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龙字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28 03:30:24

带龙字成语

带龙字成语篇1

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龙潭虎穴

[lóng tán hǔ xué]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笔走龙蛇

[bǐ zǒu lóng shé]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鱼龙混杂

[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老态龙钟

[lǎo tài lóng zhōng]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降龙伏虎

[xiáng lóng fú hǔ]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龙凤呈祥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指吉庆之事。

卧虎藏龙

[wò hǔ cáng lóng]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人中之龙

[rén zhōng zhī lóng]

比喻人中豪杰。

生龙活虎

[shēng lóng huó hǔ]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来龙去脉

[lái lóng qù mài]

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龙争虎斗

[lóng zhēng hǔ dòu]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望子成龙

[wàng zǐ chéng lóng]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龙马精神

[lóng mǎ jīng shén]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骏马。 比喻人精神旺盛。

攀龙附凤

[pān lóng fù fèng]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群龙无首

[qún lóng wú shǒu]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 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云蒸龙变

[yún zhēng lóng biàn]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擒龙捉虎

[qín lóng zhuō hǔ ]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 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龙驭上宾

[lóng yù shàng bīn]

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一龙一猪

[yī lóng yī zhū]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龙头锯角

[lóng tóu jù jiǎo]

比喻大胆冒险。

龙雏凤种

[lóng chú fèng zhǒng]

指帝王后裔。

龙骧蠖屈

[lóng xiāng huò qū]

比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潜凤采

[lóng qián fèng cǎi]

比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神龙见首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指诗文跌宕多姿。

烹龙炮凤

[pēng lóng páo fèng]

烹:煮;炮:烧。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成龙配套

[chéng lóng pèi tào]

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

龙江虎浪

[lóng jiāng hǔ làng]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血凤髓

[lóng xuè fèng suǐ]

比喻高贵的血统。

鳌愤龙愁

[áo fèn lóng chóu]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人中龙虎

[rén zhōng lóng hǔ]

比喻人中豪杰。

屠龙之技

[tú lóng zhī jì]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龙章凤姿

[lóng zhāng fèng zī]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龙跃虎卧

[lóng yuè hǔ wò ]

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龙太龙钟

[lóng tài lóng zhōng]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龙生九子

[lóng shēng jiǔ z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断之登

[lóng duàn zhī dēng]

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炙凤烹龙

[zhì fèng pēng lóng]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蟠龙踞虎

[pán lóng jù hǔ]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 秦观 《游汤泉记》:“是日風曀,望 建業 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亦作“ 蟠龍卧虎 ”。 贾芝 等《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参见“ 龍蟠虎踞 ”。

龙章秀骨

[lóng zhāng xiù gǔ]

比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口夺食

[lóng kǒu duó shí]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蛟龙戏水

[jiāo lóng xì shuǐ]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龙阳泣鱼

[lóng yáng qì yú]

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龙胡之痛

[lóng hú zhī tòng]

指丧亲之痛。

龙首豕足

[lóng shǒu shǐ zú]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 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门点额

[lóng mén diǎn é]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蛟龙得雨

[jiāo lóng dé yǔ ]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矫若惊龙

[jiǎo ruò jīng lóng]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龙雕凤咀

[lóng diāo fèng jǔ]

比喻辞藻之美。

百龙之智

[bǎi lóng zhī zhì]

暂无释义

龙腾凤翔

[lóng téng fèng xiáng]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竹杖化龙

[zhú zhàng huà lóng]

比喻得道成仙,亦借指仙人道者

打凤捞龙

[dǎ fèng lāo lóng]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龙荒蛮甸

[lóng huāng mán diàn]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威燕颔

[lóng wēi yàn hàn]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神龙失埶

[shén lóng shī shì]

比喻失去权位。 埶,同“势”。

龙拿虎跳

带龙字成语篇2

读着龙应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孩子。我强烈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带着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龙应台的儿子)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说明了这点。由于安安爸爸、妈妈、老师各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耳濡目染的安安竟能灵活地运用四种语言――国语、德语、方言德语、瑞士语来称呼同一个物体,能根据来访客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而说不同的语言。对于安安的这种能力,连妈妈龙应台都在疑惑地说:“好像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小小的人又怎么分辨西方人与东方人呢?”是啊,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艰难啊,但安安却能灵活掌握,随意应用。

除了这种超强的、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安安还有超强的想象力,当知道了“龙”的形状,他念念不忘的是“龙,好大”。后来到了欧洲,他再也见不到“龙”,但当他又看到“一条近一百米长的彩带,结在枝骨峥嵘的行道树上,大概是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时,安安又大喊起来“龙、龙,妈妈你看――”正当龙应台要给安安强调那是彩带时,恰有一阵风吹来,彩带在风中飘舞,那一刻,连龙应台都疑惑起来:这难道不是龙吗?回到家,安安把自己的车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长条,然后郑重地告诉妈妈:“龙!”

看着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不到两岁时,儿子就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有一天,我在厨房削茄子,削掉的茄子皮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几根杂乱在了一起,对于这些,我当然并没在意,可儿子却忽然说:“妈妈,你看,这是个‘不’字,这是个‘不’字……”仔细看,可不,那几个茄子皮就是巧妙地组成了一个“不”字。还有一次,我们拉着一条线绳玩,玩累了,就随意地把线绳扔在了地上。但儿子看后,又惊喜地对我说:“妈妈,你看,‘风’字,这是个‘风’字。”仔细看,线绳散落的形状的确像个“风”字。

每个孩子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孩子和了解孩子,因为你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将宇宙介绍给孩子。在常人意识中,孩子像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殊不知,这张白纸却有着无穷的奥秘,似乎带有神性,带有灵性,具有无穷的潜能。意识到了这点,教育者就一定要敬畏每一个生命,那个小不点儿,他可是上帝最得意的杰作。敬畏孩子,也是敬畏我们的未来。

龙应台的文字不仅告诉我要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她还告诉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他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安安把作业的最后一行字再补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到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要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老鼠可能是他们奖励的方式,犹如我们的小红花)是啊,孩子有权利说“不”,孩子有权利得到一只老鼠,在他仅能得到一只老鼠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非要强迫他去得到两只老鼠呢?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啊!

龙应台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回答孩子问题时的态度。有一次,龙应台和先生因工作和家务发生争执,“咆哮了一阵”后,龙应台生气地坐在草地上。这时,安安走过来,和妈妈肩并肩地坐在一起,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迟疑了一下回答“在想事情”,安安继续追问“想什么事情”。这个问题难住了龙应台,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对才仅仅两岁半的安安解释清楚婚姻中的矛盾性。龙应台就是这样,她不愿意敷衍这小小的人儿,“因为她觉得这不及草高的小小人儿是个独立而庄严的生命,她尊重”。

带龙字成语篇3

刘栋老师今天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它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儿童性、语文性和启蒙性。

这堂课把整个识字过程,寓于“找春天”的活动中: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看图认识与“春天”相关的字及其演变,让学生摸一摸、认一认各种蔬菜,做游戏,演一演春姑娘等,在“兜兜龙”的陪伴下,将整个识字活动变成了一次快乐的春游活动,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所以说,这是一堂尊重儿童特性的课。

同时,这是一堂体现语文特性的课。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简约式统称。通俗来说,语文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可以说,认字、识字是语文的起点,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除了读童谣、儿歌、故事等,也应该读读汉字本身的故事。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特点。这堂课由“草”引出草字头,以及带有草字头的“花”“菜”等一系列字,由“木”引出“林”“森”“休”等字,将汉字字形与字义联系密切的特点揭示出来。在形象画面中,在故事情境中,在汉字归类联系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充分体现了“兜兜龙说汉字”栏目的创作意图,把汉字作为交际工具、信息载体、文化组成部分所独有的魅力展示出来,把汉字体现的中华民族思维和表达的独特智慧展示了出来。

再者,这是一堂体现启蒙特性的课。低年级识字教学属于母语启蒙教育。母语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点燃热爱。如何点燃?

前不久,我在苏州参加“对话雷夫――2013海外教育名家中国行”活动,雷夫谈他对于教育规律的理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自己首先应成为我们想让孩子成为的人。”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喜欢汉字的人。“把自己喜欢的事与孩子们分享,带领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用热爱点燃热爱,教育成功的核心就在于此。”

带龙字成语篇4

一、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似或者相同。

① 龙

刚上文中提到的“龙”。在中国,人们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一直都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过去我们称皇帝为“真龙天子”,皇帝穿的我们称为龙袍。我们现在的成语中有关于“龙”的成语特别多,比如龙腾虎跃,飞龙在天等。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可见“龙”在汉语中的地位。在韩语中字典上“龙是世界上所存在的动物之一,身体像巨大的蛇,有鳞还有四只脚,头上还有鹿角,一般生活在很深的池塘或者湖泊中,可以飞上天。”从字典的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在韩语中的“龙”和汉语中的“龙”,概念意义相同,而且在韩语中也有“용을 낳다”这样的惯用型,意思是指希望你生出的孩子是一个优秀的人。所以“龙”这个词在中韩两国都给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意义。

② 牛

再例如“牛”,在汉语和韩语中,牛都认为是勤勉,勤劳的象征,两国语言都将吃苦耐劳的人比作“牛”,同样“牛”也被两个国家公认为是“愚笨”的代名词,汉语中有个成语“对牛弹琴”,韩语中有个成语“蠢笨如牛”。其次“牛”还可以代表倔强,执拗,在汉语中就有“钻牛角尖,牛脾气”这样的词汇,在韩语中也有“像牛一样顽固”的说法。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有时说一个人很牛,这里的“牛”是说这个人在某些方面很厉害。而这种内涵意义在韩语中就不存在了。

二、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① 红色

有关颜色的衍生词汇及其数量都随着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而改变,由于各种文化圈认知和划分色彩的标准不同,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各个色彩词汇在其空间的适用范围也不同。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色彩词在一些内涵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象征顺利,成功受人重视。一般有喜事的时候,多用红色。结婚的时候,我们的房间里放着的大部分都是红色的东西,过年的时候,我们挂的灯笼也是红色的,我们平时给人随份子,也称之为 “红包”,因为在中国的人的思想里,红色是一个吉祥的象征,是喜庆的代表。而且过去我们说“红色政权”“红军”这样的词也都代表着好的一方面。在现在很多人描述红色的时候都说“中国红”,可见在中国红色是代表色。而在韩语中,对红色的解释字面意义和汉语中红色的意思相近,也表示的是有喜事,有运气等。红色在韩国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喜庆的颜色,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我们把韩国的球迷都称之为“红魔”。但是在韩国,比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或者给人随礼的时候,他们都不用红包,而用白色的信封。而且韩国人对“빨간 당” (也就是共产党,红色政权),他们认为是敌军,认为是不好的一方,这就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了

② 年糕

像类似的词汇还有很多,比如年糕这个词,在汉语中,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在汉语中取谐音“年高”,预示着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因此在中国,每逢过年的时候,有些家庭会准备年糕。在韩语中对年糕的解释和汉语基本相同,韩国人也习惯于在过年的时候,和年糕汤。但是在韩国年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家中的孩子如果要参加高考的话,他们在考试当天就吃年糕,因为年糕是用糯米做成的,它的粘性非常好,很容易贴在墙上,所以在韩国,如果考试前吃了年糕,表明名字一定能贴在墙上,也就预示着能够榜上有名。和年糕相反的是海带,因为海带是滑溜溜的,所以在韩国,考试当天,绝对不能喝海带汤,不然会落榜的。

三、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但是第二个词无内涵意义。

① 绿帽子

刚上文中提到了几个色彩词。绿色,在汉语和韩语中概念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形容词,但是有些时候,在汉语中的用法在韩语中是没有的,比如在中国,我们现在用“绿帽子”来形容男人,表达的意思是他的另一半对他不忠诚了,多带有嘲笑,讽刺之意,所以很多中国人买帽子的时候不会选择绿色,我们也很难在中国见到卖绿色的帽子。但是在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用法,在韩国,有很多人带着绿色的帽子,有些中国人刚开始不理解,觉得韩国人怎么能带绿色的帽子呢?了解韩国的文化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有在中国才有“绿帽子”的说法。

② 面条和海带

再比如,在中国,很多人多生日的时候一定要吃面条,我们称之为“长寿面”,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吃面时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

但在韩语中就没有这种表达,所以通常韩国人在过生日时就不吃面条,他们会在生日那天早晨吃海带汤,一直以来韩国妇女产后都会喝一碗海带汤,因为母亲生产时极为痛苦,子女生日时喝海带汤,就是要记着母亲的伟大,以此来代表对母亲的敬意。从以上的例子我们能看出来,面条在韩语中没有什么内涵意义,但在汉语中却象征长寿。而海带在韩语中的内涵意义很丰富,可是在汉语中却没有内涵意义。

从以上的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韩语中有很多内涵意义和词汇意义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综上所述,弄清词汇的内涵意义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中的冲突,也对了解该国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词汇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概念意义,而是要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尽量减少或排除因内涵意义差别而造成的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

[2]《국어대사전》,第三版,韩国出版文化局

[3]《跨文化语境中的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7月 李玲

带龙字成语篇5

满族的先世是女真人。金朝初年,完颜希尹曾参照汉字创制女真文。金亡后,在东北地区仍有少数人使用女真文,至明朝中叶终被废弃。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征讨尼堪外兰为名开始其统一的事业。战争的胜利使努尔哈赤的属民越来越多,与明朝官员及蒙古各部的联系也日趋频繁,而此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书,译蒙古语通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厄儿得溺和刚盖两人创制满文。据史载:

“二月,太祖欲以蒙古字编成国语,榜识厄儿得溺、刚盖对曰:‘我等习蒙古字,始知蒙古语,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我等实不能。’太祖曰:‘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皆知,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皆知,我国之言写蒙古文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以习他国之言为易耶?’刚盖、厄儿得溺对曰:‘以我国之言编成文字最善,但因翻编成句,吾等不能,故难耳。’太祖曰:‘写阿字下合一妈字,此非阿妈乎(阿妈,父也)?厄字下合一脉字,此非厄脉乎(厄脉,母也)?吾意决矣,尔等试写可也。’于是自将蒙古字编成国语颁行,创制满洲文字自太祖始。”

努尔哈赤时期创制的满文,系借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语音,因无圈点,称为无圈点满文,又称老满文。

满文的创制是满族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标志,而且对满族共同体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满文创制20年后,“满洲国自东海至辽边,北至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同一音语”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满文的出现更增强了满族共同体成员的凝聚力。保存到今天的《满文老档》一书,就是用无圈点满文写成的。该书既记录了1607年至1636年间满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又是满文创制后即成为后金和清政权官方文字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最好说明。

天命六年(1621年),满族进入辽沈地区,满语文也随之成为辽东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文字。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满族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辽东地区,征服者的语言文字必然居于主导和支配的优越地位。二是辽东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地死于战乱或外逃,仍留居当地的汉人多数沦为八旗官兵的奴仆,不得不顺从其主人的语言文字。三是以努尔哈赤及其子侄为核心的满洲贵族集团讨论军国大政时,虽然吸引投降后金的汉官参加,使用的都是满语满文,当时汉官因不通满语,经常遭到满洲贵族的岐视甚至侮辱。如有的汉官回忆说:“满洲国人语言既同,贵贱自别,若夫汉官因未谙满语,尝被讪笑,或致凌辱,至伤心堕泪者有之。”皇太极继位后,采取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政策,重视发挥汉官的作用,但汉官因不懂满语,收效甚微。天聪六年(1632年),后金刑部承政高鸿中在其奏议中说:“臣不通金语(即满语),在别部尤可,而刑部时与贝勒大人讲议是非曲直,臣一语不晓,真如木人一般,虽有若无。再恳天恩,另择一通金语者,立于刑部,将臣另办别事,庶为两便。”

汉官们为便于参政和仕进的畅达,就要掌握满语文,并且很快做到了这一点。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设置六部,以贝勒管部事,每部分设满、汉、蒙古承政和参政。为了解决语言隔阂,每部设启心郎一员充当翻译,清皇族出身的昭??称:“国初,满大臣不解汉语,故每部置启心郎一员,以通晓国语之汉员为之,职正三品。每遇议事,座其中参预之,后多缘以为奸,乃汰去。”清初许多汉军旗人出身的官员,如范文程、宁完我、沈文奎、李?风、张文衡、丁文盛、马柱国、马鸣佩、高士俊、雷兴、鲍承先、宋延庆、罗绣锦等人,或在文馆任职,或担任启心郎,可以说都很精通满语文。清政权入关初,“用满臣与民阂,用汉臣又与政地阂,惟文馆诸臣本为汉人”,他们因精通满语文被委以督抚大员,为清政权的巩固起了关键作用。

皇太极重视文教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他采取译书的办法,以解决满族人学习文化的需要。天聪三年(1629年),后金设文馆,皇太极下令达海及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五人“译汉字书籍”。在这些人中,以达海成就最大。达海,姓觉尔察氏,幼年聪慧,9岁通满汉文。他自入文馆起,到病逝为止,全部译完的书籍有《素书》、《刑部会典》、《三略》、《万宝全书》;翻译未完的有《通览》、《六韬》、《孟子》、《三国志演义》、《大乘经》。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满文主要用来记载档案,政令,并没有写成书籍供人们阅读。皇太极组织达海等人翻译汉文书籍,从中汲取汉族统治者的施政经验,使后金统治集团获益不浅。“初我国未谙典故,诸事皆以意创行,达海始用满文,译历代史书颁行国中,人尽知晓。”达海的译书活动虽然是为政治目的服务,客观上也推动了满文普及。

大量译书的结果,还促进了满文的改进与完善。厄儿得溺和刚盖创制的满文,因系借用蒙古文字拼写满语语音,本身很不成熟,又经常与蒙古文发生混淆。皇太极曾对达海建议说:“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幼学习之,遇书中寻常语言,视其文艺,易于通晓,若至人名地名,必至错误,尔可酌加圈点以分析之,则音义明晓,于字学更有裨益矣。”达海根据皇太极的想法,采取在原满文字母旁边加圈加点,增加新字母等办法,使满字成为发音清楚、表意准确的文字。经达海改进的满文,因有圈点,故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由于新满文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遂成为与清王朝相始终的官方文字。达海因增定满文,“满洲群推为圣人,其子孙,男子系紫带,亚于宗社,女子不选秀女”[11]。

天聪六年(1632年),达海去世,译书活动仍继续进行,并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斗争及文教事业带来了重要影响。皇太极组织其他人译完达海留下的书籍外,还有选择地翻译了《四书》、《辽史》、《宋史》、《金史》、《元史》等书。这些翻译书籍的刊行,不仅弥补了满文典籍的缺乏,而且在满族人中间掀起了学习本族文化的热潮。天聪八年(1634年),后金礼部举行考试,满族有4人中举,刚林和敦多惠为“满洲习满书”举人,查布海和恩格德为“满洲习汉书”举人[12]。皇太极很注意让八旗将领从这些书籍中汲取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文皇帝(即皇太极)患国人不识汉字,罔知政体,乃命达文成公海翻译《国语》、《四书》及《三国志》各一部,颁赐耆旧,以为临政规范。”[13]由于清初战争频繁,所以满文《三国志演义》倍受八旗将领青睐,被当成军事教科书来学习。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权定鼎北京,绝大多数八旗官兵从龙入关迁移北京及驻防全国各地。满族人虽然把满语文带到了关内,但为了对人数众多的汉族实施有效的统治,必须尽快地掌握汉语文。乾隆帝明确指出,“自我朝一统以来,始学汉文”[14],充分肯定了满族人入关后就开始的语言文字汉化历程。清政府于关外陆续设立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满语文的使用并没有因满族人大批入关而削弱,反而由辽东一地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

东北是满族的故乡,但清初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满族因明末大量迁居辽东和从龙入关已经人数甚少。居住在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是:黑龙江中上游的索伦、达斡尔和鄂伦春人,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两岸的赫哲、奇勒尔和费雅喀人,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上的库页人,珲春河两岸的库雅拉人,嫩江流域的锡伯人。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和满族关系十分密切,如锡伯人“自言与满洲同祖”[15],清朝统治者也把他们当作本族人看待。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对出征黑龙江的入旗将领霸奇兰等人说过:“此地人民,语言与我国同,携之而来,皆可以为我用。攻略时,宜语之曰: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尔等向未之知,是以甘于自外。”[16]因此皇太极把征服的当地少数民族人编入满洲八旗,崇德时期编入旗的称为“新满洲”[17]。吉林、黑龙江的各少数民族语言和满族相同,就为满文的使用创造了条件。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重点加强了与沙俄毗邻的吉林、黑龙江地区的设防,并大规模地将当地各少数民族编入满洲八旗。《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吉林将军辖区仅有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吉林乌拉(吉林市)两城驻防,又增设伯都讷(吉林省扶余县)、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珲春和阿勒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四城;黑龙江将军辖区原有瑷珲、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两处驻防处,又增设齐齐哈尔、布特哈(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和呼兰四城。到雍正末年,吉林、黑龙江八旗驻防达到12城。新增设驻防城的兵源基本来自各少数民族,如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于蒙古科尔沁王公进献的14458名锡伯、封尔察和达斡尔壮丁中,挑选可以披甲当差的11850余人编入满洲上三旗,分别驻防齐齐哈尔、伯都讷、吉林乌拉三城[18]。乾隆初,吉林、黑龙江驻防八旗兵由顺治末年的430人增加到2万人,绝大多数是当地各少数族兵[19]。

从康熙中期起,清政府相继在吉林、黑龙江各驻防城建立起八旗官学,使新编的各少数族兵纳入满文化系统。设立八旗官学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东北各少数民族多以打牲为业,“生长山河,肆意游居,不知律例者多”,故清朝统治者认为,设立八旗官学,对新披甲人“教以礼义,最关重要”[20]。其次,新设各驻防城亟需大批官员管理地方事务,而八旗将领入关后贪图享受成风,“南方各省,人人愿往,至宁古塔,则不愿者多”[21],至于比宁古塔更艰苦的黑龙江地区就更无人赴任了。吉林、黑龙江只能建立官学,就地培养官员。最后,编入八旗的锡伯、达斡尔、索伦、封尔察、赫哲和鄂伦春等族人,文化相当落后,还处于没有文字的发展阶段。设立八旗官学,有益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事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吉林将军辖区首先于吉林乌拉城设立八旗官学,到乾隆年间,宁古塔、伯都讷、三姓、打牲乌拉(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鄂摩和索罗(今吉林省敦化市额穆乡)、珲春、阿勒楚喀、拉林(今黑龙江省五常县拉林乡)等地,“均有官学”[22]。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奏请在墨尔根城八旗左右翼各建一学,设助教官,选新满洲及锡伯、索伦、达斡尔每佐领下幼童一名,教习书艺,“嗣是齐齐哈尔、呼兰、墨尔根、黑龙江四城均设满学官一员,有同额缺”[23]。

八旗官学以学习满文为主,辅之以骑射。吉林各八旗官学“生徒俱于二月上学,习清文骑射”[(24)]。黑龙江地区“凡八旗子弟愿入学者,由各旗协领保送,习清文骑射,日不过一二时为率,多至百有余人”[25]。八旗官学生成为东北各驻防城官员的主要来源。清政府明文规定学好满文是升迁的基本条件,官学生中“有清文通顺字画端楷者,准按名记档,如遇各堂司办事乏人,挨次顶补。不堪造就者,除名”[26]。八旗官学生1年毕业,大多担任与文字相关的职务,如旗营帖书,官庄驿站领催,各旗署衙门的笔帖式。官学生“资性略慧即超出群类入司行走,额员虽仅十一,额外行走如委笔帖式,委官皆是也”[27]。能熟练运用满文的八旗官学生成为各驻防城低级官员,源源补充到八旗驻防各级机构,不仅满足了对文职官员的需求,也使满文得以成为畅通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惟一的官方文字。

从康熙中期起,东北各地尤其是吉林、黑龙江地区出现了满语文的繁荣。清代人称吉林地区是“满洲故里”,满语文通行各驻防城,连本来讲蒙古语的八旗蒙古,讲汉语的八旗汉军,“亦皆习为国语”[28]。从关内流放到宁古塔、吉林乌拉等城的汉族文人,为了谋生的需要,也有很多人学会了讲满语。如流人钱德维“贫而通满语则代人贾”,称为“掌柜”,一年可得银三四十两[29]。乾隆九年(1744年),清政府工部满主事一职缺出,吏部掣签结果应由宁古塔驿站官萨哈那升补。萨哈那却奏称:“不识汉字情愿在本处效力。”[30]清朝统治者把“国语骑射”作为满洲旧俗,但乾嘉年间北京城内的满族人已经汉化了,工部官员和顺、恩骑尉常恩均因满语骑射平常,受到嘉庆帝的痛斥。嘉庆帝认为:“吉林地方,清语骑射俱好。”他把这些不会讲满语的官员交给吉林将军秀林管束,让他们向当地人学习满语骑射[31]。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的土著居民分为满洲、汉军、达斡尔、索伦、巴尔虎、鄂勒特、鄂伦春、毕喇尔八部落。嘉庆年间,已故大学士鄂尔泰的曾孙西清任职黑龙江期间,对当地盛行满语文的情况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在《黑龙江外记》中有如下记载:

“土人于国语,满洲生知,先天之学也。汉军等部学知,后天之学也。然以都人视之,士人皆生知也。”

“官员岁领清文时宪书,由钦天监十月颁发,明年春始至省转送诸城。亦有汉文时宪书,商贩在都购买,至省较早,然土人惟以清文为重。”

“幕府章奏文移例用国书,而凡奉到谕旨、部复,系汉文,皆译出存案。近日工翻译者推四品官果君德兴与佐领崔君达兴,崔尤习汉文,有战功,后致仕,果亦物故,今遂无能为继者。”

“余尝见土人家清文一帙,叙奇三上书始末甚悉(指布特哈副总管奇三到木兰围场向乾隆帝状告齐齐哈尔八旗官员敲诈勒索事)。且言奇三将上书,请于其母,母曰:‘救一部出汤火,即死,不辱汝父,吾何恨也!’此文疑即奇三作,亦达呼尔巨擘也。”

“土人无问何部翻译,《通鉴纲目》、《三国志》(案此乃翻清(文)《三国演义》,国初盛行,非陈承祚书。原注),类能强记,剽为议论,而不知读翻译四书五经。”

“满洲曲,类古乐府。如云:阿穆巴摩萨齐斐图门阿尼牙德伊集密,译言既伐大木烧亿万春也;阿穆巴博商阿斐阿卜开克什德班集密,译言巨室成荷天恩也。长篇短句,意皆类是,然多拍手以歌,不似蒙古随以火不思。”[32]

从上述西清本人亲眼所见可知,无论黑龙江各驻防城八旗官员的公务活动,还是当地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使用的全是满语文。

清初关外地广人稀,“各村庄满人多,汉人少”[33],这是满语文得以通行东北的客观条件。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相继在盛京将军辖区设置州县等民治机构,以安置出关种地的汉民。这次汉民出关并没有给满语文带来多大冲击,除了人数有限外,还因为清政府在盛京和吉林部分地区修筑柳条边,限制汉民进入柳条边外的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又在盛京地区实行旗民分界。乾隆五年(1740年),清政府还对整个东北实行封禁。这些措施都为满语文的发展及繁荣提供了有力保证。

乾隆中期后关内人满为患,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他们纷纷冲破封禁进入东北种地谋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河北大旱,清政府被迫宣布东北弛禁,允许饥民出关求存。北方各省流民得以大规模进入东北,满语文因此受到强烈冲击,并逐步被汉语文取代。

大约乾隆中期,汉语文在盛京地区已经出现了代替满语文的趋势。盛京地区是清在东北最早建立民治机构的地方,气候适宜农作,海陆交通方便,成为流民较理想的安家之地。乾隆六年(1741年),奉天府尹所辖民人数约有36万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79万人,嘉庆末年已达到175万人。流民除自己开荒种地外,也有很多人为八旗官兵佣耕,从而打破了旗民的界限,并使汉语文渐占主导地位。乾隆四十年(1775年),盛京满洲旗人果尔敏考取笔帖式补放户部,由吏部引见时,乾隆帝因果尔敏是满洲旗人又考取专事翻译满汉文的笔帖式,就用满语同果尔敏交谈。然而果尔敏除背诵履历外,其他一概不知,乾隆帝深感“实出意外”[34]。到乾隆末年,连盛京的满族官员都不会写满文了。清政府规定,盛京官员写奏折要使用满文,如实在有困难,可以满汉文兼用。尽管乾隆帝对此三令五申,盛京将军“琳宁奏折仅用汉字,而所奏报盛京并无蝗蝻萌生一折,亦用汉字”[35]。虽然乾隆帝痛斥了琳宁一番,却不能扭转满族人使用汉语文的趋势。

道光年间,吉林地区满语文也出现了危机。乾隆末,清政府被迫对东北弛禁,吉林将军恒秀奏报,“上年直隶岁欠,蒙恩听求食流民出关,计到臣所属地方者万五千余人”[36],而实际人数远不止此数,嘉庆时,吉林汉民已达30多万人。吉林将军衙门遇有旗民交涉事件,“定拟罪名、立案,多用汉文”[37]。将军富俊特地在吉林八旗左右翼官学内添设满汉文翻译课程,以适应满文向汉文的转变。吉林地区的满族官员强烈地感受汉语文的影响,据当时人记载:“近数十年来流民渐多,屯居者已渐习为汉语,然满洲聚族而处者犹能无忘旧俗。至各属城内商贾云集,汉人十居八九,居官者四品以下率皆移居近城二三十里内,侵晨赴署办事,申酉间仍复回屯。其四品以上职任较繁者不得不移居城内,子孙遂多习汉语。”[38]

满语文在黑龙江一直使用到光绪年间。黑龙江位于东北最北部,气候严寒,交通不便,鸦片战争以前,种地汉民甚少。咸丰十年(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招民开垦,河北、山东农民陆续前来。黑龙江各城汉民渐多,只是满语文废弃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汉语文取代满语文已成大势所趋。曾经竭力倡导“东三省以骑射清语为重”的清政府,到光绪初年“于满文概不收阅,例行满文亦多发回,改行汉文”[39]。光绪四年(1878年),任奉天学政的王家璧竟称:“奉天、吉林人才彬彬日盛,而黑龙江二百余年尚未设立学校”[40],视黑龙江各城专学满文的八旗官学过时无用。光绪七年(1881年),黑龙江将军定安始提出设立汉官学,两年后建成。汉官学“学舍宏阔,视满官学为胜”[41],以后各城汉学兴起,满学终废。

如果从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创制满文时算起,截止到光绪中叶,黑龙江地区“语言文字俱从汉俗”[42],满语文在东北地区几乎使用了300年之久,对满族及东北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首先,满文的创制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达海等人译书活动和这些书籍满文版的刊行,不仅迅速普及满文,而且使满洲贵族集团从中学会汉族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经验,为清政权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次,清入关后在东北各驻防城建立的八旗官学,在许多地方是当地惟一的教育机构。八旗官学既为东北军政衙署解决了人才缺少的问题,扩大了满语文的使用范围,还满足了东北各民族学习文化的需要,使东北出现了满语文的繁荣局面。第三,满文作为清政府在东北使用的主要官方文字,真实记录了清代东北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清政府对东北的管辖、封禁及开发的活动,是我们研究清代东北史的珍贵文献。最后,我们还应提到,满族使用汉民族语言文字,使满族纳入更先进的文化系统,这是满族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结果。

 

注释:

(1)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卷6。

(2)(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卷3。

(4)(8)(9)(10)(12)(16)(17)《清太宗实录》卷10;卷5、卷12;卷11;卷18;卷21;卷52。

(5)《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高鸿中陈刑部事宜奏》。

(6)昭??:《肃亭杂录》卷2《启心郎》。

(7)《清史稿》卷239。

(11)《清史稿》卷228《达海传》。

(13)《啸亭续录》卷1《翻书房》。

(14)(26)(30)(34)(35)(36)《清高宗实录》卷443;卷195;卷229;卷983;卷1427;卷1440。

(15)(29)杨宾:《柳边记略》卷1。

(18)(21)《清圣祖实录》卷155;卷112。

(19)详见乾隆元年版《盛京通志》卷19。

(20)《吉林通志》卷51。

(22)《嘉庆重修一统志》卷67。

(23)(25)(41)《黑龙江述略》卷2。

(24) 萨英额:《吉林外记》卷6。

(27)(39)《黑龙江述略》卷3。

(28)(38)《吉林外记》卷3。

(31)《清仁宗实录》卷64、卷169。

(32)西清:《黑龙江外记》卷4、卷5、卷6。

(33)吴?F臣:《宁古塔记略》。

(37)《清宣宗实录》卷97。

带龙字成语篇6

凤的基本解释

1.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雏~清于老~声。 2.姓。

凤字相关成语有:

鸦巢生凤 龙翔凤跃 龙心凤肝 凤附龙攀 凤毛鸡胆 凤枭同巢 龙楼凤城 鸾飞凤翥 凤舞龙蟠 攀龙附凤 打凤牢龙 鸾翔凤集 麟角凤觜 化鸱为凤 飞鸾翔凤 鸾飘凤泊 龙楼凤池 鸾俦凤侣 凤靡鸾吪 龙蟠凤逸 龙言凤语 有凤来仪 鸾翱凤翥 龙驹凤雏 镜分鸾凤 驭凤骖鹤 鸾孤凤寡 乘龙配凤 翔鸾舞凤 炮凤烹龙 泣麟悲凤

带有凤字成语解释

1) 鸾交凤俦:比喻优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结为夫妻。同“鸾交凤友”。

2) 景星凤凰: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凤皇”。

3) 景星麟凤:犹言景星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4) 镜分鸾凤:比喻夫妻分离。

5) 鸠集凤池:比喻庸才居要位。

6) 跨凤乘龙: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7) 跨凤乘鸾:凤:凤凰;鸾:传中凤凰一类的鸟。夫妻骑着凤,乘着鸾。比喻飞黄腾达,意得志满。

8) 凤毛鸡胆: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9) 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10) 凤箫龙管: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11) 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12) 凤翥鹏翔:形容奋发有为。

13) 高凤自秽: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14) 鳏鱼渴凤: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15)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16) 麟子凤雏:麒麟之子,凤凰之雏。比喻年轻的颖异俊秀之人。

17) 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8) 龟龙麟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9) 凤友鸾谐: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同“凤友鸾交”。

20) 凤只鸾孤:只:单独。鸾:传说是凤凰一类的鸟。凤和鸾比喻夫妻。单只的凤,孤独的鸾。比喻夫妻离散。

21) 凤翥龙蟠: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22) 凤翥龙骧:形容奋发有为。

23) 凤翥龙翔: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24) 凤翥鸾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25) 凤翥鸾翔:像凤凰高飞。比喻女子婚姻美满得意。

凤字有关成语意思

1) 凤骨龙姿: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2) 凤子龙孙: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3) 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4) 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5) 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6) 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7) 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8) 凤狂龙躁: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9) 鸿鶱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10) 鸿鶱凤逝: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

11) 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

12) 鸿隐凤伏:比喻贤才不遇。

13) 化鸱为凤: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

14) 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15) 凤楼龙阙: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16)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17) 娇鸾雏凤:幼小的鸾凤。比喻青春年少的情侣。

18) 凤凰在笯: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19) 凤毛济美: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20) 凤舞鸾歌:①形容美妙的歌舞。②仙舞的两支曲名。

21) 凤枭同巢: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22) 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23) 凤箫鸾管:笙箫之类的吹奏乐。

带龙字成语篇7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名列前茅

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考试语言积累汇编2011-06-29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九牛二虎之力、十指连心、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

13.带有颜色的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青红皂白、黑白分明、绿意盎然、绿树成阴、素车白马、万古长青、漆黑一团、灯红酒绿、面红耳赤、青山绿水、白纸黑字、青黄不接

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

鹅黄、乳白、湖蓝、枣红、雪白、火红、梨黄、孔雀蓝、柠檬黄、象牙白、苹果绿

14.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15.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

16.表示数量多的成语: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琅满目、车水马龙、铺天盖地、满山遍野

17.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18.表示速度快的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

19.表示时间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流星赶月

20.表示“慢”的词:慢慢、缓缓、冉冉、徐徐、缓慢

21.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眨眼、一瞬间、刹那间、顷刻间、霎时间、时而、须臾、

22.表示“死”的词语:去世、已故、牺牲、阵亡、逝世、与世长辞、为国捐躯、驾崩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考试语言积累汇编2011-06-29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23.表示“想”的词语:苦思冥想、静思默想、绞尽脑汁

24.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5.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26.表示人物动作的: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27.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表示“哭”的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表示“笑”的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

28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

(表示喜悦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29.上行下效:深入浅出、借尸还魂、买空卖空、内忧外患、前呼后拥、异口同声、声东击西:三长两短、凶多吉少、不进则退、大同小异、大公无私、承上启下、天长日久:天崩地裂、天老地荒、理直气壮、云开日出

粗细各异:长短不同、黑白相间、表里如一

是非曲直:喜怒哀乐、安危冷暖、生死存亡

30.月光似水:茫雾似轻、枫叶似火、骄阳似火、秋月似钩

带龙字成语篇8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虚与委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牛鬼蛇神、

笔走龙蛇、

虎头蛇尾、

打草惊蛇、

斗折蛇行、

蛇头鼠眼、

打蛇打七寸、

草蛇灰线、

一字长蛇阵、

强龙不压地头蛇、

惊蛇入草、

蛇蝎心肠、

龙蛇混杂、

佛口蛇心、

龙头蛇尾、

封豕长蛇、

灵蛇之珠、

春蚓秋蛇、

三蛇七鼠、

岁在龙蛇、

飞鸟惊蛇、

龙蛇飞舞、

一龙一蛇、

杯中蛇影、

蛇口蜂针、

龙蛇飞动、

蛇欲吞象、

握蛇骑虎、

笔底龙蛇、

弓影杯蛇、

毒蛇猛兽、

骇龙走蛇、

贪蛇忘尾、

蛇食鲸吞、

膝语蛇行、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为蛇画足、

龙屈蛇伸、

一蛇两头、

龙鬼蛇神、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长虺成蛇、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枭蛇鬼怪、

豕分蛇断、

封豨修蛇、

杯蛇鬼车、

打草蛇惊、

壁间蛇影、

养虺成蛇、

鲸吞蛇噬、

为蛇添足

杯蛇幻影、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蛇蝎为心、

带龙字成语篇9

(淘 淘)

有趣的姓

黄海平

我姓黄,我认为自己的姓是一个美好的姓。因为人类喜欢的金子也姓黄,叫黄金。古代两国相争,只要弱国向强国送上礼物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当然,要看送什么礼物了――自古以来,黄金就是最高级别的礼品,弱国自然会送黄金啦!这样说来黄金就戍了功德无量的珍贵物品了,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和平。更让我自豪的是,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和领衲就叫黄帝,我是正宗的“炎黄子孙”。

不过,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魔幻手机》这部电视剧,剧中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名叫黄眉大王,此人被傻妞从神话故事中带到现实世界里,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唉!这个败类让“黄”氏家族颜面扫地。更让我气愤的是,我也受到了牵连,同学把我叫做“黄眉大王”“黄眉老怪”。

我的姓――“黄”还真有点儿意思!

我的“娜”

林 娜

我叫林娜,“林”是我的姓,“娜”是我的名。也许你觉得我这个名字很普通,但它在我眼里并不普通。我查过字典,里面只是说“娜”多用于人名,我仍然不明白“娜”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带着疑问去找爷爷,因为我的名字是爷爷给我取的。爷爷告诉我“娜”代表聪明、秀丽,爷爷希望我以后聪明、秀丽,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觉得这个名字包含着爷爷“望孙成凤”的愿望,我想我是不会辜负爷爷对我的期望的。

有趣的姓名

佘子龙

我叫佘子龙。先说我的姓――佘,这个字很多人误读成she,其实正确的读音是she。可气的是,我的一些“狐朋狗友”据此送给戴近视眼镜的我一个“美丽”的外号“眼镜蛇”。真是岂有此理!更可气的是,有的马虎人士总是把“余”写成“余”,并开玩笑说我是“多余的”。我就反驳他们说:“不是‘多余’的‘余’,是‘绰绰有余’‘年年有余’的‘余’!”

在这里,我“严肃”地声明:如果以后哪位再敢说我是“多余的”,唤我为“眼镜蛇”,子龙的四个铁哥们儿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吧,对了,这四个战无不性的勇士就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可能有人要说我张冠李戴了。的确,此子龙乃余子龙,彼子龙乃赵子龙!赵子龙与他的四个哥们儿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有时候我会奇怪地想:如果我是于乱军之中勇救阿斗的赵子龙,那该多威风啊!不过,如果我真是赵子龙的话,同学们就少了一个快乐的佘子龙老师了。

言归正传,“子龙”一名是我叔叔帮我取的。“望予成龙,望女成凤”,他希望我长大后有出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龙”,所以取名“子龙”。现在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常想,我是不是“龙”倒无所谓,但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成为成风的“龙”,腾飞、叱咤于祖国大地……

快哉快哉

张 锦

本人姓张名锦。刚刚在楼道上,我的同桌林建国对我说了一大堆贬义词:张口结舌、张牙舞爪、虚张声势……竟然还说我是蟑螂的亲戚,我一下子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想了半天也说不出含有“张”的褒义词,不过,我灵机一动,张开“河马般的”嘴巴在他的耳边大声地喊:“我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我们全家过着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我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常常破老师表扬是锦上添花;我前程似锦…”哼,他给我丑陋的词语,我还他美丽的句子,真过瘾,快哉快哉!

我叫林雨婷

林雨婷

说起我的名字,挺有意思的。我妈说她生下我之前正下着倾盆大雨,当我幸福地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雨忽然神奇地停了。爸爸妈妈马上就高兴地定下了我的名字:林雨停。后来,我的爷爷提议把“停”改为同音字“婷”,这样更有诗情画意。爷爷不愧为语文教师,“雨停”描述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雨婷”显然更有意境!

怎么样,我的名字有趣吧。

让我又喜又忧的名字

魏铭杰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铭杰”。一看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说“魏铭杰”这个名字挺好的,为什么会忧愁呢?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我之所以喜欢我的名字,是因为爸爸当年为我取这个名字用心良苦:希望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才能出众的国家栋梁。因此我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爸爸对我的期望。可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因为我的名字叫“魏铭杰”,所以我的同桌汤柱成叫我“魏棉鞋”。很快,我的这个外号就在班里传开了,同学们一见到我就叫我“魏棉鞋”。特别是讨厌的张金彬,总是装模作样地冲我说:“喂(魏),帮我穿上棉鞋。”

这个名字真的令我又喜又忧。

张飞+李时珍+乾坤=?

张珍坤

同学们,我敢说,你们见了这个题目后,一定会问:“张飞加李时珍加乾坤等于什么?”先别急,呆会儿我再告诉你。

先说说我的姓。我姓“张”,我曾多次联想过,我的祖先以前是不是生在张家界,那可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呀!姓张的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我最崇拜用吼声喝退曹军的张飞。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张云逸,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真为我们姓张的感到自豪。

再说我的名字。我叫“珍坤”,李时珍的“珍”,乾坤的“坤”,我为自己有如此大气的名字而感到骄傲,我非常喜欢我的名字。

好了,现在你们可能也都猜到了,原来“张飞+李时珍+乾坤=张珍坤”。

怎么样,有趣吧!

人如其名

刘辉煌

我的名字叫刘辉煌,怎么样,这个名字很响亮吧!不过,名字虽然好听,但人却一般,特圳是学习成绩,怎么也“辉煌”不起来。这不,上・个单元的语文考试,我只考了69分!老师、妈妈都不给我好脸色。哎,什么时候,我才能做到人如其名呀!

瞧,我们姐弟的名字

杨汪阳

我姐叫杨伍洲。这个名字很霸气吧!姐姐很争气,才上高二就被保送去新加坡留学啦!虽然姐姐这么厉害,我还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过她,因为我的名字比她的名字更加霸气――杨,大海啊,占了地球面积的一多半。可后来爸妈觉得我名字里的“水”太多了(听说我出生那年还发过洪水呢),上小学时他们就把我的名字改成杨汪阳了。我一向喜欢写作,一年级时,别的同学只会写留言条,我已经沉浸秤作文的海洋中了。除此之外,我的性格也像海洋,时而温顺,时而狂暴。

扬帆起航

杨 帆

“杨”是我的姓,“帆”是我的名。我有个坏习惯,周末早上常常睡懒觉,很晚才起床。每当这个时候,我弟弟就会惊天动地地呼唤,不,是歇斯底里地吆喝:“扬帆起航喽扬帆起肮喽……”直到我狼狈地起床逃进卫生间,他才得意地坏笑起来,真拿他没办法!

我有五个名字

陈侨联

我叫陈侨联,这是我的大名。此外,我还有四个小名:桥梁、乖乖、小淘气、亮亮,这些名字有的是同学取的,有的是长辈们取的。

“桥梁”这个名字是我上三年级时同学给我取的。当时我们正在学《赵州桥》这篇课文,老师说赵州桥是很有名的桥梁。下课后,我的同桌随口说出桥梁这个词语,我情不自禁地应了一声,同学们都笑了。从那以后,同学们就叫我桥梁了。

带龙字成语篇10

虎字开头的成语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口余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虎入羊群——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虎体熊腰——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落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珀拾芥——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啸风生——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与虎有关的成语

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龙行虎步——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

2022虎年与虎有关的祝福语

1、如虎添翼,虎啸风生。

2、龙兄虎弟,生龙活虎。

3、虎年吉祥,虎斗龙争。

4、龙骧虎视,龙骧虎步。

5、虎啸神州,激情超越!

6、虎虎生威,新春大吉!

7、携手并进,虎虎生威!

8、金虎纳福,威震山河!

9、虎年大吉,万事如意!

10、虎王闹春,赢在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