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4-03-21 11:18:48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1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充分认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高不下。加强应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建立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重特大伤亡事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以人为本指导方针的充分体现;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把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平安*”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平安*”的要求,制订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政府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事故施救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努力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三)建设原则。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属地为主、优化整合的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现有各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等资源情况,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重点地加强、补充和完善,做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应急救援现实和发展需要,设定应急救援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主要救援队伍、主要保障系统等,一次性总体设计,分步建设。

三是条块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坚持以块为主的同时,根据区域内产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布等情况,对重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培训演习基地、物资储备等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快速、高效地实施应急救援。

二、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目标和重点

(一)基本框架。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生产安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练基地和各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构成,是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目标。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现有各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等资源情况,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尽快形成全省上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符合省情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三)主要功能。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预测重大事故风险,当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迅速实行紧急程度的判断、及时传递情况、合理调度应急力量、协助领导科学决策、实施快捷有效的救援等。

(四)建立省、市两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现代化通信手段为依托,尽快建立和形成全省上下畅通、反应灵敏、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全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到通达上下情况、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合理调度各种抢险救援资源的指挥决策中枢作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既是区域内维持日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部门,又作为在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负责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机构。省、市两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还应建立与国家及各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网的通信信息网络,并建立与本地公安、交通、消防、医疗、海上搜救等专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网络,为实现快速反应和资源共享提供保障。在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正确指挥调度,及时调集各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五)建立规范化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运作程序。通过整合、优化各种应急救援资源,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的整体效能,努力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解决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力量不足、职责不明、平时缺少综合应急演练等诸多问题,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巩固和强化区域内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

(六)切实加强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重点队伍建设。根据全省重大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救援工作的需要,以现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队伍和矿山专业救护队伍建设。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大型石化企业和矿山企业,有重点地扶持若干支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同时,根据我省产业结构、企业分布及灾害情况,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4至5个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练基地。通过改善装备和训练设施、加强训练和管理等措施,努力建成一专多能、平战结合,不仅能胜任本企业事故抢险,而且能支援周边地区和企业,并在化工、矿山等行业领域中具有独特抢险救援能力的专业骨干力量。各市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培训、训练、演练基地建设工作,保证救援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七)建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加强对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研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具有技术性强、难度大、情况复杂多变、处理困难等特点。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省、市两级必须建立由相关行业和领域专家组成的事故抢险技术指导组,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和指挥。

三、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认真实施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2

关键词:桥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保障

Abstract: The emergency rescue pla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accidents should be reaction procedure a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high, so the rapid response, timely and effective rescue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integrity.

Key words: bridge; accident; emergency plan;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U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应急救援通常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对紧急事件做出预警后,进一步控制事件造成危害的扩大,并快速、高效展开救援,降低减小损失。

1、应急救援机制原则

应急救援的机制和原则反映了桥梁施工期间发生事故后救援工作的组织分配、总体目标,策划和准备以及预案的制定实施,还有事故现场的恢复,以上都都应当围绕救援机制原则展开。应急救援基本原则确定如下:

(1)抢救人员生命。为第一要则

抢救人员生命不仅是本项目应急救援行动的第一要则,任何救援行动都应优先考虑人员生命的抢救和人员的及时疏散。

(2)救援以桥梁施工管理单位为主,地方救援单位为辅

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时,施工管理单位可对事故进行快速处理和控制,利用本身的救援减灾设施设备进行处理,情况严重时等待地方救援力量的支持。有时交通拥堵等实际状况严重影响了其他救援单位处理的时效性。因此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以桥梁施工管理单位为危险初期处理的主力和首要单位,依赖其他救援单位为辅助手段[1]。

(3)救援路线的合理安排

施工现场受困、受伤人员应及时按安全路径避难。外部救援人员在前往事故发生地点时应选择交通状况好的路线行驶。如发生火灾情况下,各方面人员均应处在上风方向进行疏散或救援,以免浓烟、粉尘、高温气的伤害。

(4)确保联络通讯的通畅

现场人员、物资受损情况的程度汇报,为救援队伍的安排、设备的调配有很高的借鉴意义。联系不畅,导致救援方案的不合理、行动时缓性,影响救援效果。因此在处理危险是应确保各救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之间通讯联络的畅通[2]。

(5)应急救援演习培训

针对桥梁施工的实际状况,施工管理单位应定期与交管、警务、路政及消防单位等联合实施应急救援演习,并及时总结演习暴露出的缺点,并不断修改完善应急救援程序、流程。

每月对所有职工进行1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和所有消防设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2、应急救援组织结构

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和结构是保证事故等及时进行专业救援的前提条件。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有力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指挥协调组织开展应急疏散和救援行动,合理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有效地避免施救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救援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并能降低救援成本。

桥梁施工过程中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涉及到桥梁施工管理中心、路政、交通、医疗部门。消防等多个管理部门。这些机构应在统一完善的指挥体系下,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认识。

桥梁施工监控中心设立在桥梁施工现场附近,能目视查看整个场地的工况,在监控中心组建的监控人员和中心服务器则为桥梁施工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调配,是信息的枢纽。施工中如发生危险时,监控中心可以调配内部配置的救援队伍进行处理,又可以协调交警、路政等队伍进行现场处理[3]。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危险,桥梁施工现场监控中心对下属的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指挥和调配。各部门在接到中心的指令后,按各自的职责分头执行,并保持实时通讯联络,达到高效的一致配合,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救援效果。

3、应急救援相应流程

应急救援通常处理的是突发而且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救援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危险事件的不同而有区分,根据危险事件的发展而动态更新的,因此要制定出高效的应急救援流程,必须要依据危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综合考虑各救援部门的职责而分派进行。

(1)事故的发生与报警

当桥梁施工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危险时,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报警。人工巡检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拨打110、119报警;也可以利用无线采集系统,将事故的准确描述和图片上传到桥梁施工监控中心。

(2)危险确认

接到危险报警后,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监控摄像机或者由无线采集系统上传来的图片,准备了解危险事故的地点、类型、状态等信息。当确认发生的危险等级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出警报、请求支援、疏散人员等。

(3)事故与应急队伍组建

监控中心告知有关领导,必要时向地方部门交警、路政、消防、医疗等部请求支援。同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广播系统,引导施工人员避险。

(4)实施救援

危险等级较低,桥梁施工内部能应付的情况下,由施工管理单位组建救援队伍,并对危险进行排除,直至完全消除恢复正常。

危险超出本单位应付范围之外时,当地方消防、路政、医疗抵达现场后,现场指挥权转移给地方有关领导。如果存在重物坠落情况,势必造成江面水运受阻,还要在水运交管部门的协调下,封闭水上运输。医疗部门派遣救护车到达现场,在现场紧急救护受伤人员,并及时送往医院[4]。

(5)危险处理后恢复

危险事故排除之后,进入到现场秩序恢复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注意潜在危险,如火灾的复燃、受损建筑的倒塌等。交警部门进行人员受损情况调查;路政、交管、水源部门对交通管制的管理、交通设施损害情形的勘察,散落物等障碍的清除;桥梁施工勘查桥梁受损情况,修复受损结构和设备;医疗部门报告送医记录;环保部门也进行环保评估。

5、结论

本文介绍了桥梁工程施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明确桥梁施工期应急救援的机制原则下,依据桥梁内部管理单位和地方各职能单位的职责,对应急救援的组织结构和相应处理流程进行编制,从理论和程序上给予应急救援一个明确的认识[5]。

参考文献:

[1]李继伟,李伟,程五一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8)

[2]丁峰,赵健.风险分析在特大型桥梁工程上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5(03)

[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3

街道地处中心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多,生产经营单位多,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压力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区政府成立应急管理指挥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以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应急管理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并根据各部门业务职责,切分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技术服务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善后处理组等六个工作小组,明确了职责,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机构、职责、人员、经费“四落实”,形成了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合力。

二是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国家和省、市、区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制定了《街道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并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了细化,制定了《街道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建筑工程及公共设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中小学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重大疫情、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和《街道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八个应急救援预案。各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也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强化了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企业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4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人民政府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全市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至年底,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气象灾害、公共卫生、水上搜救、公共事业、森林消防、动物疫情等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经济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要结合实际,以公安消防队伍或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人员、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基层专业应急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专业应急队伍,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队伍建设:

(一)防汛抗旱队伍。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组建有水利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居)民等参加的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地段的村(居)委会组建村(居)防汛抗旱队伍,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

(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危险化学品单位依法建立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队伍条件的小型企业应建立兼职队伍,并与邻近建有专业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参与风险隐患排查。

(三)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县、乡级人民政府组建由气象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居)民等参加的县、乡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台风、强降雨、沙尘暴、冰雹、雷电、冰雪等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卫生应急队伍。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受伤人员医疗救治或卫生学处理,组织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城市与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应急救援对口协作关系。

(五)水上搜救队伍。县级人民政府整合水上搜救应急资源,建立或确定水上搜救队伍。水上搜救队伍在当地水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水上搜救活动。在船舶、设施、航空器及其人员从事水上水下作业活动,发生或可能发生人员遇险、水域污染等突发事件时,搜寻救助遇险人员,控制、减轻水域污染等危害。

(六)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县级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运输、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专业优势,分别组建完善本区域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懂技术、有经验的职工组建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实施应急抢险救援。

(七)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防火任务重的县、乡级人民政府、林(农)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风景区要建立森林消防队伍,并与公安消防、当地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建立联动机制。

(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农业、海洋与渔业、卫生、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管理人员、有关专家和动物防疫、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承担畜禽、野生动物、水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九)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县、乡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干部、志愿者等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协助做好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参与隐患排查整改以及本村镇(社区)应急预案制订、应急处置和应急知识科普宣传。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规模。注重制度建设,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队伍资质认定管理,保持队伍相对稳定,提高队伍应急能力。各县(市、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要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培训演练。加强专业培训演练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设若干专业培训演练基地。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指导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专兼职人员培训演练工作。县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集中轮训两周。易受灾害影响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三)装备建设。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开发区(园区)要按标准为基层应急队伍配置专业器械设施、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重点配备抢险救援特种器材设施,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严格装备管理维护制度,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大型专用设备统筹调用征用机制,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装备建设,满足应急需要。

(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及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对于危险化学品工业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应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示范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建设标准,选择若干部门及若干乡镇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基层队伍应急能力。

(六)政策支持。落实基层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保险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交过桥过路费等政策措施。鼓励社团组织和个人参加基层应急队伍,完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对在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深化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应急机构,密切协作配合,全面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按照“规划好、组织好、建设好”的总体要求,分解落实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县、乡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应急队伍建设规划、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公安、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保、水利、农业、民政、卫生、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质监、海事等部门及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5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在城区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城区安全和稳定。原则:迅速应急、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 应急预案启动涉及的事故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城区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控制。当施工场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开始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

(一)、场区火灾;

(二)、深基坑开挖塌崩;

(三)、高支模支架塌陷;

(四)、高耸设备设施倾倒;

(五)、触电事故;

(六)、交通事故;

(七)、围墙垮塌;

(八)、高处坠落;

(九)、脚手架倒塌;

(十)、机械伤害;

(十一)、其它生产性重大安全事故;

(十二)、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

(十三)、应急总指挥认为必须启动应急预案的。

三、 应急预案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事故发生评估预测为:

(一)、死亡数在1人以上;

(二)、直接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上;

(三)、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发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由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操作副总指挥同时启动应急反应、建设单位一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和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协议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五、报告程序

(一)、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迅速投入全面抢救工作,并及时上报建设局。

(二)、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上报单位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六、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及工作职责

(一)、事故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城区各建设、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突击队,领导小组组长为各单位应急救援责任人。

(二)、工作职责全面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建筑施工现场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组织和职责:

(一)人员组成:组织指挥组:通信联络组:应急行动组:

(二)职责:

1、组织指挥组组织指挥组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负责应急与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各相关应急单位和应急小组的应急与响应行动。

2、通信联络组接受组织指挥组的指令,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报情况。

(1)、通讯体系:应急预案中必须确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有效地联系。

建立有效的通讯体系,其体系应考虑的因素有:

a、应急人员之间;

b、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

c、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d、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e、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f、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

g、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h、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2)、紧急情况电话联络表单?位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公 安110急救中心120消 防119建设局安监站办公室3、应急行动组负责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七、应急措施

(一)、应急措施处理程序图

建筑安全事件发生组织指挥组启动应急预案(**负责)通信联络组向各应急小组通报情况(**负责)通知应急行动组(**负责)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二)、应急措施处理程序

1、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组织指挥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向各小组下达配合、协调抢救指令,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要求所有应急人员行动迅速有效。

2、通信联络组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向建设局、公安、消防、医疗、市建设局、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等相关部门报告,通报情况;并及时将事态的发展向组织指挥组报告并将组织指挥组的指令向各抢救部门传达。

3、应急行动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积极协调、指导相关方展开抢救救助工作,并及时通过通信联络组向组织指挥组和相关部门报告现场情况。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5、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6、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预案的完善提供经验和依据;

7、依据有关规定,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罚,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八、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城区各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经常组织紧急救援知识和救援措施培训,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城区建筑施工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积极指导、协调和督办各单位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一)、应急反应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管理部门和施工场区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一级应急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二级应急组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6

(一)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各地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力争通过2-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市、县(区)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村(组)、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建立健全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市、县(区)综合性应急队伍。市、县(区)两级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还应承担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要加强与专业队伍的互动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调动和组织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参与到应急救援队伍中来,组建或明确“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还要根据山区住居分散的实际,有效地组织好村、组综合性应急救援小组。发挥就近优势,开展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主要是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不断强化旅游景区点和工业园区的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要根据旅游景区点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整合现有力量,有针对性建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伍。旅游景区点要发挥导游讲解员、安全员、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工业园区及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一支由企业保安、物业管理员和职工组成的专职或兼职综合应急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要建立应急力量和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跨企业联合应急演练,提高园区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四)切实加强学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市各类学校都要各组建一支由教职员工、物业管理员、学校保安和学生相结合的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强化广大学生应急意识,增强其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还应根据需要为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全市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研究分析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发生频率和造成损失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山区水旱灾害的实际,依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等组建防汛抗旱专业突击队伍,村委会要组建由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村防汛抗旱队伍。已组建的防汛抗旱队伍要按照专业化、规范化要求,进行整合完善。防汛抗旱队伍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开展汛期巡堤查险、险情处置、人员安全转移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托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灾害危害点防灾责任人等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主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趋势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开展防范知识宣传,报告隐患和灾情信息,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应急队伍要加强平时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努力把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级气象部门要依托人工增雨、防雹、防雷等气象灾害专业技术力量,并会同民政部门组织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信息员、民政信息员、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防御责任人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承担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组织群众转移和避险,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三)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要以专业森林消防力量为骨干,充分发挥林业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力量作用,组建森林消防队伍。从事大面积森林资源培育的企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应建立森林消防力量。要建立与公安消防、当地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联动机制,加大对基层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的投入,加强扑火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四)强化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市地震局要依托全市地震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力量组建地震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宣传应急避险知识,开展地震监测会商,上报地震灾情等信息,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五)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会同企业管理部门,依托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和有关企业的救援力量、省级专业救护队力量,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建和区域联运方式,组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或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矿山及生产、存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所在地要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

(六)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组织环境监察机构专业力量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环境应急队伍,主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强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重点领域环境监控,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危险源及污染隐患调查,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七)加强道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组织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道路抢通应急队伍,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道路抢通应急队伍,主要承担道路紧急抢通、清障保畅等任务。要加强与公安交警、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协同处置能力。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提高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处置能力。

(八)强化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公安部门要组织交警、消防等专业力量组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队伍,主要承担重大交通事故现场交通管制、施救被困人员、疏导交通等工作。要建立与卫生、危险化学品、道路抢通、气象、环境等专业应急队伍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太平湖、深渡码头等重要湖泊水域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各自特点和需要,以交通部门、海事机构为主体,会同公安、气象、农业、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打捞企业的作用,组建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开展水上搜救、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

(九)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政、供水、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各类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主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十)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及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由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学校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完善专家库,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主要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伤病人员医疗救治等任务。各级卫生、农业、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组织专业力量组建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参与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十一)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农业(兽医)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公安、工商、质监、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疾控技术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及高风险人群监测防控等任务。

(十二)强化电力和通信应急队伍建设。全市供电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电力应急队伍,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加强专业应急装备、交通工具配备,开展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区域性联合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电信运营企业要依托专业力量组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各级人防部门要充分发挥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机动指挥通信网络优势,建立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电信运营企业要加强区域性应急通信合作,增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十三)推进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设施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拥有重要特种设备的大型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关领域的应急专家队伍。

(二)应急志愿者队伍。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组织的作用,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在社区、企业、学校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要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要采取有效方式,积极鼓励应急志愿者队伍投身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障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是专业应急队伍的牵头责任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加大投入,建立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经费渠道。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各级财政要建立应急队伍投入机制,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和参与应急救援给予适当补助。

(三)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与驻地部队的应急协同机制,提高各类应急队伍协同应对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完善专业应急队伍资质认定、应急管理专家队伍聘用、应急志愿者招募管理以及应急队伍登记备案等相关制度。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制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应急人员,进行集中讲授和现场培训,开展相关应急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素质。各级政府要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建立或确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采用实战演练、桌面推演、跨区联合演练等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7

宝清公司运输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

一、演练的目的

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演练是为了检验、评价和保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能力及有效性。

二、演练的作用

1、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2、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人力和设备等);

3、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4、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救援意识;

5、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三、演练时间和地点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演练时间和地点。

四、演练类型

全面演练:针对运输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运输科应急组织的应急能力。

五、演练范围

1、对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2、物体打击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3、吊装设备倾覆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

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六、演练参与人员

1、参演人员: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义务消防员。

人员组成名单:

任务:救助伤员

2、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程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组长(副组长)

3、模拟人员:在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成员(扮演受伤人员和扮演外部的救助部门的人员)。

4、评价人员:负责观察演练进程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组长(副组长)

5、观摩人员:来自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观看演练过程的员工。

上述人员在演练过程中应佩带有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标志。

七、演练过程

1、准备阶段

A、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配备救援器材。

B、演练人员明确、熟悉各自在演练过程中的任务、职责。

C、演练参与人员佩戴识别标志。

2、实施阶段

A、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B、物体打击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C、吊装设备倾覆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八、演练结果的总结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演练记录进行总结,详细说明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及评价》

时间:20年月日时

地点:**演练现场

主持人:***

参加人员:人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演练过程:

1、对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1)低压电触电事故

作业人员(伤者)在接电源时,因操作失误,加之漏电保护器失灵,致使发生触电事故。附近的工友(参演人员)发现后,(参演人员)立即跑到二级配电箱处将电箱内的隔离开关拉下,使(伤者)脱离电源;(参演人员)则跑到办公室报告。现场救护人员(参演人员)得知有人员受伤后,立即准备好药箱、担架,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现场处置,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后,被抬上担架,由现场准备的汽车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医治。

(2)高压电触电事故

装卸人员(伤者)在转运长钢管时(用竹竿代替),不慎与外电线路的高压电裸露部分相接触,发生触电事故,且“钢管”压在身上。附近的装卸人员(参演人员)发现后,用竹竿将“钢管”挑开,同时用通讯设备(手机)“通知”供电部门、120、119进行外部救援以及通知现场救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救护人员(参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将伤员平卧在地面,迅速将其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将触电者口腔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牙等物取出,以防堵塞呼吸道,用所掌握的急救方法(胸外心脏挤压法)对伤员进行救护。适时“110”人员(模拟人员)、“120”(模拟人员)人员到达事故现场,“110”人员(模拟人员)立即设立警戒线、及时疏散周围群众;“120”人员(模拟人员)在现场救护人员的协助下,对伤员进行检查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医治。

2、物体打击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的救援

装卸人员(参演人员)在车上作业时不慎跌落,并伤及头部和手臂,现场救护人员(参演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首先对伤员的伤口进行清洗:用清水冲去覆盖在伤口周围皮肤上的污物。其次进行止血:A用纱布、绷带将经过清洗后的头部伤口包扎好;B、用压脉带将手臂受伤处上方的动脉压紧,再将伤口进行包扎。最后,用担架将伤员通过运输工具(汽车)送到就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医治。

3、演练评价

(1)这次应急演练同时也反映出许多存在的不足:

①由于是第一次进行预案的演练,个别人员不够严肃、组织经验欠缺、临场反映不够、未及时通知(也未考虑到)附近的相关方人员,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②外部支持单位的联络方式未在预案中反映出来,不为救援人员知晓。

③个别救护人员对救援器材的使用不熟悉。

④预案中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如药箱内的药品准备不够。

(2)纠正和预防:

①认真作好本次预案演练的总结工作,积累经验教训。

②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和救护能力的培训。

③积极作好内外部的沟通、协调工作。

④在“预案”中及时补充完善外部支持单位的联络方式。

(3)演练评价:

本次演练是成功的,体现出公司(运输科)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员工对演练的高度重视。事前,运输科事先编写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并对大家作了演练的目的和意义的宣讲;演练中,所有参加人员都比较认真,特别是扮演“伤员”的几位同志,表现相当出色。公司(运输科)政工部的同志,在现场跑前跑后,真实地记录下了公司这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过程。

公司管理者代表、公司员工代表等对本次演练作了总结,对参演人员的认真态度表示了肯定。

应急演练不光是为认证而演练,同时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处理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的演习,使我们在今后如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不至于手忙脚乱,而是冷静对待,做到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8

一、存在问题

1、个别领导认识不足,缺乏应急救援意识。个别领导的危机意识不强,未能严格落实行政和部门首长负责制,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制定预案,地方预案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不对应,企业预案与政府和部门预案不衔接,有的应急处置机构和队伍也比较分散,存在多头指挥、功能单一、缺乏统筹的弊端,应对重、特大事故能力差。

2、预案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或部门在应急救援问题上草率应付,责任心不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不完整或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虽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应急预案,但只是挂在墙上或紧锁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内容之外,再也无人问津,更没有组织学习,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了“聋子的耳朵”,失去了实际作用。

3、人员配备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虽然已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但尚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虽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急救援人员素质低,思想不稳定,作风不过硬,业务不熟悉,或救援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个体防护不足,难以适应应急救援特别是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

4、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应急能力差。比较普遍的状况就是许多单位的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没有很好的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宣传、教育和演练,其识灾、防灾和自救能力较差,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对预案也未检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没有对预案进行及时修改。一旦发生生产事故,连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要配合专业救援人员共同抗灾。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响了救援效果,而且还扩大和次生了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8月全国发生了25起因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应急人员素质低、应急装备水平低、指挥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导致95人死亡。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险,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当,造成54名参加救援人员牺牲。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种问题,必须综合治理、辩证施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编制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要让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重庆开县2003年“12・23”井喷事故,由于没有事故预案,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同地方政府衔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06年3月25日,井喷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两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时间仅隔了两年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训,企业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喷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主要领导、中石油主要领导亲临指导,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经过7天的反复抢险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气井漏事故终于“堵漏压井”成功。4月1日,1万多名疏散的群众开始陆续回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充分说明对预案的宣传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业的预案不要关起门来自己搞,还要搞好对外宣传,应该让周边群众知道的一定要公开。

2、强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应急管理人员尤其是救援指挥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实具体,将可预见的危险和漏洞都解决和处理好,使预案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这要求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预案编制者不仅具备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而且掌握预案的制定方法;让救援指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现场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将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内容,使其切实掌握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的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其次要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训练。应急管理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救援队伍训练,保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潜在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提高现场救援应变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与本单位相关的应急知识融入新员工的“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一旦事故发生,知道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急人员能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强化对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学会自救和互救。

3、应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各级政府要依法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装备的配备,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依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生产经营单位也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不能忽视社区应急救援建设,它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关部门通过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员统计表明,95%以上幸免于难的人不是靠专业队伍救援出来的,而是靠邻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现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社区居民。

4、建立完善预案演练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预案制定的是否可行要靠实践去检验,而实践最好的方法是预案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预案演练可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检验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所以,演练一定要着眼于实战,符合实际,演练一次发现一次,经过演练评估,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预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装置、人员、生产条件等也是如此,随着它们的变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随时重新修订,有的企业经常忽视这一点,制定一次预案便一劳永逸,再也不完善不补充,发现的问题也不修改,久而久之应急预案便成了一堆废纸。许多事故教训也表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落实的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反之就将受到它的惩罚。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9

Abstract: emergency rescue work of people's livelihood. Frequent disaster, accident affected people 's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make the life property safety of people is a huge threat. If the rescue work is not timely, effective, can minimize th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of people, people are not satisfied, there is no happin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onnel, equipment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fire army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were studied, analyzed the fire army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in the inadequacy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army emergency rescue ability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o improve the fire army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has a strong guiding role.

关键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Key words: fire army emergency rescue abil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应急救援工作关系经济发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就可以减少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保持经济秩序的稳定。如果应急救援工作不及时,就会使本已受到影响的生产活动雪上加霜,甚至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工作关系政府形象。应急救援工作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正面形象。我国近年来在国内国外成功的救援行动,得到了国内国外的广泛认同,树立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己成为摆在公安消防部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应急救援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急救援实战能力较为匮乏。公安消防部队虽然在扑救火灾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处置突发事件还是一个崭新课题。平时训练少,加之重特大灾害事故本身发生的概率

偏低,也缺乏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战术理论、方法、原则和要求。

2、救援装备保障机制仍不健全。目前,用于专业救援的一些装备主要集中在特勤大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专业救援器材相对缺乏,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救援装备更是凤毛麟角,

受装备量少的影响,消防部队参加重大紧急救援任务的能力被削弱。

3、社会救援联动作用不尽人意。由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参战的多方救援力量又因领导体制不同、隶属关系各异等原因,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

沟通渠道,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的最大效能。

二、消防部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处置能力。

建立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业务和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同时健全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应急救援指挥决策和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实战演练,从实战出发,结合本地区或辖区抢险救援的特点开展训练,提升地震坍塌、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水上搜救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各种社会抢险救援的处置,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处置和救援的战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潜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内容,适应现代灾害事故处置需要。

2、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器材装备。

加强装备建设,坚持适度超前、优化组合的思路,从精、从高、从优提高消防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尤其是消防坦克、防化洗消车、抢险救援车、水上救援车等特种车辆,

以及侦检、破拆、堵漏、救生、警戒、照明、排烟、输转、防护等抢险救援器材和防化服、防毒衣、隔热服等先进个人防护装备。

为适应抢险救援业务训练的需要,构建可以开展灭火战斗、水上救援、井下救人、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等综合训练的基地,形成了一个设备较齐全、性能较可靠、技术较先进、保

障较有力的消防装备体系。

同时要加强对购置的器材装备加强管理维护,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装备器材完整好用。培训一批熟练掌握装备性能、使用和维修方法的技术骨干,并组织技术骨干定期对基层执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所有官兵使用、保养、维修现代化器材装备的能力。

3、完善联动机制,提高演练实效。

理顺与各应急专业力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将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驻军、交通、煤气、化工、卫生、环保、通信等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纳入抢险救援应急体系,明确各

部门在救援工作中的任务,确定救援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以及通信指挥方法。制定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应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灾害事故可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处置措施,既要在灾害事故的预防

处置和善后处理上有对策,也要在处置技术上有着落能,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开展接近实战的联合演练,发现应急预案在操作性和适用性上存在的不足,不断修订完善,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建立政府重大灾害救援联勤保障机制,推进社会救援资源整合,建立包括救援器材、饮食、医疗、大型工程机械等内容的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和应急征用机制。

三、完善消防应急救援主体法律规定的建议

1、 明确消防应急救援主体范围

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相关法律规定,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关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法律规定并未就消防应急救援主体范围达成一致, 客观上阻滞了消防应急救援成效的发挥 从目前消防应急救援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出发,消防应急救援主体范围的确定需要考量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将消防应急救援纳入;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救援体系中,消防应急救援主体范围应符合 突发事件应对法 关于应急救援的规定; 二是从消防应急救援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的角度,在对相关应急救援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消防应急救援主体范围进行专门性的规定,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体系因此,笔者认为,消防应急救援包括以下组织或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及日常办事机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单位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其中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如下: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综合应急救援专家组、综合应急救援协助队伍(指除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外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 环境保护、气象等有关单位组织的协助综合应急救援的队伍) 单位专兼职消防队纳入单位专职或者兼职综合应急队伍,志愿消防队纳入志愿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2、明确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相互关系和职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委员会及日常办事机构统一领导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单位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其主要职能如下: 负责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规划、人员物质装备保障事宜; 履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职能; 调动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协助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特定的突发事件。

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设置于各省、市、县公安消防总队、支队和大队、指挥机构的领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担任,并适当吸收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能如下: 负责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指导单位专兼职综合应急队伍 志愿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指挥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 组织、调动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参与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组成部分互不隶属, 统一接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指挥机构领导。其主要职能如下: 承担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 协助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 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单位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管理工作由其单位负责,并接受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导主要承担本单位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并接受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调动, 协助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志愿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管理工作由其组建单位负责,并接受综合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导、突发事件发生时接受综合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动,协助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制定行政法规,明确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范围、相互关系及职能

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范围 相互关系及职能,是消防应急救援中最具根本性的内容。近年来,伴随消防应急救援实践的发展,消防应急救援逐渐被纳入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开展了依托公安消防队伍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

实践。但总体上看,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实践发展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虽然对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实践作出了回应, 但这些规定大多具有缺乏上位法依据、法律位阶过低、规定过于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为进一步整合、规范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实现消防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有效衔接,建议由国务院制定《消防法实施条例》或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条例》等行政法规,对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范围、相互关系及职能作出专门性规定。

参考文献:

[1]骆晶.公安消防部队综合应急救援职能刍议.中国应急管理,2011第6期:56 ~ 59.

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篇10

【关键词】应急状态;医学护理;提高;护理救援;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0.02

如果出现应急状态,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导致一些生命的伤害甚至是消失。在特殊的条件与时间下,需要医学护理工作不断地迅速开展,从而最大程度地拯救生命,这不但是保全生命与抢救生命的实际需要,而且也是医务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下面,笔者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1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要求和模式

在出现海啸、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之后,接踵而至的是破坏山河大地,从而导致一些生命受到伤害或者是消失。并且,一些基础设施(像是电力和通讯等)会受到破坏,从而中断跟周围与外部的联络。在出现社会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附近群众可能会防止受到伤害或者是产生害怕的心理而离开场地。这种情况下,附近区域与灾害区域的医学护理工作者需要体现自身的素质和能量,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

1.1应急状态之下医护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心态

基于应急状态之下,医护工作者需要牢牢记住自身的使命与职责,迅速地展开一系列的救援工作,拼尽全力救死扶伤,确保救助更多的受灾人群,进而保全更多人的生命。医护工作者的全力以赴,不但能够引导和带领群众,而且能够从精神上使受灾群众感到欣慰。与此同时,这体现了生命为上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效地体现了医护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1.2应急状态之下对医护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基于应急状态之下,不但需要医护工作者具备神圣的使命感与较强的责任观念,而且要求医护工作者在救援的过程中不严格地划分护士和医生,要尽量地通过自身掌握的医疗知识开展救援工作。在通常的医学工作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具备清晰的分工,然而在特殊的环境状况之下,由于一系列的缘故(缺少医护工作者、病人不集中等)造成不可以根据通常的医疗过程来进行。为此,基于应急状况之下的医护工作者应当不划分工种和职位,结合学会的技能和知识拼尽全力地救死扶伤,从而让被救助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救援。

1.3应急状态之下医护工作者需要实施的护理模式

在突发事件的场地或者是灾害现场,患者不但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而且在面对亲人遇难、自身受残的情况下,自身的情绪会非常悲观和消极,要么是不安和亢奋,要么是默默流泪。鉴于此,医护工作者需要干预患者的心理,不但护理患者的身体,处理患者存在的身体伤害,以使其病痛降低,而且跟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交流与沟通,防止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以及防止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举动,以不至于使前面的救援丧失价值。除此之外,针对严重感染患者,需要借助抗生素避免感染的现象出现,以及全面地护理患者,积极和认真地负责他们的检测、药品、饮食等。

2应急状态下提高护理救援质量的措施

2.1实现应急护理的日常化

在平时的护理当中,需要有效地统一应急护理,这样有助于应急状态之下的生命保护以及救助工作。在平时的诊断和护理过程当中,护士跟医生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防止在应急情况之下的不熟练而导致的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建构应急救助护理能力的评价指标系统。

2.2提高救援工作者的素质和增加救援护理工作者的数量

医学护理工作者的素质有效地融合了文化修养、道德、礼仪、知识等,想要实现护理救援质量的提升,务必提高医学护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质。要想壮大救援护理队伍,先是应当宣传救援知识,宣传的普遍性能够使人们增强对该行业的认知,以及实现人们自主救助技能的提升。在经常出现灾难的当今社会,人们尽管看到了比较多的灾难,可是依旧比较片面。只有注重宣传救援方面的知识,才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救援护理工作当中去。在对救援工作者进行选拔的时候,应当考核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身体素质,选用适宜开展救援工作的人群,从而实现救援护理团队的壮大。

2.3制定健全的应急响应预案

制定健全的应急响应预案,且具备合理的管理体系。基于应急状态的影响下,执行应急预案需要以合理的管理体系作为引导,这样可以实现救援质量的提升。而合理与科学的应急预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地总结和探究,这样才可以跟将来出现的一系列突发事件相符合。

2.4注重储备救援物资和配置救援设备

在深入分析应急实践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提高了护理设备的配备和研发能力,确保具备了相应的数量和质量。

3结论