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的话十篇

时间:2023-03-20 20:49:36

想听的话篇1

我不喜欢家人总是一我考不上就要去打工来激励我去认真学习。我一点儿也不想听到,考不上和去打工这几个字眼。我讨厌听到也害怕听到。然而他们却总是要在我耳边一直说一直说,我真的很烦。

他们都不想想我的感受,老是说我考不上就要去打工。看了他们都讨厌,我不喜欢听到的话,他们偏偏就要在我耳边说,听得我都不耐烦了,却还要说。

我害怕也不想听到。

想听的话篇2

2、请相信我的真诚,我是真的愿意用一生来让你见证,见证我对你的爱慕与宽容,见证我的倾慕与尊重。亲爱的,请握住我期待的双手,从此共握住幸福的人生!

3、无论你在何时,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你做什么;请记住:我永远支持你,无时无刻不着你,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我终于发现,这世界上有丰厚的爱,我不能辜负。于是我想对你说,我爱你,请你倾听……与你相识是一种缘,与你相恋是一种美,与你相伴是一种福,我愿和你相伴到永远。

4、我喜欢跟你在一起,但我不敢确定,最后我会不会离开你;选择是一种权利,有时却是逃避;放弃虽然心甘情愿,有时却身不由己;就当我借爱给你。

5、爱你,藏在我心里,暖在你心!

6、我可能不会太有钱,但是别人能给你的我肯定也能给你。

7、我可能不会天天陪在你身边,我需要养活这个家,我需要出去奋斗,但是我电话永远都不会关机,保证任何时候你都能找到我!

想听的话篇3

先生有一句话,就是做中国人,先要学会“听话”,才能知道怎么样去讲话。关于词语听话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听话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听话含义1.听别人讲话。

2.犹听从。 3.听候回话。 4.听从上级或长辈的话。5.愿意服从、顺从。

二、听话造句1、他向你们许诺,将给予你们秩序与和平,只向你们要求以乖乖听话作为交换。

2、请继续扪心自问,关于工作的本质意义问题。

通过对这些根本问题的反思,你可能会变成“非专业人士”,但你不会是一个听话的思想家。

3、而且听到普通话时他会比听到英文更听话,如果我们用中文下命令,那么他会明白,父母这次是当真的。

4、你知道吗?雅各喜欢约瑟,因为他是一个又聪明、又听话的孩子,而且是他年老的时候所生的。

5、那些能听话的、品行端正的、服从安排的和誓死追随长官的人被招募为士兵。

6、第二次婚姻中,相比于给她们深刻印象的男性,听话的男性更易吸引她们。

7、所有夫家的人对她都非常地喜爱,她也为丈夫和夫家抚育了听话、聪明、努力工作又用功读书的小孩。

8、从前很安静、听话、关心他人,现在变得吵闹、好斗;

或从外向变为害羞和胆小。

9、我只想要三个听话的孩子。

10、整个身体在极度的痛苦中扭曲、挣扎,然而不听话的手却对主人的命令置若罔闻。

11、但是不要等到他长大不听话了才去教育他。

12、它是听话人专注,让人感觉轻松自然,从而消除紧张,敌意和竞争的气氛。

14、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像听话的小羔羊一样,成群结队地走进他们的社区健康中心接种“流感疫苗”。

15、他会是那些游说家手中一个听话的傀儡。

16、许多时候,他们日间惹麻烦、不听话,但是他们安睡时却显得很满足、放心、平和。

我便想起我多么爱他们。

17、在变得“谦恭、礼貌、听话”以前,这些孩子不可能被释放回到他们的家。

18、他的父亲打那个不听话的男孩。

19、对此我持反对意见,因为我们正处于激烈的经济衰退中(我知道,我不太听话)。

20、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

21、毫无疑问的是,人们将澳门看作是个听话的孩子。

22、经常,随意的单词使用阻碍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思想交会。

23、那不听话的男孩令人讨厌。

24、另一方面,选用一些让听话者肯定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的话,对于让你自己的观点被对方理解,且不使问题热化具有非常强大的促进作用。

25、他好吃懒做,是个不听话的十足野孩子。

想听的话篇4

消除外在与内在的干扰

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是妨碍倾听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进聆听技巧的首要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消除干扰。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才能掌握对方的肢体语言,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

鼓励对方先开口

首先,倾听别人说话本来就是一种礼貌,愿意听表示我们愿意客观地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会让说话的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

其次,鼓励对方先开口可以降低谈话中的竞争意味。我们的倾听可以培养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遁词。

第三,对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掌握双方意见一致之处。倾听可以使对方更加愿意接纳你的意见,让你再说话的时候,更容易说服对方。

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

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的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了。听话者如果态度封闭或冷淡,说话者很自然地就会特别在意自已的一举一动,比较不愿意敞开心胸。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听话的人态度开放、很感兴趣,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纳对方,很想了解对方的想法,说话的人就会受到鼓舞。而这些肢体语言包括: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手不要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

非必要时,避免打断他人的谈话

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枝微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

虽然说打断别人的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是「乒乓效应则是例外。所谓的「乒乓效应是指听人说话的一方要适时的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 还有一但听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时候,要在对方的话暂时告一段落时,迅速的的提出疑问之处。

听取关键词

所谓的关键词,指的是描绘具体事实的字眼,这些字眼透露出某些讯息,同时也显示出对方的兴趣和情绪。透过关键词,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以及说话者对人的信任。

另外找出对方话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如何响应对方的说法。我们只要在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或感想中,加入对方所说过的关键内容,对方就可以感觉到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或者很关心。

反应式倾听

反应式倾听指的是重述刚刚所听到的话,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我们的反应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一直在听他说话,而且也听懂了他所说的话。但是反应式倾听不是像鹦鹉一样,对方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述说对方的重点。比如说「你说你住的房子在海边?我想那里的夕阳一定很美。 反应式倾听的好处主要是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够掌握对方的重点,让对话不至于中断。

弄清楚各种暗示

很多人都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觉,他们往往会运用一些叙述或疑问,百般暗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感受。但是这种暗示性的说法有碍沟通,因为如果遇到不良的听众,他们话中的用意和内容往往被人所误解,最后就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失言或引发言语上的冲突。所以一但遇到暗示性强烈的话,就应该鼓励说话的人再把话说的清楚一点。

找出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讨论问题的细节也许很有趣,可是找出对方话中的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从对方的观点了解整个问题。只要我们不再注意各种枝末微节,就不会因为没听到对方话中的重点或是错过主要的内容,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或者做出错误的假设。

暗中回顾,整理出重点,并提出自己的结论

当我们和人谈话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有几秒钟的时间,可以在心里回顾一下对方的话,整理出其中的重点所在。我们必须删去无关紧要的细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想说的重点和对方主要的想法上,并且在心中熟记这些重点和想法。

暗中回顾并整理出重点,也可以帮助我们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能指出对方有些地方话只说到一半或者语焉不详,说话的人就知道,我们一直都在听他讲话,而且我们也很努力地想完全了解他的话。如果我们不太确定对方比较重视那些重点或想法,就可以利用询问的方式,来让他知道我们对谈话的内容有所注意。

想听的话篇5

一、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编排体例上的差异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日本的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规定:“培养对国语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当的表现能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感觉,同时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两国都把培养正确地理解语言、表现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首要目标。不同的是我国强调“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日本不把思想、道德教育列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而强调“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通过对国语的尊重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对这一重要性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对国语进一步关心。当然这种态度的培养,是与国语教育、培养一定的表现力、理解力和充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再如“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能转述内容”,“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等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日本的教学大纲主要从“正确地听”和“主体地听”两方面来要求。如“正确地听”,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一年级,“听话时看着说话的对方。”二年级,“听对方把话说完。”三年级,“没听明白的地方反问或复听。”四年级,“一边听一边记下话的要点和中心点。”五年级,“注意细节。”六年级,“考虑话的内容中事实部分和想象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主体地听”:一年级,“话的内容大体能听懂。”二年级,“考虑对方说话的顺序。”三年级,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着总结归纳。”四年级,“抓住话的中心点,总结自己听后的感想。”五年级,“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讲出自己的评价。”六年级,“将话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观点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主体地听”,在听话的程度、方式方法上不仅作了具体要求,而且逐步与“自我”联系起来。使听话这一“客体”行为很强的活动逐步变成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在说话训练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要求上同听的表述形式大体一致。比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当众说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等等。日本在说话训练方面分两部分,即“有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地去说”与“正确的说话方法”。如“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一年级,“被询问的事能回答,并主动寻找话题来说。”二年级,“根据对方说话的内容来继续话题。”三年级,“听取对方话的内容,深入话题来说。”四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考虑说话内容的主次来说。”五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并考虑具体情况来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考虑时间和说话的顺序,有计划地去说。”很明显,强调带有明确目的和注意听说对象,针对不同需要、不同场合、不同目的,选择不同话题,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是日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听说训练要求。也是日本听说训练的重要特点。在“正确的说话方法”方面,日本的教学大纲将听说读写的有关内容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如一年级,“经历过的事,考虑顺序来说。”二年级,“理清事情的条理后再说。”三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要点,考虑一定的段落、层次来说。”四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中心,有主次地去说。”五年级,“有明确的意图和确切的根据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恰当地说。”另外,在说的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从一年级开始讲普通话,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日本,只是从四年级开始,提出“理解共通语和方言的区别,在必要的时候能用共通语来说话。”

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中日两国的教学大纲都比较重视朗读、默读和背诵的基本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强调阅读中要注意“感想、意见”和“有目的地去读”。如三年级要求“读后小结感想,并考虑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去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不要落掉了去读。”四年级,“注意读后个人的不同感受。”“对应不同的读的目的,归纳重要的地方,注意必要的细节。”五年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感受。为了收集必要的知识和情报去读文章。”六年级,“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应不同的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书来读,并下工夫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突出读书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密切联系。在另一方面,日本还比较重视阅读态度的培养。比如,一年级就要求“培养愉快地去阅读浅显读物的态度。”二年级,“提高对浅显读物的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三年级,“培养阅读各种各样读物的读书态度。”四年级,“扩大读书范围。”五年级,“通过读书,加深思考。”六年级,“培养选择适当的读物来阅读的习惯。”显示了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视。在读写结合上,日本强调“依照文章的表达思路来读”,“区分事实和想象(感想、意见)来读”,“想象、鉴赏”以及“读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发表看法”等等。

想听的话篇6

1.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应厚此薄彼。但是,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这除了受传统影响、应试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干扰外,还因为对听说读写的内在关系不甚清楚,因而把听说读写割裂开来,疏于听说,多在读写上下功夫,其结果是事半功倍,教学效率不高。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年龄段,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1.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的需要。听话、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人每天都离不开听话、说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话和说话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听说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3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些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容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

儿童年龄特征之一是喜听好说,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初入学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听说训练。而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各学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中的对话。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而当众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着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和准备,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只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3.听话、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3.1 看图说话。这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图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内容联想到的。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选好图画。听说训练用的图画,内容应该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富有情趣,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图意要明确,使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儿童情趣。②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图说话一般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三者之间,观察是前提,理解是观察的深入和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对前面两者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入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内容说出来。

2.2 听故事说话。故事可以由教师讲,学生讲或者听录音。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所选的故事还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引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听故事前,应提出专心听讲、边听、边想、边记的要求,听后要求复述故事或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故事可以作为说话的一个要求,为了更有效地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对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或练习续编、改写故事等。

2.3 创设情境说话。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创设听说情境,如模拟接待客人、借书、购物、打电话等,然后根据环境进行练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品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鸣惊人。

想听的话篇7

孩子“听话”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教育是否真的应该非此即彼,要么让孩子绝对“听话”,要么鼓励孩子完全不“听话”?孩子“听话”或“不听话”的根源是什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争论焦点

支持方:

听话的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独立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不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质疑方:

听话的孩子善于学习,明理,不任性,能够从父母师长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服从意识较好(也就是听话)的人。

专家访谈

陈荔如

心理咨询师,广州市团市委生命热线心理学老师,广州市少年宫特邀专家,从事早教工作多年,曾参加儿童情商课程,撰写关于儿童成长的亲子文章多篇。

问:中国传统教育为什么会以“听话”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父母要求孩子“听话”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答: 中国是封建思想根植很深的国家,儒家学说两千多年来统领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皇权、夫权、父权是无限大的权威,是人必须服从和遵守的。在这种精神统领下,“孝”是为人子女必尽的义务,哪怕是“愚孝”。总之无论父母对错,都应遵守,也就是要“听话”。这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父母要求孩子“听话”的理由有很多: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还小,懂什么?得听大人的!”

“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不讨人喜欢,是个坏孩子。”

“这么小就不听话,长大了还能把我放眼里?我还能管你?”

问:“听话”的孩子缺乏自我意识,没有创造力和独立性吗?

答:先说个故事:动物园的大象,每天的生活只是在围栏里吃吃草和香蕉,玩玩自己的鼻子,而拴着它的只是一根细细的链条。有人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不挣脱链条走开呢?它一直都是这样的吗?”饲养员解释说,当大象还很小的时候,便被一根粗锁链拴在牢固的柱子上。每天,小象都会拼命地试图挣脱锁链逃跑,但是它的每一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小象放弃了努力,不再尝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象长成大象,可它依然乖乖地被一根细细的链条栓在围栏里,无法享受自由。

为什么大象不设法挣脱那根链条和柱子?它的力气已经足够大了!原来,它早已接受“我不行,我挣脱不开”这个从小形成的心理暗示,即便长大的他已经能够挣脱细细的链条,它也不再尝试,因为它的信心已经被负面暗示毁掉了。

孩子就如同这头象,如果从小就被要求要听父母师长的话,他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不可以自己决定,我不如爸妈老师有智慧,我要听他们的话。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就不会相信自己的任何感受与判断,总是以别人的标准去衡量,没有自我,没有自信,自然谈不上独立性、创造力了。

问:那么,应该鼓励孩子不听话?孩子如果完全不听大人的劝告和要求,这样的教育能算成功吗?

答:我认为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软硬兼施”,这不是说打骂和宠爱并存,而是指又要有原则,又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对孩子要宽容、理解和支持。

“硬”的部分是作为一个正在社会化的儿童应该学习遵守的秩序与规则,也就是过去所谓的“听话”。人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属性,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作为成人应指导及帮助孩子社会化,例如学习和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行为准则,比如“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擅自拿取”、“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在这些方面,父母要和孩子制定好规则,并和他一起签名承诺。让他明白这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要求。

“软”的部分是指孩子要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在这个范畴内可以“不听话”。

问:也就是说,在表达感受和思想这方面,家长应该要给予孩子自由?

答:是的。首先我们谈感受。一个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弄坏了,伤心地大哭,这是她在表达感受,父母不应该呵斥:“这点小事也哭 ,真没出息!”或者以物质补偿来阻止孩子哭泣:“别哭了,来吃雪糕!再哭,就是不听话,妈妈要生气了。”父母这样做可能是认为伤心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想马上给他另一个完美的世界,让他重新快乐起来;也有可能是认为孩子的烦恼与大人的忧虑相比,算不了什么。但这两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的,孩子用哭来释放自己的伤心,有益于身心健康;孩子再小,她的伤心或难过都不会比大人的来得轻。

认为孩子闹情绪就是“不听话”的表现,而加以抑制,长久下去孩子会认为表达情绪是可耻的、脆弱的、成功的人不应当有的,于是就处处压抑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就变得内心沉重,外表木讷,甚至危及身心健康。

问:在表达思想方面,父母如果不限制孩子,孩子的想法会不会变得很离谱?

答:是的,父母可以帮孩子修正不良的行为,却不应禁锢他们的思想,阻止他们自由表达,以免扼杀智慧与创造的萌芽。

我举个例子,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孩,上课不听课,尤其上数学课更是如此,老师认为她有多动症,就把她带到心理医生处。心理医生问她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课,她说:“老师说得太简单了。”医生问她:“1加1等于多少?”她一口气说出了5个答案:1+1=2、1+1=11、1+1=王、1+1=田、1+1=1(因为两个1都上下连一起了)。

心理医生觉得她的发散性思维很优秀,建议给她做智力结构分析,结果发现她具有天才般的数学运算能力。于是,心理医生协助指导家长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成长方案。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如果认为孩子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要乖乖听课,要给标准答案,那这个孩子的思想就会被禁锢,数学天赋也会被扼杀,还有可能被视为患有多动症、学习困难的孩子。

问: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在您认为应该“听话”的方面,也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如何解读这个问题?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孩子不但从父母长辈、同伴、老师中获得信息,还可以从各种媒介获得信息。当孩子可以从外界获得越来越多的与父母的观点不同的信息时,自然就越来越有可能不“听话”了。

另一方面,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容易造就不服管的孩子,过于纵容与过于严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不服管的根源。从小没有恰当的行为规范、为所欲为,难道长大后就会懂得自律?父母没有建立起父母的形象,难道期望孩子能够尊重你?过于严厉和经常训斥,只会令有个性的孩子反抗,当孩子出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这种情况更加凸显。

问:理想的亲子沟通模式是怎样的?

想听的话篇8

让孩子坦率地说出心里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不用语言或行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就只能去猜测,而这难免有猜错的时候;即使猜对了,也耽误了时机,无法及时帮助孩子。所以要知道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就得让孩子说出来。能让孩子说出心里话的秘诀是:父母要认真听孩子说话。

双职工父母下班后,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在唧唧喳喳不停地说话,会觉得很累,所以有的人干脆等孩子睡着了之后再回家。听孩子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是很累,但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分担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烦!“怎么整天说个不停呢?”但孩子根本不明白父母的情况,所以只会认为父母不想听自己说话。因此父母在忙碌、疲劳的时候可以坦率地跟孩子说明情况。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孩子。即使没有听孩子说话,孩子也不会觉得受到了挫折。但父母对已经许下的承诺一定要遵守,不能因为太累或太忙就推来推去,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信任父母了。

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睡觉之前和孩子交流。“刚才你想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那么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就再也不会请求父母的帮助了。这样问题可能会很严重。所以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即使再累也要尽可能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听一听孩子所说的话。

有的妈妈虽然知道倾听孩子说话的重要性,也想做好,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只能装模作样,一副听懂了的样子。可是孩子很敏感,他们知道父母没有认真听自己说话。“妈妈。看着我。妈妈,我刚才说了什么?”孩子会这样反问父母。那么,在你很疲劳的时候如果孩子想谈点什么,你不妨坦率地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累,能不能过一会儿再谈?”而且要遵守约定。在休息之后对孩子说:“谢谢你能等妈妈休息一会儿,现在我可以听你说话了。”这样孩子就可以理解妈妈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说话了。

想听的话篇9

一、教给倾听的方法

倾听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修养。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所以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如何教呢?一是要求学生听明白、听清楚;二是要求学生理解、思考;三是要求学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说不能只听“热闹”,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听,要带着问题去听,听别人的表达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发。具体如何做呢?听话时要把精力集中到所讲的问题上,可先让学生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用点头、微笑、摇头等表情做积极的信息交流,还可以有目光注视对方,表示自己在听,并且能迅速地对听到的内容做出回应,及时对老师、同学的讲解及同学的回答表示肯定或否定,这样渐渐学生就学会倾听了。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

对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首先要明确要求。告知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听别人回答问题或看到别人在交谈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中间不应该打断别人的讲话。这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别人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这样在明确了听的要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其次要以身示范,身体力行,让学生感悟到倾听的重要、倾听的美德。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不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用词不恰当、问题回答不完整、甚至明显的答非所问等一些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纠正;有的老师对回答问题不流利的学生缺乏耐心,不能静静等待花开的声音,不给学生再思考再回答的机会,干脆终止发言;还有的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手中还忙着做别的事情,有时还时不时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殊不知,这已经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种不良习惯。所以,我们教师都要从平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关注细节,以身作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好的倾听学生表达的习惯,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也使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期待表达的愉悦;也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增强了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动力。

三、训练倾听的能力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倾听的重要性,掌握了听的方法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四听”能力。所谓“四听”是指专心听、耐心听、细心听、虚心听。专心听是指在听话时,精力要集中,神情要专注,跟上讲话者的思路,不分心,不走神,课堂上教师要随时观察,及时把“溜号”的学生拉回来,也可以请同学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和他有何异同?还可以用激励法,对专心听课的学生给予榜样;耐心听,是指听人说话要有耐心,不急不躁。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有按捺不住的天性兴奋,特别是当听到别人发言有错时,总急着要发言。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有不同的观点,待同学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细心听,是指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用心听,动脑想,要边听边想,听想结合;要独立思考,辨析正误,形成自己的观点;虚心听,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虚心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要当虚心的“听众”。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虚心听能取长补短,开拓思路;对“演员”而言,“听众”的建议或意见更要虚心听取,才能不断进步。一句“你认为他的意见有道理吗?想对他说什么?”可以提高效率,增进友谊,这“四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法宝。

四、培养倾听的途径

想听的话篇10

沟通谈话的技巧一、相互尊重

尊重一个人首先是表现在你的态度上,你的每一个面部表情,每一句的语速语调都能体现出你对对方尊重的程度.也包括你在与对方沟通时倾听的态度.你是否有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的习惯,或只是一味表达你自己的观点,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能够更好的沟通。

二、坦白你的内心

坦白地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以及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以批评、指责或抱怨的方式来交流。

三、用心倾听

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有用心的倾听对方在说,你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重点,以及优点,包括缺点和情绪。只有你听懂了重点,你才能够说出对方想听的话,只有你听懂了对方的优点,你才能够将赞美变成一重艺术。

四、自信的态度

一般经营事业相当成功的人士,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他们对自己了解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自信的人在沟通起来也会不自觉的感染对方,从而促进沟通。

五、体谅他人的行为

这其中包括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唯有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合适的回应。

提升沟通技能的方法1,理解沟通的细微差别

沟通早已不再局限于口头的交流,而变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在传达的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会被误解。理解了这种微妙的差别,会使你更加意识到自我提高的需要。

2,说出你的想法

当信息被传达时,大多数人会因为怕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值而羞于表达他们的想法。 人们常常在谈话中倾向于保留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沟通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保持眼神的交流

每一个谈话者都认为,吸引听众的完美方式就是与其保持眼神的交流。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往往会将其摇摆不定的注意力吸引到交谈中。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想吸引住你的听众的注意力,记得说话时直视他的眼睛。眼神的交流能使谈话者的注意力无形之中集中起来。如果没有眼神的交流,言语交际甚至是完全无用的。

4,肢体语言也很重要

肢体语言的表达本身并不需要口头语言。它可以通过个人的特殊动作习惯、表情和肢体行为来完成沟通。有效的沟通需要口头交流与肢体语言的完美配合,从而在听众身上达到惊人的效果。要传达给定的信息,丰富的姿势、生动的表情加上肢体语言是极好的传达途径。面无表情的表达只会导致听众的厌倦,反之多变的表情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想提高自己的交际技巧,你应该多观察别人的说话方式。多和自己对话,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肢体语言,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