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时间:2024-04-21 14:46:04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 柴胡;栽培技术;河南辉县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96-02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约2 007 km2,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岗陵起伏,南部平坦辽阔,最高海拔1 795 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形多样,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据调查,辉县有中药材品种1 017种,其中柴胡、山楂、连翘、丹参、党参等被称为国内最地道药材,年产量达万吨以上。位于辉县境内的中国・百泉药交会为我国三大药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山区农民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生产的辉县柴胡中药材干鲜品以药性好、品质高享誉海内外市场。为组织引导广大农民搞好药材种植,大力发展以柴胡为主的区域特色中药材,使山区农民掌握生产无公害、优质高产柴胡栽培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就柴胡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选地整地

柴胡性喜温,耐寒性强,抗干旱,怕水浸,适宜在浅山区选择灌排良好,远离主干公路和污染源,交通方便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田、林中空隙地及沟旁栽培,不宜选择在黏土和易积水的地段种植[1]。

播种前应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撒匀深翻25~30 cm,整平耙细,作畦待播。

2 品种选择及处理

挑选两年生的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籽粒饱满的柴胡植株种子。秋播种子不用处理。春播种子,需将柴胡种子浸泡在0.8%~1.0%高锰酸钾溶液中10 min,取出种子用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播,可提高出苗率15%。

3 播种

一般在10月霜降后进行秋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春播。在整理好的大田内按行距20 cm开浅沟(沟深1.5~2.0 cm),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0.5~1.0 cm,稍加压实,用种量22.5~30.0 kg/hm2。选用小麦秸秆、茅草等覆盖,覆盖至不露土为宜。播种后,每隔5~6 d观察墒情,如遇干旱应在覆盖物上洒水。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或傍晚逐渐多次揭去覆盖物[2]。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4.1.1 间苗、补苗、定苗。当苗高2~5 cm时,间去过密苗及弱苗、病苗,如有缺穴断垄现象,间出壮苗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及时进行补栽,栽后立即浇水,以利成活。苗长到8~10 cm时定苗,每隔5~6 cm定1株。

4.1.2 中耕除草。柴胡的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生草荒,应及时清除杂草,以利于透气增温,促进柴胡根苗生长[3]。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中耕宜浅,以免伤及根部,中耕可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生长,同时还可起到培土作用。

4.1.3 浇水。出苗前应勤浇小水,宜保持地表湿润不板结,必要时用喷壶喷水保持湿润(如在覆盖物上喷水),不要漫灌,否则会将种子冲走。出苗后可浇大水。

4.2 生长期管理

柴胡幼苗植株细弱,生长缓慢,第1年一般叶茎丛生,不抽薹开花,生长期应重点做好壮苗促根。

4.2.1 中耕松土,除草。适时进行中耕松土,尤其是干旱和下雨后及时中耕更有效。这样有利于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深扎,增加根系粗度,减少根系分支。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4.2.2 追肥。由于底肥充足,柴胡耐瘠薄,生长期无需施肥,底肥可基本满足养分需求。若第1年收割地上部分,需在收割后追肥,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4.2.3 摘蕾。春播的柴胡生长到7、8月,田间部分植株会抽薹现蕾,发现后应及时摘除,以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4.2.4 浇水排水。生长期除遇干旱外,一般不用浇水。7―9月(雨季),应注意排水,以防田间积水,避免发生病害。

4.3 越冬管理

9月下旬,柴胡的地上叶片逐渐枯黄,开始越冬休眠,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翌春返青。为保证来年春季返青时土壤墒情足,应于封冻前浇1次水,并施尿素225 kg/hm2。

4.4 两年生药田管理

两年生药田的管理与一年生药田相似,同样也要进行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排水和摘蕾。

4.4.1 中耕培土。返青后幼苗生长离开地面5~7 cm时,进行中耕松土,打破土壤板结,为根系输送氧气,促进生长。此后每隔8~9 d进行1次,持续2~3次,以利于根系生长。

4.4.2 除草防荒。与一年生药田一样,田间见草就立即除净,以严防草荒[3]。

4.4.3 追肥。分2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株高30 cm时,追施尿素225 kg/hm2。第2次在开花前,主要追施磷钾肥,追施过磷酸钙2 250 kg/hm2左右。

4.4.4 浇水、排水。返青期,若土壤墒情不好,土壤干硬,不利于柴胡幼苗返青,可浇1次返青水。以后要结合土壤墒情及追肥可适当浇水。若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诱发根部病变[4]。

4.4.5 摘心除蕾。对于非留种田的地块,摘除柴胡的初期花蕾,可减少无用的营养消耗,保证根系营养,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柴胡产量。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要安全使用农药,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5.1 根腐病

5.1.1 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未被污染土壤深厚的砂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防止积水;二是实行合理轮作;三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四是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

5.1.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700倍液淋穴或灌根。每隔6~7 d灌1次,连灌2~3次。对发病率较高的地块,用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随浇水灌根,或5%石灰乳灌穴,并清除病株。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以防止蔓延。

5.2 斑枯病

5.2.1 农业防治。一是采收后清园并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地头杂草,并集中烧掉或深埋;二是合理施肥与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忌连作。

5.2.2 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1∶120波尔多液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视病情以后每10~15 d喷药1次。

5.3 蚜虫

蚜虫大多发生在6―8月,危害柴胡上部嫩梢,影响花期生长。

5.3.1 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在市场上购买商品黄板;也可制作黄板,在60 cm×40 cm的长方形木板或纸板上涂1层黄油漆,再涂1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悬挂密度450~600块/hm2。

5.3.2 生物防治。前期蚜量少时,可采用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5.3.3 药剂防治。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5.4 小地老虎

5.4.1 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晶体7.5 kg/hm2加水120~150 kg/hm2喷到炒过的棉仁饼或麦麸上(600 kg/hm2)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秧苗周围,诱杀幼虫。

5.4.2 药剂防治。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90 g/hm2,在小地老虎1~2龄期喷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 采收

种植满2年即可采收,在秋后(10―11月)地上部分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采挖前先将距地面3~5 cm的茎杆割去,然后在畦旁挖沟,顺畦将根挖起,把泥土去净,剪去残茎和须根,于通风阴凉处晾干[5-6]。

7 参考文献

[1] 王斌,迟云超,郑友兰,等.柴胡的栽培技术[J].人参研究,2008(1):12.

[2] 向琼,李修炼,梁宗锁,等.柴胡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05(2):39.

[3] 郭战鹏,蒋传中,张兴悟,等.柴胡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讨论稿)[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7-22.

[4] 侯典云,马占强,王荔.柴胡GAP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3):13.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种植;采集;培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0-2

1 栽培技术

1.1 直播

1.1.1 选地整地 银柴胡为耐干旱、耐贫瘠的沙生深根系植物,宜选择地势高、干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透水性良好的松沙土或沙壤土种植,黏土地、盐碱地、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种植。

灌淤土应于秋后深翻30厘米以上,淌足冬水次年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入农家肥25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深耙、趟平。半阴湿山地多采用育苗移栽方法,若有灌溉条件,也可参照上述直播法操作。沙生草原地区应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灌足水,保持土壤湿润,深耙、耱平。

1.1.2 播种 黄河灌区宜于4月上、中旬,土壤含水率约14%时,开沟条播,当年可收种子。土壤干旱时,可于5月上旬田间淌水后,再行播种,以利全苗。为使种子提高发芽率,播前用水(常温)浸种12小时左右(土壤干旱时不宜浸种),沥干水分,即可播种,按行距35厘米左右开沟,将种子拌以适量细沙,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O-1.5厘米为宜,稍踩压,每亩用种子0.5-1公斤。

半阴湿山区和干旱沙生草原区,可参照上述方法播种。但是沙生草原区,因春季风多,沙暴频繁,常使沙土搬家种子,出苗不全和幼苗经受不住春季恶劣气候的侵袭,因死苗而出现缺苗断垄现象。经试验证明每年8月上、中旬为最佳播期,出苗和长势良好,能安全越冬,次年春季幼苗见青时间较春播提前30-40天,大风沙暴来临,根已牢固伸入松沙土壤,地上苗也较坚挺,能顺利越过春季的恶劣气候。没有灌溉条件,可根据降雨情况及时抢种。

1.1.3 田间管理 ①间、定苗及中耕除草:当株高7-8厘米时,按株距4-5厘米进行间苗;当株高10-12厘米时,按株距10-12厘米进行定苗。地上植株封垄前,及时中耕除草;当植株长高完全封垄覆盖地表后,则不需中耕除草。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种植可参照上述操作,间苗、定苗可酌情掌握,过稠者可适当结合除草间苗。

②施肥:每年5月至植株封垄前,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2次,每次10-20公斤/亩,施后立即淌水。沙生草原区和山区旱地可参照上述操作。

③排灌:除结合迫肥淌(灌)水外,在整个生长期不另行淌水,特别要注意田间不可积水。6月下旬至8月中旬,若特别干旱无雨,茎叶萎黄,可淌过水1-2次(即大水流过,田间不留明水),每年秋末冬初要灌足冬水。

沙生草原区灌水也应掌握尽量少用水的原则。

1.1.4 病虫害防治 ①根腐病(烂根病):病原不详,暑天常因田间灌水过多或连续雨天,排水不良引起发病,发病时,叶片发黄,根腐烂发臭。防治方法:选择透水性良好的土壤种植;控制灌水量,田间不留明水,雨后及时排水。

沙生草原区和山区早地种植很少有烂根病发生。

②死苗:生长期间,发生原因不明的叶片发黄,地上部枯死,而根头还能再重新萌发新枝叶。在土质黏重的地块较多见,是否因土地常年灌水量少,不利洗碱,致使土壤碱化而死苗,还是病害所致,有待研究。

沙生草原区和山区早地种植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③霜霉病:病原为真菌中的藻状菌Peronospora alsinearum Casp.(鹅不食霜霉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不甚明显的黄棕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叶背面有一层灰白色霉状物,叶片渐枯,主茎顶稍扭曲畸形,根部停止生长。每年5月开始发病,植株封垄,田间郁闭,温度高,病害常连片发生。此病主要发生在六盘山区相对温度较高的地区。

上述各种病害在野生银柴胡分布区未见发生过。

④蛴螬:又名地蚕、胖头虫,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以幼虫为害,咬断根苗或咬食根部,造成田间缺苗断垄或根部空洞。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忌用生粪;人工捕捉,每亩用70%辛硫磷1.5公斤兑细土4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1.1.5 采收 ①采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植株地上部分开始枯黄,种子成熟(花果期6-9月,果实陆续成熟),于晨间有露水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未成熟种子。第2年产种子10公斤/亩,以后每年可产种子20-50公斤/亩。

②收根:种植后第3年9月上旬(白露前后)或第4年3月底至4月初,挖取根部。银柴胡为直根系,入土较深,鲜根质地较脆,易断,故采挖时须从田块的一侧顺行开沟,顺序向另一边挖掘。根挖起后,抖净泥土,晒至六七成干时,趁柔软时,理顺捆成小把,晒干即可。晾干过程要注意:银柴胡干品也较脆,为防止根梢折断,在将根的中部进行捆扎时,也应趁柔软时将根梢捆扎起来。晒干过程不得受冻,以免引起“曝皮”(即根皮曝起),影响质量。

1.1.6 包装 用符合卫生条件的编织袋或其他包装物包装,注明数量、产地、生产日期等。

1.1.7 贮藏 置于清洁、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1.2 移栽

宁夏引黄灌区主要采用直播法。南部山区主要采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沙生草原直播和移栽两种方法均在试验中。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经验自行选择。

移栽的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均可参考直播法操作,应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育苗播种量为2.5-3.5公斤/亩,每亩产苗7-10万株。移栽栽苗量为20000-25000株/亩。种苗的质量要求主条长、无(或少)分支、无伤损或病斑,根头见芽而无地上苗叶等。因为各地的土壤肥力、供水条件、栽培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各异,其育苗播种量和每亩栽苗量可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 邢世瑞.宁夏中药志(上).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

158-192.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日光温室;小型西瓜;栽培密度

早春日光温室栽培小型西瓜赶在“5.1”长假前及期间上市,可获得较高的收入。近年来有关小西瓜栽培密度及整枝技术有过相关报道: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12月30日的《小型西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667 m2单蔓整枝栽培密度1 100~1 300株[1];党选民等[2]2006年推荐小型西瓜单蔓整枝667 m2密度1 500~2 200株;陈峰等[3,4]认为小型西瓜属于小果型早熟品种,适于采取单蔓整枝,这样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小西瓜株距一般为30~35 cm,行距50 cm,即667 m2栽3 000株左右。目前,顺义区小型西瓜栽培以2.5~3.0蔓整枝为主,667 m2栽1 100~1 500株,产量为2 800~4 000 kg,比采用单蔓整枝的大连金州小型西瓜产量低1 000 kg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开展了单蔓整枝密度试验研究,拟重点确定和解决顺义地区早春日光温室小型西瓜单蔓整枝的合理密度和关键技术环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田间试验于2011年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赵家峪村日光温室内进行。

1.2 试验材料

采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小型西瓜新品种超越梦想。嫁接育苗砧木采用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京欣砧4号。

1.3 试验方法

3 讨论与结论

3.1 从试验设定的栽培密度和考察项目看,单位面积蔓数的作用大于单株蔓数的作用。

3.2 坐果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不同栽培密度之间差异明显。

3.3 小区产量以667 m2栽3 000株、单蔓整枝的处理4最高,以后随栽培密度增加而下降。

3.4 在试验设定的密度范围内,栽培密度对含糖量没有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DB3201/T 075—2005小型西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S].南京: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4.

[2] 党选民,刘昭华,张秀明.小型礼品西瓜及其优质丰产栽培[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3):60-62.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加注重水源区生态产业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做大做强原产于本地的传统地道中药材品种为重点,以GAP认证为动力,加快构建中药材的种苗繁育、规范种植、技术推广、市场营销、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努力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任务目标

1、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万亩,其中,在*等乡镇发展金银花5000亩,在*等乡镇发展柴胡1000亩,在*等乡镇发展板兰根1000亩,在白桑、大柳、南化等乡镇发展苍术1000亩,在*发展杜仲500亩,在叶*营等乡镇发展丹参、连翘、五味子、山茱萸等其它中药材1500亩;

2、建立中药材育苗基地40亩,兴办百亩以上的样板示范块4个;

3、引进金银花深加工龙头企业一家,金银花茶生产线两条,建成加工网点10个;

4、制定以金银花为主的GAP生产标准和基地的GAP认证。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应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移民、发改、财政、科技、扶贫、科协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开发、科技服务和苗木生产体系与市场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强有力的组织平台。

2、强化资金扶持。将中药材产业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库区移民补偿、扶贫开发等项目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年度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谋划包装一批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3、大力招商引资。在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放宽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吸纳省内外制药企业、中介组织、个体承包业主通过买断经营、土地转让、入股、租赁等方式建设基地,购销药材,从事中药材深加工。特别是要以申报GAP基地认证为基础,采取宣传推介、网上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进一家以金银花为原料的绿源酸加工企业,建成金银花烘干加工网点10个,金银花茶生产线两条。

4、健全服务体系。药材产业办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本县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全力配合龙头企业做好科技人才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站。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作用,及时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同时,通过兴办金银花等中药材规模种植,野生连翘、山茱萸去杂连片,五味子、苍术、柴胡、丹参等药材的野转家试验和退耕还林地套种短品种药材四个示范样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5、强化督办检查。县药材产业办要加大基地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督促各乡镇保质保量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加强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对药材产业的发展进行目标考核。

六桑蚕产业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把桑蚕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想不动摇,坚持走基地连片化、品种优质化、养殖标准化、蚕农组织化、服务网络化、(桑)农企(业)一体化道路,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科技助动的发展格局。不断加大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把桑蚕产业培植成出口创汇农业,从而实现桑园增效、桑农增收,推动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及工作重点

1、任务目标

新发展桑园面积5000亩,年养蚕2万张,产鲜茧680吨,为桑农增加收入1300万元。

2、工作重点

(1)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①规范建园标准。新建桑园基地,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修建反坡梯田,平整土地,对无法平整的地块,实行等高线栽植。新建成块成片桑园,要按照桑园快速丰产的要求,抽槽施肥,客良。一般丰产密植桑园亩栽1000株的优质嫁接桑苗,要求按行距150cm抽槽,槽宽、深各60cm。

②严格技术操作。新发展的基地,品种主要以农桑14号、农桑12号、育71-1号等优良品种为主,良种率达到100%。栽植技术要求按每亩100担有机肥(即农家肥、厩肥、城镇生活垃圾、稻田土、河塘泥等)施入槽内作为底肥,然后填盖表土至槽深2/3。等高线栽植桑园,一般为中干桑园,以穴栽为主。栽植穴要纵横成线,以70cm为直径,50cm为穴深开挖。每穴按50斤有机肥作底肥(肥源同前),有机肥施入后覆盖表土至穴深2/3。

③抓好示范样板。计划建设丰产示范样板1000亩,具体布局为胡家营镇土地沟村200亩;鲍峡镇200亩,辽坡村、鲜鱼寺村各100亩;城关镇黄土梁村200亩;刘洞镇孔沟村200亩;白桑淘沟河村200亩。

(2)争取政策扶持。继续与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积极向国家商务部争取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继续在我县实施。同时,积极向省农业厅申报,争取把我县的桑蚕产业列入全省优势板块予以扶持。

(3)引进龙头企业。今年要引进培育蚕桑龙头加工企业一家,培育养蚕专业村20个,养蚕1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100户。

(4)加大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培训蚕桑实用技术20批次,5000人。培训对象是桑蚕技术员、产业信息员、村组干部、养蚕农户。通过培训,使每家养蚕户至少有一人掌握栽桑养蚕技术,每个村有2至3名技术骨干,每个乡镇有一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

(5)健全服务体系。形成县有桑蚕技术服务中心、乡有桑蚕技术服务站、村有桑蚕技术服务员的服务网络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坚持集中连片,扩大基地规模。在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桑蚕产品出口大幅下跌、蚕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要教育群众树立长远意识和“向前看”的思想,做到“逢俏不赶、逢疲不丢”,巩固管护好现有的桑园。同时,选择群众有积极性的专业乡镇、专业村,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新基地,确保5000亩新基地和2000亩更新改造任务按期完成。

2、想尽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拿出优势资源,加大对桑蚕产业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降低进入门坎,创优发展环境,给予优惠政策,提供专班服务。通过采取盯紧现有线索抓住不放、借用各种平台宣传推介、网上查找线索专班登门拜访、利用各种途径以商招商等方式,确保引进一家龙头企业。

3、整合现有资源,加大产业投入。对新建标准桑园,优先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优先纳入丹江库区及其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优先纳入石漠化治理规划,予以项目、资金扶持。发改、农业、移民、扶贫等部门要把支持桑蚕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尽可能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提供优质服务。

4、健全服务网络,加强跟踪服务。继续聘请省农科院桑蚕研所专家给予长年技术指导,桑蚕办要开办桑蚕110技术服务,乡镇、村要配备1-2名养蚕技术员,每个组要培养5个以上的标准化养蚕大户,从供种、小蚕共育、蚕药蚕具、大蚕养殖、蚕病防治等,提供全程服务,降低桑农风险。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杨树;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1 杨树的简介

杨树是杨柳科,中杨属的统称。世界上有杨树100多种,单在中国就有53种之多,中国是杨树起源中心,因此,中国有杨树之乡的称号。杨树是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北纬25°~53 °,东经 80°~134°之间,即分布于华中、华北、西北、东北等广阔地区。世界其他地区一般分布于北纬30°~72°的范围。

没有一种植物可以像杨树那样坚韧,能承受千年风沙的洗礼,坚持着一种不变的信念,这就是杨树带给现在社会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坚持着。正是这样的精神, 让我们更坚信的选择它、保护它,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杨树拉丁文的意思翻译过来是“百姓”的意思,它存在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植物上,杨树隶属杨柳科。本科有3个属,即:杨属、柳属、钻天柳属。杨属中又分为5个派: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4月的春天,万物复苏,春季是万物滋养的节气,也是森林病虫多发的季节;因此,做好植物病虫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绿化、确保森林覆盖率。杨树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树种,它需要长阳光照射下和有一定强烈紫外线的环境中才能长得更旺盛;杨树同时也是喜欢湿的树种,不宜种在丘陵和坡地上,一般长在河滩、江滩、山谷和湖滨比较多,生长也较好。

2 杨树的特性、作用及繁殖方法

2.1 特征

杨树小枝具有顶芽与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卵形或近圆形,柔荑花序,雌雄异株,无花瓣,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在文学作品中也歌颂过很多杨树的精神,坚韧、挺拔、能在恶劣的天气中还可以傲然屹立;我国沙漠化土质在新疆一带体现的最为厉害,正是有杨树这样的树种,才能抓住土地,无论沙漠中的风沙多么猛烈,它都可以抵御住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为荒芜的沙漠增添了一抹绿色的生机,也保护了我国的沙漠化流失。

挺拔,坚毅,能战胜艰苦环境,孤独的守望者,象征希望,活力,坚强不屈的生命。杨树的树种特点为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20~35m以上,胸径0.5~1m,树干高大通直。杨属分为胡杨、白杨、黑杨、青杨和大叶杨五派。全世界有150余种,我国6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杨树木材通直,无色无味,是食品包装、火柴、胶合板、造纸、刨花板等用材,树叶可作饲料、肥料,枝桠可供薪材。

2.2 作用

杨树属于速生树种,适应性强,分布面积广,种类比较多,容易杂交,容易无性繁殖等一些特点;由于分布较广,所以也是我国实用最普遍的树种之一。杨树的用途很多,防范风沙、保护生态,另外杨树可做木材建材,以及纤维板、包装和火柴等用途,即经济又实用;一般每年生长直径打到3~4cm以上,树高每年也可生长3公尺以上,这样5~6a以上的杨树就可以成为制浆的原材料了;接着再长10a以上的年份,就可以作为胶合板材料实用;大量栽培优良品种的杨树,可改善环境和经济两个方面的问题,对木材短缺的市场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2.3 繁殖方法

杨树繁殖方法很多,不同的种和品种(类型)常用的繁殖方法也不一样。其中黑杨派和青杨派树种及其无性系,一般常用扦插无性繁殖;胡杨派、白杨派和大叶杨派多数树种扦插生根较难,常用种子繁殖,有些可以用嫁接、理条、埋棵等无性繁殖。

2.3.1 大塘

要使树塘在1m3。因杨树喜肥活、湿润、勇气性好且富含钙质的土壤,挖大塘可以改良土壤性状,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舒展根系,小树塘会窝根,不利于杨树生长。大塘能充分舒展根系,有利于再生新根,对幼树成活和生长都十分有利。

2.3.2 大水

栽植时一定要灌透水,并且将土层踏实,要求可以全使根系和培土充分接触,利于根系及时吃收到水分和养分,而且灌透水还能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利于小树顺利越冬。

2.3.3 深栽

要求栽植深度不低于80cm。深栽可以使根系和土壤接触层深,保持水分不易散失,提高成活率,增加当年生长量,还能防风,不易倒伏。

2.3.4 良种壮苗

用良种壮苗生长速度快,材质好,缩短采伐周期。首选品种是美洲黑扬系列中的351杨、35杨等优良品种。规格要求:苗高4m以上,二根一干,根颈3cm以上,无病虫害,不弯稍,根幅35cm以上。

2.3.5 栽植时间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胡麻产业;效益;可持续发展;对策

胡麻是白银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2018年播种面积约34万亩,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95%,包括水地胡麻13.5万亩,旱地胡麻20.5万亩。本文从近几年来白银市胡麻生产情况,胡麻生产成本及效益变动趋势特点,胡麻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及加工发展概况,该地区胡麻消费总量、结构特征及消费增长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白银市胡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白银市胡麻生产情况

(一)种植模式种类较多。胡麻是白银地区传统的油料作物和最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全市旱作农业区和灌溉农业区均有分布,是当地农民群众必种的油料作物。旱地胡麻的种植方法有3种,分别为露地撒播、露地条播和旧膜穴播,种植模式只有单种1类。水地胡麻种植方法只有条播1种,种植模式有单种、间作、套种3类。间作、套种是白银市灌区胡麻尤其是黄河灌区胡麻栽培的突出特点,生产中常见的间套模式约有10余种,生产效益好、应用面积大的主要有胡麻套种大豆、胡麻套种玉米、胡麻套种花葵、胡麻套种油葵、胡麻套种莲花菜、胡麻套种大葱及胡麻蚕豆间作等[1]。(二)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白银市胡麻产量主要随着旱地胡麻单产年度间的波动而有所变化,但总体表现为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是近几年旱地旧膜穴播胡麻面积不断扩大,旱地胡麻产量水平稳中有升的结果。2016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98.4kg,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总产量是3295.6万kg。其中,水地套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45.6kg,水地单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75.5kg,水地套种和水地单种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167.1kg,水地胡麻总产量是2256.2万kg;旱地露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43.1kg,旱地旧膜穴播胡麻平均亩产量是73.5kg,旱地露地和旱地旧膜穴播胡麻的平均亩产量50.7kg,2016年旱地胡麻总产量是1039.4万kg。2018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105.9kg,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总产量3600万kg。其中,水地套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65.1kg,水地单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83.6kg,套种和单种的平均亩产量178.1kg,水地胡麻总产量2404.6万kg;旱地、露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48.7kg,旱地旧膜穴播胡麻平均亩产是88.3kg,旱地露地与旱地旧膜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60.5kg,旱地胡麻总产量1196.4万kg。2018年全市胡麻总产量3600万kg,较2016年总产量3295.6万kg增加了304.4万kg,平均每亩增产7.5kg,增幅7.6%(见表1)。(三)生产成本基本稳定。现阶段白银市水地胡麻施肥水平的上限是亩施纯N:8.74~10.08kg,P2O5:7.56~8.73kg,K2O:2.21~4.64kg;旱地胡麻施肥水平的上限是亩施纯N:3.38~4.84kg,P2O5:2.76~4.14kg,钾不是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限制因子,在不考虑钾肥投入时,按施肥量的平均数折合成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肥料投入量水地胡麻每亩是124.3元,旱地胡麻每亩是43.8元(见表2)。按当前市场价计,每亩水地胡麻犁地、农药、浇水、投工合计500元,包括犁地1亩40元、农药1亩20元、浇水3次1亩共90元、播种1亩1个工50元、管理1亩4个工200元、收获1亩2个工100元。旱地胡麻犁地和投工合计255元,包括犁地1亩30元、播种1亩0.5个工25元、管理1亩2个工100元、收获1亩2个工100元。2018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78.1kg,旱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60.5kg,按当前市场价胡麻5.6元/kg计,每亩水地胡麻可折现997.4元,每亩旱地胡麻可折现338.8元。根据以上分析,水地胡麻总投入平均每亩624.3元,从水地胡麻平均亩产折现值997.4中扣除总投入,水地胡麻平均每亩净收入373.1元,产投比1.60:1;旱地胡麻总投入平均每亩298.8元,从旱地胡麻平均亩产折现值338.8元中扣除总投入,旱地胡麻平均每亩净收入40.0元,产投比1.13:1(见表3)。(四)生产效益不断增加。白银市胡麻产量提高、效益增加的直接原因是三项核心技术的基本普及,即优良品种基本普及、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基本普及、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基本普及[2-4]。核心技术1:胡麻优良品种基本普及,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体系建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一是优良品种的普及率由2016年的75%提高到2018年的85%;二是区域性的品种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即旱作区胡麻主栽品种确定为定亚22号,搭配内亚9号和晋亚11号;黄河灌区和井泉灌区主栽品种确定为陇亚13号和陇亚14号,搭配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苦水灌区主栽品种确定为陇亚10号、搭配定亚22号和宁亚20号。核心技术2: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基本普及,是旱地胡麻增产的主要原因。白银市旱作农业区每年有二茬旧膜、三茬旧膜约100万亩,基本形成三三制的轮作制度,即1/3揭膜重新整地,1/3重茬种植玉米,1/3播种其他作物倒茬。近年来,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面积稳中有增。2016年白银市三县二区旧膜穴播胡麻4.5万亩,2018年增加到5.0万亩,占当年旱地胡麻播种面积20.5万亩的24.4%。2015年白银市农科所在会宁县柴门镇的测定结果是:二茬旧膜穴播胡麻较旱地露地胡麻增产23.5%~85.6%;三茬旧膜穴播胡麻较旱地露地胡麻增产15.3%~46.7%。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上发挥着良好效益,已成为旱地胡麻栽培的主导技术。核心技术3: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基本普及,是胡麻尤其是水地胡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国家特色油料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实施期间,白银综合试验站重点加大了对水地胡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力度,通过“四个统一”,即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措施,使广大农户基本明白了防治胡麻病、虫、草害有哪些高效农药,最主要的是农户基本明白了胡麻病、虫、草害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保证了水地胡麻高产、稳产。

二、白银市胡麻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及加工发展概况

近年来,白银市胡麻产业初步形成了收购、加工、储存、销售、餐饮服务的格局,胡麻加工以小作坊为主,年加工能力30t以下的作坊几乎每个村都有。白银市目前有19家较大型胡麻加工企业登记注册,其中有6家规模较大,这6家分别是建伟、创佳、三利、永鑫、金利源、三福,由于大多以传统方式为主,且加工设备相对陈旧,产品以初级加工食用油为主。白银虽然已建立了建伟、创佳等胡麻加工企业,但传统的油料作坊仍占绝对比例,由于白银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导致胡麻籽粒质量不一,只有少量能够符合较大规模公司收购的标准,且多以榨油为主,加工产品单一,以胡麻油和胡麻饼粕为主,产品增值效果不显著,产业带动效应不强。对于自己的网络营销体系,大部分加工企业尚未建立,产品在收购、加工、销售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应对国内外胡麻产量的波动与价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胡麻产业的发展。

三、本地区胡麻消费总量、结构特征及消费增长趋势

(一)消费总量基本稳定。白银市城乡居民消费的植物油种类主要有胡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油等,其中胡麻油消费量约占食用油消费量的80%,其他油品消费量约占20%,植物油品种结构不均衡是白银市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的突出特点。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常住人口约170万人,根据调查,全市城乡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在10~12kg之间,全年植物油消费量1700万kg,其中胡麻油消费量约1400万kg。2018年白银市胡麻总产量3600万kg,胡麻籽的商品化程度30%左右,胡麻油生产与消费总量基本持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城镇居民已从过去那种追求温饱的“大油”型膳食结构向营养型膳食结构转变,食用油消费追求的目标已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另外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尤其是农业机械的普及,农民群众基本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食品消费量显著减少,食用油已进入平稳消费阶段[5]。(二)小品种油需求增长。随着白银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食用油的营养均衡问题,希望获得健康的体魄。食用油消费从过去基本以胡麻油为主的相对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在白银市属小品种的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等已被搭配消费,目前植物油消费已进入结构调整期,市场对品质要求更高,并附加健康、功能、专用等特性的植物油需求旺盛,胡麻油在白银市的人均消费量已接近饱和状态,小作坊压榨的胡麻油产能接近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使得行业进入微利甚至亏损时代,本地胡麻生产与消费总量趋于平衡,与此同时,胡麻深加工产品和市场开发却严重不足,产业分散且发展不完善[6,7]。

四、促进胡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胡麻科技研发。要围绕综合利用,提质提效,开展技术攻关。引进高产优质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建立健全胡麻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控体系,提高胡麻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二)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动胡麻机械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胡麻机械化发展水平。要针对胡麻播种、耕作、收获等各个环节开展机械化设备和作业研究,提高胡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三)普及应用已经研发成熟的技术,促进胡麻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建立专用胡麻生产基地,以合作社形式,通过培训,指导农民种植加工企业专用品种,应用已经研发成熟的技术,通过系列加工产品的开发,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整体产业市场竞争力。(四)加大胡麻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导向,出台与胡麻种植相关的鼓励、补贴政策,并将胡麻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并给予保费补贴,防止因胡麻产量的起伏波动而影响到胡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霞,张炜.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23):87-88+104.

[2]崔小茹,陈其鲜.甘肃省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2014(11):3-4.

[3]张运晖,赵瑛,罗俊杰.甘肃胡麻产业发展浅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7):54-55.

[4]党占海.甘肃胡麻生产和科研[J].甘肃科技情报,1995(5):4-6.

[5]周番红,李静.胡麻种植及胡麻油产品开发推广调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5):30-31.

[6]李俊斌,陈秉谱.会宁胡麻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5,(8):126-128.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7

一、北药开发的有利条件

1、利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契机,适时发展北药产业。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以振兴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重大举措。而在林冠下种植北药,走宜林宜药的路子,正适应北药中的半野生种植,即保护了树木,又使林下经济得到了发展,我区林下可栽培的药用植物有人参、刺五加、五味子、黄柏、黄芪、党参、防风、龙胆草等,据有关资料调查,日本、韩国林下经济的产值是我国林下经济产值的15倍以上,最高的达120倍,可以看出林下种植北药创造的经济效益比旅游产业还要高出好几倍,有人做过预算,种植北药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3,最高可达1:6-7,而且我区有些天然野生资源只要稍加修整移栽就可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如野生五味子、刺五加),由此可见,发展林下北药经济是我区正在进行的管护经营和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良好出路。

2、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北药。

我区位于小兴安岭的中部,施业区面积30.8万公顷。地形属低山丘陵,土壤主要为暗棕壤及沼泽土,大小河流27条,水质良好,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且生长着独特的植物群落,药用植物有暴马丁香、刺五加、龙芽楤木、五味子、关防风、龙胆草、关苍术、穿山龙、北豆根、白头翁、黄芪、党参、柴胡、平贝、玉竹等,针对上述资源,近几年我们对五味子、刺五加、穿山龙、暴马子、黄柏、龙芽楤木等野生资源进行保护、抚育更新、种苗繁育。野生变家种的关防风、关龙胆、柴胡、黄芪、黄芩、细辛等家种成功的药材进行大面积引种和大田栽培,通过对野生中药材人工半山区栽培抚育更新和对道地药材的GAP栽培,使我区生产出的药材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品质优良无污染的中药材以适应现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原料要求。

3、利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适时推进开发北药。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风潮兴起,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青睐,我国中药出口已遍及130个国家和地区,但销售额仅占国际的3%,中草药的国际化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给我国中药的国际化带来了机遇。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在世界上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发展后劲的就是中药,然而在我国外贸行业中,中药的出口创汇只占全国出口额的5%左右。而且出口的多为亚洲地区,以华裔为中心的人群消费中医药及保健品市场中我国仅占20%的市场份额。而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销售市场欧洲我国的进口量也仅占11%,在我国12807种中药材中,常见的也有500多种,而出口的只有几十种,许多国家将中药列为药物管理范畴,制订了相应法规。预计到2015年,国际中草药市场和保健品市场总额为2000亿美元,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对于发展“北药”事业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北药开发工作的重点

打造一个品牌,开拓三个市场,是开发省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抓好六项工作。

1、要与哈市三棵树药材市场的药商、经纪人和各大制药厂企业广泛取得联系,建立供销关系。

2、要在全国各中药市场建立一定的供销网点(如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随时了结市场动态。

3、利用国内通过GNP认证的制药企业为保障其产品质量必然采购质量好、产地明的原料中草药的有利时机,进行北药销售。

4、利用国外天然药物盛行及世界药品销售额前20名的企业(英国葛兰史泰克、美国辉瑞公司、莫克公司和日本的隶春株式会社等)纷纷登陆我国,建立合资厂和分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药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将北药打入国际市场。

5、利用日本、韩国生产汉方药而缺乏原材料草药的机会扩大北药的出口。

6、积极参加哈洽会、广交会等大型商品展销会,全方位的展示北药,寻找出口机会。

三、抓好六项工作

1、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广泛地宣传北药开发的前景和希望。充分认识北药开发的优势,加强资金上的帮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北药开发和北药种植上来。

2、要在大户的带动下做大做强以克林场为首的养蜂业,以桔源林场为首的养鹿业,以上游场为首的养蛙业,以林海场为首的平贝种植业,要以大户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大户较强的经济实力为龙头,实行以大带小,以大帮小,由小变大的滚动式发展战略开发北药事业。

3、要把上游、移山等场所实行管护经营中的五味子基地,刺五加基地,龙芽惚木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扩大人工抚育更新的面积,在林中进行生物多样性栽培和进行野生变家种的实验,以扩大生产量。

4、要大面积生产。目前,畅销的产品,如黄芪、黄芩、黄柏、人参、防风、龙胆草、党参、细辛等药材种植,按我区目前的土地费用30-50元/亩计算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同我区种植农作物亩收益200元每亩的效益相比较,市场销售价格再低也比得上种植粮食等其他作物,更会以低廉的成本、优良的质量,在药材市场上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继续加强在栽培技术和终端产品的科技开发上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我区北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6、继续加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开发我区的中药资源和进行中药栽培基地的建设,走你发财,我发展的路子。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冷静地看待北药开发的热潮,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要轻信虚假广告的炒作,对畅销的品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炒种。

2、要充分看到北药种植虽然利润大、但生产期长,资金占用时间长、如龙胆、防风等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五味子、人参、细辛等品种需要5-6年时间才能收获,这一点严重制约着我区北药的发展。

3、要了解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尊重其生长的客观条件,根据本地的优势开发道地药材的同时。还要对其种源进行研究,力求种植的纯净。

4、要依靠科技和专家的经验科学地选地、科学地用肥、科学地用药防病,才能种出合格的药材,才能有保证种出高质量的中药材,是药而不是草,做到富民而不害民。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8

2.长武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利用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的研究慕芳,殷振江,段长林,郭丽星,朱亚莉,王亚萍,王旭霞

3.柴胡与粮食作物套种技术研究张亚平,ZhangYaping

4.苹果杂交F1代若干农艺性状变异分析刘振中,孙彪,樊红科

5.10%噻唑膦颗粒剂防治保护地茄子根结线虫效果研究何成毅,邵红军,王红旗,王科峰,郭建安,何国俊,孙永,李宁

6.核酸叶面肥在蔬菜生产中应用慕娟,问清江,党永,吴小杰,李叶昕

7.薄皮与厚皮甜瓜系列品种比较及栽培技术朱静林

8.不同贮藏方法对韭菜种子活力的影响王利亚,张明,杨婉玉,张伟,曹秀敏,李延龙,马培芳

9.南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程敏

10.三门峡地区竹子侵染性病害主要发生种类普查结果初报张文萍,高九思,郭建勋

11.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康雅萍,樊岚蓉,康艳,安平

12.渭北日光温室番茄高密栽培修剪技术初探问亚军,万会萍,段军丽,郝双奎,何晓庆

13.两种除草剂对油菜的药害初报王胜宝,张先平,邓根生,王晓娥,梁秋霞,尹素芬,杨利群

14.陕北榆林干旱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姚东华,付晓彦,潘鹏,高保山

15.银杏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陕西农业科学 胡莉娟,陈胜发

16.沙枣生物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王晓荣,魏朔南

17.一株野生桑黄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陈姣,龙天韵,陈德育,车进

18.大蒜根蛆的发生及防治张军宇

19.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研究概述郭建勋,高九思,高阳

20.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区别及防治靳仙菊,左建民

21.西北地区枣树越冬死亡防治研究任金科

22.蟠桃园梨小食心虫药剂筛选试验陈静,张建萍,单长林

23.扁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绿原酸含量测定张蓉,魏希颖

24.商洛黄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效果比较华智锐,李小玲

25.日光温室大棚黄瓜根腐病与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祝社民,朱广启

26.2010年西乡"玛瑙"樱桃大幅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杨利霞,史平,王楚,乔治江,王飞杰

27.百合遗传转化研究进展赵欢蕊,潘茉兰,张亿军

28.枯草芽孢杆菌BSK1杭菌物质的初步研究孙晓宇,沈卫荣,韩丽萍,路鹏鹏,门欣

29.磷化铝防治烟叶仓储害虫效果分析与技术应用钱宝花

30.茶多酚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严志慧,方义,张锡友,胡春学,刘黎

31.汉中盆地的山地气温特征分析张小峰,王楚,史平

32.秦巴山区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崔鸣,王显安,赵兴喜,李增义,李川

33.以蚯蚓为链条的低碳循环农业李晓明,杨晓红,何新权,袁艳山,马新文,张娟娟,朱艳丽

3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蔓延与防治郑戌翔,梁燕

35.5个柚品种在陕西安康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韩启成

36.汉中市食用菌的发展与思考杨建军,李经文,高媛,李明,李瑛

37.甘薯发芽特点及苗床管理陈慧芳,ChenHuifang

38.信息动态

39.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果树上的应用万恩梅,张永平,王彦明,杨建军

40.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张会龙,刘克荣,蔺荣,王新海,朱四平

41.借鉴寿光成功经验发展榆林大漠蔬菜的思考黑登照,刘妍萍

42.兴平市农户施肥现状与对策张凡香

43.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的分析与研究毛西贝

44.兴平市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对策张杰

45.稻壳、稻壳灰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张朝晖,娄宗科

46.宝鸡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孟庆立,雷绪劳,张宇文

47.浅谈森林分类经营张英杰,杨雄略,赵朝

48.陕西农业科学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应用马军

49.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模型验证段文靖,魏群,熊小兵,孙超

50.利润平滑对于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陆昱旭,刘涛

51.奥尔森估价模型与线性信息模型实证检验张丽丽,ZhangLili

52.企业基于吸收能力的产学研模式选择的决策分析聂淼

53.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相关性研究——以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李菁

54.杨凌及周边地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研究魏群,段文靖,熊小兵

55.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贾长安,张红霞,邓淑红

56.农村地下金融之外生正规化初探——以民间合会为例王文锦,俞宁

57.浅析西部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张涛,张毅,锋

58.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探讨孙俊秀

59.杨凌苹果销售网络建设分析李俊卿

60.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双龙镇酱用番茄产业发展构想梁世锋

61.白水县苹果品种结构现状及发展建议段宝珍,赵政阳,王小侠,许云云

62.浅析我国"农超对接"制约因素及消除措施隋姝妍

63.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与建议付德全,雷晓平

64.安康市"十二五"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胡必利,陈正余,王富炳

65.关于陕西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卿明华,海江波

66.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胡尊让,袁妙,王智毅

67.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在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研究张扬,蒋录全,张影秋

68.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探讨王红侠,WangHongxia

69.农业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与对策张晓妮,郭久荣,刘海斌

7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形成与发展陈建文,冯风

71.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刘宝康,李成

72.汉中市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王晖,王清文,张勇,司华,鲁永明

73.旱地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王渭宏,杨和平,马丽丽,张艳艳,张花梅

74.汉中市玉米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徐玉华,张万春,赵强,史崇英,周子凡

75.浅谈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郭军厚,吕军民,王延平

76.蓝田县夏播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惠军涛,杨非

77.西瓜大棚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初报刘水利,张建国,蔡忠民

78.早春大棚迷你黄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高敏,陈永顺,王建军,朱宏华,毛西贝

79.设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刘水平,张兰英,高敏,王海音

80.养猪发酵床垫料管理的技术要点李骁驽

81.户县同兴牌大棚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刘燕,杨广强,薄康凯

82.番茄病毒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赵建社,苏新耀,魏祯,邓军均,关旭,朱宏华,张兰英

83.日光温室草莓高效栽培技术李玉萍

84.平安县设施红提葡萄栽培技术要点李靖春

85.农村户用沼气脱硫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杨小林,郑少荣,廖传康

86.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技术杨树忠,杨杰

87.高寒地区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 李茸

1.模糊综合评判在爆裂玉米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刘康虎,杨引福

2.国审小麦新品种晋麦79号选育及应用研究樊立强,刘新月

3.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程序及其技术体系张春梅,ZhangChunmei

4.16个玉米新品种叶龄指数与穗分化关系的试验初报张养利,李进仓,张德仓

5.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牛军斗

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杨振平,孟新房,方娟,赵亚荣,甘靖平

7.不同基质对脱毒马铃薯穴盘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刘勇,郝兴顺,陈进,陈钦,杨云霞,高红玲

8.沼液对主要豆类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樊鸿章,刘玉凤hHTTp://

9.大蒜素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洪伟,龚月生,王俊全,颜伟俊

10.丹参秋季播种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朱小强,康书平,周绪朋

11.中草药复方制剂治疗苹果锈果病实验研究杜聿钧,刘好生,顾文瑞,马金龙

12.太行黑山羊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田亚磊,朱东亮,张聪,孙宇,高腾云,李改英,潘军

13.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黄芩中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曹晓燕,田宇红,王喆之

14.硫酸镁在黄瓜上施用效果研究秦丽,王利平

15.陕北烟区烤烟不同烘烤设施适宜性评价许建设,徐世峰,丁朋辉

16.洋葱表皮色素提取方法研究冯再平,王三丽

17.地瓜儿多糖的单糖组成实验中两种流动相的比较研究陈克克

18.宁波松木中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混生现象的报道郑炜,顾建锋

19.青海旱地油菜配方施肥试验李启莲

20.太平红杏在青海尖扎县引种表现王成育

21.施用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探讨杨赫路,李向阳,李高远,李春焕

22.脉花党参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范强,周先礼,阿萍,格桑索郎,魏屹

23.铅锌复合胁迫对铅富集植物假繁缕根系活力及碳氮代谢的影响赵化银,蒋小军,杨远祥,吴杰,朱雪梅,林立金

24.山东产野花椒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沈慧,吴奶珠,周先礼,李伟,任国萍

25.臭氧水对鲜食苹果表面微生物的影响张鸿,饶景萍,韩军岐

26.苦瓜疏松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秦芳玲

27.陕西产杜仲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研究白梅

28.陕西农业科学 降雨空间概率模型及产流计算沈积怀,刘学珍

29.蛋用型鸡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研究刘静,,南宏岗,韩智国

30.对山西省小麦生产形式的分析韩东翠,行翠平,史民芳,安林利

31.旱地小麦覆膜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杨俊峰,龚月桦,李生秀

32.论紫花苜蓿、冬牧七〇、玉米、大豆间作轮番套种在饲草饲料生产中的作用付波荣,李秀眉

33.小麦叶面肥技术探讨敬凤梅,谢发锁,赵君瑾

34.改变覆膜方式是提高高寒山区种植效益的新途径肖遥,陈朝阳

35.岐山县夏玉米免耕技术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翟萍,董亮,邢晓丽

36.粮经间作套种高效模式的调查研究与推广余莹,何毅

37.毛叶水栒子-一个新的抗旱造林乡土树种石仲选,郭志文,程晓福,胡永强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9

2.热处理对四种果实上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程海慧,陈维信,刘爱媛,ChengHaihui,ChenWeixin,LiuAiyuan

3.不同海拔的南方早熟梨秋花现象调查初西南园艺 报王萍,尹克林,张诚,赵昌琼

4.颗粒风味茶的风味协调性试验袁林颖,周正科,高飞虎,李中林,钟映富,YuanLinying,ZhouZhengke,GaoFeihu,LiZhonglin,ZhongYingfu

5.茄子品种比较试验傅登茂

6.播期、密度与施肥对萝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徐小方,乐正碧,XuXiaofang,YueZhengbi

7.冷型草坪草病害发生种类及药效试验初报周庆椿,王东,ZhouQingchun,WangDong

8.夏秋紫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罗林钟,唐孝全

9.信息荟萃

10.蜀冠龙眼幼树结果母枝质量评价研究黄治远,李隆华,张义刚,郭爱民,张云贵,蔡智勇,李骏,HuangZhiyuan,LiLonghua,ZhangYigang,GuoAimin,ZhangYungui,CAIZhiyong,LiJun

11.套袋对黄花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王大平,熊运海

12.西瓜栽培技术改革增产显殊邵书柏

13.土施多效唑对黑琥珀李和皇家宝石李控梢结果效应的研究王飞高,周冬梅,朱伟清,吕伟忠,邱华根

14.使它隆防除喜旱莲子草试验小结郑笑微

15.四川省山茶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李娅莉,张健,潘远智,陈其兵,LiYali,ZhangJian,PanYuanzhi,ChenQibing

16.四川攀西地区观赏棕榈类植物的引种调查初报何平,罗关兴,陈建雄,HePing,LuoGuanxing,ChenJianxiong

17.茶园土壤污染与治理策略彭萍,PengPing

18.内江市绿化树种的现状及乡土树种的推广利用肖雍琴,XiaoYongqin

19.南瓜增产窍门夏家超

20.温室栽培土壤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薛照文

21.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引种及栽培技术王声淼,胡淑庄,陈联和,徐爱芬,李金华

22.秀华苦瓜及其栽培技术李杰

23.西南园艺 叶秀果美的蛇葡萄王松岳

24.优良的乡土园林树种--大叶山竹子和太平,文祥凤

25.庭院植柘四时香王松岳

26.黄瓜嫁接栽培技术莫云彬,陈海平,冯春梅,董国堃

27.马蹄莲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探讨杨春梅,吴丽芳

28.东魁杨梅速生丰产适用技术梁森苗,柴雪芹,饶建民,洪祖兵,饶汉宗

29.核桃室外子苗砧单芽切接新技术高焕章

30.柑橘复冠结果两不误的高接换种技术要点汪洪琼

31.利用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试验杨鸿雁

32.超级密刺黄瓜--奥运98张振林

33.花叶绿萝水培技术罗林会,王勤,韩露,邱宁宏

34.龙眼环割技术和效应陈汝顶

35.大棚黄瓜化瓜"十大"原因及防止措施司玉芹,郑红玲

36.小辣椒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陶杰,李彤

37.劣质葡萄园综合管理改造技术韩华

38.果园高效施肥法李兴敏

39.大规格棕榈科植物移栽技术万斌,袁志祥

40.果树栽培三字经陈淮安

1.番茄高可溶性固形物基因CAPS标记的创制徐明磊,宋明,杜永臣,王孝宣,XuMinglei,SONGMing,DuYongchen,WANGXiaoxuan

2.四川野生观赏植物的选择及开发利用研究王国胜,王莹,WangGuosheng,WangYing

3.安娜苹果的引种和抗寒、抗旱性研究张伟玉,杨静慧,刘艳军,杨恩芹,刘玉冬,黄俊轩,柳树梧,ZhangWeiyu,YangJinghui,LIUYanjun,YangEnqin,LiuYudong,HuangJunxuan,LiuShuwu

4.条形绿名茶揉捻技术对其色泽品质的影响钟应富,李中林,袁林颖,周正科,蔡伦红,ZhongYinfu,LiZhonglin,YuanLinyin,ZhouZhengke,CaiLunhong

5.杂交萝卜新品种"万萝一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徐小方,陈光蓉,岳正碧,张甲,谢必武,XuXiaofang,CHENGuangrong,YueZhengbi,ZhangJia,XieBiwu

6.如何防治柑橘星天牛李红成

7.白沙枇杷贮藏研究初报储春荣,张春晓,蔡健华

8.防止椪柑果实贮藏期枯水的药剂比较试验陈正冬

9.荷花品种的识别沈慧

10.果树"挂瓶"有效西南园艺 温吉华,隋晶利,张丽,彭艳玲

11.荔枝北缘区幼树生长习性初探蔡智勇,张义刚,李隆华,黄治远

12.紫叶酢浆草的诱导培养宋满坡,段晓琴

13.夏播中早熟花椰菜品种比较试验李瑞国,刘晓霞,高念

14.地膜大蒜氮磷钾施肥量试验初报王转军,田芳,安小兰,姚希琴

15.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评价毕喜红,张兴国,郭素英,侯瑞贤,孙涌栋,苏承刚,BiXihong,ZhangXingguo,GuoSuying,HouRuixian,SunYongdong,SuChenggang

16.渝合及渝黔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王红娟,WangHongjuan

17.重庆的蜡梅资源及其产业化开发利用何定萍,喻竺,胡应铭,马跃

18.农作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潘光辉,尹贤贵,杨琦凤,张谮,PanGuanghui,YinXiangui,YangQifeng,ZhangYun

19.不同基质对盆栽一品红的影响李向林,金吉芬,金吉林

20.借幸福梅园林的打造,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宋兴荣,李华昌,岳立强,SongXingrong,LiHuachang,YueLiqiang

21.晚熟优质葡萄"克瑞森无核"单洪友HtTp://

22.浅谈HACCP在机制针形名茶中的应用邓敏,徐泽,张玲,胡翔,DengMin,XuZe,ZhangLing,HUXiang

23.枇杷花穗冻害调查及防治李英,毕方美

24.西南园艺 信息荟萃

25.切花月季产量、品质与氮素营养张丽芳,王继华,张璐萍,苏艳

26.无公害梨生产技术谭洪应,杨永德

27.渝单七号玉米青贮关键技术郑勇,曾志红,蔡志荣,周汝平

28.三色堇的采种栽培技术毛忠良,潘跃平,戴忠良,吴国平,姚悦梅,秦文斌

29.花椰菜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韩国平

30.墨西哥辣椒栽培技术李伟

31.黄金梨在青白江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赵琼英,邱有荣,范贤乡

32.龙眼北缘区幼龄果园秋季管理技术要点黄治远,李隆华,张义刚

33.桃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杨光波

34.魔芋种的室内架式贮藏黄飞燕,黄姚

35.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邹海勇,胡林英

1.蚯蚓粪基质辣椒穴盘苗播后喷施肥料效果的研究尚庆茂,张志刚,ShangQingmao,ZhangZhigang

2.番茄基因转化中抗生素筛选压力的确定方法张寅玲,刘艳军,张伟玉,杨静慧,柳树梧,ZhangYinling,LIUYanjun,ZhangWeiyu,YangJinghui,LiuShuwu

3.杂一代丝瓜新品种春帅选育初报陶伟林,罗云米,何永歆,洪云菊,TaoWeilin,LuoYunmi,HeYongxin,HongYunju

4.十个杂柑品种引种试验初报曹照春,张云贵,游国健,刘仕宏,CaoZhaochun,ZhangYungui,YouGuojian,LiuShihong

5.盆栽红掌快速分株繁殖试验高安辉,韦茜,陈家龙,李兴忠,杨再英,GaoAnhui,WeiQian,CHENJialong,LiXingzhong,YangZaiying

6.柚果套袋防止橘实雷瘿蚊为害试验初报同昭林,达庆波,石启洪

7.香彩雀扦插技术研究西南园艺 杨海鸥

8.万寿菊的研究进展张继冲,续九如,李福荣,沈一岚,ZhangJichong,XuJiuru,LiFurong,ShenYilan

9.RAPD技术在蔬菜研究中的应用王志敏,牛义,宋明,李渝,WangZhimin,NiuYi,SONGMing,Liyu

10.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黄健,曾顺德,张迎君,HuangJian,ZengShunde,ZhangYingjun

11.台湾蝴蝶兰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概述陈玉水

12.康体植物群落的园林造景应用杨振华,秦华,黄丽霞,YANGZhenhua,QinHua,HuangLixia

13.重庆地区色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黄丽霞,秦华,杨振华,HuangLixia,QinHua,YANGZhenhua

14.几种适宜华中地区绿化用的彩叶新品种鲁平,姚中华,徐冬云

15.重庆三峡库区龙眼主要病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张义刚,黄治远,李隆华

16.柿梢鹰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李先明

17.城市绿化与生态系统保护李秀兰

18.短萼海桐的扦插繁殖初探黎明,王林忠

19.提高藠头加工成品率和品质的关键栽培技术傅德明,毛禄国

20.垫江白柚无公害生产技术谭雁飞,黎巧临,陈勇

21.重庆地区枇杷防雨防冻栽培技术钱春,刘素君

22.百合主要病虫害及其优化防治技术王凤兰,周厚高,黄子锋

23.杧果炭疽病的发生与田间防治郑重禄

24.莲藕田套养鱼生态种养双增效技术敖礼林,洪江新,刘贤友,何小龙

25.蒲桃个木虱的发生与防治黎健春

26.梨幼树培育的几点技术经验王涛

27.重庆地区大五星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李建中,高丽

28.西葫芦新品系"青丰"的选育刘晓霞,高念,李瑞国

1.羽衣甘蓝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Ⅱ.生育期及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表现李惠芬,钱芝龙,LiHuifen,QianZhilong

2.西南园艺 如何应对西瓜"疯长"费玉杰

3.提高龙眼嫁接成活率的研究彭磊,杨学虎,吴兴恩,娄万明,杨向明,唐发贵,王信保,PengLei,YangXuehu,WuXingen,LouWanming,YangXiangming,TangFagui,WangXinbao

4.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冯艳丽,蒋和体,FengYanli,JiangHeti

5.西昌地区郁金香箱式促成栽培引种试验夏晶晖,余前媛,戢彬,XiaJinghui,YuQianyuan,JiBin

6.信息荟萃

7.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上的应用侯渝嘉,李品武,HouYujia,LiPingwu

8.果蔬中的维生素C研究进展曲佳,杨静慧,梁国鲁,刘艳军,张伟玉,杨恩芹,QuJia,YangJinghui,LiangGuolu,LiuYanjun,ZhangWeiyu,YangEnqin

9.桃树内膛光秃的原因与对策单明清

柴胡栽培技术要点篇10

近年来,张掖市中药材规模持续扩大,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民乐县是河西沿山冷凉灌区的典型代表,中药材面积占到全市的80%以上,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民乐县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品种及名贵药材较多。植物类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柴胡、大黄、麻黄、锁阳、羌活、防风、秦芜、冤丝子、车前子等74个品种,人工主要栽培板蓝根、甘草、防风、红花、生地、芍药、柴胡、秦芜、桔梗、黄茂、孜然、王不留行、党参、黄答、大黄等20多个品种,特别是生产的板蓝根根条肥大、粉性足,浸出物含量高达22%,高出药典标准1倍以上,民乐县由此被授予“中国板蓝根之乡”。

对于以民乐县为代表的沿祁连山冷凉灌区中药材适宜种类、产业发展等已有不少研究,但对该县中药材的产地环境研究则未见报道。本研究收集民乐县统计年鉴,计算历年来平均光热水土数据资料,将民乐县主要中药材产地土壤测试数据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中药材环境要求进行比对,旨在考察民乐县中药材种植区域的光、热、水、土条件是否符合中药材GAP生产要求的产地环境标准。

1 光照及热量条件适宜

民乐县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 5922 997 h,其中农作物生长期(4-8月)日照时数1 300 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5%以上,平均日照时数7.58.8 h/d,日照百分率68%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585.34 kJ/cm2。民乐县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2.6-5.9 ℃,年平均日较差15℃左右,无霜期130 d左右。气候总体特点是气候冷凉但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农作物病虫危害轻微,符合北方主要中药材对光热条件的要求。

《甘肃省中药材分布区域与生产指导目录》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特征以及地道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将全省划分为4个药材生态区域。张掖市沿山冷凉灌区属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区,大面积栽培的有当归、党参、黄茂、红茂、大黄、柴胡等;低海拔区域属于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药区,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草、板蓝根、小茵香、红花等。近年来,一些专业合作社与氓县、陇西药商合作引进防风、黄答、沙参、独活、龙黄、紫莞、红花、牛菩子等中药材10多个,积极开展间作套种、病虫防治等试验示范,为大面积试验示范奠定了基础。

2 土壤条件适宜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为3 687 hm2,耕地7.73万hm2、草地5.2万hm2、林地7.33万hm2,荒地3.33万hm2。土壤类型主要是灰灌漠土、栗钙土、灰钙土、灰漠土4个土属、9个土种,具体养分含量见表1

2014年对全县一、二、三类地区(海拔由1 600 m依次升高到2 400 m)代表乡镇采土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3。可以看出,沿山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4.459姚g、3.03姚x,81.35 m姚x,50.8 m姚g、248 m姚g,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旱地一级标准。重金属测定结果表明,锌}Gn)、铅}Pb)、铬(Cr}、镐(Cd)、砷(As}、汞(Hg )测定样品平均值分别为185.88,33.67,42.39,0.227 4,24.65 , 0.031 mg/kg,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级至二级标准,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3 水利条件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