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诗十篇

时间:2023-04-11 06:10:06

汪国真诗篇1

时隔20余年,诗人最近在忙些什么,据说他“风雨兼程”,赢得了跨诗书音画多艺术领域的成就。2013年早春,本刊记者采访了诗人汪国真。

诗情茶韵,芬芳无穷

人们说,汪国真是中国诗坛一个永恒的符号,当年崇拜他的粉丝们,而今不少人带着自己的儿女在读他的诗。

2013年4月5日,在茶人熟悉的北京马连道茶叶街尽头,茶香深处,笔者倾听诗人一杯清茶谈诗论画,他儒雅依旧,诗心依旧。20多年光阴,似乎没有在诗人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才华横溢的汪国真在学生时代就喜欢读写诗歌,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诗在校园里被广为传播。

早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编的刊物上发现了他的诗;一位女老师把校园里流传的汪国真诗歌手抄本介绍给了在出版社工作的先生,她的先生敏锐地发现了出版价值,于是有了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潮》;汪国真曾用毛笔给一个美术编辑写信,对方慧眼识珠,出版了他的书法集。

汪国真说,“很幸运”,其实,多年的诗书生活中,诗人字斟句酌、精心打磨,早已为自己后来的“幸运”做好准备。

好诗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第一本诗集畅销开始算起,20多年来汪国真诗集一直畅销、遭遇盗版,说明“时间也是检验诗歌的标准”。20年来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汪国真仍在他的诗里微笑。

一次朗诵会上,一位“70后”先生和他的“90后”儿子,一起朗诵汪国真的诗歌,这位先生激动地说:“我一辈子爱汪国真的诗,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还会继续爱的!”

许多粉丝、读者都很关心:汪国真这些年在忙什么?

汪国真因为受邀出席的社会活动很多,经常被邀请写诗题字,从1993年开始,他写诗之余,抽出时间专注于书法研习,每天至少一小时,茶香袅袅、妙音缭绕中,挥毫泼墨之间,诗心渐入佳境。

写诗、研习书画的同时,汪国真还涉足音乐领域。一次他看电视,有位歌手在接受文化考评,主持人读出陆游的两句古诗,问作者是谁,小伙子毫不犹豫就回答“汪国真”,把汪国真给逗乐了。

年轻人不知陆游却知汪国真,足见汪老师在百姓心中印象至深,可是他同时意识到,让孩子和年轻人更愿意学习古诗词是多么重要。

从小出生在书香之家,良好的诗书熏陶给汪国真打下坚实的基础,诗人回望自己童年少年时代,古诗词给他提供了超能量营养,但是他发现,很多小学生记流行歌的歌词容易,但背诵古诗词却很苦恼,他希望孩子们能通过音乐来记住诗词。汪国真开始自学谱曲,因为诗歌创作的基础铺垫,他很娴熟地掌握了节奏、韵律,更重要的功夫是根据歌词的风格配乐曲。

汪国真开启了诗书音画的艺术人生。2003年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8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并出版《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CD专辑。

2009年12月,“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拉开帷幕。曾被诸多诗迷粉丝视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当晚在音乐领域演绎出另一番天地。前来听音乐会的观众惊叹不已、感慨万分!汪国真说:“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两位诗人的“同一首歌”

一个偶然的机会,由女诗人李桂杰“牵线”,让汪国真和著名文化学人、青年作家毛梦溪联手创作了新歌。

2009年冬天,一个文化名人的聚会上,女诗人李桂杰对毛梦溪的新诗作《分别别多久》很是喜欢,在回家途中,抑制不住欣喜,发短信给毛梦溪,表示要帮助找作曲家来加以推广。在她的有意安排下,2009年12月的某个下午,在北京保利大厦茶舍,汪国真、毛梦溪这两位神交已久的诗人便有了第一次相见。

出于对诗歌的热爱,出于对当前流行歌曲、中国文化共同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两位诗人相惜、相见恨晚。他们为歌坛的兴盛繁荣深感高兴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为当今歌坛的鱼目混珠、轻率浮躁现象忧心。他们愿以深深的社会责任感,联手向口水歌宣战。

这一次相见,催生了两位诗人合作的第一首歌曲《分别别多久》,他们低调运行,却出手不凡。在2010年民进中央的春节联欢会上,《分别别多久》试唱便引起了不凡的反响。两位诗人合作的歌曲处女作,引起青年女高音民歌新锐、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雷洋的热情参与。如今,由雷洋演唱、演绎的电视音乐《分别别多久》已录制、拍摄完成后面世。

诗与歌,前世一对相伴而行的鸳鸯,优雅走过千载缠绵。诗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诗人的歌就是他们的诗,跳跃的诗文就是一个个凝练了的音符。诗源于歌,或者歌源于诗。

汪国真希望歌坛少一些浮躁与口水,多一些诗意与哲思。并期待一批又一批有文化蕴含、能歌能唱的新诗新歌,重新回荡在大街小巷,诗、歌合一,尽善尽美……

凝视生活:“诗外桃源”意趣浓

汪国真擅长书法和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兼具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别有情韵。2007年,汪国真当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把音乐当诗写,把书画当音乐写”,他畅行于艺术的多个门类之间,诗歌、书法、绘画、音乐都是他的最爱。

读者的喜爱总是令汪国真感动。他说,那种温暖会成为创作诗歌的源动力。

一次受邀到南方某大学讲演,坐飞机过安检,汪国真因匆忙出门,多带了个行李箱而被男安检员拦下,看过汪国真证件的女安检员对同事悄悄说:“照顾下,是诗人汪国真。”于是,人家破例放行了。小伙子还非常热情帮着他拿箱子,弄得诗人心里温暖又歉疚,心想:下不为例,谁说诗人就可以违规比别人多带个箱子的?

很多文采飞扬的作家诗人论及数理化,都以不识数自居,汪国真却是理科很好的诗人。他自幼的志向是做科学家,因为“”的影响,他没上过高中。当年,他是以初中学历考大学,并成为78级大学生的。为了规避与高中生竞考的风险,他报考中文专业,实属无奈的选择。或许,正因如此,“科学家”走上了诗人之路。汪国真不仅不像一些文人那样走进数字王国就大脑“断片儿”,反而喜爱数字,炒起股来也出手不逊呢。

再受追捧崇拜的诗人,再美好的艺术,也会遇到批评的声音,这时汪国真用莫言的话来调侃:“‘我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恨我’……不必管谁怎么说,我仍清茶相伴,诗意清幽,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朴素淡泊。”

汪国真诗篇2

写诗引导儿子自身就是“名牌”,告诫儿子“忠”“孝”是做人底线

1994年春节后,38岁的汪国真中年得子,他激动万分,给儿子取名汪黄任。儿子出生后,汪国真仍身不由己,整天忙着参加活动,到处签名售书、演讲。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愧疚,汪国真只要在家,洗尿布之类的事情都包揽了。

汪国真的诗盛行不衰,稿费自然不菲。但在养育孩子方面,他却一直很俭朴,从不买奢华用品。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养成的意识,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泯灭,它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传承。因此,在儿子面前,汪国真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朴素,言语得体,从不讲粗话,对父母恭顺尊重。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渐渐懂事的汪黄任,处处表现得像个小绅士。

汪黄任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了攀比心理,经常在饭桌上说班里某个男生很大方,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都分给同学;某个女生身上的衣服都是从香港买的等。汪国真意识到儿子的心态起了变化,但他并没有给儿子讲什么大道理,他觉得攀比心每个孩子都有,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一天,汪黄任在饭桌上对爸妈说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班里其他男生穿的都是名牌运动鞋,只有他没有。汪国真知道,如果直接拒绝儿子,会伤害儿子的自尊心,于是他说:“爸爸可以给你买名牌运动鞋,但必须用你的劳动来获得,如果你同意在家里洗半个月的碗,拖半个月的地,爸爸明天就可以给你买。”汪黄任爽快地答应了。汪国真信守承诺,第二天就帮儿子实现了心愿,儿子也认真履行了诺言。此后,汪国真多次通过按劳付酬的方法,引导儿子摒弃不劳而获的念头。

为了教育儿子放弃攀比心理,汪国真经常给儿子讲一些名人故事。他告诉儿子,袁隆平是我国“国宝级”的水稻专家,生活却非常俭朴,早年穿的衬衫都是花10元钱从街头地摊淘来的。尽管袁隆平如此朴素,因为他在水稻方面的卓越贡献,仍然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所以,你是否赢得大家的肯定,并不在于你穿不穿名牌。汪国真还用诗诠释自己对名牌的理解:这名牌/那名牌/何牌能胜自身就是名牌/这闪光/那闪光/何光能闪奋斗之光?汪国真把这首诗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儿子的书房里。

平时,汪国真衣着朴素,穿着以简单舒适为宜。有一次,北京一家书店邀请他签名售书,他决定带上儿子,让儿子体会一下:老爸穿着朴素的衣服,照样能被大家所尊重。那天,签名售书时,汪国真面前排起了长队,人们拿着新购的书,恭恭敬敬地请他签名,还不忘和他合影留念。看到爸爸如此受欢迎,汪黄任终于理解了爸爸诗中的“自身就是名牌”的含义。此后在生活中,他很少再向父母索要名牌东西。

汪国真经常教育儿子,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恪守的底线就是忠和孝。忠就是要忠于祖国,不能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情;孝就是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上中学时,汪黄任被父母送到姥姥所在的城市读书。此时的汪黄任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玩得忘了回家。得知这个情况后,汪国真坐火车赶到了岳母家。当时儿子还没有回家,经岳母指点,他找到了儿子所在的网吧。

看到爸爸出现在面前,汪黄任有些害怕。汪国真没有训斥儿子,而是把儿子带到肯德基餐厅,父子俩边吃边谈。汪国真严肃地对儿子说:“做人首先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姥姥有个习惯,每天晚上你不回家,她就不睡觉,一定要等你回来。你夜不归宿,就是在给你姥姥添麻烦,就是不孝,爸爸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人!”汪国真的语气很轻,分量却很重,深深地铭刻在儿子心里。从那以后,汪黄任虽然还是会去网吧玩游戏,但是到点他就会准时回家,因为他知道姥姥在等他。 本文主人公(中) 汪国真和儿子

贴心老爸一如“男闺蜜”,帮儿子走出早恋成为父子间的秘密

近两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很高,大家对节目中明星老爸的育儿方式争论不休。汪国真很欣赏第一期节目中张亮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他认为,父子间应该像朋友,更像哥们儿,这样的父子关系会让孩子感到轻松随意,有心里话会给父亲说,也便于父亲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包括他的行为、兴趣、爱好。

汪国真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习惯于冷静缄默。中年得子,他没有对儿子娇纵宠溺,更没有处处摆父亲的架子,而是时时从儿子的心理出发,和儿子玩耍嬉戏,做儿子的知心朋友。儿子懂事后,有想不通的地方,或与小伙伴有了矛盾,就会找他拿主意。

小学三年级时,汪黄任告诉爸爸一件令他烦恼的事情。原来,每次上学时,他和住一个院的小明、小军一起走,后来,小明和小军有了矛盾,都来拉拢他,让他上学时不要和对方一起走。现在他烦恼的是,和小明一起走,小军不高兴;和小军一起走,小明又不高兴。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儿子的烦恼看上去似乎是无解的难题,但对于睿智的汪国真来说却非常容易。他问儿子:“小明和小军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汪黄任说:“小明生日时,爸爸给他买了架遥控飞机玩具,小明让其他小朋友玩的时间长,让小军玩的时间短,小军就生气了,说小明不够意思。因此,两人产生了矛盾。”听了儿子的话,汪国真认真思索了一下,说:“他俩现在最信任你,你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和好呀!你不妨对小军说,小明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们玩的时间长,是因为你们是好朋友,小明欢迎你随时去他家玩玩具。这样两个人就会和好了。”按照爸爸的主意,汪黄任很快做通了小明和小军的工作,3个小伙伴又能快乐地在一起玩了。

在汪黄任眼里,爸爸是个“智多星”,只要有难解的心事,他总会第一个对爸爸说。一般男孩都不愿和父亲睡,汪黄任却喜欢和爸爸睡一个被窝,给爸爸讲他在学校里的趣事,与爸爸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汪国真也用孩子式的思维与儿子交流。

汪国真是个诗人,骨子里充满了浪漫和对自由的向往,在教育儿子方面,他也是不拘一格。儿子上初中后,他告诉儿子:“生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人生是可以冒险的,你可以有一些毛病和坏习惯,可以早恋,可以抽烟喝酒,虽然我不赞成抽烟喝酒,但是只要不太过分,我就不会干涉你。”

有了爸爸的宽松要求,汪黄任的青春期过得很放松,可以呼朋引伴地去溜冰、打球,去KTV唱歌,无拘无束地发泄着旺盛的精力。

不过,让汪国真没想到的是,儿子读高中时还真的谈了场恋爱。那天,妈妈不在家,汪黄任有些羞涩地问汪国真:“老爸,当年你第一次谈恋爱的感觉是怎样的?”作为过来人,汪国真立马意识到儿子有“情况”了。果然,儿子承认,他喜欢上班里的一名女同学,两人一同去逛公园、看电影,那种和女孩牵手的感觉让他回味无穷。看着儿子甜蜜的神情,汪国真并没有如临大敌,也没有告诉妻子。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早恋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个年龄段的朦胧情感也是正常的,但是如何处理是关键,因为再宽容的家长,也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汪国真找了个时间,把儿子带到饭馆里,特地要了两瓶啤酒,在饭桌上和儿子进行了一次男人与男人的对话。他以商榷的口吻对儿子说:“你这个年龄恋爱太早,爸爸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何患无妻。作为男人,只要有能力,谈恋爱不是太难的事情。”听了爸爸的话,汪黄任想了想,点点头说:“老爸,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汪国真又提了条建议:“别伤害人家女孩子,除了恋人还可以做朋友嘛!”1个月后,汪黄任果断和那个女孩分了手。

后来,汪国真去学校开家长会时,遇到了儿子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调侃地对儿子说了句:“挺一般的啊!”当时儿子还有些不服气。汪黄任读大学时,偶然跟老爸聊到那个女孩,他认真地说:“老爸,现在我也觉得她挺一般,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觉得她特别好!”有趣的是,儿子中学时的恋情,汪国真的妻子至今仍不知情,这成了他们父子俩的秘密。

诗人的儿子不一定要写诗,鼓励儿子“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有一天,汪黄任放学回家对汪国真说:“老爸,我现在才知道你这么牛啊!我们老师都喜欢你的诗。我太崇拜你了,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

汪国真仔细一问才知道,儿子的班主任看到他的家长栏里写着“汪国真”三个字,就好奇地问他:“汪黄任,你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汪黄任不知老师问话的用意,调皮地说:“他就是摆摊的!”班主任接着问:“那你爸写不写诗?”汪黄任点头说:“有时也写两首。”确认汪国真的身份后,老师就对汪黄任说:“你有个大诗人爸爸,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诗,有空请他给我们讲讲课!”汪黄任这才知道,在他眼里哥们儿似的老爸原来这么牛。

听了儿子的夸赞,汪国真趁热打铁向儿子讲起了自己的“励志史”:上中学前,汪国真的志向是做一名科学家。初中毕业后,他却到北京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那时他最怕的就是“三班倒”,每次夜班他都忍不住打瞌睡。在工厂有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可汪国真的家庭出身不好,他深感自己这辈子上大学无望,那时他最大的志向就是混个八级工。没想到1977年恢复高考,他连考了两年,才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中国青年报》选载了他发表在校刊上的一首诗,给了他2元钱稿费。从此,他发奋写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老爸的奋斗史对汪黄任不无启发:人生没有坦途,只有奋斗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受老爸的熏陶,汪黄任喜欢上了写作。小学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念,这让他很自豪。上中学后,汪黄任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了爸爸的诗,更加崇拜爸爸了。因为崇拜,汪黄任成了爸爸的小尾巴。汪国真的朋友打趣他们:“你们俩不像父子,更像‘闺蜜’!”汪国真哈哈大笑说:“我就喜欢和儿子这样相处的感觉。”

汪黄任带着对文学的兴趣进入高中,仍热衷于读书写作。到了高二关键时期,汪国真接到班主任的投诉,说汪黄任这段时间成绩不太稳定,不知他私下里在做些什么,请家长配合做一下孩子的思想工作。那段时间汪国真比较忙,与儿子谈心的机会少了,于是,他抽了个时间专门和儿子谈了次话。

面对老爸的询问,汪黄任承认自己在创作一部小说,花费时间较多,可能耽搁了学习。汪国真没有责怪儿子,而是与儿子分析道:“读大学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成才途径,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努力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文学梦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去追逐,人生有大目标,也有近期目标,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写小说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你的构思可能会更成熟。”老爸的分析鞭辟入里,汪黄任忙点头称是。此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了上来。

汪黄任参加高考时,亲友们以为汪黄任会选一个与文学有关的专业,他却选择了郑州一所大学的市场经济专业,这个选择让关心他的人不太理解。汪国真却郑重地对儿子说:“你的人生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只要你无怨无悔,诗人的儿子不一定也要写诗!”

在儿子到大学报到前夕,汪国真帮儿子打点行李。汪黄任开玩笑说:“老爸,你写了那么多的诗,也为我写一首呗,让我带着你的诗开启新的人生!”汪国真答应了儿子。很快,汪黄任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爸爸写给他的诗:过去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如何去写未来的日子/逝去了的会是一种暗示/它会影响却不能决定/你怎样写就明天的故事/生活不会是迎风招展的花枝/你将历尽艰辛/才能拿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证明自己是最富有创意的设计师……看完诗,汪黄任才真正理解了爸爸对他的殷殷期盼。

对于儿子的未来,汪国真说:“作为父亲,我只是希望儿子不要甘于平庸,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他没有必要太勉强自己,只要志向和爱好结合起来就很好,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然而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去世。汪黄任回忆道:“从父亲确认病情到现在,他的身影变得可望不可及。他穿着平整的西服,梳理着一丝不苟的发式,戴着一架金丝眼镜冲着我笑。想起这些,我很平静。我是真的觉得,他只是站在远方,留给我一个背影,从来没有离开。”

与父亲一起在写作上切磋砥砺,是汪黄任生活中最闪亮的记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不变的是追求,不改的是乐观。“不是我任岁月蹉跎,而是无人让我心折。”父亲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昂扬洒脱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汪黄任不断前行。

汪国真诗篇3

电大论文开题报告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10、《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汪国真诗篇4

近年新诗诗坛有多位著名诗人英年早逝,甚至有新诗界最重要的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的两任会长雷抒雁和韩作荣,中国最重要的刊物――《人民文学》和《诗刊》各自的负责人韩作荣和李小雨,还有著名的诗评家陈超去世,都没有像汪国真这样引起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极度关注。新浪、网易、凤凰网多家门户网站做了专题讨论。如凤凰网的“凤凰文化”在汪国真去世的当天就推出了“专题头条”:“1956-

2015告别纯真的年代――著名诗人汪国真逝世”。到第二天,就有14篇文章。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及观点就可以窥见媒体对他的极端重视及他的逝世对诗坛及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可以看出大众读者与专业诗人对他的评价截然相反。特别是诗人对汪国真的新诗成就的评价极低。欧阳江河甚至说:“仅就诗歌而言,汪国真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惟一的作用就是阻碍。我认为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他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如果因为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拥有很多读者,就以此来定义我们对诗歌的品位的话,这简直就是对整个诗歌智识层面的一种羞辱。我和汪国真对诗歌的判断是彻底不同的,他认为是诗歌的那些东西中体现的所谓时代精神、那些表演性成分和精神励志等,我认为是拼凑出来的‘假诗’。而我们的教材居然要把它收入,塑造那种四不像的东西,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毒害,从小学时起就会有树立起一种‘恶趣味’的危险。现在大家一提诗人,就回到过去,可是‘过去’又不够远,没有回到李白甚至屈原的时代,而是回到了汪国真甚至是徐志摩的时代,以此来塑造我们的诗歌趣味、价值观乃至生命质量,所以我们的诗歌不能和汉语的当下性同步。我羞于被称为和汪国真是同一个时代、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诗人。”{2}

如果从诗、人和社会的现代性角度来探讨汪国真诗歌,不难发现尽管他是大陆诗人中诗集销量最多的诗人,他的诗的价值并不与诗集的销量成正比。“‘modern(现代)’这个术语源于一个拉丁词,意思是‘在这个时代’。这一英语词汇迅速地演变出两种用法,意味着‘当代、当今’,另一用法则添加了这样的涵义――在现代时期,世界已不同于古典的和中世纪的世界。在这一词汇的现今用法中保留了这两层含义,只是当今世界与之相对立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只是古典的和中世纪的两个阶段了。在社会科学中,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它的通常用法中,已演绎出关于现代的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之间的一种更为精致的对立。很多的时代可能也会觉得他们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独特性远非一般的差异可比;我们正在发展着历史中的崭新事物。”{3}

台湾诗界普遍愿意把用现代汉语写的诗称为“现代诗”而不是“新诗”,目的是为了强调这种诗的现代精神。我更愿意把它称为“现代汉诗”。一是为了强调它是用现代汉语写的诗,二是为了突出它是具有现代精神的诗。现代汉诗应该是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抒写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的语言艺术。新诗现代性建设应该重视人的生存问题、人的生理需要和审美需要、诗的启蒙功能、抒情功能和治疗功能。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的四大任务应该是促进改革开放、记录现代生活、优美现代汉语和完美汉语诗歌。如果用这些新诗的“现代性”标准来衡量汪国真的诗,不难发现他的诗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价值。一是关注人的生存。二是重视人的生理需要和审美需要之间的情感需要。三是他的诗的结构模式是小哲理加小感情或小感触,产生了一定的启蒙功能和抒情功能,甚至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所以被称为“心灵鸡汤”。四是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在文化大转型时期的情感生活和现实生活,如同他1990年代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的名称《年轻的潮》所言,确实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年轻的潮”。汪国真半个月前出版的他的最后一部诗选集的名称是《青春在路上》。他的诗确实也记录了“在路上的青春”,主要读者也是那些在路上的年轻人。不可讳言,他成名后的一些写作,尤其是为青年报刊及出版社写的一些诗是带有商业化运作性质的“应景之作”或“命题作文”。他的一些诗的写作是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汪国真自己承认:‘我写诗一直注意对象,新诗是写给年轻人看的,没有必要写得很含蓄;而旧体诗中用典较多,词句比较含蓄,虽然也能表达豪放的情怀,但读旧体诗的人一般要比读我新诗的人年龄高,所体悟的也要比年轻人深。我不会刻意地追求某种表达的形式,这也是我的性格。’”{4}但是他的很多诗作,尤其是成名前的诗作是他个人真实的情感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如实记录,如同他的一部诗集的名称《年轻的思绪》所言,他用诗笔把自己的“年轻的思绪”记录了下来。1990年代初中国诗坛正流行一句名言:“真实是诗人唯一的自救之道。”正是因为写得真实,一些诗写出了年轻人的“心声”,他的诗才能够被青年学生广为传抄,才能够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明信片诗”。当时非常流行寄同学好友新年明信片(贺卡),明信片上会写上几句祝福的话。名言警句太“硬”了,直接教育人不太好,有点哲理语言又较优美的句子成为首选。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自然深受青年学生的青睐。

如果用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来衡量汪国真的诗,他做得最好的是“记录现代生活”,其次是“促进改革开放”。很多诗人和诗评家完全否认第二点,认为他写的是“小处敏感大处茫然”的诗歌,脱离了当时火热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先锋性、革命性及启蒙功能、宣传功能是20世纪新诗的重要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朦胧诗很多是“政治抒情诗”,汪国真从来没有写过“政治抒情诗”,他的诗是平民化的个人写作,是小夜曲,不是黄钟大吕。但是正是《热爱生命》这样的小夜曲让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不知所措”的年轻人少了些迷惘,多了些思考;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奋斗,少了些冷漠,多了些热情;少了些自私,多了些关爱。汪国真的诗在当时能够流行的本质原因是这些诗既满足了亚文化圈中的情感热,是抒情诗,又能够满足亚文化圈中的思想热,是哲理诗。这些既抒情又励志的诗能够在社会转型期让一代年轻人健康地成长,尤其是让他们平安地度过青春反叛期,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当然,他的一些诗过分强调“遵纪守法”,如强调现代性中的“和谐”甚至“规则”,不顾90年初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在中国潜滋暗长的时势,不利于年轻人的“创新”与“创业”,确实产生了如“精神鸦片”的负面效果。“2000年后,汪国真近20首诗先后被选入各地中学课本,除了知名度、作品易读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涉及的话题更‘安全’。汪国真的诗充满了中庸、自我克制的色彩。……‘社会的汪国真化’会引导我们走向单向度社会……”

身为大学教师,我一向坚持既传统又现代,但要适度偏向现代的原则,如在新诗研究中,我支持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在文化上起作用,反对在“诗歌”,尤其是“诗体”上起作用,所以我提出新诗要建立“准定型诗体”。教育的现代性与新诗的现代性也有些异曲同工,都不是一种极端的,尤其是富有后现代特质的现代性,都会兼顾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甚至重视传统和规则,不极端强调自由与主体。“如果要以一种更为清晰的方式来谈论现代性,那么,现在所收集的那些通常说法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社会学对我们处境的一些典型描述,我们熟知那些用于描述现代间距的负面效应的语汇:异化、祛魅、破碎及病态等。在这个发端于马克斯・韦伯的传统中,可以找到那些有助于我们更为严谨地阐明所有这一切与现代自由和个性的关联方式的概念。这将我们关于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研讨更具针对性。例如,可以考虑一下彼得・贝格尔对现代时代的描绘‘除其体制功能和角色功能外,作为最高实在的纯粹自我概念正是现代性的灵魂’。”{5}“在韦伯的眼中,现代性就是对古往今来的自我和社会的一种明白确认,现代同一性并非仅仅是历史性构造系列中的又一个例;它是对那些构造之既有根基的一种去蔽。不管是福还是祸,我们终于赢得了自我――意识――这是一个常见的现代主题。”{6}“人的自主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7}“自由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不能被驯服而且拒绝为他物所驱使的;它曾经使艺术始终朝着生命之亘古荒原的边界进发,并作为探索生命的激情和行动的拓荒者而生存下来。由于它功名显赫,因此,我们把一位艺术家而不是其他人的工作称之为创造。”{8}汪国真的诗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没有多大用处,对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诗歌技术”更无帮助,这是我当时“抵制”“汪诗”的主要原因。我1990年7月从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毕业,当时也在疯狂地写与“汪诗”迥异的“现代诗”,并无“诗人相轻”的原因。

作为诗人或新诗大学老师,我“抵制”“汪诗”。但是作为新诗研究者,我却敢于出来为汪国真和席慕蓉的诗辩护,认为中学生确实有必要读“汪诗”,重视社会传统甚至做人规范的“名言警句”甚至“心灵鸡汤”确实有助于处在叛逆期的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我也反对中学教育的极端化,观念上的、思想上的和艺术上的极端观点都可能“误人子弟”。中学生的独创性、自我意识及个性在心理叛逆期都非常强,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主体性及自主意识,会让他们变得大而空,甚至变得非常狂妄。

今天,我已接近天命的年纪,尽管仍然强调“洋为中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但已经不主张“全盘西化”,才越来越意识到“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中的“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重要性,有点类似中国古人所推崇的“温柔敦厚”的生存方式。尤其是近年在大学生中推广“诗歌疗法”之后,才更认识到汪国真的诗的“心灵鸡汤”般的“诗疗价值”。我在每一次“诗歌疗法”讲座后都要让听众全体起立“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相信未来,珍惜生命”的朗诵声中结束讲座。集体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取得相似的“诗疗”效果。但是必须指出,汪国真的诗过分重视人的高级情感,尤其是伦理道理情感,用来做“诗疗”的效果是有限的。他的诗更多是中国传统的“诗教”,不是西方现代的“诗疗”。“诗疗”要有效果,既要推崇人的高级情感,也要承受认人的低级情感。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现代性有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新诗现代性建设必须意识到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部分,既要建设现代主义诗歌,也要建设后现代主义诗歌。汪国真的诗在“现代性”上是缺乏的,尤其缺乏“颓废”对人的健康和“解构”对社会的健康的正面意义的正确认知。

在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中,汪国真的诗在“优美现代汉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完美汉语诗歌”上效果很差,甚至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他的哲理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比较,也是小巫见大巫。冰心的小诗的情感比他纯正,宗白华的小诗的哲理比他深刻。冰心和宗白华都是站在人格高尚诗艺纯熟的大诗人的肩膀上写作。1921年9月1日,冰心在《繁星自序》中说:“1919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R. Tagore)《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9}宗白华崇拜歌德:“歌德对人生的启示有几层意义,几个方面。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10}“歌德的诗真如长虹在天,表现了人生沉痛而美丽的永久生命,……而歌德自己一生的猛勇精进,周历人生的全景,实现人生最高的形式,也自知他‘生活的遗迹不致消磨于无形’。”{11}

因为缺乏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纯度和诗艺的难度,具体为缺少现代诗人的语言智能和现代诗歌形式技巧与现代人的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和现代社会的现代精神(创新精神),所以“诗人汪国真”在出名时和去世时都被“主流”诗坛强烈“抵制”。如朱大可所言:“鸡汤诗人的谢世引发的超常赞美,说明文化贫瘠时代的中国人,对鸡汤的记忆、嗜好与依赖,已经到了令人心痛的程度。”{12}马小盐的结论更尖刻:“汪国真诗歌,不但是无法直面现实、直面历史、直面创伤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心灵鸡汤,还是一碗抛洒给大众的喝了即忘的孟婆汤,它给予人们一切都很美好、很向上、很励志的新闻联播一样的虚假的幸福幻象。”{13}

近日我狂读了上百篇因为汪国真去世涌现的文章,特别是“倒汪”和“挺汪”的文章,发现与其说是在讨论汪国真,不如说是在讨论“新诗向何处去”,与其说是在讨论“新诗向何处去”,不如说是在讨论“中国向何处去”……归根到底,是在讨论“中国如何现代化”和“中国人如何成为现代人”等问题,实质上是有关“现代性”问题的大讨论。正是因为对新诗现代性四大任务的关注,尤其是对“促进改革开放”和“完美汉语诗歌”的极端重视,才出现极端的“倒汪派”和“挺汪派”。

这场讨论对新诗现代性建设,尤其是新诗现代性应该完成的四大任务的建设非常有意义。文学生态与文学思潮和社会环境与社会思潮密切相关。文学论争颇能反映文学生态,特别是一些由文学运动和文学事件引发的热点话题讨论不仅能够呈现文学理论与创作界的内幕,还像时代的“晴雨表”,呈现论争时期的政治改革及文化转型的实况。新诗是与中国政治文化变革基本同步的先锋性文体,论争不断。仅从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就出现过多次论争,如新诗的民族形式、新诗与传统、新民歌、新诗发展道路、叙事诗、新诗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新诗与样板戏关系、小靳庄诗歌……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政治大改革、文化大转型和思想大解放的特殊时期,诗歌潮流随社会思潮涌现,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前期的朦胧诗运动、19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运动及先锋诗和女性诗歌写作、19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个人化写作和身体写作、21世纪初的底层写作及打工诗歌、世纪之交的网络诗及近年流行的博客诗、汶川大地震后的震灾诗……诗歌事件也层出不穷,如2006年秋天发生的著名女诗人因“口水诗”被网友“恶搞”的“梨花体”事件、2010年冬天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导致的“羊羔体”事件,2015年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一夜走红事件”……新诗批评界及理论界就出现了20多次诗学大讨论,如朦胧诗、第三代诗歌、散文诗、小诗、现代格律诗、现代史诗、“新边塞诗”及西部诗歌、诗歌轻化现象、个人化写作、神性写作与平民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新诗格律诗与自由诗、字思维、新诗的文体合法性、新诗是否形成传统、新诗的文体建设及诗体重建、新诗的评判标准、新诗的写作伦理、新诗的创作技法、新诗的研究技法、中年写作、女诗人写作、网络诗、博客诗、自由诗、口语诗、震灾诗……针对某位诗人的讨论也有,如今年年初的余秀华突然走红的讨论,但是远没有这次针对汪国真的讨论激烈。严格地说,这次不是“讨论”而是“论争”。连日来对这场“论争”的仔细考察与深刻反思,让我越来越坚信自己提出来的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的“正确性”。与其说这是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不如说这也是今日新诗诗人的四大任务。近日对汪国真的“盖棺定论”,值得活着的诗人思考如何做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具体为如何以诗人身份参与新一轮的中国改革开放?如何用诗笔记录下真实的当代生活?如何通过自己的诗来优美现代汉语?如何通过自己的诗来完美汉语诗歌?

写现代诗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现代人,首先应该通过写诗,使诗人自己成为现代人。2015年3月20日接受刘雅麒的采访。“什么是你理想中的人格?可以举例说明吗?”杨克回答说:“举例的话,胡适那样的,蔡元培那样的,平和、包容、宽容一些。不那么戾气,却有独立精神。温良恭俭让,却有原则。”{14}这正是现代人中的现代诗人的现代人格!

把促进改革开放置于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之首,是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既是为了强调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中国诗歌 “诗教”和中国文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性,更是为了突出中国新诗的先锋性及政治性的文体特征和中国新诗诗人的浪漫性及革命性的现代性。虽然“完美汉语诗歌”被放在四大任务之尾,但是并非“本末倒置”地让“现代中国人”大于“现代中国诗人”,“写好诗”和“当好诗人”仍然是四大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即要以诗人的身份,通过写出好诗来促进改革开放和优美现代汉语,来完美汉语诗歌。“第一,我们的地球家园有种种限制,怎样在此限制下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呢?第二,如何在同类中谋求一个位置,用以相互合作并且分享合作的利益?第三,人有两性,人类的延续依赖这两性的关系,我们如何调整自我以适应这一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一切人类问题均可主要归为三类:职业类、社会类和性类。”{15}当下的中国诗人也必须关注这三类问题,既仰望星空又直视大地。这三类问题集中起来即是“生存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1990年代初流行的汪国真的“心灵鸡汤”式的“哲理抒情诗”在“促进改革开放”上的作用,虽然逊色于80年代初流行的北岛的“心灵钙片”式“政治抒情诗”。“八四年秋天,《星星》诗刊在成都举办‘星星诗歌节’。我领教了四川人的疯狂。诗歌节还没开始,两千张票一抢而光。开幕那天,有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没票的照样破窗而入,秩序大乱。听众冲上舞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在诗人身上,生疼。我和顾城夫妇躲进更衣室,关灯,缩在桌子下。脚步咚咚,人潮冲来涌去。有人推门问,‘顾城北岛他们呢?’我们一指,‘从后门溜了。’写政治讽刺诗的叶文福,受到民族英雄式的欢迎。他用革命读法吼叫时,有人高呼:‘叶文福万岁!’我琢磨,他若一声召唤,听众绝对会跟他上街,冲锋陷阵。”{16}由此可见,朦胧诗比汪国真的诗更火爆。但是汪国真的诗在特定时代,针对特定人群,仍然有特殊意义。

今天已经不是诗歌的轰动时代,不可能再产生叶文福、汪国真这样的“诗歌英雄”。对绝大多数诗人,尤其是普通的写诗人的来说,新诗现代性建设中的第二大任务――记录现代生活才是首要的任务和直接的任务。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政治抒情诗流行的时代、1990年代初是哲理抒情诗流行的时代,那么今天应该是生活抒情诗流行的时代。对记录现代生活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新诗的写实传统和个人写作传统的重视。新诗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号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它们分别是:胡适的《鸽子》《人力车夫》《一念》和《景不徙》,刘半农的《题女儿小惠周岁日造像》《月夜》和《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和《月夜》。这九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诗人个人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生活和体验个人情感,诗中有“社会”更有“我”。

“抒情诗人的任务在于始终不离个人,叙说自己和自己的私人感受,同时又使这些感受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一个抒情诗人,如果他显然没有把任何私人的激情贯注到他的抒情诗里面,他的笔下就可能枯涩呆滞。”{17}只有这样的抒情诗人才能完成记录现代生活的任务。杨克的写作态度及写作方式值得推广。他说:“1990年代以降,我的诗歌写作大略可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板块,其主要部分我将它们命名为‘告知当下存在本相’的诗歌,从人的生存和时代语境的夹角楔入,进而展开较为开阔的此岸叙事,让一味戏剧化地悬在所谓‘高度’中的乌托邦似的精神高蹈回到人间的真实风景中,从另一种意义上重新开始对彼岸价值的追寻。另一类是艺术上的有意‘怀旧’之作,力图在热衷于标新立异的今天,以保守主义的态度守护几千年来诗之所以成其为诗的那些因素。……作为一个持民主自由多元观念的现代人,我不反对大众,也向往优裕生活。”{18}“现代人”杨克在广州写了《杨克的当下状态》等记录都市生活的诗。他的《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堪称通过“记录现代生活”来“促进改革开放”的优秀诗作,写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感受。

本文把汪国真与杨克相提并论,是想让读者通过比较,知道两人在完成新诗现代性的四大任务中孰优孰劣。作为现代诗人和现代人,杨克并非完美,但是确实比汪国真优秀。2015年4月28日杨克在博客上谈到汪国真:“从我个人的写作立场而言,汪国真的诗歌无论是艺术品质还是精神内涵来说是有欠缺的,写作指向比较单一。他表达某种励志和人生小哲理,1990年代初年轻人喜欢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有一种声音说‘一直读汪国真的人要感到羞耻和愧疚’,我觉得这也是不成立的。……我觉得汪国真的诗歌有它的合理性和读者群。他的诗歌中那些温暖励志的语句对一部分年轻人有激励作用。但是认为诗歌就应该是汪国真写的这样,收几十首进教材,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汉语化并不等于粗浅化,诗歌并不是写的越粗浅越好。说我对汪国真的诗歌有批评,不是说他不能这样写,而是他总该有几首内涵比较丰富一点的诗,更有独特发现的诗,更有艺术追求的诗,更有批判精神的诗。而这样的诗汪国真一首都没有。……汪国真的诗歌的表达不够真实,他尽是往努力必定成功的向度表达。而诗歌和生活都是丰富的。”{19}杨克对汪国真的评价是真诚而直率的,也是比较客观的。

读到杨克的这段话,我突然想到了韩作荣新浪博客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候车室》:“人与人互不相识/声音与气味互不相识/色彩互不相识//嘈杂、拥挤,擦身而过/或各自孤独地聚在一起/厅堂由于高阔而空茫//这些候车的人/谁是归去,又有谁是出走?//只有椅子稳重地站立着/有腿而不远行/而这里所有的人/都是过客。”

尽管诗人与诗人“互不相识”,诗人与诗评家“互不相识”,“所有的人”“都是过客”。我们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个目标就是为了中国新诗的繁荣和中国人民的幸福,每个新诗“从业人员”都要为建设“现代新诗”和“现代中国”奋斗。

注释:

{1}凤凰网文化:《汪国真去世引发大讨论:纯真记忆还是鸡汤毒药?》,

{15}[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周朗译:《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1-12页。

汪国真诗篇5

2015年4月26日,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他的离去,再次引发公众对诗歌的热情。有人戏称,这是汪国真第一次上网络头条。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20世纪那个诗歌正年轻的时代,欣赏那些影响了一代人的诗人们的作品和故事。

闪光诗人

正能量诗人・汪国真

汪国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中国作家网

微言人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90年代初期,很多高中生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名句长大的,在笔记本上,在贺年卡上,在日记本里,汪国真用诗歌激励了一代人。那时候,学生们还不知道卡耐基,更不知道李开复、徐小平,他们在教室里为了考上大学奋笔疾书,拼命苦读的时候,汪国真的诗作像一阵清新的风让他们朦胧地触摸爱情,追逐梦想,领悟感动。

微写作:诗歌是人类思想的阳光,它哺育和引领人类向上,这就是正能量传递的结果。汪国真的一生是伟大的,他让中国人不再总是抱着唐诗的乳瓶,而是有了自己新鲜的奶。

适用文题:正能量/励志/传递美好

童话诗人・顾城

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隔膜。它不仅会安慰我们,也会在灵魂中撕裂着我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何言宏

微言人物: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的“童话诗人”。他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着自己的梦,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甘愿守住自己内心的童话去表现纯净的美。但令人唏嘘的是,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位文弱的诗人最终以杀妻自缢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微写作:诗歌,是诗人认识世界后的一种倾诉。诗人只不过是生活的翻译者,在纷繁的世事中,顾城固执地坚守着童趣、童真和梦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道出了他以及他那一代人的精神。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

适用文题:坚守/固执/理想与现实

才情兼备・舒婷

舒婷最初的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出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蔡强

微言人物:舒婷喜欢和作家朋友们开玩笑,也喜欢漂亮的衣服、精致的饰品,但她始终不愿意接受记者专访,说这是原则,十多年没有破过例。或许是她不愿意再谈诗,不愿意再谈论人尽皆知的《致橡树》,又或许是她希望将那些光环和荣耀留在那个时代,将时代造就的“幸运”放归原位。她曾说:“在缺少诗歌阅读和暂停诗歌写作的情况下,我只想保持对诗歌的敬畏,保持对诗歌的敬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洁身自好。”

微写作:有些时候,别人夸耀你伟大,不是因为你所站的高度,而是因为你可以在最高的位置做最平凡的自己。一首《致橡树》让舒婷名满天下,然而她却选择低调做事,毫不张扬。这份修养,令人敬佩。

适用文题:低调/洁身自好/敬畏诗歌

流浪诗人・芒克

诗人,最重要的是单纯,没有心机。对真正的创作者,文字是不会骗人的,诗人把自己真心话都说出来,还有什么要争的?诗人是最真诚的。

――芒克

微言人物:他仿佛在20岁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流浪者”的形象。20岁,芒克身无分文,独自一人闯荡山西、内蒙古,身边没有熟识的人,买不起火车票,便扒火车。路上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交朋友。芒克说:“我胆子特别大,一个人去哪儿都无所谓。”

微写作:王石说:“挑战是一种勇于冒险的精神。”芒克一向被冠以“一生放纵爱自由”的“浪荡者”的美名。即使是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仍然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浪荡”于各个地方,大开眼界。与安于现状相比,敢于冒险才能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

适用文题:冒险精神/勇于挑战/大胆

“中国钥匙”・梁小斌

梁小斌可能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群体中生活处境最差的诗人。

――诗人、评论家叶匡政

微言人物:2013年11月11日,诗人梁小斌因脑梗在北京紧急入院,因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保、医保,导致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这个曾因《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而为大家知晓的诗人,如今却是个无社保、无医保的患者,梁小斌面临的窘境和难题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诗人的困顿境遇,也引发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

微写作:梁小斌的困顿像个圆点,围绕着他的境遇,那些长久被人淡忘的诗人们又站了出来。他们曾经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随着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诗人们仿佛集体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诗歌被边缘化,现在写诗一无可图,写诗反而变得更纯粹,不因钱而堕落。

适用文题:远去的诗人/追忆

诗情画意

远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须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品鉴】我们为什么要到远方去?远方不仅有我们不熟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是人的梦想之所在。它昭示着人们去追求理想,探索未知。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意志。远方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找到灵魂的归宿;远方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阅历,提升人生价值;远方让人们心存希望,不断地走向成功。

【关键词】到远方去/丰富阅历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品鉴】近处的爱人却似乎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似乎在爱人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体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

【关键词】远与近/人际关系

文题预测

我们在祭奠着逝去的汪国真,却也正在青春的路上前行着,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撰写着前行未知的迷茫。而汪国真,则是我们生命中永远追忆的年华。

诗人离去,浮躁社会需心灵滋润

梁挺福

诗人汪国真的离去引发了很多人的追忆,其实,除了惋惜和悼念诗人汪国真,还应感怀和祭奠有他的诗歌一起陪伴过的青春。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仅是“60后”“70后”,甚至是“80后”都开始怀旧了。重温青春甚至成为国产电影的票房灵药,从《致青春》《小时代》《同桌的你》到《左耳》,电影中的很多桥段、场景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重温了一把青春岁月,是祭奠,更是宣泄。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现代年轻人的青春究竟需要怎样的激荡?这值得思考。

不同的年代一定会有不同的青春感怀,但是伴随着年轻人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不能缺失,那就是精神的浪花。尽管汪国真的诗在文坛上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种浅而易懂的汪式心灵鸡汤,它是陪伴一代人走过青春迷茫的正能量。

汪国真诗篇6

一、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少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则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二、想象悟情。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发挥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再现、丰富作品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如在《赠汪伦》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汪伦为什么此时才踏歌送行?学生有的说:“李白怕汪伦伤心,事先并未告诉,所心汪伦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有的说:“汪伦正在家里准备美酒赠李白,所以姗姗来迟。”有的说……教师又启发学生想象:李白此时可能会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认为李白“嗖”地跳船上岸,与汪伦道别;有的说李白看着汪伦,想着汪伦这些日子对自己的款待,忍不住吟诗一首(即《赠汪伦》);有的说……不难看出,学生对李汪之间的深情已有较为深刻的领悟,诗中之情也有了依附,这样悟情是真真切切的、扎实有效的。

三、朗读见情。古诗词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散)、均衡。因此,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词充溢着音乐的旋律。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四、绘画察情。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如教学低年级《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五、以境启情。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畅通无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送行画面,再现当时当地艳丽的春景,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当学生看到孤独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时,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朋友情深”。

汪国真诗篇7

论文摘要:吴嘉纪是清初一位较为杰出的遗民诗人,以“冰霜高洁.刻露清秀”的诗风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送别诗和寄怀诗,并Z,L~L类诗歌的题材内容、抒情风格、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诗人诗歌创作的心理成因及采用多种意象手法,揭示其诗歌创作以凄冷为主调的多样化诗风和善于运用真朴而自然的白描手法的独特风貌。

吴嘉纪(公元1618—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是清初较为杰出的遗民诗人,史载其“与人交,性冷难合”,…因而其交际有限。较之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他一生游历不广,活动范围主要在东台、泰州、扬州之间,最远也只到过南京、镇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吴嘉纪的著作《陋轩诗》中,却有近三分之二为送别、寄怀类诗歌,涉及的人物有五十多人,这说明他非常重视友情,对“两心不觉胶投漆,因诗与我成相知”(卷十五《管鲍篇呈汪舟次》)的友谊十分珍惜。明亡后的十五年间,吴嘉纪蛰居东淘,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与王太丹、荚、沈耽开等遗民诗人交流、唱和。“右诸子皆为明儒,萃生于万历年间,同处东淘左右。国变后,隐居不仕,沈冥孤高,与沙鸥海鸟相出入。结社于淘上,有所怀抱.寄托诗文”。由于共同的遭遇,许多遗民结成了比较固定的“遗民小社会”.而遗民诗人之间笃于友谊。歌颂友谊之真挚、热烈,在中国历代诗人中也确乎少见。晚年,悲凉和孤独的共同境遇使得他们更加渴望用友情来相互抚慰,因而友谊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怜朋友少,只是别离多”。(卷十四《送缄子》),朋友分离自然会恋恋不舍.因而怀友、念友诗作频出。综观吴嘉纪的交往对象,大多是不甚出名甚至是无名的人物。因此他们送别诗中也无对奢华酒宴及纷繁歌舞情景的描写,但诗人对于朋友的感情却是真挚醇正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诗歌中。

一、送别类诗歌

《诗经》云:“燕燕,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E3]古人送别如此伤感,皆因交通不便,相见甚难。津口渡头~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因此,自古以来,送别、寄怀成了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吴嘉纪送别诗的写作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朋友旅程的描写,或实或虚,或忧或喜,或春光明媚,或愁云惨淡。如其《送乔东湖之吴门》(卷八)云:“出门忽大笑,雪尽见青山。挂席东风来,浦禽鸣关关。草木带行李,春晴无愧颜,前路游趣佳,掉头海岸远……”好友去苏州,诗人牵手相送,两人交谈甚欢。送别路上春光明媚、草木翠绿、小鸟鸣唱.好似诗人正携友游春。送别的苦楚诗中无迹可寻,“挂席东风来”、“前路游趣佳”等句隐含了诗人对朋友游历东吴的欣喜和祝福。再如《送王季鸿之西泠》(卷三):“西湖春二月,桃李争芳妍;观者皆快意,游子独怆然!此乡虽云乐,不如归旧川。”同样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但对于漂泊求食的王季鸿来讲,西湖的美景、桃李的芳香却抵消不了思乡和穷困的悲愁。诗人不禁为老友掬一把同情之泪。同时,诗人还在诗中想象了朋友在旅程中的情境,如《送汪左严北上》(卷三):“村冷鸡早鸣,桥危马暗渡。悚星照童仆,残梦经道路。淮甸隔云望.金台仰面遇。三策献庙廊,知音笑相觑。”诗人仿佛是伴随着汪左严一路北行,其境其景犹如身临其境。对于朋友的离别,吴嘉纪很少流露出如“沾巾”、“涕泪”等儿女情长.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却溢于言表:“看君策斑马,自首搔天涯。”(卷三《送汪左严归新安》)“去者方愉悦,送者忽彷徨。”(卷三《送程翼士》)“后夜酒醒思旧伴,乌啼残月不胜愁。”(卷四《送吴仁趾》)“采花带叶故乡路,独倚杖黎看去人。”(卷十《四月一日,送汪梅坡之东亭》)面对老友离别,诗人时常感叹:“酒伴纷纷去,天涯独黯怀。”(卷八《送汪三于鼎归新安》)希望朋友们“别时去我远,记得频回顾”(卷十四《忆老朋》)。吴嘉纪的送别诗虽有离愁别绪之抒发.但没有故意渲染离别的痛苦、无端的哀怨,而是以一种较为平和、自然的情调和坦率的情感,给人一种恬淡、真挚的感受。

吴嘉纪还有一些在清廷做官的友人,特别是诗人晚年,好友汪楫、汪懋麟等都一一出仕,诗人一方面坚守自己的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对朋友们的选择表示理解,在为友人欢喜的同时隐藏的却是自己心酸的泪滴。如卷三《七夕送王阮亭先生》其一:黄河新秋时,凉风吹去舫。帆底宦游人,欲发重惆怅。月高银汉斜.双星默相向。回首望广陵.烟树浮新涨。一鸟失其群,云宵自飘扬。

诗人对王士稹深怀知遇之恩.虽知与王“出处虽不同,吾曹各努力”(卷三《七夕同诸子集禅智寺硕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但在1665年秋王士稹离扬赴京仍让当时扬州许多遗民文人“耆老泪盈把”。诗人借“鸟”的意象对王阮亭的前程表示祝福对于汪楫、汪左严等人的出仕,诗人既赞扬他们的才能,义能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忠告。如《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赣榆教谕任》(卷八)中对汪楫既有“可怜天下才.逡巡就小官”的惋惜.又有“良骥不好枥.美瑜不恋山”的鼓励,更有“黄鹄已高翔,鸥鸟难随飞”的自励。诗人常对友人提出劝告.如“依然是负米,勉矣宦游人”(卷八《送汪左严之太湖教谕任》)、“爱憎实自致,攀条君寞哀”(卷八《诗四首赠程云家》)、“羊裘懒与轩车近,恐使弹冠薄钓缗”(卷八《正月六日,王于番邀同程云家泛舟西溪》),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玉洁冰心、真挚感情。

二、寄怀类诗歌

吴嘉纪寄怀诗数量也较多,由于诗人独寓一隅,对远方的朋友思念已久,故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诗歌显得更情深味醇。如《寄吴公调》(卷一):“昔日穷愁里,看余发旧林,悬知游子况,尚在故人心,书去梦魂远,花开离别深,喈喈啼绿树,求友愧作禽。”友人分别后的情况一直为诗人所关心,梦中不由想起昔日读书交游之景.诗人恨不得变成一只禽鸟飞向友人。可见其思念何其之切。诗人惦念友人,更关心他们生活的细节,如:“春风至芜城,曾否苏疚疾?”(卷j三《早春寄汪三韩》)“问君远归来,.啼无衣?”(卷十五《寄吴介兹》)诗人对那些奔赴家乡的友人有“饥雀恋空仓,赢骥怀故轩”(卷四《寄汪虚中》)之理解,安慰他们“荣达事事好,不如老亲傍。人生得终养,短褐庸何伤!”(卷七《寄邓孝威》)

吴嘉纪重友情。不仅因为其时常感到孤独。更是其内心情感渴望的表现,因而是一种寂寥中更为炽热的情感。诗人有“不得来携手,思君颜色凋”(卷二《寄程浊庵》)的思念之苦,有“同心思离居,白发禁久别”(卷五《寄汤严夫》)的心灵相交,更有“极尽余生乐,朝朝扣尔门”(卷五《秋日怀孙八豹人六首》)的重逢盼望。特别是对于与自己一样漂泊求食的友人,诗人常在诗中为他们的命运呜不平,如他的好友王又旦,诗人以“扬州青铜镜,多年陷泥滓;雕文已半蚀,妙质幸犹在。”(卷五《古意寄王黄湄》)来痛惜其不得重用。同时.诗人还以“悠悠天地间,真赏那易得”(卷四《寄汪虚中》)来劝慰失意的朋友,以“黄金散尽归乡邑,惟有贫交不忘君”(卷十一《寄澄塘吴仁夫》)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忠贞不渝之情。

吴嘉纪还有一些酬赠诗,多为应酬而作,如《十月六日罗母初度赠诗六首》(卷二)、《程临沧、飞涛两尊人双寿诗》(卷三)、《诗四首为隆阜戴节妇赋》(卷十)等,诗中多为歌德颂节之语,其艺术价值相对较低,故不在此赘述。自古以来,“柳”已作为留别的意象存在于诸多送别诗中,而吴嘉纪的送别、寄怀诗中较少有些意象,出现“柳”字的只有两处,其一为“暮春作客意无赖,况复折柳天一涯”(卷十二《送汪叔定》)。此处“柳”被组合成“折椤”一词,也不过是送别的代称,并无更多的含义。其二为“何日鸣琴重到此?海鸥陧柳最相思”(卷七《送分司汪芾斯先生归钱塘》)。此处“柳”作为景物衬托相思之情,已非蕴含无限凄离别情之“柳”。

吴嘉纪送怀诗中以“酒”为意象是较多的。与友人诗酒话别是历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既是一种礼俗,又能反映诗人的别愁心理。元人杨载《诗法家薮》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韩愈《知音者诚希》诗有:“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写出了以酒为知音送行,并寄予了某种企盼。嘉纪喜好饮酒,他的好友方文说他:“平生无所好,寓意诗酒中。酒多令人病,诗多令人穷。”吴嘉纪诗中则有“悲歌饮浊酒,醉上黄金台”(卷五《送汪长玉之蓟门》)、“酒当邗水劝,冷傍破衣生”(卷十三《至邗次日,送希文往真州》)、“劝尽村醇人转醒,停杯问汝往何处”(卷七《送吴苍二归新安,兼怀汪虚中、扶晨、于鼎、文治、郑慕倩诸子》)、“后夜酒醒思旧伴,乌啼残月不胜愁”(卷四《送吴仁趾》)等,正是这酒的悲壮,酒的祝愿,酒的醇浓,使虚与委蛇的应酬之气荡然无存.滤出的是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心意。

汪国真诗篇8

让我说什么

让我怎么说

当我爱上了别人

你却宣布爱上了我

该对你热情

还是对你冷漠

我都不能

对于你,我只能是一颗

无言的星

在深邃的天庭

静静地闪烁

闪烁,却不是为了诱惑

只为了让那皎洁的光

照亮你

也照亮我

照亮一道纯净的小溪

照亮一条清澈的小河

2、《让星星把我们照亮》是诗人汪国真创作的现代诗歌。本诗主要写的是诗人深陷爱情的痛苦之情。

3、作者简介

汪国真诗篇9

“严汪,你知道怎么回去吗?”李诗竹问。

“这就是你所谓的‘严重的问题’?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严汪说。

“你真那么有把握?李鬼可说这片森林一旦进入就很难回去。”李诗竹还是担心。

“你是信李鬼还是信我?乖乖跟我走,绝对能出去!”严汪不再跟李诗竹??拢??潘?氖志屯?白摺

“喂,等会儿!我说——”李诗竹还没说完,就被严汪打断了:“你说什么呀你说,闭上你的嘴,看我带你走出这片森林!”

严汪踌躇满志地拉着李诗竹照着自己的路线大步往前走,李诗竹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开始这支两人组成的队伍看着还多少有些气势,等到严汪终于接受他们只是在森林里徘徊这件事实后,刚才那股子冲劲荡然无存了。

“我的天啊,李鬼真说对了!我—们—怎—么—出—去—啊!”严汪大喊一声,干脆倒在地上。

没想到这回李诗竹来劲了,他一把将严汪扯起来,带着轻蔑的口气:“怎么?你想放弃了?还枉我在李鬼面前表扬你呢。”

“谁,谁说我要放弃了?我只不过歇口气而已。”严汪为自己辩护。

李诗竹看了严汪一会,突然发问:“对了,你不是会飞吗?你飞出森林不就可以了?”

李诗竹这么一说,严汪“噌”一下就站起来,立刻又显出志在必得的样子:“对呀,我会飞呀,我带着你飞出去不就行了!”

严汪说罢立刻抱起李诗竹,双脚一蹬,马上离开了地面。

随着他们越飞越高,李诗竹逐渐看见了森林的全貌,说实话,这片森林并不大,可是仔细看,会发现森林似乎被分成了许多区域,这些区域正以微小的变化移动。

“嘿,这森林果然会动!”严汪觉得奇妙,还想多看几眼。可是李诗竹没那个兴趣,一味打发严汪走。严汪不舍地看了几眼,就往华佗仙人家飞去了。

李诗竹终于又看见了久别多时的茅屋,看见了那总是乐呵呵的华佗仙人。他正躺在那把破旧的摇椅上,悠闲地哼着小调。一看见李诗竹,华佗仙人立刻站起来,张开嘴,露出残缺的牙齿。

“李诗竹,你可算回来了!我等了你好久呢!”华佗仙人一蹦就蹦进了李诗竹怀里,李诗竹招架不住,后脑勺和大地作了亲密接触。

“是啊是啊,我回来了!而且我还带来了个好消息哦!”李诗竹从严汪那要来药瓶,放到华佗仙人手中。

“哇!这不是李鬼吗!怎么啦?嚣张不起来了吧?哈哈!”华佗仙人像孩子一样拍着巴掌大笑。

而瓶中的李鬼却无法作出反抗,只好瞪了一眼,像是在说:“臭老头儿!等我出来了第一个收拾你!”

“哎呀,还生气了!好玩,好玩!”华佗仙人还想逗逗李鬼,却被李诗竹打断:“华佗仙人,我们现在可以继续制作药物了吗?”

显然,华佗仙人被李诗竹打断后有些扫兴,但他还是很快进入状态。咳嗽了两声,华佗仙人看着李诗竹:“好吧,我们继续开始制作药物。”

“上次你的突然离开让第二阶段的炼药失败了。现在我要重新开始第二阶段的炼药。严汪负责我们的安全,而李鬼和一阶段药瓶你都要收好,特别是李鬼,一旦封印他的瓶子打破,就不可能再封印他了。”华佗仙人在正式炼药之前吩咐了李诗竹这些,就走进了炼药房,再也没出来。

而李诗竹的任务,仍然是帮着华佗仙人拿各种东西。一次次地跑动,不仅让李诗竹熟悉了一些东西的用途和房间的地形,还锻炼出了跑步的速度。李诗竹自己总有一种感觉:要是把中国的跑步队员放在这训练一年,世界比赛的冠军那非他莫属。第二阶段的炼药顺利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最艰难而且最漫长的第三阶段。华佗仙人说,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差错,少说也得一个月。

为了使这个月过得有意义,李诗竹除了白天帮华佗仙人送点东西,晚上就和严汪一起学习技能。毕竟,现在没了李鬼全部的能量,想要强大就得靠自己学了。

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李诗竹的功力竟然已经能和严汪并驾齐驱,除了李诗竹自身的努力外,李鬼残留在李诗竹身体里的能量也有不少功劳。

这天晚上,忙完了华佗仙人这边后,李诗竹又在华佗仙人的茅屋外找到了严汪。

“李诗竹,该教的我都教了,你怎么又来了?”严汪本打算今晚早点休息,被李诗竹打扰显然有些不高兴。

李诗竹可看不出来这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聊聊天也行啊。”

“好吧,聊天。那个,聊聊十八层地狱的事咋样?或者十七层?还是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严汪侧着头问李诗竹。

“严汪,咱聊点人间的事行吗?”李诗竹对严汪实在无话可说。

“好吧,人间的,人间……等等!”严汪话未说完,眉头突然一锁,双眼望向华佗仙人的茅屋,“我感到一股邪气进入屋中了。”

听严汪这么一说,李诗竹猛然大叫:“糟糕,封印李鬼的药瓶还在屋里呢,而华佗仙人又睡着了——这老头睡着了就从来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严汪一听,当即拉起李诗竹的手:“糟糕,快走!”

两人迅速跑进屋内,等跑进实验室,那本来关着李鬼的药瓶已经不见了。

“该死,还是让他抢先了一步!”严汪大叫不妙。

“可是,他是谁?”李诗竹问。

“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鬼十将的人。”严汪分析。

“那他们是要放出李鬼了?”

“应该是这样。”

“他们疯了吗?李鬼会把他们杀掉的。”

严汪点点头,仔细想了想,突然不由分说拉起李诗竹飞了起来。

“严汪,你要干什么?”李诗竹看见严汪这么紧张有些不安。

“去找鬼十将。”严汪回答。

汪国真诗篇10

“五一”之后,大部分城市的天空彻底告别阴霾,阳光开始肆意“亲吻”户外的每个行人。这个时候,怎能因为惧晒而放弃如此美好的阳光,让自己遮阳帽、太阳伞地全身“武装”呢?女性消费者对防晒、祛斑、抗衰化妆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来看看专业护肤品牌的推荐吧,只要善用“武器”,就可以放松心情保卫皮肤,尽情地与灿烂阳光拥抱!

作为国内功能性化妆品的旗舰品牌,广州蝶恋花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其问题皮肤基因修复专家“活能”(Energy)和抗衰老专家“玛凯玛莉(make May)”是在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容护肤品牌。其中活能产品系列当中的“细胞润泽露”和“美白滋养霜组合”是这个时节最值得推荐的礼物。“细胞润泽露”不仅能有效平衡皮肤PH值,还能增强肌肤水合作用,给肌肤深层补水。更难得的是,它还有收缩毛孔的微妙作用,让干燥、毛孔粗大、油腻问题同时解决。

情绪上的事――洁婷让你随心所欲

五月的空气如此美好,但情绪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波折,尤其是赶上每个月“大姨妈”光临的后几天。用普通卫生巾?太长太厚;用护垫?担心不小心就侧漏。原本伤春的情绪加上经期带来的不安全感,更是闹心。可是这个春天,牵手洁婷迷你卫生巾系列,一切都好。

洁婷迷你卫生巾系列,专为量少的日子设计,180mm适度巾身,倍安心吸收,无感定形边,柔适中央区。比护垫安全,比普通巾身温柔,巾身两侧采用ES适形柔纤,符合人体结构的波浪形周边,没有护翼也不用担心移位,更不会摩擦大腿内部的柔嫩肌肤。

这个春末,因为洁婷迷你,你再也不用担心露出来的麻烦了,只记得随心所欲把快乐进行到底就是了。

身体上的事――遭遇“美丽魔法师”

春来万物苏,美景开春来。3月24日,一场主题为“美丽留香中国行――嘉莉诗国际内衣文化大中国巡礼”的活动在深圳茂业广场开演。这场由广东嘉莉诗国际服装有限公司举办,以演绎美丽魔法师故事为主打线索的活动,从深圳启程,直至全中国二十多个省市,给关注身材之美的女性朋友送上一场充满魔幻色彩的文化盛宴!

此次纵横中国、历经数月的大型推广活动,由三个系列组成:品牌故事演绎、群星演唱会和品牌形象代言人甄选。首轮活动以演绎美丽魔法师故事为主,以产品走秀、歌舞弹唱、有奖问答等为辅;第二轮活动为通过购物抽奖获得门票观看群星演唱会(含嘉莉诗品牌代言人范冰冰);最后一轮活动是嘉莉诗新品牌形象代言人全国甄选。

据悉,“美丽魔法师”的故事演绎将成为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善良美丽、能歌善舞的渔村姑娘嘉莉诗,与善良的王子浪漫邂逅,互生爱意。坏心肠的公主因妒忌嘉莉诗的美丽,便指使巫婆将她变成了永远不能上岸的人鱼,囚禁在寒冷的海里。海马把此事告诉了王子,并指点他解救嘉莉诗的唯一方法――去“天涯岛”,采摘“魔法青苹果”,但代价是采摘者将沉睡不醒。王子不畏艰险、历经万苦使嘉莉诗获救,但自己却沉睡不醒。嘉莉诗为唤醒沉睡的王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海边歌唱舞蹈祈福。终于,嘉莉诗的执著和善良感动了天神。天神用魔法棒使王子苏醒,并把它赠与嘉莉诗,授以嘉莉诗能让世界变美丽的魔法,从此嘉莉诗被人们称为“美丽魔法师”,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美丽的生活。而坏心肠的公主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正如这满溢魔幻色彩的美丽爱情故事一样,嘉莉诗国际的美丽芬芳,也将从海滨散发,传到内疆,传遍全中国。

每天深夜从单位出来,走在静寂的街道上,看着街道两旁温暖的万家灯火,汪文华的眼里常常不由涌出酸涩的泪水……回到家,她多么想躺下来轻松一下,但孩子和老人等着她照顾,一大摊子家务等着她去打理,她不能把苦和累表露出来,因为她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日本,王建宁一心一意投入事业,他接连打赢了几起颇有影响的跨国经济官司,成了日本华人圈小有名气的律师。1996年合同期满后,王建宁决定继续留在那边工作。当他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汪文华时,汪文华心头的怒火顿时爆发了:“你到底还要不要这个家?你就在日本生活一辈子吧,永远都别回来了!”

王建宁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妻子太残忍,几乎每天都给汪文华打电话,请求她的理解和支持。汪文华只问他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回来?”其余的免谈。

这年暑假,汪文华带着女儿去日本与丈夫“谈判”。王建宁向妻子解释:“我在这里发展得很好,很多资源和关系都在这里,如果回到北京,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那样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我会很茫然。”汪文华觉得丈夫有些自私,只考虑自己,不替她和家着想,忍不住与他争吵了起来。夫妻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汪文华生气地带着女儿提前回国了。

此后,汪文华一接到丈夫的电话,就和他发生争吵,王建宁的父母也埋怨儿子。来自家人的压力让王建宁害怕给家里打电话,害怕妻子和父母催他回国。他索性很少给家里打电话,甚至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只在春节时才回来。

就这样,汪文华和丈夫处于半冷战状态,她甚至认为丈夫是因为不爱她和这个家的缘故,才固执地要待在日本。这样想着,她心里越发难受。

2000年5月,汪文华在外地出差,女儿在学校不小心把胳膊摔断了,夜里12点,汪文华下了飞机直接赶到医院。女儿哭着对她说:“妈妈,对不起,你这么忙,我还给你添麻烦。”汪文华的心头五味杂陈,因为丈夫长年不在身边,女儿过早地懂事和坚强,她不知道是欣慰还是心酸。

那段时间,汪文华晚上在医院照顾女儿,第二天一早把脏衣服打成包带到单位,下班后回到家清洗脏衣服,做好饭后再送到医院去。她实在太苦太累了,但还得强打精神独自去面对……

得知女儿在医院住院,王建宁请假回来了。他和汪文华商量:“你是不是带着女儿到日本去定居?”汪文华没好气地说:“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去日本能干什么?你就不能回来吗,王建宁怕妻子再说他,赶紧岔开了话题。

王建宁在家的那几天,女儿形影不离地跟着他,生怕他跑了。一个星期后,王建宁要回日本了,女儿掰着指头算:“还要多久,爸爸才能再回来?”这一幕,令汪文华百感交集。相见时难别亦难,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她不知道他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品味孤独和寂寞,将分居岁月进行到底

对于丈夫迟迟不愿意回国,汪文华一直耿耿于怀。然而,怒火平息时,汪文华又常常思念丈夫,丈夫一个人背井离乡在日本,身边没有亲人,病了没有人照顾,还得承受工作的压力,他其实也不容易啊!

2002年秋天,汪文华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走出办公大楼,天上一轮明月顾影自怜。一阵秋风吹过,两片黄叶飘落到她身上,汪文华恍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她飞快地往家里赶,一进家门,公公婆婆和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等她,茶几上摆着月饼和水果。眼前的一幕让汪文华鼻子发酸,她突然想起了远在日本的丈夫。此时此刻,她和公公婆婆、女儿在这边守着一轮明月,而丈夫在那边独自咀嚼着思乡的愁绪,她能体会他内心的寂寞……

第二天一大早,汪文华主动拨通了丈夫的电话。王建宁在电话里显得特别高兴“昨天晚上,我梦见你和女儿,我们3个人坐在月亮下吃月饼……”汪文华百感交集:“建宁,你一个人在那边,凡事都要小心,别让家里人牵挂你。”电话那边的王建宁无语凝噎……

其实这些年来,王建宁虽然不在汪文华身边,但他对家里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逢年过节、家人的生日,他都要寄来礼物……只是因为心中有气,汪文华忽略了丈夫对自己的好,对家人的关爱。丈夫之所以不愿意回来,不是因为他贪玩,也不是因为他想逃避家庭的责任,而是因为他确实适合在那边发展。丈夫说得对,他已经在那边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要他放弃,他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想到这里,汪文华彻底释然了,她在电话里告诉丈夫“我想通了,你就安心地在那边工作吧,什么时候想回来了,你再回来。”王建宁哽咽着说:“谢谢你,文华,谢谢你能理解我。”

2003年暑假汪文华带着女儿去日本探亲。王建宇把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朋友请到家里来吃饭,汪文华亲自在厨房里忙碌,当他们看见汪文华时,都大吃一惊:“这不是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的主持人汪文华吗?这么有名的太太,建宁怎么从来没跟我们提起过?”吃饭时,朋友们说起了王建宁一个人在日本的不容易,劝汪文华来这边发展,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也就在这时候,日本几家中文电视台听说汪文华来到了东京,慕名找上门来,盛情邀请她加盟。汪文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既然丈夫不愿意回国,那么她就带着女儿过来吧。汪文华告诉丈夫,这次回去办好那边的交接手续,她就带着女儿过来,彻底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

然而,真的要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十多年的《曲苑杂坛》和《电视书场》,汪文华内心有种深深的疼痛和不忍。中央电视台留下了她青春的足迹,见证了她成长的历程,怎么能说走就走啊!

听说汪文华要离开中央电视台去日本,台领导极力挽留她。许多观众也给她打电话、写信,要她留下来。汪文华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决定留下来。她在电话里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丈夫,王建宁善解人意地说:“我尊重你的选择。”

夫妻间的隔阂消除了,心态平和的汪文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不仅是位出色的主持人,还是一位孝顺的儿媳和优秀的母亲。公公婆婆与她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多年,汪文华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他们,从没和他们红过脸。女儿在汪文华的教育下;性格开朗,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她的画作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小百花”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托起明天的太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2月,王建宁回到北京过春节,蓦然发现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当初他离家去日本时,女儿才3岁,这些年来,他没有接送女儿上一次学,没有为她开过一次家长会,没有带她去过一次公园……是妻子呕心沥血地把她拉扯大。凝望着汪文华,他发现洗尽铅华的妻子憔悴了许多,她都是累的啊!从1990年离家到现在,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他为家里做过什么?王建宁终于明白,事业固然重要,但妻子和孩子也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