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十篇

时间:2023-03-14 18:01:51

对症下药篇1

1、看病访先接受检查与诊视,否则医生如何对症下药?

2、这药我吃了完全无效,医生到底是否对症下药呢?

3、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4、经过医生对症下药,病人高烧已退。

5、公司经营状况这么坏,你得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好转。

6、他因暗恋而痛苦,你要能找女主角去安慰他,那就是对症下药了。

7、经过心理医师的对症下药,他终于走出失恋的阴影。

8、我们平场吠要对机器作深入了解,()以便出状况时能对症下药。

9、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也得因对象不同,对症下药。

10、经你对症下药,我的电脑果然恢复正常。

对症下药篇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赵俐黎说:

“上火”有虚实之分。针对实火,重在“降”;而虚火,则要“补”。上火症状可以从年龄、性别、体态等表现,区分虚实。年轻人主要是实火;另外,男性一般实火旺,而女性容易上虚火。最后,瘦人多阴虚火旺,胖人多湿多痰。虚火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盗汗、烦热、失眠,此时,可选服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若双颧潮红、咽干消瘦,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

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运莲说:

降实火,要辩证用药。实火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吃不下 如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干咳,属于“吃不下”,说明心肺有火。可以选用牛黄清心丸(片)、羚羊清肺丸等。若口舌、鼻内生疮、口角发炎,可内服黄连上清片、三等,或外用西瓜霜。小儿易发肺火,出现肺热郁闭、痰热咳嗽时,可以用通宣理肺丸。

肚子胀 脾胃有火会诱发口臭、牙龈出血、腹胀等,让人“受不了”,不思饮食。宜用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龙胆泻肝丸等,但腹泻、腹痛者不宜服用。

静不下 肝火大动,人就“静不下”,出现烦躁易怒、舌边尖发红、双目发红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杞菊地黄丸等。

拉不出 若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会“拉不出”,有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混浊有味,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等,可选三、栀子金花丸等。

胡运莲医师强调: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经常服用会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还容易导致腹泻,脾胃虚弱。一般用中成药祛火1周,症状仍不能缓解,必须就医。此外,上火症状较轻的人,用、金银花泡水喝,就可以了。

张越

药引虽轻 可取功倍之效

药引大多具有药源丰富、容易寻觅、质地新鲜等特点,可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需要。用量应遵医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常用的药引用法如下:

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呕的作用。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等症的多种中成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可取生姜3~5片(9~15克),水煎取汤送服。

芦根:以鲜者为佳,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适于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者。用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片、小儿回春丹效佳。

食盐: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宜用淡盐水送服。一般用食盐两克,加250毫升水溶化即可。

米汤:能保护胃气,某些治疗肠胃疾患的苦寒性药物,如更衣丸,宜用大米汤送服,香连丸宜用小米汤送服。用时取煮饭时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

红糖:具活血散寒补益的作用,治疗妇科虚寒、血虚诸症的中成药可用红糖水送服,每次用量为50克。

藕汁:能清热止血,如用鲜藕汁送服十灰散,止血效果更好。取鲜藕洗净、切碎,加凉开水少许共捣烂,用纱布裹挤压取汁,每次用半杯(约100毫升)。

葱白:具有通阳散寒助发汗的作用。治疗外感风寒,可取葱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荆防败毒丸等药。

白酒:酒性辛热,功能通行经络,发散风寒。治风寒湿痹、腰腿肩臂疼痛、血寒闭经及产后诸疾、跌打损伤和疮痈初起、寒疝等的中成药,如活络丸、跌打丸等,都可用温酒送服。常用量为黄酒25~50毫升,白酒酌减,亦可根据性别、体质、酒量等情况调整用量。

对症下药篇3

一、双胍类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为盐酸二甲双胍,它们的商品名不尽相同,如格华止、美迪康等。该药不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促进糖的利用达到降糖效果。很多糖尿病治疗指南,将这类药列为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效果更好。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有患者对这类药有所顾忌,认为双胍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其实,该药只是通过肝肾代谢而已,长期使用是安全的。但是若肾功能已经有损害,如果血清肌酐值>133μmol/L(1.5mg/dl)就应该停用或不用该药。如患者有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应该避免或谨慎使用该药。服药的时间可以在餐前、餐中或餐后,具体的时间视患者的胃肠道副作用而定。

二、磺脲类促泌剂

这类药有格列本脲、格列奇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均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降糖。大部分的药物是从肾脏代谢的,所以在肾功能不好时是要慎用的,而格列喹酮只有5%从肾脏代谢。这些药物作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血糖谱来选用合适的药,而不是根据价格。磺脲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在用药时需要有防范意识,首先是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去发现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低血糖。其次在平时外出活动时,要随身带点糖果或饼干,也要随身带一张急救卡,以便在低血糖发生时可以自救或求助他人。另外,磺脲类药物会引起白细胞的减低,尽管发生率很低,但是也要提醒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定期复查血细胞。磺脲类药物的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格列吡嗪的控释片是不能掰开服用的,否则会破坏药物的释放系统。

三、非磺脲类促泌剂

目前这类药是以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为代表的,也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代表药物。该药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一相分泌而降糖,作用快速,服药的方式为一餐一药,餐时服用。因为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所以也有可能出现低血糖。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以拜糖平为代表的这一类药,是通过抑制食入的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来达到延缓葡萄糖吸收的目的,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效果更好。在单药使用时,不会出现低血糖,对控制餐后高血糖具有优势。在我国这类药已使用了十年之多,有较高的安全性。服药方式是药物随餐时第一口饭嚼服,不要随水吞服。腹胀、排气增多是这个药物的常见副反应,有的患者可随服用时间的延长,副反应逐渐减轻。遇有肠道疾病、疝气时,要慎用,因为肠内气体增多,容易引起疝气的嵌顿。当肝功能有中重度损害时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五、噻唑烷二酮类

这类药的代表药物是糖尿病患者都很熟悉的“马来酸罗格列酮”以及“盐酸吡格列酮”。它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激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从而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发挥降糖作用,降糖作用稳定而持久,对于那些胰岛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类药物每日服用一次,每次1~2片。

第六类药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类似物,简称GLP-1,这类药在我国尚未上市,但预计在200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在中国市场将会看到这种药。

综上所述药物的特点,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上,我想对糖尿病患者提出如下看法:

首先,治疗糖尿病的药很多,但是必须是符合国家药物管理部门规范的药品,患者的用药安全才能得到基本的保证。同时患者也要认识到,并非最贵的药才是最好的药,而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由专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最适合病情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其次,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必须的,但是要知道,患者之间病情是不一样的,就象老百姓经常说的“千人千面”,糖尿病的治疗也需要“个性化”的处理。所以A患者治疗有效的方案用于B患者不一定有效,这与年龄、病程、胰岛功能以及诸多的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对治疗有想法或看法,应该尽可能地与您的主管医生沟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得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对症下药篇4

典型案例:某夫妻都在企业上班,每月的家庭收入大约4000元,除去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其他一些生活费,他们家每月大约有1000元的节余。他们认为自己每月的剩余很少,属于“贫民”范畴,没有多少“财”可理,所以每月就把剩余的钱直接放在工资存折账户中,现在,两个人工资账户中的钱也差不多够2万元了。

专家理财药方: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收入不高的工薪家庭也要理财。闲钱不管有多少,都需要讲究合理规划。案例中的夫妻把剩余2万元收入全存在活期工资存折账户中,享受活期利率,就是满打满算存一年,也只能有100元的低利息,如果存成一年期定期存款,那就会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后者要比前者的利息收入高出很多。可见,工薪家庭虽“穷”,理财同样十分必要。“财”若能理好,就能增加收入。

“病症”之二:理财好方式,“储蓄”最可靠

典型案例:某年轻夫妻,有房,没有贷款,每月都会有相当一部分节余。因为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保本,还能够赚到一部分利息。于是,夫妇俩每当有节余的钱,就会全部存入银行。

专家理财药方:这对年轻夫妇理财的渠道比较单一,如果把钱都存进银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产增值的良机。理财就应追求相对利益最大化。特别是这对夫妇还很年轻,没有其他负担,在理财时可以尝试投资一些有风险但可获“高利”的品种。因此建议,应将小部分节余资金存入银行,而大部分应转为专家建议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增值比较快的理财品种上,只要把握好良机,就会得到大回报。

“病症”之三:炒股利润高,冒险就暴富

典型案例:某夫妇,一个是教师,一个是企业职员,现在需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年下来,攒了10万元的积蓄。但还需要再“弄”些钱,才能实现梦想。这对夫妇认为炒股利润很高,于是冒险把积攒的10万元钱全投入股市,没想到选股不慎,亏得一塌糊涂,现在还套牢在股市中,房子没买成,暴富也成了泡影。

专家理财药方:炒股虽可以暴富,但必定是少数人。特别是需要钱用的家庭,投资时应该注意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三者的平衡协调,而不是冒险把全部积蓄投入到高风险的股市中。建议像案例中的这对夫妇,在打理钱财时,可以把一部分钱放在理财专家推荐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而另一部分钱则投资于稳妥型理财“高息”品种上,如国债,保本型货币基金等。这样就会相得益彰,不至于会让自己亏得一塌糊涂,让自己的买房计划“流产”。

“病症”之四:不按“实”出牌,盲目随波逐流

典型案例:某夫妇都在外企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不菲,在两年时间内,除正常生活支出外,他们俩就在银行存下了10万元存款。于是,他们准备买一辆5万元左右的家用小汽车。他们知道,现在买汽车可以分期付款。有超前消费意识的这对夫妻“依葫芦画瓢”,也办理了分期付款手续。本来,这对夫妻完全有足够的存款一次性支付购买汽车的价款,结果却选择了分期付款,在交贷款“高”利息的同时,自己的存款却在享受着“低”利息。

专家理财药方:所谓分期付款,一般是在不具有一次性购买能力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对于案例中的这对夫妇,本来有支付能力,却也盲目选择了分期付款。贷款利率要高出存款利率很多,在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选择分期付款就相当于选择损失钱财。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病症”之五:广告轻易信,“实效”抛脑后

典型案例:某夫妻在一家银行的宣传单上看到,该银行正在发行某保险公司的一种分红型保险,宣传单上写着,购买该保险的预计收入会远远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和国债收入。夫妻俩在没有了解该分红保险以前实际收入的情况下,就轻信了广告。一次性把准备购买国债的钱全买了分红保险。没想到分红保险就要到期了,其实际收入和宣传单上的预计收入相差很多。

对症下药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学习;诊断书

探究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质疑、思辨、探讨和交流中获得提升,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新事物在发展的进程中却遭遇了困难。

一、病情说明: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初中薄弱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困生比例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习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了困惑:

(一)第一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初期,伴随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沉闷、枯燥的思品课堂“动”了起来,但同时,课堂管理成了难点。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活跃和开放的课堂,学生们容易兴奋、失控,往往表现为讨论跑题和行为越位。结果,课堂多了涣散,少了专心,探究任务常常不能按时按质完成。

病因分析: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课堂,学生和教师是有效管理的两个核心,其作用尚未得到调整,“旧管理新模式”自然是矛盾突显。

(二)第二阶段病情:经过有效的课堂管理调整后,学生的探究学习步入轨道。然而,新问题也伴随出现:一是探究兴趣不浓。学生经历了兴奋期后,开始对部分探究的主题缺乏兴趣,失去学习的冲动。二是探究能力不强。对于很多丰富和现实的探究内容,学生虽有热情,但缺乏方法和技能,有心无力。

病因分析:疏忽对探究任务和能力的调控。学生的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则变得了无生趣;脱离了对学生技能和方法的指导,探究则变得无从入手。

(三)第三阶段病情:探究学习常常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然而通过学习评价的反馈,笔者发现,表面上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但实质上学习成果是由个别出色学生完成,学困生只是旁观者,直接从出色学生处获得学习结果。

病因分析:忽视对个体的关注。学生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注重探究成果,忽视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的差异性,无疑是不尊重学生的成长。

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也是薄弱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我们的学情,笔者经过反思和探讨,总结出如下的针对性策略,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用。

二、药方分析:对症下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管理,构建和谐有序的探究课堂。1.教师搭建和谐环境。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全局,及时调控,保证动而有序,活而有效。另一方面,我们要融入课堂互动中,与学生亲切交流。表扬时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批评时和风细雨、声声入耳。一个充满平等、尊重、民主的课堂里,师生关系融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管理自然水到渠成。2.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管理。因此,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课堂管理评价表,该表操作实用性强,通过自评与互评,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二)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探究任务的设计是否科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提高探究学习实效性的关键。笔者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世界、挖掘兴趣点,巧妙创设情景和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原动力。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时,笔者就选取石井河作为探究对象。石井河的两岸,是学生世代生活的地方。然而近年由于污染严重变得恶臭难闻。对此,学生感触特深,探究兴趣油然而生。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长辈访谈、资料图片回顾石井河的昔日美景,通过实地观察、专家释疑了解今天的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石井河?”,并在社区发起倡议书保护环境。可见,源于生活的探究,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授之以匙,打开探究学习的大门。良好的探究方法和技能,不仅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更可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学生基础薄弱,探究能力较差,据此,笔者在指导时尽量做到具体、清晰、操作性强。例如,在学生搜集资料时,我根据农村学生资讯少、观念落后的特点,手把手教他们从网络、报纸、电视、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在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时,我细致地教他们问卷设计的目标、原则,并提供一些成熟的问卷给予参考;此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技能培训,如倾听,表达,交流,说服,质疑等,让学生掌握“钥匙”。

(四)分层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探究学习不应搞“大锅饭”,而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此,我注重分层探究,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需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华文化”内容时,我们开展“广府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基础探究任务为“了解广府文化的代表、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的意义、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包括学困生都能根据现有认知和能力完成探究,我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拓展探究为“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广府文化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文化根源,并就如何推广和传承提建议”。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探究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分层探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习潜能。

三、药效反馈:探究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检测上述药方的有效性,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测试,采用了同样本的测试题。从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成绩数据对照表明,有针对性地调整探究学习的策略,有利于减少学困生比例,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从学生探究学习情况调查数据也充分显示,上述药方效力良好,能改善存在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S],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

[3]徐学福,《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月.

[4]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对症下药篇6

关键词:双差生;心理结症;教育策略;气质类型

双差生是指学习差、品行差的学生,他们的存在,特别是转化他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研究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研究这部分双差生,促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后成为学业进步、人格健全的发展的人,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所该面对的课题。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受非智力因素严重干扰的双差生,通过认真分析这个群体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对双差生要准确把脉,对症下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将其转化,从而向“尽可能好”的方向发展,慢慢脱离“双差”之苦海。

一、双差生的心理特点

双差生因长期在班级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逐渐形成了消极、被动、多变的情感和行为表现。

1.“我是差生”的厌学心理

双差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学习赶不上去,拖欠的“债务”太多,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自卑心理;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奴隶,时时感到应付不了,难以招架,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就会更加重双差生“我是差生”的心理阴影。

2.思想、行为的矛盾性

这是双差生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心境上:高兴时,想刻苦学习;苦闷时,又认为“反正就这样了”。表现在情感上:起伏较大,自控力差,忽冷忽热。表现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反复。双差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双差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双差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双差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冷,悲观消沉。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双差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的心理发生矛盾。

3.严重的对立逆反情绪

双差生由于很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他们面对别人的帮助教育会表现出严重的对立情绪。他们对老师的话当耳旁风,把对自己的管理看成是一种压制,在课堂上对老师、班干部进行语言攻击,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而自鸣得意。

二、明确双差生的转化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双差生的转化要从心理特点入手,重在疏导,做到六个字:尊重、期待、激励。

1.尽可能地给予尊重,使双差生在自信中逐步转变

尊重是沟通师生心灵通道的剂,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双差生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刘某曾是上有名的“双差生”,步入高二不足10天,就旧病复发。经多方了解分析其成因后,我尽可能多地给予他尊重,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找他聊天,他逐渐卸下了对我的戒备之心,和我聊天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随后我把“聊天”正式改为谈话:讲道理、谈人生、分析他的前期表现与当前转变,鼓励他把精力转入到学习上去,进一步激发他的“取胜”欲、唤醒他的求知欲。

2.科学地传递期望,使双差生在期望中激活内驱

双差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仅仅是表示与其他学生相比某一方面存在差距。教师对双差生的教育应注意提出合理期望并适时地传递给学生。

3.巧妙地进行激励,使双差生在体验中走向成功

激励是一种艺术,需要教育者巧妙运用,时机和环境都要注意选择。对于双差生,激励是促使其奋发进取的最有效的推动力。

开学后王建因偷钱去网吧通宵了,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事,死活不肯来上学。我想王建肯定也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所以才怕别人知道。于是找到他,说:“上个学期,你表现不错,说明你有决心也有行动。老师知道上网玩游戏的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过来,但你已经有了好开头,希望你能珍惜自己努力换来的成绩。这个成绩要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意义。”王建回校后,我把新课文给了他,说是给他留着的,希望他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并告诉他,老师坚信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一年后,王建被省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老师,谢谢你在我犯错后仍一直相信和激励我,让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坏孩子。”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转变“双差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既要有热情,又要有耐心、恒心,还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更要讲求教育的艺术,准确把脉,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去对“症”下“药”,才能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皮连生.打开有效学习之门的钥匙.北京: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12):158-159.

4.戴维思(Davis).这样学习最有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对症下药篇7

北京爱鑫女士。她最害怕的就是半夜突然醒来。“一般就是到一两点钟就醒,然后早上五六点钟才能再睡,就是中间醒的这段时间,感觉很痛苦。”

爱鑫告诉记者,比起十年前她失眠严重的时候,现在的状况已经很好了,那个时候一天能睡大概就两个小时左右,甚至有的时候通宵不眠。这种状态持续了数月之久,她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多种不适症状:胃不舒服、甲亢复发。更让爱鑫难以承受的是:“白天上班就很没有力气,觉得没有安全感,比如说在路上,就会觉得连一个汽车喇叭的声音我都觉得是很刺耳的,然后走过街天桥,我就会觉得有点恐高,不敢在比较封闭的环境里待着。”连续几个月的失眠让爱鑫的精神防线面临崩塌,她告诉记者,失眠的痛苦让她不止一次想到了死亡。

北京赵女士。从2011年初开始失眠,“最严重的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白天浑身无力”。赵女士尝试了很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她的失眠症状却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焦虑的状态就犯了,然后还有发麻,四肢发麻,麻刺的那种状态吧……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全出现问题了,白细胞最后都降到3.12了,免疫系统一下降,那我更恐惧了,我说我抵抗力也下降了。你的呼吸系统也影响了,嗓子急性咽炎、鼻炎、本来就睡不好觉,你还喘气还费劲了,好像肺也有问题,晚上睡觉呼吸又困难,你说这好得了嘛,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赵女士觉得万念俱灰,和不少严重的失眠患者一样,赵女士也一度想到过死亡:“失眠造成你的记忆力也特别差,我怕我精神也错乱了然后把家里什么事情都忘了,然后我把我们家所有的卡、存折、密码、账号我都写下来,写下来以后我交给他,万一哪天不行了,你到时候知道,另外你给我找好一点的墓地,我都想好了。”

恶果: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金

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状况已经不是简单的睡不着觉,而是典型的失眠症的表现。目前,医学上对于失眠症已经有了比较清晰和严格的界定。空军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董燕对记者解释说,第一个叫做症状学标准,就是必须有睡眠质量的变化、睡眠维持的时间不够,这是唯一的和最主要的症状;第二个是时间要求,就是失眠至少不低于一个月,而且每个礼拜要不少于三次出现失眠症状;第三个就是明显感觉到第二天精力不充沛,工作效率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经过调查记者得知,睡眠质量问题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降低,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身心疾病,根据英美等国的研究人员统计,失眠给这些国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都达到了数百亿美金,而我国近些年来睡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也在与日俱增,目前已经和英美等国的医疗费用相当。

除了医疗费用的损失之外,睡眠质量问题还会导致多种社会问题,偶尔的失眠带来的是第二天的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的人预示有职业行为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工作力不从心,事故发生几率较睡眠正常的人高两倍。

有资料表明,在美国由于失眠造成的车祸,占整个车祸发生率的7%;而我国交通部门统计发现,睡眠严重不足会导致视觉、听觉能力下降,降低司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现状:患者多,正确就医者不多

专家指出,无论是有失眠症状的人群还是失眠症的患者,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记者对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医生都认为现在有睡眠问题的患者在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存在失眠障碍的患者比例已经超过了20%,专家认为我国的失眠障碍患者比例也基本处于这个水平。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失眠人群在不断增加,但是人们对于失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多数人都不认为睡不着觉是需要到医院去诊治的疾病,因此导致失眠人群正确就医的比例不高。北京朝阳医院心理科副主任胡永东认为,失眠症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可能还不到10%。

治疗:找原因对症下药最关键

北京的赵女士接受了多种治疗,失眠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她的精神状态也几近崩溃。就在她觉得快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无意间听说心理治疗对失眠可能有作用,觉得这或许就是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结果,她在失眠门诊的心理医生诊治之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失眠症状就得以缓解,身体的各种问题也在逐步恢复。

但是专家强调,对于赵女士效果很好的心理诊疗,对于失眠患者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为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找到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教授王玉平表示,失眠原因首先是生活习惯不良,比如说平时作息时间不规则;其次主要是精神心理方面比如焦虑抑郁的伴随疾病;第三个原因就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问题,比如说像老年痴呆,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也很差。

专家一再强调,找到失眠的原因非常关键,比如说一个病人同时出现失眠症和抑郁症的症状,就需要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确定到底是因为失眠症导致的抑郁症状,还是抑郁症导致的失眠症状,如果确诊是失眠症那就应该针对失眠问题进行治疗,失眠问题解决了抑郁症状就会消失,而如果治疗方向错误就会出现赵女士那样的越治疗病情越严重的情况。

调查发现,不少失眠患者之所以不愿意去医院诊治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如果服用安眠药的话,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专家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治疗失眠的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在医生正确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还是比较安全的。

对症下药篇8

企业层面:“服务”意义大于“经营”

案例中提到的这家企业是由事业单位合并而成的航运枢纽企业,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国内其他的类似企业还有很多,例如研究院类、市政公共建设服务类、各大央企下属集团公司中的机关等。这些企业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企业中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办公室等。不同的是办公室服务于企业领导层,而上述的企业服务于国家、政府,社会责任重大。它们的存在意义、使命的共同特征之一是“服务”意义大于“经营”意义。服务于上级单位的使命决定了这类组织的“绩效”含义不同于“以赢利为核心”的单纯经济组织,提高绩效也就不能机械照搬西方的绩效考核。

在操作层面,办公室等职能管理部门做的多是“服务性”的计划、组织和监督等职能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多数难以量化,工作职责缺乏数据表达的绩效指标,客观上考核结果难以计算。难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导致考核执行者难以跨越“人情关”,以人情分为主;国有企业组织人事任免的机制导致考核执行者必然会考虑“组织关”,群众口碑的好坏影响颇多。可以说,方案执行中的种种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而方案本身设定的“考核结果强制分布”、“360度考核”等技术手段不仅调节作用不足,反而成了影响考核执行的“借口”。

制度层面:西方管理理论的“水土不服”

伴随中国经济30多年的飞跃式发展,相较于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管理“短板”问题日渐突出,几乎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中国企业的发展多数处于“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阶段。

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特大型企业,但多数缺乏明确的管理提升路径。进行模式创新、“标准化”管理等问题有待明晰。

国内的民营企业,多数处于“规范化”管理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内部管理“短板”明显影响到业务发展。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专业人才、对理论认识不足等各类原因,通过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完善管理是必然趋势。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的花费少,见效快。但是,以西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管理技术如何应用到中国企业中呢?这是企业和咨询公司都必须清楚认识的问题,否则一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一是国内企业发展历史短,管理规范性不够,如案例中提及没有数据计算考核指标的现象。二是中国的“人情”文化是西方管理涉及较少的因素,这是中国人管理的核心“艺术性”所在。

观念层面:人力资源的绩效与企业绩效

该公司领导认为“公司内部较强的事业单位色彩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效率”,于是开展人力资源咨询,但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能解决“市场化运作效率”低的问题吗?

企业绩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

组织绩效的核心影响因素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团队,也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如企业所处行业、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竞争格局的复杂程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部门是战略实施和操作的基本单元,总体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之后,执行的结果好坏影响到部门绩效。而部门目标分解到岗位之后,才涉及人力资源个人绩效的管理。

提升企业绩效,要从总体战略规划开始,对企业所处各类市场、各类业务详细规划,涉及组织结构调整,部门职责和责任边界的划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流程的合理顺畅,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组织行为的规范,人力资源规划、薪酬和绩效考核设计等诸多内容。

总之,企业战略和高层决策团队直接影响组织绩效,部门绩效部分影响组织绩效的达成,个人绩效影响部门绩效,三者综合构成了企业绩效。自上而下看,人力资源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是间接性的,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很难奏效。

面对现实问题,一定要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式速效疗法要慎重,否则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是邯郸学步式的机械模仿。

企业战略和高层决策团队直接影响组织绩效,部门绩效部分影响组织绩效的达成,个人绩效影响部门绩效,三者综合构成了企业绩效。

对症下药篇9

莫名其妙总想给人打电话,

按住电梯按钮才有安全感,听到奇怪的声音就会变得暴躁……

有没有觉得自己古怪起来像个火星人?

如果是,你的心理可能“感冒”了。

* 独处时总想打电话

30岁的Daisy是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被老板视为绝佳助手的她处理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井井有序――可她偏偏安排不好家中的事情。丈夫是某杂志的总编,特殊的工作性质让丈夫无法正常地享受假期,常常是Daisy准备好好享受长假,丈夫却还在忙碌……虽说夫妻俩的交流越来越少,但Daisy总是劝说自己体谅对方的工作,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没表露出丝毫怨意。

只是,Daisy最近发现,无论是上班中的例行午休,还是下班途中独自开车――只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意乱,除非不停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原本以为工作太累,可短暂休息之后,心烦意乱的情绪丝毫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工作时,都会忍不住想要给人打电话。

潜语言分析:情绪“饿”了

食物吃不饱,人的肚子会饿;长期缺乏情绪上的沟通,人的情绪欲望也会感到饥饿。Daisy的行为,是典型的“情绪饥渴”的表现。

虽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经历的丰富和认知的增长会越来越强,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极限,便有可能变为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如果长期下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为地要求其平静,找不到发泄的端口,情绪终将爆发,需要通过打电话与人交流就是一种下意识地寻找宣泄口的表现。

专家出招

缺什么,补什么。就算吵一架,也比憋在心里强。如果实在不愿意争吵,也不要给朋友打电话倾诉,试着给自己或对方写一封信,说出心里的所有不满,当情绪焦躁时,拿出信件朗读一遍或心中默念一次,采用“虚拟”发泄的方法缓解情绪。

* 听到怪声音就变暴躁

杰凝脾气好是大家公认的,从念书到工作,她几乎就没怎么发过脾气,在她眼中,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商量,什么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

只有一件事情,能让杰凝完美的好脾气立马就消失不见――那就是听到像手指甲划过玻璃这样尖利的声音。只要杰凝听见这种声音,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且浑身起鸡皮疙瘩,话也跟人说不清楚,甚至连想到这种声音,杰凝也会顿时心急火燎,暴躁无比。

按她自己的话说――那感觉,就像从头到脚一起难受,实在不舒服,脾气再好,坏心情也能被瞬间点燃。

潜语言分析:声音过敏

有的人会对花粉过敏,有的人会对海鲜过敏,有的人会对某种药物过敏,同样,也有人会对某些声音过敏――这种声音多来自于一些物体之间的摩擦,因为其频率高于人耳朵所能接受的频率,因此会产生不适。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某些摩擦声与人类祖先在遇到危机时发出的尖叫声一致,因此会在潜意识里抗拒这种声音。同样,人在年幼时遇到某些危机时听到的声音,也可能成为声音过敏的另一个过敏源。

专家出招

只要不是比较特殊的声音,与旁人反应大多不一致,就不用担心这有什么危害,避免听到就可以了。平时摆正心态,不要去想这件事情,如果自己禁不住要去想,就暗示自己,我没有这个问题。当然,如果觉得自己的毅力够强,可试试从轻微摩擦开始,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

* 要不断按电梯按钮才踏实

珊路自从来了这家世界百强的外资公司担任行政经理的职位后,就有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在电梯里,她会不断地按自己所在楼层的按钮,因为她总觉得如果不去按它,它就很难到达自己公司所在的楼层。

而在等电梯时,她也会不断地按上下电梯的按钮,原因也是一样:她总觉得如果不按按钮,电梯就下不来或者出故障。

这样的举动,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直到有下属提醒,珊路才发现自己的怪习惯。她试图不去按电梯按钮,可怎么也控制不住对电梯运转情况的担心。

潜语言分析:心里太累了

珊路对电梯无法正常运转的担心,其实就是对未来产生的无名的担心:担心自己的职位、自己的工作、财产和健康。而不断按电梯按钮,便是由于这些担心带来的压力太大、心理太过疲惫而造成“焦虑情绪”的表现。

焦虑情绪最明显的特点便是没来由地担心与害怕――有辆汽车向你疾驰而来,就担心汽车会撞上自己;看到别人工作上成绩斐然,就担心职位受到影响;从外部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担心受到他人排挤……

简单地说,焦虑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专家出招

等待电梯升降的时候,不如剥一颗水果糖给自己,或者吃一小块巧克力,或者拿上一瓶水,在想按按钮时喝下几口――总之,给自己在焦虑等待的时候找点事情转移注意力,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相信电梯真的会落下来。

专家提示:心理也会“小感冒”

我们的行为反映着我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正如精神面貌反映身体状况一样。身体会偶尔感冒发烧,精神不振,情绪或心理也会有出现小毛病的时候,这时我们的行为也会相对出现和平时不一样的反应。

对症下药篇10

关键词:中学德育对症下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做到“对症下药”来改进和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成为今后德育工作的重点。

一、中学德育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教育方法不够全面,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许多地方仍然以初中毕业时考上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为目标,面对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较笼统,出现智育和德育的分割;即使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做到在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显得十分单调。

(二)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比如在一些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社会非经济领域,搞“权钱交易”,还有崇尚“拜金主义”,这一切扭曲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

(三)家庭德育教育相对畸形,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做到对症下药,改进中学德育教育工作

(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相关工作

1.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德育教育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是“身教重于言教”,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因此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示范者,带队人,必须要提高自己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启发、激励、感化和引导学生去履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2.提倡多元化教育内容和方式。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已经有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差别,德育的内容既要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又要考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特点提出新的要求,主要内容应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重点、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通过情感陶冶法 教育说服法,实践锻炼法,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尊重理解学生,启发激励他们,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的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比如:学校的广播、团校, 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学生干部值周制、演讲比赛等都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二)社会德育教育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发挥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

(三)家庭德育教育方式多样化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家庭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要求的重要渠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加,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1.身教法,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素质,通过良好的行为规范,感染影响和教育子女,避免在子女面前暴露缺点,影响子女健康成长。更不能用粗暴强制的方法教育子女。

2.渗透法,要求家长经常和子女进行交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特征,通过讲述一些哲理小故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公共道德方面的渗透性教育。

3.互教法,要求家长尊重孩子,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启导,互相鼓励,平等交流。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使德育教育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鹦.关于家庭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兰州学刊.2005

2.邵长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学理论.2008.12

3.钟付兵.中学德育思路初探.科学咨询.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