

在税务筹划技术中,有一种是利用临界点来进行筹划的,以临界点为分界线会有相反的选择。例如,因企业增值率的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会出现差异,按照现行增值税税法规定,对于适用17%税率的货物,当增值率高于17.65%时,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税负重。对于适用13%税率的货物,当增值率高于23.08%时,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当增值率低于23.08%时,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税负重。如果企业经营适用17%税率的货物,初始增值率为20%,则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税负较低,但如果出现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济因素变动,企业的增值率很容易会下降;低于17.65%,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就会高于一般纳税人。在进行纳税人身份筹划时如果不能考虑到这一点,筹划方案的灵活适用性会降低很多,风险相应就增加。再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土地增值税是一项很大的税收负担,土地增值税适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当增值率稍微超过税负临界点(如50%、100%、200%的增值率,特别是纳税人建造普通住宅出售时增值率是否超过20%)时,企业通常会适当加大开发成本、开发费用,从而降低增值率来实现税负的降低。在进行这类筹划时就必须注意提前考虑各种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在实际增值率低于税负临界点时,还在加大开发成本和费用。

第四,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缺陷。这包括税务筹划人员在专业素养、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税务筹划者对税收法律法规理解认识不足或失误以及筹划的度没有把握好从而造成筹划方案自身的缺陷。例如,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据此,企业税务人员提出筹划方案,建议企业招聘残疾人员,即使为了企业形象等原因要求残疾人员实际不参加工作,只是领取一定量工资,从而获得支付工资100%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该方案就违反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本来意图,如果企业安置残疾人员而不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税务机关在检查时可以认定企业行为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五,由于企业内控不够严密,管理水平的缺陷导致税务筹划的执行过程出问题,不能正确实现筹划方案意图。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载有两个适用不同税率的经济事项,税务筹划人员提出此种情况下企业应在合同中分别注明每个经济事项的金额,这样就可以分别按照适用的不同税率计算印花税应纳税额。结果企业的业务人员在签订合同时,为了省事,只注明了总金额而未分别注明各个事项的金额,企业必须就总金额按照两个项目中适用较高的那个税率来计算印花税税额,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税负。这就是由于执行过程出问题,导致筹划目的未达到。

四、控制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建议

税务筹划风险由多种原因引发,要降低风险也需多方面考虑。有效控制税务筹划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源方面全面进行。

第一,要强化税务内控。税务筹划风险属于企业税务风险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就是要求企业有比较完备的税务内控制度。税务内控长期以来都被企业忽略,或者以财务内控替代税务内控,在政府、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的氛围下,税务内控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应该强化税务内控,形成书面的企业税务管理规章,明确税务职责分工和授权,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流程,实行合理的报告监督制度。提升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水平,对于任何一个采用的方案,都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做出流程图,明确每个环境由谁负责、责任人是谁。保持对税务筹划方案执行过程的监督,发现执行变形、走样的情况及时处理、矫正。用概率、期望、离散度等常用的风险测量指标强化对税务筹划风险的量化,随时识别出那些风险超过企业接受范围的备选筹划方案,消除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高风险。

第二,随时关注税收政策法规变化。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税务法律法规更新定期报告制度。既可以向专业中介订购此项服务,也可以由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负责密切留意税收法律法规变化,每个星期在税务相关人员内进行通报,特别是确保税务筹划人员随时掌握法规政策的变化。对于特别重大或者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税收法律法规变化尽量做到及时通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税务筹划方案的跟踪监管制度,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动态化管理。每当税收法律法规或经营环境变化时,都对企业现行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审阅,看是否改变了筹划方案的有效前提,如果改变就应及时修改方案或者放弃计划,尽量减少或消除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

第三,确定税务筹划方案时,一定考虑非税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和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制定出在一定变化区间内可以灵活应对的筹划方案。

第四,在决策时采用风险决策方法,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所谓风险税务筹划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条件下,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去获取超过一般筹划所节俭税额的谋划。进行风险税务筹划要求在筹划方案选择时就考虑各种风险及风险概率,从而达到企业控制税务筹划风险的目的。具体说来,在对筹划方案进行选择时,可以采用期望收益法、期望效用法和概率最大化等风险决策常用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的精确程度和自身的管理决策水平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就笔者看来,期望效用法最精准但最难运用于实践,概率最大化方法决策最简单但忽视了小概率情形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期望收益法既能体现各种概率情形对决策的影响又在操作上有可行性,应是企业进行风险决策的有效方法。

第五,提升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包括对税务筹划人员进行招聘时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对在岗税务筹划人员定期培训,确保其知识及时更新和深化,减少由于税务筹划人员对政策理解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难度较大的税务筹划进行指导、把关,甚至将一些高难度的筹划直接外包给专业机构,来降低由于筹划方案自身缺陷导致的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注意加强和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积极维权。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若想获得税局的认同、减少风险,就必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尤其是事前沟通。在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就要考虑税务机关的立场、办事特点,提前咨询税务机关的意见、是否接受企业的看法等。在碰到个别和严重的某些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时,企业也应树立维权意识,通过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形式维护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企划案例篇7

在我国,纳税筹划被理解为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投资和经营等理财活动的精密规划后而获得节税收益的活动。从这一定义中可以认识到:无论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即必须以税法为准绳。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时,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要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要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由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对于特殊的纳税筹划方案,应在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后,才能按其方案进行操作。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原则,既要保证所选择的纳税方案合法,还要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然而,在纳税实践中,由于纳税人对税务筹划存在着片面认识,一味钻法律的空子,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又缺乏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税务筹划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纳税筹划失败的原因

(一)企业财会人员对法律条文理解不深不透,单凭对某些税法条款的一知半解盲目地进行纳税筹划,结果使纳税筹划活动越过了法律允许的边界,触犯了法律,形成了事实上的偷税、漏税

例如,某轻化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生产并销售应税品要缴纳消费税;而从生产企业购买应税消费品再批发或零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则不缴纳消费税。”将企业一部分销售人员独立出去,成立了独立核算的下属营销公司,然后把轻化厂生产部门生产的高级化妆品以成本价格销售给营销公司。即将原本不含税出厂价350元一套的化妆品,以成本价150元销售给营销公司,按当时规定的30%消费税率每套只缴纳了45元的消费税。每套少缴纳消费税60[(350-150)×30%]元,且营销公司批发或零售时均不缴纳消费税。结果,这种做法被税务机关发现,被认定为是一起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产品定价的偷税行为,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补缴了税款和罚款,使企业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认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就可以知道,该法律文件的第26条明确规定:“企业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纳税的收入或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可见,纳税筹划绝非轻而易举,也不仅仅是减少纳税额的问题。作为纳税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深入地研究税法,吃透税法精神,才能避免这类纳税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财会人员和销售业务人员不能很好地沟通和配合,财会人员没有给销售人员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结果使企业触犯了税法,受到了处罚

例如,某大型商贸公司2006年10月份发生了这样一笔业务,某客户购买大宗商品价款1000万元,分3次付清,当时付转账支票500万元。结果企业业务部门一次性开出了1000万元的普通发票,而对未收到现金的部分,财务部门不记账,结果违反了税法规定,受到了税务机关的处罚。

其实,这些业务只要对结算方式稍做调整,采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企业就可以得到纳税筹划的收益,具体做法如下:

对已收到转账支票的部分,开具发票,计算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72.6495万元[500/(1+17%)×17%]。对于未收到货款的部分,采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进行核算。这样既可以延缓纳税,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可以避免遭受违反税法的处罚。

(三)企业把目光盯在“税务最低”这一目标上,不考虑税务筹划对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这种把节税作为唯一目标的纳税筹划,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例如,某化工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需向金融机构贷款2000万元新建一条生产线,年贷款利率6%,年投资收益率为18%,5年之内还清全部本息。经财务人员测算,有以下四个备选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期末一次性还清本息;方案二,每年偿还一定的本金利利息,偿还系数为0.2245,前四前等额偿还475.94万元,第5年偿还469.47万元;方案三,每年等额偿还平均本金400万元以及当期的利息;方案四,每年偿还等额利息120,并在第5年一次还本。

以上四个方案很难一眼看出哪个方案最优。于是,化工公司财会人员又测算了五年之中四个方案应纳所得税的情况,结果方案一为370.73万元,方案二为470.84万元,方案三为475.18万元,方案四为594万元。于是,该公司选择了方案一。这是否是一个最佳方案呢?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归还本息合计、现金流出量合计等方案做详细的分析。为此笔者经过一番精心的测算,列出表格,说明5年中四个方案各自缴纳所得税、还本付息以及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见下页表1。

由表1可见,如果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那么就应该选择方案一,因为这个方案会使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最低。事实上,该化工公司也是选择了方案一。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方案归还本息额最高,现金流出量也偏大,从综合财务目标来看,方案一不是最佳方案。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权衡表中5年应缴纳所得税额、5年归还本息合计、5年现金流出量合计等三项指标后再作出决策。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财务管理道德要关注资金流量;另外,对于筹资贷款而言,还应该关注归还本息的总额。如果从这两个方面看,最好的方案不是方案一,而是方案三。方案三虽然纳税较多,但是现金流出量最低,比方案一少流出现金211.05(3046.23-2835.18)万元,足以弥补多缴纳税款带来的损失[(475.18-370.73)

<211.05]。由此可见,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把目标盯在“税负最低”这一点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纳税筹划的真正目的。该化工公司一味追求税负最低而不顾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个失败的纳税筹划案例,究其实质是财务人员缺乏理财知识的表现。

(四)有些企业财会人员把自己放在税务机关的对立面,忘记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是纳税筹划的关键,结果,在本可以节税的方案上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

例如,某企业为节税,将固定资产折旧由平均年限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因为事先未征得税务机关的同意而被查处。其实,这家企业折旧变更政策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税务机关和企业对税法条款及企业实际情况的理解不同而已。只要企业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可以变通的。

在实际工作中,纳税筹划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还有很多,其中经营管理高层的财务管理知识欠缺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根本原因。一些CEO人员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业务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纳税筹划的经验和技能,也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防止纳税筹划失败的对策

为了防止纳税筹划的失败,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财务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这些情况包括:1.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所享受的税收待遇也不同。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筹划最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做到有的放矢。2.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脱离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只有了解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后,才能使纳税筹划方案恰到好处,合法又合理。比如,企业在现金流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首选现金流出量少而纳税额又不高的方案;如果企业现金流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以选择纳税额最低的方案。3.企业投资额的大小。在我国,对于投资额不同的企业,国家制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额的大小还决定项目完工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规模,即生产能力的规模。对于这些问题,财会人员必须了如指掌,为用好税法做好基础工作。4.企业领导对风险价值的态度。从企业领导对风险的态度看,可以把企业领导划分为开拓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开拓型的领导对风险持乐观的态度,不怕风险,敢于冒风险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对纳税筹划持积极的态度;而稳健型的领导对风险持谨慎的态度,反映在税务筹划上,他们往往宁可牺牲一些企业的节税机会,也要确保不违反法律,不敢打税务机关的“球”。了解这些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5.企业目前的纳税状况。企业有无欠税行为,在纳税筹划方案开展了哪些工作等是企业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有助于企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注意搜集足够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以备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参考

一般需要搜集以下资料:1.我国有关税法的制度法规;2.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3.其他企业类似的纳税筹划方案以及方案分析评价;4.取得税务部门的内部资料或中介机构的内部资料及其有关的、公开发行的专业书籍和刊物。

(三)制定详细缜密的纳税筹划方案,做好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工作

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要考虑周密,不可有疏忽和失误;在制定方案时要综合权衡节税和现金流量、还本付息总额等理财计划的协调关系,还要尽量降低纳税筹划的成本;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法。

企划案例篇8

兼顾公平和效率,是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原则

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发起、职工参与、经过企业和职工的集体协商、并经劳动保障等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备案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企业年金方案规定企业年金的参与人员范围、缴款模式和方式、账户管理方式、基金管理方式、投资政策、权益归属、支付条件和其他有关事项。

对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进行企业年金管理的基本规定,是企业职工、管理层在企业年金方面全体意志的集中表达,是企业与运营机构全部合同的基础。对于参与职工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职工与企业的集体合同的一部分,是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权益的法律文件。对于企业年金运营机构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共同遵守的准则,是运营机构企业年金客户需求的集中反映,是运营机构企业年金业务人财物资源配置的目标。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监管部门的一个监管重点。企业的年金方案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国资企业还必须到国资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只有经过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合格的企业年金方案,才能享受相关税收和政策扶持,才能规范进入企业年金运营程序。

所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一个核心的、专业的、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影响企业年金方案的合法性,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企业年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影响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最终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福利。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直接影响着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方案时所应关注的要素。如何才能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企业年金管理方案?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如下问题。

设计基本原则

建立企业年金方案,首先要明确基本宗旨与基本原则。从企业年金的建立目的来看,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建立企业年金,对于企业来讲,主要目的是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稳定职工队伍并形成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原则,不能加重企业的负担,不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

二是自愿平等、集体协商的原则。相关法规规定,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没有经过集体协商确定或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企业年金方案将不予生效。所以,方案设计中如何兼顾职工中特殊群体的利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更能让员工接受,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企业年金是长期的福利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重要方式。企业核心员工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创造者。短期的企业福利和激励方式,不利于长期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年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达到很大的积累规模,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与此同时,企业年金是普惠制,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平衡,也是企业在设计年金方案时必须把握的原则之一。

四是适时调整的原则。企业年金是一个长期的养老制度,因此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的时候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如在企业缴费方面可以考虑企业不同时期的缴费能力,设定一定缴费幅度,使年金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设计的关键点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企业年金方案应包括九项。其中核心内容为参加人员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离职归属、账户管理方式等几部分内容:

确定参加人员范围

兼顾公平和效率,是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原则。对于每个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应充分贯彻普惠制的思想。通常情况下,对计划参加企业年金职工的约束性规定非常少,只要职工在该企业工作满一定期限即试用期届满就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的员工人数、分支机构数量的多少,以及各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决定了该企业在选择企业年金受托人时,及企业年金受托人在选择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时,是否要求该金融机构必须拥有遍布全国的机构网络。金融机构在为企业制订企业年金方案时,一定要预先充分了解该企业的分支机构情况,在必要时提供自身服务网络的详细情况及联系办法等,以赢得客户的信任。

由于员工退休待遇的高低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时间和交费时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如职务、职称等其他条件相同,仅仅因为年龄不同,老人、中人、新人的待遇也会差别巨大。老员工由于缺乏账户积累,因而无法享受年金领取待遇。这样对老员工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仅仅因为过去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现在开始实行,不为他们做出补偿,是不合情理的,也违反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所以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对待企业的所有员工,可以考虑企业员工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办法,有所区别。

资金筹集方式

企业年金方案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协商建立。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缴费,二是个人缴费。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也就是说企业年金费用来自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共同缴费,但具体比例应通过集体协商确定。企业缴纳企业年金费用一般不超过企业上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8.33%,加上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6%。考察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程度、其福利资金及企业年金基金积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方案设计时的交费模式,包括:交费水平为多少?固定金额还是与工资比例挂钩?是持续性分期交费,还是一次性交费等等。

规定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与待遇水平。根据企业经济发展阶段与效益状况,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在税优政策范围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超出部分可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充分享受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缴费在使用上,用于支付相关管理费用后,主要分配给职工个人,根据企业的类型等特点确定分配方式与比例,以对企业贡献大小为尺度决定向关键人才倾斜的幅度。

关于企业缴费的测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方法一:系数测算法

此办法为事先确定缴费基数,然后根据计划参加人年龄、性别、职级、服务年限、职称(或学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因素计算缴费系数,则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系数=缴费基数×(职级系数+年龄系数+服务年限系数+职称系数+荣誉系数)×性别系数。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相关因素以及系数,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考虑职级、考核绩效、年龄、职称、性别等因素,充分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切合,兼顾公平与效率。

方法二:比例测算法

此办法为企业根据计划参加人的工资额度或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全国性企业),然后确定缴费比例来计算缴费金额,则缴费金额=该计划参加人工资×缴费比例。

运用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工资差距已被员工广泛接受,所以以工资为缴费基数易被员工广泛接受,因此在民主协商流程中,此种方式易于顺利通过;另一方面,简便易于操作,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方法三:等级确定金额法

根据计划参加人的职务等级确定缴费金额。

归属比例

分析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和流动性,对决定该企业年金方案的财务结构和账户管理条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的企业和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归属方法。再如,对于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企业,除了要充分考虑账户资金权益归属的问题,还要制订详细的账户转移条款,规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何转移账户资金。

个人缴费部分权益完全归属计划参加人个人;企业缴费部分权益归属方式及比例由企业在计划建立时确定,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悬崖式、阶梯式和混合式三种形式。

方法一:悬崖式

对于员工队伍比较稳定,老员工较多的企业可以采用悬崖式。悬崖式即计划参加人在服务年限满一定期限后,将单位缴费部分全部归属给计划参加人个人。

方法二:阶梯式

对于员工队伍比较年轻的企业可以采用阶梯式,以达到稳定计划参加人队伍。阶梯式即随着员工服务年限递增,逐年将单位缴费部分按比例归属给计划参加人个人。

方法三:混合式

也可以将悬崖式和阶梯式合在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定期缴费的业务模式。

企划案例篇9

要上好课,首先要选择一本合适的营销教材。目前市场上的《营销策划》教材很多,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丰富了营销策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值得肯定。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标准不一样,不同营销策划的教材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我们要选择一本合适的营销策划教材也并非易事。其实,《营销策划》这门课重点是培养学生要在实践中能活学活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强调教材的应用型特点,要便于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但营销策划理论部分的内容也很重要,没有理论知识,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营销策划环境时,往往会缺乏大局观,缺乏长远思想,策划出来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些零散的计谋之类的东西,生搬硬套的东西会比较多。同时,我们在选择《营销策划》教材时,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一般本科院校可以更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教材。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我们也可以选择营销策划实训教材,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目前,各本科院校一般都会在学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后再开设《营销策划》课程,这是很合理的,因为营销策划的许多相关知识都来源于《市场营销学》和《市场调研》,市场上许多营销策划教材的内容往往和这两本书的内容有很多重复,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进度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重复太多。一般来说,策划相关知识、营销策划的程序和方法、营销策划创意、营销调研、营销策划书的撰写是我们必须要讲授的重点。

二、大量使用案例教学

《营销策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须要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方式。要做好案例教学,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精选案例

营销策划案例的选择是上好案例教学课的关键一步。案例选择不好,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疑惑。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案例要很新。现在营销环境可以说是变化相当快,策划案例也要不断加以更新,切不可一个案例今年讲了,明年再讲。例如我们以前在讲娱乐营销时,比较喜欢选择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的策划案例。但现在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当年超级女声的策划手段有些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目前的娱乐营销新环境。因此,我们就要对案例进行更新,选择案例最好是当前有影响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营销策划案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案例大小要合适。考虑到我们的毕业生往往都要从最基层做起,我们选择案例时,切不可一味追求大公司、大企业的营销策划案例。大量实践证明,许多大企业、大公司他们的策划思想和手段会与小公司有所区别,因此,我们适当举一些我们身边的营销策划案例往往对学生而言更加具有说服力,这样也会更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适当选择一些不成功的案例。目前,我们经常看到的案例都是企业如何策划成功的案例,我们在讲解这些成功案例的同时,也要举一些企业失败的案例,通过对这些失败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做策划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哪些是我们必须要加以克服和避免的,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营销策划知识的了解,有效降低他们今后做营销策划时犯错的概率。

2.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好不容易选择了一个营销策划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因为组织管理不当,导致教学效果很差,课堂变成了一团糟。因此,课程的组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讲产品策划时,举了一个“白加黑”感冒片的策划案例,首先,我们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一个组长,限定讨论时间,老师指定问题。每个人都要畅所欲言,小组讨论时不加评判。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人都需要将讨论结果交给所在组的组长进行汇总,每组由组长在课堂上进行陈述。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实践证明,我们如果将案例教学组织好后,学生的思想会非常活跃,他们的创造性也将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三、做好第二课堂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企划案例篇10

【关键词】 小微企业; 纳税筹划;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2;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081-03

一、小微企业创建设立阶段的纳税筹划

(一)小微企业设立时行业选择的纳税筹划

小微企业在创建设立阶段,首先要关注的因素就是投资行业,行业选择不当会直接威胁到企业寿命。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各地区对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可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为相关纳税人行业选择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当然,国家对于产业的扶持会涉及严格的限制条件,因此,小微企业在设立时,一定要根据客观情况和企业资源综合考虑,以期和产业优惠的限制条件相符合,从而获得税后利益。

案例1:2014年初,北京的王先生欲成立一家小微企业,投资预算为450万元,经过多方考察,现有三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基本资料如下:

方案一:投资兴办一家快递公司,主营邮件收发服务,年销售额520万元(含税),各项成本及管理费用39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约为10万元。

方案二:投资兴办一家小型商务酒店,年营业额465万元,原材料及人工成本315万元,各项管理费用34.5万元。

方案三:投资兴建一个有机花卉种植农场,年销售收入390万元,种子、化肥、农业设备等购进金额250万元,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30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筹划分析:由于上述三个方案的投资行(产)业不同,应缴纳税额及行业性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导致企业税后利润存在很大的差别。

方案一:投资兴办一家快递公司

财税〔2013〕106号文规定,纳税人提供快递服务,就其交通运输部分适用11%的增值税率,就其收派服务适用6%的增值税率。

应缴纳增值税=520÷(1+6%)×6%-10=19.43(万元)

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9.43×(7%+3%)=

1.94(万元)

企业利润总额=520÷(1+6%)-390-1.94=98.63(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98.63×25%=24.66(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98.63-24.66=73.97(万元)

方案二:投资兴办一家小型商务酒店

应缴纳营业税=465×5%=23.25(万元)

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3.25×(7%+3%)=

2.33(万元)

企业利润总额=465-23.25-2.33-315 34.5=89.92(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89.92×25%=22.48(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89.92-22.48=67.44(万元)

方案三:投资兴建一个有机花卉种植农场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投资后经申请可获得免征增值税待遇。另外,《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花卉种植取得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90-250-30) ×25%×50%=

13.75(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390 250 30 13.75=96.25(万元)

通过上述三个方案的对比可见,小微企业投资于有机花卉种植可以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待遇,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因此,王先生应当选择方案三作为最佳的投资项目。

筹划点评:税收政策对不同行业税后利润的影响十分明显,小微企业要想进入鼓励行业,不仅要对享受优惠的条件和限制性规定作客观分析,同时还要建立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良好的公共关系,否则,可能功亏一篑。

(二)小微企业设立时组织形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其中,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制企业属于法人企业,将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的自然人股东还要对分配的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上述规定可见,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缴纳的税种也不同。因此,小微企业在设立时要提前测算不同组织形式下税负的高低,从而选择税负较轻、税后收益较大的企业组织形式。

案例2:2014年杨利大学毕业后,准备在济南自办一家小型物流企业,预计年度收入总额为120 000元(月销售额10 000元),相关成本费用为61 000元,符合“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现有两种设立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二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筹划分析:小微企业在设立时,从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纳税身份上,对组织形式进行选择,是避免经济性重复征税、实现税后收益的有效途径。

方案一: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财税〔2013〕52号文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

该企业应缴纳增值税=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 000-61 000)×20%-

3 750=8 050(元)

方案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财税〔2011〕117号文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可以申请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该公司应缴纳增值税=0

应纳税所得额=120 000-61 000=59 000(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9 000×50%×20%=5 900(元)

税后利润=59 000-5 900=53 100(元)

假设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全部作为股利分配给投资者

杨利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3 100×20%=10 620(元)

税收负担合计=5 900+10 620=16 520(元)

对比可见,虽然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可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方案二仍旧比方案一增加税收负担8 470元(16 520-8 050)。因此,该企业应当选择方案一,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更有利。

筹划点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虽可节税,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微企业在进行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因素,以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小微企业采购与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

(一)小微企业采购阶段的纳税筹划

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货物时,因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或者取得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只能按3%的税率进行抵扣。这样会使企业当期进项税额相对减少,而应纳税额增加。因此,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小微企业,要优先考虑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但是,当价格有绝对优势时,小规模纳税人也是可以选择的。

案例3:青岛兴旺商贸有限公司为一家小微企业,2013年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3月,该公司拟购进一批高档皮衣,每件进价30 000元(不含税),销售价为33 000元(不含税)。在选择购货渠道时,有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方案二,以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方案三,以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筹划分析: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需要取得准予抵扣进项税的法定凭证,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较有利。

方案一: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

应缴纳增值税=33 000×17%-30 000×17%=

510(元)

当期净现金流量=3 000元

方案二:以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

应缴纳增值税=33 000×17%-30 000×3%=

4 710(元)

当期净现金流量=3 000元

方案三:以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

应缴纳增值税=33 000×17%=5 610(元)

当期净现金流量=3 000元

对比可见,该公司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时,税负最低。但考虑净现金流量,无论是向一般纳税人还是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货物,当期的净现金流量都是相等的。

筹划点评: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作出一定的让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会考虑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货物。实务中,小微企业作为购买方应提前做好市场分析预测,从而充分利用商品的供求关系获取利益。

(二)小微企业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

销售阶段是一个产品实现利润的最后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由于小微企业在销售收入形成的时刻即产生了纳税义务,因此,在销售收入形成前,纳税人进行一定的安排,包括改变销售结算方式、转换纳税主体等,将会降低最终的税负。

案例4:潍坊乐友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为一家小型生产企业,2014年3月向泰华商场销售儿童玩具,共计应收货款70.2万元,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形式。2014年6月,该公司收到货款42万元。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筹划分析:该公司可以考虑采用委托代销货物的形式销售儿童玩具,即买卖双方签订协议,乐友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按协议价70.2万元收取所代销的货款,而实际售价由泰华商场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款之间的差额归商场所有。

方案一:该公司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形式

3月份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0.2÷(1+17%)×17%=10.2(万元)。

方案二:该公司选择委托代销货物的形式向泰华商场销售儿童玩具,结算时可按照实际收到的货款分期计算销项税额

该公司3月份不必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6月份向泰华商场索取代销清单后再计算销项税额。

6月份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1+17%)×17%=6.1(万元),剩余28.2万元货款由于尚未收到代销清单,可暂缓申报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比可见,该公司按委托代销结算方式进行税务处理达到了延缓纳税的目的,因此,乐友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如果小微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商业企业,且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形式,则可以考虑采用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延迟缴纳增值税,从而获得较大的税后利益。

三、小微企业利润分配阶段的纳税筹划

企业利润的增加必然带来所得税费用的增加,而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就是净利润,是可供企业分配的经营成果。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企业利润分配策略不同,投资人获得收益的性质不同,实际所得税税负有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小微企业利润分配阶段的纳税筹划,对于降低企业的总体税负乃至投资者的税负意义重大。

案例5:济南青源食品有限公司为一家小微企业,由李悦和林锋共同出资成立,各占50%的股份。2013年末,该公司实现净利润51.2万元,以前年度亏损11.2万元。现有两个利润分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5%的法定公益金;方案二,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10%的法定公益金以及30万元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筹划分析:由于该公司2013年未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所以李悦和林锋两位投资人当年没有股息、红利所得,但青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剩余利润挂账一年后,将对两位投资人按其出资比例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方案一:青源食品有限公司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5%的法定公益金

该公司剩余利润=(51.2-11.2)×(1-10%-5%)=34(万元)

剩余利润挂账一年后,李悦、林锋分别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4×50%×20%=3.4(万元)。

方案二:青源食品有限公司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10%的法定公益金以及30万元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该公司剩余利润=(51.2-11.2)×(1-10%-10%)-30=2(万元)

剩余利润挂账一年后,李悦、林锋分别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50%×20%=0.2(万元)

对比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为每个投资者减少个人所得税3.2万元(3.4-0.2)。因此,该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小微企业的股东即使保留公司利润不分配,也不能免除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的期限最长也只有一年。因此,小微企业可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利用提取公积金的比例进行纳税筹划,以达到减轻投资人税负的目的。

由以上五个案例的纳税分析可见,小微企业在创建设立阶段、采购与销售阶段、利润分配阶段可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利益。但是,需要提醒纳税人注意的是,小微企业由于组织架构、财会队伍素质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具体操作技术、方法与步骤等方面应有自身的特色。为此,在不同阶段下,小微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选择涉税风险最低的纳税筹划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