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十篇

时间:2023-04-08 23:36:37

三更半夜篇1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赵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家里谈至深夜,还不忍散去,当时人们就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这就是“三更半夜”一词的来历。

白天说成“钟”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与宋朝有关

“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不能不说说宋朝的夜生活了。

宋朝的夜生活是自由和开放的,“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实行宵禁的。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到宋朝初年,这些律令就全部废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还有,我们现在把时间说成是“几点钟”的“点”,也是来源于古代的“更”。为了把时间分得更细些,古人又把一更分为五个“点”,一“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当然,这个“点”不是“小”的意思,这里的“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就像小铜钟,中间凸起,两边有孔,更夫用绳子穿到孔里把“点”系在手上,报时的时候用手打“点”就可以了,时间久了,“点”也就成了一种计时单位。现在说“打点”一词也是来自这里。

三更半夜篇2

2、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3、我们的心底,皆有一条悲伤的暗流,只不过你有你的酸楚,我有我的苦痛,并非我们不懂,只不过你在艰辛中奔波,我在苦痛中挣扎,无暇顾及彼此罢了。

4、人要知足常乐,简单生活才能很幸福的生活,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复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定期对记忆进行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

5、心里豁达一些,即便遇到风雨,也要记得心中揣着阳光而行,也许一些美好时光,会扑面而来。

6、幸福的选择在于,你对自己的满意程度是多少,而不是别人对你的满意程度是多少。

7、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跟证明真爱与否并没有关系。如果要用时间证明爱,那要浪费多少时间。

8、我们每天辛辛苦苦的赚钱,不是因为自己多爱钱!而是因为,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确实是万万不能的。而是因为自己,不想为钱和谁低三下四,更不想为钱与人互相为难。

9、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时候,应该清醒的知道,别人的想法,与你没多大关联,而你自己的想法,是决定你一生的关键。

三更半夜篇3

2、更深人静:指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3、黄卷青灯:意思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4、柳暗花遮: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

5、清夜扪心: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6、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7、深更半夜:指深夜。

三更半夜篇4

【中秋节的对联】

袁宏法渚;

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

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

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

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

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

花好月圆年丰。

金鸡啼明天破晓;

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

神州春*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

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一曲霓裳传玉笛;

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

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

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挂树齐香。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

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

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三更半夜篇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十分复杂,形式多样,教材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本节课包括两大教学内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课本用三幅图和九个相关问题解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原因,找出其中规律,并且能应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二分二至日光照图,找出同一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并比较其长短;

(2)正确区分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3)对比分析找出同一时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4)对比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认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观察Flash课件、课本插图,通过比较,归纳昼夜长短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分析同一时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比分析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结、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对比分析、多媒体辅助。

学法:观察、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说现象,比感受。

活动1(比一比):1月初与7月初相比,日出与日落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白昼时间长短有何不同?正午时太阳光照进教室面积大小有什么不同?与大家分享你对两个季节的感受,它们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让大家养成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习惯,并能从现象中看到事物本质。从日出日落时间对比引出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光照进教室面积大小,引出正午太阳高度,分析热量差异。

过渡:刚才我们比较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

活动2(画一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绘制光照图(正侧视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完成后大家评比。请同学指出光照图中的昼弧和夜弧,并判断节气,说明理由。

提醒学生注意:(1)自转方向;(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比较不同纬线上昼弧和夜弧长短。

设计意图:通过绘图环节,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实践出真知,多动手,勤动脑,只要学生动起来,就能培养他们绘图、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二:看一看,议一议。

动画演示,小组讲究1:Flas(昼夜长短变化),暂停在夏至日(动画按钮中添加Stop脚本,随时可暂停),小组讨论: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2)晨昏线与经线相交还是重合?(3)赤道地区昼长多少小时?(4)北回归线上昼夜相比哪个更长?(5)北半球昼长随纬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南半球呢?(6)哪些地区出现了极昼或极夜现象?

不断变换动画暂停位置(包括二分二至日),分析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与课本插图相比,动画演示更直观,更有代表性、说服力,很容易理解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昼夜长短与纬度间的关系。分步演示为后面观看连续动画,掌握动态规律奠定基础。

动画演示,小组讲究2:连续播放Flas(昼夜长短变化),小组讨论:

(1)同一纬线(如北回归线)上一年内哪段时间昼渐长夜渐短?哪段时间昼渐短夜渐长?(2)这种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3)比较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昼与夜哪个时间更长?(4)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有何变化?向南移动时,又有何变化?(5)北半球在哪些时间段昼长夜短?哪些时间段昼夜等长?哪些时间段昼短夜长?

小组讨论南半球情况,并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空间概念理解比较困难,利用Flas动态演示,很直观地认识地球运动过程中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让抽象枯燥的文字表述变为简单明了的视频动画,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概括规律一: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北极周围出现极昼,南极周围出现极夜,夏至日范围最大。

2.太阳直射赤道时(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南极周围出现极昼,北极周围出现极夜,冬至日范围最大。

练一练:6月1日,北京和上海相比较,哪个地点白昼时间较长?

教学环节三:看一看,想一想。

动画演示,小组讲究3:播放太阳高度日变化动画,小组讨论:

一天中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大小有什么不同?什么时间最大?叙述太阳高度、正年太阳高度概念。

设计意图:正确区分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概念。

动画演示,小组讲究4:Flas(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暂停在夏至日(动画按钮中添加Stop脚本,随时可暂停),小组讨论:

(1)此图表示什么日期?(2)此时太阳直射哪条纬线?(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有什么变化规律?(4)以后太阳直射点向什么方向移动?(5)此时哪些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哪些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不断变换动画暂停位置(二分二至日),分析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从静态到动态,由浅入深,学生容易理解,并能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动画演示,小组讲究5:连续播放Flas(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组讨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从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概括规律二: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开始向南北两侧递减。

教学环节四:集思广益,学有所用。

北方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效率最高?

教学环节五:小结

由于黄赤交角存在,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从而使同一地点一年内,不同时间所获得热量不同,引起四季更替。

三更半夜篇6

地球运动的规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重要意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相关考点在历年高考试题中约占4~8分,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考查的方式往往是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

二、考点解读

1.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是指不发光、不透明的地球被分为昼夜半球的现象,而昼夜交替是某地由夜到昼,再由昼到夜的不间断的循环变化过程,它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

地球上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任何时候都把地球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因此站在晨昏线上的人看到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是日出或日落现象。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昼夜交替的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个太阳日。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周期自然应该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保证地球上生命的存在与发展。

(4)晨昏线的判断与运用。

①晨线与昏线的识别: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昼半球的界线叫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更替到夜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②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③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一日内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的,一年内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④晨昏线的画法: 根据晨昏线的特点,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其中心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所以在太阳光照图侧视图上,过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的晨昏线,二至日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

⑤晨昏线的运用:晨昏线是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线,在解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它可以判断日期、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昼长、夜长、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以及地方时、区时等。一般来说,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表示该日是二至日,若北极圈内发生极昼,则为夏至日(6月22日),若北极圈内发生极夜,则为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表示该日是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过晨昏圈与纬线圈交点的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

2.地方时差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正午)此地的地方时为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物w水平运动方向偏移的原因。

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它们就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但由于赤道上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因此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方向偏移,这也是全球唯一不产生方向偏移的地方。

(2)地转偏向力。

在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一种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的力,这种力叫地转偏向力,该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对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影响,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在物体运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纬度越高的地区,地转偏向力越大,因此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越明显。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与意义。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地球上,大气中的气流、河流中的水流、大洋中和洋流都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方向偏移,这对地表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其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多沉积在北岸;南半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的低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同时地形的自转运动对于地球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目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不同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不同而变化,因此,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方法有: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即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日期(每一天太阳直射不同的纬线)与时刻(某时刻一定有某个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法。

5.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并非始终位于赤道上,因此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必然导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圈也会在极点与极圈之间“左右”摆动,从而使晨昏圈与纬线圈并不始终保持垂直平分状态,更多的时间是把昼弧和夜弧分割得不均匀,从而使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不断地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般说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某点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任何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变化。某纬度地区,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则该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什么时间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则该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则相反。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区达到最小值。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3)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要考虑正午太阳所在位置。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应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应坐南朝北。

③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两地的纬度差就是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根据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在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长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长度为0)。

⑤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如图6:

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如图7: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7.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和昼夜长短分布的对称性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其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以直射点所在纬度呈对Q分布;太阳高度则以直射点为中心等距离对称。但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两点,昼夜长短不一定相同,如果在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一定相同,如果不在同一纬度上,昼夜长短不相同。从时间变化上看,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以二至日(夏至日与冬至日)为对称点,呈对称分布,正午日影的长度与朝向也随之呈对称分布,因为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高,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运动的方向就会变化,即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二至日(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也就是距离二至日时间相同的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二至日(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没有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90°),但同样距离二至日时间相同的两点,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区昼夜长短呈反对称,即南北半球的同纬度的地区,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夜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从时间上看,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以二至日(夏至日与冬至日)为对称点,呈对称分布,夏至日是一年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日是一年昼最短的一天。

8.日影的方位

物体影子的方位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因此只要知道太阳的方位就可以确定物体影子的方位。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与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在北半球,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全球各地(极昼与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在北半球,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北半球极昼地区,由于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所以太阳的升落方位实际上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低点方位,由于地方时12时,太阳的方位在正南,所以0时(24时)太阳开始升起和下落到的最低点方位角均为正北;南半球极昼地区,由于地方时12时,太阳的方位在正北,所以0时(24时)太阳开始升起和下落到的最低点方位均为正南。在南、北极点极昼期间,由于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所以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没有所谓的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9.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五带的划分: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五带的划分是进一步研究地表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五带分别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三、题型回顾

1.考查相关的时间计算

例1 (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卷)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 B. 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 22日2时52分

【解题思路】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时,该市(103°W)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120°E)位于该市|侧,经度相差223°,即可计算得到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加上14时52分,所以北京时间为24日2时52分。

【参考答案】A

2.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例2 (2016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表1。回答(1)~(2)题。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题思路】第(1)题,读表中资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内,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可得,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直射10°N);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10°S),所以三次测量北京昼长的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第(2)题,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第2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参考答案】(1)D (2)C

3.考查太阳的方位

例3 (2016年高考天津文综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此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 90天左右

【解题思路】第(1)题,南极中山站迎来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说明日出时间相当短,也就是南极中山站的地方时接近12时,由此可以计算天津(大约为120°E)的地方时为15时左右,此时太阳在天空中位于南偏西的位置,所以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第(2)题,南极圈6月22日有1天极夜,此时中山站已经有极夜了,而7月17日中山站极夜结束,说明从6月22日之后中山站出现了约25天极夜,所以中山站的极夜持续日数约为 50天。

【参考答案】(1)D (2)B

4.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例4 (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图10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9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9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思路】第(1)题,7月时,南北半球都是日出东北,1月时,南北半球都是日出东南,所以A、C项错误;结合图9中经度可知该区域位于东二区,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该地为0时,不可能有日出,所以B项错误;当北京时间为12时,该地为6时,综合判断为1月1日12时,日出美景的方向位于东南。第(2)题,从等高线分析,图9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

【参考答案】(1)D (2)C

四、命题预测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本专题的内容有以下考查趋势:一是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或者以各种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四季更替与工农业生产等;二是根据相关背景材料,进行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计算。

五、能力测试

(改编)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顶部指向北极星,晷面两面都有刻度。读日晷图(图11),回答1~3题。

1.夏至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校园日晷影子的移动规律是( )

A.从西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B.从西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C.从西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

D.从西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

2.某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校园(111°E)日晷晷针影子刚到“午”的位置,此时( )

A.北京时间为12时 B.地方时为12时

C.刚好日落 D.刚好日出

3.若日晷由湖北省宜昌市移到广东省某中学,晷面与地面的夹角( )

A.保持不变 B.减少

C.按日调整 D.增大

(改编)读图12,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Q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B.L所代表的夹角为30°

C.地球经过H点,公转速度最慢

D.地球经过P点太阳直射点南移

5.当地球位于M点时( )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B.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

C.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D.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

(原创)图13中的工具是北欧的维京人航海时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读图,回答6~7题。

6.夏半年某月,维京人在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 )

A.5月 B.1月 C.7月 D.不确定

7.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长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所经海域的纬度范围约为( )

A.54°N~60°N B.58°N~66°N

C.63°N~68°N D.45°N~66°34′N

(改编)表2为12月至次年1月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10题。

8.四地中,属于同一半球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9.乙地最可能位于( )

A.0° B.长城站(62°S)

C.66°34′S D.泰山站(77°S)

10.如果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平面(地球绕日公转平面)的夹角为α,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的范围是( )

A.小于南北纬23° B.南北纬α之间

C.大于南北纬66° D.南北纬90°-α之间

(原创)图14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S时,甲、乙、丙、丁四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当乙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时,北京时间是( )

A.10时 B.12时

C.18时 D.6时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

A.丁比丙早见到日出

B.甲、乙位于同一个半球

三更半夜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太阳直射点;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33-01

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两面并不重合,两个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直接影响: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指示不变。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这与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一致。

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当太阳再次直射赤道这一天时,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又直射北纬23°26′。这样以一年为周期,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

数变大,而极圈度数变小。因五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依据的,所以影响到五带范围的大小。黄赤交角变大时,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而温带的范围变小;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故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二、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学习中的基础应用

1、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

规律一: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12月22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都在变大,到夏至日(北半球)时为最大值。反之南回归线及其以南都在变小,到夏至日(北半球)时为最小值。当向南移动时情况相反。

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之间到太阳直射时才达到最大值,只要直射点向其地靠近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在增大过程中。

规律三: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在春秋二分两天达最大值(为直射),在夏冬二至时达最小值。

2、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影响

规律一: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12月22日--6月22日),整个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到夏至日(北半球)时为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这一过程在南半球变化情况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各种情况亦相反。

规律二:当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反之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9月23―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情况相反。

规律三: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南北极圈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二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达最大。

规律四: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3、对四季更替的影响

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两个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太阳直射点对他们的基础影响。因此黄赤交角是其更替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再深入探讨了。

4、太阳直射点在大气圈学习当中还有一定的应用

主要是针对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当直射点向南北移动时,气压带和风带基本也随之做相同方向的移动。

三、太阳直射点在地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例题.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3、此时,A点的地方时可能是 。

4、此时,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早

B.东京的黑夜时间长度比悉尼短

C.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三更半夜篇8

带有数字的成语大全:

十万火急 十风五雨 十年窗下 十字街头 十行俱下 十恶不赦 十载寒窗 十步芳草 十里长亭

十全十美 十指连心 十拿九稳 十拿九准 十生九死 十羊九牧 十室九空 一目十行 一馈十起

一暴十寒 五风十雨 五光十色 声价十倍 十全十美 驽马十驾 闻一知十 以一当十

百步穿杨 百川归海 百读不厌 百端待举 百发百中 百废俱兴 百感交集 百孔千疮 百口莫辩

百里挑一 百炼成钢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年好合 百年树人 百年偕老 百思不解 百身何赎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无一失 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丑态百出 身价百倍

坐拥百城 南面百城 破绽百出 流芳百世 鹑衣百结 漏洞百出 愁肠百结 身经百战 千奇百怪

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娇百媚 千疮百孔 千回百转 千了百当 一了百了 一呼百应 一呼百诺

一树百获 一唱百合 百战百胜 百发百中 百依百顺 以一奉百 以一警百 杀一儆百 雀跃三百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八字打开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八拜之交 八仙过海 才高八斗 五花八门

五行八作 半斤八两 耳听八方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 七颠八倒 七嘴八舌 横七竖八

万人空巷 万马齐喑 万夫莫当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寿无疆 万劫不复 万里长征 万里长城

万应灵丹 万事大吉 万夫不当 万全之策 万世师表 万事俱备 万籁俱寂 万紫千戏 万象森罗

万家灯火 万象更新 万流景仰 万箭攒心 万念俱灰 万事亨能 万死不辞 万目睽睽 万死一生

万古千秋 万古不变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万古流芳 十万火急 千万买邻 亿万斯年 一本万利

日理万机 气象万千 计出万全 尺幅万里 仪态万千 明见万里 经纬万里 碧波万顷 碎尸万段

排除万难 雷霆万钧 前程万端 咫尺万里 森罗万象 遗臭万年 罪该万死 腰缠万贯 鹏程万里

瞬息万变 千恩万谢 千山万水 千难万险 千红万紫 千门万户 千仓万箱 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

千军万马 千言万语 千辛万苦 千呼万唤 千岩万壑 千变万化 千秋万代 千秋万岁 千差万别

千真万确

关于数字的成语大全解释:

黑更半夜:指深夜。

囫囵半片: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深更半夜:指深夜。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一鳞半甲: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年半载: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一时半刻:指很短的时间。

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黑天半夜:指深更半夜。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一差半错:指变故,差错。

一长半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同“一长二短”。

一点半点: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个半个:指为数甚少。

一阶半级: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一阶半职: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同“一阶半级”。

一男半女: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一时半霎:指很短的时间。

一时半晌:指很短的时间。

一些半些:形容极少。

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一言半句: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一资半级: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鹤知夜半: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也比喻偏知一隅。

力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零打碎敲: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零丁孤苦: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零敲碎打: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零光片羽: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零圭断璧: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零珠碎玉: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化零为整: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手零脚碎: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涕零如雨: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攒零合整:攒:聚,凑集。把零碎的拼凑成整数。

东零西落: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

东零西碎: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漂零蓬断: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徙无常。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七零八碎: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五零二落:犹言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雨零星乱: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雨零星散: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珠零锦粲: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珠零玉落: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三更半夜篇9

如何逃过审查

1937年2月20日,影片《夜半歌声》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一个多月,迎来了国产片最高票房记录,马徐维邦也因此被电影史学界称呼为“中国恐怖电影的拓荒者”。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战浪潮。影片与“魔王抗争”的基调,鼓舞了观众的斗志。

起初,要将这一部恐怖大片搬上银幕,对马徐维邦来说绝非易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政府的电影审查机构对此类涉及恐怖、神怪的作品控制得非常严格。有些片目上呈后,回答大多是“通令全国,一律禁映”,这让《夜半歌声》的创作异常艰难。如何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具有中国内涵,并契合观众的需求,同时还能让电影通过审查?马徐维邦开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关,便是故事。早在1925年,这本小说就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为了与美国影片有所不同,马徐维邦必须在故事内容上做出一些改变。1925年好莱坞影片《歌剧院的幽灵》讲述了一个被硫酸毁容形同骷髅般的歌剧演员,躲进歌剧院地下室,每晚在剧院中游荡。为了让自己所爱慕的女演员成名,干出了许多不寻常的事。马徐维邦决定将故事背景搬到中国,以辛亥革命后陷于内战苦难的中国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遭军阀追捕、改名当了一名话剧演员的革命者宋丹萍。在他成名后,吸引了地主女儿李晓霞的注意,两人坠入爱河。后来由于地主父亲的阻扰,恶霸汤俊的破坏,这对恋人最终被迫分离。故事以“革命者”与“封建地主”以及“恶霸”的斗争为主线,呈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面貌。而这样一个故事与传统的故事并无太大区别,基本无新意可言。马徐维邦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将故事进行了第二次创作:一座破废剧院,每当月圆夜,楼上便有暗影怪人引吭高歌,而对面楼头一痴呆散发小姐则听到入迷。有一天,文明戏团安琪儿剧团准备在此演出,剧团里年轻有为的演员孙小鸥在练习演唱时遭遇瓶颈,忽闻楼上有靓绝人声唱着相同曲调反复调教之,遂发现楼上怪客,原来乃是十年前传闻已死的名演员宋丹萍。最后宋丹萍与恶人汤俊搏斗,汤俊失足摔死。

马徐维邦采用漆黑的寒冷、暗无天日的布景以及黑暗阴森荒废了的剧院,描述了面貌怪异的看门老头、幽灵一般苍白病态的女子等身处社会底层、遭受压迫的人民,表达了“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的斗争欲望。而这种思想的由来,与马徐维邦个人经历不可割分。马徐维邦短小精悍,削弱的脸庞、软弱乏身的瞳孔,加上辛劳带来的皱纹,完全是忠厚勤奋的相态。再加上他严肃的私生活,不嫖不赌、不跳舞不喝酒,这些生活习惯和作风,使他能用冷峻的眼光、独立的思考能力,来解读社会。

1935年,冼星海留学回国后,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在《夜半歌声》(1937)的创作过程中,他总是和马徐维邦、演员金山从电影公司走回家,在路上探讨着电影的音乐风格、主题思想,因此电影中的插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和《热血》,都是他音乐事业的热身。

如何摆脱恩师

《夜半歌声》给马徐维邦带来的荣誉十分巨大,其艺术成就超越了他一生中导演的所有三十二部电影,他甚至在1941年拍摄了《夜半歌声》续集;但是续集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都远不及前部。十几年过去了,1947年马徐维邦迁至香港,先后在长城、新华等影片公司导演《琼楼恨》《碧血黄花》等影片。1961年,马徐维邦考虑到当时的制片和技术等缺陷,计划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重拍《夜半歌声》。

1961年2月12日,马徐维邦像往常一样走过一个街头,却听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声音。此时他迟疑了片刻,忽见一辆电车呼啸而来,可怜一代恐怖电影大师,就此撒手人寰。这让计划重拍《夜半歌声》的邵氏公司陷入了困境,同时也让马徐维邦的徒弟袁秋枫十分痛苦。袁秋枫是马徐维邦导演拍电影《厦门语》时的副导演。马徐维邦因车祸逝世,邵氏决定用袁秋枫来接替其恩师执行导演任务。袁秋枫曾替邵氏在台湾拍过《山歌姻缘》《黑森林》等影片,面对恩师当年的成功之作如今交由自己重拍,内心自然百感交集。

袁秋枫一直难忘师傅对自己的影响,他的版本相当忠实于恩师的原作,影片也同样分成上下两集。据黄爱玲回忆,袁秋枫十分尊重原作,甚至有照抄师傅的剧本之嫌。当然,袁秋枫也知道重拍并不等于重映,决不能落入原来的窠臼而成为复制品;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原片的束缚,天马行空。怎样才能拍好《夜半歌声》,既不脱离恩师的初衷,却又要有自己的创意和内涵,这是摆在袁秋枫面前一个最大的难题。

为此,袁秋枫将《夜半歌声》(1962年)归类为爱情文艺恐怖悲剧,影片以爱情“冲锋陷阵”。爱情是人类最圣洁、最崇高的感情之一,而一旦这种美好崇高受到酷烈的打击,便容易引起人们心中一种共同的怜惜,对美好的追求。袁秋枫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吸引观众,而这也是《夜半歌声》1937年和1962年两个版本中的不同之处。在一次工作会议完毕后,袁秋枫曾打趣地问女主角李晓霞的扮演者、素有古典美人称呼的乐蒂,“乐蒂啊,你怕流泪吗?”乐蒂回答,“我怕什么流泪,有万万千千的观众陪我流泪,只是我见到赵雷(饰宋丹萍,当时香港影坛的皇帝小生)那个怪样子就恐怖。”袁秋枫反问,“你怕赵雷丑怪吗,你不但要和他做对手戏,而且还要爱上他呢!”“我才不爱他呢!”乐蒂嘴一撇就走了。《夜半歌声》上集拍完后,有一天晚上,乐蒂对朋友说了这样的一番话,“只要是真心去爱他,不管他怎样丑恶,你都会觉得他是可爱的,连一个刀疤也有它可爱之处;而且面孔丑恶的人,他良心并不一定丑恶啊。”而当时的朋友并不知道她何出此言,事后才得知她所指的是《夜半歌声》中的一段情。

进入60年代的香港电影,其生产环境已迥异于二十多年前的上海,电影的制作步入了完善且条理化的正规系统。因此,袁秋枫拍摄《夜半歌声》面临了许多的挑战,不得不为此而做出一些改变。片中一大不同之处在于绿蝶的变化。原作中的绿蝶与孙小鸥(张冲扮演)是一对恋人,绿蝶本是个纯洁、勇敢、刚烈的姑娘。但是,袁秋枫版本中的绿蝶,是由娇柔妩媚的艳星范丽扮演,这自然让孙小鸥的人物形象也不得不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该片在展示上对观众交足功课,于是一名率性而为的好女子就变成了一个贪慕虚荣的轻浮戏子,以迎合邵氏娱乐至上的方针。

1963年,邵氏公司又翻拍了《夜半歌声》续集,袁秋枫将编剧仍写着马徐维邦的名字,以表达对恩师的敬意。

如何达成共识

马徐维邦重拍《夜半歌声》的想法,从40年代就开始了。50年代在香港,马徐维邦见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编剧,两人促膝长谈,他深切地谈到了自己重拍《夜半歌声》的心愿,但是当时条件不具备,然而那位编剧却一直将这件事搁在心里。直到1985年,他找到徐银华,一起写出了《夜半歌声》的剧本,他就是上影厂著名编剧沈寂。

80年代的中国是一次新思想的启蒙时期,电影的创作者大多以遵循时代的新思想为创作的轴心。而马徐维邦《夜半歌声》是以抗日斗争、反抗封建、争取自由为主题的电影。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环境,创作者对《夜半歌声》各有各的想法。演员翟乃社认为自己所扮演的宋丹萍应当从爱情和苦难中解脱出来;编剧出身的演员李天济,此次扮演张老头,他认为这部影片应当定义为浪漫主义的作品,要求在时代背景的渲染上点到为止,宜虚不宜实;虽然张老头只是一个配角,但此时已经不再是那个制造恐怖气氛的老头,而是一个具有人格、灵魂高度化的人物。

而编剧们则认为,改编之后的《夜半歌声》(1985),艺术设想和追求都融化在剧本里,观众和读者应该在作品中去体会,如果还要作注解,则会显得多余。此外,关于“善良”,编剧给予新的内涵,认为善良是软弱。善良虽美好,但光靠善良改变不了落后的环境。《夜半歌声》成为了当年上海电影总公司生产计划中的重点产品,导演杨延晋要求摆脱以往的艺术风格,让故事有情节、有悬念,讲究艺术性和可看性。导演坚定地要拍一部文艺片,而非娱乐片。新拍的《夜半歌声》要在《巴黎圣母院》的娱乐性上加上《古堡幽灵》的神秘氛围,总体风格是与杨延晋之前拍摄的“”题材《苦恼人的笑》和《小街》相统一,但要比它们更强烈。

艺术是一个集体的创作过程,编剧、演员和导演,三组团队必须齐心协力,方能铸造“真金”。在1985年上映的《夜半歌声》中,编剧不仅改变了李晓霞的戏份,还以“李晓霞刺瞎双眼,与宋丹萍共同葬身火海”结尾。同时,背景去除了破败的祠堂,而以整齐舒适、富丽堂皇的现代化迎春大戏院替代,宋丹萍居住的地方不再是那地狱般黑暗、狭窄的角落。编剧的这种修改,不仅迎合了导演的艺术化追求,同时也满足了当时彩色宽银幕电影院所呈现给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而关于“善良”的表现,导演进行了另一番解释。宋丹萍与汤俊搏斗,当宋可以杀死汤时,突然手软心慈,颓然地垂下了手。这种处理方式或许正能够代表在80年代那个思想激荡、却不知何去何从的群体。

最终,《夜半歌声》依旧充满着杨延晋式的“人们该如何忍受孤独和痛苦而生活”的思考,丰富了争取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内涵,进而使影片引带着对“”的反思。

如何颠覆经典

1995年,《夜半歌声》再度走上银幕。香港导演于仁泰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一直心存自卑。后来碰到了他坚强的太太,视他为正常人,给予了他难以形容的爱,而这种爱改变了他对生命、对人生价值以及男女关系的看法。他曾一度着迷于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燃起了重拍《夜半歌声》这一不平凡的爱情故事。他以“爱”为宗旨,让这对有情人在遭遇了非人性的摧残后,凭借对爱的信念,共筑人生。该片以1328万($)票房,赢得了1995年香港电影年度总票房十五名的好成绩,仅次于当年获奖无数的《女人四十》(排名十三),造就了“改变经典”的传说。

“改变男主角”。宋丹萍这样一个角色,牵涉到许多内心斗争;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地表现内心风暴,对任何演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第一男主角金山,是民国时期的话剧皇帝,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本身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受,宋丹萍的革命个性和斗志在片中无处不在。第二任男主角赵雷是以拍武侠片出名,他所演绎的宋丹萍,远比金山多了一份刚烈和雄武。第三任男主角翟乃社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表演系学生,经历了“”的翟乃社性格棱角分明,这个“宋丹萍”似乎更像一位来自生活底层、追求民族使命的“秀才”。张国荣是一位歌影双栖的明星,他第四次演绎宋丹萍对主人公有了不同的认识:“一个很骄傲的人,突然连面对爱情的勇气都没有。”张国荣决定摆脱以往宋丹萍,“程式化”“高大全”的形象,想要表现得更真实,更有血有肉,也更能引起共鸣。张国荣说:“我希望观众看时能有痛的感觉,看一个最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信却又天才横溢的人,如何演变成后来那个把自己藏在阁楼中的人。他不敢见人,就连一段珍贵的爱情也不敢面对。”因此,这个宋丹萍不仅多了一份儒雅和忧郁,更浑身散发着一股诡异和浪漫。宋丹萍埋在云嫣怀里哭泣,细语轻声地表达着自己的内疚,“我对不起你”;云嫣紧紧地把他拥在怀里,在马车上迎接属于他们的晨曦和浪漫。

三更半夜篇10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而春分还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回大地,天气也会渐渐回暖,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2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欢迎阅读!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的气候特点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斗指卯位(正东方向)。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春分民间风俗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阴阳相半,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春分立鸡蛋能旺运哦。

2、放风筝

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最适合放风筝。大家可以放风筝来活动筋骨,消除"春困"和"郁闷"。

3、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4、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6、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民间习俗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结束,清明后,五运中的火运已经发动,阳气明显提升,时空场就发生了一种闭合,信息交通的困难,而造成祖先们难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孙们的感恩酬谢。恪守天道运行规律的度数信,守信是中国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则。

7、祭日

春分亦是传统祭日的节日。也就是说,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阳,感恩太阳赐予这个礼德能量和阳光光明给大地,促进了大地上万物的生长。所以,在古代一直继承着春分祭太阳和秋分祭月亮的这样一个习惯。

从春分祭太阳开始,拉开了春祭的序幕。我们在春分这一天,应当主动对道、德、天、地、国、亲、师,都有这个感恩的表示,这个也叫做我们春季的饮福,是对春天的感恩祭祀。

8、春分吃太阳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